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LCC学习交流资料

LCC学习交流资料

LCC学习交流资料
LCC学习交流资料

寿命周期费用技术简介

当今世界资源越来越紧缺,国际竞争便越来越激烈,积极探索应用新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解决设备发展与经费紧缺的矛盾,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是举世共同关注的问题。

寿命周期费用技术追求的是设备一生所耗费用最少,提高产品效益(效能)的技术经济方法,因此运用寿命周期费用技术是解决设备发展与经费紧缺的矛盾、提高设备寿命周期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寿命周期费用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寿命周期费用

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英文缩写为LCC)是指产品(设备)在预期的寿命周期内,为其论证、研制、生产、使用与保障以及退役处置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之和。

又称WLC——全寿命费用,是设备寿命周期各阶段的费用总和.

TCL——寿命自始终的费用.

2、LCC的组成

根据产品是研制或购置的,其LCC可有不同的组合,常见的表示方式:

(1)对于研制设备:

LCC=论证费+研制费+生产费+安装调试费+使用与保障费+环保费+不可用性费+退役处置费;

(2)对于购置设备:

LCC=购置费+运输费用+安装调试+使用与保障费+环保费+不可用性费+费退役处置费;

①购置费---用户为获得该产品(设备)一次性投入的资金;

②运行费---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包括:人员费、能源费(电、水、气、汽、燃料、油)、消耗品费、培训费、技改费用、诊断监测费用等;

③维修保障费--设备投入使用以后至退役前,对其进行维修与保障所发生的费用。

包括: 备件与修理另件、各种检测设备、维修和保障设施、维修保障管理、各种培训、人员、各类数据与计算机资源等方面发生的费用;

④环境保护费---为了消除设备投入使用后造成对环境污染,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资金投入或应交的款项等。

包括: 设备前期采用防保材料、防护措施、环保设施增加的投入,以及使用阶段各种废物、废料、废水、废气的处理等发生的费用;

⑤不可用性费---又称惩罚费用。指因发生故障进行修理,不能正常使用(包括设备效率和性能下降)所造成的损失,如电力系统中的停电损失费用;

⑥退役处置费---设备在退役阶段发生的处置费用。

二、LCC的发展过程

1、起源

LCC最早起源是瑞典的铁路(1904年)。把LCC的概念用于技术经济分析可追溯到1947年在美国创立的价值分析法。然而LCC问题真正引起重视并得到发展却是在上世纪的后半叶,这是有深刻

背景的。当时随着武器装备性能的改进和提高,不仅使其采购费大幅度增加,更导致其使用与保障费用大幅度上扬,甚至达到采购费值的数倍以上,成为美军军费的沉重负担,而此时国防经费的相对值却又不断下降,难怪美海军发出了叹息:被费用击沉的舰船远比被炮火击沉的多。为了控制军费,美国国防部更致力于探索控制并降低武器装备费用的有效技术和管理方法。有了这种需求的牵引,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工程、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则为LCC发展成为一门新兴技术提供了学科基础,由此,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对LCC进行系统性研究,不久就提出了LCC评价法是武器装备采办时必须进行的工作,籍以控制军费,优选方案。

2、发展

到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提出了可承受性的采办政策,要求采购的武器装备必须是负担得起的。为了狠抓LCC的管理,颁布了一系列标准和指令以推行LCC技术及应用。这些文件规范了LCC的定义、估算、分析和评价方法和管理程序等,明确规定“LCC估算必须尽早进行,虽然此时有用的信息很少,但决策却要在寿命周期的早期作出”。他们在此时已认识到武器装备在寿命周期各阶段所花去的费用,从用途上看各不相同,貌似相互独立,但实际上彼此之间密切相关,特别是早期的决策对LCC有着决定性影响。他们还把LCC视为一个管理问题,管理的目标是控制装备的总费用,而不是某些单项费用,因而决不能以传统的最低采购价格作为决策准则,而必须以LCC最低为准则。这是在费用观念和意识上的大变革、大飞跃,最终带来了巨大的费用效益。有研究指出,到了1978年,全世界图书馆中能收集到的费用模型已超过1200个。因此,可以认为这一年代是LCC 迅速发展的年代,并已从军事部门推广应用到产业部门,美国的许多州也订立了法规用以实施LCC 技术。

3、成熟和国际化

上世纪80年代以后,LCC在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走向了成熟和国际化。例如,1987年11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了《LCC评价——概念、程序及应用》标准草案,并于1993年1月建议在国际上应用。我国于1992年2月颁布了《装备费用——效能分析》国家军用标准,其中费用指的就是LCC。到了1996年9月,IEC颁布了IEC300-3—3《LCC评价》标准,并成为ISO9000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重要组成内容。1998年8月,我国颁发了《武器装备LCC估算》军用使用标准等等。除了制订标准推行LCC外,从行政上也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1999年6月美国总统发布了行政指令,规定“在制定有关在产品、服务、建造和其他项目的投资决策中,应采用LCC分析”,其目的是“减少政府费用以及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与此前后,美军推行的第二次军事采办事务改革,把“进一步聚焦于减少LCC”作为首要举措,提出“费用作为独立变量”的新理念,把费用真正放在了与性能和进度同等地位上,成为一个自变量而不是最终结果的因变量。这一切,均说明了LCC技术确有巨大效益和发展潜力,今后其应用必将更加深入、更广泛和更富成效。

值得指出的是最近几年,LCC技术逐渐向电力系统推广应用,LCC工作比较成熟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瑞典为主),主要用于核电站、发电机、及发配电线路等。

三、LCC技术及其应用范围

1、LCC技术

LCC技术一般认为包括了LCC估算、LCC分析、LCC评价和寿命周期管理等内容,它们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和应用目的。

? LCC估算

指把产品在其寿命周期内消耗的一切资源全部量化为金额累加以得出总费用的过程。它是LCC 技术中的基本和基础部分,估算准不准确显然对分析和评价有本质的影响。估算一般是在费用发生

之前进行,为此必须进行费用分解结构、建立费用估算模型、选择费用估算方法、以便利用现有的信息估算未来的费用。

? LCC分析

指对产品的LCC及各费用单元的估算值进行结构性研究,旨在确定费用主宰项目(即高费用项目)及影响因素、费用风险项目以及费用效能的影响因素等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是进行LCC管理的先决条件。

? LCC评价

指以LCC为准则,对不同的待选方案进行权衡抉择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可以为产品设计、开发、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等活动中所作的涉及到未来费用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 LCC管理

指以追求LCC最小为目标,对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必须实施的LCC技术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以及对LCC控制的活动。

2、LCC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

?早期估算产品的LCC,检验项目的可承受性、作为拟订费用门限值经费预算、、控制费用等的依据;

?以最低或合理可承受的LCC为准则,优化和选择设备的设计方案、生产方案、使用方案、维修方案、更新方案、报废方案以及其它与费用有关的备选方案;

?促使产品从开发起,就重视对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的管理和投资;

?辩识与确定产品的高费用项目和费用主宰因素,以便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和控制各种费用风险;

?帮助招标、签约、选择合同单位和采购单位;

?为决策提供所需的未来费用的信息;

?为待开发的产品降低费用提供实践信息;

?为其它各类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提供费用分析技术。

3、LCC技术应时机

?LCC分析可在产品寿命的所有阶段和任何阶段进行以提供决策信息。

?LCC技术应用很灵活,可以用于计算产品的总LCC或LCC中的一部分,也可就针对维修方案或技术改造方案作为出评价。在多数情况下LCC不需要对所有未来费用进行预测,只为竞争系统/设备的比较和优选提供决策依据,计算不同方案间的费用差别与计算各方案完整的LCC进行比较是等效的,而前者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特别值得指出的是,LCC技术在累计费用时,不一定非要从寿命的零点开始。当在产品寿命的任何时刻点作决策时,此前发生的费用,是按照过去的决策产生的,已无法改变,可算作已支费用,因此在确定未来的最佳方案时,除非它还将作为预测未来事件的参数而出现时,便没有必要再考虑这些已支费用。

?LCC技术的具体应用对象

LCC技术应用比较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特别在初始费用大的项目/设备上,由于其节省空间大,通过进行LCC分析评价,取得费用收益大。人们往往忽视了对通用小型部件的LCC分析,认为单个小型部件的费用节省空间较小,对其进行LCC分析,收效不明显。小型通用部件用途广用量大,其LCC节省不容忽视。

4、LCC评价法与其它评价方法有其明显的特点;

?要求在项目论证开始阶段就要考虑LCC,因为,装备研制的实践告诉我们,早期的决策对LCC

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设备的购置决策,不仅看购置费,更要考虑使用与维修保障费用,即考虑总拥有费用。

?费用估算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LCC用总现值、总终值或等值年均值表示。

?特别强调综合权衡分析:通过对设备系统的权衡分析,获得费用与效能(效益)之间的最佳平衡,达到既保证设备系统的任务要求和性能指标,又使其LCC最经济。

权衡分析包括:

①设备的性能、进度、费用之间的权衡分析;

②设备效率(效益、效能)和LCC之间的权衡;

③设备的设(购)置费与维持费的权衡分析;

④设备购置费用中各主要项目费用之间的权衡;

⑤维持费用中各项目费用之间的权衡。

四、LCC的研究应用情况

1、近几年来国外LCC研究、应用情况

最近几年来国外在LCC理论研究与应用上都取得显著的成绩,下面列举若干案例。

(1)在交通运输系统方面

①瑞典:瑞典Adtranz公司17年来将LCC技术合同用于瑞典高速列车项目(X2000)上,合同包括一份对RAM/LCC严格要求规范,及项目研制期间的预测数据与早几年的运行验证。验证的结果表明是很成功的,减少故障的发生,非计划检修与LCC值均已低于合同规定标准。

②位于瑞典与丹麦之间的Qresund fixcd海上通道,它包括一条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和一条双轨电气化铁路,全长约16公里。其建造与经营均由两国公有的QresundsKonsortiet公司负责。财团强烈希望最大限度减少寿命期内的总费用,而不是只着眼于最初投资。因此,从项目开始就采用了LCC 分析技术,在通道设计、材料选择、维修方案、经营策略、合同签订等采取积极措施降低LCC。取得很好经济效益。

③法国运用LCC技术对汽车、货车等不同车辆的推进动力方案进行LCC评价。抉择适合法国国情的最佳方案。

(2)在航天方面

美国国家航天局在NAG-1-1327宇宙飞船的发射车辆和航天器的概念设计中运用了LCC技术。

(3)在国防建设方面

①美国军方用LCC技术于航空母舰、护卫舰、飞机以及陆战队的坦克武器的LCC评价分析中。

②英国海军采用LCC技术于舰船的建造中。

(4)能源工程

①美国对核电站、发电机、大型变压器、输配电系统、反应堆核燃料合理配置及核废物的LCC 管理等都取得很多成绩。

②瑞典万提弗AB公司为支持LCC应用制定了可用率工程开发(AED)能规划,并在变电站设计、断路器采购、水电机组现代化等工作中采用了LCC技术。

③英国把LCC技术用于燃气轮机的改进方案研究中。

④挪威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应用LCC评价最为普遍,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其它方面

①一些国家在城市建筑与人行道的设计中,应用LCC技术寻找最佳的投资决策方案。

②欧洲的一些国家正在研究制订腐蚀的LCC标准。对钢桥梁、海底管线等的防腐保护方法、涂

料维护方法和材料选择数量等进行研究,采用LCC技术抉择最佳方案。

③为了计算LCC值已经建立了各种不同用途的费用模型与计算程序达数千个。

④欧洲LCC技术已经走向国际合作的道路,组成咨询公司。如由挪威、英国、法国等65家知名企业参加的LCC联合工业项目(JIP),就是专门研究LCC维护本组织成员利益,并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

2、我国LCC工作起步较晚,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987年中设协引进了该项技术,成立了设备LCC委员会。十多年来,委员会出版了专著,举办了多层次、多目标的各类培训班,共30多班次,参加人数近4000人,6次组织全国性LCC研讨会交流成果及经验,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我国LCC工作的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引进、消化、吸收LCC技术阶段。?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应用逐步开展阶段。?2000年后进入顶层推动阶段。顶层包括:行政法规的制定、企业单位领导开始重视,顶层推动是LCC发展的牵引力

10多年来,军队系统及地方行业部门应用这一方法也取得一批可喜的成果。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LCC技术也已进入高等院校相应专业的课程中,并成为研究生培养方向之一。

运用LCC技术取得显著效果的典型案例有:

(1)在设备规划和选型中应用LCC方法,提高了设备经济效益,促进技术进步

①吉林化学公司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改进生产装置装备技术素质,以用最小LCC获取较高的效能,达到好的投资效益。对石墨阳极和金属阳极两种食盐电解槽作了LCC评价,结果采用了初投资高,但维修费用明显低的金属阳极电解槽。设备更换后,1992年便比1989年增创利税 2144万。

②鞍山钢铁公司公司氧气厂,为满足“八五”期间生产需要,经国家计委批准,采用外商投标竞争方式引进设备。通过对法、日、德、美五种3500立方米/时制氧机的技术考察和LCC分析,决定引进美国产品。该方案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年可节省电6950万千瓦时,折合人民币1702万元。据计算,该项目年创利润3647万元,投资利润率24.64%, 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46年。

③空军在甲、乙两型作战飞机论证中,进行LCC估算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乙型飞机虽然性能略有提高,但初投资大,连同后勤保障费用在内的LCC大大超过甲型飞机。根据功能/费用综合分析的结论以及装备费用的可承受性原则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供上级领导决策,为提高装备的效费比起到了积极作用。

(2)运用LCC 分析方法计算设备的经济寿命,为设备更新改造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①大连港务局针对现有的港口机械,建立了设备的购置、更新和维修的管理决策模型,对设备进行了LCC及经济性分析,仅M10—25型门机更新和45千瓦牵引车选型等四项决策,当年获经济效益1511万元。

②大庆石油管理局和清华大学对油田专用设备的更新决策进行研究,用LCC方法对压裂设备的经济寿命进行计算。按计算的经济寿命更新,全油田64台压裂设备共节约349万元。

③海军对在役各型主要舰船的服役年论证中,用LCC方法对舰船的经济寿命进行计算,结合舰船的自然寿命及技术寿命的分析,提出了各型舰船的最佳服役年限的建议,为海军领导提供的科学依据,对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④应用LCC技术对特种装备以及车辆、雷达等进行LCC分析和评价均取得很好的成效。

(3)用LCC管理控制设备投资

武钢硅钢片厂是二十世纪70年代从日本引进冷轧硅钢片成套设备,于1979年投产的国内主要硅钢片生产厂。1990经计委批准扩建,一期扩建工程由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技术总负责,国内配套

部分设备,二期扩建工程从设计、制造到安装全由中方独立负责,成套国产化。二期工程1998按期全面竣工。它们在扩建过程中,用LCC理念选择扩建工程的装备水平、确定设备的安全裕度、进行国内外设备分交与采办国产设备等,有效地控制了投资概算。国内设备投资比概算降低7%。

(4)LCC技术开始应用于某些高科技项目的方案论证

①在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天地返往运输系统”的概念论证中,开发了包括LCC分析的决策支持系统,对六个备选方案进行了统一的评估。

②用LCC技术建立了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的LCC模型,并对不同级数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的各备选方案进行了LCC分析和评价。

(5)在2002年第五次LCC年会上,来自军队和地方、科研、院校、企业以及有关管理部门的代表,交流了LCC理论方法研究、费用建模的最新研究成果,LCC在企业管理与军事装备管理中的应用经验与体会,以及军事装备、港口机械、铁路、化工、医药、纺织和矿山等行业的应用实例。

(6)在2004年的第六次全国LCC学术年会上,来自军队和地方、科研、院校、企业以及有关管理部门的代表,交流了LCC理论方法研究、费用建模的最新研究成果,LCC在企业管理与军事装备管理中的应用经验与体会,以及军事装备、钢铁、电力、纺织等行业的应用实例。

虽然我国在推广应用LCC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先进国家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各个方面多做工作,争取更快与国际接轨。

五、LCC是全资产管理的有效工具

1、LCC管理

(1)LCC管理的目标、重点和核心

LCC管理是以追求LCC最小为目标,对装备寿命周期各阶段必须进行的LCC技术活动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以及对LCC的控制活动。它既不与现今的财务管理活动内容重复,也不矛盾,而主要是从LCC角度出发,提供决策和控制费用的信息,使决策科学化,因此它是设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实施。

①LCC管理的目标: 从LCC角度对设计、定购及使用与保障中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力图以最低的LCC 保证实现设备的使用要求。

②LCC管理的侧重点: 控制设备系统的总费用,因为局部费用最省不等于总费用最省。

③LCC管理的核心:目标管理,要求确立各项费用的目标值,并据以作为设计和管理控制手段。

(2)LCC管理的内容

LCC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建立费用管理的各项原则;

②制立有关LCC管理的政策和规定。例如,规定LCC是招标必须权衡的指标,如何在管理中贯彻竞争、评价、监督、激励机制,明确定义费用单元的内涵,对数据和建模方法的要求等;

③建立LCC管理和控制的程序和举措。包括明确管理目标,制订管理大纲和计划,确定费用评审点和评审内容,建立费用数据库和信息传输渠道等;

④在寿命周期各阶段尽可能发挥LCC技术的作用,为决策提供各类有效的费用信息,作出正确决策;

⑤对已批准项目的LCC进行严格控制,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定费用设计(也称费用限额设计)、可靠性改进保证和LCC采购等。同时要严格掌握进度,经验表明,进度的拖延必然带来费用的突破。

(3)LCC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①在论证阶段粗略地估算费用,以获得关于费用可负担性的信息,作为项目能否立项的依据之

一,并初步明确费用的主导因素和定费用设计的指标等;

②在方案阶段进一步估算LCC并作为决策准则以权衡各备选方案,优选出在费用、进度、性能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的装备设计方案、生产方案、使用方案及保障方案等;

③在研制阶段,进一步细化LCC的估算和分析,修正以前估算的结果。随着研制工作的进展,LCC将从设计要素转化为项目控制要素,以保证研制出的产品符合性能和费用指标;

④在生产阶段,应精确地估算出各项费用,并开展生产工程、项目工程方面的工作,以控制和降低LCC;

⑤在使用阶段,利用已发生费用的信息继续估算和验证LCC,提出装备更新、改造、延寿以及使用与维修的改进措施以降低LCC;

⑥在退役阶段,确定装备残值,控制报废处置费用。整理、积累各种费用资料,计算LCC的实际值,归档并反馈信息。

(4)LCC管理大纲

为了有效地进行LCC的管理,应制订LCC管理大纲。它是一个关于LCC工作的总体规划,是制订LCC计划的基础,其目标是:

①将费用管理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全寿命过程中;

②把与LCC有关的单项任务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互相配合的工作;

③拟定一种对采办重要特性敏感的LCC方法;

④确定费用控制程序;

⑤准确和迅速地提供信息;

⑥使设计人员掌握LCC技术。

(5)LCC管理工作计划

LCC计划是用来组织实施LCC工作的,它明确地规定了所需LCC工作的所有方面,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

该计划具体规定了完成下列任务的方法:用LCC估算来影响管理、设计、生产、使用与维修以及保障的决策;在采购中满足LCC要求;利用LCC将管理决策与本机构内部的预算和执行系统关联起来;为满足评审及阶段分界点要求提供LCC信息。

有效的LCC计划的制订不仅需要专门知识,而且要有强烈的费用意识以及减少与控制费用的策略。

LCC工作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①LCC管理的目标;

②LCC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求、方法与程序以及应建立的假设与约束条件;

③对费用估算模型建模的要求及建模方法;

④寿命周期各阶段的LCC工作的内容、进度、职责与分工;

⑤确定与标识LCC主导因素及需作权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⑥定费用设计的目标与技术;

⑦LCC的评审内容、要求及评审点;

⑧提交LCC估算与分析报告的内容与时间要求;

⑨跟踪、控制、反馈费用信息的体制与渠道;

⑩把转承制方的有关活动纳入LCC管理的手段及措施。

2、LCC的评审

评审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装备各阶段的评审中,LCC应是独立内容之一。

评审时应提交全面而完整的LCC文件。文件中应对每项费用的估算关系式、所采用的熟练曲线、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系数的确定等清楚而详尽地加以阐述,并说明其稳定性、再现性和可跟踪性。评审还应重点对下列问题加以说明:LCC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及关键性活动的情况;影响费用的主导因素及对其分析;已采取或计划采取的降低与控制费用的措施;与费用有关的各项设计目标的状况;计划要进行的、正在进行的或近期完成的各种权衡分析;占投资费估算值总额80%以上的装备部件及软件的清单并按价格排序;所作假设与约束条件的依据;LCC估算的结果及分析;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的结论等。

评审结束后应对提出的问题、意见、建议等逐个分析研究,加以解决,以提高LCC管理和活动的质量。

LCC技术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工作,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推广应用LCC技术的过程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通力合作,一些效益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来,所以LCC工作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坚持!坚持!再坚持!

LCC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吴奕亮中国海军工程大学

以最少的经费投入来获得最大的军事经济效益,一直是装备系统工程所追求的目标。寿命周期费用技术以全系统、全寿命、全费用的观点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决策基础。在装备的论证、研制、生产、使用及保障等各个阶段的各种决策问题中,只要涉及到费用,就可运用这种技术来得到最佳的决策,因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但实践表明,目前LCC技术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外著名的后勤工程专家B.S.Blenchard指出,主要障碍是传统的思维方式、审计的方法、组织机构的目标、受政治主导的活动等,多半是围绕着短期考虑的,有的还害怕LCC分析的“透明性”暴露了经济信息。就我国开展LCC技术应用的现状看,也并不尽人意,发展不快、应用不广泛、不平衡是突出的现象,许多文献[1]~[4]从认识、组织与管理、立法、宣传、培训与交流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归纳起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分为认识、管理、组织和技术四个方面:

1、在认识上,对LCC技术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三重三轻”传统思想的束缚:重初始投资费用,轻后期费用;重技术决策,轻经济决策;重性能,轻费用、进度。

2、在管理上缺少推行LCC的发展计划、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标准手册。因LCC方法的复杂性,涉及很多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规,就保障不了合作。

3、在组织上缺乏相应的机构,设备采办决策都由计划部门一家说了算;购置资金和使用维修费用的分离,在制度上没有允许购置者投入一部分将在设备的使用与维修阶段减少的费用。

4、在技术上有三少:了解和掌握LCC技术的人员少,尤其是管理决策层的人员更少,早期培训的人员已离职,新的人员急待培训;设备有关费用数据收集困难,历史数据积累少;目前简易适用的LCC计算软件较少。

作者在完成国防预研基金项目《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方法研究》的任务中,经研究发现,上述分析的这些原因,还可进一步细化和补充,本文对此予以讨论,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一、LCC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除上述所讨论的问题外,作者认为还存在分析目的、分析需求、数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1、过分强调分析的完整性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对LCC基本目的的误解,过分地强调了分析的完整性,导致对所有的分析均要求完整地计算寿命周期内所有的费用。而实际上,在很多种情况下,LCC并不需要对所有未来费用进行预测,而是为竞争系统的比较和优选提供决策依据,计算不同方案间的费用区别与计算完全的费用具有同等的价值和作用,但前者的工作量却大大减少。并且,LCC分析所做假设的未来变化对竞争系统的影响也是平等的,这又减少了风险及不确定性分析的工作量。

2、未能清晰地表述未来需求

需求分析可概述为:根据目前的能力,分析各方面情况,确定需要什么;根据工业和技术因素改进可行的选择方案;对所有可行的选择方案,根据LCC、效能、风险率、人的因素等进行比较。显然,如果这种方法使用得当,就可以做出最优决策。但是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对“需求”的清晰表述,这是因为各种因素和使用情况都不能得到肯定的确定(即具有不确定性),其中混杂有经济的因素、技术的因素和工业的因素等。即使目前的需求已经确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分析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本身给需求带来了不确定性。清晰地表述未来需

求,是获得正确LCC分析结果的重要条件,尽管LCC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分析能够减少不清晰的未来需求所带来的风险,但不严谨的需求分析和不明确的未来表述,却使LCC分析犹如“建在泥巴地基上的高楼”,其结果的可依赖性极差。

3、数据的不完整和难以收集问题

数据是LCC分析的第二个重要因素,相对于需求的“基础作用”,不正确的数据犹如“用泥巴盖高楼”,同样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无论是费用估算、分析或评价,有了好的计算方法和程序,没有确切可信的数据为基础,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甚至导致决策的失误。数据采集的工作量很大,要得到正确和充分的数据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因为设备的寿命周期一般较长,相关的资料数据分布面广,往往不为掌握这些数据的人员所重视,历史记载不全,容易失散,以及有些数据关系到单位的商业秘密不愿提供。经验表明,完成项目的数据采集的工作,就相当于完成全部LCC工作量的80~90%。设备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平时对费用数据的积累,并及时储存于计算机系统内,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获得所需的数据。

4、方法与模型的不恰当和不适应问题

LCC分析方法和模型的作用是将前面所明确的需求、取得的分析用所需“加工”为LCC分析结论,为决策服务。相对于前面LCC“高楼”的“基础”和“材料”,利用不恰当、不正确、不适用的LCC分析方法与模型进行LCC分析与评价,犹如指派“拙劣的工匠盖高楼”,同样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通常的原因是机械地运用LCC技术,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性与有效性,不能从大量的LCC分析实例中寻找、组合、开发出适用于所分析对象的LCC方法与模型,生搬硬套,导致分析的结果偏离预定轨道,或者是如1.1中所提出的问题一样: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必须注意模型适合问题,而不是问题适应模型。

二、应用建议

LCC方法的实质是明确当前决策所带来的全部未来费用,因此,LCC不仅仅是一个用来量化和权衡分析方法,也是一种理念,即考虑各影响费用的因素的决策有利于减少系统寿命期内的总费用。LCC理论的应用即使存在很多问题,但随着技术的应用和取得的效益会逐步得以解决。为使LCC理论和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提出如下建议:

1、切实树立“三全”观点

“三全”观点就是以“全系统、全寿命、全费用”的观点,抓好设备管理工作。“全系统”的观点就是要把设备及保障其使用、维修的一切要素(包括维修规划、技术资料、备件、维修设备、设施、维修力量的要求、人员培训等等)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起来,全面考虑和规划,以求得最佳匹配;“全寿命”的观点认为设备一生虽可分为论证、方案、工程研制、生产、使用与维修直到报废的各阶段,但它们却又是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早期决策对设备的性能及保障的难易影响极大,设备管理必须尽早抓起,做到“优育、优生、优用”,越早抓效果就越好;“全费用”观点则要求对设备或产品进行分析、权衡、抉择和决策时,用LCC作为决策的基本准则。只有树立了上述三个观点,才能为应用LCC技术奠定牢固的基础[2]。

2、采用并行工程的管理

并行工程(CE),亦称同步工程或称寿命周期工程及产品综合研制。应用并行工程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需要[5]。它是相对于传统的顺序工程或串行工程而言的。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并行工程进行了定义。最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采用的是美国防与分析研究所(IDA)于1988年在R-338报告中给出的定义[5]:CE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保障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用户的可承受能力分析可能导致前沿科技的应用不重视。技术进步到新或现

存的系统可以受到很大收益。因此,DMC建立了几个目标,其中一个是将费用作为设计变量和传统的性能变量放在同等的水平。根据这一定义,CE是组织跨部门、多学科的开发小组,在一起并行协同工作,对产品设计、工艺、制造等上下游多个方面进行同时考虑和并行交叉设计,及时地交流信息,使各种问题尽早暴露,并共同加以解决。它通过组成多学科产品开发队伍,改进产品开发流程、利用各种计算机辅助工具等手段,是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能及早考虑下游的各种因素,达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目标。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在寻找从技术上解决实现CE的途径。总的情况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和研制:一是在产品设计中尽早落实DFX技术,如DFM——考虑制造的设计、DFA ——考虑装配的设计、DFT——考虑监测的设计;二是加大计算机辅助技术CAX的运用,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编程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等;三是统一的产品数据交换标准、设计标准化及产品全寿命周期数据库技术;四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五是设计开发过程网络计划技术;六是网络及各种通信工具等等。

3、规范寿命周期工作内容

在装备寿命周期的各阶段,有不同的工作内容,为更好的实施LCC分析和管理,应通过规范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内容,突出LCC工作要求[6]。

(1)任务可行性与概念形成阶段:技术进步、任务可行性与可用性分析、LCC评估;

(2)概念研究阶段:性能需求分析、需求定义与具体化、需求分配、使用分析、功能分析、技术与风险评估、范围定义、后期保障、功能基线开发、LCC评价、系统需求回顾;

(3)证明与确定阶段:基线定义分配、元件具体化、性能费用与进度重定义、后勤保障有效性、范围界定、系统综合计划、框架管理定义、风险管理计划、试验与评估计划、生产能力评估、系统工程管理计划、系统设计回顾;

(4)全面开发阶段:系统工程管理计划补充、更新文件、框架管理、人力与训练计划、综合后勤保障计划、初步定义回顾、功能框架审核、产品基线开发;

(5)生产与部署:生产工程、生产文件回顾、物力框架审核、综合后勤保障补充、技术数据文件准备、改变管理、延寿计划、使用与维修。

4、建立综合数据库系统

由于数据缺乏或不确定,往往使LCC工作难以进行,也是推行LCC技术的难点之一。应当从费用单元的划分开始,研究与我国财会制度相协调的费用分解结构和LCC估算方法,包括LCC台帐、LCC报表的模式,以及LCC审批、招标、签约等等,协调LCC与现行财会制度的关系,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LCC技术,这是LCC国产化的进程中十分必要的工作。与此同时,建立起所需的数据库,逐步使LCC数据完善化,掌握可靠的数据资源。

鉴于维修数据的不可见性,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综合维修数据库系统,不仅有利于维修数据的管理和后勤保障计划的制定,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开发新的系统装备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

5、加强LCC技术培训

加强培训,使LCC为各级领导、主管部门和广大技术人员了解和运用。美国海军在1990年推行“全面质量指导”(Total Quality Leading,TQL)时,就指出“对管理人员而言,首要的工作就是使他们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并以此来领导这一转折”。他们认为,“我们的上层人员和关键人士的教育,在TQL的成功推行上是不可少的”。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应努力加强多层次的人员培训,特别是对推行LCC应用起关键作用的人员的培训,在培训时,应区别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4]。

6、加大LCC技术储备

大力开展LCC技术研究,针对各类需要用LCC技术决策的问题,开发具有针对性的LCC模型并使之软件化,建立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软件库和模型库,为管理决策和费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和手段。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引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在预定的设备性能(即可靠性和维修性)前提下,以最低的LCC为目标,对新一代设备的研制、生产、使用、维修各阶段提供科学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7、谨慎引入新的技术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技术进步的效应,新技术不仅可以增加系统的效能,同时也会减少寿命周期费用。例如,采用BIT和ATE设计:不仅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和隔离失效,降低维修时间,实现即时维修和供应;而且在系统测试中能更准确定位系统的工作状态,提高任务成功性;同时,还可为人员提供现场培训的机会。这些作用的最终结果将提高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并降低使用和保障费用。再如,将信息技术用于检测诊断,发展基于状态的维修(CBM);把信息技术用于管理,实现维修管理和保障的信息化等等,均可在提高装备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的同时,降低保障费用、尤其是降低管理费用。

然而,在新技术大幅提高系统效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高费用的风险,尤其是新技术的可靠性不能切实得以保证时,更为明显。因此,必须全面权衡采用新技术的利弊,认真地分析风险,仔细考虑可负担性。在某些情况下,宁可牺牲一定的先进性,也必须保证可靠性和可负担性。

8、酌情运用仿真分析技术

基于仿真的采办是将建模与仿真技术应用于系统采办全过程的一项创新性建议。它能使武器系统的研制缩短周期,节省经费,提高质量。其研究内容包括体系结构、协同环境、建模与仿真、采办过程及组织等。仿真软件的研究包括采用新的建模仿真方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善建模仿真功能,增强对建模仿真全生命周期活动的支持功能。仿真技术的应用正向仿真系统的“全系统”、“系统全生命周期”即“系统全方位管理”发展。

9、适当采取强制性措施

在应用LCC理论时,应尽量使各参与方达到目标统一。如采办方能够使制造商相信:提供具有费用效能的装备,才能使他们获得最大的利润。但人总是有惰性,在初始阶段,应该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指示,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这样做可能代价较大,但最终会变为自觉的行动。例如安全带的推广问题,在开始阶段是群众熟悉阶段,应该严格执行,虽然花费较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确信系安全带是为了他们的自身利益时,就变被动为主动。

三、讨论

LCC技术包括LCC分析、LCC评价和LCC管理等工作,技术的核心是通过LCC估算提出可信的费用估算结论,这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为了得到准确可信的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结果,必须恰当地解决几个基本问题:一是根据决策的需要确立恰当的分析目标、二是准确的表述未来、三是获得充足且正确的数据、四是采用合适的方法与模型。

为推广LCC技术,在认识上要切实转变观念,从组织与管理上,需要采用先进的工程与管理策略、掌握LCC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时机;从技术上,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基础研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支持数据、方法与模型的不断积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LCC技术取得其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课题研究小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方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第三届全国年

会论文集.1995.11.

[2]陈功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更需要LCC.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第四届全国年会论文

集.1999.5.

[3]陈桂明,王邦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LCC方法的意义及应用.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第四届全

国年会论文集.1999.5.

[4]罗云,杨仕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寿命周期费用技术的思考.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第四届全

国年会论文集.1999.5.

[5]罗召斌,张敏,郭家俊.并行工程在新型武器装备研制中的应用研究.装备质量.2003.11.

[6]罗云,张俊迈,吴奕亮.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方法及其应用.第一版.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年.

LCC方法在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梁志学何一兵庄松鹤武钢焦化公司

一、国内外企业中寿命周期费用(LCC)方法的情况

LCC( Life-Cycle Cost)方法在美、日等国进入实用化至今已有30余年,80年代以来,寿命周期管理及费用分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它不仅考虑产品的论证、设计和制造,同时关注产品的使用、维修直至报废处理,LCC管理已成为设备经济管理的核心。

1970年,日本在吸收美国及欧洲设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全员生产维修(TPM)模式,强调“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TPM以全效率为目标。通过减少6大损失(即:故障停机时间损失;设置与调整停机损失;闲置、空转与短暂停机损失;速度降低损失;品缺陷损失;产量损失)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OEE(overall equipment efficiency),实现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现场生产系统寿命周期损失最小化。

1971年,英国丹尼斯·帕克斯Dennis Parkes提出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以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研究目标,它综合了与设备相关的工程技术、组织管理、财务等各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进行设备可靠性、维修性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强调发挥设备使用寿命各阶段机能的作用,它全面考虑设备一生机能,强调关于设计、使用效果及费用信息反馈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交流和反馈系统,是全过程的、综合的管理科学[1]。

美国的后勤学,是以产品、系统、计划、设备等所有资源为对象,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应用于各种资源的整个周期过程,包括系统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生产支援及流通过程的管理与服务[2]。对于LCC这种研究观念,早在1950年美国对可靠性的研究过程中就已有萌芽[3]。1966年6月美国国防部(DoD)开始正式研究LCC[4],并在1970年开始使用LCC评价法[5],即LCC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防部提出并使用的。[6]

目前随着技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对寿命周期费用的研究日趋科学化、统一化。日本东京大学AGS(世界上研究全寿命周期模式最权威的组织)对全世界各种产业进行了关于全寿命周期模式的测算,结果表明,全寿命周期模式相对传统模式而言,商品生产过程的投入高,商品使用过程中的投入极低。因此全寿命过程的总投入要大大低于传统模式。[7]日本的研究认为寿命周期费用在设计阶段已决定了95%[8]。据美军的研究,在典型产品的寿命周期费用中,方案论证阶段和研制阶段的费用虽然只占15%,但该阶段的决策决定了大约90%~95%的寿命周期费用。 [9]。所以目前国外十分重视项目前期的管理,全寿命周期设计、EAM(Euipment Asset Management)等新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以上三种典型的设备管理模式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追求系统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我国在前苏联的计划预防修理制的基础上,吸收了后勤学、综合工程学和TPM的理论和方法,在80年代逐步形成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即对设备使用寿命的全过程,从技术、经济和组织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管理,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为目标,从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我国企业现在对LCC方法的了解逐渐加深,应用日益普及[2]。

二、武钢焦化公司推行LCC管理的几个阶段

1、90年代初6米焦炉投产后开始积累数据

武钢焦化公司58年投产,原有六座4.3m65孔焦炉。在80年代中期以前,公司的设备管理模式

依然是借鉴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随着武钢“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管理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加上英国综合工程学从79年在中国机械行业引入后逐步推广对的影响,公司开始重视设备的经济管理。86年,吨焦修理费、吨焦备件费等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已经开始纳入公司的统计报表要求。90年代初武钢在吸收日本TPM、英国综合工程学、美国PM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原苏联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以点检、定修为基础的设备综合管理模式。1991年,第一座JN60-82型 6m大容积焦炉(7#炉)建成投产。这是焦化公司首次大的投资项目,在项目的规划过程中,公司管理层充分意识到了LCC管理对投资决策的重要性。7#焦炉投产后,公司开始策划推行LCC管理。一是过一些设备单项费用统计的活动提高了员工对设备经济管理的认识。例如:主要生产设备单机维修费、车间维修、备件费用、作为管理报表纳入了车间日常管理,备件费用细化到了班组。二是逐步完善能源消耗及中间产品计量手段基本实现了自动或人工计量。96-97年,焦化公司建成设备管理计算机局域网,并开发了第一套设备管理软件,这套相当于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级的管理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积累和统计功能涵盖备件、维修费、润滑油脂、能源动力消耗等诸多方面,对数据的积累起到了积极作用。

2、98年后推行寿命周期费用统计方法

98年,武钢焦化公司正式成为武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计量网络、计算机方面的支持日趋完善,技术经济数据方面的统计基本成熟。98-2000正开始开展以焦炉为单位的寿命周期费用统计工作,并以车间为单位进行维修、备件费用的统计考核。由于设备管理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侧重于管理,原始数据按照设备管理的模式分散在管理软件数据模型的不同数据库内,因此这一阶段的统计工作是半手工半计算机的方式。90年代,武钢焦化公司进入投资和改造的高峰期,通过这些年的数据积累,在90年代后期的维修和改造决策中, LCC方法逐渐得到应用。

3、2000年后陆续开发寿命周期费用软件

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我们感到工作量比较大,对数据的统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我们通过优化数据结构、简化数据种类、借助计算机软件等方法,对数据统计工作进行了完善收到了较好效果。 2000年开发网络版的焦炉系统寿命周期费用统计软件,实现以焦炉为单位的寿命周期费用统计的网络化管理。01年开发基于局域网的材料物资计算机管理系统,使数据统计更加快捷高效。02年开发基于局域网的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系统,使详细的固定资产划分成为可能,统计的精度大大提高。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简化人工费等占寿命周期费用不大的统计项目的统计方法”、“先做好以系统为单位的统计,再按的比例分摊到系统内的单体设备,实现单体统计”等简洁使用的统计方法,为后面的LCC费用分析打下了良好基础。

4、03年开始以焦炉为单元应用寿命周期费用方法进行投资-效益分析

我们经过分析认为,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以系统为单位开展投资效益分析是比较有效和实用的技术经济评估手段。03年开始对以焦炉为单位的设备系统寿命周期费用进行投资--效益分析。针对有些焦炉由于历史原因,以前的数据不健全的情况,我们提出计算“以年为单位的系统综合效率”(即以当年折旧为资产投入的计算方法)和“以系统为单位的设备全效率”(即以完整数据形成年份的资产净值或重置全价为设备初期投入的计算方法)等行之有效的统计计算方法。

三、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方法案例

1、运用率LCC方法分析新3#焦炉4.3米方案于6米方案的对比

新3#炉是我公司2003年3月投产的JN60-6型6m大容积焦炉。在2001年的筹划阶段,公司领导和决策人员对于是在原3#炉基础上兴建与1#-6#炉规格相同的4.3米焦炉,还是易地兴建当前流行的6m焦炉,意见不一。原址大修改造和易地大修改造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思想。6m炉。相对

4.3m 炉而言产量大(56万吨/年 ),效率高,焦炭质量好,技术先进,是当时国内的潮流所趋。国家经贸委1999年第14#令规定,今后不许再建4m 以下焦炉。4.3m 是国内最小的规格了。但易地兴建,须增加高额的配套设施建设费用,规格增大也会导致设备费用上升。而原址建设4.3m 炉子则有它的优势,原址于1#2#4#5#6#焦炉(均为4.3m 炉)处于同一条线上,原基础可用,皮带通廊、煤塔、熄焦塔等可共用原有设施,初始投资比较低。且与老炉子轨道相连,提高了四大车的利用率。但从发展的角度看,4.3m 炉子的兴建制约了其他5座4.3m 炉子的发展改造,不利于武钢焦化公司焦炭质量和生产效能的提高。

公司领导召集有关人员对两套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近年来寿命周期费用统计资料数据,统计的结果如下表:

以上按焦炉机械的折旧年限为12年计算。资金单位为万元。银行利率i=7%

增加投资的回报率=利润终值增加额/LCC 终值增加额

注:角标1,2代表方案一、二。“<>”内数据为不考虑为另一座6m 炉子预留的配套设备能力投资的基础上统计计算的结果。

由于以上计算未考虑焦炭质量上升对价格的影响,故计算值比较保守。6m 炉子带来的不仅仅只是1.44的增加投资回报率,而主要是,质量和技术上的进步,因质量和技术上的进步产生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大有益处的。对于6m 炉子的决策,是企业发展观的决策。LCC 方法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出,要提高6m 炉子的回报率,必须尽快上与新增配煤皮带通廊、转运站、炼焦煤塔熄焦装置匹配的第二座焦炉,这样提高了焦炉配套设施的利用率,相对降低了设备的投入成本。回报率将增加到1.84(前式“<>”内数据是按共用配套设施的两座焦炉系统的一半来计算的)。同时要加速4.3m 炉子的改造工作,尽快发挥6m 炉群的规模效益。

2、9、10#炉两种方案的对比

根据武钢公司的总体规划,为了满足高炉生产对焦炭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新建9#10#炉工程的建

(I 2-I 1)(1+i)n n=1 12 Σ (B 2-B 1)(1+i)n-1 n=1 12 Σ +(A2-A1)(1+i)12 =( )/( ) 381.33(1+i)n n=1 12 Σ

2220.24(1+i)n-1 n=1 12 Σ +8975.97(1+i)12 =( )/( ) =1.44<1.84> )

设规模按2×55孔6m焦炉,年产干全焦110万t。03年初,我们做了9#10#炉的方案设计与决策。

在设计委托书中,我们按照率LCC的思维方式,阐明了9#10#炉的设计指导思想:一是确保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确保焦化公司能长期、安全、稳定、连续地运行,生产合格的焦炭;二是减少在施工阶段的不利损失:优化设计,理顺新旧装置之间的衔接及新旧装置改、扩建之间的先后顺序,使影响现有装置正常生产的因素减到最低程度;三是提高原有资产、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设备投资: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结合企业现状及特点,努力做到布置合理紧凑,充分挖掘企业现有生产及公辅设施的潜力,力求节省用地、节约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四是降低系统投运后的消耗:在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方面采用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减少运行阶段的设备维持费用。五是满足现代化企业对生产环境的要求。

与9#10#炉配套的煤气回收和氨水处理工艺改造,形成了两种设计方案,带来了对整个项目的投资的区别:方案一是新建一套鼓风冷凝装置,风机后的煤气进入一回收鼓风机后煤气系统。因一回收已改造过电捕焦油器和硫铵装置,故方案一的鼓风冷凝装置内不再设电捕装置。超出一回收能力的煤气通过原有的一、二回收煤气联通管道送往二回收。方案二则是不建新鼓冷,9#10#炉煤气直接送往一回收,改造扩大一回收冷凝装置的能力。一回收鼓风能力的不足则由二回收承担,改造二回收相应的鼓风冷凝系统用于处理 5#6#炉的煤气。两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如下:

(1)投资组成表

方案一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上比方案二少约1000万元。

(2)整个寿命周期(20年)内的费用投入(LCC):

2%)

(3)盈利能力

用损益表计算后得出:

两方案均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4)不确定分析。

a.盈亏非平衡分析:

通过盈亏分析来评价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即盈亏平衡点用产能利用率表示:

生产能力利用率(BEP )=(年固定成本/(年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100%

方案一在达产后的BEP 为21.43~13.31%,平衡点焦炭产量为23.58~14.64万t/a ;

方案二在达产后的BEP 为23.58~13.89%,平衡点焦炭产量为25.06~15.28万t/a 。

说明两种方案具有较强的抗产量波动能力。方案一稍优。

b.敏感性分析:

对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四个主要因素:销售收入、可变成本、投资和产量分别作变动范围为0±20%的敏感性分析

由分析可见项目对销售收入和可变成本的变化比较敏感。两个方案均具有较强的抗波动能力。同时,通过敏感性分析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出,在项目投产后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对产量、价格和原料成本、能源动力消耗给予更多的关注,以期获得更大的效益。经过多方面比较,我们最终确定采用方案一。

3、日常维修中钛管与316L 不锈钢管的对比

在日常检修中,LCC 分析对检修决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例如:2000年,二回收车间酸氨汽管道大修。我们对原316L 材质同钛材作了对比分析:

最后决定使用?219×4 mm 钛管取代原?219×10 mm316L 不锈钢管。

在计算寿命周期费用时,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以两种材料寿命的最小公倍数(14年)作为计算周期,设银行利率i=7%: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钛管的寿命周期费用低于不锈钢管。 =1405.2(万元) 11.5(1+i)2n-2 n=1 7

Σ 114(1+i)2n n=1 7 Σ

= + 4.5(1+i)n n=1 14 Σ - 不锈钢管LCC1 =1288.3(万元) 10.8(1+i)7n-7 n=1

2 Σ 310(1+i)7n n=1 2 Σ = + 0.8(1+i)n n=1 14 Σ - 钛管LCC2

我们还可以看出,该项目对银行利率非常敏感。如果利率i=10%,则LCC1=1822.8万元,LCC2=1774.1万元,两者十分接近。但此时我们可以结合停产损失、环保要求考虑,上钛管仍是比较划算的。如果银行利率i=12%,则LCC1=2172.5万元,LCC2=2194.7万元,则结果就相反了。因此,采用高息贷款时,应慎重考虑这类一次性投资大的项目,最好做寿命周期费用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四、问题及探讨

武钢焦化公司同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存在着相类似的管理和设备上的问题。

比如: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设备资料不全,历史费用投入数据不全;固定资产管理对单体设备划分不清晰;能源介质、中间产品二级计量网络不健全;数据统计、计量的口径与LCC统计口径不一致;备件消耗未进行细分等。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完善数据收集方法、简化数据分类、采用富有新意的统计分析标准等手段,逐一克服,使LCC方法得以顺利推行。

1、如何确定统计范围和对象,进一步完善数据的种类和收集措施

我们认为,以系统为单位的统计符合我们流程性行业的实际,且对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目前以系统为统计对象的LCC统计方法在国内外同类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单机统计的方法对于制造业比较实用(如加工中心、车床等)。在流程性行业,单机与系统的关联十分密切,如果进行单机统计(如焦炉的推焦车),一是产量不好计算,二是单机消耗与系统作业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且作业方式难以改变,所以横向不具备可比性;三是难以计算出单体设备在系统中的价值。目前我们是以焦炉系统作为统计单位,这样可以达到比较精确的统计效果。在划分系统范围时不应过分追求细节,以免增加统计难度。例如对于系统的输入,可能就是上一个系统的输出,我们对焦炉的原料煤采用的是配后煤的成本价,对于配后煤的估价,我们采取了比较粗略的方法,即当年配煤车间的原煤的市场均价减去备煤车的单位成本(总成本/原煤总量)间总成本后除以原煤总量得出配后单价。单炉用煤量则通过焦炭产量和平均吨焦耗煤量估算出来。

我们推行LCC统计,经历了从“另起炉灶”独立统计到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效结合的阶段。在初始阶段,我们推行中发现,如果为LCC单独建立一整套统计报表和管理办法,对工作人员而言是增加了一份负担,做了重复工作,统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及时性自然很难达到要求。因此我们改为化整为零,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数据报表,起到了较好效果。我们在统计中关于生产产量、原料消耗、能源消耗、人力资源、维修费用、备件费用等均借用企业管理部的技术经济分析报表、生产部的生产综合报表、设备工程部的维修管理台帐、组织人事部的工资报表。对于不符合统计要求的我们个别地提出改进的建议。一项工作,如果它不仅没有给生产经营管理带来负担,在有些时候还促进基础管理条件的改善,给生产经营决策带来益处,那它必然会有生命力。

现在,我们公司实现了车间二级成本核算,以车间为单位的数据已经逐渐完善和准确,给LCC 的统计和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这些报表数据进入电脑,且做到相互兼容,我们有很好的网络硬件基础,届时实现数据的自动报表和分析不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引进目前流行的ERP(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武钢已经在实施中)乃至更新的EAM(Euipment Asset Management)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LCC分析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如何简化数据分类方法

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灵活的简化措施,起到了较好效果。目前我们是以焦炉系统作为统计单位,焦炉的原料是配合煤;焦炉产品是焦炭和荒煤气,另一个产品焦油则与回收车间的鼓冷工段成本冲销。在划分系统时,回收的循环氨水和鼓风流程对焦炉的生产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如果将他们划入焦炉系统,则统计的工作要分到两个车间,十分不便,我们用焦炉最小的

浅析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1)16

浅析全生命周期造价成本管理Some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ctual workers and engineering cost of scholars put forward a new theory of project cost In the late 1970s and early 80s, the whole life cy cost theory. Then it evolved into a very standard and perfect theory system under promoting of the royal surveyors groups and vigorously. Through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romote,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t pres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gradually perfect, from the whol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to whole lifecycl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1 WHC 理论概述In the late 1970s and early 80s, British and American scholars put forward the whole life cos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inimizing the total 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 (WLC, whole life cost). Total life cycle theory of engineering cost is the total 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engineering cost theory, that has become the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and is an effective analysis tool, also a kind of alternative mathematical method used to select project.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英美的一些实际工作者和造价工程界的学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工程造价理论—全生命周期造价工程理论,此后在英国皇家测量师的组织和大力推动下,演变成一个非常规范和完善的理论体系。经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学者以及实际工作者的不断完善、推广,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被普遍采用。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及方法由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转变为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 管理是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背景下,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向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转变是必然趋势。 1 WLC 理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英美一些学者提出了以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总造价最小化为目标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WLC ,whole life cost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理论是将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应用于工程造价理论,目前已、管路敷设技术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

技术要求规范及标准

电杆技术规格书 1、本工程采用φ190-15-I、φ190-15-J型电杆。 2、使用环境 海拔高度:≤1000 m 最低温度:-47°C 短时最高温度:+55°C 24小时最高平均温度:35°C 物资应允许在较高或较低温度和较高湿度的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 安装地点:昌赣客专江西段 地震烈度:8 度 3.技术要求、规范及标准 3.1、水泥电杆 3.1.1总则 3.1.1.1为贯彻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加强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行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程。 3.1.1.2本规程适用于按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生产的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3.1.1.3凡本工艺技术规程中未作规定的部分,按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3.1.1.4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通过试验和鉴定后方可使用。如新技术的应用和本规程不相适应时,可另制订专项规程。 3.1.1.5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本技术规程,并结合生产实际,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 3.1.2技术要求

3.1.2.1原材料 3.1.2.1水泥 3.1.2.1.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分别符合: 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99《快硬硅酸盐水泥》; GB1344《矿渣硅酸盐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748《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电杆生产用水泥强度等级: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 钢筋混凝土电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 3.1.2.1.2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应按进厂顺序分别存放。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2包,库内应有防潮措施。 3.1.2.1.3水泥存放不得超过三个月,过期或对质量有怀疑时,需按规定重新检验后使用。 3.1.2.1.4使用袋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用,水泥中不应有夹杂物和结块。 3.1.2.1.5使用散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放在同一罐内,水泥中不应有杂物和结块。 3.1.2.2细骨料 应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3-3.2、含泥量不得大于2%,其它各项指标须符合GB/T14684《建筑用砂》的有关规定。 3.1.2.3粗骨料 应采用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小于1%、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1/2壁厚或钢筋最小间距的3/4,其它各项要求须符合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的有关

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技术资料的管理由资料室负责。 2、长期保存的技术资料有:国家、地区、部门有关产 品质量工作的政策、法令、文件、法规和规定;产品技术 标准、相关标准、参考标准、检测规程、规范、大纲、操 作规程和方法;计量检定规程、暂行校验方法;仪器设备 说明书、计量合格证,仪器仪表、设备的验收、维修、使 用、降级和报废记录;仪器设备明细表和台帐;产品检验 委托书、设计文件及其它技术资料。 3、定期保存的技术资料有:各类原始记录;各类检测 报告;用户反馈意见以及处理结果;样品入库、发放及处 理登记本。其保管期不少于2年。 3、长期保存的技术资料由资料室负责保存,其它各项

技术资料由资料室整理后装订成册。技术资料入库时应统一编号填写资料索引卡片。 5、检测人员需借阅技术资料,应办理借阅手续。与检测无关的人员不得查阅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不允许复制。 6、超过保管期的技术资料应分门别类造册登记,经试验室主任批准后才能销毁。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公司在运营、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是公司赖以生存的存档信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保密、规范、有序的管理公司文件,特制定本制度,即日起实施: 一、资料管理方式与组织 公司资料以集中管理为主,采取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即公司资料由总经办集中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分类管理本部门内部资料,以便及时利用,维护文件的完整与安全。各部门要落实专人具体自行管理部门的文件管理工作。 二、归档范围 1、政府机关、上级部门发来的与本公司有关的决定、建议、提示、命令、条例、规定、通知等等资料; 2、公司对外的正式发文,与有关单位来往的文书、公司的请示及上级机关的批复等。 3、内部的工作的各种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请示、批复、会议记录、统计报表及简报等。 4、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法律文书。 5、主任命待资料,以及关于员工奖励、处分的文件资料。 6、公司的历史沿革、大记事及反映主要活动的简报、照片、录音、录像等资料。 7、公司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三、相关文件管理责任 1、文书资料、人事档案由综合办公室负责管理分类并对其它部门对接,合同、协议等资料由法务部统一管理,业务部门保留复印件,需调用原件则与法务部协商。 2、收到的外部文件,或总经办处理与分类,需要分发到其它部门的,则交于相关部门负责人管理。 3、财务部文件原则上由财务部自行管理,如其它部门需调用时,报总经理审批后,方可调用 4、基建保卫资料:暂于总经办统一管理

5、业务资料:由采购、业务部负责管理并注意保密。 四、文件归整 1、交于公司管理的文件资料,原则上必须是原件,原件少,用于报批或无原件的重要文件不能归档的,可保存复印件。 2、以正式文件发的文件、函件或请示,有关部门在收到批复文件后,要及时交经总经办登记,确保文件申请与批复的连贯性,避免出现只有请示没有批复的文件。 3、文件资料管理人员应根据业务范围及主要工作任务,分类保管好文件资料,并填写《文件管理登记表》,以方便查阅。 五、保管与借阅 1、文件资料属于公司的机密资料,未经许可不得外借、外传。外单位人员借阅需报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2、公司部门要借阅文件,需报本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才可以借阅,并要做好登记。 3、需要将文件带外公司使用时,须走公司文件外借审批流程

技术标准学习交流资料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学习交流材料 2015年3月23日至25日,第四期2014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宣贯培训在合肥开班,培训主要针对新版标准的修订背景、编写原则、基本思路、重难点内容、新旧规范对比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由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技术管理处李春风处长和我国勘察设计大师霍明院长领衔主讲,廖朝华等主要编写人分章节进行重点讲解,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现将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问答的形式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新建、在建项目如何执行2014版标准? 应按照交办公路[2015]5号的要求执行新版标准: 1、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报交通运输部或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宜按照新《标准》执行;5月1日起报送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按照新《标准》执行。由地方交通运输主管或相关部门负责审批、核准的项目也按此时间执行。 2、2015年1月1日至7月31日,报交通运输部审批的初步设计文件宜按照新《标准》执行;8月1日起报批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按照新《标准》执行。由地方交通运输主管或相关部门负责审批、核准的项目也按此时间执行。 3、同一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原则上按照初步设计标准执行。2016年1月1日以后报批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按照新《标准》执行。 4、凡2015年3月1日前签定施工合同的项目,其路基压实度抽检和评定可按施工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如合同约定执行老标准,实施中执行新《标准》,应由项目法人与承包人依据施工合同进行协商,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工程变更审批手续。 5、凡2015年3月1日起签定施工合同的项目,一律按新《标准》执行。已出售招标文件且招标文件执行老标准的,在投标截止期前,项目法人应通过补遗书形式对招标文件相应部分进行修改。已开标但尚未签定施工合同的,项目法人应与投标人协商,按新《标准》签定施工合同。 二、2014版标准最重要理念转变是什么? 新版标准最重要的理念转变就是:公路功能决定技术等级的选用。也就是说公路等级不再由交通量确定,而是由公路功能来决定。具体而言就是首先根据项目特点明确公路功能(主要干线公路、次要干线公路、主要集散公路、次要集散公路、支线公路)→然后以公路功能为主选用公路等级(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再以公路等级为主选用设计速度、控制平纵指标→最后结合所有相关因素选取或计算其他技术指标和参数。 三、2014版标准提出了哪些不同以往的新概念? 新版标准重新定义了“设计速度”,增加了“限制速度”和“避险车道”的定义: 1、设计速度:确定公路设计指标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设计基准速度。 2、限制速度:对公路上行驶车辆规定的允许行驶速度的限值。 (上述两个定义把设计速度与限制速度完全区分开来,限制速度值不能简单地采用设计速度值,而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以及路侧干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 3、避险车道:在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制动失效车辆驶离、减速停车、自救的专用车道。(该定义明确了避险车道适用的对象为制动失效车辆,其功能是驶离、减速停车和自救。) 四、2014版标准主要提高了哪些标准? 1、根据我国载重车辆大型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新版标准调整了设计车辆和车辆折算系数。在“03版标准”的基础上,新增大型客车、铰接客车两种车型,车辆类型由三类调增至五类;最大总长铰接列车为18.1米,较“03版标准”增长4.1米,最大总宽由2.5米增至2.55

公司文件资料归档管理制度73061

公司文件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为了更进一步规范公司的文件资料管理,完善公司文件资料的归档, 实现公司全方位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一、文件、资料的来源和范围 文件、资料的来源有两种:接收和发放。 1、接受到文件时填写《文件接收登记表》和《文件移交登记表》。 2、发放的文件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和《文件移交登记表》。 文件、资料的来源范围分为:公司内部文件、总公司文件和外来文件。 二、公司文件、资料归档的范围和归档分类 本公司文件、资料应归档分类和归档范围如下: 1、行政类: 本公司对内和对外已行文的规章制度、规定、决定、决议、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件、会议纪要、公司各类证照。 2、经营业务类: 公司规划、年度计划、经营情况、委托书、协议书、合同、项目方案等。 3、人事类: 劳动人事档案、劳动工资档案等。 4、政府类:政府下发至公司的各类文件。 5、财务类:各种财务票证、票据,财务审计档案,会计档案,统计资料等。 6、音像类: 公司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纸、软件、照片、光碟、音像等。

三、公司文件、资料归档的编制及编号 公司文件、资料的归档编制和编号应遵循和符合: 统一归类、清晰明了、轻重有别、“一案一号”、便利查阅和保管的原则。遇有一案归入多类者应先确定其主要类别进行编号。 1、本公司所有应归档的文件、资料,一律为文件的来源、文件的范围和部门头一个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大写合并来做编号之首。如:公司办公室的编号首为FNB;总公司财务部发来的文件编号为SZC;燃气协会人事部发来文件为SWR。 2、公司文件、资料的归档分类按本制度第一条进行分类,代码为: 1行政类; 2经营业务类; 3人事关类; 4政府类;5财务类; 6音像类。 3、公司文件、资料的归档编号按照入档时间的先后,以年月日加十位进行归编。 4、公司文件、资料的归档,应根据文档性质的重要性和阅读级别区分文档的重要性和受保密度。分为“一般级”“重要级”“机密级”。以“A”代表一般级,“B”代表重要级,“C”代表机密级。“A”一般级文档包含: 公开发布的公司经营发展大纲、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各类通知和通告、任命、年度总结和领导讲话、一般性会议纪录等。“B”重要级文档包含:公司重要会议纪要、重要经营项目及决策、经营合同、公司经营情况、重要项目资料、项目合同协议等,人事档案薪资性档案、劳动合同,技术资料,财务资料等。“C”机密级文

工程技术资料与档案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项目部所有部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标准、管理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 2、本制度适用于本工程从项目立项前准备阶段到项目竣工投产验收期间所有工程项目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等管理。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 工程竣工图文件编制规定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 第三章管理办法与制度 一、工程技术资料归档范围及要求 1、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活动、记载工程建设主要过程和现状、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文件,均应收集齐全,整理立卷后归档。 2、项目凡持有上条所述标准规定之范围中所列资料的,无论是由部门或者个人保管,均应按本制度要求进行整理,由档案工作人员验收后归档。 3、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主要活动、记载工程建设主要过程和现状、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文件,均应收集齐全,整理后归档。有电子文档资料的,应同时收集齐全。 4、所有归档的工程文件应为原件。 二、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1、接收:技术档案室在接收资料时应仔细核对资料名称、份数、资料状况(正、副本、原件、复印件、完好、齐全、破损)。 2、登记:充分利用资料管理软件,分类登记,确保软件自动生成的档案号与分类表一致。 3、填写卷盒封面、脊背。 4、排架:资料按类别分类排架:依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卷盒(袋)

正面向左。 三、资料的分发及借阅 1、资料分发要填写“文件和资料发放登记表”,借阅要填写“资料借阅登记表”,签字备查。(表格见附表1.1、1.2) 2、项目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原则上仅供项目内部人员使用,外单位调阅档案要经项目领导批准,见有效证件才可接待。 3、资料外借一般不超过1个月,最长不超过3个月。超过规定时间应办理续借手续。档案室保存的资料数量任何时候不应少于二套,只剩二套时,原则上不再外借,特殊情况下急需借阅,必须经过综合部主任签字批准。 4、借阅资料要及时归还。 5、对借出归还的资料要认真核对清点。 6、收到归还的资料要及时放回原处,并在借阅登记表上注销。 7、档案室对借出资料每月汇总一次,对到期末还的资料发出催还通知。 8、工程技术档案管理。 四、收集 1、凡从项目立项前准备阶段到项目竣工投产验收期间,办理完毕并能反应与生产、建设、技术等有关重要职能活动,对今后各项工作和延续本企业、本单位历史发展具有查考和凭证价值的科技文件材料(纸质及其它载体)均需进行收集。 2、档案管理人员应坚持“五参加”(参加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鉴定;参加设备招、评标,参加设备开箱;参加工程项目验收;参加重要的生产事故分析会),了解工程进度及有关资料情况,以保证各类档案资料及时、齐全、准确的归档。 五、档案的排架与保管 1、档案柜(架)依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进行编号,档案排架也依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法。 2、本室档案采用分类排架法,不同类别的档案分别排架,同一类别的档案按分类号及案卷顺序号依次排列。 3、档案保管应做到“四不”即:不使档案分散;不使档案互相混乱;不使档案丢失与泄密;不使档案遭到损坏。

文件和资料管理规范

生效日期2012-08-01 1. 目的 对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方便查阅、使用与管理,确保其顺畅性与安全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文件和资料的规范管理工作。 3. 相关部门 经理室及各部门 4. 职责 4.1 行政科设置文档中心,染二厂/涂层厂设置文档室,并设兼职文管员,负责 文件和资料的统一收发与管理。 4.1.1 负责文件和资料接收,登记编号及建立《文件/资料登记表》,并按照《文 件/资料分类归档表》做好入柜上锁的保存工作。 4.1.2 负责文件资料的查、借阅管理,建立并做好《文件/资料借阅登记表》的 文件和资料借出与回收管理工作。 4.1.3 负责每月1日进行一次的文件和资料之盘点核实工作,若有遗失则及时上 报,并追查相关失职人员责任。 4.2 各单位/部门主管对本单位/部门所拥有的文件和资料作出必要的自我归 档及使用管理。 5. 规范要求 5.1 文件和资料分类与分级:

生效日期2012-08-01 5.1.1 文件和资料分类由文档中心或文档室按照《文件/资料归档分类表》进行 操作: 5.1.1.1 公司法人组织类(编号:WA-A):主要有法人组织文件、综合性文件等; 5.1.1.2 ISO文件类(编号:WA-B):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 书、品质记录表单等; 5.1.1.3 人事档案类(编号:WA-C):主要有入职资料(含培训记录)、劳动合 同、离职档案、员工录用与离职分析表(每月)、员工流入与流出明细 表等; 5.1.1.4 规章制度类(编号:WA-D):主要有行政人事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操作 规程、其他制度等; 5.1.1.5 机电设备类(编号:WA-E):主要包括设备适用说明书、机械图与电路 图、其他资料等; 5.1.1.6 外来文件类(编号:WA-F):主要有政府部门文件、重要通知与通告、 其他资料等; 5.1.1.7 培训教材资料类(编号:WA-G):主要有内部培训教材、内部培训记录、 外部培训教材、外部培训记录等; 5.1.1.8 消防与安全类(编号:WA-H):主要有消防安全检查与整改、特种作业 证照、特种设备证照、其他资料等; 5.1.1.9 综合资料类(编号:WA-H):主要书籍(工具书/管理书)、法律/法规技 术资料、其他资料等 5.1.1.10 公司基建工程类(编号:WA-J):主要有染一/染二/涂层厂图纸、其他 资料等;

广东省某电力设计院标准化经验交流材料

广东省水利电力设计院经验交流材料 一、水利标准化工作 我院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水利标准化工作,每年都积极派出专业人 员参与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制、讨论和修订等工作,组织相关专业人员 参加技术标准宣贯学习。对技术标准的管理,有专门的部 门和人员负责,以确保勘测设计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及时采用最新的技 术标准,防止误用已作废标准。近几年来,我院在水利标准化工作方 面的主要经验及体会如下: 1、积极参与标准的编制、讨论和修订,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标准宣贯 我院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标准化工作,积极派出专业 人员参与有关标准的制定,并组织人员学习新版标准。为了把先进的 知识和经验吸收到技术标准中,使标准能够体现最新的 科学技术水平,我院经常派一些专家参与有关技术标准的编制和修 订,为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作出自己贡献。同时,在新标准的执行 过程中,为了促使勘测设计人员尽快掌握新的技术标准, 我院还不定期的举办新标准学习班,邀请参与新标准编写的专家讲 课,使勘测设计人员在应用标准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标 准。 最近两年,我院组织专业人员参与有关标准化宣贯、修订、研讨等活 动的非常频繁,在对新标准的制定及学习、旧标准的修订及讨论等方面,都予以了极大的支持。 例如:在标准宣贯方面,2001年6月,我院组织了26人参加《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宣贯班学习。在参

与技术标准修订、讨论方面,2002年5月,安排了副总工程师参与《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修订研讨会;8月,派出副总工程师参加了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的

有关省标修订工作会议,对广东省1998年及以前批准发布的广东省标准进行复审,并对于我院参编的《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规程》(DBJ/T15-13-95)提出了很好的修订意见;2002年1月,我院 派出副总工程师参加了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地质勘测部分)编制 工作大纲专家审议会,对其 中8个水电地质勘测专业规范进行了审议,从2002年6月至今,我院地勘专家正参与其中有关标准的修订工作。 2、加强技术标准管理,确保标准执行到位在勘测设计单位中,技术 标准是勘测设计人员必须的工具资料,为了保证各级勘测设计人员使 用 的技术标准是现行有效的标准,并确保在使用场合不误用已经作废的 标准,在质量体系运行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标准管理,是非常 重要的。在这项管理中,我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标准管理机制。 1)建立了技术标准有效版本数据库。我院于1995年,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标准有效版本数据库,在这数据库中,不仅全面收齐了我院勘测设计常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而且对于其他行业的一些与我院勘测设计相关的技术标准也收录到数 据库中,到目前为止,该数 据库已收录与我院勘测设计有关的现行有效的技术标准条目达1700多个。为了方便勘测设计人员的随时查阅,我院定期出版《技术标准有效版本一览表》,发放到每个专业小组,并通过计算

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概念

1.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1.1基本概念 传统的设备管理(Equipment management)主要是指设备在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其出发 点是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具有为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内涵。包括设备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体现出的是设备的物质运动状态。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更侧重于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覆盖购置投资,折旧, 维修支出,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整个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具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内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现代意义上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应该称为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Equipment-Asset life-cycle management)更为合适,它包含了资产和设备管理 的全过程,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轮换)报废等一系列过程,即包括设备管理,也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因此考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1.2.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 以生产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产能最高的理想目标。 1.3.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阶段

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包括三个阶段 (1.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规划决策,计划,调研,购置,库存,直至安装调试,试运转的全部过程。 (1)采购期:在投资前期做好设备的能效分析,确认能够起到最佳的作用,进而通过完善的采 购方式,进行招标比价,在保证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最低成本购置。 (2)库存期:设备资产采购完成后,进入企业库存存放,属于库存管理的范畴。 (3)安装期:此期限比较短,属于过渡期,若此阶段没有规范管理,很可能造成库存期与在役 期之间的管理真空。 (2.运行维修管理 包括防止设备性能劣化而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监测,诊断以及修理,更新等管理,其目的是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并有效地降低维修费用。在设备运行和维修过程中,可采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如行为科学,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定置管理,信息管理与分析,使用和维修成本统计与分析,ABC分析,PDCA方法,网络技术,虚拟技术,可靠性维 修等。 (3.轮换及报废管理 (1)轮换期:对于部分可修复设备,设备定期进行轮换和离线修复保养,然后继续更换服役。此 期间的管理对于降低购置及维修成本,重复利用设备具有一定的意义。 (2)报废期:设备整体已到使用寿命,故障频发,影响到设备组的可靠性,其维修成本已超出设 备购置费用,必须对设备进行更换,更换后的设备资产进行变卖或转让或处置,相应的费用进入企业营业外收入或支出,建立完善的报废流程,以使资产处置在帐管理,既有利于追溯设备使用历史,也利于资金回笼。至此,设备寿命正式终结。 1.4.设备全寿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设备在管理的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设备及财务的台账和管理及维修记录,如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及维修费用的历史数据,都可以作为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分析依据,最终可以在设备报废之后,对设备整体使用经济性,可靠性及其管理成本作出科学的分析,并可以辅助设备采购决策,可以更换更加先进的设备重新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跟踪,也可以仍然使用原型号的设备,并应用原设备的历史数据进行更加科学的可靠性管理及维修策略,使其可靠性及维修经济更加优化,从而使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形成闭环。 1.5.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 为了从管理上达到对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合理管理,必须构建一个适合本企业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 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资产管理(台账),设备管理,维修工时和成本管理等基本功能, 还应具有信息综合分析、报警功能和诊断专家功能等,对资产,故障,润滑,诊断,备件,维修工

GMP文件-文件编码管理规程

题目文件编码管理规程第 1 页共 4 页 编码SMP-WJ-008 版次01 编制/日期QA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分发单位生产供应部、质量部、销售部、后勤保障部颁发数量份1.目的:为了使公司的GMP文件便于查阅、识别、控制和跟踪,同时可避免使用或发放过时的文件,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文件,不适用于公司的文秘性文件。 3.责任:质量部。 4.内容: 1.文件的分类 1.1文件指一切涉及药品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的书面标准、管理方法和记录。 1.2本企业的GMP文件分为标准和记录两大类。 1.3标准类文件分为三类 1.3.1技术标准文件:由国家、地方、行业与企业所颁布、制订的技术性规范、准则、规定、办法、 标准、规程和程序等书面文件。包括产品工艺规程、质量标准(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工艺用水等)、工艺验证方案、风险评估等。 1.3.2管理标准文件:指企业为了使生产计划、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而制定的 制度、规定、标准、办法等书面要求。包括质量管理、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与产品、确认与验证、文件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产品发运与召回、自检等方面的内容。 1.3.3操作标准文件:是指对人员如何进行操作,做出指示性说明的一种标准的书面程序。 1.4记录类文件是反映企业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实际工作中执行标准的情况及结果的文件,主要分 为过程记录、台帐记录及标记(凭证)三类。 1.4.1过程记录主要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质量监控及检验记录、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计 量器具及仪器校验记录、产品销售记录、自检记录、返工记录、投诉及退货处理记录等。 1.4.2台帐记录包括:台帐(设备、不合格品、用户投诉等)、卡(货位卡、状态标志卡等)、单(请 检单、检验报告等)。 1.4.3标记(凭证)主要包括:标志(状态标记、流向等),凭证(取样、清场合格、卫 生合格等)。 2.本公司GMP文件系统分类如下:

高压变频器技术要求_知识交流

高压变频器技术要求_

XXX矿高压变频器技术要求 一、使用条件 1.环境温度范围: 0℃~40℃ 2.海拔高度:≤1000m 3.相对湿度范围:≤95% 4.运行地点无导电及易爆尘埃,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或蒸汽。 5.电网情况:额定电压10000V±10%,额定频率50HZ±5% 6.额定功率:2×630kW 7.控制电机功率:2×450kW 8.象限数:二象限 9.拖动方式:采取一拖一 二、供货范围 高压变频器供货范围 高压变频器的主要和辅助设备的设计、制造、检查、试验等必须遵守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但不仅限于下列标准。 GB 156-2003 标准电压 GB/T 1980-1996 标准频率

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振动(正弦)试 验导则 GB 2681-81 电工成套装置之中的导线颜色 GB 2682-81 电工成套装置之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GB 3797-89 电控设备第二部分:装有电子器件的电控设备GB 3859.1-93 半导体电力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 GB 3859.2-93 半导体电力变流器应用导则 GB 3859.3-93 半导体电力变流器变压器和电抗器 GB 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 4588.1-1996 无金属化孔单、双面印制板技术条件 GB 4588.2-1996 有金属化孔单、双面印制板技术条件 GB 7678-87 半导体自换相变流器 GB 9969.1-8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 10233-88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基本试验方法 GB 12668-90 交流电动机半导体变频调速装置总技术条件 GB/T14436-93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B/T15139-94 电工设备结构总技术条件 GB/T13422-92 半导体电力变流器电气试验方法 GB/T 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IEEE std 519-1992 电力系统谐波控制推荐实施 IEC1800-3 EMC传导及辐射干扰标准 IEEE519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 89/336EC CE标志 GB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 1094.1~1094.5 电力变压器 GB 6450 干式变压器 GB/T 10228 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17211 干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GB311 .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四、变频器主要技术要求 1、变频器自带防谐波干扰电网装置,变频器输入侧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在电机的整个调速范围内,必须满足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及IEEE519-1992国际标准的规定。变频器应对本体控制系统无谐波影响,如使用多脉冲整流器,整流桥脉冲数必须≥12脉冲。 2、变频器要求采用直接高-高形式,不能采用高-低-高形式,不允许有输出升压变压器,10kV输入,10kV直接输出单元串联多电平电压源形式。 3、2台变频器,需要采用主从控制方式,具有负载出力平衡功能,要求负载不平衡度小于5%。 4、变频器要求采用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同步误差率≤5%,具有启动转矩大的特点,可以重载启动皮带;低速特性好,可以低速验带;过载能力强,要求变频器具有相对电机150%60s/10min的过载能力。

2018二级建造网络继续教育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单选题部分======8分 1.()又称建设项目寿命周期,是指建设项目从其寿命开始到寿命结束的时间。 A 施工期 B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 C 停工期 D 完工期 2.()就是建设项目在其决策、实施、投入使用之后到其功能不能满足业主需要之间的期限。 A 物理寿命 B 法律寿命 C 经济寿命 D 功能寿命 3.目前,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中的主导管理模式是以()为计价基础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A 定额 B 定量 C 工期 D 完工量 4.是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A 经济手段 B 技术手段 C 法律手段 D 文化手段 ======多选题部分====== 5.对于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的研究和界定,主要有()四种。 A 物理寿命 B 功能寿命 C 法律寿命 D 经济寿命 6.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特点中,复杂性是指() A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内容更加丰富 B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更加复杂 C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的对象范围更广,成本影响因素的类别更加丰富 D 计算更加复杂 7.全寿命周期总成本包括()等。 A 初始投资 B 运营成本 C 维护成本

D 替换成本 ======判断题部分====== 8.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从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到由于物理损坏而导致基本功能无法满足用户的正常使用的整段时间,被称为物理寿命期。 对 9.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成本,即是建设项目在其寿命周期内发生的所有费用。 对 10.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就是通过对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其具有管理属性。 对

设备技术资料档案管理规定

设备技术资料档案管理 规定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设备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一、设备技术资料、技术档案是管好、用好、修好设备的依据,也是反映企业设备技术状况和设备经济效益的体现。设备技术资料、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 二、设备部在办完设备验收手续移交使用时,必须按照规定逐台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卡片和台帐;建立设备档案,要做到随机附件和技术资料齐全;进口设备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全套翻译入档;每年进行复查核实,做到帐帐相符,帐、物、卡相符。 三、设备技术档案、设备管理记录包括: 设备的技术档案: 1、主要设备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图纸。 2、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设备修理档案、修理项目的论证报告,技术协议和合同。 3、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配件目录、出厂合格证、装箱单等。

4、设备验收记录。 5、设备安装、调试和试运行记录。 6、设备调拨、售出记录。 7、设备事故记录、调查报告、处理结果。设备的管理记录: 1、设备的运转(运行)记录。 2、设备运转(运行)档案。 3、设备状态监测记录。 4、设备管理检查评比记录。 5、设备管理活动记录。 6、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及相关记录。

7、非标机械加工计划及相关记录。 建立和及时维护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审查汇总设备报表并进行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主要包括: 1、设备基础数据库。 2、设备运转记录数据库。 3、设备维修记录数据库。 4、设备状态监测记录数据库。 5、设备润滑检测及换油数据库。 定期上报设备管理报表。 1、主要设备经济技术指标季报和年报。 2、主要设备技术状况年报。 3、十五项总体指标年报。

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1.1 为建立、健全公司技术资料档案工作,完整地保存和科学地管理公司的技术档案,充分发挥技术档案在公司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1.2 本公司技术档案是指各技术部门(包括车间)在生产技术、科研成果、专利成果、设备、基建等技术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文字材料、照片等技术资料。 1.3 公司技术职能部门要把技术档案工作纳入本部门的业务管理工作中,保证其技术文件材料的积累,达到收集齐全、整理系统,并按制度及时归档。 1.4 按照集中统一管理技术档案的基本原则,公司设立综合档案室,并配备专职人员管理。 二、技术文件资料的归档 2.1 每一个技术项目完成或告一段落后,都要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技术文件资料,并按归档范围和要求,将所形成的技术文件资料加以系统的整理,组成保管单位(卷、代、册、盒)移交归档。 2.2 各部门或技术人员在移交技术档案或技术文件资料时,交接双方应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2.3 凡需归档的技术文件资料,应尽量做到书写材料优质,字迹工整,图纸按规格绘制,图样清晰。严禁用铅笔、圆珠笔和复写纸打印。 三、档案室管理人员的职责 3.1 集中、统一、科学地管理好技术档案,维护技术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和安全,并及时、准确地提供利用。因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技术档案原件遗失、缺漏、污损破坏至无法使用、借出无法收回等,管理人员应负主要责任。 3.2 协助各部门和有关技术人员做好技术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正确地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3.3 遵守公司保密制度,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3.4 严格执行技术档案的保管、借阅、发放制度。 3.5 保持档案室内整洁、卫生,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要及时修补和提出复制。 四、技术档案的鉴定和销毁

文档资料管理制度与实施措施方案

9、文档资料管理制度及实施措施 (一)目的:为了规范工程文件资料管理,明确工程中有关文件资料的接收、分发、回收、存档的具体工作程序,划分各部门的职责,确保各有关方均能及时获得,顺利进行工作,特制定本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二)管理内容及要求 1、文件资料的接收、分发 1.1、对施工方、监理方、质监站等相关单位发送至工程部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登记、分类、归档,需传递的及时传递。 1.2、设计院发来的的图纸和设计变更,资料员分类、编号、登记、并留一份原件归档,需发放的报部门经理批准后按规定的份数分发至相关单位,并做好发放记录台帐,电子版及时报备公司工程部。 1.3、为避免工程文件资料图纸分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发重发现象,领取单位应指定领取人名单,并书面备案工程部资料员;工程部资料员按报备名单发放工程文件资料图纸。 2、版本更新 2.1、工程文件、资料、图纸均应做明显状态标识,以确认是否为有效版本。 2.2、新接收改版文件、资料、图纸,如是整卷、整册、整袋改版的则在图纸袋上加注版次,如是对前版文件某一张(某几张、某

一部分)进行改版的,要在文件袋上清楚的注明将前卷册文件哪一张(哪几张,哪一部分)作废更换。 3、图纸资料的补遗和索赔 3.1、图纸资料如遇交付清单不符、短缺,难以辩认等问题时,工程部应立即通知设计部门,限期补齐和更换。 3.2、如图纸资料未按合同日期提供,资料员应及时报告工程部经理,督促落实。 4、图纸不符的处理 收到图纸资料,工程部认为该图纸资料与工程项目不符不能执行应注明原因,及时将图纸资料送还设计部门。 5、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有关要求 5.1、工程部所有文件按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分类,并在工程的施工组织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前应组编完毕,并作为验收必要条件,不符合要求者不予验收。 5.2、归档文件资料要字迹清晰,图面整洁。编制文件资料应打印或使用黑、红墨水书写。 5.3、在竣工后移交给有关单位和部门,移交单签字齐全后扫描件报备公司工程部。 5.4、工程技术资料的编制流程:工程技术资料应采用国家统一的格式、表格。 5.5、工程技术资料应随施工进度同步收集、整理、整编,应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