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卫生(绪论、第一—二章、第六章)考点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2、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懂得区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认真看课本举的例子)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

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3、环境因素的种类

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4、环境污染源的种类?

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

5、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

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

7、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

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

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

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

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因素、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机体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以及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过程均具影响,它决定其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性质与部位。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体内的量或人体暴露的浓度或强度。作用剂量与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1)剂量—效应法;)2)剂量—反应关系;3)污染物的作用时间

机体因素: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健康状况、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

10、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

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

2)形成酸雨

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

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特点: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b、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12、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引起中毒性疾病、诱发癌症、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疾病、导致变态建筑综合征(注意八大症状)、导致空调综合征。

13、居住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噪声对睡眠休息的影响、噪声对听觉的影响、噪声对工作的影响、噪声对健康的其他影响。

14、地方病的分类?

地球化学性地方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和与特定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地方病

15、地方病流行的特征?

1)地方病相应的病因长期、稳定的存在于某一地区使暴露的易感人群患病

2)病区必然存在相应疾病的病因和自然与社会因素

3)在地方病区内、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地方病区、或在非地方病病区内无该病发生

4)地方病病区内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随年龄而升高

5)地方病病区内的某些易感动物也可罹患该种地方病

6)生活在地方病病区的人群与进入病区的外来人均可有患病的可能性,且外来人进入地方病病区属于高危人群

7)为患病的健康人离开病区后,除处于潜伏期以外,不会再患该种病;迁出的患者,其症状可不再加重,并逐渐减轻甚至痊愈

8)在病区内一旦消除引起该病的绝对性因素后,该病逐渐消失。

16、缺碘乏病有哪些

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肿)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亚临床克汀病(亚克汀)

智力障碍、生殖功能障碍等

17、地方性克汀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同时注意一下地方性甲状腺病的临床表现:一代粗,二代傻,三代断根芬)

18、临床表现:

1)智力低下:主要症状

2)聋哑:多为感觉神经性耳聋,神经型地方性克汀病听力障碍较粘肿型严重,同时伴有语言障碍,而且患者非常呆笨。

3)生长发育落后:a. 身材矮小,粘肿型明显;下肢相对短,保持婴幼儿时期的不均匀性矮小; b、婴幼儿生长发育落后;c. 克汀病面容;d. 性发育落后

4)神经系统症状:可有表情淡漠、傻笑或表情紧张、恐惧等,运动神经障碍可有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人常表现走路不稳、拖步、鸭步;重者可有下肢痉挛性瘫痪,不能走路。神经功能障碍以动眼神经为多见,为共向性斜视和瘫痪性斜视以及眼球震颤等。

5)现症甲状腺功能低下:黏液水肿

6)甲状腺肿(呆、小、聋、哑、瘫)

预防:碘盐、碘油、其他补碘措施、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

18、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病因:饮水型、煤烟型、食物型、混合型

临床表现:氟斑牙:牙釉质形成期摄入高氟引起的,表现为牙釉质白垩、着色或缺损改变。一旦形成,残留终生。

氟骨症: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关节变形、弯腰驼背,发生功能障碍,乃至瘫痪。疼痛是最常见的自然症状。

职业卫生(第三章)

1、熟悉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的特点以及诊断和处理原则、管理

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1.化学性因素1)生产性毒物常见的有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溶剂,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及农药等2)生产性粉尘,可分为无机粉尘(二氧化硅粉尘,石棉粉尘),有机粉尘(动植物性粉尘,水泥尘)以及混合性粉尘

2.物理性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生产场所的高温,强热辐射,特别是与高湿相结合可引起劳动者中暑2)异常气压,在高压环境转向正常气压环境时,如减压过快或降压幅度过大,可使溶解在人体组织和血液中的空气形成气泡而阻塞血管和压迫组织,引起减压病,在加压过程中,如加压过快,可导致鼓膜穿孔,高空飞行,宇航作业,高原作业时,集体处于低气压,低氧环境,可发生航空病,及高山病3)非电离辐射,指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4)电离辐射,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如X射线,γ射线,β粒子,中子流等5)噪声和振动

3.生物性因素有的产生过程可接触某些致病原体,如加工处理皮革,兽毛等作业,可接触到炭疽杆菌,布鲁菌等病原体,在森林工业时可接触远东型脑炎病毒而患森林脑炎。

4.其他有害因素除上述职业性有害因素外,还有一些与生产过程中的因素,也能危害工人健康。如某些作业使人体长时间处于强迫体位(固定姿势),可引起脊柱变形,下肢静炎,滑囊静炎,长期注视细微部分和近距离微笑物体可引起眼肌紧张,易出现眼痛,头痛,脑力劳动过度紧张,可引起失眠,神经衰弱。

职业病特点

1.职业病病因明确职业病有害因素是疾病的病因.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不会发病,控制了职业性有害因素或限制其作用强度,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2.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或反应)关系职业病病因大多可定量检测,绝大多数情况下,有害因素的接触水平,接触时间与发病时间或损害的严重程度之间,有明显的联系

3.群发现象接触同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可出现同一种职业病,既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群,如果接触同一种有害因素,会出现同一种职业病的发生,同一地点工作人群中,不接触这种有害因素则不会出现职业病的发病

4.绝大多数情况下,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职业病诊断依据有卫生部颁发的职业标准和分级诊断标准,为了防止诊断错误,职业病的诊断应采取集体诊断的办法,由诊断小组确诊诊断病应根据三方面资料:即职业史,生产环境的卫生学调查,临床观察与实验室检查诊断:地方为主,集体诊断(急性中毒除外); 诊断原则*:

职业史(先决条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三级预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职业病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已诊断职业病的处理

职业病特点:病因明确;有明显的剂量---反应(或效应)关系;发病有群体性;绝大多数情况下,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目前大多数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职业病诊断与报告、职业病的卫生监督

2、我国职业病的种类(10大类115种) 01.肺尘埃沉着病(尘肺):13种,如硅沉着病(矽肺)、石棉沉着病(石棉肺)等;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共11种,如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放射性肿瘤等;03.职业中毒:共56种,如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氯气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一氧化氮中毒、硫化氢中毒、苯中毒、农药中毒等;04.物理因素所制职业病:共5种,如中暑等;05.生物因素所制职业病:共3种,及炭疽、森林脑炎、布鲁菌等;06.职业性皮肤病:共8种;07.职业性眼病:共3种;0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共3种,即噪音聋、铬鼻病、牙酸蚀病;09.职业性肿瘤:共8种;10.其他职业病:共5种。

3、

噪声污染引起的职业病

听觉系统:1)暂时性听阈位移: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定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听觉适应:短时间,强噪音;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强噪音2)永久性听阈位移: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如果前一次接触硬气的听力变化未能完全恢复又需要再次接触,可是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听觉不能完全恢复,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听力损伤/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听觉外系统噪声可引起听觉器官外的其他系统的改变不良影响: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等症状,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长期接触以高血压多见)等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胃液分泌等消化系统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变,免疫功能降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女性生殖功能紊乱。总之,噪声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听力损失只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4、震动引起的职业病由生产或工作设备产生的振动称为生存性振动性

运动病:也称晕动病,是指作业人员在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工作,由于颠簸、摇摆或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器官,而出现的机型反应症状。

常见症状有晕眩、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预后一般良好,脱离震动环境后经适当休息可缓解,必要时可给予抗组织胺或抗胆碱类药物。

局部振动:又称手传振动

手臂震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其典型表现为震动性白指(VWF)手臂震动病是我国法定职业病

5、中暑的类型及其区别、治疗(高温作业的类型)

高温作业的类型: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夏季露天作业

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热适应。

中暑机制及临床表现:热射病(heat stroct)/日射病(sun stroct)

原因: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

临床特点: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度以上,开始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暑类型中最为严重,死亡率达20%-40%。高温治疗

热痉挛(heat cramp)

原因: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

临床特点:明显的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痉挛四肢肌、腹肌为主,以腓肠肌为最,常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轻症中暑:

到通风阴凉处,给予含盐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经脉滴注重症中暑:

热射病: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的措施,必要时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热痉挛: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热衰竭:使患者平卧,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对症处理

热衰竭

原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因此不能足够的代偿,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临床特点:

一般起病迅速。先有头晕、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6、区别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以及引起的特征临床表现

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具有卫生学意义的电离辐射有电子射线、b射线、b+射

线、a射线,质子射线、中子射线、X射线、r射线等。

作用方式: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沾染、复合照射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骨髓型(1-10Gy):多见,主要引起骨髓等造血系统损伤。临床表现为白细胞数减少和感染性出血,口咽部感染灶最为明显。时相性特征多见于此型。

胃肠型(10-50Gy):频繁呕吐、腹泻,水样便或血水便,可致失水,常有肠麻痹、肠套叠、肠梗阻等。

脑型(>50Gy):短时出现精神萎靡,很快转为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抽筋、躁动和休克。电离辐射对集体的危害: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类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液造血系统改变以及消化功能障碍、生育功能损伤等。

7、刺激性气体:主要引起的肺水肿的治疗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人体皮肤及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刺激性效应的一类有害气体。

发病机制:肺泡及肺泡间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肺淋巴循环梗阻、缺氧因素、自由基作用。

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局部刺激症状;喉痉挛、水肿;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中毒性肺水肿);2)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的刺激性气体,可致慢性眼、呼吸道等炎症。治疗(中毒性水肿治疗):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处理灼伤;预防肺水肿;限制静脉补液量;对症治疗;发生肺水肿后的治疗(若已发生肺水肿,应通气利水,及早吸氧,纠正缺氧) 8、窒息性气体的分类,毒理机制,典型表现 1)一氧化碳

2)氰化氢: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氰化氢可引起“电击样”骤死。未瞬间死亡者其临床经过可分为四期: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麻痹期)

2、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肌肉酸痛和活动障碍,并伴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肝脾大等表现。

治疗:1、患者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进行抢救;解毒治疗(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治疗法、口服4-二甲氨基苯酚和对氨基苯丙酮) 3)硫化氢

9、铅的毒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

毒理:

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肌肉关节的酸痛、失眠和食欲不振等。 2、消化系统:口内有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是常见症状,若出现顽固性便秘,则为铅绞痛的征兆。

3、血液系统:底色素贫血,多属轻度,并伴有周围血中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碱粒红细胞增多。

治疗:驱铅治疗(首选药物为依地酸钙钠)、对症治疗、一般治疗

10、汞的毒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毒理:

临床表现:

1、慢性中毒(易兴奋症、震颤、口腔炎等)

2、急性中毒

治疗:1、驱汞治疗(三个要点:小剂量、间歇用药、长期用药,使用的药物主要为巯基络合剂)2、对症治疗3、经口中毒治疗4、急性中毒治疗(应及早注射大量的驱汞药物,如二巯丁二钠或二巯丙磺酸)

11、笨的理化特征、毒理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

理化特征: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的具有芳香气味的易燃液体。毒理:

临床表现: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诊断:1、慢性苯中毒应根据较长时间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2、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

表现;3、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苯浓度的测定资料,惊醒综合分析;4、按照国家颁布的《职业性中毒诊断标准》。

12、有机磷农药的毒理机制及解毒治疗

有机磷农药的毒理机制:主要是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使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能力,造成乙酰胆碱在生理部位积累,引起胆碱能神经的高度兴奋,产生一系列的效应,称为胆碱能现象。

治疗:清除毒物、解毒治疗

13、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无极粉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理化特性:粉尘的化学组成、粉尘的分散度、其他

对人体的影响:局部作用、全身作用、变态反应、致癌作用、其他肺尘埃沉着病的分类:硅沉着病(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混合型肺尘埃沉着病、其他肺尘埃沉着病。

14、硅沉着病含义、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

含义:是由于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含有游离型二氧化硅的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发病情况:硅沉着病的发病一般比较缓慢,多在接触矽尘5-10年后发病,有的长达15-20年。但如果在缺乏防尘措施的情况下,持续吸入浓度大、游离型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矽尘,经过1-2年即可发生硅沉着病,称为“速发性硅沉着病)

临床表现及诊断:1、症状和体征;2、X线表现:硅沉着病的X线表现是硅沉着病病理变化的重要变现,一小阴影和大阴影作为其主要表现和硅沉着病的诊断依据。3、肺功能改变;

4、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结核、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和自发性气胸,最常见、最严重为肺结核

5、诊断:观察对象、一期尘肺、二期尘肺、三期尘肺。

治疗:硅沉着病一经确诊,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他并发症,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采用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中药治疗等。

15、预防措施中的八字防尘经验

八字经:1、革:指技术与工艺改革,是防止粉尘危害的根本性措施。

2、水:湿式作业

3、风:通风除尘

4、密:密闭尘源

5、护: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6、管:加强管理

7、教:做好职业安全教育

8、查:进行预防性监督和健康检查。

食品安全(第四章)

1、常用食品的生物学价值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BV)=储留氮/吸收氮*100.

常用的食品中,鸡蛋的生物化学价值最高,为94,牛奶味90,大米为77

2、氨基酸模式(必须氨基酸)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由每天的食物来提供才能满足机体生理功能的氨基酸。八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对婴儿来说,组氨酸和精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如果饮食中经常缺少上述氨基酸,可影响健康。

3、蛋白质的来源来源:

动物性、蛋类、豆类植物性

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的30~40%

4、反式脂肪酸、必须脂肪酸的含义

反式脂肪酸:是食物中顺式脂肪酸的异构体,又称为氢化植物油,多见于人造油、蛋糕、饼干、油炸食品等,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率成正相关。必须脂肪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由每天的食物来提供才能满足机体生理功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5、糖的生理功能,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糖的生理功能:供给热能、节约蛋白质、维持血糖浓度,保证重要组织能量供给和正常生命活动、维持脂肪正常代谢、保肝解毒、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通便防癌、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餐后血糖、吸附有毒化学物质。 6、人类对热能的营养需要主要有哪些方面决定

基础代谢、各种活动、食物特殊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和特殊生理需要

7、影响钙吸收的因素、食物中钙的主要来源、常见的钙缺乏病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钙在吸收过程中,食物中的草酸、植酸、磷酸盐等可与钙形成不溶性钙盐而使钙的吸收减少;蛋白质摄入不足,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口服碱性药物等也阻碍钙的吸收。

食物中钙的主要来源:奶类及其制品、小虾皮、海带等海产品、大豆及其制品、食用骨粉。常见的钙缺乏病:当摄入量不足时,可产生钙缺乏症,常见的婴幼儿钙缺乏可引起佝偻病,成年人可引起骨软化症,老年人则可导致骨质疏松。

8、影响铁吸收的因素,膳食中铁的来源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当食物中含量有维生素c、含巯基蛋白时,其铁吸收率增加;母乳中铁、机体胃酸正常、生理需要量增加时,铁吸收率增高;食物中含有草酸、植酸、大量食物纤维是,铁的吸收收到阻碍;口服碱性药物、胃酸缺乏是,可使铁的吸收率降低。

膳食中铁的来源:来源:动物肝、全血、鱼类、肉类、海带、紫菜、黑木耳、黄豆、白菜、油菜、芹菜。

9、各种维生素缺乏所致的缺乏症、临床表现及来源

Vitamin A:

临床表现:眼部症状:干眼病:典型表现“毕脱氏斑”、夜盲症、角膜软化皮肤症状:毛囊角化“蟾皮病”骨骼系统:生长发育迟缓

生殖功能:不孕不育,性激素合成障碍

免疫功能:功能低下,容易感染

缺乏症:毛囊周围角化过度,丘疹,皮肤干而粗糙。大而致密的Bitot斑来源:动物性食品:肝、蛋、奶、鱼等深色植物性食品:胡萝卜、芒果等

维生素D:

临床表现:佝偻病

神经精神症状:多汗,夜惊,易激惹,枕突骨骼表现

头部:颅骨软化,方颅,出牙延迟,囟门闭合延迟胸部串珠肋

胸廓畸形:赫氏沟,鸡胸,漏斗胸

四肢及脊柱:O、X型腿、脊柱弯曲、骨盆前后径短耻骨狭窄、胫骨弯曲,扁平足、手镯,足镯

神经精神症状肺部易感染

缺乏症:佝偻病、骨软化来源:1、日光、紫外灯

2、海水鱼、鱼肝油、牛奶、蛋硫胺素(维生素b1):

临床表现:摄入不足,持续3个月以上神经和消化道症状神经型

多发性,上行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异常先于运动障碍,腓肠肌压痛明显,感觉障碍呈手套样或袜套样

缺乏病:干性脚气病、湿性脚气病、婴儿脚气病

来源:良好来源:动物内脏、瘦肉、全谷、豆类、坚果;其次为绿叶蔬菜核黄素(维生素b2)

缺乏症:口角炎,慢性糜烂与疤痕形成;品红舌,浅紫红;舌痛;阴囊炎来源:良好来源;动物性食品:肝、肾、心、蛋黄、乳类植物:绿叶蔬菜、豆类;粮谷类较低

尼克酸(烟酸、VitPP)

缺乏症:主要见于以玉米为主食地区:赖皮病典型症状为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oea)、痴呆(dementia)

来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肝、肾、肉、鱼及花生中含量丰富。谷类含量受加工程度的影响。

VitC(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

生理功能:1、作为还原剂,保持铁为还原状态 2、促使双硫键还原为巯基:清除自由基3、参与四氢叶酸的一碳单位转移和防止VitA、VitE、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4、激活羟化酶,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5、促进肝内胆固醇转变为胆酸盐排出 6、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与释放 7、与重金属物质络合,防止吸收 8、提高机体免疫力

缺乏: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牙龈肿胀出血,骨钙化不正常,伤口愈合慢

来源:新鲜蔬菜和水果 10、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足够的营养素和热能、各种营养素应该平衡、合理的加工烹调、对人体无害、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1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P91

12、世界各国膳食结构类型P90 世界各国的膳食结构类型分为三种

1)西方“三高”型膳食: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特点:是以动物性食品为主,植物性食品消费量较少,此种膳食的有点是膳食质量搞,营养丰富,存在问题“富裕病”多见,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肿瘤高发,

2)东方型膳食(发展中国模式):此类膳食的特点是热能基本满足需要,食物以植物性食品为主,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较少,常可导致一些营养缺乏病,如维生素A,钙,铁,锌,维生素B2等摄入不足

3)第三种类型(以日本为代表):膳食特点是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均衡,粮谷为主,粗细搭配,水产,奶类摄入较多,热能、营养摄入量和比例基本符合营养需求,蛋白质充足、热能和脂肪摄入适量,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问题控制效果好

13、膳食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DRIs) EAR:只能满足群体半数个体的需要

RNI:可以满足97.5%个体需要,其基础为EAR AI:无法收集EAR资料进行RNI计算时,采用AI值 UL:对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都不会产生过量损害

14、孕期营养对健康的影响 1、母体

1)营养缺乏症

贫血IDA--缺铁,巨红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VitB12 骨质软化--缺钙

营养不良性水肿--缺乏蛋白质 2)发生妊娠合并症:糖尿病

3)感染、产伤:孕妇贫血减弱免疫系统功能,影响母体的抵抗力。产后出血 2. 对胎儿影响(1)胎儿生长发育迟缓(2)先天性畸形(3)脑发育受损

(4)低出生体重(5)巨大儿

15、母乳喂养的优点

①母乳中营养素齐全,能全面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②母乳中丰富的免疫物质可增加婴儿的抗感染能力。

③哺乳行为可增进母子间情感交流,促进婴儿智力发育。④母乳无菌、经济、方便、温度

适宜,新鲜不变质

16、膳食调查的方法

食物平衡发法、询问法、记账法、称重法、化学分析法

17、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

与食物有关、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18、食物中毒分类

细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

19、通过临床表现鉴别常见食物中毒

(沙门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河豚鱼食物中毒、青皮红肉鱼组胺中毒、毒蕈中毒、含氰苷类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黄曲霉毒素、霉变甘蔗中毒等。大家自己看)。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卫生(绪论、第一—二章、第六章)考点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2、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懂得区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认真看课本举的例子)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 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3、环境因素的种类 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4、环境污染源的种类? 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 5、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 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 7、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 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 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 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 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因素、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机体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以及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过程均具影响,它决定其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性质与部位。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体内的量或人体暴露的浓度或强度。作用剂量与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1)剂量—效应法;)2)剂量—反应关系;3)污染物的作用时间 机体因素: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健康状况、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 10、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 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 2)形成酸雨 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 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特点: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b、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12、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引起中毒性疾病、诱发癌症、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疾病、导致变态建筑综合征(注意八大症状)、导致空调综合征。 13、居住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关于社会工作行政期末考试的说明 (一)考试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入场(纸张由各地方电大统一发放,可于纸张正反面上记录知识要点)。 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名词解释题(4道题,每题5分) 2.单项选择题(8道题,每题1分) 3.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且选项中必有一个错误选项,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得1分。每题3分,共4道题)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案例分析题(1道题,30分)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工作行政P5第一段第三行开始2.正式沟通P122第二段3.志愿者P262第三、四段 4. 目标管理是一种将工作转化为目标,以目标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的管理方式。5?横向沟通 P123第五段第一句6.激励P165第二段前两句 7.社会服务机构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为特定、有需要的服务 对象提供专门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组织。8 .社会工作督导P268第一段9 .非正式沟通P122第三 段第一句 10 .正强化P174第三段11. SWOT分析是指把对机构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机构重要的战略机遇,它是综合考虑机构内外部环境变量,以此来选择机构战略。 12 .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P78中间一段倒数第三行 13 .使命P27是社会服务机构存在的理由,是社会服务机构在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当担当的角色及履行的责任。 14 .需求评估P304第三段15 .负强化P174第四段16 .冲突控制P190最后一段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

绪论 一、预防医学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标的学科。 2、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预防为主观念,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的关系;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重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和方法及行为方式。(医学模式的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主要>、环境及卫生服务) 5、三级预防策略与措施的主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 6、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 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 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 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1、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等。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例如清洁的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次生环境: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下,原生环境中的物质交换、迁徙和转化、能量与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如耕地、种植园等。 2、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植物、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 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预防医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E)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C.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态健康模式是(D) D.环境—人群—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B)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C)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7.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B) B.慢性病 8.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A.传染病 9.个体的免疫接种(D)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 10.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柱是(B) B.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 11.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2.以下哪一项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B) B.心脑血管疾病 13.罹患率适用于(C) C.较小范围或短期流行 14.使用一种新疗法可减少某病的死亡人数,但不能治愈该病,则(D) D.该病的患病率增加 15.使用一种新疗法可使某病的康复人数增加,则会发生(C) C.该病的患病率减少

16.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C.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 17.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包括(A) A.暴发、散发、流行 18.疾病的流行是指(C) C.疾病的发生,明显地超过当地人群的一般发病水平 19.关于患病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D.患病率的单位是人年 20.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形式(A) A.流行 21.某地区在1周内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病的(A) A.患病率 22.某病的发病率是指(A) A.某病在某年内发生的新病例数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 23.罹患率是指(D) D.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24.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E) E.该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百分比 25.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A) 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26.美国白人,美国的日本移民与日本人的一些死因的标化死亡比如下表: 疾病日本人日本移民美国白人 非美国生美国生 冠心病(男)100226163481 宫颈癌100523348 以上资料说明(D) D.两者都是环境因素起作用 27.某地区1980年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该资料可计算D D.病死率 28.某单位会餐的100人中,有30人因食某被污染的食物,于会餐后的两天内发生腹泻、腹痛,这30%是(C) c.罹患率 29.某地进行糖尿病普查,可得出(C) C.糖尿病患病率 30.1983年某市乙脑发病率为1/万,该市历年来乙脑发病率一般波动在0.8/万~1.1/万。判断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测试 1、关于社会工作的内涵,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B、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 C、是一种和志愿者活动相同的慈善活动 D、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正确答案为、C 2、关于社会工作的功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服务于困难群体 B、促进社会和谐 C、营利 D、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正确答案为、C 3、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目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服务对象和服务社会两个层面的目标 B、在服务对象层面上,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和促进能力发展 C、在社会层面上,社会工作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D、社会工作的目标分为服务机构的目标和社会服务的目标 正确答案为、D 4、关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B、可以分为基本对象和扩大的对象 C、只是那些在物质方面遇到困难的个人 D、随着社会发展而扩大 正确答案为、C 5、下列关于社会工作者角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者只扮演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角色 B、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牙要是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和倡导者 C、从间接服务的层面来看,其主要角色包括管理者、资源争取者、政策影响者和研究者 D、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包括提供直接服务的基本角色和间接服务的角色 正确答案为、A 多项选择 1、社会工作的特点主要有() A、是一种职业性助人活动 B、注重专业价值观 C、强调专业方法 D、营利性 E、多方协同 正确答案为、A,B,C,E 2、对整个社会而言,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 A、维持社会秩序 B、促进社会和谐 C、推动社会革命 D、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E、促进社会公正 正确答案为、A,B,E 3、关于社会工作者,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助人行动的主体 B、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 C、不只是一个个体概念,也是一个群体概念 D、只是指单个的社会工作者 E、他们的素质、能力和经验直接影响工作成效 正确答案为、A,B,C,E 4、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其中主要包括() A、理论方面的知识 B、政策方面的知识 C、技术方面的知识 D、文化方面的知识 E、上述ABCD四个选项中不全是社会工作知识基础的构成部分

健康生活预防癌症 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 (共50.00分) 1. 癌症是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从癌细胞发展到癌症需要很长的时间 B. 癌症就是绝症 C. 癌细胞可不受机体的控制迅速生长,形成肿块 D. 癌症就是恶性肿瘤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暂无 2. 肿瘤发生率最高的是 A. 增生最活跃的组织 B. 增生不活跃的组织 C. 不增生的组织 D. 牙齿 E. 头发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3. 同样的生活环境下,有人患癌症最可能的原因 A. 受到二次突变打击

因为体质弱 C. 不吃早点 D. 肥胖 E. 经常饮酒 满分:2.00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4. 原位癌的概念是 A. 尚未发生转移的癌 B. 光镜下才能见到的微小癌 C. 无症状和体征的癌 D. 局限于上皮内的癌,未突破基底膜E. 早期浸润癌 满分:2.00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暂无 5. 下列哪种不属于癌前病变或疾病A. 口腔或外阴粘膜白斑 B. 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病 C. 慢性乙型肝炎

葡萄胎 E. 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暂无 6. 某女,4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即CINⅢ级),以下解释正确是 A. 指非典型增生细胞累及子宫颈上皮层下1/3 B. 指非典型增生细胞累及子宫颈上皮层下1/3至2/3 C. 指非典型增生细胞超过子宫颈上皮层下2/3,或已累及上皮全层(即原位癌) D. 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 E. 指宫颈癌已发生转移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暂无 7. 某女,45岁,体检时做B超发现右侧卵巢有一个直径8厘米的包块,抽血检测肿瘤标志物,以下哪项明显升高,提示包块可能是卵巢癌 A. CA125 B. CA199 C. CEA D. PSA

《预防医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农村社会工作期末考试题

农村社会工作定义:就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实际社会工作者(政府或准政府农村社会工作者)合作,以村庄为基础,持守社会公正,社会关怀和真诚小女人的伦理情怀,以重建政府与农民信任关系和农民的自信心、自尊和权利意识为根本宗旨,通过与村民的同行、广泛参与和增能,倡导政府的社会政策改变或使政策更符合农民的真实需求,减少社会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通过费正规教育和医疗保健等项目的推行,以使村民获得与其生活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应对社会变迁的能力;通过对村民提供个人、家庭、小组等直接支持服务,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以适应社区重建的需要,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目标。 特征:一、以特定的农村社区为基础:一项制度功能的发挥,必须以系统为基础,与系统形成良好有效的沟通,农村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与功能发挥,必须以农村社区为基础,依据农村社区的历史环境、文化传统、社区结构等,掌握你们的思维及行动方式,在此基础上与社会工作的抓也理念结合,发展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方法与技术,这是其首要特征。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市民相比,你们自身的特殊性是想而易见的。发展上的不平衡性,致使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农民的影响很大。三、方法的系统整合性:由于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农村社区的差异性,在开展具体实务工作时,不是简单的将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移植到农村社会中,而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整合。四、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别等,决定了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平衡性。从文化多元主义的角度而言,指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差异。另外,还指不同地区的国家---社会关系及干群关系差异性很大。 功能:一、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农村社会功能:通过农村社会工作,对已经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事后补救,消除问题产生的个人及社会环境因素,恢复其社会功能。二、配置社会资源,协调农村社会关系:包括配置农村社会工作本身的资源;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使之得到充分的利用。三、预防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生。农村社会工作者一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警,提高农民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二是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四、促进农民潜能的提升。农村社会工作者相信农民的潜能,致力于通过提升他们的能力,使农民摆脱困境。五、促进农村社会的动态稳定。农村社会工作者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常常扮演调和及疏导者的角色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0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西方社会工作是在慈善救助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 A.友善访问员的出现 B.社区睦邻员的出现 C.受薪社会服务者的出现 D.志愿服务者的出现 2.社会工作是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下列属于社会工作早期服务对象的是( )。 A.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 B.患职业病的员工 C.极度贫困的农村社区 D.遭受工业污染的社区 3.某地遭遇洪水袭击,很多房屋被冲毁。有关部门决定将部分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暂时安排到其他地区生活。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些群众不习惯新居住地生活,也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这说明在开展服务时应着重考虑( )。 A.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顾 B.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资源 C.做好服务对象的思想工作 D.评估服务对象需要 4.老王失业在家,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妻子和儿子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老王感到无脸见人,待在家里不愿出门,和妻子、儿子也时常发生冲突。社会工作者小李在家庭走访时,发现老王为人踏实,身体状况良好,对家庭也很有责任心。小李与辖区内的一个超市主管多次联系并争取,为老王安排了一份临时工作。在上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 )。 A.行政管理者 B.资源争取者

C.服务研究者 D.政策影响者 5.下列关于社会工作价值观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工作者应将资源投放给有潜能的人 B.社会工作者的目标是让人们适应社会,而不是改变社会 C.社会工作者应用统一的标准同等对待不同的群体 D.个人应发挥潜能以实现社会功能,从而完成自我实现 6.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助人自助的含义是( )。 A.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服务对象的同时也帮助自己 B.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促进自立 C.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D.服务对象也有潜能反过来帮助社会工作者 7.社会工作者陈某在采用精神分析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服务对象是自己儿子所在单位的主管。面对这种情况,陈某应该( )。 A.利用此机会接近服务对象,建立起信任的工作关系 B.终止提供服务 C.征得服务对象同意后,将其转介给其他同事 D.与儿子核实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 8.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出口贸易下降,许多工厂倒闭。失业民工纷纷回到家乡谋生。负责农村社会工作的周某,把募捐来的有限物品分发给生活难以维持的民工。村子里原来的贫困户对此不满,觉得回乡的民工获得了优先服务的机会。周某便召开大会,向所有村民解释。上述过程中周某体现了社会工作伦理中的( )原则。 A.公义与正义 B.差别平等 C.改善生活质量 D.真诚开放

《预防医学》答案

(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2.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病因宿主环境 4.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 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五、简答题 1.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2.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2019年全科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doc

2019 年全科医学概论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 ,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 1 分 / 题,共计30 分) 1.下列哪项是目前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 ) A.强调病人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B.不用药物治疗 C. 社会支持治疗 D.倾听、解释,支持,心理和药物治疗并用2.以下哪项是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咨询应注意转诊或住院治疗的( ) A.学习障碍 B.性心理障碍 C.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D.抑郁性障碍 3.以下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原则( ) ... A.耐心倾听 B.严守秘密 C.解决问题 D.先入为主 4.下列哪项不是第一次会谈中要涉及的结构和内容( ) .. A.消除戒心 B.进入正题 C.探索问题 D.评估效果 5.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以下列哪项为中心( ) A. 疾病 B.医生 C.病人 D.健康 6.社区干预试验研究对象的基本范围是( ) A. 社区中个体 B.社区中患者 C.社区人群 D.社区老年人 7.一种新疗法可延长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存活期,但不能治愈该病,此时将出现下哪种情况 ( ) A.发病率将上升 B .患病率将上升 C .发病率将下降 D .患病率将下降 8.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服务 B 、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C 、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D 、提供以家庭病床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9.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以门诊为主体的照顾 B 为个体提供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照顾 C 为服务对象协调各种医疗资源 D 提供以急诊室和家庭病床为主的服务10.以下何种属性不是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 ) A 对服务对象责任的持续性与间断性 B 处理疾病的轻重、常见与少见 C 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心 D 是否使用高新昂贵的医疗技术 11.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以人为中心提供照顾 B. 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照顾 C.提供机会性预防服务 D. 主要提供急诊和住院服务 12.高科技引入临床后误诊率没有下降反而升高,原因是( ) A. 外语不过关 B.基本功削弱 C.理化知识少 D.不会仪器操作 13. 为了确证或排除某个诊断而选择诊断试验检查项目时,不必考虑( ) A. 方法是否最新 B.可靠性、真实性 C.安全性 D.成本 14.全科医生的诊疗模式是 ( ) A. 以疾病为中心 B. 以家庭为中心 C. 以社区为中心 D. 以病人为中心15.通常来讲,以下哪类家庭的关系最复杂( ) A.核心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16.一般而言,哪类家庭对儿童成长最不利( ) A.核心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17.某家庭历来都由男性掌握家政大权,这个家庭属于下列哪种权力结构A.工具权威型B.感情权威型C.分享权威型D.传统权18. 决定家庭成员的就医、遵医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等的是下列哪项( ) A.家庭评估B.家庭照顾C.家庭功能 D .家庭健康观19.下列哪项不是家庭的基本功能( ) A.抚养或赡养功能 B .满足情感需要 C .社会化 D .预防疾病20.家庭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不包括下列哪项( ) A.疾病遗传方面 B .儿童发育方面 C .血液类型方面 D .疾病传21.有调查显示,父亲吸烟的家庭其孩子吸烟的比例高于父亲不吸烟的家庭,这影响 ( ) A.遗传方面 B .疾病传播方面 C .成人发病与死亡方面 D .生活 22.不属于家庭生活周期发展阶段的是 ( ) A. 新婚期 B.学龄期 C.恋爱期 D.退休期 23.以下哪项不是青少年期的特点( ) A.第二性征明显 B .身高、体重快速增加 C.开始追求独立、自我认同 D .因上学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焦虑 24.家人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及关爱,属于( ) A.经济支持B.维护支持C.医疗支持D.精神的支持25.慢性病或行为受限的病人提供定期持续性的家访是属于下列哪项家访A.评估性家访 B .随机性家访 C .照顾性家访 D .急诊性家访26.实施 COPC的核心是下列哪项( ) A.社区诊断 B .社区参与 C .制订 COPC计划 D .权利增长27.社区资源是指( ) A.组织机构资源B.人力资源C.物质资源D.以上都是28.关于筛检,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早期发现病人 B .及时发现高危人群C.对象是患病人群D.可为研29.以下哪项不是全科医疗服务关注的健康结局指标( ) A. 医疗花费 B.死亡率 C.复发率 D.遵医嘱情况30.以问题为导向的诊疗模式中,下列哪项不是所指的主要问题( ) A. 病人所患的疾病 B.病人的就业问题 C.病人的主诉与症状D 二、名词解释( 5 分/ 题,共计30 分) 1.全科医学 2. 全科医生 3. 全科医学使命 4. 健康问题 5. 四项任务 6. 社区: 三、问答题( 20 分 / 题,共计40 分) 1.简述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断策略: 2.简述医疗事故的特征和分级:

期末考试卷社会工作试卷A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专科)试卷(A卷) 2011 -2012学年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政法系,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入场 科目:社会工作学班级:10社管1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空,每小空1分,共10分) 1、我国社会工作分为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三类。 2、现代社会福利的两种基本形式:剩余型或残补型和(制度型)的福利制度。 3、大卫·豪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 4、(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 5、督导的功能有:教育功能、(行政功能)、(支持功能)。 6、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福利性、以社会性服务为主、(专业要求高)。 7、罗斯曼(J. Rothman)将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8、青少年社会工作包括:发展性服务、治疗性服务、(预防性服务) 二、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逐渐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从社会工作的起源来看。社会工作最初的服务是( D )。 A.促进就业 B心理辅导 C.社区照顾 D.救助贫困者 2、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解决个人生活困难、增进个人幸福当做自己的工作目标,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都属于( D )的范畴。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心理 C.人的需要 D.人的发展 3、当面临的困境有可能对人造成伤害时,社会工作者应尽可能避免或防止这样的伤害。当不可避免会伤害到与问题有牵连的一方或另一方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永远选择造成的伤害最小、带来的永久性伤害最少和伤害最容易得到弥补的方案,这说明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伦理难题时应坚持( D )。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教学文案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 08口腔 jojo 第一章 预防口腔医学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的概念可整合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 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 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失”指因 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做填充的牙。 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WHO 的标准 - 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 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龋均和龋面均 : 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之和 b.龋面均=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面之和 ④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受检人数患龋病人数×100% ⑤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 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受检人数 发生新龋的人数×100% ⑥龋面充填构成比: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 算)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完整最新版

预 防 医 学 医学统计学 第一章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3选1 变异:由众多的、偶然的、次要的因素造成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总体:总体(population)指特定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的测量值。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 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 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样本特性代表性随机性可靠性可比性 3选1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P值: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一般结果≤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 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可认为它在一次实验中是不会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资料的类型(3选1) (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 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 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 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 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 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 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 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 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3选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在总体确定的情 况下,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结构本身的问题、刻度不准确或测量环境改变等原因,在多次测量时所产生的,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它带有规律性,经过校正和处理,通常可以减少或消除。 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时,仪器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一致。 统计的步骤(考填空题,四个空) 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1.实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总的设想和安排。设计是整个研 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今后工作应遵循的依据。 2.收集资料:应采取措施使能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 3.整理资料:简化数据,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计算。 4.分析资料:计算有关指标,反映事物的综合特征,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分 析资料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考填空题,三个空) 随机化原则、对照的原则(对照的类型,对照的设置)、重复的原则。 对照的类型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历史对照安慰剂对照 2选1 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 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 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 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 变量。 完全随机设计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名解2选1) 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为多水平),故又称单因素(one-way)设计。它是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的方法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观察实验效应,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也属于此类设计。 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处理组。配对的因素是影响实验效应的主要非处理凶素。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频数表的制作步骤以及频数分布表的用途(问答题) 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例:某市1982年50名7岁男童的身高(cm)资料如下,试编制频数表。 114.4117.2122.7124.0114.0110.8118.2116.7118.9118.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