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乐天新说课稿

乐天新说课稿

乐天新说课稿
乐天新说课稿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

本单元通过这五首诗,是想让学生在前面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唐诗、宋词、元曲,它们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接受文学熏陶,提高文化品位。2、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基础、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我将学习目标依据三个维度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字生词。

②整体把握诗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点拨讨论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选择和确认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产生认同感。

3、重点、难点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是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接受文学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就此,我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定位为品读诗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把能说出诗中名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哲理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来确定的。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我运用以下教法:1、情境体验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激发学习兴趣。2、诵读感悟法:语文学习读为前提,通过以读促悟,体会作者的情感。3、合作探究法:文章不易理解的问题,重难点问题都要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努力完成。4、拓展延伸法:扩大语文学习的知识面,从理解到运用,真正提高学生能力。

三、说学法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朗读法:用普通话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

2、圈点勾画法: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3、合作探究法: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合作探究,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4、感受法: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采用这些方法,循序渐进的使学生进入角色,很快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自觉、生动的进行思维活动,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所学的文章《陋室铭》名句引出作者,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预习反馈

在授课前,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初步了解了文意、作者,读通了诗歌。教师结合课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感知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教师先简单介绍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内容,为学生深入体会新课中作者感情做好铺垫。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初步感知作者情感。

(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预习时对诗歌理解为基础把握情感及语调,为后面再读环节做铺垫。)

2、鉴赏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诗歌的内容,在首联中重点抓住“凄凉地”和“弃置身”来体会作者被贬地之荒僻,被贬时间之漫长和作者辛酸、愤懑不平的情感;颔联借助课本注释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用典(闻笛赋、烂柯人)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这一联描写出了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颈联从所用的修辞手法入手分析,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意

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其中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尾联结合标题进行分析,既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3、再次读诗利用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归纳出诗人情感历程的变化是:沉郁中见豪放,语调变化是从低沉到高昂。

4、主题归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无从找到切入点的问题,教师应给予点拨、引导,把问题细化、分化,便于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本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写作背景来感知诗人的经历,体诗人情感发生的变化,进而归纳出主题。四、作业设计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以想让学生用小作文的形式来完成。一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起到对诗歌内容的巩固。

五、说板书

板书主要抓住诗人感情的前后变化及文中所用典故和比喻修辞的写作特点来设计,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六、说课后反思

《洋务运动》说课稿正式版

《洋务运动》说课稿 09历史教育一班王维跃 (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川教版初中历史第二主题第一课《洋务运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构思和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主题第一课。从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该运动虽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在客观上具有一些进步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课与教材下一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二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好奇心,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通过评价洋务运动历史地位的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四、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直观演示法、整体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 2、说学法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历史联系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

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的说课稿

第9课新文化运动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文化运动》。 我的说课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与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教材分析部分我将从教材的内容与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方面来进行阐述。从教材的内容与地位来看,新文化运动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伸,召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为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打开道路。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课在内容上主要分为1、2两大块:1、《新青年》的创办;2、“新世纪的曙光”。 结合教材内容,我设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总结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过程与方法,我会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学生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将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让学生掌握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力图通过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新时代的青年必须有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所倡导的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应重点把握。 如何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是本课的难点。我会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的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孔教作为其维护统治的工具,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俗话说“知人,才能善教;善教,必先知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展开。本节课我所要面对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因此在课堂上我会尽可能的去顺应学生的这些特点。同时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不太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在对教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会采用直观图示法,设问引导法,创设情境法,兴趣引导法等教法进行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知识和年龄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研读法、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等学法,完成本次教学任务。

《小虾》 说课稿(集体备课)

《小虾》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本课生字有一定难度,如“缸”的部首是“缶”,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联系上下文了解一副钳子、空隙、搏斗、掀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重点是了解和掌握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的恰当运用。 3.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生动准确地写出感人的文章。 二、教材分析 《小虾》是一篇描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1、2自然段写我家院里的葡萄架下有一口大缸,我捉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大缸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特点,“我想,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是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了第二自然

段捉小虾的内容。 第3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小虾有趣但是脾气不好的特点。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第三自然段写小虾很有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并体会描写动作的词语。第二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并列句式,描述小虾自在悠闲的情态。第三自然段还写了小虾脾气不好的特点。详写小虾生气后的动作,抓住“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想像和体会小虾一定是非常生气的。这样一来,第四句所说的与同伴打斗的发生就自然而然了。第五句概括说明小虾的搏斗是猛烈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第三句中的“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语,合理想像,说一说搏斗时的情景,训练学生的想像和口语表达能力。 这两段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找中心句的方法,培养和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4、5、6自然段概括写我对小虾悉心照顾,发现小虾变多了,表达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抓住第四自然段“我想让它们在水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这句话,自读体会小虾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的含义,明白我喜爱小虾的感情。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可提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认识生字,基本读通顺课文。在教学中贯彻阅读为主,以读促思,思中生悟的原则,既注意教学内容的道德情感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新文化运动说课教案【人民版】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课,是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标志性事件。在必修三中,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所在专题三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和后节内容的铺垫,在这一主题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二学生的特点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史料解读,通过提供史料资料,解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等相关史实;历史比较法,比较各领导人的思想主张;归纳概括,让学生自主的阅读课本及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历史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历史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代人不断的探索、努力。 根据新《课标准》要求、学业水平要求和《考试大纲》要求及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3、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二、说教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三、说学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 1、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对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已基本适 应专题式学习,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的进步,有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有利于本课开展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备课时应注意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让学生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 2、学法指导(导读法) (1)课前预习过程中做到自学-质疑-总结。 (2)课堂中要做到合作-讨论-对话。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看幻灯片上近代三位大师的名言: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

关于集体备课的发言材料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集体备课的发言材料 关于集体备课的发言材料(一)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发言,谈不上什么经验,我就说一下我校在集体备课和青年教师培养这两方面的具体做法。 关于集体备课 1.提高认识,提供方便。 要让老师们提高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只有意识跟上了,才能有效的开展这项活动。让每一位老师认识到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途径,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再把备出来的成果运用到每一节课中。给老师们提供集体备课的条件,我校七年级四个班,八年级三个班,九年级三个班,共10个班级,专职教师48人,老师办公室的分配基本上是同级同学科的教师在一个办公室,这样有利于集体备课。 2.备课要求和备课形式。 从开学初,我们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集体备课时间为周一和周二,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具体时间由各备课组的自行安排,但不得超过星期二。安排过后报教导处,以后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学校领导随机进行旁听。要求同级同学科老师必须参加,备课时有主备人,有集体备课记录,由组长负责,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 1 / 19

路,通览教材,明确本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形式大致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3.备课原则和备课过程 我校一直坚持的集体备课原则:坚持四定、五备、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基础训练、统一教学进度。过程中,因为各个班级的学生不一样,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可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另外每位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记录,有反思。由备课组长组织,有主备人(轮流)。一般情况下一按照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先后顺序进行,因为备一周的课。研讨时,先由主备人对自已所备教案的知识点、设计思路、设计意图等方面进行解说,然后组内其他成员根据自已对教材的理解进行修订和必要的补充,形成共性教案。同时,备课组长还要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4.形成共案,同上一节课。 20xx年以来,我们对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各备课组在每周的单元集体备课之后,确定一名教师进行学案导学设计,就是由主讲这一单元的教师确定一节本单元有代表性的内容,事先进行精心备课,然后再在备课组内进行讨论修正定稿,然后按其进度确定具体的时间、地点开公开课,所有组内成员参与听课评课,各科教研组长参与并主持活动,所有听课人员都必须参加评课,并写出评课意见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本节课共有三个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时间、领袖及发展概况。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第二、德育目标 1、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中国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主张民主和科学。反映了他们为振兴中华,向西方学习的新探索。 2、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想西方学习,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前后时期的变化,正确认识其性质和影响,使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提高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陈独秀等重要历史人物,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说教材分析 全节共三大史实: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本节贯穿一个主题:新文化运动。本节重点是突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概况。难点是如何挖掘出新文化运动背后深刻而有价值的东西。 三、突破难点、重点 1、教学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概况。 2、教学难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及其影响。 3、教学方法:我采用讲述法、比较法、分析评价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做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4、突破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只有通过其内容的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其实质,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节内容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2)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是重点。它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一个整体。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不断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认识,继而突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这个重点。 5、突破难点:(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难以理解。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共同分析——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尽管成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并没有改变,仍然处在封建军阀统治下,在思想领域中,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在辛亥革命前就不彻底,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思想上是黑暗时期。在经济上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袁世凯上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不能容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难点。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共同分析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认识。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让学生分析对东西文化的正确认识是什么。.在对新文化运动进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乌塔教学设计 说课稿 反思(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说明:此记录设计仅供各校参考,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常规要求进行特色设计。 时 间 地 点 年 级 备课组 主 持 人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记 录 人 参加人员 主备人说课 结合原始教案按照说课的环节和内容进行说课(附原始教案或说课稿) 研讨过程记录 形成备课教案 (附备课后形成的完整教案) 小结

集体备课记录 课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乌塔时间: 年级:四年级执教教师: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加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和她交个朋友,看看她是怎样去旅游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3、看地图了解乌塔都到了哪些地方,让孩子们知道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步学习课文感知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况: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八年级历史)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八年级历史)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文化运动》。 我的说课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说教材分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全节共三大史实: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本节贯穿一个主题:新文化运动。本节重点是突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概况。难点是如何挖掘出新文化运动背后深刻而有价值的东西。因此:(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只有通过其内容的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其实质,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节内容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难以理解。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互相讨论,

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共同分析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节内容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3)新文化运动的新继而突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这个重点。 二、说教法学法 1、问题讨论式教学法著名心理学家米勒说过,“教师应该较少阐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要指出所教课程的戏剧性及美妙性,引发美感”。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它以问题情景的创设为出发点,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在讨论分析基础上的出结论,使知识系统化。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用此法。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我用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我用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说课人:黄冈市大赵家高中姚文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姚文芳,来自于黄冈市大赵家高中。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文化运动》,它是人民版必修三第三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第二课。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来展开。 教材分析 在必修三中,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本专题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和后节内容的铺垫。 在本节内容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助于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以上这些情况,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新文化运动中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认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对本专题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本校学情的考虑,我确定本课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是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法分析 确定了教学目标,设定了教学重难点,下面就是看要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去教,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我用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说课人:黄冈市大赵家高中姚文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姚文芳,来自于黄冈市大赵家高中。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文化运动》,它是人民版必修三第三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第二课。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来展开。 教材分析 在必修三中,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本专题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和后节内容的铺垫。 在本节内容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助于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以上这些情况,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新文化运动中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认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对本专题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本校学情的考虑,我确定本课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是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法分析 确定了教学目标,设定了教学重难点,下面就是看要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去教,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了。

集体备课方案的范文

集体备课方案的范文 集体备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发挥集体智慧,创新教学思路,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努力提高教师备课和集体备课活动的实效性,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领学校持续发展,特制定我校“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组长: 组员: 2、工作小组:各相关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三、工作流程 1、本学期先在初二语文、初三语文、初三数学、初三英语备课组进行试行、探索,推行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 2、凡被拟定进行集体备课活动试点的备课组,课前必须按照《株洲市七中2019年下学期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个人备课、学科集体备课,集中备课时间不少于半天。 3、集体备课基本步骤为:个人初备----集体交流----形成教案----课堂实践----反思提高。 4、每次集体备课,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是由备课组长组织大

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教师交流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二是由每一中心发言人围绕个人初备教案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参加活动的教师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补充探究,真正做到“以长救短”,共同发展。 5、集体备课期间下周授课人均为中心发言人,每人准备一课时,授课人必须准备授课教案,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分发到备课组各成员,中心发言人在发言时,要按教学进度讲清单元教学的教材内容,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较适合的主要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法。每一中心发言人言毕后,备课组成员围绕该课教学人人发言,提出意见或建议。集体交流之后,每位备课组成员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中心发言人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手写教案。必须做到每一周上课的内容都经过上周备课组的集体讨论、交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6、教师将集大家合力形成的教案进行课堂实践,备课组长一期组织一至两次典型课例听评课。这一过程讲课者在进行有效的课堂实践,听课者在学习中进行分析及思维的再创造、再思考。讲课结束后进行集体评课研讨,对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反思,定出更加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 四、工作管理 1、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全权负责组织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统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高一历史新教材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1)从近代抗争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 (2)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与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学生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具有关键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②结合本节内容,理解一定社会文化现象由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原理,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以此提高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②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弘扬的民主科学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

最新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根据我校集体备课制度的有关要求,本着调整完善学科备课组,以整合备课教师集体智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为目的。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储备,还使备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在全校全面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过程中,我校对集体备课的操作模式作了较为系统化的归纳完善,即“提前布置,分头准备;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根据学情,形成个案;教后反思,不断改进”现将我校集体备课的具体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提前布置,分头准备 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开学初我们按教研组成立八大备课组,并确定了每个教研组负责人,集体备课的时间,即每四下午学生放学后的40分钟。地点为二楼的隔板教室。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以及主题得以保障。同时,为保证集体备课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确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对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的时间、备课质量、材料准备情况,以及其他教师的发言情况、发言次数,集体备课教案的课堂反馈等细节都做了详细的要求。记录人要做好记录,记录内容详实,书写工整,活动期间不做与研讨无关的事情。另外教研活动要求教研组成员全员参加(不能参加者事先向学校请假)。这些准备工作的开展为后期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选定课题,课题的选定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学年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本学期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根据平时的教研组活动检查结果,梳理出本学科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确立一个备课主题(见上表)。主备课人首先要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且提前一周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并且提前分发给本组成员,便于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终以文字形式形成教案初稿,并准备好说课稿,个个有发言稿。为说课作好充分准备。 二、集体探讨,各抒己见 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首先,主备课人以“说课”的形式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即教什么?怎么教?其次,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学案,形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备课组成员。最后,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例如英语组这次活动过程中就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进行细致的探讨。从导入新课部分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最终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本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辩论赛”的教法和学法。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分析与研究。争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统一。 三、集思广益,修正个案 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大家对每个环节设计的方案达成共识选择最佳的一个,然后整合对公案加以修改,形成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教案——第一次“通案”。例如夏亮亮老师通过一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动物王国开大会》 说课稿(集体备课)

17《动物王国开大会》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培养好习惯”这一主题进行编排,渗透着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让狗熊通知,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一次又一次才把通知说清楚。通过狗熊四次播报通知,让学生明白发布通知时要把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它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这篇童话故事情节反复,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动物的描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作为教材,这篇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结构整齐、内容有趣。课文篇幅很长,共有18个自然段,但这篇童话的情节反复,内容浅显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孩子的阅读、符合孩子的认知心理,学生读起来毫不费力。课文以狗熊的四次通知为线索,共分为四个部分,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后面的内容。本课教学目标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也可以在这部分落实。根据狗熊发布通知的每一个回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情节内容对后面的内容作出推断,建立信息完整性的意识,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二、语言活泼、对话生动。课文主要出现了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和梅花鹿五种动物。每种动物的语言描绘出的动物形象符合人们心目中动物形象。如“拿着喇叭大声喊……一连喊了十遍”,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连忙说:“对,对,对!”“捶捶自己的脑袋”

勾画出了一个拿着喇叭大声喊、可爱又憨厚的狗熊。又如老虎的语言中“快去”“再去”等词语体现了老虎是森林大王的威严。文中动物的语言有特点,标点也有特点。如狗熊四次发布通知,都是以感叹号结尾,带有命令、感召的语气,随着内容越来越具体、清楚,语气也越来越强烈,最后一次通知中出现了2个感叹号!祈使句主要集中在狗熊和老虎说的话中。这是狗熊四次发布通知的内容,这四次通知,带有号召、命令的语气,随着发布的内容越来越具体、清楚,语气也越来越强烈! 三、插图丰富、形象鲜明。课文配有五幅插图,分别展现的是狗熊和狐狸、大灰狼、梅花鹿、老虎的对话以及森林中的小动物去开大会的场景。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课文插图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教学时,第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然后找出书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图意猜一猜,读了之后再来对照图画说一说,演一演,这样学生就能把书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一篇课文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而教学设计则应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课程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儿童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四点: 1.认读“物、虎”等生字,认识牛字旁;会写“要、连”等生字。

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范文

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范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得内容是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 一、说教学目标(本节课共有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时间、领袖及发展概况。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第二、德育目标 1、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中国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主张民主和科学。反映了他们为振兴中华,向西方学习的新探索。 2、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想西方学习,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前后时期的变化,正确认识其性质和影响,使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提高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

力。 2、运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陈独秀等重要历史人物,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说教材分析 全节共三大史实: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本节贯穿一个主题:新文化运动。本节重点是突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概况。难点是如何挖掘出新文化运动背后深刻而有价值的东西。因此: 三、说怎样突破难点、重点 根据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概况。 2、教学难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及其影响。 3、教学方法:我采用讲述法、比较法、分析评价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做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4、突破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只有通过其内容的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其实质,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节内容的关

《燕子》说课稿(集体备课)

《燕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燕子》一文,作者用优美简练的文字,鲜艳明快的色彩,为我们描绘出春天初到时的燕子。教材的图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全图呈绿色基调,有远山、湖水、稻田,桃花盛开,柔柳轻扬,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它们有的正在湖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还有的停在远处电线上歇息,它们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二、说教法 我由古诗导入课文,这样的设计一来可以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二来也有利于我下阶段的教学。与此同时,我利用学生对燕子已有的模糊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为是第一课时,因此在字词教学上我花了很长时间。本课的生字中无论是读还是写方面都有学生易错得地方,尤其是两个多音字,我重点让学生反复的练读,加深记忆。教研员李老师说过生字教学最终的目的是模糊记忆,我在课堂上的训练也正是向着这一目标去做的。 课文的教学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来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让学生找出作者笔下的燕子是什么样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这样写给我们在写作上有什么启发等等。结合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感受燕子的美和机灵。教学环节结束后,我利用对比照片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再根据照片来提示学生回忆课文,背诵课文。 三、反思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a8《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文化运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学案设计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简要谈谈我对这一课内容的理解、对现有教学案的整合运用及教学思路的设计,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评委老师给以诚恳的批评指正,在此,我首先深表谢意。谢谢! 说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中的最后一课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已经知道了中国近代史上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史实。而新文化运动正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是以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引进西方新的思想为主要目标的思想探索。它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教学理念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新文化运动》一课作了这样的要求:“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加强过程性和体验性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这一课的基本理念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历史思维的方法和原则。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三维目标、教材的分析,再结合对现有资源的整合,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法和教法。 b说课时学习目标: 1.能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主阵地。(重点) 2.能记住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口号、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重点) 3.能记住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会分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难点) c说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阅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及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分析史料,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去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 d说教学方法 ①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教师讲解法:本课属于文化课,如何达到认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必须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讲解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认知,从而认识到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历程,就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从而认识到中国人民从来具有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③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再让学生试着寻找史料来证明结论的正确。也就是教给学生“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方法,并掌握这一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 ④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e说教学案整合 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将师生手头儿现行的八年级历史教学案进行有机整合,设计为个案,能体现一个历史教师对原有学案的尊重和二次创新。这节课,我适当作了如下调整: 【课堂学习研讨】环节中的“教师展示自己备课中设计的研讨问题”:第(2)小题“为什么陈独秀说德、赛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一切黑暗?”调整到课内训练巩固第8题第(2)小题。理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很自然联系到民主、科学的思想作用;(3)小题前增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问题。理由是,让学生区别“核心内容”和“主要内容”,加深对民主、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你认为新文化精神是什么?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将怎

集体备课总结10篇最新版

《集体备课总结》 群众备课总结(一): 群众备课总结 群众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有利于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群众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下面谈谈群众备课的具体做法: 一、群众备课的组织形式 中心学校与县第二小学:以学校为单位同学科成立备课组:保亭小学的主科同年级同学科,小科同学科成立备课组,活动由备课组组长组织进行,学校做好检查、监督。 二、活动时间安排 中心学校每双周星期四下午四时十分至五时三十分;县直属小学每单周星期四下午四时十分至五时三十分。 三、群众备课要求: 1、学期初,同年级、同学科备课组组长协同本组成员制定群众备课计划,并认真落实。备课组长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每两周活动一次),组织本备课组的全体,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进行群众备课,不得迟到和缺席。若因特殊状况,确定不能进行集备课,务必提前到教导到处(中心学校}请假,并安排好补备时间。备课组成员若因事不能参加群众备课,则务必先向组长请假。 2、每一个备课组进行群众备课活动,重点是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及重点突破等带有共性问题的研讨和新课程如何实施的学习培训。要求认真制订一学期的备课计划,确定备课主题,明确群众备课主讲人员。 3、备课组长和教师应施其所长,充分利用自己积淀的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教学理论,在群众备课活动中用心发挥指导和动作用。 4、要牢固树立学生文体意识,教学设计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知识构建的引路人,学会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尝试,逐步掌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