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英汉对照

微生物英汉对照

微生物英汉对照
微生物英汉对照

Lactobacillus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乳酸菌

Lactobacillus casei 干酪乳杆菌(凯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植物乳杆菌

spray drying 喷雾干燥

1actic acid bacterium expolysacchafides / LAB EPS 乳酸菌胞外多糖Lactobacillus rhamnosus 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发酵乳杆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嗜酸乳杆菌

L.brevis 短乳杆菌

L. Curvatus 弧形乳杆菌

Lactobacillus bifermentans 双发酵乳杆菌

L. delbrueckii bulgaricus 德式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保加利亞乳桿菌

L. Helveticus

L. Johnsonii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肠膜明串珠菌Lactobacillus vaccinostercus 牛痘乳杆菌

lactobacillus sakei 沙克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 米酒乳杆菌

Lactococcus sp./Lc. piscium

Carnobacterium sp./Car. divergens

Lactobacillus.helveticu 瑞士乳杆菌

Bifidobacterium sp. 双歧杆菌(或比菲德氏菌)

Carnobacterium - 肉杆菌属Carnobacterium alterfunditum - 类湖底肉杆菌Carnobacterium divergens - 广布肉杆菌Carnobacterium funditum - 沉积层肉杆菌Carnobacterium funditum - 底层肉杆菌Carnobacterium funditum - 湖底肉杆菌Carnobacterium gallinarum - 鸡肉杆菌

Carnobacterium gingivalis - Carnobacterium ochraceus

Carnobacterium mobile - 活动肉杆菌Carnobacterium mobile - 疏松肉杆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產氣莢模桿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 梭胞桿菌

Candida albicans 白色念珠菌屬

Escherichia coli 病原性大腸桿菌enterocins伏尔加霉素

Listeria 李士德菌屬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戊糖片球菌Pseudomonas 假單胞菌屬/帚狀菌屬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嗜高溫鏈球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傷寒桿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黃色葡萄球菌

Weissella - 魏斯氏菌属

Weissella confusa - 融合乳杆菌

Weissella confusa - 融合魏斯氏菌

Weissella halotolerans - 耐盐魏斯氏菌

Weissella halotolerans - 耐盐乳杆菌

Weissella hellenica - 赫伦魏斯氏菌

Weissella kandleri - 坎德勒氏乳杆菌

Weissella kandleri - 坎氏乳杆菌

Weissella kandleri - 坎氏魏斯氏菌

Weissella minor - 稍小乳杆菌

目前普遍認為的乳酸菌已由早期的四個屬再細分及擴充為下列十一個屬:

(1)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

(2)明串球菌屬(Leuconostoc)

(3)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

(4)足球菌屬(Pediococcus)

(5)有孢子乳酸菌(Sporolactobacillus)

(6)腸球菌屬(Enterococcus)

(7)乳酸球菌屬(Lactococcus)

(8)肉品桿菌屬(Carnobacterium)

(9)徘徊球菌屬(Vagococcus)

(10)四體球菌(Tetragenococcus)

(11)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

·

·

生物梅里埃细菌英中文对照表

A

Abiotrophia adjacens 毗邻贫养菌

Abiotrophia defective 软弱贫养菌

Achromobacter spp 无色杆菌属某些种

Acinetobacter /Pseudomonas spp 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某些种Acinetobacter baumannii 鲍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醋酸钙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haemolyticus 溶血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johnsonii 约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junii 琼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lwoffii 鲁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radioresistens 抗辐射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spp 不动杆菌属某些种

Acinetobacter spp/Pseudomonas spp 不动杆菌属某些种/假单胞菌属某些种Acinetobacter/Pseudomonas spp 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某些种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伴放线放线杆菌

Actinomyces israelii 衣氏放线菌

Actinomyces meyeri 麦氏放线菌

Actinomyces naeslundii 内氏放线菌

Actinomyces neuii anitratus 纽氏放线菌无硝亚种

Actinomyces neuii neuii 纽氏放线菌纽氏亚种

Actinomyces neuii radingae 纽氏放线菌罗亚种

Actinomyces neuii turicensis 纽氏放线菌图列茨亚种

Actinomyces odontolyticus 龋齿放线菌

Actinomyces viscosus 粘放线菌

Aerococcus viridans 绿浅气球菌

Aeromonas caviae 豚鼠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gr. 嗜水气单胞菌群

Aeromonas salmonicida achromogenes 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masoucida 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almonicida 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eromonas sobria 温和气单胞菌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放射形土壤杆菌

Alcaligenes denitrificans 反硝化产碱菌

Alcaligenes faecalis 粪产碱菌

Alcaligenes spp 产碱菌属某些种

Alcaligenes xylosoxidans 木糖氧化产碱菌

Alloiococcus otitis 耳炎差异球菌

Anaerobiospirllum succiniproducens 产琥珀酸厌氧螺菌

Arachnia propionica 丙酸蛛菌

Arcanobacterium bernardiae 伯纳德隐秘杆菌

Arcanobacterium haemolyticum 溶血隐秘杆菌

Arcanobacterium pyogenes 化脓隐秘杆菌Arcobacter cryaerohoilus 嗜低温弓形杆菌Arthrobacter spp 节杆菌属某些种

B

Bacteroides caccae 粪拟杆菌

Bacteroides capillosus 多毛拟杆菌

Bacteroides eggerthii 埃氏拟杆菌

Bacteroides fragilis 脆弱拟杆菌

Bacteroides levii 利氏拟杆菌

Bacteroides merdae 屎拟杆菌

Bacteroides ovatus 卵形拟杆菌

Bacteroides stercoris 粪便拟杆菌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 单形拟杆菌

Bacteroides ureolyticus 解脲拟杆菌

Bacteroides vulgatus 普通拟杆菌

Bergeyella zoohelcum 动物溃疡伯格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青春双岐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双岐双岐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 短双岐杆菌

Bifidobacterium dentium 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婴儿双岐杆菌Bifidobacterium spp 双岐杆菌属某些种

Bordetella avium 鸟博德特菌

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支气管炎博德特菌Bordetella spp 博德特菌属某些种

Branhamella catarrhalis 粘膜炎布兰汉球菌Brevendimonas diminuta 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endimonas vesicularis 泡囊短波单胞菌Brevibacterium casei 乳酪短杆菌

Brevibacterium epidermidis 表皮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pp 短杆菌属某些种

Brucella spp 布鲁菌属某些种

Budvicia aquatica 水生布戴约维采菌

Burkholderia cepacia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diminuta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ttiauxella agrestis 乡间布丘菌

C

Campylobacter coli 大肠弯曲杆菌

Campylobacter fetus fetus 胚胎弯曲杆菌胚胎亚种Campylobacter fetus venerealis 胚胎弯曲杆菌性病亚种Campylobacter hyointestinalis 豚肠弯曲杆菌

Campylobacter jejuni doylei 空肠弯曲杆菌德莱亚种Campylobacter jejuni jejuni 空肠弯曲杆菌空肠亚种Campylobacter lari 红嘴鸥弯曲杆菌

Campylobacter lari UPTC 红嘴鸥弯曲杆菌UPTC变种Campylobacter mucosalis 粘膜弯曲杆菌

Campylobacter sputorrum bubulus 唾液弯曲杆菌牛生物变种Campylobacter sputorrum fecalis 唾液弯曲杆菌粪生物变种Campylobacter upsaliensis 乌普萨拉弯曲杆菌

Candida albicans 白假丝酵母

Candida boidinii 博伊丁假丝酵母

Candida catenulata 链状假丝酵母

Candida ciferrii 西弗假丝酵母

Candida colliculosa 软假丝酵母

Candida curvata 弯假丝酵母

Candida dattila dattila 假丝酵母

Candida drusei 克鲁斯假丝酵母

Candida dubliniensis 杜氏假丝酵母

Candida famata 无名假丝酵母

Candida glabrata 光滑假丝酵母

Candida globosa 球形假丝酵母

Candida guilliermondii 高里假丝酵母

Candida hellenical (=C. steatolytica) Candida holmii 霍氏假丝酵母Candida inconspicua 平常假丝酵母

Candida intermedia 中间假丝酵母

Candida kefyr 乳酒假丝酵母

Candida krusei 克柔假丝酵母

Candida lambica 郎比可假丝酵母

Candida lipolytica 解脂假丝酵母

Candida lusitaniae 葡萄牙假丝酵母

Candida magnoliae 木兰假丝酵母

Candida melibiosica 口津假丝酵母

Candida membranaefaciens 璞膜假丝酵母

Candida norvegensis 挪威假丝酵母

Candida norvegica norvegica 假丝酵母

Candida parapsilosis 近平滑假丝酵母

Candida pelliculosa 菌膜假丝酵母

Candida pulcherrima 铁红假丝酵母

Candida rugosa 皱落假丝酵母

Candida rugosa 皱褶假丝酵母

Candida sake 清酒假丝酵母

Candida silvicola 森林假丝酵母

Candida sphaerica 园球形假丝酵母

Candida tropicalis 热带假丝酵母

Candida utilis 产朊假丝酵母

Candida valida 粗状假丝酵母

Candida zeylanoides 诞沫假丝酵母

Capnocytophaga gingivalis 牙龈二氧化碳嗜纤维菌Capnocytophaga ochracea 黄褐二氧化碳嗜纤维菌

Capnocytophaga spp 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某些种

Capnocytophaga sputigena 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

CDC gruop IV C-2 CDC菌群IV C-2

Cedecea davisae 戴氏西地西菌

Cedecea lapagei 拉氏西地西菌

Cedecea neteri 奈氏西地西菌

Cedecea spp 西地西菌属某些种

Cellulomonas spp 纤维单胞菌属某些种

Cellulomonas turbata 特氏纤维单胞菌

Ceotruchum candidum 假丝地霉

Ceotruchum capitatum 头状地霉

Ceotruchum fermenfans 发酵地霉

Ceotruchum penicillatum 潘氏地霉

Ceotruchum spp 地霉菌属某些种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紫色色杆菌

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 产吲哚金黄杆菌

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Chryseomonas luteola 浅黄金色单胞菌

Citrobacter amalonaticua 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

Citrobacter braakii 布氏柠檬酸杆菌

Citrobacter farmeri 法氏柠檬酸杆菌

Citrobacter freundii 弗氏柠檬酸杆菌

Citrobacter freundii group 弗氏柠檬酸杆菌群

Citrobacter koseri 柯氏柠檬酸杆菌

Citrobacter koseri 克氏柠檬酸杆菌

Citrobacter koseri (= C.diversus) 克氏柠檬酸杆菌(=差异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koseri/amalonaticus 克氏/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youngae 杨氏柠檬酸杆菌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丙酮丁醇梭杆菌

Clostridium barati 巴氏梭菌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拜氏梭菌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butyricum 拜氏/丁酸梭菌

Clostridium bifermentans 双酶梭菌

Clostridium botlinum 肉毒梭菌

Clostridium butyricum 丁酸梭菌

Clostridium cadaveris 尸毒梭菌

Clostridium clostridiiforme 梭状梭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 艰难梭菌

Clostridium fallax 谲诈梭菌

Clostridium glycolicum 乙二醇梭菌

Clostridium hastiforme 矛形梭菌

Clostridium histolyticum 溶组织梭菌

Clostridium innocuum 无害梭菌

Clostridium innocuum 无害芽胞梭菌

Clostridium limosum 泥渣梭菌

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 类腐败梭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菌

Clostridium ramosum 多枝梭菌

Clostridium septicum 败毒梭菌

Clostridium sordellii 索氏梭菌

Clostridium sporogenes 生孢梭菌

Clostridium spp 梭菌属某些种

Clostridium subterminale 近端梭菌

Clostridium tertium 第三梭菌

Clostridium tetani 破伤风梭菌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酪丁酸梭菌

Comamonas acidovorans 食酸丛毛单胞菌

Comamonas spp 丛毛单胞菌属某些种

Comonas testosteroni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Corynebacterium accolens 拥挤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afermentans 非发酵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amycolatum 无枝菌酸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aquaticum 水生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argentoratense 银色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auris 耳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bovis 牛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cystitidis 膀胱炎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belfanti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gravis 重白喉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mitis 缓和白喉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glucuronolyticum 解葡萄糖苷

Corynebacterium group F- 1 F-1群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group G G群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jeikeium 杰氏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kutscher 库氏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macginleyi 麦氏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minutissimum 极小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pilosum 多毛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propinquum 丙酸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pseudodiphtheriticum 假白喉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 假结核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renale 牛肾盂炎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renale group 牛肾盂炎棒杆菌群

Corynebacterium seminale 生殖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striatum 纹带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ulcerans 溃疡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urealyticum 解脲棒杆菌Cryptococcus albidus 浅白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humicola 土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humicolus 土生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 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 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terreus 地生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uniguttulatus 指甲隐球酵母Cryytococcus neoformans 白地霉

D

Debaryomyces polymorphus 多形德巴利酵母菌Dermabacter hominis 人皮肤杆菌Dermacoccus nishinomiyaensis 西宫皮肤球菌Dietzia spp 迪茨菌属某些种

E

Edwardsiella hoshinae 保科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 迟钝爱德华菌

Eikenella corrodens 啮蚀艾肯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mnigenus 河生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 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cancerogenus 生癌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gergoviae 日沟维肠杆菌Enterobacter intermedius 中间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pp 肠杆菌属某些种Enterococcus avium 鸟肠球菌

Enterococcus casselifavus 铅黄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 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 鹑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 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saccharolyticus 解糖肠球菌Erwinia spp 欧文菌属某些种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猪红斑丹毒丝菌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fergusonii 费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hermannii 赫氏埃希菌Escherichia vulneris 伤口埃希菌Eubacterium aerofaciens 产气真杆菌Eubacterium lentum 迟缓真杆菌

Eubacterium limosum 粘液真杆菌

Ewingella americana 美洲爱文菌

F

Flavimonas oryzihabitans 栖稻黄色单胞菌Fusobacterium mortiferum 死亡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genes 坏疽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 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varium 可变梭杆菌

G

Gardnerella vaginalis 阴道加德纳氏菌

Gemella haemolysans 溶血孪生球菌

Gemella mobillorum 麻疹孪生球菌

Geotrichum candidum 白地霉

Geotrichum capitatum 头状地霉

Geotrichum penicillatum 帚状地霉

Gordona spp 戈登菌属某些种

H

Haemophilus aphrophilus 嗜沫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I 流感嗜血杆菌Ⅰ型Haemophilus influenzae II 流感嗜血杆菌Ⅱ型Haemophilus influenzae III 流感嗜血杆菌Ⅲ型Haemophilus influenzae IV 流感嗜血杆菌Ⅳ型Haemophilus influenzae V 流感嗜血杆菌Ⅴ型Haemophilus influenzae VI 流感嗜血杆菌Ⅵ型Haemophilus influenzae VII 流感嗜血杆菌Ⅶ型Haemophilus influenzae VIII 流感嗜血杆菌Ⅷ型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副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I 副流感嗜血杆菌Ⅰ型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II 副流感嗜血杆菌Ⅱ型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III 副流感嗜血杆菌Ⅲ型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IV 副流感嗜血杆菌Ⅳ型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V 副流感嗜血杆菌Ⅴ型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VI 副流感嗜血杆菌Ⅵ型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VII 流感嗜血杆菌Ⅶ型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VIII 副流感嗜血杆菌Ⅷ型Haemophilus paraphrophilus 副嗜沫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omnus 睡眠嗜血杆菌

Hafinia alvei 蜂房哈夫尼亚菌

Hansenula polymorpha 多形汉逊酵母

Hansenula saturnus 土星汉逊酵母

Helicobacter cinaedi 同性恋螺杆菌

Helicobacter fennelliae 芬纳尔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幽门螺杆菌

K

Klebsiella ornithinolytica 解鸟氨酸克雷伯菌

Klebsiella oxytoca 产酸克雷伯菌

Klebsiella planticola 植生克雷伯菌

Klebsiella pneumonia ozaenae 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

Klebsiella pneumonia rhinoscleromatis 肺炎克雷伯菌鼻硬结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pneumoniae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

Klebsiella terrigena 土生克雷伯菌

Kloeckera apiculata 柠檬克勒克酵母

Kloeckera apis 蜜蜂克勒克酵母

Kloeckera japonica 日本克勒克酵母

Kloeckera spp 克勒克酵母某些种

Kluyvera ascorbata 抗坏血酸克吕沃尔菌

Kluyvera cryocrescens 栖冷克吕沃尔菌

Kluyvera spp 克吕沃尔菌属某些种

Kluyvera terrigena 土生克雷伯菌

Kocuria kristinae 克氏库克菌

Kocuria roseus (=Micrococcus roseus) 玫瑰色库克菌(=玫瑰色微球菌)Kocuria varians (=Micrococcus varians) 变异库克菌(=变异微球菌)Koserella trabulsii 特氏科泽菌

Kytococcus sedentaruis 不动盖球菌

L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嗜酸乳杆菌

Lactobacillus fermentium 发酵乳杆菌

Lactobacillus jensenii 詹氏乳杆菌

Lactococcus garvieae 格氏乳球菌

Lactococcus lactis cremoris 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

Lactococcus lactis lactis 乳酸乳球菌乳亚种

Lactococcus raffinolactis 棉子糖乳球菌

Leclercia adcarboxglata 非脱羧勒克菌

Leptotrichia buccalis 口腔纤毛菌

Leuconostoc spp 明串珠菌属某些种

Listeria grayi 格氏利斯特菌

Listeria innocua 无害利斯特菌

Listeria ivanovii 伊氏利斯特菌

Listeria ivanovii 依氏利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

Listeria seeligeri 斯氏利斯特菌

Listeria spp 利斯特菌属某些种

Listeria welshimeri 威氏利斯特菌

Listeria welshimeri 魏氏利斯特菌

Luconostoc spp 明串珠菌属某些种

M

Microbacterium spp 微小杆菌属某些种Micrococcus luteus 滕黄微球菌

Micrococcus lylae 莱拉微球菌

Micrococcus lylae 里拉微球菌

Micrococcus spp 微球菌属某些种

Mobiluncus curtisii 克氏动弯杆菌

Mobiluncus mulieris 羞怯动弯杆菌

Mobiluncus spp 动弯杆菌属某些种

Moellerella spp 米勒菌属某些种

Moellerella wisconsensis 威斯康星米勒菌

Moraxella lacunata 腔隙莫拉菌

Moraxella nonliquefaciens 非液化莫拉菌

Moraxella osloensis 奥斯陆莫拉菌

Moraxella spp 莫拉菌属某些种

Morganella morganii 摩氏摩根菌

N

Neisseria cinerea 灰色奈瑟球菌

Neisseria gonorrhoeae 淋病奈瑟球菌

Neisseria lactamica 乳糖奈瑟球菌

Neisseria meningitidis 脑膜炎奈瑟球菌

Neisseria mucosa 粘液奈瑟球菌

Neisseria polysaccharea 多糖奈瑟球菌

Neisseria sicca 干燥奈瑟球菌

Neisseria spp 奈瑟菌属某些种

Neisseria subflava 微黄奈瑟球菌

Nocardia spp 奴卡菌属某些种

O

Ochrobactrum anthropi 人苍白杆菌

Oerskovia spp 厄氏菌属某些种

Oerskovia xanthineolytica 溶黄嘌呤厄菌

Oligella ureolytica 解脲寡源杆菌

Oligella urethralis 尿道寡源杆菌

P

Pantoea spp 泛菌属某些种

Pasteurella aerogenes 产气巴斯德菌

Pasteurella gr.EF4 巴斯德菌群EF4

Pasteurella haemolytica 溶血巴斯德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 多杀巴斯德菌

Pasteurella pneumotropica 侵肺巴斯德菌Pasteurella spp 巴斯德菌属某些种

Peptococcus niger 黑色消化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anaerobius 厌氧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asaccharolyticus 不解糖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indolicus 产吲哚消化链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indolicus 吲哚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magnus 大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 微小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prevotii 普氏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spp 消化链球菌属某些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 美人鱼发光杆菌

Pichia carsonii 卡氏毕赤酵母

Pichia etchellsii 埃切毕赤酵母

Pichia farinosa 粉状毕赤酵母

Pichia ohmeri 奥默毕赤酵母

Pichia spartinae 斯巴达克毕赤酵母

Plesimonas shigelloides 类志贺邻单胞菌Porphyromonas asaccharolytica 不解糖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 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牙龈卟啉单胞菌

Prevotella bivia 二路普雷沃尔菌

Prevotella buccae 颊普雷沃菌

Prevotella buccalis 口颊普雷沃菌

Prevotella denticola 栖牙普雷沃菌

Prevotella disiens 解糖胨普雷沃菌

Prevotella intermedia 中间普雷沃菌

Prevotella loescheii 洛氏普雷沃菌

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 产黑色普雷沃菌

Prevotella oralis 口腔普雷沃菌

Prevotella oris(=Bacteroides oris) 口普雷沃菌(=口拟杆菌)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疮疱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vidum 贪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granulosum 颗粒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propionicum 丙酸丙酸杆菌

Proteus mirabilis 奇异变形杆菌

Proteus penneri 彭氏变形杆菌

Proteus vuigaris 普通变形杆菌

Prototheca wickerhamii 魏氏原壁菌

Providencia alcalifaciens 产碱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Providencia rustigianii 拉氏普罗威登斯菌

Providencia stuartii 斯氏普罗威登斯菌

Providencia stuartii/ alcalifaciens 司氏/产碱普罗威登斯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lcaligenes 产碱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 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假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恶臭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pp 假单胞菌属某些种Pseudomonas sputita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sa aeruginosa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sa fluorescens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sa pseudomallei 类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sa putida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sa spp 假单胞菌属某些种

R

Rahnella aquatilis 水生拉恩菌Rhodococcus spp 红球菌属某些种Rhodotorula glutinis 红酵母

Rhodotorula glutinis 粘红酵母Rhodotorula minuta 小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粘质红酵母Rothia dentocariosa 龋齿罗菌

S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kluyverii 克鲁费酵母Salmonella arizonae 亚利桑那沙门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 猪霍乱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gallinarum 鸡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A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 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spp 沙门菌属某些种Salmonella typhi 伤寒沙门菌

Salmonella typhimurium 鼠伤寒沙门菌Serratia ficaria 无花果沙雷菌

Serratia fonticola 居泉沙雷菌

Serratia liquefaciens 液化沙雷菌

Serratia marcescens 粘质沙雷菌

Serratia odorifera 气味沙雷菌

Serratia odorifera 1 气味沙雷菌1型Serratia odorifera 2 气味沙雷菌2型Serratia plymuthica 普城沙雷菌

Serratia proteamaculans 变形斑沙雷菌Serratia putrefaciens 腐败沙雷菌

Serratia rubidaea 深红沙雷菌

Shewanella putrefaciens 腐败希瓦菌Shigella bogdii 鲍氏志贺菌

Shigella dysenteriae 痢疾志贺菌

Shigella flexneri 弗氏志贺菌

Shigella sonnei 索氏志贺菌

Shigella spp 志贺菌属某些种

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 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iritivovum 嗜神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iritovorum 食神鞘氨醇杆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orobolomyces salmonicolor 赭色掷孢酵母Staphylococcus arlettae 阿尔莱特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icularis 耳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pitis 头状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caprae 山羊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carnosus 肉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chromogenes 产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ohnii cohnii 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Staphylococcus cohnii urealyticum 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 马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gallinarum 鸡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ominis 人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hyicus 猪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intermedius 中间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kloosii 克氏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lentus 缓慢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lugdunensis 路邓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ccharolylicus 解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hleiferi 施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松鼠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simulans 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 沃氏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xylosus 木糖葡萄球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嗜麦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omatococcus mucilaginosus 粘滑口腔球菌Streptococcus acidominimus 少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无乳链球菌

Streptococcus alactolyticus 非解乳糖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 咽峡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bovis I 牛链球菌Ⅰ型

Streptococcus bovis II 牛链球菌Ⅱ型

Streptococcus canis 狗链球菌

Streptococcus constellatus 星座链球菌

Streptococcus downei 汗毛链球菌

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equlsimilis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equi 马链球菌马亚种

Streptococcus equi zooepidemicus 马链球菌兽瘟亚种Streptococcus equinus 马肠链球菌

Streptococcus gordonii 格氏链球菌

Streptococcus gr L L群链球菌

Streptococcus intermadius 中间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itis 缓症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utans 变异链球菌

Streptococcus oralis 口腔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arasanguis 副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enumoniae 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orcinus 豕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yogenes 化脓链球菌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alivarius 唾液链球菌唾液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thermophilus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nguis 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 sobrinus 表兄链球菌

Streptococcus suis I 猪链球菌Ⅰ型

Streptococcus suis II 猪链球菌Ⅱ型

Streptococcus uberis 乳房链球菌

Streptococcus vestibularis 前庭链球菌

T

Tatumella ptyseos 痰塔特姆菌

Trichosporon asahii 阿氏丝孢酵母

Trichosporon asteroides 星状丝孢酵母

Trichosporon inkin 墨汁丝孢酵母

Trichosporon mucoides 粘性丝孢酵母

Trichosporon ovoides 卵形丝孢酵母

Trichosporon spp 丝孢酵母某些种

V

Veillonella parvula 小韦荣球菌

Veillonella spp 韦荣氏球菌属某些种

Versinia enterocolitica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V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假结核耶尔森菌

Vibrio alginolyiicus 解藻朊酸弧菌

Vibrio cholerae 霍乱弧菌

Vibrio fluvialis 弗氏弧菌

Vibrio fluvialis 河流孤菌

Vibrio hollisae 霍氏弧菌

Vibrio metschnikovi 梅氏弧菌

Vibrio mimicus 最小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副溶血弧菌

Vibrio vulnficus 创伤弧菌

W

Weeksella virosa 有毒威克斯菌Weeksella zoohelcum 动物溃疡威克斯菌

Y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frederiksenii 弗氏耶尔森菌Yersinia intermedia 中间耶尔森菌Yersinia kristensenii 克氏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 鼠疫耶尔森菌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 鲁氏耶尔森菌

Z

Zygosaccharomyces spp 接合酵母属某些种

微生物采油技术简介

微生物采油技术简介 大庆石油学院 2006年3月

一、概述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近年来各油田采用与大学、研究院所合作以及从国外公司引进技术等方式,进行了大量的室内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进行了一定数量的现场试验。但在以烃类为营养物的厌养菌或兼性厌养菌的筛选、评价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我们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已经筛选出能够在油藏环境生长、繁殖、代谢的菌种。室内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大庆油田的不同区块进行了油井解堵、水井降压以及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效果非常明显,经济效益好。 二、研究依据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通过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原油采收率,已经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机理: 1、细菌降粘,减少原油的渗流阻力; 2、产生气体,形成气驱和原油降粘; 3、产生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 4、产生聚合物,封堵高渗透层,调整吸水剖面; 5、脱硫或脱硫菌,食原油组分中的硫、氮、降解沥青和胶质,降低原油粘 度; 6、产生有机酸,溶解岩石,提高油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7、产生醇、醛、酮等有机溶剂,降低原油的粘度; 8、利用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使储层岩石表面的湿性反转,以利于水驱 提高采收率。 以上的微生物采油机理,主要是以细菌在地下代谢碳水化合物(如糖蜜)为基础提出来的。我国的糖蜜资源有限,不可能将大量的糖蜜注入地层。但是,在油层中却存在着大量未被采出的残余油。如果能够找到以油层原油为碳源生长繁殖的细菌,通过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或使原油降粘来增加原油的产量,那么将是一条非常经济的MEOR途径。 三、菌种的筛选 对于所筛选解堵或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菌种,必须满足以下的条件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厌氧条件下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繁殖; 2、营养要求简单,补充氮、磷、钾元素,即能满足厌氧代谢原油的要求; 3、以原油为碳源时,厌氧生长速度较快; 4、细胞较大; 5、适合油藏条件(如温度、PH值、矿化度等); 6、地面扩大发酵较为简单。 按照上述要求,最终确定了几株菌供矿场试验。所选育的菌种是来自大庆油田油井产出的油水混合物。此种细菌产物主要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并且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进行长繁殖。细胞大小为0.5~1×3~100微米,形成1微米左右的孢子。对于不同的油层条件将以此菌为基础,进行不同工艺的培养及配伍应用。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效果很显著。

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

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 【摘要】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中包括三大技术:菌种筛选及性能评价技术、菌种放大培养 技术、现场注入工艺技术。其中现场注入工艺技术是决定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否工业化推广应 用的关键技术。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经过十多年研究,菌种及菌种放大培养技术已成熟,现场注入工艺技术一直不能满足工业化推广应用的需求,本文从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现场注 入工艺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着手,探索适应吉林油田工业化推广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现场注 入工艺。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 截止到2009年末,吉林油田已开发油气田21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8亿吨,动用天然气地 质储量186亿方。在已开发的油气田中,以扶余、红岗等为代表的老油田目前含水已接近90%,处于注水开发后期,含水上升速度较快,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问题突出;而以新立、 乾安等为代表的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注水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勘探工作的逐 年深入,新增增量的品位逐年下降,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新增储量的动用难度越大越大,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接替技术保障老油田的稳产,新增储量的有效动用。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微生物采油及其多样化的驱油机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石油 行业的青睐。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吉林油田现已形成了以CJF-002菌为目的菌的一系列微生 物采油配套技术,掌握了菌液及营养基生产、运输、注入、监测评价等相关工艺技术。但是 研究中发现,微生物现场注入工艺技术是决定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否工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菌种经过发大培养后,在输送和注入过程中,既要保证目的菌种不被空气、注入设备等 介质中的杂菌污染,又要保证目的菌的活性不被破坏,同时菌种所需的营养基也必须采用合 适的注入方式,才能保证目的菌在地层中得到更好的繁殖代谢。 1油井吞吐试验 吉林油田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五个阶段的微生物现场试验,注入工艺由经历了井口注入、管 线注入、配水间管线注入逐渐演化过程。微生物现场试验初期,主要进行油井吞吐试验,其 目的主要是验证外源微生物在地层条件下能否存活,其代谢产物在地层中是否具备堵塞大孔 道的能力。现场注入工艺主要采用井口注入工艺:即菌种在微生物培养站放大发酵后,按照 菌液:营养基=1:10的配比在培养站配液,利用罐车将配好菌液运送到注入井井口,再利 用泵车注入油井,每口井注入300方,注入速度30方/小时,注入过程中每4小时取样一次,分析目的菌浓度、杂菌浓度。注后关井20天开抽,同时取样分析目的菌浓度、杂菌浓度、 杂菌种类变化。以CJF-002菌为目的菌的微生物吞吐试验,共注入6口井,检测结果表明:CJF-002菌和其所需的营养基采用井口注入,只要罐车灭菌彻底,注入时间低于10小时,在 注入过程中不滋生杂菌,且CJF-002菌能够在地层中很好的繁殖,其代谢产物具备堵塞大孔 道的能力。 2微生物连续注入试验 油井吞吐仅仅可以作为一项增油措施,而不能实现微生物驱油。所以2000年设计微生物管 线注入工艺:从微生物培养站向试验区(东24~26区块)铺设了一条4000米的管线,菌种 在微生物培养站放大培养后,同样是按照菌液:营养基=1:10的比例配液,再通过管线输 送到注入现场配水间,再由配水间通过分别输送到2口注水井井口,配水间到2口注水井的 距离约200米(见图1)。 . 图1 微生物连续注入工艺流程图

微生物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多项或单项) 1.发酵工程得前提条件就是指具有( A )与( E C)条件 A、具有合适得生产菌种 B、具备控制微生物生长代谢得工艺 C.菌种筛选技术D、产物分离工艺E.发酵设备 2.在好氧发酵过程中,影响供氧传递得主要阻力就是( C ) A.氧膜阻力 B.气液界面阻力 C.液膜阻力 D.液流阻力 3.微生物发酵工程发酵产物得类型主要包括: ( ABC ) A、产物就是微生物菌体本身 B、产品就是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 C、产品就是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D、产品就是微生物代谢得转化产物 E、产品就是微生物产生得色素 4.引起发酵液中pH下降得因素有:( BCDE ) A、碳源不足 B、碳、氮比例不当 C、消泡剂加得过多 D、生理酸 性物质得存在E、碳源较多 5.发酵培养基中营养基质无机盐与微量元素得主要作用包括: (ABCD ) A、构成菌体原生质得成分 B、作为酶得组分或维持酶活性 C、调节细胞渗透压 D、缓冲pH值 E、参与产物得生物合成6.在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技术中,加入5%二甲亚砜与10%甘油得作用就是(B ) A 营养物 B 保护剂 C 隔绝空气 D 干燥 7.发酵就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得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得乳酸发酵属于( A ) A、厌氧发酵B.氨基酸发酵C.液体发酵D.需氧发酵 8.通过影响微生物膜得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得因素就是( B ) A、温度 B、pH C、氧含量D.前三者得共同作用 9.在发酵工艺控制中,主要就是控制反映发酵过程中代谢变化得工艺控制参数,其中物理参数包括:( ABCD ) A、温度 B、罐压 C、搅拌转速与搅拌功率 D、空气流量 E、菌体接种量10.发酵过程中较常测定得参数有:( AD ) A、温度 B、罐压 C、空气流量 D、pH E、溶氧 二、填空题

微生物发酵工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3套

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 1.一类单细胞有分枝的丝状微生物,以孢子繁殖,分布广泛大多是腐生菌,少数是动植物寄生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2/3以上抗生素由该类菌产生。这类微生物是:A.细菌B.霉菌 C.放线菌D.酵母菌 3.用液氮长期保藏菌种是因为液氮温度可达(),远远低于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停止的温度。 A.-180 0C B.-170 0C C.-160 0C D.-196 0C 4.在微生物发酵工程中利用乳酸杆菌生产乳酸的发酵属于()。 A.好气性发酵B.厌气性发酵 C.兼性发酵D.好厌间歇发酵 5.配料较粗,营养丰富,完全,C/N合适,原料来源充足,质优价廉,成本低,有利于大量积累产物。这些是()的一般特点。 A.选择培养基B.保藏培养基 C.种子培养基D.发酵培养基 6.( ) 是一类微生物维持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但自身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A.生长因素B.碳源 C.氮源D.微量元素 7.生物反应器间歇操作, 在发酵过程中,不断进行通气(好氧发酵)和为调节发酵液的pH而加入酸碱溶液外, 与外界没有其它物料交换。这种培养方式操作简单, 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方式, 称之为()。 A.连续发酵B.半连续发酵 C.补料分批发酵D.分批发酵 8.要求发酵设备现代化程度高、体系内营养物浓度和产物浓度始终一致、菌种容易发生变异的问题无法解决这种发酵方式是()。 A.连续发酵B.分批发酵 C.补料分批发酵D.半连续发酵 10.菌体的倍增时间是()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A.细胞质量B.菌体浓度 C.菌体种类D.呼吸强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选错,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11.发酵工程的前提条件是指具有()和()条件 A.具有合适的生产菌种B.具备控制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工艺 C.菌种筛选技术D.产物分离工艺 E.发酵设备

考研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

主要内容大豆的结构与成分?传统豆制品的生产?豆乳制品?豆乳粉及豆浆晶的生产?大豆低聚糖的制取及应用?大豆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大豆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大豆的结构与成分第一节一、大豆子粒的形态结构及组成? 二、大豆的主要化学成分?碳水

化合物1.? 大豆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人 体内的的消化酶不能分解水苏糖、棉子糖,但它们是人体肠道内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对人体生理功能提高有很好的 作用。大豆中的不溶性碳水化合物?果胶质、纤维素纤维有延缓 食物消化吸收的功能,可以降低对糖、。保健功能中性脂肪和胆 固醇的吸收,对人体产生 2.蛋白质?分为清蛋白和球

蛋白,其中球蛋白占到90%左右,球蛋白中7S和11S 球蛋白之和占总蛋白含量的70%以上。3.脂肪?。18%大豆中脂肪含量约为 4.大豆中的酶及抗营养因子脂 肪氧化酶:对食品影响作用:一是改善面粉色泽,?强化面筋蛋白质的作用,二是产生不良风味。尿素酶: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含量较高,受热失去活?性;淀粉分解酶和蛋白分解酶:豆粕中;?;,活性丧失90%20min℃:胰蛋白酶抑制剂100处理?:受热失活。

细胞凝集素?. 5.大豆中的微量成分无机盐?十余种,通常是含有钙、磷、铁、钾等的无机盐类。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为主,脂溶性很少。皂苷?抗营又称皂甙或皂素,具有溶血性和毒性,通常视为,但研究表明其对人体并无生理上的障碍作用,养成分反而有抗炎症、抗溃疡和抗过敏的功效。. 6.大豆中的味成分(1)脂肪族羰基化合物(2)芳香族羰基化合物(3)挥发性脂肪酸(4)挥发性

胺(5)挥发性脂肪醇(6)酚酸7.有机酸、异黄酮异黄酮抗氧化。柠檬酸、醋酸、延胡索酸等。.三、大豆蛋白质的性质?溶解性1. 四、大豆蛋白质的变性?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大豆蛋白质分子的内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功能性质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大豆蛋白质的变性。1.酸碱引起的大豆蛋白的变性处于极端的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蛋

微生物工程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微生物工程原理 第一、二章微生物工程概论、生产菌种的来源 SOS生色检测法:利用DNA损伤时,可活化yecA蛋白,进而分解噬菌体的阻遏蛋白,再引起sifA(sulA)基因启动子启动LacZ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检测能损伤DNA的抗肿瘤药物的目的。 生化诱导分析法(BIA):采用测定溶原性λ噬菌体阻遏物支配下的启动子控制的转录和表达的酶活性的方法。 1、微生物工程的应用领域有? (1)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微生物技术最早开发应用的领域,至今产量和产值仍占微生物工程的首位。食品加工、含醇饮料、发酵乳制品、调味品等 (2)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 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生物制品、酶抑制剂 (3)在轻工业中的应用 糖酶、蛋白酶、果胶酶、脂肪酶、凝乳酶、氨基酰化酶、甘露聚糖酶等 (4)在化工能源中的应用 醇及溶剂、有机酸、多糖、清洁能源等 (5)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物农药、生物除草剂、生物增产剂等

(6)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污水处理(厌气法、好气法) (7)在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的各种工具酶等 2、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原理 临床上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是直接作用于核酸或抑制核酸生物合成的物质,大部分具有抗菌或抗真菌的活性,现发展出利用微生物筛选作用于DNA 的抗肿瘤药物的方法,如生化诱导分析法、SOS生色检测法 生化诱导分析法(BIA):采用测定溶原性λ噬菌体阻遏物支配下的启动子控制的转录和表达的酶活性的方法。将E.coli lacZ 连接在λ噬菌体的PL启动子下,当DNA损伤时,诱发λ阻遏蛋白CI分解,PL启动子启动lacZ 基因转录,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可检测能损伤DNA的抗肿瘤药物的存在X-Gal。作显色底物;反应后呈蓝色 SOS生色检测法:利用DNA损伤时,可活化yecA蛋白,进而分解噬菌体的阻遏蛋白,再引起sifA(sulA)基因启动子启动LacZ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检测能损伤DNA的抗肿瘤药物的目的 3、利用DNA修复能力突变株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原理 生物--两个以上的DNA修复基因,一个DNA修复基因损伤或变异,仍能存活,但对能引起DNA损伤的化合物十分敏感,易发生死亡

微生物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发酵工程的内容 它是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重点发展的二级学科,在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1)“发酵”有“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学科。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等。 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产醋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从广义上讲,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是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中游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这里要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原料和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干燥无菌空气的空气过滤技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细胞生长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还有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此外,根据不同的需要,发酵工艺上还分类批量发酵:即一次投料发酵;流加批量发酵:即在一次投料发酵的基础上,流加一定量的营养,使细胞进一步的生长,或得到更多的代谢产物;连续发酵:不断地流加营养,并不断地取出发酵液。在进行任何大规模工业发酵前,必须在实验室规模的小发酵罐进行大量的实验,得到产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设计中试的发酵要求,最后从中试数据再设计更大规模生产的动力学模型。由于生物反应的复杂性,在从实验室到中试,从中试到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是发酵工程工艺放大问题。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等工艺),

发酵工程

课题22: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三节发酵工程简介 一、【自主学习】 (一)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谷氨酸发酵: 1、常用的谷氨酸产生菌:、等。 2、培养基:(1)按物理性质属培养基;(2)按化学成分属培养基; (3)培养基中除水、无机盐外,碳源由提供,氮源来自,生长因子为。(4)培养液配制完成后,投放到发酵罐中,通入的蒸汽进行灭菌,冷却后,在条件下加入菌种,即为接种。 3、发酵过程: (1)氧气供应:谷氨酸棒状杆菌是菌,因此发酵过程中要不断通入,并搅拌。搅拌的意义是及 。 (2)温度:℃;(3)pH:;(4)时间:h。(二)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1、概念: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为人生产有用的产品或 直接把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一种新技术。 2、内容: (1)菌种的选育:方法为、及,其中的方法获得的微生物可生产出一般微生物不能生产的产品。 (2)培养基的配制:要根据选择原料配制培养基且配方要经过 后才能确定。 (3)灭菌:发酵过程中一旦污染杂菌将会导致甚至,因此及均需经过严格灭菌。 (4)扩大培养和接种:要将选育出的优良菌种经过达一定数量后再进行接种。 (5)发酵过程:这是发酵的中心阶段,此过程中除需随时取样检测外,还要及时 以满足菌种的,同时要严格控制 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这是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 而且会。如谷氨酸发酵中当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当时,生成的代谢产物就会是乳酸或琥珀酸。其中对溶氧的控制可通过及调节;对pH的控制可通过 及在培养基中加调节。 (6)分离提纯:发酵工程产品有两类,即和。如果产品是,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分离;如果产品是,可采用等方法提取,分离提纯后的产品,还要经过才能成为正式产品。 (三)发酵工程的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 石油是一种非再生能源,经过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后,地层中仍有约60%~70%原油无法开采出来,提高原油采收率一直是世界采油业广泛关注的科学问题。目前广泛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如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组成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等开采原油。在地球表层和缺氧深层生存着约占地球生物种类60%的微生物,其代谢产生的生物酶和中间产物能降解原油中的高分子物质如蜡、沥青、胶质等,从而降低原油的黏度、改善增加原油的流动性,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的采收率。1926年,美国人Beckman最早提出了用微生物提高原油产量的想法?,在美国石油研究所工作的Zobell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首次进行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工作,于1943年首先申请“把细菌直接注入地下,提高油层原油采收率。1954年,美国率先成功地进行了矿场试验,随后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中国也开展了微生物采油研究,并进行了一系列现场试验。在当今世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将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列为头等大事,非常规采油技术受到格外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战争期间,大多数的美国石油公司建立起了自己的研究机构,资助研发一些新技术,其中微生物采油是潜力最大的新技术。其美国估计原油储量6490亿桶,准备采用微生物技术开采约3750亿桶,约占总量的58%。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和基因工程的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微生物采油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综述微生物油田的生物学机理以及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降低采油成本提供参考。 1微生物采油的优点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项费用低廉、无环境污染、科技含量高、发展迅猛的新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领域中创新性的应用,对于高含水和接近枯竭的老油田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其他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相比,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①成本低,微生物的主要营养源之一是用通常手段难以采出的石油,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强,作用效果持续时间长,这尤其对边际油田吸引力大;②微生物采油技术工序简单,利用常规注人设备即可实施,不必增添井场设备,比其他EOR技术实用且操作方便;③应用范围广,不仅可开采轻油、中质原油,更适于开采重油;④注入的微生物和培养基原料来源广,容易制取,且可根据具体油藏特点,灵活调整微生物的配方;⑤易于控制,通过停止注入营养液,即可终止微生物的活动;⑥微生物细胞小且运动性强,能进入其他驱油工艺的盲区如死油区或裂缝;⑦微生物只在有油的地方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避免了表面活性剂注入或降黏剂段塞的盲目性;⑧微生物采油产物均可生物降解,不损害地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可以在同一井中重复使用多次;⑨长效性:微生物能自我复制,生活史比高等生物短,注入到油藏中的细菌不断地繁殖,长时间发挥作用;⑩生产成本低廉:微生物培养设备和成本低;灵活度高:可以针对具体的油藏灵活注入具体的微生物菌种和注入量;微生物体积小,能进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工程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工 程

微生物工程 壹.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壹种技术。 拮抗作用:当多种物质联合作用时,其中的壹种物质会通过壹定渠道降低另壹种物质的作用(通常是有害作用),使机体维持平衡状态。例如当人体血糖含量较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俩种激素桔抗作用使血糖的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较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结果是使血糖的含量升高。 生物测定:利用某些生物对某些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的特殊需要,或对某些物质(如激素、抗生素、药物等)的特殊反应来定性、定量测定这些物质的方法。载体:能够插入核酸片段、能携带外源核酸进入宿主细胞,且在其中进行独立和稳定的自我复制的核酸分子。 质粒: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能够独立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DNA. 菌落原位杂交:是将细菌从培养平板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然后将滤膜上的菌落裂菌以释出DNA。将DNA烘干固定于膜上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过的探针杂交,放射自显影检测菌落杂交信号,且和平板上的菌落对位。 效价:抗生素的计量单位,是抗生素等生物制品有效成分含量高低的指标,能够通过仪器的方法测得。 复制起始位点:指在DNA转录时RNA聚合酶和之结合,起始转录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决定转录起始位点和转录频率。 BOD(生物需氧量):通常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壹个综合指示。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

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半连续发酵:指在发酵过程的后期周期性地放出部分含有产物的发酵液,然后再补加相同体积的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法。这种发酵能够重复多次。 半连续发酵semi-continuousfermentation:是指在补料-分批发酵的基础上,间歇地放掉部分发酵液的培养方法。 补充发酵:指在发酵过程中以壹定的速率排出成熟的发酵液,同时以相同的速率加入新鲜培养基,使整个发酵过程基本维持在稳定期的发酵方法。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壹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下游处理:特指生物工程产品生产程序中的后期加工。指的是生物产品特别是发酵液的分离、纯化、加工、剂型制备等,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的整个处理过程。 二.简答题 1.基因工程在微生物工程的应用表当下哪些方面?每壹方面举例1-2个说明。答:①生产药物疫苗中的引用:这类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是当前基因工程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发展迅速。例如:有抗肿瘤.抗病毒功能干扰素.白细胞等;用于生理调节的胰岛素和其他生长激素等。 ②改造传统工业发酵菌种:例如生产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等,这类菌种基本上都要经过长期的诱变或重组育种,生产性能很难再大幅度的提高。要打破这壹局面,必须使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才能解决。目前在氨基酸.酶制剂等领域已有大量成功的例子。 ③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利用基因工程可培育同时能分解多种有毒物质

发酵工程试题

发酵工程 一、名词解释 1、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 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 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填空 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连消,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两种。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三种。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最新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有机污染物生物净化(天然物质、人工合成物质) ?无机污染物生物净化 第一节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机理 ?净化本质——微生物转化有机物为无机物 ?依靠——好氧分解与厌氧分解 一、好氧分解 ?细菌是其中的主力军 ?原理:好氧有机物呼吸 ? C → CO2 + 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 H → H2O ? N → NH3→ HNO2→ HNO3 ? S → H2SO4 ? P → H3PO4 ?二、厌氧分解?厌氧细菌 ?原理:发酵、厌氧无机盐呼吸C → RCOOH(有机酸)→CH4 + CO2 ?N → RCHNH2COOH → NH3(臭味) + 有机酸(臭味) ?S → H2S(臭味) ?P → PO 3- 4 ?水体自净的天然过程中 厌氧分解(开始)→好氧分解(后续)第二节各类有机污染物的转化 一、碳源污染物的转化

?包括糖类、蛋白质、脂类、石油和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等。 1.纤维素的转化 ?β葡萄糖高聚物,每个纤维素分子含1400~10000个葡萄糖基(β1-4糖苷键)。 ?来源:棉纺印染废水、造纸废水、人造纤维废水及城市垃圾等,其中均含有大量纤维素。 A.微生物分解途径 B.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好氧细菌——粘细菌、镰状纤维菌和纤维弧菌 ?厌氧细菌——产纤维二糖芽孢梭菌、无芽孢厌氧分解菌及嗜热纤维芽孢梭菌。?放线菌——链霉菌属。 ?真菌——青霉菌、曲霉、镰刀霉、木霉及毛霉。 ?需要时可以向有菌种库的研究机构购买或自行筛选。 2.半纤维素的转化 ?存在于植物细胞壁的杂多糖。造纸废水和人造纤维废水中含半纤维素。 ?分解过程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数能分解半纤维素。 ?许多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节细菌及放线菌能分解半纤维素。霉菌有根霉、曲霉、小克银汉霉、青霉及镰刀霉。 3.木质素的转化自然界中哪些微生物能够进行木质素的降解呢??确证的只有真菌中的黄孢原毛平革菌,疑似的有软腐菌。 黄孢原平毛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rium)是白腐真菌的一种,隶属于担子菌纲、同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丝核菌科。 白腐—树皮上木质素被该菌分解后漏出白色的纤维素部分。*木质素降解的意义何在呢?(二)油脂的转化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的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的一种技术系统。 微生物工程特点 ①一般操作条件比较温和; ②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一般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过程反应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 ④能够容易地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导入复杂基团;能合成复杂的化合物如酶、光学活性体等; ⑤生产产品的生物体本身也是产物,一般污染较小; ⑥生产设备较简单。 ⑦生产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 ⑧菌种性能被改变,从而获得新的反应性能或提高生产率; 工业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通过改造。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诱变剂的物理因素和化学试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 表型延迟:分离性延迟、生理性延迟 是指微生物通过自发突变或人工诱变而产生新的基因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性不能在当代出现,其表型的出现必须经过2代以上的复制。 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或接合)使遗传物

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 首先用酶分别酶解两个出发菌株的细胞壁,或者使用抗生素抑制胞壁的合成,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原生质,将它们混合,在助融剂或电场作用下,使它们互相凝集,发生细胞融合,实现遗传重组的方法。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的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株。 基因重组育种: 是运用体外DNA各种操作或修改手法获得目的基因,再借助于病毒、细菌质粒或其他载体,将目的基因转移至新的宿主细胞并使其在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内进行复制和表达,或者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使一个细胞的优秀性状经其间遗传物质的交换而转移给另—个细胞的方法。 渗透突变株:一种遗传障碍不完全的营养突变型,其特点是酶的活力下降但不完全丧失,使 其能少量合成末一代谢产物,但产物的量又不造成反馈控制。 菌种衰退(degeneration)是指菌种经过长期人工培养或保藏,由于自发突变的作用而引起某些优良特性变弱或消失的现象。 狭义的复壮:在菌种发生退化后,通过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从退化的群体中,找出尚未退化的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种原有性状的一种措施。

沈萍_陈向东__高教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_

微生物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术语或名词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9.罗伯特.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 德国人,著名的细菌学家,曾经是一名医生,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分离、培养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这是当时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因此柯赫获得了诺贝尔奖;C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氏定律。他也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0.伍连德(1879—1960) 我国广东香山人,著名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海港检疫创始人。他用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对鼠疫和霍乱的病原进行研究和防治,在中国最早建立起卫生防疫机构,培养了第一支预防鼠疫的专业队伍,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有效地战胜了1910—1911和1920—1921年间我国东北各地鼠疫的大流行,被国际上誉为著名的防疫专家,世界鼠疫会议1911年4月在我国沈阳举行时,他任大会主席和中国首席代表。著有“论肺型鼠疫”、“鼠疫概论”和“中国医史”等。 11.汤飞凡(1879—1958) 我国湖南醴陵人,著名的医学微生物学家,在医学细菌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某些领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特别是首次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从病人的眼结膜刮屑物中分离、培养沙眼衣原体的成功,确证了沙眼衣原体的存在,为世界上首创,成为医学微生物学方面的重大成果。 12.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简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即我国称为的非典型肺炎,也简称为非典。 二、习题 填空题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的同时也带来。 2.1347年的一场由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XX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

微生物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多项或单项) 1.发酵工程的前提条件是指具有( A )和( E C)条件 A.具有合适的生产菌种 B.具备控制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工艺 C.菌种筛选技术D.产物分离工艺E.发酵设备 2.在好氧发酵过程中,影响供氧传递的主要阻力是( C ) A.氧膜阻力 B.气液界面阻力 C.液膜阻力 D.液流阻力 3.微生物发酵工程发酵产物的类型主要包括: ( ABC ) A.产物是微生物菌体本身 B.产品是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 C.产品是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D.产品是微生物代谢的转化产物 E.产品是微生物产生的色素 4.引起发酵液中pH下降的因素有:( BCDE ) A.碳源不足 B.碳、氮比例不当 C.消泡剂加得过多 D.生理酸性物 质的存在 E.碳源较多 5.发酵培养基中营养基质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主要作用包括: (ABCD ) A.构成菌体原生质的成分 B.作为酶的组分或维持酶活性 C.调节细胞渗透压 D.缓冲pH值 E.参与产物的生物合成 6.在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技术中,加入5%二甲亚砜和10%甘油的作用是(B ) A 营养物 B 保护剂 C 隔绝空气 D 干燥 7.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发酵属于( A )A.厌氧发酵B.氨基酸发酵C.液体发酵D.需氧发酵 8.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是( B ) A.温度 B. pH C.氧含量D.前三者的共同作用 9.在发酵工艺控制中,主要是控制反映发酵过程中代谢变化的工艺控制参数,其中物理参数包括:( ABCD ) A.温度 B.罐压 C.搅拌转速和搅拌功率 D.空气流量 E.菌体接种量 10.发酵过程中较常测定的参数有:( AD ) A.温度 B.罐压 C.空气流量 D. pH E.溶氧 二、填空题 1、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固体培养基分离、液体培养基分离、显微操作等方法。

微生物工程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工程课程代码:077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微生物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它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而深刻地揭示了发酵过程的本质,其生命力在于在促进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实行技术改造、更新、创新,使其向高度自动化控制和高效合成代谢的发酵生产转移,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高质量的产品。由于它是渗透有工程学的微生物学,是发酵技术工程化的发展,所以又称“发酵工程”。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所设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主要介绍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内容、原理和各单元操作的工艺及设备等。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微生物工程是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微生物学和工程技术相交叉的学科。微生物产品的研究开发及生产过程需要本学科为支撑条件,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工艺操作及设备,尤其是有关微生物产品产业化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微生物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涉及到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学科。该专业的学生应在学好上述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微生物工程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该课程的概述。要求学生在领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微生物工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发展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微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重点) 识记:微生物工程、发酵、发酵方式、发酵产品类型等 (二)微生物工程的特点(次重点) 理解:微生物工程反应的特点 应用:与化工生产相比,叙述微生物工程的优缺点 (三)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及趋势(一般) 理解: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大培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并掌握生产菌种选育的基础知识与一般方法;掌握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了解菌种退化的原因与复壮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工业微生物菌种(次重点) 识记:工业微生物常用菌种的基本要求、分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及基本特征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微生物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性和代谢活动,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其包括菌种选育、菌种生产、生物产品的发酵和分离提取以及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发酵工程:是研究生物技术工业生产过程中各单元操作的工艺和设备的一门学科,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也叫微生物工程。 二、问答题 2、微生物工业生产主要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 ←1、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容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的突变株,使生产产率提高。 ←2、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能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发酵过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象单一反应一样在反应设备内一次完成。 ←3、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能耗少,可以用简易的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 ←4、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可以是农副产品,工业废水或可再生资源,微生物能有选择地吸收所需物质。 ←5、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能高度选择性地在复杂化合物的特定部位进行氧化、还原、转化等反应。 ←6、发酵过程需要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需要进行灭菌,设备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冲洗、灭菌,空气需要过滤等。

←缺点: ←1、底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成目的产物,副产物的产生不可避免,造成提取和精制的困难。 ←2、微生物反应是活细胞反应,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也受细胞内因素影响,且菌体易变异,实际控制难。 ←3、原料是农副产品,虽然价廉,但质量和价格波动大。 ←4、生产前准备工作量大,花费高,反应器效率低。 ←5、因过高的底物或产物浓度导致酶和细胞的抑制作用。因此底物浓度不能很高,导致使用大体积的反应器,并 ←要在无杂菌污染情况下进行操作。 ←6、发酵废水常具有较高的COD和BOD,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生产门槛高,资金投入较大。 3、一般发酵过程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典型的发酵过程可以划分成以下六个基本组成部分: (1)生产菌种选育和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 (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3)生产菌种接种入生物反应器中,无菌空气的制备与通风; (4)控制生产菌种最适生长和代谢条件,进行发酵生产; (5)产物提取和精制; (6)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6、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1.自然发酵时期 2.纯培养技术时期(阶段以显微镜的诞生和微生物学的问世为标志。) 3.通气搅拌的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时期(一阶段以青霉素的工业开发获得成功为标志。) 4.人工诱变育种与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时期 5. 发酵动力学和连续化、自动化发酵工程技术时期 6.微生物酶反应合成与化学合成相结合工程技术时期 第1章菌种与种子扩大培养 *一、名词解释: 种子扩大培养:就是将保藏菌种经过试管斜面活化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