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

第1章生活中的水

第1节水在哪里

目标提示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认识水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要点指津

1.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了水,水的总量达到1400000000立方千米,约占地球总质量的万分之二。大部分水在地球形成之初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在陆地上的淡水水体中,冰川水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地下水,其余的土壤水、河湖水、大气圈水所占比例极小。

2.水的重要性。

水是自然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都和水的存在有关。水和热的结合,可以成为控制一个地区基本自然环境特征的主导因素。水和热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水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生命依赖于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是每时每刻都需要水。、

首先,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许多生命体的组成中,水占其质量的半数以上。

其次,水参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以绿色植物为例,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主要发挥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和其他元素一起合成有机物;二是溶解土壤中的有用元素,使之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并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三是通过叶面的蒸腾,调节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面被太阳光灼伤。

第三,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的特点,往往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3.水循环。

水循环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水循环,就是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进人大气,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在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蒸发、输送、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变化。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出现,因而使水分在循环过程中的转移、交换成为可能。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按照其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二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三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通过降水、蒸发、下渗进行水分交换,使地球各圈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对各圈层之间的能量进行调节。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通过水循环,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各水体都处于水循环的一定

阶段。世界上淡水资源就是由水循环产生的,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解题分析

[例] 下表是一株玉米从苗期到结实的一生中需水情况的统计,请你仔细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中看出栽培玉米时必须供给充足的什么物质?为什么?

(2)植物一生所需水主要用于什么方面?这是不是一种浪费,为什么?

[分析和解] 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许多生命体的组成中,水占其质量半数以上。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一般发挥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和其他元素一起合成有机物;二是溶解土壤中的有用元素,使之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并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三是通过叶面的蒸腾,调节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面被太阳光灼伤。通过表中数据可得知,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同步冲刺

1.___________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它约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_______。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___________,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2.地球各处的水处于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中。

3.通过___________过程,使得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4.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___________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摄入___________水。

6.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在大气中,水则主要以___________存在。

8.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9.生活在沙漠地带的动植物,为了适应沙漠中的环境,都有特殊的结构和本领,以保持体内___________的含量。

10.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水分蒸发量最多的是( )。

A.陆地

B.海洋

C.湖泊

D.河流

11.下列关于水在地球上的分布错误的是( )。

A.海洋是地球的最主要部分

B.冰川水是淡水的主要部分

C.陆地淡水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D.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各自独立的

12.在下列四种区域中,水循环可能比较活跃的是( )。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13.森林地区,常常有较多的降雨,其主要原因是( )。

①森林能提高该地区大气的温度②森林能降低该地区大气的温度③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的湿度④森林能减小该地区大气的湿度⑤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氧的含量

⑥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A.②③

B.④⑥

C.②⑤

D.②④⑥

14.判断题。

(1)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 )

(2)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

(3)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停止。( )

(4)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动物的含水量可以达到其体重的一半。( )

(5)在水循环过程中,陆地水体汇集到海洋,流入大海,海洋水体不参加水循环。( )

15.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连系起来的?

16.对人的生命活动来说,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一个人可以十几天不进食,但不能几天不喝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天需要多少水?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

第2节水的组成

目标提示

1.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要点指津

1.水的电解。

讨论水的组成是从电解水的实验开始的,该实验现象是否明显,观察是否仔细,将直接关系到最后的结论。实验时,为增加水的导电性,使现象更为明显,可以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观察实验现象时,从两电极上产生的现象,到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再到产生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以及验证两种气体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和出现的不同现象。从这些实验现象,确认电解水产生了氢气和氧气,从而得出水的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水的重要性质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经验得出结论。

从图中可知:水在4℃时密度最大(密度为1克/厘米3)。水结冰后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冰浮在水面上。

[例] 一杯4℃的纯水,加盖盖好,放在0℃以下的室外过了一夜后,水的状态和体积有无变化?为什么?

[分析和解] 4℃时水的密度最大,水的凝固点是0℃,一杯4℃的水放在0℃的室外,水凝固成冰。因水凝固成冰后体积膨胀,会使杯盖被顶掉或将杯子胀裂。

同步冲刺

1.在水中通直流电后,在___________极产生体积较大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这种气体,发现它会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色的火焰。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另一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填“多”或“少”),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得到的氧气中的氧和氢气中的氢是从水中来的,所以水是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组成的。

3.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

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是同一种气体

4.下列对于水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②水通电会有氢气、氧气放出③加热至100℃水会变成水蒸气④水在4℃时变成固态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5.右图是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各题。

(1)A为___________极,B为___________极;(2)C为___________气,D为___________气;

(3)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___________。

将讨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第3节水的密度

目标提示

1.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说出密度的两个单位,以及两个单位之间换算关系。

3.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要点指津

1.关于密度公式。

(1)公式ρ= V

m 中,m 、V 、ρ都是对同一物体 而言的。其中ρ是希腊字母,读音是r6u 。不要把ρ写成英文字母p 或阿拉伯数字9。

(2)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ρ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体积越大,质量也成比例地增大,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保持不变。

(3)对于不同的物质,如果体积相同,则质量较大的密度也较大,质量较小的密度也较小。

(4)因为密度的单位可取克/厘米3,也可取千克/米3,所以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2.密度表的认识。

(1)会说出表中物质密度的意义,如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3,表示1米3的铁质量为7.9×103千克,也表示质量为7.9×103千克的铁的体积是1米3。

(2)根据密度表中所列出的不同物质有不同密度的事实,认识到:跟晶体的熔点、液体的沸点一样,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根据密度值可以方便地鉴别物质。

(3)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一般地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相差不是太大,气体比它们约小1000倍。

(4)记住铁、水、水银的密度值。

(5)能将密度表中的物质的密度值改成用克/厘米3单位来表示,如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即13.6克/厘米3。

[例1] 一个体积是20厘米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160克,则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分析和解]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空心,主要有三种方法:

(1)平均密度判断法:用题中给出的物体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其平均密度,若其密度比该物质的密度小即为空心;若平均密度与该物质的密度相等即为实心的。本题中,铜球的密度:ρ=m /V=160克/m 厘米3=8克/厘米3<8.9克/厘米3,所以,铜球空心。

(2)质量判断法:将该球当成实心的,用题中给出的铜球体积与铜的密度的乘积得到实心球的质量,若球的质量等于实心球的质量,该球实心,若球的质量小于实心球应有的质量,球肯定是空心的。本题中,铜实心球的质量:m=ρV=8.9克/厘米3×20厘米3=178克>160克,所以,该铜球空心。

(3)体积判断法:用题中给出的铜球的质量除以铜这种物质的密度得到体积,该体积若比已知体积小,则为空心,若相等,即为实心。本题中,160克铜应具有的体积:V=m /ρ=160克/8.9(克/厘米3)=18厘米3<20厘米3,故该铜球空心。

[例2] 有一玻璃瓶装满水时,总质量为900g ,装满密度为0.8×103kg/m 3的油时,总质量为780g ,若装满某液体时,总质量为1380g ,问该玻璃瓶质量多大?该液体密度是多少?它可能是什么液体?

[分析和解] 因为同一容器装满液体时,各液体的体积都相等。可根据各液体体积相等列方程。设该玻璃瓶质量为m 克,该液体的密度为ρ克/厘米3。

依题意有1900m -=8.0780m -=ρ

m -1380 解方程得m=300g ρ=1.8g /cm 3

该液体可能是硫酸。

[例3] 现需用密度是1.1×103kg/m 3的盐水,现在要配制500cm 3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是600g ,这样的盐水是否合乎要求?如不合要求,需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

[分析和解] 所配制的盐水密度ρ=V m =3500600cm

g =1.2g /cm 3,大于标准盐水的密度,所以这样的盐水不合要求,需要加水。设加m 克水后才能符合要求,依题意有

1

500600m m ++=1.1 解方程得 m=500g

应向配制的盐水中加500g 的水才能符合要求。

同步冲刺

1.13.6克/厘米3= ___________千克/米3,5米3的煤油质量是___________,108克铝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_。(ρ油=0.8×103千克/米3,ρ铝=

2.7×103千克/米3)

2.质量是0.63千克冰块,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_厘米3,当这块冰完全熔化成水时,其体积变为___________升,合___________米3。(ρ冰=0.9×103千克/米3)

3.1个瓶子恰好能装下1千克的水,它的容积是___________升,用这个瓶子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下同)装下1千克汽油,___________装下1千克海水。

4.相同体积的实心铜球和铝球,___________的质量较大,相同质量的铜球和铝球,___________的体积较大。

5.有一块金属体积是2.0×103厘米3,质量是54千克,该金属密度为___________千克/米3,现锯下4分米3,锯下的这块金属质量为___________千克,密度是___________千克/米3。

6.A 、B 两物体质量相等,且ρA =2ρB ,那么A 物的体积是B 物的___________倍,若

A 、

B 两物体体积相等,且M A =2M B ,这时A 物体的密度是B 物体的___________倍。

7.1米3的水与2米3的酒精混合后(ρ酒精=0.8×103千克/米3)体积变为原来的0.9倍,那么混合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千克/米3。

8.天平两盘分别放着长10厘米,宽6厘米,厚5厘米的铸铁块和长8厘米,宽3厘米,厚1毫米的玻璃片,两物均为长方体,天平平衡,则玻璃片总体积为___________厘米3,这些玻璃总共有___________。(ρ玻=2.5×103千克/米3,ρ铁=7.9×103千克/米3)

9.关于物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质量越大,它的密度越大

B.物质的体积越大,它的密度越小

C.物质的密度不随它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D.物质的密度随着它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的大的物体,其体积一定也大

B.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的密度一定小

C.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实心物体,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也大

D.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不同的物体,其质量大的密度也一定大

11.已知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3,铝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用铁和铝做成的两个实心球,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铁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比铝球的大

B.铁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比铝球的小

C.铁球的体积大于铝球的体积,但质量小于铝球

D.铁球的体积小于铝球的体积,但质量大于铝球

12.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身体的密度跟水差不多,一个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以下关于宇航员的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的密度变为零

B.宇航员的密度变为比水的密度小得多

C.宇航员的密度变为比水的密度大得多

D.宇航员的密度仍跟水的密度差不多

13.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含沙量(即每立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治理环境之前,他们共采集了0.1分米3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101.8千克,已知干燥泥沙的密度ρ沙=2.5×103千克/米3。试求洪水中的含沙量是多少?

14.一个空瓶质量为200g ,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g 。若先在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878g ,然后在瓶内再装水至满瓶,称出瓶的总质量为1318g 。求金属颗粒的密度。

第4节 水的压强

目标提示

1.能举例说明压力的特点和压力的作用效果。

2.确认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3.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能由公式出发得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

4.能用压强计探究水的压强的特点,并由此得出一般液体压强的特点。能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要点指津

1.对公式的理解:p= S

F 充分表明了压力的 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压强则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与正比。

2.公式的意义:p=ρgh 表明,液体内部某一点的压强只跟该点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重力、体积、容器底面积等均无关。对于同种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当深度相同时,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3.p=ρgh 只适用于液体。固体、气体的压强都不能用此公式。p= S

F 适用于任何压强计算。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

体就会被压坏。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大或减小压强。改变压强有三种方法:一是受力面积一定时,改变压力大小;二是压力一定时,改变受力面积大小;三是同时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同步冲刺

1.一块砖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砖对地面的压力相比较是___________大;对地面的压强相比较是___________大。(填“平放的”、“侧放的”、“竖放的”或“一样”)

2.质量100千克、底面积2米2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___牛,压强是___________帕;若把木箱放在面积为1.5米2的桌子上,且桌子全部被箱子盖住,桌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___牛,压强是___________帕。

3.如图所示的容器里装有液体,凸出的橡皮膜表明液体对容器___________有压强。若容器里所装的液体是水。在液面下2厘米处,液体的压强是___________帕。

4.用4牛的压力作用在1厘米2的受力面积所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____帕,若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2×104帕压强,那么受力面积应变为___________米2。

5.置于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3:2,与地面接触面积之比S A:S B=2:3,那么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 A:F B= ___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

6.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质量相等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_____p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有一步实验是:保持压强计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方向。这步实验研究的是( )。

A.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

B.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C.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D.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8.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三个由同种物质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已知它们的高度相等,但质量不同,那么它们对桌面的压强( )。

A.质量大的一定大

B.底面积大的一定大

C.底面积小的一定大

D.一样大

9.下列措施中哪个是为了增大压强( )。

A.扁担做得宽一些

B.刀、斧的锋刃磨得很薄

C.拖拉机的履带做得长而宽

D.从薄冰上爬过去比走过去安全

10.如下图所示,把小桌和砝码以不同形式放在泡沫塑料上,分析与压力作用效果有关的因素。

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1.如图所示,往漏斗里灌水,橡皮袋就会把放在它上面的砖顶起来,管里的水深h=20cm,砖块的底面积是200cm2,那么砖块受到的向上的压力是多少?

12.简易自来水龙头距地面的高度是2米,跟水龙头相连的压强计的读数是31.36×104帕,求水塔里的水面距离地面的高度。

第5节水的浮力

目标提示

1.确认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2.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指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指津

1.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对阿基米德原理表达式F浮=G排液=ρ液gV排液,应该认识到:

(1)公式中的ρ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的V排液是物体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液体的总体积,也不一定是物体的体积。当物体完全浸入液体时,V排液恰好等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排;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液小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排。

(3)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

2.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不单纯决定于其重力的大小,即并非重的下沉,轻的物体一定上浮;也不单纯取决于浮力的大小。而是由浮力和重力同时决定,取决于二者的大小关系。

当物体自由浸没或置于液体中时:

若F浮>G物,则物体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上为止,这时F浮=G物。

若F浮

若F浮=G物,则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可停留在液面下任何地方。

3.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关于密度计。密度计是一种可直接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密度计的下端装有铅丸或水银;密度计上所标的数值是纯数,这个纯数代表被测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2)关于轮船。为了解轮船能够浮在水面的原理,做一个模拟实验:捏成一团的橡皮泥会沉入水底,而做成空心的碗状橡皮泥会漂浮在水面。做成空心的目的是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即把橡皮泥做成空心,它受到的重力没有改变,而因为空心的橡皮泥可以排开更多的液体,获得更大的浮力,从而使橡皮泥漂在液面上。弄清这个道理,理解轮船浮在水面也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3)关于潜水艇。对潜水艇,重在了解它的原理,即它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例1] 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面哪几个说法是错误的( )。

A.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重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分析和解] 本题主要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由密度知识知道,被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重力就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故B选择的说法正确。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的体积。在不同深度处,所受浮力应相等,故C选项的说法错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大小与浮力大小无关。因为物体的密度大,其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一定就大,故,D选项说法错误。根据平衡力知识知道,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两个力相等,故A选项的说法正确。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对阿基米德原理未理解,将其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相混淆。密度知识欠缺,也是造成错误的原因之一。故答案选CD。

[例2] 有一块密度是0.5×103千克/米3的木块,体积是20厘米3,另一物体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体积为10厘米3,将物体与木块挂在一起并放入水中。问这两个物体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在水中?

[分析和解]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若大于重力时将上浮;若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若浮力等于重力时为悬浮。解题时,要计算出重力G 和所受的浮力F浮,然后比较两者的关系,就得到了它所处的状态。

两物体总重:G= G 1+ G 2=ρ1gV 1+ρ2gV 2 =0.5×103×9.8×20×10—6+2×103×9.8×10×10—6 =0.294(牛)

两物体所受的总浮力:F 浮=F 浮1+F 浮2=ρ水g(V 1+V 2)=1.0×103×9.8×(10+20)×10

—6=0.294(牛)

由于F 浮=G ,所以两物体悬浮在水中。

本题也可这样分析:先求两物体混合后的平均密度ρ,然后用卢与水的密度比较可得所处的状态,若ρ=ρ水,悬浮;若ρ>ρ水,下沉;若ρ<ρ水,上浮。两物体的平均密度为:ρ=2121V V m m ++=2

12211V V V V ++ρρ 代入数值并计算得:

ρ=666

36310

10102010101021020105.0----?+????+???(千克/米3)故ρ=1.0×103千克/米3=ρ水,所以悬浮。

[例3] 如图所示,a 、b 、c 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 与b 质量相等,b 与c 体积相等,放入水中后,a 球漂浮,b 球悬浮,c 球沉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体积是:V a

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 a =G b =G c

C.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 a =F b =F c

D.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a >ρb >ρc

[分析和解] 本试题不需要大量的计算,但是却全面考查了浮沉条件、浮力计算知识,以及密度、重力知识。

首先,利用a 与b 质量相等这个条件,可知G a =G b ,另外从图中a 、b 的状态又可知:F a =G a ,F b =G b ,所以可得F a =F b 。其次,利用条件V b =V c 。根据F 浮=ρ液gV 排液 。得F b =F c ,所以F a =F b =F c ,故选C 。

同步冲刺

1.一个物体体积是0.5分米3,完全没入水中,受到浮力是___________牛,如果物体重4牛,它在水中将___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2.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球,其密度分别为水的密度的2倍和3倍,把它们分别挂在弹簧下面,然后一齐浸没于水中,这时甲、乙两球的弹簧秤示数之比是___________。

3.有三只球,当它们在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___________球一定是空心的;_________球所受浮力小于它的重力;木球受的浮力___________它的重力。

4.如图所示,A、B、C三球体积相等,最重的是___________球。

5.将一个封闭的盛水的透明薄膜袋挂在弹簧秤上,弹簧秤示数为G牛,如果薄膜袋重不计,当把这个挂在弹簧秤上的透明薄膜袋完全没入水中时如图弹簧秤示数为___________,说明此薄膜袋受的浮力等于___________。

6.如果把质量相等的木块和冰块放入足量的酒精里,设冰没熔化,当它们均处在静止状态时,那么木块排开酒精的体积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冰块排开酒精的体积。(已知ρ木<ρ酒精<ρ冰)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了浮力;而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

B.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而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C.凡是沉到液体底部的物体都不受浮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把一个铁块挂在弹簧秤上,当它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

A.铁块受到的浮力

B.铁块受到的重力

C.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

D.铁块所受重力与浮力之差

9.用手把质量相等一个实心的小木球和一个实心的小铁球都浸没于水中,放手后,铁球下沉,木球上浮,这是因为( )。

A.铁球受到的重力大于木球受到的重力

B.铁球的密度大于木球的密度

C.铁球受到的浮力小,木球受到的浮力大

D,铁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木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10.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再继续下潜,这时它受到的浮力和压强是( )。

A.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B.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C.浮力不变、压强变小

D.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11.有一空心球,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整个球体积的一半,将此球放入水中,稳定后有3/4的体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如果此球是实心的(与空心球为同种物质),放入水中会( )。

A.下沉到水底

B.漂浮于水面

C.悬浮于水中

D.无法判断

12.如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图所示,一铁碗与一铁球置于水中,则四种情况中,其所受液体的浮力大小的关系是( )。

A.F甲>F乙>F丙>F丁

B.F甲=F乙=F丙>F丁

C.F甲=F乙>F丙>F丁

D.F甲=F乙=F丙=F丁

13.如图所示,甲、乙、丙表示做“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情况。

(1)比较甲、乙所示情况,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乙、丙所示情况,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潜水艇潜入海中时,排开水的质量为m1=5×106Kg,在海面航行时排水量为m2=4×105kg,求在海面上航行时,露在海面上的体积是多少?

15.将质量为2.7kg的冰块投入水池中,这时水面高度为1.5m(如图)。求:

(1)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2)冰块完全熔化后,水对池底的压强。(ρ冰=0.9×103kg/m3,g=10N/kg)

第6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目标提示

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要点指津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

指溶质一种种或几种的物分散到 指溶剂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溶液的特征均一的、稳定的

溶液是混合物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的组成和溶质、溶剂的判断。

溶液???水是常用的溶剂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体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一般可根据以下原则:

①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②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③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做溶剂;④常见的溶剂有水以及酒精、汽油等有机物,通常不指明溶剂,即溶剂为水。

(3)溶液的特征。

溶液???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稳定性:条件不变时溶相同均一性:溶液各处性质

注意:有无颜色不是溶液的特征,因为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4)溶液属于混合物,因溶液里含有多种成分。

2.悬浊液、乳浊液:注意做好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对比实验,通过实验体会三者之间的不同特征:

注:1微米等于1千分之一毫米,1纳米等于千分之一微米。

3.常用的溶剂。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也是常用的溶剂,在医药中,碘酒就是碘的酒精溶液。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剂,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汽油,油脂就是一个例子。衣服上的油迹,用水洗不掉,因为油迹不溶于水。油脂溶于汽油,用汽油擦,衣服上的油迹就能去掉。

[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酒精滴入水中振荡后的液体

B.面粉加入水中振荡后的液体

C.豆油滴入水中振荡后的液体

D.豆油滴入汽油中振荡后的液体

E.澄清的石灰水

F.澄清的石灰水加入CO2

G.蒸馏水

H.酒精

[分析和解]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而液体里悬浮着固体小颗粒的是悬浊液;液体分散着不溶于水的小液滴是乳浊液;蒸馏水、酒精都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所以它们都不是溶液。所以答案选ADE。

[例2] 可以作溶质的是下列什么物质?并举例说明(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

[分析和解] 在溶液定义中对溶质和溶剂都没有限制是什么状态。只要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答案是D。例如稀盐酸溶液溶质是氯化氢气体,酒精溶液溶质是液体酒精,而食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固体。

[例3]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溶液里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2)铁水是一种溶液。

(3)油放入水中搅拌可形成油水溶液。

[分析和解] (1)正确,一种或几种物质溶于一种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则此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一种或几种。

(2)错误,铁水是液态的单质铁,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3)错误,油与水互不相溶,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同步冲刺

1.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___________。

2.一杯食盐溶液,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下部密度为bg/cm3,则a与b的关系

是___________。

3.少量的食盐加入硝酸钾溶液中溶解,溶质是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

4.把少量的白磷溶于二硫化碳制成溶液,其中_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___是溶剂,这种溶液叫做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溶液。

5.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农药或液体农药配制成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这样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以提高药效。

6.少量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振荡,在横线上标明是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1)面粉加入水中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通入水中___________;

(3)植物油滴入水中___________;

(4)食糖加入水中___________。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五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溶剂只能是液体

C.一种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D.mg食盐加入ng水中充分振荡,形成溶液的质量可能小于(m+n)g

8.溶液是一种( )。

A.均一、稳定的液体

B.均一、透明的液体

C.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9.将ag食盐投入盛有bg水的烧杯中,搅拌,所得溶质的质量是( )。

A.(a+b)g

B.小于(a+b)g

C.小于或等于(a+b)g

D.大于或等于(a+b)g

10.有一瓶长期放置的食盐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B.瓶口附近的溶液较稀

C.瓶底一定有固体食盐

D.瓶内各部分密度相同

11.溶液的组成是( )。

A.固体和液体

B.溶质和溶剂

C.水和溶质

D.水和溶剂

12.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 )。

A.上面跟下面不相同

B.完全相同

C.完全不同

D.不一定相同

13.被称为“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溶液,其中溶剂是( )。

A.水

B.酒精

C.硫酸铜

D.氢氧化钠

14.判断题。

(1)一种溶液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

(2)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但溶剂只能是液体。( )

(4)具有均一、稳定、透明的特征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5)50mL酒精跟50mL水混合一定能得到100mL溶液。( )

(6)盐水是溶液,糖水也是溶液,两者混在一起,就不是溶液了。( )

15.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第7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目标提示

1.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

3.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

4.会计算溶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要点指津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存在的条件:

(1)温度一定:若改变温度,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会发生转化。

(2)溶剂量一定:增加或减少溶剂都可造成溶液能否再溶解溶质,即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也会相互转化。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

大多数溶液:

饱和溶液?????????←?????→

?剂降温、加溶质或蒸发溶升温或加溶剂不饱和溶液。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浓与稀溶液”之间的区别:微溶和难溶的物质,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很小,因此就不会是浓溶液。而易溶的物质,虽然不是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却比较大。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解度。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以下关键的要素: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固态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受温度影响的,所以,谈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

标准——“在100g 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在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多少与溶剂的量是成正比的。所以,规定100g 溶剂这个统一标准,如不注明,溶剂通常就指水。 状态——“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就是指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量。

单位——“溶解的克数”,溶解度是有单位的,单位是克,不是任何别的单位。必须满足以上四点,才能构成溶解度的完整概念。例如:40℃时,100g 水中溶解氯化铵45.8g ,刚好达到饱和,则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5.8g 。

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溶解度(g)=

溶解溶质的最多克数

这一项是每克溶剂中

)(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 g ×100(g)(溶剂) 5.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6.溶解度与质量分数。

(2)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溶解的质量分数=g

100+溶解度溶解度×l00% 溶解度=质

液质

m m m -×100g(条件:饱和溶液) [例1] 判断正误,错误的请改正。

(1)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加水。

(2)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酒精与水不可能形成饱和溶液。

(4)20℃时1g 氢氧化钙投入10g 水中,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则上层清液为20℃的饱和溶液。

[分析和解] (1)错误,任何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后,都将成为不饱和溶液。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降温、加硝酸钾、蒸发水分到不再溶解硝酸钾为止而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2)正确,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不饱和”是从一定条件下能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角度分析的,而“浓”、“稀是从一定质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质量的多少的角度分析的,而两者无必然联系。

(3)正确,因为酒精与水均为液体,且两液体互溶,故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4)正确,20℃时100g水中加入1g氢氧化钙后充分溶解仍有氢氧化钙未溶,静置后,上层均一稳定的溶液是20℃,不能再溶解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例2]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对吗?

[分析和解] 不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是两组完全不同的概念。溶液的饱和与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该溶液是否已达到溶解该溶质的最大限度。而溶液的浓和稀,是指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量的多与少,它们没有什么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就是浓溶液,同样,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就是稀溶液。

[例3] 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都是50g的五份水中分别加入30g、40g、50g、60g、70g 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滤去未溶解的硝酸钾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与相应所得溶液的质量的

[分析和解] 第4或第5组是饱和溶液

温度溶质+ 溶剂= 饱和溶液

t0 Sg 100g (100+S)g

(105—50)g 50g

解得S=110g

[例4] 含有10%的硝酸钾溶液160g,分为相等的两份。

(1)欲使其中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求:

①若用增加溶质的方法,需增加多少克硝酸钾。

②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需蒸发多少克水。

③若用60%的硝酸钾溶液与之混合的方法,需加入60%的硝酸钾溶液多少克。

(2)若使另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需加水多少克。

[分析和解] 此题是关于溶液的浓缩与稀释问题的有关计算,问题的关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160克硝酸钾溶液分为两等份,每份为80克。

解:(1)欲使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即变为20%。

①若用加溶质的方法,设需加硝酸钾的质量为x克。

80g×10%+x=(80+x)×20%

x=10

②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设需蒸发水的质量为y克。

80g×10%=(80—y)·20%

y=40

③设需加60%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z克。

80g+10%+z ×60%=(80+z)·20%

z=20

(2)设使另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需加水的质量为A克。

80g×10%=(80+A)·5%

A=80

答:(1)①需加10克硝酸钾;②需蒸发40克水;③需加60%的硝酸钾溶液20克。

(2)使另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需加入水80克。

同步冲刺

1.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若想使其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时,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A物质30g,若加入25gA,此时溶液是___________,再加入10gA;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_溶液。

3.已知:m

4.已知:熟石灰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现欲使一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若给饱和石灰水加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温度为t℃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Ag水时,析出晶体ag,再恒温蒸发出Ag水,又析出bg晶体。则:

(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a________b。

(2)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

(1)10mL98%的硫酸中含纯硫酸___________克。

(2)配制20%硫酸溶液450g,需要60%的硫酸___________mL。

7.在80g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

(1)含硝酸钠___________g,水___________g。

(2)若取出该溶液20g,则其含硝酸钠___________g,水___________g。

(3)若加入20g水,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4)若加入20g硝酸钠,则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5)若蒸发掉20g水(无晶体析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晶体

C.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9.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非常浓的溶液

B.投入该溶液的固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C.含溶质少的溶液

D.增加该溶液的固体溶质,质量不再增加的溶液

10.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

A.浓溶液

B.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不饱和溶液

11.在室温时,将50g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0.15g不含结晶水的晶体,则该物质是(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难溶物质

D.微溶物质

12.在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是50g、40g、30g,则此温度下三种物质的各100g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 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1毫升= 1cm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 : 1毫升= 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5-天气预报教案

2.5 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 2、学会看天气预报 3、学会看天气图,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 4、利用天气图判断天气状况,并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技能目标: 1、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2、调查当地的天气谚语,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情感目标: 1、建立对天气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重点:怎样看天气预报; 天气图上的常见天气系统;

天气图和天气形势; 难点: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统; 简单的天气预报。 教学方法:课前学生查找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和天气谚语,学会看图解答。共同讨论。 教学思路 1.课前让学生收集气象信息,在学生已经了解天气要素特点 的基础上,介绍收集气象信息、判断天气状况和天气预报的一般 方法。天气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指导学生怎样判断天气状况,掌握一些预报天气的简单办法。 2.然后引导学生去掌握,天气预报中的许多术语,如“阴” 并不就是全天都是云,“晴”也并不一定是万里无云。 3.最后让学生弄清楚怎样看天气图和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4.展示几条当地的天气谚语,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然后让 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谚语并解释。 [教学过程] 引言:春光明媚,秋风送爽,春秋两季历来是出游的最佳时机,

所以学校一般都会在这两个季节安排活动,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如果学校安排春游或秋游活动,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新课教学: 想一想你会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预报 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121电话查询、开通手机短消息等方式。 天气预报方式特点是:有的听声音,有的看文字,有的图、文、 声并茂。 请你说出以上天气预报方式的特点: 其中,我们接触较多的一般是广播天气预报和电视天气预报。 试一试哪位同学模仿广播员给我们作一次天气预报。 一:怎样看天气预报: 你知道天气预报用语的含意吗? 上海某日天气预报:明天阴到多云,有时有小雨,降水概率15%,偏南风3级,15℃--23℃。 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5/10到3/10为少云,3/10 以下为晴。 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为小雨,5-15毫米为中雨,大于15毫米为大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 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 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 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八年级科学上册15物质的溶解教案

课题:1.5物质的溶解 教学目标: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重点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上面得到的就是该温度下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讨论: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思考、讨论:那么,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 如果能转化,怎样转化? 实验:取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改变条件实验操作出现的现象结论 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3、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思考: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实验: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结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引入:从上面得实验可以知道,蔗糖和熟石灰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蔗糖比熟石灰易溶得多。那么,我们能否用定量的方法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呢?实验室温下,10克食盐和10克氯酸钾溶于100克的水中 现象:氯酸钾未全溶,已达到饱和;食盐全溶解完,未达到饱和。 结论:这两种溶质的溶解能力不一样。 过渡: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一样,如何定量地判断溶质的溶解能力? 二、溶解度 (一)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练习:指出下列各句的含义及判断是非: 1、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表示。 2、20℃时,100克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3、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 4、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9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9 5、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9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9克 6、在30℃时,50克水里最多溶解20克硝酸钾,则硝酸钾的溶解度 (二)、溶解度曲线(P33图):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曲线上各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曲线的交点:表示这几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人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1章 形成视觉的条件:1、必须要有光线,可以是发光的,也可以是不发光的;2、眼必须在光传播的线路上,并且被眼接受。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到平面或其他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为对称。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另一侧f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u

八年级科学电路图专题练习

八年级科学电路图专题练习 1、请根据右图的实物图,在左侧边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根据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按照实物图作出电路图 4、在如图中的(2)图指定方框中,按照(1)图所示实物连线图画出电路图。

6.按照右上图(a) 所示的电路图将图(b)中的实物 连接起来。 7、如图7所示,按电路图用笔画线作导线,将元件连接起来. 8、请按要求设计电路图(电路图画在左侧),并按你设计的电路,用线条代替导线,将图20中的电器元件连成电路。要求:(1)开关K 1只控制电灯L 1,开关K 2只控制电灯L 2;(2)共用一个电池组 9、请按要求设计电路图(电路图画在左侧),并按你设计的电路,用线条代替导线,将下图中的电器元件连成电路。要求:灯泡L 1和L 2并联, S 是总开关, S 1只控制灯泡L 1, S 2只控制灯泡L 2。 S 2 L 1 L 2 S 1 S

11.按照右上图(a)所示的电路图将图(b)中的实物 连接起来。 12.要求S 为总开关,S 1控制L 1,S 2控制L 2,L 1、L 2并联,画出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13①将两个灯泡串联起来 ②.将两个灯泡并联起来 14.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15.按照实物图作出电路图

练习1、图1中灯泡L 1和L 2串联,开关控制两灯的通、断电。 2、图2中灯泡L 1和L 2并联,开关同时控制两灯的通、断电。 3、图3中灯泡L 1和L 2并联,开关S 1同时控制两灯,开关S 2只控制灯泡L 2。 4、图4中灯泡L 1和L 2并联, S 是总开关, S 1只控制灯泡L 1, S 2只控制灯泡L 2。 5、请在图19中标出电池的正、负极和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6、用线条代替导线,将图20中的电器元件连成电路。 要求:(1)开关K 1只控制电灯L 1,开关K 2只控制电灯L 2;(2)共用一个电池组 7.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 2、S 3闭合,S 1断开时,灯L 1、L 2是______联, 当S 2、S 3断开,S 1闭合时,L 1、L 2是______联。当S 2断开,S 1、S 3闭合时,灯______ 亮,当S 1、S 2闭合时,会发生______ 8.如图所示的电路,若使灯L 1、L 2串联,则应闭合开关______,断开开关_______; 若使灯L 1、L 2并联,则应闭合开关_______,断开开关________;如闭合开关S 1、 S 2断开S 3,则灯______亮,灯______不亮;如闭合S 2 、S 3,则会出现_______现象。 1.下列装置或器材中,不属于用电器的是( ) (A )小灯泡 (B )发电机 (C )洗衣机 (D )电动机 L 1 L 2 图 1 L 1 L 2 图 2 L 1 L 2 S 1 图 3 S 2 S 2 L 1 L 2 S 1 图 4 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汇总(2013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还有0.94%是陆地咸水。 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水总量的2.53%,陆地包括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小循环 4、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 再生。 环节:蒸发(蒸腾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 (地下)径流 原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途径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6、径流=降水量-蒸发量 7、水资源的定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往往东南部的地区,水资源越丰富。 8、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 9、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10、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5、 水 循 环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 (阳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 体是氧气 负极 (阴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 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 气味无味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 沸点100℃(1标准大气压下) 凝固点0℃(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4℃以下时热缩冷胀, 4℃以上时热胀冷缩。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2019-2020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电路探秘及答案D卷

2019-2020 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电路探秘及答案 D 卷 姓名 : _____ 班级: ______ 成绩 :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某同学用伏安法对四个电阻各测量一次,把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 电流在 较这四个电阻的大小,可知电阻值最大的是() B.通过导线 d 的电流为 3A C.L1 的电阻小于 L2 的电阻 D.L1 两端的电压等于 L2 两端的电压 3. 如图所示,在“研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时,小明同学用电压表测出ab、 bc 、 ac 两端的 电压分别为 Uab=3v, Ubc=3v, Uac=6v,在表中记录数据后,下步应该做的是() B.改变电源电压,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C.对换 L1和 L2 的位置,再测出一组电压值 D.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4. 洋洋设计了一个自动测高仪,给出了四个电路,如图所示,R 是定值电阻, R′是滑动变阻 器。其中能够实 现身高越低,电压表示数越小的电路是( U-I 坐标系中描点,比 A.甲B.乙 2. 小明在研究电路特点时,用电流表测得 C.丙D.丁 a 的电流为 3A,导线 b 的电流为 1A,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通过导线 c 的电流为 A.整理器材,分析数据,得

池串联成如图 6--1 所示的电源。使用该电源组成如图 6--2 所示的电路,闭合电键 S ,在变阻器滑片 P 从 A 端滑到 与电流表示数的对应关系图线,图 6--3 ( b )为电池组输出电功率与电压表示数的关系 图线,图 组输出电能的效率 η 与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关系图线。若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该电源由 6 节干电池串联组成 B .变阻器的总电阻为 4Ω C .图 6--3 ( a )中经过 x 点的两条虚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长方形面积为 2.16W D .图 6--3 ( b )中 y 点对应的横坐标为 3.6V 6 . 图甲为某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图乙为其用于调光的电位器结构图, 别与弧形电阻丝的两端相连, b 与金属滑片相连,转动旋 钮,滑片在弧形电阻丝上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可以等效为一个没有电阻的理想干电池和一个定值电阻串联而成,将 n 节干电 R 端的全过程中,电路中部分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 6--3 (a )、(b )、( c )所示,其中图 6--3(a ) 为电压表示数 6--3 ( c )为电池 a 、 b 、 c 是它的是三个接线柱, a 、 c 分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的联系较多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担任初二两个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两个班共有学生54人。这届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我们的学生对科学都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想必是不难的。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生活中的水”、“地球的外衣——大气”、“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生活中的水”,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生活中的水”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密度、压强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

————————————————————————————————作者:————————————————————————————————日期: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儿童身上4/5是水分 5.水的循环: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 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 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m =ρ/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 3 ,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 =1000千克/米 3 1kg/m 3 =1×10 -3 g/cm 3 (3)水的密度:1×103 千克/米 3 或1克/厘米 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 3 = 1×10 -6m3 1吨=1000千克=1×10 6 克 1毫升= 1×10-3 升 1升=10 -3 m 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电路图连接专题练习(无答案)

电路图连接专题练习(A组) 1、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并标出开关闭合后的电流方向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连接导线不能交叉

3 .下图中的电路连接有错误,如果错误不纠正,则当开关闭合时会 出现什么现象呢? 你能试着把这个错误电路改正过来吗? 试在方框中画出改正后的电 路图,并指出这个电路的连接方式: 4.根据以下要求,完成下图中的实物连接图。要求:使L 1和L 2并联,并且让S 1控制L 1,让S 2控制L 2,S 3接在干路上。并在右边画出它的电路图。 5.某传达室需要在前后门都装上开关。前门来人按开关时,要求传达室电铃响,同时红灯亮;后门来人按开关时,传达室电铃响,同时绿灯亮。请按需要设计电路图。并把实物连接成电路。 红 灯 绿灯 前门 后门 S 1 S 2 S 3 第14题 A B C D a b

- + S 3 S 2 S 1 E 2 E 1 B 组 1、请根据右图的实物图,在左侧边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根据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按照实物图做出电路图 4、在如图中的(2)图指定方框中,按照(1)图所示实物连线图画出电路图。 5.根据下图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L 1 L 2 S 1 S 2

6.按照右上图(a)所示的电路图将图(b)中的实物 连接起来。 7、如图7所示,按电路图用笔画线作导线,将元件连接起来. 8、请按要求设计电路图(电路图画在左侧),并按你设计的电路,用线条代替导线,将图20中的电器元件连成电路。要求:(1)开关K 1只控制电灯L 1,开关K 2只控制电灯L 2;(2)共用一个电池组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

目录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课题 1.2 水的组成 课题 1.3 水的密度 课题 1.4 水的压强 课题 1.5 水的浮力 课题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课题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课题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课题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 一、引入: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海洋水 96.53% 冰川冰 68.69% 陆地淡水 2.53% 地下淡水 30.06%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P4表实验:黄瓜放糖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 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五、小结: 【讨论】如何节水?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课题 1.2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 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

八年级上册科学书

八年级上册科学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八年级下册科学1 八年级科学训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I-127 一、选择题:....1、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 2.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3 A.苹果B.柑桔C.牛奶D.鸡蛋清 4.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2SeO3B.Na2SeO4 C.NaSeO3D.Na2SeO2 5.从xx年6月1日开始,各类市

场中塑料包装袋要实行有偿使用,我市几个菜市场开始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袋,这种塑料袋对人体无害,主要原料是可降解母料和玉米粉,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土壤污染B.降低生产成本C.有利于食物保鲜D.节约粮食 6、小明在上网时发现一首很有意义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结合科学课上学的知识,小明感觉诗中的“她”和某种气体的性质很接近。你觉得这种气体应该是- A.氧气B.氮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7. 如图所示,在开关 S

由断开到闭合的过程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和极性将 A.增强,改变; B.减弱,不变; C.增强,不变; D.减弱,改变;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 B、制造金刚石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CCl4是一种化合物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0.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地球的各种水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太阳辐射为能量,通过各个环节,如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周而复始地连续运动、相互转化,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⑤回到蒸发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 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1×10-6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八年级科学上册《电路图》教案分析

八年级科学上册《电路图》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现象 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 会画电路符号,能用电路符号画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知道用开关控制电路的方法。 重点难点:1、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各元件的作用 判断电路的三种状态和不同的连接方法 电路图的连接方法 电路图的画法 教学过程: 【引入】现代社会是一个电气化社会。在生活中,电是不可缺少的。那么,电在你的家中有哪些用途呢?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要用电?电从哪里来,你知道吗? --家庭和工厂用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远距离输送过来的。各种电池可供各种小电器用电。 一、电路 【设问】电灯为什么会发光?怎样才能使电灯发光呢? 【实验】图4-3小灯泡发光实验: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先后取走电路中任一元件,观察小灯泡是否还能继续发光。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 【思考】通过观察实验,让同学思考一个正确的电路都

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电路的组成: ①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说明: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的作用: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回到电源的负极。 导线的作用: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的作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的作用:控制电路通、断。 【拓展】从能量的角度看,在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提供持续电能的;用电器的作用是消耗电能;导线的作用是输送电能;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能有无的。 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继续刚才实验演示,我们可以发现,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 断开开关,或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断开,小灯泡都不会发光,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这种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

八年级上科学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案 【篇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接任初二两个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两个班共有学生56人。这届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 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

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