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小学六年级(上)语文 第16课 青山不老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小学六年级(上)语文 第16课 青山不老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小学六年级(上)语文 第16课 青山不老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小学六年级(上)语文 第16课 青山不老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所处环境(chǔchù)情不自禁(jīn jìn)

参天杨柳(cēn cān)创造奇迹(jījì)

生命归宿(sùshù)波光粼粼(pōbō)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

()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

三、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丁——冬——丁——冬……

()

提升训练营

四、读句子,做练习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思维大练兵

六、课外阅读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老人前20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20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

最后20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60公顷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养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chuō)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低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椽(chuán)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这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起最漂亮的小楼,要买

汽车,要娶东村50多岁的寡妇了……但老人依然住在草棚子里,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坟上长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的树,他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哪句话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用

“_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2.种树老人所种的树有什么特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4.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表现了()

A.老人视种树为自己的生命,把自己和树融为一体,体现了老人的奉献精神。

B.老人为了种树,最后死在了山上,表现了老人的悲惨命运。

参考答案

一、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Chǔjīn cān jìsùbō

二、辨字组词。

炕(土炕)稍(稍微)肆(放肆)载(记载)坑(挖坑)梢(树梢)律(规律)栽(栽树)三、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B A C

四、读句子,做练习

1.(1)nìdào qínɡzhuì

(2)起方向相反举,抬落,掉下

(3)大风刮起时,能将牛马吹得倒退,或将它们吹到空中两三丈高,然后又落下来。

2.(1)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也指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同青山一样,永不会老。

五、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绿化山林,改造山沟山沟大环境的恶劣险峻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村干部的介绍和老农的陪同参观

六、课外阅读

1.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椽(chuán)

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2.不娇贵,对大自然的要求低,容易存活。

3.对比老人为了种树,生活很艰苦,烘托出老人爱树如子的情怀和开辟山林、

造福后代的精神

4.A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青山不老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kàng)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 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②而坠。”③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20XX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yū)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

第16课《青山不老》复习检测(含答案)

第16课《青山不老》复习检测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所处环境(chǔchù)情不自禁(jīn jìn) 参天杨柳(cēn cān)创造奇迹(jījì) 生命归宿(sùshù)波光粼粼(pōbō)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炕()稍()肆()载()坑()梢()律()栽() 四、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2.非法占据、霸占。()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6.以财物帮助。()

五、添枝加叶(补充词语)。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 ()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 六、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丁——冬——丁——冬……() 七、字斟句酌。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识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重难点】 1.能通过阅读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决疑难。 2.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预设流程】 一、导入课文

师:滋养我们黄种人的土地是肥沃的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朴素的中国农民。今天我们将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质疑初谈老人印象 1.自读课文 师: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把你认为比较难理解词句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初谈印象 师:青山是不会老的但养育青山的人是会老的。文中作者所要拜访的就是一位老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画出描写老人的词句) 生:瘦小、让人同情、敬佩、伟大 3、深入课文重识老人 师:老人果真如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那样吗让我们走近老人拜访这位护林使者。 (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 师:谁来说数这个老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生:1.外表:旱烟瘦小 2.年龄:6581 3.居住环境:孤独 师:找体会归纳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感受老人的壮举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原文 20.青山不老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

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及课文原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及课文原文 【篇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课文阅读理解

类文阅读-19 青山不老 种树老人 杨旭辉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老人前20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20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20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60公顷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养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chuō)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低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椽(chuán)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这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起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50多岁的寡妇了……但老人依然住在草棚子里,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坟上长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的树,他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选自《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第30期) 1.哪句话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用“”在文中画出来。 2.种树老人所种的树有什么特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写作手法是,表现了 。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表现了() A.老人视种树为自己的生命,把自己和树融为一体,体现了老人的奉献精神。 B.老人为了种树,最后死在了山上,表现了老人的悲惨命运。

2020小学六年级(上)语文 第16课 青山不老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所处环境(chǔchù)情不自禁(jīn jìn) 参天杨柳(cēn cān)创造奇迹(jījì) 生命归宿(sùshù)波光粼粼(pōbō)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 ()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 三、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丁——冬——丁——冬…… () 提升训练营 四、读句子,做练习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思维大练兵 六、课外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基础知识积累】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拓展与延伸】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和相关的感人束缚。 【重、难点突破】 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学生展示图片并进行相关讲述。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位老 人却创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

二、学习课文,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教学提示: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参考: 如,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 文。 三、思考交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可以适当穿插课外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对“金色的鱼钩”和“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 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 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 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 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 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 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二、对词语的理解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一、看拼音,写字词。 kànɡnuèjùyū 土()肆()盘()()泥 二、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的地方,是、、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课文内容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课文内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kàng)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1]而坠。”[2]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

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yū)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6课《盼》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 袖:xiù(领袖、衣袖、袖子) 篷:péng(帐篷、篷子、斗篷) 缩:suō(缩写、缩短、缩水) 疯:fēng(疯子、疯狂、发疯) 瓦:wǎ(瓦片、瓦罐、瓦房) 柜:guì(柜子、衣柜、鞋柜) 喧:xuān(喧闹、喧哗、锣鼓喧天) 甩:shuǎi(甩开、甩掉、甩卖) 嚷:rǎng(叫嚷、吵嚷、大嚷大叫) 酱:jiàng(酱油、果酱、花生酱) 唇:chún(嘴唇、红唇、唇齿相依) 蹦:bèng(蹦极、蹦跳、活蹦乱跳) 楼:tī(楼梯、电梯、梯田) 二、多音字 兴:xīng(兴办)xìng(高兴) 嚷:rǎng(大嚷大叫)rāng(嚷嚷) 累:lèi(劳累)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 三、近义词 喧闹——热闹周围——四周兴奋——激动 担心——担忧遮盖——掩盖嘟囔——嘀咕 逗引——逗弄不声不响——不言不语 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四、反义词 打开——关闭喧闹——安静加快——放慢

兴奋——失落凉爽——闷热遮盖——公开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不声不响——大喊大叫 小心翼翼——漫不经心 五、理解词语 斗篷: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预报:预先的报告(多用于天文、气象等方面)。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满满当当:形容很满。 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六、句子解析 1.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递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件新雨衣的喜爱之情,为后文埋下伏笔。 2.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 “立刻”说明“我”的心情十分迫切。“怎么?”表现出一副吃惊的样子,问号把情感表达得更强烈。 3.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窗外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我”更想穿上淡绿色的雨衣了。 4.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赋予其中,“烤”表面上写出不下雨的原因是太阳太毒辣,把天烤得太干,不长云彩不下雨,暗含作者对太阳的不满,有丝丝埋怨。 5.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组第16课 《青山不老》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组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词语综合运用。 (共1题;共4分) 1. (4分)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1)“三番五次”的意思是________。像这样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 (2)从“唯一”和“三番五次”这两个词语,我体会到________。 二、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共2题;共9分) 2. (5分)缩句 ①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②屋后的青山是他生命的归宿。 3. (4分)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横线上写上序号。 ________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________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正在日益萎缩。 ________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________近200年来,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森林被采伐和毁掉。 三、文本回放屋 (共1题;共24分) 4. (24分)认真阅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实现的价值知道是指什么?

(2)“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实现的价值知道是指什么?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________,事实上包含了他________的精神。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________,事实上包含了他________的精神。 (5)选段的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课文的中心句。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6)选段的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课文的中心句。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四、“植树”文化知多少。 (共2题;共18分) 5. (6分)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________ ②非法占据、霸占。 ________ ③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________ ④一再,多次。 ________ ⑤对人谦恭有礼貌。 ________ ⑥以财物帮助。 ________ 6. (12分)填空 不________不________ 不________不________ 不________不________ 如________如________ 如________如________ 如________如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共1题;共34分)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五、教学时间: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

81 相关图片资料)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 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 情深深地 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 岁的老人,他从 65 岁 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 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 奇迹是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 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 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 色的波浪, 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

16*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教案 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教案。有关语文的教案,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一)领会诗歌的主旨。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大诗人E·庞德曾这样评价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西方生活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的尖叫之中,以及在广告的旋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E·庞德所说的这位诗人就是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纸船》,看看我们是否也能从这首诗歌当中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老师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1作者生平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痛苦的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

民族风格。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词语解释: 异地——他乡;外乡。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的伴侣。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并思考: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哪些内容明确: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带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2放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3学生齐读诗歌。 明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1?同学们都曾有过自己难忘的童年,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件旧物、一抹微笑都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记忆往往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你们有过放纸船的经历吗?诗人写“纸船”到底是为了表现什么明确:是为了表现儿童的童真稚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 盼|部编版

《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 2.能用圈划关键词、分析标点和叠词等方法,揣摩并梳理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中感知蕾蕾的形象; 3.从作者的写作视角,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归纳文章的中心; 教学重难点: 梳理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感知人物形象(重点) 从作者的写作视角和口吻,揣摩其创作意图(难点) 教学过程: 一、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情节) 1.导入:“盼”字释义,古义为“睁大了眼睛看”,发展到今天引申为“期待”“期盼”,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文章的中心,文章以《盼》作为题目,究竟是要传达怎样的中心呢?拿到叙事类的文本,我们首先要发出第一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任何故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引发小主人公“盼”这一愿望的起因是什么? 小主人公收到一件新雨衣(第1段) 3.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如愿穿上新雨衣。(18-21段) 4.在如愿穿上新雨衣的这天早上,小主人公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决定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了。”说明之前她心中对下雨充满了期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文章主要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来写小主人公的“盼”呢?请同学结合预习单,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这篇文章的经过。 盼变天(第3段) 盼出门(第4-15段) 盼雨停(第16段) 通过刚才对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梳理,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呢? 二、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孩子们,我们已经跨出了第一步,弄明白了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现在我们要突破第二个问题: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主人公蕾蕾的心情也是一波三折。我们要感知蕾蕾的人物形象,其实,就要走进她的内心,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细读的方法,走进蕾蕾的内心。 1.齐读课文第1-2小结,说说蕾蕾刚收到雨衣时的心情如何? 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读记“参天、盘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老农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作者的赞颂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农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作者的赞颂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朗读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难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难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重点字词。 (1)多音字。

参??? cān :参加 参天大树 cēn :参差不齐 shēn :人参 参汤 禁??? jīn :禁受 情不自禁jì n :禁区 令行禁止 (2)重点词语释义。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险恶:①指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②指阴险恶毒。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三番五次:屡次,一次又一次。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 道别:离别;分手(一般要打个招呼或说句话)。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部分? 明确:一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部分(1):描绘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第二部分(2—5):写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面临的大小环境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第三部分(6、7):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 (2)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明确:老人创造的奇迹是,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 (3)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明确: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自然条件恶劣。并且,老人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辛。 (4)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明确:“青山不老”这个题目包括双重含义:一指苍翠的青山不会老去,二指老农植树造林的奉献精神如同青山一般永不老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设计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 心中隐隐的痛,但是,却有一位81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我 们来看—— 3、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静静的看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 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 (4)朗读指导: 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 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进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 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 出示: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课件出示: b.生谈感受(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 c.自由读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d.课件点击数字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 (“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我们平常上课的教室又有多大?(50平方米)(3 700亩林 就相当于我们5万个教室差不多大。) e.交流: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原文及练习 题 【导语】《青山不老》是梁衡创作的散文作品。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 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 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wo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山不老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kàng)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②而坠。”③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 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 也会爬不起来。他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 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 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yū)泥有 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 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