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企业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企业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企业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463份来自江苏和浙江两省7市的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构建企业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三者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企业高管社会资本与企业适应能力对企业绩效均有正向影响,企业适应能力在高管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

关键词:企业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企业绩效;结构方程模型

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自身发展的好坏取决于自己的关系网。每个人的关系都是专有的,在关键时刻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成功的企业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利益相关者打交道,他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以及人脉资源。如果企业家有足够的社会资本,就更可能快准狠地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高管社会资本不仅可以有效增加企业获取异质性资源的机会,还可以降低企业获取资源的交易费用,使企业能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在管理学中,研究较多的是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且都是围绕企业家的关系网络进行的,这与企业家在企业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虽然企业高管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但是从社会资本角度去研究高管的实证研究较少。此外,关于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的中介因素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组织学习、资源获取,未重视企业适应能力的作用。杨秀芝和李柏洲阐述了适应能力强是企业竞争优势所在,构建适应外部动态环境的企业竞争优势离不开对企业适应能力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463份有效问卷,阐述并验证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两两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适应能力在高管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为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和企业绩效的深入研究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高管社会资本

高管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无形资源,高管必须要有能力为企业获得发展资源。企业高管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可以知晓外部环境变化信息,从而对企业进行战略调整以提高企业适应能力。高管是企业的反映体,其日益强化的社会资本必定会反映在企业层面,其拥有的社会资本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源,还可以帮助企业进入高利润行业,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高管社会资本对企业适应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2:高管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2.企业适应能力

胡大力认为企业适应能力指企业在适应、协调外部环境的过程中能正常经营的能力,实质上也就是企业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动改变企业行为以找到外部市场适当位置的能力。陈国权论证了企业能保持长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就是能正确认识把握它与环境的关系。董保宝研究发现企业的适应能力越强,在环境变化时能比竞争者反应更快。张凤海研究发现企业适应能力对企业盈利性和成长性有正向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3:企业适应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根据以上理论假设h1、h2、h3,可以认为高管社会资本通过提高企业适应能力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路径可能是存在的,从而可以继续提出以下假设:

h4:企业适应能力在高管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1.变量测量与模型构建

本文的问卷是结合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进行,再与常州3家知名企业的8名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对初步设定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深度讨论,对问卷调查表作进一步的修改,最后确定了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1)企业高管社会资本。借鉴马富萍对高管社会资本的划分,

本文将高管社会资本分为商业性社会资本、公共性社会资本与政治性社会资本。其中,商业性社会资本指高管与客户、同行竞争者和供应商及其他行业的高管建立的社会网络关系;公共性社会资本是指高管与中介机构负责人建立的社会网络关系;政治性社会资本是指高管与政府建立的社会网络关系。(2)企业适应能力。参考贺远琼等对企业适应能力的分类,本文将企业适应能力分为市场适应能力与非市场适应能力两个维度。问卷中共设置了8个问题测项。(3)企业绩效。学者们一般选用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衡量企业绩效,比如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tobin'sq和股票报酬率等。但问卷调查很难获取会计指标与市场指标相关值,所以本文采用市场份额增长率、销售额增长率和利润额增长率等相对指标衡量企业绩效。综上构建企业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如图1:

2.研究样本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江浙两省,对这两省企业高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16份,回收536份,共获取有效问卷463份,实际回收率为87.01%,问卷有效率为86.38%。关于样本来源方面,江苏地区占54.5%,浙江地区占45.5%;在463份问卷中,国有控股公司占38.2%,外资企业占21.5%,传统国有企业占26.8%,民营企业占13.5%。

3.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所涉及的变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研究假设。选用指标χ2/d、rmsea、gfi、cfi、agfi、nfi、pnfi与pcfi,验证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当路径系数相对应的p值小于等于0.05时,说明统计具有显著性。此外,潜变量的组成信度应当在0.7以上及潜变量的萃取变量在0.5以上。具体数据处理工具包括spss16.0和amos17.0等软件。

4.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1)信度分析

本文采用cronbach's系数检测变量信度,一般认为cronbach's大于0.8时样本量表为高信度,企业绩效的cronbach's值最高为0.921,其他变量的cronbach's值也都符合标准,这表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效度分析量表的效度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2数据显示来看,各项指标的拟合度都符合适配标准,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

三、研究结果

1.各变量间关系的检验

基于前文理论分析与问卷调查数据,对高管社会资本与企业适应能力的关系进行检验,得到高管社会资本作用于企业适应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85(p=0.000),表明企业高管社会资本对企业适应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模型拟合度较好,假设h1得到验证。其次,采用相同的方法检验高管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到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62、0.68,表明高管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适应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2、h3得到验证。

2.整体理论模型检验

将企业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三者放在同一个结构方程模型中作进一步检验(如图2所示),检验企业适应能力是否在企业高管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以验证假设h4是否成立。

(1)整体理论模型拟合度检验

基本拟合度检验结果见表4,各变量的因素负荷量均大于0.7,企业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的组合信度均大于0.7,萃取变异量均大于0.5,说明模型的基本拟合度较好。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χ2/df=1.2560.90,cfi=0.996>0.90,agfi=0.952>0.90,nfi=0.905>0.90,pnfi= 0.750>0.50,pcfi=0.762>0.50。各项拟合指标均符合标准,表明整

体模型拟合度较好。

(2)整体理论模型路径分析

由表5可知,高管社会资本与企业适应能力的路径系数y11为0.725,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路径系数y13为0.559,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高管社会资本对企业适应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适应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高管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路径系数y12为0.012,没有通过p值检验(p=0.567),说明加入企业适应能力变量后,高管社会资本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因此企业高管社会资本通过提高企业适应能力间接提高企业绩效,企业适应能力是企业高管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假设h4得到验证。

四、结论与启示

1.研究结论

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均是企业绩效重要影响因素。高管社会资本对企业适应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社会资本越丰富,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高管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通过企业适应能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当把高管社会资本、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三者放入一个模型中考察时,发现高管社会资本对企业适应能力有积极影响,企业适应能力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但高管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因此,企业适应能力在高管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2.实践启示

(1)高管社会资本并不等同于寻租收益,高管的一切关系也不能都视为高管社会资本。高管社会资本价值是高管通过个人具备的社会关系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且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具备价值,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和法律要求的裙带关系不是社会资本,而是社会资本赤字。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对高管社会资本的研究,也限制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企业高管要注重培育其社会资本,在拓宽社会资本的渠道方面,本文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企业高管要尽可能多地与企业纵向、横向相联系企业的高管建立联系,这有助于高管获得来自企业外信息。第二、加强与政府官员的联系。在中国,尽管政府已经声明让经济发展依靠市场调节,但是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还未完全转变,政府依然是企业重大利益相关者。企业高管可以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会议论坛,增加自身与政府官员打交道的机会,或者高管可以试图让自己当选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以此参与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第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企业高管参加公益活动,既能得到更多人脉又能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获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提高企业社会形象。

(3)高管要提高个人社会资本质量。一方面要提高信任度,将以关系为主导的社会资本转变为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提高网络关系质量,以获得更良好的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对利益相关者坚持互惠原则,不损害对方利益。

关于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调研报告

关于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调研报告 为大力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规范实施、加快落地,确保PPP改革取得更大成效,2016年底我们对河北、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湖南、贵州、云南、内蒙古、甘肃10个省(区)PPP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相关省(区)推进PPP工作的主要做法 从调研情况看,各地区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多措并举,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一)注重观念转变。很多地区高度重视PPP工作,不再将PPP模式作为单一的融资工具,而是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充分认识PPP模式对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作为本地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许多地区都是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自上而下、高位推动PPP工作。比如,河南开封市表示,做好PPP 工作要分“想明白、弄明白、干明白”三步走,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提前谋划、统筹推进;云南大理州将推广PPP模式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围绕洱海环境治理,打造PPP示范项目群,发挥区域整合和规模效应,仅2016年完成的投资就与整个“十二五”时期持平,把过去“有想法、没办法”的事变成了现实。 (二)注重组织保障。针对PPP项目覆盖领域广、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的客观情况,很多地区都建立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组织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专门机构。河北、河南、云南、内蒙古、甘肃等地,建立PPP中心或PPP 办公室等专门管理机构,明确主体责任,加强上下联动,促进工作落实。二是建立协调机制。江苏、河南、湖南、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地,在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PPP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领导挂帅,明确牵头部门和部门分工,确保形成合力。三是建立督查机制。河北、江苏、安徽等地,将推广PPP模式列为深化改革重点工作,并定期督查任务进展情况。 (三)注重建章立制。各地区在及时转发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地区的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为PPP项目规范实施提供

浅谈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研究(一)

浅谈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研究(一)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资本技术创新 论文摘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费本外,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为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文章将社会资本理论融入到技术创新理论中,探讨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信息需求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试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将掀起一股企业自主创新的浪潮。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世界经济进入了以信息、网络和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企业不再只是依赖于对稀缺资源的占有,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创造以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运用知识改造世界的过程,它必定会与社会的许多层面产生各种复杂的联系,从而给技术创新活动增加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此背景下,任何企业仅仅依赖自身拥有的、有限的内部资源已无法满足技术创新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因此,为了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正开始朝着开放、合作、网络和动态整合的方向迈进。 一、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技术创新的概念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德文版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最根本的源泉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创新概念包括了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个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这个定义一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研究,即从传统的经济学视角转向管理学视角,并向社会学视角演进。 随着技术创新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也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特征,理论界和企业界开始从管理学的角度来打开技术创新这一“黑箱”。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技术创新就是从一种新思想的产生剧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和扩散的过程。解释了创新的“过程”与“结果”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强调,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创新的滞后甚至失败。 由于孤立的创新性企业或者高度专业化的研究与开发部门本身很难迅速创新并开发足够多的、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它需要在与其它企业或组织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的基础上才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当代的技术创新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广泛的社会过程,即技术创新的社会网络理论。 因此,如何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它可以为技术创新理论自身的“创新”提供—个新的突破口。 技术创新过程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不确定性的存在既是创新存在的根据,又是创新行为发生的障碍。由于没有历史的惯例可以依循,技术创新的产生、发展以及创新后果的不确定,使企业的创新行为面临较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也滞缓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资本结构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从企业经营最基本的要素资金出发,探讨改善资本结构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资本结构理论看,上市公司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手段更加符合资本结构研究对象的特点要求,并且上市公司资本形成的基础是资本市场,而非上市公司则不是,因此研究上市公司比研究非上市公司重要得多。为了消除行业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可能对本文实证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同时使各上市公司业绩之间具有可比性,本文仅选取一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行业,作为研究对象。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指出:在有效的市场条件下,资本结构变动会影响企业价值,债权融资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方式而言对企业更为有利。本研究正是致力于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样本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影响公司绩效以及怎样影响公司绩效,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证券市场的成熟程度和有效性。文章采用资产负债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分别以净资产收益率和单位经济增加值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绩效。文章首先对交通运输仓储行业1999年以前上市的27 家公司的截面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发现在分析时段1999年至2003年,样本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单位经济增加值与资产负债率之间线性不相关;然后文章又对该行业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进行二次函数回归,同样也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这说明仅就1999年至2003年五年的截面数据而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存在最优区间;最后,文章对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该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性提出了改进的设想,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建议。

微观社会资本研究的反思_符平

微观社会资本研究的反思 符 平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理论研究中心武汉430079) 摘要:微观社会资本本质上是一种个体关系结构,是社会结构的衍生物。适中的持续互动、共同性规范和共同利益是微观社会资本生成和维持的主要条件。不对称的利益关系结构导致大量社会资本的被支配方利益受损。社会资本的获得过程中,非理性行动和理性行动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实现微观社会资本向宏观社会资本过渡的条件是将个体的社会资本置于广泛的关系 网络结构中。 关键词:微观社会资本;关系结构;互动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4)11-0075-06 近年来,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解释范式受到了广大社会科学者的关注。尽管其概念仍具有模糊性,实际测量也难以操作,但还是可以说,社会资本是当代社会科学界特别是社会学的一个新的理论生长点。回顾和总结以往研究,笔者根据社会资本的运作主体或者说受益主体将它区分为微观层面的社会资本(简称 微观社会资本 )和宏观层面的社会资本(简称 宏观社会资本 )。前者的运作主体和受益者是单个的社会自然人,而后者的拥有方是一个组织、社区或国家,运作者和受益者则是一个群体或大众。在本文中,笔者将努力就这两个不同取向的融合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对微观社会资本的概念及相关基本问题的反思 1.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产生与类型的再思考。微观社会资本的研究广泛涉及到移民、农民工和大学生等的就业、个体经营者和企业家的成长与发展等方面。 1 研究者大多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定义。综观目前微观层面上社会资本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笔者认为,社会资本尽管有着诸多不同的定义,但其本质上可归结为一种个体关系结构(含先赋型和自致型两类),是个体互动的伴生物,是社会结构的衍生物。社会资本产生于个体与个体之间静态的关系结构或动态的互动所带来的关联的结点之上(见图1)。个体的社会资本大多是自然生成的,或是某些结构的附属品,或是某些行动的附属产品,或是制度环境(宏观意义上的文化、观念和法律等)下社会承认逻辑的产物,而并非一般意义上所认为的 创造 的结果。在这里,笔者的前提假设是:个体是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组织人,通常要追求其行为的合法性与合乎情理,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以便得到社会承认、更好地生存并开展行动,实现目的。这一行动逻辑给社会资本留下了巨大的生产空间。因此,可以说,制度环境是微观社会资本的宏观动力,微观社会资本是社会承认逻辑的产物。 创造 的社会资本多通过 理性 的途径获得,仅占较少的一部分。从所产生的功效来看,社会资本可以分为正功能的、零功能的和负功能的三种(大多数研究中的社会资本就是指第一种)。所以,不加区分地认为社会资本就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观点是有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范本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通用合同范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9) 第1条术语定义和解释 (9) 第2条合同背景和目的 (10) 第3条声明和保证 (10) 第4条合同生效条件 (10) 第5条合同构成及优先次序 (10) 第二章合同主体 (11) 第6条政府主体 (11) 第7条社会资本主体 (11) 第三章合作关系 (13) 第8条合作内容 (13) 第9条合作期限 (14) 第10条排他性约定 (14) 第11条合作履约担保 (14) 第四章投资计划及融资方案 (14) 第12条项目总投资 第13条投资控制责任 (15) 第14条融资方案 (15) 第15条政府提供的其他投融资支持 (16) 第16条投融资监管 (16) 第17条投融资违约及其处理 (16) 第五章项目前期工作 (16) 第18条前期工作内容及要求 (16) 第19条前期工作任务分担 (17) 第20条前期工作经费 (17)

第21条政府提供的前期工作支持 (17) 第22条前期工作监管 (17) 第23条前期工作违约及处理 (17) 第六章工程建设 (17) 第24条政府提供的建设条件 (18) 第25条进度、质量、安全及管理要求 (18) 第26条建设期的审查和审批事项 (18) 第27条工程变更管理 (18) 第28条实际投资认定 (19) 第29条征地、拆迁和安置 (19) 第30条项目验收.................. (19) 第31条工程建设保险 (19) 第32条工程保修 (19) 第33条建设期监管 (20) 第七章政府移交资产 (20) 第35条移交前准备 (20) 第36条资产移交 (21) 第37条移交违约及处理 (21) 第八章运营和服务 (21) 第38条政府提供的外部条件 (21) 第39条试运营和正式运营 (22) 第40条运营服务标准 (22) 第41条运营服务要求变更 (23) 第42条运营维护与修理 (23) 第43条更新改造和追加投资 (23) 第44条主副产品的权属 (23)

社会资本与企业文化

社会资本与企业文化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与特征 1.社会资本的内涵 由于社会资本是一门相对较新的理论,人们对社会资本的了解和研究还不深入,所以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最早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他对社会资本的定义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以社会结构资源为特征的资本财产,社会资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构成,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中。美国学者罗伯特?普特南这样定义社会资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以及网络等社会组织的特征。普特南把长期以来为主流经济学所忽略的基本关系转换为解释潜在经济能力与行为差异的概念,作为一种对集体行为以及长期选择,对经济发展所须依赖的结构与制度安排的诠释,得到了一大批学者的赞同,并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层面的研究之中。 国内首次提出并具体研究社会资本的是张其仔。他认为社会资本就是社会关系网络。[4] 顾新等人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关系来 获取资源的能力。李惠斌和杨雪冬认为,社会 资本是指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以规范、信任和网络化为核心的从数量和质量上影响社会中相互交往的组织机构、相互关系和信

念,是社会机构、社会成员互动作用的具有生产性的社会网络。在这个概念中,社会资本不仅表现为个人、组织相互关系的认同性、互利性,而且体现了这些联系的稳定性和扩展性,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大致认同。 2.社会资本的特征 社会资本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样都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除了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征,主要有: (1)公共物品性。社会资本只能在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形成,即个人或组织只能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才能拥有社会资本,所以社会资本是被这一社会关系网络所共有的; (2)不可转让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的社会资本都有其具体的使用范围,都只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所以是不可以转让的; (3)传递性。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各个个体或组织之间是 相互联系的,通过联系,A的社会资本可以传递到B,从而在使用上可以达到互惠的效果; (4)无形性。社会资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资本; (5)可再生性。经济资本会随着使用慢慢消耗,而社会资本可以 通过社会资本再生产有效地避免资源的消耗。 、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 企业文化的内涵 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中外学者们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合作协议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协议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4 -第二章协议主体........................................................................................... - 8 -第三章合作关系......................................................................................... - 11 -第四章投资计划及融资方案................................................................... - 14 -第五章项目前期工作................................................................................ - 15 -第六章项目建设......................................................................................... - 16 -第七章项目运营和服务............................................................................ - 23 -第八章项目移交......................................................................................... - 26 -第九章收入和回报..................................................................................... - 29 -第十章不可抗力和法律变更................................................................... - 34 -第十一章协议解除..................................................................................... - 36 -第十二章违约处理..................................................................................... - 37 -第十三章适用法律及争议解决.............................................................. - 40 -第十四章其他约定..................................................................................... - 41 -附件一:省财政厅(或省发改委)出具的证明本项目已经被列入省PPP项目库的文件 ................................................................................. - 46 -附件二:政府授权甲方作为本项目实施机构并代表政府与乙方签署本协议的文件 .................................................................................. - 47 -附件三:证明(政府专营补贴/政府购买服务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的人大决议或其他合法有效的审批文件 ..................................... - 48 -附件四:专营期内政府方在各年应支付的财政补贴金额测算表.. - 49 -

企业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企业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信息技术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假设,然后运用2013年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企业经营绩效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从而,为信息技术企业优化资本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相应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行业资本结构经营绩效 一、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价值最大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追求目标,公司经营绩效也受人们普遍关注,资本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方面,不仅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还会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绩效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直以来,理论界对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探讨从未间断。我国对于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陆正飞、辛宇(1998)分析得出,不同行业的资本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李义超、蒋振声(2001)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结论。于东智(2003)通过研究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关系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刘志彪等(2003)证实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其所在的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资本结构与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综合来说,我国的研究除了少数结论(洪锡熙和沈艺峰,2000;王娟和杨凤林2002)外,普遍认为企业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是负相关的(陆正飞,1996;刘志彪,2003;于东智,2003;肖作平,2005)。然而,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首先,未将行业因素考虑在内。在不同的行业中,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同一行业中进行横

社会资本研究

社会资本研究 一、社会资本的产生 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是建立在社会网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网研究的重点之就是考察个体的行为是如何受到各种外在的社会关系的影响的,正是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美国学者格拉诺沃特和林南提出并发展了个人的社会网络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的关系的理论,可以说是开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先河。 70年代初,格拉诺沃特在对个人寻职行为和结果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某个人寻找工作时,对他找到新工作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是通过他的关系密切的亲戚或朋友而获得,而是通过他的一般亲戚朋友而获得的,这与一般人的想象似乎正好相反。格拉诺沃特对此的解释是: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只有那些在各方面与某人有较强同质性的人才可能与他建立起比较亲密的关系,因此,这些人所掌握的信息也和他差别不大。而与此人关系较疏远的那些人则由于较强的异质性,也就更有可能掌握此人及其周围圈子内的人所无法得到的、对个体求职有帮助的信息(1973,1982)。在此基础上,林南提出了“社会资源”的理论。所谓社会资源,就是那些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取。拥有此种资源可以使个人更好的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一个分层社会结构中,当行动者的行动为工具性行动时,他所拥有的弱关系将比强关系给他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但前提是这种弱关系的对象处于比行动者本人更高而不是更低的社会地位)。林南的这个“社会资源”概念与我们下面将要看到的其他学者的“社会资本”概念已无太大的差异,在后来的研究中,林南有时也将“社会资源”改为“社会资本”。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Bourdieu)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这个概念,并把它界定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1988年,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 Coleman)在《美国社会学杂志》发表“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创造中的作用”一文,把社会资本定义为“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为——不论它们是结构中的个人还是法人”。布特南(Robert D.Putnam)从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制度绩效的研究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那些可通过促进协调行动而提高社会效能的特征,比如信任、规范及网络等”。这三种定义分别从社会文化、理性选择和政治学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的内涵给予了确认,使它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概念具有了合理性。 科尔曼(Coleman)在他的《社会理论的基础》(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中,从社会资

基于二阶因子模型的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研究

本文在评述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管团队社会资本概念,并率先对这一最新概念进行了具体操作化,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建立了高管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二阶因子度量模型。样本数据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各建构通过信度检验并具有较高的聚合效度和区别效度,能够可靠地度量高管团队社会资本这个复杂的多维理论建构。 [关键词]企业社会资本;高管团队社会资本;二阶因子模型[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69X (2010)11-0014-04 张进华(1982-),男,湖北汉川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高管团队社会资本与 企业战略管理。(湖北武汉 430074) ■张进华 基于二阶因子模型的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研究 伴随着社会资本研究在社会学、经济学中的兴起,企业社会资本已成为管理学研究的热点。现有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确立(Adler &Kwon, 2002)、维度划分以及作用机制的探讨(Nahapiet &Ghoshal ,1998),而实证研究则重在探索企业社会资本 对企业经营绩效(Shi ,Hu and Fu ,2006;Reed and Srini - vasan ,2009)、产品创新(Tsai &Ghoshal ,1998;Subrama -niam and Youndt ,2005)、行业网络形成(Koka and Prescott ,2002;Knoke ,2009)的影响作用,侧重于企业社 会资本测量的研究较为少见。企业社会资本作为学者们从社会生活中总结和归纳出的一种理论建构,无法被直接或间接地从社会中观察到,因而难以量化。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测量体系,学者们通常从各自研究角度出发,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多种多样,差异较大,相关的研究结论也无从比较,阻碍了企业社会资本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分析和总结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作些有益尝试。 一、现有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多附属于实证研究社会资本影响企业战略选择、知识共享、产品创新和经营结果的文献中。他们通常局限于企业家个人层次,仅仅用几个指标来简单代替企业社会资本。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权力制约与集体决策的精神在企业 中逐渐盛行,高管团队已经取代企业家个人成为企业最高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负责整个企业的组织与协调。企业家资本社会资本已无法代表企业社会资本(刘林平,2006)。 另一方面,一些文献(如Liao &Welsc,2003;韦影, 2007a ;钱士茹&韩瑜,2008)在研究企业外部社会资本 的功效时,经常采用Nahapiet &Ghoshal (1998)提出的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的分类法,实际上是对这一理论框架的一定程度上的误用。从Nahapiet &Ghosha (1998)对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各自的定义来看,这一分类标准有一个隐形的前提,那就是“网络的边界是明确的”,也就是说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是考察的某一具体网络内部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及其属性,是属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的范畴。而企业外部社会资本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外部联系网略的界限是不确定的,因此,Nahapiet and Ghoshal (1998)的三维度分类方法不适合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的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测量也必然是有误差的。 二、高管团队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 针对以上问题,Shipilov &Danis(2006)结合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和高阶理论首次提出了高管团队社会资本概念。高阶理论(Upper Echelons Theory)认为,高管团队而非企业家个人是企业的关键决策者,企业经营结果 J 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金融与经济2010.11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操作流程

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操作流程的报告 致萧梁电商物流产业园各位领导: 感谢您对于南京如神高科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信任,为了本PPP项目下一步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项目各阶段工作流程整理如下,本项目已可进入第三阶段,请各位领导阅示。 第一阶段:项目识别阶段 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1.项目发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由政府或社会资本发起,以政府发起为主 2.项目遴选: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进行评估筛选,确定备选项目。 3.物有所值评价: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 4.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为确保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财政部门应根据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财政支出、政府债务等因素,对部分政府付费或政府补贴的项目,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第二阶段:项目准备阶段 管理架构组建——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审核 1.管理架构组建:政府或其指定的有关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可作为项目实施机构,负责项目准备、采购、监管和移交等工作。 2.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实施机构应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风险分配基本框架、项目运作方式、交易结构、合同体系、监管架构、采购方式选择等 3.实施方案审核:财政部门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物有所值和财政承受能力验证,通过验证的,由项目实施机构报政府审核。 第三阶段:项目采购阶段 资格预审——采购文件编制——响应文件评审——谈判与合同签署

1.资格预审: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需要准备资格预审文件,发布资格预审公告,邀请社会资本和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参与资格预审。 2.采购文件编制:制作政府采购文件,明确购邀请、竞争者须知、竞争者应提供的资格、资信及业绩证明文件、采购方式、政府对项目实施机构的授权、实施方案的批复和项目相关审批文件、采购程序、响应文件编制要求、提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开启时间及地点、强制担保的保证金交纳数额和形式、评审方法、评审标准、政府采购政策要求、项目合同草案及其他法律文本等 3.响应文件评审:项目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开展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执行。采用竞争性磋商采购的,评审小组对响应文件进行两阶段评审:最终采购需求方案和综合评分。 4.谈判并签署合同:项目实施机构应成立专门的采购结果确认谈判工作组。按照候选社会资本的排名,依次与候选社会资本及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就合同中可变的细节问题进行合同签署前的确认谈判,谈判成功后,经过公示和政府审核,正式签署合同。 第四阶段:项目执行阶段 项目公司设立——融资管理——绩效检测与支付——中期评估 1.项目公司设立:社会资本可依法设立项目公司。 2.项目融资:由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负责,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应及时开展融资方案设计、机构接洽、合同签订和融资交割等工作。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和项目实施机构应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防止企业债务向政府转移。 3.绩效检测与支付: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合同约定,监督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履行合同义务,定期监测项目产出绩效指标,编制季报和年报,并报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备案。政府有支付义务的,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合同约定的产出说明,按照实际绩效直接或通知财政部门向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及时足额支付。 4.中期评估:项目实施机构应每3-5年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重点分析项目运行状况和项目合同的合规性、适应性和合理性;及时评估已发现问题的风险,制订应对措施,并报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备案。 第五阶段:项目移交阶段 移交准备——性能测试——资产交割——绩效评价 1.移交准备:项目实施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应组建项目移交工作组,根据项目合同约定与社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 一、定义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 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意义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化是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立足国内实践,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PPP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府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可以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PPP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体制机制变革。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能够将政府的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动力有机结合,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过度参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求平等参与、公开透明,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合同办事,有利于简政放权,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弘扬契约文化,体现现代国家治理理念。 (三)PPP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财税体制改革要求,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完整体现政府资产负债状况的综合财务报告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质是政府购买服务,要求从以往单一年度的预算收支管理,逐步转向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这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度一致。 三、项目范围 PPP模式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燃气、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均可推行PPP模式。各地的新建市政工程以及新型城镇化试点项目,应优先考虑采用PPP模式建设。 四、模式选择 (1)经营性项目。对于具有明确的收费基础,并且经营收费能够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等模式推进。要依法放开相关项目的建设、运营市场,积极推动自然垄断行业逐步实行特许经营。 (2)准经营性项目。对于经营收费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需政府补贴部分资金或资 源的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附加部分补贴或直接投资参股等措施,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模式推进。要建立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为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积极创造条件。 (3)非经营性项目。对于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建设—拥有—运营(BOO)、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推进。要合理确定购买内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代工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升级研究

代工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企业升级的关系研究 第一章绪论 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中小代工企业作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纵观我国中小代工企业,大多简单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来生存,却在设计研发、打造自主品牌等附加值增加最多的环节少有涉及和建树。然而,在当前CPI上涨、刘易斯拐点出现、人民币升值、外需萎缩、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贸易摩擦频发等的经济大变化的背景下,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中小代工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例如,作为苹果的代工制造企业富士康老总的郭台铭称,2010苹果利润率36.2%,而代工苹果利润却只有5%,富士康净利润为2.7%,且在2011年7月传出苹果欲打破由富士康独家代加工模式,准备增加第二家iPad制造商的消息,可见品牌主导商扼住了代工企业命运的咽喉。据统计,我国中小代工企业2010年的年利润率仅为1.47%,且主要来自于出口退税。欲转变这一不利局势,中小代工企业有力的回击方式只能是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事实上,不论实业界或是学术界都早已意识到,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扭转技术、品牌、渠道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实现OEM企业的升级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 中小代工企业转型升级,既要突破自身的成长瓶颈障碍,又要克服外部环境剧变带来的严峻挑战,则必须要化被动适应为主动出击,对代工模式实施升级。目前,学术界对于企业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和企业集群的竞争与协作两个角度。然而,这两个研究视角却忽略了一些企业未从GVC(全球价值链)以及企业集群获得资源,但升级水平和升级绩效却显著的事实。因而,可能存在某些潜在的未被重视的对企业升级有影响的因素未给予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为此,Bell &Albo(1999)认为可以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角度来关注企业拥有的有价值的且为其他企业难以复制和替代的资源和能力,从而分析企业成长原理。Ericsson & Michelson(1996)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包含组织资本, 还内涵有社会资本。在新的经济背景下,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为我们研究企业的成长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社会资本已逐渐成为分析社会学经济学的一个时髦工具( 边燕杰,2004) ,因为它可以揭示内嵌于行动者之间的网络关系资源的价值,这种网络关系资源往往被传统经济学所忽略。然而这种非正式制度规则,即社会网络却具有巨大的魔力,因为其网络了权利﹑传统人情﹑信息获取的渠道等,在影响企业资源配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因而有学者提出企业社会资本是转型中的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资源。 张其仔博士在《新经济始于技术,成于社会资本》中讲到,在东南亚的台湾投资商很大比例是利用原有的社会资本:63.6%的依靠当地华人为期当地的投资提供咨询,48.6%的台商参与协作行政管理,并与当地政府进行联系。由于中小代工企业自身规模和资源的局限,其更加重视内部各部门和雇员之间的信任合作,更重视与企业外部经济主体的联系,也更加注重整合企业内外部的隐形资源,进行创新知识的引进吸收和转化。所以,研究如何利用社会资本的网络关系中的资源来学习创新并获得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成功升级,将显得十分重要和有意义。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旨在引入社会资本这一新的视角来分析企业升级,具体通过分析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企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企业社会资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摘要了学与学的结合历程,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及产生,由于企业社会 资本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他融合了社会学、经济学和管三门学科来解决现实,抛开了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使我们对经济管理问题的更贴近现实,但是,这个理论还非常不成熟,所以最后探讨了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趋势。关键字社会资本企业 社会资本经济学社会学 1 经济学与社会学关于经济学和社会学,最准确划清他们界 限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他在他的著作《普通社会学通论》中提出经济学研究理性行为,而社会学研究非理性行为。在此之后,经济学与社会学日益疏远,只有极少数学者还试图保持两者之间的联系,比如熊彼特与韦伯等人,他们的努力丝毫不能阻拦经济学和社会学日益疏远的趋势。然而近几十年,这两门学科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征兆,加里·贝克尔将新古典经济分析即理性选择架构运用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贝克尔认为在有限的范围内,理性选择理论能够解决的问题比迄今为止已经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但他并不知道这个有限的范围到底有多大。以科尔曼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学家也开始构建理性选择社会学。但是一些非主流的经济学家却发现,理性选择理论存在缺陷,现实中人类的很多决策行为,无法用理性选择理论来解释。于是理性选择理论开始受到怀疑,经济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行为本身的重要性,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经济人 类学家卡尔·波拉尼、人类学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家卡尔·曼海姆等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 人类行为的动因问题,他们反对把个人简单地理解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认为个人行为的目的不仅要满足自我的物质需求,还要获得社会的认同,其行为是在文化和制度的背景下作出的选择,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体系等的潜移默化的。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道格拉斯·诺斯不仅关注正式制度对人的选择行为的影响,而且指出应该分析包括观念、文化、意识形态在内的非正式制度,这实际上暗示着对理性选择范式关于个人假设的修正。再如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信息经济学三剑客之一的阿克洛夫,他不用经 济学模型来解释非经济学行为,而是直接将非经济的社会学要素引入经济分析之中。他认为人们偏离理性最优化的现象往往不是随机的,由于社会或心理方面的原因,这种偏离经常是系统的。对这种情况提供新的分析方法的,是在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范围内发展 起来的社会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在一些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社会学家通过引入和运用一种新的社会学方法,即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诸多经验的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正如格拉诺福特所说,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经济学中流行的技术分析工具不适于讨论社会关系,也不适于解释社会关系如何对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这时大家关心的是社会关系网络如何构成有利于行动的资源、如何创造价值、行动者如何在行动中利用与他人的关系和更为广义的社会结构等问题。这时需要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或视角,而且这种新的分析工具或视角必须具备能够使社会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范式相融合的特点,即在一个行动者身上使理性选择假设与社会结构约束假设相容的功能。于是学术界把注意力投向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概念首先源于社会网络观点,可以从个体选择行为出发进行研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定义与常用名词解释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 定义与常用名词解释 PPP模式定义: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 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定义来源财政部财金[2014]76号) 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 关系。(定义来源发改委发改投资[2014]2724号文件) 名词解释(来源于财金[2014]113号) 1.全生命周期(Whole Life Cycle),是指项目从设计、融资、建造、运营、维护至终止移交的完整周期。 2.产出说明(Output Specification),是指项目建成后项目资产所应达到的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交付范围、标准和绩效水平等。 3.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 VFM),是指一个组织运用其可利用资源所能获得的长期最大利益。VFM评价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价传统上由政 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否可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评估体系,旨在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最优化。 4.公共部门比较值(Public Sector Comparator, PSC),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政府采用传统采购模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成本的现值,主要包括建设运营净成本、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和竞争性中立调整成本等。 5.使用者付费(User Charge),是指由最终消费用户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