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季风水田农业教案

1季风水田农业教案

1季风水田农业教案
1季风水田农业教案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

季风水田农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培养地图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区域产业区位条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尊重自然规律的观念

2、理解科技对生产的巨大作用,科技可以改变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重点

1.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2.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习题,复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

练一练: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进行搭配:

A、古巴的甘蔗灌溉水源

B、黑龙江的大豆炎热的气候

C、河西走廊的粮棉地形

D、横断山区立体农业

E、江南丘陵的茶树土壤

(二)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进入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同学们,你们知道广州有什么别称吗?

(生:羊城、穗)

用广州的别称穗引入到水稻,从而引入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1、看课件或是P47“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说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主要分布区:东亚、东南亚、南亚

为什么会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呢?这要从影响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分析。

2、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我们在第一节时学习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展示水稻种植区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

为什么水稻分布在亚洲的季风区?这就要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

水稻好暖喜湿,生长期内需要充足的热量和丰富的降水。亚洲的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水稻种植需要怎样的地形条件呢?多媒体展示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平原地区、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地区、日本沿海平原、印度恒河流域及沿海平原、东南亚的平原地区。

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结合亚洲人口分布图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劳动力丰富,利于水稻的精耕细作。

小结:水稻种植主要分布水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的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亚洲季风区)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阅读材料

李某家住在江淮平原上。全家六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李某承包了0.5 公顷土地,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美国一个小农场拥有15公顷土地。

思考:

1、该地水稻生产的经营规模有何特点?

①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所以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我国南方每个农户耕种的水稻田一般都少于1公顷。

一般情况下,李某用0.3公顷田种双季稻,0.1公顷田种单季稻,0.1公顷田种其他作物。他家每年约收稻谷3800千克(双季稻产量为1050千克/0.1公顷思考:单位土地的产量如何?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

在收成的3800千克当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饲料用粮及上缴公粮,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

李某家水稻生产的的商品率(出售的稻谷量占稻谷总产量的比重,用%表示)是多少?34%

③商品率低。

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不大,大部分留作自用。

李某家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一头耕牛、一台水泵、一台电动脱粒机。其他小型农具每家自备

思考:李某家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有何特点?

④机械化、科技水平较低

令李某最为头痛的是每年的水旱灾害,每当发生灾害的年份,农田的经济损

失就很大。而李某又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⑤需要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产离不开灌溉条件的保证,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而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所以需要水利工程量大。

师生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并提出发展措施。(幻灯片展示)

比较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形成条件和特点(学生完成)

拓展阅读:泰国香米

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课本P48活动第二小题

课堂练习

1. 水稻喜高温多雨,其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 )

A.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B. 南美洲热带雨林区

C. 美国东南部和巴西东北沿海

D.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2. 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 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 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 单产量一般比小麦低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季风水田农业这一农业地域类型,分析了它主要的区位条件及主要的分布地区。并以我国的季风水田农业为例,归纳了它的特点并提出了发展措施。

(三)板书设计:

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

气候 季风气候:

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

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影响因素 地形 土壤 水源 劳动力 市场 土壤肥沃 降水丰富,河流多,水源丰富 特点: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教学反思:这节课重点突出,罗嗦话较少,课堂效果也较好。通过读图分析来了解季风水田区位因素以(气候、地形、人口等)。在讲季风水田种植业的特点时,结合阅读材料,弥补了学生知识的空洞化,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思考,提高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知识理解。课堂上加入了知识拓展、自主探究、提问、随堂练习,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及知识的丰富度,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更好地获取知识。但有些地方引导不是很到位,比如针对季风水田农业特点提出的发展措施控制人口数量这一点引导有些牵。还有知识间的过渡不太流畅,时间安排不当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改进。

初中地理_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掌握冬、夏季风的特点,识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了解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各地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季节分配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冬夏季风特点 2.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读图指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 新课导入展示目标观看视频:不同的降水导致 的地表状况, 生活中大家都感受过冬季风 和夏季风,说说你对他们有 怎么样的认识?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冬季风:寒冷 夏季风:湿热 学生齐读 创设情境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切 人,引发兴趣 明确任务自主探究问题1:冬夏季风各有怎样的 特点? 明确学习任务进 行小组合作 明确任务后学生学习 的目标性更强大

问题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任务3: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小组展示 评价归纳 任务一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自述” 任务二展示: 学生分角色表演冬夏季风, 并说出冬夏季风活动对我国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和南北方 雨季长短的影响学生说出:我是冬季风,发源 于?方向?特点? 做好对比分析 学生分角色表演季风活动稳定 和不稳定 学生看图找400毫米800毫米 等降水量线探究出降水的时空 分布特点 以自述的 小游戏进 行,有助 于学生的 参与和理 解 指导学生 读图,教 会读图方 法

任务三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读中国降水量 分布图找到400毫米800毫 米等降水量线,再结合 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年降水量柱状图找出空间分 布特点 再读降水量状图找出时间分 布特点。 整合知识 回顾目标 以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来整 合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思考影响降 水的因素 以问题的形式整合本 节课所学,效果较好

《三圈环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版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原文 绘制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并说明其成因,阐述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二)课程标准解析 在《气压带和风带》中具体有三个要求: 1)先要了解什么是大气环流,由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性的大气环流引入主题。 2)运用教材上的活动由简单到复杂,说明三圈环流的成因。 3)通过对三圈环流的讲解,引进对气压带、风带各方面知识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年龄在16周岁左右,这是一个充满感性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是在之前的初中就学习过地理课,且在学习本节内容前,他们已经学习了这一章前2节的地理课程,这一节主要说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前2节知识的延伸。他们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技能和方法,但要在地图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甚至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时,他们就有难度了,因此需要通过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途的能力。 他们对大气运动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有一些概念还是比较抽象,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授课和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使一些相对枯燥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也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起来。因为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参差不齐,所以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需要特别注意将复杂的问题分步骤的进行化解,使学生能听懂,愿意听,愿意动手,愿意交流,愿意合作。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一年级上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内容包括有3个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在“气压带和风带”这一部分中,先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节中学习的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同时在提问过程中引出大规模大气运动,并让学生们理解大规模的大气运动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入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在“三圈环流”这一部分中,先假定好前提由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用这种层层递进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本节内容的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原有知识,也同时体现出一些地理要素图具有的相似处,用同样的方法都可以解决的。 2.知识结构关联图 1)单圈环流示意图

高中地理_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2、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3、总结、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课前预习】 ※结合教材,预习并完成以下内容 1、概况: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洲的季风气候区,农业以为主,作物以为主,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 2、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①,②, ③,④ . 3、①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生产是以单位。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受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 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的出售的稻谷是有限的。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的水寒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小农经营无力进行建设水利工程,需要。 4.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一:结合所给材料,分析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材料1:水稻是好暖喜湿作物,在生长期内要求有较高的气温。水稻又是需水量很大的作物,生长期内需求降水量在750毫米以上,总需水量相当于旱粮的2-4倍。水稻种植要求田地平整,排灌方便。水稻种植的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材料2:水稻种植业起源于亚洲,历史悠久,农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通过精耕细作, 提高稻谷单产量。长期以来,稻米已经成为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市场需求量较大。 材料3:教材47页中有:亚洲水稻分布图,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分布图,亚洲人口密度图 思路点拨: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归纳总结: ※问题探究二:结合材料及课本相关内容概括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形 成原因,并提出今后发展措施。 【材料】 李守田家住在江淮平原上,全家六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李某承包了0.5 公顷土地,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 一般情况下,李某用0.3公顷田种双季稻,0.1公顷田种单季稻,0.1公顷田种其他作物。他家每年约收稻谷3800千克(双季稻产量为1050千克/0.1公顷)。在收成的3800千克当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饲料用粮及上缴公粮,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 李某家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一头耕牛、一台水泵、一台电动脱粒机,其他小型农具每家自备。 令李某最为头痛的是每年的水旱灾害,每当发生灾害的年份,农田的经济损失就很大。而李某又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1、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2、对季风水田农业得发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季风的影响》教学设计

《季风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地图,运用图示和相关文字材料,了解我国各地不同气候类型,并概括出我国的气候特点;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它的分布,分析季风气候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好处和不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作用,从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本节教学设计,呈现多为互动的课堂教学形态,采用小组合作,人人参与,人人收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地形的多样性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形成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及分布;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知道我们的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了解我们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的气候及气候对周围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季风气候及其影响 难点:季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比较法 学习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可以通过广州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利雅得比较,说明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比较后,更加了解季风气候的有利影响。 2.问题讨论法 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地理情

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获取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实例法 联系实际事例,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两张不同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两张图片能否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同一时间存在,问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什么?(气候)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风气候的影响。 【新课学习】 (一)展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读 1.知道我国的气候特征;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 3.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二)知识点落实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幻灯片展示“中国的气候类型”图。指图(五大气候类型分割图)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师:我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呢? 生:说出五种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及高原高山气候) 师:我国五种气候类型具体分布是怎样的呢?并且用自己的体会讲讲各种气候的特点,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去描述其特点。如浙江的气候特点是夏热冬温,降水丰富。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中国的气候类型,我国的气候类型具体分布、特点。 生:介绍各地的气候特点。 师归纳小结: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景观。 2.季风气候显著 师:我们刚才的学习对我国的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人说我国气候类型是3:2你能理解吗?

例1季风水田农业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是(

【例1】季风水田农业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是( ) A .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B .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利用不充分 D .企业化种植规模大,农业生产商品率高 [解析]根据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哪些是应该改进,并且也是可以改进的,哪些是不 易改进的,哪些是不应该改进的。例如A选项中单位面积产量高是优点,不应该改进,C 选项中人均耕少不易改进,D选项不属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答案]B [解析]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在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的地区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 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杂交水稻”产量高,品质好,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和人 口大国来说,意义非常大,同时也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之路。传统稻米产区现代生产技术低,劳动生产率不高,这是农业生产改进的关键所在。 世界上有大多数的人以稻米为食,所以袁隆平先生及其助手研究开发的“杂交水稻”为解决 世界人口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答案](1) C (2) A ( 3) B 【例2】表1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1 —2题。 表1: ?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 . 300N —400N 西海岸 B . 300N —400N 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 .五大湖区 2.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 .①③ B .②③ C.①④ D .②④ 【解析】:第1题:苹果生长的重要条件是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热量条件好,光照强,对比美国某产区的表格资料和苹果生长条件,不难做出结论。 第2题:苹果生长于暖温带,冬季温度低于0C,有利于杀菌和来年的生长。 【答案】:1. A 2. C 【例3】图5是2004-2006年世界各种谷物的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大气环流》备课教案

《大气环流》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①________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单圈闭合环流 形成条件:地球表面②______,不考虑地球③______的影响,仅是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环流名称:赤道与④______间的闭合环流。 3.三圈环流 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⑤____________的影响。 类型 4.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 风带 季节 移动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气压带较?______。

2.北半球 特点:气压带相对?______。 原因:陆地面积____,__________差异明显。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 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________区。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________区。 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__________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两侧南北纬10°范围内 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__________气候 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

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风带 __________气候 全年__________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读下图,回答1~2题。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③地表热量分布不均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考查点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读“某地区1月份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a、b两地气压高低比较状况:a____b。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在世界的分布范围;举例说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取地理信息;通过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学会地理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来认识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热爱地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区位因素。 难点:归纳季风水田农业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用幻灯片放映各种大米图片 提问:各种优质大米的产地五花八门,像东 北珍珠米、泰国香米、湖南大米等等,为什 么优质的大米会分布在这些地区?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寻 找答案。 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 通过图片导入,可以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1.学会用图分析影响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区 位因素 2.举例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明确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确定学习方向 了解季风水田农业提问:从稻作农业(季风水田农业)这个名 称可以看出什么? 稻作农业农作物类型(水稻) 季风气候类型 水田耕地类型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顾名思义,了解季风水田 农业的相关知识,为下面 知识的讲解做一些铺垫

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地区同时放映放映亚洲地理区域划分图、亚洲气 候类型图、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提问:结合这三幅图,找出季风水田农业的 分布区域。 知识补充:(简单分析原因) 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 读图分析、综合比较、 得出答案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 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从图 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影响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影响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投影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设计问题供学生 思考: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哪些因素 有关?(提示学生从前面所学的影响农业的 主要区位因素来进行分析,并指出分析农业 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或区位因素,要从自然 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入手) 展示亚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 提问学生:结合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说出季 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类型区 内? 追问为什么季风水田农业会分布在在季风 气候区?(结合三种季风气候类型的气候特 征和水稻生长习性进行分析) 教师归纳:正是因为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征 与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习性一致,所以才使 得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展示亚洲地形分布图 提问学生:结合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说出季 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地形怎 么样?(提示学生结合图例说明来分析) 追问平原地区的土壤质量怎么样? (图中平原主要是由河流从上游带来的泥 沙大量堆积而成,所含有机质、矿物质丰富, 所以土壤深厚肥沃) 追问图中水稻分布区域你还能看出什么?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提示学生注意蓝色的 线条) 教师归纳:正是因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思考问题,回顾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与地形、气候、土壤、 水源、市场、交通等有 关 看图回答,主要分布在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 季风气候、热点季风气 候区域内 三种季风气候类型共 同的气候特征是夏季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与水稻好暖喜湿的生 长习性一致 看图回答,主要分布在 200米以下的平原地 区、沿海地区,地形平 坦 土壤肥沃 多大江大河,水源充足 有利于为水稻提供丰 富的灌溉水源 通过前面对农业区位因 素的学习,学生大概知道 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教 师适时加以补充,可加强 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的 记忆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通过将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地形分布图、亚洲人 口分布图与季风水田农 业分布图结合起来,同学 们很容易直观的看出,季 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 季风气候区,这些地区地 形平坦、人口密集,这时 教师再不断地追问可激 发同学们去思考,从而得 出影响季风水田农业分 布的其他因素

中国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limate types in China

中国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学期总第20 课时本单元第 20 课时授课日期10、24课题第 二节中国的气候类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2、认识我国气候的优越性。 3、通过对气候特征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 题的能力。 4、通过对我国气候资源的优越性的认识和利用,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气候的分布以及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难点:气候特征。教具 电脑、投影仪教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 习了有关气温和降水在我国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现在就请大 家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解释、回答几个问题:一、出示图表:地点纬度 1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那么由此可见,我国的气候具有哪些特征:结论:

(1)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冬季我国要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2、7月,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4、我国冬季和夏季的降水量有何不同?10 30步 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三 世界同纬度地区大。 二、那么为什么我国的气候具有这样的特征呢? (一)季风气候显著总结:冬季,我国盛行偏北的冬季风,来自中、高纬度大陆的气流寒冷干燥;夏季,我国主要盛行偏南的夏季风,来自低纬度太平洋、印度洋的气流暖热并且含有丰富的水汽,因此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这种气候叫季风气候。 (二)气候复杂多样总结: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区,西北距海远,为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由于海拔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的教学设计 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学校秦丽香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二下第七单元的第一节,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和北方地区这两个单元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了区域分析的方法,再来学习本节教材的自然地理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会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掌握南方地理的自然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 2.能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运用地图,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了解了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3.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三、学生者特征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了一年的地理,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技巧,但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所以要从读图和分析两方面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学会区域分析法和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是通过读图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达到认知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加强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师适当的引导,给学生把握方向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南方地区的范围 2.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水田农业的分布、农作物; 难点:1.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 2.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六、教学过程 导言设计 展示一组优美的南方地区的图片来创设情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板书:(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自主学习(一) 1.阅读地图,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1)学生阅读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学生阅读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说出南方地区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东、南两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纬度位置:地处中、低纬度 2.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热力环流最终教案

2.3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 【教学容】本教学设计的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1 的第二章第一节中的《热力环流》。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教材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容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对于理解由于热力原因而引起的大气运动、学习大气环流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好这部分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基础,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1.用关于三国“诸亮火烧葫芦峪”故事的视频引入,通过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热力环流的兴趣。 2.观看地理小实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真实的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以及气流运动特点。为学生能顺利画环流图埋下伏笔。 3.观看flash动画演示,解决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分布与气流分布之间的关系。理解等压面的概念。 4.三个案例: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海陆风让学生自己拓展探究。这部分容教科书上没有提到,考虑到新课程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加入了实际生活中典型的三个热力环流案例,目的为使学生更加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使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达到学习身边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标准。 5.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再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 6.让学生小组活动探讨地理知识和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理念】 1. 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人地应该协调发展的道理。 2.教学中要淡化知识讲解,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就由学生自己去看;凡学生能说得清楚的都由学生自己去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1《季风水田农业》word教学设计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高中地理 3.2.1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2、掌握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原因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涉及的是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之季风水田农业。教材通过图文结合,展示了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并总结归纳了其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补充其形成各特点的原因及可采取的措施。 本课时的重难点具体如下所述: 1、重点 (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2)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原因和措施。 2、难点 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三、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一)课程导入(2′) 前面,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具体来学习4种农业地域类型。因为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亚洲的水稻生产占用重要的地位。水稻种植业包括了我国南广大的水稻种植区,能直接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所以我们首先来学习水稻种植业,也就是季风水田农业。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7-48,完成自主学习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5′) 1、读图3.11,完成读图思考题。(6分) 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分析出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提高其地理基本技能。 2、试分析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原因和措施。(9分) 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学生依据课本已有的特点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并思考针对这样的特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思维能力。(三)小组讨论(5′) 1、图3.11中四幅图分别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2、面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几方面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四)展示交流(12′) 展示时应合理划分问题,避免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包揽所有题目,另外,尽量保证机会

《亚洲复杂的气候》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 教材分析: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教材安排在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之后,显然是因为亚洲气候的形成与亚洲的位置范围以及亚洲的地形有直接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又能认识到自然环境是各要素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培养正确环境观。本课亚洲气候的特点表现,教材主要通过地图与图表呈现,同时,教材也通过一些资料个案突出亚洲的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本课涉及的季风的影响易造成水旱灾害等。 学生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有关世界的一些气候知识,如世界的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的成因分析,学过了阅读温度的曲线与降水的柱状图。这里以亚洲为案例,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学生在进一步掌握有关气候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的内容及对人类的主要影响。 2、会通过资料得出亚洲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掌握分析气候特点的方法。 3、结合我国的气候,加强学生防灾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亚洲的气候分布与气候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得出气候特点及分析气候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递归设问法、阅读分析法、图示法、小组学习法。 教具:世界气候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图引入新课 请同学读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气候分布图》或展示多媒体课件(各种气候名称由鼠标点击而显示出来。),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指图说出最多的气候类型名称。 二、说出亚洲气候特点的结论。 阅读教材,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把亚洲的气候特点表达得完整准确而又简练。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三、找出得出结论的依据 1、复杂多样的依据 读世界和亚洲气候分布示意图。 设问(投影):从气候分布图知,世界共有多少种气候?亚洲共有多少种气候?沿300N 从亚洲东部向西有那几种气候?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世界的十一种气候,亚洲有九种,沿300N从亚洲东部向西有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与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六种气候,这些都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2、季风气候显著的依据

季风环流及应用教案

课题:季风环流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说出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根本原因——热力作用。 2. 说出随季节而改变的气压带和风带纬向分布被海陆热力差异打破,以及1、7月3气压中心。 3. 绘制亚洲季风环流1、7月分布图,说出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1. 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纬度纬向分布的破坏。 2. 准确说出1、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的3个气压中心。 3. 理解西南季风的成因以及对昆明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纬向分布的差异。2.季风环流的原因以及西南季风的成因。教学过程 【一】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读图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图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南半球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却被分割成几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其原因是________ (1)此时为季(冬、夏) (2)在A处用箭头表示此季节的风向。 (3)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受 压控制(写出气压名称)。 (4)此时我国西南地区盛行风。 【二】认识季风环流的形成 (1)季风的定义:大范围盛行风随季节显著改变的现象。 (2)代表地区:亚洲 读“世界1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和“世界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 小组讨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①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对东亚气候影响。 由于同一水平面上,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所以介于亚洲高压与阿留申低压之间的东亚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西北风,即东亚冬季风。 ②亚洲低压和北太平洋高压(副高)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夏季,介于北太平洋高压和亚洲低压之间的东亚则盛行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东南季风。 归纳:这种冬、夏季节盛行风向有规律的向相反或接近相反方向的变化的风,就称为季风,这种由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风向的变化形成的环流就称为季风环流。 延伸:由于东亚介于最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所以气压中心和风向的变化也显著,形成世界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知识迁移:同样的季风环流在南亚也存在。只是冬季源于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南下时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形成东北风;夏季西南季风除海陆势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外,还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的影响。(在黑板上用地理简图解释西南变化的成因。)

气候多样_季风显著_》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一课时) 大坡外镇初中李红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课时: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来学习。 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 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三、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 课时)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思想指导下,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有关思想以及相关理论,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学生思维的综合性,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以学论教,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大气中热量和水汽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只有掌握了本节内容才能理解全球性大气环流,了解各类天气系统的特点,防御自然灾害,并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大气环境。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水平气压差异引起空气做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组成了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市教学内容建议“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本节要实现形成性目标,因为热力环流是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所以说本节学习是为实现其他课程目标做的知识铺垫。

【素养目标】 1. 人地协调观: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 乡的责任感。 2. 综合思维:综合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和过程,会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 生活现象。 3. 区域认知:认知地理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表现。 4. 地理实践力:培养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地理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指导 生产、服务生活。 【学习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学习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为主,导、议、讲、练相结合等。【教学手段】 教师自制实验道具、野外实践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提供大气运动的相关资料; (2)指导学生进行准备工作; (3)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导学案。 学生准备: (1)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气压的相关知识; (2)预习本节内容,完成导学案。

季风水田农业 公开课教案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学习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在分析其区位因素时是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最后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例,引导总结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因素和特点的思路,为以后学习其他农业地域类型打下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训练 (2) 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 (2) 培养学生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归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区位因素,了解了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所以在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下面我们就来继续认识世界上另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板书: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活动一:师生看图探究水稻的生长习性、种植过程以及分布地区,开题季风水田农业。 师:请同学们欣赏这张图片,如此美丽的景象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景观吗? 生:略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张图片,梯田没什么稀奇,梯田里种水稻同学们听说过吗,这里梯田里种的就是水稻,那么关于水稻以及它的种植过程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播放水稻种植过程的幻灯片) 师:看了这几幅图片无法不让我们被劳动人民艰辛所感动,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师生共背),在感动之余相信同学们对水稻种植业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结合录像及你们的调研谈谈你对水稻及水稻种植的了解。 生:发言略 生成结论: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水稻的生活习性是耐高温,需水量大。且生产过程及其复杂。那么世界上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幻灯片展示世界水

八上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冬、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季风形成图的技能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季风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有关季风形成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两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提问)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三、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教师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教师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冬季风形成图》《夏季风形成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

季风环流教学设计

第三节大气环境—季风环流(教学设计)课题:大气环境—季风环流 科目:高中地理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 1课时 提供者:郭晓庆单位: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一、考纲要求:基本要求:知道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 能说出季风环流的原因以及能判断季风的风向 发展要求:理解季风环流下形成的季风气候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学考考纲和能力要求编制学案,选取典型案例及例题,使学生学习 习后能掌握该章节的主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本章节考点的考核形式和解题的技巧 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地球的气候,热爱自然地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感觉较为吃力,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够 2、地图的读解能力较为薄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旧知识回顾衔接新知识、学生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季风环流;运用自主学习探究、讲练结合法,将生活中的案例与本课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推理 2、教学难点 季风气候在东亚和南亚的成因上的区别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给5分钟的时间温故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直接校对答案独立完成温故知识 学生交换试卷校对答案 通过题目回顾上节知识, 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引入新课: 看同纬度撒哈拉照片,与印度季风气候的照片对比....... 欣赏同纬度不同的气候图 片 激发学生对学习季风 环流的兴趣。

学习新课: 1、指导回忆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导致冬夏季陆地上的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 2、合作探究欧亚大陆不同的季节的气压带被陆地切割的情况 3、通过案例合作探究季风环流的成因 4、总结季风环流的成因 风向 5、透过学考考看相关题型 6、布置练习题。1、回忆并在导学案上完成探 究一(1)题 2、合作探究并完成探究一 (2)(3)题 3、积极探讨东亚南亚季风环 流的成因 4、认真总结季风环流的内容。 6、回归学考演练习题 1、知道不同季节大气活动中 心的形成原因 2、能说出不同季节亚欧大陆 与太平洋上的大气活动中心 名称 3、能够阐述东亚南亚季风气 候的成因的不同之处 4、学生会举一反三,检测学 习效果。 课堂小结:教师表述:学生笔记理解 强化学生对季风环流的 认识和理解。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