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2卤族元素

4.2卤族元素

4.2卤族元素
4.2卤族元素

第四单元非金属元素

4.2 卤族元素

【知识结构】

【考点诠释】

1.氯及其化合物

(1)氯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

(2)氯水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Cl 2+H2O H++Cl-+HClO平衡移动的应用

2.卤素原子、离子、分子的比较

相似性:原子的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易得1个电子,离子的最外层均为8个电子,具有较弱还原性;分子均由两个原子共用一对电子组成,具有较强氧化性;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的原子半径。

递变性:从氟到碘,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或离子的半径也依次增大,分子内原子间的核间距离依次增大,元素的非金属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3.卤素单质

(1)物理性质

相似性:它们均有颜色,在水中溶解度较小(F2除外),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递变性:从氯到碘,颜色依次加深,密度依次增大,熔点、沸点依次升高,溶解性依次减小。

特性:F2难液化,Cl2易液化,Br2易挥发,I2易升华。

注意点:

①存液溴应用棕色瓶盛装,并在液溴上加水(水封),防止液溴挥发成溴蒸气。

②碘放在棕色广口瓶中蜡封。

③卤素单质在不同状态及不同溶剂中颜色不同。

④卤素单质从F2到I2,在常温常压下的聚集状态由气→液→固,熔点、沸点依次升高。这是因为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的缘故。

(2)化学性质

①相似性:它们均有有毒,都具有强氧化性,表现在它们均能与金属、非金属、水和碱溶液反应。

X2+2Na→2NaX (以X表示卤素原子,X2表示单质分子,以下同)

X2+H2→2HX

X 2+H2O HX+HXO(F2除外)

X2+2NaOH→NaX+NaXO+H2O(F2除外)

②递变性:从F2到I2氧化性依次减弱,表现在:

A、卤素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被氧化的化合价不同。

如,与铁反应,F2、Cl2、Br2均能将Fe氧化为+3价的铁盐,而I2与Fe作用仅生成碘化亚铁(FeI2):2Fe+3X2→2FeX3(I2除外)。

B、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时,所需条件愈来愈高,剧烈程度及反应的能力依次减弱。

H2+F2→2HF(暗处、爆炸、HF很稳定)

H2+Cl2→2HCl(强光、爆炸、HCl较稳定)

H2+Br22HBr(缓慢、HBr不如HCl稳定)

H2+I22HI(高温、缓慢、HI很不稳定)

可见:从F到I,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单质的活泼性依次减弱,它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所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降低。

C、卤素与水反应时速率愈来愈慢。

2F2+2H2O→4HF+O2(爆炸)

Cl 2+H2O HCl+ HClO(缓慢)

Br 2+H2O HBr+HBrO(较弱)

I 2+H2O HI+HIO(极弱)

氟、氯、溴、碘与水的剧烈程度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弱。

D、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活泼的卤素单质能将不活泼的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Cl2+2NaBr→2NaCl+Br2Cl2+2NaI→2NaCl+I2Br2+2NaI→2NaBr+I2这说明,在氯、溴、碘三种元素里,氯的氧化性强于溴,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即氟、氯、溴、碘的氧化性,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增大,核吸引电子能力减弱而减弱。

实验证明,F2和水剧烈反应,所以F2不能将溶液中的Cl-、Br-、I-氧化,将F2通入某溶液中,应先考虑它和水的反应,再考虑生成的HF能否和溶液中的其它成分反应。

③特殊性

A、F2: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只能作氧化剂,能与惰性气体反应;F元素不存在正化合价。与水、碱反应产物特殊。

B、I2:遇淀粉显蓝色;I2与Fe作用仅生成碘化亚铁(FeI2);I2+I-→I3-,碘可溶于KI 溶液中。

④溴和碘的提取

⑤有关溴水褪色的问题

A 、被还原剂(如:H 2S 、SO 2、SO 32-、R-CHO )还原而褪色;

B 、与强碱溶液发生歧化反应而褪色;

C 、与活泼金属反应而褪色(如:Mg+Br 2→MgBr 2,水是这一反应的催化剂)

D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而褪色;

E 、与不饱和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

F 、与酚类发生取代反应而褪色;

G 、被有机溶剂萃取而褪色。

(3)制备

① 电解法

A 、电解水溶液:如:2NaCl +2H 2O ??→?电解2NaOH +Cl 2↑+H 2↑

B 、电解熔融物: 如:2NaCl ??→?电解Cl 2↑+2Na

② 置换法:如:Cl 2+2NaBr →2NaCl +Br 2 ,Cl 2+2KI →2KCl+I 2

③ 氧化法

如: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2NaBr +2H 2SO 4(浓)+MnO 2?→??Na 2SO 4+MnSO 4+Br 2+2H 2O

浓盐酸可以用NaCl 固体和浓硫酸代替:

O 2H Cl 2NaHSO MnSO )2NaCl((SO 3H MnO 2244Δ422+↑++?→?++固浓)

类似的:O

2H Br 2NaHSO MnSO )固2NaBr()浓(SO 3H MnO 2244Δ422+↑++?→?++

MnO 2可以用KMnO 4、KClO 3、K 2Cr 2O 7、次氯酸盐代替。 O 8H 5Cl 2MnCl 2KCl )16HCl(

2KMnO 2224+↑++→+浓 O 3H 3Cl KCl )6HCl(KClO 223+↑+→+浓

O 2H 2Cl CaCl )4HCl(Ca(ClO)2222+↑+→+浓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检验和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的实验装置图:

3.卤化物

(1)卤化氢

① 相似性:卤化氢均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白雾。

② 特殊性:HF 剧毒,能腐蚀玻璃:4HF+SiO 2→SiF 4↑+2H 2O ,弱酸,沸点特高(19.52℃),标况下非气体。

③ 递变性:热稳定性:HF >HCl >HBr >HI ,酸性:HF (弱)<HCl <HBr <HI

还原性:HF <HCl <HBr <HI ; 沸点:HF>HI>HBr>HCl

熔点:HI>HF>HBr>HCl

HI 式量大约是HF 的6倍多,范德华力远大于HF 的范德华力。虽然HF 分子间有氢键,但HF 固体在变成HF 液体时,只破坏了少部分氢键(液态HF 也是存在氢键作用的,并通过氢键聚合为(HF)2等等),所以熔点HI 要比HF 高很多。

而对于沸点,是分子克服了几乎全部的作用力(包括全部的氢键),氢键强度是范德华力的很多倍,所以HF 的沸点高于HI 。

熔点除了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还和其他因素有关。

④ 制备:通过复分解反应,用难挥发酸制挥发性酸

A 、↑+?→?+2HF CaS O )浓(S O H CaF 4Δ422(萤石和浓硫酸在铅皿中进行)

B 、↑+??→?+HCl NaHS O )浓(S O H )固NaCl(442微热

↑+??→?+2HCl S O Na 浓)(S O H 固2NaCl(4242强热

C 、↑+?→?+?HBr PO NaH )(PO H )NaBr(4243浓固

D 、↑+?→?+?HI PO NaH )(PO H )NaI(4243浓固

由于浓硫酸可将Br -、I -氧化,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和NaBr 、NaI 反应制备HBr 、HI 。应用难挥发的浓磷酸代替浓硫酸。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收集和吸收氯化氢的实验装置图:

照相用的胶卷和相纸上都有一层药膜,其感光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分散于明胶层中的溴化银。

[说明]:

①AgX见光分解的现象是逐渐变黑,黑色物质是银单质的小颗粒。AgX的感光性强弱是不同的,AgF无感光性,AgI的感光性最强。

②卤化银的溶解性:AgF(溶)>AgCl>AgBr>AgI。

③卤离子(Cl-、Br-、I-)的检验:

A、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检验

NaCl+AgNO3→AgCl↓(白色)+NaNO3

NaBr+AgNO3→AgBr↓(浅黄色)+NaNO3

NaI+AgNO3→AgI↓(黄色)+NaNO3

用此方法鉴别卤化物时,要注意CO32-、PO43-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

Na2CO3+2AgNO3→Ag2CO3↓(白色)+2NaNO3

Na3PO4+3AgNO3→Ag3PO4↓(黄色)+3NaNO3

为防止CO32-、PO43-干扰,在加入AgNO3溶液后,还需加入稀HNO3。Ag2CO3、Ag3PO4溶于稀HNO3,而AgCl、AgBr、AgI不溶于稀HNO3。

B、用氯水检验

往待测液中加入少量氯水,振荡,然后加入四氯化碳,静置片刻分层:下层出现紫红色,原溶液含I-;下层呈橙红色,原溶液含Br-;下层无色,原溶液含CI-。

④F-检验

在中性溶液中加钙离子,有沉淀,加银离子无沉淀基本可判断。(注意HF会腐蚀玻璃)4.拟卤化合物

(1)拟卤素

某些负一价的阴离子在形成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时,表现出与卤离子相似的性质,在自由状态时,其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这种物质称之为拟卤素。

如氰(CN)2、硫氰(SCN)2、氧氰(OCN)2等.它们对应的拟卤阴离子为CN—、SCN—、OCN—,在性质上与卤素阴离子的性质也相似。拟卤素的主要化学性质有:

①拟卤素单质具有较强氧化性,与卤素单质相比其氧化性的顺序为F2>(OCN)2>Cl2>Br2>(CN)2>(SCN)2>I2

②在水中或碱溶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如:

(CN)2+H2O→HCN+HCNO;(CN)2+2OH-→CN-+CNO-+H2O

③与金属生成一价阴离子的盐。如:(CN)2+2Na→2NaCN.

④拟卤离子与卤离子一样也具有还原性,如:

4H+ + 2Cl—+MnO2→ Mn2+ +Cl2 + 2H O

4H+ + 2SCN—+MnO2→ Mn2++ (SCN)2 + 2H O

⑤拟卤离子与卤离子一样也具有还原性,如:

拟卤离子和卤离子按还原性由小到大共同组成一个序列:F- ,OCN- ,Cl -,Br- ,CN- ,SCN- , I-。(2)卤素互化物

指两种不同卤素相互化合形成的化合物。常见的卤素互化物有:BrCl、ICl、BrF3、BrF5等,大多数卤素互化物不稳定,具有比卤素单质(F2除外)更强的化学活泼性。主要反应有:

①易水解。如ICl+H2O→HCl+HIO

②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如2M+nBrCI→MCln+MBrn(M代表金属元素,n为其化合价)

与某些盐的反应,如2NaI+BrCl→NaCI+NaBr+I2

③与还原性的物质反应.如SO2+2H2O+BrCl→HBr+HC l+H2SO4

5.萃取和分液

(1)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的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

(2)分液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萃取和分液有时可结合进行。

(3)操作方法

准备:检漏:活塞和瓶盖是否漏液。

①在溶液中加入萃取剂,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放气。

②把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片刻。

③把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要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待溶液分层后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注意不要使上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要从分液漏斗口上倒出。

【例题精析】

【例1】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单质都能与水反应,通式为:X 2+H2O HX+HXO

B.HX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都是强酸C.其单质都有颜色,都有毒

D.最高价含氧酸的通式为HXO4

【考点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卤族元素性质的理解

【思维点悟】2F2+2H2O→4H F+O2,所以A错;HF是弱酸,B错;C正确;F没有正价,D 错。

【正确答案】D

【例2】从海藻灰中提取碘的方法是:往海藻灰浸取液中通入Cl2,然后用升华的方法将置换出的碘提纯。但浸取液中会生成少量性质类似于Cl2的ICl和IBr。为了消除这两种杂质,使其中的碘完全游离出来,应加人适量的

A.CaO B.KI C.H2O D.乙醇

【考点分析】此题考察了两个知识点一是除杂问题、另一个是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问题,同时间接考察了“拟卤素”这个概念。

【思维点悟】除杂的关键在于“不增、不减、易分离”。不增即不引入新杂质,不减是被提纯物不减少,易分离是指分离方法操作简单。A为碱性氧化物3者都反应,不可;由于氯、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碘,所以在ICl和IBr中的I都为+1价,有氧化性;B中的KI中的I 为-1价,有还原性;两者归中生成单质碘、KCl、KBr,升华时KCl和KBr留在浸取液里,不会引入新杂质,得到纯碘,所以B可;题目中提示ICl和IBr性质类似Cl2,那么就把这

两个物质看成Cl2,性质相似,都能和水反应,都易溶于乙醇,故C、D不可。

【正确答案】B

【例3】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A.NaCl Na2SO4B.NaCl NaBr Na2SO4

C.NaCl Na2SO4I2D.NaCl NaI Na2SO4

【考点分析】此题考查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

【思维点悟】A、在Br-、I-、SO32-中,还原性由弱到强为Br-<I-<SO32-,Cl2首先氧化的是亚硫酸根,然后置换出碘,最后置换出溴,氯气被还原生成氯离子,所以一定有氯化钠;硫酸根离子不能挥发,所以一定有硫酸钠;氯气过量,发生的反应为:

Cl2+Na2SO3+H2O→Na2SO4+2HCl,2NaBr+Cl2→2NaCl+Br2,2NaI+Cl2→2NaCl+I2,

而碘易升华,溴很容易挥发,灼烧之后不存在,剩余固体为NaCl、Na2SO4;故A正确;B、氯气不足,亚硫酸根离子和碘离子完全被氧化,溴离子未被氧化,生成的碘灼烧后升华,剩余固体为NaCl,NaBr,Na2SO4;故B正确;C、生成的碘灼烧后升华,剩余固体中一定没有I2,故C错误;D、还原性由弱到强为Br-<I-,氯气先置换出碘,再置换出溴,有碘化钠一定有溴化钠,故D错误。

【正确答案】AB

【例4】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

【考点分析】此题考查氯气的性质,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思维点悟】在同一溶液中,体积是一定的,所以由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3:1,就是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1,由0价的氯元素变为1mol的NaClO、3mol的NaClO3被氧化的氯是3+1=4mol,共失去1×1+3×5=16mol的电子。由0价的氯变为1mol的NaCl,得到1mol 的电子,故被还原的氯为需要16mol。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mol:4mol=4:1。答案为D.

【正确答案】D

【例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Cl2并以Cl2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实验:

(1)A为氯气发生装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开始先点燃A处的酒精

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

装置,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Cl2

通过C瓶后进人D,D装置内盛

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O2和HCl(g),试写出D装置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C的作用是。

(3)E处石蕊试液的现象是,其原因是。

(4)若将E处溶液改为石灰水,反应过程的现象是。

A.有白色沉淀生成B.无白色沉淀生成

C.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

(5)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少量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B的作用是。

【考点分析】此题是考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的化学性质等有关实验知识。

【思维点悟】(1)实验室通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氯气,从而确定离子反应方程

??Mn2++Cl2↑+2H2O;(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混合气体式:MnO2+4H++2Cl-(浓)?→

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l 2+H2O HCl+HClO,食盐溶于水后电离出氯离子,抑制氯气和水反应,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所以B中饱和食盐水是除去氯化氢;因为题中Cl2与C反应的产物有CO2和HCl(g),故一定有水参与,D中的反应方程式为:H2O+2Cl2+C?→

??4HCl+CO2,装置C的作用是提供D处所需的水蒸气;(3)氯气和C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D出来的气体中除了CO2和HCl(g)、还有未反应完的氯气,所以E中的现象是:先变红,后变无色,因为未反应完的氯气与水作用产生HClO,HClO 的漂白作用使红色消失;(4)由于D出来的气体中除了CO2还有更多的HCl(g)和未反应完的氯气,所以将CO2不可能与石灰水反应形成沉淀,答案为B;(5)因为A处仍有少量Cl2产生,氯气通过导管进入B装置,所以在B液面上方有黄绿色气体,导致B装置中压强增大;压强增大导致B装置中的液体进入长颈漏斗中,B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所以B处的作用是可以使瓶内压降低,充当储气瓶,贮存少量Cl2,避免Cl2对环境的污染。

??Mn2++Cl2↑+2H2O;

【正确答案】(1)MnO2+4H++2Cl-(浓)?→

(2)H2O+2Cl2+C?→

??4HCl+CO2,提供D处所需的水蒸气;

(3)先变红,后变无色,原因是未反应完的氯气与水作用产生HClO,HClO的漂白作用使红色消失;(4)B;(5)B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升高,B中液面上方有黄绿色气体;可以使瓶内压降低,充当储气瓶,贮存少量Cl2,避免Cl2对环境的污染。

【例6】多原子分子氰(CN)2、硫氰(SCN)2和(O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它们发生化学反应也能生成一些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OCN)2的名称;

(2)(CN)2中每一个原子最外层都满足电子稳定结构,写出(CN)2的结构式; (3)写出常温下(SCN)2和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已知以下四种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Br-<CN-<SCN-<I-。

写出在NaBr和KSCN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少量(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考点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类推思维的能力”。

【思维点悟】此题主要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类推思维的能力。要解好本题,首先必须明确HSCN相似于HCl,(CN)2相似于Cl2,然后找出相应的信息使其顺利迁移。(1)从(CN)2和(SCN)2类推即可得出(OCN)2和(SCN)2的名称区别是元素S和O的区别,(SCN)2的名称这硫氰,则(OCN)2的名称为氧氰;(2)(CN)2的电子式主要是根据C、N原子的价电子的成对、成单情况,结合8电子稳定结构分子中原子间的成键关系,由于是非金属元素原子,所以判定C、N原子间形成的是共价键。由于C最外层有4个价电子、N原子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所以二者之间可以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N原子满足8电子,这样C原子还有1个单电子,两个“CN”原子团之间结合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恰好满足C原子的8电子结构,所以(CN)2的结构式:N≡C—C≡N;(3)类比Cl2+2KOH→KCl+KClO+H2O 反应式就可以得出:2KOH+(SCN)2→KSCN+KSCNO+H2O;(4)由还原性:Br-<CN-<SCN-<I-,可知氧化性:Br2>(CN)2>(SCN)2>I2,因而可判断(CN)2只能与KSCN反应,不能与NaBr反应,离子方程式方程式为:(CN)2+2SCN-→2CN-+(SCN)2。

【正确答案】(1)氧氰;(2)N≡C—C≡N;(3)2KOH+(SCN)2→KSCN+KSCNO+H2O (4)(CN)2+2SCN-→2CN-+(SCN)2

【拓展训练】

1.下列物质性质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酸性:HFO4>HClO4>HBrO4>HIO4 B.稳定性:HF>HCl>HBr>HI

C.酸性:HF>HCl>HBr>HI D.还原性:I—>Br—>Cl—>S2—

2.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全国性的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智力工程”,最经济可行的措施是①食盐加碘(盐)②面包加碘(盐)③大量食用海带④注射含碘药剂⑤食用碘酒⑥多晒太阳⑦多运动⑧食用碘油丸A.①B.①②③④C.均可行D.均不可行

3.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Cl2水变为橙色,将此溶液倒入丙,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A.Br-Cl-I- B.Br- I- Cl- C.I- Br- Cl- D.Cl- I- Br-

4.在AgNO3溶液里加入足量的氯化钠溶液后,再加入碘化钾溶液,结果会有黄色沉淀产生,这是因为

A.Ag+与Cl-结合不如Ag+与I-结合快B.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

C.AgCl比AgI容易分解D.C12的氧化性比I2强,而还原性I-比C1-强5.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物质的量相等的F2跟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是下列中的

A.H2B.HF C.OF2D.O2

6.已知HBrO比H2CO3酸性弱,HCO3比HBrO难电离,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2HBrO+Na2CO3→2NaBrO+H2O+CO2↑ B.HBrO+Na2CO3→NaBrO+NaHCO3

C.CO2+H2O+NaBrO→NaHCO3+HBrO D.CO2+H2O+2NaBrO→Na2CO3+2HBrO 7.氯气跟碘在加热条件下以等物质的量反应可得一红棕色液体ICl,ICl的性质类似卤素,有很强的化学活动性:① Zn +2ICl → ZnI2 + ZnCl2② ICl + H2O → HCl + HIO,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Zn跟ICl反应中,Zn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在Zn与ICl反应中,Zn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在H2O跟ICl反应中,属复分解反应

D.在H2O跟ICl反应中,I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8.化合物甲是由氟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一种不稳定的物质,10mL甲气体可分15mLO2和10mL F2(气体都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下列关于化合物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O3F2B.其电子式可表示为F:O:O:O:F

C.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D.甲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9.溴(Br)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2比Br2的活

泼性强,下面是根据氯的性质对溴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A.溴单质常温下为液态,但极容易挥发为溴蒸气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

D.溴离子可以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来检验

10.变色眼镜的玻璃片内含有少量溴化银和微量氧化铜,当玻璃受到阳光照射时会由无色变成灰黑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玻璃放到暗处又会恢复到无色透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没有微量氧化铜,上述变化则没有如此明显,氧化铜的作用是。

1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漂白精漂白时,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能加快漂白速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若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则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漂白精在空气中变质失

效的化学方程式是,。12.多原子分子(CN)2、(SCN)2、(O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故称它们为类卤人物化合

⑴在表中⑴、⑵、⑶处分别填写相应的名称或化学式:、、。

⑵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SCN-+H++MnO2?→

??

②(CN)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KSCN与KHS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出取溴常采用如下方法:

(1)向海水中通入Cl2,将海水中的溴化物氧化,这一过程所发生的反应属于非金属

间的___________反应;

(2)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吹入热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用纯碱液吸收,生成NaBr、NaBrO3,这一过程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2)所得混合液用H2SO4酸化,使NaBr和NaBrO3中的溴转化为单质溴。

这一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得到的液溴中还混有少量Cl2,除去Cl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的碘水。现有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上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使凹槽对准小孔;(H)静置,分层。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编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A)→(G)→____→(E)→(F)。(2)上述(E)步骤的操作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用CCl4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不能用作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溶剂是____________。

(A)苯(B)四氯化碳

(C)酒精(D)碘化钾

15.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某

老师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

料,设计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

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

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教试回答

下列问题:

(1)丙中的现象是______;丁中

的现象是______;分离戊中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

(2)橡皮塞连通后,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P1和烧瓶中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P1______ 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___.

(3)烧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甲装置也可以制HCl气体,吸收多余的HCl气体合适的装置是

(5)已知氯气与冷水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使布条褪色的物质是_________.试用实验验证你的推论,写出实验的操

作方法、假设和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不同的卤素原子之间要化合形成一系列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叫卤素互化物。现将

4.66gBrCl x溶于水后,通入足量SO2气体与其反应,生成氢溴酸、盐酸和硫酸。用碱将溶液调至中性后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去沉淀物,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

溶液,最后得15.46g卤化银沉淀。

⑴完成SO2与BrCl x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计算确定BrCl x中x的值。

17.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________________ 。

【近五年上海高考试题】

1、(10-18)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

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2、(10-31)白磷(P4)是磷的单质之一,易氧化,与卤素单质

反应生成卤化磷。卤化磷通常有三卤化磷或五卤化磷,五卤化磷分子结构(以PCl5为例)如右图所示。该结构中氯原子有两种不同位置。

(1)6.20g白磷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物,反应所消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为L。上述燃烧产物溶于水配成50.0mL磷酸(H3PO4)溶液,该磷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2)含0.300mol H3PO4的水溶液滴加到含0.500mol Ca(OH)2的悬浮液中,反应恰好完全,生成l种难溶盐和16.2g H2O。该难溶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3)白磷和氯、溴反应,生成混合卤化磷PCl5-x Br x(1≤x≤4),且x为整数)。

如果某混合卤化磷共有3种不同结构(分子中溴原子位置不完全相同的结构),该混合卤化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磷腈化合物含有3种元素,且分子中原子总数小于20。0.10mol PCl5和0.10mol NH4Cl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氢和0.030mol磷腈化合物。推算磷腈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提示:M>300)。

3、(12-15)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 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 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 ③都具有强氧化性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 2 + F 2 = 2HF (冷暗处爆炸) H 2 +Cl 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 2 +Br 2 2HBr H 2 +I 2 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 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O 2 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 2O HX + HXO (X=Cl 、Br 、I ) Cl 2 、Br 2、I 2与H 2O 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4)与金属反应 卤族元素与变价元素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但 Fe + I 2 = FeI 2 (碘化亚铁) (5)与碱的反应: 2F 2 + 2NaOH =2NaF + OF 2 + 2H 2O X 2(Cl 2 、Br 2、I 2)+2NaOH NaX + NaXO + H 2O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 2 2Br - + C12 = 2C1- + Br 2 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 2的CCl 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 2 2I - + Cl 2 =2C1-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 和NaI 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 2 =2NaBr + I 2 2I - + Br 2 =2Br -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 2足量时)或NaBr 和NaI(Br 2不足量时). F 2 + NaX(熔融) =2NaF + X 2 (X =C1、Br 、I) 注意 将F 2通入含Cl -、Br -或I -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 2与H 2O 反应. (7)碘单质(I 2)的化学特性.I 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 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 2的存在. △ △ 冷

高中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汇编

高中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汇编 高中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汇编 Cl2+Cu Cu Cl2 3Cl2+2Fe 2FeCl3 Cl2+2 Na 2Na Cl Cl2 + H2 2HCl 3Cl2 +2 P 2PCl3 Cl2 + PCl3 PCl5 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FeCl2===2FeCl3 Ca(ClO)2+H2O+ CO2(少量)== Ca CO3↓+2 HClO Ca(ClO)2+2H2O+ 2CO2(多量)== Ca(HCO3)2↓+2 HClO Ca(ClO)2+2 HCl == Ca Cl2+2 HClO(强酸制弱酸) 2HClO 2HCl+O2↑ F2 + H2 === 2HF 2F2 +2H2O===4HF+O2 Br2 + H2 === 2H Br(500oC) I2 + H2 2HI 2Cl2+2NaBr===2NaCl+Br2 Cl2 +2 K I ===2 K Cl+I2 HCl + AgNO3 === AgCl↓+ HNO3 Br2 +2 K I ===2 K Br+I2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HCl + AgNO3 === AgCl↓ + HNO3 HCl + AgNO3 =AgCl↓(白色)+HNO3 NaBr+AgNO3 = AgBr↓(浅黄色)+NaNO3 NaI + AgNO3 === AgI↓(黄色)+ Na NO3 2AgBr 2Ag+Br2(AgCl、AgI类似) Na2SO3+ H2O +Cl2== Na2SO4

卤族元素

Ⅱ.卤族元素 本章复习以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思想。 预习作业:请画出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并完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一、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二、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关系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在NaBr 溶液中滴入氯水; ⑵在FeSO 4溶液中滴入溴水; ⑶在FeCl 3溶液中滴加KI 溶液; 思考:比较+ 3222,,,Fe I Br Cl 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2,,Fe Br I 的还 原性强弱。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⑷在FeBr 2溶液中通入少量Cl 2气体 ⑸在FeI 2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 ⑹在FeBr 2溶液中通入足量Cl 2气体

⑺在FeI 2溶液中加入足量溴水 思考:根据以上内容可得出卤族元素在化学性质方面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素在化学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 小结: 结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三、卤族元素的“性质——制备”的关系 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1、卤素单质的制备(Cl 2) ⑴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电解熔融氯化钠 ⑵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 ②、原理: ③、装置:(高一化学P69) 思考: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该装置适用于什么情况? ④、除杂: ⑤、干燥: ⑥、收集: ⑦、检验是否集满: ⑧、尾气处理: ⑶思考:依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还可以用哪些氧化剂代替MnO 2? 写出分别用KMnO 4、KClO 3、Ca(Cl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F Cl Br I At 7个电子→易得1个电子,有强氧化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对应离子X --的还原性依次增 核电荷数增加 电子层数递增 原子半径增大 →

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总结

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化合反应 1.H2+Cl2 2 HCl 火焰苍白色 2.H2+Cl2 2 HCl 混合气体在强光照的条件下发生爆炸,属于光化学反应 3.H2+F混合即发生爆炸 4.H2+ 5.H2+I2 6. 2 Na +产生白烟 7.Cu +2棕黄色的烟,溶液绿色或蓝色 8. 2 Fe +3褐色的烟,溶液棕黄色 9.Zn +I2少量水作催化剂 10. 2 Ag +变色眼镜 11.Xe(过量XeF2F2能和惰性气体反应 12. 2 HCl +O2↑次氯酸不稳定,在光照或加热的条件下分解 13. 2 HX +O2↑X=Cl、Br、I 14.+Cl2AgX的感光性 15. 2 Ag +Br2 16. 2 AgX 2 Ag +X2X=Cl、Br、I 三、复分解反应 17.Na2CO3+2 AgNO3Ag2CO3↓+ 2 NaNO3白色或淡黄色沉淀 18.Ag2CO3+2 HNO3 2 AgNO3+H2O +CO2↑ 19.Ag2CO3+2 HCl 2 AgCl↓+H2O +CO2↑ 20.Ag2CO3+H2SO4Ag2SO4↓+H2O +CO2↑ 21.NaCl +AgNO3AgCl↓+NaNO3白色沉淀 22.NaBr +AgNO3AgBr↓+NaNO3淡黄色沉淀

23. KI + AgNO 3 AgI ↓+ KNO 3 黄色沉淀 24. Ca(ClO)2 + 2 HCl CaCl 2 + 2 HClO 强酸制弱酸 酸性:HCl >HClO 25. Ca(ClO)2 + 2 CO 2 + 2 H 2O Ca(HCO 3)2 + 2 HClO 强酸制弱酸 酸性:H 2CO 3>HClO 26. SiO 2 + 4 HF SiF 4↑+ 2 H 2O 雕刻玻璃;酸性氧化物和酸反应 27. NaCl + H 2SO 4(浓)4 + HCl ↑ 28. 2 NaCl + H 2SO 4(Na 2SO 4 + 2 HCl ↑ (HSO 4-+42― ―Q ) 29. NaCl + NaHSO Na 2SO 4 + HCl ↑ 30. CaF 2 + H 2SO 4(浓)CaSO 4 + 2 HF ↑ 萤石和浓硫酸反应 31. NaBr + H 3PO 4(浓)NaH 2PO 4 + HBr ↑ 32. NaI + H 3PO 4(浓) NaH 2PO 4 + HI ↑ 四、置换反应 33. 2 F 2 + 2 H 2O 4 HF + O 2 氧化性:F 2>O 2 34. 2 NaBr + Cl 2 2 NaCl + Br 2 卤素之间的置换反应 35. 2 KI + Br 2 2 KBr + I 2 36. 2 KI + Cl 2 2 KCl + I 2 氧化性Cl 2>Br 2>I 2 37. 2 NaX(s) + F 2 2 NaF + X 2 F 2和固体NaX 发生置换反应,X =Cl 、Br 、I 五、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38. Cl 2 + H 2O HCl + HClO HClO 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和杀菌消毒能力 39. X 2 + H 2O HX + HXO X =Cl 、Br 40. Cl 2 + 2 NaOH NaCl + NaClO + H 2O 实验室余氯吸收 41. 2 Cl 2 + 2 Ca(OH)2 CaCl 2 + Ca(ClO)2 + 2 H 2O

知识点主族元素碱金属和卤素

第一章第二节主族元素碱金属和卤素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均易电子,具有强性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失电子能力逐渐,还原性(元素金属性)逐渐。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点燃点燃 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 2R + 2 H2O = 2 ROH + H2 ↑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个电子,都显___ 价.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水和氧气反应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碱性:LiOH <NaOH <KOH < RbOH < CsOH 3.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二)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均易电子,具有强性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氧化性(元素非金属性)逐渐。还原性(元素金属性)逐渐从F到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 H2= 2 HX 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HF HCl HBr HI

高中化学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1.我们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碘酒、食盐、食醋、84消毒液(内含NaClO),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A.检验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 B.除去煮水锅中的水垢 C.检验自来水中是否有Cl- D.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 解析:选C可用碘酒检验买来的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加入碘酒,如果变蓝色证明含有淀粉,A不符合题意;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食醋中含醋酸,碳酸钙可以与醋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实验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缺少硝酸银溶液,所以无法完成检验,C符合题意;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利用84消毒液可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D不符合题意。 2.(2018·江苏高考)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选B A项,灼烧碎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烧杯,装置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浸泡液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装置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吸收Cl2应用NaOH溶液,装置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AgBr)和CuO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化银应避光保存 B.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 C.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D.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 解析:选C根据题图知,溴化银见光易分解,所以AgBr应该避光保存,A正确;根据题图知,在强光照射条件下,溴化银分解生成Ag和溴,在暗光下,二者反应生成AgBr,所以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B正确;AgBr分解生成Ag和溴是分解反应,Ag和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AgBr是化合反应,C错误;催化剂在反应中只改变反应速率,但本身质量不变,CuO是催化剂,所以变色镜片中的CuO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D正确。 4.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 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OH-+Cl2===ClO-+Cl-+H2O 解析:选B E处发生反应Cl2+2Br-===2Cl-+Br2,则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A、C正确;F处可能发生反应Cl2+2I-===2Cl-+I2,也可能发生反应Br2+2I-===2Br-+I2,F处棉花球变蓝色只能说明有碘单质生成,由于氯气的干扰,所以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B错误;G为尾气处理装置,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O-+Cl-+H2O,D正确。 5.海水综合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联合工业体系(部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形成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C碱金属单质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2.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比KOH勺碱性强 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 C.Cs的还原性比Na强,故的氧化性大于Cs+ D.AI的金属性大于铯的金属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碱性:LiOH > NaOH > KOH > RbOH B.金属性:Rb > K > Na > Li C.和酸反应时1个Fe能失去2电子,1个Na失去1个电子,所以

Fe的金属性强于Na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 4.已知金属钾有如下性质: 钾的密度比水小钾的熔点低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 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以上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A.①④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下列各组物质性质比较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A.还原性:HF > HCI> HBr > HI B.稳定性:HF < HCI < HBr Br 2 > I 2> F 2 D.密度:F2< Cl 2< Br 2< I 2 6.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 C.从F到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 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f化合由易到难顺序为F2< Cl 2< Br 2< I 2 7.X、Y是元素周期表第叫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卤族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卤族元素 1.氯气 (1)分子式Cl2电子式结构式Cl—Cl (2)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1:2)。 (3)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Cu+Cl2=CuCl2(棕黄色烟) ②与非金属反应 H2+Cl2=2HCl(苍白色火焰,工业上制HCl), H2+Cl2=2HCl(爆炸) ③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HCIO是一种弱酸(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进行漂白、消毒杀菌等,在光照下易分解:2HClO=2HCl+O2↑ ④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用于吸收多余Cl2) 2Cl2+2Ca(OH)2=CaCl2+Ca(ClO)2漂白粉(混合物)+2H2O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在空气中易失效变质: Ca(ClO)2+CO2+H2O=CaCO3↓+2HClO ⑤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Cl2+2Br –=2Cl–+Br2Cl2+H2S=2HCl+S↓ (4)制法: ①实验室制法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业制法 2NaCl+2H2O=2NaOH+H2↑+Cl2↑ 2NaCl(熔融)=2Na+Cl2↑ 2.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性质的通性及递变性 ①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ⅦA族 ②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个同点:电子层数不同 ③主要性质的相似性: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主要化合价为?l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④主要性质的递变性。(从F到I)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及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即氧化性F2>Cl2>Br2>I2;与H2化合生成HX的反应由易至难,且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即稳定性HF>HCl>HBr>HI;最高价氧化物的承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卤离的还原性增强,前面元素的单质能把后面的元素置换出来。单质的颜色变深,熔沸点升高。 (2)卤素及其化合物特性归纳 ①Cl2、Br2、I2与水反应类型相同,可用通式X2+H2O=HX+HXO,而F2特殊F2+2H2O=4HF+O2,由此得出它们与碱反应Cl2、Br2、I2相同,F2不同。 ②F2、Cl2、Br2与Fe作用得+3价铁,而I2+Fe=FeI2。 ③Cl–、Br –、I–跟AgNO3分别产生白色沉淀、浅黄色沉淀、黄色沉淀;而AgF可溶于水,无色溶液。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的代表:氯 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本段卤素的命名 由于卤素可以和很多金属形成盐类,因此英文卤素(halogen)来源于希腊语halos(盐)和gennan (形成)两个词。在中文里,卤的原意是盐碱地的意思。 Halogen 卤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除F外,卤素的氧化态为+1.+3.+5.+7,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卤素与氢结合成卤化氢,溶于水生成氢卤酸。卤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互卤化物,如ClF?(三氟化氯).ICl(氯碘化合物)。卤素还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如HClO、HClO?.HClO?.HClO?。卤素单质都很稳定,除了I2以外,卤素分子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盐,主要就是由氯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氯化物,并且还含有有少量的MgCl2。 卤素单质的毒性,从F开始依次降低。 从F到At,其氢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氢化物的稳定性呈递减趋势。 氧化性:F?> Cl?> Br?> I?> At?(一些单质是否有氧化性要看具体化学反应) 其对应的卤离子还原性依次增强。 另外,卤素的化学性质都较活泼,因此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卤族元素颜色及状态的记忆歌谣:氟气(F)淡黄绿色,氯气(Cl2)黄绿色。溴(Br2)液深红棕色,碘(I2)是紫黑固体,砹(At)是黑色固体。 编辑本段单质 氟(F) 英文名称Fluorine 原子序数:9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18.9984 半径/Å: 0.57 原子体积/cm3/mol: 17.1 共价半径/Å: 0.72 电子构型: 1s2 2s2p5 氟气常温下为淡黄绿色的气体,有剧毒。与水反应立即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并发生燃烧,同时能使容器破裂,量多时有爆炸的危险。氟、氟化氢(氢氟酸)对玻璃有较强的腐蚀性。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元素(而且不具有d轨道),只能呈-1价。单质氟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再与盐的反应,通入碱中可能导致爆炸。水溶液氢氟酸是一种弱酸。但却是稳定性最强的氢卤酸,因为氟原子含有较大的电子亲和能。如果皮肤不慎粘到,将一直腐蚀到骨髓。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几乎所有元素发生反应(除氦、氖)。 氯(Cl) 英文名称:Chlorine 原子序数:17

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习题精编.doc

碱金属和卤素综合复习题精编 一、填空题 1、碱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除外)包括,其中金属性最强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密度最大的是,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形式存在,他们原子结构的特点是,它们通常显价,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是。 2、钠是一种固体,它的焰色反应呈色,钾的焰色反应呈色,需要透过去观察,是为了避免混有的干扰。 3、钠很容易和空气中的、等物质反应,通常将钠保存在中。 4、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用五个字来概括、、、、。 5、卤素包括的五种元素,它们都是分子,在自然界中,它们是以形式存在,密度最小的是元素,熔沸点最低的是元素,它们共同的原子结构特点是,这导致它们很容易得到电子,具有性,其中这种性质最强的是元素,它们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由大到小是,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是,在卤素中,只有一种单质能和水反应产生氧气,这种物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卤素都能溶于苯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溴溶于有机溶剂后,显色,碘溶于有机溶剂后,显色(补充知识点: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苯的密度比水小)。 6、氯气呈色,密度比空气,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氯水是物,新氯水制呈,是因为里面含有的缘故,紫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颜色变化是,这是因为氯水里面含有的缘故。氯水久置后,发生的颜色变化是,产生的无色气体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8、碘单质加热易,遇到淀粉会变。 9、碱金属单质具有性,卤素单质具有性。 二、选择题 1、钠着火时,采用哪种灭火方式最好() A. 水 B. 煤油 C. 泡沫灭火器 D. 砂子 2、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锂是碱金属中最不活泼并可以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 B. 锂原子的半径比其他碱金属原子的半径都要大 C. 碱金属只有钠需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D. 碱金属的单质都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从其他化合物中获得 3、鉴别苏打(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最好的试剂是() A.盐酸 B. 石蕊试液 C. 酚酞试液 D. 氯化钙 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反应的是() A.钠和水 B. 钠和氧气 C. 钠和二氧化碳 D.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5、将一小块钠放到潮湿的空气中,最终形成的产物是() A.过氧化钠 B. 氯化钠 C. 碳酸钠 D. 氢氧化钠 6、做焰色反应时,使用的铂丝每次都要用试剂洗净,这种试剂指的是()A.NaOH溶液B.碳酸钠溶液C.稀盐酸D.硫酸溶液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了 B、失电子能力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为还原剂 D、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办作为氧化剂 8、卤素(从氟到碘),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的密度逐渐减小,颜色逐渐加深,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9、下列能发生反应的是() A. 氯气和溴单质 B. 氯气和溴化钾 C. 溴化钠和碘化钠 D. 溴化钠和碘单质 10、将氯水滴入KI溶液中,用力振荡,再注入CCl4,振荡后静置,看到的现象为( ) A.液体呈紫红色B.液体分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接近无色 C.液体分两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色 D.液体无色 11.证明某白色固体中含有Cl-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A.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溶于水后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加入Ba(NO3)2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详细教案设计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归纳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解释可逆反应的涵义; 3.识别卤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4.区别卤化银的性质、用途; 5.制定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案; 6.列举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7.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通过对卤化物、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阅读,复述有关卤素的现代科技发 展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2.通过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学会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 和递变的推理、判断;b5E2RGbCAP 3.学会对氯、溴、碘和卤化物进行鉴别。 情感目标 通过对卤族元素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上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学习,进一步接受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 ●教学重点 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总结出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实验验证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卤素的物理性质及卤素与氢气、水的反应。 第二课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卤化银和碘化合物的知识。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保存少量液溴的试剂瓶、封有碘的玻璃管、I2 固体、溴水、碘水、酒精、CCl4 溶 液、酒精灯、试管夹、火柴。p1EanqFDPw 第二课时:投影仪、溴水、碘水、KI 溶液、氯水、NaBr 溶液、NaCl 溶液、CCl4 溶液、AgNO3 溶液、 稀 HNO3、淀粉液、胶头滴管。DXDiTa9E3d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氯气的性质,知道构成氯分子的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在自 然界存在的元素中,还有另外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 7,它们是氟、溴、碘、砹,我们把这些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 的元素称为卤族元素,简称卤素。RTCrpUDGiT [板书]第二节 卤族元素 [讲解]我们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结构有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来分析卤素原子结构上的异同 点。 [投影]卤素的原子结构
[讲解]卤族元素中的砹是放射元素,在中学阶段不讨论。 [学生分析、比较] [板书]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最外层均有 7 个电子 不同点: (1)核电荷数不同, (2)电子层数不同, (3)原子半径不同。 [过渡]卤素原子结构上的这种相似性与递变性,是如何反映在元素性质上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卤族元素的性质。5PCzVD7HxA [板书]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请大家根据表 4—1,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 规律。 [学生总结]
?深 [板书]颜色:浅 ?? ? 液 ?? ?固 状态:气 ??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定稿版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形成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C碱金属单质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2.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比KOH的碱性强 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 C.Cs的还原性比Na强,故Na+的氧化性大于Cs+ D.Al的金属性大于铯的金属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碱性:LiOH > NaOH > KOH > RbOH B.金属性:Rb > K > Na > Li C.和酸反应时1个Fe能失去2电子,1个Na失去1个电子, 所以Fe的金属性强于Na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 2

4.已知金属钾有如下性质: 钾的密度比水小钾的熔点低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以上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各组物质性质比较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A.还原性:HF > HCl> HBr > HI B.稳定性:HF < HCl < HBr Br 2 > I 2 > F 2 D.密度:F 2< Cl 2 < Br 2 < I 2 6.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 C.从F到I,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 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H 2化合由易到难顺序为F 2 < Cl 2 < Br 2 < I 2 7.X、Y是元素周期表第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

碱金属卤族元素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形成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C碱金属单质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2.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比KOH的碱性强 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 C.Cs的还原性比Na强,故Na+的氧化性大于Cs+ D.Al的金属性大于铯的金属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碱性:LiOH > NaOH > KOH > RbOH B.金属性:Rb > K > Na > Li C.和酸反应时1个Fe能失去2电子,1个Na失去1个电子, 所以Fe的金属性强于Na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2 4.已知金属钾有如下性质: ①钾的密度比水小②钾的熔点低③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以上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碱金属某些性质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Li<Na<K<Rb<Cs B密度:Li<Na<K<Rb<Cs C.熔沸点:Li<Na<K<Rb<Cs D.还原性:Li>Na>K>Rb>Cs 10.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的单质()。 A. 熔点依次降低 B. 密度依次减小 C. 颜色逐渐加深 D. 金属活动性增强 11.下列物质中加入到水中无气体放出的是()。 A. 金属钾 B. 氧化钠 C. 氟气 D. 过氧化钾 12.碱金属单质的活动性Li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审核: 课时及内容:2课时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 专题二第一单元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规律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框架 (1)反应原理(2)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除杂 (4)收集方法(5)检验(6)尾气处理 规律二: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如下几方面研究 (1)色(颜色)(2)味(气味)(3)态(状态)(4)度(密度、硬度、溶解度)(5)点(熔点、沸点)(6)性(刺激性、挥发性、毒性、特性) 规律三:氯气与金属的反应规律 (1)氯气与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化合物。 (2)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烧情况下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3)铁与氯气等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反应生成Fe3+的化合物,而与弱氧化性的非金属(I2、S等)生成Fe2+的化合物。 规律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3)价态表现规律 (4)氧化还原反应性质转递规律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规律五:我们学习某种物质的知识时,一般按下面的思路来研究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很好的落实,这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思维过程一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NaCl Na++Cl-,水也有微弱的电离:H 2O H++OH-,这样,在食盐水溶液中存在Na+、Cl-、H+、OH-,其中只有Cl-和H+在电力作用下易被氧化和还原,而生成Cl2和H2,即发生如下反应:2NaCl+2H2O2NaOH+Cl2↑+H2↑ 氢气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或点燃等情况下易爆:H2+Cl22HCI,氯气有毒,所以,电解的产物氯气和氢气必须隔离,且要防止氯气泄漏。 2.实验室制法 利用氧化性比氯气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等,将Cl-氧化成Cl2。 (1)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装置设计:粉末状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3)除杂气体:根据制得气体的化学性质和杂质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除杂试剂,一般洗气方法,制得的氯气中有氯化氢杂质,常用饱和食盐水洗气。有时要制得干燥的氯气,可以用浓硫酸洗气来除去水蒸气。 (4)收集方法:一般由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密度或水溶性,氯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尾气吸收:氯气有毒,有毒气体必须加以吸收,防止污染空气。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Cl2+2NaOH NaCl+NaClO+H2O 因此,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可设计成如下装置: 图2—1 思维过程二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注意:①氯气使人中毒的症状是: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死亡。 ②在实验室里闻氯气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采用正确的闻气味方法,即用于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审核: 课时及内容:2课时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 专题二第一单元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规律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框架 (1)反应原理(2)装置(包括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3)除杂 (4)收集方法(5)检验(6)尾气处理 规律二: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如下几方面研究 (1)色(颜色)(2)味(气味)(3)态(状态)(4)度(密度、硬度、溶解度)(5)点(熔点、沸点)(6)性(刺激性、挥发性、毒性、特性) 规律三:氯气与金属的反应规律 (1)氯气与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化合物。 (2)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烧情况下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3)铁与氯气等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反应生成Fe3+的化合物,而与弱氧化性的非金属(I2、S等)生成Fe2+的化合物。 规律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3)价态表现规律 (4)氧化还原反应性质转递规律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规律五:我们学习某种物质的知识时,一般按下面的思路来研究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很好的落实,这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思维过程一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NaCl Na++Cl-,水也有微弱的电离:H 2O H++OH-,这样,在食盐水溶液中存在Na +、Cl-、H+、OH-,其中只有Cl-与H+在电力作用下易被氧化与还原,而生成Cl2与H2,即发生如下反应: 2NaCl+2H2O2NaOH+Cl2↑+H2↑ 氢气与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或点燃等情况下易爆:H2+Cl22HCI,氯气有毒,所以,电解的产物氯气与氢气必须隔离,且要防止氯气泄漏。 2.实验室制法 利用氧化性比氯气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等,将Cl-氧化成Cl2。 (1)反应原理: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装置设计:粉末状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3)除杂气体:根据制得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杂质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除杂试剂,一般洗气方法,制得的氯气中有氯化氢杂质,常用饱与食盐水洗气。有时要制得干燥的氯气,可以用浓硫酸洗气来除去水蒸气。 (4)收集方法:一般由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密度或水溶性,氯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与食盐水法收集。 (5)尾气吸收:氯气有毒,有毒气体必须加以吸收,防止污染空气。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Cl2+2NaOH NaCl+NaClO+H2O 因此,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可设计成如下装置: 图2—1 思维过程二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氯气就是呈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注意:①氯气使人中毒的症状就是: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与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与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死亡。 ②在实验室里闻氯气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采用正确的闻气味方法,即用于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在实验室中闻其她气体的气味时,也应采用这种方法。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 点归纳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 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 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 ③都具有强氧化性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I同时分解产生卤化氢 的稳定性 HF>HCl>HBr>HI H2 + F2 = 2HF (冷暗处爆炸) H2 +Cl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2 +Br2△ 2HBr H2 +I2 △ 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 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O2 注意:将F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2先跟H2O反应.如将F2通入NaCl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2 + H2O HX + HXO (X=Cl 、Br、I) Cl2、Br2、I2与H2O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4)与金属反应 卤族元素与变价元素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但 Fe + I2 = FeI2(碘化亚铁) (5)与碱的反应: 2F2 + 2NaOH =2NaF + OF2 + 2H2O X2(Cl2、Br2、I2)+2NaOH NaX + NaXO + H2O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2 2Br- + C12 = 2C1- + Br2 加入CCl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2的CCl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2 2I- + Cl2 =2C1- + I2 ①加入CCl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2的CCl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和NaI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2 =2NaBr + I2 2I- + Br2 =2Br- + I2 ①加入CCl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2的CCl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2足量时)或NaBr和NaI(Br2不足量时). F2 + NaX(熔融) =2NaF + X2 (X=C1、Br、I) 注意将F2通入含Cl-、Br-或I-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2与H2O反应. (7)碘单质(I2)的化学特性.I2 + 淀粉溶液→蓝色溶液 说明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2的存在. ②只有单质碘(I2)遇淀粉才显蓝色,其他价态的碘无此性质.例如,向NaI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颜色无变化.若再滴加新制氯水,因有I2被置换出来,则此时溶液显蓝色. 卤素检验 ⑴单质检验:Cl2、Br2—淀粉-KI试纸 I2—淀粉 ⑵Cl-、Br-、I-检验:先加HNO3再加AgNO3 (8)萃取和分液实验 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