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地理必修1试卷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1试卷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1试卷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1试卷及答案

高 一 地 理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C .太阳系――地球――银河系――总星系

D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

A .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 .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 .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D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 .重力势能

B .生物能

C .太阳辐射能

D .风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A .诱发地震和潮汐现象

B .产生“磁暴”和“极光”

C .诱发潮汐现象和降水量变化

D .干扰电离层和无线电长波通讯

5.图1中能正确地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2,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表示的节气正确的是 A .①——春分日 B .②——秋分日 C .③——冬至日 D . ④——夏至日

7.最接近远日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图 1

图2

A .一恒星日

B .一太阳日

C .一恒星年

D .一回归年

9.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 .区时早

B .地方时早

C .无法判断

D .地方时晚

10.图3中虚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初始方向,实线表示其偏转方向正确的是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4,回答11~12题。

11.图4中①表示

A .地幔

B .地壳

C .地核

D .软流层 12.岩石圈位于

A .①顶部

B .②的全部

C .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 .③外部

13.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外部圈层联系密切,但和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B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

D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5,回答14~16题。 图

4

图3

14. 图5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 B

C. C

D. D

15.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大气逆辐射

B. 太阳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16.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 A

B. B

C. C

D. D

17、下面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6,正确的是

读图7“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8~20题

18.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代表字母是

A. A

B. B

C. C

D. D

19.对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 A

B. B

C. C

D. D

20.位于B 、C 之间的风带是

A. 东北信风带

B.东南信风带

C.盛行西风带

D. 极地东风带 读 “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图8,完成21~23题

5

7 图6

21.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发展趋势是

A.持续下降

B.波动上升

C.无法判断

D. 保持平稳

22.1860年~2002年间,全球最暖的年份在

A. 1878年

B. 1917年

C.1998年

D. 2002年

23.以下不属于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是

A. 海平面上升

B.整个水循环过程发生改变

C.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发生变化

D. 臭氧层“空洞”扩大

读“气压带与风带的变化”图9,完成24~26题

24.A、B、C三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A. A

B. B

C. C

D. 无法判断

25.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

B.B图表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

C.C图表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

图9 D.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

26.受甲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且只分布在纬度30-40度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没有这种气候类型

27.世界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A.大陆轮廓B.地球自转偏向力

C.盛行风 D.地球运动的速度

读图10“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28~31题

28.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东岸为暖流

29.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图中最有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增温减湿

B .降温减湿

C .增温增湿

D .降温增湿

31.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

A .A

B .B

C .C

D .D

32.有关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效益

B .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C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影响不同

D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33.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是

①西北多、东南少 ② 夏秋多、冬春少 ③东南多、西北少 ④春秋多、冬夏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4.我国北方水资源相对于南方更短缺,根本原因在于

A .降水量少、用水量大

B .降水量少、水循环活跃

C .降水量多、用水量大

D .北方河流少于南方

35.下列措施属于开发水源的是

A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B .海水淡化

C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D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36.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成“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A .外力作用

B .流水作用

C .风力堆积作用

D .内力作用

图10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11,回答37~38题。

37.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8.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9.地壳运动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褶皱构造可形成

A.高大的山脉和谷地 B.宽大的裂谷 C.断块山地 D.火山40.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成因是

A.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读图12“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完成41~42题

41.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岩浆、沉积岩、变质岩 B.沉积岩、变质岩、岩浆

C.变质岩、岩浆、沉积岩 D.变质岩、沉积岩、岩浆

42.图中a、b、c、d分别代表

A.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B.重熔再生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C.外力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D.变质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43.有关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内力作用有关

B.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C.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搬运地貌

D.河流地貌只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

44、有关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没有聚落的分布图12

图11

B.山区聚落均呈条带状沿交通线发展

C.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

D.河流两岸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成为聚落最密集的地区

45.各个自然带都具有的特征是

A.相对一致的地表形态 B.完全一致的气候类型

C.各自然带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D.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出现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据资料回答下列46~47题。

4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泥沙淤积。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土壤 C.水文 D.生物

47.该资料说明环境中某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自然环境的A.生产性B.平衡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

48.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物环境中的

A.食物链关系B.物质循环关系

C.能量流动关系 D.光合作用

49.下列地理现象表现出的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C.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的不同

D.从喜玛拉雅山的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变化

50.在我国最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大的自然灾害是

①地震②洪涝③干旱④寒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1、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_______(节

气)的太阳光照情况。

(2)在图中绘出晨昏线。

(3)图中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_______________,这时正午太阳高度由

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递减,此时北京

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 值;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图中全年昼夜等长的是 (写字母)。

(4)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除赤道外,全球同纬度地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太阳辐射也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2、读图14北半球某区域海平

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

下列问题(10分)

⑴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A ,B ;按锋面的

分类,①、②之间为 锋,

③、④之间为 锋。

⑵图中a 、b 、c 、d 四处风向

正确的是 地;甲地比乙地 (选择填空)

A .气压高

B .风力大

C .气温高

D .湿度大

⑶如果冷暖锋均能引起降雨,冷锋雨区位置在(①、②、③、④中的) 地,暖锋雨区位置在(①、②、③、④中的) 地。

(4)③、④间的锋面正在向 方向(③或④)位置移动,请描述目前②的天气状况: 。

图14

3、读图15,完成下列任务:(10分)

(1)A 、B 、C 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 、 。

(2)将图中②、④标上箭头,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 、② 、③ 、④ 。

(3)以下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 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 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 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 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4、读图16完成下列任务:(10分)

(1)山岳有多种类型,除火山外,北

部山地可能还有 、

等。

(2)河流Ⅰ的上游以 作用

为主,下游以 作用为主。

(3)计划修建a 村到b 村镇的公路,

在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

是 ,其理由是 (选择填空)。

A .线路①距离短,修建公路工程量小

B .线路①路途短,经济效益高

C .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 .线路②工程量大,成本高

(4)修建从b 镇到d 镇的公路没有走直线,绕道经过c 镇的原因是 (选择填空)。

15

A.地形的影响 B.为提高经济效益 C.工程难度 D.灾害天气

(5)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公路往往需

要。

(6)a、b两地相比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理由

是。

5、读图17“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10分)

(1)图中A自然带主要分布于

(纬线名称)两侧,C自然带被(纬

线名称)穿过。

(2)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

A ;

B ;

C ;

D 。

(3)从 A→B→C→D体现了自然带从

图17

到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布的规律是以为基础的。

(4)若在①处有一座高山,其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应与(写字母)自然带相

同。

答案:

1、(1)冬至日

(2)画图略,画对给1分

(3)南回归线(南纬23o26′或23o26′S)南回归线(南纬23o26′或23o26′

S)南北两侧小昼短夜长 D (4)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2、每填对或选对一个答案给1分(共10分)

(1)低压高压暖锋冷锋

(2)c B (3)③①(4)④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每填对或选对一个答案给1分(共10分)

(1)向斜断层背斜

(2)画图略,两个箭头均画对者给1分;蒸发水气输送降水地表径流(3)AD

4、(1)褶皱山断块山(2)侵蚀堆积(3)② C (4)B (5)迂

回前进(或成之字形)(6)b 位于平原

5、(1)赤道(或0 o纬线)回归线

(2)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赤道两极热量(4)B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2019-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地理集备组 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 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 在的原因 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56分4秒 C.20时D.20时56分4秒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第1页/共11页

A.光球、色球、日冕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D.光球、日冕、色球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 2013年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B.松溪昼长达到最长 C.松溪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读右图,回答7-8题。 7、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 地幔 B 上地 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8.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9.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第2页/共11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一作文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地球的运动

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19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

115级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126

高一地理试题(附参考答案)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选项。 3.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回答3~4题。 3.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 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4.此图所反映的是() A.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B.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 2013年11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A.AB之间B.BC之 间 C.CD之间 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 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 B .聊城昼长达到最长 C .聊城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 D .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 射,并于6月13日13时18分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的顺利对接。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回答7~8题。 7.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远在英国伦敦留学的小明收看 的时间是( ) A .10日5时22分 B .10日9时52分 C .11日9时38分 D .12日1时38分 8.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地球大体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A .a-b 之间 B .b-c 之间 C .c-d 之间 D .d-a 之间 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10.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11.假设某河流自西向东流,流水对北岸的冲刷比南岸严重,而且在该区域一年中有两 次被太阳直射,则该河流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 A .20°S B.20°N C .30°S D .30°N 12.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 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 全球无冷暖差异 D. 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13 .下图是春分日正午,垂直立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四个地点的四根竹竿影子的长短情况, A B D 0W C 0W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5篇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5篇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大气环境 一、重点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气压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 ★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 ★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1 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自西向东 南顺北逆 一个恒星日 一个太阳日 除两极点外, 都是15°/小时 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 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1/2 公转自西向东 逆时针 一个恒星年 回归年 大约1°/天。大约30km/s 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 (5)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 分布规律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 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 最小值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 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 最小值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 递减赤道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 大值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全球昼夜等长 出现极昼范围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 现极昼 全球昼夜等长)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时间太阳直射点方向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北半球南半球 12月22日至次年 6月22日 向北移动 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6月22日至 12月22日 向南移动 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3月21日 9月23日 全球昼夜平分 ★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 第二章 ★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 现象成因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 及“十雾九晴”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对应点春分3月21日赤道向北 B 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向南 C 秋分9月23日赤道向南 A 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向北 D A C B D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 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2010年元旦过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上映。影片讲述地球人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据此完成1-3题 1.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影片中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证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吸,下列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3. 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A.水能 B.风能 C.潮汐能D.煤炭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宣布,新一轮为期11年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已经到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太阳黑子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太阳黑子活动预计2011、2012年达到峰值。据此回答4~5题: 4.某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黑子活动增强,耀斑活动减弱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会影响有线电话 D.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5.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卫星电视节目、

移动电话信号受影响④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上所注节气为北半球节气),回答6~8题。 6.图中a、b、c、d四地,位于赤道的是( ) A.a B.b C.c D.d 7.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 ) A.c、d 、b、a B.a、b、c、d C.d、c、b、a D.c、d、a、b 8.当c地昼最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9~10题。 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固体。 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传到①时波速加快。 D.横波的传播速度高于纵波。 10.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A.地幔和地核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壳和地幔 D.地幔和地壳 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 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得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得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得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得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与空间来表达宇宙得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就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得。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得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得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 、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得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就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得总称 1、天体得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得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得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得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都就是自西向东 :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水、金、地、火 :木星与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就是由地球与卫星月球组成得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得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她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得变化形 成了不同得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得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得行星——地球 1、地球得普通性:就外观与所处得位置而言,就是一颗普通得行星。其运动与结构特征无特 殊之处 2、地球得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得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得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得外部与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条件原因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得宇宙环境 同向性、共面性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八大 行星都可能 存在生命稳定得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 得变化 自身 条件 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 只有地球有 生命存在大气层得存在地球得体积与质量适中 表面温度得日变 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得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最新高一必修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期末检测高一地理试题 说明:本试题包括第Ⅰ卷<选择题,1—4页)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7页)两部分。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和0.5毫M 黑色签字笔<中性 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hNa35LzQVQ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hNa35LzQVQ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M 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 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hNa35LzQVQ 第Ⅰ卷 <选择题 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 A .1个 B . 2个 C .3个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 .距日远近适当 B C .有液态水 D .有卫星绕转 读图 2<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回答3—4题。 3.①、②两地 A .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 C .地方时相同 D 4.春分日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 A .①地大于②地 B C .①地等于②地 D .两地大小无法确定 图1 图2

图3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若黄赤交角变为23.6°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为 A.热带范围变小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 D.与现在相同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7—8题。hNa35LzQVQ 7.深秋季节,霜冻多发生在 A.阴天的夜晚B.多云的白天 C.晴朗的白天D.晴朗的夜晚 8.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上冷下热B.水汽杂质含量多 C.对流旺盛D.二氧化碳含量多 读图4,回答9—11题。 9.与M地相比,N地 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高、气压高 D .气温低、气压低10.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A.东南风 B C.西南风 D.东北风11.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图4 等压面 图3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备注: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 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 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 ·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 ·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只有1/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2.对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动和生物活 动·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 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 2.太阳活动类型: ⑴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低,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⑵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在耀斑之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 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 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 太阳系月球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 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类型绕转中心方向 速度 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 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递减,南北极点为 零(同一纬度海拔 越高,线速度越大) 恒星日(23时56分4 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 期太阳日(24小时) 日常作息时间 公转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备注: 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赤道(1670km/h),30度1447km/h, 60度837km/h 4.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一】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环境承载力 ①定义:养活的人口数(生存) 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木桶效应)、经济等 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100亿,中国16亿 合理人口容量,定义:养好的人口数(发展) 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⑤科技发展水平:当多开发的资源大于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当多开发的资源小于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⑥贫富差距:负相关 【篇二】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

(1)工业革命以前原始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低原始社会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较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工业革命时特点高低高(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3)近现代特点三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 3人口零增长国家: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人口负增长国家;英国,比利时,芬兰等 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社会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3计划生育因素P8 【篇三】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