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F 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测量和17F 可能的质子皮结构

F 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测量和17F 可能的质子皮结构

F 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测量和17F 可能的质子皮结构
F 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测量和17F 可能的质子皮结构

F 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测量和17

F

可能的质子皮结构*

张虎勇1;1) 沈文庆1,2 马余刚1 蔡翔舟1 方德清1 钟晨1余礼平1 詹文龙3 郭忠言3 肖国青3 王建松3 王金川3李加兴3 王猛3 王建峰3 宁振江3 王全进3 陈志强3

1(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上海 201800)

2(宁波大学物理系 宁波 315211)

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 730000)摘要 应用透射法对中能区F 同位素与C 靶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了测量.发现17F 的反应总截面比其邻近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稍有增强.用Glauber 模型和B UU 模型对F 同位素进行了差异因子d 的分析.17F 的差异因子d 比其附近同位素稍有增强.分析结果表明17F 可能存在质子皮结构.

关键词 透射法 反应总截面 质子皮

1 引言

核反应总截面R R 是核反应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它可以向人们提供关于原子核之间相互作用和原子核大小以及有关核反应、核结构、核内核子分布的一些基本而又重要的消息.实际上,中子晕就是通过测量放射性奇异核束流引起的反应总截面时被发现的[1]

.因此,奇异核诱发的反应总截面的测量对于原子核的晕或皮的奇异结构的认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它对于核子分布密度和核子均方根半径的研究同样是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对许多反应系统曾测量过在不同能量下的弹性散射截面,并通过光学模型提取了反应总截面和相互作用半径.反应总截面无论在实验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十分广泛的研究空间[1)8].

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对奇异结构核的研究也从丰中子核扩展到丰质子核区域.最近相对论平均场(RMF)和Hatree -Fork -B ogliubov (RHB)[9]理论计算预言,许多不稳定的丰

2001-04-04收稿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200077400),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7255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705012),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97QA14038)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共同资助

1)E -mail:zhanghy@s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0043168.html, 第26卷第1期2002年1月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HIGH E NERGY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 Vol.26,No.1Jan.,2002

中子核或丰质子核都可能具有中子皮、中子晕或质子皮、质子晕结构.因此,通过核反应总截面的测量来研究丰中子核和丰质子核是否存在中子晕、中子皮、质子晕、质子皮的特征成了人们非常感兴趣的课题。R.Morlock等[10]使用非相对论的平均场理论对17F进行了研究,发现17F的第一激发态是质子晕核,并且给出了17F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均方根半径分别为3.698和5.333fm.为了提取核半经,通常人们用相互作用截面测量、碎裂产物动量分布、电四极矩测量及弹性散射角分布等不同的实验方法,而核反应总截面的测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本文采用透射法对丰质子核17F及其它F同位素与C靶在中能区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了测量,并且对于测得的反应总截面,结合Glauber模型和B UU模型进行差异因子d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7F可能有质子皮结构.

2实验装置

实验是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加速器(HI RFL)的放射性束流线(RIBLL)上开展的,用69MeV/u的36Ar轰击Ni(92.3mg/cm2)的初级靶产生的放射性束流

图1实验探测器布局再轰击次级C靶.反应总截面测量的探测器如图1所示,图中最前面的光阑是为了限制束流的发散度,快速塑料闪烁探测器与束流线前方16.8m处的另一快速塑料闪烁探测器组合测量靶前粒子的飞行时间,靶前的$E探测器是150L m的金-硅面垒半导体探测器.由于有足够长的飞行时间(TOF),靶前的粒子由TOF和$E就可以很好地鉴别.靶后的粒子鉴别系统是由5个金-硅面垒半导体探测器组成.靶后的出射粒子通过能量损失($E)和总能量E方法来鉴别.每个探测器给出一个能

损或剩余能量信息,求和可以给出产物的总能量.靶后5个探测器的厚度分别为150, 150,700,700和2000L m,它们的分辨率不低于1.8%.每个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很近,而且靶室处于很好的真空状态,因而可以不用考虑粒子在探测器间隙之间运动所受到的影响.实验中用的靶12C的厚度为109.7mg/cm2.

3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文献[8,11,12]相一致.靶后的能量沉积谱用于提取经过靶后没有发生反应的粒子,具体见文献[11].17F,18F,19F,20F和21F进入到C靶中间位置时不同的同位素具有不同的能量,它们的能量范围为16)33MeV/u.反应截面的误差包括统计误差.为了比较的一致性,我们对于在不同能量下的17F,18F,19F,20F和21F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值使用参数化公式[7]转化成30Me V/u能量点时的反应总截面值.这个转换造成的36高能物理与核物理(HEP&NP)第26卷

图2 F 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随(N -Z )的变化

截面变化小于5%.公式中的半径参数通

过拟合测量到的反应总截面可以被确定下

来,然后用此半径来计算30MeV/u 时的反

应总截面的值,计算结果见图2.从图中可

以清楚地看到,17F 的反应总截面与18)21F 同

位素相比较显得稍微大了一点.图中的虚

线是用下述公式计算得到的反应总截面,R R =P [r 0A 1/3+R I (12C )]2,

这里R I (12C)是12C 相互作用半径,取fm ,r 0

取fm,此公式通常使用于计算相对论能量下的相互作用截面[1,2],但是也能够粗略地对中能区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估算.通常稳定的核遵循A 1/3规律,不稳定的核会偏离此规律.18 F,19F,20F 和21F 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值比较接近于此虚线,而17F 的反应总截面值相对于虚线就显得有所增加,增加达8%.从而我们认为18F,19F,20F 和21F 同位素是稳定的元素,而17F 可能会是有奇异结构的核.

用测量到的反应总截面,在Glauber 模型中运用光学极限近似的方法能够提取奇异核的大小以及物质密度分布[13)15].Ozawa 等[3,16]运用光学极限近似的Glauber 模型,对相对论能量下的反应总截面与在中能下的反应总截面之间的区别做了比较.计算反应总截面的激发函数采用的是HO -type 密度分布.HO -type 的密度分布的宽度是惟一的参数,可通过拟合相对论能量下的反应总截面得到.但是用该参数的Glauber 模型通常低估中能情况下的反应总截面值.为了能够定性地对实验测到的数据进行讨论,采用差异因子d 来进行讨论,d 被定义为

d =R R (exp )-R R (cal)R R (cal)

,其中,R R (exp)是中能区的实验的反应总截面值,而R R (cal)是势参数用拟合同一反应在相图3 F 同位素的差异因子d 随(N -Z)的变化对论能区实验反应总截面的Glauber 模型在中

能区的计算值,如图3所示.图中高能实验数

据取自于文献[17].

Glauber 模型比较适用于在高能的情况.

由于Glauber 模型本身的理论背景,在中能下

使用就有点儿问题,平均场的作用和介质效应

在Glauber 模型中很难被估计.鉴于此,我们

用B UU 模型对中能情况下进行进一步地计

算,差异因子d 的计算公式同上一致.其中,

R R (cal)是通过BUU 模型计算得到的.可以发现用B UU 模型得到的差异因子d 比用Glauber 模型得到的有明显的下降,也就是说用BUU 模型把高能实验数据点外推到中能实验数据与实验值比较接近,而Glauber 模型就显得差了一点,图3中的实心圆点是使用Glauber 模型得到的差异因子,而实心三角是使用BUU 模型得到的差异因子。但是两种不同模型外推到中能情况下得到的差异因子的趋37第1期 张虎勇等:F 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测量和17F 可能的质子皮结构

势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两种模型对于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并不相互矛盾.

从两种不同模型对于差异因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17F相对于其它同位素有一定的增加,但它的差异因子的增加与晕核的差异因子的增加相比显得比较小.用Glauber模型计算得到的晕核的差异因子d的大小为一般在40%)50%左右,而用B UU模型得到的晕核的差异因子d的大小一般为10%)20%左右.显然17F是质子晕核结构的可能性就显得比较小.图3中19F与邻近核相比也略有增高,对此我们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我们用18F和20F同位素相对论能区实验的反应总截面来推19F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再计算19F的d.在图中分别用空心圆点和空心三角来表示Glauber模型和BUU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然这个结果比直接用19F相对论能量下实验数据得到的d值要小.19F在相对论能量下的实验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17],导致图3中19F的差异因子有所增强,对18F 和20F,直接用相对论实验截面计算的d和用临近元素相对论实验截面推出的18F和20F截面计算的d是很接近的.而Glauber模型和B UU模型得到的结果也是一致的,这说明19F 增强的现象不是由于不同模型所造成的,可能是19F在相对论下的实验数据误差造成的[17].

由于17F同位素最外层的一个质子的分离能很小,仅仅只有0.6MeV,文献[10,18,19]已经进行了研究.理论上的计算表明17F同位素是具有奇异结构的核,可能是质子皮核.文献[10,19]通过实验测量表明17F的第一激发态(最外一个质子处于2s1/2态,分离能为

127.63Me V)是质子晕激发态,在1

2

+

的束缚态的质子晕的均方根半径为5.5fm[10],而16O

核心的均方根半径大约为2.6fm,同时文献[19]还预言,17F基态的最外一个质子处于1d5/2态,不能形成质子晕态,但可能形成质子皮态,如果最外一个质子处于2s1/2态,则可能形成质子晕态.我们的实验测量了17F的反应总截面,从实验上证明17F基态可能有质子皮结构.由于17F基态和激发态表现出丰富的特殊结构现象,对17F进行更深入一步的研究可能是很有意义的.

4结论

对中能区17)21F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了测量,发现17F的反应总截面相对于18F,19F,20F 和21F来说稍微有所增强.用Glauber模型和B UU模型对17)21F的差异因子d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同样发现17F的差异因子与18)21F相比有所增强.17F核素最外层的一个质子的分离能很小,只有0.6MeV左右.从以上的分析表明17F可能存在质子皮结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Tanihata I et al.Phys.Rev.Lett.,1985,55:2676)2679

2Tanihata I et al.Phys.Lett.,1992,B289:261)266

3Oz awa A et al.Nucl.Phys.,1996,A608:63)76

4Tanihata I et al.Phys.Lett.,1985,B160:380)384

5M i tting W et al.Phys.Rev.Lett.,1987,59:889)892

6Warner R E et al.Phys.Rev.,1995,C52:R1166)R1169

38高能物理与核物理(HEP&NP)第26卷

7 SHEN W Q et al.Nucl.Phys.,1989,A491:130)146

8 Warner R E et al.Phys.Rev.,1996,C54:1700)1709

9 Z HU Z Y et al.Phys.Lett.,1994,B 328:1)4

10 Morlock R et al.Phys.Rev.Lett.,1997,79:3837)3840

11 FANG D Q et al.Phys.Rev.,2000,C61:064311(1)5)

12 FANG D Q et al.Chi n.Phys.Lett.,2000,17:655)657

13 Fukuda M et al.Phys.Lett.,1991,B268:339)344

14 Bertscch G F.Gupta S Das.Phys.Rep.,1998,160:189)233

15 Bertsc h G F e t al.Phys.Rev.,1989,C39:1154)1162

16 Ozawa A e t al.Nucl.Phys.,1995,A583:3241)3250

17 Ozawa A,Bochkarevb O,Chulkov L et al.2000,RIKEN -AF -376

18 Ozawa A e t al.Phys.Lett.,1994,B334:18)22

19 REN Z Z et al.Phys.Rev.1998,C57:2752)2755Measurements of Reaction C ross Section for F Isotopes

and Possible Proton Skin Structure for 17F *

ZHANG Hu -Yong 1;1) SHEN Wen -Qing 1,2 MA Yu -Gang 1 C AI Xiang -Zhou 1 FANG De -Qing 1

ZHONG Chen 1 YU L-i Ping 1 Z HAN Wen -Long 3 GUO Zhong -Yan 3 XI AO Guo -Qing

3

W ANG Jian -Song 3 WANG Jin -Chuan 3 LI Jia -Xing 3 WANG Meng 3 W ANG Jian -Feng 3

NI NG Zhen -Jiang 3 WANG Quan -Jin 3 C HE N Zh-i Qiang 3

1(Shanghai Institute of Nuclear Research,The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Shanghai 201800,Chi na)

2(Physical Depart ment of Ni ngbo Uni versity,Zhejiang Ni ngbo 315211,China)

3(Ins ti tute of Modern Physics,The 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Lanzhou 730000,China)Abstract The reaction cross sections R R of F isotopes on carbon target were measured at intermediate energies via the transmission method.It was found that the reaction cross section of 17F has a little enhancement compared with that of its neighbor isotopes.The difference fac tor d has been deduced from the measured R R by using the B UU model and Glauber model.It is enhanced also for 17F compared with its neighbor isotopes.From the above analysis,a possible proton skin structure is suggested for 17F.

Key words transmission method,reaction cross section,proton skin

Received 4April 2001

*Supported by Major State Bas ic Research Devel opment Program (G200077400),Nati onal Natural Sciences Funds for Distinguis hed Young Scholar (19725521),the National Natural Foundation of China (19705012),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s (97Q A14038)and Special Foundati on of Presi dent of The 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E -mail:zhanghy@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0043168.html,

39

第1期 张虎勇等:F 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测量和17F 可能的质子皮结构

6 Hagel K,Gonin M,Wada R et al.Phys.Rev.Lett.,1992,68:2141

7 Hubele J,Krentz P,Alodf J C et al.Z.Phys.,1991,A340:263

8 Hubele J,Krentz P,Li ndenstruth V et al.Phys.Rev.,1992,C46:R1577

9 Aggarwal M M ,Bhalla K B,Das G et al.Phys.Rev.,1983,C27:640

10 Aggarwal M M,Jain P L.Phys.Rev.,1985,C31:1233

11 Golde M,Singh G,Jain P L et al.Z.Phys.,1993,344:291

12 Cherry M L,Dabrows ka A,Delnes -Jonese P et al.Z.Phys.,1997,C73:449

13 Sengupta K,Singh G,Jai n P L.Phys.Lett.,1989,B222:301

14 Singh G,Jain P L.Z.Phys.,1984,A348:99

15 Adamovich M I,Aggarwal M M ,Arora R et al (EMU01Collab.).Phys.Rev.,1989,C40:66

16 Adamovich M I,Aggarwal M M ,Alexandrov Y A et al (EMU01Collab.).Phys.Lett.,1994,B 338:397;1997,B 390:44517 Koba Z,Nielsen B,Ols esn P.Nucl.Phys.,1972,B40:317

18 Bhalla K B et al.Nucl.Phys.,1981,A367:446

19 Krasnov S A et al.J.of.Nucl.Phys.,1988,47:949

20 ZHANG Dong -Hai,SUN Han -Cheng.Ac ta Physica Sinca,2000,49:1938(in Chi nese)

(张东海,孙汉城.物理学报,2000,49:1938)

21 ZHANG Dong -Hai,SUN Han -Cheng,G.Gharibi,Chines e Physics,2001,10:21

22 ZHANG Dong -Hai,SUN Han -Cheng,HEP &NP,2001,25:651(i n Chinese)

(张东海,孙汉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25:651)

Production of Helium Projectile Fragments in 16O -Emulsion

C ollisions at 60A GeV *

Z HANG Dong -Hai 1)

(Department of Physics,Shanxi Normal Univers ity,Li nfen 041004,China)

Abstract Production of helium projectile fragments in 16O -emulsion interactions at 60A Ge V is investigated.The total c harge changing and partial production cross -sections are measured e xperimentally on the basis of helium multiplicity.The multiplicity distribution of helium projectile fra gments obeys a KNO scaling.In the peripheral collision of 16O at 60A GeV in nuclear emulsion,the production of target fra gments depends on the multiplicity of helium projectile fragments linearly.The averge multiplicity of target fragment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number of helium projectile fragments which can be well expliained by the model of participan-t spectator (the nuclear geometric model)of nucleus -nucleus interactions.

Key words projectile fra gments,target fragments,fra gmentation

Received 15February 2001

*Supported by Shanxi Provinci al Science Foundati on for Youths (991004)and Shanxi Provinci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Returness

1)E -mail:zhangdh@dns.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0043168.html, 45第1期 张东海:60A GeV 16O 诱发乳胶核反应A 射弹碎片发射研究

56Fe(n,xnγ)截面的符合测量方法研究

第47卷第12期 原子能科学技术Vol.47,No.12 2013年12月AtomicEnergyScienceandTechnologyDec.2013 56Fe(n,xnγ)截面的符合测量方法研究 王朝辉,苏晓斌倡,张笑鹏,侯 龙,于国梁,李 霞,王 琦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413) 摘要:为降低瞬发γ射线法在测量重裂变核(n,xnγ)截面中的康普顿坪和本底水平,尝试采用符合方法来分析数据。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600kV高压倍加器上用两个Clover探测器直接测量56 Fe(n,xnγ)5个能点的反应截面,然后采用符合技术分析数据,计算1238畅3keVγ射线截面。此结果 与直接方法计算的截面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符合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符合测量;(n,xnγ)截面;Clover探测器中图分类号:O5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931(2013)12‐2177‐05 收稿日期:2012‐09‐27;修回日期:2013‐02‐04 作者简介:王朝辉(1975—),男,河北肃宁人,副研究员,博士,核数据测量专业 倡通信作者:苏晓斌,E‐mail:sxiaobin@ciae.ac.cndoi:10.7538/yzk.2013.47.12.2177 StudyonCoincidenceMeasurementfor56Fe(n,xnγ)ReactionCrossSection WANGZhao‐hui,SUXiao‐bin倡 ,ZHANGXiao‐peng,HOULong,YUGuo‐liang,LIXia,WANGQi(ChinaInstituteofAtomicEnergy,P.O.Box275‐46,Beijing102413,China) Abstract: Whenmeasuring(n,xnγ)partialγ‐raycrosssectionofheavyfissionablenuclei,thetechniqueofcoincidencemeasurementwasappliedtodepressComptonplatformandbackgroundofenergyspectrum.Fiveenergypointsof56Fe(n,xnγ)crosssectionsweremeasureddirectlybytwoCloverdetectorson600kVCockcroff‐WaltonacceleratorinCIAE,andthentheofflinedataanalysisat1238畅3keVwasperformedbyusingthecoincidencetechnique.Theresultisapproximatelythesameasdirectmeasurementresultandtheavailabilityofthetechniqueofcoincidencemeasurementisproved.Keywords:coincidencemeasurement;(n,xnγ)crosssection;Cloverdetector 重裂变核(n,xnγ)反应截面是核技术和核 能利用的基础数据,在采用Clover探测阵列瞬 发γ射线法测量重裂变核(n,xnγ)反应实验 中,前期工作中采用直接测量方法测量重裂变 核(n,xnγ)反应截面时效应峰基本都湮没在本 底谱中,直接采用符合测量方法不易得到结果。 本文提出先以截面较大的56Fe(n,xnγ)反应为例研究符合测量方法的可行性,这对于后续采用符合测量方法研究重裂变核(n,xnγ)反应截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实验采用离线数据分析方法,尝试对56Fe(n,xnγ)反应出射的 846畅8keV和1238畅3keV级联γ射线进行符合测量,计算反应截面,并将结果与直接测量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

人体尺寸测量通用人机工程学

. 人体尺寸测量 一、人体尺寸测量的基础 国标GB/T 5703-1999 规定了人机工程学使用的成年人和青少年的人体测量术语,该标准规定,只有在被测者姿势、测量基准面、测量方向、测点等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测量数据才是有效的。 1.被测者姿势 1)立姿数据才是有效的。 指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膝部,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o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2)坐姿 指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屈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2.测量基准面 人体测量基准面的定位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铅垂轴、纵轴、横轴)来决定的。人体测量中设定的轴线和基准面如图2-1所示。 图2-1 人体测量基准面 1)矢状面 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 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3)冠状面 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冠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4)水平面 与矢状面和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水平面。水平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5)眼耳平面 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耳平面。 3.测量方向 1)在人体上、下方向上,将上方称为头侧端,将下方称为足侧端。 2)在人体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外侧。 3)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将远离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远位。 4)在上肢上,将挠骨侧称为挠侧,将尺骨侧称为尺侧。 5)在下肢上,将胫骨侧称为胫侧,将腓骨侧称为腓侧。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名词解释及重要概念整理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直接相互作用:入射中子直接与靶核内的某个核子碰撞,使其从核里发射出来,而中子却留在了靶核内的核反应。 中子的散射:散射是使中于慢化(即使中子的动能减小)的主要核反应过程。 非弹性散射:中子首先被靶核吸收而形成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然后靶核通过放出中子并发射γ射线而返回基态。 弹性散射: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和势散射。 111001 100[]A A A Z Z Z A A Z Z X n X X n X n X n +*+→→++→+ 微观截面:一个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含一个靶核的靶子上所发生的反应概率,或表示一个入射粒子同单位面积靶上一个靶核发生反应的概率。 宏观截面:表征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平均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也是一个中子穿行单位距离与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 平均自由程: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与原子核连续两次相互作用之间穿行的平均距离叫作平均自由程。 核反应率:每秒每单位体积内的中子与介质原子核发生作用的总次数(统计平均值)。 中子通量密度:某点处中子密度与相应的中子速度的乘积,表示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单位时间内穿行距离的总和。 多普勒效应:由于靶核的热运动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这时共振峰的宽度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峰值也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或多普勒展宽。 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裂变中,99%以上的中子是在裂变的瞬间(约10-14s)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瞬发中子;裂变中子中,还有小于1%的中子是在裂变碎片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缓发中子。 第二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慢化时间:裂变中子能量由裂变能慢化到热能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扩散时间:无限介质内热中子在自产生至被俘获以前所经过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在反应堆动力学计算中往往需要用到快中子自裂变产生到慢化成为热中子,直至最后被俘获的平均时间,称为中子的平均寿命。 慢化密度:在r 处每秒每单位体积内慢化到能量E 以下的中子数。 分界能或缝合能:通常把某个分界能量E c 以下的中子称为热中子,E c 称为分界能或缝合能。 第三章—中子扩散理论 中子角密度:在r 处单位体积内和能量为E 的单位能量间隔内,运动方向为Ω的单位立体角内的中子数目。 慢化长度:中子从慢化成为热中子处到被吸收为止在介质中运动所穿行的直线距离。 徙动长度:快中子从源点产生到变为热中子而被吸收时所穿行的直线距离为r M 。 第四章—均匀反应堆的临界理论 反射层的作用: 1. 减少芯部中子泄漏,从而使得芯部的临界尺寸要比无反射层时的小,节省一部分燃料;

人体尺寸测量通用人机工程学

人体尺寸测量 一、人体尺寸测量的基础 国标 GB/T 5703-1999 规定了人机工程学使用的成年人和青少年的人体测量术语, 该标准规定,只 有在被测者姿势、测量基准面、测量方向、测点等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 测量数据才是有效的。 1.被测者姿势 1)立姿数据才是有效的。 指被测者挺胸直立,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 眼睛平视前方, 肩部放松, 上肢自然下垂, 手伸 直, 手掌朝向体侧, 手指轻贴大腿侧面, 自然伸直膝部, 左、右足后跟并拢, 前端分开, 使两足大致呈 45o 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2)坐姿 指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 眼睛平视前 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屈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2.测量基准面 人体测量基准面的定位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铅垂轴、纵轴、 体测量中设定的轴线和基准面如图 2-1 所示。 图 2-1 人体测量基准面 1)矢状面 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 在矢状面中, 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右对称的两部分。 3)冠状面 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 后两部分。 4)水平面 与矢状面和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水平面。水平面 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 分。 5)眼耳平面 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耳平面。 3.测量方向 1)在人体上、下方向上,将上方称为头侧端,将下方称为足侧端。 2)在人体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 方向称为外侧。 3)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将远离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远位。 4)在上肢上,将挠骨侧称为挠侧,将尺骨侧称为尺侧。 5)在下肢上,将胫骨侧称为胫侧,将腓骨侧称为腓侧。 4.支承面和衣着 立姿时站立的地面或平台以及坐姿时的椅平面应该是水平、稳固、不可压缩的。 要求被测量者裸体 或穿着尽量少的内衣(如只穿内裤和背心)测量,在后者情况下, 在测量胸围时,男性应撩起背心,女性应松开胸罩进行测量。 横轴)来决定的。人 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 冠状面将人体分成前

人体主要部位的测量

服装造型学 第一章服装造型基础知识 服装结构制图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原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制图,其中服装的主要依据是人体。 服装着身覆盖于人体,服装的造型也是基于人体之上,应注意的是线条即人体的曲线美,女体要求得体程度略高,所以对服装造型要求也很高在教学中,以女装为主,以男装为辅,应不断总结经验。 第一节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 一、人体体型 (一)人体结构。 (二)体型外部特征对服装产生的影响。 二、人体测量 (一)人体测量应注意哪些? (二)人体测量的部位。 三、服装成品的放松量 (一)放松量如何产生? (二)成衣服装放松量参考。

第一节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 一、人体体型 人体的外形是决定服装结构和形态的依据,测量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的尺寸数据,是服装制图的直接依据。 (一)人体结构 服装制图中的点、线、面是根据人体结构的点、线、面而定的。 (1)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 根据人体测量的需要,可对人体划分以下几点。 1颈椎点高:位于人体前中央颈、胸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身长的起点,它是后颈窝定位的参考依据。 2颈椎点:位于人体后中央颈、背交界处(即第七颈椎界)它是测量人体背长及上体长的起始点也是测量服装后衣长的起始点及服装领椎定位的参考依据。 3颈侧点:位于人体颈部侧中央与肩部中央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前、后腰节长的起始点,也是测量服装前衣长的起始点及服装领肩点定位的参考依据。 4肩端点:位于人体肩关节峰点处,它是测量人体总肩宽的基准点,也是测量臂长或服装袖长的起始点,及服装袖肩点定位的参考依据。 5胸高点:位于人体胸部左右两边的最高处,它是确定女装胸省省尖的方向参考。 6背高点:位于人体背部左右两边的最高处,它是确定女装后肩肩省省尖的方向参考 7前腋点:位于人体前身的臂与胸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胸宽的基准点。 8后腋点:位于人体后身的臂与胸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背宽的基准点。 9前肘点:位于人体上装上肢肘关节前端处,它是服装前袖弯线凹势的参考点。 10肘点:位于人体上装上肢肘关节后端处,它是确定服装后袖弯凸势及袖肘省省尖方向的参考点。 11前腰节点:位于人体前腰部正中央处,它是前左腰与前右腰的分界处。 12后腰节点:位于人体后腰部正中央处,它是后左腰与后右腰的分界处。 13腰侧点:位于人体侧腰部位正中央,它是前腰与后腰的分界处,也是测量服装裤长或裙长的起始点。14前臀中点:位于人体前臀正中央处,它是前左臀与前右臀的分界点。 15后臀中点:位于人体后臀正中央处,它是后左臀与后右臀的分界点。 16臀侧点:位于人体侧臀正中央处,它是前臀和后臀的分界点。 17臀高点:位于人体后臀左右两侧最高处,它是确定服装臀省省尖方参考点(或区域)。 18前手腕点:位于人体手腕的前端处,它是测量服装袖口大的基准点。 19后手腕点:位于人体手腕的后端处,它是测量人体臂长的终止点。 20会阴点:位于人体两腿的交界处,它是测量人体肢下和腿长的起始点。 21膑骨点:位于人体膝关节的外端处,它是测量确定服装衣长的参考点。 22踝骨点:位于人体脚腕处侧中央,这是测量人体腿长的终止点,也是确定服装裤长的参考点。 人体基准点的设置将为服装主要结构点的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人机工程学--人体测量

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 人机工程学作业I ——人体测量 班级浦艺设1004 姓名李菁 学号 P1701100306 完成日期 2011年 9 月 17 日

一、问答题(电子格式) 1、请给出人体测量学的定义。 答:体质人类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对人类骨骼、牙齿、活体的观察与测量获取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基本数据。研究人体静态和动态的几何尺寸、关节活动度各部分比例及各种变量间相互影响的学科。 2、影响人体测量个体与群体数据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答:种族差异、时代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地域差异、职业差异 3、人体测量数据的种类有哪些? 答:1、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静态尺寸即人体构造上的尺寸;动态尺寸即人体功能上的尺寸(包括人在工作姿势下或在某种操作活动状态下测量的尺寸) 2、人体重量 3、人体推拉力 其中静态尺寸指人体构造上的尺寸;动态尺寸是指人体功能上的尺寸 4、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人体测量主要分为两种方法,其一是直接测量人体,并在相关部位加放一定的放松量,获得数据;其二是查阅服装规格数据表或通过裁剪制图公式计算,获得数据。 5、人体数据百分位概念? 答:大部分的人体测量数据是按百分位表达的,把研究对象分成一百份,根据一些指定的人体尺寸项目(如身高),从最小到最大顺序排列,进行分段,每一段的截至点即为一个百分位。 6、在设计中人体数据百分位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答:常见设计和人体数据百分位选择原则归纳如下: (1)凡间距类设计,一般取较高百分位数据,常取第95百分位的人体数据。 (2)凡净空高度类设计,一般取高百分位数据,常取第99百分位的人体数据以尽可能适应100%的人。 (3)凡属于可及距离类设计,一般应使用低百分位数据。如涉及到伸手够物、立姿侧向手握距离、坐姿垂直手握高度等设计皆属此类问题。 百分位的人体数据。因为如果 (4)座面高度类设计,一般取低百分位数据,常取第5百分位的人体数据。因为如果座面太

10B(n,α)7Li反应角分布和总截面测量

第26卷 第10期 核 技 术 V ol. 26, No.10 2003年10月 NUCLEAR TECHNIQUES October 2003 —————————————— 中国核数据中心资助,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第一作者:唐国有,男,1938年12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现从事与中子物理相关的实验核物理研究,教授 收稿日期:2001-06-13,修回日期:2003-07-30 10 B(n,α)7 Li 反应角分布和总截面测量 唐国有 张松柏 张国辉 陈金象 施兆民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袁 竞 陈泽民 陈迎堂 (清华大学物理系 北京100084) Gledenov Yu M Sedysheva M Khuuknenkhuu G (Joint Institute for Nuclear Research, Dubna, 141908, Russia ) 摘要 用屏栅电离室测量了10B(n,α)7Li 反应出射α粒子的角分布和总截面。实验结果表明:入射中子能量为4—6.5MeV 时,出射的α粒子角分布明显后倾,且后倾趋势随入射中子能量的增加而变大。 关键词 屏栅电离室,10B(n, α)7Li 反应,角分布,总截面 中图分类号 O571.55 Li 、B 、Be 等轻元素是核工程和国防科研中常用的材料,有关它们的中子核反应数据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轻核所包含的核子数较少,与中、重核比较,每个核子的个性更强,因此为建立相应的核反应应用理论就需要更加丰富的实验信息。本工作既满足了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又为研究轻核反应机制提供了测量信息。 目前,10B(n,α)7Li 反应总截面仅有两家实验数据:1957年美国RIC 实验室Bichsel [1](入射中子最大能量为4.78MeV )和1975年美国IRT 实验室Friesenhahn [2](入射中子最大能量为1.72MeV )的测量,但两组测量结果分歧较大。而该反应道的角分布在1.5—6.5MeV 中子能区无任何测量信息。为此我们采用高效率的屏栅电离室法在该能区开展10 B(n, α)7Li 反应的角分布和总截面的测量。 本工作是在北京大学重离子研究所的 4.5MV 静电加速器单能中子源上进行的,屏栅电离室由俄罗斯Dubna 联合核子所提供,共完成了4.0、5.0、5.7、6.5MeV 四个能点的测量。 1 测量条件 1.1 屏栅电离室 用屏栅电离室测量中子引起出射带电粒子角分布的原理,可参考文献[3]。测量所用的屏栅电离室为共阴极双屏栅电离室,其结构见文献[4]。电离室 内可背对背放置5对样品,对10B(n, α)7Li 的测量,共粘贴了三对样品(一对10B 样品、一对测量本底用的钨片、一对作α粒子能量刻度用的混合Pu-α源)和一个作绝对中子注量刻度用的238U 样品。通过电离室外的样品转换旋钮,在不打开电离室的情 况下可选定待测样品、钨衬底、238 U 样品、Pu-α源。因此在不打开电离室的条件下能完成本文的全部实验内容。 本实验所用屏栅电离室的基本工作条件如下: 阴极到栅极、栅极到阳极的距离分别为45mm 和22mm ;为了排除16O(n, α)反应的干扰,工作气体为Kr +4.73%CH 4。对4MeV 的测量,电离室工作气压为0.11MPa ;对大于该能点的测量电离室工作气压为0.12MPa 。 为了减少热中子引起的10B(n,α)7Li 反应的干扰,电离室用约0.5mm 厚的Cd 片包住。 1.2 10 B 靶 实验中采用了两块丰度大于99.9%的10B 靶,其厚度分别为186μg/cm 2和192μg/cm 2,相应的总质量为(178±4)mg 和(184±4)mg 。 在蒸发制靶的过程中,因残留氧对硼的氧化,用带电粒子活化法对制成的靶进行了定量分析[5], 靶中10B 含量引入的误差约为2%。 这是靶中10B 总质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万方数据

身体部位围度测量方法

身体部位围度测量方法 (一)体重 体重是身体发育状况的基本指标。测量时,被测量者需穿背心和短裤,平稳地站在体重计上。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公斤。超过指标有两种情况:一是肌肉丰腆的健美者,因为肌肉的比重较脂肪大;二是脂肪过多的人。因此,要参考脂肪厚度。 (二)脂肪厚度 测量时,被测者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测量者将其肩胛骨下角5厘米处皮肤和皮下脂肪与脊柱成45度角捏起,用卡尺量得的数值即为脂肪厚度。一般正常人的脂肪厚度为0.5—0.8厘米。对同样体重的人,通过检测脂肪厚度,可确定体型是肌肉型、肥胖型,还是消瘦型。当你采取自我健美训练措施后,若测得脂肪厚度逐渐趋于或稍低于正常水平,则说明了自我健美训练的效果良好。 (三)胸围

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皮尺前面放在乳头上缘(女子放在乳房上),皮尺后面置于肩胛骨下角处,测出“安静时的胸围”。然后尽量吸气,量出“吸气时胸围”。再尽量呼气,量出“呼气时的胸围”。注意,吸气时不要耸肩,呼气时不要弯腰。 (四)腰围 站立,身体自然伸直,腹部保持正常姿势,暂停呼吸,在肚脐上方测量最细部位。 (五)上臂围(左右臂) 直立,手臂伸直下垂于体侧,皮尺沿上臂最粗的部位绕一周,量出放松时的上臂围。然后,手臂平举,手掌向上用力握拳屈肘,使肱二头肌尽量收缩,用皮尺在肪二头肌最突出处绕一周,量出收缩时的上臂围。 (六)前臂围(左右臂) 直臂、握拳,腕关节伸直,测量最粗部位。 (七)腕围(左右腕)

手指伸直与前臂呈直线,测量点在腕关节和手之间。 (八)臀围 直立,两腿并拢,皮尺绕小腹下缘,在臀大肌最突出部位量出臀围。 (九)大腿围(左右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间距约15厘米,测量点在臀部下方,用皮尺量出大腿肌肉群放松时和极力收缩绷紧时最粗部位的围度。 (十)膝围(左右膝) 直膝站立,大腿肌肉放松,体重平均分布在两腿上,皮尺经骸骨中间进行测量。 (十一)小腿围(左右腿) 直立,体重均匀分布在两腿上,用皮尺量出小腿腓肠肌最粗处的围度。 (十二)踝围(左右踝) 直立,体重均匀分布在两腿上,皮尺在内跟上方约5厘米处测最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习题集

反应堆物理习题 1. 水的密度为103kg /m 3,对能量为0.0253eV 的中子,氢核和氧核的微观吸收截面分别为0.332b 和 2.7×10-4b ,计算水的宏观吸收截面。 2. UO 2的密度为10.42×103kg /m 3,235U 的富集度ε=3%(重量百分比)。已知在0.0253eV 时, 235U 的微观吸收截面为680.9b ,238U 为 2.7b ,氧为2.7×10-4b ,确定UO 2的宏观吸收截面。 3.强度为10104?中子/厘米2·秒的单能中子束入射到面积为1厘米2,厚0.1厘米的靶上,靶的原子密度为240.04810?原子/厘米3,它对该能量中子的总截面(微观)为4.5靶,求(1)总宏观截面(2)每秒有多少个中子与靶作用? 4.用一束强度为1010中子/厘米2·秒的单能中子束轰击一个薄面靶,我们观测一个选定的靶核,平均看来要等多少时间才能看到一个中子与这个靶核发生反应?靶核的总截面是10靶。 5.能量为1Mev 通量密度为12510?中子/厘米2·秒中子束射入C 12薄靶上,靶的面积为0.5厘米2、厚0.05厘米,中子束的横截面积为0.1厘米2,1Mev 中子与C 12作用的总截面(微观)为2.6靶,问(1)中子与靶核的相互作用率是多少?(2)中子束内一个中子与靶核作用的几率是多少?已知C 12的密度为1.6克/厘米3。 6.一个中子运动两个平均自由程及1/2个平均自由程而不与介质发生作用的几率分别是多少? 7.已知天然硼内含10B19.78%,它对2200米/秒热中子吸收截面为3837靶,另含11B80.22%,它对于热中子吸收截面可忽略不计,为了把热中子流从7107.1?/厘米2·秒减弱到 1/厘米2·分,问要多厚的C B 4或32BO H 层,设碳化硼的密度为2.5克 /厘米3,平均分子量近似为56,硼酸的密度为1.44克/厘米3,平均分子量近似为62。(忽略H 、C 、O 的吸收) 8.设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平均分子量近似为18,氢332.0a =σ靶。氧002.0a =σ靶,试计算水的宏观吸收截面,又设为了控制目的,在水中溶入了2000ppm 的硼酸,那么宏观吸收截面增大为原来的多少倍?其它所需数据见上题。 9.用能量大于2.1Mev 的中子照射铝靶可发生H Mg n Al 12727+→+反应,Mg 27有β放射性,半衰期10.2分,今有长5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的铝板放在中子射线束内受垂直照射,中子能量大于上述能量,流强

皮褶(皮脂)厚度计使用说明

皮褶(皮脂)厚度计使用说明 一、国产皮脂厚度计各部名称。 二、仪器的调整--使用前须将圆盘内指针调整到刻度表上的“0”位。调整方法:用手转动调整“0”位盘即可将指针对准到“0”位。 三、校正压力--指针调到“0”位后,须将皮脂厚度计两个接点间的压力调节到国际规定的10g/mm2的范围。左手持皮脂厚度计呈水平位置,在皮脂厚度计的下方测试臂顶端的小孔上挂200g重量的砝码。再将皮脂厚度计下主弓形臂的根部与该臂顶端的接点呈水平线,此时观察圆盘内指针偏离情况。如指针处在15-25mm范围内说明两接点的压力符合10g/mm2的要求,无须调节旋扭。如果指针超出25mm以上,说明压力接点压力不足。须通过向左侧方向转动旋扭增加压力,直接指针调到15-25mm范围内为止。反之,则调节旋扭向右转动减少压力调节到指针在规定范围内。指针的±5mm的差异不会影响测定结果。 四、测试程序: 1、受试者应着背心裤衩或短裤。 2、实验者右手握皮脂计使两半形测试臂张开。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受试都所测部位的皮肤捏紧提起。拇食指捏起时,拇食指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捏紧提起皮肤既包括皮下组织,但要防止将所在部位的肌肉也、提起。为检查是否将肌肉提起可令受试者主动收缩该部位肌肉。止时肌肉即滑脱。然后将张开的皮脂计距离手指捏起部位1cm处钳入。右手指将皮脂计的把柄放开,读出指针的数值并记录下来。每个部位应重复测量两次,二者所测的数值误差不应超过5%。 3、测定部位: 上臂部--右臂肩峰至桡骨头连线之中点,即肱三头肌肌腹部位。 背部--右肩胛角下方。腹部--右腹部脐旁1cm。 除上述部位外,根据研究需要还可以测颈部、胸部、腰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腓肠肌部位。 应当指出:用皮脂计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是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双倍的和。 五、资料的处理与应用 1、根据皮下脂肪厚度推算身体密度的方法、与我们暂引用以日本青少年为对象所得的计算身体密度公式供使用者参考,其公式为: 男子:15-18岁身体密度=1.0977-0.00146X 19岁以上身体密度=1.0913-0.00116X 女子:15-18岁身体密度=1.0931-0.00160X 19岁以上身体密度=1.0897-0.00133X X=肩胛角下+上臂皮脂(mm) 2、体脂肪%的计算 应用Broxek(1963)改良公式计算体脂肪%,据认为Broxek改良公式计算体脂肪%是比较可靠的一种计算方法,其公式为: 身体脂肪%=(4.57/身体密度-4.142)X100 身体脂肪重量=体重(公斤)X身体脂肪% 净体重(去脂体重)=体重(公斤)- 体脂肪量(公斤) 3、皮下脂肪厚度评定的参考标准: 根据皮下脂肪厚度计算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可以用评定一个人的肥瘦程度。现引用日本厚生省国民营养调查资料对日本儿童和成年人的肥瘦程度程度的评定标准供研究者参考。

176Hf(n,2n)175Hf反应截面测量

第44卷增刊 原 子 能 科 学 技 术 V ol. 44, Suppl. 2010年9月 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 2010 收稿日期:2010-05-24;修回日期:2010-09-02 作者简介:朱传新(1977—),男,安徽凤台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 176Hf (n ,2n )175Hf 反应截面测量 朱传新,郑 普,郭海萍,牟云峰,何 铁,阳 剑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 绵阳 621900) 摘要:采用相对测量技术,以活化法对13.4~14.8 MeV 范围内的176Hf(n ,2n)175Hf 反应截面进行了测量。样品固定在距离D-T 中子源20 cm 处的圆环的不同位置上进行中子辐照,采用93Nb(n ,2n)92Nb m 作为监测反应,活化产物采用高纯锗探测器进行了测量,所得14 MeV 附近的176Hf(n ,2n)175Hf 反应截面实验值为(2 100±85)mb ,对实验结果与公开文献值和ENDF/B6.8评价库数据进行了比对。 关键词:Hf ;反应截面;相对测量 中图分类号:O571.4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931(2010)S0-0007-05 Measurement of 176Hf(n, 2n)175Hf Cross Section ZHU Chuan-xin ,ZHENG Pu ,GUO Hai-ping ,MOU Yun-feng ,HE Tie ,YANG Jian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 Mianyang 621900, China ) Abstract: Measurements of 176Hf(n, 2n)175Hf cross sec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range of 13.4-14.8 MeV using the activation method and relativ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he samples were irradiated at the various positions on the ring of a 20 cm radius centered at the D-T neutron source. The 93Nb(n, 2n)92Nb m reaction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neutron flux in the target samples. The (n, 2n) products were measured using calibrated high pure Ge detector. 176Hf(n, 2n)175Hf cross section is (2 100±85) mb at 14 MeV . The results we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s’ results and ENDF/B6.8 evaluations. Key words :Hf ;cross section ;relative measurement 176 Hf 核的(n ,2n )反应截面变化平缓,且产物核半衰期较长,可用于一些核工程设计中,而从公开实验数据来看,176Hf (n ,2n )175Hf 截面仍存在一些分歧。以14 MeV 为例,W. Dilg 等[1]实验测量了176Hf 的(n ,2n )反应截面,中子能量为14.7 MeV ,所使用的截面标准为27Al (n ,α)24Na ,反应截面为111.5(1± 1.5%)mb ,使用NaI 探测器,所测结果为 (2 220±115)mb ;1996年,兰州大学的孔祥忠等[2]采用活化法同样在14.7 MeV 能点对176Hf 的(n ,2n )反应截面进行了测量,其所采 用的分支比为0.87,半衰期为70 d ,结果为 (2 083±180)mb ;上述两组实验结果的相对偏差约为7%。在本工作中,采用93Nb (n , 2n )92Nb m 监测反应来测量176Hf (n ,2n )175Hf 反应截面,常用的标准反应截面包括:27Al (n ,α)24Na 和93Nb (n ,2n )92Nb m 反应,根据国际 上的截面数据标准[3],27Al (n ,α)24Na 反应截面在14 MeV 附近标准数据的不确定度约0.5%, 93Nb (n ,2n )92Nb m 反应截面在14 MeV 附近标

人体测量概况及方法比较

《人体测量概况及方法比较》 人体测量概况及方法比较 随着服装定制工业化系统的日趋完备,“衣服合体,是不是消费者选择购买的唯一标准?”“即使厂商能生产针对不同体型的服装,那么服装的合体性是否是顾客所考虑的唯一因素?”这样的问题应运而生。答案比较容易得出:当然不是。其它诸如面料的质感和颜色、服装廓形和风格等因素都是顾客购买服装时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如果面料质感和颜色、服装廓形和风格都符合消费者需求,只是衣服不合体,消费者会否购买?”显然,依旧选择购买的消费者少之又少。 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很容易看出衣服合体性是消费者选择购买的前提性条件。正是因为合体的的重要性,我们才在“测量”这个环节上,想尽办法得到符合更多消费者体型体貌的数据。 有关人体测量技术的研究涉及大量人体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分析,包括服装号型的调研,测量工具和器的使用,以及对所测人体尺寸的处理和应用等等。在相应技术的配合下服装业内人士日益关注“合体服装的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或者说,“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支持下能否真正实现度身定制的批量化生产”。这里围绕这一论题概述了人体扫描仪的应用和人体测量技术发展,并进一步研究了“根据顾客要求行批量化生”的重要性、可行性。

通过前两节课,我所知道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普通手工测量、三维人体测量。 一、人工手工测量: 普通测量技术普通人体测量仪器可以采用一般的人体生理测量的有关仪器,包括人体测高仪、直角规、弯角规、三脚平行规、软尺、测齿规、立方定颅器、平行定点仪等,其数据处理采用人工处理或者人工输入与计算机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欧美成衣工业对成年女性体型的测量通常包括以下: (1)长度:总体高,身高,腰至上臀线距离,腰至中臀线距离,腰至臀围线距离,腰至膝围线距离,腰至脚跟距离,腿内侧长(下档至地面距离): (2)围度: 腿围,膝围,脚躁围,足背围,颈根围,袖头围,胸围,下胸围,腰围,上臀围,中臀围,臀围,颈点至点距离 (3)肩和手臂:上臂长,沿手臂从颈点至腰距离,臂根围,臂宽,最大臂围,肘围(放松时),肘围弯曲时),手腕围。 因此,在是手工测量时候,需要注意的有: 1.总体高:代表服装“号”,由头部顶点垂直量至脚根。 2.衣长:由前身左侧脖根处,通过胸部最高点,量对需长度,一般量至手的虎口。 3.胸围:代表上衣类服装“型”,在衬衫外,沿腋下,通过胸部最丰满处,平衡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4.肩宽:由后背左肩骨外端顶点量至右肩骨外端顶点(软尺在后背中央贴紧后脖根略成弧形)。款式需要夸张时,肩可适当放宽。灯笼袖款可适当改窄。 5.袖长:由左肩骨外端顶点量至手的虎口,按需要增减长度。 6.袖口:围量手腕一周,再按需要加放尺寸还可根据款式的不同用胸围比例法计算。 7.领大:沿喉骨下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测量方法汇总

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汇总(及论述题示例) 一、身高坐计测量某一对象坐高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答:1、校正测量议。2、受测试者坐于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 3、两点靠拢:骶部、两肩胛区靠立柱。 4、两点水平: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成水平位。 5、两腿并拢,大腿与小腿呈直角,双足平踏地面。 6、测试人员站在受测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压受测试者头部。 7、测试人员两眼与压板呈水平等高进行读数,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后一位并记录。 第7点是最主要一点。 二、测量三岁以下儿童头围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答:去掉儿童的帽子、围巾、发辫等。被测儿童取坐位、立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骨粗隆(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到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注意事项:1、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不能打折;2、长发或梳辫者,应该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3、测量时儿童会产生惧怕心理,所以要尽量分散其注意力,使其安静下来,保证测量顺利进行。 三、儿童的胸围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答:让被测儿童处于平静状态,可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下儿童取卧位)。卧位时要求自然躺平;若取立位,则让其自然下垂双手,两眼平视。测量者立于被测儿童前方或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者胸前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回到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后的读数,以cm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注意事项:1、测试时应要及时提醒并纠正被测儿童耸肩、低头、挺胸、驼背等不正确姿势;2、各处软尺要轻轻接触皮肤;3、应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4、软尺要平整、无折叠、前经左右乳头,后经两肩胛骨下角下缘,左右对称。 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测量与成人相同。儿童年龄界定为3-14岁之间,3岁以下的界定为婴幼儿。有关婴幼儿的体格测量与儿童体格测量方法选择上有一定差别。具体内容见三级公共营养师的实操部分。 四、身高测量及注意事项。 答:被测者赤足,立正姿势(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两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位。测量者站在被测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与被测者头顶。测量者两眼与活动压板呈水平位时进行读数,以cm为单位,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测量2次,误差不得超过0.5cm。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至安全高度,以免碰坏或者伤人。注意事项:1、测量身高一般在上午10时进行,此时身高为全天身高的平均值;2、测量身高要严格遵守“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3、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解开,饰物要取下;4、测试身高时,被测者不应进行体育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否则准确性会受影响。 五、体重测量及注意事项。 答:体重测量体重秤常选电子人体秤,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100kg 误差小于0.1kg。一般在早晨空腹排便后或上午十时左右进行测量。被称重人员在称重时应脱去鞋帽和外衣,仅穿背心和短裤。如果因天气或现场原因不能做到只穿背心和短裤,可估计其他衣物的重量,将实际的体重减去衣物的重量,获得最后的体重。LED显示屏显示值即为体重值。准确读数,以kg为单位,并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注意事项:1、体重测量时,一定要注意被测者是否有水肿情况存在,如肝硬化、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疾病患者;此外还要注意被测者是否为肌肉发达者,如举重、健美运动员等。如有这些情况,必须在记录表的备注栏中加以说明,以免在结果分析判断中出现错误。2、为保证性能,数显电子人体秤一定要放到水平结实的地面上;称重时,要避免猛烈撞击台面,如跳或者蹦上台面。当电池不足时,4位LED显示器的小数点全亮。 附:儿童体重测量的方法。 答:儿童体重测量时间的选择上与成人一样。一般在早晨空腹排便后或上午十时左右进行测量。7岁以下儿童用杠杆式体重计,最大载重量为50kg,精确度读数不得超过50g;8岁以上的儿童所用工具可以和成人一样。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选择合适的称。被测者在测量前1h内应该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

身体各部位CT值大全

CT正常值 一、头颈部 重要的测量数据 正常CT值白质皮层 平扫(平均值) 39Hu 32Hu 增强(平均值) 41Hu 33-35Hu 每个数值的偏差±2Hu,皮质与白质之间的CT值相差:大约7Hu 脑室的大小 1、侧脑室体部指数:B/A>4=正常 2、侧脑室前角:(Monro孔水平) 40岁以下:<12mm 40 岁以上:<15mm 3、第三脑室的宽度:儿童<5mm 60岁以下成人:<7mm 60 岁以上成人:<9mm 4、眼静脉的宽度:3-4mm 5、视神经(轴位) a眼球后节段:5.5mm±0.8mm b最狭 窄的位置(约在眼眶中央部位):4.2mm±0.6mm 6、眼球的位置:眼球的后缘在颧骨间线后9.9mm±1.7mm 垂体:垂体高度正常男性1.4-5.9mm(平均3.5mm)

女性2.7-6.7mm(平均4.8mm) 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高径可达9-10mm(也有人报道达12mm 者),其横径较宽约8mm左右, 宽度(在冠状位上的横向长度,分娩年龄的女性):12.9mm±1.6mm 在冠状位上的垂体的面积(高度x宽度,分娩年龄的女性):93mm2±1.6mm2 垂体柄:<4mm , 一般认为高径小于10mm的垂体瘤为微腺瘤,大于10mm者为大腺瘤。 视交叉:冠状位:宽度9-18mm,高度3-6mm 轴位:宽度12-27mm,深度4-9mm 内耳道:5-10mm(平均为7.6mm);两侧相差应该在1mm之内,但要注意窗口技术的选择 眼部 1、眼球直径:轴位:右:28.6mm±1.2mm 左:29.4mm±1.4mm 矢状位:右:27.8mm±1.2mm 左:28.2mm±1.2mm 2、眼球的位置:后缘位于颧骨间线后:9.9mm±1.7mm 3、视神经(轴位):球后段:5.5mm±0.8mm 最狭窄的部位(大

核反应堆物理-复习重点--答案汇总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6学时) 1.什么是核能?包括哪两种类型?核能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核能: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的能量,主要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 优点:1)污染小:2)需要燃料少;3)重量轻、体积小、不需要空气,装一炉料可运行很长时间。 缺点:1)次锕系核素具有几百万年的半衰期,且具有毒性,需要妥善保存;2)裂变产物带有强的放射性,但在300年之内可以衰变到和天然易裂变核素处于同一放射性水平上;3)需要考虑排除剩余发热。 2.核反应堆的定义。核反应堆可按哪些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属于哪种类型的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一种能以可控方式产生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装置。 3. 核素:具有确定质子数Z和核子数A的原子核。 同位素:质子数Z相同而中子数N不同的核素。 同量素:质量数A相同,而质子数Z和中子数N各不相同的核素。 同中子数:只有中子数N相同的核素。 原子核能级:最低能量状态叫做基态,比基态高的能量状态称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跃迁到基态,并以放出射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核力的基本特点: 1)核力的短程性 2)核力的饱和性 3)核力与电荷无关 4.原子核的衰变。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核衰变、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的定义;理解衰变常数的物理意义;核衰变的主要类型、反应式、衰变过程,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会自发进行衰变,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核衰变:有些元素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能自发而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也称放射性衰变。 衰变常数:它是单位时间内衰变几率的一种量度;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的衰变几率,标志 着衰变的快慢。 半衰期:原子核衰变一半所需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任一时刻存在的所有核的预期寿命的平均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