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刘晓燕 豫剧艺术家

刘晓燕 豫剧艺术家

刘晓燕  豫剧艺术家

刘晓燕

1966年生于河南省永城市,国家一级演员、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5年毕业于河南平顶山市戏曲学校,曾任平顶山市豫剧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平顶山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平顶山市青联委员、平顶山市政协委员、河南声第九届政协委员、平顶山市第三届十大女杰。平顶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从事戏曲专业以来,刻苦钻研业务,主攻花旦、青衣。

先后主演了十多部大型古装戏和现代戏,塑造了众多不同时代,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她博采种长,兼容求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表演神情兼备、唱腔穿石袭石、以情唱声、以声绘情、寓情于声的独特风格。如:《春江月》、《长孙皇后》、〈洛阳桥〉、〈疯哑怨〉、〈穆桂英下山〉、〈任长霞〉、《珠帘秀》,《刀劈杨番》、〈月亮河〉、〈生儿子大奖赛〉、〈柜中缘〉、〈卖水〉等。

1992年荣获全国卡拉OK大赛一等奖;

1994年主演《岸上的妹妹》荣获河南省第五届戏剧大赛二等奖1996年荣获全国现代戏交流演出由文化部颁发的表演奖;

1999年荣获河南省首届青年演员折子戏大赛表演一等奖;

1999年在中国电影总公司拍摄的戏曲电影《同根异果》中饰演女一号孙淑云,VCD碟盘在全国发行。还在《曹操》《生儿子大奖赛》《透亮的人生》等电视连续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受到戏曲和影视界的关注。

2002年主演《长孙皇后》荣获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金奖,本人荣获表演“一等奖”,并制成VCD碟盘全国发行。

2002年荣获河南省首届黄河戏剧奖;

2003年参加北京·长安河南戏曲节展演,受到首都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同年荣获河南省黄河戏剧“表演奖”和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表演一等奖。

2003年12月拜著名京剧荀派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为师。

2004年荣获河南省第二届黄河戏剧奖;

2005年主演《珠帘秀》荣获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河南文华大赛”和“河南文华表演一等奖”。

2007年12月第十届中国戏剧节获得优秀表演奖,第23届梅花奖。

2010年9月调入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

豫剧集合

1.豫剧《锁麟囊》上,连得志主演 2.豫剧《锁麟囊》中,连得志主演 3.豫剧《锁麟囊》下,连得志主演 4.豫剧《清风厅》上,李树建,韩孝枝,史茹主演 5.豫剧《清风厅》下,李树建,韩孝枝,史茹主演 6.豫剧【小寡妇改嫁】下集 7.豫剧【小寡妇改嫁】上集 8.豫剧吹牛金不换、李天方主演 9.豫剧卷席筒3 金不换、徐福先、张国朝主演 10.豫剧卷席筒2 金不换、徐福先、张国朝主演 11.豫剧卷席筒1 金不换、徐福先、张国朝主演 12.豫剧穆桂英下山(辕门斩子)2 吴碧波、唐喜成、李文彬、杨志礼主演 13.豫剧穆桂英下山(辕门斩子)1 吴碧波、唐喜成、李文彬、杨志礼主演 14.豫剧血溅乌纱选段千里迢迢出任河阳 15.大型古装豫剧《老刘墉坐监》2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主演 16.大型古装豫剧《老刘墉坐监》1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主演 17.豫剧刘墉二下南京8 张枝茂主演 18.豫剧刘墉二下南京7 张枝茂主演 19.豫剧刘墉二下南京6 张枝茂主演 20.豫剧刘墉二下南京5 张枝茂主演 21.豫剧刘墉二下南京4 张枝茂主演 22.豫剧刘墉二下南京3 张枝茂主演 23.豫剧红脸张枝茂刘墉智审白面虎1 24.豫剧红脸张枝茂刘墉智审白面虎2 25.豫剧刘墉下南京1 张家训、刘兰英主演 26.豫剧刘墉下南京2 张家训、刘兰英主演 27.豫剧刘墉搜宫1 范军、杨明香主演 28.豫剧刘墉寻子1 张枝茂、曹广东、高敏、鲁甲胜主演 29.豫剧刘墉搜宫2 范军、杨明香主演 30.豫剧刘墉寻子2 张枝茂、曹广东、高敏、鲁甲胜主演 31.豫剧刘墉之死1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2.豫剧刘墉之死2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3.豫剧刘墉之死4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4.豫剧刘墉之死5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5.豫剧刘墉之死6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6.豫剧刘墉之死7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7.豫剧刘墉之死8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8.豫剧刘墉之死9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9.豫剧刘墉之死10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40.豫剧刘墉二下南京1 张枝茂主演 41.豫剧刘墉二下南京2 张枝茂主演 42.豫剧红脸谢庆军孙海涛《三下南京》2 43.豫剧红脸谢庆军孙海涛《三下南京》1 44.豫剧刘墉四下南京10 洪先礼、刘新民、陈传明主演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豫剧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豫剧 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一个豫剧人,肩上担负的责任很重,肩负着传承中原大地代代相传的价值取向、人格操守、道德追求等重担。传承发扬之路任重道远,以此引发出更深层次的考虑,如何有效又好又快地保护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重要 课题。我认为,豫剧文化传承发扬的着力点应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与各部门通力配合: 豫剧的发展离不开与教育、旅游、博物馆等部门的通力合作。 1、要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的传播活动,每年定期进入中小学、大学校园,演出表演加戏曲知识讲座,让孩子们在观看演出的同时学到知识。让同学们对观看到的表演感兴趣,以个体带动整体,促进发展。 2、让豫剧演出深入旅游市场,以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戏曲来吸引广大游客的关注和鉴赏,成为河南旅游项目的特色内容,更借此来展示和传播地方戏曲。比如朝阳沟案例,1958年毛主席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为反映这一时代的特色,出身于朝阳沟的著名导演杨兰春根据回家探亲时朝阳沟发生的故事,仅用七天时间就编写排演了《朝阳沟》这一戏剧,一经公演,赢来全国人民的喝彩,朝阳沟景区就是根据这一故事的原型地而开发的旅游区。

3、推进豫剧与博物馆的合作。例如南京博物馆小剧场每个月都有戏剧演出活动,有扬剧、锡剧、越剧等,让观众们在观看文物的同时还可以欣赏戏曲表演,从视觉听觉上都得到充分的满足。并且南博还举行系列展演,现在正在举办第五届“梅花戏剧节”,展演期间每天都有不同的戏剧团体在南博演出。并且所有演出都是惠民活动,票价仅20元、30元,即有了经济收入,又起到了宣传传统文化的目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豫剧也完全可以与省文物部门借鉴,吸取他人优秀案例来发展自己。 二、取长补短创新豫剧文化: 十年前白先勇先生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登陆北大大讲堂,当时反映热烈,在北大掀起了一场昆曲热,并随后开设了《昆曲赏析课》。之所以称为青春版,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采用了与以往传统戏曲不同的布景和灯光效果,引入了音乐剧的元素,淡化背景,用射灯打在各个演员身上,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演员的表情、表演和唱腔上,以免被传统花里胡哨背景的干扰,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感到既保留了传统戏曲的精髓,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对传统戏曲的改革具有非常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牡丹亭》的成功意味着传统的戏剧不是没有未来,而是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年轻人不是不爱传统,相反是对传统更加深爱,审美更挑剔更有高层次的要求。

浅谈豫剧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代表流派

浅谈豫剧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代表流派 我出生在豫西南的一个城镇,在还不会唱流行歌曲的年龄,就会哼唱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但由于时代原因、也由于学业紧张,对于豫剧的了解一直没怎么进步。在这篇论文的写作中,我做了认真的文献调研,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对豫剧的特点、发展历史、文化底蕴、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和表演风格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一:豫剧概述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俗名“靠山吼”。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流行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唱腔分为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飞板。唱腔吐字清晰、行腔酣畅、节奏鲜明,加之极具口语化的唱词,深为观众喜闻乐见。其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后以板胡代替二弦。武场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角色行当为“四声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即四生、四旦、四花脸。四生是大红脸、二红脸、小生、边生;四旦是正旦、小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豫剧流派分祥福调、豫东调、豫西调和沙河调等四派。其中,豫东调和豫西调占主导地位。豫东调多用假嗓,声音高亢轻快,兼之多夹花腔,故它以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见长。豫西调则多用真嗓,悲壮低缓,又多夹哭腔,故长于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二:豫剧的发展历史 开封地处中原,自古人烟稠密,生产发达,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两宋时期,“百戏”繁衍,“京瓦会议”兴盛。正如《东京梦华录》所记,当时的开封“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噪杂十余里”。而且“奇巧百瑞,日新耳目”。两宋以后,一方面由于民间乐舞开始为新兴戏曲和曲艺形式所融合;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转向南京、北京。所以,河南的民间乐舞相对衰落,但从民间乐舞中吸取了大量滋养的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却迅速成长起来。豫剧——“河南梆子”就是在这种历史转折中由地方民间音乐不断改进而形成的。 明末清初,开封是中原有名的商业重城,文化交往非常昌盛,如《清稗类钞》中所记:“土梆戏者,汴人相沿之戏曲也。其节目大率为公子遭难、小姐招亲及征战赛宝之事”。清末民初,豫剧已经成熟,不仅有了班社、名演员、剧目,而且因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是豫剧的兴旺发达时期。此时战争频仍,军阀混乱,灾祸不断,而豫剧却靠着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顽强的生命力蓬勃发展。20年代后期,豫剧班社开始从农村乡镇的“地摊”、“高台”进入城市,并建立固定的演出剧场。30年代初,涌现出大批女演员如陈素真、司凤英、马双枝、常香玉、汤兰香等“五大坤伶”,为豫剧唱腔和表演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常香玉,把豫东、豫西两大唱腔流派揉为一体,使豫剧音乐面目一新。 解放后豫剧进入了空前繁荣阶段,特别是60年代,涌现出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作,如《刘胡兰》、《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李双双》、《朝阳沟》、《冬去春来》、《杏花营》等。近年来,豫剧艺术更为精湛,79年,由省豫剧二团的牛得草、吴碧波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参加北京国庆30周年演出,获创作演出一等奖。

20位现代戏剧作家

27、陈静 (1929年——1993年),原名陈允祥,江苏省铜山县人。一级编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他的作品都是自己自编自导的,比如:《宝莲灯》、《小二黑结婚》、《庵堂认母》、《刘伯温结亲》、《双玉蝉》等戏。但是其最著名的要数1955年改编、导演的昆剧《十五贯》,而且此剧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 28、范钧宏(1916年——1986年),原名范学蠡,汉族,祖籍杭州,生于北京。浙江杭州人。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而且是戏剧界首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京剧剧本《满江红》、《猎虎记》、《杨门女将》、《白毛女》,《九江口》、《强项令》、《望江亭》、《蝶恋花》、《捉水鬼》,作品集《范钧宏戏曲选》、《范钧宏戏曲编剧论集》、《范钧宏戏曲评论选》、《戏曲编剧论集》。 29、王安祈,剧作家。浙江人,1955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中文博士(1985),现为台湾大学戏剧学系特聘教授,国光剧团客席艺术总监。并且被誉为十大杰出女青年。 学术专长是中国古典戏曲、当代戏曲。 创作《阎罗梦》(与陈亚先、沈惠如合编)、《三个人儿两盏灯》(与赵雪君合编)、《金锁记》(与赵雪君合编,京剧现代戏,张爱玲原著小说)、《王有道休妻》、《青冢前的对话》、《王子复仇记》、《通济桥》、《陆文龙》等多部京剧剧本。以及歌剧《画魂》。讲评剧本:沈杏莲戏曲《长相守》、蒋东敏越剧《如花似玉》、苏逸茹京剧《伍员求剑》[1] 30、陈仁鉴(1913年—1995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南溪村人。我国著名剧作家,生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顾问,莆田市剧协名誉主席;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编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鲤声剧团创始人之一。 他写了现代剧《大牛与小牛》、《三家林》,甚至整理改编了莆仙戏《团圆之后》(一名《父子恨》)和《新春大吉》,又相继写出了《春草闯堂》(与人合作,由他主笔)、《嵩口令》等名剧。作品莆仙戏《团圆之后》和《春草闯堂》也分别被选入王季思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悲剧选》、《中国当代喜剧选》。创作的莆仙戏《团圆之后》已拍成戏曲片。他一生著作等身,起先从事小说、散文、评论、杂文的写作,中年以后致力于戏剧创作。先有六十八部剧作、三十多篇剧论传世。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了《陈仁鉴戏曲选》《陈仁鉴评传》《陈仁鉴戏剧精品选》。

洛阳理工学院天瑞干部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暨新生开学典礼

洛阳理工学院天瑞干部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暨新生开学典礼

洛阳理工学院天瑞干部学院举行 揭牌仪式暨新生开学典礼 秋天是丰盛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9月15日上午,洛阳理工学院天瑞干部学院揭牌仪式暨新生开学典礼在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学术厅隆重举行。天瑞集团董事长李留法,洛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段治乾教授,天瑞集团和洛阳理工学院的相关领导出席了仪式。天瑞干部学院第一届160名新生参加了仪式。仪式由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小林主持。 揭牌仪式上,天瑞集团董事长李留法先生宣布了天瑞集团董事会聘请洛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段治乾同志担任天瑞干部学院院长的决定,并为段院长颁发了聘任证书。

接着,洛阳理工学院书记、天瑞干部学院院长段治乾教授、天瑞集团董事长李留法先生为天瑞干部学院揭牌。 在接下来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天瑞干部学院2010级学生代表唐婷同学首先作了发言。她的发言感情真挚,道出了160名新生的共同心声,并表示在大学里,一定要不断努力进取,精通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基础,以天瑞发展为己任,秉承“勤奋、诚信、拼搏、创新、共赢”的企业文化,为天瑞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她代表天瑞干部学院第一届新生郑重承诺:我们不会辜负天瑞集团对我们的期望,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天瑞干部学院将会是我们希望的开始,天瑞的企业会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平台,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的目标、理想、信仰! 天瑞集团副董事长李和平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向洛阳理工学院段治乾书记、杨小林院长及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对天瑞集团的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他指出,天瑞干部管理学院的成立,是天瑞历史上重大的里程碑事件,将为天瑞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新的人才,是洛阳理工对天瑞集团做出的巨大贡献。 他在讲话中还对各位新生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在大学学习中,一定要有“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我们期待你们、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学成。毛泽东说过,世界是你们的,是属于年轻人的。所以天瑞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归根结底天瑞的舞台是你们的,衷心期盼在座的各位学子能尽快学成,到天瑞的舞台来大展才华。

“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

“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 樊粹庭先生是大家公认的伟大剧作家、卓越的豫剧改革家和戏剧教育家。我很敬佩这位河南老乡,也很喜欢他的戏。我小时候在家乡杞县看的第一个戏就是他的《麻疯女》,至今六十年了,仍历历在目。从我对“樊戏”的不断学习,对西安市豫剧团七十年历史的不断熟悉和对豫剧发展史的不断了解中,我深深感到,樊粹庭先生不愧为“现代豫剧之父”,是豫剧的莎士比亚! 1940年8月,樊粹庭带领狮吼剧团来西安落户扎根。几十年来,不仅给在陕西的几百万河南老乡带来了鼓舞,带来了力量,也给三秦父老带来了快乐。樊粹庭、“樊戏”、狮吼剧团,不但是豫剧文化中的一座巍峨的山峰,也是三秦戏曲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是樊粹庭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们纪念他,正是为了永不忘却他对豫剧事业的伟大贡献。是他为豫剧挺身而起,肩起改革重任,把豫剧推向了一个时代的高峰;是他为豫剧在陕西开辟了第二个故乡,为豫剧的传播和三秦文化的融合谱写了新篇章。他的英名,他的戏,将永远镌刻在豫剧的丰碑上;他的戏剧

精神,他的艺品和人品,也将永远活在中原和三秦舞台上。 樊粹庭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作为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剧本37个,改编剧本20个,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大悲剧:《涤耻血》、《三拂袖》、《霄壤恨》、《义烈风》;四大喜剧《洛阳桥》、《凌云志》、《女贞花》、《柳绿云》;四大历史剧《王佐断臂》、《水工郑国》、《宋景诗与武训》、《再生铁》;四大神话剧《红珠女》、《劈山救母》、《金山寺》、《雷峰塔》。作为导演艺术家,他是豫剧的第一位专业导演,既是学者型又是专家型,敢于借鉴,勇于创新,追求大俗大雅,文武双美。“樊戏”的风格,“樊戏”的美,也可以说是“樊派”豫剧特色,从他所导演的数百部戏中就十分鲜明而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作为戏剧教育家、剧团管理家,也是硕果累累,成就卓著。从1934年的开封豫声剧院,到1941年的西安狮吼儿童剧团,再到解放初期的狮吼剧团新生部,先后办训练班八次,培养出优秀人才数百人。尤其是不惜重金聘请高水平的名家执教,这在当时的一般剧团是很难做到的。从樊先生的戏剧思想和一系列的戏剧实践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一个总目标,就是一切为了豫剧改革,他的最有戏曲文化史意义的贡献就在于对豫剧的改革。正

戏曲名段

豫剧名段!推荐几个经常演出的豫剧名段哦 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常香玉演员)——豫剧《花木兰》选段 花将军又变成花家的女郎(常香玉演唱)——豫剧《花木兰》选段 在绣楼我奉了小姐言命(常香玉演员)——豫剧《拷生》选段 那一日你言道张生有恙(常香玉演员)——豫剧《拷红》选段 从今后再莫说你治家有言(常香玉演员)——豫剧《拷红》选段 恨上来骂法海大如禽兽(常香玉演员)——豫剧《白蛇传》选段 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搀起(常香玉演员)——豫剧《白蛇传》选段 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常香玉演员)——豫剧《五世请缨》选段 久离边庭战马狂(常香玉演员)——豫剧《破洪州》选段 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陈素真演员)——豫剧《春秋配》选段 你问他因何事荒郊走马(陈素真演员)——豫剧《春秋配》选段 九尽春回杏花开(崔兰田演员)——豫剧《桃花花庵》选段 三江兰洗不尽我满腹的冤枉(崔兰田演员)——豫剧《抱琵琶》选段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马金凤演员)——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耳听得江岸上起了更点(阎立品演员)——豫剧《游龟山》选段 谯楼上订罢了更鼓点(桑振君演员)——豫剧《对绣鞋》选段 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宋桂玲演员)——豫剧《抬花轿》选段 谯楼上三更鼓夜深人静(张宝英演员)——豫剧《卖苗郎》选段 谁是凤凰谁是鸣(刘伯玲演员)——豫剧《唐宫娇女》选段 当初他甜言蜜语将我骗(李金枝演员)——豫剧《泪洒相思地》选段 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赵义庭演员)——豫剧《南阳关》选段 豫剧: 牛的草的《七品芝麻官》里的“锣鼓喧天,齐把道喊”一段 金不换的《七品知县斩诰命》里的“听姑娘一席话,内心惊悸” 李树建《程婴救孤》里的“为救孤我舍弃亲生子”和“公孙兄,都怪我给你招的祸” 李树建《大登殿》里的“我一见老母亲跪金殿” 《我爱我爹》中的:自从你两眼一闭...任洪恩原唱 《南阳关》中的: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唐喜成原唱 《清风亭》中的:奴才全将良心昧...李树建原唱 京剧 《四郎探母》 《沙家浜》里的斗智等 三家店 珠帘寨 昔日有个三大贤 借东风 识天文习兵法犹如反掌 铡美案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后半部分)

豫剧《村官李天成》评论

当代农民形象的真情塑造 ——评大型豫剧现代戏《村官李天成》 侯耀忠 编者按:近日来,河南省豫剧三团携大型豫剧现代戏《村官李天成》来京演出,受到了中央领导和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该剧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村官李天成的感人形象。从李天成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思想和人格的光芒,还看到了一个农村带头人所应有的拼搏意识、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创新意识,更看到了一个站起来是人民的“一面旗帜”,俯下身子做人民的“牛”的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的今天,我们呼唤更多更好的像《村官李天成》这样的文艺佳作出现。 社会最深厚的底蕴、最深刻的矛盾、最深远的生命意义,都蕴藏在基层生活之中。不管艺术的发展和社会关注的程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农村这块广阔的大地,依然是艺术表现的永恒主题。河南省豫剧三团排演的大型现代戏《村官李天成》编剧姚天成、张芳、韩尔德,导演张平、李雁),紧贴现实生活,塑造了一个带领群众跨越小农经济藩篱、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基层干部的感人形象。 《村官李天成》取材于河南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的先进事迹。在剧中,李天成是一个集现代的市场经济意识与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于一身的独特艺术形象。他把市场经济体制下所需要的拼搏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敢于“冒尖”的时代品格,看成是一个共产党人顺应时代、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同时他又不忘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站起来是人民的“一面旗帜”,俯下身子做人民的“牛”。他那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和无私奉献的人格力量,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心。李天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跳动的脉搏,认准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就在于他敢于站在时代前列的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并且在这条艰难探索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了。他要带领和鼓励全村人在“富”字上做大文章。就在迈向富裕的征途中,村民们从李天成身上真真切切地看到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一个人民公仆的本色,一个领头人的情怀。 该剧是一部紧贴现实生活的作品,在表现人物方面很质朴,很平实,很有乡土气息和生活趣味,能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说明该剧紧紧把握住了一个“情”字,以“情”制胜。李天成的情,带有明显的道德品位、文化品位和现代意识,在村民们心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渗透与滋润,村民们得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境界、一种力量。就是李天成的这种“情”,把人心聚在了一起,使村民们摆脱了贫困与落后、狭隘与自私,走上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李天成的这种“情”,使他从村民那里得到了理解、信赖、支持和拥戴。在最后一场戏里,事事都把自己摆在村民们前头的李天成,在分配宅基地时偏偏把自己摆在了后头。全村人一个心愿,一起动手填平蛤蟆洼,并把具有象征“树立旗帜,开拓未来”意义的开工典礼定在这里。村民们又用自己的“情”,把李天成推上了“旗帜”的位置。这生动的一幕,为该剧重重地抹上了精彩的一笔。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拓展知识:其他地方戏曲介绍

其他地方戏曲介绍 安徽的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源于黄梅采茶调。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在安徽、湖北、江西毗邻农村流行采茶歌(亦称采茶调),因民间社会交往,流传于安庆地区,与多种民间艺术结合,形成民间小戏。辛亥革命后,黄梅戏在京剧鼻祖程长庚故里、素享“戏曲之乡”美名的安庆府怀宁县一带植根,汲收了京剧、徽调的营养,受到当地风土、人情、语言的影响,使它得到了丰富和升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安徽省境内,由政府组建了省、专区、市、县专业黄梅戏剧团,保护、启用和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黄梅戏即成为安徽的主要地方剧种。 已故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一代名优,领衔黄梅戏剧坛以后,把黄梅戏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黄梅调《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演出,轰动了整个台湾;日本戏曲专家波多野太郎,称赞黄梅戏唱腔“浑厚优美,简直像一条山间淙淙不尽的流水,韵味清新,别具风格”。尤其是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等优秀剧目拍成电影后,影响遍及全国,先后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组建了五十多个专业黄梅戏剧团。当今,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 轻歌曼舞、赏心悦目的黄梅戏是地道的来自民间的艺术。她的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她的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她的曲调优美流畅,明快抒情。加以道白多用安庆官话,地方生活气息浓郁,更显黄梅戏特色。 河南的豫剧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自看到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遍布河南全省。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分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豫剧艺术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豫剧音乐丰富多彩,唱腔属板腔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

豫剧传承文化《南阳关》全场

豫剧传承文化《南阳关》全场 南阳关 《南阳关》,豫剧、京剧传统剧目。南阳关见《隋唐演义》第十五至十九回。 演出变革 谭鑫培、余叔岩、黄儒秀、刘法印代表剧目。,豫剧唐(喜成)派保留剧目。汉剧、川剧、湘剧、滇剧、豫剧、秦腔、淮剧、同州梆子、河北梆子、粤剧都有此剧目。剧情梗概 隋文帝被害后,杨广篡位,是为隋炀帝。隋炀帝命太宰伍建章起草诏书,伍建章不肯,被斩。伍建章死后,杨广知其子伍云召镇守南阳,为斩草除根计,遣大将韩擒虎等往讨之。伍云召得耗,据城抗御,韩不敌。宇文化及又差其子宇文成都助攻,伍云召知非其敌,其妻自尽。伍抱子突围而逃。宇文成都穷追不舍,遇朱灿假扮关帝庙中周仓,吓退成都,收养伍子,伍自投雄阔海处。人物行当 伍云召:老生(豫剧亦武小生应工),黑三,忠纱,面牌,甩发,白蟒,玉带,苫肩,白靠,黑靠稠,下甲,白团花箭衣,大带,银枪,彩裤,厚底。伍建章:老生韩擒虎:老生伍夫人:旦朱灿:净伍保:净 剧本唱词 豫剧《南阳关》伍云召:【红调导板】西门外放罢了三声炮,

【红调回龙】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红调原板】打一根雪白旗空中上飘,上写着提兵调将伍云召。下缀着忠孝王白旗展飘,恨杨广斩忠良做事残暴。【红调二六】叹双亲不由人珠泪双抛,一霎时南阳关扯灵挂孝。满营的众将官齐哭泪啕,伍云召我换上一身重孝。头戴麻冠一顶,身穿一身孝袍。适方才伍保儿一声禀报,韩擒虎他先锋南阳来到。提重兵他来意我早知晓,领人马把我的南阳关剿。想当初我的父与他结交,论大理我把他呼为年高。我只得上城去好言劝告,用好言劝一劝当年功高。【红调快板】在此城根我叫伍保,大少爷有话听分晓。你只把挡箭牌城头吊,防备着狂弓冷箭往城上抛。叫伍保领少爷咱上了城道。豫剧《南阳关》(逸空馆主整理)伍云召:【红调散板】又听得韩伯父把话来表,在城头叹煞了我伍云召。【红调二六】我的父南杀北战东挡西冲立下功效,临死前我的父项吃钢刀。文帝老主,有道的汤尧,满朝里忠良将齐心来保。天不幸老主爷染病扎倒,小杨广十王宫饮酒逍遥。他那里进宫探病走一遭,金香炉砸死他父驾宴了。小杨广登基来横行霸道,欺嫂奸妹害同胞。用药酒害死他的大长兄,尊阳宫又欺压他的嫂嫂。小杨广害父篡位你愿保,我的父不保昏王坐九朝。头戴麻冠身穿重孝怀抱灵牌,足指午门骂当朝。只骂的杨广昏君他的心好恼,把我父绑到午门拔舌挖。目抽肠破肚命赴阴曹,可叹金刚四将全被杀掉。我的老母亲,三拿三放并三绞,死后心又受一刀。

河南豫剧坠子曲剧连本戏]

资源介绍 xx戏曲大全BT下载种子包含有: 坠子+豫剧+曲剧+连台本戏等全集打包格式:高音质WMA 32Kbps 大小: 8.75GB 类型: 戏曲 简介: xx戏曲大全xx豫剧 7.43GB共299部 坠子145M 14部 曲剧385M 22部 xx本戏 3.8G13部 共计:348部戏剧合集 xx戏曲大全下载BT种子内目录简介: 7.43GB 1-58 994MB 八贤王说媒 A.wma

八贤王说媒 B.wma xx A.wma xx B.wma xx 1.wma xx 2.wma xx 3.wma xx卖铡上.wma xx卖铡下.wma xx误.wma xx戏娘娘xx.wma xx戏娘娘下.wma xx招亲 A.wma xx招亲 B.wma

A.wma xx坐监B.wma xx(xx).wma xx.wma xx铡xx A.wma xx铡xx B.wma xx A.wma xx B.wma 兵困两xx A.wma 兵困两xx B.wma 兵困xx A.wma 兵困xx

兵困xx C.wma 草根秀才 A.wma 草根秀才 B.wma xx.wma│ │ 031.豫剧朝阳沟现代舞台剧.wma│ │ 032.豫剧xx沟新版.wma│ │ 033.豫剧朝阳沟续集上.wma│ │ 034.豫剧朝阳沟续集下.wma│ │ 035.豫剧陈家湾的新故事上.wma│ │ 036.豫剧陈家湾的新故事下.wma│ │ 037.豫剧xx三两爬堂 1.wma│ │ 038.豫剧xx三两爬堂 2.wma│ │ 039.豫剧xx喊冤.wma│ │ 040.豫剧xx救孤.wma│ │ 041.豫剧赤子心

最新李树建同志事迹材料讲解学习

李树建同志事迹材料 李树建,男,汉族,1962年4月出生于河南汝州,中共党员,现任河南 省豫剧二团书记,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务院 有突出贡献专家. 1979年-1984年在洛阳戏曲学校学习表演专业,毕业后分配在洛阳市 豫剧二团,从事表演工作。1985年7月考入中国戏学院表演系,1987年7月结业。1987年8月调入三门峡市豫剧团任副团长,1988年11月任团长。1997年考入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班,1999年毕业。在1997年全省公开招聘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的竞选中,演讲、答辩、考试、考 核四项成绩均为第一,1998年3月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任团长,任职期间,打破剧团长年演出带行李,提高了演出戏价,保障了演出艺术质量 和剧团的经济利益。带领全团到祖国的西大门新疆、南大门广州演出, 为海峡两岸的戏剧艺术交流率团到台湾演出,为祖国的五十周年生日献礼晋京演出,在全省创演出场次名列前茅。 李树建同志2000年6月从一团调到二团工作。任二团书记兼副团长,2001年6月,文化厅又任命为省豫剧二团书记、团长。当时二团正处于 低谷,曾经兴旺红火的二团排演厅(儿童影剧院)已经扒掉,只留下既 不挡风又不避雨,象个破庙似的舞台,一片残垣断壁,昔日大团的风采 早已荡然无存,乐队只有11人,十几个灯和20来名演员,在当时二团已是举步维艰,曾经几近被上级部门合并掉,在困难面前,李树建同志当

时向班子成员提出:“咱们都是共产党员,既然来了,就要对二团负责任,二团不但要生存,二团还要发展,”并在全团大会上提出了“团结拼搏,滚石上山,走出困境,敢为人先”的十六字建团方针。紧接着是落实四件大事:一是关系群众生活切身利益的事,铺垫家属院地平,改变居住环境;二是装修办公室,改善办公环境,外树形象;三是“招兵买马”提高艺术 质量。从全省招收10名有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演员充实力量;从全省戏校选拔10名优秀演奏员,建立自己的民族乐队。不惜一切代价请专家辅导,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更重要的一条是树二团形象,晋京演出,让 二团重振雄风。当时剧团十分困难,服装、灯光、音响、布景一无所有。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李树建四处奔波,求亲托友,求得社会各界的同 情,筹集50多万元,购置了设备,重新加工,排练了五台剧目晋京演出。由于劳累过度他两次晕倒在办公室,住进了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 奋战,8月份,二团晋京演出,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录播4场,又进中南海演出一场。有40多位将军和省部级领导观看了二团的演出,十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演出的盛况,称为“二团在北京掀起豫剧热潮”。首都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观看了演出后,召开座谈会。省委宣传部、文化厅的 领导专程到京助阵。文化厅领导激动的流下了眼泪。他们讲:“没有想到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二团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你们为河南争了光。” 2002年全省第九届戏剧大赛二团推出《程婴救孤》。而在2001年,李树建就在业务会上提出创作《程婴救孤》剧本。当时剧团晋京回来,经济 十分困难,账面上只有800元。李树建和领导班子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并且在会上表了态,夺不到金奖誓不休。经过全团同志的顽强拼搏,二团夺得了九届大赛金奖,填补了二团近二十年金奖的空白。全团同志 流泪了,而李树建同志又一次住进了医院。

中国主要地方戏曲介绍

第七章延伸阅读材料(四) ——中国主要地方戏曲介绍 豫剧: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打小锣、敲梆子的人员兼"检场"。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豫声剧院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饰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此后又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 豫剧传统程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同时,各行当也涌现了一大批艺术上有成就的演员。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农村,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

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在从小戏过渡到本戏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种被老艺人称之为“串戏”的表演形式。所谓“串戏”是指那些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的一组小戏。这些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剧中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在民国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分析

河南豫剧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打小锣、敲梆子的人员兼"检场"。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豫声剧院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饰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此后又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豫剧传统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同时,各行当也涌现了一大批艺术上有成就的演员。据清朝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 788)《杞县志》所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又被称为"梆罗卷"。根据艺人们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也都曾办过科班。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其中"祥府调"、"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音等方面看,都和"豫东调"比较近似,故统称"豫东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韵,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音乐,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各自具有显著特色流派。"豫东调"唱腔主音为"5",以中州音韵和商丘、开封的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假嗓(二本腔),声音高细,花腔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点,"豫西调"唱腔主音为"1",以中州音韵和洛阳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真嗓(大本腔),声大腔圆,寒韵(哭腔)较多,具粗犷、浑厚、悲壮、深沉的特点。这两大腔系在豫剧早期发展过程中,

豫剧现状

豫剧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同时也是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它以河南话为语言基础,具有浓重的河南地方特色。唱腔好听,好学,好唱,剧情通俗易懂,整体亦俗亦雅,曾在香港演出被当地媒体这样与国剧京剧比较“京剧是城市小姐,豫剧是农村姑娘”,非常的形象贴切。也正因此豫剧受到普便欢迎。不仅在本省,在全国甚至海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且一度是全国第一大剧种。无论剧团数量、剧团分布,还是从演出人员、演出场次上来讲都一直是全国之最。 而就是这样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在这个经济迅速增长,意识形态飞速变化的时代又是处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处境呢?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于宏渤,张博,陈宇,谢文飞,王一航六人来到河南郑州、开封,进行为期两周的豫剧调查,通过采访了三个剧团,郑州开封的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做了共617份问卷调查,对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分成五个方面说明如下: 一,从豫剧团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上来说明 在我国剧团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隶属于政府,一种属于民营。隶属于政府的又根据财政上是否完全依靠政府分为全供和差供两种;民营的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团体,一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剧团。我们实践期间一共采访了三个豫剧团,一全供,一差供,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现一一说明: 先说河南省豫剧三团,它是省级剧团,以排演现代戏为主,以锐意改革著称,在全国享有盛誉。它属于前面所说的差供类型,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团的经济效益并不好,而我们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一点。经济效益不好,一方面,也是最为根本的一方面,是因为豫剧身为传统戏剧在现代市场中薄弱的竞争力,演出少,演出收入低。而连省剧团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可想其他的市级剧团、县级剧团境况恐怕更糟了。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作为一个行政部门,豫剧团在很多时候是政府的代言人,很多时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政府宣传政策,反应时政,来排那种经济效益不好但社会效益好的戏,这便加重了剧团原本就沉重的经济负担。于是,在剧团发展中,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然当前尚没有公认的解决之道。 而最近,国家也加大改革力度,催促豫剧三团等省剧团拿出具体的改革举措。据称要将三个省剧团合并,推向市场。 再说郑州市豫剧院,它是市级剧团,属于全供,是在2000年由郑州市豫剧团与郑州市豫剧二团合并而成。这些同时也表明了,郑州市豫剧院的经济效益相对于河南省豫剧三团要差些,要靠政府财政才能“吃饱”,这同时也有赖于郑州市财政充裕。若是财政上不宽裕的地方,它的剧团情况恐怕就不妙了。而其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与省剧团基本一样,但比之于省剧团,演出机会、费用要低,情况自然要逊一些。 然后是河南省夕阳红戏迷豫剧团,它属于民间组织,是有一些豫剧戏迷自发组织起来的,每周周日会固定的在郑州市人民公园进行免费演出。这些豫剧戏迷有不少是从专业剧院里走出来的。刘团长就是这样,她原来在一个地方剧团做专职演员,剧团因为效益不好解散后便走出来到郑州做生意,但放不下唱了十多年的戏,便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这个剧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地方剧团经济效益不好,地方财政补贴跟不上的话就难免合并或解散。据称,商丘市原有一百多公办剧团,现已只剩十几个了。于是,很多豫剧演员另谋出路,而把唱戏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像夕阳红戏迷豫剧团这样每周末进行免费演出,服务自己,服务大众,服务豫剧事业。而每次演出都会吸引很多人观看,显然,对这种形式,大家也是喜闻乐见。 最后要说一下赢利性质的民营剧团,不乏有成功的例子,如《小皇后》豫剧团,靠着自己在市场上的打拼,已自负盈亏,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民营剧团虽规模小,未成气候,然其成功经验,是值得公办剧团认真学习的。 总体来说,豫剧团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不明朗,偏于不好。且县级的必市级的差,市级的比省级的差。在这种境况下,它既需要政府的扶持资助,又需要政府放权,走向市场,将内在机制搞活,使之渐富竞争力。二,从政府豫剧事业发展的协助方面认识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 政府一直在豫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方针引导豫剧事业发展,从财政等方面扶持豫剧团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豫剧渐处弱势的过程中,通过合并重组剧团来维持剧团的正常运作,豫剧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更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推广豫剧,其中不乏有显著成效的。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要数河南省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推出了。它于1994年创办,那几年全省的豫剧发展事

豫剧经典唱段100首mp3下载

豫剧经典唱段100首mp3下载 豫剧《朝阳沟》选段—表演-杨红霞 豫剧《卷席筒》选段_表演-金不换 豫剧《村官李天成》选段吃亏歌-贾文龙 豫剧《九品巡检》选段_表演-李金枝 豫剧小品《戏迷招亲》-范军 豫剧《清风亭》选段_表演-李树建 豫剧小品《棋逢对手》 豫剧《三愿意》选段王艺红 曲剧《白蛇传》选段 豫剧《村官李天成》选段 豫剧电视剧《山里的汉子》选段 越调《收姜维》选段 豫剧《芝麻官下江南》 豫剧《逛庙会》_表演-金不换_徐福先 豫剧《屠夫状元》片段—表演-金不换_徐福先 豫剧《屠夫状元》_表演-胡希华_郝歌 豫剧电影《我爱我孙》片段_任宏恩

豫剧《花木兰》选段_表演-范静 豫剧《新白蛇传》片断_虎美玲_任三印豫剧《马二牛剃头》选段—表演-李树建

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表演 -柏青 豫剧《大登殿》选段表演 -李树建 豫剧《七品芝麻官》选段 —表演-金不换 豫剧《金水桥》选段 —李树建_赵亚萍 豫剧《雷振海征北》选段 _李树建 豫剧《刘邦与萧何》选段 —表演-贾文龙_支国英 豫剧《马二牛还乡》选段 —表演-李树建—柏青 豫剧《巧县官》选段 _贾文龙 豫剧《台北知府》选段 _李树建 豫剧小品《照相》 -范军 豫剧小品《活宝爷爷俏奶奶》 -范军 豫剧《能人百不成》选段 —表演-贾文龙 豫剧《清官难断家务事》选段 _金不换__-豫剧专场 豫剧《七品芝麻官》选段 豫剧《十八扯》选段 豫剧《抬花轿》选段 豫剧《大祭桩》选段 豫剧《打金枝》选段 —演唱-金不换 金不换_-豫剧名段大家唱 虎美玲_饰_周凤莲 虎美玲 金不换王红丽 豫剧《烩面好吃豫剧好听》选段表演 -贾文龙

河南卫视简介

河南卫视简介 河南卫视是河南电视台旗下的卫星频道,河南卫视的前身是1969年9月15日开播的河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节目于1996年通过卫星方式传播后改名为河南卫视,截至2013年,河南卫视在全国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经多年探索和发展,河南卫视以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综艺节目为频道主打,是国内最具文化特色的卫星频道之一。在国内卫星频道中,文化类栏目收视率与影响力长期位居第一位。在百度娱乐卫视网络影响力排名中长期位居前5位。 主要节目:梨园春、华豫之门、武林风、知根知底、汉字英雄、成语英雄、最前线、网络大当家 简介 河南电视台(英语:Henan Television,英文缩写:HNTV)1969年9月15日正式播出,1996年6月1日,第一套节目通过亚洲Ⅱ号通讯卫星实现卫星传播后,正式使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的呼号。简称为河南卫视。2008年节目改由中星6B传播,停止在亚洲3号卫星的传送。2009年河南卫视又增加了中星9号传播,实现中星6B和中星九号两颗卫同步直播。河南卫视根植华夏厚土,以传播中原文明为己任,打造中国责任媒体。河南卫视始终追求与中原文化相称的博大境界,锐意创造与时代脉搏契合的恢弘气势,密切关注与真实纪录河南前进的点滴历程。 河南卫视定位为传播弘扬华夏文明,以多姿多彩的文化类节目为龙头,荟萃社教、戏曲、影视剧等精品节目,共开设各类栏目21个,全天播出近20个小时。《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知根知底》、《汉字英雄》等节目在观众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收视反响。其中《梨园春》常年保持平均22%的稳定收视率。频道地域覆盖可达欧洲、东南亚、中亚和澳大利亚等52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已进入上千有线网络,是全国上星频道入网户数最多的电视台之一。日益成为河南了解世界、世界了解河南的重要窗口。 2接收参数 卫星名称视频方式下行频率极化符号率FEC V-PID A-PID 波束备注 中星6B 开锁3854 垂直(V) 4420 3/4 160 80 波束 中星9号ABS-S 12140 右旋28800 3/4 2125 3800 波束二代机接收 3台标含义 上方:一代台标,下方:新台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