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A.用14C和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解析: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是DNA特有的元素,而C、H、O是它们的共有元素,不能区分DNA和蛋白质。

答案:D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解析: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清楚地看到了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

答案:D

3.(2013·浙江金华十校一模)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所含遗传物质不同导致的;肺炎双球菌有自己的核糖体,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蛋白质高温变性的原因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肽键依然存在,而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的实质是与肽键反应。

答案:A

4.用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B.这个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这个实验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D.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反面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证实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但这不是该实验的目的。

答案:A

5.(2013·浙江宁波一模)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C.科学家根据同位素示踪实验的结果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生物体通过DNA的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

D.根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模型,每个磷酸基团上连接1个脱氧核糖

解析:科学家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活体细菌转化实验时只是提出“转化因子”这个名词,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每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连接2个脱氧核糖。

答案:B

6.(2013·福州高三毕业班质检)下列各项科学发现,都早于艾弗里等人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其中哪项成果不能作为当时生物学家推测“DNA可能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A.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的体细胞DNA含量稳定,但不同物种的体细胞DNA含量不同

B.配子中DNA含量是体细胞DNA含量的一半

C.诱发突变的最有效的紫外线波长是×10-7 m,与DNA分子的吸收峰值相同

D.DNA分子含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等化学成分

解析:组成DNA分子的化合物种类不能作为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如RNA、ATP等也是由这三种成分组成;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遗传物质含量稳定,不同生物间遗传物质含量不同;导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最有效的紫外线波长刚好与DNA分子的吸收峰值相同,说明遗传物质可能是DNA。

7.(2013·山东临沂一模)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B.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可以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解析:该步骤是艾弗里完成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重要步骤,其作用是与S型菌中完整的DNA进行转化作对照。

答案:D

8.(2013·江苏南京期末调研)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在最终释放的100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噬菌体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标记。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不能直接培养,必须用其宿主细胞培养。

9.(2013·江苏潍安)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分开研究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

解析: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证明该“转化因子”是DNA的科学家是艾弗里,他提取S 细菌的蛋白质、多糖、DNA、脂质,与R型细菌混合,证明了只有加入DNA时,才可以实现R细菌的转化。

答案:B

10.(2013·浙江省联考)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重复了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可是检测实验结果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上清液中放射性强。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B.培养时间过短,大量的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

C.搅拌力度过大,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D.搅拌力度过小,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没有和细菌分离

解析:该实验中,沉淀物主要是细菌,上清液主要含有亲代噬菌

体的蛋白质外壳。该小组得到上清液中放射性强的结果,原因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答案:A

11.(2013·郑州质量预测)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追踪研究物质的转移变化途径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相关的应用及结果错误的是()

A.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CO2不会含有18O,但尿液中会含有H182O

B.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的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内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检测不到

C.将15N标记的DNA置于含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进行复制,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可以分析得出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D.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解析:小鼠吸入的18O2首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形成H182O,如果H182O接着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则会产生C18O2,故呼出的CO2中可能含有18O,故A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核和线粒体中DNA的复制会消耗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脱氧核苷酸,而核糖体不含DNA,故B正确;DNA复制一次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可得到中带,DNA复制两次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可得到中带和轻带,故而可推导出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故C正确;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所以要标记病毒首先应标记细菌,故D正确。

答案:A

12.(2013·江苏名校联考)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证明DNA是“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可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以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而氨基酸、核苷酸、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细胞提供

C.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要证明,需用分离出的蛋白质单独侵染细菌,再作观察并分析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1P的DNA占子代DNA总数的比例为1

解析:该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选项是错误的。任何病毒一旦离开活的细胞,都不能单独地进行生命活动,因为只有依靠细胞为它提供各种原料、能量、酶及场所它才能表现出各项生命活动。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多少次,子代的每一个DNA分子中至少有一条链是重新合成的。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5分)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和②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和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________型细菌。

(2)过程③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________型细菌转化为________型细菌。

(3)过程④表明,转化成的________型细菌的后代也是________性的________型细菌。

(4)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艾弗里等人发现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仍不足以完全说明DNA是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又做了一组实验,这组实验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基础知识,可根据该经典实验的步骤、现象及结论答题,在(6)问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在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的基础上得出的,而不是依据单一

的某个实验,此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主要”与否。

答案:(1)多糖蛋白质R(2)DNA少数R S

(3)S有毒S

(4)把有荚膜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在细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5)有荚膜细菌的DNA+DNA水解酶+无荚膜型活菌→在培养基上培养,最后得到无荚膜菌的菌落

(6)通过上述实验证明了DNA在细菌转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但不能从该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10分)(2013·吉林质检)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方法,进一步表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________(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5)噬菌体的DNA连续复制n次后,含亲代噬菌体的DNA链的子代噬菌体个体应占总数的________。

(6)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表达式是_______。

解析:(1)分离并提纯S 型细菌的DNA 、蛋白质、多糖等物质才能单独地观察各自的作用。(2)DNA 是遗传物质,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

子。(3)噬菌体侵染细菌使用了32P 、35S 同位素分别标记DNA 和蛋白质,

去观察各自的作用。(4)32P 标记的噬菌体的DNA 会进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在沉淀物中。(5)DNA 连续复制n 次后生成2n 个DNA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DNA 链的DNA 有2个,所以占总数的2/2n =1/2n -1。

答案:(1)分离并提纯S 型细菌的DNA 、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3)同位素标记 ②①④③

(4)沉淀物 (5)1/2n -1

(6)DNA ――→

转录RNA ――→翻译蛋白质 探究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与结果预测

——病毒遗传物质的检测

15.(15分)自从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简称禽流感病毒),我国就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预防禽流感的疫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获得大量禽流感病毒,不是将病毒直接接种到无细胞的培养基上,而是以活鸡胚为培养基,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禽流感病毒的化学组分,原理是: ①RNA 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NA 与二苯胺试剂共热显蓝色。

(3)实验分析出禽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为蛋白质和RNA ,不含

DNA。则证明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最关键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预测用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感染活鸡胚所存在的几种可能性:

①如果蛋白质与RNA都有遗传效应,说明蛋白质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人透析:

(1)解题中的两个疑惑点

①病毒培养基的选择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类寄生生物,它们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不能在培养基上直接培养,只能利用宿主的活细胞培养。

②探究实验中如何设置单一变量

禽流感病毒体内有RNA和蛋白质,要探究到底哪一种是它的遗传物质,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进行探究,而控制单一变量是设置对照实验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即需要单独观察每一种物质的作用效果,因此需利用分离提纯法或同位素标记法。

(2)探究性实验结果预测的方法

探究性实验的预测结果不唯一,大多有三种可能:变量促进结果,

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结果无关;或者如本题(4)这种情况:“全肯定;全否定;一肯定一否定”等。

答案:(1)病毒只能寄生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

(2)②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

(3)设法将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4)②RNA有遗传效应,而蛋白质没有遗传效应

R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③RNA没有遗传效应,而蛋白质有遗传效应

RNA不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④RNA和蛋白质都没有遗传效应

RNA和蛋白质都不是遗传物质

阅卷人点评:(与15题中问题序号对应)

一、得分要点

(1)必须体现“在宿主的活细胞中”。

(2)必须体现“双缩脲试剂、紫色”。

(3)必须体现“分开、单独”。

(4)必须体现“RNA……,蛋白质……”。

二、失分案例

(1)错答为“活鸡胚内营养物质丰富”。

(2)答为“双缩尿”,错别字失分;错答为“蓝色”。

(3)答为“分离提纯”。

(4)在②“说明”中只写“RNA是遗传物质”而未写“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练习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提示,进行预习,认真研读教材P64-P67页,回答相关问题,解答完有关题目。 2、全体同学要积极主动,认真预习并完成导学案,组长要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认真及时预习。 3、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并要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维,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4、标的“☆☆”A层必做,BC选作;标“☆”的为B层必做,C层选作。 【学习目标】 1、记住DNA是细胞生物和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记住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熟悉描述三个经典的遗传实验的科学家代表、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能分析和描述实验准确现象;体验三位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的实验思想方法,能用这些实验思想和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感受三位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组长调控,合作探究,踊跃展示,大胆质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材助读】(认真阅读教材,学习知识的原始描述) (一)生物体的性状之所以能够传递给后代,是因为生物体内具有对遗传起决定作用的物质 ()。(二)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928年,英国科学家(F.Griffith,1877----1941)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两种品种:一种是有多糖类的,称为型;另一种是没有多糖的,称为型。 (2)格里菲斯实验过程

○1将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说明:R型细菌是毒的。○2将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说明:S型细菌是毒的。○3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毒的。 ○4将加热杀死的S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说明:毒性恢复了。并且,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新的----型细菌和-----细菌。这种现象表明,S型细菌产生了后代,表现了遗传现象。即是说,无毒的----型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型活细菌。接着,格里菲斯又发现,这些转化出的S型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的,可见:这种性状的转化时可以的。 (3)格里菲斯对实验的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促成这种转化的活性物质---“”。但是,格里菲斯当时是否知道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 (三)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填充相关的空白: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助手们所作的相关实验。 (1)实验的基本过程:他们将S型细菌的物质进行了提取:分别是- 、、等物质,然后分别将它们加入到已经培养了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艾弗里还发现,如果用-------酶处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使DNA分解,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2)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才是遗传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四)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艾弗里的实验有其不够完善的地方,因为他们提取的DNA混有杂质,所以,科学家们想到了另一种思路:把和分离开来,地、地去观察 和的作用。 2、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生在体内的病毒,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

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19世纪时,孟德尔连续8年得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他将能遗传给下一代并决定下一代性状的物质称作遗传因子。然而遗传因子具体是什么物质呢?这成为接下来百多年间生物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何为遗传物质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遗传物质即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的复制自己; 2能储存巨大的遗传信息; 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和生物的性状; 4能在后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 5结构稳定,并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下面我们来追随着科学家们对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 19世纪末,科学家认为细胞功能与遗传性状的主控者为细胞核 1871年,米歇尔发现脓的细胞核中有酸性物质,进而发现了核酸。他从伤口的粘稠脓液中用酒精沉淀出了酸性物质。 1889年,阿曼特纯化了核酸,并确认核酸的组成物质为核苷酸。 科学家们得出了遗传物质为染色体,然而究竟是蛋白质还是DNA呢?这个问题又困扰了科学家们几十年。 直到1928年,格里菲斯所做的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家鼠的实验。 肺炎双球菌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类型或品系。一个是有毒的光滑类型,简称为S型。一个是无毒的粗糙类型,简称为R型。S型的细胞有相当发达的荚膜(或称为被囊)包裹着。荚膜由多糖构成,其作用是保护细菌不受被感染的动物的正常抵抗机制所杀死,从而使人或小家鼠致病(对人,它能导致肺炎;对小家鼠,则导致败血症)。但在加热到致死程度后,该类型的细菌便失去致病能力。由于荚膜多糖的血清学特性不同、化学结构各异,S型又可分成许多不同的小类型,如SⅠ、SⅡ、SⅢ等。而R型细胞没有合成荚膜的能力,所以不能使人或小家鼠致病。它不能合成荚膜的原因在于一个控制UDPG一脱氢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R,S两型可以相互转化。1928年,格里菲斯将肺炎球菌SⅡ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从中分离出R型。当他把这种R型的少量活细菌和大量已被杀死的SⅢ混合注射到小家鼠体内以后,出乎意外,小家鼠却被致死了。剖检发现,小家鼠的血液中有SⅢ细菌。这一实验结果可以有三种解释。(1)SⅢ细菌可能并未完全杀死。但这种解释不能成立,因为单独注射经过处理的SⅢ时并不能致死小家鼠。(2)R型已转变为S型。这一点也不能成立,因为剖检发现的是SⅢ不是SⅡ,R型从SⅡ突变而来,理应转化为SⅡ。(3)R型从杀死的SⅢ获得某种物质,导致类型转化,从而恢复了原先因基因突变而丧失的合成荚膜的能力。格里菲斯肯定了这种解释。这就是最早发现的转化现象。 三年之后,研究者们发现,在有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存在的条件下,体外培养R型的培养物,也可以产生这种转化作用。此后不到两年,又发现S 型细菌的无细胞抽提物加到生长着的R型培养物上,也能产生R向S的转化(R→S)。于是,研究者们提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培养物或其无细胞抽提物中,一定存在着某种导致细菌类型发生转化的物质。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A.用14C和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解析: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是DNA特有的元素,而C、H、O是它们的共有元素,不能区分DNA和蛋白质。 答案:D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解析: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清楚地看到了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 答案:D

3.(2013·浙江金华十校一模)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所含遗传物质不同导致的;肺炎双球菌有自己的核糖体,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蛋白质高温变性的原因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肽键依然存在,而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的实质是与肽键反应。 答案:A 4.用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B.这个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这个实验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D.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反面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证实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但这不是该实验的目的。 答案:A 5.(2013·浙江宁波一模)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第三章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学习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自主学习】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原因是氨基酸多种多样的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 提示【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过程:①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_________。 ②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______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活细菌。 ③注射__________的S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 ④注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小鼠体内分离___型活细菌。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_______。 3、艾弗里的体内转化实验

结论:转化因子是_______。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_______,它的组成成分只有__________ 侵染大肠杆菌后,在_______的作用下,利用_______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2、赫尔希和蔡斯实验 (1)过程 第一步:培养标记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有35S的培养基→获得含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有32P的培养基→获得含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二步:标记T2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大肠杆菌→获得蛋白质含有标记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的大肠杆菌→获得DNA含有标记的噬菌体。 第三步:分别用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四步:搅拌、离心、放射性检测。 (2)结果: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中;含有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3)结论: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除了DNA以外,还有,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四、【探究学习】 ?【探究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1、对比第一、第二组实验分别说明:R型细菌____毒,S型细菌____毒。 2、对比第二、第三组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____毒。 3、在第四组中是什么导致了小鼠的死亡? 4、在第四组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了S型活细菌,说明什么? (参考选项A:S型细菌没被彻底杀死。B:S型细菌死而复生。C:R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为什么选择这个选项?) 5、该实验的推论是什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讲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目标】 1、通过总结前人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R型菌——无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rough) S型菌——有荚膜,使人或动物患病,菌落光滑(smooth) (2)体内细菌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斯) 要点诠释: ①实验内容: 注射结果

第一组:无毒R 型活菌 小鼠 不死亡 第二组:有毒S 型活菌 小鼠 死亡 第三组:有毒S 型活菌 有毒S 型死菌 小鼠 不死亡 第四组:无毒R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 型菌 小鼠 死亡 S 型活菌 S 型活菌 ②结果分析 第一组实验结果说明R 型细菌没有毒性 第二组实验结果说明S 型细菌有毒性 第三组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菌没有毒性 第四组小鼠死亡,证明R 型细菌能转化为S 型细菌,说明S 型细菌含有促使R 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③实验结论 S 型死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1944年·美国·艾弗里) 要点诠释: ①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 型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并且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就有效;如果用DNA 酶分解从S 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分析结论:DNA 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DNA 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 (4)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细菌 用小鼠(体内) 用培养基(体外) 注射 加热 结果 注射 结果 注射 结果 分离 培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题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的基体 D.细菌的拟核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含有 A.32P B. 35S C.32P 和35S D.二者都有 3.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后来被艾弗里证明了它的化学成分是()A.DNA B.蛋白质 C.多糖 D.脂质 4.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及蓝藻都含有的是() A.核酸 B.细胞膜 C.染色体 D.DNA 5. 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A.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实验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6.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宿主细胞,则细胞中的病毒具有() A.RNA甲和蛋白质乙 B.RNA甲和蛋白质甲 C.RNA乙和蛋白质甲 D.RNA乙和蛋白质乙 7.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8.我国学者童第周等人,从两栖类动物蝾螈内脏中提取DNA注入到许多金鱼的受精卵中,孵出的鱼苗约有1%在嘴后长有蝾螈特有的一根棒状平衡器,这一实验表明了DNA A.能够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 B.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D.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9.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 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A. 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1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1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证明() (1)DNA分构的相对稳定性 (2)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4)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5)DNA是遗传物质 (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1)(2)(3)(4) B.(2)(3)(5) C.(1)(4)(6) D.(4)(6) 12.用DNA酶处理过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完整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优质课)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首先是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呈现了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的问题:“ DNA 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介绍了20世纪早期人们对于遗传物质的推测,在此基础之上教材详细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节是在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内容之后,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本内容的两个生物学经典实验,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生物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的重要的作用。 课标对本内容的要求为“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近几年的高考考纲知识点为“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求为II级。课标和考纲对此均做了较高的要求,其原因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总结两个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②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 确立依据: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本节内容包括两个人类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此外,本节课的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重要的生物学事实,应当让学生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两个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确立依据:本节内容以遗传物质的本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以学生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为重点,让学生们从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目标 ①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 ②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确立依据:本节教材介绍了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和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史本质的认识,特别是这些内容中所体现的生物学思想、技术手段促进科学的发展等观点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3、重点与难点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2.能够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3.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原因。 4.掌握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设计思路。 二、自主学习指导(一) 认真阅读课本42—43页第五段内容,并仔细看图3-2实验过程,8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1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________”。自主学习指导(二) 认真阅读课本43页第六段—44页第二段,5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3.艾弗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填空 (1)原理:对S型细菌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____________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2)过程 (3)结论:________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特别提醒】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 是遗传物质。最终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 2.格里菲思实验第4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和艾弗里S 型菌的DNA +R 型活菌培养 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R 型和S 型都有,但是R 型多。 3.S 型菌的DNA +DNA 水解酶+R 型活菌――→培育 只有R 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 一步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 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 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自主学习指导(三):认真阅读课本44页第三段—45页内容,并仔细观察图3-6实验过程,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二

3.1.1 遗传物质的发现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二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不能证明的是( ) A.DNA 可以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DNA 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 D.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选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为DNA,所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两实验均不能证明此结论。 2.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的实验中,用DNA 酶处理从S 型菌中提取的DNA 之后与R 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 型肺炎双球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 .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 .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D .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解析:选D。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目的是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3?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 ?只有32P 解析:选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的成分为 32 35 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子代噬菌体中部分含P,全部含S。 4.在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 菌,下列对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经搅拌与离心后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含35S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 . 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复习过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汝南二高孙亚楠 1、知识与技能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培养 (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1)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 (2)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句话显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生命之所以能够代代延续,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绵绵不断的向后代传递,前面我们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着重分析的是染色体的行为及数目的变化,可见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什么物质组成?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才是遗传物质? (二)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现在大家都认为遗传物质是DNA,但这一结论是由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质疑与探索才得到的。 指导学生读教材思考: 1.在20世纪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2.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 讲述: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处于主导地位。 科学家是如何认识DNA是遗传物质的呢,让我们重温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吧。 过渡: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20-3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种观点正确吗?如果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它是什么物质呢?在生物学中我们通过做什么确认这个问题?(实验)下面我们一起沿着科学家探索真理的足迹重温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安排学生浏览课本) (三)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实验 菌落荚膜毒性 R型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 S型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 (1)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因为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 (2)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设疑: 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S菌的化学成分很多,要找到转化因子,最关键的思路是什么?如果让你来设计实验来进一步探究“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你将如何设计实验? (提示:设计思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他们各自的作用) 2、艾弗里的实验——寻找转化因子 在分析格里菲斯的实验设计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该实验的设计是否严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1)设计思路;把各种化合物分开,单独观察,确定唯一变量。 (2)把由S型细菌中分离,提取出的各种成分,单独作用于R型细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试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07模拟 1.(07黄冈模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2.(07北京模拟题)若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使之与活的R型细菌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或结论错误的是A A.小鼠死亡 B.能证明DNA是否为遗传物质 C.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D.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07长沙一中月考题)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其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C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2P C.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D.可在DNA中找到15N、 32P和35S 4.(07长沙模拟题)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B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1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5.(07佛山二中月考题)“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A A.制备鸡血细胞液→提取细胞核物质→溶解→析出DNA的再溶解→提取较纯净的DNA→鉴定DNA B.制备鸡血细胞液→提取细胞核物质→溶解并析出DNA→DNA的再溶解→提取较纯净的DNA→鉴定DNA C.制备鸡血细胞液→溶解DNA→提取细胞核中DNA→DNA的再溶解→提取较纯净的DNA→DNA的鉴定 D.制备鸡血细胞的细胞核物质提取液→溶解DNA并析出→滤取DNA的粘稠物→DNA的再溶解→提取较纯净的DNA→DNA的鉴定 6.(07济南模拟题)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B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⑤杨树的遗传物质是DNA A.①②④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7.(07咸阳联考题)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外壳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外壳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外壳乙组装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寄主细胞,则细胞中产生的病毒具有A 甲和蛋白质外壳甲甲和蛋白质外壳乙 乙和蛋白质外壳乙乙和蛋白质外壳甲 8.(07山东威海一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D ) A.有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9.(07湖南长沙模拟题)下列生物中既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又有相同代谢类型的一组是(A) A.硝化细菌和水稻 B.大肠杆菌和牛 C.烟草花叶病毒和噬菌体 D.硫细菌和人蛔虫 10.(07潍坊模拟题)关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小麦的遗传物质是由脱氧核苷酸构成的 B.人类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属于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成就 C.细菌在二分裂过程中,其遗传物质和染色质也进行复制 和烟草花叶病毒都是RNA病毒

2019-2020版高中生物3.1.1遗传物质的发现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 【目标导航】1?阅读教材,简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结合探究活动,概述DNA是遗 传物质的证据。 产预习导学屈挑战自我,点点落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 1. 萨顿的假说 (1) 发现问题: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因子的行为具有完全平行的现象。 ①存在: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③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2) 提出假说: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2. 实验证据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特定的基因位于特定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 3. 结论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二、D 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 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 (1) 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和培,养基。 (2) 实验原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病死亡。 (3) 实验过程及结果 ⑷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某种物质”

2.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1) 设计思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DNA —蛋白质 + -K 他物底 —DNA(DNA 酶处理) (3) 结论:DNA 是具有转化作用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3.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 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 材料:大肠杆菌和 T 2噬菌体。 (3) 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标记噬菌体:用分别含 适和32P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 T 2噬菌体分别侵染两种不同标记 的细菌,分别得到蛋白质被 35 S 标记和DNA 被 32P 标记的噬菌体。 32 混合 含P 的噬菌体+细菌一培养^产生的新噬菌体中有放射性。 (4) 结果分析 ①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a 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②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DNA 来遗传的。 (5) 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 RNA 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 材料:烟草花叶病毒。 (2) 过程及结果 p RNA —烟草械感撬世器熬 前迴一前_烟草未雒加鉛扌鬻体 ⑶结论:RNA 是遗传物质。 5. 重要结论: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 DNA 作为 遗传物质的,只有极少数生物以 质。因此,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预习诊断 判断正误: (1) 萨顿为基因在染色体找到了实验证据。 ( ) (2)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 ) (3)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多种多样,所以蛋白质中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 ) (2)实验过程及结果 ②含35 S 的噬菌体+细菌一 混合 培养' 子代噬菌体未发现放射性 烟草花 RNA 作为遗传物 R 里活 细函 R 型细 闊 R 型細 歯

22知识讲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通过总结前人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高清课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03849 肺炎双球菌转化验】(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R型菌一一无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rough ) S型菌一一有荚膜,使人或动物患病,菌落光滑(smooth) (2)体内细菌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斯)

:* K J 要点诠释

①实验内容: 第一组:无毒R型活菌注射一小鼠结果一不死亡 第二组:有毒S型活菌注射一一小鼠结果 第三组:有毒S型活菌加热有毒S型死菌注射.小鼠结果*不死亡 第四组:无毒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结果■死亡分离■型活菌培养■型活菌 ②结果分析第一组实验结果说明R型细菌没有毒性 第二组实验结果说明S型细菌有毒性 第三组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没有毒性 第四组小鼠死亡,证明R型细菌能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S型细菌含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③实验结论 S型死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1944年?美国?艾弗里) o%s啊繭的蛍口施或 要点诠释: ①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型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 化就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分析结论:DNA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

高中生物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知识梳理 中图版必修2

高中生物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知识梳理中图版必修2 知识梳理 1.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 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相互分开,独立进入配子;而非同源染色体进入配子时自由组合。染色体的这种行为与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遗传因子具有完全平行关系,结合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没有毒性的球型菌。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的球型菌。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①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蛋白质、DNA和其他物质等,分别加入R型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对DNA用DNA酶处理,R型细菌也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 (3)实验分析 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体内不含有DNA,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即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知识导学 1.学习本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行为以及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比较来进一步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2.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要理清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证据的实验设计思路:“肺炎双

生物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知识总结基础梳理

必修二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类型 2. (1)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方法 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2)过程与结果 (3)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深度思考]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是否所有物质都永久丧失了活性 提示不是。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知识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2.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该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3.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 (2)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

含35S噬菌体+细菌 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 在上清液中 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 胞,留在外面 [思维诊断] (1)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2013·海南,13D)( √)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新课标Ⅱ,5改编)( √) (3)噬菌体的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2012·上海,11D)( ×) (4)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2012·山东,5B)( ×) (5)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011·江苏,12D)( ×) 知识点三生物的遗传物质 1.R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 (1)过程 ①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烟草叶出现病斑 (2)结果分析与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并控制其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2.完善下表中生物体内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类型 感染烟草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1 遗传物质的发现作业手册 中图版必修2

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 一、选择题 1.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将构成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后,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并没有应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 答案:C 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答案:B 3.现有两组数据:豌豆中DNA有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中,2%在线粒体中。豌豆的染色体组成: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以上数据表明() A.染色体是DNA的惟一载体B.染色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C.DNA能传递遗传信息D.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从题中所列数据可知,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都是DNA的载体,染色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B 4.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①代表的是氨基酸的R基,②代表磷酸基团,③代表五碳糖,④代表含氮碱基,含有S的是①,含有P的是②。 答案:A

5.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解析:①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转化因子不存在,R型细菌不能转化为S 型细菌。②直接将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③在高温加热过程中,R型细菌被杀死,虽加入了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也不能生成S型细菌。④中R型细菌的DNA 不能使小鼠致病死亡。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只有②中含有有毒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死亡。 答案:D 6. 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 B.可单独生存,通过蛋白质遗传 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 D.可单独生存,通过RNA遗传 解析:这种病原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利用细胞内的条件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由图解可知,RNA能将亲代病毒的特征遗传给后代,而蛋白质却不能,所以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7.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A.用14C和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解析:S是蛋白质特征元素,P是DNA特征元素,而C、H、O是它们的共有元素,不能区分DNA和蛋白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新课标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新课标)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

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 (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