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纲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同步训练(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纲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同步训练(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纲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同步训练(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纲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同步训练(word版有答案)

中考第二轮复习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2、下列实验或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是()

A.CO2不支持燃烧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小

C.随着压强的增加,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增大

D.充满空气的气球可以漂浮在二氧化碳气体中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4、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可溶于水(体积比1:1)

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⑤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

⑦二氧化碳沸点-78.5℃

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

A.①②③B.①②③⑦C.①②⑦⑧D.②③⑦⑧5、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都能燃烧

C.用途:CO2用于灭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作燃料、冶炼金属等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6、在如图所示的有关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

7、归纳物质的性质能够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物质之间的共性(即相同的性质)或特性(即不同的性质).下列各组物质的共性和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8、“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当温度及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二氧化碳形成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流体之一.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B.其分子间隔比普通二氧化碳要大

C.其分子不再运动

D.该物质为混合物

9、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守恒观:16g硫与3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8g二氧化硫

C.转化观: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10、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含有紫色石蕊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C.利用该装置不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11、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粗铜丝也可以用粗铁丝代替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12、为了“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1、2、3变为红色,4不变色

B.若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改为干燥的酚酞试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

13、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B.香烟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先进行灯火实验

D.生活中做到一水多用,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就不会出现淡水危机

14、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由氢、氧原子构成

B.分类观: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

C.转化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气

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1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低碳环保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16、用如图装置进行CO2性质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证明是CO2使石蕊变红

B.②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C.③观察到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D.①②③只能验证CO2化学性质

17、如图为采用“数字化”实验,由传感器采集实验相关信息描绘出曲线,其中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下列对物质X与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是()

A、A

B、B

C、C

D、D

18、小金利用如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注射器内装有足量稀盐酸,硬质玻璃管中有四个棉球,其中

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关于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则反应速度太慢,可能会影响实验结论

B.若把大理石换成碳酸钠则反应速度太快,可能会影响实验结论

C.通过①②或③④现象的比较,均能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

D.通过①④或②③现象的比较,均能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19、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CO2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O2+2CO2=2Na2CO3+O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氧气

C.该反应可用于潜水艇

D.Na2O2应密封保存

20、科学家们发现火星大气层中含有一种叫硫化羰(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其结构与CO2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硫化羰是由分子构成的B.硫化羰可作理想燃料

C.硫化羰不能用作灭火剂D.它完全燃烧可产生CO

2

参考答案: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①A 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开始后,关闭 K

2、打开 K1,可观察到 B 中现象为; C 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待蜡烛熄灭后,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结

论是。

③实验开始后,关闭 K

1和K3,打开 K2,观察到 E 中的现象是。

【答案】

解:(1)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

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2+H2O+CO2↑;

(2)实验开始后,关闭 K

2、打开 K1,A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B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 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待蜡烛熄灭后,棉花剧烈燃烧起来。(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没有气体二氧化碳进入E中,因此澄清石灰水不浑浊。

故答案为:(1)CaCO

3+2HCl=CaCl2+H2O+CO2↑;(2)紫色溶液变红;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有氧气生成;(3)澄清石灰水不浑浊;

2、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 A 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 E 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看图回答问题:

(1)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 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2)C、E 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E 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4)用 F 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检验 F 装置中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答案】

解:(1)A中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B 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故填:2H2O22H2O+O2↑;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C中,气压增大,把稀盐酸压入D装置中,E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看到的现象分别是液面下降,进入D装置、产生气泡。

故填:液面下降,进入D装置;产生气泡。

(3)二氧化碳进入E中,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

故填:CO2+H2O═H2CO3。

(4)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检验 F 装置中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3、实验室常利用如图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若使用C装置收集

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水槽中的中倒流入带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

(2)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填化学式,下同)。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答案】

解:(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则气体发生装置的特点是固体加热型的A装置,实验室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同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2)将CO

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由于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不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CO;由于稀盐酸能与他酸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

的气体主要是CO

2。

故答为:(1)A,防止水槽中的中倒流入带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2)CO,和CO

2。

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导致此现象产生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3)实验2是实验1的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④号棉球先有明显的现象,通过此现象可得二氧化碳的另一性质是。

【答案】

解:(1)实验1中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干燥石蕊小花上是否喷水。故填:干燥石蕊小花上是否喷水。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纸花变成红色,导致此现象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O

2+H2O=H2CO3。

故填:石蕊纸花变成红色;H

2CO3;CO2+H2O=H2CO3。

(3)实验2是实验1的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④号棉球先有明显的现象,即变红色,①号棉球后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进入玻璃管中时先向下运动。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5、用下列微型实验进行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相关性质研究。

(1)同时挤压滴管B和C,控制相同液体量于球形容器中。

①写出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有关上述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字母)

a.MnO2加快反应速率

b.半分钟内球形Ⅲ中产生气体一样多

c.反应过程中球形I比球形Ⅲ内反应剧烈

d.MnO2一定分解产生气体

(2)微热燃烧器,蜡烛b、c燃烧,蜡烛a不燃烧。关于燃烧器中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填写字母)。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说明红磷与白磷是同素异形体

d.可以比较白磷、红磷着火点的高低

(3)挤压滴管A,将足量稀盐酸滴于球形I中,一段时间后,蜡烛c熄灭,然后蜡烛b也熄灭了,其原因是。

(4)蜡烛熄灭后,将玻璃尖嘴管对着凃有澄淸石灰水的小烧杯内,烧杯内壁变模糊,此反应(选填“能”或“不能”)证明蜡烛一定含有碳元素。

(5)充分燃烧相同质量的碳和磷,消耗氧气多的是。

【答案】

解:(1)①用双氧水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②a.MnO2加快反应速率,正确;

b.由于球形Ⅲ中没有催化剂,反应的速率慢,半分钟内产生气体少,错误;

c.反应过程中球形I比球形Ⅲ内反应剧烈烈,正确;

d.MnO2不能分解产生气体,错误;

(2)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

b.蜡烛b、c燃烧,蜡烛a不燃烧,探究可然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探究的不是需要氧气,错误;c.该实验不能说明红磷与白磷是同素异形体,错误;

c.可以比较白磷、红磷着火点的高低,正确;

(3)挤压滴管A,将足量稀盐酸滴于球形I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球形I中产生

的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蜡烛c熄灭,然后蜡烛b也熄灭了,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但不能说明证明蜡烛一定含有碳元素,

(5)充分燃烧相同质量的碳和磷,由方程式的质量比

C+O2CO2

12 32

4P+5O22P2O5

124 160

可知,消耗氧气多的是碳。

故答为:(1)①2H2O22H2O+O2↑;②ac;(2)ad;(3)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4)不能;(5)碳。

6、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组合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E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F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3)G烧杯中(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4)E处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的物质是。

(5)写出D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解:(1)由实验现象可知,A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够分解生成氧

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2)B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所以能够燃烧。

(3)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后进入G中后,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4)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E中后,二氧化碳能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5)在D处稀盐酸与碳酸钙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1)2H2O22H2O+O2↑;(2)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3)下层,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4)碳酸;(5)CaCO3+2HCl=CaCl2+H2O+CO2↑。

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 ;

(2)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CO

2,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写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林用收集到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其中的小花都是用紫色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Ⅳ的现象是;实验Ⅱ、Ⅲ的作用分别是;这组探究实验最终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

解:(1)a是酒精灯;

(2)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2+CO2↑+H2O。

(3)实验Ⅳ的现象是纸花喷水后不变色,放入集气瓶后变成红色;

实验Ⅱ、Ⅲ的作用分别是证明水、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石蕊变红;

这组探究实验最终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遇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故填:酒精灯;BC;CaCO

3+2HCl═CaCl2+CO2↑+H2O;纸花喷水后不变色,放入集气瓶后变成红色;证明水、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遇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8、二氧化碳是常见的气体,小林组织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四个实验探究其性质。

(1)一段时间后,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这利用了二氧化碳(填字母)的性质。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可燃 C.不支持燃烧 D.不供给呼吸

(3)下列关于实验丙、丁说法正确的有。

A.丁能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丁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对比丙和丁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D.向丙中继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证明丙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答案】

解:(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因此一段时间后,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湿润的紫色小花变红。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其反应方程式为:CO

2+H2O═H2CO3

(2)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这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3)A.戊塑料瓶变瘪能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故错误;

B.戊塑料瓶变瘪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错误;

C.对比丁和戊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正确;

D.向丁中继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证明丁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正确。

故答案是:(1)紫色小花变红了;CO

2+H2O═H2CO3;(2)ABC;(3)CD。

中考化学资料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O 2是单质,CO 2是化合物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是否可以再分 (单位为“1”,省略不写)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0) 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阴离子原子 得e 失e 失e 得e

(完整word版)化学中考考试大纲

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知识技能能力的交叉考查) 1. 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化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2. 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 注重考查学生利用图表、资料等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学生观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达、归纳和推理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将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大板块,其内容可以交叉考查。重点考查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背景材料可以来自课本以外或高中教材,但考查的基础知识不会超标。 (一)科学探究(25分) 1.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提纯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8.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30分) 1.空气的组成 ⑴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及保护空气。 ⑵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氧气、二氧化碳 ⑴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⑵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⑶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3.水及其它几种溶剂 ⑴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⑵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⑶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 ⑷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溶液 ⑴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⑵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⑶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⑷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⑸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⑹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5.金属与金属矿物 ⑴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中考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归纳

中考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归纳 第一部分 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初三化学中考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九年级化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为了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高中学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九年级化学教学以较好的导向性。学业水平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较全面测试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九年级化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能尽力体现出化学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教育性。注重测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学习接受、吸收、整合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和九年级化学教科书的教学目标要求,为了便于考查,将九年级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识记】:是指“知道”、“记住”、“说出”已学过化学内容,要求学

生具有对所学化学知识和材料、所做过的一些实验的再现能力。 【了解】:是指知道“是什么”。是指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点,能够根据所提供的内容材料识别是什么,看懂课本中的图标和图片、能化学符号和化学用语表示。 【理解】:是指懂得“为什么”。能够理解一些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从化学视角,分析一些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初步学会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溶液、检验物质、使用化学用语、观察记录、简单计算)。 【综合应用】:是指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一些具体简单化学问题。 根据课程目标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学业水平测试将在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尽力兼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以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 九年级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和内容,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两本教科书为依据,进行试题的编制。 三考试方式及试卷题型、分值比例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福建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福建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物质分类 物质溶解性(溶解于水) 常见物质主要化合价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C + O2CO2 H2O H2↑ + O2↑常见沉淀颜色

常见物质颜色 二、常见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常见现象分析(1)水(蒸馏水) 化学式:H2O 性质: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密度:1.0 g/mL 水污染原因: 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农业生产化肥和农药随雨水注入河流。 备注:海水、矿泉水、河水、糖水、盐水属于混合物。 (2)空气 化学式:空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为N2、O2、CO2、稀有气体 气体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CO2 —0.03%,稀有气体—0.94% 空气污染原因: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过度排放造成酸雨。密度:1.293 g/L (3)氧气 化学式:O2 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等 与各物质反应: ①木炭(C)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化学方程式:C+O2CO2 反应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硫(S)在氧气(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S+O2SO2 反应现象: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③磷(P)在氧气(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反应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④镁(Mg)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及点拨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与点拨 考点1: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类型 (1)判别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发光、放热、爆炸既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导热性、导电性、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A+B→AB)、分解(AB→A+B)、置换(C+AB→AC+B)、复分解(AB+CD→AD+CB)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关系 得氧——被氧化——还原剂(C、CO、H2等);失氧——被还原——氧化剂(02、CuO、Fe203等)。 考点2: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和防治 (1)空气成分及体积分数:N278% 022l%、稀有气体0.94%、C02 0.03%其他杂质气体0.03% (2)应用: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或电光源来产生各种色光,如氖气一一红色光) (3)污染大气的物质是可吸入颗粒(如沙尘)和有害气体(主要是CO、N02、S02),大气污染引发三大环境问题一一温室效应(C02,但C02不是大气污染物)、酸雨(S02)、臭气空洞(氟氯代烃,即氟里昂) (4)三大化石燃料一一天然气、石油、煤(燃烧都会产生C02,石油在驱动汽车、飞机时尾气中有氮氧化物,煤燃烧会产生S02)。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取之于水来源丰富、等量燃烧放出热量最大、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污染)但现有技术条件下成本较大。改善能源结构(如开发氢能源、用酒精代替汽油、西气东输用天然气代替煤气等)、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等能有效防治气体污染。 考点3: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1)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为淡蓝色液体,甚至变为淡蓝色雪化状同体,氧气通常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化学性质见下表。 物质主要现象化学方程式 碳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 O2点燃 CO2 硫发出蓝紫色火焰;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 O2点燃SO2 磷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自烟 4P + 5O2点燃2P2O5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 + 2O2点燃Fe3O4 铝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 + 3O2点燃2Al2O3 镁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空气中即可燃烧) 2Mg + O2点燃2MgO (2)实验室两种制法: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固固加热型)(查、装、定、点、收、离、熄) 2H2O2 H2O+ O2 ↑ (固液不加热型)(Mn02作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MnO2 可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向上捧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32>29)收集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物理变化)。 (3)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考点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燃烧一一即剧烈氧化(在有限空间的急速燃烧会引起爆炸) 氧化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全)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全)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详解】 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A不正确; B、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结束后,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D正确。故选D。 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 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错误。故选C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10m87 反应后的质量/g2330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4.化学实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二)测量液体体积的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易潮解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酒精灯 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1/4。 (五)夹持仪器的用具:铁夹.试管夹 铁夹和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手要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预防试管滑落。 (六)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有些液体药品放在滴瓶中);白磷要存放在水中,防止自燃。 (2)药品的取用的注意点: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取用药品的“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七)连接仪器装置 (1)把玻璃插入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使它插入。 (2)在玻璃管上连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八)给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人。 (九)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WORD 格式整理 ..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 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 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 0永不变;酸 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元素和根的元素和根常见的元素和根元素和根常见的名称的符号化合价的名称的符号化合价钾K+1氯Cl-1 +1 +5 +7钠Na+1溴Br-1 银Ag+1氧O-2 钙Ca+2硫S-2 +4 +6镁Mg+2碳C+2 +4钡Ba+2硅Si+4铜Cu+1 +2氮N-3 +2 +3 +4 +5铁Fe+2 +3磷P-3 +3 +5铝Al+3氢氧根OH-1 锰Mn+2 +4 +6 +7硝酸根NO3-1 锌Zn+2硫酸根SO-2 4 氢H+1碳酸根CO-2 3 氟F-1铵根NH4+1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非金属单质: 氢气碳氮气氧气磷硫氯气 H2C N2O2P S Cl 2 (2)金属单质 钠镁铝钾钙铁锌铜钡钨汞 Na Mg Al K Ca Fe Zn Cu Ba W Hg (3)常见的氧化物 物质名称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硅化学式H2 O CO CO2P2O5Na2O NO2SiO2 物质名称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氮氧化镁氧化铜氧化亚铜氧化亚铁化学式SO SO NO MgO CuO Cu O FeO 232 物质名称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银二氧化锰 化学式Fe O Fe O Al O Ag O MnO 23342322

南充中考化学2014-2018重要考点统计分析

2014年——2018年 南充化学中考重要考点及考查统计 主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物质的分类年年考,08-16年没缺过 (课程标准23页1-4点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14-4 考查化合物的概念15年第四题涉及名称、俗称、化学式、分类的综合考查。16-6考查纯净物的概念该部分都属于化学重要概念(核心概念)的考查。) 6.(2016)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钢B.纯净的空气C.氯酸钾D.澄清石灰水 4.(2015)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物质分类完全对应的是() A.汞水银Hg 化合物B.碳酸氢钠苏打NaHCO3盐 C.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氧化物D.固态二氧化碳干冰CO2有机物 4、(2014)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生铁 B.冰水混合物 C.实验溶液 D.液氧 二微粒构成物质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三个性质(微小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有间隙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变化情况);简单微粒结构及转化(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用微粒观点解释

常见的物理现象(分子的几个性质)和化学现象。 14年没考,15年没考,16-7,17-4、7。 4、(201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搅拌能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7、(201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7.(2016)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中有“能”“可以”“容易”等字眼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及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及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及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及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及结论→反思及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及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选择合适的量程:所测液体不能超过量程,也不能比量程太小为宜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 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 (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 识点提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 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 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 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 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考点44 微观示意图(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4 微观示意图 1. (2018?湖北咸宁)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 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g ,故错误; B、丙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故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3 H2CH3OH+ H2O,G故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B。 2.(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小时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解答】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甲是氨气,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说法正确; B、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乙是氧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说法正确;

C、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D、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3.(2018?广西)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o”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属于有机物 B.乙的微观示意图为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分析】根据图示结合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如图所示: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o”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丙为水,图中“●”,“o”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A、甲表示的物质为H2O2,属于无机物,故A项错误; B、乙物质为氧气,微观示意图应为,故B项错误;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故C项正确;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为氧元素,反应前后由﹣1价变为0价和﹣2价,故D项错误故选:C。 4. (2018?江苏扬州)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知识点

中考化学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 1. 燃烧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3)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4)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5)甲醇在空气中燃烧:2CH3OH+3O2点燃2CO2+4H2O (6)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7)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8)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木炭在空气不足时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10)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2. 还原反应: (1)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H2O (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3. 常见气体的相关反应及制取: (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2KClO3MnO2 2KCl+3O2↑ △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MnO2 (3)双氧水常温分解制取氧气:2H2O22H2O+O2↑

(4)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7)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高温2CO (8)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9)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10)碳酸分解的反应:H2CO3===H2O+CO2↑ (11)煅烧石灰石的反应:CaCO3高温CaO+CO2↑ (12)泡沫灭火器的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4. 与酸有关的反应: (1)锌与稀硫酸的反应:Zn+H2SO4===ZnSO4+H2↑ (2)镁与稀硫酸的反应:Mg+H2SO4===MgSO4+H2↑ (3)铁与稀硫酸的反应:Fe+H2SO4===FeSO4+H2↑ (4)锌与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 (5)镁与盐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 (6)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7)氢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Cu(OH)2+2HCl===CuCl2+2H2O (8)氧化铁与硫酸的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9)氢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Cu(OH)2+2HCl===CuCl2+2H2O (10)氯化钡与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 5. 与碱有关的反应: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2NaOH+CuSO4===Na2SO4+Cu(OH)2↓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2018年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

2018 年上海市初中化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化学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教考一致”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评价对象为2018 年完成上海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 二、评价标准 (一)能力目标 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 年10 月版)规定的初中(八至九年级)化学课程目标,确定以下能力目标。 1.化学基础知识 1.1 识记常见的物质的名称、性质和主要用途。 1.2 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1.3 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 1.4 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 2.化学基本技能 2.1 能辨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并知道其使用方法。 2.2 能理解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及实验过程。 2.3 能对常见的物质和化学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和简单计算。 3.化学综合能力 3.1 能指出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3.2 能分析简单综合的化学实验过程。 3.3 能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特有的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内容要求 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 年10 月版)规定的初中(八至九年级)化学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

中考化学知识点全面梳理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 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 淡黄色固体:硫磺 6.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 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 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 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 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 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 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 黄绿色气体:氯气 19.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里常见的“三” 1. 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 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 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 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 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③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6. 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 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①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②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③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 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 ①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气体) ②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③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 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 ①原子种类不变 ②原子数目不变 ③原子质量不变 10.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①增加溶质 ②减少溶剂 ③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 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 三大化学肥料:N、P、K 13. 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 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 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 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最理想燃料)、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 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 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 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 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 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 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 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 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26. 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 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 使用酒精灯有三禁: ①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 ②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 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 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①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 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 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 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 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 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