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新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新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新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50411010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用专业作物生产技术授课单位

学分8 学时128

制定人审核人

编写日期2015.2.12 审定日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作物栽培技术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作物生产技术作为一门具科学理论依据的学科,把高产栽培技术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成为作物栽培规律研究的基本方法,成为中国首创。本课程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本课程的任务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进行作物生产、试验研究必要的基本技能,能根据实际生产上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本门课程于第三、四学期开设,每学期4学分,共8学分,128课时,包含60理论课时,68实训课时。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作物栽培技术课程设计理念与课堂教学应遵循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与补充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可通过学生自查、搜索文献、资料,阅读相关参考教材,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产教结合、践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作物栽培是一门实践性为主的农事活动,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作物生产特点,坚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按照农时季节、生产环节,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作物栽培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它是立足于一些基础课之上,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该课程应设置在《农业基础化学》、《植物与植物生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之后。本课程任教、辅导教师要尽快了解网络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中的多种教学媒体,并学会使用这些媒体辅导学生的学习,做好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发展趋势,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

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本课程主要选取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作物产量与品质、作物栽培技术措施、禾谷类作物、薯类作物、油料作物、豆类作物、糖料作物、麻类作物、烟草等栽培技术等章节作为主要授课内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实训通过动手操作等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动手等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农学专业遗传育种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能够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制定科学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用以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灵活地组织教学。讲解时要突出难点和重点,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理论,注重实践。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理论、新技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技能测评等组成,一般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是完成本课程所有学习内容后的课程考试,一般占总成绩的60%,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核。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科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熟练掌握各个作物的形态特征。。

(2)掌握各个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3)掌握各个作物播种的技术要领。

(4)掌握各个作物田间管理的技术要领。

(5)掌握各个作物常发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6)掌握各个作物不同时期的苗情特征及诊断标准。

2.能力目标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作物生产的技术,能设计、制定各个作物的丰产栽培方案;能根据作物的长势生长正确判断苗情,并分析其原因;能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指导作物的播种工作,提高播种质量。

3.素质目标

(1)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

(2)对科学方法论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观察现象探索分析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观认识。

(3)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4)培养团队协助精神。

(5)培养学农爱农的良好心态。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项目模块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与训练项目

拓展

知识学

教学

方法

项目一模块一

绪论学会栽培作物分类

的主要方法

1.作物概念

2.作物生产的意义

3.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

布局

3 ppt

项目二模块一作物

生长发育与

环境条件

1.能够描述作物的

形态特征

2.具有对作物生长

于发育时期的调查

能力。

3、具初步创造作物

生长发育的环境条

件的能力。

1.掌握作物基本生长发

育规律及与农业生产关

系密切的有关概念。

2.掌握作物生产的光温

反应特性。

3.掌握作物与环境关系

6 ppt

模块二作物

产量与品质

1、能在田间测定当

地三种主要作物的

经济产量。

2、学会当地主要作

物品质的改良。

3、学会选择有机食

品、绿色食品的生

产基地。

1、认识作物品质及其形

成,解决如何进行作物

品质的改良。

2、通过对绿色食品和有

机食品的认识,了解其

特点。

6 ppt

项目三模块一作物

栽培技术措

施1、学会布局作物,

调整种植业结构。

2、运用中耕、培土

等耕作技术整地。

1、掌握作物布局、复种、

轮作、间作、套种概念。

2、了解常用的土壤耕作

方法和作用。

3、了解农田杂草防治方

4、掌握作物的播种、育

苗与移栽技术

6 ppt

模块二种植制度调查与设计

通过调查,掌

握种植制度的调查

方法

实训

5 实训

项目四模块一禾谷

类作物概论

1、禾谷类作物主要

生育时期的标准和

观察记载方法。

2、能根据田间长

势、长相,有针对

性地提出相应的移

栽技术及管件方

法。

3、能调查禾谷类作

物基本苗和田间出

苗率的调查。

1、了解禾谷类作物器官

的形成、生长和发育规

律以及其与作物高产、

稳产、优质、安全、生

态的关系。

2、了解水稻、玉米、小

麦生长发育过程和栽培

技术。

6 ppt

模块二小麦

播种技术

掌握小麦播种技术

和播种质量检测方

法。

实训

3 实训

模块三小麦

基本苗数和

田间出苗率

调查

学会小麦基本苗和

田间出苗率的调查

方法

实训

3 实训

模块四小麦

初叶和分蘖

动态观察记

了解小麦初叶速

度、分蘖动态和叶、

蘖同伸规律

实训

3 实训

模块五小麦

看苗诊断技

掌握小麦越冬期、

返青期看苗诊断方

法,并根据苗情提

出相应的田间管理

措施。

实训

3 实训

模块六玉米

播种技术

掌握玉米播种的关

键技术环节和方

法。

实训

3 实训

模块七玉米

初叶动态观

察记载

了解玉米初叶速

度,掌握观察记载

个体初叶的方法。

实训

3 实训

模块八玉米空杆、倒伏、缺粒现象的调查及原因掌握玉米空杆、倒

伏、缺粒现象调查,

并分析相应原因,

提出防治措施。

实训

5 实训

项目五模块一薯类

作物

1、掌握甘薯、马铃

薯、木薯大田选地、

整地、种植、田间

管理技术。

2、了解甘薯、马铃

薯贮藏方法。

1、了解薯类作物种类、

生产概况,懂得发展薯

类作物生产的意义。

2、掌握甘薯、马铃薯、

木薯的关键栽培技术。

6 ppt

模块二紫薯

的种植与栽

掌握紫薯的栽培技

实训

9 实训

模块三马铃

薯块茎及植

株形态结

构观察与淀

粉含量测定

掌握马铃薯块茎的

形态结构,和淀粉

含量测定方法

实训

3 实训

项目六模块一油料

作物

1、熟练操作花生和

油菜的田间各项栽

培技术及生育状况

调查和测产。

2、能对花生形态和

花生类型识别。

3、能够识别油菜的

三种类型。

1、了解油菜作物的种

类、油料作物生产概况

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了解花生和油菜的概

述,识记花生和油菜的

生物学基础。

3、掌握花生和油菜的栽

培技术。

6 ppt

模块二花生

播种

能做好花生播种前

各项准备工作,学

会确定播种量、播

器、种植方式。

实训

3 实训

模块三花生

生育状况调

查和测产

掌握花生植株生育

状况的基本测定和

调查方法。

实训

3 实训

项目七豆类作物1、识别大豆栽培类

型的形态特征。

2、具备大豆栽培的

基本技术。

1、了解豆类作物栽培的

意义、主要特征及栽培

技术要点。

2、理解大豆不同时期的

栽培技术措施与原理。

6 ppt

3、了解国内外大豆栽培类型的形态特征。

项目八糖料作物

1、掌握甘蔗的大田

选地、整地、种植、

田间管理技术。

2、了解宿根蔗和果

蔗的栽培技术。

1、了解甘蔗生产概况及

其生产意义。

2、理解甘蔗栽培的生物

学基础。

3、掌握甘蔗的关键栽培

技术。

4 ppt

项目九麻类作物1、掌握黄麻、剑麻

育苗技术。

2、掌握黄麻、剑麻

大田选地、整地、

种植、田间管理技

术。

3、了解黄麻、剑麻

加工技术。

4、掌握剑麻测产方

法。

1、了解麻类作物的种

类、生产概况及其生产

意义。

2、理解黄麻、剑麻的生

物学基础。

3、掌握黄麻、剑麻的关

键栽培技术。

5 ppt

项目十烟草

1、掌握烟草育苗、

移栽、大田管理、

采收、分级的关键

技术。

2、了解烤烟制作工

艺及调控的关键技

术。

1、了解烟草种类、生产

概况,掌握烟草高产优

质的一些技术措施。

2、理解烟草的生物学特

征。

6 ppt

项目十一

模块一番茄

的栽培

掌握番茄的高产栽

培技术

实训

8 实训

模块二辣椒

的栽培

掌握辣椒的高产栽

培技术

实训

8 实训

模块三芦笋

的栽培

掌握芦笋的高产栽

培技术

实训

6 实训机动

考核评价考试

总课时128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课时与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课时相符,但由于本门课程所囊括的农事生产覆盖全年,故为了迎合物候期,相关实训会提前或延迟,但不影响整个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1)自学:学生利用教材、参考书、数字化网络资源或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授课:根据作物生产技术特点,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参观面授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研究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标本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集中讲授。

(3)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更新专业知识、强化能力培养,达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认真操作,熟练完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耐心谨慎的钻研态度。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基地、制种基地,组织参观学习和开展课余科研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和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

四、课程考核评价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试组成,两者各占40%、60%比例。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团队合作精神、单项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形式包括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验报告、上课出勤等。期终考试包括卷面成绩,可视情况加上技能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

(二)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本门课程可为植保工、园艺工考试提供知识基础和技能操作培训,不同作物的杂草危害、病虫害等诊断与防治可为植保工做知识铺垫,而不同作物的栽培方式与技术可为园艺工做知识铺垫,要求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关键知识和操作技能。(三)各任务的考核与评价标准

任务名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考核标准

考核

方式所占分值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1.掌握作物基

本生长发育规

律及与农业生

产关系密切的

有关概念。

2.掌握作物生

产的光温反应

特性。

3.掌握作物与

环境关系

1.能够描述

作物的形态

特征

2.具有对作

物生长于发

育时期的调

查能力。

3、具初步创

造作物生长

发育的环境

条件的能力。

认识作物与环

境的统一性

能正确描述作物

生长所需环境条

考试10

作物产量

与品质1、认识作物品

质及其形成,

解决如何进行

作物品质的改

良。

2、通过对绿色

食品和有机食

品的认识,了

解其特点。1、能在田间

测定当地三

种主要作物

的经济产量。

2、学会当地

主要作物品

质的改良。

3、学会选择

有机食品、绿

色食品的生

产基地。

培养学生的团

队协作能力

能正确识别有机

食品标志,掌握

有机食品、绿色

食品的生产方式

考试、

实训

报告

12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1、掌握作物布

局、复种、轮

作、间作、套

种概念。

2、了解常用的

土壤耕作方法

和作用。

3、了解农田杂

草防治方法

4、掌握作物的

播种、育苗与

移栽技术

1、学会布局

作物,调整种

植业结构。

2、运用中耕、

培土等耕作

技术整地。

了解作物之间

的统一与矛盾

性,能合理搭配

作物种植方式

能调整种植结构考试16

禾谷类作物概论1、了解禾谷类

作物器官的形

成、生长和发

育规律以及其

与作物高产、

稳产、优质、

安全、生态的

关系。

2、了解水稻、

玉米、小麦生

长发育过程和

栽培技术。

1、禾谷类作

物主要生育

时期的标准

和观察记载

方法。

2、能根据田

间长势、长

相,有针对性

地提出相应

的移栽技术

及管件方法。

3、能调查禾

谷类作物基

掌握禾谷类作

物的生长习性

能根据田间长势

有针对性的提出

相应的栽培技术

实训、

考试

16

本苗和田间出苗率的调查。

小麦栽培技术掌握小麦播种

技术和播种质

量检测方法;

学会小麦基本

苗和田间出苗

率的调查方

法;

了解小麦初叶

速度、分蘖动

态和叶、蘖同

伸规律;

掌握小麦越冬

期、返青期看

苗诊断方法,

并根据苗情提

出相应的田间

管理措施。

培养学生吃苦

耐劳,团队协作

的精神

参与程度和实训

结果

实训、

实训

报告、

考试

15

玉米播种技术掌握玉米播种

的关键技术环

节和方法。

了解玉米初叶

速度,掌握观

察记载个体初

叶的方法。

掌握玉米空

杆、倒伏、缺

培养学生吃苦

耐劳,团队协作

的精神

参与程度和实训

结果

实训、

实训

报告、

考试

15

粒现象调查,并分析相应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薯类作物1、掌握甘薯、

马铃薯、木薯

大田选地、整

地、种植、田

间管理技术。

2、了解甘薯、

马铃薯贮藏方

法。

3、掌握紫薯的

栽培技术

4、掌握马铃薯

块茎的形态结

构,和淀粉含

量测定方法。1、了解薯类

作物种类、生

产概况,懂得

发展薯类作

物生产的意

义。

2、掌握甘薯、

马铃薯、木薯

的关键栽培

技术。

培养学生吃苦

耐劳,团队协作

的精神

参与程度和实训

结果

实训、

实训

报告、

考试

14

油料作物

1、了解油菜作

物的种类、油

料作物生产概

况及其与环境

的关系。

2、了解花生和

油菜的概述,

识记花生和油

菜的生物学基

础。

3、掌握花生和

油菜的栽培技

术。1、熟练操作

花生和油菜

的田间各项

栽培技术及

生育状况调

查和测产。

2、能对花生

形态和花生

类型识别。

3、能够识别

油菜的三种

类型。

4、能做好花

生播种前各

项准备工作,

学会确定播

种量、播器、

种植方式。

5、掌握花生

培养学生吃苦

耐劳,热爱专业

的精神

参与程度和实训

结果

实训、

实训

报告、

考试

14

植株生育状况的基本测定和调查方法。

豆类作物1、识别大豆栽

培类型的形态

特征。

2、具备大豆栽

培的基本技

术。

1、了解豆类

作物栽培的

意义、主要特

征及栽培技

术要点。

2、理解大豆

不同时期的

栽培技术措

施与原理。

3、了解国内

外大豆栽培

类型的形态

特征。

培养学生吃苦

耐劳,热爱专业

的精神

参与程度和实训

结果

实训、

实训

报告、

考试

12

糖料作物1、掌握甘蔗的

大田选地、整

地、种植、田

间管理技术。

2、了解宿根蔗

和果蔗的栽培

技术。

1、了解甘蔗

生产概况及

其生产意义。

2、理解甘蔗

栽培的生物

学基础。

3、掌握甘蔗

的关键栽培

技术。

培养学生吃苦

耐劳,热爱专业

的精神

参与程度和实训

结果

实训、

实训

报告、

考试

8

麻类作物1、掌握黄麻、

剑麻育苗技

术。

2、掌握黄麻、

剑麻大田选

地、整地、种

植、田间管理

技术。

3、了解黄麻、

剑麻加工技

术。

4、掌握剑麻测

1、了解麻类

作物的种类、

生产概况及

其生产意义。

2、理解黄麻、

剑麻的生物

学基础。

3、掌握黄麻、

剑麻的关键

栽培技术。

培养学生吃苦

耐劳,热爱专业

的精神

参与程度和实训

结果

实训、

实训

报告、

考试

8

产方法。

烟草1、掌握烟草育

苗、移栽、大

田管理、采收、

分级的关键技

术。

2、了解烤烟制

作工艺及调控

的关键技术。

1、了解烟草

种类、生产概

况,掌握烟草

高产优质的

一些技术措

施。

2、理解烟草

的生物学特

征。

培养学生吃苦

耐劳,热爱专业

的精神

参与程度和实训

结果

实训、

实训

报告、

考试

12

蔬菜栽培番茄、辣椒、

芦笋等栽培学会相关蔬

菜高产栽培

技术

培养学生吃苦

耐劳,热爱专业

的精神

参与程度和实训

结果

实训、

实训

报告、

考试

48

200

注:此课程分2学期开设,每学期100分。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环境与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理论知识主要采取课堂教学,运用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讲解、分析;实训设备主要有农科院育种圃、苗圃、学校大棚基地等。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能够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制定科学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用以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灵活地组织教学。讲解时要突出难点和重点,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理论,注重实践。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理论、新技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建议

(三)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教材:作物生产与技术(南方本),吴琼峰,周小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参考书:现代作物栽培学,官春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杨文钰,屠乃美主编,,2011

(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借助网络资源,了解作物生产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2)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挂图、教具、相关的书籍、文献、期刊杂志、视听教材与相关课程网站。

五、教学设计特色与创新

(1)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可以理解各种作物的生产技术理论,并将理论灵活准确地运用到实践。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在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前提下,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技能竞赛、考试等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要突出阶段评价和过程评价。

(3)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方向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中专和技工院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从事农作物生产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功能是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与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与农作物生产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理念;学生具备农作物生产的操作能力,能胜任农艺工生产岗位工作,并为学习本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相应课程作好准备。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业化学应用》、《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生长环境调控》。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农事操作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农作物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项目和任务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农艺工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培训对象能够胜任农艺工职业岗位。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整合农艺工职业标准、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制定了3项课程目标,这3项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些目标定位进行。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2.1 使学生理解农作物的概念、分类,耕作制度等知识;概述小麦、水稻、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甘薯等农作物的生产概况、生物学特性、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等概念;能够归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等知识,并记住农作物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 2.2 能够操作完成农作物的播种、育苗与定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农艺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求的核心技能节;能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灵活运用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理念。 2.3 通过参与农作物生产实践、顶岗实习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体验职业岗位标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认识当地常见农作物的种类,识别常用的品种及特点; (2)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播前整地、种子处理及良种选择技术; (3)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技术; (4)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田间灌溉技术; (5)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6)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化学调控或特殊农事操作技术; (7)具备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田间估产技术; (8)能正确选择当地主要农作物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9)具备认识新品种,利用新品种的能力。 (10)具有查阅专业文献、资料、手册和行业标准,不断学习进步的能力; (11)具有较好的表达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工厂电气控制>> 课程标准 专业带头人:杜俊贤 系主任:林治熙 教学中心:信息自动化教研室 批准日期:二〇一一年八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具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内容标准 (4) (一)学习目标 (4) (二)活动安排 (4) (三)知识要点 (9) (四)技能要点 (9) 四、实施建议 (10) (一)教学建议 (10) (二)考核评价建议 (10) (三)教材编写建议 (11)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2)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8) 五、其它说明 (19)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100023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学时:60 编写执笔人: 王荣华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的核心课程。课程分为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实践操作,直接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砝码。 2.课程作用 本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为前导课程,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相关专业课程《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生产线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维修电工、生产线维修工和设备管理员等岗位顺利迁移提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课程目标 2.1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知识,培养电气控制与PLC基本应用(电动机点动、长动、正反转、Y-Δ启动等控制环节)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方面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初步培养电气控制与PLC高级应用项目(电梯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等)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2 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掌握PLC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悉PLC的I/O端口分配及PLC外部接线和安装; (5)熟练掌握PLC的编程方法,特别是图形编程; (6)熟练应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及部分功能指令; (7)掌握常用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及调试;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 项目一《农作物生产概论》 一、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属于粮食作物的是()。 A.棉花、大豆 B.小麦、水稻 C.甘蔗、玉米 D.百合、苜蓿 2.下列作物属于三碳作物的是() A.棉花 B.玉米 C.高粱 D.甘蔗 3.烟草属于() 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 C.中性植物 D.定日照植物 4.下列作物都属于经济作物的是() A.大豆、棉花、烟草、芝麻 B.黑麦、烟草、水花生、红花 C.橡胶、烟草、花生、棉花 D.三七、水葫芦、茶叶、向日葵 5.下列忌连作的农作物有() A.小麦 B.西瓜 C.水稻 D.棉花 6.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 B.确定农作物配置 C.密度 D.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7.小麦玉米套作,窄背晚套的热量指标为≥10℃积温在() A.2500~3000℃ B.3000~3600℃ C.3600~4100℃ D.4100℃以上 8.豆科植物种植的最热月平均温度不低于() A.5℃ B.10℃ C.15℃ D.18℃ 9.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前茬作物单作收获后,播种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属于()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 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10.圆盘耙的作用深度一般在()cm。 A.3~5 B.5 C.8~10 D.25~30 11.在土壤的初级耕作中,不适合于干旱缺水地区的是()。 A.翻耕 B.深松耕 C.旋耕 D.耙地 12.决定一地能否复种及复种程度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力与肥料 D.经济效益大小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 对象: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等机电类专业 课时:144课时 课时分配表 四、学分:8 五、课程目标 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采用微机技术的通用工业自动化装置。它以可靠性高、能适应恶劣环境、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成为与机器人、CAD/CAM并称的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 器技术集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设备控制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是通过设置一个个项目并让学生来完成这些项目来达到培训目的。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学生可将传统的继电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结合起来,并真正能应用到具体的设备案例中。同时也将变频器的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在设备中用变频器来进行调速积累一些经验。 六、设计思路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深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的总 体思路是采用模块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法,大部分课程应该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机电控制实训室进行,通过理论讲解、计算机仿真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使学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目标。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PLC应用基础(课时:16)模块1:PLC概述、三菱PLC及仿真软件(2课

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的定义、外部结构、分类、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三菱PLC 及仿真软件简介。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接线、PLC。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2:PLC 的结构与原理(2 课时) (1)工作任务 PLC 的结构;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PLC 的工作原理;编程软件。(2)相关实践知识 PLC、线路连接、按钮开关、负载、计算机、编程软件。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光电耦合、晶体管、可控硅、周期扫描、梯形图、抗干扰。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光电隔离、电磁隔离、CPU、编程语言。 模块3:PLC 的应用、简例(2 课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 的应用领域、PLC 的应用简例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按钮开关、编程等 (3)相关理论知识 CPU、仿真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的指令、常见PLC 的型号及性能指标(自习)模块4:PLC 的基本应用(4 课时)(1)工作任务 学习三菱PLC 基本指令及应用。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车流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 三菱PLC 基本输入、输出、置位、复位、微分指令及应用。 (4)拓展型理论知识 逻辑控制、程序控制。 模块5:定时器(4 课时) (1)工作任务 用PLC 的定时器控制灯的点亮与熄灭,信号灯的闪烁控制。 (2)相关实践知识 定时器、灯、开关。 (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定时器的精度。模块6:计数器(2 课时)(1)工作任务

农作物生产技术试卷及答案

农 作 物 生 产 技 术 二 年 级 期 终 统 考 试 卷 1.影响花生生长发育的因素有 、 、 、 、养分、黑暗与机械刺激。 2. 花生安全贮藏对 和 要求较高。 3.棉花吐絮期的主攻目标是 、 、 、 。 4.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有 和 。 5.玉米蹲苗应掌握 、 、 的原则。 6.粮食作物包括 、 和 三个类别。 7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包括 和 。 8.小麦子粒成熟过程包括以下4个时期,即 、 和 。 9.小麦一天内的开花时间,一般有两个高峰,既上午的 , 下午的 。 10.水稻从 、 到 为拔节孕穗期。 11.水稻湿润育秧秧田管理中心是 和 。 12.水稻催芽过程可概括为 、 、 和 。 13.花生开花下针期主攻目标是 , , 。 14.棉花打顶的适宜时期应根据 和 确定。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花生清棵应使茎基部刚好露出土面。 ( ) 2.水稻抛秧要分三次进行。 ( ) 3.棉花定苗要求在1~2片真叶时进行。 ( ) 4.麦花套种通玉米以麦收前7~10天为宜。 ( ) 5.小麦冬灌时间应掌握在平均气温下降到3℃左右时浇完为好。 ( ) 6.间作是一种集约利用空间和时间的种植方式。 ( ) 三、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在后面括号内,每 小题2分,共12分)

1.玉米雌穗花丝的寿命一般为 天。 ( ) A.10 B.10~15 C.15 D.10~20 2.以下作物属耐短期连作的是 ( ) A.花生 B.棉花 C.水稻 D.薯类作物 3.小麦生长后期主要的虫害是 ( ) A.蚜虫 B.粘虫 C.吸浆虫 D.麦秆蝇 4.花生清棵应在 进行 ( ) A.出苗期 B.齐后 C.开花下针期 D.结荚期 5.水稻在 需肥较多,也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 ) A.秧苗期 B.返青分蘖期 C.拔节期 D.抽穗结实期 棉花蕾的脱落多集中在现蕾以后的 天内。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接茬复种: 2.一级分蘖: 3.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4.玉米的生育期: 5.衣分: 6.花生的一生: 五、简答题 (共24分) 1.土壤耕作有何机械作用?(5分) 2.小麦中期的管理技术有哪些内容?(4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 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 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

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 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对机电产品装配工、机电产品维修工、机电设备操作工、机电产品现场安装工等工种的岗位能力、岗位素质要求进行分析,结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设计出五个教学情境。 课程组到生产一线进行企业调研与访谈,与企业专家共同建设课程标准,提炼出既能满足知识、技能教学要求,又有利于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工作任务,设计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简介

1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 510101 专业名称 作物生产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作物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育种、农资经营管理等基本知识,具备作物生产、种子生产和农资经营能力,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家庭农场,在农作物生产岗位群和农资生产检验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岗位群,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熟练掌握不同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子生产; 3.熟练掌握农作物生产计划制订要求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优质栽培; 4.熟练掌握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新品种选育和指导繁种; 5.掌握常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能够正确选择农药,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防治,确保食品安全; 6.掌握田间试验设计要点和调查分析的科学方法; 7.掌握作物种子检验的主要指标并能够独立进行检验操作; 8.了解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

9.了解农资市场的基本状况,能够根据不同农资商品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植物生产环境、作物生产技术、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高新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农资市场营销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农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种子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等实训。 在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农作物生产及育种、施肥、种子营销和病虫害防治等项目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农艺工种子检验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现代农艺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 2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级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10101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和学院《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种植业第一线需要,具备从事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适应作物生产、良种繁育、农资经营管理岗位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基本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作物生产、病虫草害防治、良种繁育、农资经营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作物生产、种子生产、农资营销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作物生产技术岗位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三年,实行学分制管理。 三、人才规格 1.通用与专业知识 (1)通用知识:熟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外语知识,具有体育与健康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写作与口语表达知识。 (2)专业知识: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农作物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农业气象和小气候知识,熟悉土壤形态、理化性质,掌握肥料使用知识;具有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知识;具有农作物、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讲解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二年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的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养成课,它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较基本和重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三、参考学时 80学时。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和具体使用;让学生掌握元器件的合理选择及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能根据PLC控制系统正确安装与接线、并会进行系统调试、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系统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行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配合的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独立学习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培养与人交往、沟通及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标准有助于培养高素养技术工人,使他们熟知常用低压电器的型号、图形符号,具有技术参数选择能力,熟悉常用PLC设备的型号及选择,能熟练使用工具判断电器的好坏,能进行参数整定,能根据技术图纸进行PLC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并在运行中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1、职业知识: 1)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图形和文字符号; 2)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3)PLC控制系统的特点、结构、组成及编程语言; 4)三菱FX系列PLC简介; 5)PLC的基本逻辑指令; 6)步进指令; 7)功能指令; 8)编程工具及使用; 2、职业能力: 1)正确识读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布置图和安装接线图; 2)能按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正确绘制电气元件布置图和电气元件接线图; 3)能正确辩识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低压电器,会按照电气元件说明书查找型号,技术指标,接线方式;

农作物生产技术试题第一章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属于喜温短日照的作物是() A小麦B油菜C甘薯D马铃薯 2、下列属于C4作物的是() A谷子B水稻C小麦D烟草 3 复种的首要条件是() A水分B热量C肥力D劳畜力 4 下列经济作物中属于嗜好类作物的是() A向日葵B橡胶C亚麻D茶叶 5 ≥10℃的日数在180-250天范围内可进行农作物() A一年一熟 B二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6 间套作中,每种农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为() A带宽 B间距 C种植密度 D幅宽 7 “冬小麦—夏玉米-→春甘薯”轮作的复种指数为() A 100% B 150% C 200% D 300% 8 能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使农业增效的种植方式是() A单作 B间作 C轮作 D套作 9 下列可以一年三熟的为() A 2500-3600℃ B 3600-4000℃ C 4000-5000℃ D 5000-6500℃ 10 下列作物中耐长期连作的农作物是() A大豆B烟草C水稻D薯类作物 11 适用于一般耕地的是() A全翻垡B半翻垡C分层翻 12 下列属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是() A大豆B水稻C高粱D谷子 13、下列作物属于纤维作物的是() A、小麦 B、亚麻 C、三叶草 D、油菜 14、下列作物不属于药用作物的是() A、三七 B、天麻 C、白术 D、可可16、玉米和小麦间作时玉米边行优势是1—4行,小麦边行劣势是1—5行,玉米最多种()行,大豆至少种()行 A、4 B、6 C、8 D、10 17、下列植物属于C3植物的有()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谷子 18、下列作物中全是喜凉作物的是() A小麦棉花 B小麦油菜C玉米马铃薯 D高粱豌豆 19、荞麦是()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C定日照作物 D中性作物 20、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中没有() A需求原则 B生态适应性原则C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D充分利用土地原则 21、农作物布局不包括一个地区对()的安排。 A欲种作物的种类 B品种C种植面积 D种植方式 22、小麦收获后种植夏大豆的复种方式是()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23、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前茬植物单作收获后,移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属于()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 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24、“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表示的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25、“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闲”表示的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26、()种植方式中,都有农作物的共生期 A单作和套作B单作和立体种植C套作和间作D单作 27、丘陵山区常见的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脚种粮的种植模式是() A立体种植B间作 C 套作D连作 29、间套作中,每种农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为() A 带宽B间距C密度 D 幅宽 29、一年一熟条件下,“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A连作B套作C轮作D单作 二填空: 1 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部分。 2 经济作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气cad技术课程标准.doc

《电气CAD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0010210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总学时:28 一、课程性质 1、课程的性质 《电气CAD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是研究电气工程图样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较为复杂的工程图样能力,熟练掌握用AutoCAD软件绘制电气控制线路图的方法。 2、本课程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包括对前导课程知识点的要求及为后续课程能够提供什么知识、技能储备等)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计算机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电工电路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使学生具备了对电气控制电路的理解以及基本的工程识图的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综合布线》、《典型自动化生产设备》、《供配电》等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电气控制图样,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构建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能力训练体系。将综合能力分解成若干项小的基本能力,选择能涵盖基本能力要素的训练项目实施基本能力训练。通过模块项目训练,建立一般建筑电气线路图设计的整体概念,从而掌握设计方法和基本AutoCAD 绘图指令,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1章第一节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1章第一节学时:3 班级:1、1 教学目标: 1、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 2、理解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 3、掌握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重点:1、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 2、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难点: 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 农作物布局 一、耕作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 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农作物布局的原则 (一)需求原则 需求原则包括自给性的需求、市场需求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需求。 (二)生态适应性原则 生态适应性是指在一定地区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一种农作物(或品种)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根据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作物可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生态适应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农作物布局设计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这样可以收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其次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三)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讲求经济效益是进行农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农作物布局的内容 (一)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 首先应根据生活经验和家庭人口、经济变化预测家庭的自给性需要,同时还要了解市场价格、对外贸易、交通运输、加工、贮藏及农村政策等,以了解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 (二)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查清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等自然条件,还要查清当地的施肥、灌溉、劳力价格、市场行情及当时当地农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三)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 通过明确农产品需要和当地农作物生产环境,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很好或较好的农作物若干种类。对于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来说,农作物种类不宜过于单一,以免增加农作物生产的风险。 (四)确定合理的农作物配置 在确定农作物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平衡本地区或本单位农作物生产的总体目标和规模,如考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比例,春夏收作物与秋收作物的比例,主导作物与辅助作物的比例,以及粮食作物中禾谷类作物与豆类作物的比例。 (五)进行可行性鉴定 对面积较大的农作物布局,应进行可行性鉴定。鉴定内容包括:是否满足各方面需要;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和保护;经济效益是否合理;土壤肥力、肥料、水、资金、劳力是否基本平衡;加工储藏、市场、贸易交通等是否合理可行;科学技术、生产者素质能否达到要求;是否促进了农林牧、农工商的综合发展。 (六)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如果鉴定结果表明方案切实可行,那么农作物布局的过程就已完成。 四、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一)粮食生产立足于“总量平衡,区域优先发展” 为保证总量平衡,要实施“提高东部,开发西部,主攻中部”的区域发展战略。

2019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2019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培养具备作物栽培、作物生产与管理与经营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从事作物生产、育种及良种繁育、种子种苗生产、开发、推广,并具有一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主要开设遗传育种与种子生产、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农业推广技术、农业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作物生产技术推广部门企业从事作物栽培、加工和管理等相关工作。修业年限三年,优秀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专业学习。 2、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中从事作物生产技术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农业、新能源、制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农/林/牧/渔 2新能源 3制药/生物工程 4环保 5金融/投资/证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农业技术员、农艺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农业技术员

2农艺师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深圳、南宁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深圳 3南宁 4合肥 5成都 6北京 7宁波 8郑州 3、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我国改革大获成功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农业的无比重要性。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业起步的。1978~1982年,*中央连续5年颁发的一号文件,都是涉及农业改革的。中央一号文件涉及当年的工作重点。连续5年的第一号文件都是涉农的,引起了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干部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多项农业改革的政策高度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动了农业大发展。 农业的突破带动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大发展,促成了我国连续30多年的经济腾飞。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而基层农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却很少,这就是人才需求的潜力所在。但近些年来,本专业毕业生有怕吃苦、风险大、待遇低等思想,不愿到基层去工作;同时很多涉农单位也以经费不足,人员满额等理由拒绝接受毕业生。这些原因造成当前农学毕业生就业较难的现状。农业投资高、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 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90 学分:4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 先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汇编语言、电机与电力拖动 开课单位: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属于基本职业素质模块类课程。它是将《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专业课程。本专业的核心技术都涉及《工业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与学生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 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 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任务与 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 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本 知识培养层、基本技能培养层、综合能力培养层三个层面来规划课程教学体系。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具 体设计过程中,要以《PLC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 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能力形 成的规律,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能力培养的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等。 总之,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 1、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一致,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任务的对接; 2、项目任务设置与实际工作任务相一致,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 3、教学实施过程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的对接。 课程设计原则 (1)突出专业,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行为引导“和”任务驱动”的形式; (2)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尽力做到“精选内容、

农作物生产技术期中试题

18农学班农作物生产技术 期中试题 一、填空题(每道题2分) 1、狭义上的农作物包括、、、、、等。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以把农作物分为作物、作物、作物。 3、农作物生产的实质是通过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把能转化为能,将物转化为物的过程。 4、耕作制度包括制度和制度,其中制度是中心,制度是基础。 5、复种有四种形式:复种、复种、复种、复种。 6、符号表示间作,符号表示套作。 7、基本耕作又称耕作,包括、、、。 8、种子准备工作有、、和。 9、常用的灌溉方法有、和。 10、小麦的经济产量主要由、和组成。 11、小麦的茎秆分为和两部分;地下节一般 节,地上节一般节。 12、生产上一般要求分蘖节距地表厘米,播种深度应掌握在 厘米左右。 13、萌发后的种子,胚芽鞘继续生长,当露出地面时称为,胚 芽鞘停止生长后从中长出第一片真叶,当伸出胚芽鞘2厘米时称为。 14、小麦分蘖的最适温度和最是土壤含水量 是。 15、小麦以节间最长,约占株高的一半。 16、小麦开花成熟过程大体可以分 为、、三 个不同阶段。 17、一般认为小麦的适宜收获期是 到。 18、小麦耐贮藏性较好,优于、。 19、要确保小麦安全贮藏,必须保证小麦子粒含水率维持在, 同时控制空气相对 湿度在之间。 20、小麦安全贮藏期间温度控制在以下。 二、选择题(每道题1分) 1、下列几种作物属于经济作物的组合是() A、棉花、烟草、花生 B、烟草、水稻、麻类 C、甜菜、小麦、甘薯 D、棉花、甘蔗、玉米 2、作物布局的难点和关键点是() A、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 B、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C、确定适宜农作物种类 D、确定合理的农作物配置 3、某地的复种方式为“春玉米—→小麦---夏大豆”,则复种指数为 () A、150℅ B、200℅ C、300℅ D、400℅ 4、()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 A、带宽 B、幅宽 C、间距 D、行株距

农作物生产技术全部综合

第一章耕作制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作物属于纤维作物的是() A、小麦 B、亚麻 C、三叶草 D、油菜 2、下列作物不属于药用作物的是() A、三七 B、天麻 C、白术 D、可可 3、下列作物属于西凉短日照的作物是() A、玉米 B、小麦 C、棉花 D、马铃薯 4、下列植物属于C3植物的有()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谷子 5、下列作物中全是喜凉作物的是() A小麦棉花 B小麦油菜 C玉米马铃薯 D高粱豌豆 6、荞麦是()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定日照作物 D中性作物 7、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中没有() A需求原则 B生态适应性原则 C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D充分利用土地原则 8、农作物布局不包括一个地区对()的安排。 A欲种作物的种类 B品种 C种植面积 D种植方式 9、小麦收获后种植夏大豆的复种方式是()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 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10、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前茬植物单作收获后,移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属于()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 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11、“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表示的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12、“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闲”表示的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13、()种植方式中,都有农作物的共生期 A单作和套作B单作和立体种植C套作和间作D单作 14、丘陵山区常见的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脚种粮的种植模式是() A立体种植B间作 C 套作D连作 15、间套作中,每种农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为() A 带宽B间距C密度 D 幅宽 16、一年一熟条件下,―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A连作B套作C轮作D单作 二、双选 1、下列作物属于经济作物的是() A、茶 B、棉花 C、三七 D、玉米 2、下列植物属于C3植物的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