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粤教沪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粤教沪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粤教沪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粤教沪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粤

教沪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问题问题。

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展示生活中的各种杠杆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

1.提出问题

看图6-37问题:跷跷板为什么能上下转动?

跷跷板为什么能平衡?跷跷板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怎样才能使跷跷板保持水平平衡状态?

2.设计方案

[讲解]为了便于探究跷跷板怎样才能成水平状态,我们可采取转换法。用带有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代替跷跷板,用钩码代替人进行实验研究。

每2人一组实验,要求讨论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设计如下:

(1) 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 静止 ) ;若不是,可调节平衡螺母,使之水平平衡。

此处可提问: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学生回答不出,可要求课后思考。

(2) 在杠杆支点的左边挂一定量的钩码,在支点右边也挂上钩码,直至杠杆平衡为止。

(3) 重复多做几次平衡实验,得到不同数据。

(4) 将数据记录下来,分析得出结论。

3.进行实验

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后,任意选择五组,请组中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影到屏幕上。

将五组中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讨论可得到什么结论 ( 杠杆平衡的条件 ) 。

教师可提出各种猜想,加减乘除关系都可。

可能有学生得到其他关系式,但不适合所有数据,因此它不是杠杆平衡条件。

4.分析论证

[讲解]:杠杆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做支点,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L1和L2叫做力臂;动力的力臂叫动力臂;阻力的力臂叫阻力臂;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做平衡。

对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得到比例式,它的含义是: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5.拓展与练习

如图6-37中大人重750N,小女孩重250N,当大人离跷跷板的转轴0.5m时,小女孩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二)生活中的杠杆

[引入]: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设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 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

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6-42: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从支点 O 向动力 F1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 ,从支点O 向阻力F2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 了。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中,不能把 OA 和 OB 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题: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由4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讨论]: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当力不等时,对应的力臂也不等。可将杠杆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它们与力臂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课堂练习

1.画出下图中 F'和 F"的力臂,并比较杠杆平衡时 F'与 F"的大小.

2.下图所示杠杆,OA 长20cm,AB 长60cm,现在 A 处挂一重200N的物体,若使 B 处的弹簧秤示数最小,弹簧秤的方向怎样?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四、教学小结

认识杠杆,并介绍了杠杆的几个重要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 F2L2;,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五、作业安排

板书设计:

一、杠杆:1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2 、杠杆的5要素:支点 ( O ) :动力 ( F1 ) 阻力 ( F2 ) :动力臂 ( L1 ) :阻力臂 ( L2 ) :

二、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F1L1 = F2L2 )

2、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教学反思:

我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力图突出两点:第一,从生活中的杠杆的共同特征引出杠杆的定义;第二,通过教师精心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

针对第一点,我注重突出“体验”。事先准备了一些教学用具,如扳手、剪刀、开瓶器,让学生上台来体验这些工具的用途,从中引导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及杠杆的定义;学生对其感兴趣,且对杠杆有更深入的认识。接下来,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杠杆五要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针对第二点,我先预设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设计。学生所得出的科学概念是在充分分析手中的信息后自行获得的,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先“扶”着学生进入有效的研讨思路,再“放手”让学生自行获取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本课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资源,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我认为该课不足之处:学生实验时间过长,使得学生对这堂课所学的内容没有归纳小结;实验器材良莠不齐,会造成实验结果与结论不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