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反证法

反证法

反证法
反证法

反证法

在数学教学中,抓好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解题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各种解题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又是锻炼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敏捷性、灵活性的基础。本文仅就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意义和方法步骤给以浅述。

一、反证法的含义

反证法是指“证明某个命题时,先假设它的结论的否定成立,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根据命题的条件和已知的真命题,经过推理,得出与已知事实(条件、公理、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等)相矛盾的结果。这样,就证明了结论的否定不成立,从而间接地肯定了原命题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二、反证法的严密性

数学证明方法可分为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从原命题所给的条件出发,根据已有的公理、定义、法则、公式,通过一系列的推理,一直推到所要证明的命题的结论,这种证法叫做直接证法。有些命题不易用直接证法去证明,这时可通过证明它的等价命题真,从而断定原命题真,这种证法叫做间接证法。数学中常用的间接证法有反证法。

既然反证法是间接证法,那么反证法也是通过证明原命题的等价命题从而证明原命题的。 三、反证法证题的步骤

用反证法证题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从这个结论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即 提出假设--推出矛盾--肯定结论。它对于“至少”、“唯一”型命题(否定结论更明显的)尤为适宜。

例1.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已知:直线AB ,点A ?平面α,点B ∈α,直线a ∈α且不过点B 。

求证:直线AB 和a 是异面直线。 证明:

[提出假设]假设直线AB 和a 不是异面直线。

[推出矛盾]则它们同在经过点B 和直线a 的平面内,因为B ?a ,经过点B 与直线a 只能有一个平面α,直线AB 与a 都在平面α内,∴A ∈α,

这与A ?α矛盾。

[肯定结论]∴直线AB 和a 是异面直线。 四、反证法的分类

反证法中有归谬法和穷举法两种。

如果原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只有一种情况,只要把这种情况推翻,就可以肯定原命题结论成立,这种反证法叫做归谬法;

如果原命题的结论的否定不止一种情况,那么就必须把这几种情况一一否定,才能肯定原命题结论成立,这种反证法叫做穷举法。

例2. 已知3

3

q p

+=2,求证:p +q≤2。

分析:此题结论的否定只有一种情况,p +q >2,用反证法证明时只要把这种情况否定了,就可肯定p +q≤2成立。

证明:假设p +q >2,则q >2-p , ∴3

q >8-12p +62

p -3

p , ∴3

3

q p +>6(3

4-2p +2

p )=6[()2

1-p +

3

1],

∴3

3

q p

+>2+6()2

1-p 。

由此可知3

3

q p

+≠2,这与已知矛盾,

∴p +q≤2。

例3.已知:平面α∥β,直线l ∩α=A , 求证:直线l 必与平面β相交。

分析:此题结论的否定有两种情况:l

β,l ∥β。用反证法证明时,只有把这两种情况都否定了,

才能肯定l 与β相交。读者可以自己完成证明。

五、怎样的命题宜用反证法

什么样的命题宜用反证法进行证明,这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总的来说不易用直接证法去证明的命题可尝试反证法。这里我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几点,仅供参考。

1.对于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宜用反证法。

例4.已知非零实数a 、b 、c 成等差数列,a ≠c ,求证:1a

、1b

、1c

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注】否定性的问题常用反证法。

2.对于证明结论是“惟一”或“必然”的命题,宜用反证法.

例5.已知a 、b ∈R ,且|a|+|b|<1,求证:方程x 2

+ax +b =0的两个根的绝对值均小于1。

3.对于证明结论是“至少…”,或“至多…”的命题,宜用反证法。 例6.已知+

∈R

y x ,,且x+y>2,求证:

y x +1与

x

y +1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证明:假设

y

x +1与

x

y +1均不小于2,即y

x +1≥2与

x

y +1≥2,

则 1+x ≥2y ,1+y ≥2x ,将二式相加得2+x+y ≥2x+2y ,即x+y ≤2,与已知矛盾。 ∴

y

x +1与

x

y +1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4.有些命题的证明,可利用的公理、定理较少或者难以与已知条件相沟通,宜用反证法。 例7.证明首项系数为1的整系数多项式的有理根必是整数。 证明:假设首项系数为1的整系数多项式

012

22

21

1a x a x a x

a x

a x n n n n n ++++++----

的一个有理根是分数

q

p ,此处p,q 互质,于是有

012

22

21

1a q p a q p a q p a q p a q p n n n n n

+???

?

??+???? ??++?

??

?

??+???

? ??+???? ??---- =0, 用1

-n q

乘上式并移项,得

1

02

13

222

21

1-------------=n n n n n n n n

q

a pq

a q

p a q p

a p

a q

p

它的左端是分数,右端是整数,矛盾。

∴ 原命题成立。

Ⅰ、再现性题组:

1. 已知函数f(x)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则方程f(x)=0 ______。 A.至多一个实根 B.至少一个实根 C.一个实根 D.无实根

2. 已知a<0,-1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

A. a>ab> ab 2

B. ab 2

>ab>a C. ab>a> ab 2

D. ab> ab 2

>a 3. 已知α∩β=l ,a α,b β,若a 、b 为异面直线,则_____。

A. a 、b 都与l 相交

B. a 、b 中至少一条与l 相交

C. a 、b 中至多有一条与l 相交

D. a 、b 都与l 相交

4. 四面体顶点和各棱的中点共10个,在其中取4个不共面的点,不同的取法有_____。(97年全国理) A. 150种 B. 147种 C. 144种 D. 141种 Ⅱ、示范性题组:

例2. 若下列方程:x 2

+4ax -4a +3=0, x 2

+(a -1)x +a 2

=0, x 2

+2ax -2a =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试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 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的反面情况仅有一种:三个方程均没有实根。 【解】 设三个方程均无实根,则有:…

【注】“至少”、“至多”问题反面考虑。判别式法、补集法(全集R )。

例3. 给定实数a ,a ≠0且a ≠1,设函数y =x a x --11

(其中x ∈R 且x ≠1a

),证明:①.经过这个函数图

像上任意两个不同点的直线不平行于x 轴; ②.这个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成轴对称图像。(88年全国理)。

【证明】 ① 设M 1(x 1,y 1)、M 2(x 2,y 2)是函数图像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则x 1≠x 2, 假设直线M 1M 2平行于x 轴,则必有y 1=y 2,即x ax 1111

--=x ax 2211

--,整理得a(x 1-x 2)=x 1-x 2

∵x 1≠x 2 ∴ a =1, 这与已知“a ≠1”矛盾, 因此假设不对,即直线M 1M 2不平行于x 轴。

②.

【注】否定性结论用反证法;对称问题用反函数对称性研究。

数学基本方法除了以上研究的七种常用的方法外,还有一些更具体的方法,如:判别式法、代入法、裂项相消法、等积法、分离参数法、……等等。

研究数学基本方法,对于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种巩固和提高,它可以使对“三基”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也为进一步研究“数学思想方法”作一个坚实的后盾。

Ⅲ、巩固性题组:

1.已知f(x)=x

x

1 ||,求证:当x

1

≠x

2

时,f(x

1

)≠f(x

2

)。

2.已知f(x)=x2+px+q,求证:|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2

3.求证:抛物线y=x

2

2

-1上不存在关于直线x+y=0对称的两点。

4.两个互相垂直的正方形如图所示,M、N在相应对角线上,

且有EM=CN,求证:MN不可能垂直CF。

高中数学-反证法练习

高中数学-反证法练习 基础达标(水平一) 1.若a,b,c不全为0,则只需(). A.abc≠0 B.a,b,c中至少有一个为0 C.a,b,c中只有一个是0 D.a,b,c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解析】a,b,c不全为0,即a,b,c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答案】D 2.若两个数之和为正数,则这两个数(). A.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 B.都是正数 C.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D.都是负数 【解析】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正数.否则,若这两个数都不是正数,则它们的和一定是非正数,这与“两个数之和为正数”相矛盾,故选C. 【答案】C 3.有以下结论: ①已知p3+q3=2,求证p+q≤2,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p+q≥2; ②已知a,b∈R,|a|+|b|<1,求证方程x2+ax+b=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x1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x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与②的假设都错误 B.①与②的假设都正确 C.①的假设正确;②的假设错误 D.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 【解析】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其假设是原命题的否定,故①的假设应为“p+q>2”;②的假设为“两根的绝对值不都小于1”.故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 【答案】D 4.若a2+b2=c2,则a,b,c(). A.都是偶数 B.不可能都是偶数 C.都是奇数 D.不可能都是奇数 【解析】假设a,b,c都是奇数,则a2,b2,c2都是奇数,因此a2+b2为偶数,而c2为奇数,即 a2+b2≠c2,这与a2+b2=c2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a,b,c不可能都是奇数. 【答案】D 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x2-(a+b)x+ab≠0,则x≠a且x≠b”时,应假设. 【解析】“x≠a且x≠b”形式的否定为“x=a或x=b”. 【答案】x=a或x=b 6.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有三个步骤: ①∠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故假设错误; 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 ③假设△ABC中有两个直角,不妨设∠A=90°,∠B=90°. 上述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解析】由反证法证明的步骤,知先反证,即③;再推出矛盾,即①;最后做出判断,肯定结论,即②.所以正确的顺序应为③①②.

反证法证明题简单

反证法证明题简单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反证法证明题 例1.已知A ∠,B ∠,C ∠为ABC ?内角. 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0o . 证明:假设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都小于60o , 即A ∠<60o ,B ∠<60o ,C ∠<60o , 所以O 180A B C ∠+∠+∠<, 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o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结论成立. 例2.已知0a ≠,证明x 的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 证明:由于0a ≠,因此方程ax b =至少有一个根b x a = . 假设方程ax b =至少存在两个根, 不妨设两根分别为12,x x 且12x x ≠, 则12,ax b ax b ==, 所以12ax ax =, 所以12()0a x x -=. 因为12x x ≠,所以120x x -≠, 所以0a =,与已知0a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结论成立. 例3.已知332,a b +=求证2a b +≤. 证明:假设2a b +>,则有2a b >-, 所以33(2)a b >-即3238126a b b b >-+-,

所以323281266(1)2a b b b b >-+-=-+. 因为26(1)22b -+≥ 所以332a b +>,与已知332a b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结论成立. 例4.设{}n a 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n S 为它的前n 项和. 求证:{}n S 不是等比数列. 证明:假设是{}n S 等比数列,则2213S S S =?, 即222111(1)(1)a q a a q q +=?++. 因为等比数列10a ≠, 所以22(1)1q q q +=++即0q =,与等比数列0q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结论成立. 例5.是无理数. 是有理数,则存在互为质数的整数m ,n m n =. 所以m =即222m n =, 所以2m 为偶数,所以m 为偶数. 所以设*2()m k k N =∈, 从而有2242k n =即222n k =. 所以2n 也为偶数,所以n 为偶数. 与m ,n 互为质数矛盾. 是无理数成立. 例6.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如果,a b αα??,且//a b ,求证//a α。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院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 200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学号: 200807110211 姓名:黎康乐 指导教师:陈志恩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26日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摘要: 数学命题的证明分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两种.在间接证法中,最常见的是反证法.虽然平时我们接触了相关方面的知识,但比较零散,对其概念、应用步骤、使用范围等没有系统的认识,并且由于数学命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哪些命题适宜用反证法很难给出确切的回答.本课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发现就中学数学中反证法的概念、反证法的逻辑依据、种类及步骤,解题过程中怎样由假设出发寻找矛盾、以及哪些类型的问题适宜从反证法出发进行证明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总结出在学习反证法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方面,通过对以上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系统归纳,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反证法,提高学生利用反证法进行解题的技巧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反证法假设矛盾结论

Abstract:The mathematical proof points directly proofs proposition and indirect proof two. In indirect proof, the most common is required. Although peacetime we contact with the related knowledge, but is scattered, of the concept, application procedures, the scope of use of not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and the mathematical proposition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which is suitable for proposition is very difficult to give the exact with reduction to answer. This subject will be required in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oncept, apagoge is logical basis, types and steps,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of how a hypothesis of contradictions, and looking for what types of questions appropriate counter-evidence method from the proof of the set out on the induction. And summed up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the three aspects, through all the questions put to the above system induce, this will help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required system, improve the students use to problem solving skills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Key words:Counter-evidence method hypothesis contradiction conclusion

反证法证明题(简单)(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反证法证明题 例1. 已知∠A ,∠B ,∠C 为?ABC 内角. 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0o. 证明:假设?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都小于60o,即∠A <60o,∠B <60o,∠C <60o, 所以∠A +∠B +∠C < 180O, 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o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结论成立. 例2. 已知a ≠ 0 ,证明x 的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 证明:由于a ≠ 0 ,因此方程ax =b 至少有一个根x =b . a 假设方程ax = b 至少存在两个根, 不妨设两根分别为x1 , x2 且x1 ≠x2 , 则ax1=b, ax2=b , 所以ax1=ax2, 所以a(x1-x2 ) = 0 . 因为x1 ≠x2 ,所以x1 -x2 ≠ 0 , 所以a = 0 ,与已知a ≠ 0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结论成立. 例3. 已知a3+b3= 2, 求证a +b ≤ 2 . 证明:假设a +b > 2 ,则有a > 2 -b , 所以a3> (2 -b)3即a3> 8 -12b + 6b2-b3, 所以a3> 8 -12b + 6b2-b3= 6(b -1)2+ 2 . 因为6(b -1)2+ 2 ≥ 2 所以a3+b3> 2 ,与已知a3+b3= 2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结论成立. 例4. 设{a n}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S n为它的前n 项和. 求证:{S n}不是等比数列. 证明:假设是{S }等比数列,则S 2=S ?S , n 2 1 3

2 2 2 2 1 1 1 即 a 2 (1+ q )2 = a ? a (1+ q + q 2 ) . 因为等比数列 a 1 ≠ 0 , 所以(1+ q )2 = 1+ q + q 2 即 q = 0 ,与等比数列 q ≠ 0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结论成立. 例 5. 证明 是无理数. m 证明:假设 是有理数,则存在互为质数的整数 m ,n 使得 = . n 所以 m = 2n 即 m 2 = 2n 2 , 所以 m 2 为偶数,所以m 为偶数. 所以设 m = 2k (k ∈ N *) , 从而有4k 2 = 2n 2 即 n 2 = 2k 2 . 所以n 2 也为偶数,所以 n 为偶数. 与 m ,n 互为质数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 是无理数成立. 例 6. 已知直线 a , b 和平面,如果 a ? , b ?,且 a / /b ,求证a / /。 证明:因为 a / /b , 所以经过直线 a , b 确定一个平面。 因为 a ? ,而 a ? , 所以 与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因为b ?,且b ? , 所以 = b . 下面用反证法证明直线 a 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假设 直线 a 与平面 有公共点 P ,则 P ∈ = b , 即点 P 是直线 a 与 b 的公共点, 这与 a / /b 矛盾.所以 a / /. 例 7.已知 0 < a , b , c < 2,求证:(2 - a )c , (2 - b )a ,(2 - c )b 不可能同时大于 1 证明:假设(2 - a )c , (2 - b )a ,(2 - c )b 都大于 1, 即 (2 - a )c>1, (2 - b )a>1, (2 - c )b>1,

浅谈反证法

浅谈反证法 聂震 1310300235 摘要:反证法是数学中一种应用广泛的证明方法,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最基本的性质定理,到某些难度很大的世界难题都是用反证法来证明的。反证法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一同使用,还可以在论证同一命题时多次使用。本文主要从什么是反证法、反证法的依据、为什么使用反证法、反证法解题步骤、适用题型及举例、如何做出正确反设六个方面浅谈反证法。 关键词:反证法归谬法矛盾假设 引言:有个很著名的“道旁苦李”的故事:从前有个名叫王戎的小孩,一天,他和小朋友发现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哄而上,去摘,尝了之后才知是苦的,独有王戎没动,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这个故事中王戎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从反面论述了李子为什么不甜,不好吃。这种间接的证法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数学证明方法,它的应用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古希腊,数学家就应用它证明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命题,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已经开始运用反证法。牛顿曾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数学中,反证法已经成为最常用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一.定义: 反证法(又称背理法)是一种论证方式,他首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题设下,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原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反证法与归谬法相似,但归谬法不仅包括推理出矛盾结果,也包括推理出不符事实的结果或显然荒谬不可信的结果。 二.反证法的依据: 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

反证法证明题

反证法证明题 例1. 已知A ∠,B ∠,C ∠为ABC ?内角. 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0o . 证明:假设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都小于60o , 即A ∠<60o ,B ∠<60o ,C ∠<60o , 所以O 180A B C ∠+∠+∠<, 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o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结论成立. 例2. 已知0a ≠,证明x 的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 证明:由于0a ≠,因此方程ax b =至少有一个根b x a =. 假设方程ax b =至少存在两个根, 不妨设两根分别为12,x x 且12x x ≠, 则12,ax b ax b ==, 所以12ax ax =, 所以12()0a x x -=. 因为12x x ≠,所以120x x -≠, 所以0a =,与已知0a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结论成立. 例3. 已知3 3 2,a b +=求证2a b +≤. 证明:假设2a b +>,则有2a b >-, 所以3 3 (2)a b >-即323 8126a b b b >-+-, 所以3 2 3 2 81266(1)2a b b b b >-+-=-+. 因为2 6(1)22b -+≥ 所以332a b +>,与已知33 2a b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结论成立. 例4. 设{}n a 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n S 为它的前n 项和. 求证:{}n S 不是等比数列. 证明:假设是{}n S 等比数列,则2 213S S S =?,

即222 111(1)(1)a q a a q q +=?++. 因为等比数列10a ≠, 所以2 2 (1)1q q q +=++即0q =,与等比数列0q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结论成立. 例5. 证明2是无理数. 证明:假设2是有理数,则存在互为质数的整数m ,n 使得2m n =. 所以2m n = 即222m n =, 所以2 m 为偶数,所以m 为偶数. 所以设* 2()m k k N =∈, 从而有2 2 42k n =即2 2 2n k =. 所以2 n 也为偶数,所以n 为偶数. 与m ,n 互为质数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2是无理数成立. 例6. 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如果,a b αα??,且//a b ,求证//a α。 证明:因为//a b , 所以经过直线a , b 确定一个平面β。 因为a α?,而a β?, 所以 α与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因为b α?,且b β?, 所以b αβ=I . 下面用反证法证明直线a 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假 设直线a 与平面α有公共点P ,则P b αβ∈=I , 即点P 是直线 a 与b 的公共点, 这与//a b 矛盾.所以 //a α. 例7.已知0 < a , b , c < 2,求证:(2 a )c , (2 b )a ,(2 c )b 不可能同时大于1 证明:假设(2 a )c , (2 b )a ,(2 c )b 都大于1,

初中几何反证法专题(编辑)

初中几何反证法专题 学习要求 了解反证法的意义,懂得什么是反证法。 理解反证法的基本思路,并掌握反证法的一般证题步骤。 知识讲解 对于一个几何命题,当用直接证法比较困难时,则可采用间接证法,反证法就是一种间接证法,它不是直接去证明命题的结论成立,而是去证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从而推出命题的结论必然成立,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证题途径,掌握这种方法,对于提高推理论证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对反证法作一个简单介绍。 1.反证法的概念: 不直接从题设推出结论,而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的基本思路: 首先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再在这个假定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的正确逻辑推理,直至得出一个矛盾的结论来,并据此否定原先的假设,从而确认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里所说的矛盾是指与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矛盾,或是与数学中已知定理、公理和定义相矛盾,还可以是与日常生活中的事实相矛盾,甚至还可以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之间相互矛盾(即自相矛盾)。 3.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 确 简而言之就是“反设-归谬-结论”三步曲。 例题: 例1.已知:AB、CD是⊙O内非直径的两弦(如图1),求证AB与CD不能互相平分。证明: 假设AB与CD互相平分于点M、则由已知条件AB、CD均非⊙O直径,可判定M不是圆心O,连结OA、OB、OM。 ∵OA=OB,M是AB中点 (1) ∴OM⊥AB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同理可得: OM⊥CD,从而过点M有两条直线AB、CD都垂直于OM 这与已知的定理相矛盾。 故AB与CD不能互相平分。 例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AB、DC的 中点,且MN=(AD+BC)。 求证:AD∥BC

反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论文 反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开封县八里湾镇第一初级中学 杨继敏

反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反证法是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基本论证方法,它为一些从正面入手,无法使已知条件和结论找出联系的问题,提供了一条解题途径,它通过给出合理的反设,来增加演绎推理的前提,从而使那种只依靠所给前提而变的山穷水尽的局面,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使学生看到增加演绎推理前提的方便功效。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许多人拘泥于传统的推理方法,常常使问题复杂化,尽管最后能达到目的,但往往费时费力,因为数学的研究往往体现一种思维转换,我们可以用一种“换位”思想来处理我们日常遇到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 逆向思维;假设;归谬;数学逻辑推理;矛盾;结论。】 1.引言 反证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对数学解题有着重要作用。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求证对立面的不成立从而推出正面的正确。因为这种方法推理严密,说服性强,所以除了在数学中应用反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在不同的数学情境下,反证法的前提假设不同。因此,在数学中应用反证法,一定要具体问题提出相应具体正确的假设。这就需要熟练掌握反证法的反设词,除此,还应熟记反证法的证题步骤——假设,归谬,结论。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以及涉及到各种文章说明其步骤,适用范围,并附以大量例题。但对反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文字讲解与反证法适宜的数学题型的归纳总结还欠缺。本文就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根据反证法在数学中适宜的命题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讲解及归纳总结。 2. 反证法初探 2.1 反证法的含义及逻辑依据 含义:所谓反证法就是从反面证明命题的正确性,即欲证明“p则q”,则从反面推导出“若p非q”不能成立,从而证明“若p则q”成立。它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正确的严格推理,得到与已知(假设)或已成立的数学命题相矛盾的结果,从而验证产生矛盾的原因,推出原命题的结论不容否定的正确结论。

用反证法证明几何问题

65yttrgoi 用反证法证明几何专题 对于一个几何命题,当用直接证法比较困难时,则可采用间接证法,反证法就是一种间接证法,它不是直接去证明命题的结论成立,而是去证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从而推出命题的结论必然成立,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证题途径,掌握这种方法,对于提高推理论证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对反证法作一个简单介绍。 一、反证法的概念: (又称归谬法、背理法)是一种论证方式,不直接从题设推出结论,而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二、反证法的基本思路: 首先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再在这个假定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的正确逻辑推理,直至得出一个 矛盾的结论来,并据此否定原先的假设,从而确认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里所说的矛盾是指与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矛盾,或是与数学中已知定理、公理和定义相矛盾,还可以是与日常生活中的事实相矛盾,甚至还可以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之间相互矛盾(即自相矛盾)。 三、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简而言之就是“反设-归谬-结论”三步曲。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要用到“反设”,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四、适用范围 “反证法”宜用于证明否定性命题、唯一性命题、“至少”“至多”命题和某些逆命题等,一般地说“正难则反”凡是直接法很难证明的命题都可考虑用反证法。 五、反证法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例1.已知:AB 、CD 是⊙O 内非直径的两弦(如图1),求证AB 与CD 不能互相平分。 (1) 证明:假设AB 与CD 互相平分于点M 、则由已知条件AB 、CD 均非⊙O 直径, 可判定M 不是圆心O ,连结OA 、OB 、OM 。 ∵OA =OB ,M 是AB 中点 ∴OM ⊥AB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同理可得:OM ⊥CD ,从而过点M 有两条直线AB 、CD 都垂直于OM 这与已知的定理相矛盾。故AB 与CD 不能互相平分。 归缪法 穷举法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反证法作业练习

4.6 反证法 ◆基础练习 1.“ab C.a=b D.a=b或a>b 2.用反证法证明“若a⊥c,b⊥c,则a∥b”时,应假设() A.a不垂直于c B.a,b都不垂直于c C.a⊥b D.a与b相交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不相等” 时,应假设___________. 4.用反证法证明“若│a│<2,则a<4”时,应假设__________. 5.请说出下列结论的反面:(1)d是正数; (2)a≥0; (3)a<5. 6.如下左图,直线AB,CD相交,求证:AB,CD只有一个交点. 证明:假设AB,CD相交于两个交点O与O′,那么过O,O′两点就有_____条直线,这与“过两点_______”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则________. 7.完成下列证明. 如上右图,在△ABC中,若∠C是直角,那么∠B一定是锐角. 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则∠B是______或______. 当∠B是____时,则_________,这与________矛盾; 当∠B是____时,则_________,这与________矛盾. 综上所述,假设不成立. ∴∠B一定是锐角.

8.如图,已知AB∥CD,求证:∠B+∠D+∠E=360°. 9.请举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反证法的实际例子. ◆综合提高 10.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 A .有一个内角小于60° B.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 C .有一个内角大于60° D.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 11.若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 °”时,应假设______________. 12.用反证法证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2是一个无理数.(说明:任何一个有理数均可表示成 b a 的形式,且a ,b 互质) 14、试写出下列命题的反面: (1)a 大于2 _____________;(2)a⊥b _______________. 15、用反证法证明“若22a b ≠,则a b ≠”的第一步是______________. 16、填空:在△ABC 中,若∠C 是直角,那么∠B 一定是锐角. 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的,则∠B 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 ①当∠B 是_______时,则__________,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矛盾; ②当∠B 是_______时,则__________,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矛盾.

反证法在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巧用

反证法在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巧用 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看到这,相信很多同学对于反证法一定会不明觉厉。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论证方式,它首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简单来说,你可以理解为逆向思维或者排除法。 反证法的证明步骤分为三步:(1)反设: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归谬:从这个命题出发,经过推理证明得出矛盾。(3)结论: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当然,除了数学,反证法还应用到了物理、化学、历史、哲学、生活等各方面领域,本文,我们通过三个案例来谈谈反证法在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巧用。 案例1请证明图1中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大米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图1 分析过程:对于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的大米受力分析,重力和支持力是比较容易判断的,此题的难点在大米与传送带之间是否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应该向哪一边。因此,我们可以针对题干作出反设——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大米受到摩擦力的作用:①大米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②大米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③大米不受摩擦力。 证明过程: ①若大米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则它的受力情况为: 此时大米所受的合力大小不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该大米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与题意矛盾,因此该假设不成立。 ②若大米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则它的受力情况为:

此时大米所受的合力大小也不能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该大米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与题意矛盾,因此该假设也不成立。 因为我们已知结论肯定是三种假设中的其中一种,前两种已经通过反证法推翻,所以可以直接得出第三种假设的正确性。当然,如果你还不够自信,也可以对第三种假设进行再次证明。 ③若大米不受摩擦力,则它的受力情况为: 此时的大米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判断它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与题意相符。 案例2请分析图2中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匀速向上运动的大米的受力情况。 图2 分析过程:案例2和案例1非常相像,它们的共同点是大米都和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很多同学会认为案例2的大米与斜面间也没有摩擦力。现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反证法进行证明,我们假设三种情况:①大米不受摩擦力;②大米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③大米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证明过程: ①若大米不受摩擦力,则它的受力情况为: 此时大米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这两个力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不能平衡,根据牛

用反证法证明是无理数

据说最初发现 p q ,这里p和q是无公约数的正整数 传说毕达哥拉斯太珍惜这个发现,不打算公开这个结果。他的学生之一为了好奇,悄悄走进老师的家里偷文件,这方法才被公开出来。 我们下面介绍五个用反证法证明这结果,大家可以学习这种证明。 p q =,p,q是无公约数的整数。 (1)毕达哥拉斯方法: p q =两边平方得22 2 p q =,所以2p是偶数,因此p也须是偶数(因为奇数2k +1的平方后是4k2+4k+1=2(2k2+2k)+1仍旧是奇数)。所以我们可以设p是2a的样子,代入上式得(2a)2=2q2,即4a2=2q2两边同时消掉2可得2a2=q2,即q也是偶数。 由于p,q都是偶数,它们有一个公约数2,这和我们最初假设p, q (2)利用整数的个位数性质:我们知道任何整数平方其最后一位数是等于原数最后一位数的平方后的最后一位数。例如(12)2=144,最后一位数4=(2)2。而(17)2=289,(7)2=49,最后一位数是一样。 最后一位数可能出现0,1,2,3,4,5,6,7,8,9。 因此任何数的平方最后一位数只可能是0,1,4,5,6,9。 因此2q2的最后一位数只可能是0,2或8。 由于p2的最后一位数可能是0,1,4,5,6,9。而且由P2=2q2,故必须有2q2最后一位数是0,因此推到q2的最后一位数是0或5。 可是如果P2的最后一位数是0,而q2的最后一位数是0或5的话,则P的最后一位数是0,q的最后一位数是0或5,这样5就能整除p和q,这和p,q无公约数的假定矛盾。 (3)利用素因子的性质: p q =得22 2 p q =,这里q要大于1,如果是等于1 =p,这是个整数,明显是不合理的。现在我们可以得到2 2 p q p ?? =? ? ?? ,我们知道: (一)任何整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反证法专题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反证法专题 在初中数学题目的求解过程中,当直接证明一个命题比较复杂麻烦,甚至不能证明时,我们可以采用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 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 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于/不大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

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至于什么问题宜用反证法?这是很难确切回答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归纳几种常使用反证法的 情况. 一、基本定理或初始命题的证明 在数学中,许多基本定理是使用反证法来证明的,例如“过直线外一点只有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过平面外一点只有平面的一条垂线”.因为在证明这种基本定理时,由于除已经学过的公理及其推论外,在此之前所导出的定理不多或者与此命题相关的定理不多. 例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a,b都和直线c垂直.求证:a与b平行. 证明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直线a与b相交”. 不妨设直线a,b的交点为M,a,b与c的交点分别为P,Q,如图1所示,则∠PMQ>0°. 这样,△MPQ的内角和=∠PMQ+∠MPQ+∠PQM=∠PMQ+90°+90°>180°. 这与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相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

高中数学方法解之反证法

反证法 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入手,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等相矛,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所以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它是属于“间接证明法”一类,是从反面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证明方法,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导出矛盾推理而得。 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简单地说“A或者非A”,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排中律”。反证法在其证明过程中,得到矛盾的判断,根据“矛盾律”,这些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而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都是真的,所以“否定的结论”必为假。再根据“排中律”,结论与“否定的结论”这一对立的互相否定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于是我们得到原结论必为真。所以反证法是以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为依据的,反证法是可信的。 反证法的证题模式可以简要的概括我为“否定→推理→否定”。即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无误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达到新的否定,可以认为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否定之否定”。应用反证法证

明的主要三步是:否定结论 → 推导出矛盾 → 结论成立。实施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 第二步,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导出矛盾; 第三步,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要用到“反设”进行推理,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在数学解题中经常使用反证法,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一般来讲,反证法常用来证明的题型有:命题的结论以“否定形式”、“至少”或“至多”、“唯一”、“无限”形式出现的命题;或者否定结论更明显。具体、简单的命题;或者直接证明难以下手的命题,改变其思维方向,从结论入手进行反面思考,问题可能解决得十分干脆。 例1.[05.北京]设()f x 是定义在[0,1]上的函数,若存在'(0,1),x ∈使得()f x 在[0,']x 上单调递增,在[',1]x 上单调递减,则称()f x 为[0,1]上的单峰函数,'x 为峰点,包含峰点的区间为含峰区间。 对任意的[0,1]上单峰函数()f x ,下面研究缩短其含峰区间长度的方法。求证:对任意的1212,(0,1),,x x x x ∈<若12()()f x f x ≥,则2(0,)x 为含

谈谈反证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谈谈反证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一、引言 有个很著名的“道旁苦李”的故事:从前有个名叫王戎的小孩,一天,他和小朋友发现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哄而上,去摘,尝了之后才知是苦的,独有王戎没动,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这个故事中王戎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从反面论述了李子为什么不甜,不好吃。这种间接的证法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反证法。 二、反证法的定义、逻辑依据、种类及模式 定义:反证法是从反面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证明方法,属于“间接证明”的一类,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导出矛盾,推理而得。 种类:运用反证法的关键在于归谬,因此反证法又称为归谬法。根据结论B的反面情况不同,分为简单归谬法和穷举归谬法。 模式:设待证的命题为“若A则B”,其中A是题设,B是结论,A、B本身也都是数学判断,那么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 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导出矛盾; 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三、反证法的适用范围 1、否定性命题 即结论以“没有……”“不是……”“不能……”等形式出现的命题,直接证法一般不易入手,而反证法有希望成功。 例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钝角。已知:∠A,∠B,∠C是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钝角。 证明:假如∠A,∠B,∠C中有两个钝角,不妨设∠A>900,且∠B>900,则∠A+∠B+∠C>180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0”这一定理相矛盾。故∠A,∠B均大于900不成立。所以,一个三角形不可能有两个钝角。 2、限定式命题 即结论中含有“至多”、“至少”、“不多于”或“最多”等词语的命题。

浅谈数学反证法

浅谈反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刘胜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抓好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解题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各种解题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又是锻炼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敏捷性、灵活性的基础。反正法主要运用了一种逆向思维的逻辑进行解题,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的一种方法。它与一般证明方法不同,反证法又可分为归谬反证法和穷举反证法两种。本文从反证法的概念、关于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反证法的困难、学生运用反证法能力的培养、反证法证题的步骤、分类等方面给以浅述。 关键词:反证法概念理解培养步骤分类证明矛盾 反证法是中学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基本论证方法。初中学生学习平面几何不久,便接触了反证法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于第二册建立了反证法的概念, 并运用反证法证明了平面几何中一些重要定理。在以后数学各个分科教学的推理论证中,也都经常使用这一论证方法。可见反证法的教学和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反证法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反证法能力的提高,也是在中学学习数学过程中逐步加深和完成的。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注意对学生运用反证法能力的培养。 一、关于反证法的概念 关于反证法这一要领讲法并不一致,有人把反证法归结为证明逆否命题的方法。他们认为“用反证法进行论证,就是证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有的书中将反证法概念叙述为:为了证明A=>B,而去证明与它们等价的命题,且在等价命题的条件部分中含有要证明的结论的否定,称这样证明方法为反证法。也有的书上将反证法的概念解释为:当我们要论证一个论题成立(真)时,先假定论题的矛盾论题是真的,然后用演绎推理,从引进的矛盾论题和给定的论据推出逻辑矛盾来,进而确认原论题是真的,这样的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还有的书中将中学数学中反证法解释为:有一些中学数学题,运用直接证明不易作出它的证明,但却能较易于证明它们结论的反面不成立,直接证明的这种变形称为反证法。还有关于反证法的其它一些解释,这里不再一一婵述。在各种不同的解释中有些是等价的,有些则不然。现在有一些书刊中也有关于反证法概念的讨论,这里也不予摘引了。 二、关于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反证法的困难 在学生已熟悉的直接证明的推理论证中,都是只依靠给定的前提(论据)去展开推理,而反证法(间接证明中)的推理中,除依靠给定前提外,还依靠增加的新假设作为前提(即论题的矛盾论题),而且这个新增加的假设的真假是并未断定的,反证法与直接证明的这一区别,是反证法教学中使学生接受反证法的第一困难。另外直接证明中是根据合乎逻辑的推理直接得到论题(结论)为真,学生接受结论成立这一论断时,十分自然轻松。可是运用反证法进行论证,只是在从前提(论据)及假设(论题的矛盾论题)出发逻辑的得到一个矛盾,然后据此就断言结论(论题)成立,这时要学生据此去接受论题为真的论断时,常常感到突然(不敢置信),这是学生接受反证法的第二个困难。反

反证法 教学设计

反证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反证法证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 理解反证法的推理依据及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教学。 【教学过程】 一、提问: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反证法,什么叫做反证法? 生: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师: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反证法证题的方法,反证法证题的步骤是什么? 生:共分三步: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师: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命题的基本方法。在证明一个数学命题时,如果运用直接证明法比较困难或难以证明时,可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例如:在△ABC中,AB=c,BC=a,AC=b,如果∠C=90°,a、b、c三边有何关系?为什么? 解析:由∠C=90°可知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2+b2=c2 二、探究 问题:

若将上面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c,BC=a,AC=b,∠C≠90°”,请问结论a2+b2≠c2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探究: 假设a2+b2=c2,由勾股定理可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这与已知条件∠C≠90°矛盾。假设不成立,从而说明原结论a2+b2≠c2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与前面的证明方法不同,它是首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然后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与已知、定理、公理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到原结论的正确。像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三、应用新知 例1:在△ABC中,AB≠AC,求证:∠B≠∠C 证明:假设,∠B=∠C,则AB=AC这与已知AB≠AC矛盾。假设不成立。∴∠B≠∠C.小结:反证法的步骤:假设结论的反面不成立→逻辑推理得出矛盾→肯定原结论正确。 例2:已知:如图有a、b、c三条直线,且a//c,b//C。求证:a//b 证明:假设a与b不平行,则可设它们相交于点A.那么过点A就有两条直线a.b与直线c平行,这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矛盾,假设不成立。∴a//B 小结:根据假设推出结论除了可以与已知条件矛盾以外,还可以与我们学过的定理、公理矛盾。 例3: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已知:△ABC,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证明:假设△ABC中没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则∠A>60°,∠B>60°,∠C>60°∴∠A+∠B+∠C>60°+60°+60°=180°。 即∠A+∠B+∠C>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矛盾。假设不成立。 ∴△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 四、课时小结 本节重点研究了反证法证题的一般步骤及反证法证明命题的应用。对于反证法的熟练掌握还需在今后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加强和提高。 【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1、2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