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土匪抗日的原因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土匪抗日的原因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土匪抗日的原因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土匪抗日的原因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土匪抗日的原因

摘要抗战时期,东北土匪纷纷加入抗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内

因看,土匪主动抗日的原因根源于其出身,主要表现为农民的反抗精神、爱国精神和惯匪积

匪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追求。从外因看,由于中共在争取土匪抗日方面做出了持续不断的努

力,使得相当一部分土匪武装在中共的极力争取下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以及日本侵略者残

酷的政策的压迫,使一些土匪不得不反抗。

关键词土匪抗日原因

“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在东北地区,土匪作为一股特殊的力量加入到了抗日的行列。土匪,在东北地区被称为胡匪,是一种以打家劫舍为生游离于正常社会制度之外的武装团伙。但是在抗日救亡的时刻,东北地区大部分土匪加入了抗日的洪流中。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土匪武装抗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讲,土匪的抗日原因与其出身和落草为寇的原因息息相关。从客观方面看,则与日本的压迫和共产党的积极争取有关。

一、内部原因

(一)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在民国的动荡之中,土匪大多出身于贫苦农民。近代的东北地区先后沦为俄、日的殖民地,民国政府完全丧失了对东北地区的实际行政管理权。东北民众饱受荼毒,国破家亡,于是在黑山白水之间开始了他们土匪生涯。所以这样的土匪具有强烈的反抗压迫的精神。他们反抗地主、反抗官僚,当民族矛盾上升,他们便加入到反抗民族侵略和压迫的行列中。张海天又名张贺年,号“老北风”,1880年生,11岁给地主放猪。辛亥革命爆发后,为本村地主张海兰家赶车、当炮手。翌年,被迫为当地警察分所当杂役,由于不堪警察们的欺凌辱骂,盗出枪支投奔报号为“老头票”的大股土匪。随后开始了十多年的土匪生涯,但是他重义气爱乡土,杀富济贫是有名的义匪。“九一八”事变后,他召集部下说:“原来当土匪是想升官发财,这回鬼子打进来了,国没了,家也没了,还升什么官?发什么财?要不打日本,还有什么人性?还算什么好汉?”①众人一齐响应,打起“抗日自卫军”的旗号,报号“老北风”,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走上抗日救国道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部分像张海天这样,由农民被迫成为土匪的都加入了抗战。著名的抗日英雄马占山也是贫苦农民,受到地主的压迫,愤而落草。之后从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由其从出身来看,出身农民的土匪具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农民阶级朴素的反抗外族侵略的传统。这种土匪,又被称为义匪。义匪大都仗义执言,敢做敢当,义无返顾,甚至是不惜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们愿望强烈,行为偏激,但却以自己的方式追求正义,反抗不公平。所以面对日本侵略时,他们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反抗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日本侵略者奴役。在武装抗日的东北土匪中,这样的土匪占大多数。他们文化不高,但是向往“梁山式”的绿林英雄。因此纷纷投身抗日队伍中。

(二)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认同感的推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思想、品格和传统。土匪当中,不是所有的匪首都是没有文化的贫农。有一些匪首,出身富农甚至文化家庭,受到过文化教育,明理知义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浸染,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意识。高鹏振是辽宁省黑山县朝北营子人,出身于富裕的农民家庭里。毕业于新民县文会中学,曾进沈阳文登书院读书,精通骑射,善写诗文。因为见罪官场人员,被逼无奈,投身绿林,报号“老梯子”。“九一八”事变时,目睹日军暴行,义愤填膺。在新民县成立“镇北军”,成为辽西抗日义勇军的主力之一。东北著名土匪首领盖三省、震东洋、小北侠、齐李靖、镇华北、张国威、草上飞、赛叔宝、盛重根、赛张良等联名致函哈尔滨报馆并电请政府当局主动请缨抗日,他们在信中说道:“大主笔侠鉴,国难当头,人民之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盖等幼读圣书,粗知大义,虽居绿林,亦中华国民一份子。……与侯奴共没于沙场,以于亡中求存。”②可以说土匪群体,虽然站在社会秩序的对立面,但是内心仍然有朴素的爱国情怀。这也得益于,儒家文化的长久流传,和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出身富农或者地主的土匪,大多是迫于军阀和官僚的压迫,才成为土匪的。是生于乱世的不得已的生存方式,他们为匪时,通常也不是十分残暴。加入抗日之后,更是能够很好的融入军队,甚至还拥有非凡的战斗素养。受到过文化教育,他们心中,有明确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操。出于这种原因的抗日土匪,往往是坚定不移不畏生死的。是东北抗日力量中,较为有力的。

(三)自身利益的推动。东北地区民风骁勇,在整个清末至民国,有很多积年惯匪和山匪。这样的土匪,大多拥有较为明确的地盘和组织。日本的侵略,威胁到了土匪自身的利益。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著名土匪“老三省”,他觉得自己命定的是三省的“主”,只觉得东北三省如果都沦陷了,“老三省”就不存在。于是组织了人马和日本人较量起来。这种反抗,是基于对于土匪地盘的保护,他们自身仍然继续土匪的行当。这种惯匪积匪,具有多年的土匪生涯。十分重视自己打下的地盘,那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当日本人要对他们的地盘进行侵犯,或者对其进行剿杀的时候,会遭到他们强烈的反抗和报复。另外,也有一些土匪出于自身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五省”原名叫高继武活动在黑龙江一带的一伙土匪。日军占领东北之后,对于土匪进行了收编。五省受降后,被日本人下毒杀害。他的部下火龙(报号,就是外号。是东北土匪的习俗)为了为他报仇,集结了五百多人进攻了日本守备队。土匪能在民国时期动荡的东北生存下来,本身是具有一套生存法则的。东北土匪拜十八罗汉,十分重义。重义也是维护土匪团体的重要支柱。一般如果大当家被杀害了,即位的必须为其报仇,才能得到其他土匪的认可。但是像这种由于自身利益的推动而进行抗日活动的,其具有不稳定性。而且大都没有加入军队,只是单独偷袭或者游击给以日军打击,而自身很容易遭到日军的剿灭。但是其客观上仍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进行。

(四)投机心理的推动。成为土匪的人中有一部分,本性好逸恶劳。有一些为祸乡邻的地痞混混,也走上了土匪的道路。他们眼中只有利益,只关心自身的权力、地位及财富。这部分土匪,大多都在抗日战争爆发,东北被日本占领之后,投靠了日本侵略者。但是也有一些土匪,基于自身考虑,加入抗日。一是,在全国抗日的浪潮中,举起抗日的旗帜能够改变自身的名声。二是,加入抗日,可以说是一个归正而既往不咎的机会。可以逃避对于过去罪责的处罚和军队的围剿。第三,可以从军方获得一些枪支等方面的支援,甚至以抗日之名,行抢劫之实。这类土匪没有坚定的抗日意志,他们并没有将抗日斗争想象的那么残酷,经不起艰苦斗争环境的考验。当遭到日军的打击和诱惑的时候,就会叛变。甚至某些土匪本身他们的抗日行为,就是表面功夫,只是想借抗日的合法名义攫取利益。东北小有名气的盘石大络子傅殿臣部,在抗日战争初期曾是一支著名的抗日武装。日本人对他又恨又怕,多次围剿都因傅殿臣部熟悉山林地形及队伍装备好而告失败。日本人决计“招抚”这支队伍,做了大量的工作。日本人3次清点傅殿臣的兵数,说是发给棉衣给养,实为寻机剿灭傅殿臣部。后来,抗日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威逼利诱中傅殿臣终于被日本人“招抚”了,一个当初的抗日英雄

最终沦为了民族罪人。还有东北名噪一时的匪首谢文东,曾经在抗日中有过突出表现,也在后来的抗日活动中投靠了日本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土匪就是向往这样的生活“当胡子,不发愁,进了城里住高楼;吃大菜,逛妓院,花钱好似江水流;东家抢,西家劫,枪就别在腰后头,真是神仙太自由”③。出于这样的原因,加入抗日队伍的土匪,虽然也曾有过贡献,但是落后性十分明显,纪律散漫时常侵犯百姓利益,他们心中没有正义,没有民族大义,有的只是利益。

二、外部原因

(一)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政策。日本侵略者,是世界战争中鲜有的军国主义暴行者。在东北,实行各种残酷的政策和屠杀。土匪也是人,有人的情感与品性和经受传统道德理性原则规范、熏陶的经历。日本毫无人性的暴行,一方面,激发了他们心中或模糊或清晰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严重威胁的土匪自身的安全。

1、保甲连坐制度。日本侵略者为强化对东北军民的镇压,建立伸入社会各角落的“保甲连坐”制度,以一村或相当村为保,以一屯为甲,以10户为一牌。牌内如果出现犯有“内乱罪”、“外患罪”、“公共危险罪”等违反规定者,除对其给予严厉的处罚外,违法者所属牌内的各家与其共同承担责任。东北地区的土匪,有相当一部分是隐藏在农民中,保甲连坐,清查户口、回收民众中的武器,使他们不能再有装备武装,高压的连坐政策也威胁了他们自身和亲友的生命安全。

2、集团部落制度。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设置集团部落。日伪军持枪荷弹,强迫农民烧掉自家的房屋,离开家乡,迁到被指定的地区居住。部落的周围建起铁丝网、炮台、水沟,以对外防御,对内“监禁”。并将部落的附近完全造成无人区。这种制度极大地控制了,土匪的活动范围。在无人区发现中国人,日军可以随意打死。实行这种政策的地区,可以说断绝了土匪抢劫的可能。尤其是冬季,土匪没有生活资料,不得不对日军开火,抢劫粮食。而且,集团部落制度,使农民失去大片耕地,东北地区粮食匮乏,土匪没有了生活来源,也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

3、屠杀政策。土匪一般不会抢掠就近的村镇,因为他们大多数出身于此。甚至有时候,还会在村民受到地主欺压的时候,给以帮助。他们虽然暴戾行事随心所欲,但是具有很深刻的地盘意识,家乡意识。日本侵略者对于中国人民,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和肆意欺侮,已经超出人性的范围。1932年9月16日在抚顺平顶山村,日军将全村男女老幼三千多百姓,集中在平顶山下一起屠杀。哀嚎遍野,鲜血满地。肆意奸淫妇女,以屠杀中国人为乐趣。这种行为将其,放在人类的对立面。这样的行为,即使是无恶不作的土匪,也会为之胆寒,逼着他们奋起反抗,不然很可能遭到同样的欺凌。

4、日本侵略者对于收编土匪部队的反复无常,以及把日伪军当做炮灰。日本发动侵略初期,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迅速沦陷。这是日本军队自信心极度膨胀,认为轻而易举便能占领中国。因此对于中国武装力量充满轻视。所以对于土匪武装,日军初期的政策是剿杀的。对于降日的土匪,进行毒杀或者不计其生命的利用。都使土匪唇亡齿寒,不倾向于投降日本,让他们认为即使投降了,也没有好日子过。虽然后期,其政策有所改变,但是已经撕破了他们“共荣”的面具,不再能取信于土匪了。

(二)共产党的积极争取。土匪武装能加人到抗日的洪流中来,除了其自身原因之外,还有着重要的外因。土匪自身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对抗日的理解是流于表面的。正是由于中共对土匪武装坚持不懈地争取和其耐心细致的改造,才使相当一部分土匪武装参加了抗日斗争。在日军大举进犯、民族危亡在即的情况下,中共将团结和争取一切力量进行全民的抗日

战争作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任务。为此中共对土匪武装的总策略是争取尽可能多的土匪参加抗日队伍,同时逐渐改变他们的性质,将其改造为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认为,土匪是几千年来历史社会的产物,在整个社会制度未有所改变之前是难于根除的。为要巩固后方增加抵抗力量,必须用最大的努力来争取这一些地方武装力量。中共对土匪武装的争取是非常有耐心的。不仅对抗日根据地范围内的土匪尽力争取,就是那些敌占区及接敌区的土匪,包括已经被日、伪、顽收编或利用的土匪也不放弃努力。1931年底,中共北平市委派胡乔木、张一明等到东北联络“长江好”、“燕子”等土匪武装,并由此组建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活跃在辽阳一带。1933年秋,赵尚志等在南满组织土匪武装抗日,后来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在中共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组建过程中,中共也是极力争取土匪武装的加人。如抗联第四军多为密山、依兰、方正一带的土匪武装。中国共产党对于土匪的争取,主要有三种方式。

1、中共与土匪合作抗日。

2、土匪接受中共的收编、改造。这是全民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土匪武装的主要政策。中共对土匪武装的收编、改造存在三种情况。

(1)对主动要求参加抗日队伍,愿意接受中共改造的土匪部队,中共对其收编、改造。(2)共军队击毙匪首,收编其部队中愿意抗日的部分。

(3)对已经被日、伪、顽收编或利用的土匪部队展开深入细致的政治工作,促其反正,然后将其收编、改造。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共对土匪武装进行了坚持不懈的争取,使得相当一部分土匪武装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来。尤其是在日军力量集中地东北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敌后对日军给以了有效的打击。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多数土匪举起抗日旗帜,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至 1932 年夏秋之际,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 58 县土匪抗日武装约 1500 余支,其中较大的队伍 130 余支,近 10 万人。吉林省土匪武装多如牛毛,遍布各地,各部人数多少不一,总人数当在五万人以上。黑龙江省土匪抗日队伍基本随马占山部行动,分为哈海线和齐嫩线两个活动地区,共约 4 万人。④但其自身具有局限性,普遍存在着种种弱点和缺点,具体表现在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缺乏整体观念和长远打算。同时各帮林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所以难以坚持长期抗战,兴盛一时的土匪抗日力量,在经过一个短暂的高峰期后,纷纷走向没落。

三、总结

在抗日战争中,土匪加入抗日时一种特殊现象,但是不是特殊情况。因为,在民族危机爆发下,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他们的反抗是一种必然。日本对于东北的侵略和占领,威胁了土匪武装的生存,激发了土匪群体的反抗意识。共产党的争取,引导了土匪武装有效的长期的斗争。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致使土匪武装斗争对象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民族矛盾上升,阶级矛盾下降。抗日是大势所趋,是当时必然的时代潮流。

注释:

①文史精华编辑部编,近代中国土匪实录(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②邵雍,民国绿林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③邵雍,中国近代土匪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④李延哲、高洋,近代东北土匪的嬗变,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曹保明,东北土匪,西苑出版社,2004年

[2]邵雍,民国绿林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3]苏志良,民国三教九流归宿,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4]邵雍,中国近代土匪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延安的新闻事业 (一)初创阶段的延安报刊 抗战时期,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新闻事业从初期的小型报发展到大型报,从单一的报刊扩大到拥有《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等多种新闻媒体兼备的粗具规模的新闻事业,成为全国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它们宣传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马列主义理论,指导根据地建设和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发挥了重大作用。 抗日战争开始,中共中央加强延安原有的《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的工作。懈放》周刊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西安、上海。武汉等地一度设有分销处,翻印发行。1941年8月停刊,共出134期。《新中华报》1937年9月由抗战开始时的油印改为铅印出版,并由苏维埃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从1939年到1940年,延安报刊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新中华报》1939年2月7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仍兼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这改变了当时延安没有党中央机关报的状况,加强了中共中央的宣传力量。该报一周年时,毛泽东为它写了纪念文章《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指明坚持团结、抗战、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方针就是该报的政治方向。《新中华报》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反击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它和新华社、《解放》周刊共同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 《八路军军政杂志》(月刊),1939年1月15日创刊,八路军总政治部出版。毛泽东写发刊词,指出它出版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同时也为了供给抗战友军与抗战人民关于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参考材料”。1942年3月停刊,共出39期。 《中国青年》(半月刊),1939年4月16日创刊,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主办。毛泽东的论文《五四运动》和讲演《青年运动的方向》发表在该刊的第2、3期上。1941年3月停刊,共出3卷。 《中国妇女》(月刊),1939年6月1日创刊,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办。毛泽东为它的出版题了词。1941年3月停刊,共出2卷10期。 《共产党人》(月刊),1939年10月20日创刊,中共中央出版的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内刊物。毛泽东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对中共18年来革命经验的系统总结。1941年8月停刊,共出19期。 《中国工人》(月刊),1940年2月7日创刊,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办。毛泽东为它写了《〈中国工人)发刊词》,提出办好一个报纸,“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要“多载些生动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希望它“应该成为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1941年3月停刊,共出13期。 《中国文化》(月刊),1940年2月15日创刊,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办。毛泽东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论著《新民主主义论》。其中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号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我想,这可以算作《中国文化》出版的态度。”这是办好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该刊1941年8月停刊,共出15期,第3卷2、3期合刊为终刊号。 《边区群众报》,1940年3月25日创刊,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办。1941年成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初为4开2版石印旬刊,后改为4开4版铅印周报。读者称赞它“念着顺口,听着顺耳”,是群众欢迎的通俗小报。 新华通讯社出版有刊载新闻电讯稿的参考消息性小报《今日新闻》。边区政府教育厅出版有推广拉丁化文字的《新文字报》。八路军总政治部出版有《前线周刊》、《红星》杂志,等等。 (二)《解放日报》的创办和新华通讯社的发展 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这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 历史意义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正式投降,9月3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在这个附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可以说,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历经14年的历史任务,使中国人民在世界中站了起来,不再软弱,不再受压迫,真正有了立足之地。在胜利后的这50多年中,我们没有忘记先辈们的艰难困苦,没有忘记是因为他们才有现在的生活,如今,战争没有了,艰难的日子没有了,可是我们仍然要学习战争,学习其中的道理、经验、原因和意义,下面就简单剖析一下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在14年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广泛的民众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真正的人民战争,决定了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首先,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汹涌澎湃的救亡图存浪潮,到处是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景象。这样,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不再是少数人,而是拥有四亿五

千万人民的整个中华民族,是四亿五千万人民用血肉筑起的新的长城!正如毛泽东所说,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 其次,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自1927年以后,国共两党进行了持续10年的内战。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关键时刻,如果两党不能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就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鉴于此,中国共产党首先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中国国民党也顺应历史潮流,放弃内战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人民有了团结的核心。 第三,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敌强我弱、敌宜速决我宜持久的客观形势,广泛开展人民战争,充分采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战场,使敌人无时不受到惊扰,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人民战争,敌后战场有力地消耗了敌人,壮大了自己,逐渐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并且积极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抗日战争中,中国民众的动员和参与是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最深入、最广泛的。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很多,以上三条是比较主要的,其他的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以上论证,可以看出中国广大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他们是主力中的主力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我们军队的力量更加强大。抗日战争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5题;共70分) 1. (2分)劳工神圣”是一战后出现于中国社会响亮的口号。据统计,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这反映()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中国劳工的觉醒 B . 十月革命改变中国劳工阶层的社会地位 C .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与方向 D . 知识分子关注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结合 2. (2分)(2020·西安模拟)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清共”行动,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8月18日,毛泽东在中共湖南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不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而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直接发动秋收起义,上述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 . 开始建立人民军队 B . 积极探索革命道路 C . 转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 . 注重总结失败教训 3. (2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末)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毛泽东同志留下许多壮丽诗篇,下列诗句中,与“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反映同一史实的是() A .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B .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C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4. (2分) (2019高一下·四川期中) 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表明() A .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 . 历史评价随现实需变而不断变化 C .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 .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 5. (2分) (2018高三上·五华月考) 著名作家魏巍写过一部名为《地球的红飘带》的小说,描写了中国近代一支军队转战南北的英雄事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红飘带”应是()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

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介 双方损失 中国抗日战争(Anti-Japanese War),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日本投降、中国胜利而告终。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1]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 日本投降的媒体报道 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战争胜利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称释疑 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中国抗日战争”。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日战争视为一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于7月31日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于警钟长鸣,勿忘国耻。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算起)。这场战争在日本被称为“日中战争”。日本也习惯把“珍珠港事变”以前的中国抗日战争称为所谓的“支那事变”或所谓的“日华事变”,原因是当时日本帝国并未和中华民国相互正式宣战,因此“技术上”并非一场战争。“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则被日本视为“大东亚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和印缅战场)的一部分。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起讫时间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

专家分析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今年是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战胜利,是近代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军事科学院原军史所抗战组长、研究员岳思平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对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抗战胜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正义事业和人类和平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回顾历史,岳思平指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面对的既不是甲午战争时腐朽的清政府,也不是签署“二十一条”的北洋军阀政权,而是一个团结起来和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国家和民族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时代特征的进步力量,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中流砥柱作用。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和倡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调整方针和政策,将“反蒋抗日”改变为“逼蒋抗日”至“联蒋抗日”。国民党则在卢沟桥事变后,承认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合法地位,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从而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卢沟桥的炮声一响,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一致奋起,开展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不久,中国共产党制订并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必须发动全民族参加抗战的完全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同时,中国共产党还从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关门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在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作用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立的原则,表现了一个成熟政党的睿智 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战胜强敌的成功战略举措。岳思平分析说,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建立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和发动群众,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四大敌后战场,抗击了日军主力,并使自己获得了大发展,逐步成为中国抗战的主力军。毛泽东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深刻揭示了中国全国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律,科学地指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出路和前途,从思想和理论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练习题第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练习题第九十篇 第1题【单选题】 彭德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下列历史史实与他无关的是( ) A、百团大战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C、抗美援朝战争 D、共和国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A、杨虎城 B、杨靖宇 C、李宗仁 D、彭德怀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小明看到了“XX战役形势示意图”(如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战役是( ) 有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长沙 C、延安 D、台儿庄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在( ) A、鲁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答案】: 【解析】: 第6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 材料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居民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请回答: 中国的局部抗战和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分别开始于什么事件?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了相同的反应是什么?写出抗战中两例著名的战役。 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在对日作战的区域及方式上有何不同?各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郑州这百年》第十四章:抗日战争时期的郑州

《郑州这百年》第十四章:抗日战争时期的郑州 《郑州这百年》第十四章:抗日战争时期的郑州郑州晚报2017-05-30 09:13:18分享到:第十四章抗日战争时期 的郑州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在郑州地区,“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的抗日爱国局面随即形成。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于1937年12月迁驻郑州。1938年6月,侵华日军一部沿陇海铁路东段西进侵犯郑州,国民党军队在郑州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暂时挡住了日军。1941年,5万多日军先后在中牟、京水、荥泽口等地集中进犯郑州。1941年 10月4日晚,日军占领郑州。1941年10月底,国民党的 河防部队对盘踞在郑州的日军进行强攻,收复了郑州。日军驻扎在邙山头,和中国军队形成对峙局面。抗战期间,郑州地区的中共党组织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抗日斗争。1944年9月,由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委的豫西抗日先遣队挺进豫西地区,建立了嵩山、箕山两个专署以及巩县、荥阳、登封等8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8月,豫西八路军 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向日军大举进攻,先后攻克密县、登封等县城,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抗日战争中,郑州究竟发生了哪些事件?请随我们来……一、日本人与“中国芝加哥”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和中期,把郑 州建设成为芝加哥或国际商贸城,一直是地方发展意识中的

一个重要目标。追其根源,日本人因其较为广阔的国际视野,早在1920年即认为郑州可以成为中国的芝加哥。日本势力 染指中原,亦可追溯于此。清末民初,日本在中国大陆的商贸等活动主要集中在东北以及山东一带,在河南较少。从清末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日本一直觊觎郑州,不断有日资集拢而来,日本的特务组织也经常流窜郑州秘密调查,在日本人的眼里,郑州成为中国的芝加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铁路兴起前,郑州的城区面积仅2.23平方公里,人口不过2万,县城以北53里可通黄河水运。1905年与1909年,平汉铁路和汴洛铁路(陇海铁路的前身)相继通车,此为郑州一飞冲天之始。通过平汉铁路,郑州可北达北京,南抵汉口,连接长江水路。通过陇海铁路向西至观音堂(后至西安等地),向东经徐州北上,通济南、青岛、天津,南下可达浦口、上海,由徐州继续东行即达海州大埔港出海。因为铁路,郑州逐步发展成为华北地区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及工业品的转运中心,各省甚至各国商人皆来此做生意。日本人何时开始青睐并投资于郑州,这个问题也许难以详加考察,但日资对郑州的热情似乎超过其他国家。在洛潼铁路的修建上最能反映此事。汴洛铁路修建时,河南巡抚陈夔龙建议修洛阳到潼关的铁路,河南士绅为此决定自办,以免路权外溢。1908年 公举刘果为总理,袁克定、王祖同为协理,成立河南铁路公所(洛潼铁路公司),并合海外留学生,在全省范围内劝股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1)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摘要:正毛泽东在党六届六中全会上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针对着敌人已经进行并还将加紧进行分裂我国内各民族诡计,当前……任务,就在于团结各少数民族为一体,共同对付日寇”。《解放日报》 1941年6月 22日题为《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文章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认为抗战建国,不是汉族一族之事,而是国内各民族共同神圣事业,此重大艰巨事业,如果没有国内各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就不能有最后胜利保证。因此实行正确民族政策,以团结国内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图存,就是当前抗战中严重任务之一”。毛泽东讲话和《解放日报》文章表明:第一,加强各民族团结是为了粉碎日本帝国主义民族分裂阴谋;第二,全民族抗战不单单指汉民族抗战,而是全国各民族共同任务,不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抗日,抗战胜利是不可能;第三,而团结各民族关键就在于正确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 关键词:民族团结日本帝国主义全国性抗战民族意识的觉醒 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战争何其频繁!1840年,英国殖民者倚仗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曾经创造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从此陷入战败、求和、割地、赔款的循环噩梦。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一次复兴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在民族认同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凝聚力,通过抗日救亡运动的形式,团结、维系支撑了民族共同体的生存,推动民族进步的力量的发展,对取得抗日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侵华沾着过的严重罪行给中华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痛苦,此后,抗日救亡运动全面兴起。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人民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是以各民族整体的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为基础的。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56个兄弟姐妹构成的多元统一体,这个多元统一体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中华民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体。“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写照,并被各民族所认同,大敌当前,各民族逐步团结奋斗,共同御侮救亡,成为近代以来民族意识不断觉醒的标志。中华民族爱国救亡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和深化,各民族建始县空前大团结,形成了工农商学兵等各界,汉蒙满藏回等各民族人民及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和海外侨胞团结一致的全民族抗战,这种中华一体万众一心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述:“我们中华

发生在我的家乡安庆的抗日战争

发生在我的家乡安庆的抗日战争 一、安庆:武汉会战的前沿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0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东南临长江,与铜陵市、池州市和江西省九江市的湖口县、彭泽县、九江县相邻;西与湖北省黄冈市的英山县、蕲春县、黄梅县毗邻;北与巢湖市的无为县、庐江县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霍山县接壤,处于皖、鄂、赣3省交汇区域,是保卫武汉的咽喉要地。 1938年6~8月,日军从水、陆两路进犯安庆。经水路的日军波田支队自芜湖出发,进占安庆城区后,再侵望江华阳、宿松洲区;经陆路的日军第6师团自合肥出发,侵舒城后,向安庆的桐城、潜山、太湖、宿松进击。在此期间,国民政府军第21、第26、第27集团军及第11、第29集团军一部在正面战场上进行顽强阻击,其中太湖县城西北部的战斗尤为惨烈。 二、日军攻占安庆、桐城 1938年6月1日,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命令波田支队协同海军沿长江溯江攻占安庆,命令第6 师团从合肥附近陆地行军南下攻占安庆。 6月10日夜,波田支队从芜湖附近出发溯江行动。11日半夜,日军在枞阳镇、大王庙附近登陆,国民政府军第27集团军杨森部的第21军第146师将其击退。12日3时,波田支队主力在安庆下游约二十公里的左岸登陆,第146师第872团和一个保安团败退。12日18时安庆飞机场陷落,13日7时安庆城被完全占领。守军随即退守潜山及怀宁石牌,日军遂于安庆城区及其外围之怀宁境内设置岗亭、据点,以拱卫安庆。 6月2日起,日军第6师团主力向合肥集结,位于合肥以西的国民政府军第26集团军徐源泉部不战而退。随后,第6师团第11旅团(坂井支队)的先头部队(步13联队为基干)自合肥向安庆进攻,8日舒城失守。12日,坂井支队步兵第47联队自舒城兵分两路,分别从黄柏岭、峡石关沿安(庆)合(肥)公路进攻桐城,在突破第27集团军第20军第133师防线后,于13日占领桐城。27集团军各部相继退守潜山、怀宁石牌、太湖等地。14日晨,坂井支队得知安庆已被波田支队占领,遂奉命向潜山攻击。 三、日军攻占潜山、石牌 6月15日,坂井支队沿安合路直下,在怀宁高河埠兵分两路,一路由育儿村往余家井,一路由公共岭往小市港,向潜山进攻。27集团军第20军第133师(一说杨汉忠部)在潜山源潭镇附近进行阻击。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横山岭阵地,日军久攻不下,从万人岭抓一怀宁匠人,逼其引后路包抄,战斗持续两天,守军伤亡惨重,横山岭失守。第6师团继续向潜山县城攻击。日军以坂井支队第13联队和第47联队分别从源潭镇至潜山县城公路的南北实施迂回,以骑兵第6联队沿公路快速进击,又以独立山炮第2联队在潜山县城以东支援攻城作战。与此同时,源潭守军奉命向潜山县城、石牌一线撤退,但其周翰熙旅因日军骑兵之前已占领了余家井,退路被切断,不得不改道绕行,又遇山洪暴发,溺死多人,余部退至潜山县城北七里岗一带进行阻击。攻城日军在航空兵、炮兵火力支援下,于17日10时占领潜山县城。杨森部退入潜山西南潜水西岸的陆家店、高家集、河头铺、林家坂、王老屋以及潜山西北的古河洲、野人寨一线。18日黎明,日军强渡潜水,猛烈攻击潜水西岸守军,激烈的战斗持续到19日,阵地失守。杨森余部退守太湖、望江一线。 6月19日,第6师团师团长稻叶四郎命坂井支队第13联队第1大队向太湖、第3大队向潜山西的王家牌楼追击,命骑兵第6联队攻击上下石牌。骑兵第6联队于19日晨从潜山出发,在上石牌抢掠运粮船队后继续向下石牌进击。27集团军第21军第145师一部进行了顽强抵抗,至19日夜,下石牌失陷。该部守军亦退往太湖、望江一线。向王家牌楼及太湖方向追击的日军,由于不敢孤军深入,稍作追击后即退回潜山县城。 潜山陷落后,第五战区命第27集团军杨森部占领望江、太湖之线,命第26集团军徐源泉部占领潜山

抗日战争中广西桂系的贡献

抗日战争中广西桂系的贡献 桂系,是中华民国时期以广西省及当地人为中心结成的一个军政派系。依时间和代表人物可以分以下两派:以陆荣廷等为代表的旧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代表的新桂系。辛亥革命后,陆荣廷先后任广西副都督、都督。1913年又兼任民政长,将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打着“桂人治桂”旗号,独揽广西军政大权。1925年,陆荣廷倒台后,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为首的桂军长期统治广西,并以这里为据点与蒋介石等争夺统治权,被称为“新桂系”,属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派系之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在全国人民奋起抗日救亡的形势下,桂系适应了全国抗战潮流的发展,新桂系部队立即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北上参加抗战,以民族铁血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新桂系部队在华东参加了松沪抗战、淮河战役等等。在松沪抗战中,因首次与现代化的日本军队作战,新桂系部队损失很重,被迫转移到苏北休整。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淮河流域,山东南部的军政事宜。 全国抗战爆发后,特别是在抗战初期,李、白不仅在言论上,而且行动上实践了他们的诺言,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其中李宗仁、白崇禧参与指挥了徐州战役、武汉会战、随枣战役、桂南会战、豫湘桂战役等等在淞沪战场上和台儿庄等战役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台儿庄会战中,李宗仁亲临前线督战,并严令中央军汤恩伯军团南下侧击日军,对台儿庄会战国民革命军的胜利有直接贡献。 一、首战淞沪

抗日战争初期,桂军英勇作战赢得了世人的好评:“彼等之勇敢,组织之良好,军事技术之优越,及持久耐战”,为国内外军事观察家“深为羡慕”。这首先表现在淞沪会战中。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伤亡达15余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其中在南翔以东反击战这次反攻战中担任主力的是桂系改编的第21集团军的4个师,这支生力军的到来,被最高统帅部视作组织实施大规模反击战的可以运用的新锐力量。这支部队是广西部队参加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分别隶属于2个军:第7军,军长廖磊,辖第171师,师长杨俊昌;第48军,军长韦云淞,辖第173师,师长贺维珍,第174师,师长王赞斌,第176师,师长区寿年。10月11日,蒋介石下令由第7、第48军组成第21集团军,归属第三战区,任命廖磊为集团军总司令,立即开赴淞沪战场参战,歼敌数千日军,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其对中国后来的抗战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上海抗战中,李宗仁、白崇禧虽未负直接指挥之责,但他们对蒋介石死守硬拼的战略颇不以为然。他们向蒋陈述意见:淞沪不设防三角地带,不宜死守。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我军在沪作战应适可而止。李宗仁并建议将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和其他增援部队调至苏嘉路国防线上既设阵地,凭借据守,然后将沪上久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2015年8月12日10:54 阅读2131 1.1927 年6 月27 日,针对中国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形势,为制定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了(),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会上宣读了《对华政策纲要》,表明了日本对华动用武力的强硬政策。 A.“北方会议” B.“东方会议” C.“西方会议”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这一事件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A.万宝山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的情况,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奉行的方针和政策是()。 A.“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B.“一致对外”的方针和“积极抵抗”政策 C.“全面抗战”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4.九一八事变后,1931 年9 月20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明确提出坚决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等主张。 A.《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B.《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C.《对日战争宣言》 5.1932 年5 月5 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该协定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政策的产物,规定日军可留驻上海,为日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条件。 A.《淞沪停战协定》 B.《何梅协定》 C.《秦土协定》 6.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临刑前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著名将领是()。 A.冯玉祥 B.杨虎城 C.吉鸿昌

7.1934 年7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中国工农红军第7 军团为主,由军团长寻淮洲率领,准备进行抗日斗争的部队名称是()。 A.北上抗日先遣队 B.抗日义勇军 C.抗日同盟军 8.1935 年10 月1 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发表了著名的()。 A.《八一宣言》 B.《战争指导方案》 C.《自卫抗战声明书》 9.1935 年12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北平学联组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史称()运动。 A.五四 B.一二九 C.一二一六 10.1935 年12 月17 日至25 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11.1935 年12 月27 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报告,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利用地主买办营垒内部矛盾的可能性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论持久战》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2.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着重争取在西北的国民党军队上层人士是()两位著名将军。 A.宋哲元与王以哲 B.冯玉祥与吉鸿昌 C.张学良与杨虎城 13.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作战,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1935 年 11 月,()在反对日、伪军对哈尔滨东部地区的“讨伐”中在左撇子沟与敌人激战一日,不幸受伤被俘,1936 年8 月英勇就义。 A.杨靖宇

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内因 ①思想原因。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不反抗是不会有自由和胜利的。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极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之中。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女,不论是老幼,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②政治原因。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③群众基础。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伟大的人民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敌强我弱、敌宜速决我宜持久的客观形势,广泛开展人民战争,充分采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战场,使敌人无时不受到惊扰,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④地理优势。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虽然在战争中面临技术劣势,但可以以空间换时间,这一点优势是对方没有的。为敌后游击战提供了便利。反之,日本只宜速决这场战争,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二、外因 ①法西斯轴心国集团逐步在同盟国的战力下战败投降,日本已是强弩之末。 ②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投下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 ③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承诺进入中国,对日作战。 三、意义 ①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②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向中亚和西亚甚至是欧洲进军,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等国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抗战时期我的家乡

./ 参考资料: 《抗日烽火中的闽西儿女》中共龙岩地委党史研究室、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 编鹭江出版社1995年出版 《闽西人民革命史》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闽西国共和谈于29日达成协议,闽西地区开始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10月中旬,中共闽粤赣省委成立后,张鼎丞、邓子恢、方方、谭震林等省委领导人纷纷发表谈话和文章,就闽西的抗日救亡工作提出具体意见,要求国民党当局把救亡运动同改善工农大众生活,实行民主政治结合起来,将抗日后援会改造成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组织(《中共闽粤赣边省临时代表会总结报告大纲》1937年10月12日);号召各界人士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洪流。10月可就26日,金门沦陷,漳厦告急,闽西人民群情愤慨,抗日怒潮高涨。 1938年春,闽西南红军游击队三千健儿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浩浩荡荡开赴皖南前线抗日杀敌。中共闽粤赣省委此时改称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方方任书记,谢育才、李碧山、范乐春、魏金水为常委,领导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此前后,厦门大学内迁长汀,成立了以校长萨本栋为名誉会长的长汀抗敌后援会,国民党福建省抗敌后援会随省党部、闽浙监察使署等党政机关迁至连城。各县也先后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闽西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闽西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抗战爆发后,闽西党组织根据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发动、组织各阶层人民,团结各党派和抗日团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活动不仅声势浩大,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建立救亡团体,出版救亡报刊。龙岩县委深入基层,组织了白土、龙门、适中等抗敌后援支会,成立了东肖、红坊、城区文化支部的抗日服务团,不断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永定县委成立了抗日救亡运动指导小组,各区乡也在随后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培训抗救亡干部,以适应全县抗日救亡斗争的需要; 上杭党组织发动群众,成立了上杭抗敌后援人会,出版《锄寇先声》刊物,报道抗敌消息,动员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赴国难”,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闽西各地为了宣传民众,扩大抗日宣传,前后出版了《前驱》、《团结》、《统一》、《闽西日报》、《呼声》等30多种报刊,这些报纸和刊物,在动员民众抗战中发挥了喉舌的作用。 组织抗日剧团,深入城乡宣传。戏剧是闽西抗日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闽西各地?和的抗敌剧团和各类宣传队服务团,拿起文艺武器,走上街头、深入农村,演出《小英雄》、《放下欠的鞭子》、《红心草》、《火焰》等抗日戏剧;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黄河大合唱》、《保卫大福建》等抗日救亡歌曲,广泛发动群众,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 以教育为阵地,组织宣传活动。在永定,建立了“岐岭青年抗敌同志会”、“下金抗日青年会”,办起了妇女夜校,成立宣传队,通过演戏、歌咏、墙报等形式进行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旅以上干部名录简历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旅以上干部名录简历1937年8月至1945年8月 丁振军1913-1944 河北滦县中共冀东区委第十七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丁麟章1907-1945 湖南平江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政委 卜荣久1908-1944 天津蓟县中共冀热边行署秘书长 于一心1910-1942 山东牟平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 于已午1915-1942 山东牟平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政委 于化臣1908-1939 河北唐山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于文彬1915-1938 河南息县八路军冀鲁边抗日游击队政委 于克恭1907-1940 山东乳山中共山东省东海特委书记兼东海军分区司令员 于寄吾1905-1942 山东牟平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 于震中 -1938 冀东抗日联军第九总队总队长 才山1910-1945 辽宁黑山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 马玉堂1910-1942 河北藁城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 马本斋1902-1944 河北献县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庆华1914-1939 河北廊坊中共睢杞太特委书记兼新四军睢杞太独立大队政委马吟南1912-1944 河北玉田中共冀热边特委秘书长救国报社长兼总编辑 马健生1913-1940 山东寿光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参谋长(错杀) 马振华1905-1940 河北盐山中共冀鲁边区第一地委书记兼津南军分区政委 马晓云1905-1944 山东长山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兼清河专署专员 马霄鹏1903-1939 山东鱼台苏鲁豫边区党委宣传部长 马德山1911-1935 上海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一师师长 马耀南1902-1939 山东长山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 王文1912-1943 陕西绥德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主任胶东军区副政委 王助1914-1941 福建福州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兼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王青1918-1943 河北景县中共冀南区委第五地委书记 王涛1908-1941 湖南江华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委员兼闽西特委书记 王章1899-1943 河南信阳新四军第五师政委 王溥1908-1940 辽宁兴城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 王丰庆1907-1940 江西弋阳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 王仁斋1906-1937 山东文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三师师长 王风阁1897-1937 吉林通化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十九路军司令 王文彬1911-1939 江苏丰县中共苏鲁豫特委书记(错杀) 王文瑞 -1938 河北文安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平汉抗日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王平陆1902-1938 河北迁安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司令员 王舟平1913-1945 河南南阳豫西军区第二军分区独立第七旅政委 王东福1916-1942 河北深泽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 王立人1910-1941 天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敌军工作部副部长 王邦秀1909-1940 江西吉安八路军第一二0师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 王至发1901-1942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政治部主任 王先臣1913-1945 江西吉安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 王汝起1905-1940 山东黄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