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2017-2018学年(下)七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诗词鉴赏》

苏教版2017-2018学年(下)七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诗词鉴赏》

2019-2019学年(下)七年级语文期末专题《诗词鉴赏2》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字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3.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塞上听吹笛

高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戌楼:军营城楼。②梅花何处落:此处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赏析“散人春风满洛城”中“散”字或“风吹一夜满关山”中“满”字的妙处。(只答一个字的赏析)

2.《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所提到的“折柳”指的是什么?

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2.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诗歌是怎样利用“竹”这一形象来表情达意的?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眷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陆游在山西村中看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请选择其中的一处加以描述。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主人应声开门后,“我”这位不速之客会怎样解释

自己的不请自来呢?请用第一人称表述。

3.《江上》中“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其妙处作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李诗和王诗中汉文帝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2)这两首诗都咏贾谊,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不同,请简要概述。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2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的品质。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

达效果?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一、

1.团团柳絮,像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的基本意思,语言生动流畅)

2.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3.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如雪花般尽情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二、

1.示例一:“散”字准确地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传到各地,营造了整个洛阳城思乡的氛围,勾出了旅人的情思。示例二:“满”字表现了《梅花落》的笛曲幻化成故乡的梅花随微风散落,洒遍关山的具体形象,委婉巧妙地表现了守边战士的怀乡之情,一语双关,妙趣无穷。

2.“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

1.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幽深的竹林;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3.在诗中,竹形成一种幽深宁静的环境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特立独行、清高脱俗、醉心自然的形象。(答及手法“烘托”,答及环境特征,能较准确、具体地答出主人公形象特征)四、

1.农家设酒杀鸡招待客人的热闹场面;村人吹箫打鼓,热热闹闹迎接春社祭祀的场面。(选择一处,展开想象和联想加以描述即可)

2.提示:能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语句连贯,符合语境即可。

3.既写出了山水萦绕、千帆竞渡的自然风光,又借山光水色的变化寄寓了人生感悟:不甘屈从阴暗,不怕青山阻隔,便能得到千帆竞渡的开阔心境,就能战胜眼前的迷茫与困难。五、

(1)李诗中的汉文帝表面上求贤若渴,实则是不关心国计民生而只关心鬼神的昏庸之君。

王诗中的汉文帝大都采纳了贾谊的治国安民之策,是一位爱惜贤才的睿智君王。

(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李诗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王诗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概述”只要能总结出各诗的特点即可得分,不必结合诗句分析)

六、

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七、

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八、

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

2、“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九、

1、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2、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

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十、

(1)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的心情。

(2)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