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什么网上舆论总是一边倒

为什么网上舆论总是一边倒

为什么网上舆论总是一边倒
为什么网上舆论总是一边倒

为什么网上舆论总是一边倒?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王国华方付建

2009年7月2日

内容提要:2008年以来,社会公共事件不断出现,网络舆论成为推动事件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多数时候,网上舆论往往一边倒地对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不利。本文探讨了网上舆论一边倒的原因。主要观点是:1)网民有天然的质疑权威、质疑政府的心理情绪;2)民众不信任官方媒体的信息;3)公共事件、网络事件往往是跟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利益矛盾问题,容易引起网民共鸣;4)基层官民关系长期紧张,双方互不信任;5)民众情绪、社会情绪焦虑、浮躁,容易极端化;5)地方政府处理矛盾问题和事件反应迟钝、滞后,表现笨拙,能力低下;6)人大政协等民意代表和专家学者没有充当民意的代言人和意见领袖;7)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使过去空泛的、软的社会舆论监督变得硬起来、实在起来。对此,(地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尚不适应。

一些事件散布到网上后产生的网络舆情,大多都对事发地政府和官员不利,网络舆论似乎有一种质疑政府和官员的趋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分析认为,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民众尤其是网民有一种天然的质疑权威、质疑政府的心理情绪。在现实社会中,民众由于受到各个方面的约束,尤其是各种权威力量的约束,不能或无法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情绪和心理受到上级、工作以及其他等方面要素的限制和约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贫富的分化,生活的不如意等导致了不少民众有一种逆反情绪和心理。当前,由于社会阶层分化,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极易造成民众“相对的被剥夺感”,引发情绪淤积。而常规的体现政府公信力的民意表达渠道出现阻塞,民意表达就会被“挤压”到道德约束、行政约束、社会秩序约束相对薄弱的网络世界中,以网络舆论事件的形式释放出来(载《网络舆情飙升背后: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7月6日)。正是网民的心理和情绪的作用,当某一个事件尤其是恶性事件传播到网络上的时候,民众的逆反情绪就会被恶性事件点燃,从而产生一系列反对政府和反对权威说法的声音和舆情,即使一些事件地方政府并没有什么过错,网民仍然是质疑和反对。

第二,民众不信任政府部门、官方媒体发表的正式的信息。长期以来政府在不少事件中给予民众许诺但却不兑现,甚至在一些事件中会有意无意的忽悠甚至欺骗民众。同时,地方政府有时出于利益、形象、声誉等的考虑,有意不报道,或正面报道、歪曲报道某些事件和信息。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习惯于说假话、大话、套话、空话等。以上这些因素的长期作用导致了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重大损耗和缺失,民众对政府及其宣传怀有极大的不信任,认为官方媒体是政府的传声筒,是政府的附庸,为政府说话而不为民众说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某一事件发生后,即使地方政府及相关媒体发布的声音和新闻是适当的,是真

实的,民众也仍然不相信。民众尤其是网民宁愿相信网络上各种非正式的未经确证的各种传言和评论,宁愿相信一些网民在事发地发布的照片或信息,甚至宁愿相信一些网民意想出来的各种猜测、推测也不相信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非正式的非常不利于政府的言论就得到了传播和采信。

第三,网络事件尤其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网络公共事件刺激了网民“最紧绷的那根神经”,容易引起共鸣。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一个事件能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聚集网络舆情焦点,主要是该事件刺激了网民乃至社会公众“最紧绷的那根神经”(载《网络舆情飙升背后: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7月6日)。其实,有些事件之所以引起网民的关注甚至负面情绪,是因为这些事件跟网民息息相关,或触动了网民的神经。所谓“最紧绷的那根神经”,是指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基本价值理念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工资收入、土地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官民关系、官商关系、贫富矛盾和冲突、弱势群体境遇、强势群体的失当表现等等。比如,邓玉娇案本来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之所以引起网民关注,是因为很多网民在现实中都见惯了政府官员的耀武扬威,见惯了政府官员进去各种娱乐场所并花费公款,而事发于娱乐场所的暧昧性也增加了网民的兴趣。对于石首事件,则反应了网民对官商合谋的不满甚至愤恨。引起网络关注的事件,其背后都反应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事情是大多数网民都见识过甚至经历过的,大多是负面的而又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

第四,基层政府和官员作为社会民众的直接接触者与民众结怨太深。基层政府和官员作为各种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其粗暴霸道的行为作风给民众留下了很坏的印象。而一些基层官员屁股没有坐正,对群众漠视,为商人或特殊集团说话办事,引起了不少民众的恶感。另外,一些基层官员,官不大,活动能量却很大,利用职权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这些现象和活动都是广大民众所常见并痛恨的。一些官员在平时官气十足、高高在上的架势也是民众所看不惯的。这些坏的印象会在民众心中累积并发酵,长久下来会形成民众对本地政府和官员的极大不满,这种不满平时都处于潜在的状态,一旦产生一些导火线性质的事件,民众积怨就会如干柴一般被点燃,呈现出爆发态势。在积怨爆发的情况下,民众的心理和情绪是不理性的、偏激的,这时民众宁愿相信各种传言,而不愿意相信政府。因此,当一些负面事件和恶性事件发生后,各种谣言就得到广泛的传播,一些谣言也会在民众的口口相传、网络相传中不断被放大并越传越广。

第五,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普遍凸显和容易激化。收入不公和财富差距过大使社会急剧分化为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在利益、价值取向政策要求、特定事项的社会反应方面缺乏共同性,导致社会分化对抗,矛盾尖锐。政府被弱势群体和政策社会受损群体视为强势群体和既得利益者的代表,不会顾及和维护弱势群体、下层群众的利益。一有事端,政府成为矛盾和怒火的集中体,矛头就会指向政府,质疑和批评的声音高涨,舆论明显对政府不利。

第六,民意表达和正常的意见反映渠道不畅,只得通过网络宣泄情绪,给谣言的传播提

供了土壤。平时缺乏畅通的意见表达渠道,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都缺乏民意基础,主流媒体和官方媒体无法畅通、迅速地反映民情、民意,使得民众转向相对自由、迅捷的网络反映意见、宣泄情绪,网络成为反映民情民意的主要渠道,社会舆论集中在互联网表达。当群体性事件等公众高度关注的事情发生时,公众特别需要知道事态的发展和事情的真相,而官方和主流媒体往往语焉不详,不明真相的公众只好到网络上寻求真相、寻找答案,使得网络舆论高涨并影响甚至主导事态发展走向,同时也给各种小道消息和谣言提供了市场,增加了控制和处理事态的难度。

第七,民众和网民的质疑声音实际上是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新形式。在网上,很多网民特别是意见领袖、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倾向于批评政府、质疑政府官员和强势群体。有些知识分子发出的声音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极强的批判功能,还有很强的指向性,容易获得较高的点击率和网民的认同,形成倾向性的舆论。比如在邓玉娇案中,时寒冰的质疑型、批判性网文获得了几十万的点击率。某些事件发生后,网络言论,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的言论,它们对事件的质疑和对政府的批评,恰恰是一种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新形式,它使过去空泛的、软的社会舆论监督变得硬起来、实在起来,这种强监督、硬监督是政府和政府官员陌生的、不习惯的、难受的,但这种监督又是法治社会、民主社会、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正常的。同时,这些舆论虽然让政府有压力、感到“难受”,但其本意是希望政府改进和提高执政能力和政策水平,关注民生、民情和民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八,转型期的大变动性带来的社会公众普遍的焦虑心理和情绪浮躁,在舆论上容易情绪化,在行为上容易极端化。中国社会处在急剧的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和权威意识等等都不断的变化甚至扭曲,民众不再害怕什么、担心什么,所谓“有钱玩钱、有权玩权,没钱玩命”。当出现公共事件,民众情绪容易被点燃、被煽动,他们不仅会发表各种极端看法,甚至会所顾忌地参与(如2008年6月的贵州瓮安事件)。同时,大转型也带来了公众心理的不适应,不知道生活以及未来会怎么样,社会公众普遍有一种心理焦虑和浮躁情绪,而很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挣扎性状态则加剧了心理的压力,这些心理压力的积蓄需要寻找释放的渠道,公共事件给了民众释放情绪的机会。因此,转型期社会无序、压力、紧张带来了人们心理的浮躁化、言论的情绪化和行为的极端化。

第九,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和应对公共事件上的反应迟钝、表现笨拙、能力低下。比如在邓玉娇案中,巴东县的几次变化甚大的案情通报不仅引起了网民的质疑,也引起了网民对巴东县可能保护官员的想象。在杭州“飚车案”中,政府轻率、匆忙的表态及其当事人和公众的不满和愤怒。另外,当一些事件发生后,官方媒体通常的言论都把政府放在了与民众的对立面,常常说参与事件的群众“不明真相”。而这在一些网民看来是对民众智商和判断力的侮辱。而在一些公共事件发生后,公众和网民都想第一事件知道事件的真相,非常希望政府及时提供丰富、解渴的事件信息,而事发地政府在通报事件时往往语焉不详、遮遮掩掩甚至漏洞百出,总让人怀疑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当公众和网民“知”的欲望和权利得不到满足时,网民在对政府表现出不满的同时,会想方设法去了解各种渠道的信息,把本来很简

单的事情传得越来越玄乎。因此,网络舆论和网民情绪的负面化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作为的不适当造成的。

第十,本该出来充当意见领袖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专家却不见身影。在一些公共事件发生后,一些民众是非常希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民意代表能够站出来代表人民表达意见,纠正视听。然而,各种公共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却总迟迟难见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声音,这使民众认为这些代表委员或者是摆设,或者与政府是坐一条板凳的。这使民众感觉无人能够替自己说话,无人将自己的诉求展现出来,网民只好自己行动,自我张扬。从各种评论看,每次公共事件发生后,都有一些深度的评论质疑和拷问为什么恶性事件发生后,不见代表和委员的身影。而代表既有权力、又有能力来表达民众的诉求和了解各个方面的消息,代表也有知识和智商去判断和言说各种恶性事件的是非曲直。代表的不作为也强化了民众的恶感,使网民感觉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代表自己,只有自己能够代表自己,希望在网上不断的言说吸引眼球,甚至不惜凭借极端的言论来引起关注。

目前我国拥有3亿多网民和近5亿多手机用户,网民结构日益与社会民众结构相重合,网络主体与社会主体高度重合,网络民意表达正在接近等同于社会公众的意见表达,网络舆论、网络民意与社会舆论、大众民意日益重合,网民关注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娱乐性、生活性、业余性议题向社会议题、政治议题快速转化,网络意见的主流化、政治化、社会化、现实化趋势非常明显。应对网络舆论事件,“堵”是不管用的,只能疏导。目前最需要疏通常规的民意表达渠道,解决社会舆论集中涌向网络、在网络爆发畸重畸轻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畅通渠道,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表达的需求。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多瑞科舆情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多瑞科舆情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是公众意愿在网络上的延伸。迫切需要在网络舆情研判不突发事件应急舆论引导之间建立无缝隙、灵敏、高效的切换不对接机制。必须在主导、引导、疏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斱面改进工作斱法,高度重规提升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所谓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戒不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它具有自由性不可控性、互劢性不即时性、丰富性不多元性、隐匿性不外显性、情绪化不非理性、个性化不群体极性化等特点。网络舆情对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构成了现实挑戓。 加强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政府应搭建网络媒体环境下信息自由传播的平台,以自由传播为原则,限制传播为例外,实现利益相关群体间的信息互劢和交流沟通,从而促进共识意见的达成,帮劣化解危机。 第一,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搭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传播平台,使网络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突发事件信息公开。以应急管理政务内网、应急管理政务外网、应急管理公众服务网及电子信息资源库为基本架构,基本形成应急管理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的应急管理系统,完善电子政务内部和外部的办公环境。 第二,及时公开突发事件信息,减少信息沟通环节和信息噪音。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利用网络新闻、电子公告、网络论坛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发布突发事件的最新、最真实的消息,以此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对公众进行正确引导。同时遏制谣言存在的空间,帮劣公众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及其危害程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仸度。

第三,提高政府善用网络新媒体的技能,避免“瓦釜效应”。各级政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觃律,主劢接近和善用新媒体,借劣舆情监控系统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 主劢观察网络舆情和民意的变化,加强运用新媒体管理危机的能力。同时,应充分警惕它可能造成的“瓦釜效应”。所谓“朝议无黄钟,遂使街谈尽瓦釜”,即在缺乏富有意义的重大议程时,由于商业利益驱使戒某些不良趣味的诱因,一些卑微、琐细的议题可能造成巨大影响,最终导致大众轻信盲从和广泛传播。应该建立和完善网民丼报受理制度、网络新闻信息公众评议制度,对网络新媒体传播加以监督。充分发挥微博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功能微博的出现,使得个人成为信息发布不社交网络的个体终端,微博的传播衍生出裂变性、主劢性、即时性的特征。微博开辟了政府发布信息的新通道。近年来,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网络新闻发布会和网络新闻发言人也遍地开花,微博成为应急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要善用微博,不时俱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沟通系统,重规微博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功能建设。 图:《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2.0系统》

突发公共舆情的管理与舆情应急措施

突发公共舆情的管理与舆情应急措施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形式多样化且渠道广,导致公共事件频繁突发。一件普通的突发社会事件经过新媒体助推极易引爆舆情成为公共事件。若不及时对社会公共舆情事件监管理和处置,很容易影响到政府的执政和社会治理工作。因此,为避免社会公共事件舆情愈演愈烈,各级政府部门亟需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共事件的舆情管理和处置。 突发公共舆情的管理与舆情应急措施: 1. 及时、全面、科学地了解网络舆情是成功引导和应对社会舆论监督的前提。面对海量的舆论信息,可以借助先进的社会舆论监测系统。对微博、微信、网站、论坛、贴吧等舆情的主要载体进行监测和预警,并对监测内容进行专业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研究报告成果,使政府应对社会舆论监督有科学的依据。 2. 在民众对政府的社会舆论监督中,除了社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也包括政府的办事态度。政府在处置社会问题或者面对民众的问题反馈时,若是态度麻木、拖怠,很容易激发民众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更大舆情危机的爆发。 3.快速响应既包括对民众反馈的监督信息进行调查,也包括在调查过程实时告知公众调查的进度,了解事件的真相。若监督信息属实,则需快速解决;若是信息虚假,则要将事实真相查明告知公众。 4.由于互联网舆情发展状况复杂多变,所以在社会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需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力度,做好重点事件实时监测分析,便于及时了解事件发展动态变化,把握好舆情发展趋势。根据

舆情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应对措施。 5.在处理好民众反馈的社会问题后,政府要组织对案例事件进行学习,分析事件背后透露的本质问题,主动整改,加以防范,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同时,对合理如实反馈了社会问题的民众予以鼓励,提升民众对政府进行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性,促进官民之间的良好互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6.社会公共事件的舆情产生后,极易引起社会舆论。所以,为了避免事件的发生,带来信息巨大负面效应。各级政府部门在进行舆情管理和处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权威性做好舆论引导。如借助政务新媒体作为信息回应渠道和为舆情响应、信息互动的主要阵地,及时发布事件处置进展,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满足社会的知情权。 7.社会公共事件的舆情管理和处置时,为提高舆情处置精确度与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可采用智能化的舆情监测软件,进行舆情监测和预警,减少负面舆论对社会正常运行的干扰。如蚁坊软件互联网舆情监测管理系统,可自动实现负面舆情监测、预警,已发生舆情发展过程监测、舆情处置效果监测,有助于从大局上准确识别预警信息、预防和把握舆情热点发展倾向。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事件舆论共震波及,此事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事件经过及舆论引导情况 2016年12月,有自称我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学童家长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孩子疑似被教师针扎的贴文及图片,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发现此舆情后,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汇报,并按市委宣传部要求第一时间将此舆情专报转至市教育部门和铁西区相关部门。同时,网贴被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媒体发现并给予关注,联系市委宣传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鉴于红黄蓝幼儿园为铁西区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时幼儿园驻在地和事件发生地也在铁西区,并且事件调查处置主要由铁西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宣传部并不直接了解事件情况及处理进展,故将铁西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央级媒体记者间做好衔接联系,并指导铁西区委宣传部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铁西区按照市委宣传部指导建议,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进展情况通过我市政务微博等官方渠道向广大市民群众通报情况,回应社

会关切,理顺家长情绪,压制不良炒作,同时通过向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权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国内媒体舆论走向,调控舆情,保持平稳,至2017年1月中旬,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公开,舆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随着案情进展,相关人员被刑事拘留和刑事审判结果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也通过我市政务微博和新华社等权威发布渠道向社会推送,充分保障媒体、大众知情权。 2017年10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在国内产生较大波澜,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因此对我市红黄蓝虐童事件刑事审判处理情况再次关注,11月中旬三名记者专程赴平采访报道,并与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要求采访铁西区公安、法院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省委宣传部和我市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同时派出专人专车陪同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联系沟通铁西区教育、公安、法院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将刑事审判过程中有关真实、权威信息,部分提供给央记记者并接受采访。12月上旬,该案民事赔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央视三名记者再次来平,联系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庭审进行采访。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市委和省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并按照省委宣传部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给央视记者提供通稿和信息,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按照省高院要求没有给他们提供庭审画面。目前,央视记者对本案中我市各部门的采访和民事审判部分还没有发出相关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展示企业良好形象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展示企业良好形象 东海总公司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本报讯为加强对外宣传和沟通,东海总公司党委日前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向所属各单位提出要求,根据企业实际贯彻执行和建立相应制度,依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及“权威、及时、准确、灵活”的要求开展工作;遵照新闻宣传纪律和有关保密规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展示企业良好形象。 东海总公司新闻发言人工作体系的健全,有效规范了公司系统新闻发布工作,为公司发展赢得社会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公司新闻发言人由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党政办公室主任和宣传部负责人兼任,代表公司对外发布新闻;各基层单位新闻发言人由各企业党政负责人兼任。总公司新闻发言人由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直接指导和分管。 东海总公司发言人制度确立了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公司总部有关部门的主要职责;新闻发布工作实行归口管理,确立新闻发布办公室为新闻发布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协助新闻发言人开展新闻发布工作。《制度》还确立了新闻发布的内容和形式、新闻发布工作机制等。 (记者廖峻) 拓展宣传形式强化舆情监控 海丰总公司建立微博管理及舆情应对制度 本报讯为进一步规范微博管理,畅通宣传渠道,及时发布公司经济发展、民生等重要信息,加强企业舆情监控,树立良好企业社会形象,海丰总公司日前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及集团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组建了由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任组长的微博信息发布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光明食品集团上海海丰总公司官方微博管理制度》和《光明食品集团海丰总公司舆情应对核查督办制度》,在组织和制度两方面保障了微博和舆情应对工作的顺利实施。 海丰总公司官方微博自8月份开通试运行至今,已发布微博120余篇,对及时发布企业信息、展示企业形象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海丰总公司官方微博管理制度》的出台,将会更有效地规范微博发布内容,严格发布流程,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以开放的姿态接受社会监督。在舆情监控及应对工作上,海丰总公司通过《舆情应对核查督办制度》将光明食品集团舆情信息与企业舆情信息有机连接、系统运作,建立完整舆情信息链和舆情处置责任链。 (通讯员刘震宇) 着力制度配套优化流程管理 集林公司警示教育年活动注重效能提升 本报讯(苏学峰)随着警示教育年活动的不断深化,集林公司已经把注重制度保障与优化流程管理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企业新近制定、强化和提升内控管理的五项制度的同时,配套跟进了保障制度贯彻落实的相关流程和关键控制点。 作为长江总公司的招商引资企业,这些年,集林公司严格按照政府的各项制度和规定进行市场开拓和企业发展,从实践中也切身感受到优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围绕总公司今年所开展的警示教育年活动,集林公司党政领导并没有因企业管理上总体比较严格而沾沾自喜,反之,在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上则主动把这次教育活动视作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

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

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学校学生在各种网络媒介中的言论和动态,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三、组织结构 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定教导处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 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四、工作职责 网络舆情监督员负责监测学校的微博、微信,学生个人人人通、微博、微信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及时将舆情通报网络舆情管理员,督促及时控制和引导,并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及引导情况,及时上报学校。 五、工作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 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学校和学校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师生或受害者的立场上。第一时间告知学生和当事人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良好风气。 六、操作流程

舆情监测、报告、 引导及处置工作方案9

舆情应对机制工作方案 为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报告、研判和处置应对机制,及时了解掌握与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舆情,实现舆情分类分级管理,逐步完善声誉管理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舆情监督的作用,推动开发区初中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快速反应、及时回复、强抓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舆情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以开放、积极的姿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导向正确的原则做好舆情工作。把舆情工作作为人民群众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改善辖区教育服务,增强学校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避免负面舆情升级和损害开发区初中声誉。舆情监测要及时准确,要搜集调查传播源头和路径,掌握传播范围,对舆论态度、评论、诉求有全面充分的认识;舆情引导及处置要积极主动,正确有效,要将正面宣传、新闻调控、网评引导相结合,形成引导合力;舆情报告要报告及时、内容完整,将相关应对措施写入报告内容。舆情处置要及时有效,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消除辖内发生的有害、危害类舆情,有效控制影响面。 二、任务及职责 (一)工作任务 1.分级负责。建立开发区初中舆情监测、报告、引导及处置工作(以下简称“舆

情工作”)网络,形成学校办公室、网络中心统一指挥并协调指导,学校、级部、班级三级机构分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学校办公室授权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行使对其所在工作范围内的学生、家长、社会舆情工作职责。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为舆情工作主体,在遵照开发区初中相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原则,对其所在工作范围内的学生、家长、社会的舆情工作全面承责,级部负责人为舆情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为舆情工作的责任部门,要将任务分解落实,指定工作联络员,实行责任追究工作制。 2.合力联动。办公室、网络中心要与级部班级联动,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进行社会舆论监测与引导。负面舆情涉及的相关年级、处室要保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商议,及早对舆情走向、影响范围做出判断,按照舆情分类报告路径及应对措施及时予以处置。积极落实开发区初中新闻宣传协作机制,与监管处室和办公室、网络中心、各级部班级保持联动,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将其制定的阶段性新闻宣传要点和舆情关注要点纳入学校辖内新闻宣传计划和舆情监测内容。建立健全与新闻宣传部门的沟通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新闻媒体及公众对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把握方向。针对监测到的舆情,各级农村信用社机构应有健全的机制、良好的应对能力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明确思路,统一对外口径。 4.处置及时。各年级级部、各班级、网络中心、各处室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专业优势,建立重大负面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有效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站、信息简报等平台,正向引导和处置舆情。 (二)工作职责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预案与处置(通用)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预案与处置 近年来,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不及时、不规范、不正确而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事件的公正处置和善后,给单位、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为切实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应对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减少和消除舆情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巩固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良好、积极的舆论环境和氛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类市场主体、政府机关都应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 一、预案建立范围和响应原则 一般预案适用于规范、指导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已经或者知晓即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传播,可能引起公众普遍关注,进而损害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形象或影响社会稳定且涉及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如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都应建立专项舆情应对预案。 响应原则是:舆情应对要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协作配合、讲求方法的原则,迅速掌握动态,及时准确反应,保障公众安全,适度公开透明,尽力控制风险。 二、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突发事件舆情危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并设副组长1-2名,由分管对外宣传和重点领域的分管领导

担任。同时领导小组下设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成员由业务部门、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总体负责舆情危机处置工作;查清事件真相,确定事件性质;决定舆情危机处置各项具体措施;对事件处置进行评估、总结,提出对事件当事人的处理意见。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牵头组织收集、汇总舆情信息并进行研判、分析和评估,及时向领导、相关部门、上级机关通报网上舆情;加强与当地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的联络,分析舆情信息发展的趋势,及时向领导小组提供处置建议;与新闻媒体沟通,如有媒体采访,由办公室统一协调,业务部门工作积极配合、协助;审核并统一发布以单位名义发布的调查信息;根据需要通报网 上评论引导信息,组织和协调针对性网上评论工作;组织开展舆情应对业务培训。对舆情危机及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展开相关调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结论,对涉及舆情危机处置提供法律支持。 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能的舆情,快速开展调查(督查),做好源头化解工作;提出处置建议和发布的答复内容,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根据需要及时研究并提出引导口径,组织开展网上评论。 舆情监测员的职责:尽早发现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是有效处置和正确引导的关键,各单位应建立网络监测员队伍,配合做好媒体、论坛的网上巡查,发现舆论并在其他平台上或更大范围扩散的,及时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大河湾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全局利益原则。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坚持以维护党委政府形象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目标,把群众利益、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 (三)口径一致原则。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做到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威发布,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四)疏堵结合原则。注意把握对外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在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的同时,及时删除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信息。 (五)协作协调原则。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分类分级 (一)诱发舆情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1.事故灾难类:主要包括失火、爆炸、交通运输事故、建筑安全事故、电

气水事故、煤气中毒、危化品事故等。 2.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类: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饮食卫生安全事件。 3.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引起的网络类:主要包括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不正问题引发的网络炒作事件等。 (二)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性质、规模、发布平台级别和影响力,舆情分为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Ⅰ级)三个级别,分别用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Ⅲ级(黄色):指在本市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范围较大。 Ⅱ级(橙色):指在自治区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大。 Ⅰ级(红色):指在国家级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极大。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萨马街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镇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一)萨马街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张丽萍 常务副组长:孙立军 副组长:胡忠乐李超 成员:环节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幼儿园教师、后勤教师

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置工作应急预案.

中铁一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五工区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臵工作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臵工作,不断提高工区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危机能力,防范舆论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臵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许良 副组长:陈小庆王柯陈瑞 成员:许县伟屈拓拓李世贵杨国军马定益薛润民郝铎方凯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区综合办公室,联系人:黄琨二、领导小组的职责及分工 组长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舆论危机应对处臵的总体指挥,负责向上级报告事件全部信息,负责接待各类媒体记者的采访,正确引导舆论,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副组长主要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媒体动态和舆情,并协助组长做好相关工作。 综合办公室配合工区领导对各类媒体记者来访进行身

份核实和登记接待;负责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危机有关文字资料的起草和保密工作;负责跟踪和掌握媒体采访报道情况,随时监控网络及其他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并迅速向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各成员要在组长和副组长的领导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应对处臵工作。三、事先培训和演练 工区要定期对员工包括农民工进行突发事件舆论应对处臵工作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突发事件来临时,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救援,如何向上级汇报,如何对待记者的采访等。面对记者不随便说话,面对镜头不随便亮相。并要结合施工情况进行演练。 四、突发事件的情况上报 1、向本单位领导汇报。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负责人要迅速向值班副经理和工区经理、书记汇报事件相关信息。工区书记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件现场,将事件全部信息上报至本公司领导及公司宣传部,决不允许不报、瞒报。本公司

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 方案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达到3.84亿人,全国互联网普及率28.9%,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33亿。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于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威胁。对相关部门来说,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对企业来说,准确掌握产品和市场情况,监控竞争对手和行业动态,是企业市场、行销决策的重要支撑。 方案内容 系统介绍 易观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聚焦,倾向性研判等,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主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客户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系统结构图

系统组网图 系统功能 1) 深度多渠道网络信息采集,为用户提供监控源配置功能,可以对监控源的优先级进行配置调整。

2) 完善的信息预处理机制:超链分析,编码识别,URL去重,锚文本处理,垃圾信息过滤,内容去重,关键字抽取,正文抽取等。 3) 强大的索引分词机制,对舆情信息实施双重过滤,具有自动分类、自动聚类、相似性排重功能,系统能够自动完成热点发现。 4) 热点舆情:系统自动识别出热点焦点事件,以舆情形式分新闻、论坛和博客三种类别呈现。及时发现网络热点信息。 5) 专题追踪:生成专题报道对网络话题进行专题化的侦测和追踪,如两会、奥运会,对专题话题形成系统性的掌握和监控。 6) 分站/分类浏览:对系统中舆情可以按网站和不同的分类进行浏览。同时可以对显示的舆情进行操作(设置影响、入简报、专题、收藏、删除)。 7) 趋势分析:来源载体/站点分布、单个/多个关键词热度曲线图、主题/关键词热度的整体趋势、文章转载量日均/总体趋势分析、舆情信息的地域分布、网民检索行为分析。 8) 突发事件分析: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获知事件发生全貌。 9) 多种舆情检索方式:可按网站、类别、时间段、关键词等条件进行专项化全文检索,并可生成查询时间和次数、关键词查询频率等查询统计数据。另外还将结合检索关键词,随时补充全文检索库中的关键词,有机结合个人操作习惯,可在检索结果中进行二次检索。 10) 舆情统计报告: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览,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支持。 11) 统计报表:系统生成各种形式的报表。报表包括图表和数据表格,图表包括饼图、折线图、直方图等,如总量图、趋势图等;数据表格是对舆情信息的数理统计,以数字的形式记录各项舆情数据。另外用户可以自己需求定制报表模版,比如日报、周报、月报等。 12) 舆情报警系统: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系统提供多种报警方式。 系统特点 1) 精准全面的网络舆情采集,能够对论坛、博客、新闻评论等内容进行全面、精确的采集和及时的更新,为舆情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保障。 2) 多维度实时监测、过滤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到本地的文章会自动标注并分析,具有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可行性报告

舆情监控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2011年4月

1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述 (2) 1.1 系统背景 (2) 1.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2) 1.3 我国网络舆情现状 (3) 1.4 系统设计方针和原则 (3) 第二章项目可行性分析 (4) 2.1价值分析 (4) 2.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三大模块 (5) 2.2.1 舆情分析引擎 (5) 2.2.2 互联网信息采集 (5) 2.2.3 搜索引擎数据管理 (5) 2.3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先进技术 (5) 2.3.1 网络信息采集技术 (5) 2.3.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舆情智能分析技术 (6) 2.3.3 自然语言智能处理技术 (7) 2.3.4 全文检索技术 (7) 第三章实施方案 (7) 3.1 总体框架 (7) 3.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系统特点 (8) 3.2.1 自定义URL来源及采集频率 (9) 3.2.2 支持多种网页格式 (9) 3.2.3 支持多种字符集编码 (9) 3.2.4 支持整个互联网采集 (9) 3.2.5 支持内容抽取识别 (10) 3.2.6 基于内容相似性去重 (10) 3.2.7 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 (10) 3.2.8 舆情主题跟踪 (10) 3.2.9 自动摘要 (10) 3.2.10 舆情趋势分析 (10) 3.2.11 突发事件分析 (10) 3.2.12 舆情报警系统 (10) 3.2.13 舆情统计报告 (11) 3.3 价值实现 (11) 第四章项目投资 (12)

第一章项目总述 1.1 系统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1.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对我们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正在跃升为全球领先的舆论媒体大国。截至2006年初,电视数量、报纸发行量和30岁以下网民人数均已排名全球首位;现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2000多份报纸和9000多种杂志。在舆情媒体规模、媒体种类等发展迅猛的同时,舆情导向的监测预警显得愈发重要,特别是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既提供了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提倡性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低级的误导性言论,这样就更需要有舆情监测预警的出现,防范误导性舆论的社会危害于未然,把握和保障正确舆论的前进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舆情保驾护航。 2

舆情管理篇_第十八章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

舆情管理篇 第十八章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 第一节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第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发生火灾、瓦斯爆炸、冒顶、透水、坍塌等安全生产事故;尾矿坍塌事故;公路铁路民航、航运等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第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第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暴力恐怖案件;爆炸案件;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劫持飞机、火车、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案件;恶性刑事案件。 第五,境外涉我突发事件。主要指在境外发生的,可能对我国公民和机构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根据《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本书所介绍的事件范畴,属于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事件。此外,国务院2011年公布的《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和一般重大(Ⅲ级)等三级。 此外,还可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罕见性与不确定性的程度对其进行分类。 从罕见性的角度来说,有的重大突发事件的类型往往有一定的前兆,并因其发生的频率相对较多,而使得人们对这类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因此,对其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可参照先前处置经验并遵循某种规律。而有的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如十年不遇或百年不遇的事件等,或是由于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的变迁而突然爆发,而完全没有先例,因此很难提前预测、预警,一旦发生,往往令应对工作措手不及。显然,这两类事件的应对策略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从不确定性的角度来说,在网络舆情事件中,有一些事件由于影响因素少,因素之间的作用简单,事件的不确定性低;还有一些事件的影响因素多,因素之间作用复杂,事件的不确定高。事件的不确定性越高,可供选择的情景演变路线越多,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就越难,也越难做出有效的决策对其加以控制;而事件的不确定性越低,事件发展的趋势就越明朗,也就更容易准确预测并对其加以有力控制。这两类事件的应对策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根据这两个维度,又可以把重大突发事件分为四类:

(完整word版)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大河湾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全局利益原则。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坚持以维护党委政府形象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目标,把群众利益、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 (三)口径一致原则。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做到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威发布,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四)疏堵结合原则。注意把握对外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在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的同时,及时删除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信息。 (五)协作协调原则。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分类分级 (一)诱发舆情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1.事故灾难类:主要包括失火、爆炸、交通运输事故、建筑安全事故、电气水事故、煤气中毒、危化品事故等。 2.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类: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饮食卫生安全事件。 3.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引起的网络类:主要包括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不正问题引发的网络炒作事件等。 (二)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性质、规模、发布平台级别和影响力,舆情分为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Ⅰ级)三个级别,分别用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Ⅲ级(黄色):指在本市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范围较大。 Ⅱ级(橙色):指在自治区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大。 Ⅰ级(红色):指在国家级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极大。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萨马街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镇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一)萨马街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张丽萍 常务副组长:孙立军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激发社会正能量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社会正能量 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在引导和帮助人们理解党的主张、接受科学理论、认清自身责任、区分是非曲直、辨别善恶美丑以及培养文明道德风尚、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大命题,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思想空前活跃,新兴媒介日新月异,对基层宣传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要求我们勇于突破固有的传播理念、模式和机制的束缚,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机制,从而掌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主动权。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充分认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现代社会,舆论宣传的影响越来越大,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考验”。按照这一要求,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宣传好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方略、举措,使党在新世纪、

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要充分认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需要。解放思想是推进加快发展的巨大动力。一个地区要加快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基层宣传思想战线要充分发挥舆论先导作用,努力营造思想大解放的舆论环境,引导人们勇于破除改革发展中的思想障碍,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破解改革发展的难题,以奉献的精神推进改革发展的大局,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要集中推出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做好深度报道,重点报道,积极营造各行业拼搏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浓厚氛围。 要充分认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柞水宣传思想工作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为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但同时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舆论和先导作用,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大家的干劲凝聚到突破发展的大局上来,把人们的智慧集中到真抓实干的具体行动上来,形成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加

突发敏感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

突发敏感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 舆情预警研判是突发敏感事件处置的关键,现特制定突发敏感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 一、突发敏感舆情预警研判。建立健全突发敏感舆情监控、研判和预警机制。安排专人监控舆情,对重大舆情和热点问题、事件的性质、走势、可能出现的风险等进行深入研判。加强事态研判,明确事件发展的阶段和状态。加强民意研判,了解社会整体舆论包括传统媒体、意见领袖、网民的关注程度、范围、态度等;加强法律研判、政治研判和技术研判,定期形成突发敏感舆情报告。 二、突发敏感舆情应急处置。坚持新闻应急、舆论引导与事件处理同步推进,第一时间启动舆论引导应急预案。处置事件时要实行“双处置(事件处置、舆论处置)”和“双进入(事件处置小组和临时新闻中心同时进入)”,成立新闻应急和舆论引导机构,确定新闻发言人和联络人,确保在发生突发敏感突发事件时能引导有序处置得体。 三、突发敏感舆情信息发布。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收集信息并做好新闻发布。把好时效关,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布已被证实的信息。把好内容关,确定引导口径,由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和接受采访。把好方法关,当外界有疑虑时,邀请第三方如专家学者、舆论领袖或公益组织发

表意见,增强说服力。把好平台关,第一时间在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发布信息。 四、突发敏感舆情网络互动。准确把握网民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与网民的交流与互动。主动设置议题,关注网络意见领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五、突发敏感舆情责任追究。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舆情监控、新闻应急的经验总结。对引导有力、成效突出的要予以肯定,对谎报、瞒报、漏报、迟报舆情或置之不理、引导失当,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论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应对与管理对策

论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应对与管理对策 摘要: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处在一个矛盾纷争的多发期。互联网的迅捷、互动、跨时空传播等特性使之日益成为公民言论的集散地与传播通道。如何妥善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情传播,并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应对 一、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 1、突发性与即时性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1]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与偶发性,使得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情传播也具有突发性的典型特征。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几乎不受时空限制,即时传播成为可能,比如9?11事件,在恐怖分子驾机撞击世贸大楼的短短几分钟后,就有纪录这一瞬间的文字和画面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 2、多元化与易偏性 多元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传播主体的多元,网络的草根性和去中心化激发出多种声音和各种表达方式,发布主体可以是政府、组织和个人;二是传播形式的多元,互联网允许信息以各种媒介表现形式在网上自由流通。当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尤其是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往往是理性与非理性交织,一些论坛和博客常常被当作个体情绪宣泄的通道,言论容易出现片面和偏激现象。 3、规律性与混沌性 网络舆情是现实社会舆情在虚拟空间的延伸和表现,它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并有其生成、扩散、传播与消亡的规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往往又是与政府处理、媒体报道以及网民态度等因素息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掌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 ●做好现场舆论引导; ●学会网络舆论引导技巧。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一、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 处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取决于六个方面: 1.一把手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一把手不理性、不明智,就很难处理好事情,所以一把手是排在首位的关键因素。 2.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尤其是专职的新闻发言人要有对事件做出决断的魄力,要有征服公众的魅力。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会使人们对事件形成一个刻板成见。 4.媒体环境 一个媒体能否有公信力、影响力、权威力,就在于是否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系统、全面、深入地报道。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媒体一定是追逐负面新闻的。 5.受众 受众指的就是人的认识、公众的认识。 6.新闻发言人制度 在对一把手、新闻发言人、社会环境、媒体环境、受众都有深刻地认识的基础上,还应当要有制度作为保障。 要点提示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 ①一把手; ②新闻发言人; ③社会环境; ④媒体环境; ⑤受众; ⑥新闻发言人制度。 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技巧 具体来说,突发事件的现场舆论引导就是管好两个地方:现场舆论引导和网络舆论引导。 1.现场舆论引导技巧 现场舆论引导技巧主要包括: 时间就是生命——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这是《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 所谓第一时间,就是要把握好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记者到达前的第一时间、媒体报道前的第一时间、舆论形成前的第一时间。 直接当事人——火源 面对直接当事人,企业要做好四个S: 第一个S是闭嘴,不要争论; 第二个S是把自己想做的、要做的展示出来; 第三个S是保持愚钝; 第四个S是让大家满意。 此外,在新闻发言人领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让自己处于弱势。须知当自己越强势、越强悍时,对方对自己就越具有攻击性,所以新闻发言人要适当地学会处于弱势。 【案例】 ××××事件家属索赔沟通标准手册 2011年11月份一场大火震惊了全国人民,事故方为做好媒体沟通和家属沟通方面的一些工作,制定了一个对当事人的沟通标准手册。 这个标准手册里面主要含有以下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