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章 第1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doc

第1章 第1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doc

第1章 第1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doc
第1章 第1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doc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课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课时

复习课1课时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

本节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入手,主要提醒学生从实验室规则、安全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等方面重视安全问题。并通过让学生讨论一些实际问题而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初中化学已经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方法。本节选择“粗盐的提纯”实验,其目的是:(1)学生已经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在此,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既可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降低实验的难度,逐步深入;(2)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包含着较多的分离操作,而且过滤是所有分离方法中最常用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3)粗盐经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滤液并不只是NaCl的溶液,仍然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需要进一步检验并除去。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实验进一步介绍离子检验的方法。

蒸馏的操作在初中只介绍了简易的方法,在此进一步介绍实验室较正规的操作方法,比初中有所提高。而且本节最后介绍了萃取这一新的分离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点

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掌握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

实验安全常识

教学难点

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图、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接触了化学,知道它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曾说过:“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随着我们知识的丰富,你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并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并学会用它解决更多的化学问题,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只要我们带着探究的眼光去看,带着创新的精神去想,我们就会发现高中的化学更精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因此,我们就从实验学化学。

[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推进新课

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就从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起吧。

[板书]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师:小明同学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不,他在家中进行了KMnO4制O2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多媒体设置情景]

一位学生用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结果水倒吸至热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

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生:小明未将导管先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引起水倒吸至热的试管中,导致热的试管遇冷水炸

裂。

师:无论是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必须注意安全,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

[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师: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等,在这些基本操作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

[思考与交流]

1.安全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

1.安全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取用:液体取1~2 mL,固体取用量为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

(1)在使用前,要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师: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师: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下面是我校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多媒体展示]

1.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场所,必须严肃、认真。

2.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要熟悉和遵守实验安全总则。

3.了解实验室水、电、气(煤气)总开关的地方,了解消防器材(消火栓、灭火器等)、紧急急救箱、紧急淋洗器、洗眼装置等的位置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安全通道。

4.了解实验室的主要设施及布局,主要仪器设备以及通风实验橱的位置、开关和安全使用方法。

5.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长袖、过膝的衣裤,戴防护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包括隐形眼镜)。长发(过衣领)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不准穿拖鞋。

6.严禁将任何灼热物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7.产生危险和难闻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8.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有机试剂)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

9.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10.使用玻璃仪器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打碎、划伤自己或他人。

11.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手。

12.实验后要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关好水、电、气开关和做好清洁卫生。实验室备有公用手套供学生使用。

13.一旦出现实验事故,如灼伤、化学试剂溅撒在皮肤上,应及时用药处理或立即用冷水冲洗,被污染的衣服要尽快脱掉。

14.实验室所有的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用剩的有毒药品要还给教师。

15.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允许嬉闹、高声喧哗,也不允许带耳机边听边做实验。

16.实验结束后,由老师签字,方可离开实验室。

17.任何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皆可询问老师。发生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即时处理。

师:遵守实验室规则是我们进行安全实验的前提,同时我们还得了解一些安全措施。

[多媒体播放]

1.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思考与交流]

1.你能举出你曾经历过或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

2.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小结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吗?

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每小组选代表发言:

1.曾经历过的安全事故:

生: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药品不小心溅到眼中;热容器遇冷水炸裂;玻璃仪器破裂划破手指;在家中点燃硫磺中毒。

……

2.注意的安全问题

生:倾倒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搅拌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在橡皮塞上安装玻璃导管时应用布包着导管。热的容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有毒溶液或有毒气体参与的反应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

师:在实验中我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偶尔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如果一旦“出事了”,我们如何去处理这些事情呢?

[学生表演]

1.情景设置:一位学生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结果有酒精洒在桌上并着起火来。

实验模拟:在表面皿中放些酒精并点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灭火方法。

2.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一下子倒入浓硫酸中,结果浓硫酸迸溅到皮肤上。

实验模拟:在白木棍上滴些浓硫酸,让学生学会药品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3.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搅拌NaOH溶液时,不小心将NaOH迸溅到眼中。

实验模拟:在一布娃娃眼中滴些水,让学生学会药品滴入眼中的处理方法。

4.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用乳胶管连接两根玻璃导管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

实验模拟:用布包着蘸有水的海绵,让学生学会划伤事故的处理方法。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要想做好化学实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前做好预习,熟悉实验的内容,制定实验的方案,了解安全操作事项,检查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2.实验时要认真观察与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3.掌握实验程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

师: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遇到的实验也越来越多,希望同学们能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多媒体展示问题]

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液。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

布置作业

1.除了我们在课堂上讨论的安全措施外,请查资料了解更多的安全措施。

2.请查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板书设计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活动与探究

1.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对于下列实验事故,你是如何处理的?

(1)不慎将酸溅到眼中。

(2)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

(3)如果酒精灯不慎失火。

(4)遇到有毒气体泄漏。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答案:D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B.用10 mL量筒量取8.58 mL蒸馏水

C.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O2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D.配制一定浓度稀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边加入边搅拌

答案:D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答案:A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没用完的药品倒回原试剂瓶中保存

B.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内放好水,再缓缓地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C.用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D.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答案:C

5.下列做法有错误且危险的是()

A.用钢瓶储运干燥的液氧

B.碳酸钠饱和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消除面部色斑

D.当不慎在皮肤上沾上少量浓硫酸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答案:C

6.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将酒精灯熄灭后,再向其中补充酒精至适量

C.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应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D.汽油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子扑灭

答案:A

7.2005年3月29 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违章驾驶相撞,使槽罐车中32 t液氯快速泄漏,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片农田被毁和重大经济损失的恶性案件。对于在事故发生时的下列各种应急处理,你认为正确的是()

A.附近居民切忌惊慌,用毛巾护住口鼻,朝顺风方向逃逸或向避风的沟塘低洼处转移

B.要快速地将翻落的氯槽罐安全起吊,并用碱液稀释中和泄漏的液氯

C.液氯的流淌速度很慢,居民不必惊慌,可以放心地撤退到家中,关紧门窗

D.检修或现场抢救时,如果没有防毒面具,可以佩戴用浓的烧碱溶液浸泡过的湿口罩

答案: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铅

B.CO气体有毒,在生有炉火的居室中多放几盆水,可吸收CO

C.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D.绿色食品是指使用过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

答案:C

二、填空题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局部加热

C.大量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抹布抹去

D.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E.在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ABCD

10.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集气瓶(收集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托盘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②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③检查集气瓶是否干燥④检查游码是否在零刻度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大多数糖符合通式,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1 mol mol单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晶体,溶于水,有味。 【思考】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演示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 【介绍】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2、结构简式: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在2%AgNO3溶液中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当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时的溶液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答案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 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 2SO 4溶液(20%)、NaOH 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答】其实,我们每天都要吃“糖”,只不过可能没有直接吃糖,我们吃的食物很多都是糖类,而且我们的身体机能能将我们吃的食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2、是最廉价的能量来源 3、人体摄取的热能约有75%来自糖类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思考】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地描述地球的形状。 2。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历程。 难点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之家,学好地理就必须从认识地球开始。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为我们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大家都是成功者! 〔板书〕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自主学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P7,完成以下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轴是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4.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小组探究】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 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深化探究】 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1〕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轮船。 〔2〕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的。 〔3〕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2.请在以下图字框中填出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读以下图归纳地球的形状。 〔答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填: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 3.观察〝地球仪示意图〞解释以下概念。 探究结论: 〔1〕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腔肠动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1课时腔肠动物 一、选择题 1.水母、海蜇、珊瑚虫和海葵是常见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 A.草原中B.海洋中 C.森林中D.土壤中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身体呈辐射对称B.体表有刺细胞 C.有口无肛门D.以上都正确 3.水螅的生活环境是() A.有丰富绿藻的海水 B.被污染的废水 C.清澈的急流的大河 D.清澈而水草丰富的池塘或小河 4.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的纵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成完全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叫() A.辐射对称B.左右对称 C.上下对称D.两侧对称 5.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如图5-1-3为水螅体壁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1-3 A.水螅的体壁有3层细胞 B.①是外胚层,②是内胚层 C.水螅身体呈现两侧对称 D.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

6.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A.肛门B.口 C.胞肛D.体壁 7.水螅体内的结构叫作() A.空腔B.消化腔 C.体腔D.内脏 8.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外胚层吸附,外胚层分泌消化液将其分解 D.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9.在水温适宜,食物充足时,水螅身体下端三分之一处的体壁会向外突起,渐渐成长为一个小水螅。成长到一定时期后脱离母体,独立生存,这种生殖方式叫() A.有性生殖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D.孢子生殖 10.2019·重庆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身体呈辐射对称 C.腔肠动物有口有肛门 D.都是生活在水中 11.珊瑚礁是如何形成的() A.水螅分泌的石灰质堆积形成的 B.海蜇分泌的液体形成的 C.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D.海葵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认识中和热的概念。2.通过中和热的测定,初步学会测定化学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会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一中和反应中和热 1.中和反应的概念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质是酸电离产生的H+与碱电离产生的OH-结合成H2O。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将0.02mol·L-1盐酸与0.02mo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HCl+NaOH===NaCl+H2O。 (2)将0.01mol·L-1硫酸与0.02mo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H2SO4+2NaOH===Na2SO4+2H2O。 3.上述两反应,若从物质类别的变化分析,其反应类型是中和反应;若从能量的变化分析,其反应类型是放热反应。 4.上述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两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相同(填“相同”或“不同”),判断的依据是参加两反应的H+、OH-的数目都相同。 关于中和热的理解 (1)中和热的概念是酸和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H2O(l)时的反应热。 (2)浓的强酸和强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溶解,溶解要放出热量;若是浓的弱酸和弱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电离,电离要吸收热量,故放出的热量均不完全是中和热。 (3)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1molH+和1molOH-反应生成1molH2O(l),放出57.3kJ的热量,表示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B.1mol酸与1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 答案 C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1.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3.了解周期、族等概念。 4.理解原子结构与其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和编排原则[学生用书P1] 阅读教材P4,思考并填空。 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元素按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现行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的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现行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①含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的编号。 ②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2)周期表中元素名片 3.编排原则

1.判断正误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就是现行元素周期表。() (2)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 (3)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4)周期表中,同一纵行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答案:(1)×(2)√(3)×(4)× 2.请画出周期表中钠、硫、氮元素的名片(相对原子质量用近似整数表示) 答案: 11Na 钠 2316S 硫 32 7N 氮 14 3.下列各组原子序数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纵行的是() A.2、3、5B.6、14、32 C.7、16、32 D.15、16、17 解析:选B。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用书P2] 阅读教材P4~P5,思考并填空。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教案

第一章地 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地描述地球的形状。 2。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历程。 难点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之家,学好地理就必须从认识地球开始。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为我们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大家都是成功者! (板书)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自主学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P7,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轴是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4.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小组探究】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 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深化探究】 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1)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轮船。 (2)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的。 (3)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2.请在下图字框中填出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读下图归纳地球的形状。 (答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填: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3.观察“地球仪示意图”解释下列概念。 探究结论: (1)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3)北极和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教师总结】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学案(课时1)

课题: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累计课时:( 1 )授课班级:8.1—8.4 【学习目标】 1、熟练记忆长度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2、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3、能够使用刻度尺熟练的测物体的长度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除此之外,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符号是;符号是;符号是; 符号是;符号是;符号是 2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1km= m、1m= dm 、 1dm = cm 、 1cm = mm 、 1mm = um 1um = nm 1dm = m 1cm = m 1mm = m 1um = m 1nm = m 3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有、、等如果需要对物体进行更精确的测量,需要选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等。4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前首先要对刻度尺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1 2 、3 ( )。 5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正确放置刻度尺: a b c . ⑵读数时,⑶记录时。测量结果的数值是由和组成的。 二、小组合作 完成一些特殊的测量: 1如何测出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2如何测出硬币的直径? 3如何测出细铜丝的直径? 三、拓展延伸 1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在记录的测量结果时,以厘米作单位小数点后面应该有几位数?若以米作单位小数点后面应有几位数?若以分米作单位小数点的后面应有几位数? 2用你的直尺测出下列线段的长度: 长是长是长是 四堂清反馈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km=___ __m=____ _cm=_____ __μm 357.8cm=______ ____m=___ ____nm 0.35cm=___ ____m=_____ __km 82m=_______μm=______ _nm=____ __m 6×105 nm= m = cm 2补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158__ __ ;物理课本长度25.81______ ;我们大拇指甲宽11.2______;栾川到洛阳的路程是125 ;一个大树的高度是9.6 ;中学生的身高1700________;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________;一课桌的高为0.52________;物理课本的宽为1.85__________。 3下列单位的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 12m=12×100=1200cm B 12m=12m×100=1200cm C 12m=12×100cm=1200cm D 12m=12m×100cm=1200cm 4下列单位的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 1600mm=1600mm×0.001m=1.6m B 1600mm=1600×0.001=1.6m C 1600mm=1600mm×0.001=1.6m D 1600mm=1600×0.001m=1.6m 5写出下列单位换算的详细过程 1.8m= mm 120cm= m 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 第一章第一节 第1课时 能层与能级 构造原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1课时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诞生及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演变过程。2.了解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3.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生自主学习 一、原子的诞生、能层与能级 1.原子的诞生 (1) (2)宇宙中元素的组成及含量 (3)地球的组成元素 2.能层与能级 05能量差异,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能层 (1)能层:根据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 用n表示,n值越大,能量越高。 (2)能级 06能量也可能不同,将它们分成不同能级。 ①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的□ ②能级用相应能层的序数和字母s、p、d、f等组合在一起来表示,如n能层的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n s、n p、n d、n f等。 ③能层、能级与其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二、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1.构造原理 随着原子□01核电荷数的递增,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0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下列顺序: 2.电子排布式 (1)将能级上所容纳的电子数标在该能级符号的□ 03右上角,并按照□04能层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式子,称为电子排布式。如:

(2)实例:Mg、Cl、Ca的电子排布式: Mg:1s22s22p63s2Cl:1s22s22p63s23p5 Ca:1s22s22p63s23p64s2 1.是否每个能层都有s能级?请具体说明。 提示:是。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如K层只有s能级,L层有s和p两个能级,M层有s、p、d三个能级,以此类推,因此每个能层都有s能级。 2.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与该能层的序数有关系吗?举例说明。 提示:有,是相等关系。如:M能层的能级数为3,分别是3s、3p、3d。 3.能层越大,能级的能量越高吗? 提示:不是。从构造原理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能级的能量高低除了符合E(n s)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课堂互动探究 一、能层与能级的有关规律 (1)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能层序数)。 例如: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M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N层最多容纳32个电子…… (2)在每一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 s、n p、n d、n f……(n为能层序数)。 (3)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即第一(K)能层只有1个能级,第二(L)能层有2个能级,第三(M)能层有3个能级,以此类推。 (4)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2倍。 (5)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例如,1s、2s、3s、4s……能级最多都只能容纳2个电子。 [即时练]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的是( ) A.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B.恒星正在不断地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 C.氢、氦等轻核元素是宇宙中天然元素之母 D.宇宙的所有原子中,最多的是氢元素的原子 答案 B

第一章第一节1课时数学伴我们成长 练习

1.1与数学交朋友 [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3、计算:7+27+377+4777 三、简答题 4、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5、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6、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7、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思维拓展] 8、分子为1的真分数叫做单位分数,将 30 11写成两个单位分数的和. 9、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1-1-2,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 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池A B C 图1–1–1

塘还是正方形,这该怎么办呢? [探究实践] 10、一个长方形,长19cm ,宽18cm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 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如何分割? 11、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小冯说:“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生的 41,再加上班上学生的 4 1,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冯班上有多少学生? 图1–1– 2 图1–1–3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 1.A 与B ; C 与D 2.315 3、5188 三、简答题 4、①乘;②倍 5、 [5-(1÷5)]×5 6、123-(45+67-89)=100 7、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 [思维拓展] 8、6 151 9、 [探究实践] 10、7个,边长从大到 小依次为11、8、7、5、3 11、36.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化学药品的保存与使用,熟知危险化学品的图形标识。2.学会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了解实验事故的处理与急救的方法。3.培养科学严谨的良好习惯。 一、化学药品的保存与使用 1.化学药品的保存 (1)固态物质一般保存在广口瓶;液态物质一般保存在细口瓶。 (2)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若保存在玻璃瓶中,瓶塞应用橡胶塞。 (3)硫酸、硝酸、汽油等保存在玻璃瓶中,瓶塞应用玻璃塞。

(4)硝酸等见光易分解的物质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5)白磷保存在水中。 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图形标志与存放 (1)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图形标志 (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存放 ①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要密封存放在冷暗处; ②易燃、易爆药品还应远离火源和电源放置; ③剧毒药品要单独专柜保存。 3.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②少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 mL,固体盖住试管底部即可。 ③防污染:实验后剩余的药品(钠、钾除外)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内。 (2)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取用。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一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大量液体可直接倾倒。

化学实验很重要,安全操作要确保; 药品不能用手摸,尤其不能尝味道; 若闻物质什么味,轻轻扇动把手摇; 药品用量按规定,实验方便效果好; 钠钾用量绿豆大,量多入水会引爆; 用剩药品不乱扔,乱丢白磷会燃烧。 例 1为了火车客运安全,下列药品:①硝酸铵②硫酸铵③食盐④油漆⑤汽油⑥黑火药⑦生石灰,从化学性质判断,由于易燃易爆而不能带上火车的是() A.③④⑤⑥⑦B.①②⑦ C.①④⑤⑥D.①④⑦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第1课时)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 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 (第1课时)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导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知识梳理】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作热源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_ _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 ___。 (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____ _____,少于容积的_____ ____。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__ ____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____ _____,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仪器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① _____ a.少量物质反应器 b.简易气体发生器 a.加热液体不超过容积的__ _; b.夹持在离管口__ _处 ② _______ a.浓缩溶液 b.蒸干固体 a.加热液体不超过_ __ b.快干时____ _____ ③ _____ 灼烧少量固体冷却时放在____ ___内进行? _______ 使少量固体物质在盛有某气体的 集气瓶里燃烧 如果在氯气中燃烧应在匙内铺少量细沙,将 可燃固体放在细沙上仪器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⑥ _____ a.配制、稀释溶液 b.作反应 器 c.给试管水浴加热 加热液体以容积的_ __为宜

④ _________ ⑤ _________ ⑦ _________ 固—液或液—液反应器(蒸馏烧 瓶用于蒸馏分离互溶的沸点不 同的物质) a.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 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他热浴(如水浴加热 等) b.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__ _ ⑧ _______ a.常用于中和滴定 b.也可作反应器 振荡时向同一方向旋转仪器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⑨ _______ 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所用玻璃片需涂凡士林(防漏气),如进行燃 烧反应且有高温固体产物生成时,底部加 _____________ ⑩ _______ 用于储存固体试剂、组装洗气 瓶 做试剂瓶时,若盛装碱性试剂应该用__ ___塞;用作洗气瓶时选用带导管的双孔橡皮 塞 仪器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① _____ 用作过滤或向小口容器中注入液 体或用于装配反应器 a.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b.装配反应器时应将下管末端插入____ ___,防止气体逸出② _________ 常用来向反应器中添加液体及装 配反应器;梨形漏斗常用于分液 a.使用前检漏 b.分液时下层液体从___ __放出,上层 液体从__ ___倒出③ _______ 用于蒸馏、分馏,冷凝蒸气冷却水的流向_________ (1)干燥管、用途:用固体试剂除去气体杂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不可加热。 ②__ _进__ _出(填“粗”或“细”)。 (2)表面皿。 用途: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事项:___ __加热。(填“能”或“不能”) (3)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 免溶液流入胶头。 (4)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课时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3.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及其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特点: (3)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重点 (1)研究内容????? 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 影响 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判断

1.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3.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2.自然区域划分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东部季风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3)青藏高寒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一、避免实验事故,进行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______________。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 则。 2.了解____________。了解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烫伤和化学 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报警 电话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 3.掌握________________。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二、基本实验操作及应注意问题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用________取用。 (2)液体药品 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__吸取;一定量液体:用________量取;较多量液体:可 ____________。 2.加热 (1)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固体加热时,可使用________或________。 (3)加热时,容器外壁不能有水,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 冷水冲洗或直接放在冷桌上以防止骤冷炸裂。 3.收集气体的方法 根据被收集气体的性质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收集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______________盖灭。 (2)若不慎烫伤,用药棉浸75%的酒精轻涂伤处。 (3)若眼睛被化学物质灼伤,立即用______________,边洗边眨眼睛。 (4)若浓酸(碱)洒到实验台上,应先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中和,然后用水冲洗。 (5)若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干抹布擦去,再用____________后,涂上3%~5%的____________。 (6)若被玻璃割伤或有创伤时,应先除去伤口的玻璃等杂物,再用稀双氧水擦洗,后到 卫生室包扎。 知识点1化学实验安全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是从人身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酒精灯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D.用H2还原CuO时,应先通一会儿H2,再加热CuO 2.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危险化学品图形标志不一致的一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