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常见题材和情感态度教案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常见题材和情感态度教案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常见题材和情感态度教案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常见题材和情感态度教案

古典诗词的常见题材和情感态度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2017年新课标Ⅲ卷高考试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答案】CD

【解析】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 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故选CD。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知识点1. 诗歌常见题材:

知识点2. 情感态度

考点1.诗歌常见题材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湖南长沙2017届期末统考试题)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天,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

E.“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答案】(1)A D(5分)(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5分)

【解析】(1)A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B项,从个人的角度看,百姓的生活是热闹的;从整个村子的角度看,是安宁祥和的。C项,“但祝”,在这一天人们见面都只相互祝福,所有的烦恼都不要提,作者刻意用一“但”字,也是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再去想被贬的事情。D项,“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一词古今异义,现在的元旦指公历的一月一日,古时的元旦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汉武帝始,清末止。)。“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E项,“暮景”既写出了百姓欢度佳节、举杯互饮间完全不在乎天色渐晚,也表现作者并未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放在心上。

【易错点】学生对诗歌题材不能准确判断,把握不住诗人的思想感情。

【方法点拨】(1)判断诗歌题材。(2)结合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

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共6分)

【解析】本诗写于作者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颔联写少男少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尾联写作者在感受了农家淳朴的民风、欢乐的节日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

【易错点】学生对诗歌题材不能准确判断,把握不住诗人的思想感情。

【方法点拨】(1)判断诗歌题材。(2)结合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在答题时注意分层回答。可以根据句子来分层体会作者所要书法的情感,先总结出所要抒发的情感,在结合句子分析这种情感。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四川泸州2017届三诊试题)

夜行

吴兆骞①

惊沙莽莽飒风飙,赤烧连天夜气遥。

雪岭三更人尚猎,冰河四月冻初消。

客同属国②思传雁,地是阴山学射雕

忽忆吴趋歌吹地,杨花楼阁玉骢骄。

【注】①吴兆(1631-1684):清初诗人。字汉槎,号季子,吴江(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格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宁古塔23年。②属国:指汉朝的苏武,被扣匈奴19年,获释归国后曾任典属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的首联紧紧围绕“夜行”展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夜行中所见景物的特点。

B.“惊沙”“飒飒风飙”突出了西北的特点,“赤烧连天”是指烧野草的火焰在远处与天边相相连。

C.联写三更雪岭上尚有人打猎,冰河四月才开始解冻,描写了当地的生活习性和物候特征

D.尾联中“杨花”“楼阁”“玉骢”三个意象,虚实相生,描写春天来临时江南繁华的生活场景。

E.诗歌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突出了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差异,全诗语言委婉沉郁。

【答案】D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虚实相生”错,尾联是回忆,三个意象都是虚写。E项,“比喻”错,写景时没有使用比喻修辞;“全诗语言委婉沉”表述不当,本诗语言慷慨悲凉。

【易错点】学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把握不清楚,思想感情的理解不透彻。

【方法点拨】一定要正确的判断诗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可以运用分类记忆的方法。(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6分)

【答案】①运用苏武的典故,表达诗人对赦免返乡的期待;(2分)“学射雕”表明诗人身处困境,但没被命运击倒,依然乐观向上的情感;(2分)尾联回忆江南繁华热闹的景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结合注释中诗人的遭际,根据标题“夜行”,可知本诗是诗人写自己在贬谪之地夜行的所见所闻所感。首联写诗人夜行所见景物,极富地方色彩。领联的景物突出了当地的气候苦寒和生活的艰辛,和尾联回忆江南繁华热闹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思念。颈联上句用苏武典故,既表明自己的处境,又表明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像苏武一样得以返乡;下句“学射雕”一事写诗人在被贬谪到苦寒之地后仍然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表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尾联忆江南景象,表达思念之情。

【易错点】学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把握不清楚,思想感情的理解不透彻。

【方法点拨】判断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定要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还有对诗歌手法的使用。结合景物描写判断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回答问题要有层次,一定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考点2. 情感态度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11分)(河北石家庄2017届一模试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1)BE

(2)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的才能;②同情: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表达了同情;③劝诚(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鼓励:尾尾联鼓励他要不辞辛劳,建功立业。(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1)B项,“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错,诗中并无此意,“羽翼”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说明他很有才华。E项,“语言直白浅显”错,诗中多处运用比喻,委婉含蓄。

(2)本诗是一首赠别诗,抓住诗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赠别诗常见的情感有:对离人眷恋不舍、依惜别之情,朋友间的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积极奋发的勉励,前路珍重的般切祝愿,对前途艰险的担忧等。本诗首联“文章达”“羽翼高”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联“白首”“尚青袍”是对友人年华逝去却不得重用的同情,“青袍”在古代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颈联“须藏器”“莫告劳”是对友人的劝诚忠告;尾联则是对友人的勉励,希望友人能施展才华。

【易错点】忽略典故内容及背景;回答第二问时忽略标题内容。

【方法点拨】鉴赏人物形象,先找出有关人物描写的诗句,然后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接着联系诗歌主旨分析原因,最后明确思想感情。

四、举一反三成果巩固

考点1.常见诗歌题材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11分)(辽宁大连2017届一模试题)

和东玉少卿后池群雁

陈襄

生意淹留白水塘,樊笼多事岂吾乡。

江湖已失秋南望,岁月犹欣塞北凉。

白日稻梁应饱足,青云岐路莫思量。

主人怜尔能鸣久,肯放逍遥物外翔。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作者因滞留他乡而引发“岂吾乡”的感慨,从而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B.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之句相似,诗中“樊笼”比喻遭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

C.“江湖”与“岁月”相对,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描写了群雁原本自由的迁徙生活。

D.颈联表层意思是告诫“群雁”应知足于眼前“稻粮”丰足的生活,不要总想着“歧路”。

E.尾联写主人一直以来喜爱群雁的鸣叫声,所以肯定会放它们逍遥物外,自由翱翔。【答案】A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A、“从而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理解错误,应该是流露出一种对官场的厌恶之情;E、“喜爱群雁的鸣叫声”错误,这里是说喜爱群雁的本身,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其鸣叫声。故选AE.

(2)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厌恶官场向往自由的思想情感。首联,诗人把群雁“淹留”的白水塘比作樊笼,使群雁失去生机,借此表达对官场的厌恶之情。颔联写群雁对曾经的自由生活的回忆,诗人借此表达对目前处境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颈联似乎是告诫群雁应该知足于眼前丰足的生活,不要总想着脱离樊笼,但实际上暗含着诗人身在官场的不甘。尾联诗人借群雁的主人因喜爱群雁而不愿意还它们以自由,表达自己向往自由而不得的落寞之情。(手法1分,总的思想情感1分,分联表述各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生意淹留白水塘,樊笼多事岂吾乡”两句表达出自己对官场的厌恶,“江湖已失秋南望,岁月犹欣塞北凉”通过对群雁自由飞翔的描绘,抒发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白日稻梁应饱足,青云岐路莫思量”两句则是群雁应该知足,通过对群雁“脱离樊笼”的具体描绘,突出自己身处官位不甘的情感,“主人怜尔能鸣久,肯放逍遥物外翔”两句则是通过喜爱群雁,也愿意放之归还蓝天,这实际上突出诗人内心苦闷落寞的惆怅之感。

考点2. 情感态度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江西赣州2017届适应性考试试题)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①

辛弃疾

谁向椒盘②簪彩胜③?整整④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注】①词人罢职闲居上饶,作此词时49岁,此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驾崩,孝宗即位。

②椒盘:旧俗,正月初一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③彩胜:即幡胜。宋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以为戏。④整整:词人家中婢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蝶恋花”是词牌,“戊申”是干支纪年,“元日”指每年的立春之日,“席间作”指在宴席中写了这首词。

B.“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景象,这触发了词人一系列联想。

C.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节日里众人的欢乐而自己索然无味的描写,反衬出了词人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

D. “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的意思是花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

E.这首词写了作者从节日的喜到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到借问花期的恨,到花期已定的喜,到风雨无定的愁的复杂心理变化。

【答案】AE

【解析】(1)A项,“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不是立春之日。E项,“到花期已定的喜”错,这首词作者通篇只有忧愁感伤,没有欢喜快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对人生飘摇不定的感伤之情。花事盛衰,时光更替,词人数度宦海沉浮,多年被迫闲居,身不由己。②对国事的忧虑之情。词人一生力主抗金,在新皇即位之时,期许朝廷改变偏安政策,春天花期已定的自然现象和国事风雨的“无凭准”使人难免忧虑。③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之情。大自然的节候推移、眼前江山破碎和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大业所构成的矛盾使词人忧心如焚。(每点2分)

【解析】解本词,首先必须知人论世,抓住辛弃疾的遭际和其词的情感类型,结合全词进行分析。另外,本词的词眼“恨”字最为关键。词中将将人们庆春节的热闹与词人“往日不堪”的忧伤形成对比,表达对人生飘摇沉浮的感伤。“今岁花期消息定”表面上是写自然现象,实以“花期”指代词人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只愁风雨无

凭准”表明政治上的“风雨”很多,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国事与人生未来的忧虑。全词通篇比兴深沉委婉,含而不露,将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表达得十分深沉感人,词人时刻忧心国事却罢职闲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蕴含词中。

五、分层训练能力进阶

【基础达标】

1.【题干】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辽宁省示范协作校2017届一模试题)

别王百谷①

袁宏道

河上清霜雁字斜,西风匹马又天涯。

锦帆泾②绕郎官舍,冠子桥通处士家

好事每挥林下麈,清斋长试谷前茶。

东邻不是无姝子,眼底何人解浣纱。

【注】①本诗为作者将要离开苏州时所作。②锦帆泾:苏州城内的河名。③冠子桥:苏州城内的桥名。④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魏晋清谈名士多执此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的“清霜”“雁”“西风”等意象点明分别季节为秋季。

B.颔联中的“郎官”和“处士”点明诗人和王百谷的身份,二人同为官场之人。

C.“好事”句写诗人和王百谷经常在一起像魏晋名士一样挥麈清谈。

D.“谷前茶”是指谷雨前的茶。诗中以清斋品茶来体现王百谷的清疏绝尘、情趣高雅。

E.“浣纱”的本义是洗衣服,常用来代指西施。诗人以西施自比,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愁。【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二人同为官场之人”错,二人身份不同。“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并非指官场之人。E项,“诗人以西施自比”错,应为诗人把朋友王百谷比作西施。

(2)本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羁旅漂泊之愁。首联写清霜大雁,西风匹马,作者又要浪迹天准,表达了漂泊之苦。

②依依惜别之情。中间两联写作者和朋友常相往来,彼此对居所周围的景物十分熟悉,常在一起交谈饮茶,离别在即,依依不舍。③对王百谷怀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尾联以西施之美来比喻王百谷之才,无人了解王百谷之才,友人才华得不到施展,作者深表惋惜。(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由诗歌的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赠别诗,根据赠别诗的特点、首联的景物描写和“又天涯”的感慨,羁旅漂泊之愁溢于言表。领联对

各自住处环境的描写,颈联对二人交友生活的描写,表明二人关系亲密,暗含对离别的不舍之情。尾联“何人解浣纱”以西施典故表明诗人认为无人了解朋友,表达了对友人因无人欣赏而才华不得施展的惋惜。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河北石家庄二中2017届第六次联考试题)

古宴曲

于濆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以写宴会为中心,题目中用“古”字,写汉朝著名的官僚世族金、张两个大姓家的宴会,实则以汉寓唐,借古事以写时事。

B.前两句从皇帝与臣子两面写退朝情景:蓬莱宫中仪仗收起,大路上市朝罢归来的车马。“雉扇”运用借喻手法,以雉羽宫扇喻指宫中仪仗。

C.三四句写朝罢无事,相约宴饮。虽不直接写人,但有重门,有车马,有宴饮,足可想见其中人物既富且贵,诗歌语言高度精炼。

D.五至八句写宴席盛况。燕地美女捧酒侍宴,娇羞婀娜,配饰华贵,以“烘云托月”的侧面描写手法表现宴席之丰盛和座客之高贵。

E.作品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写出朝罢赴宴、燕娥捧酒、登楼下视三个画面,这三个画面又体现由近景到近景特写,再到远景的空间转换。

【答案】BE

【解析】B.前两句从皇帝与臣子两面写退朝情景:蓬莱宫中仪仗收起,大路上市朝罢归来的车马。“雉扇”运用借喻手法,以雉羽宫扇喻指宫中仪仗。借喻手法理解有误,就是实写宫中的物品。E.作品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写出朝罢赴宴、燕娥捧酒、登楼下视三个画面,这三个画面又体现由近景到近景特写,再到远景的空间转换。时间为线索的理解有误,本诗就是以过程为写作的顺序。

(2)这首诗借描写“古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的?(6分)

【答案】主题:①通过描写“古宴”讽刺了当朝的达官贵人们骄奢靡费,荒淫腐败,只知享乐,对民生疾苦的惊人的无知。②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2分)

手法:对比手法。通过侍女的一只金钗与十户人家辛辛苦苦劳作的血汗钱的对比,满身罗衣的达官显贵与贫苦的砍柴人的对比,来彰显贫富悬殊,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手法和主旨的试题,考生要结合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本题,本题可以作答为,主题:通过描写“古宴”讽刺了当朝的达官贵人们骄奢靡费,荒淫腐败,只知享乐,对民生疾苦的惊人的无知。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手法:对比手法。通过侍女的一只金钗与十户人家辛辛苦苦劳作的血汗钱的对比,满身罗衣的达官显贵与贫苦的砍柴人的对比,来彰显贫富悬殊,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

【能力提升】

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广西桂林、崇左2017届联合调研试题)

晚泊①

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注】①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开篇运用比兴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入蜀的原因,引出了后文写自己的心情。

B.颔联实写蜀地“万死一生”“千峰百障”的恶劣环境,从侧面烘托诗人的心情。

C.本诗构思巧妙,颈联才通过泊船时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正式入题写“晚泊”。

D.即使是夜泊,邻舟乞火、船夫祈风,渲染了热闹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愉悦的心情。(2)本诗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1)BD

(2)①首联自慨身世如转蓬,体现了诗人漂泊无归的凄凉心情;②领联想象入蜀的艰难,寄寓了自己身世坎坷、世路艰难的感叹;③颈联、尾联寓情于景,抒发自己无法再在前线战斗的不满(或壮志难酬之叹)。(每点2分)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实写蜀地……的恶劣环境”错,由首联“作梦到巴东”可以看出,领联是诗人的想象。D项,“愉悦的心情”错,邻舟乞火,乡间庙

宇有船夫们祈祷顺风,实际上以借火说明夜泊,以庙宇说明所泊处的位置;由此在尾联中点出“淮南岸”,落日、啼、成楼的夜泊景象很萧索,与诗人的心情紧密相合,结合注释中诗人的遭遇,可知其心情不可能是愉悦的。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首联,诗人以“转蓬”自喻,感慨自己的漂泊无定。结合注释,可以看出“作梦到巴东”是写自己正在赴官巴东途中,此联遥想此行前程的艰难,表面上写蜀道是万死一生的险地,自己将步入那千峰百嶂之中,实际上也是对世路艰难的感叹。最后两联通过泊船时的“邻舟乞火”“丛祠”表明所泊处不是很荒凉的地方,但却是“落日、啼鸦、成堞空”的满目萧然,要注意“成堞”这一意象代表着诗人曾经在瓜洲重镇任职时的壮志豪情,根据陆游坚持抗金、坚决主战却始终未受重用的生平经历,可以看出诗人在感叹无法再在前线报效祖国,壮志难酬。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2018年金考卷原创题试题)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

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其二)

苏轼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鸪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首蓿盘。

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注】①曼陀雨:《法华经》载,当佛说法时,从天空降下曼陀罗花雨。古代有时将茶花称为曼陀罗。②首蓿盘:借用唐朝薛令之的故事,寓指子由为学官,家贫官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第一句细写山茶花的生长环境,说明山茶花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盛开的。

B.第三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描写山茶花叶片的形态:质地厚硬,像犀牛甲一样。

C.第四句对山茶花的颜色进行描述,茶花的颜色呈红色,就像仙鹤头顶的颜色。

D.颈联用典,巧妙地将盛开的茶花和子由的生活现状相连,写出子由生活的窘迫。

E.山茶花在雪中开放,象征着诗人的才华也会在环境恶劣的贬谪之处生长开花。

【答案】A、E(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全对得5分)

【解析】A项,“说明山茶花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盛开的”错误,第一句是对山茶花生长环境的客观描写,“长明灯”“石栏于”不能表现环境的艰苦。E项,“象征着诗人……生长开花”分析有误,尾联是诗人发表感慨,说不知明年还有谁欣赏这美丽的花朵,实是希望有人看,这是对弟弟的劝勉,一定会有人欣赏弟弟子由。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山茶花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弟弟子由的鼓励。(情感2分)前两联写山茶花的生长环境、叶与花,表现了山茶花不畏严寒的品格和它的坚韧与高洁;这两联既是在写山茶花也是在写子由;颈联由山茶花写到子由,用“羞对”表现出对子由虽有才华却家贫官卑的怜惜;尾联则表现出一种期望,希望子由能被重用。(分析每点1分)

【解析】苏轼作二诗遥和子由,这是其二。“长明灯”系寺院长年燃烧不灭的灯,这里照应题目中的“开元寺”。次句“长共松杉守岁寒”写山茶树经冬而绿叶不脱。次联写山茶叶子坚硬如甲,山茶花色深红如头之丹。这四句赞扬山茶的本性和精神,也隐喻其弟子由。第五句,“久陪方丈”后用“曼陀雨”真是恰到好处。第六句用唐薛令之事,令之为东宫侍讲,官僚闲淡,俸禄低,一日吃饭时见盘中只有苜蓿,不禁感慨。东坡以此表达对子由为学官,家贫官卑的不平。五、六句用典贴切,耐人寻味。尾联,开元寺山茶数年不开,今年却偏偏在雪中开放,不是花树也知人意吗?“更谁看”意为还有谁看,实是希望有人看,这就又有安慰子由的用意了

2018高考复习备考诗歌题材分类鉴赏(边塞诗)教师版 -

边塞诗复习导学案 编写人:陈华平使用时间:2018.3.7 使用对象:高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概念及代表诗人,掌握边塞诗的基本常识,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反复诵读,感悟交流,学习边塞诗通过对比、衬托、夸张等突出形象的表现手法,深刻体会诗人在边塞诗中倾注的复杂情感。 【知识链接】 ——走近朔风猎猎的“边塞” 一、边塞诗的思想内容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 二、边塞诗的作者 边塞诗的作者大多是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前所未见。 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边塞诗创作较多,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这一时期的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被后人称为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等都是名篇。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三、唐代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在边塞诗中,诗人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等手法对战争的残酷、环境的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孤城落日斗兵稀”等;另一方面,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如“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四、唐代边塞诗的题材特色 在内容和题材选择上,唐代边塞诗有以下有鲜明的特色: 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胡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旅途中的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意境、风格常用术语: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4.边塞战争 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出现以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 边塞诗歌风格常用术语: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5.咏物诗 常与言志连在一起,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此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即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

诗歌题材内容分类整理

诗歌题材内容分类鉴赏 诗歌鉴赏1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实战演练】 1、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诗歌鉴赏2 送别诗鉴赏 背柳永的《雨霖铃》 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 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 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是因为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情感特点】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及答案 全国1(河北、河南、山西、广西)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全国卷2(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5分)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北京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1 / 4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2 / 4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读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读 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将迎来首次新高考。11月30日-12月3日,山东省举行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模拟考试) 命题变化 一、现代文阅读由原来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变成了“现代文阅读Ⅰ和现代文阅读Ⅱ,文本和题型都有所变化。 现代文阅读Ⅰ共5个小题,19分。 先说命题材料。现代文阅读Ⅰ以科幻小说为命题背景,设置了三则材料,分别为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第一则材料为文学评论,是对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的评论,500多字。第二则材料为论述类文本,是关于科幻小说为何缺少文学性的讨论,1000来字;第三则材料为也是文学评论,是对科幻文学风格的评论,400多字。三则材料共2000字左右。 再说题型。现代文阅读Ⅰ一共创制了三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1~3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第1小题属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第2个小题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第三个小题属于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这三个题目与历年来论述类文本的题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第1、2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1、3 小题的继承,而第3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2小题的发展,原来是对材料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实际上还是属于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而这个小题的选项均为阅读材料外的论据,要求选择”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完全是在看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没有。两个问答题中,第一个问”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这样的设问在之前的考试中几乎没有遇到过,相信学生看后,会感觉不知如何下手,可能会怪老师怎么从未教过论证方式的特点呢,估计语文老师会成为背锅侠;第二个问”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完全是开放性试题,你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关键得自圆其说,有根有据,并非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即可。 现代文阅读Ⅱ共4个小题,16分。 现代文阅读Ⅱ的命题材料让绝大多数数的语文老师大跌眼镜,相信考场上山东的考生看到后也会一脸懵逼:竟然拿了一首现代诗歌当作的命题材料,原来我们大量备考的散文和小说都白备考了!命题材料为辛笛的《刈禾女之歌》,估计学生和大多数老师听都没有听说过。 题目设置了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6、7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6分。首先,这个题的命题难度非常大,能在一首短短的现代诗歌中命制出两个选择题和两个问答题,且能保证各题之间不重复,不交叉,的确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艺术。第6小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7小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第8小题考查炼字,第9小题考查人称,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二、古代诗文阅读基本上延续了2019年高考题的风格,只是文言文阅读多了一道问答题,名篇名句默写落实了教育部下发的《新高考过渡时期语文学科背诵篇目说明》。 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为《史记·萧相国世家》的节选,共5小小题,20分。三个四选一的单选题(10~12小题)分别考查断句、文化知识、概括分析,均为每小题3分,这跟2019年全国卷是一致的。第13小题为翻译题,也是两个句子,这跟2019年全国卷是一致的,但分值调整成了8分,而2019年全国卷为10分。第14小题为问答题,以”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为设问内容,分值为3分。这就是不光选一下答案这么简单的事了,需要读懂材料,从文中找出信息,再用自己的话进行加工才能正确作答。 古代诗歌的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明显是一首宋诗,字里行间

高考诗歌题材分类教案

高考诗歌题材分类教案 【篇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 闲适隐逸诗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 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 首先,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与尾联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诗的颔联是千古传诵 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这联流水对曲折鲜明,圆转流美,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 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 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这种对 进行之中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耐人寻味的理趣,成为 后人所欣赏所引用的哲理诗句,寓示人们只要勇于探索,终能冲破 困境,到达光明的彼岸。 尾联写临别之时的频来之约,充分表现了诗人与农家心会神契、亲 密无间的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诗人为日后的再访勾画了 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月色下,诗人乘兴手拄拐杖,踏着月光,悠闲地微笑着漫步而来,在乡村夜晚的一片静谧中,轻轻地敲 响了农家的柴门?? 其次,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宋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 夏山水的精神,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秀美、明丽动人的山水图景。次句“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它的形象塑造、语言特色,亦或 它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应当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一部作品 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出的观点态度,才是它的最大 艺术价值之所在。所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是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当然也是设计高考古典诗 歌鉴赏题的主要出发点。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 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 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下面,试以2007年全国及分省命题的多份高考试卷为例,就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作些初步探讨。 一、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 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中,有不少意象的符号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们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象征。所以,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符号意义,我们必须了解。如抒愁写恨时,常用“水”、“雨”等 意象来表达,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柳”、“柳枝”等意象,则常用来表惜别怀远,如:柳永 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 不起故园情”。还有,松、竹、梅、菊象征人的高洁品格, 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 如2007年全国Ⅰ卷,鉴赏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 雨暗十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 火试断茶,诗酒趋年华),在依题回答“作者在词中要表现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时,就得抓住“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意象)。因为作 者选择的这些意象,体现了其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无不 与本词所表现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无法排遣而又极力 想暂时排遣”的主旨相契合。 再如2007年浙江卷,选用了三首诗歌:唐人刘禹锡的《乌衣巷》、金人吴激的《人月圆》及元人赵善庆的《中吕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I卷)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被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握,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 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 ft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一、ft水田园诗 1、内容 ft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ft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ft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2、意象 常见意象有溪水、ft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3、思想情感 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 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4、描写手法: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例题: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 分) 8、全联视听结合(1 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 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 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 1 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 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 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 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 分:答全得 2 分,少 1 关键词扣 1 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 分:答全得 4 分,2 条3 分,1 条2 分。) 例题:2、钓船归 贺铸

高考诗歌思想情感及其规范答题

高考诗歌思想情感及其规范答题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且每年必考。 一、诗歌的情感类型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在鉴赏一首好诗时,总是跟随着诗的形象、意境,并被其吸引和感染,因而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反应。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 二、抓住诗歌情感的方法 1.从内容和意境来体味诗歌情感 古人云,诗者,不过“情景两端”。古诗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情感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营造某种意境来表达出来的。因此,在阅读古诗时,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画面的色调,来体味其情感。诗歌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乐景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有时也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 2.从体裁上来抓住诗歌情感 正像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题材一样,古典诗歌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选题材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掌握诗歌一般种类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整体理解诗歌,体味诗歌的情感。比如咏怀诗多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咏史诗多感叹昔盛今衰,缅怀物是人非;边塞诗多表达对战争厌恶,对家乡人民、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多咏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山水田园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在清新如画的山水风光中,多表达了作者的志趣追求,等等。 3.“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如2004年福建省高考诗歌鉴赏朱淑真的《秋夜》中作者的孤寂情感从诗歌表面信息中是很难分析出来的。但是假如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就能够准确把握本诗的感情了。朱淑真出身仕宦之家,出嫁后随夫宦游异乡,因婚姻不遂素志,抑郁而终。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境遇,她的诗多写个人寂寞生活,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孤独。 4.从时代特点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文如其人,一个时代的特征也通过这个时代的文学来体现。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5.通过“序”来体味诗歌情感 到了苏轼的时候,诗词创作有了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甚至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2019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精校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刘希国】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模块汇编及精品解析之古代诗歌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词句注释 1.许道宁:北宋河间人,一作长安人,善画,自成一家。 2.“向来”二句:山谷《以椰子茶瓶寄德孺》:“往时万里物,今在篱落间。”此用其句式。一窗间,指画幅不大。 3.晚:晚照或晚气。 4.“此中”句: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 【白话译文一】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山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白话译文二】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创作背景 此诗为一首图画诗,当作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诗人所题之画疑为徐道宁的《渔父图》(又名《秋江渔艇图》《渔舟晚唱图》)。 作品鉴赏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起笔两句,就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上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及至第五、六句“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不尽”。 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谈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板。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昔人谓陈与义“天分即高。用心亦苦,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看来此论是公道的。[6]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新考点 标点意义:语言文字运用中新增标点的意义这一考点。全国卷Ⅱ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 新题型 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的 原因。 新要求 1.语言文字运用(1)词语辨析①考查范围扩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 ②考查位置改变。全国卷Ⅱ在病句题中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2)补写句子渗透逻辑推断能力。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 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要拟写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 (3)新闻压缩旧题型重新包装。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三道试 题都选取真实新闻报道。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文言文阅读材料来源更靠前。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3.论述类文本阅读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全国卷Ⅰ第3题的C项,考查了文本内容与课外说法的相通性。 4.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范围扩大。全国卷Ⅰ选择了科普说明文文段。 5.文学类文本阅读渗透整本书阅读要求。全国卷Ⅰ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书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 解能力。 6.写作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 的一个方面。 二、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2020高考大纲和说明 (除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外的其他所有省份,也包括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 湖北、福建、重庆8省市的2020届考生) 1.高考大纲(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上述考纲既是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命题的参考,也 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 其中,“文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文)、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七科;“理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理)、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七科。 2.考试大纲的说明(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是“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配套图书。两本考 试说明可供2020年全部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全国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使用,也可 供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山东省各地市2019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阅读(含答案)

2019年3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阅读 2019年3月济南市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小题。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我”白发稀短的颓唐老态,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B.第二句“又”字写出了岁月流逝人生倏忽的感叹,“上元”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 C.颔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宦海生涯所经历的是非曲直无处分辩的心酸。 D.诗人借“箝纸尾”这个典故抒发感情,含蓄深刻,“饱谙”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E.客人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主要表现客人对“我”处世方式的不满。 14.C E(C项,颔联是直抒胸臆;E项句意理解错误,表现的不是客人对“我”为人处世方式的不满,而是关心。) 15.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15.(1)前一句是以问句形式对州官、对黑暗官场的庄严宣示,后一句用虚笔想象归隐后自己寄情山水的生活,(2分)整联虚实结合,卒章显志,(2分)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愤懑,甚至产生归隐的思想感情(2分)。 2019年3月淄博滨州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晚步陈棠 晚步沙头①倚小晴,南山正与暮云横。 栖鸦啼处野烟合,飞鸟去边孤月生。 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 夜阑衣湿迷归路,仿佛前村灯火明。 【注】①沙头:地名、位下今湖北荆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中的“沙头”一词交代“晚步”的地点,“小晴”点明了天气状况。 B.第三们写野烟弥漫,栖鸦啼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营造了萧瑟的氛围。 C.第四句写鸟儿飞离悬送,孤月升起,让人顿生凄凉之感,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D.夜深之时,迷途的诗人忽见前村灯火通明,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即将峰回路转。 E.在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诗人还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其中,使诗歌显得含蓄蕴藉。 14.C D(C项“让人顿生凄凉之感”不妥,“直接表达”错误。D项“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即将峰回路转”不妥) 15.“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颇受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15.①“度”字突出花香袭人的动态,“平”字描摹雨后溪深水涨的情景。②嗅觉和视觉相结合,营造出清幽寂静的氛围。③融情入景,既衬托出内心的平和安宁,情感含蓄委婉。(共6分,每条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

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