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南北: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二、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

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当时为什么能够开通这条河?

(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唐朝的建立: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就是唐高祖。

2、李世民即位:唐高祖退位后,传位给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①唐太宗认识到的伟大,吸取了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政府要;皇帝要;大臣要,统治才能。

②唐太宗重视;同时注意。他还下令。

③唐太宗注意。

2、“贞观之治”的形成:贞观年间,唐朝的政治比较,经济发展,国力逐步。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称帝:武则天本是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2、武则天的开明统治: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国力。人们称她的统治为“”。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1、“开元之治”:统治前期,他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人当宰相。他还特别重视,把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开元初年,他还命人烧毁,表示。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史称。

2、“开元盛世”:统治前期,政治,经济,仓库,人口,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唐朝农业的发展:

①唐朝共修建了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

栽培,产量大大增加,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

传入的。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

②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2、唐朝手工业的发展:

①唐朝丝织品的很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和最为有名。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珍品。

3、唐朝商业的发展:

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和。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和的人,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三、唐朝的衰亡:

1、唐朝的衰落:唐玄宗统治后期,他渐渐,还

,造成,导致。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唐朝从此衰落。

2、唐朝的灭亡: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瓦解。年,唐朝灭亡。★唐朝形成了哪两个盛世局面?形成盛世的原因各是什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时期,国家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他令各州,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按照选拔人才。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度的影响:

思考:科举制是什么朝代创立的?这种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唐朝与吐蕃的交往:

1、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嫁给了他。

2、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意义:

3、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8世纪初,唐朝又把嫁到吐蕃。金城公主再嫁吐蕃,使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二、唐朝与回鹘、靺鞨、南诏的关系和交往:

1、回纥是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双方关系。后来,回纥改名为。

2、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生活着族。7世纪末,族的一支统一各部,建立了政权。后来,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封渤海郡王。

3、隋唐之际,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后来,最南边的统一了。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一、唐朝实行特别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朝外交比较。政府鼓励,允许。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城市,都有。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各国称中国人为。

二、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1、日本向中国派来遣唐使:为了学习和吸收唐朝文化,隋唐时期,日本多次向中国派来遣唐使。这些遣唐使回国以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进行。因此,日本人受到唐朝的文化影响。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了使节和大批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唐朝与新罗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三、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最杰出的使者是。贞观时期,他历经艰险,西游天竺,虚心学习印度佛学,并带回了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为中国与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隋朝的赵州桥:隋朝杰出的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的一座石拱桥。这座桥设计,桥面平缓,便于,造型也很。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2、长安城和大明宫含元殿:唐朝长安规划,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富丽堂皇。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之一。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的,的雕版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1、杰出的书法家:隋唐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和。颜真卿创立的新书体被称为,主要特点是,代表作有。柳公权创立的新书体被称为,主要特点是,代表作有。

2、著名的画家:隋唐时期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唐朝的和等。阎立本擅长画。他的画的主要特点是,代表作有。吴道子画技高超,后世称他为。他的画的主要特点是。

二、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和无数形象生动的。窟内保存的大量佛经、文书等也极为。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契丹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杰出的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成在。

就是辽太祖。

2、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以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

二、辽、宋、夏的和战:

1、辽与宋的和战:

(1)、澶州之战: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惊慌。宰相力劝皇帝亲征。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这次战争被称为“澶州之战”。

(2)、澶渊之盟:澶州之战后,辽宋议和,辽朝,宋朝给辽,史称“澶渊之盟”。

2、辽与西夏的和战:

(1)、西夏的建立:11世纪,西北地区的族首领称大夏国皇帝,都成在,史称西夏。

(2)、辽与西夏的和战:称帝后,连年与宋,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元昊向宋,送给西夏。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12世纪初,东北地区族的杰出首领,起兵抗辽,接着在称帝,国号金。他就是。

2、南宋的建立:由于辽和北宋的统治都很腐败,人民起义不断,导致辽和北宋先后被灭亡。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登上皇位,定都,史称“南宋”。

3、岳飞抗金: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后来又在大败金军,收复了很多失地。后来,和权臣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了他们的兵权,还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4、金和南宋的对峙: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并给金,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分界限。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

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从至五代、宋朝,南方,许多中原人,带去了,增加了;②加上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步超过了北方。

2、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①从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提高了水稻产量。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天下足”的谚语。

水稻在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③

也有很大发展。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和棉织业的发展: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号为冠天下”。的丝绸产量高。从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地区。

2、瓷器制造业的发展: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当时居世界。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大都市的繁荣:宋代的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和。杭州改为都成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期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繁荣: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是世界闻名的大商港。

3、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宋朝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2、食:北宋的肉食以为多,南宋的价格很高,一般人吃不起。南方人吃很多。

3、住:宋代农村老百姓的住房多为。城市平民住房平面为行,屋顶以或瓦覆盖。

4、行:宋朝缺马,人们多用车,也有车。达官贵人出门很普遍。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热闹的瓦子: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成为“”。

2、欢乐的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像、、、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为元旦,最为重视。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2世纪时,我国北方族的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汗,尊称他为,蒙古国建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了和,对形成了包围之势。后来,

即汗位,于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就是元世祖。

2、南宋的灭亡: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

3、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继续抗元,后来在广东沿海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他坚贞不屈,表现出,最后被杀害。

4、元朝的对外交往:元朝时期,中外交往很频繁。意大利的旅行家,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几十年。他的《》,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1)、建立行省制度的原因:。

(2)、行省制度的内容:①在中央设置,地方设置,简称“”。②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③元朝还加强了对的管辖。(3)、行省制度的影响:

①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②加强了元朝中央集权的统治,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1、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①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②边疆各族大量迁入和,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经同汉族。④不少来中国定居的人、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等族长期杂居相处,逐步融合,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族。

2、元朝境内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影响:促进了各族,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宋元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时期。的发明,和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又,大大促进了。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年。

3、指南针的应用:早在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北宋时,制成了,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

4、火药的应用:火药时我国古代家发明的。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

5、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生活在时期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是一部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顺序,叙述了从到的历史。全书取材,叙事,文笔,对有重要参考价值。

2、宋词和元曲:

(1)、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在朝已出现,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成就突出的词人有、、等。(2)、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最优秀的剧作家是,代表作有悲剧。

3、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绘画:宋朝大画家张择端的《》,描绘了

,事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2)、书法:宋代著名书法家有、、、。他们书法各有新意,人称“”。元朝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年初,朱元璋称帝,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当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①改革,加强。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和。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直接对负责。②授权侍卫亲军,兼管对臣民的、。③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实行“八股取士”。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明太祖死后,继位的建文帝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北平的燕王,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2、迁都北京:靖难之役以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后,改北平为,于年迁都,目的是为了。

3、明成祖朱棣加强君权的措施:①继续实行的政策。②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

思考题: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和明成祖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派遣郑和下西洋。

2、郑和下西洋的大致情况:从年开始到年,郑和先后下西洋,到达过亚非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

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促进了,加强了。

二、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我国的东南沿海居民经常遭到倭寇的侵略和骚扰,明政府派年轻将领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组建了一支抗倭队伍,人称“”,平息了倭患。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从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的沿海地区,进行活动。年,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统一了女真各部。年,他自立为汗,国号,史称。后金为了反抗明朝的压迫,起兵攻打明朝,夺取了明朝辽东七十余城。后来,努尔哈赤迁都,并改称。

2、皇太极建立清朝: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他重视,改革,并注意选拔,联合,势力不断扩大。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年,他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皇太极就是清。

3、清朝统治在全国的建立:1644年,闯王率领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朝,清军入关并打败李自成军队,进占北京。不久,清朝顺治帝(1643年皇太极死后,其子福临继位,即顺治帝)迁都,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清朝统治者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①雍正帝设立,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②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大兴“文字狱”。

2、清朝“文字狱”造成的后果:造成了,摧残了。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严重阻碍了。

思考题:清朝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开辟荆榛逐荷夷”:

1、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明朝后期,殖民者侵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

2、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收复。1661年,他率领将士到达台湾,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打击荷兰殖民者。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英雄。

3、清朝统一台湾并设置台湾府: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省。

4、清朝设置台湾府的历史意义: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入侵我国东北领土:世纪中期,的势力侵入我国东北的流域。

2、雅克萨之战: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侵略军。沙俄侵略军死伤累累,被迫投降。清军撤退后,沙俄侵略军重新占领雅克萨。再派军队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3、《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年,中俄双方代表在进行谈判,经过,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和流域包括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思考题:中国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清朝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1、主要措施:①顺治帝正式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的称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的佛教首领“”的称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②1727年,清政府设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清朝颁布法令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批准。

2、影响: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

二、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帝时期,回部上层贵族与,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在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的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2、清政府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①设置,管辖包括在内的整个地区。②清朝军队驻扎各地,设置,加强对的管辖。

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土尔扈特是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下游游牧,后来受到的控制和压迫。英勇的土尔扈特部众,在首领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他们粉碎了沙军队的层层阻截和追击,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2、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西北达,北接,东北至,东临,东南到

及其等,南至,成为最大的国家。

3、清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个民族之间的,促进了的开发,使我国国家得到巩固。思考题: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原产南美洲的、等高产农作物,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种植。代从外国引进的、和等,也在不少地方种植。

2、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明代已经从南方推向。明代丝织业的中心是。的丝织业后来居上,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他们拥有大量的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名至几十名进行生产。“出资,出力”,是早期的资本家,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②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在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又害怕。

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①它对,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在进行和,跨入

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也未能

,使中国在世界上。

思考: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21课时代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学巨著《》。这部书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

和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

调。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

第22课时代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1、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篇小说。这部小说,是根据和创作的。书中描写了和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2、施耐庵与《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是我国第一部的长篇小说。作者,在书中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

3、吴承恩与《西游记》:明朝中期的《》,是一部充满气息的小说。这部小说,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创作的。他通过塑造这个形象,歌颂了。

4、曹雪芹与《红楼梦》:清朝创作的《》,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和

的罪恶,揭示了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戏剧的繁荣:

1、汤显祖与《牡丹亭》: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

2、京剧的形成:清朝中后期,以、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三、书画的成就:

1、杰出的书法家:明朝的书法家,吸收古人的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之美。

2、杰出的画家:明末著名画家,善用泼墨。他的画,挥洒自如,气势磅礴。清朝的画家“”,进一步发展了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备课本 学校: 月华中学 年级: 七年级 科目:音乐 姓名: 2 0 16 年 2 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 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186班、187班、188班)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 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 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 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 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分析:初一年级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六单元,安排18课时。 六、教学措施:1、初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 的表演能力。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试卷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4的算术平方根值等于( ) A .2 B .-2 C .±2 D .2 2、一个自然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x ,则a+1的立方根是( ) A .31x + B .23(1)x + C .321a + D .321x + 3、如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CD AB //( ) A. 43∠=∠ B. 21∠=∠ C. DCE D ∠=∠ D. ο 180=∠+∠ACD D 4、如图,AD ∥BC ,∠B=30°,DB 平分∠ADE ,则∠DEC 的度数为( ) A .30° B .60° C .90° D .120° 5、A (―4,―5),B (―6,―5),则AB 等于( ) A 、4 B 、2 C 、5 D 、3 6、由点A (―5,3)到点B (3,―5)可以看作( )平移得到的。 A 、先向右平移8个单位,再向上平移8个单位 B 、先向左平移8个单位,再向下平移8个单位 C 、先向右平移8个单位,再向下平移8个单位 D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7、如图,已知AB ∥CD ,直线MN 分别交AB 、CD 于点M 、N ,NG 平分MND ∠,若170∠=°, 则2∠的度数为( ) A 、10° B 、15° C 、20° D 、35° 8、一辆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平行原来的方向上前进,那么两次拐弯是( )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 C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 D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①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② 有一条公共边的角叫邻补角; ③ 内错角相等。 ④ 对顶角相等; E D C B A 432 1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7题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6课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总第16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 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的 影响。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 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标画并记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范围、最远、规模、意义等相关知识。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历史背景,简述其抗倭的经过。并明确其抗倭的意义。(可分组 讨论完成) 3、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权的时间,为什么说是“攫取”呢?(分组讨论完成)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1)郑和远航取得巨大的成功,结合教材94页的动脑筋分析总结一 下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呢? (2)“倭寇”指的是哪些人?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教材96页的动脑筋分析总结。 (3)戚继光、岳飞、文天祥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试分析一下他们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郑和下西洋对我们的影响与启示。) (结合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到达美洲对照表思考)

(四)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联系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对明朝对外关系的趋势加以分析。 示意图: (五)巩固训练: 1、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A、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B、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大西洋沿岸和南海沿岸 2、戚家军九战九捷的地点是() A、台州 B、温州 C、福州 D、泉州 3、葡萄牙占领澳门和中国收复澳门的时间分别是() A、1553年,1999年 B、1554年,2000年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入;(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人。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 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

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断。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 (第三乐句) 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 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春晓》(歌曲),《春节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平移 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 对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 ∥b , 则 = ; = ; = ; = 。 图3 图4 a 5 7 8 6 1 3 4 2 b c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课时作业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点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知识点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3.原因 ( 1 )主要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2 )直接原因: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4.过程 ( 1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 2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 3 )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 4 )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5.结果:1644 年4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知识点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6.满洲兴起 ( 1 )后金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 )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7.清兵入关 ( 1 )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 2 )李自成战败: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明朝的皇帝,有的纵情享乐,把政事交给宦官处理;有的酷爱木工……其中有一位皇帝,他20年不上朝,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国势日衰。他是( C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神宗 D.明熹宗 2.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B ) A.贫苦农民纷纷起义 B.朝政的混乱 C.土地兼并 D.外戚干政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单元春之声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导学案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主备人:刘美善总课时:审核: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目标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疑问与笔记t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温故知新:明朝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预习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⑴条件:明朝前期,国力; ⑵目的:①扩大明朝的; ②加强与的联系。 2、概况 ⑴时间:1405—1433年; ⑵次数:先后次; ⑶航海规模(第一次):人多,船艘; ⑷到达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沿岸。 3、意义和影响 ⑴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和; ⑵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 ⑶是世界史上的空前壮举; ⑷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⑴倭寇:明朝初年,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⑵、危害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脏。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遭到巨大损失。 2、戚继光抗倭 ⑴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①16世纪中叶,戚继光受命组织抗; ②戚继光组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开赴台州抗倭; ③荡平境内的倭寇; ④赴福建、广东和共同作战,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⑵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 ④戚继光具有卓越的才能。 ⑶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位英雄。 二、展现提升 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影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四、梳理巩固:『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五、达标检测 1.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皇帝是() 三一学校_七__年级___历史__学科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准备: 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如:《春天在哪里》,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 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 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 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 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 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生:我感受到 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当中。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 生:《渴望春天》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 音乐天赋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创作 师: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师:同学们找了非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东西。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3、复听《渴望春天》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的演唱形式: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 B、歌曲的情绪: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郁 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

2019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

2019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 。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平移 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图2 1 3 4 2 a b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下图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的上京临潢府遗址,这里曾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A.元昊 B.阿保机 C.寇准 D.安禄山 2.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A.松赞干布 B.元昊 C.阿保机 D.赤德祖赞 3.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剧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辽太宗 B.宋真宗 C.宋太宗 D.宋太祖 4.绘制历史简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历史简图反映了澶渊之盟订立时的情况() A B C D 5.《天龙八部》是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的经典作品。金庸创作该小说依托的历史背景是()

A.汉与匈奴的和战 B.魏、蜀、吴三国鼎立 C.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D.南宋与金的对峙 6.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②赵匡胤建立北宋③宋夏和议④西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7.许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写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族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元昊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他建立政权后采取的统治措施包括 () ①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④创制西夏文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观察下图《契丹货币》与《西夏货币》,据图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6课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

第1-6课 一、选择题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称颂的唐朝全盛时期是指 A.唐太宗统治后期 B.唐玄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武则天统治前期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临朝听政,开创殿试 C重用人才,奖励生产 D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4、唐朝时进入全盛时期是指()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5、武则天的统治被后人赞誉为() A.开皇之治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慈禧太后 B.叶卡特琳娜二世 C.武则天 D.萧太后 7、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全国盛行是在 A、清朝 B、明朝 C、隋朝 D、唐朝 8、开元通宝是唐朝通用货币,唐以后历代货币都以它为范式。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9、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其治国举措的共同点是() A、设节度使 B、抗击突厥 C、建立行省制度 D、重用人才 10、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11、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12、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之分,“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武则天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唐太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13、1905年我国废除了科举制,那么科举制的历史最早应追溯到() A.汉朝 B.隋朝C.唐朝D.宋朝 14、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A.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唐玄宗15、贞观年间,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 ( ) A.文科 B.武科 C.进士科 D.医科 16、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A.汉武帝时 B.隋文帝时 C.隋炀帝时 D.唐太宗时 17、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18、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19、下列情形可能在唐朝发生的是 A.兵部接到金国入侵的消息B.商人用交子用扬州购买丝绸 C.儒生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D.瓦舍正在讲岳飞等英雄故事 20、唐玄宗时,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 A.策论 B.诗赋 C.肆曲 D.骑射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唐太宗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见下图(大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常在此塔下题名留恋。 材料四: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 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 以上材料都是围绕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而言的?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在位时? 该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阶段。其中殿试开始于哪个皇 帝? (3)科举制有什么影响? (4)读了材料四,你有什么感想?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 请回答:(1)材料一名言是谁说的?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2)材料一中的统治者为避免“覆舟”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 (3)材料二中的“开元”与哪位皇帝有关?历史上把这位皇帝前期的统治称为什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 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10、平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1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设是如果后面的,结论是那么后面的。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第六章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导案

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赵州桥、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及其代表作等知识 2.通过师生对唐诗共同进行赏析,使学生学会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教学难点】唐朝科技文学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法学法】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知识链接】 & 多媒体展示民歌—赵州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关于赵州桥的这段民歌,人人皆知。赵州桥像民歌所说的是鲁班修建的吗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真的曾经骑驴在桥上走过吗史书上对此无记载,这已成为历史之谜。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一千年之谜做一点解读。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33页-34页,第一标题“高超的建筑水平”回 答问题 1、赵州桥建造时间:____朝。 2、设计建造者:_________ 3、历史价值:是____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_________桥。 4、长安城建筑特点: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___的城市。 5、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城北的_________。 (二)阅读教材34页-35页,第二标题“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回答问题 \ 1、______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唐朝印制的《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_________的、标 有____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朝杰出医学家_______,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写成《_________》,这部书在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尊称_________为“_________”。他故乡的一座山也被称为“_________”。 (三)阅读教材35页-36页,第三标题“光耀千古的诗坛”回答问题: 1、_________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1、有人说印章是雕版印刷的先驱,也有人说石头书是雕版印刷的先驱,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 2、你能否本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从时间上看,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口号及结果;二是以明亡清兴为线索,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宏观把握明末清初的历史,以及明朝、明末农民军与后金(或清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希望与你同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歌曲《希望与你同行>,体会歌曲的情感。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新集体的温暖,唱出真情、唱出活力、唱出对绚丽未来的憧憬。 2、在欣赏童声合唱《蕉旦多美好》这首歌曲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了解歌曲的欣赏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 1、童年的回忆:【情感导入】 (聆听《校园的早晨》那欢快的旋律,闭上双眼细细体会:“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 下读书……”纯真的童年时光在小学校园里度过,一定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快快告诉大家。)2、踏进中学校园【情感准备】 介绍中学和学生生活。 3、欣赏歌曲【情感体验】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情感体验学习状态 欣赏全曲欣赏的同时选出你感觉最美好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整体的初步印象聆听联想 配乐朗诵根据钢琴伴奏朗诵歌词从歌词角度体验歌曲的情感声情并茂 介绍童声合唱欣赏童声合唱的图片从演唱形式中体验歌曲的情感欣赏感受 再一次欣赏全曲体态律动以律动的形式感受音乐体验创造 4、多彩的校园生活:【情感反馈】 以《校园多美好>的音乐旋律作为原形,进行改编。学生根据音乐进行想象,为音乐配上校园生活场景。 A、聆听音乐,展开想象。 音乐特点想象要求 4/4慢速3/8稍快较为平静的活动舞蹈性,生动、活泼 B、指名学生描述想象中的校园生活场景。 5、画出你心中美好的校园。 A、分组讨论绘画(背景音乐《校园多美好》) B、贴上同学们的作品。(个别同学介绍希望与你同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真挚的情感、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一起来》。 2、了解人声的分类:童声、男声、女声的声音特点,说出学过的童声歌曲。 3、欣赏童声合唱曲《十月的阳光》,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十月的阳光> 教学重点: 用饱满、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童声歌曲的声音魅力。 教学难点:用真挚的情感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DVD 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练习

1 b M P N 1 2 3 B E D A C F 8 7 6 5 43 21 D C B A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回顾: 1、 如果A ∠与B ∠是对顶角,则其关系是: 2、 如果C ∠与D ∠是邻补角,则其关系是: 如果 α∠与β∠互为余角,则其关系是 ?? ?? ?? ???? ??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过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2 垂直性质 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 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___最短 3、点到直线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两点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_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 5、平行公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 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平行线的性质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命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个命题都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对顶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 ___________ 9、平移: ①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_____移动_______,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②图形平移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③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_________和________完全相同 ④新图形中的每一点与原图形中的对应点的连线段________且_________ 二、练习: 1、如图1,直线a ,b 相交于点O ,若∠1等于40°,则∠2等于( ) A .50° B .60° C .140° D .160° 2、如图2,已知AB ∥CD ,∠A =70°,则∠1的度数是( ) A .70° B .100° C .110° D .130° 3、已知:如图3,AB CD ⊥,垂足为O ,EF 为过点O 的一条直线,则1∠ 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 .相等 B .互余 C .互补 D .互为对顶 角 图1 图2 图3 4、如图4,AB DE ∥,65E ∠= ,则B C ∠+∠=( ) A .135 B .115 C .36 D .65 图4 图5 图6 5、如图5,小明从A 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 处,又沿北偏西20 方向行走至C 处,此时需把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是( ) A .右转80° B .左转80° C .右转100° D .左转100° 6、如图6,如果AB ∥CD ,那么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3=∠7; B .∠2=∠6 C 、∠3+∠4+∠5+∠6=1800 D 、∠4=∠8 7、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 ,那么这两个角是( ) A . 42138 、; B . 都是10 ; C . 42138 、或4210 、;D . 以上都不对 8、下列语句:①三条直线只有两个交点,则其中两条直线互相平 行;②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截,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平行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 ) A .①、②是正确的命题; B .②、③是正确命题; C .①、③是正确命题 ; D .以上结论皆错 9、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B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 .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和等于平角,则这两个角为邻补角 D .平移变换中,各组对应点连成两线段平行且相等 10、如图7,a b ∥,M N ,分别在a b ,上,P 为两平行线间一点, 那么123∠+∠+∠=( ) A .180 B .270 C .360 D .540 D B A C 1 a b 1 2 O A B C D E F 2 1 O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