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程制图》课程理论大纲32学时(非机类专科)

《工程制图》课程理论大纲32学时(非机类专科)

《工程制图》课程理论大纲32学时(非机类专科)
《工程制图》课程理论大纲32学时(非机类专科)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制图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Drawing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

适用年级:一年级

适用专业:石油化工、供热通风、给排水、应用化工、煤化工、工程地质、矿山地质、固体矿床露采、煤矿开采、电力、电气、供用电、生产过程自动化、新能源等大专专业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后续课程: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等

编写人:

审定人: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正投影法来分析、表述机械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它又是学生后继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并为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掌握正确地使用绘图仪器画图,并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和技巧。

3、能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能识读和绘制正确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维形体构思和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教学内容

1、绪论

2、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3、投影基础

4、组合体

5、轴测投影

6、常用的图样画法

7、标准件和常用件

8、零件图

9、装配图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1] 刘雪玲等.工程制图及AutoCAD.大连理工出版社,2011.2.

[2] 唐克生等.工程制图及AutoCAD习题集.大连理工出版社,2011.2.

2、教学参考书:

[1]国家标准《机械制图》

[2] 周鹏翔、刘振魁.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澄等.机械制图(第二版).高教出版社,2003.

[4]李澄等.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二版).高教出版社,2000.

[5]金大鹰.机械制图(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金大鹰.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三)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成绩构成:课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平时考核包括

学习过程中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0.5学时)

1、教学目的

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制图的学习方法及所要培养的能力。

(2)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

(1)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了解制图的学习方法及所要培养的能力。

(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3.5学时)

1、教学目的

培养用仪器和徒手绘图以及阅读投影图的能力,学习标注尺寸的基本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了解并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②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做到作图准确、线型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美观。

(2)教学难点:无

3、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国标简介

(2)工具使用

(3)几何作图

(4)平面图形的画法及步骤

(三)投影基础(4学时)

1、教学目的

了解三投影面体系及三视图的形成,熟悉立体投影的作图方法,掌握基本立体投影的作图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作图方法

②掌握平面立体和回转立体的投影

③掌握平面立体特殊位置截切

(2)教学难点:

掌握平面立体、回转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

3、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三投影面体系及其展开

(2)三视图投影规律及作图方法

(3)平面立体的投影

(4)回转立体的投影

(四)组合体(8学时)

1、教学目的

能运用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方法,进行组合体的画图、读图和尺寸标注,通过组合体训练,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能运用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方法,进行组合体的画图、读图和尺寸标注。

(2)教学难点

组合体读图。

3、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

(2)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3)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4)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五)轴测投影(2学时)

1、教学目的

了解轴向变形系数及轴间角的几何意义,掌握正等测和斜二测的画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和斜二测的画法;

(2)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概述

(2)正等测

(3)斜二测

(六)常用的图样画法(4学时)

1、教学目的

掌握各种视图、剖视图的分类、断面图的画法以及常用的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各种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以及常用的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做到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

(2)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视图

(2)剖视图(不含剖切方法)

(3)断面图

(4)局部放大

(5)简化画法

(6)综合表达分析

(七)标准件和常用件(2学时)

1、教学目的

了解标准件与常用件及其规定画法和标注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熟悉螺纹的规定画法,掌握螺纹的标注方法及查表

②熟悉螺纹紧固件的画法,掌握螺纹紧固件的标记方法及查表

③掌握其他标准件的标记方法及查表方法

④掌握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画法

(2)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螺纹

(2)螺纹紧固件

(3)轴承、键

(4)齿轮

(八)零件图(6学时)

1、教学目的

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尺寸标注正确、完整、清晰、符合标准,能注写已知相关技术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等)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尺寸公差;了解零件测绘的基本方法和零件草图画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②能注写已知相关技术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等)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尺寸公差(不含形位公差)

(2)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加强互动教学,学生对课程中某一问题搜索资料,通过上台演讲来锻炼表达能力。

4、教学内容

(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4)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5)零件图的阅读

(九)装配图(2学时)

1、教学目的

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掌握装配图的常用表达方法和视图选择;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装配图的常用表达方法和视图选择;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

(2)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加强互动教学,学生对课程中某一问题搜索资料,通过上台演讲来锻炼表达能力。

4、教学内容

(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装配图的视图表达

(3)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4)零件编号和明细栏

(5)装配图的阅读

5、课外作业

看装配图回答问题

6、实验课

7、集中实践安排无

《土木工程制图》模拟试题三

装 订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自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2.剖面图的剖切位置符号应于下列哪一个图样中绘出( )。 A.立面图 B.剖面图 C.底层平面图 D.标准层平面图 3.立面图中的室外地坪线用什么线型绘制( )。 A.1.4b的粗实线 B.1.2b的粗实线 C. l.lb粗实线 D.O.5b中实线4.基础图通常包括基础平面图和什么图( )。 A.基础立面图 B.基础剖面图 C.基础断面因 D.基础详图 5.在一五层高的住宅建筑中,下列哪一个楼梯平面图没有折断线( )。 A.底层楼梯平面图 B.二层楼梯平面图 C. 标准楼梯平面图 D.顶层楼梯平面图 6.剖切位置线的长度约为多少mm( )。 A.4-6 B.6-10 C.6 - 8 D. 8 - 10 7.若采用1:10比例绘制,3600mm长的线应画成多少mm长的线( )。 A.3.6 B.36 C.360 D.3600 8.线型加深时,一般的顺序是( )。 A.先曲后直 B.先虚后实 C.先直后曲 D.以上都不对 9.下列连接方式中,不属于钢结构连接方式的有( )。 A.焊接 B.预理件连接 c.螺栓连接 D.铆钉连接 10.当焊缝分布不规则或为断续时,在标注焊缝代号的同时,宜在焊缝处加粗线,该粗线表示( )。 A.正面焊缝 B.背面焊缝 C.正背面均有焊缝 D.以上都不对 三、绘图题(14分) 根据楼梯剖视图,完成下页的楼梯底层平面图及二层平面图,要求尺寸、标高及标注完整。

装 订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自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通信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绘图与CAD》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通信工程制图》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课程的性质:《通信工程制图》课程是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必修的专业优质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课程的作用:《通信工程制图》课程使工程施工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图纸就能够了解工程规模、工程内容,统计出工程量及编制工程概预算。只有绘制出准确的通信工程图纸,才能对通信工程施工具有正确的指导性意义。因此,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掌握通信制图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通信工程制图与设计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模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有:《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及配置》。通过学习,学生应达绘制工程制图的要求。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通信工程制图》根据“实验化教学、工学相结合”原则,要求根据订单班学生数周的顶岗学习,有针对性的完成与通信工程制图有关的移动通信技术知识,了解实际应用软件中的关键知识在课程中的定位,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基本要求。强调以“以本专业够用”为度,同时要扩宽学生的相关知识面,适当增加移动通信领域中新技术的介绍与讲解。 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学时,少讲多练,以提高学生的绘图及识图能力。 《通信工程制图》课程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获得的是关于职业内容和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参考学时:60 实验学时:18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后续课:现代DSP技术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在校本、专科学生。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等。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背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信系统是通信、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它运用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以及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学生在确知信号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和噪声的统计分析方面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噪声性能。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误码特性、差错控制编码。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提出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 本课程配有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部分如: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M等;有数字信号的调制部分如:二相PSK(DPSK)、FSK等。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模拟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传输及差错控制部分。其中基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无码间串扰系统及频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最佳接收是难点。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需要运用先修的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又涉及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各个领域,本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因此教学上采用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内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学生自学部分内容的形式,课外教学则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首先厘清中外电影发展中的诸多观点与争议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具体的影片创作和理论思潮,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外小论文写作,促使学生准确、明晰地掌握、分析中外电影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建立正确宏观的电影史识。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特性、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和电影史的分期。 1.1 教学内容:视觉文化时代

工程制图模拟题三份(带答案)

六、在指定位置用1:1的比例画出指定的断面图(键槽深3mm) 2.半剖视图 四、完成左视图(虚线全部画出), 注全图中的尺寸(不注数值,但要注写φ等符号,16分) φ φ C 五、根据主左视图求作俯视图(虚线全部画出,10分) φ C 二、完成圆锥截切后的投影(8分) x a e(f) b b′d c o e′ f′ a′ d′ c′工程制图模拟试卷 一、作一正平线MN与AB、CD、EF三直线均相交。 (8分) 三、补全视图中的漏线 1.虚线需全部画出 专业: 姓名: 成绩: (15分)C--C φ (6分) 第1页(共6页)

56 φ52H 7 φ88 八、找出下图中螺纹连接画法的错误,把正确画法画在指定位置。(10分) 234184 12.5 120 R25 4-φ20 A 5 A-A k 100 16 A 16 30 60 k 20 2-M10深16 七、补画主视图(半剖)中的漏线,并画出取全剖的左视图。 (12分) 九、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φ120 2、尺寸φ52H7中,φ52为___________,H为________,7为__________查表知其公差值为0.064,则其上偏差为________,下偏差为_______。 3、标注下列表面的粗糙度:①φ52H7圆柱面Ra为6.3 ②底面的Ra为12.5 ③其余表面不加工 4、解释2-M10深16的含义,2___________M____________,10________,深16________ 5、完成A—A剖视图 64 32 32 812.5 12.5 8 1、补出图中遗漏的三个尺寸(不写尺寸数值)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模板】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 A.总说明: 一、适用课程范围: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和“素质选修课”。课程类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 粗)。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勿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2。 三、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 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打开。 四、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联系人:XXX;电话:********;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208) B.分项说明 一、课程信息 ?“课程类别”: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计划学时”: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 没有课外学时,则填写“0”。 ?“选用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网站”:有则填写,没有则填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 义、课程总体内容、课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条目进行阐述。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对应《工程 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问题2: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的12项毕业要求”

工程制图模拟试题及答案

工程制图模拟试卷 说明:本模拟试卷仅仅是模拟课程考核会出现的题型和题量,并不说明本模拟试卷的题目里的内容一定会是真正的考核题。切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已知主、左视图,正确的俯视图是 。 已知圆锥被切割后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 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

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 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 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 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

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 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 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 .画法正确的 断面图是 。

.表示正确的螺纹俯视图是 。 二、填空题。(每空 分,共 分) .阅读下列零件图,并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分,本题共 分) ( )表达此零件的视图共有 个,根据所采用的表达方法这四个视图的分别为 图, 图, 图, 图。

( )图中机件开螺纹孔的地方有 处,机件底座共开 个光孔,其中Φ 的小孔 个。 ( )零件上要求最高的表面粗糙度为 ,最低的表面粗糙度为 , 底面的表面粗糙度为 。 ( )ф 中的基本尺寸是 , 是孔的公差带代号,上偏差是 , , ,下偏差是 , , 。 、参看教材 图 管路布置图示例,看懂此图回答问题(本题每空 分,共 分) ( )本图列出编号的管道有 种,管道的规格有 种。控制点有 个,就地安装的控制点有 个。 ( )在 立面图中,连接设备 和设备 的管道是一根还没有标注的管道,该管道的标注可从平面图对应的管道读出,其管道编号及规格为 ,该接管有 个 弯管,管子的水平段安装标高约为 米,管子总长约 米,该管道接上 个阀门,阀门的手轮方位指向 方。( )设备 的下方管道的编号及规格为 ,该接管有 个 弯管,管子总长约 米。 三、已知 、 、 、 点及其连线均在圆锥截切体面上,求: ( )该截切体的左视图。( 分) ( ) 、 、 、 点其连线在左、俯视图上投影。( 分)

《通信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绘图与CAD课程标准 —、课程概况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通信工程制图》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课程的性质:《通信工程制图》课程是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必修的专业优质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课程的作用:《通信工程制图》课程使工程施工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图纸就能够了解工程规模、工程内容,统计出工程量及编制工程概预算。只有绘制出准确的通信工程图纸,才能对通信工程施工具有正确的指导性意义。因此,通信工程 技术人员必须要掌握通信制图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通信工程制 图与设计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模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有:《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及配置》。通过学习,学生应达绘制工程制图的要求。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通信工程制图》根据“实验化教学、工学相结合”原则,要求根据订单班学生数周的顶岗学习,有针对性的完成与通信工程制图有关的移动通信技术知识,了解实际应用软件中的关键知识在课程中的定位,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基本 要求。强调以“以本专业够用”为度,同时要扩宽学生的相关知识面,适当增加移动通信领域中新技术的介绍与讲解。 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学时,少讲多练,以提高学生的绘图及识图能力。 《通信工程制图》课程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 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获得的是关于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强调以学生直接参与项目任务的形式一一行动导向,来掌握融合于实践行动中的新知识、新技能,而不是以往那种理论加上机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教、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工程识图课程标准 参考

《工程识图》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工程图样是准确表达建筑物的形状、大小及其技术要求的图形总称。同文字、数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构思、分析和交流工程技术思想的基本工具。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建筑企业施工员、质检员和造价员等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基础课。学好本课程的内容将为土建类专业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也是做好本专业工作的坚实保障。因此,我系将其作为土建专业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藉此为土建类专业学生打开工程领域知识的大门,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和负责精神,从而打下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该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以培养学生识图与绘图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后继专业课程(房屋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学习需要。它是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技术+人文。 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除了要具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更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健全的人格、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因而,按照传统的“分工理论”,依据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决定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内容的能力

本位模式,既不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力流动加剧的变化,也不能培养健全人格的人。21世纪需要的是更具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的“技术人文主义者”。因此,课程理念从“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关于专业 经过深入建筑企业调研,主要以建筑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的工作过程中对施工图识图绘图知识的要求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岗位基础技能培养为目标,强化职业素质培养,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和造价岗位的工作过程,归纳总结典型工作任务或职能,提炼行动领域,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建筑制图与识图》学习领域,遵循课程横向设计原则,以建筑工程基本形体及组合体实训、建筑绘图、建筑识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为主题单元载体设置学习情景,制定课程标准。 (二)关于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本着确立能力本位教育的思路,本标准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三)关于学习内容 课程内容的学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强调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使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与石家庄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深度融合,通过创建校内“课堂和工作地点一体化”的学习训练工作区和校外“顶岗就业一体”的实习场地,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基本比例为6:4,来满足本课程教学、技能训练的要求,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多元交叉教学模式。

《工程制图》期末试卷答案

《机械制图》试卷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一、补画第三视图,并作出表面上各点或直线的其余投影。(7分) 评分标准:视图3分,点投影0.5×6=分,连线1分。 二、判断两直线间的相对位置并给出理由。(8分) 评分标准:判断2×2=4分,依据2×2=4分。 1

三、补画视图中的缺线。(12分,第1题6分,第2题6分) 1、评分标准:每线1分,1×6=6分。 2、评分标准:斜线4分;虚线2分。 四、补画第三视图。(8分) 评分标准:相贯线4分,其余4分。 2

五、补画第三视图并标注尺寸。(32分) 评分标准:补左视图20分: 1、相贯线8分,每段2分; 2、切线4分,每边2分; 3、粗实线4分; 4、虚线4分。 标尺寸共12分,每尺寸1分。 六、分析剖视图中的错误,画出正确的剖视图。(10分) 3

评分标准:视图2分;剖视图2分;剖面线2分;肋板2分;其余2分。 七、作出正确的螺纹连接视图。(10分) 评分标准:螺纹连接 5分;A-A 3分;剖面线方向 2分。 4

八、看零件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评分标准:c-c断面图3.5分;第2~6题每空0.5分;第7题3分。 1、作出C-C断面图; 2、主视图是局剖视图图,键槽的图形称局部视图; 3、4-M10螺孔的定位尺寸是φ56±0.05和45°; 4、该零件最光洁的表面是30±0.006,粗糙度代号是 5、φ48 013 .0 002 .0 + +外圆直径,最大可以加工成φ48.013 ,最小可以加工成φ48.002 6、M39×1.5是普通螺纹螺纹,大径是 39 ,螺距是 1.5 ,旋向是右 7 : φ72 01 .0 -的轴线相对于φ48 013 .0 002 .0 + +的轴线同轴度公差为0.03 。 5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平台课程 课程代码: 教学时数:48 学分:3 制订人:完成时间: 一、课程标准的制订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非机械类各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工程制图》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在非机械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工程制图课程是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属于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层次,也可作为专业群内其它专业的核心课或选修课。本课程是基于非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制造所需的制图能力和读图能力分析,以实际生产中典型的零部件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有关课程、标准和规范等知识进行制图和识图的初步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四、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能围绕工程实例,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化的方式,把理论教学所获得基本知识应用于项目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较高的工程实践技能。 1.专业能力 (1)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具备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3)具备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4)具备掌握和应用相关的国家标准的能力 (5)具备查阅、使用、管理相关的技术资料的能力。 2.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 (2)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综合实践能力; (3)团队合作及协作能力;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5)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自我推介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具备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具备创新设计能力; (3)具备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4)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表1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情景

据库系统原理理论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原理》理论教学大纲 (2001年制订,2004年修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The Fundamentals of Database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置课: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 后置课:数据库开发技术、数据挖掘 学分:4学分 课时:64课时(其中理论48课时,实验16课时) 主讲教师:程国达等 选定教材:施伯乐等.数据库系统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课程概述: 计算机系统原理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或选修课。数据库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3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形成为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现成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应用已经深入到工农业生产、商业、金融、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各个方面。特别是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据库的建设规模和使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数据库系统实现技术等。另外,还简单地介绍了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主要原理及使用。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工作原理,为今后参与数据库系统的实际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便能够在工作中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理论讲解,然后通过每章的思考题去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避免抽象、烦琐的理论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

《风险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风险理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Risk Theory 课程编号:91134059 学分/总学时:3/54(其中课堂:36学时;课内实验:18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授课对象: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统计学专业(保险与精算方向)的专业课,是数学方法应用于金融保险所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在金融保险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险理论的基本概念、经典风险度量模型模,掌握构建模型常用的经验法和参数估计法,能够利用模拟技术方法来模拟模型,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风险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风险理论基础(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理论概述 第二节随机变量 1.2.1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2.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三节条件期望 1.3.1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 1.3.2条件期望的性质 1.3.3条件方差 第四节矩母函数 1.4.1矩母函数的概念 1.4.2矩母函数的性质 1.4.3多元矩母函数及其性质 【基本要求】 1.了解风险和风险理论的含义, 2. 熟悉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条件期望

的性质和条件方差;熟悉矩母函数的概念、矩母函数的性质、多元矩母函数及其性质。 【重点及难点】 重点:条件期望和方差、常见分布的矩母函数 难点:矩母函数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回顾概率论中关于条件分布的性质和常见的分布函数;本章主要以讲授和自学为主。 第二章个体保单的理赔额与理赔次数模型(6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理赔额的分布 2.1.1 保单限额 2.1.2 免赔额 2.1.3 保单限额+免赔额 2.1.4 相对免赔额 2.1.5 比例分担免赔 第二节理赔次数的分布 2.2.1(a,b,0)分布族 2.2.2(a,b,1)分布族 2.2.3 理赔次数分布的混合模型 2.2.4 免赔额对理赔次数的影响 【基本要求】 1.理解损失与理赔额、免赔额、保单限额的概念; 2.掌握常见的损失额分布以及不同赔偿方式下理赔额的分布; 3.掌握单个保单理赔次数的分布以及(a,b,0)分布类和(a,b,1)分布类。 【重点及难点】 重点:常见理赔分布形式以及分布函数和数字特征、(a,b,0)分布类中各分部的特征。 难点:(a,b,1)分布类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可采用提问式和计算机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不同保单形式的理解,利用R编程模拟出不同形式下理赔额分布的特征。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制图 学时数:80 学分:4 课程类型:B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能识读一般建筑的建筑施工图,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以后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识图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专业制图的方法,能识读一般建筑施工图包括构造详图。 2、课程设计 2.1 设计理念 本门课程是以“练”为主体的课程,将理论知识融入制图训练过程中。本课程以训练学生制图与识图技能为目标,能过4个学习情境的学习最终获得建筑制图与识图的能力。 2.2 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是依照制图员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开发学习情景,在教学内容上依照学生认知规律,有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设计教学情景。 3、课程目标 3.1 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熟练读图用图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绘制图纸技能,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2 具体目标 3.2.1 知识目标: 1、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的操作要求,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完成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员、绘图员及工程设计领域中的绘图员岗位操作; 2、掌握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4、掌握轴测投影图的基本画法; 5、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标准图的内容及标准要求; 6、掌握识读建筑图样的方法和技能; 7、掌握按照建筑制图标准绘制建筑图样的方法与技能; 8、掌握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与技能。 3.2.2 能力目标: 1、具有正确阅读理解建筑工程图样的能力; 2、具有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绘制建筑工程图样的能力; 3、具有按照施工图绘制标准进行工程图样校正的能力; 4、具有按照建筑工程图样正确组织按图施工的能力; 5、具有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坚实专业识图制图基础能力。 3.2.3 素质目标: 1、能初步学会适应建筑行业的环境。 2、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4、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 课程名称(英文):Operating System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学时:56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上机:8学时,实验:0学时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基础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技术,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及实现方法,并运用操作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有的操作系统。使学生在操作系统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系统研究和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学时及基本要求

三、说明 1.本大纲意在掌握了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对现代操作系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介绍,以使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本课程课内实验8学时,并另开设操作系统课程设计1周。 2.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内容按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几个层次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本专业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与配合。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该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吸收新知识、新观念,尤其要密切注意操作系统发展的新动向。 5.教学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研究讨论教学为辅。 6.考核方式: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20%、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10%。 7.上机学时分配:本实验Linux环境下进行,皆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操作

关于土木工程制图试题

土木工程制图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 1、根据《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工程字体采用()。 A、宋体 B、长仿宋体 C、黑体 D、楷体 2、土建工程图采用三种线宽:粗线、中粗线、细线,其线宽比例为()。 A、4:2:1 B、3:2:1 C、5:2:1 D、1:1:1 3、采用1:50比例作图,图形上标注的尺寸为100mm,则物体的实际尺寸为()。 A、100MM B、5000MM C、500MM D、50000MM 4、工程图纸一般是采用___________原理绘制。()。 A、中心投影法 B、平行投影法 C、斜投影法 D、正投影法 5、在三面正投影图中,H面投影反映物体的()。 A、左、右和前、后方位 B、左、右和上、下方位 C、前、后和上、下方位 6、正等测图的轴间角均为()。 A、90° B、30° C、150° D、120° 7、平面ABC的水平投影abc反映实形,该平面为( )。 A、水平面 B、正平面 C、侧平面 D、一般位置平面 8、平面与正圆锥面截交,平面过锥顶时截交线为( )。 A、抛物线 B、直线 C、椭圆 D、双曲线 9. 组合体的尺寸分为总尺寸、定位尺寸和()。 A.长度尺寸 B.角度尺寸 C.间距尺寸 D.细部尺寸 10、汉字的高度应不小于()。 A、2.5mm B、1.8mm C、3.5mm D、1.5mm 11、物体在水平投影面上反映的方向是()。 A、上下、左右 B、前后、左右 C、上下、前后 D、上下、左右 12、正面斜二测Y轴的轴向变形系数为()。 A、1 B、0.5 C、0.94 D、0.82 二、填空题 1、同一个物体的三个投影图的间具有“三等”关系有:、、。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一、教学对象 适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 建议课时:96+1W 学分:8 三、先修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后续课程:《顶岗实习》《电气施工》 四、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表达能力、识读并绘制完整的零件图样及简单装配图的能力,电气图识图能力,利用AutoCAD绘制电气图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1、绘制零件图识别零件图的能力 通过学习简单形体、点、线、面的投影规律以及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以达到绘制零件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标准件和常用件画法的规定、机件表达方法以及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以达到识读零件图的能力。 2、利用AutoCAD绘制电气图的能力 通过学习电气制图的各种绘图工具、修改工具等,使学生能够熟练绘制电气图的各种图形元件,能够完成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布置图等的绘制。 六、能力要求 1、绘制零件图、识别零件图的能力 学生在180分钟内,结合所学的制图基本知识完成一张零件图的绘制。 学生在60分钟内,结合所学的制图基本知识完成一张零件图的识读。 2、利用AutoCAD绘制电气图的能力 学生在180分钟内,完成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图、电气接线图、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七、教学内容

实训项目(1W): 1.箱体零件图的绘制 14学时 2.电机端盖三视图的绘制 14学时 八、教学要求 1.本课程实用性强,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2.采用机房上机操作,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完成相应教学。 3.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绘图的规范性,符合机械制图和电气制图的标准。 4.教学过程采用任务教学,要求学生完成当次课堂的任务,作为成绩测评依据。 九、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作品考核,每个项目完成提交一份作品。学期末将各作品考核成绩进行平均,计为考核成绩。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考核成绩占80%。其中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包含出勤(30%),作业(30%),职业素养(主要考核学生的纪律意识、6S意识、团队协作及沟通协调能力等,占40%)。 十、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评价、同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及企业、行业评价等方式对课程标准进行评价,主要包括: 1.对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安排进行评价,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2.对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评价,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对课程教师教学风范、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进行评价,是否能够胜任课程教学。 4.对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进行评价,是否能够充分满足教学要求。 5.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是否使学生达到岗位能力要求。 十一、教学组织 1.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学期授课计划,合理设计、现场安排、演练等教学,突出学生过程控制系统原理的理解和设计能力培养。 2.根据反馈的各种教学信息,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十二、说明 本课程可以根据本专业的要求,在本标准基础上作内容和课时分配的调整。

《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控制理论基础/ Foundation of Control Systems 课程代码:050102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26上机/实验学时:6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子技术基础,英语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模具CAD/CAM(本科) 开课院系:材料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教材:《Foundation of Control System》.自编教材.2003. 主要参考书: 1. 李友善.《自动控制理论》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 2. 董景新、赵长德.《控制工程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双语(中、英)教学课程。 自动控制理论是实现高效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现代化材料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控制理论基础》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及模具CAD/CAM的必修课之一,它是一门实现材料成型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必学课程。 《控制理论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了解材料加工自动控制分析和设计的方法,为从事材料加工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和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建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时域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3)频域分析控制系统的特性。(4)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Concept of control systems 1-2 Classification of control systems 1-3 Types of control systems 1-4 Requirement to control systems Chapter 2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2-1 Complex variable and its function 2-2 Laplace Transform 2-3 Inverse Laplace Transform Chapter 3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ntrol Systems 3-1 Modeling steps 3-2 Time-domain mathematical models of systems---Differential equations 3-3 Frequency-domain mathematical models of systems ---Transfer Function 3-4 Block models and Simplification of block diagrams Chapter 4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Control Systems 4-1 Standard input signals 4-2 Response of first-order system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