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在“第二届初中数学名师创新型课堂研修会”上的发言

罗增儒(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老师们:下午好.

很荣幸,两天来我们马不停蹄地欣赏了六位老师关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教学,女)、“整式的乘法”(法则教学,男)的“同课异构”,聆听了六位老师关于课堂特色、课堂创新的“主题演讲”.首先,让我们对来自浙江(郑瑄)、北京(张苏)、安徽(章昀、董建功)、山东(刘乃志)、上海(孙琪斌)、江苏(庞彦福)七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和流畅展示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三位主持老师(董建功、王俊和孔琳)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我看到了,本次活动是以大家风范的“同课异构”为载体的;是以名师引领的“课堂研修”为主题的;是在“特色”和“智慧”的旗帜之下打造优效教学的.所以,我的发言也就环绕同课异构、教学特色、教学创新、教学智慧和数学案例五个主题词来展开.先谈理论认识(铺以故事来作说明),再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谈本次活动中的课例和演讲.

1 理论认识

数学课堂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有的精雕细刻,面面俱到;有的大刀阔斧,突出重点、难点和观点;有的任性热闹、但数学浅薄得一无所有;有的质朴无华、却内容揭示得入木三分;有的工于抽象思维,有的富于形象直观;有的是教师的独角戏,有的是师生

的二重唱;有的是课堂的催眠曲,有的是心灵的净化剂;听有的课是受罪、听有的课是享受,不同的教学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追求有特色、有创新、有智慧、从而是高效率、优效果、强效益的教学.1-1 同课异构

(1)同课异构的界定.“同课异构”中的“课”指教学内容,“构”指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这一名称借鉴了化学学科中的同分异构,化学上,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化学式、有同样的化学键却有着不同原子排列的化合物.有些同分异构体有相似的性质,但也有的相差很大.同样,“同课异构”有的风格迥然不同,有的只是“同课异人”.

(2)同课异构的方式.同课异构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作不同的处理、组织为不同的课堂教学;另一种方式是同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作不同的处理,组织为不同的课堂教学.通常所说的同课异构大多指第一种(本活动),也就是不同的教师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不同的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的作用.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组合能力以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艺术,在“同课异构”中均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对不同教师执教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进行充分比较、多方探讨,

①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一条有效而便捷的途径;

②也是促进教学创新的一条有效而便捷的途径.

(4)同课异构的特点.“同课异构”作为校本教研的新方式,具有四个特点:

①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

②由以接受为主的指导性教研转向以互动探究为主的反思性教研.

③由过去学与习脱节、研与训分离向学与习结合、研与训一体化转变.

④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都在比较中互相学习.

(5)同课异构的实施.“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①确定课题,自主备课.首先,由相关方面确定进行“同课异构”的授课教师及教学内容(这一步,主要由主办方统筹了).然后,由授课教师面对同一课题,各自备课.备课时,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挖掘各种可用的教学资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广泛收集相关课题的资料,再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个性解读和本人教学优势制订教学目标,预设教学过程,提出具有教学特色的设计.(这一步,六节课都努力做了)

②说课交流,修改教案.在自主备课的基础上,请各位授课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设计情况进行说课.把自己对同一课题的教学目标的设置、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预设以及设计理念进行阐述,重点说明教学流程和希望产生的效果,也可提出自己的困惑供大家讨论.(本活动难以做到)

③上课展示,点评研讨.由各位授课教师分别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全体教师深入课堂听课,体验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实施情况及实际效果,并随着课堂的进程,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教师们既要听出“同课”的“同”来,更要听出“异构”的“异”来.课后,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进行坦诚的交流,展开思维的碰撞.授课教师应就本课的设计意图和上完课后的得失进行剖析,交流教后感悟和体验;听课教师应进行会诊式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行为,分析各位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特色、闪光点与商榷之处,通过集体的智慧进行再次比对,找出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挖掘教学的亮点,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一步,现在正在做)

④反思总结,共同提高.根据大家的讨论,授课教师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写出教学反思,作为教研组活动的资料积累起来.反思文本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教学过程,记录本次课堂教学的教学流程;

●精彩回眸,记录自己认为教学过程中最精彩的片断,并进行剖析;

●病历记载,揭示本次教学存在的问题.

(这一步,下来认真做,投寄到“中数参”发表)

故事1:两节“同课异构”课.

我在一所中学听过两节课,都是讲“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高中),一节是年轻教师上,教案很完整,讲解很规范,一类一类的题目,一步一步的方法,与发到手上的教(学)案非常一致.另一节是特级教师上,他只带了一个脑袋和作为引子的一道题目来,我向他要教(学)案时,他说要等上完课之后才有,他介绍了上课的基本思路(腹稿):先给出一道题目,让学生做,然后提问题,由此展开,学生有什么问题就环绕“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提.两节课都上得挺成功,都演绎了“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但教学风格迥然不同(同课异构):

①一个更体现教学的共性,一个更体现教学的个性.

②一个以教定学,一个以学定教.

③一个更重视教学的预设,一个更重视教学的生成.

④一个是认认真真地执行教学规范,一个是洒洒脱脱地展示教学智慧.

(不是教师没有备课,而是“以学定教”备了很多课)

1-2 教学特色

(1)教学特色的含义.

①界定:教学特色是一个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方式.(特色设计参见案例1-2、案例3)

②理解:它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个性特点、教学技术等在教学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与经常性的表现.教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2)教学特色形成的三个途径.途径并不唯一,主要有如下三个、并可以交叉:

①摸爬滚打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并在教师群体内部自主交流,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我是)

②理论指导型:教师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于各个教学环节,整体构建、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特色.

③博采众长型:教师博采众长,先部分地移植大家的长处,利用综合优势,再蜕变出本人的教学特色.

(3)教学特色形成的四个阶段.一般来说,教学特色的形成通常要经历“模仿、选择、定向、创新”四个阶段.

①模仿.通过观察被模仿对象的行为,获得相应的表象,从而产生类似行为的过程,叫做模仿.学写字从模仿开始,学写作从模仿开始,学绘画从模仿开始,学音乐舞蹈从模仿开始,学数学解题等也都从模仿开始.数学教师亦是参照成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会“教什么,怎么教”的,这是形成教学特色的第一步.但模仿不是目的,而是对不同教学特色的广泛了解、不断熟悉、为创新打好基础.

②选择.在熟悉众多的教学特色后,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心理、生理条件等选择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恰当模式.

③定向.在选择了某种教学模式之后,对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发展方向进行设计,并在教学中努力实践.

④创新.在确定方向并努力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经常性的表现,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4)教学特色的特征.教学特色一旦形成,会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①教学的艺术性.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技能技巧的运用恰到好处,充满着艺术感染力.

②风格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具有独特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③效果的良好性.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输入的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教学效果良好.

④表现的稳定性.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创造和良好效果不是偶尔的、临时的个别表现,而是一贯的、全方位的经常表现,已成为教师一种良好的、鲜明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故事2:一个中国教师在世纪之交,借鉴国外“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先是观察、模仿、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之后,根据自身的启发式教学积累,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注数学本质的自我风格;这种风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稳步发展,形成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育中国道路相结合的

教学模式.这里就有非常明显的四个阶段:模仿、选择、定向、创新.

教学特色直接与教学创新相联系,并落脚于创新.

1-3教学创新

(1)教学创新的含义.教学创新是教师对教学再创造的教学,它经历从模仿的量变积累到升华的质变过程,表现为对模仿的超越和对常规的突破,核心是“新”——新的结构、新的方式、新的良好效果等(上面说过: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教学创新是推进优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永恒动力!

(2)教学创新需要艰苦的努力.这是因为:

①创新意味着质变.推陈出新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才能达到更本质、更深刻的飞跃,这个过程常常是漫长而艰苦的.

②创新意味着付出.因为惯性的作用,超越和突破需要强大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创新者艰苦而巨大的付出、稳定而健康的心理;有时,还需要社会的支撑与扶持.

③创新意味着风险.任何新的东西、新的做法都存在失败的可能,需要我们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勇于提出问题,善于探索调整.(3)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是激发好奇,培养兴趣,激励质疑、引导探索:

①好奇是的萌芽,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

②兴趣是的营养,是支撑创新思维的感情;

③质疑是创新行为的,是开启的力量;

④探索是创新学习的进程,是进行创新学习的行动.

故事3:反思“曹冲称象”

(1)故事简介.这是一个传颂千古的故事:曹操获得一头大象,与大家一边看一边议论,“大象到底有多重呢”由于当时没有这么大的秤杆,没有先进的仪器,这就成了一个问题,一个非常规应用问题.

存在不同水平的“问题解决”.有人提议把大象宰了,一块一块地称,这是一种“化整为零”的策略,重量虽然出来了,但珍贵的大象却不复存在了.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他提出一个聪明的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至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最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理解曹冲方案需要物理知识(没有阿基米德定律不能保证石头与大象等重,难保不会出现“刻舟求剑”的错误),下面的分析不涉及物理定律,纯粹数学教育的视角.(2)问题解决分析.我们从数学上分析曹冲的“问题解决”过程主要有两个步骤:

第1步,把“整体”的大象对应为等价物:“零散”的石头(映射——化整为零);

第2步,称一小块一小块石头得出:大象的重量(逆映射——集零为整).

图1

请注意,曹冲先“化整为零”、再“集零为整”的做法,与愚蠢的“宰象”方案有思想方法上的共同性,曹冲的聪明之处在于,既从别人的不成功想法中吸取了合理成分,又用等价物代替大象.他的思维亮点:通过物理知识找出等价物.

(3)反思曹冲方案.曹冲方案在实施等价物的时候,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大象自己上船、自己下船”,这当中若有一次大象不愿走动,那么抬大象的困难与称大象的困难几乎是类似的.大象自已走上走下对我们抬石头、称石头能带来什么启示呢就此,笔者与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对话.(微型实验)教师:假如我们这块地方是个平原,一马平川全是黄土,没有石头,你怎么办(把等价物从“石头”的传统认识中突破出来——不是唯一的)

学生:那我就把黄土挑上船,直至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然后称黄土的重量.

教师:挑黄土上船、下船,既费工又费时,有没有既省工又省时的更简单办法(寻找更方便的等价物)

学生:用电子秤直接称大象.

教师:这不行,不能改变当时的技术条件.

学生:组织围观的人代替黄土,让人自己走上船、自己走下船过秤,既省工又省时,要不,赶一群羊上船也可以.

(4)反思的启示.这个办法确实比曹冲的强,由此,可以得出3个结论:

①即使是“智慧典范”的解题过程也有创新的空间.

②即使是对小学生作解题过程的分析与启引,也能开发出解题智慧来.

③找回被浪费的重要信息是解题分析获得进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曹冲方案中,“大象自己上船、下船”本已存在,只不过是在使用石头等价物时被浪费了,“小学二年级学生”无非是“找回被浪费的重要信息”.(创造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曹冲是人家没有“等价物”他有,小学二年级学生是突破已有的“等价物”,找出新的等价物)

我们现在讲这个故事是想导出这样一个话题: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都能想出来的办法,我们作为成年人、作为教师为什么没有想过多少年来我们是不是存在一种认识的自我封闭、缺少自我反思的敏感类似地,我们天天进行教学,是不是也缺少一种对教学反思的强烈敏感是不是也缺少一种教学创新或教学再创造的自觉意识应该看到,教学处处有创新的空间!

再说一个小学生也有创新的例子:圆的面积.一般方法是把圆转化为长方形:

图2

新方法:如图3,作同心圆,然后沿虚线剪开、一层一层拉直,

开始是一个一个小梯形(近似),最后一个是等腰三角形,最终把圆变形为等腰三角形(近似),其底为圆的周长2r π、高为圆的半

径r ,面积为2122S r r r ππ=??=,故圆的面积为2S r π=.

图3

这个设计是可以操作的:取一个由布料或塑料带子缠绕而成的圆盆,其纵截面为一个圆面.如图3,沿虚线将带子剪开、一层一层拉直,可把圆面变形为等腰三角形(同时也把一个圆柱变为一个三棱柱),这个三角形的底为圆的周长2r π、高为圆的半径r ,面积为圆的2122

S r r r ππ=??=,故圆的面积为2S r π=.(圆柱的体积也等于三棱柱的体积)这里已经有微积分的思想了.

还要指出,当学生出现的时候,我们老师不能叶公好龙.举个

很简单的例子(继续参见案例2-1):

故事4 看图写数(如图4),一年级时,两串苹果、每串2个,

学生写2或4.(《小学数学教师》2011第7~8期刊文“2还是4”P174)

图4 图5

到三年级时(如图5),三串葡萄、每串10个,看图写数,学生全写30,因为写3老师会判错.

解释:这里有一个量与数的关系问题,凡是可以测量、计数、计算的东西,都叫做量.图4、图5的东西可以计数,当然是量.凡是量,都可以用同类的量做单位,来度量它的大小,度量的结果就得到数.可见,量与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与单位有关,同一个量使用不同的单位,得出的数是不同的(数可以不唯一、但实质相同).因而,上述题目是开放的,只要能说出理由来都可以作为答案.如图4

①2是指“串”,4是指“个”(4是怎么得出来的其理由可能也是开放的:1+1+1+12+22×2);如果合为一个整体也可以是1“堆”苹果;如果2指“个”,4指“串”,那全都是错的.

②如果作发散思考:

●有学生写22时(两个2并列,并不比2+2别扭,可能比2×2更自然),你会认可吗你会叶公好龙吗

●有学生写220时(两个2并列苹果后面再没有苹果了),你会认可吗你会叶公好龙吗

●有学生写202时(两串苹果之间没有苹果),你会认可吗你会叶公好龙吗

●有学生写2020时(两串苹果之间没有苹果,两串之后也没有苹果),你会认可吗你会叶公好龙吗

总之,题目是开放的,不要当作结构良好的收敛题来处理,限制学生的思维.所出现的情况,对教师的数学功底和教学智慧都是挑战,要珍惜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如果教师要作为收敛题,应注明单位.

③还要指出,除了实际问题涉及单位换算之外,数学只关心“数”,5×2=10可以是5米的2倍等于10米,也可以是人的2只手共有10个手指头,这两件不同的事在数学上的抽象是一样的.

④当然,有些量的单位是天然的,如42个人,3所学校,8本书,对这些量,教师也要向学生交代,特别是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不要“潜在假设”.

1-4教学智慧

(1)教学智慧的含义.

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准确判断和敏捷反应能力.常常出现在随机应变、灵活创造、成功处理教学意外事件的过程中,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意志的果断性三位一体的独特结合.是教师在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情景中,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实践智慧.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必须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又是一种艺术活动(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性).前者就会形成和发展我们所说的教学理论,并组成以严密的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为基础的内容体系,反映的是教学的必然性.后者就会形成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智慧,即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对个别的、特殊的教

学现象的理解与处理,并成为教育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内容,反映的是教学的偶然性.

(2)教学智慧的特征.(参见案例1)

①教学智慧的情境性.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学经验与教学艺术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创造性呈现,但在积累与呈现之间,需要复杂教学情境的激发,常常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合作的特定情境中才被激发出来.这个复杂的教学情境,不仅指教师对于教学的理解与把握来说是复杂的,而且还指教师养成教学智慧的过程与方法也是在复杂的情境中生成、又在复杂的情境中智慧的.

②教学智慧的生成性.教学智慧常常不是预设的,而是在真实的情境中生成智慧、并在短暂的时间内选择最为恰当与艺术的一种解决办法.是教师在处理问题时的急中生智、大胆创新,可以体现教师的自制能力、应变能力和教学预见能力.

③教学智慧的实践性.教学智慧是一种教学行动的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是在教学的实践中产生了教学智慧,同时,教学智慧又在教学的实践中发挥作用.

案例1: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课堂上.

案例1-1:体现教学智慧的生成.

第1、案例的呈现.

[解说:“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设计,人们已经谈了很多(还可参见案例1-2),但这并不影响教学的创造,有出息的教师依然在数学教育中国道路的推动下探索新的

可能性,如图6,展示了教师对定理教学的精心设计,殊不料“突发事件”屡屡发生] 图6

教师:如图6,用橡皮筋构成ABC ?,其中顶点,B C 为定点,A 为

动点,放松皮筋后,点A 收缩,产生一系列的三角形:1A BC ?,2A BC ?,3A BC ?,……请观察内角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解说:教师的主观意图是让学生看到:00B ∠→,0C ∠→o ,

0180A ∠→,这既孕育着极限的思想,又诱发出0180A B C ∠+∠+∠=,但

是,学生发言了] 学生1:内角和等于0180.

教师:好,说说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

学生1:我不用观察,以前已经知道这个结论.

[解说:老师有点失落,但立即又根据已经发生的情况,舍去“结论发现”的启发,马上转入“结论证明”的发现]

教师:那我们探究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0180

学生1:不用探究,这是定理,记住结论就可以了.

教师:(教师随手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直

角三角形,问学生1)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相等

学生1:这不好说.

[解说:这些学生只关心结论性知识,其实并未真正理解定

理.当初直观呈现或直接接受的知识,因为未加证明,所以并没有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这需要教师的引导

(我把它叫做“僵尸数学”,谈不上智慧,谈不上特色,谈不上创新)]

教师:是的,以前介绍过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o ,但没有证

明,由于实验可能会有误差,无穷个三角形也不能逐一检验,所以,我们要给出一个严格的证明.

学生2:通过图6,我看到当点A 趋向于BC 时,,B C ∠∠趋向于0o ,而A ∠趋向于0180;合起来,三角形内角和趋向于180o ;同时,这个

图形还告诉我们,这个结论怎样证明.

教师:(很高兴)你说说证明.

学生2:设三角形的内角和为x 度,在BC 上取一点D (相当于

点A 的运动终点),联结AD (如图7),有

11A B D x ∠+∠+∠=,(在ABD ?中)

22A C D x ∠+∠+∠=,(在ADC ?中)

相加 ()122A B C D D x ∠+∠+∠+∠+∠=.

但 A B C x ∠+∠+∠=,

12180D D ∠+∠=o ,(平角) 图7

代入有 1802x x +=o ,

得 180x =o . 受学生2的启发,也有同学在三角形

内取图

一点P ,联结,,PA PB PC 分成三个三角形(如

8),然后求内角和来证明. 图8

[解说:这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一时间自己也弄不清正

误,既无法立即表态,又不能表示出犹豫,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出现“复杂教学情境”,教师的选择是“推迟判断”]

教师:证明出来了,同学们好好看一看,做得对不对

[解说: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行为,但没有肯定行为的性质,“推

迟判断”是一种教学智慧.学生沉默片刻之后,大多表示认可,确实,一旦承认“三角形内角和为定值”,整个证明就无懈可击,但初中课本没有这样的定理,教师利用这段甩给学生的宝贵时间想通了,原来图6的设计给学生造成了这样的印象:1A BC ?,2A BC ?,

3A BC ?,……的内角和为常数,所以,学生认为图7中的ABD ?,ADC ?,

ABC ?内角和均为x ,其实,图6中变量的极限为180o 时,其变化过程

可以单调上升,也可以单调下降,还可以是摆动的,更危险的是,可能变量根本就不取值180o ,但这怎能向初中生讲清楚还有本课的

教学任务怎么完成]

教师:是的,仔细审核每一步都推理有据,计算准确,但是(如

图7),为什么ABD ?,ADC ?,ABC ?的内角和都是x 呢课本中没有这样的定理.因此,还要先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定值”才行.不过,这个方法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通过图中三角形的关系,并且利用平角等于180o 来证.对此,我们暂且按下不议.现在,让我们重

新回到ABC ?,看看拉紧皮筋(与放松相反),让点A 沿BA 方向运动的情况.如图9,当点A 变为BA 延长线上的1A ,2A ,……变化时,A

变小,C ∠变大;当点A 奔向太阳,即0A ∠→o 的一瞬间,产生出平

行线0//CA BA ,由同旁内角之和等于180o 知,

0180BCA B ∠+∠=o ,

这时可以猜想

0180A B C ∠+∠+∠=.

的任

并且,除了点0A 外,对变化过程中

一点n A ,都有

0n n BA C A CA ∠=∠ 图9 同学们,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3:看到了三角形内角和为常数,这个常数就是180o ,因

0ACA B BCA =∠+∠+∠(两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80=o . (两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2、初步的认识.

(1)整个课例可以分解为6个片断:

① 教师的原有认识;

② 突发事件1(源于学生1)——反思、步骤调整;

③ 突发事件2(源于学生2、3)——可爱的错误;

④ 突发事件的策略处理——推迟判断;

⑤ 省悟循环论证,调整情景设计;

⑥ 推出新设计,完成再认识.

在这个一波三折的过程中,有两次突发事件,两次调节反思,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更能激起人的感情,这有助于说明,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对学习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而且还有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的再认知过程.在这个认知与再认知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教学特色、教学创新和教学智慧的存在.

(2)这个课例,呈现了教学智慧的生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①教学智慧的情境性.正是师生的合作互动引发了两次突发事件,正是突发事件的“意外”和“可爱错误”的挑战为教师创造了一个需要展示教学智慧的空间.教师既在这意外的情境中表现智慧、又在这复杂的情境中发展智慧.

②教学智慧的生成性.因为教师缺乏对图7、图8中证法的思想准备(不是预设的),所以形成了“不知如何是好”的教学困境.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的思维定势是“责无旁贷”要去回答,因此当无法回答时,教师常常因自责而显得不安,并会陷入一种教学过程中断的窘迫状态.这时,教师需要走出自己的思维定势,需要一种教学智慧来艺术地化解这一窘境.任课教师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将问题“推迟判断”,抛给了学生.这样,任课教师不仅避开了自己的尴尬局面,而且为进一步思考赢得了时间,还可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任课教师的新设计很可能就是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被“逼”出来的,体现为“生成”,也体现教师的自制能力、应变能力和教学预见能力.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做法及反思

建设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莱西市职教中心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时代中职教师核心能力之一。我校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建设新趋势,积极搭建平台,创新举措,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经过几年建设,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旅游专业课题组长单位;6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市精品课程;青岛市微课比赛一等奖两个;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三节;在刚公布的2015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比赛中,我校10名教师参赛全部获奖,其中获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三个,盖磊老师还将代表青岛市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一、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1.政策引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2009年,教育部举行全国中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2010年,全国中职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开通;教育部举办首届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同年,国家推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信息化建设是其重要内容。2013年,教育部提出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核心目标:力争实现80%以上职校接入宽带网络并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初步完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建设。 2.更新理念。我校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多方资金,强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和师资队伍建

设。我校教师也顺应形势、转变观念,走出信息化教学“无用论”、“时间冲突论”、“等靠要”等认识误区,积极主动投身信息化教育教改大潮。 二、顶层设计、制度保障 1.加强顶层设计。2011年11月,学校组建了教育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各处室、学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了专门机构“信息化中心”,全面规划管理信息化教学的各种工作,例如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教改课题申报、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比赛和交流等。2012年5月,成立了信息化教育教学专家团队,定期邀请信息化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来校研究、指导和服务。 2. 完善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莱西市职教中心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和《莱西市职教中心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E网通”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等。建立信息化管理、应用、推进机制,将教师信息化应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处室、学部信息化推进情况纳入督导考核及年度目标考核。 三、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1.围绕“三通”,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E 网通特色项目”的实施,开展校园网升级、互联网带宽提升工程,校园网普及率、“班班通”普及率达100%,生机比达6:1,师机比达1:1,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为“人人通”实现奠定基础。

聚焦课堂教学读书体会感想修订稿

聚焦课堂教学读书体会 感想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聚焦课堂教学读书体会感想 在寒假期间我认真的阅读了《聚焦课堂教学》这一本书,现在我来谈一谈学习《聚焦课堂教学》所获得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一是我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结论与过程”的关系问题从教学角度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就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达到教学目的或者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二是我们应避免矫枉过正,由轻过程走向轻结论如上所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仍然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实上,其中还涉及一个如何看待知识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功能及地位问题。因为知识构成了结论的内核,知识的科学性、正确性决定了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我们反对将知识作为现成的、僵化的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但是这不等于说包含知识在内的正确教学结论在学生

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没有任何作用。我们更不能将问题简化为新课程只要过程,不要结论,或者只顾教学过程的热闹,不顾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只讲过程的推进,而完全无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所有上述这些观点和做法教是错误的。 三是科学地看,新课程提倡重视结论的同时更重视过程的真义在于仍应将理解和掌握知识当做重要的教学目标来看,所谓的正确结论中仍包含诸多知识目标。但是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一点上,应当注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听讲和记忆不是掌握知识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为知识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标的局限,以争取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并重,因为过程本身就包含了促进学生体验、感悟的因素,学生的聪明才智与独特个性正是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一句话,强调过程就意味着:掌握知识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即将生涩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的体验,从而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

挥洒自如 游刃有余——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教学特色一二 教案教学设计

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教学特 色一二教案教学设计 导读:前不久,我们有幸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数节公开课,我们尽情地欣赏并真切地悟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支老师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老师们的启示很多。 一、“活”与“实”的统一 支老师的课非常的“活”。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情绪的活跃、语言的活跃,甚至动作的活跃上。课堂上不时会发出阵阵笑声(笑声不仅来自学生,也来自众多的听课教师)。在这阵阵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是在愉悦之中,在支老师的巧妙点拨下,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看不出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而看到的是他们在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支老师经典的《第一场雪》教学中的片段为例,在学习“雪后”一段时,支老师用鼓动性的语言引导:“雪景这么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广阔的雪野中去游览一番!”一名学生读得尚可,支老师以他独具特点的语言风趣地说:“读得不错,但他刚刚把大家带到雪野的边上,谁能再把大家往里边带一带?”下一个学生读得反而不如前一个,支老师又风趣地说:“刚才那位同学好不容易把我们带到雪地边儿上了,你又把我们带出来了。”同学们开怀大笑之后,又投入到更加努力之中,争先恐后地希望把老师和同学们带入雪野中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有的同学甚至超水平发挥,表现出的朗读效果令听课老师们叹服。

仔细体会,支老师在一个简单的朗读训练环节中,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思考。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昧”,而且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优美意境的体会融为一体,将各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切实地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再以《飞夺泸定桥》为例,看支老师是怎样进行词语训练的。 师:谁能讲一下“浩浩荡荡”? 生:“浩浩荡荡”就是气势浩大。形容人数多,气势浩大。 师:人数众多,气势浩大。我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今天老师们来听课,人数很多,气势也挺大。“浩浩荡荡”地坐了满屋子的老师。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这不是人数多,气势很大吗?(对刚才发言的同学)你的错出在哪儿自己纠正吧! 生:“浩浩荡荡”还得是行动着的。 师:还得是行动着的。这点补充得对不对? 生:对。 师:对是对了,不太准确。我再举个例子:自由市场上人多不多? 生:多。 师:自由市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浩浩荡荡。行不行? 生:不行。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语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语 三年级语文直播答疑,老师提前候课,教学基本功较扎实,能通过连麦进行师生互动;不足之处是语速过快,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对钉钉直播的使用功能还不够熟练,整体效果良好。 四年级数学答疑直播课: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和课堂的把握很到位,基本上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建议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连麦,这样有助于增加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答疑直播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安排容量适当,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讲授清晰、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得法,总结、归纳、反馈等过程及时、到位。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效果很好。 一年级语文单元测试直播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语言节奏、语调把握到位,能够提醒学生仔细阅题、字体工整,坐姿和握笔方式等细节掌握的很好,考试中的注意事项也一直在重复给学生强调,到达了测试的效果,很成功,值得借鉴。二年级语文答疑直播:这是一节关于习作答疑的直播课,老师能够充分利用钉钉连麦和发语音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学生由于对钉钉使用方法不够了解,所以没有达到预定效果。总体上内容讲解细致,分析到位,后续语言组织还需在提炼一下。

四年级英语直播课:本次授课内容是Unit 4 At the farm(1)单词讲解,老师能够运用钉钉电子白板进行授课,直观形象,能够通过语音互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整体课堂很流畅,效果很好! 四年级数学直播课:小数的近似数,老师善于引导,揭示规律。精讲多练,整体课堂效果很好!建议要照顾到全体,可以采用师生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五年级数学直播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合理、科学。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熟练。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师生互动氛围好,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积极回答问题。较前几次直播课,都有很大的进步。一年级数学直播课:《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师授课声音清晰洪亮,讲解层次性较强,推理正确,能突出重点,课堂严谨,解题思路清晰,教学方法使用得当,目标设置准确,内容安排合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循序渐进的获得新知,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活动,思考、交流、合作等活动,课堂效果很好。 六年级英语答疑直播课:教师口语流利,发音标准,语言基本功扎实,备课充分;教学设计灵活、新颖,别具一格。上课时,教师的课堂细节把握很好,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

课堂教学评语大全

课堂教学评语大全

课堂教学评语大全 【篇一:听课评语大全】 听课评语大全 1、x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璀璨的语言,悦耳的语音,扮演者精典式的演讲,令人心悦诚服,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众妙毕绝啊。本节课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启发深思,事半功倍,旁敲侧击,循循善诱。无粉饰之患,无喧宾夺主之影。 2、x老师注重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读,就抓住了整个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睿智的选择。 3、x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的信息,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4、“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 5、x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6、x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7、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8、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9、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10、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11、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12、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13、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浅谈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9608072.html, 浅谈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作者:杨志峰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8期 【摘; 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決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改革。那么课堂教学中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在哪些方面进行坚守,才能抓住课堂和教育的本质,促使课堂真正得到发展和进步呢?一是课堂教学做到六个“变”;二是课堂教 学坚守三个不变;三是三个创新。 【关键词】课堂教学;变革;创新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课堂教学的角色和中心来说也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本课堂”“师本课堂”,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且现在已进入以学习为中心的“学本课堂”“习本课堂”。课堂教学的模式更是多种多样,更新不断。但现实实践中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改变多少。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讲课时最省事,于是就按部就班走老路。二是部分教师受素质和能力限制,连最基本的都难做到,何谈改革。三是课堂改革和更新较快,模式多样,有的教师在职业倦怠的心境下难以接受;有的教师凭借已有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思想上排斥课改,认为只要学生考试能考好就可以。四是现在的考试和对教师的考核,还没有直接涉及课堂改革,就算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也不认为完全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因此大部分课堂教学真正的变化并不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堂效率低下。 课堂改革和发展的内因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是教师。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课堂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抓住了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不变,变革不适应学生需要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从而才能实现和达到课堂在“变革”与“创新”中发展。 一、课堂教学做到六个“变” 1.师生角色的转变。由教师为主体、为主演的课堂变为学生为主体、主演的课堂,变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课堂的导演,教师绝不是主演。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2.教学目标的转变。由“应试训练”为主体的单一提高分数为目标的课堂变为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因此,“六大核心素养”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将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在我从教的过程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有学生立场,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尽管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最终高效,而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就一节课而言,就是40分钟前后学生是应该有变化的。如果不能抓住每一堂课,课堂教学徒有其形,而把学习的任务推迟到课堂之外,又谈何高效呢?实实在在上好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备好每一堂课,高效课堂才会卓有成效。 一、精心备课。 知识自己要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备学生时,我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对该内容敏感程度等。特别注重考虑课堂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认知偏差的点要做好充分的预设。通常一个问

题我会预设出几种答案,像备课通常指备教材好备学生。备教材时,我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和相关资料。对一节课的知识自己要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备学生时,我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对该内容敏感程度等。特别注重考虑课堂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认知偏差的点要做好充分的预设。通常一个问题我会预设出几种答案,师问后有生答一,生答二,直至生答四,生答五······才不至于出现案例中讲的学生回答“老麻雀勇敢”,“猎狗爱护小动物”等等乱成一锅粥的局面。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学机智也会不断增长,无论学生出现什么样的“奇思妙想”我都能迅速而自然地拽回到“正题”上来。 二、认真上课 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不随意教学,不轻易占用学生时间。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的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快乐的探索学习。教师在巡视中给学习缓慢者以点拨帮助,让他们的思维跑起来;给优等生设置更广泛高深的问题,让他们的智慧得以充分的的展示,让他们飞的更高更远。另外,我还及时帮助学生总结整理学习的方法。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抓好课后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在“第二届初中数学名师创新型课堂研修会”上的发言 罗增儒(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老师们:下午好. 很荣幸,两天来我们马不停蹄地欣赏了六位老师关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教学,女)、“整式的乘法”(法则教学,男)的“同课异构”,聆听了六位老师关于课堂特色、课堂创新的“主题演讲”.首先,让我们对来自浙江(郑瑄)、北京(张苏)、安徽(章昀、董建功)、山东(刘乃志)、上海(孙琪斌)、江苏(庞彦福)七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和流畅展示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三位主持老师(董建功、王俊和孔琳)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我看到了,本次活动是以大家风范的“同课异构”为载体的;是以名师引领的“课堂研修”为主题的;是在“特色”和“智慧”的旗帜之下打造优效教学的.所以,我的发言也就环绕同课异构、教学特色、教学创新、教学智慧和数学案例五个主题词来展开.先谈理论认识(铺以故事来作说明),再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谈本次活动中的课例和演讲. 1 理论认识 数学课堂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有的精雕细刻,面面俱到;有的大刀阔斧,突出重点、难点和观点;有的任性热闹、但数学浅薄得一无所有;有的质朴无华、却内容揭示得入木三分;有的工于抽象思维,有的富于形象直观;有的是教师的独角戏,有的是师生

的二重唱;有的是课堂的催眠曲,有的是心灵的净化剂;听有的课是受罪、听有的课是享受,不同的教学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追求有特色、有创新、有智慧、从而是高效率、优效果、强效益的教学.1-1 同课异构 (1)同课异构的界定.“同课异构”中的“课”指教学内容,“构”指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这一名称借鉴了化学学科中的同分异构,化学上,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化学式、有同样的化学键却有着不同原子排列的化合物.有些同分异构体有相似的性质,但也有的相差很大.同样,“同课异构”有的风格迥然不同,有的只是“同课异人”. (2)同课异构的方式.同课异构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作不同的处理、组织为不同的课堂教学;另一种方式是同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作不同的处理,组织为不同的课堂教学.通常所说的同课异构大多指第一种(本活动),也就是不同的教师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不同的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的作用.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组合能力以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艺术,在“同课异构”中均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对不同教师执教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进行充分比较、多方探讨,

教师个人教学特色总结范文

教师个人教学特色总结范文 转眼间一个月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各位老师 的帮助和支持下,在领导的信任鼓励下,让我成长、进步、收获了不少。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更加感到了自己的不足。这一个月里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有满意和不足,但无论怎样,我都需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做人。 先说说自己,体会到了做一个老师真的不容易。我深深体会到, 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学校 领导为我们考虑的非常周全,让我们跟着指导老师学习,让我们先听课,学习老教师是怎样上好一节课的。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听课时 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1、关注教师的教。我们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 学生。所以首要的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要应该注意课的结构,重点难点的突破,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教学媒体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课堂气氛。 2.关注学生的学。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师傅以及其他 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 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对于刚刚从大学校门踏出的我,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 色多少有些怯懦,但在这些日子当中,老师们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鼓励我们要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 在教学工作方面,做为一名新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经验缺乏是 我的不足。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主要做以下几点:一、我要 多学习,多请教。作为新教师的我,刚开始确实有些盲目,不知如何 下手,但在教学上我不敢有一丝马虎,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力求让 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我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我会利用空余时间去请教和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活动并学以致用。 二、我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我 会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力求要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 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我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要学习跟指导老师及时批改、 讲评作业,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要学习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使学生学有所得。一个月来深感站上讲台不难,但站好讲台不 容易。特别是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之后,发现自己的备课确实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地方都是自己想不到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关于《变压器》的评课稿

关于王永元老师《变压器》公开课的评课 黑龙口中学白彦军 《变压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第四节,是以电磁感应为核心,发电厂与生活用电联系桥梁,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本节课在电能的输送之前,既能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又为下一节电能的输送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作为公开课,不仅能够展示物理学科重点内容的教学特点,更关键的是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并体会物理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王老师对本节课研究透彻、准备充分,整节课生动、流畅,师生互动和谐,不失为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下面就本节课从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技能等方面作一简要评价。 教学设计方面 本节课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谨,教学三维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并能够有效突破难点。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王老师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设计实验、观察、测量、归纳得到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现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时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节课难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突破上,王老师通过旧课复习,通过对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互感等回顾,按照学生最近发展区层层递进,学生接受顺理成章,有效突破。

教学实施过程 在新课的引入中,王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观看实物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复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到远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应用了自感的原理。整节课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得到结论”探究环环相扣,让学生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领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在师生互动方面也做得不错,比如在做小实验时请学生上台,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探究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技能运用 王老师在本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图片、实物展示、各种实验器材、传感器、电子白板、PPT等,尤其是电子白板和PPT娴熟运用,有效促进了教学序的展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展示了王老师很强的课堂教学技能。 如果说本堂课还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那就是在学生一起参与操作方面人数多一些,可以进一步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2013年3月25日

读课堂的变革与创新有感

读《课堂的变革与创新》有感 时代的挑战和教育中的问题考验着每一个教育研究者的智慧和品格。这种考验见于世界各国,我国当然也不例外。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社会急剧变革和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的对于公民素质和人才培养的新的诉求,又有形成于工业化时代的现行教育体制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对这些考验的方案,从教育规模的扩充,到教育体制的变革,乃至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在迈向知识社会的今天,对于作为新知识生产方式的人类学习方式的反思与创新理当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这场着眼于质变的教育改革的战略性基点。 在假期间,我有幸读了孙亚玲范蔚两位老师主编的《课堂的变革与创新》一书,从经典感言到感言品悟,从典型案例到深刻启示,这本书带领读者分析了教师观各方面涉及到的细节。读完之后,使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作为汽修专业课教师,在此,针对汽修的课堂说几点: 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让汽车的生产维修中不断地应用新的结构、技术以及工艺,为适应时代的进步,汽修专业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当前新时期下的汽修专业教学模式依旧有许多明显的弊端存在,就一定程度而言对汽修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用于创新改革.本文就新时期下汽修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改革途径。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实训课堂教学现状还是围绕“教师上台讲,学生台下听;教师独操作,学生众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永远的被动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场地上仍然拘泥在“讲理论在教室,操作在实训室”,导致理论的学习和实训操作的脱节,这样的实训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有效拓展,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创新能力。实训课堂应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自主学习,,教师从旁引导的创新教学模式,不能只“教”而缺失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那么,该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一、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只有真正好处上的民主平等,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农村教师同样要搬掉讲台,走进孩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励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共同得到进步,逐步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场所,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引发师生共振的磁场。 二、科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校园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村校园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资料”。教师自己能够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潜力才能得到培养。 三、构建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场地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心得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心得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心得篇1 7月18号至7月23号我参加了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班,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与全省同行们的交流更是开阔了我的视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说这样五天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来得及时,来得实在,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 1。提升视野,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

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开班仪式上,省职教所马所长除了给我们明确了组织此次培训班的目的和要求,他说“这次的培训不能像温水煮青蛙,而是希望能给我们大家一个刺激”。我在听完了刘大君等老师的成果演示后,我想马所长的目的是达到了。那些优秀的作品提升了我的视野,感觉到先进的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上的巨大魅力,我憧憬未来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激发了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决心。以前我以为信息化技术只是做做课件,甚至认为信息化是计算机老师的事,在听了钱东东院长的一席话后,我了解了信息化是个内涵丰富的领域,它不仅仅是计算机老师的事,它应该是每个老师要去努力的方向,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达到资源网络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助化、情景虚拟化、媒体数字化。 2。更新观念,体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

课堂教学研讨会感想与收获

课堂教学研讨感想与收获 今天参加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让我颇多感悟,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在课前的谈话中就让学生被老师吸引,对老师非常感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课堂常规。两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探究活动充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

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点评讲课稿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点 评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点评 一、现行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由于片面追求(及)合格率倾向的冲击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往课程评价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评价对象单一,重主导,轻主体,仅评价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2.评价指标仅限于教学目标、重难点掌握,教师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其具体情形往往是课堂上只有教师在认真地唱“独角戏”,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大多数仅限于质量不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问题的提问。 3.评价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教师学生发展。 二、新课程评价的原则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规律的要求,课堂评价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评价学生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上。因此,课程评价必须坚持五个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根据新课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水平,由原来注重整体评价的做法转向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达标,分层评价,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和发展。

2.全面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3.主体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要看学生是否都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否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动情,是否主动探究实践。 4.创造性原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评价激励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能对教材进行加工,适合自己的学生。特别是激励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敢于逾越常规,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灵活性。 5.交流性原则。教师要创设平等、轻松、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有认知冲突,当学生不认同老师、教材或讲错了,无人笑话、指责、批评;当学生标新立异或取得成功时,大家都诚挚祝贺,热情鼓励。 三、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标准,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一堂课,评课焦点从主要看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这不仅是视觉上的转移,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的飞跃。一切教学设计,一切评价标准和教师的一切劳动都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努力倡导师生在学习中的交流互动,积极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兴趣。保护他们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使其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习体会

《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习体会 最近我校举办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课程的培训,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几位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我只就自己体会谈如下几点。 (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重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 “人格养成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一直以来,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所以我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都很认真,力求把更多更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却有所忽略。我认为一些基本的素养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就已经具备了,也不用我们这些大学专业课老师再浪费时间去说了。而培训课教授给我们举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前沿的学科知识,更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切的把一些人生道理和生活哲理教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会在备课时,结合所授内容,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自己的教案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时机,采用学生能接受或是喜欢的方式把人生道理灌输给学生。 (二)高校教师要具备营造课堂幸福感的能力,以人格魅力打动学生 众所周知,在高校讲大四专业课可以说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学生们面对的多方面的原因不来上课,有考研的,有找工作的,也有学分不够干脆不来上课的。彭林教授在讲他是如何开设《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这门选修课的时候,他特别提到第一次开这门课的时候,偌大的教室,只坐了区区18个学生。他说当时他也心凉,但是他依然认真的备课、授课。这18个学生上到最后,没有一个学生逃课的。几轮课开下来,现在清华的学生每学期报选修课,因为选彭教授课的学生很多,所以,如果想选彭教授的课,需早早守候在电脑旁,选课开始后,学生要抢着报名才能报上。我想,如果这些学生如果只是为了修学分,大可不必费如此周折。正因为,上彭教授的课,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他不仅具备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更感受到了他的快乐。十年磨一剑,以治学为乐,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乐,快乐互相传递。彭教授的讲授,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样的课堂是让人有幸福感的课堂。因此,我觉得应该在教授学生知

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

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 摘要:目前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智慧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势,其主要是通过利用互联网促使教学系统能够进一步走向网络化以及广泛化的重要途径。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相关的技术和整个教育发展相互结合,能够进一步对其教学的改革进行目标的达到。其不仅能够对相关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还能够进一步对整个教育的模式和学生们感知能力以及学习的方式进行相应 的创新。因此,在目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目前我国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的必然要求 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信息化手段的教学变革创新途径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创新;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05-2 1 目前我国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其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只是对于其自身教学的方式以及相关的方法等等进行了一定的 转变,在其转变的过程中利用了相对比较多的人力资源以及

物力资源,这就在某些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创新的速度,但是对于其根本模式的创新没有进行相应的重视。 对于教学的模式来说,其主要说的是在相关的理论基础条件下,利用课堂的教育教学为主要的基础,对各个能够保证其教学过程达到相应的目标的因素进行相应的融合,进而促使其能够融合成相对比较稳定并且操作相对简单的教学 结构。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其主体都是老师,老师通过相应的知识解答并且进行相应的教学等等向学生们传输一 定的知识结构。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被动,而对于各种教学器材来说都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提高老师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能力,但是会促使学生们失去主动的感知能力,进而对学生们自由发挥的能力进行了限制,这种教学模式长时间的发展下去,就会促使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机械化,没有创新能力,进而阻碍了人才的建设。 2 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与创新的主要要求 首先就需要相关的学校和老师对教学的主要性质进行 相应的了解,并且还要将相对创新的理论作为主要的基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促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将学生以及老师进行相应的融合,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保证其课堂的学习气氛。其次就是要对其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促使教师

园本教研促发展特色教学呈亮点

园本教研促发展特色教学呈亮点 福州旗汛口幼儿园周妙珍林宁宁 园本教研,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成长为宗旨的研究,它是一种理论指导的实践性研究。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着眼于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立足于教育教学,依托园本教研制度,扎实推进幼儿园的课程改革。 一、创新管理,营造园本教研的氛围 创新管理为园本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完善“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创新园本教研的制度管理 为了规范园本教研工作,我园制定了园本教研的管理方案,明确规定了园本教研的宗旨与原则、任务与要求、计划与决策、组织与实施、总结与改进、检查与评价等六项内容。我们将园本教研的总体策略归纳为“四点”,这“四点”为“立足点”、“着眼点”、“切入点”和“生长点”。一是园本教研的“立足点”——在于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二是园本教研的“着眼点”在于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三是园本教研的“切入点”在于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三是园本教研的“生长点”就是提倡教师教学改革创新出“精品”。 从教研组方面,我们着力于教研组“角色”的转换,把教研组的职责明确为:“服务一线教师,切实有效地指导教学;当好课程改革的领路人和带头人,帮助一线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指导幼儿园开展课程改革;落实园本教研、开发园本课程、执行课程计划;督促协作体按计划开展协作研究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真正做到同教研、共学习、齐进步”。 2、创新园本教研的平台管理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园本教研,我们提出了教学业务中的“八个一”管理制度,即每周解决一个“课题问题”;每周开展一次“公开活动交流”;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案例分析”,每学期设计和实施一个“优质教育活动”,每学期撰写一篇“课改论文”,每学期交一本“课改学习笔记”,每学期撰写一份“课改总结”。 为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保障园本教研的全面顺利进行,我园坚持改革创新,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研究方式,坚持做到“五个一”的教研制度:每周一次“集体教研学习”;每月一次“教研会议”;每月一次“教学资源分享”;每季度一次“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每人上一节“园级探索课”,教师都以参与者姿态积极地参与到园本教研中,形成了和谐的教研学习氛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