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疆地区全新世气候波动与水热组合特点_叶玮

北疆地区全新世气候波动与水热组合特点_叶玮

北疆地区全新世气候波动与水热组合特点_叶玮
北疆地区全新世气候波动与水热组合特点_叶玮

文章编号:1000-694X(2000)02-0185-07

北疆地区全新世气候波动与水热组合特点X

叶 玮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系,浙江金华 321004)

摘 要:湖沼沉积、黄土沉积和冰积等地质记录的研究表明,北疆地区全新世气候受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气候变化较为复杂。整个北疆地区早全新世气候暖干,中全新世至现代,气候特点因地因时而异。受西风控制地区,代表暖干环境的黄土沉积可一直延伸到晚全新世,而可能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和偏北的阿尔泰山,环境的好转早于西风区,并且气候的波动也较西风区更为频繁。

关键词:北疆地区;全新世;气候特点

中图分类号:P532文献标识码:A

关于全新世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时代上通常将全新世划分为3个时代,即早全新世、中全新世和晚全新世[1~3]。根据全新世温度的变化,全新世又被划分为升温期、降温期和大暖期[4~5]。随着测年技术不断改进,测年精度日益提高,有关全新世底界和全新世不同时期的界限因时因地而异,对于全新世各阶段古气候特点的认识也随着各种古气候代用指标的运用和高分辨率时标的建立而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极地冰芯和海相沉积的研究结果表明,过去认为与气候剧烈波动的末次冰期相比,相对稳定的全新世气候也是不稳定的,而且变化相当复杂[6~11]。

在国内,有关全新世的大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东部季风区,对于干旱内陆西风区的新疆北部地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特别是对该地区全新世气候的水热组合形式争论较为激烈。有人认为,与东部季风区类同,全新世北疆地区水热组合为暖与湿、冷与干相对应[12~14];而另外有些人却提出,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全新世气候波动主要表现为冷与湿和暖与干的组合[15~16]。新疆地处干旱内陆,生态系统脆弱,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势必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绿洲的演化和发展。

本文在对该地区前人工作和近年来伊犁地区黄土与古气候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探讨全新世北疆地区气候的波动特点和水热组合形式,为寻求绿洲持续发展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 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

1.1 湖沼沉积

1.1.1 阿尔泰山大罗坝盆地

大罗坝盆地是我国阿尔泰山中部中山带的一个小型山间盆地,海拔2100m,年降水量650~850 m m。盆地中深3.2m的人工剖面按沉积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沙砾石层,上部为粘土与泥炭互层[17]。根据剖面距地表80cm深处泥炭14C 测年结果(7009±88a B.P.)和孢粉分析推断,128 cm以上的沉积为全新世沉积,80cm以上为中全新世以来的沉积。从花粉组合推测,早全新世该区为荒漠草原景观,年降水量200~300mm,仅为现代降水的一半。7000a B.P.左右,在研究区内以云杉、松和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繁盛,推测当时大罗坝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约3℃,年降水量与现代相近。7000a B.P.以来气候存在多次波动,据孢粉组合可划分出2个干旱期和3个湿润期。湿润期花粉浓度高(平均大于10000粒?g-1),植被为森林草原;干旱期花粉浓度低(平均小于5000?粒g-1,最低仅为1600粒?g-1),森林衰退,耐旱草本植物增加,植被覆盖度明显降低[18]。

从现有14C测年资料可知,阿尔泰山地区泥炭的形成时代主要集中在全新世中期,而且大多数样品

第20卷 第2期

2000年6月

中 国 沙 漠

JO U RN A L OF DESERT R ESEAR CH

Vol.20 No.2

Jun.2000

X收稿日期:1999-03-15;改回日期:1999-05-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7100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9043502)

作者简介:叶玮(1957—),女(汉族),江苏太兴县人,理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干旱区第四纪沉积与环境的研究。

年龄位于6000~2500a B .P .之间,早全新世和2000a B.P.以来泥炭很少,从另一侧面反映就整

体而言,早全新世较为干旱,环境相对稳定;中全新

世以来气候总体较以前湿润而且干湿波动频繁。

图1 阿尔泰山大罗坝剖面孢粉图谱

F ig.1 T he po llen assemblage fr om Daluo ba Basin,A ltai M ountains

1.1.2 天山小尤尔都斯盆地

小尤尔都斯盆地是中国天山内部的一个高位山间盆地,盆地中出露有大片湖相沉积。厚2.4m 的天然剖面位于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标84°38′E ,43°05′N,海拔2500m 。按沉积特征的不同该剖面可分为3个沉积段,上下两段为湖相粘土质粉砂与粉砂沉积,中间一段为沼泽相泥炭沉积。据泥炭层偏上部样品的14

C 测年结果,其年代为4155±115a B.P.,由此推测泥炭层以下的湖相沉积为早、中全新世沉积。从粒度特征可知,下段沉积物以粘粒含量高、分选差而不同于其上的泥炭层和湖相粉砂层,它与上覆的泥炭层组成了由下而上平均粒径由细变粗的湖退沉积序列,记录了该区湖泊由深到浅的逐渐衰亡过程。有关湖泊的研究揭示,中高纬地区在冷暖交替的气候背景下,湖泊水面变化表现为冷期为高湖面和暖期为低湖面,地处西风控制地区的湖泊大多服从这种变化规律。特别在干暖的气候条件下,干旱区

内陆湖泊普遍存在收缩现象[19~20]。下段花粉组合中灌木和草本占优势(64.5%~82.4%),木本花粉平

均含量仅10.9%,而且耐旱的黎科和蒿属花粉含量较高,蒿属与黎科花粉比小于1。中段花粉组合中出现了较高含量的狐尾藻和眼子菜,代表沼泽草甸植被。反映该区早全新世至中全新世晚期暖干的气候背景,因此湖泊收缩变浅,沼泽发展。4000a B.P.以来,盆地又一度为湖泊占据,湖周山区阴坡发育成片的云杉林,因此具水平纹层的湖相沉积样品花粉组合中出现了较高比例的木本植物(25%~54.7%)、水生植物(6.8%~22.3%)和代表高湿低温环境的草本植物(禾本科、菊科和蒿属等),蒿黎比最高可达3,指示了相对冷湿的气候环境。根据纹层厚度推测,湖泊再度干涸,现代干凉气候的形成不会早于2000a B .P .。1.1.3 玛纳斯湖

玛纳斯湖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是源于天山的

186

中 国 沙 漠 20卷

玛纳斯河的尾闾湖。9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与法国南巴黎大学联合对玛纳斯湖进行了考察,在玛纳斯湖盆中心钻取了3.5m 长的沉积柱样。孙湘君等对该孔孢粉沉积速率的研究表明,4200a B .P .以来在花粉比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玛纳斯湖花粉沉积速率达到剖面最高峰且高低变化很大,有数次大起大落[14]。林瑞芬等对沉积柱样品碳酸盐的D 18O 记录进行了研究后发现,玛纳斯湖与地处季风区的青海湖的D 18

O 曲线变化趋势存在差别[21]。如图2所示,13000~9500a B .P .,玛纳斯湖D 18

O 值呈稳定上升趋势,而青海湖却在剧烈的波动中大幅度下降;9500~6000a B.P.,玛纳斯湖与青

海湖类同,D 18O 曲线锯齿状波动并呈增加趋势;6000~4000a B.P.,玛纳斯湖出现了两次D 18

O 值的大幅度负向漂移;4000~1000a B.P.,D 18O 值又在频繁的波动中逐渐降低,而青海湖6000a B .P .来呈稳定上升趋势。从图2不难看出,玛纳斯湖D 18

O 曲线反映早全新世至中全新世中期该区气候相对稳定,其间也有一些波动,但远不及6000a B .P .以来频繁,

而且波动幅度小。

图2 玛纳斯湖和青海湖沉积D 18O 曲线(引自文献[21])

Fig.2 T he D 18O curves of M anasi

Lak e an d Qing hai Lake

一般而言,D 18O 值向负向漂移指示气候转向湿润。玛纳斯湖D 18

O 曲线在13000~6000a B.P.段呈逐渐上升趋势,指示该区气候偏干;在6000~1000

a B .P .段向负向漂移,指示气候偏湿且干湿波动较剧烈。

1.1.4 巴里坤湖

韩淑女是等曾对天山东段的封闭型湖泊巴里坤湖ZK00A 孔进行了细致的沉积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15]

。根据研究成果,该

孔2.51m 以上为12000a B .P .以来的沉积。按沉积特征、地球化学指标、孢粉分析和氧同位素测定结果,结合年代资料和树木年轮分析,将12000a B.

P .来的气候分为暖干、

冷湿等不同的气候段。12000~7000a B.P.,水热组合以暖干为主,样品孢粉浓度低(图3),花粉组合中耐干旱的黎科和蒿属占优胜,木本花粉含量很低,虽然在8000a B.P.左右有

一次冷湿波动;7000~3640a B .P .,前期较湿润,沉积物中花粉含量急剧增加;后期,气候又向暖干方向演化,花粉浓度迅速降低;3640~2300a B.P.为冷湿期,形成了黑色的淤泥沉积,花粉浓度也相应增高;2300a B .P .以来,除小冰期的冷湿波动外,气候暖干。但从花粉浓度分析,与早全新世相比晚全新世相对湿润。

图3 新疆巴里坤湖ZK 00A 孔花粉浓度变化曲线F ig .3 T he chang e of pollen density fr o m KZ 00A

cor e o f Balikun L ake,Xinjiang

1.2 黄土沉积

中国天山西部的伊犁盆地和天山以北的天山山前的荒漠草原和草原地带,是新疆重要的风成黄土分布区,黄土厚度几米至几十米不等。近年来伊犁地区黄土记录的研究表明,该区的黄土中保存有丰富的古气候信息。野外调查发现,不论是在天山北麓还

是在伊犁地区,很难见到类似黄土高原那样广泛分布的全新世埋藏古土壤。据14

C 测年结果,伊犁地区目前所发现的位于黄土顶部的古土壤主要为晚全新世的产物,天山北麓不多的全新世古土壤和沙丘中碳化层样品的年龄也集中分布在中全新世晚期和晚全新世[22]。

在东部季风区,黄土粒度常常被用来作为冬季风强度变化的代用指标

[23~67]

。黄土沉积特征和沉积

187

2期叶玮:北疆地区全新世气候波动与水热组合特点

环境的研究表明,伊犁地区的黄土粒度组成较黄土高原典型的马兰黄土为细[27],而且伊犁地区西邻中亚荒漠区,伊犁河下游分布有十分丰富的细粒物质,

同时该地区又是世界上尘暴发生天数较多的地区之一[28]

。从伊犁黄土组成中小于30L m 粒径含量平均高达75.28%、<15L m 者平均约占54%和1500m 以上高空常年为西风环流控制推测,远源粉尘对该区黄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据Pye 的研究成果[29],在中性大气的中等风暴里,20L m 的颗粒不可能迁移到离源区30km 以远的地方,而<10L m 的颗粒则可被搬运到数千公里之遥的其它地区。因此,地处西风区的伊犁地区黄土粒度组成中<10L m 含量应能较好地反映西风风力的变化。风力大,西风携带能力强,粉尘组成中含有相对多的>10L m 颗粒,粉尘沉积速率快,<10L m 颗粒百分含量相对降低;相反,风力小,沉积速率慢,<10L m 粒级百分含量增高。故选择<10L m 颗粒含量作为伊犁地区晚更新世以来西风强度变化的代用指标。

图4为伊犁则克台黄土剖面约13000a B .P .的黄土粒度曲线。不难看出,13000a B .P .来伊犁地区黄土粒度组成中<10L m 含量在波动中增加,反映西风风力不断减弱。11000~10000a B.P.

图4 伊犁则克台黄土剖面黄土粒度变化曲线F ig.4 T he chang e of g rain size since 13000a B.P.

in Zeketai lo ess pro file,Y ile ar ea

一次明显的风力增强事件,可能代表寒冷的Young er Dr yas 事件。除此之外,在8000a B .P .和4600a B.P.左右还出现了两次以<10L m 含量减少为标志的风力增强事件。该区地带性土壤为灰钙

土,据发育程度结合粒度年代模型推测,其形成年代为晚全新世。另据孢粉分析,伊犁则克台剖面自上而下植被状况变化不大,主要为荒漠和荒漠草原植被交替,但蒿属和藜科以及草本和灌木花粉含量在剖面上存在波动。表土花粉以蒿属含量最高(39.3%),其余为藜科、豆科、十字花科、麻黄属、菊科、禾本科和蓼科等,反映荒漠草原环境。也就是说,类似于现代的荒漠草原环境早在晚全新世业已形成。

在伊犁地区,除黄土顶部发育的古土壤外,到目前为止,尚未在风成黄土中发现埋藏的全新世古土壤,其原因有待讨论和进一步研究。如果说冰后期温暖期的黄土沉积代表着一种干旱的环境,那么则克台黄土剖面所反映的13000a B.P.来的环境变化则指示着早全新世至中全新世,该区一直笼罩在干旱的环境中,曾有的湿度波动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该区的干旱趋势,直到晚全新世才具备了适宜土壤发育的条件。这与东部季风区明显不同,但却与Rea 等对太平洋风尘沉积的研究结果一致。Rea K D 等在研究西北太平洋风尘堆积时发现[30],海洋沉积记录的最大风尘通量出现在6000a B.P.,由此推测作为粉尘源区的亚洲中部,该时期气候干旱,带状西风急流北缘在此时已北移至44°~45°N ,并在此之后又开始向赤道方向移动。这种推论与伊犁则克台黄土剖面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相符。由于伊犁地区地处42°~44°N 之间,西风急流向南退缩速度平均为80km ?ka -1,推算直到中全新世后期或晚全新世研究区仍然处于西风急流的控制范围。中国黄土高原关于全新世沉积的研究也证明,在末次冰期结束后,黄土沉积要延续到8000~6000a B .P .[31~32],直到6000a B.P.之后才广泛发育黑垆土。受西风控制的伊犁地区,由于晚全新世前一直为西风急流控制,空气较稳定,气候较干旱。相反,随着急流南退移出本区,极峰南移,伊犁地区大气变得不稳定,冷空气频繁南侵,环境好转,因此在晚全新世普遍发育土壤。前苏联中亚地区有关全新世的研究成果揭示,中亚中全新世为干旱期,早、晚全新世为湿凉同期,与之对应,巴尔喀什湖早、晚全新世为高湖面,而中全新世为低湖面

[14]

。根据吉尔吉斯科学院天山自然

地理站对北天山全新世冰川作用的研究结果,9000

~3000a B .P .间,北天山地区的气候环境对冰川的发育相当不利,当时可能发生了完全的冰川退化并全部消失。从沙尔克腊特和沙特拉两个泥炭剖面

188

中 国 沙 漠 20卷

的孢粉分析结果,地层中含有大量麻黄、藜科、蒿属花粉和少量云杉、桦属花粉,由此得出全新世中期的气候状况比现代干暖之结论。全新世晚期,出现了最大分布的松树林[33]。可见,伊犁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与前苏联北天山地区及中亚地区非常相近。

1.3 冰川沉积

全新世高温期气候转暖,天山冰川退缩,在乌鲁木齐河上游留下了一系列印迹。据前人研究,望峰冰积表层黄土的14C年龄为9170±141a B.P.,另有气象站附近的两道终积垄的14C年龄分别为5680±150a B.P.和4080±141a B.P.[22]。结合地衣的研究,陈吉阳认为全新世天山冰川至少有4次重要的前进,分别发生在5700a B.P.、4100a B.P.、2800a B.P.和403~74a B.P.间[34],而最后的小冰期又包括3次冰进。在天山东段的巴里坤山区,保存有极为完整的冰积垄,它们分别代表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5次冰进,其年代为10084a B.P.、8000a B.P.、5000a B.P.、3000a B.P.和16~19世纪[35]。反映了山区不稳定的全新世环境。

2 问题讨论

从上述地质记录可以看出,北疆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较为复杂,东部和西部、南部和北部、山区和平原存在差别。将天山东段的巴里坤湖盆地与天山西部的伊犁盆地相比,巴里坤湖及其周围地区全新世环境相对不稳定,具体表现为山区冰川的多次前进和湖泊沉积中孢粉浓度的波动。孢粉浓度的变化揭示,早全新世该区气候干旱,湖周植被稀疏,因此花粉浓度为全新世最低;中全新世至晚全新世,湖泊沉积中花粉浓度急剧增加,特别是6000~3000a B.P.,花粉浓度的波动与山区冰川的进退一致,冰川前进对应于花粉浓度的增高,反映该时段大气和土壤湿度的增加;晚全新世气候又向暖干方向发展,但花粉含量却远较早全新世为高,反映了相对湿润的气候条件。天山西端的尤尔都斯盆地和伊犁地区,早全新世至中全新世后期,气候较为干旱,黄土粒度曲线上所显示的两次风力增强事件其时间大体与山区冰进相当,推测西风风力的增强与温度的降低和湿度的增加一致。然而,在干旱的总背景下,虽然湿度的变化引起了山区冰进和湖泊水面的升高,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山前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带干旱的面貌,所以直到晚全新世伊犁地区成壤作用才强于黄土堆积作用。天山东段与西段全新世气候的这种差异与两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位于新疆东部的巴里坤地区在全新世大暖期可能受夏季风的影响,而地处西部并与中亚接壤的伊犁地区一直为西风控制,所以表现出与中亚地区类似的环境特点。

将天山地区与阿尔泰山地区的全新世气候相比,可以看出虽然全新世大暖期夏季风的影响很难深入到北部的阿尔泰山,但由于位置偏北,西风急流又未能象在伊犁地区和中亚地区那样长时间控制该区,受惠于冰洋气团和西风带来的水汽,尽管早全新世干旱,但中全新世至晚全新世相对湿润,而且气候波动频繁。

位于准噶尔盆地中的玛纳斯湖、艾比湖等湖泊水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流域中的植被的兴衰主要受盆地中降水和土壤湿度的影响。平原地区降水和湿度的微小改变,虽不能引起湖水位的变化和流域植被种群的改变,但干旱区降水量和土壤湿度的增加却可导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从玛纳斯湖4200a B.P.以来孢粉浓度的增加和波动推测,对应于地层中花粉含量的增高,平原降水和土壤湿度增加。而氧同位素曲线所反映的早全新世干旱和其它地区是一致的,6000~4000a B.P.氧同位素的大幅度负向漂移与巴里坤湖孢粉量的增加一致,可能与夏季风的深入有关,4000a B.P.以来气候变化则与天山西部相近,反映西风环流的影响。

综上所述,北疆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十分复杂。早全新世气候暖干,中全新世至现代,各地区气候特点因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的不同而不同。受西风控制地区,暖干的气候可一直延伸到晚全新世,而可能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和偏北的阿尔泰山,环境的好转早于西风区,并且气候的波动也较西风区更为频繁。就整体而言,北疆地区4000a B.P.以来受西风环流的影响,大气湿度有所增加。由于目前的研究分辨率低,对于北疆地区百年和千年尺度气候和环境变化细节仍然所知甚少,有待进一步进行具高分辨率地质记录方面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怀仁.第四纪地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A高迪(邢嘉明等译).环境变迁[M].北京:海洋出版社,

189

2期叶玮:北疆地区全新世气候波动与水热组合特点

1981.

[3]徐馨,沈志达.全新世环境[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4]史雅风,孔昭宸,王苏民,等.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

与重要事件[J].中国科学,1992,B(12):1300—1307.

[5]史雅风,孔昭宸,王苏民,等.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

气候与环境[J].中国科学,1993,B(8):865—873.

[6]O'Brien S R,M ayew sk i P A,M eeker L D,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7773159.html, plex ity

of Holocene clim ate as r econs tructed fr om a Greenland ice core[J].S cien ce,1995,270:1962—1964.

[7]S tager J C,M ayesk i P A.Abru pt early to M id-Holocene

climate transition registered at the Equator and Poles[J].Sci-ence,1997,267:1834—1836.

[8]Alley R B,M ayew sk i P A,Sow ers T,et al.Holocene cli-

mate ins tability:A prominent,widespr ead event8200a ago

[J].Geology,1997,25:483—486.

[9]Alley R B,Fink el R C,Nishiz umi K,et al.Changes in con ti-

nental and sea-salt atmos pheric loading in central Greenland

du ring the m ost recen t deglaciation[J].Journal of Glaciolo-gy,1995,41:503—514.

[10] Blunier T,Ch appellaz J,Stauffer B,et al.Variations in at-

mos pheric methan e concentration during th e Holocene Epoch

[J].Nature,1995,374:46—49.

[11] Hughen K,Overpeck J T,Peterson L C,et al.Rapid clim ate

changes in the tropical Atlantic region du ring the las t deglaciation[J].Nature,1996,380:51—54.

[12] 文启忠,乔玉楼.新疆地区13000年来的气候序列初探[J].

第四纪研究,1990,(4):363—368.

[13] 吴敬禄.新疆艾比湖全新世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演化[J].地理

科学,1995,15(1):39—46.

[14] 孙湘君,杜乃秋,翁成郁,等.新疆玛纳斯湖周围近14000年

以来的古植被古环境[J].第四纪研究,1994,(3):239—247.

[15] 韩淑女是,瞿章.北疆巴里坤湖内陆型全新世气候特征[J].中

国科学(B),1992,(12):1201—1209.

[16] 李吉均.中国西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变化模式[J].第四

纪研究,1990,(4):197—204.

[17]叶玮,阎顺.新疆阿尔泰山4.9×104a以来的环境演变[A].中

国科学院新疆地理所.干旱区资源环境与绿洲研究[C].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5.176—182.

[18] 阎顺,叶玮.新疆阿尔泰山全新世环境演变[J].干旱区地理

学集刊,1994,(3):93—102.[19]叶玮,穆桂金,王树基,等.天山小尤尔都斯盆地全新世湖相沉

积特征与沉积环境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7,20(3):

13—20.

[20] Ye W ei,M u Guijin,Xu Yingqin,et al.Clim ate ch an ge dur-

ing th e las t deglaciation in L ittle Youerdusi Bas in of T ian shan

M ountains,Xinjiang[J].Chinese Journal of Arid Lan d Re-search,10(3):183—190.

[21] 林瑞芬,卫克勤.新疆玛纳斯湖沉积物氧同位素记录的古气

候信息探讨-与青海湖和色林错比较[J].第四纪研究,

1998,(4):308—318.

[22] 中国科学院新疆资源开发综考队.新疆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3]鹿化煜,安芷生.洛川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J].科学通

报,1997,42(1):66—70.

[24] S tephen C.Porter,et al.Correlation betw een climate events

in the north Atlantic and China during the las t glaciation[J].

Natu re,1995,375:305—308.

[25] Din g Z L,et al.Tow ards an orbital time scale for Chin ese

loess depos its[J].Quatern ary S cience Review.1994,13:39—

70.

[26] 丁仲礼,孙继敏,刘东生.联系沙漠-黄土演变过程中耦合关

系的沉积学指标[J].中国科学,1999,29(1):82—87.

[27] 叶玮,靳鹤龄,赵兴有,等.新疆伊犁黄土粒度特征与物质来

源[J].干旱区地理,1998,21(4):1—8.

[28] 中科院新疆事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图书情报室、沙漠室编译.

独联体国家荒漠化综合治理[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

社,1993.

[29] 肯.派伊(台益和等译).粉尘及粉尘沉积物[M].北京:海洋

出版社,1987.

[30] Rea K D,et al.As ia aridity and the zonal westerilies:Lat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record of eolian depos ition in the

Northw es t Pacific Ocean.P.P.P.,1988,66:1—8.

[31] 王永炎,林在贯,腾志宏,等.中国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理力

学性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32] 张宗祜.中国黄土[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33] M elinikova A P,Bak ov E K.关于苏联北天山全新世冰川作

用的退化问题[J].冰川冻土,1991,13(4):291—298. [34] 陈吉阳.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全新世变化的地衣年代学等若干

问题之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1988,(1):95—104.

[35] 韩淑女是.北疆巴里坤湖全新世环境变迁序列[J].地质科学

(增刊),1992:247—259.

190中 国 沙 漠 20卷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Patterns

During Holocene in North Xinjiang

YE Wei

(X inj iang I nstitute of E cology and Geograp hy ,Chine se A cademy of S ciences ,Urumqi 830011,China ;Geogr ap hy Depar t -ment o f Zhej iang N or mal Univ ersity ,J inhua 321004,China )

Abstract :T he study on the recor ds of lacustrine deposits,peat,lo ess and m oraines o f North Xinjiang show s that the Ho locene climate is different fr om the monso on reg ion.T he reco nstructio n of Holocene en-vironment fro m sedimentary facies ,po llen assem blag e ,stable isotope (D 18

O )and g rain size suggests that ear ly Holocene is w arm and dry.T he lakes in T ianshan and Nor th Xinjiang occurred hig h lev els as the glaciers melting ,but the pollen records w 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abundance of shrub and herb that are thr iv e on the arid condition.T he D 18

O r ecord sho wed a general trend o f increase and loess deposition w as pr ev ailing even if there w er e hum id oscillatio ns in som e deg ree .During middle and late Holocene the cli-mate changed from place to place,w hich co ntrolled by the geog raphy position and atm ospheric circulation.In the w est of Tianshan w here the w esterly w as dom inant,the arid climate lasted until Late Ho locene ex -cept fo r an ev ent o f w ind strengthening during 5000~4000a B .P ..In eastern Tianshan ,Zung ar Basin w here might be effected by sum mer monso on dur ing m iddle Holo cene ,the climate fluctuated frequently .Since about 4000a B.P.the effectiv e mo istur e of air have increased to a degree.As a result the vegetation co ver increased and pollen recor ds appear ed as hig h density in Manasi Lake.T he deciduo us forest w as gr ow ing during 4000~2000a B .P .at surr ounding mountains o f Little Youerdusi Basin .The so il fo rma-tio n w as stronger than the accum ulation of loess in Yili ar ea and nor thern slo pe of T ianshan.T he D 18

O curve of M anasi Lake shifted to ward neg ative v alue.In Altai Mo untains the clim ate w as r elative hum id during middle and late H olocene compared w ith that of early Holocene .It is obvious that the climate and the pattern of enviro nm ental chang e during Ho locene is v ery com plex and the results that have made are not eno ug h to explain the history of Holo cene climate and enviro nm ent change clear.Further study on the hig h-resolutio n recor ds is needed so as to understand how the climate happened,developed and evo lved.Key words :the no rthern Xinjiang area ;Holocene ;climatic character istics

191

2期叶玮:北疆地区全新世气候波动与水热组合特点

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措施

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措施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我国饮用水水源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轻、重工业发展迅速,由于“重规划,轻保护”,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众多工业废弃物、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丢弃,以及生活垃圾泛滥,农业污染严重等众多因素都加剧了我国许多地区的优质水源地的严重破坏。同时,饮用水检测严重不达标,水源地环境污染严重问题十分严峻,民众的健康得不到保障,从侧面反映了一些地区政府以及环境保护相关单位在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在监督、治理上的职责缺失。诚然,监管部门在保护饮用水水源环境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仅依靠监管部门也是远远不够的,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也应该加强。由于很多工业企业家教育程度低,缺乏环保意识,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我国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所以,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加强,需要管理部门与企业家双管齐下,共同改进,才能保证人们拥有无污染,无公害的干净的饮用水。

1.1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据悉,由于目前饮用水水源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管理机制也处于萌芽阶段,所以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主管真正意义上严格遵循我国现阶段制定的有关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制度去管理相关工业企业,限制污染物排放到水源地的先例少之又少。而且,部分相关单位没有树立饮用水水资源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因而对部分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也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惩罚机制,更不用说污染物达标排放等解决措施,从而使工业污染处于无人监管的放任阶段。我国是一个法治型社会,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约束力不够,会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破坏一发不可收拾,造成更加不可收拾的后果。如果只是为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重视饮用水水资源地环境保护,人们必然自食其果。因此,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刻不容缓。 1.2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尚未建立 对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水源地环境检测以及环保知识的普及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地区的人不仅缺乏环保理念,更加缺少资金投入,设备投入来建立起正规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以及招引进相关专业知识人才,来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检测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代替GB3838-88,GHZB1-1999 2002-04-28发布 2002-06-01实施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3)为首次发布,1988年为第一次修订,1999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本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4月26日批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范围 1.1本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2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2 引用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年)和本标准表4~表6所列分析标准及规范中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为本标准条文,与本标准同效。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

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国季风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二)教学难点 1.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我国降水特征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温特征和气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哪个自然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不同区域的建筑形式) 学生回答预设:降水。 教师:(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学生竞猜)刚才的图片反映的情况,我们结合我国年均降水量

的分布来看一下。请同学们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4个问题。 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2.年降水量超过1 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岭、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1月份的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岭、张家口市、____ 市、_____ 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5.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6.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链式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读图。】 教师:观察到现象后,我们需要思考原因,为什么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学生回答预设:西北内陆离海较远,东南靠近水汽源头。 教师:同学们的意思是含有丰富水蒸气的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运动,所以使得降水出现这种变化趋势,是什么推动了云的运动呢? 学生回答预设:风。 教师: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和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量柱状图) 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四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吗?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 2.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 1.不均匀,集中在夏季。

水资源环境保护

1、 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水资源状况及潜在危机。(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少于300字。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偏低,并且呈不断减少的趋势。我国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致使我国地表水广受污染,而目前我国城市工业用水重复率也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使得水资源匮乏的矛盾更加尖锐。尤其是北方水资源周期性短缺加剧,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我国已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法规和政策,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困难。华东地区"两头在外"和承接国内外制造业转移的发展模式,生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致使企业在产生利润的同时产生了污染,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承接了污染。华北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地下漏斗区"的出现,致使地下水位一降再降,多处地域发生地裂、地陷及海河防洪墙下陷、海水内侵等情况,危及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安全。华南地区部分水流污染严重,水质毒性大,致使河虾绝迹,对其所流经区域的居民日常生活也带来了威胁。 水资源稀缺矛盾不断加剧,水资源浪费严重且得不到有效约束,水资源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这些必将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2、 给定资料8谈到“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如何找到‘市场化’与‘公益性’平衡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请你谈谈其“难”在何处?(1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少于150字。 一方面,由于成本的增加,资源型产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理应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杠杆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效率的问题,更是发展的问题,“市场化”是个必由之路;另一方面,资源型产品涉及每个公民的切身刚性需求的满足和生活必需,属于公益性工程,而有些公益性工程投资较大,回收缓慢,单纯从企业经营角度看,这些投资并不“划算”,不会去建设。这是公平的问题,更是以人为本的问题,“公益性”是核心根本。因此,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因兼顾“市场化”与“公益性”,必然牵涉诸多利益群体,引发各方争议,难以顺利改革。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如何在“市场化”与“公益性”两者错综复杂的关系之间找到平衡点是难点所在。 3、 近期,城市居民用水价格上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看法不一,假如你是某市政

热带沙漠气候的典型城市

热带沙漠气候的典型城市 1、中国有没有城市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为全年严热干燥,气温日较差较大,年降水 50mm以下'中国没有热带沙漠气候,但是西部内陆有个别戈壁地区会呈 现这种状况'望采纳~ 2、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部在哪个地区 您好,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热带草原南北两侧,主要有非洲的撒 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大洋洲的东北西澳沙漠,北美的加利福尼亚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沙漠气候是大陆 性气候的极端情况。在副热带沙漠分布最广,基本原因就是少雨,植 物难以生存,植物种类和数量极其稀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3、热带沙漠气候最典型的分布在哪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主要地理位置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澳大利亚中西部和南美洲西侧 的狭长区域等地,大致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 4、各种气候的典型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亚马逊平原、印度尼西亚群岛热带 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热带沙漠气候—— 撒哈拉地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西亚、印度亚热带季风气候——中 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西印度群岛温带季风气候——中国 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欧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俄罗斯和加拿大针叶林分布区高山高原 气候——青藏高原苔原气候——俄罗斯加拿大北部近极地地区冰原气候——南极洲

5、热带沙漠气候非典型地区分布及成因?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受到地形的影响。与其相似的是南美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2.索马里半岛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离 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 影响,降温减湿。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以上三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几内亚湾的北侧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 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却并不相同。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 增湿。 5.非洲的东南部 气候类型:在教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在个别资料可 见到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夏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 季风。冬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季风。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亚热带季风气候 不够典型。与其相似的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6.小亚细亚半岛 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由 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

环境水化学平衡软件Visual MINTEQ简介

环境水化学平衡软件——Visual MINTEQ简介 摘要:Visual MINTEQ是一款计算水化学平衡的计算机软件,用于评估水体中金属污染物的形成和迁移的模型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Visual MINTEQ模型的功能、理论基础、操作方法和应用。最后,通过实例展示了Visual MINTEQ模型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领域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Visual MINTEQ 化学平衡重金属污染 Introduction of Visual MINTEQ -- A Computer Program for Calculating Aqueous Chemistry Equilibria Abstract: Visual MINTEQ is a computer program for computation of aqueous chemistry equilibria, and a modeling system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fate and migration of selected pollutant metals in aquatic systems. The functions, theories foundation, operat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of Visual MINTEQ was mentioned in this essay. Finally, an example was demonstrated to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in soil heavy metals pollu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areas. Keywords:Visual MINTEQ equilibrium heavy metal pollution

土地利用对水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7773159.html, 土地利用对水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作者:李荣常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7期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却在时刻破坏着水资源环境的发展,修复。 本文从土地利用对水环境的影响机制和评价等主要内容来探索影响,为提高土地利用科学性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资源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1 土地利用对水环境的影响机制 1.1 农业生产对水质变化的影响 现代化的农业和牧业对自然水环境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在局部地段甚至超过现代工业对自然水环境的影响。农业的不适当生产方式、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有机废弃物的侵染,会对水质造成大面积的、持续性的污染,这样形成的面源污染较之与点源污染,具有危害规模大,防治困难的特点。农业面源污染包括:水土流失、化肥与农药流失、畜禽水产养殖、农业废弃物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等。例如在赣江,最重要的面源之一就是农业,赣江沿岸是江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家畜粪便等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到赣江中造成氮磷及其他“三致”微量有毒污染物(如邻苯二甲二丁酯等)的浓度增加,这既造成营养和有效成分流失,又污染水环境。 1.2 建设用地对水质变化的影响 建设用地对水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业废水的排放,如:重金属污染物、COD、总磷等。随着新建县城市化的发展,需水量和废污水排放量增大,相应增加了入河(湖)污染量。另外,除工业排污外,生活污水排放也是河流有机污染不容忽视的因素。 1.3 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据杨桂山等人对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洪涝的影响分析,可知产水量的空间分布对洪涝灾害有直接影响。如果上游地区的产水量增加,则洪水需经过河网从下游排出,就会与中下游的洪水产生叠加效应,将给整个流域的防洪造成极大压力。例如:建设用地的增加将使洪峰出现的时间提前,洪峰更高,洪涝过程缩短,洪量趋于集中,危害更大。据美国一些小城市调查,当不透水地面占12.00%、平均洪水流量为17.80m3/s时,洪水汇流时间为3.5h。而当不透水地面增至40.00%时、平均洪水流量增至57.80m3/s,洪水汇流时间减至0.4h,工矿居民建设

巴基斯坦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有多种说法: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② 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③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④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南亚地区塔尔沙漠的形成原因分析 今天在备课的时候,碰到一个难题,就是关于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的塔尔沙漠的形成原因。山东省地图出版社的《区域地理》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是:1、冬季被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2、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3、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关于这三个说法,我都觉得很疑惑: 1、“冬季被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北半球由于存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已基本将中低纬度的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副极地低压压缩至海洋之中,塔尔沙漠地处南亚大陆,如何能被副热带高压所控制?此外从世界一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图中,我们发现其中心气压大约在1020~1024之间,与该地区相距不甚远的蒙古高压的气压值1036相比,差距甚大。 2、“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从世界七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此地仍有西南季风,何谓“无法到达”? 3、从以上气压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印度低压应该恰好控制塔尔沙漠的大部分,根据我们以前所学,被低压控制,其降水应该比较丰富,为何此地降水十分稀少? 4、“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该说法过于夸大人为原因对某地气候变化的影响,按照这种说法,如果全部停止这个地方的人类活动,是否能恢复到与之完全相反的“热带雨林气候”? 此外,我查看了有关资料,对于塔尔沙漠的成因,有以下几种说法,可以值得参考一下,我并没完全搞懂,但还是值得借鉴一下。 1、另外来自沙漠西部的风,气流先经过阿富汗和俾路支的干旱高原,下降到本区时不能造成雨泽,自东部溯恒河而上的季风沿途失去水汽,然后下降至旁遮普, 空气下沈增温,无法致雨。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 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 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 毫米左右。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量5.9毫米,天山东端靠近中蒙边境的淖毛湖为12.5毫米,均是我国雨量最少的地方。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是季风气候的一个特点,每年季风退时间的迟早和雨带在某一地区停留时间的长短都使得每年的降水量出现差异。一般说,降水量多的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小;反之,变化就大。我国降水变化最小的地区在云南南部,全国降水变化最大的是西北干旱地区。 影响我国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其中地形、下垫面、人类活动因素影响的主要是局地降水分布,而、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是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进而影响降水分布。我国雨带的推移和副热带高气压的季节移动趋势是一致的,即我国的降水很大程度上受到副高的控制。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有的年份,副热带高气压势力较强,北进速度快,则会出现南旱北涝的情况,有的年份,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弱,长期在低纬度徘徊,则会出现南涝北旱的局面。 2.大气环流(季风)对降水的影响.我国的降水分布,东南沿海>1000mm,秦淮一线800mm,西北非季风区<400mm,南疆中部<50mm,因而可以得出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南

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特征

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特征成因气候类型冬、夏气温特征及成因温度带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干湿地区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温度带 (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成因:①纬度因素;中国位于北半球,越往北太阳辐射角越小,辐射越弱。冬季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短,所以北方温度越低;②冬季风因素: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冬季时特别寒冷。 (2)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成因:夏季虽然越往北太阳辐射角越小,辐射越弱。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长,累积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所以北方的夏季温度也较高。 (3)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1)降水地区分布规律:降水地区差异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际变化大。 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最少的地区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中国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中国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成因 (1)中国主要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 (1)多特殊天气 寒潮:时间:冬半年,影响:寒潮南下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梅雨:时间:夏初,范围:江淮流域。 台风:时间: 5-10月,影响: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台风登陆后,带来得雨水能够缓解旱情。 沙尘暴:时间:春季,范围:北方时间:夏初,范围:江淮流域。地区。 (2)多旱涝灾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

水环境质量篇

水环境质量篇 一、6月水环境质量概况 本月对宜昌市环境水质监测网络22条河流的42个断面水质进行了监测,其中,南津关、荆州砖瓦厂、荆州河口、隔河岩 水库坝上、长沙坝、云池 (白洋)、清江大桥、铁 路大桥(小桂林)、两河 口(草埠湖水厂)共9 个断面引用国家网采测 分离结果。全市主要河流 水质符合Ⅰ~Ⅲ类的断面37个,占全部断面的88.1%,水质状况总体为“良好”。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断面39个,达标率92.9%;水质超过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断面3个,超标率7.1%。 22条河流中水质断面全部达标的有20条河流,达标率为90.9%,分别为:长江、渔洋河、清江、运河、黄柏河、香溪河、、善溪冲、沮河、漳河、沮漳河、桥边河、五龙河、下牢溪、茅坪河、叱溪河、九畹溪、青干河、太平溪、童庄河和天池河。 22条河流中有2条河流存在超标断面,分别为柏临河(灵宝村断面和猫子咀断面);玛瑙河(新河口断面)超标率为9.1%;未参与评价的有1条河流1个断面(沙河沙河村断面)。本月新增天池河纸坊头断面,为长江及重要支流、县域跨界断面。河流水质状况见附图。

各河流及断面的监测情况如下表: 2019年6月宜昌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类别

备注:本月沙河河道综合整治,善溪冲福善场村委会(善溪冲小桥)断面综合整治,玛瑙河郭畈村(原安福寺)断面鸦鹊岭镇污水主管网改造和综合治理,共计3个监测断面未监测,故未参与评价。 二、6月纳入湖北省考核的断面水质达标情况

(一)纳入湖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的断面水质达标情况 全市纳入《湖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地表水考核的断面共9个,本月全部达标。 2019年6月《湖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二)纳入湖北省长江流域跨界断面考核的水质达标情况全市纳入湖北省跨界断面考核的断面共7个,本月7个断面均达标。 三、6月水质自动站监测情况

第3讲水资源环境安全

第3章水资源及水环境安全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资源是保障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的生活中,所有的活的有机体绝大部分是由水组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由于水资源的有限和短缺,水资源危机不仅是地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国际性问题。近年来,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城市形成了所谓的污染型缺水,河道中的水由于被污染,出现了有水不能用的局面,水污染问题已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3.1水资源危机 虽然淡水是可再生资源,但由于它的多种用途、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它自身的有限性,能供人类饮用的洁净淡水十分缺乏。尽管全球每年可拥有4万立方米的水源,但每年可供人类使用的水源只有112万立方米;其余的流人海洋或凝聚于两极的冰山。而在可供使用的水中能得到利用的水只有7000m3。并且由于水被污染、盲目开采和肆意浪费,使可利用的水资源正在日益减少。因此,所论及的水资源危机是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淡水资源短缺或被破坏而形成的危机。全球性水资源危机的最突出特点是地区性缺水。事实上,水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而水资源危机是一个全球性危机。 2.1.1 全球水资源现状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为广义水资源和狭义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一切以固态和气态的形式存在于地球表面和地球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之中的水资源。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土壤的水分、冰川和大气水蒸气。通常说的水资源是狭义上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据科学家测算,全球的水量约13.86亿立方米。其中人类难以和不适宜直接食用的海水占97.2%,淡水总量仅占3.53%。淡水总量中的68.7%和30.1%分别贮藏在冰川和地下,主要分部在南北两极区被冰川和冰封覆盖着,其中大部分是固体冰川,这种冰川在目前技术水平下,还难以利用。真正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淡水总量的约1%,其中可利用的地表水仅占0.35%,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河水贮藏不足0.0l%。而其中只有约0.007%的淡水人类可随手使用。这部分淡水是通过降水更新的,从而可以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就是在人类能够得到的这点宝贵的淡水中,又有65%~70%因蒸发、流失及其他的浪费而损失掉。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及特点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成因

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成因 1、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沿海,南北延伸、狭长,面积小,接近赤道。 原因: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只能分布在西部沿海,不能向东扩展;受秘鲁寒流影响,向北扩展,接近赤道;从而使南美洲的热带沙 漠气候只能分布在西部沿海南北延伸的狭长地带,面积小,接近赤道。 2、南美洲的西部为什么有热带沙漠? 南美洲西海岸形成世界上最靠近赤道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是由于 多种自然要素综合的结果。首先,10·-30·地区主要受南半球幅高和 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控制,幅高因下沉气流所以干燥;来自大西洋 的东北信风对南美大陆的东岸带来湿润的水汽,在巴西东南部沿海平 原地区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海岸的智利和秘鲁沿岸为背风区,所以此时的信风难以影响此地; 另外沿岸的秘鲁寒流减湿,加剧了干燥程度,所以形成了最靠近赤道 且呈狭长布局的热带沙漠气候。 3、为什么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的分布形态? 南美洲西海岸的这种独特景观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要知道这 种特殊气候类型是因为常年受到负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实用型的是下 沉气流而导致的。由于当地气候非常炎热,所以地表大多数都是非常 荒芜的,在这里都会形成沙漠景观。同样这片地区也是降水量比较少 的地区。

第1个原因就是地形因素。要知道南美洲西侧不仅是有热带沙漠气候同样也存在着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而当时这几个气候共存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这片地区存在着安第斯山脉。要知道安第斯山脉的海拔非常的高,同样也让南美洲的气候受到了影响,分为东部跟西部。

水资源环境保护

水资源的浪费与合理利用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渐渐忽略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不堪承受之重负。尤其我国水资源更加紧缺,人均占有量非常少,还有一半的人缺乏安全饮用水.各种有害的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被人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进化能力,于是就发生了水污染。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继而使湖泊和海湾污染,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厄运。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各种工业废水、农药等有毒物质排入水中,可使饮水人中毒。重金属污染的水进入人体,会使人慢性中毒等等。据统计地球表面的水储量大约有140亿亿立方米,但淡水资源只有3.5亿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0.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费,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情况严峻。 看看以下一列惊人的数字:全球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25亿人缺乏饮水卫生设施,每年有500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我国人均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属缺水国,全国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有29%的人在饮用不良水,7000万人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多亿,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水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因素。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提前发表的世界水日文告中提出了200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为发展服务。旨在呼吁全球公民都能为人类的后代着想,在保持和改善世界淡水资源的水量和水质方面做出努力。 我国的水资源浪费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配给型浪费,黄河周围等地区还重复着古老的引黄灌溉方式——土渠输水,大水漫溉,近50%的水资源损失于蒸发和渗漏之中; 二.生产型浪费,主要体现于工业中,我国工业用水复用率为60%,日、美、德等发达国家达到90%以上; 三.日常浪费型,据估计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近6吨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漏掉近20吨水,全国以12亿人口,上亿家庭计,浪费的水量足以惊人。 俗话说的好:“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

对地表水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认识及理解

对地表水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认识及理解 地表水国家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而制定此标准。此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应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此标准将标准项目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表水水质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作为基本项目的补充指标。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汤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表一: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各基本项目的限值见下表,单位mg/L:

水资源环境的治理机理

水资源环境的治理机理 发表时间:2019-09-11T14:40:57.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黄娜[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方面领域逐步实现现代化,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水资源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身份证号:45033219871206xxxx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方面领域逐步实现现代化,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水资源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针对水资源环境治理的方式方法展开论述,从生产方式这一主要矛盾入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意在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从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科学综合治理。 关键词:水资源环境;治理;机理引言 近代以来,中国各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的是长期透支有限自然资源的生态危机,自然资源破坏殆尽,城市建设换来的是绿色植被砍伐、空气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其中水资源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长期以来,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治理成效甚微,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水质恶化的局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困境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地区,其中水环境恶化一度威胁到了生产生活的用水安全,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目前的水资源环境治理的常规方法效果并不显著,且陷入治水困境。 一、我国水资源治理难的原因 水环境治理工作迟迟得不到有效开展,无论是传统低成本优势的转变、企业布局的优化,以及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还是政府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均面临诸多矛盾与困境,从而制约了水资源环境治理的成效。其收益与成本始终达不到一个合理的划分效果。我国水资源环境问题,一方面源自环境成本外部化及其所致的“搭便车”问题,导致企业治污成本转嫁给社会,这是世界普遍性问题;另一方面源自资源要素非市场化问题,导致资源要素的粗放式使用,这是我国的特殊问题。以上两种原因共同阻碍了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首先,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企业治污缺乏内生动力水环境,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特征。从企业角度讲,经济利益取向决定企业缺乏环保动机,区域环保标准的降低,监管松懈,企业偷排,或者污染罚款低于自己的治污成本,企业就会选择向自然水体中排放污染物,通过向自然界排污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 第二,从消费者角度看,产品质量和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昂贵的环保技术生产的产品和便宜的非环保技术生产的产品同时出现在市场上,购买后者产品就是理性选择。消费者只偏好于价格便宜的产品,而并不在乎其生产技术是否环保。每个消费者都希望“搭便车”,通过别人购买环保产品改善生态环境而受益,如果环保企业得不到应有收益,终将限制环保生产,助长水环境污染。 第三,再从水流域角度看,上下游区域经济发展因外部性而面临利益冲突,下游的水环境需求会对上游的经济发展形成制约,枯水时期上游地区也会因蓄水而对下游用水造成压力,跨流域外部性的存在使得水污染治理更具难度。 第四,低水平竞争与治水成本压力。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但是很多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参与国内外竞争,实现了本土企业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低成本优势的背后体现了资源要素驱动的传统模式,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然而,这些行业的转型升级却面临着“低端锁定”困境,薄利多销的低水平竞争成为众多企业的无奈选择。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一方面促使企业不择手段降低生产成本,甚至以牺牲长期生态效益换取短期经济利润,从而造成大量水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使得企业在水环境治理上力不从心,大量中小企业原本就处在微薄利润或者盈亏平衡点附近,水环境治理会对其造成成本冲击而破产。因此,在低水平竞争策略下实施水环境治理,不仅使得企业难以化解巨大的转型升级成本,而且会削弱浙江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二、水环境治理机理 1、在思想认识上把生态资本视为富民资本,习总书记最早在浙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否认两者具有替代关系,通过水环境治理促进有效投资,如生态资本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新兴产业投资等,将水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统一起来。 2、建立水环境治理的倒逼机制,解决市场主体治污动力缺失的问题。各地通过淘汰关停落后产能、引导中小企业集中入园、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与升级,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水环境优化目标。以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推动物质投入的减量化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着经济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生态化,就是调整传统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渐向着合理化、均衡化、高级化演进。 3、创新跨流域治水的联动机制。将国内各区域的水资源治理有效联合起来,统一进行规划整治,确保每一条河、每个河段都有河长,治水的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克服水环境治理中的跨流域外部性问题。 4、实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与政府“大有可为”相结合。一方面在各级政府成立针对水资源治理的工作组,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的整体实施,另一方面加强水资源交易机制和补偿机制试点,弥补市场失灵局限,尝试在水环境治理中找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平衡点。基于以上举措,浙江的水资源环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5、减量循环提高利用效率经济生态化,将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交换纳入到生态系统的循环中,通过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循环发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以最低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经济生态化是对传统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增长方式的一种帕累托改进,旨在有效减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水资源使用的高效化。 6、水环境治理必须要实现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与货币补偿相对称,为水环境治理提供合理的激励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实质上是对因生态保护产生的机会成本和因环境治理付出的额外成本的补偿,是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体现,也是环境治理外部性内部化的成本依据。 7、以产业层次的高端化,实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低附加值环节和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是水环境污染最为集中的领域。产业层次的高端化,就是通过高附加值、高技术化、高加工度,推动资源集约利用,从而直接减少生产环节污染物排放,实现水环境污染的源头控制。产业层次的高端化表现为价值链条向外延伸、加工深度显著提高、生产规模合理发展。延伸价值链条,可使低端的生产、加工、装配向高端的设计、研发和营销转变,产品附加价值提高,生态效益增强;提高加工深度,即依靠技术改造和工艺提升,使低端、初级、廉价的制造品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生态产品转变;优化生产规模,即通过企业的规模扩张,提升企业生态竞争力和创新力,以规模经济增强企业生态保护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