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的有效积温测定

植物的有效积温测定

植物的有效积温测定
植物的有效积温测定

本科学生综合性

实验报告

姓名:王兴喜学号:124120235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2级应用生物教育A班实验课程名称_植物生长发育有效积温的测定

指导教师及职称张浩

开课学期2013 至2014 学年下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最新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张宪政,1992)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反映植物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大小,比值高则大,则反之。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 三、实验步骤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0.3g,加乙醇10ml,提取直至无绿色为止。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四、实验结果按计算 丙酮法(Arnon法)【可以用于丙酮乙醇混合法和80%丙酮提取法的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71?OD663 – 2.59?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2.88OD645 – 4.67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8.04?OD663 +20.29?OD645) V/1000*W 按Inskeep公式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63?OD663 – 2.52?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0.47OD645 – 4.73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7.90?OD663 + 17.95?OD645) V/1000*W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doc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植物组织中水分状况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及用于测定的方 法和它们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 小液流法测定新鲜白萝卜的组织水势。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组织水势低于溶液渗透势,组织吸水,溶液变浓,比重增加,小液流下沉。当组织水势高于溶液渗透势,组织失水,溶液变稀,比重下降,小液流上浮。当组织水势等于溶液渗透势,组织与溶液达到水分进出动态平衡,溶液浓度和比重不变,小液流不动。 压力室法测定海桐叶片组织水势,植物叶片通过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导管中的水分由于内聚力的作用而形成连续的水柱。因此,对于蒸腾着的植物,其导管中的水柱由于蒸腾拉力的作用,使水分连贯地向上运输。当叶片或枝条被切断时,木质部中的液流由于张力解除迅速缩回木质部。将叶片装入压力室钢筒,切口朝外,逐渐加压,直到导管中的液流恰好在切口处显露时,所施加的压力正好抵偿了完整植株导管中的原始负压。 三、主要仪器设备 小液流法:白萝卜、打孔器、10ml离心管、小刀、镊子、注射器、1mol/L蔗糖溶液、甲基橙压力室法:压力室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小液流法: 1、用1mol/l的蔗糖溶液配制0.05、0.10、0.20、0.30、0.40、0.50M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10mL),用力混匀。 2、分别取4ml不同浓度的溶液到另一组相应的试管中。每管加入厚度约为1mm的萝卜圆片,加塞放置30min。期间晃动(3-4次)。 3、用针蘸取少量甲基橙放入每支试管,混匀。 4、用注射器取少许黄色溶液,伸入对应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部,缓慢挤出一滴小液滴,观察小液滴移动方向并记录。 Ψw(Mpa) = -iCRT = -0.0083×(273+toC) ×浓度 压力室法: 根据植物材料选取枝条(或叶片)型的压力室盖→将试样装入压力室盖的孔(或槽)中夹紧,压入压力室并顺时针旋转紧固。打开钢瓶阀门,使控制阀朝向加压,缓慢打开测定阀,使加压速率达0.1bar,仔细观察伸出压力室盖的植物样品,一发现木质部转湿润液体溢出,立即关闭测定阀,记录压力表读数。 组织Ψw(Mpa) = -0.1×压力室压力表读数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小液流法测定结果: 其他两个小组的实验结果: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萝卜组织液浓度 Ψw(Mpa) = -iCRT = -0.0083×(273+t℃) ×浓度= -0.0083×(273+16 ) ×0.1=-0.240Mpa

植物全氮测定(凯式定氮法)

植物全氮测定(H 2SO 4-H 2O 2消煮、蒸馏、滴定) 试剂配制 (1)浓H 2SO 4(三级,比重1.84); (2)30%H 2O 2(二级)。 操作步骤 称取通过0.5mm 筛的烘干植物样品0.5×××~1.××××g ,置于250ml 或300ml 的开氏瓶中,先用少量水冲洗粘附在瓶颈上的样品,然后加8~12ml 浓H 2SO 4,摇匀(最好放置过夜),放在消煮炉上先小火消煮,待H 2SO 4发白烟后再升高温度,当溶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稍冷后趁热加6~10滴H 2O 2,再加热至微沸,消煮约10分钟,稍冷后趁热重复加H 2O 2,再消煮。如此重复共3~5次,每次添加的H 2O 2应逐次减少,消煮到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再加热约10分钟,除去剩余的H 2O 2。取下,冷却。将消煮液定量地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水定容。用无磷钾的滤纸过滤到三角瓶中,或放置澄清后供氮、磷、钾的测定。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误差。 蒸馏滴定试剂配制 (1)40%NaOH(约10N ):称取工业用固体氢氧化钠420克,于硬质玻璃烧杯中,加400毫升蒸馏水溶解,不断搅拌,以防止烧杯底角固结,冷却后倒入细颈玻璃瓶或塑料瓶中,加塞放置几天,虹吸出清液,以去CO 2的蒸馏水稀释至1升,加盖橡皮塞。 (2)硼酸-指示剂液:称取硼酸(H 3BO 3)20克加水900毫升稍稍加热溶解之,冷却后,加入混合指示剂(0.099克溴甲酚绿和0.066克甲基红于玛瑙研钵中,加入少量95%酒精,研磨至指示剂完全溶解为止,最后加95%酒精100mL)20毫升,然后以0.1N NaOH 调节溶液至红紫色(PH 约5.0),最后加水稀释至1000毫升,使用前将溶液混合均匀,贮在塑料瓶中。 (3)0.01N 硫酸标准溶液:先配制0.1N H 2SO 4溶液,标定后稀释10倍。 0.1N H2SO4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在1000毫升蒸馏水中注入浓H 2SO 4 3毫升,然后用标准碱或硼砂标定之。用Na 2CO 3标定,先将标定剂Na 2CO 3(二级或一级,视要求的准确度而定)装在扁形称量瓶中,在160℃烘干2小时以上。用称量瓶称取0.1600~0.2400克烘干的Na 2CO 3 3份,分别放入250毫升三角瓶,溶于约30毫升水中,加1~2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配好的0.1N 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2~3分钟逐尽CO 2,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突变为葡萄酒红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按下式计算酸溶液的当量浓度(NH ),取3次标定结果的平均值。 ) (05300.0)(20000032V V W V V W N H -?=-?= 式中,W---每份滴定所用的Na 2CO 3 重量(克); V---标定时所用酸溶液的体积(毫升);V0---空白试验所用酸溶液的体积(毫升) 滴定操作步骤 吸取待测液5.00~10.00ml(含NH 4-N 约1mg),注入定氮仪的蒸馏瓶中,另备150毫升容量瓶,内加2%的含混合指示剂的H 3BO 3溶液5毫升,然后将三角瓶置于承接管下端,使承接管口离H 3BO 3液面上约4厘米,此后加入40%NaOH 溶液 毫升,蒸馏15分钟左右,蒸馏液体积达50毫升,即可停止蒸馏,取下三角瓶,洗去蒸馏瓶中的废液,以备再度使用。 另将0.01N(或0.02N)H 2SO 4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中,滴定硼酸溶液中吸收的氨。滴定过程中颜色变化由蓝绿经蓝紫突变为红色即为滴定终点。 结果计算 100W 0.0140)V -N(V %N 0???=分取倍数,全 式中,N---标准酸溶液的当量浓度; V---测定样品时消耗标准酸的体积(ml); V0---空白试验消耗标准酸的(ml); 0.0140---N 的毫当量(g); W---烘干称样重(g)。

植物的蒸腾作用

课题:第六章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 第 7周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作用。 2、阐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说明气孔的组成及植物的蒸腾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 难点: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法,自学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新课导入:7-8月份正值炎热,这时你走在树荫下就觉得凉爽了。什么原因呢,你想知道吗?那我们就一起学习本课内容。 一、阅读课本44页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的水大部分从散失的。 2、气孔由组成。当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便张开,叶内的水分便释放出来。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 二、阅读知识链回答下列问题 1、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 2、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运到叶,只有供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利用, 左右的水分变成水蒸气,从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3、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有:(1) (2)。 三、阅读实际用回答下列问题 1、在花卉农业生产中应用蒸腾作用的有: 2、我们要大力提倡养花种草和植树造林的意义有: 测一测 1.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 ) A.根、茎、叶 B.叶和幼嫩的茎 C.所有器官 D.花、果实、种子 3.控制气孔开闭,调节植物体内水分蒸腾的是 ( ) A.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保卫细胞 D.叶脉细胞 4.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由于_____的结果。 ( )

A.吸收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你能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这句话进行解释吗? 6.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 ( ) A.土壤→根毛→导管→叶肉→气孔→大气 B.土壤→导管→叶脉→气孔→大气 C.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 D.土壤→根毛→叶脉→表皮→大气 7.种花或种菜时,最好是在阴天或傍晚,并且要去掉几片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操作方便 B.减少蒸腾作用 C.加强水分吸收 D.减少光合作用 8.落叶乔木在冬季吸收水分大大减少,主要是植物几乎停止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渗透作用 9.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根能保持水土 B.光合作用旺盛 C.蒸腾作用旺盛 D.呼吸作用旺盛10.关于蒸腾作用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C.植物体吸收的水被蒸腾作用散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植物生理生化测定

2.1.8转基因植株在盐胁迫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将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继代于含有0.5% NaCl的MS固体培养上进行胁迫培养,培养条件为27±1℃,每天13 h、3000 lux光照。胁迫培养4 w后,取其叶片测定其SOD 活性,每个样品设3次重复,求其平均数,并进行多重比较。 2.1.8.1主要试剂及配方 (1)0.1 mol/l pH 7.8磷酸钠(Na2HPO4-NaH2PO4)缓冲液 A液(0.1 mol/l Na2HPO4溶液):称取Na2HPO4·12H2O 7.163 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200 ml,4℃冰箱中保存备用; B液(0.1 mol/l NaH2PO4溶液):称取NaH2PO4·2H2O 0.780 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50 ml,4℃冰箱中保存备用; 取上述A液183 ml与B液17ml充分混匀后即为0.1 mol/l pH 7.8的磷酸钠缓冲液,4℃冰箱中保存备用。 (2)0.026 mol/l甲硫氨酸(Met)磷酸钠缓冲液 称取甲硫氨酸(C5H11NO2S)0.388 g,用少量0.1 mol/l pH 7.8的磷酸钠缓冲液溶解后,再用相同磷酸钠缓冲液定容至100 ml,现用现配,4℃冰箱中保存可用1~2 d。 (3)7.5 × 10-4 mol/l NBT溶液 称取NBT(C40H30Cl2N10O6)0.153 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250 ml,现用现配,4℃冰箱中保存可用2~3 d。 (4)含1.0 μmol/l EDTA的20 μmol/l核黄素溶液 A液:称取EDTA 0.003 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 B液:称取核黄素0.075 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 C液:合并A液和B液,定容至100 ml,此溶液即为含0.1 mmol/l EDTA的2 mmol/l 核黄素溶液,避光保存(可用黑纸将装有该液的棕色瓶包好),4℃冰箱中可保存8~10 d,当测定SOD酶活时,将C液稀释100倍,即为含1.0 μmol/l EDTA的20 μmol/l核黄素溶液。 (5)含2% PVP的0.05 mol/l pH7.8磷酸钠缓冲液 取0.1 mol/l pH7.8的磷酸钠缓冲液50 ml,加入2 g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充分溶解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充分混匀,4℃冰箱中保存备用。 2.1.8.2提取及测定方法 (1)称取1.0 g样品叶片于预冷的研钵中,加入4 ml预冷的提取介质(含2% PVP的0.05 mol/l pH7.8磷酸钠缓冲液),冰浴研磨匀浆,转入10 ml离心管,并用提取介质定容至

实验一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1、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组织中水分状况的一种表示方法及用于测定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2、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的水分状况可用水势来表示。植物体细胞之间、组织之间以及植物体与环境之间的水分移动方向都由水势差决定。将植物组织放在已知水势的一系列溶液中,如果植物组织的水势(Ψcell)小于某一溶液的水势(Ψout),则组织吸水,反之组织失水。若两者相等,水分交换保持动态平衡。组织的吸水或失水会使溶液的浓度、密度、电导率以及组织本身的体积与质量发生变化。根据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可确定与植物组织等水势的溶液。 液体交换法测定水势的方法有很多种,本实验练习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并初步观察其变化情况。 小液流法测定水势的原理 判据 △Ψ=Ψout-Ψcell 组织的 水分得失 外液的密度变化 △Ψ>0吸水升高 △Ψ<0失水降低 △Ψ=0平衡不变 使用器材用滴管测定外液的密度变化 适用的材料叶片或碎的组织 3、仪器和试剂 试管,试管架,移液管,滴管,打孔机或单面刀片,镊子,解剖针,棉花,吸水纸; 0.05-0.4mol/L CaCl2溶液,甲烯蓝; 土豆 4、实验步骤 ①将16支试管清洗干净,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编号顺序倒置于试管架上,控净水分。 ②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氯化钙溶液(0.05、0.1、0.15、0.2、0.25、0.3、0.35、0.4mol/L),分别注入八支实验组试管中,各10ml左右(体积约为试管的2/3处)。再将实验组各试管溶液的2/3倒入对应编号的对照组试管中。两组试管均加盖棉塞。 ③将土豆用单面刀片切成0.5cm见方的小块。将植物组织混匀,分成八份,放入实验组各试管中。放置20min以上,期间多次摇动实验组试管,以促进水分平衡。 ④用解剖针沾取甲烯蓝粉末给实验组各试管染色,摇匀,用滴管由低浓度向高难度顺序

植物样全氮测定方法

植物全氮的测定 (半微量蒸馏法) 1 适用范围 适合于各种植物样品消煮液中氮的定量。 2 方法原理 植物中的含氮化合物,利用浓硫酸及少量的混合催化剂,在强热高温处理下分解,使氮素转变成NH4+,当加入NaOH呈强碱性,pH超过10时,NH4+全部变为NH3而逸出,经过蒸馏用硼酸液吸收,再用酸标准溶液滴定(溴甲酚绿和甲基红作混合指示剂,其终点为桃红色),由酸标准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氨量。 3 试剂 (1)混合催化剂:硫酸钾100g,硫酸铜10g,硒1g,研磨成粉,混合均匀 (2)浓硫酸[1.84g/cm3] (3)10mol/L氢氧化钠溶液:400g氢氧化钠放入1L的烧杯中,加入500mL蒸馏水,冷却后,定容至1L,混匀,储于塑料瓶中。 (4)混合指示剂:溶解0.099g的溴甲酚绿和0.066g甲基红于100mL的乙醇(95%)中。 (5)20g/L H3BO3-指示剂溶液:溶解20g硼酸于950mL的热蒸馏水中,冷后,加入20mL的混合指示剂,稀释成1L。 (6)酸标准溶液〔c(1/2H2SO4)=0.02mol/L〕:先配制〔c(1/2H2SO4)=0.1mol/L〕硫酸溶液,稀释五倍。 4 仪器设备 (1)消煮管 (2)半微量定氮蒸馏器 (3)半微量滴定管 5 操作步骤 (1)样品的消煮 称取烘干、磨碎(0.25mm)植物样0.3000-0.5000g,置于消煮管中,加混合 加速剂1.8g,滴加几滴蒸馏水湿润样品,再加浓硫酸5mL,小心摇匀后, 盖上小漏斗,置消煮炉,400摄氏度消煮一小时。将消煮液洗入50mL容量 瓶中,用水定容,摇匀待测。 (2)蒸馏定氮 检查蒸馏装置是否漏气和管道是否洁净后,吸取定容后的消煮液5.00~ 10.00mL(V2,含NH4-N约1mg),注入半微量蒸馏器的内室。另取150ml 三角瓶,内加5ml 2% H3BO3-指示剂溶液,放在冷凝管下端,管口置于 H3BO3液面以上3~4cm处,然后向蒸馏器内慢慢加入约3mL 400g/L NaOH溶 液(若为包括硝态氮的待测液,应加约6mL的400g/L NaOH溶液),通入 蒸气蒸馏(注意开放冷凝水,勿使馏出液的温度超过40℃)。待馏出液体 积约达50~60m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已调节至pH4.5的水冲洗冷凝管末 端。用酸标准溶液滴定馏出液至由蓝绿色突变为紫红色(终点的颜色应和

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设计方案

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组成员:曹文治,陈建钊一·实验探索目的 1、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 2、探索植物的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3、探索植物叶片上下表面蒸腾作用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 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2、蒸腾部位:(1)叶片:通过叶片表面上的气孔进行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stommatal trspiration):约占总蒸腾量的90%以上。通过叶片表面的角质层进行的蒸腾叫做角质层蒸腾(cuticular trspiration ):约占5%~10% (2)茎枝:从茎表皮的皮孔进行蒸腾称为皮孔蒸腾(lenticular stommatal trspiration ):约占0.1%)。 3、不同植物的叶、同一植物不同的叶、同一片叶的不同部位(包括上、下表皮)都有差异, 且受客观生境条件的影响。浮水植物只在上表皮分布,陆生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可能有分布,一般阳生植物叶下表皮较多,上表皮接受阳光,水分散失快,所以上表皮少。 三·实验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两枝粗细相近的阔叶枝条,如海南蒲桃枝条;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 (2)仪器:试管架、试管若干、透明塑料袋七个左右、棉花; (3)药品:凡士林、食用油。 四·实验步骤 1、植物的蒸腾现象 (1)选材:选取两枝粗细相近的阔叶枝条,如海南蒲桃枝条,一枝将叶片去掉,一枝保留叶片。 (2)插管:将两根枝条分别插入两个同一型号的小试管内,枝条要插到试管底,并在两支试管外壁标上A、B。 (3)加液:在两支试管内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红墨水染红的水,保持两试管内红水的液面高度一样,液面上加适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发。 (4)标记:用红色橡皮筋从试管底套上,移动到液面位置,标记液面高度。 (5)固定:用棉絮把枝条包住,固定在试管口,然后将两支试管放置试管架上。 (6)罩袋:枝条露出试管外的部分分别用透明塑料袋罩住,袋口扎紧。 (7)照光:将试管架放到阳光下,约3h。 (8)观察 2、植物叶片上表面与下表面蒸腾作用的差异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6个重复。 株高: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6个重复。 2.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0.5g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1.5ml的Tris-HCl(pH7.4)抽提,将抽提液转移到2ml的EP管中,于4℃,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保存在-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法):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 样品),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X代表OD595),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蒽酮+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空白对照(1ml蒽酮+180ul ddH2O),测定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Y=0.0345X+0.0204(Y代表OD625,X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蒽酮配方:称取100mg蒽酮溶于100ml稀硫酸(76ml浓硫酸+30mlH2O).注意:浓硫酸加入水中时,一点一点递加,小心溅出受伤。 丙二醛(MDA)测定: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丙二醛可与硫代巴比妥(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但该反应受可溶性糖的极大干扰,糖与TBA的反应产物在532nm处也有吸收,但其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采用双组分分光光度法,可计算出MDA含量。MDA的计算公式为:MDA(umol/L)=6.45OD532-0.56OD450. 反应体系为:400ul 0.6%TBA+350ul H2O+50ul样品,80℃水浴10min后,测OD532和OD450。对照用Tris-HCl. 0.6%TBA配方:称取硫代巴比妥0.6g,溶于少量1M NaOH中,待其完全溶解后用10%TCA(称取10gTCA三氯乙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待其溶解即可)定容至100ml。 H2O2测定(二甲酚橙法):样品反应体系(82ul溶液A+820ul溶液B (A:B=1:10)+150ul样品提取液),30℃水浴30min,测OD560。标准曲线为:Y=0.01734X-0.0555(Y代表OD560,X代表H2O2含量)

植物全磷、全氮、全钾的测定方法

一、植物全氮测定 (一)H2SO4-H2O2消煮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不包括硝态氮的植物全氮测定,适合于含硝态氮低的植物样品的测定。 2、方法提要 植物中的氮、磷大多数以有机态存在,钾以离子态存在。样品经浓H2SO4和氧化剂H2O2消煮,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有机氮和磷转化成铵盐和磷酸盐,钾也全部释出。消煮液经定容后,可用于氮、磷、钾的定量。采用H2O2为加速消煮的氧化剂,不仅操作手续简单快速,对氮、磷、钾的定量没有干扰,而且具有能满足一般生产和科研工作所要求的准确度。但要注意遵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防止有机氮被氧化成N2气或氮的氧化物而损失。 3、试剂 (1)硫酸(化学纯,比重1.84); (2)30% H2O2(分析纯)。 4、主要仪器设备。消煮炉,定氮蒸馏器。 5、操作步骤 称取植物样品(0.5mm)0.3~0.5g(称准至0.0002g)装入100ml开氏瓶或消煮管的底部,加浓H2SO45ml,摇匀(最好放置过夜),在电炉或消煮炉上先小火加热,待H2SO4发白烟后再升高温度,当溶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稍冷后加班10滴H2O2(3),再加热至微沸,消煮约7~10min,稍冷后重复加H2O2,,再消煮。如此重复数次,每次添加的H2O2应逐次减少, 消煮至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再加热10min,除去剩余的H2O2。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无损地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定容(V1)。用无磷钾的干滤纸过滤,或放置澄清后吸取清液测定氮、磷、钾。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和方法的误差。 6、注释 (1)所用的H2O2应不含氮和磷。H2O2在保存中可能自动分解,加热和光照能促使其分解,故应保存于阴凉处。在H2O2中加入少量 H2SO4酸化,可防止H2O2分解。 (2)称样量决定于NPK含量,健状茎叶称0.5g,种子0.3g,老熟茎叶可称1g,若新鲜茎叶样,可按干样的5倍称样。称样量大时,可适当增加浓H2SO4用量。 (3)加H2O2时应直接滴入瓶底液中,如滴在瓶劲内壁上,将不起氧化作用,若遗留下来还会影响磷的显色。 (二)水杨酸-锌粉还原- H2SO4-加速剂消煮法 1、适用范围 包括销态氮的植物全氮测定,适合于硝态氮含量较高的植物样品的测定。 2、方法原理 样品中的硝态氮在室温下与硫酸介质中的水杨酸作用,生成硝基水杨酸,再用硫代硫酸钠及锌粉使硝基水杨酸还原为氨基水杨酸.然后按 H2SO4-加速剂消煮法进行消煮法进行消煮样品,使样品中全部氮转化为铵盐。 3、试剂 (1)固体Na2S2O3; (2)还原锌粉(AR); (3)水杨酸-硫酸:30g水杨酸溶于1L浓硫酸中。也可以该用含苯酚的浓硫酸:40g苯酚溶于1L浓硫酸中。 4、仪器设备。同上。 5、操作步骤 称取磨细烘干样品(过0.25mm筛)0.1000~0.2000g或新鲜茎叶样品1.000~2.000g,置于100ml开氏瓶或消煮管中,先用水湿润内样品(烘干样),然后加水杨酸-硫酸10ml,摇匀后室温放置30min,加入Na2S2O3约1.5g,锌粉0.4g和水10ml,放置10 min,待还原反应完成后,加入混合加速剂2g,按土壤全氮测定方法进行消煮, 消煮完毕,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无损地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定容(V1)。用于滤纸过滤,或放置澄清后吸取清液测定氮。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和方法的误差。 (三)消煮液中铵的定量(凯氏法) 1、适用范围。适合于各种植物样品消煮液中氮的定量。 2、方法原理

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法则:每种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昆虫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因此可用公式N·T=K表示,其中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是总积温(常数)。 有效积温的应用:(1)推测一种昆虫的地理分布界线和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的世代 数。确定一种昆虫完成一个时代的有效积温(K),根据气象资料,计算出某地对这种昆虫全年有效积温的总和(K1),两者相比,便可以推测该地区1年内可能发生的世代数(N)。(2)预测和控制昆虫的发育期如已知一种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则可在预测气温(T)的基础上预测下一发育期的出现。同样,可以调控昆虫的饲养温度,以便适时获得需要的虫期。 有效积温在应用上的局限性:(1)有效积温的推算,目前还是假定昆虫在适温区内温度与发育速率成正比关系的前提下按照有效积温的基本公式进行推导的。从关系式 T=C+KV看,这是典型的直线方程式。但在大多数昆虫中,偏低或偏高的温度范围常常不是随着温度的提高而成正比地加快,只有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这两者的关系才接近于直线。因此,为了计算积温而选择的温度处理应在最适温或接近于最适温区范围之内。同样,通过计算推导出来的发育起点温度,对于计算有效积温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与实际的发育起点常会偏高或偏低。这是值得注意的。 (2)一些昆虫在温度与发育速度的关系曲线上(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有出现发育恒定温区的可能性。这也是带来偏差的一个因素。 (3)一些有效积温的材料是在室内恒温饲养条件下取得的,但昆虫在自然界的发育处于变温之中,在一定的变温下昆虫的发育往往比相应的恒温快。此外,气象上的日平均气温也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温差情况,且与昆虫实际生活的小气候环境不完全相同。 (4)生理上有滞育或高温下有夏蛰的昆虫,在滞育或夏蛰期间有效积温是不适用的。一二年生花卉的花期调控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 通过光照处理调节花期;(2) 通过温度处理调节花期;(3)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花期;(4) 通过改变栽培措施调节花期 (2) 控温控花法、控光控花法、颠倒昼夜处理法、遮光延长开花时间处理法、播种期调节控花法、控水控肥控花法、调节气体控花法、修剪控花法。

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课题一植物的蒸腾作用(20113319 王丹)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蒸腾作用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 3、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和讨论说明蒸腾作用的意义; 2、通过图片展示和绘制简图说明叶片的结构; 3、通过课件展示和讨论说明气孔的作用机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重要性; 2、形成保护森林,保护植被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什么是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叶片的结构。 (二)教学难点 1、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植物的蒸腾作用。那什么是蒸腾作用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图。这幅图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人们在种树。 【师】对。大家可以看到,他们移栽的树木和一般的树木有什么区别呢? 【生】移栽的树木的叶片都被剪掉了。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在移栽树木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叶片剪掉吗? 【生】防止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水分散失,保持移栽树木体内的水分,有利于植物存活。 (课程讲解) 【师】那么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我们今天的学习。

【师】首先,我们要知道蒸腾作用的概念。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关键词,同学们找到了吗?我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生】活的植物体、水蒸气状态 【师】对。所以同学们只要记住这两个关键词,就很容易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了。这里还要了解,蒸腾作用的部位是叶片。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蒸腾作用,也知道蒸腾作用的部位是叶片,那么要想知道植物是怎样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我就先要了解叶片的结构。 【师】大家翻到书本112页先观察一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叶片由哪几部分组成呢? 【生】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师】表皮是指叶片上下表面的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分别称为上表皮和下表皮。 【师】叶肉是指位于叶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组织,是叶内最发达和最重要的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 【师】再来看看叶脉,叶脉在叶片内交错分布,将叶片分为无数小块,每一小块都有细脉脉梢伸入,形成叶片内的运输通道。大家可以找一个叶脉书签来进行观察,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叶脉的形态了。【师】在叶片表皮上还有一个比较神奇的结构,叫做气孔。气孔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重要结构,它相当于蒸腾作用的“门户”,同时也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精)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 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 :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 6个重复。 株高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 :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 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 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 6个重复。 2. 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 和 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 0.5g 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 ,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 1.5ml 的 Tris-HCl (pH7.4 抽提, 将抽提液转移到 2ml 的 EP 管中, 于 4℃, 12000rpm 离心 15min , 取上清, 保存在 -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 、可溶性糖和 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 法 :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样品 , 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 。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 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 X 代表 OD595 ,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 蒽酮 +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 ; 空白对照 (1ml 蒽酮 +180ul ddH2O , 测定 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 : Y=0.0345X+0.0204(Y代表 OD625, X 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土壤学实验指导老师:倪吾钟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余慧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八、讨论、心得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植物样品消煮液制备方法; 2. 掌握植物全氮、磷、钾的测定与结果分析。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1. 植物样品消煮——H 2SO 4-H 2O 2消煮法 在浓H 2SO 4溶液中,植物样品经过脱水、碳化、氧化等作用后,易分解的有机物则分解。再加入H 2O 2 ,H 2O 2在热浓H 2SO 4溶液中会分解出新生态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可继续分解没被H 2SO 4破坏的有机物,使有机态氮全部转化为无机铵盐。同时,样品中的有机磷也转化为无机磷酸盐,植株中K 以离子态存在。故可用同一消煮液分别测定N 、P 、K 。 2. 植株全氮的测定——靛酚蓝比色法 经消煮待测液中氮主要以铵态氮存在,被测物浸提剂中的NH 4+,在强碱性介质中与次氯酸盐和苯酚反应,生成水溶性染料靛酚蓝,其深浅与溶液中的NH 4+-N 含量呈正比,线性范围为0.05-0.5mg/l 之间。 3. 植株全磷的测定——钒钼黄比色法 经消煮待测液中磷主要以磷酸盐存在,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能与偏钒酸和钼酸发生反应,形成黄色的三元杂多酸—钒钼磷酸[1]。溶液黄色稳定,黄色的深浅与磷的含量成正相关。 4. 植株全钾的测定——火焰光度计法 消煮待测液中难容硅酸盐分解,从而使矿物态钾转化为可溶性钾。待测液中钾主要以钾离子形式存在,用酸溶解稀释后即可用火焰光度计测定。

《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 唐山市第三十八中学周俊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了解植物叶片表皮上的气孔在水分散失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增强生态意识,提高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难点: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准备:证明植物可以散失水分(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装置。即,选取同种植物大体相同的三根枝条,一根剪除叶片记为A,两根保留数量相同的叶片分别记为B、C ,分别插入三个试管中,试管中装等量的水,水中滴几滴植物油,用透明的保鲜袋套住枝条,扎紧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A、B组置于室外有阳光的地方,C组置于室内阴暗的地方,留待上课时使用。 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思想和课后反思: 依据课改的课程标准要求,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是学生了解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对蒸腾作用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除了“讨论与活动”中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外,将“思考与练习”中的活动在课上也给同学以探究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习题代替课本

植物生理指标检测方法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在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NH 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Ⅰ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一、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 620 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二)试剂 1. 80 %乙醇。 2. 葡萄糖标准溶液(100 μg/mL ):准确称取100 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 mL ,使用时再稀释 10 倍( 100 μg/mL )。 3 .蒽酮试剂:称取 1.0 g 蒽酮,溶于 80% 浓硫酸(将 98% 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缓缓加入到蒸馏水中) 1000 mL 中,冷却至室温,贮于具塞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使用 2 ~ 3 周。 (三)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离心管,离心机,恒温水浴,试管,三角瓶,移液管( 5 、 1 、0.5 mL ),剪刀,瓷盘,玻棒,水浴锅,电炉,漏斗,滤纸。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剪碎混匀的新鲜样品0.5 ~ 1.0 g (或干样粉末 5 ~100 mg ),放入大试管中,加入15 mL 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 min ,取出冷却,过滤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 2. 标准曲线制作取 6 支大试管,从 0 ~ 5 分别编号,按表 24-1 加入各试剂。 表 24-1 蒽酮法测可溶性糖制作标准曲线的试剂量 将各管快速摇动混匀后,在沸水浴中煮10 min ,取出冷却,在620 nm 波长下,用空白调零测定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含葡萄糖量( μg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取待测样品提取液 1.0 mL 加蒽酮试剂 5 mL ,同以上操作显色测定光密度。重复 3 次。

水势测定方法

叶片水势测定方法---小叶流法 一、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水势代表水的能量水平,水总是从水势高处流向低处。水进入植物体内并分布到各组织器官中的快慢或难易由水势差来决定,水势越高,植物组织的吸水能力越差,而供给水能力越强。当植物组织与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接触后,如果植物组织水势大于(或小于)外液的水势,则组织失水(或吸水),使外液浓度变低(或变高),密度变小(或变大)。如果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外液的水势时,植物组织既不失水也不吸水,外液浓度不变。当取浸泡过植物组织的溶液的小滴(亦称小液流,为便于观察应先染色),分别放入原来浓度相同而未浸泡植物组织的溶液中部时,小液流就会因密度不同而发生上升或下沉或不动的情况。小液流在其中不动的溶液的水势(该溶液为等渗浓度),即等于植物组织的水势。 三、材料、设备及试剂 1. 材料:植物叶片;马铃薯块茎等。 2. 仪器设备:试管;小瓶;小塞子;打孔器(直径㎝);尖头镊子;移液管(1ml、5ml、 10ml);注射针钩头滴管;刀片。 3. 试剂:1mol·L-1蔗糖液;甲烯蓝粉。 四、实验步骤 1. 系列糖浓度配制 取干燥洁净试管6支,贴上标签,编号,用1mol·L-1蔗糖母液配成、、、、、mol·L-1浓度的糖液,各管总量为10ml,并塞上塞子(防止浓度改变),作为甲组。 另取干燥洁净的小瓶6个,标明、、、、、·L-1浓度,分别从甲组取相应浓度糖液1ml盛于小瓶中,随即塞上塞子,作为乙组。 2. 取样及测定 选取生长一致的叶片,用直径为0.5cm的打孔器钻取圆片,在玻璃皿内混匀,然后用镊子把圆片放进乙组小瓶中,每瓶放15~20片,(若采用植物块茎如马铃薯,先用打孔器钻取圆条,然后切成约1mm厚圆片,每瓶放5片),立即塞紧塞子,放置40min左右,其间轻轻摇动几次,以加速平衡。 到预定时间后,各小瓶加入几粒甲烯蓝粉染色,摇匀,取6支干燥洁净的注射针钩头滴管,分别从乙组中取出溶液,插入甲组原相应浓度蔗糖溶液的中部,轻轻

有效积温法则

(2)有效积温法则及应用温度对昆虫的发育速度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在有效温度范围内,发育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关系,即温度愈高发育速度愈快,发育所需的天数就愈少.实验测得的结果表明,昆虫的发育期与同期的有效温度的变化具有规律性,即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虫态或世代)所需天数与同期内的有效温度(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的乘积是一常数.在昆虫研究中,这一常数称为有效积温,其单位常以日度表示,而这一规律则称为有效积温法则,用公式表示为: K=N(T-C) 或N=K/(T-C) 式中:K 为积温常数;N 为发育日数;T 为实际温度;C 为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法则在昆虫的研究和害虫的防治中经常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估测某昆虫在某一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通过实验可以测得一种昆虫完成1个世代的有效积温K,以及发育起点温度C,某一地区的实际温度T(日平均温度或候平均温度或旬平均温度)可以从该地区历年的气象资料中查出.因此,某种害虫在该地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推算出来: 世代数=某地一年的有效积温(日度)/该地区该虫完成1代所需的有效积温(日度) 例如:实验测得槐尺蠖完成1个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58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9.5℃(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的平均值),某年在北京4~8月(槐尺蠖活动期)的有效积温为1873日度,即可推算出该虫在北京每年能发生的世代数: 发生世代数=1873/458=4(代) 即槐尺蠖一般在北京每年可发生4代. ②推算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数值发育起点C可以由实验求得:将一种昆虫或某一虫期置于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观察其发育所需时间,设2个温度分别为T1和T2,完成发育所需时间为N1和N2,根据K=N(T-C),产生联立式: 第1种温度条件下: K=N1(T1-C) (1) 第2种温度条件下: K=N 2(T2-C) (2) 因为(1)=(2)=K 得N 1(T1-C)=N2(T2-C) C=(N2 T2-N 1 T1)/(N 2-N 1) 将计算所得C值公式即可求得K. 例如:槐尺蠖的卵在27.2℃条件下,经4.5天,19℃条件下,经8天.代入上面的积温公式中,则得槐尺蠖卵期有效积温: C=(8×19-4.5×27.2)/(8-4.5)=29.6/3.5=8.5℃ 将计算出的发育起点温度代入19℃条件下积温公式中,则得槐尺蠖卵期有效积温: K=8×(19-8.5)=84(日度) ③预测害虫发生期知道了1种害虫或1个虫期的有效积温与发育起点温度后,便可根据公式进行发生期预测. 例如:已知槐尺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卵期有效积温为84日度,卵产下当时的日平均温度为20℃,若天气情况无异常变化,预测7天后槐尺蠖的卵就会孵出幼虫. N=84/(20-8.5)=7.3(天) ④控制昆虫发育进度人工繁殖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按释放日期的需要,可根据公式计算出室内饲养寄生蜂所需要的温度.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寄生蜂的发育速度,在合适的日期释放出去. 例如: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4℃,有效积温为161.36日度,根据放蜂时间,要求12天内释放,应在何种温度才能按时出蜂.代入公式,即: T=161.36/12+10.34=23.8℃ 即在23.8℃的温度条件下经过12天即可出蜂释放. ⑤预测害虫在地理上的分布如果当地全年有效总积温不能满足某种昆虫完成1个世代所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