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

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

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
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

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

20101104104对外汉语陈肇中摘要:儒家学派由孔子所创。孔子一生大半时间都从事教育工作,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儒家学说在不断的发展与壮大,起积极作用的为精华,起消极作用的为糟粕。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对于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我们从很早以前就已经接触,但是没有过深入的研究。或许由于年代的久远,我们对于这么一个圣人了解得不是那么的清晰。但是通过文献的记载,一个圣人的伟业在我面前展现开来。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这是一个所谓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变化相当剧烈。周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诸侯虽然名义上仍臣服于周天子,但实际上已各自行其是,互相以武力相征伐,并不听命于中央王朝。同时,各诸侯国内部,有权势的公卿大夫也逐渐掌握了实际的权力,成为事实上的当权者。诸侯国之间不断发生争夺霸权的斗争,各国内部的权臣之间也经常为权力而发生冲突。在激烈的社会变动面前,西周初年建立起来的以礼乐为核心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首当其冲,遭到严重破坏。社会政治失序、伦理道德败坏,已经到了非要先知先觉者作出思考和回应不可的地步。

在这种礼乐崩坏、社会变革之际,出现了各种学说各种流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孔子的儒家学说在战乱中不断的得到伸展和完善。

孔子的学说包括很多,但核心主要是一个“礼”字。孔子认为,既然人本性都是善的,执政者就应该让民众知道自制,回到那种彬彬有礼的社会状态中去。就是所谓的“克己复礼”。这个礼包括了礼节,礼数,礼貌,和规章制度。所以,儒家的思想要人懂得自制,克制欲望,遵守礼节,消除暴力,以达到一种平和的社会环境。正是儒家的这一“礼教”思想,使得中国成了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儒家思想因此为社会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礼节,具体表现为“三纲五常”。儒家思想以“求善”为目标,讲求“仁政”,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的兴衰都很好的证明了这一观点。

儒家文化还有很强的哲理。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对统治者的要求极为严格,其代表人物有,周公,孔子孟子,萧何,诸葛亮,他们都有高尚的人格。儒家的“八目”由远及近,由小及大,由个体到群体的修养方法,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哲学体系。提倡“温,良,恭,俭,让”,修生途径是:穷则独善其生,达则兼济天下。

但是,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儒家学说也是一样。它既有有利于人们学习的地方;也有它腐朽落后的一面。

儒家文化将天人相应的世界观,君民相维的政治观,上下相依的伦理观融为一体。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儒家文化以人伦为出发点,讲究“三纲,五常”,儒家的这一思想为皇权的巩固和集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今天来看,这些理论都极其荒谬,应当遗弃。

儒家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鼓励人们当“劳心者”去“治人”。儒家也倡导人们要努力学习,而学的不是自然科技,是人伦方面的书,“学而优则优”,学好是为了当官、管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腐朽理论成了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的工具,对于今天来言是不可取的。

如果站在客观和历史的立场上来评价的话,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发展繁荣,其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即使时至今日,其中的一些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地方。当然,儒家思想成型于两千多年以前,发展于封建社会,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也必然存在着糟粕,这是我们必须舍弃和批判的。

其实在我认为,儒家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它应该没有什么罪恶的,不过是一种思想,必须服务于社会,正因为它要服务社会,它必然会被统治阶级利用,封建社会就是如此,他们一方面在继承这种思想的同时一方面在篡改,他们要用这种思想麻醉人们,统治人们,压迫人们。所以我们所批判的儒家思想,是在批判整个社会。

另一方面,儒学在历代儒家的不断努力下,丰富发展,形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于教育、伦理、科学、文化诸方面都是有借鉴作用的,甚至有指导意义,对于中国与世界,对于社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是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儒学流传数千年,远播国外,这一事实说明儒学的基本精神具有普遍价值。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值得研究、挖掘、弘扬,需要继承、阐释、创新。

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给后人留下了数不尽的财富。

参考文献:《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等资料

早期儒学

早期儒学 “早期儒学”是指孔子与孔子弟子共同创立的原生态儒家思想。司马迁著《史记》时,撰写《仲尼弟子列传》,充分肯定了孔子弟子对早期儒学的贡献。此后,对于孔子弟子的记载不绝于史书。在孔子弟子中,有卓冠贤科的颜回、传孝道的曾参、教于西河的卜商、显达于诸侯的端木赐等声名显赫者,亦有大量只有姓名而无事迹,甚至连姓 名都没有留下的默默无闻者。古代的传授制度分入室和在籍。入室弟子能进老师的屋子,向老师当面请教;在籍弟子只是登记在册,有师生名分而已。孔子“弟子三千”指在籍弟子,其中的“入室”弟子大概有七十多人。 孔子弟子遍及十几个诸侯国,入室时间亦不同。据文献可大致推断出孔子有三次收徒的高潮。第一次是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三十四岁)。孟僖子作为鲁国三桓之一,临死时嘱咐两个儿子向孔子学礼。孟氏是“大夫”,孔子是“士”。“大夫”向“士”学礼,表明传统贵族已不知礼,而孔子知礼。其后,“弟子稍益进”。第二次是孔子任中都宰的前后一段时期。定公七年,鲁国“陪臣执国政”,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定公九年(孔子五十一岁),“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此期间,孔子的名声进一步提升,众多弟子慕名来求学。第三次是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六十八岁),孔子周游列国返鲁,不满愈加混乱不堪的政局,不再出仕,着力整理古代文献与收徒讲学。 孔子与弟子之间的论学,集中反映在《论语》中。《论语》不同于《诗》、《书》、《礼》、《乐》。后者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知识,蕴涵着先王之道与道德伦理规范。《论语》最初的纂辑,是由众弟子先各言所记,各述所知,然后就共知者进行讨论确定。最初纂辑论定的时间,应在孔子既卒、弟子奔丧聚首之际。由此推测,除颜渊、冉耕、子路早死外,其余“七十子”大多参与了这部儒家经典的纂辑。《论语》中出现孔子弟子近30人,鲜明体现出“七十子”在早期儒家思想中不可忽视的地位。 孔子去世后,子夏、子张、子游曾想推举有子为领袖(《孟子·滕文公上》),但没有获得普遍赞同。这些“身通六艺”、“登堂入室”的孔子弟子,各自从不同方面传播老师的思想学说,儒家的分裂就在所难免。战国晚期,荀子、韩非子等开始关注孔子弟子在儒学传承中的作用。“七十子”及其后学时代是孔孟之间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四年级语文上课后题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题梳理 一、《师恩难忘》 1、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答:田老师爱编故事,使我从小有了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让我对文学开了窍。 2、结合课文理解“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 答: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称赞田老师对“我”的师恩,感谢田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终生难忘”抒发、强调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感激之情。 3、结合课文理解“十年树人,百年树木。” 答:这句话的第一个“树”是指种植,第二个“树”是指培育。作者引用这个成语,说明培养人才非常不容易。这是对田老师的赞美,赞美田老师教书育人的功德。 二、《孔子和学生》 1、结合课文理解“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应该虚心向身边人学习。就像孔子也要向学生学习一样。每个人都有不足,子夏明白了要不断学习,我也明白了:要接受意见,要发现别人的优点,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走月亮》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 答:因为这个夜晚有明亮的月亮,有美丽的风景。在走月亮中,作者感受到了阿妈的温暖,感受到了人们劳动的果实,幸福的生活,而且还憧憬着更好的未来。所以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 2、体会课文为什么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答:这句话不仅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愉快心情,也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串连全文的作用。 四、《飞向月球》 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曾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你怎么理解? 答:“一小步”是阿姆斯特朗真实的动作,但他在月球上迈出的这一步,却是全人类的科技研究成果。这一步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探索了月球的样子和价值,所以说是人类

四年级语文: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实 用文本) 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二、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

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孔子的弟子介绍

孔子的弟子 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 孔子讲学图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最主要的有: 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孔子的母亲的姓氏也是颜,是巧合还是感情因素使颜回成为孔子最得意弟子呢?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江苏省沭阳县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第1课+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 重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 一.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二.“‘百家争鸣’的局面”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问题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阅读【历史纵横】(学者与教师的地位提高)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习题训练包含答案

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课内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0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 哉?” ⑵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⑶夫子哂.之。 ⑷“求,尔何知?” ⑸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 君子。” ⑹“赤,尔何如?” ⑺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⑻“点,尔何如?” ⑼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⑽子曰:“何伤. 乎?亦各言其志也!” ⑾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⑿夫子喟然叹曰:“吾与. 点也!” ⒀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⒁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⒂曰:“夫子何哂由也?” ⒃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 之大?”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认为 B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 D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分析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比:及,到 B .夫子哂. 之 哂:嘲笑 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D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谦让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有方向 B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希:通“稀”,稀疏 C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伤:妨 D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小:做小相 4.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病.偻,隆然伏行 B .驼业.种树 C .如会同,端章甫.. D .浴乎沂,风. 乎舞雩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时是一个小国。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 如会同,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做。) C. 愿为小相..焉(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D. 冠者.. 五六人(指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1、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农人置之不理。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2.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基础知识、课外阅读测试

四年级语文期末测试1 一、我会背诵。 1.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2.勿以恶小而为之,。 3. ,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千山鸟飞绝,,,独钓寒江雪。 二、口语交际。 通过第十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学到了许多有关大与小的故事,有寓言故事,有童话......读了这些文章,你是不是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呢?请来说一说。 三、课内阅读。 瑞雪图(节选)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照样子,写词语。(不能使用文中的) 白茫茫(ABB式):

五光十色(含有数字): 2.“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是一个句,它把比作。 3.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动态描写,请你用“”画出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 4.从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心情? 答案: 一、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2.勿以善小而不为 3.忽如一夜春风来 4.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二、略。 三、 1.红彤彤金灿灿五湖四海十全十美 2.比喻雪沫儿玉屑 3.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4.表现出了作者对雪景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期末测试2 一、我会将词语补充完整。 万()俱()成()上() 纷纷()()()直气() 二、句子加工厂。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把我迷住了。(改为被字句) 2.这个故事使我深受感动。(改为反问句)

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和早期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1、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2、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3、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 ? ?春秋——孔子: 主张和贡献: 1、核心: 是“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思想: 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部分; 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民本思想。 3、教育思想: 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战国——孟旬: 1、孟子:

①发展了仁,提出了“仁政” ②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性善论 2、荀子: 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③伦理观:性恶论 ④制天命而用之历史地位: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学的总结与改造,儒家思想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儒家思想的形成: 春秋晚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在对先秦思想文化进行粗暴否定的同时,也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了低潮。 至汉代,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的建立,太学建立,儒学获得了官方地位。 儒家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社会因素相当复杂,与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鲁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

切的关系。 春秋末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为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原来为周天子所有的“公田”,逐渐转化为诸侯贵族的“私田”。政治上,平民与贵族,奴隶与奴隶主,新兴封建势力与奴隶主贵族,以及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矛盾激化了,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日益频繁,奴隶的逃亡与暴动连绵不绝,王权衰落,各国诸侯贵族势力大大削弱。新兴封建势力日益兴起。 在思想意识和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孔子首倡“有教无类”,广收弟子,宣讲儒家思想,出现当时影响最大的私学。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思想,改造成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同时,儒家学派诞生于鲁国,也与鲁国特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鲁国是周代开国天子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地。周公在西周王朝长期执政,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使鲁国成为了西周时代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另两大文化中心为周王室和商朝的故地宋国)。 春秋时代,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以致到春秋末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这种文化传统对孔子有很大影响,为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仁”字最早见于《尚书·金滕》:“予仁若考(我的才能和美德同先父一样)。”这个“仁”指的是才能和美德。后来的政治家讲“仁”,则指的是人际的伦理关系。孔子对仁作了充分的阐发,把它提高到伦理哲学的最高点,形成为一种系统的儒家学说。 孔子所讲的“仁”,含义十分宽泛,“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则是其最主要的两个内容。

孔子系列故事大全小故事

孔子系列故事大全 一、智慧圆融—故事取材于《列子:仲尼篇》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 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子夏接着问。 “他呀!他的辩才比我好。”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 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无碍。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不能和煦接众,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二、神武不杀 谈到儒家的君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文弱书生形象。对作为儒家祖师的孔子,我们也容易印象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然而,查看古籍对孔子天资与外貌的描述,却令人,大跌眼镜。 据《孔子家语》和《淮南子》的有关记载说,孔子长得宽额、狮鼻、阔口,大颅顶部微陷。身长(周制)九尺六寸。周制一尺,约现代二十到二十三厘米。也就是说,孔子当时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二以上,可谓一标准的山东大汉。记载还说,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弟子们之言语贤才

孔子的弟子们之言语贤才 “言语”是孔门四科之一,指外交之辞令,学术之辨说。《论语?宪问》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这里“命”即指外交辞令。孔子说,郑国制定外交辞令,由裨谌起草,世叔研究,外交官子羽修改,东里的子产在文字上加工润色。一份外交辞令的制定,经过四道程序,高层把关,可见春秋各国对言语的重视。《论语?先进》:“言语――宰我、子贡。”孔子把言语置于德行之后,意在强调能言必须有仁德。《论语?公冶长》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花言巧语,伪善容貌,无德而能言,孔子斥之为“佞人”,告诫弟子远离小人。《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孔子主张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有德之言必须有文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宰我利口辩辞,子贡利口巧辞,他们能言善辩,受到孔子称赞。 宰我,姓宰,名予,字子我,亦称宰予。春秋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他自始至终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未任过官职。他能言善辩,以善辞令著称,列言语科之首。孔子周游列国时,常派遣宰我出使齐国和楚国,楚昭王认为楚国的官员中没有任何人的才能可与他相比。宰我是缺点和优点都比

较突出的弟子,既受孔子的批评,也得到孔子的表扬。《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鲁哀公问宰我,祭祀土神的木制牌位,用什么木?宰我回答了夏、商、周三代分别用松、柏、栗木,特别强调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人民战战栗栗。孔子听了说,已经做过了的事不便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谏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宰我知识面很广,回答很细,但孔子似乎觉得繁琐,他的话有责备之意。《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责备他是腐烂的木头雕刻不得,粪土似的墙壁粉刷不得。由此孔子悟出了“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至理名言。从这件事,孔子改变了看人的态度。宰我从此怎样呢?《论语》并未直接交待,但从孔子的总体评价中,可以看出宰我成了贤才。 孔子因材施教,关心爱护宰我是很好的一例。宰我主张改革旧礼制,是孔门中唯一对孔子仁礼学说提出异议者。《论语?阳货》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他认为守丧三年时间太长,影响生产,

孔子和学生练习题及答案

孔子和学生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孔子的教育思想是________。(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B.依据个人条件特殊教育) 2.判断一下孔子是如何评价自己学生的?( )(A.守信用。B.聪明。C.严谨庄重。D.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点,每个学生身上又都有不足之处。) 二、拼音写字看谁棒。 yán sù jǐn shèn yōu xiù 三、语境注音我能行。 1.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________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________意收做学生。 2.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________让方面仍.________待学习。 四、比比快来组词语。 虚( ) 施( ) 谦( ) 虑( ) 拖( ) 歉( ) 五、选字组词。 及极 积( ) ( )时( )格 糊湖 ( )水( )涂( )墙 既即 立( ) ( )然( )使 六、根据字义组词语。

资:1.智慧;能力。________ 2.帮助。________ 3.财物。________ 七、选词填空。 勇敢勇气 1.我们要有敢于面对困难的( )。 2.我们的战士各个都机智( )。 不但……而且……既然……就…… 3.( )你确定了目标,( )要努力去做。 4.弟弟( )聪明,( )可爱。 八、课内语段阅读。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 1.仿照例子写一写。 各种各样(ABAC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用“”在文中画出两组反义词。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并用第二个词语造句。 (1)指教育学生时不分高低贵贱,都一视同仁。( ) (2)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 4.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和学生

孔子和学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辨别多音字“教、处、为”的读音。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读出孔子和子夏对话时的语气。 3、了解孔子,认识孔子,初步产生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绍棠的《师恩难忘》,孩子们上学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还记得吗?对,是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学生们拜孔夫子呢? 3、(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你们了解孔子吗?学生结合资料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谈对孔子的了解。(历史、功绩……) 4、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被世人称为——万世之师。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生字教学(指导“教”的几 种读音。) 3、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4、小引导交流,初谈对孔子的印象 教师随机板写:(可能有以下的认识)有爱心谦虚伟大 受人尊敬了解学生不贪财善于教育大教育家 5、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明孔子弟 子三千,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三、细读体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一)研读重点,体悟孔子的教育思想。 1、那么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再去读读第二段,想想。 交流: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 (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2、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不及他们,比不上他们) 3、师述: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 (1)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 (2)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4、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如此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交流) 5、学生交流,师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 5、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交流) 6、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里话,真好!那么知道了彼此的优点缺点,你们将会怎么做呢?(交流) 7、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孔子、孟子及弟子的介绍和故事

孔子、孟子及弟子的介绍和故事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故事】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 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2、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善于养生气功,“善养吾浩然之气“。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故事】孟母三迁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

孔子主要弟子

孔子主要弟子 相传孔子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有较大成就者72人,其中最主要的有: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言偃(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

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

《孔子和学生》读后感范文

《孔子和学生》读后感范文 不妨趁着暑假期间,读读《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下面为大家搜集的3篇“暑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读了《孔子和学生》这篇文章,知道了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这篇文章真的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很快,轮到我们了,我竭力遏制住自己的恐惧,不停地做着深呼吸,可表面上还要装 作很轻松的样子,像上战场一样坐在了坐位上,其实这样写一点儿都不夸张,这是一场自 己同自己的较量,可在这时候,我突然又有一种像退缩的冲动,但这个念头在我的心里只 是一闪而过:坐都坐上来了,怎么能临阵脱逃呢? 而对于大家眼中另一位主人公孙少安,我感觉他作为线索和见证人的成分更大一点, 因为他太具有代表性了,他集中代表了那些坚强执着有想法的人,而这种人是生活中一种 普遍的人物。在书中正恰恰因为他的这种典型性而失去了他应有的价值,当然这样说也并 不是意味着孙少安不重要,他在书中很重要,但这种重要和孙少平的重要不一样,孙少平 是典型中的非典型特例,而孙少安的生活和思想却整整贴近大部分人们的,就像他在爱情 的选择上,家庭的观念上。 另外,大教育家孔子不仅能够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且觉得在这些方面自己比不上学生,还能够虚心向学生学习,这是多么好的老师啊!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身上也是优点、缺点并存,爸爸妈妈经常告诫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可我一直都听不进去,现在 想想真为自己的“不谦虚”而感到脸红。 为了让自己进步的更快,我总结了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优点是:认真对待学习, 听话、爱好广泛,并且动手能力特别强;不足是:稍有些胆小,有时还爱撒娇。不过,我 有信心改掉这些坏毛病,同时还要虚心地学习周围同学的长处,让自己身上的优点越来越多,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我读了《孔子和学生》这篇文章,知道了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不以家境贫穷富裕、天资聪明愚笨来选择学生。 孔子把贵族才可得到的教育带到了民间,让更多的百姓受很好的教育,而“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他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孔子曾对学生子夏说过一段话,评论自己的四个学生:颜回守信用,但不懂变通; 子 贡聪明,但不谦虚; 子路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要学习; 子张为人严肃,但旁人不 易亲近他。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要不断学习呀!这体现了孔子发现学生优点的 同时,也能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练习题(二)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 小学六年级语文练习题(二) 本次练习书写有3分,请认真书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一、听录音《孔子和学生》,完成练习。(5分) (一)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完成填空。(2分)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的学生包罗各种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分) 1.孔子的学生子路很勇敢,很宽厚,但不能忍让。(×) 2.学生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所以孔子不亲近他。(×) 3.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学生,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为“万世先师”。(√) 二、读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3分) qízhìhuìjì 中华儿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汇聚)所有力量,让中国yìlì (屹立)在世界东方。 三、读句子,用“√”选出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1.这些年他疲于奔.(hèng√héng),如今又来投奔.(bèn√bēn)他的表哥。 2.小军全力冲.(chōng√chòng)刺跑着,同学们都冲.(chōng chòng√)他喊加油。 四、下列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2分) A.日寇政府语调崭钉截铁 B.奋战外宾喧告热血沸腾 C.距离雄伟攀登全神贯注 D.爆发捡阅豪迈居高临下 五、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D)。(2分) A.会场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B.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C.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D.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3分) 1.听了王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母爱是如此 ...崇高,像一个暖炉儿女的心。(用加点的词写句子)...伟大,是如此 走出考场,我感觉心情是如此轻松,是如此舒畅。 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分) 1.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 2.写演讲稿可以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引用名言,不能引用生动的故事。(×) 3.朗读《七律·长征》时,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八、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4分)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正是诸葛亮自己一生的写照。 2.三国时期的曹植曾写下千古名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孔子与他弟子的故事

孔子与他弟子的故事 1.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鲁国人,就是现在的山东人。战乱纷飞的当时,一个国家俘虏了别国的士兵就将他们脸上刺字变成奴隶使用,鲁国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鲁国政府为了解救这些奴隶就出台一个优惠政策,如果人们将鲁国籍的奴隶赎回的话,不但可以到政府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但是颜回在齐国赎回了很多奴隶既不去报销也不去领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你这个举动将鲁国的俘虏们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赎他们了。颜回很吃惊,孔子说,你是富有阶层能有大批的钱赎奴隶不要报酬,但是大部分的鲁国人没有这些钱,如果他们以后赎回奴隶后去报销领赏的时候人们肯定会拿你作比较会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报销领赏的话经济上又负担不起。颜回醒悟后马上去报销领赏了。 2.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 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