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偏氯乙烯共聚物的著色

偏氯乙烯共聚物的著色

偏氯乙烯共聚物的著色
偏氯乙烯共聚物的著色

22

聚偏氯乙烯(以下简称PVDC )因具有优异的对气体的阻隔、耐化学等性能,常用作食品、医药、精密仪器等的包装材料。PVDC 是由多组分组成的,它包括偏氯乙烯及与其可以共聚的第二单体悬浮共聚树脂、增塑剂、稳定剂、填料、颜料等各种组分。PVDC 加入着色剂后,一方面遮盖PVDC 树脂本身淡淡的黄褐色;另一方面可增加制品或商品的美观程度,提高消费者对制品或商品的购买欲望。PVDC 可制成各种薄膜、纤维、片材等,而我国目前主要制成肠衣膜。本文就PVDC 着色有关内容作一介绍。

1PVDC 树脂着色方法

树脂的着色最常见的方法有:干法着色、糊状着色剂着色、色粒着色、色母粒着色等。着色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树脂的种类、制品及其成型方法等各方面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即要在一定时间内着色剂能充分均一地分散在塑料中。

对于PVDC 树脂而言,最早采用干法着色,把颜料直接作为着色剂与PVDC 混合着色。虽然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颜料凝集、飞散性大,颜料在树脂中不能充分分散,薄膜容易形成色斑点、发色不稳定,加工性能下降,对环境及人体影响较大,混合器严重污染。如果进行高浓度着色时,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国内在PVDC 吹膜时不采用这种方

法。

糊状着色剂着色是在国内小型PVDC 吹膜装置上常用的方法。糊状着色剂着色是把颜料添加到PVDC 的增塑剂(如柠檬酸三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癸二酸二丁酯等)内,混合后制得糊状着色剂,再与PVDC 混合着色。虽然颜料能充分均匀地分散到树脂内,但使用不方便。特别是PVDC 树脂所用的增塑剂量是比较少的,要配成高浓度的颜料比较困难,即使配成,颜料也不能充分地分散到PVDC 内。另外,PVDC 着色时,需要把糊状着色剂和树脂混合时,混合器内部极易被糊状着色剂污染,混料现场、设备也被薄薄地蒙上一层颜料。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把与被着色树脂相同的树脂加入预料,根据需要,还可添加润滑剂、分散剂、增塑剂、稳定剂等助剂,加热混炼后得到颗粒或粉状的母体混合物作为着色剂,与树脂混合着色,这种方法不会污染混合器。制备母体混合物,颜料高度地分散载体内,也就能很好地分散在被着色的树脂内。但PVDC 树脂因热稳定性差,混炼时受剪切力作用受热分解,要制备母体混合物是极其困难的。要制成适用于PVDC 的母体混合物,重点在于选择载体,一方面要使着色剂等成分在载体中得到良好的分散,并将各个组分粘结在一起,另一方面要与PVDC 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和流动性。采用

偏氯乙烯共聚物的着色

摘要介绍了用于聚偏氯乙烯着色的方法,母体混合物的制备以及母体混合物组成对偏氯乙烯的薄膜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偏氯乙烯

着色剂

性能

加工

张成德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浙江衢州,324004)

塑料助剂2003年第3期(总第39期)

23

母体混合物着色,可以连续计量与PVDC共同进入挤出机吹塑制膜。

2母体混合物的制备过程

PVDC树脂用母体混合物制备过程为定量的载体、颜料、润滑剂、分散剂、增塑剂、稳定剂等助剂加入混合器内,在一定温度和时间下加热充分均匀混合后取出,再在一定的温度下混炼一定时间后,取出冷却固化,经粉碎机粉碎,过筛即得母体混合物。制备的关键是选择整体种类、合适的分子量以及在制备母体混合物时的混炼时间和混炼温度。工艺流程如下:

3母体混合物组成及对PVDC加工和制品性能的影响

311载体

PVDC热性能差,不能用作载体。载体主要从与PVDC树脂相容性好的树脂,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蜡、聚乙烯-醋酸乙烯、丙烯-乙烯共聚树脂、聚酯树脂等中选择。如果相容性差,与PVDC同时挤出时,在挤出机内发生树脂的相分离,导致不能稳定挤出,同时也影响制品性能的均一性。如制成薄膜,在高频密封时得不到好的密封口。有报道[1]把颜料分散到聚苯乙烯或苯乙烯共聚树脂内,制成颗粒或粉状的高浓度颜料的母体混合物。因为颗粒或粉状的母体混合物在与PVDC树脂着色时,不但不会污染混合器内部,而且混合后从混合器内取出PVDC树脂后,混合器内部极易清扫。另外,颜料在载体内得到充分的分散,然后颜料也就极容易地分散到PVDC树脂中。选择上述的树脂作为载体的话,由于这些树脂阻隔性能不如PVDC,作为载体加入PVDC中,相当于与PVDC共混加工,最终使PVDC制品的阻隔性能下降,因此,载体不能加得过多。载体的分子量过低,制成的母体混合物不易粉碎,即使能粉碎,但因熔点较低,在着色PVDC时,仍有粘附在混合器内等问题;如果载体分子量过高,母体混合物的分散性差。

虽然PVDC树脂的热稳定性比较差,仍有把PVDC作为载体使用[2]的情况。出发点在于上述所选树脂的阻隔性能都比PVDC 差,最终使成膜的PVDC的阻隔性能下降。如采用分子量5000~80000的PVDC树脂作为载体,可以抑制混炼产生的热分解,颜料也能均匀地分散到PVDC树脂内。作为载体的PVDC几乎没有热分解,而且与PVDC树脂相容性好,着色剂能充分均匀地分散在PVDC 树脂内。

312颜料

可选择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可从常用的颜料选择和配制所需要的颜色。颜料的添加量由载体的种类和用量确定,颜料用量不能过多,否则混炼比较困难,颜料不能很好地分散在载体内;颜料用量过少,相当于载体的用量增加,对PVDC的阻隔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用PVDC作为载体时,由于加入的是低分子量的PVDC,使PVDC的薄膜、片材等的性能下降。对于其他载体而言,用量需要增加,最终要改变PVDC制品的性能。因此,颜料的用量要少,分布要均匀,才能很好地保持PVDC的特有的阻隔性能及卫生性能。国内有厂家起草过包装用聚偏氯乙烯片状吹塑薄膜标准,其中对于着色的PVDC吹塑薄膜卫生性能中有一项为脱色试验指标,在乙醇、冷餐油或无色油脂、浸泡液体按G B5009160规定测定,三项指标应全达到阴性。不管采用浆状着色剂,还是通过色母料着色,必须使用好的配方和好的加工工艺,使颜料均匀地分布在PVDC内。

其他助剂的选择和用量可根据需要确

载体

颜料

其他助剂

混合混炼冷却

过筛

粉碎母体混合物

第3期张成德.偏氯乙烯共聚物的着色

24

定。

4小结

国内目前进口的PVDC树脂从外观来看有二类,一类是已着色好的,从日本进口的;一类是没有着色的,从美国进口的。从使用角度考虑,已着色好的使用非常方便,直接进入自动加料设备就可以了。如果使用没有着色的,最好用母体混合物计量加料,对环境和设备不会造成污染。国内PVDC树脂目前只能提供没有着色的树脂,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开发着色好的PVDC树脂或适用于PVDC 的色母料,给用户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特开平8-3321

2特开平7-24275

加工助剂使PE薄膜

向高性能方向发展

聚合物加工助剂(PPA)使PE这种应用最广的聚合物从一般商品应用扩大到以前认为不可能的高性能应用。PPA是为LLDPE,特别是m LLDPE加工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能解决加工操作问题,还能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共混料中可以使用更多的便宜LLDPE,降低总成本。

氟弹性体和氟聚合物PPA已应用多年,新产品则进一步改进性能,Du P ont D ow E las2 tom er公司新推出的V iton FreeF low2100和2200是改进流变行为的氟弹性体,用量少,氟弹性体粒子更长和更圆,容易铺开在机头上,形成更有效的涂层,耐磨损和耐其他添加剂、着色剂腐蚀,最初试用于吹塑膜,实际也能用于流延膜。2100用聚乙二醇为界面剂, 2200用正在申请专利的聚己酸内酯系列产品为界面剂,能降低螺杆滑移,节省成本10%,并提高薄膜性能。

比利时D y neon公司2003年2月推出两个更耐用的氟弹性体PPA,用量更小,效率比老产品高20%~30%,据称不是通过改变粒子尺寸而是改变分子组成来提高效率。该公司还在寻找能降低相互作用的协同剂,降低无机粒子对PPA的磨损,并使不同树脂间用量的差别降到最小,可能要在2003年下半年或2004年推出。

薄膜加工厂为寻找便宜的PPA,转向用氟聚合物已很长时间,其成本为氟弹性体的一半,但发展并不快。法国Atofina公司开发的K y nar F lex2500是熔点比其他K y nar低25℃左右的氟聚合物,极容易分散,比老产品价格贵10%~15%,目前正在欧洲试用于LLDPE和H DPE薄膜成型,目前还未解决由于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对机筒和螺杆的磨损问题,这意味着还未达到PPA的效果。D y neon 公司则计划在2003年上半年向全球推出低成本、聚合物结构不同的氟聚合物PPA。(唐伟家译自“M odern P lastics”,2003-03-01)

提高PET树脂特性粘度的扩链剂

美国C lariant母料公司用新开发的扩链剂系列产品CESA-Extend提高PET树脂的特性粘度,使其特性粘度达到与固相反应合成的PET树脂相当的大小。据C lariant公司介绍,仅添加1%的CESA-Extend便能使纤维级PET或回收PET的特性粘度从0172升至0183。用1%~3%的CESA-Extend提高树脂的熔体强度,足以使树脂适用于吹塑PET薄膜。这种添加剂促进长链连接到PET分子链两端,形成熔体强度高的分子链,接上去的分子链还能改进树脂的表面抗粘连性。C lariant 公司已在2003年2月美国底特律举行的SPE 全球塑料环境会议(G lobal P lastics Environ2 m ental C onference)上宣布了这种新添加剂,并已选择了几个客户签订保密合同,试用新产品。

(唐伟家译自“P lastics T echnolo gy”,2003-03-20)

塑料助剂2003年第3期(总第39期)

氯乙烯聚合和聚氯乙烯改性分析

氯乙烯聚合和聚氯乙烯改性分析 氯乙烯聚合和聚氯乙烯改性分析 摘要:氯乙烯的聚合分为悬浮聚合、微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以悬浮聚合为主,一般来说共聚物是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分布和不通的分子量分布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作为改性剂(聚合物改性剂)是共混物的一种应用,共混物是共和聚混物的简称。PVC改性有聚合改性、共混改性和复合改性,聚氯乙烯改性后可以生产更多产品,更好的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 关键词:氯乙烯聚氯乙烯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微悬浮聚合聚合改性共混改性 聚氯乙烯(PVC)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其相关的制品从硬到软,应用很广泛。四十多年来,我国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是参展国外工艺的基础上,广泛进行工业设备既工艺的革新,现今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百万吨了,成了我国产量最大的塑料品种之一。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为了提高聚氯乙烯的性能,到20世纪20年代末,在该领域中出现了两大方面的突破:一种就是增塑,是在1933年发明添加增塑剂,另一种就是聚合,对聚氯乙烯起到改性作用,以期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能起到最有效的作用。 一、氯乙烯聚合 1.悬浮聚合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简写(VC/VAC)。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主要有三大用途,一个是用于塑料地砖,一个是用于密文唱片,再一个就是在涂料中的应用。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VC/VAC)的悬浮聚合方法,基本上是和PVC悬浮聚合的方式有着共通的效果,只不过就是多了一种单体。一般说来,在共聚物中,VAC的成分含量越高,共聚物的分子量反而就会越低,制造过程也就越困难。其中,制造过程中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聚合过程中悬浮液的稳定性比较难控制好,再一个就是聚合终止时,未反应单体的回收工作比较难以有效地实施。与此同时,在悬浮聚合的技术标准,以及聚合

PVDC(聚偏氯乙烯)薄膜

PVDC(聚偏氯乙烯)薄膜 百为PVC市场网编辑2007-1-16【大中小】评论:0条【收藏】【留言】 摘要: PVDC对氧、水均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不足的是其成膜性及单独成膜强度差,成本高延伸阅读 ·5月份国内PVC市场展望 ·PVC下游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传统旺季 ·PVC市场操作人士心态真好吗? ·PVC一周行情综述 ·PVC缘苑上游一周动态综述 ·PVC一周行情综述 ·PVC上游一周动态综述 一、PVDC的特性 PVDC即聚偏二氯乙烯,其树脂呈淡黄色、粉末状,其制品除塑料的一般性能外,还具有自熄性、耐油性、保味性以及优异的防潮、防霉等性能,同时具有优良的印刷和热封性能(在120-158℃)。PVDC对氧、水均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不足的是其成膜性及单独成膜强度差,成本高。尽管如此,从综合阻隔性能上看,PVDC仍是当今世界上塑料包装中最好的一种包装材料。它既不同于聚乙烯醇随着吸湿增加而使阻气性急剧下降,也不同于尼龙膜由于吸水性使阻湿性能变差。它是一种阻湿、阻气皆优的高阻隔性能材料,因此,受到发达国家食品和医药包装业的高度重视。 PVDC燃烧特性:

很难燃烧,火焰呈黄色、端部绿色,离火即灭,燃烧时软化,类似蔗糖,当它碳化时膨胀。裂解时放出单体和氯化氢成为一股强酸性白烟,有特殊气味。 目前市售的PVDC树脂有两大类。成型级PVDC是粉末状的二氯乙烯同氯乙烯的共聚物,加入稳定剂、增塑剂等塑料助剂后可以挤出、注塑、搪塑等成型。涂布级的PVDC是偏二氯乙烯同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物。共聚过程是乳液聚合。PVDC乳液涂布的薄膜也叫K涂膜。 实验证明,在224小时内,温度为 30."8℃,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在每平方米的面积上,PVDC膜的透氧率低于 26."4ml,而尼龙为 40."3ml左右,乙烯为3875~13020ml。从这组数字的比较中可以看出,PVDC的阻隔性能是普通包装材料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因此,用这种材料包装食品,对食品的色、香、味均有优良的保护作用。同时,对于食品的防潮十分有效,可成倍地延长食品保存期,大大减少食品因季节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变质。 在不同的塑料基材上涂覆PVDC可以用于不同的场合,如在BOPP双面或单面涂布PVDC主要用于烟膜;在BOPET单面或双面涂布PVDC可进行印刷复合,主要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电子产品的包装;在BOPA(聚酰胺)上涂布PVDC,可以印刷和复合,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在纸和PE上涂布PVDC可热封印刷,主要用于食品、日化用品等。 二、PVDC国内外生产及应用情况 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DOW、德国BAS F、日本吴羽、旭化成等几家大公司能稳定持续生产PVDC。国内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8月投资

氯乙烯的聚合

氯乙烯的聚合 一、氯乙烯物理性质: 氯乙烯: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气体,沸点℃; ,凝固点一℃;,闪点一78℃,自燃点472℃,爆炸极限4%一22%。氯乙烯是致癌物,具中等毒性。 二、安全喷淋水系统 聚氯乙烯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国内外聚氯乙烯生产厂曾多次发生聚乙烯单体空间爆炸事故,损失惨重。氯乙烯单体的泄漏,直接威胁着生产的安全。使用安全喷淋水系统,对泄漏的氯乙烯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并且隔绝空气,降低了环境温度,防止了空间爆炸,从而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生产工艺流程: 聚氯乙烯生产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有毒有害物质多、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生产情况复杂、条件多变,稍有疏忽就会发生事故。 悬浮氯乙烯聚合过程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先将去离子水加入聚合釜内,并将聚合配方的助剂如分散剂、缓冲剂等加入釜内搅拌,然后加入引发剂,密封聚合釜,抽除釜内空气,必要时用氮气替换,使釜内残留氧含量降至最低,最后加入氯乙烯单体VCM,然后通过反应釜夹套中的过热水加热,将釜温升至预定温度并进行聚合。为了缩短聚合周期,也可以在反应釜脱氧后开始加热釜内物料,达到预定温度时再加入单体并开始聚合。聚合反应大量放热"VCM生成PVC时放热量1532kJ/kg"。这些聚合反应热通过3种方式散热,但是根据反应釜大小,3种途径可以只利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式散热:1)釜夹套冷却水;2)釜内冷水管;3)釜顶冷凝器等。要严格操作技术,始终保持预定反应温度,以保证氯乙烯产品质量。如果釜内聚合反应放热不足或失控造成温度过高不下时,釜内饱和蒸汽压也将大大超过反应釜的操作压力甚至设计压力,从而造成 聚合釜的物理破坏。对此在制造聚合釜时对温度及压力的设计留有充分的余量,防止物理爆破酿成的灾难性后果。聚合反应的温度、压力的失控事故常常发生在反应的前中期,即VCM聚合为PVC的转化率小于70%时"单体富相存在,才会发生上述温度!压力超高"VCM转化率大于70%时,单体富相消失时,压力稳步降低。

YBB60362012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法

YBB60362012 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法 Pianerlüyixi Danti Cedingfa Tests for Determination of Ethylene Dichloride 本法适用于聚偏二氯乙烯产品中残留偏二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本法以气—固平衡为基础,在密封容器内,在一定的温度下,试样中残留的偏二氯乙烯迅速地向空间扩散,达到平衡后,取定量顶空气体注入色谱仪中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本法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Ⅴ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填充柱(推荐):固定相为涂有2.5%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2.5%有机皂土34[Bentone34][二 甲基双十八烷基铵皂土]的102硅藻土担体的填充柱。 测定条件(推荐):柱温70℃,进样口温度130℃,检测温度130℃,氮气25ml/min,氢气30ml/min,空气400ml/min 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理论板数:不得低于500 2、毛细管柱(推荐):固定液为聚乙二醇(如HP-INNOWax 0.53mm×1μm×30m) 测定条件(推荐):柱温80℃,进样口温度180℃,检测器温度190℃,氮气5ml/min,氢气40ml/min、空气450ml/min、分流比5:1。 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理论板数:不得低于5000 待测物质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测定所得待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 供试品的制备 将供试品剪成细小颗粒,取1.0g,精密称定,放入20ml顶空瓶中,压盖密闭。 测定法 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方法一般采用第一法;当第一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采用第二法进行复验或测定。 第一法(外标法) 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偏二氯乙烯标准物质适量,用标准物质用的稀释溶剂稀释,配制成适宜浓度的对照溶液,取适量注入20ml顶空瓶中(通常对照溶液的色谱峰面积与供试品中对应的色谱峰面积比值不超过2倍),立即压盖密闭。 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分别置于80℃±1℃的条件下平衡30分钟(如手动进样,进样器预热至相同温度)。取1ml瓶内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溶液和供试品偏二氯乙烯的峰面积,计算。 第二法(标准曲线法) 标准曲线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偏二氯乙烯标准物质适量,用标准物质用的稀释溶剂稀释,配制成浓度为0.2mg/ml的对照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吸取5μl、10μl、15μl、20μl、25μl的对

1,1-二氯乙烯MSDS

1,1-二氯乙烯 一:标识 【危化品名称】:1,1-二氯乙烯 【中文名】:1,1-二氯乙烯 【英文名】:1,1-dichloroethylene 【分子式】:C2H2Cl2 【相对分子量】:96.94 【CAS号】:75-35-4 【危险性类别】: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带有不愉快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辅聚剂、粘合剂和用于有机合成。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急性中毒:短时间接触低浓度,眼及咽喉部烧灼感;浓度增高,有眩晕、恶心、呕吐甚至酩酊状;吸入高浓度还可致死。可致角膜损伤及皮肤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除粘膜刺激症状外,常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闪点】:-28 【燃爆下限】:6.5 【引燃温度】:530 【爆炸上限】:15.0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六:泄漏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氯乙烯是无色易液化的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爆炸性混合物,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二氯乙烷,易聚合。 氯乙烯是应用最广泛的树脂聚氯乙烯(PVC)的单体,用于制备聚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也用于作冷冻剂等。 事故案例 黑龙江省电化厂聚氯乙烯车间有工人112人,其中聚合釜清釜工有15人。1983年春该车间全体员工进行职业性体验,发现4名清釜工患有指端溶骨症。血清钙明显增高。手指发麻,手尖酸痛。X线手片显示:有手指末端粗隆尺侧边缘膨大,骨质疏松或呈切迹,或呈囊样变,或出现斜行骨折线,或点状溶解。清釜工的指端溶骨症引起了职业医学界和聚氯乙烯制造厂的高度重视。 职业危害 1、接触机会:在氯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都有接触氯乙烯的可能,尤其是生产聚氯乙烯的聚合釜的清理,清釜工的慢性氯乙烯中毒可能性最大。应用聚氯乙烯树脂或含有氯乙烯的共聚物熔融后制作各种塑料制品时,释放出氯乙烯单体,有时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氯乙烯浓度很高,极易引起中毒。 2、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者,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昏迷、抽搐,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症、皮肤损伤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嗜睡、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有时呈头重感、定向障碍、性情改变、四肢酸痛、手掌多汗,手指、舌和眼睑震颤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呃逆、腹胀、便秘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皮肤改变:有皮肤干燥、皲裂、丘疹、粉刺,或有手掌角化、指甲变薄等改变。 肢端溶骨症:聚氯乙烯制造的清釜工多见。表现为手指发麻,指尖有刺痛或酸痛感。手部x线拍片显示,末节指骨的一个或多个粗隆边缘有半月形缺损,甚

聚偏二氯乙烯.ppt

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

概述 ?聚偏二氯乙烯于1938年发现于法国,1939年美国(DOW)化学公司发 现聚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性能较好,并于次年投产,其品牌号叫赛纶 (sara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作军需品,战后又制成纤维和涂料。 ?聚偏二氯乙烯可加工成单层薄膜,也可用其他材料(例如:纸,铝箔, 其他塑料)复合,在大多数情况下可溶于溶剂后作为涂覆材料。薄膜上涂有薄薄一层聚偏二氯乙烯涂层后就可大大改善其防潮,隔氧,密封性能。 ?用密度较大,有特殊气味的低沸点液体----偏二氯乙烯合成的偏二氯乙烯 合成聚偏二氯乙烯均聚物,其熔点范围很窄,质硬,软化点与分解温度接近,不易加工。常用的聚偏二氯乙烯是偏二氯乙烯(含量5%--25%)的共聚物

制造 聚偏二氯乙烯的生产方法与聚乙烯均聚物生产方法相似。一般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在40℃左右聚合的中途加入偏二氯乙烯共聚。若做纤维使用,一般含偏二氯乙烯80%--95%;若制作成薄膜使用,一般含偏氯乙烯75%--85%,生产方法采用悬浮法和乳胶法;含偏二氯乙烯75%以下的涂料粘合剂和塑料多采用乳液法聚合。 偏二氯乙烯是无色液体,有轻微氯仿气味。相对密度为1.21,熔点-122.5℃,沸点为31.5℃,其性质与氯乙烯接近,所以聚偏二氯乙烯共聚物的性质与聚氯乙烯的性质相同。

特点 ? ?共聚物:一种浅棕色透明薄膜,密度大,机械强度优 良、柔韧,但过软,不太适合于机操作。由于表面有 你粘连性,自动化包装要加入滑爽剂。 ?聚偏二氯乙烯:①柔软且具有极低的透气、透水性能, 可防止异味过重,保鲜,保香性能好,适于长期保存 食品;②耐强酸,强碱、化学药品、耐油脂性能优良。 ③自熄性。④自粘性。⑤收缩性大。⑥柔软易粘结, 操作性不良。⑦薄膜结晶性强,易开裂、穿孔。⑧耐老化性差。⑨在紫外光易分解出氯化氢,其单体也有毒性

乳液聚合技术

建国50年来我国乳液聚合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生产成就及现状 曹同玉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 提要 综述了建国50年来我国乳液聚合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合成聚合物乳液工业从无到 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乳液聚合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以及乳液聚合物与 聚合物乳液推广应用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关键词 乳液聚合,聚合物乳液,乳液聚合物,胶乳 前言 乳液聚合技术萌生于本世纪早期,30年代见于工业生产,目前乳液聚合法已成为高分子科学和技术的主要领域,是生产高聚物的最重要的实施方法之一。和其它聚合方法相比,乳液聚合有其独到的、不可多得的特点,如乳液聚合体系粘度低,易混合,易散热;既具有高的聚合反应速率,又可以制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以水为介质,生产安全,环境污染问题小,且成本低廉;所用设备和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灵活性大;所制得的聚合物乳液可直接利用等等。这些宝贵的特点赋予了乳液聚合方法以强大的生命力,使乳液聚合工业生产、理论研究、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目前世界上每年通过乳液聚合法生产的聚合物数以千万吨计,大量地用来制造合成橡胶、合成塑料、涂料、粘合剂、添加剂、浸渍剂、整理剂、絮凝剂、改性剂、光亮剂、油田堵水调剖剂、建筑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乳液聚合物已广泛地应用在建筑、造纸、纺织、机械、化工、采油、皮革、医疗等各个部门及某些高新技术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1]。 尽管乳液聚合法有如此之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且国外很早就有乳液聚合物的生产,但是我国乳液聚合工业却发展得很晚。解放前,乳液聚合在我国是一个空白,既没有乳液聚合物的生产,也没有这方面的科学研究。解放后我国政府很重视发展乳液聚合工业,解放不久就开始了对乳液聚合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早在50年代中后期就相继建成了几套乳液聚合物小型生产装置(聚氯乙烯,1955年,锦西;氯丁橡胶,1957年,长春;聚醋酸乙烯酯,1959年,天津等),开始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于60年代开始建设较大规模的乳液聚合物工业生产装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对乳液聚合的研究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同时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于是乳液聚合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用乳液聚合法可以大量地生产丁苯橡胶(SBR)及其胶乳、聚氯乙烯(P V C)及氯乙烯(V C)共聚物乳液、聚醋酸乙烯酯(P V Ac)及醋酸乙烯酯(V Ac)共聚物乳液、氯丁橡胶(CR)及其胶乳、丁腈橡胶(N BR)及其胶乳、聚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ABS树脂等等。以下分别介绍建国50年来我国各种乳液聚合物及聚合物乳液的发展概况。 1 乳液聚合合成橡胶与合成胶乳发展概况 1.1 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及丁苯胶乳 我国乳液聚合SBR的开始于50年代中期。于1957年在兰州建成一套乳液聚合SBR试验装置,通过中试培养了技术工人和干部。1960年从苏联引进了一套11.5kt/a的乳液聚合SBR生产装置,其设备陈旧,且采用落后的热法工艺。1963~1965年兰化对老工艺和旧设备进行了改造,开发成功了冷法生产工艺,其产量增加至35kt/a,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2]。 为满足国内对SBR的需求,吉化公司和齐鲁石化先后从日本合成橡胶公司和瑞翁公司各引进了一套80kt/a 乳聚SBR生产装置,分别于1982年和1987年投产。截止1997年我国乳液聚合SBR产量已达到220kt/a[3]。

氯乙烯聚合工艺过程的危险源辨识

氯乙烯聚合工艺过程的危险源辨识 张悦景国勋 摘要:氯乙烯聚合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引起事故,导致工艺停止生产、装备损坏、甚至重大人员伤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巨大的影响。运用系统安全理论和方法,在氯乙烯聚合生产过程中对主要危险源,生产过程和危险作业单元进行危险源辨识,在蒙德法基础上提出每一个工艺单元都应当进行危险源辨识,从而确定最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评估的生产单元,通过不同的评价方法得到更加精确的评价结果,这对化工企业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氯乙烯聚合蒙德评价方法简介 、, 、- 前言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的,各种生产工艺需要越来越多的聚氯乙烯,从而促进聚氯化生产快速增长,氯乙烯的聚合生产已经成为安全生产中的高危行业。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潜在的风险因素,其中包括主要控制聚合反应引起的闪燃、聚合反应失控或火灾,爆炸和氯乙烯泄漏引起的中毒。一旦发生意外,这可能导致生产停止,设备损坏,巨大的经济损失,重大人员伤亡,甚至产生社会和环境的的影响。因此,如果应用危险源辨识,可以提示氯乙烯聚合,甚至整个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的发展,有针对性地确定危险因素,在 VC 聚合生产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有人提出,应在化工生产中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在本文中,根据生产装置的工艺单元的特点,通过材料、生产技术和手工操作,并指出每个生产单元应在蒙德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定性的分析,以确定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的重点单元。 1. 悬浮法制作 PVC 精制的氯乙烯单体在一定的配方下在聚合釜中和引发剂,分散剂和水通过搅拌发生反应,偶氮化合物或过氧化物为引发剂,纤维素醚和聚乙烯醇被用着分散剂,水做分散和传热介质,成为悬浮悬浮聚合 PVC树脂。把悬浮液分离后离心、洗涤、脱水、空气干燥、流体干燥、筛分和包装。 2. 生产工艺流程 聚合过程采用70.5立方米的锅炉,利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进行恒温操作和自动控制。通过一定的程序把纯净水, VCM和各种添加剂加入到聚合釜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 件下氯乙烯发生聚合反应,产生聚氯乙烯,然后把PVC浆输送到储罐中,并在汽提塔中把 VC从PVC颗粒中分离出来,然后干燥,包装入库。由压缩机压缩和冷凝回收未反应的VC单

常见聚合物缩写

发信人: mmMyGod (麦高), 信区: Chemistry. 本篇人气: 48 标题: Re: 常见聚合物材料缩写对照表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hu Sep 16 08:28:17 2004) 英文简称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ABA Acrylonitrile-butadiene-acrylate 丙烯腈/丁二烯/丙烯酸酯共聚物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ES Acrylonitrile-ethylene-styrene 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 AMMA Acrylonitrile/methyl Methacrylate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ARP Aromatic polyester 聚芳香酯 AS Acrylonitrile-styrene resin 丙烯腈-苯乙烯树脂 ASA Acrylonitrile-styrene-acrylate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CA Cellulose acetate 醋酸纤维塑料 CAB Cellulose acetate butyrate 醋酸-丁酸纤维素塑料 CAP Cellulose acetate propionate 醋酸-丙酸纤维素 CE “Cellulose plastics, general” 通用纤维素塑料 CF Cresol-formaldehyde 甲酚-甲醛树脂 CMC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羧甲基纤维素 CN Cellulose nitrate 硝酸纤维素 CP Cellulose propionate 丙酸纤维素 CPE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氯化聚乙烯 CPVC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 氯化聚氯乙烯 CS Casein 酪蛋白 CTA Cellulose triacetate 三醋酸纤维素 EC Ethyl cellulose 乙烷纤维素 EEA Ethylene/ethyl acrylate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EMA Ethylene/methacrylic acid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EP “Epoxy, epoxide” 环氧树脂 EPD Ethylene-propylene-diene 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 EPM Ethylene-propylene polymer 乙烯-丙烯共聚物 EPS Expanded polystyrene 发泡聚苯乙烯 ETFE 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EVA Ethylene/vinyl acetate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L Ethylene-vinyl alcohol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FEP Perfluoro(ethylene-propylene) 全氟(乙烯-丙烯)塑料 FF Furan formaldehyde 呋喃甲醛 HDPE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 高密度聚乙烯塑料 HIPS High impact polystyrene 高冲聚苯乙烯 IPS Impact-resistant polystyre ne 耐冲击聚苯乙烯 LCP Liquid crystal polymer 液晶聚合物 LDPE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 低密度聚乙烯塑料 LLDPE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线性低密聚乙烯 LMDPE Linear medium-density polyethylene 线性中密聚乙烯 MBS Methacrylate-butadiene-styrene 甲基丙烯酸-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1生产方法 按其所用原料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⑴乙烯法 此法系以乙烯为原科,可通过三种不同途径进行,其中两种是先以乙烯氯化制成二氯乙烷:C2H4 + Cl2 → C2H4Cl2 然后从二氯乙烷出发,通过不同方法脱掉氯化氢来制取氯乙烯;另一种则直接从乙烯高温氯化来制取氯乙烯。现分述如下: ①二氯乙烷在碱的醇溶液中脱氯化氢(也称为皂化法) C2H4Cl2+ NaOH → C2H3Cl + NaCl + H2O 此法是生产氯乙烯最古老的方法。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必须使反应在碱的醇溶液小进行。这个方法有严重的缺点:即生产过程间歇,并且要消耗大量的醇和碱,此外在生产二氯乙烷时所用的氯,最后成为氯化钠形式耗费了,所以只在小型的工业生产中采用。 ②二氯乙烷高温裂解 C2H4Cl2→ C2H3Cl + HCl 这个过程是将二氯乙烷蒸气加热到600℃以上时进行的,与此同时,还发生脱掉第二个氯化氢生成乙炔的反应,结果使氯乙烯产率降低。为了提高产率,必须使用催化剂。所用的催化剂为活性炭、硅胶、铝胶等,反应在480~520℃下进行,氯乙烯产率可达85%。 ③乙烯直接高温氯化 这一方法不走二氯乙烷的途径,直接按下式进行: C2H4 +Cl2→ C2H3Cl + HCl 由上式可以看出这一反应是取代反应,但实际上乙烯与氯在300℃以下主要是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要想使生成氯乙烯的取代反应成为唯一的反应,则必须使温度在450℃以上,而要避免在低温时的加成过程,可以采用将原科单独加温的方法来解决,但在高温下反应激烈,反应热难以移出,容易发生爆炸

聚偏氯乙烯结构性能、加工及应用

聚偏氯乙烯结构性能、加工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PVDC的结构和各种性能,尤其是作为食品包装材料时的高阻隔性、热收缩性、高温蒸煮性;PVDC膜的几种主要制作方法。简单分析了PVDC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指出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PVDC 结构性能加工改性应用 1.聚偏氯乙烯简介 聚偏氯乙烯(PVDC)树脂,即聚偏氯二乙烯树脂,又称氯偏树脂,纱纶树脂。PVDC的均聚物树脂由于氯含量高和结晶度高,因此熔融温度高、熔融时间长,一般在175℃的条件下完全熔融需5~10 rain。其熔融和分解温度十分接近,熔体粘度大,流动性差;受热易降解,加工周期短;薄膜易变色,热封强度低,弹性性能差。【1】因此其加工性能不好,在实际生产中没有应用价值,必须改进其加工性能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通常所说PVDC是指以偏二氯乙烯(VDC)为主要成分加入其他含不饱和双键的第二单体(如VC)共聚而成的一类共聚物的统称。PVDC树脂是一种淡黄色、无毒无味、安全可靠的高阻隔性材料。除具有塑料的一般性能外, 还具有耐油性、耐腐蚀性、保味性以及优异的防潮、防霉、可直接与食品进行接触等性能, 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印刷性能, 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军工等领域。 问世之初主要是加工成薄膜, 二战时期运用在武器、弹药的包装上。世界上第一次通过实验室聚合获得线性高分子的PVDC 是在1930 年。美国DOW 化学公司首先将其工业化。由于初期适逢“二战”而主要用于军品包装, 这给PVDC 工业技术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因而成了美国DOW 化学公司多年不解密、不转让的一项工业技术。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逐渐向食品包装转移, 后又逐步应用于药品包装等领域, 随着现代包装技术和现代人生活节拍的加快, 微波炉、冰箱的普及, 保鲜膜的用量急剧增加, 使PVDC 的应用更加普及。这时候先后有多家公司开发出PVDC 产品工业技术, PVDC 才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达到大规模的整体发展。到上世纪80 年代中期, PVDC 发展到高峰, 世界PVDC 产能达到17 万吨/ 年, 后来由于聚乙烯醇和双向拉伸尼龙膜的问世, 同时, 由于有关氯塑料废制品料产生白色污染和焚烧可能产生致癌物质

聚偏二氯乙烯乳液制备工艺与性能的研究

一、聚偏二氯乙烯概述 1. 聚偏二氯乙烯性质 PVDC,学名“聚偏二氟乙烯”,化学结构式为,是一种无毒,无味,粉末状,应用较为广泛的高阻隔性材料。PVDC单位分子中含有两个氯原子,阴电性较强,并且与其他链中氢原子结合紧密。此外,它的分子结构具有很好的对称性。这些特征使其分子间的间隙很小,结晶度高,分子与分子可以较好地凝聚在一起,阻止水、氧气等小分子物质的渗透作用,阻隔性能优异[1]。 不仅如此,PVDC涂覆膜可以直接在食物包装材料上应用,并可以保味保香,防潮防霉,同时它的印刷性能优良,耐油耐腐蚀性能好[2] 。 但是由于PVDC在其软化温度下稳定性较差。高温条件下,其中存在的金属离子会加速其分解老化,因此PVDC均聚物的实际应用价值很低。而产品级的PVDC主要以共聚物的形式存在,如VDC/VC、VDC/AN和VDC/MMA等共聚物,它们被广泛的应用于涂料,容器和包装领域[3]。而根据报道PVDC树脂或胶乳作为包装材料使用已经超过50年了[4]。 2. 聚偏二氯乙烯的应用 PVDC的用途十分广泛,民用方面,可以用作食品药品的包装膜,五金制品的涂覆膜,军用方面,可用在机械零件,军用器材等各种对于防腐防锈蚀防氧化等阻隔性能要求高的产品外包装[2]。其应用领域为: (1)制备冷藏用单模高阻隔性并具有自粘性的家用保鲜膜; (2)制备高阻隔性的单膜,应用于高温杀菌处理后的肠用膜; (3)制备高收缩性的多层复合膜,用作冷鲜产品包装袋; (4)制备PVDC乳胶,涂覆在包装用塑料材料上,应用于复合基材、药物包覆膜等。并可应用于建材,防止植被生长破坏其强度; (5)PVDC材质透明,密度较大,可以通过纺丝工艺制备成高强度的丝线如钓鱼线,渔网等;耐腐蚀能好,可做成化肥包装袋、化油器中的过滤网;不透水不透气阻隔性高,可以作为液体盛放袋;耐候性好,可以制人工草坪[5]。

氧氯制取氯乙烯

一、概述 1.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的有乙醚香味的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为5.12MPa,尽管它的沸点低,但稍加压力,就可得到液体的氯乙烯。氯乙烯易燃,闪点小于-17.8℃,与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4~21.7%(体积)。氯乙烯易溶于丙酮、乙醇、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是0.001g/L。 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在20~40%的浓度下,会使人立即致死,在10%的浓度下,—小时内呼吸管内急动而逐渐缓慢,最后微弱以致停止呼吸。慢性中毒会使人有晕眩感觉,同时对肺部有刺激,因此,氯乙烯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为500ppm。 氯乙烯是分子内包含氯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由于双键的存在,氯乙烯能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工业应用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其均聚与共聚反应。 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易聚合成聚氯乙烯。氯乙烯也可以和其它不饱和化合物共聚,生成高聚物,这些高聚物在工业上和日用品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氯乙烯的生产在有机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氯乙烯的生产方法 氯乙烯首先在工业上实现生产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是使用电石水解成,乙炔和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的。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2 + 2H2O → Ca(OH)2 + C2H2 C2H2 + HCl CH2CHCl 50年代前,电石是由焦炭与生石灰在电炉中加热生成: CaO+3C CaC2 + CO 随着氮乙烯需求量的增加,人们致力于寻找生产氯乙烯更廉价的原料来源。在50年代初期,乙烯成为生产氯乙烯更经济、更合理的原料。实现了由乙烯和氯气生产氯乙烯的工业生产路线。该工艺包括乙烯直接氯化生产二氯乙烷及二氯乙烷裂解生产氯乙烯。 随后,人们注意到二氯乙烷裂解过程,除生成氯乙烯外还生成氯化氢。由此,工业界想到由氢化氢可以连同乙炔生产工艺一起生产氯乙烯。 CH 2=CH2十C12→ CH2C1—CH 2C1 CH 2C1—CH 2C1→ CH2=CHC1十HC1 十HCl → CH2=CHC1 50年代后期,开发出乙烯氧氯化工艺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对氯乙烯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乙烯、氧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氯乙烷,和直接氯化过程结合在一起,两者所生成的二氯乙烷一并进行裂解得到氯乙烯,这种生产方法称为平衡法。 至今世界上虽仍有少量的氯乙烯来自于电石乙炔及乙炔—乙烯混合法,而绝大部分氯乙烯是通过基于乙烯和氯气的平衡过程生产。平衡氧氯化生产工艺仍是已工业化的、生产氯乙烯单体最先进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93%的聚氯乙烯树脂都采用由平衡氧氯化法生产的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该法具有反应器能力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单体杂质含量少和可连续操作等特点。 二、反应原理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包括三步反应:

氯乙烯概述

概述 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Vinyl chloride)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的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为无色、易液化,有醚样气味的气体。分子式: C2H3Cl,结构式: CHCl=CH2 ,爆炸上限%(V/V):31.0 ,爆炸下限%(V/V): 3.6 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5.22MPa。相对密度(水=1):0.9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15。氯乙烯是有毒物质,肝癌与长期吸入和接触氯乙烯有关。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4%~22%(体积),在压力下更易爆炸,贮运时必须注意容器的密闭及氮封,并应添加少量阻聚剂。 氯乙烯是塑料工业的重要生产原料,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用以制造聚氯乙烯的均聚物和共聚物。也可与乙酸乙烯酯、丁二烯等共聚,还可用作染料及香料的萃取剂。用作多种聚合物的共聚单体,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作冷冻剂等 2.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氯乙烯树脂。与醋酸乙烯、偏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酸酯类及其他单体共聚生成共聚物,也可用作冷冻剂等。 3.主要用于制造聚氯乙烯。也可与乙酸乙烯酯、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酸酯、偏氯乙烯等共聚,制造胶黏剂、涂料、食品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等。还可用作染料及香料的萃取剂。 用电石法生产氯乙烯的主要工艺为:以电石为原料制乙炔,在以活性炭为载体氯化汞催化剂存在下,与氯化加成而得。我国具有丰

富廉价的煤炭资源,用煤炭和石灰石生成碳化钙(电石)、然后电石加水生成乙炔的VCM生产路线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1.电石与水反应得乙炔 CaC2+2H2O=C2H2+Ca(OH)2 2.乙炔和氯化氢反应得氯乙稀 C2H2+HCL=C2H3Cl 赔料摩尔比为:乙炔:氯化氢=1:(1.08-1.1)。乙炔和氯化氢按上述配比混合物后进行列管装有催化剂,借列管外的循环冷却水带走。反应气体中还含有未反应的氯化氢、乙炔和生成的乙醛、1,1-二氯乙烷及顺二氯乙烯、反二氯乙烯等化合物。反应后的粗氯乙烯气体,经水洗塔、碱洗塔,洗去气体中氯化氢及二氧化碳。碱洗后气体,通过干燥塔进行压缩全凝、液化,液体氯乙烯分别送入低沸点塔及高沸点塔,去除高、低沸点物即得聚合级氯乙烯单体。 在通常条件下,乙炔与氯化氢加成合成氯乙烯的气相反应速率比较慢,常采用金属氯化物为催化剂,如氯化汞,载体为活性炭,催化反应条件为:温度130~180℃,绝对压力为0.12~0.15mpa,乙炔空速为:30~60/h。由于氯化汞易挥发,直接影响乙炔的转化率和氯乙烯的收率,而温度太低催化反应速率太低,因此工业上一般控制在 168~180℃。 氯乙烯的合成过程:HCL—→HCL缓冲罐—→HCL预冷器+乙炔沙封—→混合器—→石墨冷却器—→多孔过滤器—→预热器—→转化器 →除汞器—→冷却器—→水洗组合塔—→碱洗塔—→汽水分离器

偏二氯乙烯

偏二氯乙烯一、简介

二、危险特性 ①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 起燃烧爆炸。 ②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③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④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 着火回燃。 三、健康危害 ①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②急性中毒:短时间接触低浓度,眼及咽喉部烧灼感;浓度增高, 有眩晕、恶心、呕吐甚至酩酊状; ③吸入高浓度还可致死。 四、操作防护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戴防护眼镜,手戴橡胶耐油手套。 五、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若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若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六、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七、储存注意事项 ①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②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③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④不宜久存,以免变质。 ⑤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⑥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⑦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八、偏二氯乙烯(VDC)的主要用途 VDC主要用途是生产PVDC树脂和PVDC乳胶。 (一)PVDC胶乳是VDC分别与氯乙烯、丙烯酸甲脂、丙烯酸丁脂、M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等单位共聚生成不同牌号的共聚乳液;主要用于复合膜、食品与军用包装、香烟外包装、硬片复合膜等。例如杭州塑料有限公司生产的PVDC硬片复合膜,用于医药包装,产量1000吨/年,用于PVDC胶化200吨/年。

乳液聚合定义

乳液聚合定义 在乳化剂的作用和机械搅拌下,单体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分散成乳状液进行聚合的方法。 主要组分: 单体、水(油)、引发剂、乳化剂。 乳液聚合的优点: 体系粘度低、易散热; 具有高的反应速率和高的分子量; 以水作介质成本低、环境污染小; 所用设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灵活; 聚合物乳液可直接用作水性涂料、粘合剂、皮革、纸张、织物的处理剂和涂饰剂、水泥添加剂等; 缺点: 如需得到聚合物固体,须破乳,洗涤,脱水,干燥等多步手续,生产成本高;产品中乳化剂等杂质不易除尽,影响电性能等。 乳液聚合 单体在乳化剂作用和机械搅拌下,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进行的聚合反应。聚合场所 在胶束内 乳液聚合优缺点 水作分散介质,传热控温容易; 可在低温下聚合; Rp快,分子量高; 可直接得到聚合物乳胶。 缺点: 要得到固体聚合物,后处理麻烦,成本较高; 难以除尽乳化剂残留物。 基本组分 单体

主要要求:可进行自由基聚合且不与水反应; 一般为油溶性单体,在水中形成水包油型涂料用的两个主要胶乳。 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各种酯;醋酸乙烯酯单体 乳胶体系 涂料最早使用的胶乳是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物,现在很少用于建筑涂料,而是用于纸张。 偏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的漆膜具有非常低的水渗透性。 加入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可改善胶体稳定性,提高附着力和提供交联点。 引发剂 乳液聚合的主要引发剂为水溶性的。 最常用的是过硫酸盐(K,Na、NH4),尤其是过硫酸铵。 在pH值10,0.01mol / L中,50℃每秒每L 产生8.4×1012自由基;90℃每秒每L 产生2.5×1015自由基;要在低温快速反应,可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如 过硫酸盐-亚铁盐体系: 聚合可在室温引发,反应热可加热到50~80℃,并需要冷却以免过热。为了获得高转化率,常在后期加亲油性引发剂 乳化剂 是一类可使互不相容的油和水转变成难以分层的乳液的物质,属于表面活性剂。 分子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亲水的极性基团;亲油的非极性基团。 乳化剂在水中的情况: 乳化剂浓度很低时,是以分子分散状态溶解在水中; 达到一定浓度后,乳化剂分子开始形成聚集体(约50~150个分子),称为胶束; 形成胶束的最低乳化剂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不同乳化剂的CMC不同,愈小,表示乳化能力愈强; 胶束的形状 胶束的大小和数目取决于乳化剂的用量;

《食品包装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状肠衣膜》(征求意

《食品包装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状肠衣膜》(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7]55号)的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食品包装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状肠衣膜》(计划编号:20170415-T-469)由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归口,由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负责制定。 二、标准修订的原则和依据 标准要体现先进性、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进一步完善各项尺寸数据的规定; 做到和现行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协调一致。 三、标准修订内容情况 1、条款“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以聚偏二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采用吹塑法制成的食品包装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状肠衣膜(以下简称肠衣膜)。 删除了“并分切的”、“用于灌装肠类食品”。 2、条款“3 分类” 肠衣膜分为印刷肠衣膜与非印刷肠衣膜,印刷肠衣膜分为里印肠衣膜与表层里印肠衣膜。 将“里印复合肠衣膜”调整为“表层里印肠衣膜”。 3、条款“4.1.4” 接头处双面用与薄膜颜色有区别的胶带连接,接头应平整、牢固。去掉“上下胶带重叠”内容。 4、条款“4.1.5 ”

肠衣膜卷表面应平整,允许有轻微的活褶,不应有明显的暴筋、翘边。经分切的肠衣膜端面应平整,膜卷张力适当,无脱卷现象,膜卷中心线和芯管中心线之间的偏差不大于4 mm。增加“经分切的肠衣膜”内容。 5、条款“4.3.2” 肠衣膜的长度和宽度由供需双方商定,长度不允许有负偏差,经分切的膜卷宽度偏差见表2。宽度偏差增加“经分切的膜卷”限定条件。 6、条款“4.4” 增加了“特殊产品的热收缩率、氧气透过量由供需双方商定”要求。 7、条款“4.5 卫生指标” 应符合GB 4806.7及食品安全相关规定。与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8、条款“4.6” 删除该条款,按照GB 9685-2016中溶剂特定迁移量/残留量要求执行。 9、条款“5.1” 从肠衣膜的膜卷上去掉外层,取足够数量的肠衣膜作为检验试样。 具体取样量根据对应检测标准要求。 10、条款“5.5.4” 按GB/T 26253条件2或GB/T 1037条件A规定进行,GB/T 26253为仲裁方法。 增加GB/T 26253检测方法,并将此方法作为仲裁法。 11、条款“5.5.5” 按GB/T 19789或GB/T 1038规定进行,温度(23±2)℃,GB/T 19789为仲裁方法。 增加GB/T 19789检测方法,并将此方法作为仲裁法。 12、条款“6.1” 肠衣膜的验收以批为单位,分切的肠衣膜同一品种、同一工艺、同一天生产的为一批。不分切的肠衣膜同一品种、同一工艺、同一旬生产的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