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因素有哪些?

答: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过程有哪些?

答: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二)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三)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3.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7.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制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9.认知风格: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图示: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简述: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

少年期(11、12 -13、14岁),又称学龄中期;青年初期(13、14 -17、18岁),成年期;老年期。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答: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敢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3.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3岁以后,第一个飞跃期)

(3、心理自我(青春期第二个飞跃期)

4.性格的差异?

答: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特征差异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类型差异根据人们对事物的反应方式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分为外倾性和内倾型;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关系中,人的性格又可以被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5.多元智能理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可被区分为八种:(1)语言智能(2)数理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

论述:1.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答:(1)认知发展机制:主要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①图式: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②同化:指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示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③顺应:指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④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度的过程。

(2)认知发展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具体特征表现为:初期儿童刚刚能区分主体与客体;中期儿童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到主动探索,智力已先于语言发生;后期有了表象,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开始进行“表象性思维”。思维特征具有单向性、刻板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儿童还没有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思维特征具有多向思维,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等。思维的可逆转性,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思维已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与形式分开,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思维特征: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

2.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对学习的制约性,认为它不仅制约着学习内容的深浅,还制约着学习方法的选择。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在教学中一方面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应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成其强调这一点,他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3)教学对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最近发展区实现。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强调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积极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强化: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叫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3.渐近分化:是指教材的呈现或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应该遵循从一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别、按层次渐近分化的原则。

4.综合贯通:是指在组织安排教材时,除了从纵的方面遵循由一般到具体的渐进分化原则外,还要有意识地从横的方面将新旧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加以组织、整合、协调,融会贯通。

5.先行组织者:(1)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目的是用来帮主学生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在“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因此称为先行组织者。

6.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简述:1.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2)学习通过顿悟和理解获得期待

(3)个体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

(4)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答: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

①效果律:即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如果反应之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那么在联结就会加强;如果反应之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那么联结就会削弱。

②练习律是由使用律和失用律组成。使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加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就会增强;失用律则是指若不予以使用,联结就会减弱。

③准备律可以看做是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个体是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或者说是否会发生刺激反应的联结,与个体事先是否处理准备状态有关。

3.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客观条件:即外部条件,指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即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其次,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潜在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2)学习观: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自己的理解。

(3)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增加新的知识经验。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答:①支架式教学

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包括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效果评价四个环节。

②情境教学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又被称为“抛锚式情景教学”。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

③探究学习

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实验,通过这些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理解的学习方式。

④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论述: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答:1、学习观

(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布鲁纳把认知的生长看做是一个表征系统不断形成的过程。个体在认知生长的过程中,要经过动作表征阶段、映像表征阶段、符号表征阶段这3个阶段。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由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或经验构成的观念结构,实际上是指各种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方式。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益处或作用答以下五点)

a)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由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态度、方法等组成的知识结构。学生理解了学

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把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使学习变得容易。

b)有利于记忆学科知识,

c)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

d)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以及儿童的智力发展。

e)布鲁纳特别强调基本知识结构化的教学思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

心地位。

(2)提倡发现学习,

所谓发生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的知识。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探究新情境的态度和掌握发现式学习的方法。

(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简答)

<1> 动机原则<2> 结构原则<3> 程序原则<4> 强化原则

2.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倾向、观点与应用?

答: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倾向

(1)个体建构主义

个体建构主义与认知学习理论有很大的连续性,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2)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参与到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中,且需要学习者进行合作互动,来构建有关的知识。如认知学徒式、支架式以及情境式教学方式。

再答简答题第四题和第五题。

第四章学习动机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发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

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简述:1.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分类?

答:(一)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在力量激发产生的动机。

(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内)

这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内驱力(外)

这是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外)

指一个人为了保持他人(如家长、老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答: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4个层次统称为缺失需要,第5个层次定义为生长需要。

3.成败归因理论?

答: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韦纳及其同事归纳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把成功与失败的结果归结为个人能力、自己作出的努力程度、工作任务的难度、运气四个因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4.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答:(1)成败经验

(2)对他人的观察

(3)言语劝说

(4)情绪和生理状态

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型曲线。

论述: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答: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1.熟悉教材

2.了解学生

3.贯彻始终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形曲线关系。即动机水平适中,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心理学家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概括说: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的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贾德把它称为概括说。

简述:1.学习迁移的类型?

答:根据迁移的性质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根据迁移的方向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的内容划分,可以把迁移划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学习情境的不同,可以把迁移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

2.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从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1)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2)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及其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包括清晰性)。

3.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定势作用有两重性:一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消极的阻碍作用。

论述:1.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答: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为了促进迁移,教材中必须有那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布鲁纳认为,这样的概念原理应放在教材的中心。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1)从一般到个别,渐近分化

(2)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3)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把所学知识技能顺利地进行应用,促进更广泛更一般的迁移,也就是说学会了如何学习就可以实现最普遍的迁移。

第六章知识学习

1.知识:是对信息的表征,其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

3.程序性知识:是指导个体如何执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知识。

简述:1.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和表征方式?

答:基本单元和表征方式:基本单元是组块,安德森提出3种不同类型的组块:时间序列、表象和命题。

<1> 时间序列:储存的是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的知觉

<2> 表象:表征物体物理特征和空间结构的信息组块

<3> 命题:表征观念及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的信息组块,是一种基于语言的表征。

2.知识学习的分类?

答: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遗忘的规律与理论解释?

答:遗忘进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过了相当长时间后,几乎不忘。

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的衰退引起的。

(2.干扰说

倒摄抑制就是后继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继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3.同化说

遗忘过程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有两种遗忘:

一是积极的遗忘,学习了较高级的概念与规则之后,用其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的观念遗忘,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

二是消极的遗忘,用原有的观念来代替表面上相同但实质不同的新观念,从而出现记忆错误。

(4.动机说

遗忘是因为学习者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斥在意识之外。

论述:1.根据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学习者是如何利用旧知识吸收新知识的?

答:1.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就是把新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原有的上位观念之下,并使之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观念意义的过程。也叫做类属性学习

(1)派生类属学习:这是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派生物。

(2)相关类属学习: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性学习,就是通过综合归纳来获得新意义的学习。当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形成某些概括程度比较低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就是通过并列结合获得意义的学习。这是在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而是并列结合的一般关系时产生的。

2.说明遗忘的规律、原因以及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答: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作识记材料,研究了遗忘进程和规律,遗忘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过了相当长时间后,几乎不忘。

遗忘的理论解释(即遗忘原因)

(1.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的衰退引起的。

(2.干扰说

倒摄抑制就是后继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继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3.同化说

遗忘过程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有两种遗忘:

一是积极的遗忘,学习了较高级的概念与规则之后,用其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的观念遗忘,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

二是消极的遗忘,用原有的观念来代替表面上相同但实质不同的新观念,从而出现记忆错误。

(4.动机说

遗忘是因为学习者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斥在意识之外。

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1.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3.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4.进行组块化编码

(5.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

第七章技能学习

1.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是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3.心智技能:又称为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简述: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与培训要求?

答: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4个阶段。

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二)必要而适当地练习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

2.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与培养?

答:(一)原型定向

(二)原型操作

(三)原型内化

培养要求:(一)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四)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八章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2.精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是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

3.元认知: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元认知就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简述:1.培养元认知的具体途径?

答:(1)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

(2)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

(3)加强元认知操作的指导。

(4)创设反馈的条件与机会。

论述:学习策略的分类及其含义?

答:(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考虑的,是信息加工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它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作用。它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策略和人力资源利用策略。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

3.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是不同程度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一种潜能。

简述:1.问题解决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答:(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问题的呈现特征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反应定势

(四)功能固着

(五)智力水平

(六)动机强度

2.创造性及其特征?

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1)变通性。(2)独创性。(3)流畅性。

论述:1.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和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答:(一)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

(2.学校教育环境

(3.社会环境

(二)智力因素

智商低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的人未必就有高创造性;创造性低的人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中等(120)以上的智商水平。

(三)已有的知识经验

(四)动机

(五)个性因素

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2.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答:(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教学中,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练习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首先,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我们要尽量从教师提出问题过渡到让学生质疑,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第十章品德的发展

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替代性强化: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简述:1.品德的心理结构?

答: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心理成分。

(一)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现象、道德规范及其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道德认识包括三个主要的环节: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是个体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举止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有。

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

二是想象性的情感体验。

三是伦理性情感体验。

(三)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他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他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一)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二)习俗道德水平(10 - 20岁)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叫做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三)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心理学能力试题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就是以某种事物就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与情感过程就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就是 4、人对客观事物就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就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与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就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就是( B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就是( 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就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就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 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与情感 D、情感 12、情绪与情感就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 B )。 A、情绪与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就是( 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就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 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 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 C )。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1分,45*1=45分) 1、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鼻祖的是(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冯特 2、以特定的心理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的研究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教育实验研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处理属于( A )。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无关变量 D. 常量 4、下列哪个现象与视觉适应现象有关。( D )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 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知觉到红旗总是红色 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 D.夜晚开车与对面车辆会车时不宜开远光灯。 5、坚信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尊重个体的独特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C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格式塔学派 6、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 D )。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7、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会随刺激时间而发生变化,此现象叫做( D )。 A.感觉后效 B.感觉变化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8、正上课时突然听到某同学的手机铃声响了,对这种刺激的注意属于(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注意分配 9、感受性是( B )。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10、登山运动员的登山服饰,为安全大计在服装颜色设计方面主要需考虑知觉的( B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1、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 C )学派。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认知 12、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成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 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知觉的( A )。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1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恒定的( 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毫无关系 14、暗适应完成后,视觉感受性( B )。 A.无变化 B.提高 C.降低 D.提高和降低 15、已知重量的感觉差别阈限为1/50,某举重运动员已举起150Kg,请问至少增加多少 kg后,该运动员能明显感觉重量增加了。(C)

基础心理学测试题.doc

咨询员单选题(应有133 ■实有160题) 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d (A)1876 (B)1877 (C)1878 (D)1879 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o b (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 为一门独立的科学。c (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 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心理的发生、发展 (B)社会对心理制约 (C)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D)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 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A)活动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o (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 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乂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 )o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人格和认识过程 (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和人格 8、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 (A)神经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9、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o (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 (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 (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 10、()以研究知觉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 (A)精神分析学派 (B)构造主义

《心理学》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 ) 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 ( ) 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 ) 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 ) 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 ( ) A.关键期B.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 ( ) A.感知觉 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 ( ) 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 A.心境B.激情 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 )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 第一信号系统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

什么特性?( ) A.理解性B. 选择性C.整体性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 ) A.习得B.延迟 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 ) A.卡特尔B.比奈C.推孟 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 ) A.去个性化现象 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 ( ) 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 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 ) A. 胆汁质B.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 ) A.125 B.120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 () 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 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 ) A. 费希纳定律B.韦伯定律C. 格拉斯曼定律D. 韦伯-费希 纳定律

《普通心理学》试卷四及答案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卷) 专业:课程名称: 考试时间: 一、名词解释24% 1、无意注意 2、感觉 3、再造想象 4、创造性思维 5、理智感 二、填空题18% 1、心理过程研究的是------------------------、 ---------------------和--------------------。 2、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 3、注意有存在对活动的--------------和---------------功能。 4、-----------年,心理学家---------------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的诞生。 5、人的内部感觉有------------、----------------和---------------。 6、--------------------定律提出心理能量随着刺激物的乘方函数而变化。 7、似动知觉包括------------------运动、-------------运动、-----------------运动。 8、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例如-------------。 9、形象记忆是-----------------------------------------------------------------------。 10、过度学习达到-------------时保持效果最佳。 11、画家擅长-------------思维。 12、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和---------------。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心理学基础历年考试试题

江西财经大学 06-07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39002A 授课课时:36节 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适用对象:大学本科 一、名词解释分)分,共16(每小题4 4.似动2.无意注意,3.晶体能力,1.个性心理特征,二、填空题) 15分(将每空格处的正确答案添写在答题纸上。每空1分,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1.注意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的基本方法有2.保持量测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____。3.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象基本特征是、为之程称象形的心理过一个栩栩如生的林黛玉的脑看5.完《红楼梦》后中产生。______________ 。、_____ ___6.斯腾伯格把人的智力分成三元 _______ _、_____ ___三、判断说明题分;32分,说明(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或错误的理由,判断20分)分,共判断错误,全题不得分。每小题51.暗适应过程是视觉感受性不断下降的过程。 2.思想开小差是一种注意的转移。 150%保持量最佳。3.过度学习 4.气质有好坏之分。四、简答题分)分,共24(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出解释。每小题6 1.什么是表象与想象?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3.内驱力、动机与诱因的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五、论述题分)12.5分,共25(回答要点,并作出相应论述。每小题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请结合自己,论述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能力?2.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4%) 1、有意注意 2、知觉 3、创造想象 4、思维 5、道德感 6、能力 二、填空题(18%) 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 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_____________的诞生。 三、判断并在错的题目改错(14%) 1、社会环境对人的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严宝亮 单位:凤翔中学 专业:化学 考试科目:基础心理学 考试分数: 年月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课程名称基础心理学姓名严宝亮单位凤翔中学专业化学题号分数签名1 2 3 4 5 6 7 8 9

年月日 10 总分 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基础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问?(D) A灵魂B意识C行为D行为与精神过程 2.红灯灭了之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后像,这叫:(A) A正后像B负后像C明度对比D色彩对比 3.有些教师十分强调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理解,认为它们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这 一看法体现了心理学何种观点?(D ) A 生物学观点B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C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D认知的观点 4. 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A) A定势B迁移作用C动机状态D变式 5.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D) A指向性和集中性B指向性和选择性C调节性和集中性D选择性和集中性 6. 与注意信息加工不相关的理论是:(B) A瓶颈模型B透镜模型C特征整合模型D眼动理论 7. 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中,属于第三层次的需要是哪种需要?(B) A安全B爱与归属C自我实现D尊重 8. 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哪个区域的?(D) A顶叶B颞叶C额叶 D 枕叶 9. 幻想是哪种想象的特殊形式。(A ) A 创造想象 B 再造想象 C 无意想象D空想

10“心理旋转”研究说明表象是一种:(B) A映像B心理操作C概括性D自觉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20分)。 1、流体智力 答: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来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 2、效度 答: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3、顺应 答:由于新刺激的作用,现有的格式会适当改变以适应外部刺激的特点,这个过程称作顺应。 4、幂定律 答:幂定律指的是心理量S(如长度的主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kIn。 三、简答(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答:(1) 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易于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2) 对兴趣的依从性。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3)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能否正确地组织活动,也关系到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有些人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起居饮食很有规律。这样,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能全神贯注地工作。相反,一个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整天处于忙乱状态.在必要时就难以组织自己的随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某些外部活动结合起来,也有利于注意的维持。(4)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知识经验对随意注意也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异常熟悉的事物或活动,可以自动地进行加工和操作,无需特别集中的注意。另一方面,人们想要在活动中维持自己的注意,又和他们的知识经验有一定关系。(5) 对人格的依从性。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 2 简述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答:所谓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因而一向受到教育界与社会各界的重视。(一)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有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中间分成不同的层次。如果我们用斯坦福一比奈量表来测量某一地区全部人口的智力,则智商在100±16范围内的人应占全人口的68.2%,智商在100+32以内的人应占全人口的95.4%。智商高于132或低于68的人在全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不同智商水平在人口中所占百分比是不同的。( 二) 表现早晚的差异

最新心理学基础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V 1. 下列哪项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a)A. 望梅止渴 B. 学说话 C. 学走路 D. 学穿衣 满分:1 分 2.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是指(B)。A. 音色 B. 声调 C. 音频 D. 音量 满分:1 分 3. (C)最直接的表示就是接纳。A. 共情 B. 同情 C. 尊重 D. 真成 满分:1 分 4. (A)中最典型的理论是社会学习论与社会交换论。A. 认知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 D. 行为主义学派 满分:1 分 5. 初中生可以利用(D)作为学习的工具。A. 语言 B. 动作 C. 文字 D. 抽象符号 满分:1 分 6. 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 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 C.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 D.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 满分:1 分 7. (C)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A. 催眠 B. 睡眠 C. 白日梦 D. 记忆 满分:1 分 8. 下列不属于反抗心理原因的是(D)。A. 自我意识的高涨 B. 兴奋性过强 C. 独立意识 D.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满分:1 分 9. (B)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前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满分:1 分 10. “你对此感到伤心”是(D)会谈技术。A. 倾听 B. 开放性 C. 封闭性 D. 情感反应 满分:1 分 11. 下列属于特殊能力的是(D)A. 观察力 B. 记忆力 C. 抽象概括力 D. 色彩识别力 满分:1 分 12. 下列不属于认知风格的是(C)A. 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 冲动和沉思 C. 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 D. 同时性和继时性 满分:1 分 13. 以下对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D)。A. 先天遗传影响与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B. 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 C. 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D. 个体主观性和环境客观性相互影响并存。 满分:1 分 14. 以人为中心的辅导法是由(a)提出的。A. 罗杰斯 B. 艾利斯 C. 巴普洛夫 D. 弗洛伊德 满分:1 分 15. 在出生后5-6周,婴儿表现出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b )A. 自主性微笑 B. 社会性微笑 C. 无意识微笑 D. 潜意识微笑。 满分:1 分 16. 遗忘的规律是(a)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匀速 D. 没有规律 满分:1 分 17. 态度具有一定的(a)和持久性。A. 稳定性 B. 渐进性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普通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6%) 1、能力: 2、思维: 3、动机: 4、感觉: 二、填空题:(16%) 5、人的心理现象形式多样,为便于研究分成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和 . 6、知觉的基本特性是、、、。 7、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将思维分为、、。 8、注意的品质有、、、。 9、似动知觉包括运动、运动、运动。 三、选择题:(20%) 10、心理学是研究。 ①人的行为科学②人的思维科学 ③人的意识科学④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1、一天,某班新转来了一个同学,大家都很自然地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这种注意属于。 ①有意后注意②无意注意③有意注意 12、在人的感觉中,对人的认识作用最大。 ①听觉②嗅觉③视觉④肤觉 13、“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 ①思维的概括性②思维的灵活性③思维的间接性④思维的直觉性 14、“人逢喜事精神爽”属于。 ①心境②美感③激情④应激 15、“前怕虎,后怕狼”,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差的表现。 ①自觉性②果断性③自制性④坚持性 16、智力的核心是能力。 ①想象②注意③记忆④抽象思维

17、是评价个人品德的最终依据。 ①道德认识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④道德行为 18、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①弗洛伊德②韦克斯勒③马斯洛④吉尔福特 19、打字员对文稿的记忆是记忆。 ①瞬时②短时③长时 四、简答题:(24%) 20、怎样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复习或练习 21、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22、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3、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五、论述题:(24%) 24、论述思维的本质。 25、试述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专业课程名称心理学出卷人 一、名词解释:(16%) 1、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3、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填空题:(16%,每个空格1分) 5、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6、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 8、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9、动景、自主、诱导 三、选择题:(20%,每题各2分) 10、④ 11、② 12、③ 13、③ 14、① 15、② 16、④ 17、 ④ 18、③ 19、②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普通心理学答案形成性考核网上作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作业一: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A.二元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构造主义 2、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语言运动区也叫做()。 A.下丘脑 B.布洛卡区 C.大脑中枢 D.杏仁核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叫做“()”。 A.思维决定意识 B.存在决定意识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存在先于本质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A.巴甫洛夫 B.约翰?穆勒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5、()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冯特 D.雷蒙德 6、()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 A.强刺激 B.弱刺激 C.远刺激 D.近刺激 7、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 A.反应 B.意识 C.脑电 D.神经冲动 8、色觉属于()的一种。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9、所谓(),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A.刺激 B.感觉 C.编码 D.心理

10、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等。 A.视觉、听觉、嗅觉、运动觉 B.视觉、听觉、嗅觉、平衡觉 C.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D.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11、在颜色一致的前提下,要求从一群图形“V”中搜寻图形“O”,发现“V”形数目的多少,不会影响检测出“O”形的速度。原因是两种符号的差别只是发生在原始特征的水平上。这个试验叫做()。 A.解剖实验 B.光照试验 C.视觉搜索试验 D.脑电监测实验 12、人类通常以直立的姿势感知外部世界。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会受到影响。当观察着俯视或仰视时,他知觉到同一物体的大小要比直立正视时()。 A.大 B.小 C.相等 D.时大时小 13、在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知觉的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的大小有关系。 A.光线 B.色彩差异 C.投影 D.移动距离 14、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基础心理学试题三

基础心理学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合。 2、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思维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思维的知觉。 3、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4、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直观性和概括性。 5、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6、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 7、动机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 8、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和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9、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10、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和内化。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B )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 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3.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D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记忆过程包括(A )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再认、重现和记忆 6.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 D )影响。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干扰抑制 D.双重抑制 7.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B ) A.抽象性 B.概括性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健康——幸福你我他 1、阳光心态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2、心理健康是____,而不是____。 3、黑色区描述的是心理状态的____。 4、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有____、____、____的情绪,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5、台湾患脑瘫的黄美廉经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她的经典名言是:____________。 6、个体因受过去成功经验或过度赞扬的影响而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等认识偏高的现象成为____。 7、____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8、防止过激反应,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是____的主要目的。 9、心理危机通常为自限性,多于____周内消失。 10、____创造生活,消极的心态毁灭生活。 11、处于心理白色区就是____,处于黑色区则是心理变态,而处于灰色区则界于上述两者之间。 12、消极思维模式的____,即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能力也没有,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 13、一味地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都是____的表现。 14、____是指与入学考试、智能测验、学业测验等相关的焦虑,它是一种急性焦虑。 15、出现心理问题虽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完全不必如临大敌,疑神疑鬼,应当____。 16、每个人在其一生的发展中都可能遇到由突发事件引起____。 1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时间束缚自我的方式,消极思维模式的____。 18、追求成功、幸福的人们的三大生活主题是拥有____、成全美好的人格、拥有成功的人际关系。 19、成功的道路是由____铺成的。 20、____是一种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的心态。 1、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 2、一个过程、结果 3、心理变态 4、积极、乐观、稳定 5、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6、光环效应 7、自我同一性 8、心理危机干预 9、1-4 10、积极的心态 11、心理健康 12、自我否定 13、心理不健康 14、考试焦虑 15、坦然面对 16、心理危机 17、永远长在 18、健康的心理 19、目标 20、阳光心态 二、判断题(10题) 1、阳光心态的人就是没有黑暗和悲伤的时刻。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 3、把心理危机当成一种心理疾病来处理。 4、心理健康对人生成败的影响不大。 5、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 6、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结果。 7、一切心态健康的人都是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 8、大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已经很稳定,大多数人的内心体验很平稳。 9、大学生的智力发展非常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 10、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安全感、归属感与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5题)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结果使自己长期生活在痛苦、沮丧甚至绝望的心态中而不能自拔。这说的是消极心理的____(a )

《基础心理学知识》(2015)习题与参考题答案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2015修订版)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A (A)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B)除精神病人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D)所有心理现象的学科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B)心理过程、能力和人格 (C)知、情、意和人格(D)需要、动机和人格 3.心理过程包括()。B (A)能力、气质和性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 (C)知、情、意和能力(D)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动机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C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 (C)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D)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5.心理学是()。D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阶段。B (A)感觉、知觉、思维三个 (B)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 (C)感觉、知觉、情感和思维四个 (D)感知觉、思维萌芽、思维和意识四个 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C (A)感觉的阶段(B)知觉的阶段 (C)思维萌芽的阶段(D)思维的阶段 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冯特(B)韦伯 (C)费希纳(D)艾宾浩斯 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C (A)1840年(B)1860年 (C)1879年(D)1885年 10.冯特和铁钦纳是()学派的创始人。B (A)格式塔心理(B)构造心理 (C)机能主义心理(D)行为主义 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A (A)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主张要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D (A)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C (A)冯特和铁钦纳(B)杜威和安吉尔 (C)华生(D)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冯特和铁钦纳(B)杜威和安吉尔 (C)罗杰斯和马斯洛(D)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C (A)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 (B)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C)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机制 (D)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6. 16.神经元是由()组成的。B (A)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B)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C)细胞、突起和纤维(D)细胞核、突起 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A (A)树突(B)轴突 (C)细胞核(D)细胞质 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D (A)树突(B)轴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