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利干部进村镇调研报告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情况调查通过深入基层

水利干部进村镇调研报告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情况调查通过深入基层

水利干部进村镇调研报告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情况调查通过深入基层
水利干部进村镇调研报告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情况调查通过深入基层

关于上报《安徽省水利系统“万名干部进镇村”

调研活动调研报告》的报告

水利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大力弘扬沈浩精神,加快推进全省农村水利发展,安徽省水利厅于2010年2月~5月在全省水利系统组织开展了“万名干部进镇村”调研活动。通过对调研活动成果的全面梳理和总结,形成《安徽省水利系统“万名干部进镇村”调研活动调研报告》,现随文上报。

此次调研活动共组织全省水利系统干部和管理、技术人员10151人(次)参与,实地走访行政村932个,召开座谈会432场,举办各类讲座、培训、咨询等500余场,察看农村水利工程1400多处。活动中,共发放《农村水利宣传手册》16340份,农村水利调查问卷12290份,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情况调查表3080份。通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密切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水利干部职工深受教育,促进了全系统作风的深入转变,树立了水利行业的良好形象。从调研情况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农村水利工作总体上保持着健康稳步发展的势头,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及灌溉工程体系,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推进农村水利发展过程中,全省水利系统不断理清思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强化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做法,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在调研中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农村水利工作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全省不少地方农村水利工作存在着认识淡化、投入弱化、设施老化、功能退化、管理僵化、执法软化的现象,从而导致农村水利工程体系不完善、水利设施功能衰退、农村水利投入渠道不畅、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严重缺位、农业水费征收困难等突出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服务安徽崛起的要求出发,加强全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指导地位。要以规划为依据,整合涉水项目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切实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建立完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和新政策。要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水利发展的投入,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要着力提升县(区)水利系统自身能力,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深入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加快水价改革,加强水费征收工作,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五是从政策层面重视和支持农村水利工作。我们将建议省政府出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明确排涝费由各级财政予以补贴,不再向农民征收。

特此报告。

二○一○年六月日

安徽省水利系统

“万名干部进镇村”调研活动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意见》(皖发〔2008〕10号),大力弘扬沈浩精神,加快推进全省农村水利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结合我省水利工作实际,省水利厅于2010年2月~5月份在全省水利系统组织开展了“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在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至4月下旬调研活动全面结束。通过对整个调研活动成果的全面梳理和总结,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调研活动开展情况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2月21日,省水利厅印发了《开展全省水利系统“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从全省水利系统选派干部和管理、技术人员10000人(次),组建17个工作组,分别由厅领导带队,深入全省17个市、104个农业县(市、区)的乡镇村组和有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根据各市所辖农业县(市、区)的数量分布,17个工作组共下设48个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进驻镇村工作时间不少于10天,到每个县(市、区)进驻乡镇不少于2个,到每个乡镇进驻行政村不少于2个。3月1日,省水利厅召开全省水利系统“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视频动员大会,调研活动正式启动。为保证活动有序开展,省水利厅专门成立了全省水利系统“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全省各市、县(市、区)水利部门也认真落实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调研活动。

(二)明确目的,突出重点。根据“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实施方案,此次调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作实际,以及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开展调查研究,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群众、问政于群众,总结典型经验,提出农村水利工作建议与意见;开展水利技术指导与培训,帮助解决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开展水利政策法规和农村水利知识宣传、咨询与培训等。重点是调查了解7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农村水利规划编制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情况;二是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村镇基层水利人员队伍情况;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情况;四是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运行管理情况;五是机电灌排工程建设、更新改造及运行管理情况;六是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水利建设“一事一议”以及财政奖补政策实施等成功经验;七是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水利工作的需求和意见、建议。

(三)深入基层,注重实效。调研组通过走访村组,召开包括乡镇、村有关领导、乡镇水利人员、行政村负责人、自然村有关村民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实地察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情况等形式,全方位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意。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活动共有水利系统干部和管理、技术人员10151人(次)参与,实地走访行政村932个,召开座谈会432场,察看农村水利工程1400多处。活动中,共发放《农村水利宣传手册》16340份,农村水利调查问卷12290份,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情况调查表3080份,举办各类讲座、培训、咨询等500余场。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村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一手情况,

了解广大农民群众所思所盼,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省水利系统“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得到了省领导的关注,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和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先后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就认真开展好活动提出期望和要求。根据省领导的批示精神,整个活动遵守群众路线,强化群众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通过深入基层水利工作第一线,面对面与普通群众沟通交流,增强了各级水利部门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系,密切了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感情。通过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使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深受教育,促进了全系统工作作风的深入转变,进一步树立了水利行业的良好形象。

二、全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各级水利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下,广泛持久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省农村水利工作总体上保持着健康稳步发展的势头。

(一)全省农村水利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我省农村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农村水利发展逐步形成了政府组织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引入市场机制调节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模式,全省农村水利快速发展,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防洪、灌排工程体系。全省共兴建水库4837座,总库容196亿立方米;整治河道400多条,修筑堤防近2万公里;打机电井19万眼;整修塘坝近百万处;发展固定机电排灌设备装机160多万千瓦,开发利用小水电装机75万千瓦。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近5180万亩;已除涝面积3370万亩,占易涝耕地面积的92.6%;堤防保护耕地面积已达3536万亩;建成节水灌溉面积110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万平方公里;解决了980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

随着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也逐步改善,特别是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的粮食总产量仅128亿斤。经过60余年的建设,到目前,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比1949年翻了两番多。在耕地面积减少、人口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我省不仅解决了6700多万人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还向国家提供50多亿斤商品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表明,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稳定和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进而达到旱涝保收,是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率、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同时,由于农村水利的全面综合治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等保障不断增强,对促进全省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二)近年来发展农村水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特别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意见》要求,全省水利系统不断理清思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动农村水利建设健康发展,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一是加强对农村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均成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机构,并坚持每年组织召开动员会、现场会、开展督查活动等,努力推动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每年都制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意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评比,推动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深入地开展。省水利厅通过制定《关于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各地开展农村水利建设。注重规划先行,组织各市、县(市、区)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一批农村水利专项规划。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有99个县(市、区)完成规划编制任务,72个县(市、区)的规划已通过政府或人大的审批。通过规划引导,有效地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二是大力开展重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水利民生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重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2005~2009年,全省累计投资40.2亿元,解决了98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2007~2009年,累计安排132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稳步推进淠史杭、驷马山等7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998~2009年已累计投入12.7亿元。2001~2009年,累计安排了14个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全面完成33处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总投资12.57亿元。

三是积极推进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05年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央补助专项资金规模逐年加大,中央和省级资金累计投入5.38亿元。各地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群众筹资投劳为主体、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农村水利建设。据统计,2007~2009年,市县乡合计投入分别约4.3亿元、6.7亿元、8.3亿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后,全省有90%的县区、70%的乡镇、50%的村组开展了“一事一议”试点工作。郎溪县2009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88万元,其中安排到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达316万元,占全部奖补资金的65%。通过重点倾斜,有效地调动了农村干群对农田水利建设筹资酬劳的积极性。

四是积极探索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2004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发改委、省水利厅《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目前大部分地区已完成改革任务,初步建立了体制顺、机制活、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大力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积极推动农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立各类用水户协会215个。如:定远县成立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总站,安排6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专门从事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广德县成立水库管理中心,将全县16座小(一)型水库全部收回县水务局管理。

三、当前我省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省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近年来很多地方农村水利存在着认识淡化、投入弱化、设施老化、功能退化、管理僵化、执法软化的现象,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工程体系不完善,设施功能衰退。我省的灌排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些灌排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全,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很多工程存在工程老化严重、效益衰减等问题,用水效率低。大型灌区工程配套率不足40%,且工程老化、年久失修、渠系不配套等问题十分突出;农田的旱涝保收水平总体不高,不少地区仍然是“靠天吃饭”;长江、淮河两大流域还有50多条一级支流、120多条二级支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全省还有1500座病险水库急需除险加固;尚有1.88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中等干旱年份全省缺水达60多亿立方米。

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随着国家对大江大河治理的日益完善,大型骨干工程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面上的农村水利工程状况却每况愈下,处于“大马拉小车”、有劲使不出的境地,成了“国家照顾不到、群众解决不了”的瓶颈工程。如沿江圩区的中小圩堤堤防单薄,有的中小泵站机毁房塌,田间沟渠淤塞;淮北地区的大中小沟排水不畅,灌溉机电井淤积损毁过半,有旱不能灌;江淮丘陵区的支、斗、农渠及塘坝等田间小型工程年久失修,存在上游骨干工程有水不能放、田间需水水不来的现象。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已成为当地干部着急、农民要求迫切、水利部门又很无奈的棘手问题。

二是农村水利投入渠道不畅。全省农村水利目前形成的相对完善的排灌系统,主要是过去依靠农民的投工投劳建设起来的。农村税费改革前,全省每年投入的劳动积累工约为5亿个工日,按每个工日10元折算,年投入相当于50亿元。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为群众集资兴建,加上当时乡村的“三提五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样基本能维持全省农田水利的简单运行和适量发展。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两工”后,组织开展

农田水利建设老的政策不管用、新的“一事一议”政策又难执行,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很不健全。

一是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尽管国家和省自2005年开始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但数量太少,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加之全省地方财政大都十分紧张,也难以拿出更多的建设资金。

二是投入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目前我省各部门用于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项目主要有农业综合开发、世行加灌、以工代赈、大型商品粮基地、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粮田、新农村建设等,投入资金总量不少,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未能统一组织实施,难以形成推动农村水利发展的合力。

三是“一事一议”操作难度大。农村税费改革后组织群众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一事一议”,但很难有效开展,主要原因:一是农产品的比较效益低,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农田水利工程涉及范围较大,很多都超过一个村,而“一事一议”的范围限定在一个村内,跨村工程难以实施;三是一项工程因各农户受益程度不同,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四是大部分农村劳力外出务工,村民会议很难召开;五是“一事一议”制度缺乏约束力,少数人不同意便难以开展。另外,“一事一议”关系到农民负担问题,敏感度高,不少镇村干部因担心容易出问题,缺乏组织议事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民间金融资本参与度不高。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挖掘农田水利工程的水土资源,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大力吸引民营资本和社会各界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的社会公益性特点,难以大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三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严重缺位。长期以来,我省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方面,逐步建立了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大中型水利工程普遍设立了专管机构,分散在面上的众多小型工程由地方政府或集体管理,灌区多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灌区管理体制。随着乡镇、村行政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这种老的管理体制机制被打破,新的体制机制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另外,税费改革前,我省每个乡镇都设有水利站,通过几轮农村改革,乡镇水利站大都撤消或合并,被严重弱化。农村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等严重问题,大多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即使部分有专人管理的工程,管理人员报酬低,维修养护经费基本无来源,加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工程的正常运转。

1998年,省政府出台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意见,开始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2006年元月,省政府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截至目前,全省有30%左右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改革,落实了建设管理责任,应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已改的工程大多是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的工程,剩下的大多是公益性工程,具有广泛社会效益,不宜套用经营性工程和准经营性工程改革模式。

在调研过程中,所到之处,各地干部群众都强烈呼吁:近年来,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水库除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工程,要切实解决好建成后的运行管理问题,再也不能出现“有人建设、有人使用、无人管理,不能使用”的老问题。

四是农业水费征收困难。水费收缴一直是困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发挥应有效益的重要因素。我省农业灌溉水费收缴体制改“两部制”为计量征收后,水费收缴更加困难。据统计估算,全省年应收农业供水费6亿元,实收农业水费不到2亿元,只占应收数的30%。究其原因:一是水利工程不配套,无法计量。二是水费收缴缺少相应的保证措施。目前我省大多数地方水费收缴主要是两种方法:一种是乡镇代收(存在着乡镇截留的问题),另一种是水管单位自收,两种方法难度都很大。少数地方也在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方法,但还在探索完善阶段。三是风调雨顺年份不用水则无收费,灾年排涝农民受灾后又交不起。四是部分农民认为国家农业税都取消了还收水费,不愿意交水费,长

期拖欠,而对拒不缴费的又无有效的约束措施。长此以往,使得水管单位正常运行难以为继,工程维修养护无资金保障,许多灌溉工程维持简单的运行都很困难。

目前,省直管和跨市的排涝泵站,排涝电费由省统一支付,不再向群众收取排涝费。而对于大量的面上排涝泵站,少数财政收入较好地方,已不再向群众收取排涝水费,如铜陵市、庐江县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但大多数地方财政负担不起,向群众收取难度很大,排涝泵站难以维继。同时,保护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排涝费用也由农民承担,地处沿江沿淮的排涝重点区域不少都是区域外来水,却由低洼区农民承担排外水费用,明显不合理,也加重了农民负担。排涝费问题不解决好,会直接导致水利工程无钱维修养护、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受损失的还是农民群众。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通过实地察看全省农村水利的现实情况,倾听基层干群的呼声,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深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农村水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农田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承担着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具有广泛的社会公益性特征。我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仍然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一此地方对农田水利建设这类基础性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农村水利工作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片面认为农村水利建设主要是农民受益,其建设与管理工作应以农民为主,忽视了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组织、扶持和引导职责。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地方农村水利投入渠道越来越窄,可用于建设管理的资金越来越少,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被一砍再砍,从而导致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主体不明、责任不清、投入不畅、管理缺失。

二是农村水利政策的连续性不够,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加大。取消“两工”前,各级政府依靠行政动员和宣传发动,组织农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在很多时候是行之有效的。“两工”取消以来,由于组织农民群众无偿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缺少法规与政策依据,基层的组织动员能力逐步削弱,而有效的应对措施仍在探索之中。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至今,尚没有有效措施来解决税费改革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投入缺口长期得不到有效弥补。这样,在无政策依据、财政投入不足、水费计收困难的情况下,开展农田水利工作难度明显加大。

三是农业收入已不再是农民收入的主体,农民群众筹资投劳的积极性降低。随着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改善,收入渠道扩展,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人口比例下降,农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降低,导致作为农田水利使用主体的农民群众缺乏积极性。改革开放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空间小,绝大多数农民只能从事农业生产,依靠农业劳动获得收入,农业产出水平直接关系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农民群众有自发大干农田水利、提高农业产量的原动力。改革开放后,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自主经营权,工业和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扩大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大量农民离开农村,进工厂、进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农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主要以妇女、儿童、老人为主。与此同时,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据农业部门调查,种植业收入仅占农业收入的30%左右,农民自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受到直接影响。

四是农村土地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的系统性、统一性矛盾突出,化解矛盾的对策缺失。农村土地以户经营,田亩分散,这种土地经营模式与农田水利工程集体受益的系统性、统一性形成矛盾,村组集体无力履行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职责,主体长期缺位。在农田水利设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农田水利不具有排他性,“一家出钱修,十家跟着用”的搭便车现象很普遍也很难避免。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且农业收入已不是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而导致组织农户投劳、出资兴修农田水利的阻力和困难不断加大。近年来,各地虽然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有效减缓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退化。但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面临较大问题,亟需有关政策扶持。

五是乡镇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日渐消弱,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服务难以适应发展要求。多年来,乡镇水利站作为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主要承担着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水资源和水环境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发挥了巨大作用。2000年,我省乡镇机构改革前,全省设有乡镇水利(水保)站1594个,人数达6309人,基层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得以较好开展。2000年以来,我省乡镇机构改革中大量撤消水利(水保)站等基层站所,合并成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站),同时大幅度削减水利员,一般仅保留1名。改革之后,乡镇水利员比原定编数减少了55%,另外全省约有200个乡镇连1个水利员都没有,对乡镇基层水利工作影响很大。同时,各地在编在岗的水利员中,水利专业人员只占19%。当前,随着国家对农村水利投入的逐步加大,农村水利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而承担建设管理任务的基层乡镇水利站却在每次的农村改革中受到较大冲击,队伍越来越弱,与新时期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临泉县2000年前33个乡镇均有水利站,共有农水员171人,较好地承担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放样和工程质量控制、建后管护等工作,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将水利站合并到农业综合服务站,只上岗水利员50人,还有3个乡镇没有水利员,因失去了基层水利专管机构,没有人从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四、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对于同样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显得束手无策,但在有的地方却能很好地解决。另外,在调研活动中,针对当前我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各单位以及广大农民群众也提出了很多极具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宝贵建议,对我们解决现实问题、加快农村水利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服务安徽崛起的要求出发,通过对调研中收集的各类建议进行归纳整理,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全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一)强化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指导地位。根据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贯彻文件精神,省水利厅组织启动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求各地在深入调查、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理清治水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使农田水利设施的功能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目前各县(市、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基本编制完成,部分已经政府或人大审批。今后,县(市、区)政府要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整合有关部门的涉水项目资金,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真正成为各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整合平台,实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切实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二)建立完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新政策。一是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政府是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各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制定规划、协调各有关部门关系、筹措资金、检查监督、指导服务、制定配套政策法规等职责。二是是要真正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走城乡统筹的道路,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水利发展的投入,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金,并逐步扩大资金规模。三是要依靠群众,实行民办公助,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群众大干水利的积极性,多干多补、不干不补。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规范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筹资投劳。此外,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调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继续鼓励和支持民营水利发展,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收益权抵押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三)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当前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水利技术服务的需求很迫切,特别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为重点

的大规模农村水利建设,正面临着一边建设、一边缺人管理的现状,急需乡镇村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各地应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县(区)水利局自身能力建设,包括领导班子建设、专业结构与学历要求、信息化建设等,要优化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使之真正能够承担起水利建设、管理和防汛抗旱任务。要认真落实基层水管人员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学习、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具体问题,充分调动基层水利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要做好村级水利专管员岗位设置、选聘及培训工作,财政给予必要的补贴。要围绕基层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客观需求,积极探索组建服务实体,不断完善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当前要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通过明确性质,定岗定编,落实经费,竞争上岗,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深入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要按照《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要求,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加快水价改革,实行基本水费加计量水费的“两部制”水价,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用水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加强水费征收,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转;要建立排涝水费财政补贴机制,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要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大胆引进市场经济机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权、管理权、经营权,实现责、权、利的清晰划分和紧密结合,使农民群众成为工程的直接受益主体、经营主体和管理主体。

(五)从政策层面重视和支持农村水利工作。从此次调研的实际情况看,对当前农村水利工作存在的诸多共性问题,建议从政策层面上予以重视和解决。

一是建议省政府出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对农田水利的地位、作用、性质、投资机制、建设和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等作出明确规定,促进农田水利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使之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明确加强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建立完善水利服务站,核定人员编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经费,履行好公益性服务职能。

二是建议省政府明确排涝费由各级财政予以补贴,不再向农民征收(有关调研报告另报省政府)。同时,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从促进粮食增产计划顺利实施、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的需求出发,建立健全农业排涝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2010年5月31日

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

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ⅩⅩ年是公安部确定的基层基础年,作为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实战单位,对我们派出所来说,是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机遇是通过此项工作能求真务实地使责任区民警五项工作(人口管理、情报信息收集、安全防范、治安管理、服务群众)得以扎实而不走过场,挑战的是我们全体民警的综合素质,必须经过此项工作得以提高,为即将开展好此项工作,根据我所及辖区整体情况,并依据县局的调研题纲,我作如下汇报: 一、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方面,我所的想法和建议性的办法。 (一)、狠抓队伍建设,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打牢执法为民,执法为国的根基。 大家都知道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一切工作的保证,抓好队伍建设,我们派出所才能做好基层基础工作,要做好这一系列工作,我们全体民警就必须不断学习政治、业务知识,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我们派出所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从而去规范我所的执法行为,作为最基层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对队伍统一、规范、严格的管理,是促进优良警风、密切警民关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确保严格、

公正、文明的重要前提,从目前来看,我们派出所民警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平时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都与管理的正规化程度不高和自身缺乏学习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民警你不去学习,你就不知道当前的政策和新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你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就跟不上当前的执法环境,因此,ⅩⅩ年我们派出所必须把队伍的正规化建设置于最高的位置,作为派出所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而这个当务之急就是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并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如果偏离这个轨道,你说把基层基础工作搞好,那是空话。 (二)、以入户走访为基础,加强人口管理。入户走访是派出所民警的基本功,在入户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很多社情民意,掌握辖区社情动态,掌握破案线索,但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看到,民警的入户走访工作不实,不能真正沉到管区中去,当然了这也与我们领导和派出所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导致民警没有深入群众中,使得很多防范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在ⅩⅩ年的工作中我所要改变这一格局,以管区为为重点,派出所为休息点为原则,让民警有充足的时间在管区进行入户工作,实行弹性工作制,以保证民警每周至少有二十小时在责任区接触群众,对白天家里无人的住户争取夜间进行走访接触。 (三)、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公安派出所的一项重要业务内容,也是公安

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我们三人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到所联系的石桥村开展蹲点调研,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干部座谈、农户走访和群众交心),我们发觉石桥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县上各职能部门积极地帮助和解决。 一、石桥村基本情况 石桥村距离县城3余公里,全村支村委干部4人,110户500人,740亩耕地,全村党员18名,全村产业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人均年收入1800余元,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和外出务工。 二、石桥村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种植小麦和玉米,以农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达50%。据对农户调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企业打工等,主要方式是自发的、松散的。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石桥村两委班子自2008年换届改建以来,班子成员团结奋战、一心为群众着想,想尽办法找项目,办了不少惠民的实事工程。如村级活动场所建立、村级卫生室的建立、篮

球场、健身器材场地的建成、有线电视工程等这些工程都有效改善和提高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因此,村民群众对现任的村级班子所做的工作都予以充分肯定。但从群众的走访中,目前在农村青年人在村里不多见,大多数人去城市谋职创业,不愿在村里,党员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如何解决好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问题,值得我们各级党组织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二)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三)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调研报告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调研报告 :01-10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

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____。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

组织工作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95985 组织工作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组织工作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镇XX年组织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今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以“基层组织活动年”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镇党委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创新思维,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组织工作打了一个“翻身仗”。主要是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开展“基层组织活动年”活动 在去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将今年定为“基层组织活动年”。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和措施,狠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今年,我们投入

100多万元,高标准的兴建了采桑和柳李村村部,对协伟、永长河、桂花台等老村部进行了维修改造,强化了相关功能设置。基本建成了协伟—采桑—永长河—桂花台—柳李党建工作示范带。在全市党建工作拉链会和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现场会中,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二是加强“五化”管理。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支部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各项制度,推进组织工作制度化。在日常工作方面,严格落实坐班值班制度。全镇26个村(居)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依托远程教育网络投资4万多元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镇每月召开一次总支、村党组织工作例会,驻村干部每周参加一次村“两委”碰头会,每两个月开展一次督查,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群众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群众大会,村“两委”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村务决策实施“四议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 导语: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XX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 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XX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

领导调研报告范文4篇

领导调研报告范文4篇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改进领导干部作风,龙港镇深化领导干部“五联系”制度和“下访制度”,建立镇三套班子领导蹲点联系村制度,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开展农村蹲点调研指导活动。根据县委、镇委的安排部署,江山办事处郭宕村作为我今年的蹲点村,寿山村作为联系村。本次调研活动中,我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通过开展各届人士座谈会、走访群众等方式,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立足长远、解剖麻雀、总结规律、抓点促面,现将此次阶段性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郭宕村的基本情况:郭宕村隶属龙港江山办事处,地处龙金大道西侧、世纪大道南侧,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0亩。该村现有户数391户,总人口1387人,村集体总资产为258万元;XX年度该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2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纺织业是该村主要支柱产业,全村大部分家庭从事纺

织和开花工作。全村现有织毛毯机24台、运输车6辆、开花机35台、纺纱机200台、撕棉机15台。本届村两委班子是XX年改选的,村两委文化水平较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总人数为8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会5人,党员干部4人;文化程度高中(中专)以上4名,平均年龄为37岁。该村现有党员32名,其中正式党员29名,预备党员3名,平均年龄48岁。支部活动正常,每月过组织生活,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较好,该村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也很完善,建有团组织、妇代会、民兵组织、调解委员会。村支部书记郭必领和村委会主任薛纪勤为人正派,有思路,积极肯干,但思想难统一,工作难合拍,难以推动全村的工作。 2、寿山村基本情况:寿山村也是隶属龙港江山办事处,地处龙宜大道北侧、江山办事处最南端,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0亩。该村现有户数196户,总人口772人;XX年度该村工农业总产值达4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500多元,可谓是“民富村穷”。布角料交易和纺织业是该村主要支柱产业,全村大部分家庭从事布角交易和纺织工作。XX年,根据群众举报,村两委班子存在违法违纪行为,这件事情引起镇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确实发现村两委有私设“小金库”和行贿等违纪行为。今年三月份,镇委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和教育,

精品—水利工作者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精品—水利工作者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聂艳丰 经过这一段时间学习,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对自己这一阶段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我就学习的收获,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能力之基。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是一个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综合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是一个崇尚能力、凭籍能力吃饭的时代。可以说,现在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太多,昨天的理论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如果不学习,或者不愿意学习,或者不深入学习,或者学习与实践脱节,必然会出现本领恐慌、才能恐慌、知识恐慌,更谈不上一个干部必须具备的“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镇水利工作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又是肩负一项工作、从事一项事业的骨干力量,切实加强学习,具备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学习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持之以恒更难。 二、学习是基础,实践是目的。就我们单位来说,要通过学习,把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实践在解决“四个问题”上,一是解决思想观念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重点解决机关干部对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对科学发展理解不深不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强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水利发展的动力和干劲不足的问题。二是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多了解人民群众对发展水利的需求和愿望。重点解决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及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统筹协调不够、重建轻管等问题。三是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饮用水水质提升等保障体系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完善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管理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水管体制改革步伐等问题。四是大力弘扬水利行业“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提高为民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要通过解决上述“四个问题”,达到以下“四个目标”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工作干劲,在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进一步提升水利科学发展水平。二是解决突出问题。在保护水资源、保障水源安全、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建立健全推动轵城镇水利科学发展的各项制度规定和体制机制,切实转变职能,努力探索建立水资源保护机制、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为水利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政策制度环境。四是促进科学发展。把取得科学发展的实效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的理念,坚持水利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水利发展理念到实践的转变,水利体制到机制的转变,努力促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学习心得体会。在学习上还有待于深入,认识上还有待于提高,实践上还有待于检验。但不论怎样,我都将以此为契机,让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根植于自身思想,并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调研报告记录

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调研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

3 坚持从严治部,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 门,担负着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职责。坚持从严治部不断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是组 织部门一贯的光荣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十七大对组织部门强自身建设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 求。如何进一步强自身建设,是摆在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 十七大精神,强部机关作风建设,部机关成立课题组,并分别到宜城、南漳、老河口等县市开 展了调查究,针对当前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存在的不足,并对存在问题的原进行了分析探讨,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强自身建设的建议和基本措施,旨在不断强化组工干部的自身质,进一 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以卓有成效地工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 障和人才支持。 一、党的十七大精神对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有新的理念。党的十七大全面 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推进我国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 七大报告中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强自身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 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强思 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 重点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强 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 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达到这一目和要求,没有大局意识和创新精 神不行,没有科学的方法和求实的作风也不行。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部门必须进一步强自身 建设,不断增强组工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更牢固地立大局观念, 把组织工作大局观作为应该和必须确立的第一观念,进一步提升组织部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 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大局工作来定位组织工作的方向,自觉按照党委的中心任务和大 局要求来究部署工作,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更主动的姿态,开阔组织工作的思路,拓展组织工 作的领域。 其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求组织部门自身建 设要有新的定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和党的建设共同推进的持续过程和系统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既给 组织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组织工作必须从促 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从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 发展的宽广视野,寻找自己的定位,开阔自己的思路,拓宽自己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组 织部门自身建设要在指导思想上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一致,进一步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以此作 为谋划组织工作的依据、推进组织工作的动力和衡量组织工作的尺度;要在工作目上与和谐社 会建设相协调,切实发挥组织工作在促进党内和谐方面的重要职能作用,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 和谐,把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安定有序和谐服务作为组织工作的目和方向;要在工作部 署上与和谐社会建设相呼应,使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选人用人、制度设计、人力资源开 发和组织资源配置等,都自觉地顺应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努力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成 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强战斗垒,把党员队 伍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模范,把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总之,要 准确把握组织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更宽广的视野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 的大局。 最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有新的举措。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本方法是统筹兼 顾。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要求我们要善于改变以往组织工作中不合时宜的做法,按照与时俱进 的要求,切实实现“四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实现由单一服从服务型向全面保障型转变,在 思维方式上实现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在工作方式上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领导方 式上实现由意志型向科学型转变。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是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工作精神、价值观 念、制度内涵、道德规范的集中反,也是组工干部形象和质的综合体现。 二、当 前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组织部门始终围绕服务党委的中心任

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12-18 市人民银行驻xx村第十六批帮扶工作组自XX年4月1日进驻以来,牢记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做示 范,带周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建统领,区域统筹,兴业富民,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作为总体目标,以创建村美、民富、风正的“小康文明村”作为总抓手。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帮扶工作组成员统 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迅速进入角色,在市委组织部下派办及市直三队的坚强领导下,有镇委镇府和村“两委”的大力协助,有人民银行行党委的坚强后盾,借助上批工作组打下的良好基础,首先开展了民情百分之百活动,在充分了解了镇 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村两委意见,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本着“统筹兼顾、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 实施”的原则,制定了促进新xx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工作计划。具体情况介绍汇报如下:

一、调研情况(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镇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与滨州市管庄接壤,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良好。目前,全村共有446户,常住 人口1512人,区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棉田1850亩,桑园300亩。人均土地1.8亩,主要种植棉花桑园 ____。XX年人均收入3000元。该村近年建文化大院一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现代教育设备,小康书屋,人口学 校。新修村内道路1500米,现村内已户户通自来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全村现有党员55名,老龄化较为严重,50岁以 上党员36名,现在村中特困户6户,现在村中外出打工的主要为18-22岁的年轻人,共60多人,主要从事纺织工作,村两委班子 有5人组成,幼儿入托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年来,村两委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村里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改

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446 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报告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改进领导干部作风,龙港镇深化领导干部“五联系”制度和“下访制度”,建立镇三套班子领导蹲点联系村制度,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开展农村蹲点调研指导活动。根据县委、镇委的安排部署,江山办事处郭宕村作为我今年的蹲点村,寿山村作为联系村。本次调研活动中,我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通过开展各届人士座谈会、走访群众等方式,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立足长远、解剖麻雀、总结规律、抓点促面,现将此次阶段性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郭宕村的基本情况:郭宕村隶属龙港江山办事处,地处龙金大道西侧、世纪大道南侧,辖区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0亩。该村现有户数391户,总人口1387人,村集体总资产为258万元;XX年度该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2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纺织业是该村主要支柱产业,全村大部分家庭从事纺织和开花工作。全村现有织毛毯机24台、运输车6辆、开花机35台、纺纱机200台、撕棉机15台。本届村两委班子是XX年改选的,村两委文化水平较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总人数为8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会5人,党员干部4人;文化程度高中(中专)以上4名,平均年龄为37岁。该村现有党员32名,其中正式党员29名,预备党员3名,平均年龄48岁。支部活动正常,每月过组织生活,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较好,该村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也很完善,建有团组织、妇代会、民兵组织、调解委员会。村支部书记郭必领(1974年7月出生)和村委会主任薛纪勤(1957年5月出生)为人正派,有思路,积极肯干,但思想难统一,工作难合拍,难以推动全村的工作。

乡镇水利站调研报告

乡镇水利站调研报告 一、乡镇水利站(员)的现状 (一)乡镇水利站(员)的基本情况。 **市所辖三县一区75个镇11个乡(林场),共设有75个水利管理单位,从业人数211人。谯城区设立乡镇水利服务站22个(不含3个办事处水利服务站),在岗职工总数44人(35岁以下2人;35至45岁29人;46岁至56岁11人),其中工人16人。56岁以上2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7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4人;涡阳县设立12个镇(场)水利管理中心站和13个水利管理站,水利管理中心站隶属于县水务局,水利管理站隶属于水利管理中心站。12个水利管理中心站,共核定编制36名,每个中心站均核定编制3名,从县农委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中划入水务局管理36人(其中原从事水利工作人员26人,从事其他农业综合服务人员10人)。36人中专业技术人员23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9人),管理人员1人,工勤技能人员12人(其中高级工6人,中级工3人,初级工3人);按年龄情况划分:35岁以下4人,36-45岁25人,46岁以上4人;蒙城县成立18个水利工程管理站(城关镇除外),现有人员共计55人,其中水利技术人员33人,水利协管员22人。各乡镇人员在2-4人不等(城关镇

派驻1人)。乡镇水利技术员从现有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中抽调,并在乡镇之间进行了调整;各水利站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由县财政统一拨付。目前,水利站与农业综合站的分离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33名水利技术人员中,年龄结构:35岁以下1人,36-45岁28人,46-54岁3人,55岁以上1人;学历结构:中技1人,中专1人,大专24人,本科(大学)7人;职称结构:初级10人,中级16人。22个水利协管员从2016年乡镇机构综合改革下岗分流人员中招聘。2016年7月份由县政办、人社局、政法委等单位统一进行招聘考试,8月份由县水务局和水利协管员签订聘用协议,期限为三年,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可按规定程序续聘,其人员经费由县财政承担;利辛县共设有10个水利中心站,全部由乡镇政府和水务局双重管理,总编制人数40人,在岗人数3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人、占%,大专学历22人、占%,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14人、占36。8%。50岁以上8人,占21%,40-49岁18人、占%,40岁以下12人,占%。高级职称2人、占%,中级职称13人、占%,初级职称7人、占%,高级工14人、占%。 (二)乡镇水利服务站(员)履行职责情况。 1、防汛抗旱:水利中心站在乡镇政府组织防汛抗旱中发挥了参谋和助手作用,水利中心站处于防汛抗旱最前沿,基层水利员长期工作在基层。他们最熟悉当地的水情,

组织工作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517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工作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组织工作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镇XX年组织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今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以“基层组织活动年”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镇党委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创新思维,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组织工作打了一个“翻身仗”。主要是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开展“基层组织活动年”活动 在去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将今年定为“基层组织活动年”。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和措施,狠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精准扶贫帮扶村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帮扶村调研报告 一、贫困村基本情况 二、老百姓对精准脱贫政策的看法 三、帮扶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四、几点建议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贫困村基本情况 米家沟村是省级贫困村,位于田庄镇北5公里处,由原上陈家沟、米家沟和海坬沟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户数439户,其中计生家庭户22户(计生特殊家庭1户,独生子女户9户,双女户1户,符合政策家庭户11户)。全村总人口1378人,其中劳动力618人,党员64名,总耕地面积1548亩,退耕还林面积4028亩,2017年人均纯收入4250元。2017年按照《全省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宣传告知、信息摸底、入户核实、民主评议及两次公示后,最终确定核实后建档立卡贫困户333户104人,当年实现脱贫33户104人,目前贫困户108户344人,其中低保贫困户3户,五保贫困户3户,一般贫困户102户。2018年计划脱贫72户237人。目前该村主干道路已经硬化,自来水入户实现全覆盖,农户家中全部通电,参合率达100%。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务输出和退耕还林,扶贫措施主要以产业配股形式为主,其中95户为祥和养鸡场配股,2017年每户分红1000元(500股金+500分红);12户为陕西果业集团配股,2018年签订为期25年的合同,股均为5000元,暂未分红;1户为养殖户,已脱贫。

二、老百姓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看法 (一)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在找准了我们社会发展的短板后,为补齐短板消灭贫穷促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和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有效手段,是老百姓坚决拥护的大好事。 (二)群众都反映精准扶贫政策好,但在识别过程中,没有明确界限,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测算上没有框定标准,导致在人均纯收入的核算上主观性多于客观性,虽然也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但由村干部凭主观论断可能性很大。比如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性收入未通过核实工资条等方式进行准确核算。很多一般农户与建卡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并没有多大差距,导致有些农户觉得被不公平对待。 (三)不同帮扶部门、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相差甚远,引起贫困户之间的相互嫉妒和对帮扶部门的不解。 三、帮扶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因米家沟村由原上陈家沟、米家沟和海坬沟三个自然村合并,今年4月完成村“两委”换届,监委班子还在成立中,因种种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还在磨合阶段,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米家沟村虽然只有计生协一个单位的驻村工作队,但帮扶责任人却来自合疗办、革命历史纪念馆、交警队等四五个单位,一旦有了工作任务,人员调配就成为难

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95530 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调研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调研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途径,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进行决策、制定政策、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第一,把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调研素养,是我们作出科学决策、正确指导工作的需要。 练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对于领导干部能否做出科学而正确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大家知道,调查

研究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而决策则是调查研究的指向和归结。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就充分说明了领导者的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如果没有深入的调查和细致的分析,我们就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决策,也不可能推动我们的工作,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正确的决策不是从想象中来,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调查研究中来,从问计于群众中来。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邓小平同志说过:“要经过调查研究,把下面的意见集中起来,然后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政策,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计划,再到群众中去贯彻实行,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xx同志也明确指出:“历史经验证明,

驻村帮扶队长调研报告 XX村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驻村帮扶队长调研报告 XX村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XX村驻村帮扶调研报告按照区委《关于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___》精神,根据区委办工作安排部署,由我担任第一书记同区城建投的一名同志组成帮扶工作队,到扶贫联点村XX镇XX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参加集体劳动、调研设施农业、查看卫生状况、慰问困难群众等方式,对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民情民风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一、XX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XX村位于XX镇南部,距XX镇7.1公里,由原新丰村、XX村合并而来。全村6.68平方公里(1万零200亩),耕地面积9000余亩,鱼池1020亩,共有6个村民小组,1080户4216人,党员76名。主要产业是新型的水田套虾养殖、传统农业种植和鱼池养殖。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30多公里;全村95%以上通了自来水,100%通生活用电。 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119万元,在开展精准识贫工作以前原有贫困户53户120人,经过精准识贫工作清除了贫困户16户33人,自然变更11户新增3人,新增贫困户18户48

人,现有贫困户55户138人。其中14年已脱贫4户10人,15年已脱贫3户8人,16年已脱贫13户28人,17年计划脱贫10户29人,剩余25户61人。低保户52户,饮水困难60户,是我区11个省级贫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1.贫困村致贫原因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无集体经济收入,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村级主干线50几公里,只有30多公里硬化。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5的农户用电不达标。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不方便。全村农户部分已成危房。 2.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供养困难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水利调研报告4篇

水利调研报告4篇 水利局党的群众路线调研报告水利局新农村建设推进调研报告运河管理局水利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xxx运河管理局水利执法工作开始于1990年,1999年12月14日xxx运河管理局水政监察总队成立,是海河水利委员会直属的第一支水政监察总队。 目前,我局水政监察总队下设9个水政监察支队,1个采砂管理支队,35个水政监察大队,2个采砂管理大队,现有水政监察人员218人(含采砂管理执法人员)。 自从开展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以来。我局按照水利部、海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本着“边建设,边执法”的原则,狠抓了队伍建设。 我局各级水政机构通过加强水政监察队伍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各级水政监察人员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的能力。各级水政监察队伍在法律、法规、水利政策的宣传,水事案件的查处,省际水事纠纷的调处,水资源调查评价水量调度、取水许可,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的基本举措 近年来,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水法律法规,水利部的规

章,按照建管并举的治水方针,积极有效地开展水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加强了水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建设 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必须造就一支与之相适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为提高一线执法骨干在执法办案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局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是组织水政监察人员参加水利部、海委组织的培训班;二是规定各级水政队伍每周抽出一定时间组织执法人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三是支持和鼓励执法人员参加法律、水政水资源等专业大专函授学习。平时还注重水政监察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在整个水政监察队伍中开展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目前,我局大部分专(兼职)职人员,持有所在地方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同时持有水利部的水政监察证。全部水政监察员达到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2、加大水行政执法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水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我局制定了《水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水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水行政执法行政巡查制度》等一系列办法和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调动了水政监察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我局水行政执法工作迈进文明、规范、高效的新阶段。同时执法工作也得到广大群众、地方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3、执法装备逐步改善

社会组织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组织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组织工作情况汇报 一、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现状 (一)基本情况。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市共登记社会组织1965个,其中社会团体103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930个,~建立党组织410个~覆盖社会组织615个~覆盖率为30%。市属社会组织247个~其中社会团体13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1个。建立独立党组织的23个~建立联合类党组织6个~挂靠其它党组织99个~党组织覆盖率为52%。全市已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98个~社区社会组织备案10个~行业协会280个~全市12个县市区均建立了慈善协会~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慈善组织网络。在管理服务上~一是逐步完善政策法规。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团体管理工作的决见》、《渭南市行业协会改革发展指导意见》等8个政策文件~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二是创新社会组织体制机制~推进政社分离改革~开展了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政社分离~实现人员、资产、利益、业务和办公场所的分离。三是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联合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并取缔了陕西省齐白石研究会渭南分会~撤销了渭南市勤工俭学统筹基金管理协会、渭南市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等40余家社团组织和渭南市华联职业培训学校、渭南市阳光雨职业培训学校等20余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同时通过登记管理、日常监管、年度检查、信息公布、执法监督等手段加强监管~规范社会组织行 1 为。四是开展了登记管理规范化建设。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工作流程、简化登记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今年10月份由市编办、财政局、民政局分别牵头~制定了《渭南市政府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的实施办法》《渭南市社会中介组织发展规范实施方案》、《渭南市社会中介组织等级评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