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

主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材简析本单元共三个课题,教材从课题1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和用途。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教材首先介绍了空气,同时介绍给学生一些物质的分类知识。在学习了空气的基础上,课题2、3引入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对氧气进行了初步的介绍。

教情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生首次系统的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氧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由质量、能流动,空气中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这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维教学目标1、能说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了解空气的性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2、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3、通过实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知趣的实验操作;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的认识。

教学难点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的方法体验。

课时安排课题1 空气2课时课题2 氧气2课时课题3 制取氧气2课时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1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课题1 空气(空气的组成混合物与纯净物)

设计课型新授课年级九第_1_课时时间年__月__日星期班级人数

教材简析本单元首先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然后通过红磷燃烧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成分,最后讲到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学习的第一种物质。在学习本课本之前,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常识性的了解,指导空气由体积,有质量,有浮力,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等,但从化学学习要求的角度看,学生仅知道的知识是不够的,要系统的掌握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三维教学目标1、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及科学探究。

2、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的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

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

难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教学

方法

实验教学法

教具

学具

多媒体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备注

教学流程一【导入】

(谜语)有一种物质,看不见,

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

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少不了。

打一物质。

由谜题课知空气的重要性。那么

今天我们就从化学的角度来认识

空气的组成。

二、【自主预习】

1、拉瓦锡是如何发现空气的成

分的?

2、通过现代实验测定,空气是有

什么组成的?

三、【合作探究】

今天我们仿照拉瓦锡的实验,测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2-1

边观察实验现象便思考下列实验

操作:

(1)集气瓶内加少量水的目

的?

(2)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目

的?

(3)点燃红磷后,为什么要立即

塞紧瓶塞?

(4)为什么要待装置冷却至试

问才能打开弹簧夹?

空气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26-27

页第三段之前的内容。

完成自主预习的任务。

一位学生代表来口述拉瓦

锡的“测定空气成分的实

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尝

试描述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

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

2、尝试分析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的水面上升,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过量的红磷燃烧基本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瓶内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备注

教学流程3、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

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五分之一,可能原因是?

引导1:先从物理气压的变化进行

分析,再从化学实验的操作角度

分析。

引导2:集气瓶内的压强比正常实

验时的压强偏大的原因。

根据分析得出在实验中,进入集

气瓶内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内

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原因。

4、在上述实验中,集气瓶内先装

少量水的目的是?

解释:生成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

该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该化学变化的化学反应式为:

3、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实验

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

的体积即为消耗掉氧气的

体积。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偏

少,说明集气瓶内的压强

比正常实验时的压强偏

大。

(1)氧气没有消耗完

(2)外界气体进入集气

(3)瓶内温度高,气体受

热膨胀导致压强偏大。

(1)红磷量不足

(2)装置气密性不好

(3)导管内位于预先装

满水

(4)未待装置冷却到室

温即打开弹簧夹。

(1)吸收生成的白烟

(2)吸收热量,有助于装

置的冷却

化学变化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燃着的过量红磷熄灭了,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剩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备注

教学流程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

中仅含氧气和氮气,目前,人们

已经能用实验的方法

强调:实验结果是按体积分数来

计算

像空气这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

物。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是纯净物。

纯净物由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

学式来表示。

三、【当堂练习】

既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

且不易溶于水

学生说出空气的组成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达标检测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1)食用醋;(2)冰红茶;(3)苏打水;(4)蒸馏水;(5)矿泉水;(6)河

水;(7)纯净水;(8)河水;(8)牛奶;(9)冰水混合物;(10)海水;(11)

氧气;(12)空气;(13)盐水;(14)二氧化碳

3、已知木炭和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思考:能否用木炭

和硫来代替红磷做此实验?由此可知,红岭的替代品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目标对应点

木炭和硫燃烧产

生的二氧化碳气

体和二氧化硫气

体使集气瓶内气

压变化不大,导

致实验产生误

差。由此可知红

磷的替代品必须

满足下列条件:

该物质在空气中

能燃烧且只与氧

气反应;该物质

燃烧后生成物为

固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成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课题1 空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空气)设计课型新授课年级九第_1_课时时间年__月__日星期班级人数

教材简析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空气的组成,运用图片使学生认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认识到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但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很自然地联系到如何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并且获取相关信息比较容易。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维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指导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

重点

空气成分的用途、空气的污染物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

难点

用所学的关于空气保护的知识指导日常生活

教学

方法

阅读法、总结法

教具

学具

多媒体教参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备注

教学流程一、【课前复习】

提问:

1、空气中有哪些成分?体积分

数各是多少?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中,反应现象、原理、表达式、

结论分别是什么?

3、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

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

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二、【自主预习】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各

有什么样的性质,并有哪些用

途?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知

识。

1、讨论为什么把氧气叫做“养

气”?

2、请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氧气

用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说一说

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针

对同学的回答给出自己的

判断,改正失误之处。

学生看书解决问题。

学生上前展示自己的自学

成果。归纳总结氧气的用

途。

氧气的用途。

(二)保护空气

1、指导学生看课本30页的图片和内

容,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①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②大气污染对环境有哪些影响?(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稀有气体

3.(1)保护气(2)电光源(3)激光技术(4)冷却剂(5)麻醉剂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备注

教学流程③大气污染对人和动植物有什么

危害?

④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空气污

染?主

要有哪些?造成了哪些危害?

⑤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

气,你能做些什么?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1—32页

内容,了解①当今三大污染气体

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

化硫;②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

气质量越好;

③绿色化学的特点

学生看书、讨论、归纳后

答问题。

归纳:污染空气的物质:

尘和有害气体;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工

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

染、

农业污染;

空气污染的主要危害:影

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温室

应、臭氧层被破坏、形成

三、请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好,并

说一说自己的收获。雨

我们能做的: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花、

种草等;不用一次性餐具;出门多步行、骑车,少乘坐

私家车。

学生在书上勾画相关内容。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达标检测1、现有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

处越稀少。”请打一物质的名称;谜语中反映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是;该物质的用途有。

2、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充灌气球,利用了氦气的哪些性质()

①密度比空气小②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③是一种无色气体④不能供给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④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

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目标对应点

书设计

教学反思成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课题2 氧气(氧气的性质)

设计课型新授课年级九第_1_课时时间年__月__日星期班级人数

教材简析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三维教学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通过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教学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2、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

方法

实验演示法

教具学具有氧气的集气瓶(4瓶)、火柴、酒精灯、木条、燃烧匙、坩埚钳、水、硫、木炭、细铁丝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备注

教学流一、【导入新课】

提问: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氧气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过渡:我们知道了氧气的用途,

用途是由性质来决定的,本节课

学生回答

程我们进一步来研究一下氧气的性质。

二、【自主预习】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

燃,,说明氧气能;

3、硫和氧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了

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个反应可表示为。硫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现象有什么区别。

4、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但在氧气中,反应生成。

三、【活动与探究】

1、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演示实验2-2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思考:在空气中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纯氧中就可以复燃,及燃烧的更剧烈。其原因是什么?

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常用上述方法来检验氧气。

2、教师演示实验2-3 学生自主预习课本33-35

讨论之前的内容。

完成预习内容

学生观察实验,尝试描述

实验现象。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

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

浓度有关。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

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

通过预习初

步了解本课

内容

通过实验增

强学生的成

功体验加深

记忆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备注

教学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

流程思考:比较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

燃烧有什么不同?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和

氧气中燃烧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演示实验2-4

实验指导:

1、细铁丝盘旋成螺旋状

2、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

3、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的水

4、待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氧气

的集气瓶中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可知物质

燃烧的本质是什么?

2、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

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说

明物质燃烧实际上是与氧

气发生反应,且与氧气的

浓度有关。

木炭在空气中发红光,放

热。

木炭在氧气中发出黄白色

的光,放热,生成一种可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发生红

热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

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

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

浓度有关,氧气含量越大,

燃烧越剧烈。

通过实验现

象分析原

因,培养学

生的分析能

力。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达标1、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极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C、在-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D、在-218℃时变成白色固体

2、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的氧气,并不使混入其他气体,在其中燃烧的可燃物可

以是()

A、硫粉

B、木炭

C、铁丝

D、红磷

目标对应点

氧气的性质

实验现象的

描述

检测3、证明集气瓶里盛的是氧气,其最简便的方法是()

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测定密度,若密度大于空气的是氧气

C、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D、放入发红的木炭后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一瓶一定是氧气

4、硫、碳、蜡烛燃烧中的共同现象是()

A、都只有气体生成

B、都有淡蓝色火焰

C、都发光放热

D、都有水珠生成

5、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物都只有二氧化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支持燃烧的性质

2、氧化性

(1)硫燃烧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2)木炭燃烧

文字表达式: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3)铁丝燃烧

文字表达式:铁丝+氧气——四氧化三铁

教学反思成

采用实验,增强学生的体验并且加深记忆

实验前没有准备好氧气,导致课堂实验中木炭燃烧现象不明显,铁丝燃烧实验不成功

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同时用橡胶塞把集气瓶塞紧,防止氧气在搬动过程中散逸,造成实验的失败。铁丝燃烧实验中,用石棉网的细铁丝三根拧成一股完成实验,效果较好。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课题2 氧气(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设计课型新授课年级九第_2_课时时间年__月__日星期班级人数

教材

简析

学情

分析

三维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具

学具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备注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备注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备注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目标对应点

教成功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