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KPM梁配筋调整

PKPM梁配筋调整

PKPM梁配筋调整
PKPM梁配筋调整

1 请问下用PKPM生成梁配筋图后,梁的截面和配的钢筋如何优化?

梁的截面优化,说白了就是通过调整梁的截面大小让钢筋的配筋率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按照我的经验,梁一侧受力纵筋的配筋率在1%~1.5%是比较经济的,超出这个范围越多,就越不经济,要么用的混凝土偏多,要么钢筋用的太多。

以PKPM生成的施工图为基准,钢筋的优化余地不大,因为这个施工图基本上就是满足配筋量的最小配筋方案了,要优化也只能在一些风格习惯上修改。只有悬挑梁上部钢筋应该加强一下,个人认为在计算配筋量的基础上增加40%~100%比较安全。

关于铰接的问题,那是偷懒的做法。

次梁一旦和主梁铰接,主梁自然就不会因次梁产生扭矩了。而主梁一旦和柱或者墙铰接,主梁基本上就无法传递地震力,因此产生的剪力和扭矩就会大大减小。这样一来原本难以调整的模型一下子就变得“顺利”了起来。

但我是不推荐这样设计的,因为这会改变结构的受力计算假定----改的只是假定,而现实则没有改。所以将会出现计算和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现象,可能引发严重或者不严重的问题。事实上现浇混凝土结构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铰接,为了保证计算和实际情况尽量相符,请不要随意设铰。

如果设了铰,尤其主梁设铰,请务必重新计算位移角、位移比和周期。因为这些都会改变。

配筋时,钢筋库里的种类多,生成的配筋结果就比较多,钢筋库选的种类少,生成的配筋结果又比较不经济,所以最好生成之后自己手动配筋。

把梁支座改成铰接,一般是次梁,或者是不重要的梁,可以允许出现塑性铰。有一些设计人员习惯在这些位置设置铰接,也可以使设计更加经济。

2 我们都是根据计算出来的钢筋面积自己配筋,程序出的平法只做参考用!

3为什么梁配筋出来之后,要对SATWE信息呢?

1 不是说梁配筋仅仅是比计算值大就行了

PKPM自动生成的配筋不太合理

需要合理调整还有项目不一样设计院要求不一样

梁钢筋的选筋规则不一样有的设计院要求梁钢筋尽量用大直径钢筋这样施工方便

有的设计院要求尽量用小直径钢筋控制裂缝或者省贯通筋

PKPM生成的是无法满足以上要求。

PKPM生成的结构还有好多常见毛病

比如剪力墙处小于800长的剪力墙左右两边的主梁应该通长的

因为两边主梁的锚固长度加起来已经大于800 而PKPM做不到这一点识别

还有次梁锚固长度比主梁梁高高,主梁横向锚固长度比剪力墙厚度长

计算不超筋但是实际配筋确超筋

这些低级弱智问题

PKPM也不能解决

所以必须对照计算书重新修正

有的大设计院甚至严禁使用PKPM生成的图修改必须对照计算书手配钢筋出图。

2 PKPM的裂缝控制算法不太合理

一,是没有考虑楼板和梁的协同作用像上部的梁和楼板是连为一体的

可是PKPM经常算出来上部裂缝很大

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有的梁裂缝计算方法都是不考虑楼板影响的,所以PKPM的支座上部关于梁裂缝控制可以不需要特别重视

只看一下底部钢筋的裂缝参考一下就行了

二裂缝控制算法不仅仅和钢筋大小有关还和钢筋直径有关PKPM不会通过选用小直径钢筋的方式来控制裂缝仅仅是通过增大钢筋而这样违反了结构设计强柱弱梁的概念所以8米一下的梁不需要看PKPM的裂缝8米以上的看一下PKPM的裂缝结果适当增加一下钢筋,选用小直径钢筋就行了

最后一名合格的结构工程师必须对自己的工程负责

高层标准层配筋选个最大的对计算书就行了

计算书可以打印出来对也可以最为底图和梁配筋图重合起来对

对计算书这个是结构工程师必须做的事情。

结构工程师就是需要严格谨慎。

没有投机取巧的方法。

所以必须对照计算书重新修正有的大设计院甚至严禁使用PKPM生成的图修改必须对照计算书手配钢筋出图。我怎么觉得pkpm算出来的是配筋的面积,然后如何配筋是搞设计的人的事情.

梁配筋计算

梁 摘要: 本文总结了8*8m、6*6m 梁的线荷载设计值、梁的宽度、高度取值、梁箍筋肢距及复 合箍筋、梁弯矩算法、梁钢筋根数、定量性分析不同跨度、截面大小梁的配筋、梁的抗剪能力,总结了梁的配筋公式及设计中要注意的要点、腰筋、剪力墙连梁、pkpm 建模及梁的布置方法。 本文章总结于:刘铮“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与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郁彦“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杨星“pkpm 结构 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钢结构论坛、文献以及网上别人经验总结。共13 页。 注:本文中的一些估计并不精确,可能存在一定或较大的误差,估计荷载大小,只是 为了在设计时,心中有底,更好的去进行概念设计。在估计过程中有些公式表达得并不清楚,可以直接看结果。 2011-11-20---12-28 1.荷载: 1.1:例 假设一个8m*8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 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22.5 KN /m,如果 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45 KN /m.设计值为56 KN /m(包括填充墙);假设一个6m*6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16.9 KN /m,如果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34 KN /m.设计值为42 KN /m(包括填充墙. 1.2.定量分析: 1.2.1.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300*8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8m*8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5m *2+1.2*5.24*3m *0.7+25*0.3*0.8=5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5m *2+1.2*2.96*3m =25*0.3*0.8=50 KN /m 1.2.2.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250*6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6m*6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125m *2+1.2*5.24*3m *0.7+25*0.25*0.6=4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125m *2+1.2*2.96*3m +25*0.25*0.6=40KN /m。 1.2.3.总结: 一般来说,大跨度(8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包括自重,填充墙等)可以用50 KN /m 来估计;6m 跨度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可以用40 KN /m来估计,以上估计荷载设计值均考虑了双向板传递给梁的荷载。 一般3m 高填充墙传递给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在10-15 KN /m范围内,可以用13 KN /m来近似估计;300*800 的梁自重线荷载为6 KN /m ,250*600 的梁线荷载为 4 KN /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超过了40 KN /m就可以认为是较大荷载,梁的截面应该 取大值。梁上线荷载设计值时,可以近似按每平方18 2 kN / m 的荷载大小传递给梁。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 b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 b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 b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 b =0.482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0.40,80ft/fy ┃0.30,65ft/fy ┃ ┣━━━━━━╋━━━━━━━━━╋━━━━━━━━━┫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 ┣━━━━━━╋━━━━━━━━━╋━━━━━━━━━┫ ┃三、四级┃0.25,55ft/fy ┃0.20,45ft/fy ┃ ┗━━━━━━┻━━━━━━━━━┻━━━━━━━━━┛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的较大值.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 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和0.4%. 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 表3.4.3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 ┃构件类型┃挠度限值┃ ┣━━━━━━━━━━━╋━━━━━━━━━━━┫ ┃吊车梁: 手动吊车┃lo/500 ┃ ┃自动吊车┃lo/600 ┃ ┣━━━━━━━━━━━╋━━━━━━━━━━━┫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当lo<7m时┃lo/200(lo/250) ┃ ┃当7m≤lo≤9m时┃lo/250(lo/300) ┃ ┃当lo>9m时┃lo/300(lo/400) ┃ ┗━━━━━━━━━━━┻━━━━━━━━━━━┛ 注: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除下述内容外,需满足计算及相关抗震等级构造,比如二级框架梁,拉通筋不小于1/4支座筋等。 特殊要求例外: 1.梁配筋编号原则:要求截面一致,跨度差异较小,和支座条 件一致的梁才能共用一个号。 2.地下室顶板,裙房屋面,大屋面等WKL可以按KL编号,但 要在第一张梁配筋说明中注明。 3.纵筋集中标注通长面筋,一般应和梁支座面筋钢筋直径一致。 4.无特殊要求及受力的框架梁,跨度大于2.5m的,不应采用多 根面筋拉通的形式,如4D18;4D18。标准层跨度小于3倍梁 高的框架梁,面筋拉通。连梁除外。 5.梁宽度小于等于300mm的框架梁,应采用2D20的面筋集中 标注的形式,通常筋直径约为支座钢筋的1/4。梁宽度大于 等于350mm的框架梁,应采用2D25+(2D12)的面筋集中 标注形式。 6.梁宽度小于等于300mm的(次)梁,应采用(2D12)的面 筋集中标注的形式。梁宽度大于等于350mm的(次)梁, 应采用(4D12)的面筋集中标注形式。 7.柱两侧两宽度不一致的,要求梁两面均标注,以免钢筋排列 不对。 8.悬挑梁跨度2.0~3.0m,梁面筋按1.15配置;悬挑梁跨度

3.0~ 4.0m,梁面筋按1.3配置;悬挑梁跨度大于4.0m,梁面 筋按1.4配置;注意悬挑梁面筋伸入内部框架后,框架梁配筋可能大于2%,箍筋的调整。 9.悬挑次梁,跨度大于2.0m,内跨面筋不得采用架立筋,并应 满足计算。 10.梁构造腰筋不用表示,更不能随意更改PKPM生成的G4D16 等标注。 11.对于SATWE计算的VT1~3的计算,配筋可忽略抗扭纵筋。对 于SATWE计算VT4~6的计算,要求按梁侧板下到梁底高度内,按间距200mm配置D12抗扭纵筋。例如梁高700mm,板厚100mm,配置N4D12。对于SATWE计算大于VT6的计算,要求20%配置到梁支座面筋,两侧各配置30%的抗扭纵筋。例如VT10,面筋增加2,腰筋单侧配置3,为N4D14。 12.所有无楼板链接的独立梁,要求按间距200mm,配置侧面抗 扭腰筋。 13.悬挑框架梁单侧有垂直次梁,次梁跨度大于4.5m,悬挑梁需 配置抗扭纵筋。 14.坡屋面的边梁需配置抗扭纵筋,且箍筋按计算1.3倍配置。 15.梁宽度大于等于350mm的梁,箍筋应采用四肢或以上箍筋。 16.梁上抬柱子的支撑梁,要求箍筋间距全长加密为100mm。 17.绘图比例大于1:150时,允许塔楼区域梁宽度小于等于 300mm的框架梁,未注明的箍筋为D8100/200(2),以减小配

梁配筋设计

梁配筋设计 1.梁的纵向钢筋 1.1纵向钢筋直径要求 (1)梁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2)通长钢筋直径(抗)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砼规》11.3.7、《高规》6.3.3第2条、《抗规》6.3.4第1条) 【注1】上部通长钢筋和支座钢筋直径可以不同,平法图集16G101-1P28指出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的 钢筋。 【注2】梁跨度较大(大于6m时),上部通长筋可采用较小直径与支座大直径钢筋搭接,以节省钢筋。 1.2 框梁延性要求(抗) (1)限制相对受压区高度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 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x≤0.25h 0,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 。(《砼 规》11.3.1)(本项须在软件中勾选,若未勾选注意检查该项) 设计框架梁时,控制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主要是控制负弯矩下截面下

部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的目的是控制梁端塑性铰区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 (2)控制梁端加密区内下部纵筋最低用量 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砼规》11.3.6第2条)(本项须在软件中勾选) 本条给出了梁端箍筋加密区内底部纵向钢筋和顶部纵向钢筋的面积比最小取值。通过这一规定对底部纵向钢筋的最低用量进行控制,一方面是考虑到地震作用的随机性,在按计算梁端不出现正弯矩或出现较小正弯矩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较强地震下出现偏大的正弯矩。另一方面,提高梁端底部纵向钢筋的数量,也有助于改善梁端塑性铰区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延性性能。 (《盈建科建筑结构计算软件用户手册》P60) (《盈建科建筑结构计算软件用户手册》P320)

梁配筋规范要求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9.2.1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6.3.4.1条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1.3.1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6.2.7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 =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 = 0.482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6.3.4.1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1.3.6第1条 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 表11.3.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 0.40,80ft/fy ┃ 0.30,65ft/fy ┃ ┣━━━━━━╋━━━━━━━━━╋━━━━━━━━━┫ ┃二级┃ 0.30,65ft/fy ┃ 0.25,55ft/fy ┃ ┣━━━━━━╋━━━━━━━━━╋━━━━━━━━━┫ ┃三、四级┃ 0.25,55ft/fy ┃ 0.20,45ft/fy ┃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8.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的较大值.

有关PKPM梁配筋原则

准确高效制图 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结构布置合理,传力途径清楚,计算方法得当,受力模型准确,图面表达清晰。 主要讲这几方面在结构施工图图面中的反映。注意和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制图更准确、高效,特别是新同学,可把握复杂受力构件的能力和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提高效率。一.结构平面布置图 结构平面布置图是所有结构施工图(上部结构)的基础,要把楼层上所有结构布置、高差、标高、洞口、楼层的外周轮廓以简练无疑义的方式表达清楚。注意事项: 1. 结构线与非结构线:框架结构,砖砌体线是非结构线;砖混结构,砖砌体的线是结构线。外装修(外挂石材等)是非结构线,挑板(包括线脚边线)是结构线。 结构线应用实线,非结构线用细线(条件图图层)甚至不用绘出。特殊的不重要的结构线,比如线脚边线,与梁线、翻边线等叠合较多,影响图面表达的部位,也可用细线或减少绘出。 2. 结构平面图的剖断方向:自楼层上方向下看。 剖断线、高差线、洞口线、边线、折板转折线,看见线――实线 结构布置线(普通梁、结构板带等)――虚线 注意事项:楼梯剖断面位置可选择半楼层处;阁楼层(坡屋面)剖断面可选择近阁楼层,剖到屋面斜板,且不遮挡阁楼层梁板布置的反映;其它特殊部位以能用最简练的图面准确反映梁板处理的制图方式为宜。 3. 楼层标高应注出。斜屋面必要时可每根梁注标高,便于定梁高。 4. 梁布置尽量传力途径清晰,减少多级次梁。少出现3级次梁,避免4级次梁。 5. 避免多梁梁端汇于一点。拉通梁算一道,三道以上施工困难。如难以解决,应考虑局部梁面降低,梁高减小。 6. 考虑建筑空间要求和以后装修改造要求,特别注意住宅阁楼层、屋面层梁对下层的影响。注意结构平面布置图的梁是对下层有影响。 7. 有些柱子因建筑空间要求有一方向不能拉梁,各层应做构造措施:如楼板加厚,增设板带。注意顶层和底层(二层)不影响空间的地方应把此梁加上。 8. 楼电梯间前室、过道、门厅梁布置要考虑今后装修。尽量避免直接对门和打破一个开敞空间的梁布置。 住宅分户墙的梁有条件的尽量不要直接去加高,以便住户改造打通两套房子。 9. 梁高确定,内部梁高尽量不超过边梁梁高。梁高以整数或50模数为宜。 10. 住宅烟道最下层是加筋不留洞的。 11. 屋面檐沟,有梁穿越处注明:梁穿檐沟处建筑面标高预埋Ф100钢管过水孔。 12. 屋面女儿墙(混凝土)直线长度较长,注明:每隔12米设20mm宽伸缩缝; 屋面女儿墙(砌体),注明:每4米设构柱,与墙顶混凝土压顶整浇。 13. 非砼墙的电梯间围墙设圈梁和构柱,统一说明。 14. 大跨度屋面(非住宅部分)应结构找坡。 15. 屋面考虑绿化应注明设计(活)荷载。大跨度、重要部位或功能不确定部位应注明设计(活)荷载。 16. 荷载输入不要漏或忽略:a.局部挑板荷载;b.天井最下层楼板、露台保温层荷载、下面是房间的阳台板――都应当屋面;c.阁楼层坡屋面下较高墙体。 二.梁配筋平面图 1. 梁配筋平面图的底版采用结构平面布置图,建议除板厚标注、配筋加筋、构柱编

梁配筋总结原则

梁配筋 框架梁的有关规定抗震结构截面要求 纵向钢筋 计算要求 目的:通过“强柱弱梁”措施引导框架中的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形成,控制梁端塑性铰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 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在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把截面内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 构造要求 【配筋面积】 《混规》、《抗规》条文2 【钢筋间距、直径要求】 《混规》 注:条文说明

【框架梁钢筋选筋直径要求】 (1)应考虑在边柱内的水平端锚固长度不小于l ae,例如:边柱的边长为300,则梁上下纵筋的最大直径为16mm (2)本着经济性原则,框架梁上部贯穿钢筋尽量用小直径钢筋,例如: 支座处计算值贯通筋可采用 <10cm2C14; 10~12 cm2C16; 12~15 cm2C18; 15~18 cm2C20; 配筋率要求 1、非抗震 2、《混规》有抗震 要求 《混规》 《混规》

《混规》 适用于框架梁、次梁、连梁等形式的梁 特别注意点铰接的次梁应当满足!!!! 受扭纵筋 《混规》 注: 构造要求 1、通长钢筋 注:通长钢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2、钢筋直径要求 《抗规》 柱截面为400*400时,钢筋直径应小于20原柱布置时应居中布置 3、架立钢筋(一般次梁需用) 《混规》 4、 图集06G901 1-1 图集06G901 2-2

3、腰筋 《混规》 受扭腰筋: 《混规》 箍筋 1、配置要求 《混规》 梁高在150~300区间时,箍筋间距宜取150mm。 第1条

第2条第3条 次梁没有抗震要求,最低要求满足本条即可。 2、加密区要求 《混规》 注: (1)对于300的框架梁,工程默认不论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一般取两肢箍,对于梁宽大于300的梁,一般用四肢箍。 (2)当框架等级为一级时,如梁纵筋选用C16或C14,则加密箍筋间距分别 不大于84mm及96mm。(≤6d) 3、非加密区注意点 梁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易小于加密区的50%,但箍筋直径可以取不同值。 例如:某三级框架梁端配筋率大于2%,则加密区箍筋为C10@100(2),非加密区在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下可配C8@200(2),图中配筋方式为C10@200(2)/ C8@200(2)”。 4、箍筋肢距 《混规》

结构设计——梁配筋原则

二.梁配筋平面图 1. 梁配筋平面图的底版采用结构平面布置图,建议除板厚标注、配筋加筋、构柱编号、次梁定位、节点编号以外,其他的图层线都应与平面布置图一致。 2. 梁配筋放大原则:超静定次数越多,放大系数越小;超静定次数越少,放大系数越大。这样,悬挑梁和单跨梁、框支梁应适当放大,大跨度梁可适当放大。其它梁配筋可以少放大甚至不放大。楼梯间的梯梁梯柱布置与平面输入可能有不符,楼梯边梁应考虑这些原因,适当放大。另,注意三跑四跑楼梯,荷载不要漏 3. 梁配筋尽量配一排;配筋大可考虑配两排;尽量避免在简单的梁里出现三排钢筋-----因外排钢筋更有效。另可以定个这样的原则,梁高470以内不允许出现三排钢筋的配法。 4. 拉通筋尽量可以用小的钢筋-----应用在住宅等小跨度梁里。多直径搭配直径差距不宜超过两级。如果在公建、商铺等跨度较大、荷载较大的梁中,尽量用大钢筋拉通,以减少根数,达到第3条的要求。 5. 第4条拉通筋用小的时候,局部可考虑2ф16+2ф20、2ф16+4ф20这样的配法,以满足配筋要求以及第3条要求;梁端支座如果宽度240,尽量用16及以下的支座筋,满足锚固平直段0.4LaE的要求。(LaE看《高规》 6.5.5) 6. 局部薄弱部位和屋面可考虑3根面筋拉通,或者局部加强。 7. 梁底筋有条件的尽量用3根,比如原来配2ф16,可考虑配成3ф14。小梁可配成2ф14。框架梁建议梁底不少于3ф14 8. 顺梁方向支座(墙、柱)宽度为240时,梁纵筋单排尽量不超过3根。支座宽度大于梁宽不受此限制。 9. 隔墙下小梁和简支次梁,其架立筋和支座筋可用2Ф12。局部梁支座或与剪力墙搭牢的小梁计算负筋较大,实际配筋减小时,应注意本梁的调幅以及相关搁置梁抗扭、抗弯的受力变化。 10. 注意双节点柱的计算,以及两个方向梁计算与配筋的变化,可考虑实际受弯情况和约束可能人为调整。 11. 要注意:标准层的梁高,到最上一层和最下一层(特别是下面与商铺交接的部位)是否有必要和标准层一样,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变截面和过小截面。

梁设计与配筋控制原则

七、梁设计与配筋控制原则 1)梁截面宽度尽量控制在350mm以内,高宽比不宜大于4;梁截面高度取(1/10~1/18) 梁的计算跨度,且不宜大于1/4梁的净跨。 2)框架梁支座不满足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水平锚固长度0.4LaE时,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 或计算时将支座设为铰接点。 3)梁支座与跨中配筋由计算决定,支座配筋不宜超过计算面积的 1.05,支座配筋不应 超过计算面积 1.1,跨中配筋不宜超计算面积的 1.05,跨中配筋不应超计算面积的 1.1。 4)框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最少各配两根纵向钢筋,一、二级不小于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 面积的1/4或2Ф14,三级直径不小于Ф12。 5)主梁面筋贯通筋尽量选用小直径钢筋,支座附加,连续梁各跨底筋尽量采用相同直径 和不同根数配置,但要满足拉通钢筋的截面面积等构造要求和支座锚固宽度限制。 (例:2Ф25替换为3Ф20,其中2Ф20拉通),底筋亦应尽量减少钢筋排数。 6)次梁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最少配两根纵向钢筋,直径为 12。 7)次梁箍筋无加密区,但当支座处计算配筋较大时,可采用局部加密的方式处理。 8)当梁长大于4 米时,梁跨中可采用通长钢筋 12或 14搭接。 9)多跨梁的各跨不全部是框架梁时,图纸中应注明或示意以下要求: ①与框架柱或剪力墙相交的框架梁的一端按照框架梁采取构造措施。 ②不与框架柱或剪力墙相交的框架梁的一端均应按照非框架梁采取构造措施。 10)配筋时应区别连梁与框架梁,跨高比<5时,按连梁,其它情况一般按框架梁定义(节 约箍筋和腰筋);选择为连梁时,一般不按杆系定义(按墙开洞处理) 11)框架梁梁宽大于等于350时,当采用四肢箍时,跨中采用两根主筋+架立钢筋(2 12) 的配筋形式。 12)梁支座与跨中配筋由计算决定,梁实配钢筋不宜放大。 13)主次梁交接处优先采用箍筋,确有必要设置吊筋时,必须根据计算结果配置,不得随 意增大。 14)塔楼梁配筋根据计算结果,建议按2~3层分层配筋。 15)当框支梁不满足抗剪要求时,优先提高砼等级或水平加腋的方法处理,不宜采用全长 加高截面的方法。 16)框梁箍筋间距可以采用多种间距,不宜只考虑间距为100mm、150mm、200mm。

梁配筋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 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 v 300mmB寸, 不应小于 8mm. 一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寸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 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寸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2mm. 二.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 直通到柱内 .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一级抗震等级:x < *ho,二、三级抗震等级:x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x WE 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E b =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寸,E b = 钢筋等级为 HRB400/HRBF400/RRB400时,E b =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E b =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1 条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 ; 表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弯构件不应小于和 45ft/fy 的较大值 .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 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

梁配筋总结原则

梁配筋 框架梁的有关规定 抗震结构截面要求 纵向钢筋 计算要求 目的:通过“强柱弱梁”措施引导框架中的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形成,控制梁端塑性铰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在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把截面内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 构造要求 【配筋面积】 《混规》、《抗规》条文2 【钢筋间距、直径要求】 《混规》注:条文说明 【框架梁钢筋选筋直径要求】 (1)应考虑在边柱内的水平端锚固长度不小于 l ae ,例如:边柱的边长为300,则梁上下纵筋的最大直径为16mm (2)本着经济性原则,框架梁上部贯穿钢筋尽量用小直径钢筋,例如: 支座处计算值贯通筋可采用 <10cm2C14; 10~12 cm2C16; 12~15 cm2C18;配筋率要求 1、非抗震 2、《混规》有抗震要求 适用于框架梁、次梁、连梁等形式的梁 特别注意点铰接的次梁应当满足!!!! 受扭纵筋 注: 构造要求 1、通长钢筋 注:通长钢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柱截面为400*400时,钢筋直径应小于20原柱布置时应居中布置 3、 4、 图集06G901 1-1

图集06G901 2-2 3、腰筋 受扭腰筋: 《混规》箍筋 1、配置要求 梁高在150~300区间时,箍筋间距宜取150mm。 第1条 第2条 第3条 次梁没有抗震要求,最低要求满足本条即可。 2、加密区要求 注: (1)对于300的框架梁,工程默认不论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一般取两肢箍,对于梁宽大于300的梁,一般用四肢箍。 (2)当框架等级为一级时,如梁纵筋选用C16或C14,则加密箍筋间距分别不大于84mm及96mm。(≤6d) 3、非加密区注意点 例如:某三级框架梁端配筋率大于2%,则加密区箍筋为C10@100(2),非加密区在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下可配C8@200(2),图中配筋方式为C10@200(2)/ C8@200(2)”。 4、箍筋肢距 对于一级框架梁,梁宽取值不宜采用300mm(梁宽300双肢箍肢距不够, 浪费!) 梁宽≥350mm时通常采用四肢箍。 4、面积配筋率要求 《混规》、弯剪扭构件的配置要求. 、 SATWE计算参数输入中,梁箍筋强度按三级钢,梁箍筋间距统一取100mm。 箍筋 计算 结果 箍筋 计算 结果 箍筋 计算 结果Φ6-200 (2)G Φ8-200 (2)G Φ8-200 (4)G Φ6-150 (2)G Φ8-150 (2)G Φ8-150 (4) Φ6-100 (2)G Φ8-100 (2)G Φ8-100 (4)G 箍筋计算结果箍筋 计算 结果 Φ10-200 (2)G Φ10-200 (4)G Φ10-150 (2)G Φ10-150 (4)G Φ10-100 (2)Φ10-100 (4)G 配筋简图“”,其中“5”表示计算所需抗扭纵筋总面积,可配置NC14;其中“”表示梁受扭所需 周边箍筋的单根钢筋面积,周边箍筋必须用C10。

配筋及制图原则xx

配筋及制图原则 8.1配筋原则 8.1.1 板配筋 (1)建筑半砖隔墙,当无门洞长度≤2.1米或有门洞长度≤2.4米时,结构不做梁,将墙体荷载折算成板上面荷载。但墙高较高,线荷载较大时应慎重。 (2)正常楼板配筋应根据支座、长宽比、最小配筋率等因素区分板面、板底钢筋,不能笼统上下一样配筋。板配筋可用PMCAD、Morgain等工具计算,板底钢筋根据周边约束情况适当放大,支座不乘放大系数。 (3)板配筋应考虑较大跨度板的相邻板的板面配筋过渡问题,一般3.9米跨以上考虑,以下可不考虑。当板跨度、厚度相差较大时,大跨度板支座按铰支考虑,相连的小跨度板按连续考虑,将负钢筋伸入大跨度板内。 (4)相邻板面有高差时的板底钢筋的搭接、锚固做法,对于楼面板和地下室底板两种不同情况应该予以区别。对于地下室底板,相邻板底钢筋应相互搭接;而对于楼面板,相邻板底筋分别锚入梁内即可,见通用节点图。 (5)坡10@150,10@200; 10@200双层双向; 上述屋面板配筋均须满足计算要求。 8.1.2 梁配筋 (1)一般框架梁底筋放大10%,负筋不放大;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部位如较大跨度挑梁的支座筋、框支梁配筋等应适当放大。 (2)连续梁配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应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过支座,避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内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影响节点混凝土浇注。

(3)连续梁邻跨跨度较大时,应根据弯矩包络图设计,有时小跨的负 筋要通长设置。 (4)梁底纵筋不宜出现只配两根的情况,因此在总配筋面积满足的前 提下,宜改为3根直径小一级的钢筋。 (5)横向附加筋优先选用箍筋。当有较大次梁搭过来时,应检查附加 箍筋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应设置吊筋。 (6)框架梁/剪力墙连梁上部纵筋一般贯通2根,当梁宽≥350mm时,不足4根贯通筋时补架立筋212;当梁宽为300mm、纵筋多于4根时, 中间应加单肢拉筋。 (7)梁腹板高≥450mm时,需设侧向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构造设 置时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抗扭计算需要时不受此限(指hw<450mm也可设)。注意梁腹板高度为梁有效高度减板厚。 (8)根据《抗规》,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四级的框架结构,梁端箍 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取hb/4、8d、150mm三者的最小值。所以对于截面高小于400mm的梁,比如hb=300mm,加密区间距应为hb/4=300/4= 75mm,而不是一般的100mm。 (9)当边跨框架梁搭在框架柱上时,注意梁纵向筋平直段的锚固长度 应满足0.4Lae要求。此时梁纵筋最大直径有相应限值。 (10)对于抗震等级为二、三级的框架,梁配筋除应符合相关规范和以上各原则外,在构造上尚应注意以下要求: 1)梁端截面的底筋和顶筋配筋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不应小于0.3; 2)梁箍筋最小直径为8mm,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要用10;

梁配筋总结

纵向钢筋 计算要求 目的:通过“强柱弱梁”措施引导框架中的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形成,控制梁端塑性铰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 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在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把截面内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 构造要求 【配筋面积】 ? 《混规》11.3.6、《抗规》6.3.3条文2 【钢筋间距、直径要求】 ? 《混规》9.2.1 注:条文说明

【框架梁钢筋选筋直径要求】 (1) 应考虑在边柱内的水平端锚固长度不小于0.41 l ae ,例如:边柱的边长为300,则梁上下 纵筋的最大直径为16mm (2) 配筋率要求 1、非抗震 ? 《混规》8.5.1 2、有抗震要求 ? 《混规》11.3.6 ? 《混规》11.3.7

? 《混规》9.2.6 适用于框架梁、次梁、连梁等形式的梁 受扭纵筋 ?《混规》9.2.5 注: 构造要求 1、通长钢筋 注:通长钢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 《抗规》 6.3.4 柱截面为400*400时,钢筋直径应小于20 原柱布置时应居中布置 3? 《混规》9.2.6 ? 图集06G901 2-2

3、腰筋 ?《混规》9.2.13 受扭腰筋: ?《混规》9.2.5 箍筋 1、配置要求 ?《混规》9.2.9

?梁高在150~300区间时,箍筋间距宜取150mm。 第2条 第3条 ?《混规》9.2.13 注: 3、非加密区注意点 梁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易小于加密区的50%,但箍筋直径可以取不同值。 例如:某三级框架梁端配筋率大于2%,则加密区箍筋为C10@100(2),非加密区在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下 可配C8@200(2),图中配筋方式为C10@200(2)/ C8@200(2)”。 4、箍筋肢距 ?《混规》11.3.8

梁配筋原则

梁配筋原则 本工程为二级框架,纵筋、箍筋全部采用二级钢筋φ。 1、底筋 按计算结果的0.95~1.1As配置,不要超配太多,并进行适当选筋,例如As=21cm2,可以配3φ25+2φ20(或者3φ25+2φ22),不要配5φ25。配筋率不得大于2.5%,在计算中有部分框架梁配筋率略大于2.5%,在配筋时将之调整到2.5%以下,差额部分加到面筋上。 2、面筋 按计算结果的0.95.0~1.05As配置,注意框架梁、连梁的配筋率不得大于2.5%,在计算中有部分框架梁配筋率略大于2.5%,在配筋时将之调整到2.5%以下,差额部分加到底筋上。框架梁面筋必须25%通长,梁宽大于350mm时,至少4条面筋通长。连梁面筋全部直通。首层次梁中间加架立筋2φ12,二层C、D区的平台花园部分次梁至少25%通长(消防车),其它加架立筋2φ12。 3、腰筋若是构造时不标注,统一按说明要求加腰筋。 4、箍筋 最小直径取φ8 a、计算是按φ级钢筋、@100输入的,连梁、框架梁加密区间距取@100,注意 区分连梁与框架梁,两端与墙相接且跨高比小于5一般定义为连梁,连梁箍筋全跨加密。 b、梁宽b>300mm时箍筋取4肢,b≤300mm取2肢。 c、次梁按计算结果配箍筋,例如最大处(一般在支座)Asv≤0.5cm2时则全跨 φ8@200,0.5<Asv≤0.67cm2时则配φ8@150/200,依次类推。若有较大集中力作用则全跨按最大处的计算结果通长配箍筋。 d、无集中荷载作用时框架梁箍筋间距取@100/200,有较大荷载作用时若根据计 算结果@150(@200)最大处(一般在支座)能满足,则配@100/150(@100/200)。 e、框架梁、连梁的配筋率(底筋或者面筋,此配筋率为实际配筋,而不是计算 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为φ10。 5、加密箍、吊筋 a、框架梁一般按说明加加密箍、吊筋,集中力特别大时另外标注。

梁配筋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 时,不应小于8mm.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1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7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 =0.482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1条 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 表11.3.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0.40,80ft/fy ┃0.30,65ft/fy ┃ ┣━━━━━━╋━━━━━━━━━╋━━━━━━━━━┫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 ┣━━━━━━╋━━━━━━━━━╋━━━━━━━━━┫ ┃三、四级┃0.25,55ft/fy ┃0.20,45ft/fy ┃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 的较大值.

【干货】结构施工图梁配筋原则

结构施工图梁配筋原则 1:使用钢筋:除拉结筋采用HPB300钢筋外,所有钢筋采用HRB400钢筋,C区大跨度范围受力筋可采用HRB500钢筋。 2:梁配筋: 2.1:编号顺序:先沿Y向,后沿X向;先左侧,后右侧;先下侧,后上侧。位于同一线上的梁,按同一编号+a、b、c...,(如KL11a、KL11b)以便编辑。 2.2:拉通筋:所有框架梁均设置拉通钢筋,拉通钢筋根数同箍筋肢数,按支座筋直径拉通,若支座筋相差较大,可拉通小直径支座筋,1/3处焊接,如800宽的梁设置5肢箍,则拉通5根面筋。所有次梁设置拉通钢筋,拉通筋根数为两根,直径同支座面筋,超过两肢箍时,设置架立筋,架立筋同下表。 2.3:铰接支座按除按拉通筋配置外,且应满足不小于底筋面积1/4;单跨简支梁支座面筋 210212214 210(157) 310(236)210+112(270)210+114(311) 212(226) 312(339) 212+114(380) 212+116(427) 214(308) 314(461) 214+116(509) 214+118(562) 注: 根面筋,300、350时设三根,不小于400设四根支座面筋。)350宽设置三肢箍。 2.4:腰筋配置: ①非抗扭梁不必标注腰筋,腰筋配置详《腰筋表》; ②抗扭梁应标注腰筋N***;

当仅有个别梁高于1000时可采用以下简化表: 2.5:箍筋配置: ①箍筋原则上不标注,详《箍筋表》,但应按计算结果复核《箍筋表》配置是否满足计算要求,箍筋表仅按规范要求最小值配置; ②连梁应全长加密(强条)(表中已经注明); ③跨高比(净跨/梁高)不大于5的框架梁应注明箍筋全长加密; ④当梁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为10(强条)。 2.6:跨度较大的梁应复核挠度裂缝。

梁配筋要点(讲解大纲)

梁配筋讲解大纲 目标:掌握梁平法的基本表达方式,能看懂梁平法施工图;掌握梁配筋的规范上的基本构造要点和梁配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能根据pkpm的satwe计算结果基本无障碍的画梁配筋平法施工图。 一、梁的内力图

梁的三种正截面破坏形式 (1)适筋梁: 随荷载增加,超过极限弯矩时,下部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应力丧失承载能力前瞬间,几乎同时,梁的中和轴上移,混凝土受压区面积减小,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极限,构件丧失失承载能力。其垮塌过程有一定时间,属于延性破坏,这正是我们希望的破坏形态; (2)少筋梁 随荷载增加,超过极限弯矩时,下部受拉钢筋太少,过早屈服,变成类似素混凝 土构件,瞬间断裂而垮塌,属脆性破坏;(最小配筋率)p min=0.002或者 p min=0.45f t/f y。 (3)超筋梁, My=Mu时,钢筋的屈服强与混凝土受压同时发生,如再增大配筋率,则钢筋应力未达到屈服,混凝土即发生受压破坏,丧失承载能力而破坏,其垮塌于瞬间,属脆性破坏。最大配筋率,即My=Mu时的Pmax。 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 (4)梁的经济配筋率:0.6%~1.5%.(板的经济配筋率0.4%~0.8%)

二、梁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 实际工程中截面尺寸确定原则;满足建筑功能,规则统一,满足经济配筋率。 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30.转换层或者车库顶板可适当提高到C40左右。 箍筋为一级钢:HPB300(直径:6,6.5810)纵筋:HRB335(用的较少)、HRB400(8~32直径均可) 三、梁平法表达方式 传统的梁配筋表达方式之一:

次梁、框架梁配筋统一规定

次梁、框架梁配筋统一技术规定 (试行)

结构部 次梁、框架梁配筋统一规定 一、配筋指导思想 精心设计、满足计算和构造、考虑经济、方便施工。 二、次梁配筋 次梁指两端支座都不与柱或剪力墙平面内相连接的梁。 (一)钢筋拉通 1、当梁支座受力钢筋截断点间距a≤1.5米时,梁角部两根钢筋拉通。 当a≥1.5米时,均采用212架立钢筋。见下图。 2、井字梁 井字梁角筋必须拉通,拉通原则,以最大支座配筋量配两个级差的钢筋后,以小直径作为角部拉通(如218+422, 218 拉通),相交处配置附加钢筋。 3、次梁底部钢筋

原则上底部纵筋相邻跨应匹配,以配筋面积最小的梁跨的配筋作为拉通钢筋,其他跨增加附加钢筋,避免相邻跨钢筋不通的 情况,见下图。 4、当抗扭考虑角筋作用时,角部钢筋应拉通且应满足计算要求。(二)断面高度不同,配筋不同时 连续次梁在支座左、右跨两端梁截面高度相差较大,钢筋面积相差较大时,按大的配置支座钢筋,不考虑小断面出现超筋的问题。(三)钢筋排数 梁高 900时,钢筋排数不超过2排,梁高>900时,钢筋排数不超过3排,否则应采取加大钢筋直径、加大梁宽度或梁高度。 三、框架梁配筋 框架梁指与柱或剪力墙平面内相连接的梁。 1、梁上部纵筋 ①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按规范规定支座处最大钢筋量1/4拉通, 且不应少于214,当为四肢箍时,2根角筋能满足1/4时, 其他部分采用架立筋,见下图。 ②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及非抗震时,同一根梁上最大支座可配2个 直径级差钢筋,以小直径两根钢筋通长。当为四肢箍时,另配 212架立筋。 ③连续框架梁支座左、右梁负筋尽可能拉通,且配筋率均不应超过 2.5%。 ④同一根梁钢筋种类不宜过多。 2、梁下部钢筋

结构规范之梁设计

1.梁截面 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 详规范。 2.梁截面控制指标 A. 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中数值取用,一 般模型计算会考虑,不用管;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2.5%; B.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25mm和1.0d。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各层钢筋间 距不小于25mm和d(d为纵筋最大直径)。 C. 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范无要求,一般取0.25。 D. 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 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 (按规范的表中最小直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 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二级不大 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 F. 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 1.5hb、500的较大者 3.梁配筋构造 A. 架立筋: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 4m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 12mm。 B. 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 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