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年级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低年级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低年级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低年级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低年级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摘要: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经调查分析发现,低年级师范生教学效能感明显不足,导致这个现象的因素有三大方面:一是不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二是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三是自我认识不足。因此,增强低年级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迫在眉睫。

关键词:师范生教学效能感调查分析建议

1.教学效能感的含义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教学效能感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种成分。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高低以及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和判断。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同时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有一定的影响。

2.调查的研究设计

我们对浙江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的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为92.5%。其中大一学生50名,大二学生55名,大三学生80名。

3.调查结果和分析

调查发现,总体上来说,从大一到大三,师范生教学效能感逐步上升,其中大二到大三上升速度较快,而大一到大二则上升较慢。从调查结果中总结出导致低年级师范生教学效能感不足的原因可分为三类:一是不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二是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包括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三是自我认识不足。

3.1 实践经验积累不足

大部分师范生认为实践经验积累不足。师范生在大一大二时,学习的仅仅是理论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必须主动寻找实践的机会,否则会缺乏实践经验。学校会安排大三年级师范生进行教育见习。但是由于课时限制,学校组织的教育见习次数有限,而有些学生见习回来后写完见习论文就草草了事,未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因此见习效果并不理想。微格教学是锻炼和发展师范生师范技能的有效途径,是一门教师专业必修课。然而部分师范生对微格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后又不进行自我反思,因此又错失了一个积累经验的机会。学校举办的师范技能竞赛是积累实践经验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低年级师范生对这项竞赛的积极性不强。

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培养策略

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培养策略 提要: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投入大量的精力,悉心指导学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培养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师;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 一、教学效能感的概念 教学效能感概念最初在理论上来源于研究者阿莫特尔(Armor,D.,et al, 1976)首次提出的“教师效能感”(teacher ef ficacy -TE)概念和班杜拉(1977)提出的自我效能概念( self-efficacy)的结合。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信念,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阿什顿(Ashton, 1986)认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完成所学任务的信心,教师相信他们有能力影响学生的成就。沃尔夫克(Woolfolk, 1990)认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学校的教育力量、学习成败的责任、学习的功能、一般的教育哲学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程度等各方面的信念。通过以上不同的研究者的论述不难发现,教学效能感的概念在文字表述上虽有差异,但基本意义比较趋近。 二、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部分: 1.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教师的社会声望、经济待遇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只有当教师得到社会的尊重,教师的职业价值才能体现,教师自我效能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学校环境的影响 如果学校教风、学风良好,教师有责任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他们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对教好学生充满信心,对教学活动抱有极大的责任感。 (3)人际关系的影响 这种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和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教师处在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之中,学生尊敬、

教学效能感与体育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教学效能感与体育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作者】赵伟科; 【机构】中国矿业大学体育部; 【摘要】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推进和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素质的核心成分,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探讨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的内涵、结构及相关性,进而提出提升体育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更多还原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能力;体育教学; 自我效能感与体育教学成就目标的培养 【作者】麻新远; 【机构】长春工业大学体育教研室; 【摘要】自我效能影响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能,本文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论述影响学生体育教学成就目标的因素,从自我效能和成就目标的特点出发,提出对体育教学中成就目标设置、反馈、体验、归因、认识及潜能激发等方面进行成功目标的培养。更多还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教学效能感与体育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赵伟科 [摘要]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推进和实现素质教育 的基本保证,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素质的核心成分,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 面,本文探讨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的内涵、结构及相关性,进而提出提升体育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 方法。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能力;体育教学 [作者简介]赵伟科(1977-),男,硕士,中国矿业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运动训练及体育 管理。(北京100083) 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 的实施者。许多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高低 直接影响教师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毅力,影响教师对 新的教学模式、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影响教师在课堂 上对教学活动的投入和关注,最终影响到体育专业大 学生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所以教师的 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发展、影响教师教学监控的重 要因素,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体育教 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如 何具备这些教学效能感与教学监控能力,本文将作初 步的分析和探讨,目的在于促进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 教师转化。 一、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概念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 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 认知和行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其影响学 生发展的能力的信任程度”。该概念首先由兰德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低年级计算教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平衡点” 临湘市实验学校刘细良 我通过多年的小学教学发现,在低年级数学计算存在两个极端: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题目量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课改时期,教师们大张旗鼓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计算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而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导致学生计算的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在传统教学只重计算结果和课改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极端中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呢?我曾经有过困惑,也尝试了计算教学的改革,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初浅的认识。 一、注重计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必需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

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主题图要紧扣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进行适当处理。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如在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整堂课中,我都以学生的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情景,通过秋游前的准备,乘车到旅游区游玩等一系列环节,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注重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 计算方法既然存在着多样化,那么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并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应允许他使用。一种算法不是上完一节课就被搁置,对于自己找到的方法,学生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喜欢用自己的算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不断的反思,发现原来的方法又不适合自己,对自己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呈现算法多样化时,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过程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法。也符合认知的规律。比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中,23+31=,可以允许学生采用多种的计算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在观察中比较》教学教案

《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教材简析】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观察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常常是事物之间互为参照物的对比,比较结果也是一种相对的结果,不是标准化测量的结果。本课作为测量单元的第1课,学生将先从观察恐龙开始,比一比恐龙模型的大小。我们也许会发现,学生们对恐龙模型的大小仅“一看”便有了定论,这个定论的潜在的依据可能是比较恐龙的胖瘦,也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长短,还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高矮。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是,通过活动,他们会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另外,他们还要学会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在活动的最后,需要展示所有小组的比较结果,使学生养成关注他人信息的习惯,同时,需要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果再来描述恐龙的大小。在研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比较过程,引出公平比较的话题。比较需要公平和准确的话题也将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始终。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观察和比较时通常会集中在物体外观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上,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生活中,他们已有丰富的比较经验,例如比身高和体重。学生在比较恐龙模型大小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把恐龙对齐后比较长短或把它们放在同一桌面上比较高矮,这是“公平比较”的行为表现,也说明学生已意识到只有公平的比较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学生对多个物体之间的比较结果的描述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

怎样进行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怎样进行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低年级计算知识更是枯燥无味,这与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形成很大的反差,例如,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厌烦数学,致使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不能全面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 游戏是成人和儿童都喜欢的一个活动,游戏能调节人的情绪。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能长时间集中学习,计算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不少的孩子在学前段,计算能力差,畏难情绪很重。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2、用故事激发兴趣。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9加几时,其中有一道练习题,插图内容大概是:“有9只蚂蚁抬着一条毛毛虫行进,旁边还有6只蚂蚁在使劲喊着‘加油’”。题目的意思是求一共有多少只蚂蚁。我把这一情景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有9只蚂蚁抬着1条毛毛虫艰难的前进,旁边喊加油的6只蚂蚁中跑出一只蚂蚁加入抬毛毛虫的行列,后来剩下的5只也加入其中,这条毛毛虫被轻轻松松的抬到蚂蚁洞中,全体蚂蚁高兴极了,并夸奖了这15只蚂蚁”在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不但直观感受了9加几的“凑十法”,而且明白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用数学竞赛训练激发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开火车、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多种形

论析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论析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学效能;影响;提高 论文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教师教育的研究从行为研究逐步转入注重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策略与方法上来。于是初步形成了“教学效能感”这一教育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并与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等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教学效能与教学行为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从行为科学到认知科学的发展,教师研究逐渐从关注教师的行为塑造转到注重教师教育观点、教育态度、教学思维等内在心理品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原因的探讨。随之,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实证研究,逐步形成了“教学效能感’笼一教育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面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着重探讨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的重要影响,希望引起一线教师对教学效能感的重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学效能感概述 1976年兰德小组提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师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信念”。1977年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并将其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

③自我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实施某行为的主观判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 随着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来研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所谓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认为即使在显著受到外在环境限制的情况下,教育仍有可能改变学生;而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Gibson等人认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效能感正好反映了自我效能感的两种预期,一般教学效能感反映的是结果预期,个人教学效能感反映的是效能预期。 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反映学生成绩好坏的重要预测变量。因此,教学效能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己成为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学效能感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教学效能的高低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表现、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表现,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并信心百倍,精神饱满,表现出积极的教学态度和情感。这样,一方面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以使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目标的顺利实现

小学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学校教学质量分析 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喻屯张官屯小学 数学教学质量分析 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可以说教育质量就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为了总结经验,全面了解学校教学的现状,寻找尚存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将我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各年级教学情况做简要分析,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分析 学期各年级数学成绩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上学期数学成绩与2017年数学成绩相比数学成绩仍有提高处于相对稳定状。 二、教学措施 1、树立教育质量观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重塑教学质量观,学校为教师减负,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学和教研上,经常性地举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常规管理办法,构成了全面发展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观。有了这一教学质量观,教学管理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我们始终没有偏离这个价值取向。 2、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班教学成绩的多个方面,包括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生人数、优生率、巩固率等全方位的考核体系,构成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方案,加大了教师的紧迫感,提高了教师的用心性。 3、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向过程要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全程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具体要求,它包括教学管理常规、教师施教常规、学生学习常规。要建井然规范的教学秩序,向过程要质量,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①、教师明确教学管理要求。学年初召开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会,总结上学年教学工作状况(含教学质量分析),讨论、制定全镇本学年教学工作思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教师人手一份教学常规管理办法,领导、教师清楚明白,工作起来思路清晰准确。 ②、严肃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 课程计划的落实。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最起码的条件。教学环节的考核管理。教导处每两个周对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对做差的教师给予帮忙,指导。在对教学环节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大面提高教学质量应切实做到“功夫在课前,着力在课内,弥补在课外”。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 南滨小学黄光熙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爱动爱跳,从数学学科和学生的年龄出发,在传授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的同时,计算数学应用广泛,计算数学有利于数学能力地培养,也有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但是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创设有趣生动的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探究新知识,学习新知识。以下是我近年来在计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直观演示教学 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的展示,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直观演示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而且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要使小学生迅速掌握计算知识,应从直观入手,运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事物,掌握知识。例如:教“8”的组成时,我出增了挂图,由于挂图直观有趣,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学生借助挂图可以直接地感知:7加上1是8,8是由7和1组成。在此基础上拓展思维,学生也能说出8也可以由6和2组成……,较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注重诱发兴趣 有时,数学教学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将教学内容编成有趣的小故事,帮助学生去理解好计算的方法和原理。例如:在教学“9”的加法时,就编一个有关王阿姨和芒果园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然后设问“阿姨第一次摘2个芒果,第二次摘7个芒果,两次共摘了几个芒果?”学生相互讨论,然后回答:说出不同的算式:2+7=9(个)和7+2=9(个)。老师再作归纳:2个和7个合起来就是两次共摘了几个芒果。所以用加法计算,同时说明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是一样的。从此使学生理解了加法的算理,真正做课堂的小主人。 三、注重互动操作 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教具和教学挂图,由学生独立操作,从布获得直接经验是一种行为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学口算40÷2时,先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捆?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要算40除以2应该怎么样想,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到,4捆(4个十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2捆(2个十根)那么40除以2等于2个十,就是20。教师进行简要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这样,让学生相互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一位除数的口算方法。这样做会增加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心。利用学生爱动、爱游戏的的特点,设计出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发展小学生的聪明和热情。例如:在复习两位数除法时,就开展数学游戏,游戏前教师准备若干张有关算式卡片,做游戏时,学生分组互动,有利于保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综上所述,实践证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探究、创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思考,切实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低年级科学课的任务和教材特点

2.低年级科学课的任务和教材特点 一、低年级科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启发儿童对于周围的自然界的事物的关注和兴趣。这也是我们课标组特别强调的叫做“兴趣为先”,也是课标里面列出来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呵护和保护少年儿童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对自己身边经常出现的自然事物一般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通过一种课程的学习,对那些他们觉得新鲜、有趣,神秘而富有吸引力的大自然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认识和了解。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们虽然也接触过科学教育,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从来不会系统地来和他们谈科学话题。因此在小学的科学课上面,他们就可以继续幼儿园的一种探索,借助自己的感官去看看、去听听、去闻闻、去尝尝、去摸摸,去自己认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但是他们这时候的注意及兴趣基本上还是具有明显的无意性、偶然性和不稳定性,常常需要不断的刺激与启发,所以一年级的科学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巧妙地启发儿童对周围自然事物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把他们的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 我举几个小例子,比如看到了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就不能只满足于幼儿园的时候,让儿童做一些影子游戏,而是应该指导他

们去观察影子形成的这种条件,各种影子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请注意共同特征,这和幼儿园的是有区别的。从这些观察中,从这些寻找共同特征的思考中,儿童可以获得一些浅显的知识,提高学习影子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再比如,当儿童摸到一块石头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只让他们玩一玩,像幼儿园那样用石头拼个小图案,而是应该进一步地指导他们进行一些研究,看看这些石头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摸一摸感觉是什么样的?石头是硬的还是软的?尤其特别重要的是,当两块石头在互相划一划的时候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让两块石头碰一碰的时候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提高儿童对石头这种物体的注意,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第二个任务就是要教给儿童浅显的科学知识。低年级儿童对客观的自然世界的认识刚刚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都感觉到新鲜好奇,尤其是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他们由于受到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明显不同于中高年级的儿童,一年级的儿童是具有自己的特征的。低年级的儿童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自己的兴趣和感受出发的,是局部的、零散的、肤浅的,对比较抽象的名词和概念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低年级科学教学的任务就是要给儿童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使他们通过自己乐于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事物,获得一些感性的、直接的、具体的这样的一个初步认识,尽可能多得积累下一些关于自然界事物的感性材料,为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浅谈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计算教案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数学的初步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么,如 何进行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呢?下面谈谈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运用直观教、学具,帮助学习 低年级学生的认识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而数学比较抽象,学习时较难理解与 掌握,运用直观教、学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运用教、学具要注意 “三性”。 1、要注意针对性。即针对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低年级学生学习10以内的组成是 重点。在教学时,可先让幼儿利用小棒、积木等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了一个数可以有不同的分解和组合的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并过渡到用小圆点表示。最后,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样,学生由直观形象到抽象,就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2、要注意趣味性。即教、学具的制作和运用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3、要注意操作性。一是指教、学具要便于学生操作。二是指要让全体学生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动手动脑,从而获得有关知识。 二、组织游戏活动,调节学习兴趣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渗透到 游戏中去,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学习。 1、组织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一种活动。在教“一一对 应比多少”的知识时,我组织而又开展了“抢椅子”的音乐、游戏活动。 2、组织体育游戏活动。在低年级学生学习了三个数编四道式题的内容后,我让学 生做“钻山洞”的体育游戏,要求学生在三个山洞中各找一个数,能使这三个数编四

个式题。在游戏中,我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要求一般水平的学生能找出 相关的三个数;要求水平较差的学生对已定的三个数编两道加法题和两道减法题;对 能力较强的学生解决不能编四道题的换数问题。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在活动中 既锻炼了动作技能,又培养了专注观察思考的能力,还理解、学习了数学知识。 3、组织表演游戏活动。表演游戏是通过动作、语言、表情进行的一种游戏。我们 可以运用这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思维能力。 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培养思维能力。观察是一种有意义、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完成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 2、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培养思维能力。比较即要求学生根据确定的物体找出不同点和共同点。 3、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能力。讨论能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依靠群体的力量努力思考,寻找答案,获得新的知识。教“比较物体的轻重”时,我先出示两个瓶子,一个装水,一个没装水,让学生拿起来比较轻重。

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青海省平安县教育督导室刘生梅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在观察和实验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因为在探究自然事物的活动中,首先要在认真观察周围常见事物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又伴随着实验的每个细节,才能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培养,值得所有科学教师重视。 一、有效运用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材的内容中,重点培养观察能力课占总课数的40%。这说明在低年级实验教材中培养观察能力的内容比例是占首位的。如:观察植物(叶、花、根、茎)的外部形态;观察动物(鱼、蚂蚁、鸽子、兔、蚕宝宝)的外部形态和生活方式;观察天气变化(晴、阴、雨、雪等)和四季特征;观察光和影的变化并根据太阳辨认方向;观察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等等,都是以培养观察能力为重点的教材内容。因此,通过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的训练,观察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备足典型的观察材料,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

充足的材料有利于分组观察,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更好地认识自然事物;典型的观察材料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观察,找出其特征;新颖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乐于观察、主动探究的情绪,全面认识自然事物的特征。 为儿童准备充足、典型、新颖的观察材料,是保证儿童有意观察、主动探究自然事物的基础条件。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蚂蚁及一些辅助材料,放手让学生分组去自由地观察研究他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们面对昆虫盒里放的蚂蚁和放大镜,忍不住地用手去拨弄拨弄,用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观察,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了。这时,我也不时地加入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让他们感觉到教师也是他们研究活动中的一份子。这时,还需要教师用眼睛和耳朵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要敏锐地注意到哪个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等帮助他们开展有时效性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训练学生运用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掌握观察方法 按照新课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即用眼、耳、鼻、舌、手(皮肤)去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的特性。训练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不但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用各种感官进行正确的观察的方法。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因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也非常的重要,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就要

教师访谈提纲一

教师访谈提纲 背景材料: 学校名称:姓名:性别:民族: 年龄:职称:学历:教龄: 是否班主任:是否公办教师:所教科目: 所教年级:学生民族构成及人数: 一、教学情况(结合课堂观察) 1.请谈谈您的备课情况(如何备课、教案是否稳定还是常更新、备课时间长短、备课的心 得与困难何在) 2.请谈谈您的教学情况(以什么教学方式为主、师生互动情况和课堂气氛如何、如何处理 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学效能感如何、以什么语言授课、本民族语?方言?或者双语?) 3.除了您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外,您还尝试过哪些教学方法,感觉效果如何? 4.请谈谈您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是否作为自己教学的常用方 法?存在什么优劣与困难?) 5.您觉得在教学中好的经验与心得有哪些,还存在什么困难?对于那些新的教学方法您在 实际中运用得怎么样?是否需要加强在教学方法上的培训? 6.您是怎么看待教学资源的,又是如何利用的?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您还有什么困难与 问题? 7.请谈谈您对教学管理的理解,在教学管理方面您有什么好的经验吗?还存在着哪些困 难? 8.(中心小学)贵校能否积极的帮助周围的村小?具体是怎样帮助的? 9.(村小)中心小学是否能够积极的帮助你们学校?具体是怎样帮助的? 二、教师工作现状 1.请谈谈您现在的工作情况(职业认同感和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 认同、使命感和责任心、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工作中还有哪些困难存在) 2.您在学校中与其他人员的人际关系如何(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 3.您怎么看待教师的教研活动(对教师教研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贵校有无教研活动、如果 有效果如何、教师之间是否交流教研心得与经验、是否想在教研刊物上发表论文、是否发表过) 4.请谈谈贵校的教师培训情况(学校是否重视、您是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您是 否参加过教师培训、如果有最近的一次是什么时候、参加完教师培训最大的感受与心得、是否从教师培训中受益、男女培训教师的比例、对教师培训还有什么建议) 三、学生情况(结合课堂观察) 1.请谈谈您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如何(注重深层次挖掘。学生观:如何理解师生关系、如何 看待学生、您眼中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差学生的标准是什么、男生比女生聪明吗) 2.在大班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可行吗、如何帮助“差”生及学习障碍生) 3.您如何看待家访(为什么进行家访、如何和家长沟通与联系、内容和效果怎样) 4.您怎么看待学生的辍学问题(您认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学校和社区可以采取什么措

课程质量分析报告撰写参考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数理学院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任课教师:安博 开课单位:数理学院物理系 学年学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类别:考试 考试日期:2017年 1 月 5日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题内容分析 本学期,数理学院学院2015级电信专业本科的《大学物理》课,按照我校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用72学时完成了下册书的教学任务。期末考试试题用填空、计算、简答等3类题型,涵盖了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和近代物理等4部分教学内容。它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特点如下: 一、本试题主要测试《大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技能和简单的应用能力,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试题考核重点突出、覆盖面广。考试涉及覆盖率达到94%,各个章节内部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教学的特点。 三、试题内容兼顾了时代气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还应该与实际考试和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采用应用题型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试卷的一大特点。 四、所命试题科学严谨,试题内容经典、稳定,没有争议未决的问题;也没有科学性、政治性等错误。 改进措施: 提出如下改进措施:首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等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立足学生的物理基础差异和兴趣爱好等特点,实行分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最后,结合学生实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魅力,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辅导答疑。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赵旺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但据调查发现,近几处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弱化趋势,折射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使计算教学扎实、有效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策略一: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计算教学同样需要创设情境。教师要结合计算教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恰当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感受计算的价值,引发学生探究计算方法的欲望。但情境的创设必须为计算服务,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为前提,力求简捷、有效。 策略二:充分运用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观动作思维。因此低年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直观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算理,发展数学思维。要运用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时不能忽视算法的抽象概括。教师要注意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在算理直观化与算法抽象性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策略三:安排适时的跟踪练习。 计算是一种技能,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数量的训练才能形成。所以,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教师应及时组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使学生逐步形成计算技能。教师设计计算练习时要紧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上标要明确;题目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数量要适中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形式要富于变化,不让学生感到枯躁。此外,基础性的计算内容不仅要练,而且要熟练,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为后继学习扫清障碍。 策略四: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及良好的计算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平时可以结合计算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平时可以结合计算教学内容不定期地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计算比赛右数学实践活动,还可以将计算练习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像走迷宫、钻山洞,送信,玩扑克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总之,教师要正确认识计算教学的作用与价值,重视数学的计算教学,在扎实有效的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完整版)低年级科学课观察教学

4.低年级科学课观察教学 科学学习,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使自然学科的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相一致。在充分掌握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方式的基础上,研究合乎学生的学习规律,合乎低年级科学教学的学习规律。我们都知道在“做中学”是低年级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法,但这也是主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低年级的儿童是怎样进行观察研究的?观察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通过眼睛看,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绝大部分的对于世界的认识,只有观察世界才能认识世界,观察得越仔细,认识也就越深刻,观察得越全面,认识也就越完整。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前提方法,观察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掌握观察方法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 观察在低年级科学学习当中的重要性有哪些呢? 低年级的科学学习是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一个起始的阶段,让学生学会观察就犹如掌握揭示科学奥秘的一把金钥匙,是学生学习科学入门的一种本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安排观察的比重应该相对来说比较大。一般来说,整个的小学科学里面安排的观察项目大概不会低于四十个,而小学低年级的观察项目基本上就占二十个以上了。低年级学生在观察学习的时候,观察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每一个单元都会涉及到相关的观察要求,比如观察植物,我们要求学生要去认识常见的花草树木,要让学生去观察植物有根、有茎、有花、有果实,以及观察一些种子的外形,花的形状、颜色、

大小、气味等等。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甚至还安排了专门的观察单元,从这些观察的内容当中,可以掌握植物的最基本的信息。除了观察植物,还有观察动物,我们就要让学生去观察蜗牛、观察蚂蚁、观察金鱼、观察青蛙、观察猫、观察鸟、观察像鸽子这样动物的外形,观察它们的活动方式,从而初步的掌握、认识动物的一些基本本领。又比如在地球这个领域当中,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常见的石头,颜色和形状,观察比较这种沙和黏土颗粒的大小、黏性,观察的基本的、常见的材料,铜、铁、铝它们这些材料的颜色、光泽、软硬等等。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掌握观察岩石、观察土壤、观察金属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低年级的这些项目的观察都是让学生认识个别的自然物体的显著特征。请注意,是个别的自然物体的显著特征,低年级的孩子通常也只能看到这些东西,用感官通常进行的是一种定性的观察,这些观察在初级阶段应该说是最基本的,是应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应该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从小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最基本、最基础、最简单的方法,就像进入科学殿堂,掌握了入门的本领。在观察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更直接的经验和知识,能够体现科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是,观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掌握科学本领的必然的、必经的一个过程,它对实施、落实整个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有非常独特的作用的。 低年级观察的基本要求。 第一,他们要学会用感官来进行定性的观察;第二,通过观察掌握个别事物的外部的显著特征;第三,要掌握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

教师效能感包括什么教师效能感

教师效能感包括什么教师效能感 教师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 关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我找到了三篇相关研究,其中有教师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和成就目标及学生学习归因的关系。 教师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完成教学工作、实现家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和信念。一般学者认为教师效能感包含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后者指教师对教学作用的一般信念。社会支持是个体因在社会中受尊重、被理解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采用教师效能感量表(TES)测量教师的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测量社会支持程度,最后用SPSS10.0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个人教学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个人教学效能感有一定个的预测作用;(2)一般教学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中的“其他支持”一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3)教龄、职称等教师特征变量对教师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影响。说明社会支持与教师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增强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可能是社会支持影响教师的中间变量之一。其中结论(1)的得出似乎合情合理,以我们自己的经验而言各方面的支持越多,我们在做学习和工作

的过程中就越有动力越有信心,结论(3)说明并不是学历越高、教龄越长、职称越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相应增长的,这与我以前的想法有些出入。就自己的观察而言,从小就觉得老教师由于教龄长、经验丰富,个人性格品质相对较为平和,周围同事和同学又对其较为尊敬,应该会在自我效能感上有别于那些教龄短的新手老师。但是研究结果所显示的却并非如此。这些想法不过是经我的主观臆断,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即使有我所认为的情况存在,可能也仅仅只是个别案例,并没有普遍的代表性。从前听过一个著名主持人,即使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是还是会经常性的做恶梦,梦到自己马上就要直播时,怎么也查不到新闻稿里的生僻字的读音。可以看出,尽管一个人也许经验丰富、身经百战,可是面对工作时还是会没那么自信,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 教师的成就目标是教师对自己的陈很久期望和目标选择,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通过各题的自我意识来调节。成就目标一般分为掌握目标、成绩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就回避目标,其掌握目标是指与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关的目标,成绩目标则指目标在于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就,成绩接近目标则是希望成功,成就回避目标是为了避免失败。《教师个人加血效能感遇成就目标及学生学习归因关系的研究》中,采用《教师成就目标问卷》和《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进行测量和使用spss处理数据,求教师个人效能感和成就目标之间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无论做什么样的题,无论解题思路如何,结果都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不同年龄不同学校都对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渗透。如:简单速算、口算、估算等。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教师忽视。教师和学生重点都在“重、难点”上,而忽视计算能力的提高。 我校通过近几年来的观察、考查、分析、总结,发现我校低年级的学生在实际的数学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主要情况包括: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计算的出错率极高。常见情况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马虎,但通过我的长期观察,情况实际并非如此简单。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决定对“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本课题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经验与理论,以及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力求建构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够解决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差的问题,普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课题的界定: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找到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具体目标 (1)学生目标 ①、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学习,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