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循证医学大纲(来源:网络学习平台)

循证医学大纲(来源:网络学习平台)

第一章循证医学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2.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熟悉:

1. 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和意义。

2. 实践循证医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了解: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发展趋势。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循证医学的定义、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循证医学的定义。

2. 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

3. 循证医学的产生。

4. 循证医学的发展。

5. 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

6.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7. 实践循证医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实习课:无。

第二章循证医学问题的提出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问题的内容。

2. 问题的构成。

二、熟悉:提出问题的种类。

三、了解:提出临床问题的意义和问题的来源。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提出问题、问题的来源、问题的构成。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提出临床问题的意义。

2. 问题的来源。

3. 问题的种类和构建。

4. 提出问题过程中的困难。

5. 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6. 确定问题的构成。

(二)实习课:无。

第三章研究证据的来源、分类及分级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原始研究证据与二次研究证据的概念。

2. 研究证据的分类。

3. 研究证据的分级及使用推荐标准。

二、熟悉: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

三、了解:临床研究证据是循证医学与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证据来源、证据分类、证据分级。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证据的分类——按研究方法分类。

2. 证据的分类——按研究问题分类。(自主学习)

3. 证据的分类——按用户需要分类。

4. 证据的分类——按获得渠道分类。

5. 证据的分级。

6. 证据的来源(数据库资源、网站资源、杂志、会议文献、在研和/或未发表的研究论文)。

(二)实习课:无。

第四章循证医学证据检索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步骤。

2. Cochrane Library 的检索。

3. 用PubMed 快速检索临床证据的方法。

4. CNKI 数据库的检索。

二、熟悉:

1. OVID 循证医学数据库的检索。

2. 康健循证医学数据库的检索。

3. 万方数据库。

4. 维普数据库。

5. 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的检索。

三、了解:

1. 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目的和意义。

2. 循证医学检索的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证据检索、检索策略、检索方法、数据库。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循证医学证据检索与传统医学模式文献检索的比较。

2. 检索的策略。

3. 检索的步骤。

4. Cochrane Library 的检索。

5. PubMed 的检索。

6. CNKI 的检索。

7. OVID 循证医学数据库的检索。(自主学习)

8. 康健循证医学数据库的检索。(自主学习)

9. 万方数据库。(自主学习)

10. 维普数据库。(自主学习)

11.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的检索。(自主学习)

(二)实习课:4 学时。

1. 实习内容:循证医学证据的检索策略和方法。

2. 实习类型:(综合性实习)。

3. 实习目的及要求:熟悉循证医学证据的来源;掌握英汉语系统评价、Meta 分析、随

机对照试验设计文献的检索策略和方法;了解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文献的检索策略和方法。

第五章统计学方法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循证医学中的常用分类变量统计学指标。

2. 循证医学中的常用数值变量统计学指标。

3. OR, RR, NNT, NNH 及其可信区间。

4. Meta 分析中的统计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解释。

二、熟悉:

1. 理解森林图所包含的信息。

2. 理解漏斗图所包含的信息。

三、了解:统计学方法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统计学方法、变量、OR、RR、NNT、NNH、可信区间、Meta 分析、森林图、漏斗图。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学指标。

2.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学指标。

3. Meta 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二)实习课:无。

第六章系统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系统评价的定义。

2. 系统评价的方法。

二、熟悉:系统评价的评价。

三、了解:Cochrane 系统评价的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系统评价的定义、系统评价的方法、系统评价的评价。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系统评价的定义。

2. 系统评价的方法。

3. 系统评价的评价。

4. Cochrane 系统评价。

(二)实习课:无。

第七章 Meta 分析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Meta 分析的定义。

2. Meta 分析的方法。

二、熟悉:

1. Meta 分析的评价。

2. Meta 分析与系统评价的联系与区别。

三、了解:Meta 分析的优势和不足。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实习课:4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Meta 分析的定义、Meta 分析的方法、Meta 分析的评价。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Meta 分析的定义。

2. Meta 分析的方法。

3. Meta 分析的评价。

4. Meta 分析的优势和不足。

(二)实习课:4 学时。

1. 实习内容:Meta 分析软件及Meta 分析实例。

2. 实习类型:(综合性实习)。

3. 实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检索已发表的一篇Meta 分析的文献并加以介绍,带领学生再

现该论文的主要步骤和结果,使学生掌握Meta 分析的设计、实施步骤、方法和对结果的解读。

第八章病因与危险因素证据的产生与评价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产生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常见研究设计。

2. 病因和危险因素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3. 病因和危险因素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4. 病因和危险因素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二、熟悉:

1. 病因的定义。

2. 危险因素的定义。

三、了解:病因模型。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病因和危险因素证据、真实性评价、重要性评价、适用性评价。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病因的定义。

2. 危险因素的定义。

3. 病因模型。

4. 产生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常见研究设计。

5. 病因和危险因素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6. 病因和危险因素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7. 病因和危险因素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二)实习课:无。

第九章诊断性证据的产生与评价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诊断性试验的要求。

2. 诊断性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3. 诊断性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4. 诊断性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二、熟悉:

1. 诊断性证据的常用指标。

2. 提高诊断性研究证据质量的方法。

三、了解:循证诊断的意义、现状及证据来源。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诊断性试验、诊断性证据、真实性评价、重要性评价、适用性评价。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循证诊断的意义、现状及证据来源。

2. 诊断性试验的要求。

3. 诊断性证据的常用指标。

4. 诊断性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5. 诊断性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6. 诊断性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7. 提高诊断性研究证据质量的方法。

(二)实习课:无。

第十章防治性证据的产生与评价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防治性研究的类型。

2. 治疗性证据的常用指标(RR、RRR、ARR、NNT)。

3. 诊断性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4. 诊断性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5. 诊断性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二、熟悉:循证医学方法解决患者治疗问题的步骤。

三、了解:防治性证据的检索思路。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防治性研究的类型、防治性证据、治疗性证据的常用指标、真实性评价、重要性评价、适用性评价。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防治性研究的类型。

2. 治疗性证据的常用指标(RR、RRR、ARR、NNT)。

3. 诊断性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4. 诊断性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5. 诊断性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6. 循证医学方法解决患者治疗问题的步骤。

7. 防治性证据的检索思路。

(二)实习课:无。

第十一章不良反应性证据的产生与评价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不良反应的概念。

2. 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

3. 不良反应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4. 不良反应证据的重要性评价(NNH 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5. 不良反应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二、熟悉:循证医学方法解决患者不良反应问题的步骤。

三、了解:不良反应证据的检索思路。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副作用、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证据、NNH、真实性评价、重要性评价、适用性评价。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不良反应的概念。

2. 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

3. 不良反应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4. 不良反应证据的重要性评价(NNH 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5. 不良反应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6. 循证医学方法解决患者不良反应问题的步骤。

7. 不良反应证据的检索思路。

(二)实习课:无。

第十二章疾病预后证据的产生与评价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预后的概念。

2. 预后性证据的研究设计。

3. 预后的常用指标。

4. 预后性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5. 预后性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6. 预后性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二、熟悉:循证医学方法解决患者预后问题的步骤。

三、了解:预后的影响因素。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预后、预后的常用指标、预后性证据、真实性评价、重要性评价、适用性评价。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预后的概念。

2. 预后的影响因素。

3. 预后性证据的研究设计。

4. 预后的常用指标。

5. 预后性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6. 预后性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7. 预后性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8. 循证医学方法解决患者预后问题的步骤。

(二)实习课: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