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疏肝健胃解郁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敏感性影响的临床研究_方盛泉

疏肝健胃解郁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敏感性影响的临床研究_方盛泉

疏肝健胃解郁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敏感性影响的临床研究_方盛泉
疏肝健胃解郁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敏感性影响的临床研究_方盛泉

附和聚集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更深层次的机理探讨,还期后阶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1-3.

收稿日期:2010-09-06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资助项目(JS0305)

作者简介:方盛泉,男,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与科研工作。[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3]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

(1):75.

[4]Pratico D.Antioxidants and endothelium protection[J].Atherosclero-sis,2005,181(2):215-224.

[5]Walford G,Loscalzo J.Nitric oxide in vascular biology[J].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2003,1(10):2112-2118.

[6]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现代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1.

疏肝健胃解郁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敏感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方盛泉1,朱生樑1,倪红梅2,李黎1,孙永顺1,李静1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上海200437;2.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200000)

摘要:目的:评价疏肝健胃解郁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患者胃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以疏肝健胃解郁方化裁、对照组以多潘立酮治疗,疗程为4周;并设2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饮水负荷实验(Water-drink test,WDT)检测FD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胃敏感性。结果:FD在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最大耐受阈值方面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改善FD患者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最大耐受阈值(P<0.05),且中药组由于西药多潘立酮(P<0.05);同时中药组在胃阈值改善率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不同中医证型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最大耐受阈值存在差异,以脾胃气虚组最明显,相对于其它证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健胃解郁方加减可能通过改善FD患者胃敏感性而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疏肝健胃解郁方;胃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1)05-0854-03

Clinic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hu Gan Jian Wei Jie Yu Formula on Gastric Hyper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FANG Sheng-quan1,ZHU Sheng-liang1,NI Hong-mei2,LI Li1,SUN Yong-shun1,LI Jing1

(1.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ive Chinese&Western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0437,China;2.School of Basic Medicin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Shu Gan Jian Wei Jie Yu formula on gastric hyper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FD).Methods:This study is a randomized domperidone-controlled trial.Sixty-four FD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either Shu Gan Jian Wei Jie Yu formula(treat group)or domperidone(control group)for4 weeks;and20healthy people were recruited(normal group).The primary outcome and after treatment outcome are the patient’s gastric(visceral)hypersensitivity(response to water drink test).Results:effective rate in these parameters(threshold for first sensation,threshold for satiety,threshold for highest tolerance)in Shu Gan Jian Wei Jie Yu formula hav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domperidone-controlled group(P<0.05).There also exist difference in these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TCM syn-dromes and that of qi-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group is the lowest than that of other three syndromes(P<0.05).Con-clusion:Gastric Hypersensitivity ma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tiology of FD,Shu Gan Jian Wei Jie Yu formula could lower gastric hypersensitivity in FD patients to improve symptoms.

Key words:Functional dyspepsia;Shu Gan Jian Wei Jie Yu formula;Domperidone gastric hypersensitivity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最为常见的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早饱、餐后饱胀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占消化不良患者的30% 50%[1-2],占消化专科门诊的30% 40%[3],作为一组临床证候群,一直困惑着临床医生和患者,严重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FD发病机制复杂,胃(内脏)高敏感性在FD发病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5-6],本研究以疏肝健胃解郁方为基本方,根据不同证型加减,能较好的降低FD患者胃敏感性从而改善FD患者临床症状,现将有关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按照RomeⅢ诊断标准结合全国中医分型标准收集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7-8]。上腹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感等症状至少6个月,近3个月至少具备下列1个或1个以上症状:①餐后饱胀;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同时无器质性原因可解释上述症状(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中医临床分为肝气郁结、脾胃气虚、肝气犯胃及湿热滞胃四个证型。

1.2一般资料64例病例均为2007年4月—2007年12月本院胃肠病专科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中男11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42?10.92)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1.08?1

2.53)岁。同时随机抽取2007年5月—2008年1月经症状问卷筛查出的健康志愿者20例为健康组,其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90?7.60)岁;要求健康志愿者2年内无胃肠病症状及病史,无神经系统病症,无药物过敏及正在接受任何治疗,经胃镜、腹部B超和血、尿、粪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无异常;生育期妇女应处于非妊娠期、哺乳期,并已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各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基本相同,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各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基本相同,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治疗组予疏肝健胃解郁方随证加减,基本方:柴胡、枳壳、黄连、吴茱萸、焦山栀、太子参、白豆蔻、制半夏、郁金、香附、白术、甘草。加减:肝气郁结证加白芍、川芎等;脾胃气虚证加茯苓、淮山药等;肝气犯胃证加延胡索、川楝子等;湿热滞胃证减太子参,加杏仁、生薏苡仁等。每日1剂,用冷水300mL浸泡30min,头煎25min,取汁150mL,再加水250mL,煎20min,取汁150mL,两煎混合后,口服,150mL/次,2次/d,于餐前30min服用,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予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03162),10mg/次,3次/d,餐前30min服用,连续治疗4周。

1.4观察方法本研究参照有关文献[9-10]采用饮水负荷实验(Water-drink test,WDT)检测F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胃敏感性。检查前1周内受试者未服用任何影响胃肠道功能及感觉功能的药物;禁食12h后,受试者来我院进行饮水负荷试验;并嘱在22?室温下安静30min后进行试验。每次饮温开水(37?)100mL,20秒钟内饮完,共饮4min;检查前向受试者仔细交待过程,在饮水过程中初次出现上腹部有感觉(阻塞、膨胀等)时的饮水量(mL)为胃的感知阈值(W1);出现上腹部饱足感时的饮水量表示胃初次饱足阈值;当受试者出现完全饱足或出现上腹部症状不能继续饮水时的饮水量,表示胃最大耐受阈值。在4分钟内饮水出现重度上腹腹胀、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能耐受时,或饮水量达到1300mL时终止实验。治疗结束后一周内每一位FD患者重复一次饮水负荷实验,方法同前。以健康对照者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最大耐受阈值均数士2SD作为正常值范围将FD患者分为胃敏感性正常和异常组。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定量资料以(珋

x?s)表示,以F检验比较各组数据之间方差齐性,方差齐时采用t 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疗效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计算;各变量之间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胃敏感性异常发生率以健康对照组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最大耐受阈值均数士2SD作为正常值范围,FD患者胃敏感性增高的发生率为59.38%(38/64)、68.75%(44/64)、78.13%(50/64)。

表1FD胃敏感性异常发生率

胃感知阈值异常率(%)胃饱足阈值异常率(%)胃最大耐受阈值率(%)

59.38(38/64)68.75(44/64)78.13(50/64)

2.2治疗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改善FD患者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最大耐受阈值,但中药组改善率优于西药组(治疗后胃阈值恢复正常计为改善);中药组FD患者治疗后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最大耐受阈值与健康组比较无差异;西药组FD 患者治疗后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最大耐受阈值与健康组比较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健康对照组与FD组治疗前后胃阈值比较

组别例数例数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胃最大耐受阈值

健康组20268?33.8540?42.41005?78.5

中药组治疗前32150?18.8*425?68.7*755?89.7*治疗后32255?27.5△#520?73.5△#970?68.6△#

西药组治疗前32168?24.7*438?64.6*747?92.5*治疗后32198?33.5*△475?58.5*△805?88.6*△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健康组比较,*P<0.05。

表3两组治疗前后胃阈值改善率比较

组别

胃感知阈值

改善率(%)

胃饱足阈值

改善率(%)

胃最大耐受阈值

改善率(%)中药组83.33(15/18)*78.26(18/23)*81.48(22/27)*

西药组45.00(9/20)47.62(10/21)52.17(12/2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各证型与正常组胃阈值比较

组别例数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胃最大耐受阈值

健康组20268?33.8540?42.41005?78.5

脾胃气虚23130?30.64*▲370?62.7*▲680?72.4*▲肝气犯胃16170?27.8*450?45.3*780?65.7*

肝气郁结15166?31.5*420?33.9*820?80.8*

湿热滞胃10175?28.8*480?42.7*800?47.5*注:与健康组比较,*P<0.01;与肝气犯胃、肝气郁结、湿热滞胃比较,▲P<0.05。

2.3不同中医证型胃敏感性差异比较不同中医证型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最大耐受阈值存在差

异,以脾胃气虚组最为明显,脾胃气虚组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最大耐受阈值均低于肝气犯胃、肝气郁结、湿热滞胃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其中医病理基础为肝郁脾虚,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11-12]。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胃(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特定基因型改变、胃酸分泌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心理、社会、饮食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近年来研究认为,胃(内脏)感觉异常可能是F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可表现为近端胃对机械扩张的敏感性增强,也可有消化道其他部位感觉异常。FD患者存在两种内脏传入功能异常,一是不被觉察的反射传入信号(胃肠反射),二是可感知的信号(黏膜刺激),两种异常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出现。

评估内脏高敏感性以及胃容受功能的方法如恒压器球囊扩张术,由于其为侵入性、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接受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目前常用快速水灌注试验(water drink test WDT)来检测FD患者的胃(内脏)高敏感性及胃容受功能,由于快速水灌注试验为非侵入性、价格低廉、痛苦相对较小而无任何副作用,从而易为患者所接受。研究表明快速水灌注试验可替代恒压器球囊扩张术来检测FD患者的内脏高敏感性及胃容受功能[9-10]。

本研究按照有关文献[9-10]采用饮水负荷实验检测FD患者胃敏感性,结果表明:以健康对照者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最大耐受阈值均数士2SD作为正常值范围,本研究中FD胃敏感性增高的发生率为59.38(38/64)、68.75(44/64)、78.13(50/64),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13-14]。

疏肝健胃解郁方为我院消化科临床经验方,具有疏肝健胃解郁,行气除满之效[15]。方中柴胡配枳壳一升一降,疏肝行气除满以司君药之职,能升清降浊,恢复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及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左金丸平肝抑酸止痛,焦山栀苦寒燥湿,半夏辛温散结,郁金、香附理气解郁,诸药相伍,辛开苦降,共助柴胡、枳壳疏肝行气除满之效,以司臣药之职;佐以白豆蔻、太子参、白术健中和胃,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同时,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适当化裁,常能取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显示,中药疏肝健胃解郁方化裁可能通过提高FD患者胃耐受阈值,降低胃高敏感性从而改善FD患者临床症状来达到治疗目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吗叮啉,其降低胃高敏感性可能与其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行气除满有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枳壳对乙酰胆碱、5-羟色胺引起的收缩加强均有显著拮抗作用,能使先用阿托品、肾上腺素、多巴胺而紧张性降低的离体兔肠进一步松弛;黄连总生物碱能对抗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胃条收缩,郁金亦具有明确的抗抑郁、抗焦虑作用[16],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其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提高脑内5-羟色胺等单胺递质含量有关[17]。香附中α-香附酮为较强的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为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18],白术对植物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可通过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治疗脾虚病人类似消化道功能紊乱的有关诸症,从而达到补益脾胃的目的。

同时,本研究中亦发现中医3个证型中,脾胃气虚型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胃最大耐受阈值均低于其它4个证型,且有统计学意义,推测胃高敏感性可能为FD中医证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明显的胃耐受阈值下降,胃敏感性增高,疏肝健胃解郁方化裁可能通过提高FD患者胃耐受阈值并进而降低胃高敏感性来达到治疗目的,其机制如何,将是我们课题组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Stanghellinl V.Review article:pain versus discomfort is differentiation clinically useful?[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1,15(2):145-

149.

[2]Stanghellinl V,Tosetti C,Paternico A,et al.Predominant symptoms i-dentify different subgroup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J].Am J Gastro-

enteral,1999,94(8):2080-2085.

[3]邹多武,许国铭.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及西沙必利治疗多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1997,17(增刊):65-33.

[4]Talley NJ,Weaver AL,Zinsmeister AR.Impac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on quality of life[J].Dig Dis Sci,1995,40(3):584-589.

[5]Wlhelmsen I.Somatization,sensitization,and functional dyspepsia [J].Scand J Psychol,2002;43(2):177-180

[6]Camilleri M.Testing the sensitivity hypothesis in practice:Tools and methods,assumptions and pitfalls[J].Gut,2002,51(Suppl1):134-

140.

[7]Douglas A.Drossman.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1377-1390.[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59-561.

[9]Aldo Montano-Loza,Max Schmulson,Sergio Zepeda-Gomez,et al.Maximum tolerated volume in drinking tests with water and anutritional

beverage for the diagnosi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J].World J Gastro-

enterol,2005,11(20):3122-3126.

[10]Michael P.Jones,Lorrie M.Roth,Michael D.Crowell.Symptoms re-porting by functional dyspeptics during the water load test[J].Am J

Gastroenterol,2005,100:1334-1339.

[11]方盛泉.朱生樑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集萃[J].中医药学刊,2004,22(5):76-797.

[12]朱生樑,方盛泉,黄蔚,等.疏肝健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杂志,2000,4:30-32.

[13]张晓光,胡品津,林金坤,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感觉运动功能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4):227-229.

[14]侯晓华.功能性胃肠疾病与内脏感觉过敏[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23(增刊):24-26.

[15]方盛泉,刘素荣,朱生樑,等.疏肝健胃解郁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心理状态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

志,2010,44(12):46-49.

[16]Peng WH,Hsieh MT,Lee YS,et al.Anxiolytic effect of seed of Ziz-iphus jujubain mouse models of anxiety[J].Joumal of Ethnopharma-

cology,2000,72(3):435-441.

[17]黄文超,李云峰,罗质璞.单胺递质对皮质酮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1):103-106.[18]黄险峰,彭国平.香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1)-68.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健康教育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健康教育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候群,指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12周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胃灼热、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经多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者。FD分为动力障碍型、溃疡型、特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与生活规律、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工作压力等有密切的关系。健康教育如下: 1.FD的基本知识FD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多认为与胃动力障碍,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心理精神因素及内脏神经感觉敏感性增加等有关。胃镜检查是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的一种方法,可消除病人的顾虑,起到治疗效果。 2.心理因素与FD的关系采用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可使部分FD病人症状缓解或痊愈。 3.心理调适指导让病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身体两方面进行锻炼,增强其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应激能力;改造自身在适应环境的健康行为,以减少负性情绪,打断病理过程中的不良循环。FD病人大多具有疑病素质,常为自身的健康状况担忧。患病后,把注意力转向自己,感觉敏锐可在病人认知疗法的基础上。针对病人的不同境况下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摆脱疾病的困扰,使之顺其自然,不以为病,给予病人安慰和疏导,引导其阅读一些娱乐方面的书籍,听一些古典音乐,观看一些令人愉快的电视节目等,调动其积极情绪,主动调节不良情绪,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解除心理负担,缓解焦虑,使良好的情绪状态与治疗效果同步发展,促进康复。 4.服药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更改药物,介绍服药时间,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消除顾虑。 5.饮食指导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偏食、挑食、饥饱失度或过量进食冷饮、冷食,避免高脂饮食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非甾体性抗炎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 1. 消化不良的定义 2. FD的流行病学 采用罗马III诊断标准对消化专科门诊连续就诊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符合FD罗马III诊断标准者占就诊患者的28.52%;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7.2%。 与FD发病的相关因素:脑力劳动;工作紧张;睡眠状况差;服用NSAID;饮食不当等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表现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罗马III诊断标准 1. 罗马III:功能性胃肠病的分类 2. 罗马III: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分类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B2. 嗳气病 B3. 恶心和呕吐病 B4. 成人反刍综合征 3. 罗马III: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定义 1)餐后饱胀: 2)早饱感: 3)上腹痛: 4)上腹烧灼感: 4.罗马III: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5.罗马III: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类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B1a. 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 B1b. 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EPS) 6.罗马III: PDS & EPS诊断标准 7.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评估 症状严重程度与频率 饮食状况:患者体重与营养状况 症状与进食的关系 饮食习惯 重叠症状 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 发病因素与诱因 注意有无报警征象 消化不良的报警征象:消瘦、贫血、上腹包块、频繁呕吐、呕血或黑便、年龄40岁以上的初发病者、有肿瘤家族史等。对有报警征象者建议及时行相关检查。对有精神心理障碍者,也建议及时进行检查,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对解释病情更为有利。 8.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相关检查 1)排除性诊断 胃镜检查作为消化不良诊断的主要手段。 其他包括肝、肾功能及血糖等生化检查、腹部超声及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必要时行腹部CT扫描。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

您的位置:首页 > 我的继续教育 > 全 文 中西医结合在功能性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李乾构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包括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早饱,嗳气,恶心,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1984年 THOMPSON提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991年10月荷兰国际专题会议改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20%~40%左右。占消化内科门诊量的50%左右。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病因不明,治疗杂乱,医疗费用高,已成为世界的一大问题。我 国是1987年首次引用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个概念,国内学者提出功能性消化不良应作为一种临 床综合症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以利于国际交流。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胃与十二指肠炎症:作纤维镜检查发现本病患者100%有轻度胃炎,其中22.2%同时有十二指肠炎,表明本病与胃炎有关。 胃运动功能障碍:用放射线同位素测定胃排空显示50%的患者有胃排空延迟,特别是固体胃排空,女性排空延长多于男性。研究表明25%~56%的患者有餐后胃动力低下的表现。 胃感觉功能异常:研究表明50%以上的患者存在胃敏感性增高。 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发现50%左右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尚未肯定。但HP产生的尿素酶分解胃粘膜中尿素产生氨 和CO2刺激胃粘膜可引起胃部不适、嗳气、脘腹胀满等的症状。

胃电的异常: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患者常有胃电节律紊乱的表现,包括胃动 过速,胃动过缓和胃电无节律。 十二指肠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存在幽门关闭不全,致使大颗粒物质排入十 二指肠,损害幽门的过腱作用,并增加了十 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的机会,刺激并损 伤胃粘膜致病。 迷走神经张力低下:迷走神经张力低 下,导致近端胃容物受舒张障碍,胃窦收缩 减弱,产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饮食、情绪、心理因素:临床研究表明 咖啡和浓茶能加重胃食管反流而出现烧心 泛酸,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有神 经质,抑郁焦虑、疑心病、生理性感觉过敏 等心理障碍的表现,用安慰剂治疗有效。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本病主要表现为胃痛,饱胀感、烧心泛酸,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痞满餐后早饱为主者应属于中医痞满的范畴,可命名为痞满;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胸骨后的疼痛为主者应属于中医胃痛的范畴,可命名为胃痛; 临床表现为嘈杂烧 心泛酸为主者应属于中医嘈杂 的范畴,可命名为嘈杂。确定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名有助于 与西医 FD的分型相对应和辨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是指具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返酸、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且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症状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表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术语较多,主要有非器质性消化不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特发性消化不良、原发性消化不良、胀气性消化不良、上腹不适综合征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十分普遍,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曾有过消化不良的症状,只是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正常生活的程度不同。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欧美消化不良人群发病率为19%~41%,平均为32%;中年人群曾出现上消化道症状者高达78%,其中53.3%的患者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性别、婚姻、社会地位、受教育水平对本病的发病率没有影响,但本病患者中焦虑、疑病者居多。近年研究表明本病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但我国尚无消化 不良发病情况的资料。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有环境、 胃酸、精神、幽门螺杆菌、消化道运动、内脏感觉异常等因素参与。 目前对胃酸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仍有争论。部分学者认为胃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确有影响,应用抑酸剂治疗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短期内可缓解。但多数学者认为胃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没有关系,他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酸分泌无增加;胃酸分泌虽与溃疡有关,但与溃疡样症状无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程度也与胃酸分泌量无关。 慢性胃炎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是常见的。我国有报道认为75%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内窥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63%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组织学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很多欧美学者完全将慢性胃炎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关系,尽管还有争议,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基本确立。 神经和应激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疑病)和/或精神异常状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精神因素与消 化不良症状关系十分密切,应激事件的发生也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有直接关系。 内脏感觉异常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之一。研究证实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 有胃感觉过敏和中枢抗痛性下降。 部分环境和遗传因素可以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如吸烟、饮酒和药物等,其原因可能是吸烟增加了胃酸分泌,降低了胃粘膜血流;酒精可造成急性胃粘膜损害,损伤胃局部神经;非类固醇消炎药直接损伤胃粘膜等。 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包括食管、胃、小肠、胆系等运动异常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无特殊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返酸、恶心和呕吐。病程多在两年以内,症状反复发作,可以某一症状为主,也可有多个症状的重叠。有些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但多数难以明确引起或加重病情的诱因。 上腹痛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无明显规律性,可表现为夜间痛、饥饿痛和餐后痛,部分患者应用抑酸剂后可缓解。早饱,即进食后不久患者感到饱感,所摄入食物量远远小于以前食量,约70%~8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早饱。腹胀主要发生于餐后,或进餐加重腹胀程度,约80%~9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腹胀。嗳气也多发生于进食后,部分嗳气症状为吞气所致,约7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嗳气。早饱和腹胀往往

如何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如何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罗非非(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医疗门诊部;四川成都 610043)功能性消化不良是 一种常见的消化科疾病,一般是由于胃炎症、十二指肠炎症以及肠胃运动功能失 调等多方面引起的,还有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和其他的疾病器官病变和消化道器官 病变或者肿瘤等都有关系,必须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一般 功能性消化不良会有腹痛、腹胀、打嗝恶心等多种症状,并且此病症状具有反复性,长的可超过一个月。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消 化不良,而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 组临床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的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一个 月或在过去的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若是出现这样的症状,建议到医院及时 治疗,以免加重病情的发展。 1.食量减少我们没有吃任何食物的时候,从早到晚 我们都不会感觉到饥饿,并且还会觉得自己的肚子很撑,随后食欲开始出现降低 和减弱。一般情况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吃些东西就会饱,有明显的食量减 少症状。 2.腹胀一般来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会出现腹胀,进食后腹胀会更严重。因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所以我们在进食后受到 刺激,不能消化正常食物,所会引起严重的腹胀。腹胀往往会伴有打嗝或恶心呕吐,如果患者在胃排空期出现明显的延迟,一般会出现呕吐现象。 3. 上腹部位置 出现疼痛这种功能性消化不良当中最典型的一种症状,至少有90%以上的患者都 出现了上腹部疼痛的症状。这种疼痛主要表现为没有规律性的疼痛,追究其疼痛 的原因和患者的饮食习惯有较大的关系,很多人在饥饿状态之下疼痛就会比较明显,当我们开始进食之后腹痛的现象就会开始有所缓解。 4.焦虑与头痛许多患者 还患有失眠、焦虑、头痛和记忆力减退,这些症状一般是由患者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会引起许多肠道疾病,由于患者接受能力差或身体状况差, 会有部分患者出现失眠或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这是属于一种功能消化不 良的并发症状,因为肠道长时间消化不良之后,身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劲,患者 的身体综合素质也开始减弱,各种肠道问题、免疫力问题都开始逐渐浮现,导致 患者心理出现恐慌和高强度的压力,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患者就会开始出 现明显的精神焦虑,和强烈的疼痛感觉,甚至还会伴有记忆力下降、失眠的问题。 5.腹泻或便秘由于患者肠内的平衡被打乱,因此腹泻也算是一种保护机制,这样 可以把体内的毒素排出,但是如果过早服用止泻药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梗阻。饮食不洁,饮食不规律是胃肠疾病的万恶之源,如果平时吃太多油炸的、油腻的、生冷的、辛辣的食物就会导致这些食物堆积在一起,造成便秘,毒素堆积,形成 恶性循环。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注意事项 1.适当抑制胃酸胃酸分泌过多是 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溃疡性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明显 腹痛的情况下,应使用抑酸剂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酸的敏 感性增加,可以适当的用一些抑酸剂减轻病人不良腹痛的症状。 2.及时诊治有些 患者只是简单地认为自己是胃病,只愿进行胃镜检查,拒绝其它形式的检查;有 些甚至连胃镜也不愿做,自认为多年的老毛病,吃些助消化的药就行。如果长此 以往,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有些疾病开始是良性病变,反复多年后可演变 为恶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或胃溃疡可能会演变成癌症,后果十分严重。我们在诊 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时既要防止过度检查,又不能过分节省造成误诊。 3.注意日常 饮食如果出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应该有一个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规律,最好选

59 脾胃科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国际罗马委员会2016年在DDW上发布的“罗马IV标准”。 FD罗马IV诊断标准:①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感c)上腹痛d)上腹部烧灼感;②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等),必须满足餐后不适或上腹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上腹痛综合征:必须满足以下至少一项a)上腹痛(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b)上腹部烧灼感(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症状发作至少每周1天。餐后不适综合征:必须满足以下至少一项a)餐后饱胀不适(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b)早饱感(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症状发作至少每周3天。以上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纳呆,嗳气,疲乏,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肝胃不和证:胃脘胀满或疼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心烦,嗳气频作,善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或口苦,口干不欲饮,纳呆,恶心或呕吐,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4.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或纳呆,疲乏,手足不温,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5.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肢冷,便溏,口干或口苦,嘈杂泛酸。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脾虚气滞证

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危害竟然如此之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危害竟然如此之大 导语: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指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临床工作中,相当部分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指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临床工作中,相当部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偏差,心理负担较重,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 一、概述 消化不良是指一组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根据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因,将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uninvestigated dyspepsia )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的主诉,但未经过内镜等检查的患者。已调查的消化不良investigated dyspepsia )指已经接受过内镜检查。如排除了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也就是被认为没有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其消化不良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发病原因 影响胃肠道功能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日常生活因素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应激;二是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甜食、油腻、生冷等)和不良饮食习惯(包括空腹、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规律进食或暴食暴饮等);三是环境温度的影响。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或不适餐后饱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等,病程超过4周以上而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也有将病程定为3个月以上)。归属于中医“郁证”、“脏躁”、“百合病”范畴,由于临床症状各异,又可见于“呕吐”、“嗳气”、“纳呆”,及“反胃”、“吞酸”、“嘈杂”、“腹胀”、“胃痞”、“胃脘痛”等病证范围。 一.诊断: 以2006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罗马Ⅲ为诊断依据,并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使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亦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科临床实际,我们总结常见的几种证型: 1.肝气郁结证:脘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急躁易怒,或见口苦,失眠 多梦,精神抑郁,喜长叹息,咽部异物感,苔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消胀,方用协定方疏肝I号加减,常用药物有枳实,枳壳,生地,熟地,何首乌,丹参,当归,川芎,泽泻,山楂,枸杞等,若气滞重可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若肝郁日久化火伤阴,可加用左金丸。 2.湿热滞胃证:胃脘痞满,闷胀不舒,恶心欲吐或呕吐,纳呆食少,嗳气不爽, 伴头身困重,肢软乏力,口哭吐酸,大便不爽而滞,小便黄赤,脉濡数或细数。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方用三仁汤加减。可选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通草、滑石、淡竹叶等。 3.胃阴亏虚证:证见胃脘隐痛,嘈杂善饥,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中有裂纹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治以养阴益胃,方用麦门冬汤、益胃汤、一贯煎加减。可选用生地黄、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百合、当归、甘杞子、川楝子、山药、黄芪、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等。 4.脾胃虚寒证:证见胃脘隐痛喜按,得温得食则缓,纳谷不香,面色少华,神 疲乏力,口淡不渴,泛吐清水,甚则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缓。 治以温中健脾,方用健胃Ⅰ号加减。药如党参、桂枝、干姜、炙黄芪、制附子、白术、白芍、炙甘草、茯苓、陈皮、姜半夏、广木香等。 (二)其他疗法: 1.针灸:诊断系统,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根根据症候进行分型;分经络取穴,局部按神经节段和辨证取穴,阳明胃经为特点穴;耳针疗法:神门、枕、心、脑、胃、肝下脚端、交感、皮质下。 2.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丸、木香顺气丸等药。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胀、早饱、上腹疼痛、泛酸及烧心,同时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或精神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反流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又称非特异型)。笔者临床对100例患者运用疏肝健脾法及西药吗丁啉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 1.1病例资料 1998年我院收治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其分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胃镜或X线检查,除外胃肠肿瘤、消化性溃疡,经B超、X线排除肝、胆、胰脏及肠道器质性疼痛。无糖尿病及甲亢等全身性疾病。 1.2分型参照消化不良分型〔1〕。根据临床症状分4型:①反流样型: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泛酸、烧心、食物返流。②溃疡样型:主要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疼痛,空服痛或夜间疼痛,进食与服抗酸剂能缓解。③运动障碍型:主要症状为腹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 ④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1.3临床症状评估标准患者需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为轻度;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为中度;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为重度。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中医疏肝健脾法,组方: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治疗。处方:人参20g,白术12g,茯苓30g,姜半夏12g,青皮、陈皮各6g,柴胡9g,枳壳20g,香附10g,煅瓦楞子9g,川厚朴9g,白芍10g,甘草6g。1剂/d,1剂两煎,分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停用其他药物。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西安杨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 2.2疗效判断观察指标包括:早饱、腹胀、上腹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等。观察方法:每例患者每周复诊1次,治疗后分别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完全或基本完全解除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1~2项,且为轻度为显效;改善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3~4项,且为轻度)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5~6项症状,其中1~2项为中度)症状不变或加重,为无效。在治疗4周后随访1个月,记录副作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是什么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是什么 *导读: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为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与进食后胃底容受舒张发生障碍,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及内脏高敏等因素与FD发病有关,也与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为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与进食后胃底容受舒张发生障碍,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及内脏高敏等因素与FD发病有关,也与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依据主要症状可分为反流样症候群、溃疡样症候群、动力障碍症候群及特发性或非特异性症候群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症状有所不同。反流样症候群不良症状有烧心、反胃、呃逆、恶心或呕吐;溃疡样症候群症候群不良症状有腹痛、腹胀、反酸;动力障碍症候群的不良症状有早饱、饱胀;特发性或非特异性症候群的不良症状为厌食、上腹不适、体重下降。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 了解完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是什么之后,我们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并不多,主要是一

般治疗法和药物治疗法。两种方法适合身体情况不同的患者,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及医生指导选用。 1.一般治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吸烟喝酒,不要吃辛辣肥腻食物,不要吃非甾体抗炎药,要注意休息,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2.药物治疗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有抑制胃酸分泌药,适用于腹痛患者;促胃肠动力药,适用于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患者;抗抑郁药,适用于上述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精神症状明显者;黏膜保护剂,适用于所有患者。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写在课前的话 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等原因,功能性胃肠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临床实践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功能性胃肠病的认识也逐渐深入,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常诉餐后腹胀、进餐时早饱、上腹痛、腹部烧灼感等不适症状,但进行客观检查往往无明显异常,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医生,又该如何进行初步诊断,进一步进行哪些检查?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认识和诊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一种。 (一)功能性胃肠病与Rome诊断标准的发展 1、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指有消化系统症状,而应用生化、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等未发现有器质性改变的一大类病症。 2、Rome诊断标准的发展 从最早的Rome1诊断标准,到后面的Rome2、Rome3诊断标准,其不断更新修订过程体现了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2006年罗马委员会提出的新标准,即罗马3标准,是基于更多的循证医学基础提出的,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诊断标准。 罗马3标准将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分为成人和儿童,今天重点讨论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成人功能性胃肠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隶属于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症状主要来源于胃和十二指肠。FGID罗马Ⅲ分类(2006)(成人) FGID罗马Ⅲ分类(2006)(儿童) 罗马3标准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中,关于时间关联性,要求症状至少存在()。 A. 6个月 B. 12个月 C. 3个月 D. 1个月 正确答案:A 解析:罗马3标准要求,诊断前消化道症状至少存在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满足诊断标准。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 1、罗马3标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 以下症状具备一项或多项:餐后饱胀不适(即进餐后感觉上腹饱胀、不舒服);早饱感(指进餐时吃少许食物即感觉胃已经充盈,从而导致进餐终止或进食量减少);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 无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存在的证据。 诊断前症状存在至少6个月,近3个月内症状满足诊断标准。 符合以上标准,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2、罗马标准的解读 (1)限定了消化不良症状应来源于上腹部(胃、十二指肠区域),即剑突下端与脐之间及两侧锁骨中线以内的区域。这种限定有利于与源于下消化道的FGIDs 鉴别。 (2)强调症状的慢性历程。 (3)强调要排除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 综上所诉,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基本上是一个以症状为基础的诊断标准。 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 (1)FD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 (2)西方国家FD患者为内科病人总数的2%~3%,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 (3)国内FD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1/3以上。 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由于严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同时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医疗负担,因此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严重性也日益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4、FD病因和发病机制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食物以及各种化学、物理、生物因子对胃肠道的局部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心理社会因素和应激,以及遗传机制等,都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脑肠轴调控理论,认为上述致病因素进入人体以后,导致人体的胃肠动力与感知的神经网络调节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出现胃肠动力障碍或者是内脏高敏等,最终导致消化不良的各种症状。目前认为胃肠动力障碍和内脏高敏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两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 5、功能性消化不良分型 罗马3标准以病理生理机制为基础,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两个亚型。 (1)餐后不适综合征是以进餐诱发或加重的早饱和餐后饱胀症状为特点。此亚型病人可能存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源自上腹部、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的症侯群,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或餐后饱胀、食欲缺乏、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但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1,2]。前述检查有明显异常者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老年人上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存在生理性退化[3],是FD高危人群。发达国家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15%~41%[3,4],亚洲不同地区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8%~23%[1],我国报道的发病率为18%~35%[5]。比利时一项多中心调查结果显示,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随增龄升高,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4.4%[6]。我国广东地区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为24.5%[7]。鉴于老年人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等方面的特殊性,为规范诊治流程、合理应用相关药物、提高老年人FD的诊疗水平,现制定本专家共识,供老年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一、老年人FD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力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FD的主要发病基础,约40%的FD 患者胃排空延缓。此外,FD患者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受损,顺应性下降,致使餐后胃内食物分布异常;胃中间横带面积增宽,胃排空延迟,食物潴留于胃远端;这些均可引起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8]。FD患者还存在移行性复合运动Ⅲ期次数减少、Ⅱ期动力减弱及胃十二指肠反流等[9]。

老年人胃电活动和胃动力变化主要包括胃电活动减弱、节律紊乱,胃运动功能减退;胃电图测定胃电活动发现老年人胃电波幅较青年人降低,基本胃电节律紊乱百分率高于青年人。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餐后胃蠕动和收缩力降低,胃排空延迟,低体力活动者多见;这些改变可能与肠神经系统的改变(肠神经元数量减少和Cajal间质细胞丢失)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胃动力减退可能是老年人FD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3]。 (二)内脏高敏感:FD患者对胃扩张刺激产生不适感的严重程度高于健康对照者,表明FD患者存在内脏高敏感,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对化学性刺激或机械性扩张的阈值降低,如对酸、温度感觉过敏,近端胃对机械扩张的敏感性增加等[9,10,11,12]。内脏高敏感可解释患者餐后出现的上腹饱胀或隐痛、早饱等症状。 (三)胃酸分泌异常:在年轻的FD患者中,胃酸分泌异常常表现为基础胃酸分泌在正常范围,但刺激可引起酸分泌增加,临床上可表现为胃酸相关症状,如空腹时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进食后减轻等。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但事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老年人仍有良好的泌酸能力,甚至代偿性增加[13,14,15,16,17,18]。 (四)精神心理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FD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部分老年人因退休后社会角色变化、患多种慢性疾病,加之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心理障碍者明显增加,而消化不良症状迁延不愈又会加重精神心理负担,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不良症状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19]。上海一项社区调查显示,社区FD老年患者合并抑郁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_李国华

第11卷 第4期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Vol .11 No .42002年 12月 CHINESE J OURNAL OF GASTR OENTER OL OGY A ND HEPA TOL OGY December 2002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武汉43002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李国华侯晓华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已为人们所熟知。近3年来国际上仍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报 道,进一步增进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共识及进展。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很多定义,在1999年的罗马国际会议上达成Rome Ⅱ标准之共识[1],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为上腹正中的疼痛或不适。症状必须在上腹正中,左或右上腹,症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无明确相关性,不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不适症状包括腹胀、早饱、胀气、恶心等。发病时间长短不一,症状可为持续性或复发性,与进餐有关或无关。根据病因,把符合以下二种情况之一,且无器质性和生化异常的患者,都归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二种情况是:1.有较明确的病理生理或微生物异常,但与临床症状无明确的相关性,如幽门螺杆菌性胃炎、组织学的十二指肠炎、胆石症、内脏感觉高敏状态、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等;2.无明确病因解释的症状。过去,多把烧心、打嗝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在Rome Ⅱ标准中,将它们排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之外,因为烧心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少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偶有轻微的烧心症状,但常被患者忽视,若烧心症状明显,多可证实是胃食管反流病。打嗝与吞气症相关,亦被排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之外。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及分型[1] 消化不良的症状不能区分器质性还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所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排它性诊断,必须通过消化内镜、B 超等临床检查除外器质性疾病。按Rome Ⅱ的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应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持续或反复性上腹中部疼痛或不适;(2)无器质性疾病可解释的症状(包括消化内镜检查);(3)症状与排便无关;(4)上述症状在近12个月内至少出现12周,但无需连续。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不同的典型症状,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三型:(1)溃疡样型:以上腹中部疼痛为 主要症状;(2)运动障碍样型:以上腹中部非疼痛性不适伴腹胀、早饱与恶心等症状为主;(3)非特异型:症状 无上述特点的消化不良患者。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 消化不良非常常见,每个人一生中几乎都有过消化不良的症状,但其症状的程度及持续时间各不相同。欧美国家人群消化不良发病率21%~40%,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占40%~70%,以溃疡样型最多,非特异型最少;日本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与之相仿,但以运动障碍样型最多,且此型多伴发(达30%)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62%为女性;而溃疡样型者60%为男性[2]。一项对257例美国5岁~18岁消化不良患者的调查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占62%,其中溃疡样型多于运动障碍样型,经半年至二年的观察,70%的消化不良患者症状自发缓解[3]。约26%~35%消化不良患者前来就诊,而且,就诊与未来就诊的消化不良患者在年龄、社会地位、精神环境等方面差异较大。由于不同研究所采用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不同,很难确定人群中消化不良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目前尚未明了,其发病可能与胃酸、消化道运动异常、内脏感觉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1、胃酸 多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酸在正常范围内。但在一些状态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酸分泌可增高,如应激反应时,胃酸有间歇性升高,这与应激时CRF 升高有关。最近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有胃窦炎的消化不良患者,基础及最大胃酸分泌量增加,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相比,差异显著[4]。另外,约36%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对胃酸的敏感性增加[5],十二指肠酸灌注可诱发临床症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40%~66%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动力障碍,对胃酸的清除减慢,增加了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的刺激。可见,胃酸参与了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发病。 2、消化道运动和神经功能 40%~66%功能性消 · 370·

中药新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附件2 中药新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也可见到其他症状如上腹部胀气、嗳气、恶心、呕吐等。FD 分为上腹痛综合征和餐后不适综合征2个亚型。FD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内脏感觉高敏、胃酸分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 FD属于中医的“胃脘痛”和“胃痞”的范畴。本病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禀赋不足,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调,运化功能失健。其病理表现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为脾虚,标实多为气滞、湿阻等。 FD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抑制胃酸、促进胃肠动力、调节内脏敏感等。但近1/3的患者疗效不满意,症状反复。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中药治疗可改善FD消化不良的症状,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开发的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建议和指导。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指导原则所提出的要求,是目前专业领域内较为一致的看法和认识,但不能完全代替研究者的临床实践和思考。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类型、治则治法等均各有不同,研究者应根据所研究药物自身的特点和临床定位,在临床前研究结果基础上,遵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相关要求,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合理设计临床试验方案,以客观评价中药新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二、临床研究要点 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适应症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旨在明确所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前,应在充分了解药物的处方组成特点、临床应用经验、非临床研究结果及中医证候分型等前提下,结合立题依据,合理确定临床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规范的临床试验计划与方案。 各期临床试验之间应进行合理衔接。临床研究过程中,还应注意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动态地进行风险/受益评估,尽可能在早期淘汰毒副作用大、风险高或无效的药物,以控制药物研发风险。 临床试验设计中还应注意思考和体现所研究药物在同类药物中的优势和疗效特点。 开始临床试验前,应设立合理的洗脱期。

(完整版)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一、定义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或反酸为主要表现而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组常见临床症候群⑴。既往临床上还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特发性消化不良或原发性消化不良。罗马III标准对FD的诊断更加明确及细化:指经排除器质性疾病,反复发生的上腹痛、烧灼感、餐后饱胀或早饱达半年以上,且近2个月有症状【2】。 在我国,此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成人患者约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1%、占消化专科门诊的 53%[3]。我国儿科患者中FD的发病率尚无规范统计,但已经成为儿科消化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由于许多儿科临床医生对FD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不能及时做出正确诊断与治疗,延缓患儿身心康复,影响学习与生活质量。因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制定我国儿童FD的专家共识,以统一认识,指导临床。根据我国儿童消化不良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成人叩共识以及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I标准,参考新近发表的相关文献[4-6],提出了中国儿童FD的共识意见。 二、诊断 1.对消化不良症状的评估:临床症状包括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反酸、恶心和呕吐。症状可反复发作,也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症状;可以某一症状为主,也可多个症状叠加。症状的评估为是否进行相关检査以及后续治疗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消化不良患儿,需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格检查。要了解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出现频率,其与进餐、排便的关系,尤其注意有否消化不良的报警症状:消瘦、贫血、夜间痛醒、持续呕吐、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对有报警症状者要及时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7]。 2.辅助检查:对初诊的消化不良患儿应在采集病史与体检基础上有针对性选择辅助检查:①血常规;②粪便隐血试验;③ 上消化道内镜/肠钡餐检查;④ 肝胆胰腺B超;⑤肝肾功能;⑥空瞋血糖;⑦甲状腺功能;⑧胸部X线检查。其中①?④为第一线检查’⑤?⑧为可选择性检查。多数根据第一线检查即可基本确定FD的诊断。对经验治疗或常规治疗无效的FD患儿可行幽门螺杆菌(Hp)等检查。 3.胃功能检查:对症状严重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FD 患儿,可进行胃电图、胃排空、胃肠道压力检测等胃肠功能性检查,对其胃动力及感知功能进行评估,指导调整治疗方案⑷。 4.儿童FD诊断标准:有消化不良症状至少2个月,每周至少出现1次,并符合以下3项条件:(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脐上)疼痛或不适、早饱、嗳气、恶心、呕吐、反酸; (2)症状在排便后不能缓解,或症状发作与排便频率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无关(即除外肠易激综合征);(3)无炎症性、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儿的症状。 此外,在FD的诊断中要注意与胃食管反流、肠易激综合征的鉴别。对于主诉表达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指南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仔细询问上腹痛表现,患者常表现为上腹正中部疼痛,可为隐痛、胀痛、空腹痛或餐后痛等。 常伴有上腹不适,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等。 (二)体格检查:一般无慢性阳性体征。 (三)辅助检查 (1)为排除器质性病变,下列项目应作为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血沉,粪隐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糖、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必要时测定相应的肿瘤标志物。 (2)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肝胆胰B型超声、胃镜应作为常规检查。 (3) CT或ERCP个别患者B型超声不能明确者,必要时尚需做CT或ERCP。 体表胃电图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过缓比较多见,也可以有胃动过速或节律失常。

(4)胃排空功能测定常用放射性核素闪烁扫描技术测定液体食物的排空时间,及钡条口服法或实时超声测定胃排空的方法。大约有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固体排空延迟。 (5)胃腔内压力测定多用气囊测压法和末端开放灌注导管测压法,功能性消化不良常有近端胃容受性舒张障碍和餐后胃窦运动减弱。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过去一年内至少4周、科研至少12周(不需连续)具有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嗳气)等症状。 (2)排除消化性溃疡、胃糜烂、胃肿瘤、和肝胆胰病变等器质性疾病者。 (3)排除以腹痛、大便次数和性状异常为主症的肠易激综合征者。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1)耐心解释,增强信心说明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是器质性病变,仅属功能失调所致,经调理和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要保持心情舒畅,增强胜病信心,必要时给予镇静和抗焦虑药物治疗。 (2)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不吃辛辣,肥腻食物,避免咖啡,烟、酒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早饱,餐后腹胀明显,建议低脂肪及少食多餐。 2、药物治疗 (1)促胃肠动力药物对各型,特别是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可用吗叮啉10-20 mg,一天3-4次内服;莫沙必利或西沙必利5-10mg,一天3次内服。对胃肠动力紊乱,特别是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和便秘交替或混杂出现者可用胃肠动力双向调节剂援生力维200mg,一日3次内服。 (2)抑酸剂对溃疡型消化不良疗效好。可用H2受体阻断剂。如泰胃美800mg每天一次睡前服用;雷尼替丁150mg -天2次内服;法莫替丁20mg -天内服。也可用质子泵阻断剂如奥美拉唑20mg,或兰索拉唑30mg或潘托拉唑40mg或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就是我们常说的消化不良了,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很多原因可以诱发,虽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不是很困难,但是我们也需要懂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些症状才行,我们只有懂得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才能根据这些症状对症用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需要我们减轻精神压力并且要适当 的做下运动才行,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生活习惯都是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最好的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 1.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 2.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

3.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 4.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中与“恐癌”心理有关。 5.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1.一般治疗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无特殊食谱,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诱发症状的食物。注意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失眠、焦虑者可适当予以镇静药。 2.药物治疗 无特效药,主要是经验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一般用于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性地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促胃肠动力药一般适用于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患者。选择性地服用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 (3)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小部分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FD 患者可能有效,对于症状严重者可试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