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儿童情绪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的社会化

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以后,情绪逐渐分化和发展,与脑的成熟和肌肉运动的分化有密切关系。同时,与社会性需要和社会性适应有关系。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年龄而增加。研究表明,3岁儿童比1岁半儿童微笑的总次数有所增加其中,儿童自己由于玩得高兴而笑起来的情况,即对自己的微笑,在1岁时占的比例较大,而3岁时很小。换句话说,非社会性的微笑逐渐减少,而社交微笑则大为增加。另有研究比较了4岁和8岁儿童在看电影时的社交性情绪表现。结果也表明,8岁儿童比4岁儿童情绪交往的次数有所增加。其中,4岁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是教师,而8岁儿童则主要和邻近的儿童交往。

(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1~3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例如,该年龄儿童有独立行走的需要,如果父母的要求和儿童自己的需要不一致,就会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的方式常常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行走,会感到愉快,否则就不愉快。3~4岁儿童情绪的动因是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成人对幼儿不理睬,可以成为一种惩罚手段,小朋友不和他玩,对幼儿也是一种痛苦。

(三)情绪表达的社会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和动作)以及言语表情。面部表情是生理表现,又和社会性认知有密切关系。掌握社会性表情手段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区别面部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化。所谓情绪的日益丰富,可以说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情绪的分化主要发生在2岁之前,但在幼儿期也继续出现一些高级情感,如尊敬、怜惜等等。其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增长,引起了情绪体验。

根据与认知过程的关系,情绪的发展可以分为若干种水平:

(一)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

与生理性刺激联系的情绪,多属此类。例如,出生头几个月,听到了刺耳尖声或身体突然失持,都会引起痛苦和恐惧。

(二)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

3~4个月的婴儿看见陌生人表示友好的面孔,可以发出微笑。但是,7~8个月的婴儿,则可能出现惊奇或恐惧,这是因为前者的情绪尚未与记忆相联系,而后者则已有记忆的作用。儿童的许多情绪都是条件反射性质的。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可以使儿童产生某些情绪,也可以使儿童的一些情绪逐渐消失。事实说明,儿童的许多恐惧情绪,如怕黑、怕动物等等,都是后天学来的。同样,用条件反射消退的原理也可以使孩子逐渐改变恐惧的情绪。比如,多次把食物和兔子放在一起,婴儿逐渐减少对兔子的害怕。怕小虫的幼儿,经常和喜欢小虫的孩子在一起玩,渐渐不怕了。

(三)与想像相联系的情绪

两岁以后的儿童,会产生一些与想像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果成人对孩子说:“你不好好睡觉,大灰狼就要来咬你!”孩子越想越害怕,这里恐惧情绪就是想像在起作用。

(四)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

5~6岁幼儿理解到病菌能使人生病,从而害怕病菌;理解苍蝇能带病菌,于是讨厌苍蝇。这些惧怕、厌恶的情绪,是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幽默感是一种与思维发展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幼儿会开玩笑,即出现幽默感的萌芽,是和他开始能够分辨真假相联系的。他头脑中必须有真的和假的两种表象,并且能够进行对比。幼儿有时故意惹大人生气,觉得好玩。这些都是作为喜情感的理智感的萌芽。

(五)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

随着儿童情绪的发展和成熟,他的情绪也更多地与记忆的经验、想像的后果(预料)、以及对环境的认识评价等等复合因素相联系。幼儿晚期,这种性质的情绪逐渐增多。这种情绪的发生,更多地不决定于事物的客观性质,而决定于主观认知因素。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自豪、焦虑、害羞或惭愧,以及对别人的怀疑和妒忌等等,都属于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体验。这一类情绪,是典型的社会性情绪,是人际关系性质的情绪体验。成人由于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往往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引起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情绪反应,例如,一位新教师认为幼儿比较聪明,请他站起来对课堂上讨论过的问题作出总结。该幼儿却产生极大的反感。经了解,原任教师曾以此作为惩罚的手段。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情绪的自我调节化从情绪的进行过程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越来越强。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二)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三)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第二节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的萌芽。3岁后,特别是在幼儿的集体生活中,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发展起来,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

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也都发展起来。

二、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有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已经倾向于注视端正的人脸,而不喜欢五官零乱颠倒的人脸。幼儿初期自发地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而不喜欢形状丑恶的任何事物,也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中体验到美。

三、理智感

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这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这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适时地给幼儿提供恰当的知识,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鼓励和引导他们提问等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儿童理智感的发展。对一般儿童来说,5岁左右这种情感已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6岁幼儿喜爱进行各种益智游戏,或所谓“动脑筋”活动。如下棋、猜谜语等等,这些活动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进理智感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一)保持和谐的气氛

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成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使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二)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正确对待幼儿的依恋,对孩子情绪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分离焦虑或不能从亲人那里得到爱的满足,都可能导致婴幼儿情绪发展的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伸到日后的发展。

幼儿园的师生情,主要在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幼儿需要得到教师较多的注意、具体接触和关爱,特别是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小班的幼儿很愿意亲近老师,而大班幼儿更多注意老师对自己的态度。

二、成人的情绪自控

成人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更重要的是,成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喜怒无常,使孩子也无所适从,情绪也不稳定。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过分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以至整个身心的发展。过分吝惜的爱,使孩子在父母面前过于拘谨,也不利于他的发展。为人之师,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

2.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四、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

成人可以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控制情绪。

1.转移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急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五、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1.反思法。让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

2.自我说服法。孩子初入园由于要找妈妈而伤心地哭泣时,可以教他自己大声说:“好孩子不哭”。孩子起先是边说边抽泣,以后渐渐地不哭了。孩子和小朋友打架,很生气时,可以要求他讲述打架发生的过程,孩子会越讲越平静。

3.想像法。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心时,想想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汉”或某个英雄人物等等。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在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下,孩子能学会恰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绪的表现方式。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 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区别:(1)从发生的过程看,情绪发生较早; (2)情绪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特点,情感有稳定性和深刻 性的特点; (3)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⑴动机作用; ⑵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⑷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人类表情的种类: ⑴面部表情; ⑵体势表情; ⑶言语表情。 4、婴儿啼哭的模式: ⑴饥饿的啼哭; ⑵发怒的啼哭; ⑶疼痛的啼哭; ⑷恐惧和惊吓的啼哭; ⑸不称心的啼哭; ⑹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5、如何正确对待婴儿的哭: 善于观察,分辨啼哭原因,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处理。 6、笑的发展: ⑴第三周的新生儿开始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 ⑵两三个月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⑶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7、恐惧的发展: ⑴最初的恐惧由巨大的响声或身体失重状态引起; ⑵4个月左右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 ⑶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生; ⑷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 8、焦虑: ⑴陌生人焦虑:六七个月开始,8-10个月最为严重,一周岁后逐渐减弱。 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适应价值。 ⑵分离焦虑:六七个月开始,通常经历反抗、失望、超脱三阶段。 原因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 9、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⑴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⑵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⑶情绪和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儿童心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 本章将涉及以下内容: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分化;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哭、笑、恐惧和依恋)及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等。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分化以及几种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去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作某种行为。例如,让儿童学会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儿童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早上不愿意和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早的良好情绪和动机,下午则愿意立即随父母回家,所以赶快说“再见”。虽然同样是学说话,在不同情绪影响下,学习效果并不相同。 到了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孟昭兰曾以婴幼儿为被试,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包括了快乐、痛苦、兴趣、惧怕、愤怒和大怒等,对其智力操作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婴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具有显着的差别。具体表现为: ①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当这种不稳定状态游离到兴趣一端时,激发儿童探索活动;当游离到惧怕一端时,则引起逃避反应。 ②愉快情绪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婴儿智力操作影响不同。积极情绪起推动、促进的作用,而消极情绪起破坏、干扰的作用。 ③同一情绪在不同强度水平时对智力操作效果的影响也不同。过低或过强的情绪水平不如适中的情绪状态,后者才能导致最佳的操作效果。 ④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 ⑤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操作效果随其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总之,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水平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着不同程度的推进或破坏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智力活动的效果。 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外部表现,即表情,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中,尤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新生儿几乎完全借助于他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及不同的声音表情等,与成人进行着信息交流,相互了解,引起其与成人的交往,或者维持、调整交往。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在婴幼儿初步掌握语言之后,表情始终仍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和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说课讲解

高二年级学前儿童心理学 第二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计 情绪情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是其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与主要特征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因此,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我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利用案例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进行补充讲解。运用层层递进的师生问答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过程; 2.小组合作,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小组讨论,案列分析,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案例。 七、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承前启后(5min) 教师:情绪、情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每天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学前儿童健康的三大指标是:幼儿身体健康、情绪安定愉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见,情绪情感的发展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情绪、情感的基础知识。 教师提问: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回答。 教师举例补充讲解,情绪主要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主要与社会性需要相关。 (二)教师讲解,导入新课(10min)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新生儿有情绪吗? 学生回答。 教师:刚出生的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例如,饿了、不舒服了会哭并且四肢划动,而吃饱了,舒服了便会安静下来。这就是新生儿的原始情绪反应。原始情绪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 教师:随着婴儿的不断长大,原始情绪开始分化。教师出示图片,讲解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出现的时间。 教师提问:有了情绪我们就要表达情绪。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有四个功能,是哪四个? 学生回答。 教师:为了实现信号功能,婴儿就用哭和笑来传递信号。通过举例和音频生动地讲解婴儿的“哭”和“笑”。 (三)自主阅读,引起思考(10min) 教师:随着婴幼儿慢慢长大,他们的情绪情感也在跟着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特点。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幼儿情绪理解和情绪表达”的内容,读完之后请回答两个问题: (1)幼儿情绪理解发展的具体表现? (2)幼儿情绪表达发展的主要表现? 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举例补充讲解。 (四)小组合作,攻破重点(15min)

第九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九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习目标 ?认识情绪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趋势及特点。 ?了解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和高级情感的发展,掌握幼儿依恋的特点。 基础知识 1、情绪和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行为反应(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幼儿见到妈妈高兴,见到医生恐惧。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只有(人类)才有。 (2)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 情感是(内隐的、稳定的)。 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的激发者。 ?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习。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推动幼儿的认知活动。 ?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 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如: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观察猴子。 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孟昭兰,1984,1985): ?1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2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愉快情绪有 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 ?3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 达到最优。 ? 4 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 作效果越差. ? 5 强烈的激情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活动,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 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 (三)情绪对意识产生的作用----情绪促进了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复杂组织的形成。 ?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四)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是儿童交往的重要手段。如:用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与人交往。 ?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 中占特殊、重要的地位。 ?婴幼儿掌握语言之后,表情仍然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

第三章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作业题)

第三章作业题 一、选择题: 1.情绪体验的分类是()【多选】 A.积极 B.愉快 C.消极 D.悲伤 2.人类的表情主要有()【多选】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动作表情 D.言语表情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多选】A.社会化 B.丰富化和深刻化 C.情景化 D.自我调节化 4.幼儿的高级情感包括( ) 【多选】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5.新生儿有三种基本情绪,它们是() A.怕怒爱 B.痛苦厌恶微笑 C.怕怒喜 D.痛苦悲伤兴趣 6. 幼儿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A.哭恐惧 B.哭焦虑 C.焦虑恐惧 D.焦虑害怕

7. 婴儿产生陌生人焦虑的时间是() A.6、7个月后 B.4个月后 C.一岁左右 D.10个月后 8. 婴儿出现分辨的微笑的时间是() A.4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9.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除了回避策略和破坏策略,还包括() A.建构性策略 B.求助策略 C.行为策略 D.破坏策略 二、判断题: 10.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11.情绪直接驱动儿童、促使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 12.幼儿情绪情感的深刻化首先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13.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14.情绪比情感发生得晚。() 15.情感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绪比较内隐。()

16. 幼儿的情绪诱因开始以生理性为主,逐渐转化为以社会性为主。( ) 17 . 幼儿的分离焦虑与依恋有关。( ) 18. 幼儿运用表情的能力比理解情绪的能力强。() 三、概念解释 19.情绪(情感) 20.表情 21.情绪动因 22.情绪调控 23.情绪掩蔽 四、问答题 1. 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2. 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3.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完整版)学前儿童言语和情绪情感的发展练习题

1、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与() A 尊重的需要相联系的 B 归属和爱的需要相联系的 C 生理的需要相联系的 D 自我实现的需要相联系的 2、儿童开始使用单词句的时间一般是() A 0.5岁—1岁 B 1岁—1.5岁 C 1.5岁—2岁 D 2岁—3岁 3、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是() A 3岁—4岁 B 4岁—5岁 C 5岁—6岁 D 6岁—7岁 4、布里奇斯认为3个月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A 快乐和愤怒 B 快乐和厌恶 C 快乐和恐惧 D 快乐和痛苦 5、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会慢慢自己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 转移法 B 自我说服法 C 反思法 D 冷却法 6、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 A 2种 B 3 种 C 4种 D 5种 7、幼儿看到故事书种的“坏人”,常会把他抠掉,这说明了幼儿情绪的() A 丰富化 B 深刻化 C 稳定性 D 冲动性 8、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是() A 0个月—6个月 B 6个月—12个月 C 1岁—1.5岁 D 1.5岁—2岁 9、有经验的老师和妈妈对孩子不良情绪的表现,不是简单的批评和训斥,而是让孩子自己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这种教育孩子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是() A 想象法 B 自我说服法 C 反思法 D 冷却法 10、原始情绪的种类有() A 怕、怒、爱 B 恐惧、惊奇、喜悦 C 怕、乐、爱 D 痛苦、愉快、厌恶 11、1岁半---2岁半的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A 电报句 B 单词句 C 多词句 D 复合句 12、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 口语的发展 B 书面语的发展 C 阅读的发展 D 书写的发展 13、婴儿睡眠中自然出现的笑,应属于() A 诱发性的笑 B 自发性的笑 C 无差别的笑 D 有差别的笑 14、儿童出现出声的自言自语的年龄是在() A 1岁左右 B 2岁左右 C 3岁左右 D 4岁左右 15、在幼小儿童身上,喜与怒、哀与乐等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到了幼儿晚期,这种情况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这说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日益() A 丰富化 B 社会化 C 自我调控化 D 深刻化 16、幼儿开始出现内部言语的年龄是() A 3岁以后 B 4岁以后 C 5岁以后 D 6岁以后 17、婴幼儿“认生”现象通常出现在() A 3—6个月 B 6—12个月 C 1岁—2岁 D 2岁—3岁 18、2—6岁的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迅速增加,词类范围不断扩大。该时期儿童

2020学前儿童情绪情感试题及答案

2020学前儿童情绪情感试题及答案 1. 某托儿所训练刚入所的孩子早上来时向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所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孩子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与父母分离。这是() A 情绪的社会化 B 情绪的分化 C 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D 情绪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 正确答案 ) 2. 高兴时语调激昂 , 节奏轻快 ; 悲哀时语调低沉 , 节奏缓慢。这属于() A. 面部表情 B. 身段表情 C. 言语表清 ( 正确答案 ) D. 肢体表情 3. 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新异感 , 对认识活动初步成就的欣慰体验等属于() A. 理智感 ( 正确答案 ) B. 道德感 C. 责任感

D. 美感 4. 关于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没有对事物的认识就不能产生情绪和情感 ( 正确答案 ) B. 当人们回忆学业和事业的成就时会产生愉快情绪体验 , 这是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C. 单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够产生情绪和情感 D. 与认识过程相比 , 情绪和情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5. 微笑表示满意、赞许和鼓励 , 怒目圆睁表示对事物持否定态度。这体现了情绪和情感的()。 A. 适应作用 B. 动机作用 C. 调节作用 D. 信号作用 ( 正确答案 ) 6. “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 A 、不稳定性 ( 正确答案 ) B 、可控性 C 、深刻性 D 、社会性 7. 下列选项中属于情绪状态中应激的有()。 A 、某人失去亲人后长时间心情郁闷状态 B 、正常行驶的汽车意外地遇到故障时,司机紧急刹车 ( 正确答案 )

(完整版)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情感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情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幼儿各种表情图片若干;小班入园录像片段;幼儿情绪发展案例;幼儿情感研究资料 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照片观察法;录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 6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自我分析】你们今天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由此分析并引出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心情和心境就是情绪) 在分析过程中并把握几个关键词: 主观体验。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即人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觉。主体不同,每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就不一样,因此大家的心情也就不同。 需要。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人对客观事物来取什么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如果某一事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满足的需要,人对其产生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果某事物不能满足或违背人的需要,人对其产生否定的态度和体验。 由此可见,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情绪与情感是时刻地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尽管如此,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一般与人的较低级的需求即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往往与人的高级需求即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婴儿饥渴或身体不舒适时就会有“哭”的情绪体验,吃过奶会做出“笑”的情绪体验。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的进展,会产生对父母,对祖国爱的情感,并形成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

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三章幼儿情绪与情感得发展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得概念及关系: 概念:情绪与情感:就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得体验。 分为积极体验与消极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与认识过程得关系: 联系:情绪与情感与认识过程一样,都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应。 区别:第一, 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绪与情感反映客观现实与人得需要之间得关系、第二, 认识就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得体验、变化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得需要之间得关系、 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得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与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绪与情感有着较强得自发性,人得情感只有在认识得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三)、情绪与情感得关系: 情绪与情感得联系: 1、情绪与情感都就是人得内在体验,都就是心理体验。 2、情绪就是情感得具体形式与直接体验,情感就是情绪经验得概括、 3、情绪与情感密切相关,情绪要受情感得制约与调节。 4、情感就是在情绪得基础上形成得,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与情感得区别: 1、从发生过程来瞧,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发生较晚。 2、情绪带有情景性与暂时性得特点。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与深刻性得特点。 3、情绪有明显得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比较内隐,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与情感得作用: 1、情绪与情感得动机作用 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与行为具有非常明显得动机与激发作用。情绪直接驱动、促使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 2、情绪与情感对认知发展得作用 情绪对儿童得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3、情绪与情感就是人际交往得重要手段

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二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重点: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和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去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作某种行为。例如,让儿童学会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儿童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早上不愿意和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早的良好情绪和动机,下午则愿意立即随父母回家,所以赶快说“再见”。虽然同样是学说话,在不同情绪影响下,学习效果并不相同。 到了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孟昭兰曾以婴幼儿为被试,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包括了快乐、痛苦、兴趣、惧怕、愤怒和大怒等,对其智力操作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婴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具有显著的差别。具体表现为: ①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当这种不稳定状态游离到兴趣一端时,激发儿童探索活动;当游离到惧怕一端时,则引起逃避反应。 ②愉快情绪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婴儿智力操作影响不同。积极情绪起推动、促进的作用,而消极情绪起破坏、干扰的作用。 ③同一情绪在不同强度水平时对智力操作效果的影响也不同。过低或过强的情绪水平不如适中的情绪状态,后者才能导致最佳的操作效果。

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关系: 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联系: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区别:第一,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绪和情感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二,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变化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绪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1、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内在体验,都是心理体验。 2、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 3、情绪和情感密切相关,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 4、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从发生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发生较晚。 2、情绪带有情景性和暂时性的特点。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比较内隐,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1、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 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情绪直接驱动、促使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 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3、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完整版)浅谈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浅谈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在不稳定的初级时期,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较弱,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一、积极情绪情感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情绪情感在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更有其重要的作用。 1、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专门的研究表明:情绪的体验是由皮下中枢的神经兴奋和在植物性神经系统中所产生的生理过程决定的。皮下中枢对大脑两半球皮层也发生积极的影响,它是大脑两半球力量的源泉。情绪过程在人的有机体中能引起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心脏———血管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不仅对人的健康状况会发生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暂时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2、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积极的情绪情感不但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哈洛克曾用实验证明:“对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表扬而引起喜悦、快乐、得意等积极情绪,可促进其智力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其求知欲、智力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我们对一些参加过音乐、舞蹈、电子琴、小提琴、美术等兴趣班的幼儿进行学习效果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凡在各兴趣班中学习效果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幼儿均为课堂中受教师表扬鼓励最多的幼儿。由此可见,积极的情绪情感的确是幼儿发展的催化剂。 3、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期特别是学前期,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情绪情感中社会性交往成份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强,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初步萌发了道德、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学前儿童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之幼儿总是受着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经常作为系统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儿,幼儿也就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绪,反映出情绪情感的特征。因而,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作用是巨大的。 二、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 既然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幼儿身心、智力、个性等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应该格外重视对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人们一般将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感,而将焦虑、漠然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情感。 在幼儿期消极情绪情感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第五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备课讲稿

第五章幼儿情绪情感 的发展

第五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1、含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关系 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持久性和稳定性。 二、情绪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心理学家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 恐惧四种基本形式;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懂可以把情绪 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怖、 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3、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 验。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 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3、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他是根据一定的美的标准而产生的。 三、情绪情感产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情绪对儿童性格形成的作用 (五)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1、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2、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 3、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4、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 5、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第二节幼儿情绪情感的产生于发展 一、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二年级学前儿童心理学 第二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计 情绪情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是其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与主要特征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因此,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我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利用案例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进行补充讲解。运用层层递进的师生问答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过程; 2.小组合作,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小组讨论,案列分析,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案例。 七、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承前启后(5min) 教师:情绪、情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每天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学前儿童健康的三大指标是:幼儿身体健康、情绪安定愉快、有一定的适应能

力。可见,情绪情感的发展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情绪、情感的基础知识。 教师提问: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回答。 教师举例补充讲解,情绪主要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主要与社会性需要相关。 (二)教师讲解,导入新课(10min)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新生儿有情绪吗 学生回答。 教师:刚出生的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例如,饿了、不舒服了会哭并且四肢划动,而吃饱了,舒服了便会安静下来。这就是新生儿的原始情绪反应。原始情绪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 教师:随着婴儿的不断长大,原始情绪开始分化。教师出示图片,讲解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出现的时间。 教师提问:有了情绪我们就要表达情绪。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有四个功能,是哪四个 学生回答。 教师:为了实现信号功能,婴儿就用哭和笑来传递信号。通过举例和音频生动地讲解婴儿的“哭”和“笑”。 (三)自主阅读,引起思考(10min) 教师:随着婴幼儿慢慢长大,他们的情绪情感也在跟着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特点。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幼儿情绪理解和情绪表达”的内容,读完之后请回答两个问题: (1)幼儿情绪理解发展的具体表现 (2)幼儿情绪表达发展的主要表现 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举例补充讲解。 (四)小组合作,攻破重点(15min)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关系: 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联系: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区别:第一,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绪和情感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二,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变化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绪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1、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内在体验,都是心理体验。 2、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 3、情绪和情感密切相关,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 4、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从发生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发生较晚。 2、情绪带有情景性和暂时性的特点。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比较内隐,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1、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 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情绪直接驱动、促使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 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3、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情绪的外部表现叫表情,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 人类的表情有: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 4、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对性格具有重要影响,儿童形成的稳定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早期的情感发展,对个性的最终形成至关重要。 第二节早期情感的发生 一、情绪的发生: 1、原始情绪说 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怕、怒、爱。 2、情绪分化说 8-10种基本情绪:愉快、兴奋、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 二、婴儿的几种基本情绪表现: 1、哭(消极情绪) (1)饥饿的啼哭(2)发怒的啼哭(3)疼痛性啼哭 (4)恐惧和惊吓的啼哭(5)不称心的啼哭(6)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2、笑(积极情绪) 一周:自发性微笑 三周:诱发性微笑 四个月:社会性微笑 3、恐惧(消极情绪) 四个月:出现与知觉相联系的恐惧 六个月:怕生 两岁左右:预测性恐惧 4、焦虑(消极情绪) 焦虑:只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不确定的心神不定。 陌生人焦虑: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 分离焦虑:是孩子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分离焦虑的三个阶段: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测评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测评 【学习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测评标准和方法,初步学会正确测量和评估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 【学习内容】 情绪和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幼儿行为的目的性和受理智支配的程度很低,他们比成人更多地受情绪支配。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非常明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各种行为。情绪和情感具有信号功能,教师和父母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情感信号,例如,幼儿对父母、教师和同伴持有什么态度,孩子是否吃紧、焦灼,等等,从而了解幼儿情绪发展是否正常,发现孩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以保证幼儿心理的康健发展。所以,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测评标准和方法,初步学会正确测量和评估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是我们学前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 (一)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测评标准 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测量与评估,可以围绕情绪的表达、情绪的控制和高级情感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测评项目A 能用多种正确的方式(语 情绪的表达言、表情、动作)向周围人 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对情绪情感会加以合理 情绪的控制的控制,会把握情绪情感表 达的分寸,能顾及他人,顾 及后果

有一定的责任感和集体 荣誉感,萌发爱自己的家人 高级情感和幼儿园小朋友、老师的情 感;爱探究周围的世界,喜 欢问“为什么”;有较高的 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有初步的道德感,能评价 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对周围 的世界填塞奇怪,喜欢问 “是什么”;有初步的感 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 绪情感,但不太安定,有时 能顾及他人的感受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较差,情绪情感很不安定,不能顾及他人的感受表达情感 道德感主要依赖别人的评价,能初步判断个别行为的好坏;有一定的奇怪心,但缺乏探究的积极性;喜欢美的事物或现象,但表现美的能力较差 B 逐步学会用多种方式表 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C较多运用表情和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二)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测评方法 (1)观察法。可在幼儿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遇到挫折时、要求得到满足时、获得成功时进行观察幼儿情绪的安定性、可控性、外显性、社会性等多方面的表现,粗略估计幼儿情绪发展的水平。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儿童心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 本章将涉及以下内容: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分化;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哭、笑、恐惧和依恋)及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等。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了解学前儿童 情绪情感的发生、分化以及几种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 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去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作某种行为。例如,让儿童学会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儿童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早上不愿意和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早的良好情绪和动机,下午则愿意立即随父母回家,所以赶快说“再见”。虽然同样是学说话,在不同情绪影响下,学习效果并不相同。 到了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孟昭兰曾以婴幼儿为被试,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包括了快乐、痛苦、兴趣、惧怕、愤怒和大怒等,对其智力操作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婴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具有显着的差别。具体表现为: ①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当这种不稳定状态游离到兴趣一端时, 激发儿童探索活动;当游离到惧怕一端时,则引起逃避反应。 ②愉快情绪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婴 儿智力操作影响不同。积极情绪起推动、促进的作用,而消极情绪起破坏、干扰的作用。 ③同一情绪在不同强度水平时对智力操作效果的影响也不同。过低或过强的情绪水平不如适中的情绪状态,后者才能导致最佳的操作效果。 ④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 ⑤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操作效果随其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总之,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水平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着不同程度的推进或破坏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智力活动 的效果。 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外部表现,即表情,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中,尤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新生儿几乎完全借助于他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及不同的声音表情等,与成人进行着信息交流,相互了解, 引起其与成人的交往,或者维持、调整交往。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在婴幼儿初步掌握语言之后,表情始终仍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和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间的 社会性交往。 四、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婴幼儿是个性形成的奠基时期,儿童情绪情感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对不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2学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分化理论,了解婴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 2、理解掌握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发展(重点) 3、幼儿道德感的培养,反思个人言行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难点)。 二、知识结构 1、三岁前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额特点: 2、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2、情绪情感的功能有哪些? 〖自主学习〗 带着下列问题,自主学习教材P153-157的内容。 1、婴幼儿情绪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情绪分化理论有哪些? 2、幼儿情绪的特点有哪些? 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变化有哪些? 4、什么是道德感?幼儿道德感发展的年龄趋势?

5、中班幼儿爱“告状”标志着什么?(学生不能理解进行标记,教师检查引导) 〖教师讲解〗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1、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丰富:(1)数量:(2)过程: 深刻(1)需要:(2)过程: 与认知联系起来,表现出以下分化水平: (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2)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3)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4)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5)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2、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玩得高兴的微笑,对教师的微笑,对小朋友的微笑。 (2)引起情绪反映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由生理与物质需要→社会与精神需 (3)表情的社会化:表情包括面部的、体态的、语调的方面,幼儿先理解再运用两方面。学前期是幼儿表情认知发展的关键期,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情感从外显变为内隐 4、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问题探究〗培养幼儿的道德感的措施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课堂检测〗详细见课件 案例分析:李老师第一次带中班,他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他中班幼儿确实爱告状,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问题: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 2、请分析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的可能原因。 参考答案: 1、中班幼儿喜欢告状是幼儿道德感产生的表现,道德感是指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标准产生的态度体验。中班幼儿爱告状的原因:(1)中班幼儿知道一些社会或班级规范,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行为还更关注别人的行为是否规范。(2)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标准简单即用“好”“坏”或“对”“错”。(3)有的幼儿想得到老师的表扬 2、大班幼儿不告状的可能原因:(1)大班幼儿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事物的判断不是简单用“好”

第三章 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

知识目标: 1、把握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以及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2、了解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发展状况。 技能目标: 1、能够辨别并分析学前儿童情绪、情感。 2、能初步设计促进学前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发展的活动方案。 学前儿 童 情感 的发展 情绪的发展 情感的发展 基本情绪的发展 情绪的社会化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一、基本情绪的发展 1、哭 哭代表着不愉快的情绪。人出生时,最明显的情绪表现就是哭。新生儿的哭是生理性的,以后逐渐带有社会性(有了需要性的哭。饿了会哭,尿布湿了会哭,冷了会哭)。 生理性的啼哭: 心理性啼哭: 2、笑 笑是愉快情绪的表现,儿童的笑比哭发生的晚。笑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自发性的笑,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是一种生理表现,不是社交的表情手段。这种自发性的笑会在3个月以后逐渐消失。二是诱发性的笑,它与自发性笑不同,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比如温柔地碰碰幼儿的脸颊,就会出现诱发性的笑,也是反射性的笑。三是社会性的微笑,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差别的微笑。婴儿只对亲近的人笑,或者对熟悉的人脸比对不熟悉的人脸笑得更多。这是最初的社会性微笑。 婴儿的笑发展阶段: 自发的微笑(0-5周)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3、恐惧 幼儿的恐惧分化经历一下几个阶段: (1)本能的恐惧。恐惧是婴儿天生就有的情绪反应,甚至可以说是本能的反应。最初的恐惧不是由视觉刺激引起的,而是由听觉、肤觉、机体觉等刺激引起的,如刺耳的声音,从高处摔下等。 (2)与直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婴儿从4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与直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会激起恐惧情绪。也是从这时开始,视觉对恐惧的产生渐渐起主要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