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立意是散文创作艺术构思的重要环节。立意,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主旨。各种文学作品的创作,各类文章的写作,都讲究立意,讲究立意的新颖、独到、深刻。

散文创作的立意除应遵循立意的一般原则:

一、单纯性:一篇短小的散文,一般只须表达一个比较单纯的主题,不必也不可能表达复杂主题。

二、灵活性:散文作者在生活中有了某一点新鲜独到的感受和体会,就可以作来立意。或以小见大,从平凡细小的事物,生活的片断之中,见出不平凡的深刻的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题材平凡、细小,却写出了困顿颠沛中的父子之情,反映了那个时代穷困知识分子的惨淡悲苦,让读者透过父亲的背影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或以大见小,将重大深刻的意义寓于细小的事物之中,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或由此及彼,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从而赋予更深长的含义,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或由散而聚,由许许多多零散的事物或回忆集中到一个汇聚点上,形成主题。

散文的炼意:

这是指立意过程中对题材潜在意义的挖掘和主题的提炼,或通过联想和想象加以引申、发挥。

散文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有“散”的特点,炼意更须注意凝聚和深化,写出作者独到的发现或寄托作者独特的寓意,以达到形散和神聚、单纯和深刻的辩证统一。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写作者从重庆到武汉一路所见所感,重点写三峡,所写的一切都凝聚在“长江激流勇进之美”这个核心上。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提炼出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深刻哲理。

散文的表现角度:角度,即观察事物的出发点。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是观察的角度不同。

不同的角度,可以表现出客观事物的不同特点。善于选择最好的角度写人叙事,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即使别人已写过的题材,也可以写得别具一格,另有新意。

散文的笔调:文章的笔法和格调,即可称为笔调。各种文体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笔调,散文也有自己的文体笔调。

现代散文不像一般理论文章那么严肃,多采取亲朋话旧、挚友谈心似的笔调,亲切随意,轻松活泼,洒脱不羁,可以叙事,可以描绘,可以说理,可以抒情,也可以把几种笔调结合起来。朱自清说,散文在表现上,“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

散文的结构:散文的结构是指散文的组织方式与方法。散文贵在散又忌讳散。

散文的“散”表现在结构上的特点是随兴之所至,信笔所写,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但散文的“散”决非散漫无章。每篇散文应有每篇自成的章法,有有形或无形的贯串线或汇集点,做到形散而神聚,散和不散的统一。优秀的散文作者能随心所欲而不拘泥。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分五节,里面写殷夫,

里面写柔石,里面写他们被害时,里面写他们被捕前,里面写他们被捕被害后,有的节较长,有的节又很短,每节之间在结构的外形上,看来比较散,但由于作者采取纵横交错的结构,纵有“前年今日”、“去年今日”今年今日“作贯穿线,横有”我“和几位烈士的相见、相识、相交的联系网,全文又有深沉的哀悼、怀念、悲愤的思想感情为汇集点,所以整篇的结构自成章法,形散神不散。

散文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直线结构、横式结构、网状结构三种类型。不论采取什么机关报结构形式,都应求其自然,不宜造作。

散文的直线结构:散文的结构形式之一。也可以称为纵式结构。就是指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即以所谓的顺序或平铺直叙的方式来结构作品。

其优点是线索单纯明晰,思路自然流畅。

平铺直叙也可以写出好散文,但处理不好也容易流于平淡呆板,关键在于作者写作水平的高低。直线结构也不排斥少许适当的插叙插说。

散文的横式结构:散文的结构形式之二。即以平行、并列的方式安排组织材料,便于叙述同时而不同地点的人和事,或同时同地的不同的人和事。

它在外部形式上,可以有适当的关联照应,也可以省去联结的“针线”,但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形散神聚的特点往往更多的在这种结构的散文中表现出来。

横式结构也可以容纳平等、并列的纵式叙述。

散文的网状结构:散文的结构形式之三。即以纵横交错、经纬组织的方式安排组织材料,能够容纳比横式结构更复杂的内容。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种复杂的结构要求作者有更高的驾驭能力,做到头绪多而不紊乱,经纬相交而井然有序。

在结构外形上,相织相交处可以紧密些,也可以松散些,可以形神不散,也可以形散神聚。

散文的波澜:

波澜是散文艺术表现方法之一。“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也必须要有波澜。

散文中的波澜是指文中感情的起伏、文气的跌宕,有情节的散文,在情节发展中的变化,以及作者巧妙安排运用悬念、伏笔、断续、抑扬、擒纵、顺逆、疏密等技法,使文章有声有色,波澜起伏。

散文的语言:语言是散文创作的一个要素。与散文的文体笔调相联系,散文的语言要明畅、凝炼、清闲、自然,更接近口语。叶圣陶曾说过“润饰字句要以活的语言为标准,比活的语言更精粹”。

要做到口语和文采的统一,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散文语言的加工锤炼,既要注意保持口语的特色,也要适当使用一些定于表现力和生命力的书面语言;既要注意表情达意的准确、鲜明、生动,又要注意声调节奏的响亮流畅,琅琅上口。

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分析作品结构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江苏卷在这一考点上主要命题特点有: ①命题切入口小。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②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直接考,就是直接问某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 2019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二、复习预习 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019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行文线索 (1)明线索。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体现在结构上就是线索,“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找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学生版)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即针对作品的线索、材料安排的顺序及技巧、局部语段等进行分析。主要涉及以下三个考点: 一、分析散文的整体结构思路 主要有两大题型:(1)根据文章内容(线索)梳理思路;(2)梳理文章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解题思路: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的变化;思考“开头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再思考行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 规范答题:①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②具体概括文章内容。③组织答题顺序: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具体解说。 易错辨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与线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章的结构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写作内容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都有所不同;而线索可以作为梳理结构思路的参考,它是贯穿文章前后内容的词、句子或其他内容。 二、分析散文局部语段的作用 主要有两大题型:(1)分析局部语段在全篇的作用;(2)分析散文局部语段能否删除。 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文章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其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作答。 规范答题: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①开头段作用——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呼应下文……;为……做铺垫;渲染……气氛。 ②中间段作用——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等);由……转而写到……。 ③结尾段作用——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深化主旨,表达了……。 三、分析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 穿插性的材料或描写人物,或叙述事件,或摹状实物,或绘制图景,或旁征博引,但都是与主题材料形成了某种特定的关系,更好地增添意蕴,丰满文章,凸显主题。 解题思路: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的作用;②对全文的作用;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文化性、趣味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④有时要联系写作技巧。 规范答题:①展示美感,伏笔铺垫;②构成对照,凸显主题;③营造文化氛围,表现文章风格;④反向衬托,突出主题;⑤渲染感情,烘托气氛。 请看下面的示例: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读《时间简史》毕飞宇 《时间简史》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没有一次有收获。每一次读《时间简史》我都觉得自己是在旅游,在西藏,或者在新疆。窗外就是雪山,雪峰皑皑,陡峭,圣洁,离我非常远。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登上去。但是,浪漫一点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再浪漫一点说,隔着窗户,远远地望着它们“在那儿”,这不是很好么? 和霍金相比,爱因斯坦更像一个小说家。我喜欢他。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这样给年轻的大学生解释了相对论——一列火车,无论它有多快,它都追不上光的速度。因为火车越快,它自身的质量就越大,阻力也越大。当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高兴得不知所以,就差抓耳挠腮了。我居然“听懂”相对论了。理性一点说,爱因斯坦的这番话谁都能听得懂。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郭磊庄初级中学何茂华教学目标 理清散文的思路,借助结构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理解段落、线索等在文中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清散文的思路,借助结构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段落、线索等在文中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分析作品结构的题目属于考试说明中分析综合C级能力。答对应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及其作用。 命题类型: (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 (2)要求明确“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开头的作用)”; (3)局部段落、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与作品结构相关的一些术语: 1.文首:①开篇点题;②渲染气氛;③埋下伏笔;④为下文作铺垫;⑤总领下文;⑥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2.文中:①承上启下;②总领下文;③总结上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②深化主题;③照应开头;④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⑤总结全文,照应开头;⑥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分析散文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具体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它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 2.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

3.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段内的表达方式。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对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根据句意归纳。一个语段有多个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几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聚集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 3.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 (1)分析文段的中心句。根据文段的中心句来明确文段的意思,根据对中心句的关联判断来把握文章的思路。文段的中心句往往在开头,作段首概括,或在文段的结尾,作段末总结。 (2)分析标志性的语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可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既”、“又”、“并且”、“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进一步说”、“总之”、“因此”、“所以”等。这些语言标志对分析句群,把握段意,从而明确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很有帮助。 (3)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是对上文的总结,启下的内容是对下文的概括。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4)分析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事物线索、感情线索等。如莫泊桑的《项链》以事物“项链”为线索,以“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谈项链”来组成情节结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线索的分析,有助于把握文学作品的脉络。 当堂检测 告别三峡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

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

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 ★【学习目标】 一是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思路。 二是分析句段的作用。 ★【知识讲解】 一、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思路 2.关于材料组织的问题 ▲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从空间上组织材料 ▲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按情感或认识过程组织材料 注意: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感情、事物、人物、思绪、景物、行程、时间、空间等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也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3.关于线索的问题 (1)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抓线索,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 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 抒情散文,一般以感情为线索。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二、分析句段的作用 ▲答题角度:①结构 ②内容、主旨 ▲结构上的作用: 分析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时,要注意该句段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位置不同,在结构上的作用也不同。 1、开头句段的作用: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引起下文或引出话题; 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正反铺垫; 与下文形成对比; 总领全文; 制造悬念。 2.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 转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 总领(引起)下文的作用; 为下文做铺垫。 3.结尾句段的作用: 升华感情; 深化主题; 总结上文; 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 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4.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结构上:交代线索; 前后呼应。

散文阅读之结构作用类题型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结构作用类题型 【知识清单】 【散文中的修辞方法】 1、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4、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5、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6、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 7、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8、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联想与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引用 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1、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散文的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1、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2、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3、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4、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5、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6、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7、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8、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散文阅读结构分析文章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

散文阅读结构类第三课时 ———分析文章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 学习目标:分析文章的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 学习过程: 一、考点说明 此考点主要学习某句话或者某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材料,为何要写在文中的这一部分等。这是结构类题型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常考的题型之一。 二、真题探究 考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花事潘向黎听课记录(1)三月里,不记得是哪一天了,到花园一看,母亲种的贴梗海棠开了。白色的, 很柔;花瓣圆圆的,很润,是江南娇小女儿态,居然冲寒而来,让人心头一热。 连续两个月反反复复的病好像好了起来。 (2)三月底,樱花开了。特地去复旦南区看,原先最大的一株,不知道为什么少了 很粗的一枝,不知道是被台风刮断了,还是被砍掉的。这一来就不成气势了,一 瞬间的失望几乎变成气愤。真是不如不来,不来的话,这里的樱花在记忆中照旧 浮一片云霞。 (3)可是若是不来,待到花期过了,肯定以为是人辜负了花。谁知却是花辜负人。 可是那么美妙,那么短暂,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 (4)四月中旬。竟不知道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樱花。就在后面一个自行车棚前面,有 三大棵,是日本晚樱,似乎又叫八重樱的,一棵白色,两棵粉色。想必是自己也 知道是迟了,于是格外盛大地开了,在花下仰了头看,一层花上面还是一层花, 竟是花天。让人薄醉的明媚梦境,难怪“花天”是和“酒地”连在一起。 (5)想起上一次这样仰看樱花,是几年前在扬州的徐园,就在院子门内一侧,牡丹 正开,盛大无比,色泽灼人,上面居然一棵樱花树,密密盖住了天,这种搭配在 别处从未见过,给的感觉足够奇异,简直有几分妖魅。人坐在中间的石凳上,眼 睛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还觉花气填满了肺腑。人生到此,还有什么愿望? 大概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梦不要醒来。 (6)但是樱花还是谢了,最初几瓣飘落,就让人担心风雨。但是风雨最终还是来了, 于是樱花雪一阵比一阵密。一夜风雨之后,出门时倒吸一口气,台阶下,堆了一 堆的粉色花瓣。 (7)本来想改后主词一个字,叹一句:砌下落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8)正好我白发苍苍的母亲走过樱花树,抬头说:“不要这样嘛。”我就觉得不必说了。 (9)今年天暖得疯疯癫癫,花期都乱了,还没到谷雨,牡丹都开过了。好不容易到 了植物园,人家告诉我,牡丹都谢了。心想,只要还有三四朵,让我看看,也算 没白来这一趟。到了一看,十停里谢了七八停,开着的那些也是萎靡。 (10)站在这样的园中,才明白什么叫大势已去。 (11)牡丹是热闹到不避杂乱的花,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还有一种接 近黑色的紫绛。花前的小牌子都写了品种名,我却无心看。没有花,光知道名称 做什么用?若有花时,更不需要了,它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 (12)这有点像爱情,爱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概念和定义,不爱了,多少种界定和 解释都不能挽救。 (13)那么,地上的花瓣是没有结果的爱情,而那些没有花只剩名称的植株,是无 爱的婚姻。

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

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但在此类试题与考纲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按照分析对象分类,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过渡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作用的。 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 (二)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三)[解题方略]行文思路分析 1、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

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6、——组织答案,运用模式。答题模式: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2012·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阳梦 晓浩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种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第五讲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第五讲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解读考点】 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结构就是思路的体现。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①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②全篇的结构,③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考查角度】 1、结合文章思路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妙处。 例1、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结合内容和结构分析器作用。①表现了狗的忠诚,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密切关系,最后以狗为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是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与文章的开头形成呼应。 2、结合文章的思路,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 例如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地。“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结合上文写得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沉醉”“舞蹈”“活跃的气氛”。可知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歌。 3、对作者观点或看法进行分条论述,往往能够涉及到层次和划分。 例如2008天津《敦煌》“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4、直接考查结构和思路。 例如2008、湖北《雾》“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行文的思路” 2009年湖北《书房的窗户》“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说明。 【方法指导】 一、分析的前提条件 1、细致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 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学案30【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2)】及答案

学案30 分析作品结构(二) 一、对点训练 (一)高考题组 (2018·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自然 (美)爱默生 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效力的补品。在阴沉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并没有想到任何特别好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的喜悦。 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子。在森林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在这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神圣的气氛,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年也找不到厌倦的理由。 在森林里,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在那里,我感觉生活中的任何不幸都无法降临到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辱和灾难。站在赤裸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无忧无虑的空气中,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纳入眼中,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我是上帝的一部分。在那时,最亲近的朋友的名字听起来也觉得陌生而并不重要了: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干扰而已了。 我热爱那不受抑制的永恒的美。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 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它们向我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风雨中树枝的摇曳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它使我感到惊奇,但却并不是从未见过,那感觉就像当我认为我的思想公正或行为正确时,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更高尚的想法或一种更优秀的情感。 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产生这种喜悦的力量并不存在于自然之中,而是在人的心里,或者在这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对于这些喜悦加以大力节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自然并不总是穿着节日的盛装,相反,昨天还在仙女的嬉戏中散发芳香、闪烁光芒的景象,今天就被忧伤笼罩。自然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对于一个遭受灾难的人来说,他内心的火焰中就蕴涵着忧伤。一个刚刚失去了亲近朋友的人会从自然风景中感受到一种轻视,而天空在那些卑贱的人头顶上,也会显得不那么庄严宏大。 1.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第六段画线部分与第一段画线部分之间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模拟题组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

高中散文阅读 结构思路

2013年潍坊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散文阅读——分析文章思路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 2、以思路为方法归纳文章主旨,然后以结构思路结合主旨为方法解答具体考题。【学法指导】 一、1、考点解读:《考试大纲》规定:“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其能力层级为C。 2、《考试说明》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 3、本考点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⑴能够分析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段内的结构层次),⑵能够分析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全篇的结构层次),⑶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二、高考回眸: 1.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听朗诵》(2012年全国大纲卷)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6分)《耳边杜鹃啼》(2012年湖北卷) 3.文章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2010年重庆卷) 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大河家》(2010年全国卷Ⅱ) 5.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谈静》(2010年江苏卷) 三、文章结构思路类题型知识点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

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 结构是组织和安排材料的方法和手段,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分析结构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 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大的结构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小的结构指语段和语句的安排。 1.文章结构方式及作用 (1)总分式:简单明了,完整谨严。(2)并列式:大开大合,丰富内容。 (3)层进式:层层深入,引人入胜。(4)对照式:前后对比,鲜明突出。 2.结构赏析术语 开门见山、曲径通幽、跌宕起伏、跌宕多姿、波澜起伏、一波三折、曲折有致、变化多端、汪洋恣肆、大开大合、层层深入、笔锋一转,陡转直下、荡开一笔、异峰突起、别开生面、戛然而止、首尾照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结构谨严、结构匀称、结构完整、起承转合、平铺直叙、波澜不兴、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思路展开方式 (1)按照时空的转换展开。(2)按照情感的发展展开。(3)按照说理的推进展开。(4)按照对象的变化展开。(5)按照事理的演变展开。 四、文章结构思路类题型 类型一、思路分析概括性题目 常见题型: 1、文章围绕着??逐步展开写作思路的?请简要分析。 2、本文结构严谨,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3、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 4、文章从哪些方面写??的? 类型二:分析段的作用 常见题型 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 1. 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 ①以时间为序 ②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 ③以逐层深入的论证为序 2. 横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展开。 ①以空间为序 ②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 3 .合式,即纵横式,指文章层次以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形式展开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一、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例如,《故宫博物院》就是沿着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 二、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要学会通过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每一段的首尾部分、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以及领起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来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事实上,以时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文章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文章多用表方位的词语,以逻辑顺序为说明顺序的文章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有助于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在梳理文章内容、了解说明顺序的过程中,应尽量利用原文的字、词、句,因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较为简练、准确。例如,《苏州园林》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后就分别从各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这个共同点作具体解说。 三、分清主次,综合归纳。有时一篇文章不仅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糅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至于《说“屏”》这样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的顺序,显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说“屏”》中,作者从屏风的作用、分类、屏风的设置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相关知识,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倘若一定要说出是什么说明顺序,看来这篇也就是逻辑顺序无疑了 1.按时间顺序作说明。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 2.按空间顺序作说明。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 3.按逻辑顺序作说明。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点到用途,或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概括到具体等进行说明。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5散文阅读之结构手法(讲)(含解析)

散文阅读之结构手法(讲) 考向一分析结构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具有准确分析一篇散文结构的能力。 (2)命题规律 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写作思路的体现,而考题也是以要求考生分析思路为考查形式的,一般包括: ①划分文章的层次。②理清思路,概括各部分内容。③分析文章结构特点。④鉴赏谋篇布局的特点。 题型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以主观题为主。 例:【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对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 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 素享声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朱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