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宝应县农水规划

宝应县农水规划

宝应县农水规划
宝应县农水规划

综合说明

1、规划背景

为加快宝应县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厅、水利厅、农业委员会、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发改农经发…2009?1849号、苏财农…2009?254号)要求,宝应县开展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依据,中央和省、市级各类农田水利专项资金也将严格按规划安排项目。为此宝应县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按照上级通知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县级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实施后,将改变宝应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大大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宝应县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碟形洼地西部,地理位臵在北纬33°03′~33°25′,东经119°08′~119°43′之间。东与盐城建湖、泰州兴化等地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淮安市金湖、洪泽等地相连,北与淮安市楚州区毗邻。全县总面积1467.48km2,耕地面积85.2万亩,县境内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水网稠密,属于里下河浅洼平原地貌。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运东、运西两部分。

宝应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4.6℃,全年日照时数2181h,无霜期301d,年蒸发量1443.6mm,年平均降雨量950.1mm,年际间差异较大,最大1858.9mm(1991年),最小478mm(1978年)。年内季节间分配不均,6~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0~70%,经常出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交替的天气形势。梅雨和台风暴雨极易造成灾害性天气,形成涝渍危害,影响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依靠大运河自灌水和提抽里下河水,水资源基本能满足使用需求。

(2)社会经济状况

宝应县现有安宜、范水、曹甸、望直港、夏集、柳堡、黄塍、西安丰、泾河、鲁垛、广洋湖、射阳湖、小官庄、山阳等14个镇及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和江苏

宝应经济开发区2个开发区,共有224个行政村,28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1.6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9‰,其中农业人口67.16万人,比上年减少9049人。宝应县是农业大县,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7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04亿元(工业74.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16.2%(工业同比增长15.6%)和15%,农民人均收入达7675元,粮食总产达到83.83万t,比上年增加2.58万t,增长3.2%。

3、灌区及农田水利基本现状

宝应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20.12万亩,现有耕地面积85.2万亩,灌溉面积81.75万亩。县境内有4个灌区,分别为运东自灌区、运西灌区、宝射河灌区和大三王河灌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灌区现有干渠29条,干渠长度428.09km;支渠379条,渠道长度达到807.06km;斗渠3929条,斗渠长度为1864km,主要渠系配套建筑物共有5506座,灌排泵站578座、设计流量466.6m3/s、总装机容量24480kW。现有县乡河道585条,村庄河塘2105条。初步建成了挡、排、灌、降四套工程体系,包括以“五纵四横” 骨干河道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以引水干渠结合提水泵站相配套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宝应县防洪、排涝、灌溉工程体系。现有引、挡、灌、排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5298座,全县现有农业圩口241个,圩内配套泵站1561座,装机容量49612kW,设计流量862.9m3/s。分别从1999年、2001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5亿元,修建防渗渠道428.9 km,新建喷灌工程0.2万亩,更新改造泵站4 座,新建和更新改造渠系建筑物66 座,共建成旱涝保收高产农田35.25万亩,使全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模达到了14.93万亩,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宝应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抵御旱涝灾害能力仍较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也不高,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影响了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①防洪除涝工程设施薄弱

除运东区排水条件较好外,其余地区约有30%的圩堤和圩口建筑达不到防洪

设计要求,低洼地区的内部排涝动力缺乏,有近60% 的排涝面积排涝设计标准在5年和5年一遇以下。大、中、小沟淤塞严重,通而不畅,严重影响农田的排涝。且因缺少桥梁等交通设施,或桥梁太小而严重影响排涝能力。

②灌溉工程建设标准低

运东自流灌区现有灌溉设计保证率接近75%,其他圩区由于提水灌溉动力设备不足,灌溉设计保证率低于75%。

③工程设施配套不全、老化损坏严重

灌区建筑物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处于超期服役状态,更由于当时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缺乏正常维护和管理,骨干工程设施配套率不足50%、完好率在60%~70%,斗渠以下田间工程设施配套率不足40%、现有田间工程设施完好率不足30%,工程老化损坏现象普遍。

④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建设缓慢、水资源浪费严重

到目前为止,全县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约为18%,节水灌溉工程设施相对比较薄弱,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约0.5,运东灌区自流灌溉面积不断下降。

⑤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目前除运东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相对稳定、工作基础较好外,全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基础均比较薄弱。首先是管理人员缺乏,能够进行和指导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乡镇水务管理人员缺编约50%,泵站、圩口闸管理人员大多由村电工和村组干部兼任,圩堤除部分林权发包外,管理人员仍由村组干部兼任为主;管理维护资金不足,主要靠灌溉水费维持。并且,灌区水费制度不合理,水费大大低于供水成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均不能适应现代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和持续运行管理的要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缺位严重,灌区不能实现良性循环,从而降低了灌区的整体效益。

3、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结论

到2020年,通过实施节水灌溉、河塘整治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50%、75%、95%年型,各分区均不缺水。但是由于受南水北调供水量的限制,从京杭运河引水的这条线补水将越来越受到控制,因此,仍需提高节水意识。为此,要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一是要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输

水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二是要加强灌区工程的改造配套,减少跑水、漏水,提高田间水利用率;三是提高灌区用水管理水平,推广科学的节水灌溉制度,推行节水栽培、节水耕作技术,完善灌区的监测和量水设施,实行按方收费制度,使用水户自觉主动节水;四是要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入手,压缩耗水量大的作物种植比例;五是调整现在的工业布局,将高耗水工业转移和规划布局到水资源相对充裕的运西和东荡地区。通过以上各个环节,宝应县用水矛盾将会得到解决,合理配臵水资源,用水保证率将会得到提高,从而有力支撑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4、规划目标和任务

在全县范围内分阶段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使每个镇经过若干年建设,基本完成县域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1)总体目标

到规划期末,全县农田灌溉设计保证率超过90%,其中高标准农田经济作物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5%。新建改造灌溉闸116座,新建改造灌溉(含灌排两用)泵站799座、装机容量25237kW;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0.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1万亩,衬砌渠道长度达到1026.4km,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2.8万亩,喷灌工程1.0万亩,微灌工程1.2万亩,增加节水灌溉面积35.8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的比重由现在的18.26%增加到54.5%,提高36.24%,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灌排渠系及田间工程配套建筑物87862座,建设高标准农田39.0万亩;圩堤达标整治土方工程319万m3,新建和改造排水泵站734座,农田涝渍治理标准达到10年一遇,高标准农田排涝标准为10-15年一遇;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工程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高产稳产的农田水利保障体系和建立良性运行的水利建管长效机制,为宝应县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农田水利基础保障。

(2)阶段目标

2010~2012年:新建改造灌溉闸59座,新建改造灌溉(含灌排两用84座)泵站126座、设计流量320m3/s、装机容量6191kW;继续实施大型灌区改造,启

动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4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2万亩;衬砌渠道长度达到350.35km,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1.49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圩堤达标整治土方工程127万m3,新建和改造排涝泵站329座、灌排渠系及田间工程配套建筑物47403座,62.98万亩农田涝渍治理标准达10年一遇,建设高标准农田11.0万亩;

2013~2015年:新建改造灌溉闸26座,新建改造灌溉(含灌排两用)泵站512座、装机容量13734kW;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完成30%;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3万亩;衬砌渠道长度达到301.8km,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0.38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圩堤达标整治土方工程87万m3,新建和改造排涝泵站255座、灌排渠系及田间工程配套建筑物18421座,建设高标准农田10.5万亩,80.21万亩农田涝渍治理标准达10年一遇。

2016~2020年:新建改造灌溉闸31座,新建改造灌溉(含灌排两用)泵站161座、装机容量5312kW;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完成50%;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6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5万亩;衬砌渠道长度达到374.2km,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3.99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圩堤达标整治土方工程105万m3,新建和改造排涝泵站150座、灌排渠系及田间工程配套建筑物21728座,建设高标准农田17.5万亩,96.5万亩农田涝渍治理标准达10年一遇。

5、工程总体布局

宝应县水系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为两部分,运河东部属里下河区射阳湖水系,运河西部属高宝湖区水系,京杭大运河为过境的重要河流。依据宝应县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按自然地理相似性和水利工程供水一致性原则要求,将全县分为运东自灌区、东荡圩区和运西区三个区域。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运东自灌区以灌区续建配套更新改造工程建设为主体,发展节水灌溉;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大灌区用水管理及信息化系统建设投入力度,提高灌溉水资源优化配臵能力和水平。

东荡圩区重点提高圩区建设标准,进行内部河道疏浚和清淤,改善引水、蓄水条件;加强灌溉、排涝泵站建设和改造,提高供排水能力;加强田间工程配套

建设,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土保持治理,控制农田污染排放,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运西区重点进行运西中心河、大寨河、山阳东西河等主要骨干引水河道的疏浚治理;完善宝应湖、金宝航道的防洪工程,提高防洪标准;加大内部排灌设施建设,提高排涝降渍标准;加强内部水系循环利用系统建设,给该地区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业开发提供优良的灌溉服务。以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涵闸改建加固工程建设为重点,在该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高效有机农业区。

6、建设内容

规划总投资92834.77万元,根据宝应县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能力,结合灌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工程的轻重缓急,工程建设内容、分期实施计划和投资方案见表1。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上级政府财政及宝应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和收益农户自筹。

表1 宝应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分期工程数量

工程建设项目2010~

2012年2013~

2015年

2016~

2020年

2010~

2020年

投资

(万元)

一、水源工程

1、引水闸工程59座26座31座116座423.40

2、灌溉及灌排两用泵站126座512座161座799座17402.22

二、灌溉工程配套改造

1、渠道防渗350.35km 301.8km 374.2km 1026.4 18516

2、灌溉渠系配套工程22631座8901座10607座42449座6320.85

三、排水工程配套改造

1、排涝泵站329座255座150座734座25690

2、排水沟道配套工程24772座9520座11121座45413座13623.9

3、圩堤工程

土方127万m387.0万m3105万m3319万m31595.00 混凝土 1.04万m30.62万m3 1.31万m3 2.97万m31039.50 石方 1.66万m3 1.01万m3 2.6万m3 5.27万m31844.50

四、节水高效农业

1、管道输水灌溉工程0.35万亩0.85万亩 1.60万亩 2.8万亩2363.20

2、喷灌工程0.25万亩0.30万亩0.45万亩 1.0万亩1579.00

3、微灌工程0.10万亩0.40万亩0.70万亩 1.2万亩2437.20

合计投资(万元)34248.7332700.1625885.8892834.77

7、国民经济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宝应县农田水利规划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将由现状的0.5增至0.65。到规划水平年2020年,灌溉设计保证率达90%以上,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0.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1万亩,衬砌渠道长度达到1026.4km,增加节水灌溉面积35.86万亩。年均节约灌溉用水量3078万m3,新增供水能力9206万m3,年均粮食增产量8638.5万kg,年均经济作物增产值8790.8万元。

国民经济分析,计算所得的各项指标分别为: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9.7% ,经济净现值(ENPV)10640.2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 11。

本项目不增加新的污染源,对土壤肥力、土壤侵蚀、土壤二次污染等基本没有影响。其不利影响主要是工程占地和施工环保问题,但均可通过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予以减免,不会产生永久性损害。农田水利改造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维护灌区的生产环境,为宝应县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两高一优”农业的转变,实现农田的良性运行和良性循环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

结合国民经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规划方案可行,对环境无不良影响,社会效益显著,因此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8、实施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

把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各级领导考核内容,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水资源优化配臵、有效保护和节约使用,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各镇人民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做好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工程质量和群众满意;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提高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采用行之有效且适合本地建设和管理条件,并经工程实践验证和鉴定合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各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对农田水利工作的认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实施。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条件

1.1.1地理概况

宝应县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碟形洼地西部,地理位臵在北纬33°03′~33°25′,东经119°08′~119°43′之间。东与盐城建湖、泰州兴化等地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淮安市金湖、洪泽等地相连,北与淮安市楚州区毗邻。全县行政总面积1467.48km2,耕地面积为85.2万亩,县境内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水网稠密,属于里下河浅洼平原地貌。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运东、运西两部分。其中,运东总面积1190.48 km2,耕地面积74.50万亩。按照灌溉方式分为运东自流灌溉区和东荡提水灌溉圩区两部分,运东自流灌区地势南北高、中间洼,自西向东倾斜,呈箕状坳陷形,地面高程一般为2.5~4.5m(废黄河基准,下同)之间。东荡圩区地面高程在2.5m以下,地势呈东西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运西区总面积277 km2,耕地面积10.7万亩,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东北向西南倾斜,地面高程4.8~7.8m。

1.1.2水文气象

宝应县地处亚热带北缘,接近暖温带,属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6℃,全年日照时数2181h,无霜期301d,年蒸发量1443.6mm,年平均降雨量950.1mm,年际间差异较大,最大1858.9mm(1991年),最小478mm(1978年)。降雨年内季节间分配不均,6~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0~70%,经常出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交替的天气形势。由宝应县水资源综合评价基础资料,不同设计频率最大日降雨量见表1-1-1。宝应地区大范围持久性降雨,多由产生本地区暴雨的天气系统为台风(包括台风倒槽)、涡切变、南北切变和冷式切变线形成,以前两种居多。在雨季前期,主要是涡切变型,后期则有台风参与,台风影响遍及通南及淮河流域。每年6、7月份,南方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交锋于江淮中下游,形成持久性梅雨天气,梅雨期长短、雨量多少,基本上决定了当年全区的水情。梅雨和台风暴雨容易造成灾害性天气,形成涝渍危害,影响农业生产。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大运河自灌水和提抽里下河、宝应湖来水,水资源基本满足使用需求。宝应县受季风影响十分明显,春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至偏北风,冬季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1m/s,一年中3、4月份平均风速最大为3.9m/s,瞬时最大

风速为34m/s。

表1-1-1 宝应县最大1、3、7日设计面雨量表

时段(天)

暴雨参数暴雨量mm

均值

mm

Cv Cs/Cv

5年

一遇

10年

一遇

20年

一遇

50年

一遇

100年

一遇

1 96.03 0.55 3.5 138.3 165.

2 201.2 248.6 284.4

3 123.85 0.55 3.5 173.

4 222.

5 259.5 334.9 383.0

7 172.38 0.50 3.5 243.8 286.7 342.8 416.5 471.6 1.1.3河、湖水系

1.1.3.1河道

宝应县境内流域性河道为里运河,在全县境内长38.5km,全县以里运河为界,分为运东运西两个部分,运河东部属里下河区、射阳湖水系,运河西部属高宝湖区水系。

里下河区西起里运河,向东流入射阳湖。上世纪70年代以前,境内排水大体分为两支,一支向东北经大官河等河道入射阳湖,一支向东南经宝应大河等河道入广洋湖,经湖荡自然调蓄后,通过里下河河网,排水入海,入海主要港口为射阳河。1970年以后,宝应县按照排水、引水、通航的要求,开挖东西向河道,建立以“五横”,即大溪河、宝射河、向阳河、芦范河、潼河为骨干的新水系,与里下河地区骨干河道沙黄河、戛粮河沟通,排水入黄沙港、射阳河。同时亦形成了南北向“四纵”,即涧沟、宝曹河,芦东、大官河,营沙河,大三王河调度河道,构成运东片的骨干河网。此外还有多条圩外跨镇分圩河道与骨干河网相通,构成运东地区的县级河网。镇级河道主要为小的分圩河及跨村的中沟级河道,起到调蓄及汇集下一级河道来水汇入所属县级河道的作用。村组河道主要指小的中沟级河道及小沟级河道。村组河道、镇级河道、县级河道共同构成了田外河网。

运西地区历史上为淮水行洪走廊,常遭淹没,河道不成系统。1970年在高邮湖与宝应湖之间筑成大汕子隔堤,运西湖区水利条件得到了改善,排水主要是通过宝应湖中泓—大汕河,经大汕子隔堤退水闸入高邮湖,或经南运西闸相机排入大运河。此后,逐渐建成圩外河网,形成排水、引水和通航水系,东西向县级河道主要有:山阳大沟、长虹河、中港河、南闸河、金宝航道等,南北向县级河道有张港河、同心河、山阳闸河、中心排河。村组河道、镇级河道布臵和作用与运东地区类似。

(1)淮河入江水道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的干流,承泄上、中游80%的洪水,它上起洪泽湖三河闸,经淮安、扬州二市十县(市、区)至三江营汇入长江,全长157.2km,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自三河闸至高邮湖施尖,建有三河闸和金湖两个梯级;中段,自施尖经高邮湖、新民滩、邵伯湖至六闸,建有高邮湖控制线;下段,自六闸至三江营为归江河道、建有万福闸、太平闸、金湾闸和芒稻闸等控制建筑物。

入江水道沿线河、湖、滩串联,地形、地貌、植被较为复杂,上段为新三河、金沟改道段,中段为高邮湖、新民滩、邵伯湖串联,下段由六条河道汇入夹江后与长江沟通。全河段长157.2km,其中湖滩长度约占二分之一,湖泊面积1120km2,高邮湖吹程30~40km,设计洪水位高出里下河地区4~8m,自然障碍多,归江河道不稳定,结合水资源利用,全线建有三河闸、金湖、高邮、归江控制线四个梯级。

(2)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苏北段自施桥至蔺家坝船闸,全长404km,是一条综合利用河道,不仅具有通航任务,而且承担排洪、排涝,还兼有灌溉输水和向北调水的作用,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骨干输水河道。京杭运河宝应段为京杭运河的里运河段,里运河不承担行洪任务,为灌溉、排水、通航河道。

区间排涝主要是上游淮安方向来水,白马湖地区经北运西闸排入里运河、淮安运西电站弃水,汇集下游宝应湖地区通过金宝河、南运西闸排入里运河的涝水,以及宝应站抽排里下河涝水入里运河。

京杭运河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输水线,根据南水北调东线规划,一期工程长江至洪泽湖段抽江规模为500 m3/s,入洪泽湖规模为450 m3/s。主要利用运河线和运西线等河道双线输水。运西线在本工程位臵南约6km处向西通过南运西闸、利用金宝航道、入江水道三河输水,向北汇集宝应站抽引的江水沿里运河北送至淮安站下,按南水北调一期、二期工程,增加运西输水线规模,则该段最大输水规模为328 m3/s。该河道是苏北重要的航道,目前正在按Ⅱ级航道标准整治。

(3)宝射河

宝射河是宝应东西向主要排水骨干河道之一。西起宝应县城区,与里运河相通,向东流经安宜镇、开发区、望直港镇、射阳湖镇高夏村至大黄土沟与黄沙港

衔接,全长37.52 km,流域面积284km2。

河道按射阳镇水位2.3m时,排水流量40 m3/s,六级航道标准设计。河底高程为-1.5至-2.0m,河底宽15m至20m,坡度1:2.5。北岸堤顶结合公路路基,宽10m,南岸堤顶宽3.0m,两岸堤顶高程为4.0m。1981年冬,由县界至大黄土沟1.8km,扩大到河底高程-3.0m,底宽30m。河道现状防洪标准一半以上不足十年一遇,排涝标准一半以上不足五年一遇。

(4)芦范河

芦范河为宝应县东西向河道,是该县南部排水骨干河道之一。西起范水镇,向东流经四里桥村、芦村、柳堡镇、小尹庄及后舍村,最后入广洋湖镇西塘河,河道全长32.11km,排水能力达30 m3/s,流域面积242km2。

河道河底高程-0.5~-1.5m,底宽10~25m,边坡1:2.5。芦范河全线现有堤防近64.2km,北岸堤顶结合公路路基宽10m,南岸堤顶宽3.5m。南岸现状堤顶高程3.6~4.3m左右,个别险工患段不足3.0m,最小堤顶宽度不足3.0m。

(5)向阳河

宝应向阳河又称朱马河,是全县中南部主要引、排水骨干河道之一。西起贾桥,向东经小官庄、鲁垛、广洋湖镇,至团头荡,与黄砂河相连,全长31.43km,流域面积201km2。

堤防防洪标准一半以上不足10年一遇,排涝标准一半以上不足5年一遇。河道河底高程-0.5~-2.5m,底宽7~25m,河坡1:2,排水能力50m3/s。向阳河全线现有堤防近62.8km,北岸24km为县级黑色公路,南岸现状堤顶高程3.8~4.5m左右,个别险工患段不足3.5m,最小堤顶宽度不足3.5m。

(6)大三王河

大三王河南通广洋湖,经桥头、杨林沟、鹤儿湾、鲁家大桥至射阳湖镇,北通蔷薇河,全长14 km,河底宽20~40 m,河底高程-0.5~-1.5 m,历史上向北排水。大三王河沟通芦范河、朱马河、宝射河、宋泾河等东西走向河道,连接射阳湖与广洋湖。作为新水系“四纵”之一的大三王河,现今仍是宝应东部南北向的主要排水、行船通道。1987年春,对射阳集镇至宝射河段进行了疏浚整治。

1.1.3.2湖泊

(1)白马湖

白马湖,位于县境西部,古称马濑,为东汉时邗沟西道,是天然湖泊,由白马湖、青荡湖汇为一湖。今白马湖南为金湖县,北为淮安县,西为洪泽县,东为

宝应县山阳镇,南北长18km,东西最大宽度为11km,湖面积105km2,据1983年土地资源调查,其中在宝应县境内的湖面积为18.58 km2,占全湖面积的17.7%,湖底高程一般为5m,枯水位5.7m,蓄水位6.5m,防洪水位8.5m。

白马湖承受西起洪泽湖大堤,北至灌溉总渠南堤,东至里运河西堤范围内的淮安、洪泽、金湖、宝应四县的来水。1957年之前,南纳宝应湖倒灌来的淮河洪水,1954年8月6日,镇湖桥水位高达10.09m,但汛后又向宝应湖退水,平时总的排水方向南入高宝湖。1957年,修筑了白马湖隔堤,与宝应湖截然分开,白马湖为上一级湖,使白马湖不再受淮洪侵袭,成为内湖。1963年8月6日,阮桥站最高水位8.32m,比宝应湖洪水水位低1.31m,汛后靠隔堤沿线涵洞向宝应湖退水,降水缓慢。1960年整治里运河期间,建成白马湖穿运地涵,原设计排白马湖水50m3/s,由于里下河排水出路尚未解决,至今只能排白马湖圩内涝水6 m3/s,未能发挥地涵应有作用。1965年建成运西北闸,可排白马湖涝水50~100 m3/s入运河。1969 年在隔堤上建阮桥闸,低水位与宝应湖沟通,汛期形成两级水位,与宝应湖退水闸相应启闭。1974年~1979年,淮安一、二站相继建成,可抽水180立方米每秒,汛期、汛后可降低白马湖水位,同时使镇湖闸以北、总渠以南圩内排涝条件获得显著改善。1974年起,引江济淮,通过北运西闸送水入白马湖至淮安站,相应抬高白马湖水位至6.4m,比冬春枯水位高0.7m。白马湖汛期虽起到调蓄该地区涝水的作用,但排水出路尚未彻底解决,至今对运西山阳地区仍存在一定威胁。

(2)宝应湖

宝应湖,位于县境西部,在高邮、白马二湖之间。宝应运河以西旧有:白马、精湖、青荡、洒火、清水、衡阳、范光等湖。自1597年实施“分黄导淮”,宝应诸湖便处于淤积、合并之中。清代在高家堰改设滚水五坝,淮水源源不断,汇成了宝应湖。由此,宝应湖成为淮洪入江之通道,1931年出现洪水位10.1m。

今白马湖隔堤以南,大汕子隔堤以北,三河拦河坝和淮南大圩以东,中港、范光湖湖圩以西,统称宝应湖。分属宝应、金湖两县管辖,原湖面积为192.1 km2。1970年开辟淮河入江水道,筑三河拦河坝,建大汕子隔堤,淮水由涂沟向南,直入高邮湖。由此,淮洪不再侵入宝应湖。为此,水面缩小,湖滩扩垦。现湖面实际有大汕子河、南北公司河、金宝航道、唐港、三河等深泓及圩外滩面组成,面积140 km2。宝应境内为37.24 km2,占26.6%。湖底高程一般为4.8m。该湖区来

水主要是承受洪泽、金湖、宝应三县部分乡村来水。流域面积1348 km2。正常水位5.7m,小引江送水水位6.4m,防洪水位7.5m。1960年整治京杭运河时,在范水南6.5km处,建成宝应湖穿运地涵,设计流量150 m3/s,相机通过里下河排水入海,后因里下河地区排涝出路尚未解决,故地涵不能起排宝应湖水的作用,现利用该地涵引宝应湖水15 m3/s,补给运东灌溉。1970年,建成宝应湖退水闸,设计流量160 m3/s(连同涂沟闸40 m3/s,共200 m3/s),相机退水入高邮湖。1973年,建成南运西闸,设计最大流量200 m3/s,相机排宝应湖涝水入里运河。

(3)射阳湖

射阳湖,位于县境东北部,是里下河地区主要湖荡。它为古泻湖的残留部分,历史悠久。春秋时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开邗沟通江淮,射阳湖为古邗沟故道。明代以前,里下河湖泊都是古射阳湖体组成部分,自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黄淮泛滥,挟带大量泥沙沉积,加速了射阳湖的衰亡过程,使之逐渐变小变浅解体,分化为许多大大小小的湖荡,射阳湖为其首。20纪世50年代初,射阳湖湖面面积约400km2,分属阜宁、淮安、建湖、盐城、宝应五县分管。在宝应境内大致范围:其南缘界,西起北沙子头向东沿平江、官陈庄、射阳湖镇、琵琶头一线以北;西缘界北起泾河口向南,沿窑河口、西安丰镇、黄荡、周墩北、翟墩、夏庄、戴堡一线以东;北至淮安,东与建湖、盐城境界。境内面积为139.28km2,湖底高程0.5~1.0m,西承大溪河、宝射河、朱马河诸水;南纳营沙河、大三王河之水;东北面排水经九龙口、蔷薇河、戛粮河、射阳河入海。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湖东邻县联圩并口,沿湖各县在荡滩围垦,与湖争地。70年代初,县内开挖骨干排河,穿越射阳湖,湖荡被纵横分割,形成圩口。后又在湖区扩副业圩,荡滩面积逐年减少。至1989年,境内尚存湖面16.1km2。20世纪70年代整治黄沙港,分流湖水入海。年平均水位,20世纪50年代1.5m,60年代1.37m,70年代1.14m,80年代1.09m。最枯水位出现在1953年6月20日,射阳湖镇水位-0.1m。最高水位:1931年运堤决口,洪水进入里下河,射阳湖水位高达4.0m。1965年8月4日,射阳湖镇水位2.71m。目前防汛警戒水位2.0m,要求防御最高水位3.5m。

今射阳湖区由于北部地势高,来水猛,汛期经常出现北水南压的逆流现象。加之射阳河入海流程共达百余千米,迂回曲折,港口淤浅,泄量减少。滩荡被围

垦,滞涝面积缩小,圩区提排动力增加,来量加大,造成汛期水位壅高,沿湖圩区圩堤一再增高;冬春水位又低,湖区长期露滩,使柴草退化,鱼虾减少。

(4)广洋湖

广洋湖,亦称汪洋湖。位于本县东南,大部分在宝应县境内,少部分属兴化县。承受朱马河、芦范河、潼河部分来水,北与射阳湖毗连,东为兴化县沙沟镇,南为宝应县柳堡乡。20世纪50年代,县境内原有湖面积58km2,至1989年尚存湖面42.62km2,荡滩高程1~1.2m,湖底最低高程0.5m。

过去通过宝应大河排水入沙沟。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化筑五庄圩(又称武装圩),堵塞了这条排水出路,现在只有汇入朱马河(向阳河)尾闾,排入沙黄河,水位与射阳湖近似。

1.1.4地质概况

宝应县位于扬子准地台次级构造单元苏北盱眙-建湖隆起与东台坳陷结合部位。区内地表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地层覆盖,厚度80~160m,无任何基岩出露。第四系地层以冲湖相、泄湖相和滨海相沉积为主,底部岩性为含砾细砂,向上为棕黄色、青灰色亚粘土夹粉细砂,底部为黑色淤泥质亚粘土、砂、螺贝壳及少量钙质结合,以及灰褐色淤泥土,还有灰黄色粉质亚砂、亚粘土等。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表》(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1.2 社会经济状况

宝应县现有安宜、范水、曹甸、望直港、夏集、柳堡、黄塍、西安丰、泾河、鲁垛、广洋湖、射阳湖、小官庄、山阳等14个镇及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和江苏宝应经济开发区2个开发区,共有224个行政村,28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1.6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9‰,其中农业人口67.16万人,比上年减少9049人。宝应县是农业大县,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新入选的《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80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7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04亿元(工业74.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16.2%(工业同比增长15.6%)和15%,农民人均收入达7675元,粮食总产达到83.83万t,比上年增加2.58万t,增长3.2%。

1.3 农业生产状况

宝应县属黄淮冲积平原,土壤呈微碱性,土壤以粘土、淤泥砂土为主,土壤水、肥、气、热等条件优越,土质肥沃,水土保持良好,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有广阔的水面和滩地,水生植物以荷藕、茨菇为主,水产以鱼、虾、蟹、鳖、龟为主,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在搞好粮、油生产的同时,兴建了一批瓜果蔬菜种植基地和农业良种培育基地,主要内容为粮食原种及蔬菜、油菜良种培育。目前,全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耕地的翻耕、开沟、灌溉、排涝等主要农艺过程基本实行了机械化作业。

近年来,宝应县经济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土地向规模经营的集中,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加强了基本农田保护,稳定了粮食生产,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向着新、特、优的方向调整和发展,优质蔬菜、水产品等产量稳步增长。2009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8.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86.09%,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4.79%,其它农作物种植面积占9.12%,现状粮经比约为86:14,复种指数为1.79。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83.83万t,水产养殖面积31.07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5.01万t。200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44亿元,比上年增长8.96%,其中农业产值24.13亿元,林业产值1.81亿元,畜牧业产值9.48亿元,渔业产值30.57亿元。禽畜生产方面,饲养量基本稳定,年末生猪存栏数17.55万头,家禽363万只。

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灌溉排水工程建设标准低,农作物灌溉水量得不到保障,灌溉技术相对落后,用水管理粗放,低洼圩区的涝渍现象比较普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是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1.4自然灾害情况

宝应县地处里下河地区,气候处于亚热带向温暖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灾害性天气较多。由于降雨量分布不均,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交替的情况时有发生,旱涝灾害给本地区造成严重损失。

(1)旱灾情况

根据近20年水文资料统计,1992、1994、1997年及2002年宝应县均遭受了严重的旱灾,运东射阳湖水位降至0.5-0.6m,运西宝应湖水位降至5.2m,均接近历史最枯水位。二、三级排河多数干涸现底,不少提水泵站无水源。为了抗旱,

只能在二、三级排河河头打坝、架设临时机泵向内河提水。1997年全县打坝头760座,投入抗旱临时机泵3200台套,耗用柴油1600t,投入人工3万个工日。

(2)涝灾情况

1954年,7月份宝应雨量475.8mm,射阳镇最高水位2.64m,2m以上的水位持续80d,运东地区涝情严重,受灾面积达39.5万亩,成灾面积达23.6万亩,秋粮总产比1953年减产11.1万t。

1965年,先旱后涝,洪涝夹击,4月29日至6月29日,两个月降雨仅为88.1mm。继而旱涝急转,6月30日至7月3日共降雨342.3mm,7、8月降雨1034.4mm,8月4日射阳镇水位高达2.71m。由于雨量集中,全县70.8万亩水稻受涝,40万亩成灾。全县秋粮产量比上一年减产近三成。

1991年,入梅早、梅期长,雨量大、而且集中,在6、7两个月,宝应站降雨量为938mm,7月16日射阳镇最高水位达3.34m,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63m。由于特大暴雨的袭击,内涝不能及时排出,损失惨重。全县75万亩水稻,12.7万亩棉花和其它经济作物全部受涝,绝收面积达20万亩。

2003年,梅雨期降雨十分集中,特别是6月29日至7月10日连续12d降雨,出现7次暴雨过程,累计面平均降雨472mm,是多年平均梅雨量的3.3倍,12日射阳镇水位达3.39m,超1991年历史最高水位0.06m。全县受灾人口62.3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3.45亿元。

2006年里下河北部地区再次遭受强降雨袭击,6月29日起连续出现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受集中强降雨影响,全境一片汪洋,受淹农田水深普遍在0.4m左右,最深达1.0m以上。受灾面积达32.43万亩,受灾人口达21.8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6亿元。

2007年从6月19日入梅至7月9日,全县累计面平均降雨量达426.0mm,降雨量最大的宝应陆庄554mm,为常年梅雨量的2.5倍,宝应射阳湖水位一度达到3.19m,造成里下河地区全面围水。全县粮食作物淹没27万亩,经济作物淹没4.5万亩;农作物受灾31.5万亩,成灾5.25万亩,绝收1.5万亩,粮食减产和损失0.91万t;林果受损0.17万棵;死亡家禽1万只;水产养殖损失面积15万亩,数量2.19万t。沿运半高地几乎全部受淹,全县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2.7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占近80%。

2 农田水利现状

2.1工程现状

与我国农田水利发展历程相似,宝应县农田水利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9~1965年。由于宝应县地处淮河下游,过去运西是洪水走廊,运河沿线防洪设施薄弱,运东地势低洼,全县处于洪、涝、旱、渍灾害的威胁之中,该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方向是构筑防洪体系,兴修水源工程,大力发展自留灌溉。1995年进行里运河整治,提高堤防防洪设计标准,使里下河防洪屏障得到加强。60年代初,建成了庆丰、永丰、临城、泾河4个引里运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新建了一批机电提水灌溉泵站,扩大了灌溉面积,改善了灌溉条件。构成了宝应县农田水利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农田基础设施抵御洪水和旱灾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第二个阶段是1966~1977年,此间受到政治运动干扰,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几乎停止,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直到70年代以后,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开展了以农民投劳为主,大力开展加固圩堤,集中进行农田沟渠、道路、林带和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宝应县农田水利建设的第二个高潮。

第三阶段为1978~1997年,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后的十年间,针对灌区长期以来灌溉管理粗放、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灌溉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方向是,以节水增产、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灌溉管理,进行水土资源综合开发治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兴建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掀起了本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第三个高潮。

第四阶段为1998年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农田水利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方向从过去片面追求开发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转变为巩固改造成果、挖掘灌区潜力、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灌区工作重点是“两改一提高”,“两改”是指以节水为重点的灌区工程改造和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一提高”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国家从1998年开始投入国债资金对全国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宝应县运东自灌区2001年纳入国

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骨干水利工程改造计划,工程总投入2550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一大批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半拉子工程得到处理,恢复了灌区原有功能,扩大了灌溉面积。衬砌干支渠道22.1 km,配套改造建筑物70 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2 万亩,平均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80 万kg,节水1.2亿m3。

宝应县自1999年起开始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投入资金近5亿元,截止到2009年底,疏浚整治县乡河道585条、村庄河塘2105条,建成引、挡、灌、排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5298座,建设农业圩口241个,圩内配套泵站1561座,装机容量48622kw,设计流量862.9m3/s,初步建成了包括“五纵四横”骨干河道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和以引水干渠结合提水泵站相配套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在内的“挡、排、灌、降”四套工程体系。全县农田基础设施抵御灾害的能力得到了一定增强,城镇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50年一遇;除涝标准5~10年一遇,圩区除涝标准一般在3-5年一遇;灌溉保证率75% 左右,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约为0.5;工程配套率近40~50%;有效灌溉面积81.75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7.2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35.52万亩;渠道防渗工程控制面积达到14.73万亩,新建喷灌工程0.2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81.25万t。

2009年宝应县被确定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同时开始高邮灌区宝应片续建与节水改造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自此宝应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配套改造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的基础上,重点实施泵站、涵闸更新改造,适当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2.2 运行管理现状

经过2001年以后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运东自流灌溉地区骨干水利工程建筑物得到了更新改造,运行状态良好,但由于投入不足,运东自流灌区仍有40%的骨干工程未得到更新改造,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东荡圩区的宝射河、大三王河灌区和运西灌区工程完好率仅为45%,大多数工程处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超期服役”的状态,安全运行保证率低。灌区管理采用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由于管理人员不足,水费征收不到位,田间工程管理缺位,管理

设施落后,管理机构正常运转困难,难以实现良性循环。

为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巩固农田水利改造成果,摆脱农业发展困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

(1)管理机构

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2002年9月宝应县对原农村水利服务机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组建了基层水务站。宝应县现有基层水务站14个,灌区管理所4个,灌溉用水由宝应县水务局统一调度。于2002年新组建的水务站,现有管理人员95人,另有离退休人员67人,在人、财、物方面实行“双重领导,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并且全面进行人事制度和分配机制改革,实行人事代理制、全员聘用合同制、竞争上岗制、岗位工资制和目标考核制度,通过改革,水务站队伍得到了一定加强。近年来,宝应县开始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途径,结合运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3个,研究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缺位问题。现有基层水务站从事农田水利管理人员及财务状况见表2-1-1。

(2)用水管理

灌区用水是以专业管理为主,辅以群众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支渠首以上工程和骨干排涝河道上重要排涝涵闸等水利工程由灌区管理所负责,支渠首以下工程由受益镇、村负责管理。斗渠及以下各级渠道由各村民小组进行管理、维护,由村委会负责协调。

在用水管理方面,用水前期由灌区管理所分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各镇了解当地计划播种面积、作物品种、播种时间等,在掌握这些基本情况后,技术人员回单位,会同支渠首管理人员和四个管理站技术人员共同编制各支渠用水计划,确定轮灌方法,并形成用水制度,分发各镇,倘遇特殊干旱年份,则由管理处临时统一调度,先远后近,先考虑全局,后考虑局部地区,确保各镇正常用水。

(3)现状水费制度

现状水费按农田灌溉面积征收,标准为:水田18元/亩,旱作物8元/亩,主要用以支付管理人员的工资。水费主要由镇农经站代收,代收费为水费总额的3~4%。近年来,由于管理人员增加,人员工资上调,每年灌区收入,除去管理人员的工资外所剩无几,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管理单位本身正常运行困难、无力顾及灌区内各工程的养护及维修,更谈不上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

表2-1-1 宝应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基本情况调查表

序号水管单位

名称

职工收入年运行经费

人均年收入(万元)年收入(万元)年支出(万元)年所需经费(万元)

本单

位职

当地

事业

单位

财政

拨款

行政

事业

性收

水费其他小计

人员

工资

运行

维护

公用

经费

其他小计

人员

工资

运行

维护

公用

经费

其他小计

1 安宜水务站18 2.20 2.80 5.80 7.00 10.17 55.0 78.00 55.0 5.0 10.00 11.00 81.00 55.0 80 11 11 157

2 范水水务站7 2.10 2.80 4.80 6.50 12.46 58.2 82.00 25.0 2.0 50.00 7.00 84.00 25.0 70 52 8 155

3 夏集水务站7 2.50 2.50 2.60 10.69 67.

4 80.70 25.0 13.2 31.50 11.00 80.70 28.0 66 3

5 1

6 145

4 柳堡水务站9 1.80 2.30 4.50 7.00 8.23 57.3 77.00 35.0 15.0 12.00 15.00 77.00 36.0 3

5 13 17 101

5 鲁垛水务站

6 1.80 2.20 2.50 1.40 3.43 20.0 27.33 20.0 3.0 5.00 4.00 32.00 22.0 30 6 5 63

6 广洋湖水务站 5 2.00 2.50 5.00 7.00 2.90 18.9 33.80 12.9 3.4 4.20 11.60 32.10 18.

7 45 2.5 4.4 70.6

7 小官庄水务站 5 2.60 3.10 3.60 1.70 4.44 14.4 24.11 8.7 4.4 4.10 6.91 24.11 8.7 34 4.1 9.1 55.9

8 望直港水务站 5 1.67 2.70 5.04 3.58 14.89 51.1 74.60 33.4 3.0 15.60 25.60 77.60 33.4 40 15.6 25.6 114.6

9 射阳湖水务站11 2.50 3.00 4.50 6.50 6.60 61.0 78.60 30.0 3.0 20.00 20.00 73.00 30.0 40 20 22 112

10 西安丰水务站 3 1.20 2.20 2.00 1.00 5.00 15.0 23.00 8.9 2.0 5.00 3.00 18.90 9.0 30 5 3 47

11 曹甸水务站 5 3.00 3.00 3.20 2.80 8.87 14.1 29.00 15.0 3.0 11.00 3.00 32.00 15.0 55 11 4 85

12 泾河水务站 6 2.20 2.60 1.92 1.00 11.84 28.2 43.00 13.0 2.0 20.00 10.00 45.00 13..5 40 21 11 85.5

13 黄塍水务站 2 0.90 2.10 1.60 0.60 4.67 15.7 22.57 18.4 2.0 4.20 5.10 29.70 19.0 30 5 6 60

14 山阳水务站 6 2.20 2.50 3.58 5.30 9.10 28.3 46.30 31.0 3.0 15.30 / 49.30 31.0 40 15.8 0.2 87

县属合计95 28.7 36.3 48.0 54.0 113.1 504.7 720.0 331.3 64.0 207.9 133.2 736.4 344.3 635 217 142.3 1339

20

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041 (方案范本系列) 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方 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措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经研究,我部决定在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试点开展信息服务站建设,通过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面向村民的信息服务。为切实把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xx届四中、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建设完善村(场)级信息服务站,发展农村信息员,健全完

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面向实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要坚持面向实际的思想,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全国的统一要求,紧密结合示范村(场)的实际和村民的信息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和服务工作。 (二)坚持实干。各地各有关单位,务必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人员,明确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建设和服务工作。 (三)求得实效。要根据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开展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

新农村规划特色营造

新农村规划之特色村庄营造探索 ——以柳州市柳江县里雍镇广实村岩冲屯规划为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建设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缺乏规划设计,尤其是村民住宅建设方面的控制引导措施,导致了造型简单、风格怪异的砖混方块楼遍地开花,传统灰瓦白墙的乡村建筑被取代,丰富多样而充满生趣温馨的村巷空间逐渐消失,农村面貌由传统的清新和谐转变成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千村一面的方盒子世界。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发展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自此,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展开,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重塑村庄特色,建立具有中国传统乡村风貌的新农村将是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岩冲屯位于柳江县东部的半山区,邻靠柳石路、桂柳高速公路、白莲机场,距柳州市1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在屯入口处有一较大面积的水塘与山体相呼应,山水之间树木葱郁,景色秀美,风光宜人。岩冲屯现有342人,共75户。村民住宅主要分布于半山间,且皆面向于屯入口处水体景观,取背山面水之势,极具风水美学理念。 二营造特色村庄的规划策略 1、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特色产业发展是村庄特色营造的的重要支撑,必须通过科学规划布置适合村庄资源特点的产业类型和发展方式。规划以柳州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岩冲屯丰富的山体林地资源,并结合屯领导班子构想的5个100的思路(100亩板栗园、100亩桃园、100亩梨园、100亩枇杷、100亩橘子),将屯东西两侧山体规划为名优水果种植区,并结合屯内优美的山水景观条件发展集生态农业观光与体验、餐饮休闲和农家乐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

新农村改造方案

大河路街道岗李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岗李村新农村建设,切实完成市重点示范村的综合改造任务,根据郑州市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印发《2007年郑州市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07年重点示范村建设村庄综合改造基本要求》和《大河路街道2007年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综合改造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村实际 ,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岗李村位于惠济区北部,南临惠济区政府,北临黄河,岗里村是一个行政村,又是一个自然村,下设七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为2178人,总户数为568户,有党员63名,耕地1275亩。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450.90元,村庄占地460亩,现有主导产业为餐饮养殖,种植。岗李村现状,基本实现了村内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话电信。排水设施通畅、道路畅通、电话进家,并且有公交线路通过本村,解决了郊区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我村内有一所小学,为农民解决了学生的学前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问题。 岗李村主导产业是农业,重点为种植无公害蔬菜,农民人均纯收入6450.90元。 近年来,我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团结、重干,实干,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工作扎实、作风民主,在带领全村人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被区委、街道评为“文明村”、“…五好?村党支部”等光荣称号,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干群关系融洽。广大农民群众苦干精神强、村风正、民风顺、观念新、思路活、信息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大、信心足。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加快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洁”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住宅改造、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根据我村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急

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村建设筹划计划.doc

2019年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 村建设规划方案 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农村 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6〕1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商务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月23日 ?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加快推进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制订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区域错位发展原则,统筹推进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探索实施“互联网+农村”、“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产品双向流通渠道基本形成,农产品网络销售及农村网络购物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在全省建成50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和100个乡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行政村全覆盖。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保持30%以上增长。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5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20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100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遴选100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3至4个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集聚效应强的涉农电商平台。培训10万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三)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引导和鼓励电商、金融、商贸、流通类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业资本与商业资本融合发展的方法和渠道,支持农村中小电商企业、电商服务企业、现代农资企业等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专业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龙头企业投资农村市场。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参与建设集农产品、农制品、农村旅游文化产品、电子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电商平台,主动服务“三农”,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国资委、金融办、农信联社,广东银监局) (四)发展壮大涉农电子商务企业。支持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龙川县、饶平县、平远县、南雄市)和全国供销合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x乡x 村x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xx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张军 副组长:李明成员:王成刘宏谭红宝关小军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基本情况 (2) 二、存在的问题 (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 五、规划目标 (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 二、土地利用规划 (6) 三、产业发展规划 (6) 四、配套设施规划 (7) 五、农房建设规划 (7) 六、环境保护规划 (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9) XX县X乡X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村位于X县南部,X乡境内,东靠X,南邻X,西依X,北接X。 (二)地形地貌 X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49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 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 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

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持续、有效、扎实推进XX 县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依据XX县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典型引路、连线扩面”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现制定2014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城乡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建设“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新武功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2014年全力抓好36个示范村建设,其中:县级以上重点示范村12个,示范村12个,巩固提高村12个。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重点示范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其他技能。 (三)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以上,且具有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地震能力,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达到全覆盖,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90%以上。逐步扩大农村绿化面积,建设美丽新农村。 (四)村庄建设有序整洁。合理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村间街道实现硬化、美化、绿化、新化、净化、亮化等,建有基本排水设施,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并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 (五)村级管理规范有序。“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80%以上,村两委会班子团结和谐、制度健全,“双高双普”目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有完备的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图书室及健身设施。 三、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节约土地、完善功能、方便群众、

新农村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前言 1.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可以概括为“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一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解决包括道路、饮水安全、沼气(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卫生所,并帮助农民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另外在农村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必须的垃圾处理场所。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福利所能带来的好处,做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因此,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登封市唐庄乡积极相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委托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内容为登封市唐庄乡雪沟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2021年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

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突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着力抓好特色主导产业,关注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村级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靓丽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面是整理的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一)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市第二轮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暨“四群教育”工作拉开序幕,我也有幸成为这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一员。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的职责任务要求,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将认真写好民情日记、做好工作记录、按时撰写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和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同时对XX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制订好详细的计划,逐步完成好各项工作。 盛家村地理环境属于半山区,占地2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分别是桥头、下寨、盛家、清水、干沟;724户农户,总人口有324人。全村共有农用地2175亩,耕地有1423亩,占65%,盛家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种植烤烟,成立了一个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辖区范围内有两个企业,分别是保山德森人造板厂和甲醛厂。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626万元。盛家村可以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村庄。 结合盛家村的基本情况,我将按照三个步骤来完成我的工作 进驻盛家村委会后,首先要积极与村干部沟通交流,了解整个村的基本情况、自然条件、生活环境和主要经济收入情况等,还要及时与上一批指导员联系,掌握他们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工作进度等。其次计划用1-2个月的时间进到农户家中调查了解,特别是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搞好摸底调查,密切同村、组干部、村民的联系,摸清村情,掌握社情民意,弄清盛家村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另外,在入户调查了解过程中,积极宣传党中央的惠农政策和各类法律法规,消防知识安全等各类政策法规。 在了解整个村情民意之后,要积极融入到盛家村委会的工作中,为盛家村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首先,要协助村干部做好烤烟生产工作,认真学习,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其次,根据村里的困难,与村两委共同商讨经费使用计划,切实把经费用到刀口上,解决群众急需的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尽自己的努力,与有关部门、派出单位多协商,积极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和物资,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再次,要指导好村“两委”班子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各项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增强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村民自治水平,规范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配合村干部认真协调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一是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好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和要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说明

x区x镇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设计说明

前言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为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横港镇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全市关于开展新农村整村推进规划的要求,构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建设文明、优美、和谐的新农村。 第一章规划的依据及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令); 6.《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住建部2013年12月17日); 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9.《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0.《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 11.甲方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 12.现状地形图及现状调研收集的村民意见。 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二、指导思想 1. 规划依据现实情况,遵循农村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模式,在有利于整个城乡空间形态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村庄的长远发展策略。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农村人均生活水平为根本落脚点,加强本地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贯彻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庄居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同时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地方本土特色,发展乡村绿色旅游产业,繁荣城乡经济。 4. 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根据农业规模经营的要求科学选址,确定合理规模,规划建设紧凑集约,少占耕地。 5. 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对基本农田、水体等特殊区域的保护,本着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原则,合理引导村庄有

美丽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Implementation plan of beautiful new countryside const ruction

美丽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为加快建设美丽xx、精致xx、幸福xx,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全域打造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优、村庄环境美、乡风文明好、基层基础实的幸福美丽新农村,经过村委会讨论调研后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美丽的xx村,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浙江省xx市 xx县xx镇xx脚,全村地域面积5.1平方公里,共xx户,xx人,耕地面积xx亩,其中水田面积xx亩,山林面积xx亩。茶叶产 业稳步发展,平均每年新发展早生良种茶xx亩,毛竹产业快 速壮大。通过实施“低改垦抚、培育龙头、基地带动、内扩外移”四大战略,创建了以xx村粮食功能区块为中心的百亩粮 田示范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逐年扩大土地流转面积。xx 年初完成了xx村的线路进行改造,推广电子信息化工程, xx 年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并及时对村内自来水工程进行了新装与

改善工程,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基本实现了村主要道路硬化,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洁美庭院、美化家园”等活动,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村庄内露天厕所改造60%,卫生厕所入户率均达95%。 二、村主要特色和资源 古人云:最佳风水莫过于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 白虎。不错的,xx背靠xx镇第一高山——公山尖,安如泰山,几千年来自然灾害都悄悄躲过。一弯新月似的河流唱着歌从村前流过,给xx村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和人才。左边是绿油油 的高产示范水田,像条青龙似的守护村庄。新淳杨公路如一条巨龙似的,跨过高山,越过平原,趟过河流,呼啸着从xx村 右边前盘旋而过,这条致富的路将开启xx崭新的篇章。xx村 是xx县黄金旅游线上的一块璞玉,有待大家一起来开发。 2、源远流长的人文故事 xx村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人文故事,例如:能呼风唤雨 的乌龙大王,跋山涉水只等闲的赤脚大仙,知识渊博的解晋,少时游学乐施的方腊,勤俭持家的草席大王……翻开xx村谱,无数野史传说扑面而来,令人新奇而沉醉。这些人文故事,只

新农村建设理念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农业、建筑、科技和管理等诸多领域,是一项正在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建立起十条理念。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务必要认真做好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规划。为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清晰,特点要突出,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观念要新、起点要高、质量要严。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规划,确保农业现代化替代传统农业,确保农民增收,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适合国情的路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切实搞好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在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中,各级政府应注意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逐步改变落后的面貌。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必须深入基层,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把规划切实做到具有足够的操作性和弹性,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好处,取信于民。在建设新农村中,切忌搞群众得不到实效的“形象工程”。一定要脚踏实地,抓紧解决农村中急需解决的就医、上学、提高文化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等社会公共设施问题,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得到改善。只有取信于民,尊重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激励群众,才能同心协力地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20xx年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新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明确目标,整村推进 20xx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要继续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村级“1 2”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按照省委整村推进扶贫村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市委“全面建设小康村”示范点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小康新村建设。要充分整合各种帮扶力量,

形成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按照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村级“1 2”模式创新村级组织制度,实现村级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核心领导、村民主体自治、配套组织紧密配合的和谐机制。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是我市的党委换届年,乡镇党委、县(市、区)党委、市委将相继换届,各包村单位、工作队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平安、和谐常州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这项工作。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各工作队要按照市委确立的“一县一品”和“数县一品”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烤烟、粮油、畜禽、蔬菜、竹木、水产、药材等10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布局做文章、想办法。坚

重庆新农村建设规划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蓝图和方略 2006-4-8 来源:证券日报作者:刘瑜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蓝图和方略是什么? 十条标准量化蓝图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28日,重庆市宣布正式启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的蓝图是什么?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在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将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量化为10条标准。 产业发展;每个村有1至2个支撑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参合率达到50%以上。 生产条件;人均拥有0.5亩以上能排能灌的基本农田,农业耕种机械化水平每年提高2%以上。 农民收入;都市经济发达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水平分别达到6000元、5000元、4000元,80%以上农户有较为稳定的增收来源。 人居环境;村落布局合理,户户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视;相对集中的居民点有一个可供晾晒东西和休闲的院坝及垃圾处理点;农户有单独卫生的厨房和厕所;农民住房砖混结构达到85%以上;房前屋后无淤泥、无垃圾、无粪便、无污水;美化绿化村落环境。 农民素质;实现高质量“普九”,未继续升学的中学生培训率达80%以上。 农村道路;通村公路油化或硬化,主要生产、生活道路硬化 含石板路。 社会事业;按学校布局规划建好村小学,有村“两委”办公室、村卫生室、村文化活动室和“五保家园”,计划生育率在95%以上。 农村社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5%以上;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在90%以上。 文明风尚;有村规民约,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村民对治安状况满意率在95%以上。

民主政治;村“两委”班子和谐;村级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设有公开栏,实行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四公开”;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陈光国说,这10条标准是按照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总体要求,再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对新农村建设内容进行细化和量化后的结果。这样有利于将新农村建设落实到一个可操作的层面上。首批启动的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将在3年内实现上述目标。 本刊讯;重庆市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日前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在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此作了全面通报。 基本思路。坚持实行“多予少取”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以启动实施“千百工程”和深入推进“三百工程”为载体,集合各方力量,既快又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五项原则。一是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二是坚持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创新农村发展体制;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四是坚持科学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五是坚持调动各方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民的共同行动。 五大任务。一是建设现代农业;二是提高农民收入;三是改善人居环境;四是培育新型农民;五是扩大基层民主。 五新目标。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二是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 建设内容。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建”、“四改”、“五提高”。“三建”就是建优势产业、建基本农田、建公共设施;“四改”就是改建乡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改造农民房舍、改善人居环境;“五提高”就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 如何起步。在全市10143个村中选择1000个村重点推进,并在其中选择100个村进(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行典型示范,实施“千百工程”。以该工程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确保全市新农村建设走好第一步,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一套适合我市市情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措施和办法,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有序、有效地深入全面推进。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平舆县西洋店镇新农村建设 总体规划 (xx-xx) 西洋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十一月 平舆县西洋店镇新农村建设 总体规划 (xx-xx) 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省委、 __关于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年明显变化,五至七年大变化”的目标任务,以及平舆确定的“增加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结合西洋店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xx年为参照基数,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xx-xx年。 1规划背景 西洋店镇位于平舆县境南部,北与万金店乡、辛店乡相邻,东与新蔡县余店乡接壤,南与正阳县相连,西与汝南县交界。乡政府驻西洋店集,距县城13公里。1938年为汝南县西洋店联保处, __1O月,为中共汝南县十四区(高楼),1951年1O月为平舆县第八区,1958年成立西洋店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西洋店乡。辖西洋店、吴湾、高台、赵庙、潘营、西洋潭、尹湾、王寺台、耿庄、后岗、彭庄、聂寨、毛陈、小尹、秦王、谭赵、赵寨、贾营、马楼19个村民委员会,172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17288户,73428人,其中回族1203人,占总人口的1.6%。全乡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123456.33亩,低洼易涝地点75%。地势北高南低,汝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流经乡境西、南部约8.6公里,朱港、张竹园港、郭滩港由北向南流入汝河。蛟停湖蓄洪区(西半部)位于乡境南部,面积8.7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西洋店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浅谈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

浅谈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在摆脱了温饱的长期困扰之后,迫切要求改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为此,人们也就常常以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形象来展现新农村的风采。本文简单总结了农村住宅的特点,指出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现状,探讨了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策略 新农村的住宅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处的环境贴近自然和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再加上使用功能复杂,因此,要做好新农村住宅的规划设计,就必须深入地研究新农村住宅的特点,并在设计中认真地加以体现。 一、农村住宅的特点 农村住宅建筑,既是生活建筑也是生产需要,其特点如下: 既是生活用房又是生产用房,要求有一部分室外活动场地和产品、工具的贮藏室;建筑材料应强调以地方材料为主,不能不加分析的套用城市住宅的结构形式。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风俗习惯也不相同,建筑的地方特色比城镇住宅更为明显。 二、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现状 (一)住房建设缺乏必要的布局规划 缺少村屯建设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差,道路路况不好,造成村容、村貌差的现象,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人均建设用地过大,超过规定的

标准。村庄无规划,建筑无设计,队伍无资质,监管无机构。建设各类法规、规程、规范、标准等不适宜农村建设,致使广大新农村住宅建设处于无章可循、无人管理状态。村庄日益外延,空心村比比皆是,既浪费大量土地,又难以公用设施配套,这些都无法保障农村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农民住房缺乏必要的功能区分 目前,农民住房布局不尽合理,形式单一,功能落后,浪费严重,是农村建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建房大多数是自己摸索着建,房子虽一次比一次好、一家比一家好,但住宅设计不合理,给采光、通风、排水等留下隐患,致使房屋更新换代速度快。同时,有的农户生活用房和生产用房常常合二为一,卧室里存放粮食、杂物,住宅连着畜禽养殖等生产用房现象到处可见,严重影响卫生状况的改善。 (三)农村住房缺乏质量认定,建房质量整体欠佳 目前,农村修建住房一般都是凭借经验和建筑施工常识进行,整个建房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工程质量认定,农民建房几乎都没有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队伍大多是个体工匠组成,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专业水平低,工艺落后,缺少必要的质量监督,加之部分农户建房用的是旧房子拆下的建筑材料,质量较差,导致安全保障系数低,抗灾能力较差。 三、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策略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为加快建设美丽xx、精致xx、幸福xx,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全域打造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优、村庄环境美、乡风文明好、基层基础实的幸福美丽新农村,经过村委会讨论调研后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美丽的xx村,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浙江省xx市xx县xx镇xx脚,全村地域面积5.1平方公里,共xx户,xx 人,耕地面积xx亩,其中水田面积xx亩,山林面积xx亩。茶叶产业稳步发展,平均每年新发展早生良种茶xx亩,毛竹产业快速壮大。通过实施“低改垦抚、培育龙头、基地带动、内扩外移”四大战略,创建了以xx村粮食功能区块为中心的百亩粮田示范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逐年扩大土地流转面积。xx年初完成了xx村的线路进行改造,推广电子信息化工程, xx年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并及时对村内自来水工程进行了新装与改善工程,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基本实现了村主要道路硬化,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洁美庭院、美化家园”等活动,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村庄内露天厕所改造60%,卫生厕所入户率均达95%。 二、村主要特色和资源 1、优越的地理位置 古人云:最佳风水莫过于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

白虎。不错的,xx背靠xx镇第一高山——公山尖,安如泰山,几千年来自然灾害都悄悄躲过。一弯新月似的河流唱着歌从村前流过,给xx村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和人才。左边是绿油油的高产示范水田,像条青龙似的守护村庄。新淳杨公路如一条巨龙似的,跨过高山,越过平原,趟过河流,呼啸着从xx村右边前盘旋而过,这条致富的路将开启xx崭新的篇章。xx村是xx县黄金旅游线上的一块璞玉,有待大家一起来开发。 2、源远流长的人文故事 xx村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人文故事,例如:能呼风唤雨的乌龙大王,跋山涉水只等闲的赤脚大仙,知识渊博的解晋,少时游学乐施的方腊,勤俭持家的草席大王……翻开xx村谱,无数野史传说扑面而来,令人新奇而沉醉。这些人文故事,只需要发动村中老人回忆记录,然后稍加修改润色,便是绝妙的故事,都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支点和启示点。 3、不能忘记的革命历史 昔日革命领导人方xx,带领红军经xx的公山尖峡谷,遇到当地地主武装围堵,元气大伤。后突围后,辗转到白马,终于被俘,解押到江西上饶,最后壮烈牺牲。现在公山尖的有个山谷,含铁矿比较多,好像个天然的录音盒,每逢雷雨大作时,隐约有枪炮隆隆作响,仿佛在重播历史的电影。可以建造革命英雄纪念碑,成为爱国革命教育基地。 4、乐于奉献的乡贤 xx工业资源匮乏,村级经济落后,是个外出打工最多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