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目的和内容

编译原理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将编译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实现一个简单语言集的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程序,验证实际编译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加深对编译技术的认识。

实验内容共需实现编译器的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程序三个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每个实验的基本题目要求,有余力的同学可尝试实验的扩展要求部分。

实验报告

要求每人针对所完成的实验内容上交一份实验报告,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实验设计:实验采用的实现方法和依据(如描述语言的文法及其机内表示,词分析

的单词分类码表、状态转换图或状态矩阵等,语法分析中用到的分析表或优先矩阵等,语法制导翻译中文法的拆分和语义动作的设计编写等);具体的设计结果(应包括整体设计思想和实现算法,程序结构的描述,各部分主要功能的说明,法以及所用数据结构的介绍等)。

2、程序代码:实验实现的源程序清单,要求符合一般的程序书写风格,有详细的注释。

3、实验结果分析:自行编写若干源程序作为测试用例,对所生成的编译程序进行测试

(编译程序的输入与输出以文件的形式给出);运行结果分析(至少包括一个正确和一个错误单词或语句的运行结果);以及改进设想等。

注意事项

1、电子版实验报告和源程序在最后一次机时后的一周内上交。(每个同学上交一个压

缩文件,其命名格式为“学号_姓名.rar”,内含实验报告和一个命名为“源程序”

的文件夹。注意提交的源程序应是经过调试、测试成功的较为通用的程序,并应有相应的注释、运行环境和使用方法简介。)

2、不接受不完整的实验报告和没有说明注释的源程序,或者说明与程序、运行结果不

符合的作业。

特别鼓励:扩展题目

1、为亲身经历一个小型编译器的开发全过程,触摸一下与实际编译器开发相关的工作,

大家可以自由组成3人左右的小组,推举组长,模拟一个团队分工协作开发大型软件的实战环境,融入软件工程的思想规范和一般理论方法,初步体验从系统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交付维护的一个完整编译器软件的开发过程。要求组长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主要负责的任务,完成相应的分析设计员、程序员和测试员等角色的工作,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和源程序,在报告封面上写明每个同学主要完成和负责的部分。

2、以组为单位完成的实验内容至少必须整合词法、语法和语义三个部分的实验,对于

选定的适当规模的文法(如C语言的一个大小适宜的子集),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分析、编码测试等工作。完成一个从对源程序的词法分析开始,到中间代码生成的完整的编译器前端的开发,使所涉及到的编译系统的各个组成模块有机地衔接在一起,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和源程序,并将以下几个方面描述清楚:

1)任务概述

2)系统的设计

3)系统实现(包括必要的框图,各.h和.c文件说明,所有函数功能的说明,数据结构、各种表格、变量等的说明,以及函数调用关系图等)

4)系统工作过程及运行说明(使用操作指南)

5)源程序清单(要求有详细注释)和实例程序运行结果

6)体会和讨论

3、实验题目

1)参考题目:在词法、语法和语义三个基本实验题目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扩展部分的要求:实验一:

(1)扩充关键字的数目、增加单词类别(如分界符、逻辑运算符等)、将常数分成字符串常量、整型常量和实型常量等;添加词法分析中单词出错的位置、加细错误类型的检查以

及删除注释部分等;并考虑如何在词法分析阶段建立变量名表和常数表,以备后续的编

译过程查询。

(2)选作:识别一个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所有单词的词法分析程序设计。建议自学LEX系统。

实验二:

(1)完成以下文法G[<复合语句>]的两种典型的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G[<复合语句>]:

<复合语句> → begin<语句表>end

<语句表> → <语句>|<语句>;<语句表>

<语句> → <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 → <变量>:=<算术表达式>

<算术表达式> → <项> | <算术表达式>+<项> | <算术表达式>-<项>

<项> → <因式> | <项>*<因式> | <项>/<因式>

<因式> → <变量> | <常数> | (<算术表达式>)

<变量> → <标识符>

<标识符> → <标识符> <字母> | <标识符> <数字> | <字母>

<常数> → <整数> | <浮点数>

<整数> → <数字> | <数字> <整数>

<浮点数> →? <整数> | <整数> ? <整数>

<字母> → A|B|C|…|X|Y|Z|a|b|c|…|x|y|z

<数字> → 0|1|2|…|9

(2)在所给文法G[<复合语句>]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分析对象,增加功能。如赋值语句的左部不再只局限于简单变量,还可以是下标变量等;右部的算术表达式中可以包括函数调

用、数组元素等。除赋值语句外,还可进一步选择高级语言的其它语法结构类型,如流

程控制语句、子程序结构语句、说明语句等。语法分析的结果以语法树的形式输出,并

显示分析过程的信息(如分析栈、符号栈、当前应被归约的最左子串、归约后所得的符

号等)。

(3)增强错误检查和处理能力。例如,当输入的源程序存在错误时,把所发现的每一处错误的性质(错误编码)和位置填入一张表中,以备以后输出之用;同时再跳过错误所在的

语法范畴(如单词、表达式、语句等),继续对输入串的后续部分进行编译。至于对错

误的具体处理措施应结合所采用的语法分析方法,以LR分析为例,可对LR分析表中

的空白单元进行出错原因分析,填入一个指向出错处理子程序的指示字。

(4)选作:学习编译器的自动生成工具LEX、YACC(或其它类似工具)的使用方法,运用LEX和YACC编写并生成以下文法G[<程序>]所定义语言的词法和语法分析程序。

G[<程序>]:

<程序> → PROGRAM<标识符>;<分程序>

<分程序> → <变量说明>BEGIN<语句表>END.

<变量说明> → V AR<变量说明表>;

<变量说明表> → <变量表>:<类型> | <变量表>:<类型>;<变量说明表>

<类型> → INTEGER | REAL

<变量表> → <变量> | <变量>,<变量表>

<语句表> → <语句> | <语句>;<语句表>

<语句> → <赋值语句> | <条件语句> | | <复合语句>

<赋值语句> → <变量>:=<算术表达式>

<条件语句> → IF<关系表达式>THEN<语句>ELSE<语句>

→ WHILE<关系表达式>DO<语句>

<复合语句> → BEGIN<语句表>END

<算术表达式> → <项> | <算术表达式>+<项> | <算术表达式>-<项>

<项> → <因式> | <项>*<因式> | <项>/<因式>

<因式> → <变量> | <常数> | (<算术表达式>)

<关系表达式> → <算术表达式> <关系符> <算术表达式>

<变量> → <标识符>

<标识符> → <标识符> <字母> | <标识符> <数字> | <字母>

<常数> → <整数> | <浮点数>

<整数> → <数字> | <数字> <整数>

<浮点数> →? <整数> | <整数> ? <整数>

<关系符> → < | <= | = | > | >= | <>

<字母> → A|B|C|…|X|Y|Z|a|b|c|…|x|y|z

<数字> → 0|1|2|…|9

实验三:

(1)增加语义分析的范围,如进一步完成布尔表达式(参见教材P200)、常见程序流程控制语句(参见教材P205)等的翻译。

(2)语法制导翻译过程的可视化处理,选择编译各阶段用到的典型算法实现其动态演示。

(3)选作:完成实验二中文法G[<程序>]所定义的语言的语法制导翻译程序。

2)自拟题目: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自主选择或自定实验题目。要求先提交一份申请文档,说明所选题目、实现方案和技术路线;然后小组成员再与教师就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具体讨论调整,细化课程设计内容,最终确定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在得到老师的认可之后方可继续进行。

实验一词法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编写和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源程序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将字符流形式的源程序转化为一个由各类单词符号组成的流的词法分析方法。

二、实现方法与环境

词法分析是编译程序的第一个处理阶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其一是根据对语言中各类单词的某种描述或定义(如BNF),用手工的方式(例如可用C语言)构造词法分析程序。一般地,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构造相应的状态矩阵,该状态矩阵连同控制程序一起便组成了编译器的词法分析程序;也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直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构造词法分析程序的另外一种途径是所谓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即首先用正规式对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进行词型描述,并分别指出在识别单词时,词法分析程序所应进行的语义处理工作,然后由一个所谓词法分析程序的构造程序对上述信息进行加工。如美国BELL实验室研制的LEX就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

总的来说,开发一种新语言时,由于它的单词符号在不停地修改,采用LEX等工具生成的词法分析程序比较易于修改和维护。一旦一种语言确定了,则采用手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效率更高。

三、实验内容

基本实验题目:若某一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单词包括五个关键字begin、end、if、then、else;标识符;无符号常数;六种关系运算符;一个赋值符和四个算术运算符,试构造能识别这些单词的词法分析程序(各类单词的分类码参见表I)。

输入:由符合和不符合所规定的单词类别结构的各类单词组成的源程序文件。

输出:把所识别出的每一单词均按形如(CLASS,V ALUE)的二元式形式输出,并将结果放到某个文件中。对于标识符和无符号常数,CLASS字段为相应的类别码的助记符;V ALUE字段则是该标识符、常数的具体值;对于关键字和运算符,采用一词一类的编码形式,仅需在二元式的CLASS字段上放置相应单词的类别码的助记符,V ALUE字段则为“空”。

扩展实验:试对基本实验内容进行扩充,例如:在词法分析过程中建立变量名表,以备后续的编译过程查询;扩充关键字的数目、增加逻辑运算符等单词类别、将常数再细分成字符串常量、整型常量和实型常量等;添加词法分析中单词出错的位置和错误类型,以及删除注释部分等。

表I 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及其分类码表

四、要求

1、上机前的准备:完成词法分析程序的程序流图,并选择好相应的数据结构。

2、编程:用C语言或你熟悉的其它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扫描器程序。

3、调试:将各个模块连接成一个完整程序,并整体调试成功。

4、测试:用于测试扫描器的实例源文件中应有词法正确的,也应有错误的字符串,并至少应包含两行以上的源代码。

5、输出结果:对于输入的测试用例的源程序文件,以对照的形式将扫描器的分析结果在输出文件中表示出来,必要时给出错误提示信息。例如,若输入文件中的内容为:“if myid>=1.5E?2+100 then x:=y”,则输出文件中的内容应为:

(IF,)对应“if”

(ID,’myid’)对应“myid”

(GE,)对应“>=”

(UCON,0.015)对应“1.5E?2”

(PL,)对应“+”

(UCON,100)对应“100”

(THEN,)对应“then”

(ID,’x’)对应“x”

(IS,)对应“:=”

(ID,’y’)对应“y”

五、参考实现方法

1、处理过程简述:在一个程序设计语言中,一般都含有若干类单词符号,为此可首先为每类单词建立一张状态转换图,然后将这些状态转换图合并成一张统一的状态图,即得到了一个有限自动机,再进行必要的确定化和状态数最小化处理,最后添加当进行状态转移时所需执行的语义动作,就可以据此构造词法分析程序了。

为了使词法分析程序结构比较清晰,且尽量避免某些枝节问题的纠缠,我们假定要编译的语言中,全部关键字都是保留字,程序员不得将它们作为源程序中的标识符;在源程序的输入文本中,关键字、标识符、无符号常数之间,若未出现关系和算术运算符以及赋值符,则至少须用一个空白字符加以分隔。作了这些限制以后,就可以把关键字和标识符的识别统一进行处理。即每当开始识别一个单词时,若扫视到的第一个字符为字母,则把后续输入的字母或数字字符依次进行拼接,直至扫视到非字母、数字字符为止,以期获得一个尽可能长的字母数字字符串,然后以此字符串查所谓保留字表(此保留字表要事先造好),若查到此字符串,则取出相应的类别码;反之,则表明该字符串应为一标识符。

采用上述策略后,针对表I中的部分单词可以参考教材P80的图3-22(见图1)和P81的程序3-4(见程序一),用C语言编写出符合以上几项要求的一个扫描器程序。注意还需要按照实验题目的具体要求将其中的整常数改为无符号常数。关于无符号数的文法可参见教材P49,其识别方法参考P51的图3-3(见图2)、P55的表3-1(见表II)和P57的程序3-3(见程序二)。

图1 识别表I所列语言中的部分单词的DFA及相关的语义过程图1中所出现的语义变量及语义函数的含义和功能说明如下:

函数GETCHAR:每调用一次,就把扫描指示器当前所指示的源程序字符送入字符变量ch,然后把扫描指示器前推一个字符位置。

字符数组TOKEN:用来依次存放一个单词词文中的各个字符。

函数CAT:每调用一次,就把当前ch中的字符拼接于TOKEN中所存字符串的右边。

函数LOOKUP:每调用一次,就以TOKEN中的字符串查保留字表,若查到,就将相应关键字的类别码赋给整型变量c;否则将c置为零。

函数RETRACT:每调用一次,就把扫描指示器回退一个字符位置(即退回多读的那个字符)。

函数OUT:一般仅在进入终态时调用此函数,调用的形式为OUT(c,VAL)。其中,实参c为相应单词的类别码助记符;实参V AL为TOKEN(即词文)或为空串。函数OUT的功能是,在送出

一个单词的内部表示之后,返回到调用该词法分析程序的那个程序。

程序一根据图1编写的扫描器#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define ID 6

# define INT 7

# define LT 8

# define LE 9

# define EQ 10

# define NE 11

# define GT 12

# define GE 13

char TOKEN[20];

extern int lookup (char*);

extern void out (int, char*);

extern report_error (void);

void scanner_example (FILE *fp)

{

char ch; int i, c;

ch=fgetc (fp);

if (isalpha (ch)) /*it must be a identifer!*/

{

TOKEN[0]=ch; ch=fgetc (fp); i=1;

while (isalnum (ch))

{

TOKEN[i]=ch; i++;

ch=fgetc (fp);

}

TOKEN[i]= ′\0′

fseek(fp,-1,1); /* retract*/

c=lookup (TOKEN);

if (c==0) out (ID,TOKEN); else out (c," ");

}

else

if(isdigit(ch))

{

TOKEN[0]=ch; ch=fgetc(fp); i=1;

while(isdigit(ch))

{

TOKEN[i]=ch; i++;

ch=fgetc(fp);

}

TOKEN[i]= ′\0′;

fseek(fp,-1,1);

out(INT,TOKEN);

}

else

switch(ch)

{

case ′<′: ch=fgetc(fp);

if(ch==′=′)out(LE," ");

else if(ch==′>′) out (NE," ");

else

{

fseek (fp,-1,1);

out (LT," ");

}

break;

case ′=′: out(EQ, " "); break;

case ′>′: ch=fgetc(fp);

if(ch==′=′)out(GE," ");

else

{

fseek(fp,-1,1);

out(GT," ");

}

break;

default: report_error( ); break;

}

return;

}

2、两点提示:

①程序一中所用的若干函数以及主程序有待于具体编写,并需事先建立好保留字表,以备查询。例如:

/* 建立保留字表*/

#define MAX_KEY_NUMBER 20 /*关键字的数量*/

#define KEY_WORD_END “waiting for your expanding”/*关键字结束标记*/

char *KeyWordTable[MAX_KEY_NUMBER]={“begin”,“end”, “if”, “then”, “else”, KEY_WORD_END}; /* 查保留字表,判断是否为关键字*/

int lookup (char *token)

{

int n=0;

while (strcmp(KeyWordTable[n], KEY_WORD_END)) /*strcmp比较两串是否相同,若相同返回0*/ {

if (!strcmp(KeyWordTable[n], token)) /*比较token所指向的关键字和保留字表中哪个关键字相符*/ {

return n+1; /*根据单词分类码表I,设置正确的关键字类别码,并返回此类别码的值*/

break;

}

n++;

}

return 0; /*单词不是关键字,而是标识符*/

}

另外,在扫描源程序字符串时,一旦识别出关键字、标识符、无符号常数以及运算符中之一,即以二元式形式(类别编码的助记符,值)输出单词到指定文件中。每次调用该词法分析程序,它均能自动继续扫描下去,形成下一个单词,直至整个源程序全部扫描完毕,并形成相应的单词串形式的源程序文件。

②需要将程序一中的整常数扩展为无符号常数,以满足题目的要求。描述无符号数的右线性文法G1[<无符号数>]如下:

〈无符号数〉→d〈余留无符号数〉

〈无符号数〉→·〈小数部分〉

〈无符号数〉→ d

〈余留无符号数〉→d〈余留无符号数〉

〈余留无符号数〉→·〈十进小数〉

〈余留无符号数〉→E〈指数部分〉

〈余留无符号数〉→ d

〈余留无符号数〉→·

〈十进小数〉→E〈指数部分〉

〈十进小数〉→d〈十进小数〉

〈十进小数〉→ d

〈小数部分〉→d〈十进小数〉

〈小数部分〉→ d

〈指数部分〉→d〈余留整指数〉

〈指数部分〉→+〈整指数〉

〈指数部分〉→-〈整指数〉

〈指数部分〉→ d

〈整指数〉→d〈余留整指数〉

〈整指数〉→ d

〈余留整指数〉→d〈余留整指数〉

〈余留整指数〉→d

图2所示为上述文法的状态转换图,其中编号0、1、2、…、6分别代表非终结符号<无符号数>、<余留无符号数>、<十进小数>、<小数部分>、<指数部分>、<整指数>及<余留整指数>。

图2 文法G1[<无符号数>]的状态转换图

无符号数识别中的语义处理方法详见教材P56。表II即为嵌入了语义动作的状态矩阵,其功能是在扫描源程序字符串的过程中,把识别出的字符串形式的无符号数的值,逐步转换为相应的二进制整数(ICON)或二进制浮点数(FCON)的内部形式。(注:考虑能否采用C语言的库函数实现此语义处理工作;是否可将无符号常数这一类单词进一步细分成整型常数和浮点型常数两类单词。)

根据表II所示的加入了语义过程说明的识别无符号数的状态矩阵,编写词法分析程序,部分实现代码如程序二所示。

表II 包含语义处理过程的识别无符号数的状态矩阵

程序二单词分类码为UCON的无符号数的识别程序

1 #include

2 #include

3 #include

4

5 #define DIGIT 1

6 #define POINT 2

7 #define OTHER 3

8 #define POWER 4

9 #define PLUS 5

10 #define MINUS 6

11 #define UCON 7 //Suppose the class number of unsigned constant is 7

12 #define ClassOther 200

13 #define EndState -1

14 int w,n,p,e,d;

15 int Class; //Used to indicate class of the word

16 int ICON;

17 float FCON;

18 static int CurrentState; //Used to present current state, the initial value:0

19

20 int GetChar (void);

21 int EXCUTE (int,int);

22 int LEX (void);

23 int HandleOtherWord (void)

24 {return ClassOther;

25 }

26 int HandleError (void)

27 {printf ("Error!\n"); return 0;}

28

29 int GetChar (void)

30 {

31 int c;

32 c=getchar ( );

33 if(isdigit(c)) {d=c-′0′;return DIGIT;}

34 if (c==′.′) return POINT;

35 if (c==′E′||c==′e′) return POWER;

36 if (c==′+′) return PLUS;

37 if (c==′-′) return MINUS;

38 return OTHER;

39 }

40 int EXCUTE (int state, int symbol)

41 {

42 switch (state)

43 {

44 case 0:switch (symbol)

45 {

46 case DIGIT: n=0;p=0;e=1;w=d;CurrentState=1;Class=UCON;break;

47 case POINT: w=0;n=0;p=0;e=1;CurrentState=3;Class=UCON;break;

48 default: HandleOtherWord( );Class=ClassOther;

49 CurrentState=EndState;

50 }

51 break;

52 case 1:switch (symbol)

53 {

54 case DIGIT: w=w*10+d;break; //CurrentState=1

55 case POINT: CurrentState=2;break;

56 case POWER: CurrentState=4;break;

57 default: ICON=w;CurrentState=EndState;

58 }

59 break;

60 case 2:switch (symbol)

61 {

62 case DIGIT: n++;w=w*10+d;break;

63 case POWER: CurrentState=4;break;

64 default: FCON=w*pow(10,e*p-n);CurrentState=EndState;

65 }

66 break;

67 case 3:switch (symbol)

68 {

69 case DIGIT: n++;w=w*10+d;CurrentState=2;break;

70 default: HandleError( );CurrentState=EndState;

71 }

72 break;

73 case 4:switch (symbol)

74 {

75 case DIGIT: p=p*10+d;CurrentState=6;break;

76 case MINUS: e=-1;CurrentState=5;break;

77 case PLUS: CurrentState=5;break;

78 default: HandleError( );CurrentState=EndState;

79 }

80 break;

81 case 5:switch (symbol)

82 {

83 case DIGIT: p=p*10+d;CurrentState=6;break;

84 default: HandleError( );CurrentState=EndState;

85 }

86 break;

87 case 6:switch (symbol)

88 {

89 case: DIGIT:p=p*10+d;break;

90 default: FCON=w*pow(10,e*p-n);CurrentState=EndState;

91 }

92 break;

93 }

94 return CurrentState;

95 }

96 int LEX (void)

97 {

98 int ch;

99 CurrentState=0;

100 while (CurrentState!=EndState)

101 {

102 ch=GetChar( );

103 EXCUTE (CurrentState,ch);

104 }

105 return Class;

106 }

实验二语法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典型的语法分析程序(任选一种有代表性的语法分析方法,如算符优先法、递归下降法、LL(1)、SLR(1)、LR(1)等,作为编制语法分析程序的依据),对实验一所得扫描器提供的单词序列进行语法检查和结构分析,实现并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二、一般实现方法说明

为了在对源程序的一遍扫描过程中,同时完成词法和语法分析任务,应注意修改实验一中的词法分析程序,将它编写为子程序的形式,以便供语法分析程序调用。另外,应加强错误检查,对输入符号串中的词法、语法错误,给出必要的说明信息,尽可能多地、确切地指出错误的位置、原因和性质。例如,在词法分析阶段,对当前正在处理的字符ch,可进一步定义一些与该字符相关的信息row和col,分别表示该字符所在的行和列,这些内容在出错处理时用来提供和源程序位置相关的信息。即定义:char ch; /*The current character*/

int row; /*The line number position of the current character*/

int col; /*The column number position of the current character*/

三、实验内容

基本实验题目:选择对各种常见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都较为通用的语法结构——算术表达式的一个简化子集——作为分析对象,根据如下描述其语法结构的BNF定义G2[<算术表达式>],任选一种学过的语法分析方法,针对运算对象为无符号常数和变量的四则运算,设计并实现一个语法分析程序。

G2[<算术表达式>]:

<算术表达式> → <项> | <算术表达式>+<项> | <算术表达式>-<项>

<项> → <因式> | <项>*<因式> | <项>/<因式>

<因式> → <运算对象> | (<算术表达式>)

若将语法范畴<算术表达式>、<项>、<因式>和<运算对象>分别用E、T、F和i 代表,则G2可写成:

G2[E]:E → T | E+T | E-T T → F | T*F | T/F F → i | (E)

输入:由实验一输出的单词串,例如:UCON,PL,UCON,MU,ID ······

输出:若输入源程序中的符号串是给定文法的句子,则输出“RIGHT”,并且给出每一步分析过程;若不是句子,即输入串有错误,则输出“ERROR”,并且显示分析至此所得的中间结果,如分析栈、符号栈中的信息等,以及必要的出错说明信息。

扩展实验:对所给算术表达式的文法G2,完成两种以上不同的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或在G2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功能,如进一步选择高级语言中的赋值语句、复合语句、流程控制语句等其它类型的语法结构作为分析对象。

四、要求

1、上机前的准备:结合题目的要求,确定语法分析程序的流程图,同时考虑相应的数据结构,用C或其它高级语言初步编写一个语法分析源程序。

2、调试:将词法、语法分析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程序,并调试成功。

3、测试:供测试的例子应包括符合语法规则的语句,及分析程序能判别的若干错例。

4、结果输出:对于所输入的字符串,不论对错,都应有明确的信息告诉外界。

5、编写的源程序中应有较为详细的说明和注释。例如,对文法机内表示的解释、数据结构的说明、函数的作用、全局变量的含义等等。

五、参考实现方法

下面分别简要给出基于递归下降法、预测分析法、算符优先法、SLR(1)四种语法分析程序的开发方法示例说明,仅供参考。

1、示例一:采用具有递归功能的高级语言编制递归下降法的语法分析程序。

运算对象i可以进一步定义为变量、常数等,例如,此处将i定义为:

i→<变量> <变量>→<标识符> <标识符>→<字母> <字母>→A|B|C|…|X|Y|Z

利用扩充的BNF消除G2[E]中E和T的直接左递归后,采用递归下降法分析上述算术表达式的框图见图3。其中ZC过程为总控程序,被设计成可以分析无穷多个算术表达式,主要完成:①通知外界键入算术表达式。②控制E过程分析算术表达式。

③根据分析结果之正误,分别输出不同的信息。E、T和F三个过程分别对应<算术表达式>、<项>和<因式>三个产生式的处理。它们都利用到一个公共过程ADV ANCE。ADV ANCE过程负责从输入字符串ST中取出下一个字符,并存入SYM中等待分析;然后再剔除ST中的首字符,这可通过挪动字符串指针的办法来实现(而实际上是通过调用词法分析程序来实现ADV ANCE功能的)。变量TZ之值标志分析的结果,表明表达式是否有错。

图3 递归下降法分析算术表达式的框图

(a) ZC 过程 (b) E 过程 (c) T 过程 (d) F 过程 (e) ADV ANCE 过程

2、示例二:基于预测分析法的语法分析程序。

参考教材P121例4.3,首先编写无二义性的简单算术表达式的文法(4.1),并通过消除左递归对其进行改写得到文法(4.1)’。然后求出如表4-1所示的各个FIRST集和FOLLOW集。再检查是不是LL(1)文法,并按照LL(1)文法构造如表4-2所示的预测分析表。最后根据预测分析器的工作流程,实现预测分析器的控制程序。

3、示例三:用C语言编制算符优先分析法的语法分析程序如程序三所示。其中使用了分析栈stack,用来在分析过程中存放当前句型的某一前缀,一旦句型的最左素短语在栈顶形成,便立即进行归约。

程序三算符优先分析算法

#define RIGHT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MAXINPUT 300

#define MAXSTACK 100

#define STARTSYMBOL ′S′

int stack[MAXSTACK],a[MAXINPUT]; /* a[ ] is input line */

int IsHigherThan (int, int); /* priority detection */

int IsLowerThan (int, int); /* priority detection */

int IsEqualTo (int, int); /* priority detection */

int Reduce (int begin, int end, int len);

int IsVt (int); /* determine if stack symbol is in Vt */

int parser (void)

{

int i, k, r, NewVn; /* NewVn holds left side of a production */

i=0; k=0; /* i, k is index of a[ ] and stack[ ] separately */

stack[0]= ′#′;

do

{

int j;

r=a[i++];

if (IsVt(stack[k])) j=k; else j=k-1;

while (IsHigherThan(stack[j],r))

{

int q;

do {

q=stack[j];

if (IsVt(stack[j-1])) j--; else j-=2;

} while(!IsLowerThan(stack[j],q);

NewVn=Reduce(stack[j+1],stack[k],k-j);

k=j+1; /* reduce the leftmost prime phrase */

stack[k]=NewVn; /* it is stack[j+1] stack[j+2] … stack[k] */

} /*end of while*/

if (IsLowerThan(stack[j],r)) || IsEqualTo(stack[j],r))

stack[++k]=r;

else return ERROR;

} while (r!=′#′);

return RIGHT;

}

程序三给出的仅是采用算符优先分析方法的示意性识别算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首先要确定一种合适的数据结构,以便构造所给文法G2[<算术表达式>]的机内表示。然后,构造该文法的算符优先关系矩阵,在此可以根据算术表达式中各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直接手工构造算符优先关系。最后,编写程序三中所用到的各个函数,完成整个算符优先语法分析器的开发。

4、示例四:SLR(1)分析器的开发。

首先,对于分析对象,即算术表达式的文法G2[E],引入一个新的开始符号E’,得到G2[E]的拓广文法G2’[E’]:

0. E’→E 1. E→E+T 2. E→E-T 3. E→T 4. T→T*F 5. T→T/F 6. T→F 7. F→(E) 8. F→i 求出文法中各个非终结符号的FOLLOW集如下:

Follow(E)={#,),+,-} Follow(T)={#,),+,-,*,/} Follow(F)={#,),+,-,*,/} 然后,根据文法G2’[E’]构造识别其全部活前缀的DFA,以便据此构造SLR(1)分析表,参见表III。

表III G2’[E’]的SLR(1)分析表

最后,编程实现SLR(1)分析表的驱动程序,即开发LR分析器的总控程序,完成对算术表达式的识别。

实验三语义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在实现词法、语法分析程序的基础上,编写相应的语义子程序,进行语义处理,加深对语法制导翻译原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将语法分析所识别的语法范畴变换为某种中间代码(四元式)的语义分析方法,并完成相关语义分析器的代码开发。

二、一般实现方法

语法制导翻译模式是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增加语义操作来实现的,实际上是对前后文无关文法的一种扩展。一般而言,首先需要根据进行的语义分析工作,完成对给定文法的必要拆分和语义动作的编写,从而为每一个产生式都配备相应的语义子程序,以便在进行语法分析的同时进行语义解释。即在语法分析过程中,每当用一个产生式进行推导或归约时,语法分析程序除执行相应的语法分析动作之外,还要调用相应的语义子程序,以便完成生成中间代码、查填有关表格、检查并报告源程序中的语义错误等工作。每个语义子程序需指明相应产生式中各个符号的具体含义,并规定使用该产生式进行分析时所应采取的语义动作。这样,语法制导翻译程序在对源程序从左到右进行的一遍扫描中,既完成语法分析任务,又完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方面的工作。本实验要求从编译器的整体设计出发,重点通过对实验二中语法分析程序的扩展,完成一个编译器前端程序的编写、调试和测试工作,形成一个将源程序翻译为中间代码序列的编译系统。

三、实验内容

基本实验题目:对文法G2[<算术表达式>]中的产生式添加语义处理子程序,完成无符号数的四则运算的计值处理,将输入的四则运算转换为四元式形式的中间代码。

输入:包含测试用例(如由无符号数和+、?、*、/、(、)构成的算术表达式)的源程序文件。

输出:将源程序转换为中间代码形式表示,并将中间代码序列输出到文件中。若源程序中有错误,应指出错误信息。

扩展实验:在所给文法G2的基础上,增加语义分析的范围,如运算对象不再只局限于常量(和简单变量),还可以是函数调用、数组元素等。另外,可进一步选择赋

值语句、流程控制语句等其它语法结构类型进行语义分析。

四、要求

1、上机前的准备:完成语法制导翻译系统的程序流图设计,并编写语义动作。

2、调试: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相关内容,完成编译器前端程序的调试工作。

3、测试:对完成的编译系统要进行全面测试,供测试的例子应包括符合语义规则的语句,以及分析程序能够判别的若干错例,并给出执行结果。

4、结果输出:将所涉及到的分析过程中的信息,即词法、语法、语义分析的结果输出到文件中。对于有错误的输入字符串,应有较为明确的信息告诉外界。

五、参考实现方法

示例:对文法G2[<算术表达式>]在利用递归下降法进行语法分析的同时,生成四元式形式的中间代码序列。其语法制导翻译程序的核心部分(指表达式E、项T和因式F的处理)的算法思想,可用程序四所示的框架描述。

程序四利用递归下降法生成简单算术表达式的四元式序列E( ) /* 识别<算术表达式> */

{

E1_PLACE=T( ); /*调用T( )分析产生算术表达式计算的第一项E1*/

while (SYM=’+’ || SYM=’-’)

{

ADVANCE; /*使输入串指针指向下一个输入符号,即调用扫描器读入下一个单词符号*/

E2_PLACE=T( ); /*调用T( )分析产生算术表达式计算的第二项*/

T1=NewTemp( ); /*分配一个新的临时变量,以便存储计算结果*/

GEN(±, E1_PLACE, E2_PLACE, T1); /*根据所给实参产生一个四元式,送入四元式表*/

E1_PLACE=T1; /*将计算结果作为下一次表达式计算的第一项*/

}

return E1_PLACE;

}

T( ) /* 识别<项>*/

{

T1_PLACE=F( );

while (SYM=’*’ || SYM=’/’)

{

ADVANCE;

T2_PLACE=F( );

T1=NewTemp( );

GEN(*/, T1_PLACE, T2_PLACE, T1);

T1_PLACE=T1;

}

return T1_PLACE;

}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 实验安排: 上机实践按小组完成实验任务。每小组三人,分别完成TEST语言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三个题目,语法分析部分可任意选择一种语法分析方法。先各自调试运行,然后每小组将程序连接在一起调试,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编译器。 实验报告: 上机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 1.小组成员; 2.个人完成的任务; 3.分析及设计的过程; 4.程序的连接; 5.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总结。

实验一词法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TEST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源程序进行扫描过程中将其分解为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方法。 编制一个读单词过程,从输入的源程序中,识别出各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即基本字、标识符、常数、运算符、分隔符五大类。并依次输出各个单词的内部编码及单词符号自身值。 二、实验预习提示 1.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输出格式 词法分析器的功能是输入源程序,输出单词符号。词法分析器的单词符号常常表示 成以下的二元式(单词种别码,单词符号的属性值)。 2.TEST语言的词法规则 |ID|ID |NUM →a|b|…|z|A|B|…|Z →1|2|…|9|0 →+|-|*|/|=|(|)|{|}|:|,|;|<|>|! →>=|<=|!=|== →/* →*/ 三、实验过程和指导 1.阅读课本有关章节,明确语言的语法,画出状态图和词法分析算法流程图。 2.编制好程序。 3.准备好多组测试数据。 4.程序要求 程序输入/输出示例: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实验1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配置方法。 2. 掌握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 实验环境 局域网,windows 2000 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实验内容 1. 在局域网环境下安装配置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 2. 练习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等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 1、将Oracle 9i的第1号安装盘放入光驱,双击setup,将弹出“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欢迎使用”对话框。 2、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文件定位”对话框。 在路径中输入“E:\Oracle\ora92”,其它取默认值。 3、启动第1号盘的安装程序setup,具体方法同安装Oracle 9i服务器,不同的是在 选择安装产品时选择“Oracle9i Client 9.2.0.1.0”选项; 4、安装结束后,弹出“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欢迎使用”对话框。取 默认值。 5、登录Oracle9i数据库:选择“开始”→“所有程序”→Oracle-OraHome92→Enterprise Manager Console ; 6、系统出现“登录”对话框。选择“独立启动”。 分析与思考 (1)简述启动Oracle9i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2)简述启动Oracle9i模式中三个选项的区别? (3)简述关闭Oracle9i模式中四个选项的区别?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编写词法分析程序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一编写词法分析程序 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 指导教师:何中胜 专业班级:13软件四 姓名:丁越 学号: 电子邮箱: 实验地点:秋白楼B720 实验成绩: 日期:2016年3 月18 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调试词法分析程序,实现从源程序中分出各种单词的方法;熟悉词法分析 程序所用的工具自动机,进一步理解自动机理论。掌握文法转换成自动机的技术及有穷自动机实现的方法。确定词法分析器的输出形式及标识符与关键字的区分方法。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提高词法分析方法的实践能力。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从源程序文件中读取有效字符的方法和产生源程序的内部表示文件的方法。 2、掌握词法分析的实现方法。 3、上机调试编出的词法分析程序。 二、实验过程 以编写PASCAL子集的词法分析程序为例 1.理论部分 (1)主程序设计考虑 主程序的说明部分为各种表格和变量安排空间。 数组 k为关键字表,每个数组元素存放一个关键字。采用定长的方式,较短的关键字 后面补空格。 P数组存放分界符。为了简单起见,分界符、算术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都放在 p表中 (编程时,还应建立算术运算符表和关系运算符表,并且各有类号),合并成一类。 id和ci数组分别存放标识符和常数。 instring数组为输入源程序的单词缓存。 outtoken记录为输出内部表示缓存。 还有一些为造表填表设置的变量。 主程序开始后,先以人工方式输入关键字,造 k表;再输入分界符等造p表。 主程序的工作部分设计成便于调试的循环结构。每个循环处理一个单词;接收键盘上 送来的一个单词;调用词法分析过程;输出每个单词的内部码。 ⑵词法分析过程考虑 将词法分析程序设计成独立一遍扫描源程序的结构。其流程图见图1-1。 图1-1 该过程取名为 lexical,它根据输入单词的第一个字符(有时还需读第二个字符),判断单词类,产生类号:以字符 k表示关键字;i表示标识符;c表示常数;p表示分界符;s表示运算符(编程时类号分别为 1,2,3,4,5)。 对于标识符和常数,需分别与标识符表和常数表中已登记的元素相比较,如表中已有 该元素,则记录其在表中的位置,如未出现过,将标识符按顺序填入数组id中,将常数 变为二进制形式存入数组中 ci中,并记录其在表中的位置。 lexical过程中嵌有两个小过程:一个名为getchar,其功能为从instring中按顺序取出一个字符,并将其指针pint加1;另一个名为error,当出现错误时,调用这个过程, 输出错误编号。 2.实践部分

vf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vf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9年12 月28 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好帮手。 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各种学校对繁杂的学生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它可以融入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仅方便了学生信息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为教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 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 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 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 的各种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 1 -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该系统可以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 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系统 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登录 管理 学学学学学 生生生生生 信信信信信 息息息息息 录查浏修删 入询览改除 三、系统设计内容及步骤 3.1创建项目管理文件 1.启动foxpro 系统,建一个项目管理器,命名为“学生管理”。 哑 目f ■ 也 电 岂同左 矣 氏H. 0 存 JI 蛋誤曾

大数据库应用实验指导书(1,2)

《—数据库应用—》上机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组编写 前言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能熟练掌握Transact-SQL语言,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安全,并能进行简单编程。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的主要目标: 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SQL SERVER2000,了解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项目设置与内容 表3列出了”数据库应用”课程具体的上机项目和内容 上机组织运行方式:

⑴上机前,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上机的整体要求及上机的目标任务;讲清上机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上机守则及上机室安全制度;讲清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上机对应的理论内容。 ⑵每次上机前:学生应当先弄清相关的理论知识,再预习上机内容、方法和步骤,避免出现盲目上机的行为。 ⑶上机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⑷该课程上机是一个整体,需要有延续性。机房应有安全措施,避免前面的上机数据、程序和环境被清除、改动等事件发生,学生最好能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自己的数据。 ⑸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上机前清点学生人数,上机中按要求做好学生上机情况及结果记录。 上机报告要求 上机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上机目的,上机内容及操作步骤、上机结果、及上机总结及体会。 上机成绩评定办法 上机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对上机原理和上机中的主要环节的理解程度; 2、上机的工作效率和上机操作的正确性; 3、良好的上机习惯是否养成; 4、工作作风是否实事求是; 5、上机报告(包括数据的准确度是否合格,体会总结是否认真深入等) 其它说明 1.在上机课之前,每一个同学必须将上机的题目、程序编写完毕,对运行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应事先作出估计;对操作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应做上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予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提高上机的效率 2.所有上机环节均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上机结果,若发现有结果雷 同者,按上机课考核办法处理。 3.上机过程中,应服从教师安排。 4.上机完成后,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上交作业。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目的和内容 编译原理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将编译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实现一个简单语言集的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程序,验证实际编译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加深对编译技术的认识。 实验内容共需实现编译器的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程序三个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每个实验的基本题目要求,有余力的同学可尝试实验的扩展要求部分。 实验报告 要求每人针对所完成的实验内容上交一份实验报告,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实验设计:实验采用的实现方法和依据(如描述语言的文法及其机内表示,词分析 的单词分类码表、状态转换图或状态矩阵等,语法分析中用到的分析表或优先矩阵等,语法制导翻译中文法的拆分和语义动作的设计编写等);具体的设计结果(应包括整体设计思想和实现算法,程序结构的描述,各部分主要功能的说明,法以及所用数据结构的介绍等)。 2、程序代码:实验实现的源程序清单,要求符合一般的程序书写风格,有详细的注释。 3、实验结果分析:自行编写若干源程序作为测试用例,对所生成的编译程序进行测试 (编译程序的输入与输出以文件的形式给出);运行结果分析(至少包括一个正确和一个错误单词或语句的运行结果);以及改进设想等。 注意事项 1、电子版实验报告和源程序在最后一次机时后的一周内上交。(每个同学上交一个压 缩文件,其命名格式为“学号_姓名.rar”,内含实验报告和一个命名为“源程序” 的文件夹。注意提交的源程序应是经过调试、测试成功的较为通用的程序,并应有相应的注释、运行环境和使用方法简介。) 2、不接受不完整的实验报告和没有说明注释的源程序,或者说明与程序、运行结果不 符合的作业。 特别鼓励:扩展题目 1、为亲身经历一个小型编译器的开发全过程,触摸一下与实际编译器开发相关的工作, 大家可以自由组成3人左右的小组,推举组长,模拟一个团队分工协作开发大型软件的实战环境,融入软件工程的思想规范和一般理论方法,初步体验从系统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交付维护的一个完整编译器软件的开发过程。要求组长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主要负责的任务,完成相应的分析设计员、程序员和测试员等角色的工作,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和源程序,在报告封面上写明每个同学主要完成和负责的部分。 2、以组为单位完成的实验内容至少必须整合词法、语法和语义三个部分的实验,对于 选定的适当规模的文法(如C语言的一个大小适宜的子集),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分析、编码测试等工作。完成一个从对源程序的词法分析开始,到中间代码生成的完整的编译器前端的开发,使所涉及到的编译系统的各个组成模块有机地衔接在一起,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和源程序,并将以下几个方面描述清楚:

【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 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2010

《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Compiler Principles 实验总学时数: 8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承担实验室: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中心实验室、计算机技术系中心实验室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上机实习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实习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练习题要复杂,也更接近实际。编译原理这门课程安排的2次上机实验都属于一种设计类型的实验,每个实验的训练重点在于基本的编译技术和方法,而不强调面面俱到;实验的目的是旨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编制算法的能力和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应认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熟悉机器的操作系统和语言的集成环境,独立完成算法设计和程序代码的编写;上机时应随带有关的编译原理教材或参考书;要学会程序调试与纠错。 每次实验后要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实验题目、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日期; (2)简要的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3)详细的算法描述; (4)源程序清单; (5)给出软件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6)实验的评价、收获与体会。 开发工具: (1)DOS环境下使用Turbo C; (2)Windows环境下使用Visual C++ 。 考核: 实验成绩占编译原理课程结业成绩的10%。 三、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要求每个实验保证每个学生一台微机。 实验一(4学时):单词的词法分析程序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1.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具体的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源程序进行扫描过程中将其分解为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方法。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 班级:44 姓名:范海霞 指导教师:黄双颖 职称: 成绩: 通达学院 2015 年 1 月 4 日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 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具体如下: 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 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 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 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 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 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 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 10. 判别分析; 11.尺度分析; 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 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窗口顶部标题为“PASW 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 (2)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编译原理实验-词法分析器的设计说明

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班级: 指导教师:: 实验项目编号:实验一学号: 实验项目名称:词法分析器的设计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具体的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源程序进行扫描过程中将其分解为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方法。 二、实验容 编写一个词法分析器,从输入的源程序(编写的语言为C语言的一个子集)中,识别出各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即基本保留字、标识符、常数、运算符、分隔符五大类。并依次输出各个单词的部编码及单词符号自身值。(遇到错误时可显示“Error”,然后跳过错误部分继续显示) 三、实验要求 1、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输出格式 词法分析器的功能是输入源程序,输出单词符号。词法分析器的单词符 2 别单词的类型,将标识符和常量分别插入到相应的符号表中,增加错误处理等。 3、编程语言不限。

四、实验设计方案 1、数据字典 本实验用到的数据字典如下表所示:

3、实验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判断读入的字符是否为字母 bool isLetter(char c){ if((c >= 'a' && c <= 'z') || (c >= 'A' && c <= 'Z')){ return true; } else return false; } //判断读入的字符是否为数字 bool isDigit(char c){ if(c >='0' && c <= '9'){ return true; } else return false; } //判断是否为关键字 bool isKey(char *string) { if(!strcmp(string,"void") || !strcmp(string,"if")|| !strcmp(string,"for")|| !strcmp(string,"wh ile") || !strcmp(string,"do")|| !strcmp(string,"return")|| !strcmp(stri ng,"break") || !strcmp(string,"main")|| !strcmp(string,"int")|| !strcmp(strin g,"float")|| !strcmp(string,"char") || !strcmp(string,"double")|| !strcmp(string,"String"))

c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课程设计实验报 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时钟控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9月7日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对象:粉冶、信息、能源、交通工程实验2101学生时间: .6 2周(18~19周) 指导教师:王小玲 1.课程设计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程序设计。在设计当中学生综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点,编制一个小型的应用程序系统。经过此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开发一个管理应用程序的思想、方法和流程。 2.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铁道出版社,主编杨长兴刘卫国。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铁道出版社,主编刘卫国杨长兴。 ●《Visual C++ 课程设计案例精编》,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严华峰等编著。 3.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自己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开发(如画笔、游戏程序、练习打字软件等),要求利用MFC 工具操作实现。 (2)也可选一个应用程序管理系统课题(如:通讯录管理系统;产品入库查询系统;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 等);

设计所需数据库及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设计所选课题的系统主封面(系统开发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日期)。 设计进入系统的各级口令(如系统管理员口令,用户级口令)。 设计系统的主菜单。要求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数据的浏览和查询 ●数据的统计 ●数据的各种报表 ●打印输出 ●帮助系统 多种形式的窗体设计(至少有查询窗体、输入窗体) 注意:开发的应用程序工作量应保证在2周时间完成,工作量不能太少或太多。能够2人合作,但必须将各自的分工明确。 4.写出设计论文 论文基本内容及撰写顺序要求: ●内容摘要 ●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系统开发的体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