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南百年蔗糖产业概况

云南百年蔗糖产业概况

云南百年蔗糖产业概况
云南百年蔗糖产业概况

云南百年蔗糖产业概况

一、民国时期云南糖业

云南种蔗历史悠久,虽然道光、咸丰年间大量种植鸦片挤占甘蔗种植,以及滇越铁路开通后外国糖业冲击云南市场,云南蔗糖生产一度萎靡,但辛亥革命后,云南蔗糖产量又逐渐增加,到抗战时期云南产糖量已位居全国第二。

民国时期云南全省有32个县是甘蔗种植的主要地区,种植面积约14.7万亩,蔗区主要有:迤东的金沙江下游沿岸一带,迤南的泸江、巴盘江、河底江一带,迤西的金沙江上游沿岸及潞江、澜沧江一带。

民国时期云南榨糖主要由蔗农在甘蔗地边设立糖房进行土法加工,糖房主要是半农性质,纯粹由商人经营的糖房极少,半农性质的糖房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半斤左右的红糖(又称合子糖、碗儿糖)和白糖。冰糖由商家收购白糖制造。电力机器制糖厂只有昆明市志友和孔信记两家,使用红糖为原料,出品砂糖和白方糖,含糖量在97%左右。到建国前,全省有9家初具规模制糖厂,年产红糖16000吨,白糖880吨,冰糖200吨,还有3000余个糖房小规模制糖。

民国时期云南糖以省内销售为主,约占全年产糖的四分之三,内销糖主要集散于迤南的婆兮(今华宁盘溪)、开远、蒙自及呈贡、宜良等分销地;迤西有下关、祥云、鹤庆、云县、腾冲;迤东有昭通、会泽。外销糖在迤南蔗区以弥勒竹园白糖为主,主要销往贵州,远至湖南长沙,每年约200万斤,广南、富宁有少数糖运往贵州、桂林、河口、越南;迤西蔗区主要经腾冲输入缅甸,每年约300万斤。

二、建国后云南蔗糖发展的几个转折点

1.从“吃不饱”到“吃不了”

建国后的30余年间,云南每年需要从外省调入食糖。1952年,在政府的引导下,一部分有经验的蔗农成为专职制糖师傅或制糖工人。1956年,甘蔗种植面积19万亩,人均消费食糖1.66公斤。糖坊工人实行工分制,国家还给增产的糖坊主给予奖金,并统一红糖的制作规格,由国家实行等级定价收购。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蔗农成为社员,集体劳作,集体压榨蔗糖。1960年云南实行“粮食上山、甘蔗下坝”,粮食生产供应紧张,许多蔗农改蔗田为粮田,国家收购粮、油、盐、糖,奖售棉布、针织品。1961年,我省规定城市、工矿区每人每月凭票供应红白糖2市斤,节日、产妇、小孩、病人和少数民族地区酌量供应红白糖,昆明每人每月供应普通糕点1市斤,县城节日酌量供应,农村不供应。到1978年,云南有白糖厂31个,但一半以上均为闲置,全省蔗糖产量多年一直徘徊在10万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制定“粮糖挂钩、吨糖吨粮、差价补贴、超交加价”的蔗糖发展政策。1980年,云南在农村中贯彻“稻谷包产到组,甘蔗包产到劳,联产计酬,超产奖励”的劳动生产责任制的经济政策,同时实行奖售粮食政策,超产部分奖励50%,甘蔗生产大幅度增长。八十年代初,我省加大投入,新建糖厂19个,改建糖厂20个。1983年全省有42个糖厂,其中日处理500吨的糖厂有12个,甘蔗种植面积达到87万亩,甘蔗产量278万吨,食糖28万吨,

编者按:糖是日常生活的消费品,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蔗糖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我省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甘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位居全国第二,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当前,全省糖业经历多年连续性盈利后,再次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困局。本文根据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对百年来云南糖业发展历史简要概述,以供参考。

选编者——

—云南省档案馆社会利用服务处

蔗糖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5亿元,打破食糖产量10万吨徘徊的局面,糖厂由“吃不饱”转为“吃不了”,结束食糖不能自给的历史,并外调8万吨糖支援其他省份。

2.进入市场化,发展与困境并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省蔗糖高速发展时期。1988年,国家将云南正式列为全国蔗糖生产基地之一。九十年代末期,云南开展良种甘蔗示范基地建设,由村委会组织蔗农出土地进行试验种植,制糖企业负责良种甘蔗种植计划的安排和良种的引进,各级农业办公室、农技推广站负责技术指导和示范操作,各片区甘蔗工作站负责良种种植任务落实和技术实施,甘蔗辅导员负责本片区良种甘蔗种植生产的各项工作,同时政府投资兴修水利,保障甘蔗用水。示范基地的建立,使广大蔗农获得更多的种蔗收入。1999年,全省甘蔗种植面积达到420万亩,甘蔗产量1600万吨,89间糖厂(95条生产线),食糖年产量149万吨,农业产值25亿元,工业产值40亿元,财政税收3.5亿元,仅次于广西,位居全国第二。蔗糖的发展,不仅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带动商贸、交通、运输、机械、水利、科教、金融等相关事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维系着糖企4万多名职工的生活,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中仅次于卷烟,位居第二。

虽然蔗糖产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大,自1992年全国放开食糖市场和价格后,云南的制糖企业却极不适应。由于食糖市场供大于求,致使糖价连续几个榨季下滑,云南制糖企业规模偏小,日处理能力在4000吨以上的仅有4个,没有一个日处理能力在10000吨的糖厂,89个糖厂中有三分之一的糖厂负债率达到100%以上,全省糖厂平均负债率达到94.7%,欠农民蔗款达5亿多元。片面追求甘蔗种植面积,单产低,甘蔗与其他农作物争地的现象很普遍。到1998年,云南蔗糖全行业亏损8亿元,95%的糖厂处于亏损状态,1999年亏损达到12亿元,许多企业资不抵债,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八十年代后,我省蔗糖产量大幅增长,由于资金短缺问题突出,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商业部门按政策规定收购计划内粮食,不能及时给企业兑现白糖价款,造成企业无现金向蔗农支付甘蔗款,只能打“白条”,严重影响蔗农种蔗积极性。1987年陇川景坎糖厂,应付甘蔗款324万,实际只支付25万,欠蔗农299万,使蔗农极为不满,在运蔗车上写“糖厂最坏”。为此,普朝柱省长批示商业收购白糖必须当日提货,次日付款。1998、1999年榨季为确保不向蔗农打白条,云南省政府下发《关于做好当前甘蔗收购资金兑付加强食糖销售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企业加强销售,落实甘蔗收购资金,银行贷款70%,企业自筹30%,对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3.蔗糖产业深化改革三部曲

为扭转蔗糖行业的被动局面,200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蔗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提出在“控制面积、稳定总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的原则下,努力实现蔗糖产业三年扭亏脱困的目标。采取严控面积,稳定产量,试行蔗、糖联动,蔗糖按质论价;加快技术进步,抓好“第一车间”;提高蔗糖深、精加工,强化综合利用;加快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减轻企业负担,暂停收费;推行“企业﹢蔗农﹢基地”的生产经营方式;确立以市场导向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强化企业营销和市场开拓工作;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加强市场管理,制止竞相降价,落实蔗糖自律价等改革措施。2002年,我省有蔗糖企业85家,日加工蔗糖14万吨,工业总产值40亿,资产总额达76亿,产糖127.8万吨,占全国食糖产量的20.7%,实现利税总额10.01亿元,实现利润4.88亿元。

2002年,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巩固提高我省蔗糖业的意见》,提出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科、工、贸、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运营机制;采取健全的蔗糖产业管理体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糖业结构调整,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强化市场营销,蔗糖收购实行按质论价,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蔗糖工业的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赋税等系列措施;实现蔗糖产业化经营,保持全国第二产糖省地位,年产180万吨的目标。2003年,全省甘蔗种植面积400万亩,甘蔗日加工能力14.25万吨,甘蔗产量1600万吨,产糖190万吨,产量占全国18%,

有74户制糖企业,87条生产线,资产总额7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但甘蔗品种老化、种植技术落后、制糖企业缺乏稳定的原料供应、规模小、负债高、成本居高不下、亏损严重、缺乏资金投入、税负过重等情况依然突出。

2003年省政府于第七次常务会议上讨论《云南省糖业整合总体方案》,提出实施资源整合,给企业发展注入活力,调整组织结构,打造龙头企业的改革政策。将“建、租、破”作为改革核心内容。“建”是指引进外来资本,对蔗糖主要产区企业进行收购控股,组建跨地区制糖能力百万吨的龙头企业集团。“租”是指重组后的糖业集团或其他区域性集团对长期负债,无法改善经营的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破”是指关闭一批破产企业和丧失生存能力的企业。同时,采取良种良法、规模种植;降低税负,停止征收甘蔗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促进企业发展;将省级财政借款转化为股份,实行“债转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同年,省政府批复同意《云南省糖业整合总体方案》,形成以英茂糖业集团为龙头的云南蔗糖企业;关闭20家资不抵债、无法维持的企业,掀起云南糖业资源整合的浪潮。经过近10年的改革和整合,2012年,全省拥有21家制糖企业,机制白糖生产线87条,甘蔗种植面积480万亩,甘蔗入榨1600万吨,产糖201万吨,生产酒精11万吨。英茂糖业、南华糖业、力量生物、凤庆糖业、康丰糖业、永德糖业等六大糖业集团,共产糖156.75万余吨,占全省产糖量的78%。

三、甘蔗——

—替代种植的拳头产品

1.替代种植的优势产业

相对全国其他省区而言,云南的蔗糖产业还有着特殊使命,肩负着实施境外罂粟替代种植的重任。九十年代,联合国禁毒署对罂粟种植地区实施全面禁种后,亟待解决烟农的生产生活问题。1992年,中国、缅甸和联合国禁毒署在缅甸仰光签署《中国、缅甸、联合国禁毒署三方禁毒合作项目》,确定通过技术援助、农业支援等方式帮助缅甸、老挝北部传统罂粟种植地区开展替代发展工作。同时云南省政府也出台关于“标本兼治结合,立足治本;堵源截流结合,立足堵源”的禁毒措施。云南边境各地州启动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当地交通、水利、能源、加工和贸易业的发展。

缅北地区和老挝北部地区是紧邻中国的传统罂粟种植区,同时这里也具备甘蔗生产的自然地理条件,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甘蔗的土地有50多万亩。长期以来,罂粟种植在这一地区经久不衰,罂粟种植管理粗放,投入少,生长周期短,收入高,烟农放弃罂粟产业难以生存。而甘蔗的生产特性非常适合替代罂粟种植,甘蔗适宜粗放种植,而且当年种植当年见效,有宿根性特点,种一次可以砍四五季,既“吹糠见米”,又可以连续收益,每亩可收入600-1000元,相当于种罂粟的收益,符合境外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我省边境一线有较强的蔗糖工业基础,能满足境外甘蔗加工的需要,因此,甘蔗成为云南省跨境罂粟替代种植的“拳头产品”。

2.替代种植的“镇康模式”

1996年中国镇康县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政府首次签订《中国镇康县与缅甸果敢县关于联合开发果敢3万亩荒地种植甘蔗协议》。果敢县城老街距南伞口岸9公里,距镇康南伞糖厂12公里。镇康县组建甘蔗种植指挥部老街办事处,长期派驻33名农务员和辅导员,当年镇康县在果敢示范种植甘蔗2412亩,每亩境外甘蔗年收入700元,纯利润78.5元,而种1亩罂粟纯利润仅60元,果敢边民相信种植甘蔗“搞得吃”。1997年甘蔗种植面积猛增到18307亩,1998年种植面积达30167亩,入榨10万吨,收入1750多万元。

2002年镇康与果敢实施第二轮替代种植。2005年又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签订实施5万亩优蔗园替代罂粟种植协议。2006年镇康境外甘蔗种植面积达到61337亩,种蔗户达2970户。2007年南伞糖厂并入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该集团继续实施替代种植。2010年,镇康境外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11.2万亩,种蔗户增加到5581户,南伞糖厂境外入榨甘蔗38万吨,蔗款1.5亿人民币。同时蔗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一批民生工程也投入使用:如兴办学校,架设电线,解决当时居民的生活用电,甘蔗收入成为缅甸果敢地区边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一名政府官员说,中国援助果敢地区最成功的替代种植项目就是甘蔗产业项目。同时镇康施行的替代种植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禁毒署执行主任阿拉齐先生称镇康县甘蔗替代罂粟种植为“镇

康模式”,并将这一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先进典型经验在联合国宣传。截至2010年,在缅甸、老挝替代罂粟种植甘蔗已达到16.8万亩,进口甘蔗糖料68万吨。

四、新记录下的老困局

2012、2013年榨季,云南甘蔗种植面积达到496万亩,糖产量近224万吨,创下历史新高,但全省糖业却再次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困局。当前,云南蔗糖产业主要面临三个方面周期性发生的老问题:一是高成本、低利润。云南蔗糖产业成本逐年增加,在蔗糖主产地德宏,每吨糖原料的地边收购价已达4000余元,占制糖企业成本的70%,在其他高效益农作物的挤压下,甘蔗种植逐步退至半山腰旱地,单产低,砍伐劳动力和原料运输成本节节攀升。燃料和工资不断上涨,制糖企业成本呈刚性增长。同时,全球食糖市场在经历连续性减产周期后,转入增产周期,国际糖价大幅下跌,从2010年8700元/吨降到4350元/吨。受进口糖的冲击,国内糖价大幅下跌,从2011年的7700元/吨跌至目前的5250元/吨。高成本低糖价给云南蔗糖行业带来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二是开榨晚、输出难。由于气候地理原因,云南的甘蔗开榨时间晚于其他产糖省份,以公路和铁路为主的运输方式造成物流成本高,运输困难,进一步削弱了云南食糖的竞争力;三是链条短、产品单。云南蔗糖下游产业发展滞后,目前基本处于“白糖﹢酒精”的产品结构和生产模式,蔗糖精深加工不足,综合利用不够,产业链短,生物产业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导致糖业抗风险能力低。

针对糖业目前的困境,有关专家和学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产业发展。加大对蔗糖产业的投入扶持,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国家应出台种植甘蔗的直补政策和改善甘蔗种植的土地、水利、种子、机械化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进一步调动蔗农种蔗的积极性,支持蔗糖龙头企业的发展。继续加大蔗糖产业项目申报力度和立项支持,提升蔗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提升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二是立足“第一车间”,压缩蔗糖产业成本。以“良田、良种、良法”为核心,建立优质高效的甘蔗生产基地。加强旱区水利建设、改善蔗区道路交通。依靠科技研究推广甘蔗旱坡地高产糖良种及旱地栽培技术。实现糖料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以及高产良种和机械化耕种收割等种植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强化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制糖企业应由单一的“糖酒”模式向纸浆、有机肥、木糖醇、药用酵母、燃料乙醇等方面延伸。可开发无硫高附加值的咖啡专用蔗糖、速溶糖、医药糖、有机糖等新品,加强对蔗渣、糖蜜、滤泥、酒精废液的综合开发利用。

结语

目前,全省有49个产糖县,主要集中在边境一线和少数民族地区,一根甘蔗、一粒白糖都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云南的糖业还在国际禁毒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是一个垮不得、垮不起的大产业。纵观云南百年糖业历史,从狭小的农村田边地角的副业发展成左右600多万蔗农主要收入的富民强边的大产业,从分散的手工作坊发展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农业产业,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在各个历史时期,我省积累了丰富的蔗糖产业发展智慧,体现了云南人坚韧不拔、敢于担当、改革创新的精神品质,创造了一个边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独特发展模式,这些历史经验是我省蔗糖业应对当前困局的宝贵财富。云南糖业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周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充分借鉴历史经验,创新发展模式,赋予云南蔗糖业新的发展动力,必能实现糖业发展的新跨越。

云南百年蔗糖产业概况

云南百年蔗糖产业概况 一、民国时期云南糖业 云南种蔗历史悠久,虽然道光、咸丰年间大量种植鸦片挤占甘蔗种植,以及滇越铁路开通后外国糖业冲击云南市场,云南蔗糖生产一度萎靡,但辛亥革命后,云南蔗糖产量又逐渐增加,到抗战时期云南产糖量已位居全国第二。 民国时期云南全省有32个县是甘蔗种植的主要地区,种植面积约14.7万亩,蔗区主要有:迤东的金沙江下游沿岸一带,迤南的泸江、巴盘江、河底江一带,迤西的金沙江上游沿岸及潞江、澜沧江一带。 民国时期云南榨糖主要由蔗农在甘蔗地边设立糖房进行土法加工,糖房主要是半农性质,纯粹由商人经营的糖房极少,半农性质的糖房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半斤左右的红糖(又称合子糖、碗儿糖)和白糖。冰糖由商家收购白糖制造。电力机器制糖厂只有昆明市志友和孔信记两家,使用红糖为原料,出品砂糖和白方糖,含糖量在97%左右。到建国前,全省有9家初具规模制糖厂,年产红糖16000吨,白糖880吨,冰糖200吨,还有3000余个糖房小规模制糖。 民国时期云南糖以省内销售为主,约占全年产糖的四分之三,内销糖主要集散于迤南的婆兮(今华宁盘溪)、开远、蒙自及呈贡、宜良等分销地;迤西有下关、祥云、鹤庆、云县、腾冲;迤东有昭通、会泽。外销糖在迤南蔗区以弥勒竹园白糖为主,主要销往贵州,远至湖南长沙,每年约200万斤,广南、富宁有少数糖运往贵州、桂林、河口、越南;迤西蔗区主要经腾冲输入缅甸,每年约300万斤。 二、建国后云南蔗糖发展的几个转折点 1.从“吃不饱”到“吃不了” 建国后的30余年间,云南每年需要从外省调入食糖。1952年,在政府的引导下,一部分有经验的蔗农成为专职制糖师傅或制糖工人。1956年,甘蔗种植面积19万亩,人均消费食糖1.66公斤。糖坊工人实行工分制,国家还给增产的糖坊主给予奖金,并统一红糖的制作规格,由国家实行等级定价收购。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蔗农成为社员,集体劳作,集体压榨蔗糖。1960年云南实行“粮食上山、甘蔗下坝”,粮食生产供应紧张,许多蔗农改蔗田为粮田,国家收购粮、油、盐、糖,奖售棉布、针织品。1961年,我省规定城市、工矿区每人每月凭票供应红白糖2市斤,节日、产妇、小孩、病人和少数民族地区酌量供应红白糖,昆明每人每月供应普通糕点1市斤,县城节日酌量供应,农村不供应。到1978年,云南有白糖厂31个,但一半以上均为闲置,全省蔗糖产量多年一直徘徊在10万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制定“粮糖挂钩、吨糖吨粮、差价补贴、超交加价”的蔗糖发展政策。1980年,云南在农村中贯彻“稻谷包产到组,甘蔗包产到劳,联产计酬,超产奖励”的劳动生产责任制的经济政策,同时实行奖售粮食政策,超产部分奖励50%,甘蔗生产大幅度增长。八十年代初,我省加大投入,新建糖厂19个,改建糖厂20个。1983年全省有42个糖厂,其中日处理500吨的糖厂有12个,甘蔗种植面积达到87万亩,甘蔗产量278万吨,食糖28万吨, 编者按:糖是日常生活的消费品,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蔗糖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我省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甘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位居全国第二,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当前,全省糖业经历多年连续性盈利后,再次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困局。本文根据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对百年来云南糖业发展历史简要概述,以供参考。 选编者—— —云南省档案馆社会利用服务处

中国羊肉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羊肉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羊肉的界定及分类 第一章羊肉行业特征分析 一、产品概述 二、产业链分析 三、中国羊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四、羊肉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 2.羊肉行业生命周期 第二章羊肉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国际贸易环境分析 三、宏观政策环境分析 四、中国羊肉行业政策环境 五、行业运行环境对中国羊肉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羊肉行业市场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羊肉市场规模及增速 二、影响羊肉市场规模的因素 三、2013-2017年中国羊肉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四、羊肉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五、市场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四章区域市场分析 一、区域市场分布总体情况 二、重点省市市场分析 三、重点省市进口分析 第五章羊肉细分产品市场分析 一、细分产品产品特色 二、细分产品市场规模及增速 三、2013-2017年细分产品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四、重点细分产品市场前景预测 第六章羊肉行业生产分析 一、2008-2012年羊肉行业生产规模及增速 二、2013-2017年羊肉行业产量产能变化趋势 三、行业领导者的生产现状及产品策略 四、羊肉行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羊肉行业区域生产分析 一、区域生产分布总体情况 二、重点省市生产分析 三、重点省市出口分析 第八章羊肉行业竞争分析 一、竞争分析理论基础 二、羊肉行业竞争格局 1.现有竞争者分析 2.潜在进入者分析 3.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5.替代品的威胁 三、羊肉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四、2008-2012年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及变化 五、竞争的关键因素 第九章羊肉产品价格分析 一、2008-2012年羊肉价格走势 二、影响羊肉产品价格的关键因素分析 1.成本 2.供需情况 3.关联产品 4.其他 三、2013-2017年羊肉产品价格变化趋势 四、主要羊肉企业价位及价格策略 第十章羊肉行业渠道分析 一、渠道形式及对比 二、各类渠道对羊肉行业的影响 三、主要羊肉企业渠道策略研究 四、各区域主要代理商情况 第十一章羊肉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出口分析 1.我国羊肉行业出口总量及增长情况 2.羊肉海外市场分布情况 3.羊肉行业经营海外市场的主要品牌 4.羊肉行业出口态势展望 二、进口分析 1.我国羊肉行业进口总量及增长情况 2.我国羊肉进口主要国家及地区 3.进口品牌对羊肉行业的促进与影响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一)国内旅游市场 1、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234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4%,其中过夜游客174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一日游游客1491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5%。从各月接待情况看,1至12月云南省每个月平均接待国内旅客达2695.33万人次,与2014年相比增长15.03%。 2、国内旅游者客源结构合理。一是省外游客仍是云南省主要的客源市场。2015年,省外游客占全省接待总量的57.57%,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32个百分点。云南周边地区、沿海及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仍是云南省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其中四川、重庆和贵州居云南省国内市场的前三位,接待量分别占所有游客的7.20%、4.05%和3.28%,四川游客增幅最大,增长1.52个百分点。同时,山西、陕西和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入滇游客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说明随着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省外游客的来源地更加趋于多样化,进而推动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结构更加的多元化。二是省内客源市场进一步壮大。2015年本省居民占国内游客总量的42.43%,其中经济较发达的昆明游客最多,占所有游客的11.27%。同时,曲靖、红河、玉溪等7个州市占全省国内市场的比重均超过1.7%,进一步增强了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后劲,其中曲靖游客比重达4.84%,居省内客源市场的第二位,红河、玉溪市游客分别占4.57%、4.43%,紧随其后。三是非城镇居民游客比重进一步提高。伴随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非城镇居民开始由物质提高转变为精神层面的提高,2015年非城镇居民游客所占比重提升了8.12个百分点,达27.58%。 3、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云南省各州市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良好。昆明、大理、丽江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接待国内旅客均超过了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昆明接待国内游客6796.91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丽江增长15.07%。西双版纳、迪庆、红河、德宏、保山等热点旅游地区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红河接待国内游客居全省第四位,达2563.99万人次,同比增长21.45%。此外,玉溪凭借位于滇中经济圈和良好的交通优势,接待游客达230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7%,居全省第五位。与此同时,楚雄、昭通、普洱、怒江、临沧、文山等新兴的温热旅游地区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临沧市接待国内游客781.33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36.4%。 (二)节假日旅游继续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1、“黄金周”假日旅游带动作用明显。2015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265.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40.27%;“国庆”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163.01万人次,同比增长9.34%,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37.90%。 2、小长假短线游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增长的拉动点。2015年“元旦节”小长假接待旅客298.47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5.04%;“清明节”小长假,全省共接待游客323.13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2.25%;“五一”小长假接待旅客469.32万人次,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已成为新的技术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深刻改变着宏观经济环境,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日前在京举行的“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上,与会专家表示,我国大数据产业当前还面临信息资源难共享、数据安全风险大、产业生态不健全等难题,需从优化产业政策入手,促其健康发展。 1 大数据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认为,我国大数据产业虽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但在对大数据的社会认知、政策环境、市场规模、产业支撑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大数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首先,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日益完善。大数据产业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结果。鉴于大数据对经济、社会、科研、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价值,中国各级政府纷纷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大数据产业深入发展。 早在2011年,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把云计算定位为构建国家级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融合创新的关键技术和重点发展方向,此规划被视为较早推动大数据发展的政策。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阐述了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此纲要的出台标志着大数据产业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逐渐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其次,各地逐渐建立起了大数据产业发展平台。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相关平台也逐步建立。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已建成和在建的大数据产业园已达到100多个。为推动大数据研究,学术界成立了大数据专家委员会等机构,举办了大数据共享与开发、大数据技术创新、大数据运用、大数据产业发展等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介绍

广西甘蔗种植业及糖业概况 、蔗糖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国糖料播种面积165.4万公顷,糖料总产8656万吨,面积比1991年减少了29万公顷,而总产却增加了238万吨;2001/02榨季食糖总产820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 其中蔗糖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总产居巴西、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三大生产国。 蔗糖业已成为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01年 全国制糖行业总产值约250多亿元,其中糖料产值约170亿元。广西近年来蔗糖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09%、占轻工业产值的28.49% ,年上缴税收12亿元,农民甘蔗收入近60亿元,涉及农村人口2600万人,有28 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50万人通过种蔗脱贫。云南每年蔗糖产值40多亿元,农民甘蔗收入25 亿元,涉及600余万蔗农,八五”以来,全省73个贫困县中有24个县的200万贫困人口靠 发展蔗糖生产脱贫致富。甘蔗主产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中,有30 % -70%来源 于蔗糖业。因此,甘蔗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稳定地方政权、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蔗糖业生产现状 (一)产区布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布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2001年广西、云南、雷州半岛等西部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 国的糖料面积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 ;其蔗糖产量1991年占全国的47.3%, 1996年上升至62.2%, 2001年达到79.3%。我国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甘蔗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公顷以上,蔗糖产量占全国的40 %以上。 (二)品种生产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甘蔗生产经历了三次品种更新,国家和各省共审定了百余个甘蔗品种。六

云南省居民人均收支情况数据解读报告2018版

云南省居民人均收支情况数据解读报告2018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云南省居民人均收支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云南省居民人均收支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云南省居民人均收支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云南省居民人均收支情况数据解读报告对关键因素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云南省居民人均收支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 津旷维所有,任何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的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云南省居民人均收支情况数据解读报告能够帮助机构和个人更加跨越 向前。

目录 第一节云南省居民人均收支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云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3) 一、云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3) 三、云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 (3) 四、云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云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云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云南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指标分析 (7) 一、云南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云南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云南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云南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5-2017)统计分析 (9)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作为一名即将升入大四的学生,我利用大学期间最后一个暑假针对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进行了一些相关调查,以便进行更有效的专业学习,为今后就业奠定一定的心理基础。 一、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主要特征 1. 追求规模经济。目前对国际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普遍标准是小轿车年产量100万辆以上,汽车总产量150万辆以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这一标准则是年产小轿车40万辆以上(含40万辆)。今年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大众与宝马争购维克斯集团旗下的劳斯莱斯, 均表明了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以及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方向。 2.全能型生产,以轿车为主导产品。对规模经济追求的结果是一家汽车公司要生产包括客车、货车、轿车、牵引车、越野车在内的重中轻微各种型号的汽车,但以轿车为其主导产品。轿车产品本身因其制造工艺水平较高,下游企业庞大,其质量可以代表一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作为个人基本交通工具,下个世纪轿车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与其它汽车产品相比,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轿车市场的扩展速度最快。因此对于处在成熟期的国际汽车行业来说,以轿车为主导产品是一种必然选择。在汽车行业发达的国家,轿车保有量占整个社会汽车保有量的比重均在60%以上。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汽车行业处于成长期时,生产厂商为降低成本、追求规模经济而进行日趋激烈的竞争,最终经过破产、倒闭、联合、兼并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行业发展步入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生存者寥寥无几,但都已实现规模经济。例如20年代,美国汽车生产厂商有80家,法国有150多家,英国有40家,意大利有30多家;到70年代,美国只剩下4家即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美国汽车(后美国汽车被克莱斯勒兼并),整个西欧也只剩下12家汽车公司。 4.政府参与。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政府的扶助。一国产业政策也对汽车行业具有深远影响。1979年,克莱斯勒公司濒临倒闭,美国政府立即于当年12月通过了《克莱斯勒贷款担保法案》,由政府出面为公司提供财政担保。克莱斯勒公司接受贷款援助后逐步走出困境,于1982年盈利24亿美元,汽车销售超过200万辆。这一事例成为政府扶持汽车行业的成功典范。 5.跨国性生产。由于行业内部广泛的分工与协作,一般来说,整车厂30%以上的成本是由外部购进的投入,包括钢铁、铝、其它金属、轮胎、制动线管、电池装置、化油器、火花塞、油泵、雨刮、锁、门把手等各种零部件。汽车行业逐渐形成少数汽车总成厂由多家零部件企业支撑,再以大量下游企业为基础的金字塔结构,生产厂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进行跨国生产。跨国性生产在我国的表现,就是我国汽车产品几乎都已打上了国际汽车集团的烙印。比如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投资上汽生产桑塔纳和别克;德国在一汽生产捷达与奥迪;通用与一汽合作生产雪弗兰厢式车和卡车;法国雪铁龙投资东风生产富康;法国在广州生产广州标致;福特与江铃汽车合作生产全顺轻型车;美国汽车投资北京生产北京切诺基;铃木投资长安奥拓及其它摩托车厂等等。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0299675.html,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方申国谢楠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作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体量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的数据增长量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35ZB。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随着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领域随之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数据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到530亿美元。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同时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目前,美国大数据产业增长率已超过71%,大数据在美国健康医疗、公共管理、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政府自2013年开始就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55个政府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投资兴办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各层级数据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英国增加了近490亿至660亿英镑的收入,并预测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或将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法国2011年推出了公开的数据平台 date.gouv.fr,以便于公民自由查询和下载公共数据;2013年相继发布《数字化路线图》、《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等,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推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建设大数据初创企业孵化器。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开放数据,将实施数据开放、大数据技术开发与运用作为2013-2020年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日本政务大数据开放及产业大数据的发展,零售业、道路交通基建、互联网及电信业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科学、通信和未来规划部与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共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根据《2015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 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占韩国总行业市场规模的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41.8%的占有

中国蔗糖业生产与发展策略

2005年中国蔗糖业生产与发展策略 一、蔗糖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国糖料播种面积165.4万公顷,糖料总产8656万吨,面积比1991年减少了29万公顷,而总产却增加了238万吨;2001/02榨季食糖总产820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其中蔗糖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总产居巴西、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三大生产国。 蔗糖业已成为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01年全国制糖行业总产值约250多亿元,其中糖料产值约170亿元。广西近年来蔗糖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09%、占轻工业产值的28.49%,年上缴税收12亿元,农民甘蔗收入近60亿元,涉及农村人口2600万人,有2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50万人通过种蔗脱贫。云南每年蔗糖产值40多亿元,农民甘蔗收入25亿元,涉及600余万蔗农,“八五”以来,全省73个贫困县中有24个县的200万贫困人口靠发展蔗糖生产脱贫致富。甘蔗主产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中,有30%-70%来源于蔗糖业。因此,甘蔗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稳定地方政权、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蔗糖业生产现状 (一)产区布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布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2001年广西、云南、雷州半岛等西部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糖料面积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其蔗糖产量1991年占全国的47.3%,1996年上升至62.2%,2001年达到79.3%。我国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甘蔗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公顷以上,蔗糖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 (二)品种生产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甘蔗生产经历了三次品种更新,国家和各省共审定了百余个甘蔗品种。“六五”以来审定了约60个品种,其中桂糖11、粤糖63-237、粤糖57-423、赣蔗8、川蔗8、闽糖70-611等20多个品种先后成为我国的主栽品种,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取得了上百亿的经济效益。但自育品种在综合性状方面始终未能取代引进品种,六、七十年代的F134、Nco310、Co740、CP49-50,八、九十年代的ROC10、F172、ROC 16等都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年种植面积有的达到百万亩甚至几百万亩,已逐渐成为各地主栽品种。

中国养羊业现状及展望

中国养羊业现状及展望 中国养羊业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养羊文字记载。一千多年前,我国南方主要以饲养山羊为主,后逐步形成规模。养羊生产具有繁殖率高、适应性强、易管理等特点,至今在我国广大的农区、牧区广泛饲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畜产品种类和产量双双获得大幅提高。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养羊业发展,已跨入世界生产大国先列。目前中国山羊饲养量、山羊绒产量、羊肉产量、生绵山羊皮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养羊业之所以有快速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为世人有目共睹的。据统计,中国1998年出栏率为1.7亿只,生产羊肉234.6万吨,生产山羊毛3.14万吨,绵羊毛27.67万吨。羊出栏率达到64.2%,出栏羊平均胴体重为13.6公斤。养羊业的发展将在中国"十五"计划中,继续为农业及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作出新贡献。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养羊生产发展的特点": 一、养羊分布广,饲养集中,具有显著区域性 中国养羊生产分布较广,在全国31个省、区、市都饲养绵山羊。根据调查,全国一般年份山羊占存栏总量的55%,绵羊占45%左右,山羊略多于绵羊数量。从全国绵山羊的生态环境、品种资源的分布、饲料饲草资源以及市场销售等情况看,全国养羊大致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区域。一是南方山羊产区。山羊主要分布在中南、西南和华东区这些地区历史上农民素有养羊习惯,对羊肉的生产销售市场较大,饲养方式为圈养。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南方养羊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养羊生产逐步迈入规模化、科学化和产业化。据统计,年存栏山羊400万只以上的,有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川等12个省,累计存栏羊约占全国山羊存栏总数的85%,为山羊生产的集中主产区。二是北方绵羊产区。绵羊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和东北及华北区。中国的绵羊主要为细毛和半细毛,其数量细毛羊多于半细毛羊。绵羊产区养羊以半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生产发展较快。据统计,年存栏绵羊400万只以上的有新疆、内蒙、青海、西藏、甘肃、黑龙江等9省、区、市,累计存栏绵羊约占全国绵羊存栏总数的86.7%,为绵羊生产的主产区。中国西、北部除生产绵羊以外,还是山羊绒重要生产基地。 二、发展快,出栏大幅提高 养羊生产周期短,繁殖快,效益较好,倍受广大农牧民的青睐,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对养羊生产发展十分重视,并给予很大的支持。制定优惠的发展政策,资金上积极扶持,努力开拓市场,为养羊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生产条件,加快了中国养羊也规模化、产业化进程。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火爆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迅速增长, 2010年收益为1.644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零部件行业盈利水平最高的国家。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达到全球最高的盈利水平,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了更多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其实除了规模以外,汽车零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德国、美国、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强国,除拥有一批强大的整车厂商外,还在于其背后“矗立”着一批强大的零部件公司:德国大众背后有博世、西门子,日本丰田、本田背后有电装和爱信,美国通用背后有德尔福、伟世通等,韩国则是靠摩比斯支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增速较快,但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并受国外厂商的挤压,深陷“内忧外患”之中,已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短板”之一。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变之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汽车消费市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克服困难,突出重围,中国零部件产业任重道远。

1、零部件被外资垄断,核心技术缺失,成中国汽车产业软肋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能够支撑起年产1800万辆汽车生产配套的规模和满足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80%以上零部件本土化的配套要求。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并未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的持续增长而持续缩小,反而有扩张的趋势。 2011年9月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商务部机电司司长张骥在会上披露:“近六年来,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情况相反,汽车产品贸易的逆差不降反升,2010年25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车逆差240亿美元,零部件产品逆差15亿美元。”产品出口和进口的比价差距更是惊人,比如里程表,进口价格相当于出口价格的41.3倍;再比如车辆坐具,皮革和再生皮革,进口部件相当于出口部件的26倍;车辆用的速度计,进口是出口的16.5倍。由此可以看出中外零部件企业的差距。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主要产品仍处于供应链的低端,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垄断,零部件出口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缺乏品牌效应,极大的制约了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与自主研发。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技术在内的汽车产业三大关键零部件技术中,我们几乎全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靠进口来维持,变速箱、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高达60%。国内高端零部件产品,基本被外资垄断了,目前全中国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举措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举措 摘要: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石油”。随着大数据的 兴起,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产业已成为抢占全球科技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本文在分析大数据产业分类及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探索更明晰的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举措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产业已成为抢占全球科技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大数据产业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信息服务业,适时发展大数据产业不仅有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国家治理模式和企业决策流程重塑,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早日建成。 一、大数据产业分类及特点 (一)大数据产业分类 根据不同的角度,大数据产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一是二分法。根据占有大数据情况不同,大数据产业可以分为自身生产数据或获取数据的产业和为大数据产业生产基础设 施和技术支持的大数据衍生产业;二是三分法。根据数据的营销模式不同,大数据产业可以分为数据产品销售,为用户

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服务类产业、整合数据为用户提供整套服务的产业以及通过专业化分析为用户提供产品销售和广告 推介的产业;三是五分法。根据价值模式不同,大数据产业可以分为五种模式:内生型、外生型、寄生型、产品型以及云计算服务型。 (二)大数据产业特点 一是产业服务个性化。据相关调查显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的企业不仅在销售额上比未运用数据分析的企业增长 百分之二十,而且在企业增长率上表现得更为突出,高达百分之五十。由此可见,种类广泛、数量庞大的大数据不仅能够挖掘用户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创造巨大的价值,而且还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提升企业生产率,获得更高的经济受益。换句话说,大数据产业已成为企业实现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二是产业决策智能化。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大数据产业不仅能促进劳动与资本一体化,提升企业自身的决策智能化发展水平,而且还能推动生产组织去中心化,为行业决策智能化提供平台。过去,局限于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企业只关注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对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处理还不足企业存储和传输信息的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大数据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仍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其在推动企业决策智能化和科学化发展过程中未能发挥领头羊的 作用。三是产业技术的高创新性。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渗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摘要】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文通过研究查阅资料, 了解到了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和蔗糖业市场的状况,以及关注了甘蔗产业现在面临 的危机。 【关键词】甘蔗产业、种植情况、产量、市场、广西 一、广西甘蔗产业的生产现状 广西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全区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及降雨量丰富,且糖料蔗生长与雨热同季。因此广西的甘蔗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 甘蔗是广西的第一大战略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涉及农民经济的发展。2013~2014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约为111.52万公顷,总产值7896.93万吨。广西蔗糖业从业人数占全区人口近40%,约2000万人。 (1)甘蔗种植区分布概况 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崇宁、南宁、柳州、来宾、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其中崇左、南宁、来宾、柳州为优势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61.7%:其次为百色、河池,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5.24%:钦州、北海、防城港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3.51%。广西制糖业集中于具有原料蔗资源优势的中南部地区,产业聚集度较

高。“十一五”末期形成了,”重点发展崇左、南宁、来宾、柳州糖料蔗生产优势区域;巩固发展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仍具生产优势的老蔗区;因地制宜发展河池!百色蔗区”的产业基本布局。 (2)近年的产量情况 从1992/1993年榨季至今,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总产,以及蔗糖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十一五”期间,广西甘蔗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广西甘蔗产业在总规模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糖都”,为确保国家食糖供给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下表显示,除2006/2007榨季外,广西蔗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的60%以上,占据了全国食糖总产的半壁江山。其中,2006/2007榨季,广西产糖708.6万吨,由于制糖工艺流程的进步,全区的整体日榨生产能力由2005/2006榨季的45.5万吨/日提高到50万吨/日。2007/2008榨季,广西产糖937.2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的63.15%,2008/2009至2010/2012榨季,广西甘蔗总产量!进厂入榨量及产糖量连续三年缩减,部分原因是连年遭遇不同形式的自然灾害2011/2012、2012/2013榨季,广西产糖量较上个榨季均有增长.

云南商贸大市场调研报告范本

商贸大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前言 目前公司昆阳项目的国际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已经进入规划设计阶段,为了能使项目在业态规划上体现项目优势,因此必须做好市场基础的调研分析,同时在市场面的基础

上融入新的概念和思想,从而快速高效的完成公司的战略发展。 从市政府发布的主城区专业市场搬迁改造行动计划的通知来看,已经展开对近114个,总经营面积约419.22万平米的现有批发(专业及批零兼营)市场的搬迁工作,同时也在三环外规划了14个泛亚商贸物流中心(批发市场园区)项目根据经营业态围逐一对被搬迁市场进行有效引导和搬迁,公司项目均属于规划新建的14个泛亚商贸物流中心之一,按照政府对项目的农业生产资料商贸物流中心规划指导,公司招商管理部将基于农资农机市场为基础进行市场摸底调研,并将围扩大至工业、食品等行业,希望能通过对该类业态专业市场的调查,提供项目规划及下步推广销售的指导性数据。整个市场调研工作自2012年1月9日正式开展,主要针对市区在营和即将拆迁的市场区域,如经开区、东聚商圈的五金机电、农机、农资、果蔬、食品等市场进行调查,计划在一周完成该类市场的调研并分析工作,最终提供公司项目规划发展的有效数据。 一、经济圈分析

从2012年的经济发展及政府规划来看,围绕主城三环围为核心的主城经济圈形成了以城市、农业、工业、生产等为主要经济发展的特色经济圈,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主城经济圈、空港经济圈、安宁经济圈、呈贡新城经济圈、经济圈、宜良经济圈以及石林经济圈等近7个城市大型产业经济中心,不同的商圈都承担着各产业经济发展及东亚、南亚及东南亚的国际型产品商贸、物流产业的重任。 二、新规划泛亚商贸物流中心情况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总体情况 (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供给结构初步形成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十二五以来,我国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全国各地发展大数据积极性较高,行业应用得到快速推广,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1-201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分别为37.4亿元、47.3亿元、59亿元和75.7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约为27%。易观国际同时预测,2015、2016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保持约30%的增长速度,在十二五末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 图1 2011-2016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 37.447.3 5975.798.9129.326.7%24.7%28.4%30.7%30.7%0%5%10%15%20%25%30%35%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201120122013 201420152016规模(亿元)增速 数据来源:易观国际数据,2015.1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互联网企业(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传统IT 厂商(以华为、联想、浪潮、曙光、用友等为代表)、大数据企业(以亿赞普、拓尔思、海量数据、九次方等为代表)共同组成的市场供给关系,但各环节发展水平不均衡,在

大数据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少成熟的产品和服务,面向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服务较多,而前端环节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后端环节数据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及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较为匮乏。 (二)技术创新基础初具,应用驱动创新特征明显 技术创新基础初具。十二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部门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发展,利用“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电子发展基金等进行了前沿部署,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的迫切需求,安排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研究、大型通用数据库系统研究等课题,对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大型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进行集中攻关。我国企业已经在大数据领域开始布局,不仅加强物理存储设备与处理能力的建设,也加快技术产品的研发与人才队伍的培养。 应用驱动创新特征明显。十二五以来,大数据领域由技术创新转驱动向应用创新驱动转变的趋势开始显现,很多技术和产品是在应用需求的引导下完成的创新和突破。在Hadoop、Spark、Storm等开源技术的影响下,大数据的技术壁垒越来越低,使得开展大数据业务的企业无需担忧技术实现问题,而是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对需求的挖掘、分析和满足上。面对各行业的特性需求和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不断地创新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三)投融资活动初步兴起,行业应用成为热点方向 投融资活动初步兴起。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数据领域融资并

我国肉羊现状及发展前景

《羊生产学》 课 程 论 文 题目:我国肉羊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指导教师:张利平 院系: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09动科3班姓名:李伟 日期:2012年11月

我国肉羊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邴谦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养羊业是一项投资小、周转快、经济效益高的产业目前,国内外羊肉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 后,发展肉羊产业具有广阔前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人们对羊肉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本文将就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的叙述,发现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展望我国肉羊生产发展前景。 【关键词】肉羊产业现状发展 养羊业是一项投资小、周转快、经济效益高的产业。20 世纪90年代以来,肉羊业已成为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羊肉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后,发展肉羊产业具有广阔前景。国际市场上的绵羊肉、毛价格之差,促使了世界养羊业重点的转移和绵羊生产结构的调整。由于羊肉蛋白质含量高于猪肉,脂肪含量低,钙、磷、铁等矿物质明显高于猪肉、鸡肉,特别是羊以吃草和其他天然植物为主,因而羊肉受污染少,是理想的绿色动物蛋白来源。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人们对羊肉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一、世界养羊业生产趋势 1.由毛用向肉用方向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养羊业发达的国家已将养羊重点由毛用转向肉用。法国30个绵羊品种中有肉羊品种13个。新西兰是世界上生产羔羊肉最多的国家,美国羔羊肉生产已成为养羊业的支柱产业,世界羔羊肉数量迅速增长。专家预测今后仍有上升趋势。 2.大力发展肥羔肉生产。由于羔羊在6月龄前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胭体品质好的特点,其生产在国际上已占主导地位。新西兰、法国、美国肥羔肉生产都在75%以上,澳大利亚也达到70%,并且在羊肉品质和增加胭体重量上进行了细致研究。新西兰和英国等国家,胭体重要求在16~19千克,而美国、荷兰则要求在25一28千克,以获得大胭体所产生的屠宰率、可食部分比例增加所带来的最佳产肉效果和经济效益。 3.利用现代化新技术,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养羊业。发达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品种良种化、草原改良化、放牧围栏化和育肥工厂化,养羊水平很高,经济效益显著。这些国家在广泛采用多元杂交的基础上形成杂交体系,同时利用现代繁殖技术,调节光照,使用提早发情、早配、早期断奶、诱发分娩等措施来缩短非繁殖期的时间。通过同期发情技术,统一配种,集中产羔,规模育肥。在育肥手段上配制营养全面的日粮,以便于用最短育肥时间使羔羊达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