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生幸福感评价基本问题探讨

中小学生幸福感评价基本问题探讨

中小学生幸福感评价基本问题探讨
中小学生幸福感评价基本问题探讨

中小学生幸福感评价基本问题探讨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曹飞

提要本研究是中小学生幸福感监测与评价的前期基础研究,着力探讨中小学生幸福感的内涵界定、构成要素、测量结果的解释、评价的基本标准、研究的价值取向等基本问题。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以对中小学生关于幸福的认识和感受调研结果为依据,从以人为本和发挥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出发,根据主观幸福感内涵和结构理论,把“中小学生幸福感”界定为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由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对生活和自我发展现状积极的主观感受。并对幸福感的具体成分进行说明,分析了它的主观性和整体性特点,探索了它的量化可测性、个体内的相对稳定性和纵向可比性,以及个体间的人际可比性。对中小学生幸福观进行辨析并分类。实证分析了幸福感对中小学生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知、情、意、行等多方面,它能促使学生在暂时享乐与目标实现的选择上倾向后者,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减轻对课业负担的消极感受。调研得出中小学生的主体是快乐、幸福的这一事实判断并将其作为评价基准,认为要把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幸福观、让不幸福的学生幸福起来,让有些幸福的学生更幸福作为研究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理论中的提出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成为政策制定、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中的热点词汇。《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部分就提出“坚持面向人人”、“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幸福成长,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础”。那么如何理解中小学生幸福感,如何衡量中小学生幸福水平,幸福对于中小学生的意义等问题就需要回答。虽然人们对幸福有很多种认识和感受,但幸福感作为个体主观感受的观点得到各个层面的共识。从这一视角出发,本研究①以文献研究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整理和分析来自学生的调查②信息,对现有理论进行完善,就以上关于中小学生幸福感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这些讨论将为后续进行的中小学生幸福感监测与评价提供支持。

一、如何理解中小学生幸福感

对中小学生幸福感概念的清晰界定和深入理解是确定幸福感监测与评价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框架,研制监测工具,分析和使用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基础。

(一)文献中关于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界定

目前对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多是直接引用成人领域主观幸福感的概念进行,即把学生的幸福感界定为学生个体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判断,并把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框架应用到学生群体进行测量及结果分析。而心理幸福感、实现幸福感等概念为本研究提供了积极的价值取向参考,不过它们的结构在中小学生中使用得还不广泛。文献中主要有两条路径界定中小学生幸福感,二者都认可中小学生幸福感包含学生对生活状况的满意感。

1.从幸福观的路径界定中小学生幸福感

该类研究沿着“幸福观→幸福感→中小学生幸福感”的路线进行。从西方哲学传统看,“幸福”的概念模型与理论框架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类型:快乐论(Hedonic)与实现论(Eudemonia)。快乐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即把欲望的满足作为幸福;实现论认为幸福是自我潜能的完美发挥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由此产生两种幸福感,即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 being)。③心理学家研究幸福时多使用“幸福感”,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主席的塞利格曼在自己专门论述幸福的专著《真实的幸福中》中说:“定义幸福的字句比定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的都多,幸福是被误用、滥用最多的词之一。我不想再添加我的定义,…我很小心地使用幸福,我所关心的是幸福的成分——积极的情绪及优势,然后告诉你科学上的发现是什么,你如何可以增加幸福感”。④曹新美、刘翔平研究了塞利格曼的观点并撰文分析他的幸福三成分理论,即愉快的生活(the pleasure life)、充实的生活(the engaged life)和有意义的生活(the meaningful life)。⑤最近,又有学者把主观幸福感的情感维度定义为情感幸福感并对其进行测量研究⑥;美国心理学家Waterman 等( 2010) 在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基础上,将实现论思想进一步发展,将主观体验指标和客观评价指标相结合,提出实现幸福感(Eudaimonic Well-Being)的概念,即指个体所能成功地认同、发展并利用他们自身的潜能并以此提高和完善其生活意义的程度( Waterman,2004,2008) 。⑦中国思想史上,儒家认为行为有德就是得到了幸福,强调理性对幸福的作用,贬低、否认感性生活即物质欲望的满足对人生幸福的意义;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一切顺其自然,认为无为则不败;佛家幸福是一种远离欲望、没有竞争、积德行善、无忧无虑的心灵和谐宁静境界。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中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幸福成长。以上幸福感概念的共同特点是都认可幸福是一种精神愉悦的感受,只是积极情感的来源有所侧重,不过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正在走向融合。总体看,国内外研究者大都认同迪纳(Diener)等学者提出的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和结构,即主观幸福感指个人根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⑨,它包含情感和认知两种成份。情感成份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分为诸如愉快、高兴等正向情感和忧虑、悲伤等负向情感。认知成份指个体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总体认知,即生活满意感,包括整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生活满意感,如对家庭、学校、师生关系等的满意感。张兴贵、田作松和王极盛等很多研究者都使用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对中小学生进行研究。迪纳后来(2000)又提出主观幸福感的四维结构,即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满意度;积极的情感体验;消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⑩新结构本质上与原结构相同,只是把原来的整体生活满意感细分为纵向时间上的三个阶段的满意感。

2.从学生情感素质及情感教育的路径研究中小学生幸福感

该类研究沿着学生的“素质→情感素质→幸福感”的路线进行。比如卢家楣教授提出“青少年情感素质”的概念,即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经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的与青少年阶段的发展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心理特征。他认为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结构是一个由两层次6大类29种情感组成的系统。两个层次指高级情感和情绪智力,6大类分别是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生活情感、人际情感和情绪智力。其中生活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主要包括生活热爱感、生命珍爱感、自强感和人生幸福感。其中人生幸福感指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感到满意的情感。现代学校教育所需要达到的青少年情感发展目标正可以从青少年情感素质发展状况中得到检测。11该路径从情感素质的角度把幸福感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认为幸福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为把幸福感列入教育质量的构成并将其作为教育质量监测内容提供有力支撑。

本研究认为用主观幸福感概念研究中小学生,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其明确的结构理论具有较强的测量学操作性。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过于强调认知,认为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的评估,或者认为是个体由于对生活的认识而产生的情感,这比较适合有较强判断能力的成人的幸福感概念,而弱化了因直接的情感体验产生的幸福感,往往后者也是中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构成。此外,直接引用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缺少对学生如何认识和感受幸福的把握,也

不利于厘清中小学生幸福感的内涵。再根据幸福感是个体的主观感受这一共识,由此也就提供了从学生角度出发分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的线索。

(二)中小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感受

为对中小学生幸福感概念作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解释,本研究基于“情绪包括认知、感受和行为倾向”理论12对中小学生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学生问卷和作文发现,中小学生把家庭和学校作为幸福生活的主要范畴,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表达对幸福的理解,幸福来自自身和外部环境条件,是对自己生活与发展现状的反映。

1.中小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感受很真切、具体。中小学生认为:幸福就在自己身边;他们的幸福感来自于对真实生活的感受;给他们带来幸福感的事件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他们理想中的幸福生活也是客观上可以实现的;他们对幸福感虽有不同的理解,但幸福感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让他们感到积极振奋的力量;幸福感具有其他表达情感的词语不可替代的含义,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区别使用幸福与其他的表达情感的词语,虽然这种区分并不很鲜明,但他们认为,幸福的含义比诸如快乐、充实、自信等情感更丰富;使学生感到幸福快乐的事件要么是他们自己的行动,要么是对肯定有价值的人(同学或家人)和事物的一种评价,而基本没有幻想、空想和思辨。

2.中小学生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客观存在,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谈及幸福的现实语境及理解幸福的角度不同造成的。比如,幸福可以是教育者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来自他人的判断,也可以是当事人自己的状态和感受;可以是快乐无比的一种积极情绪,也可以是对生活的平静的、满足的、简单的、积极的认知,还可以是因满足而持续感到快乐的状态;还有同学从归因角度谈幸福,认为它可以来自他人给予的无私的爱,也可以来自感恩等积极人格,它与美德同在;还有同学认为很多时候幸福是一种美好的期盼,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3.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是在自己全面(或部分地)衡量美丑、善恶、付出与收获、自我与他人、成功与失败、暂时与长远、当前所处状态与自己的内在力量等个别或多个方面后,与自己的愿望和发展进行比较,以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为价值取向,作出的主观价值判断,同时(或之后)或直接或间接或综合形成的对事件、自我和环境等积极的感受,这些感受通常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行为倾向,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引发以及强化个体积极的行为。

4.中小学生理想的幸福生活更多源于快乐的感受。理想的幸福生活中对作业、学校、考试、老师、家人的希望很多。他们对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和家人的教育方式提出了很有意义的具体希望。理想的幸福生活中对自己学习的要求更高,对学习压力有理性地分析。他们期望减少压力(适当压力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更加期望能在各方面多一些自主性。他们认识到理想的幸福生活除需外部的人和环境符合自己的预期外,还需要能够自我调节,自己积极发现并感受幸福。给学生带来幸福感的事件反映了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更多是情感交流、感受友情、得到认可、赞美、亲情和爱的需要;其次是享乐的需要;第三是取得成绩、成功,实现价值的需要。

(三)中小学生幸福感的概念界定、构成和特点

本研究以第一条路径为主,以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和结构理论为基础,认为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并强调以人为本和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从情感素质的角度把幸福感确立为积极情感;结合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感受,对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和结构进行完善。本研究把“中小学生幸福感”界定为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由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对生活和自我发展现状积极的主观感受。

1.中小学生幸福感包括情感和认知两种成分。两种成分的具体内容将为确定幸福感的测量指标及研制测量工具提供重要参考。

(1)情感成份指学生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分为诸如快乐、充实等正向情感

和诸如郁闷、苦恼等负向情感两部分,幸福感就是个体拥有较多正向情感和较少负向情感的总体感受。快乐是幸福的主要构成和表现形式,而且学生已经能够区分不同来源快乐的价值。与快乐密切相关的其他正向情感,如轻松、充实、高兴等词语在学生作文中都高频出现。也有学生从较少感受到负向情感的角度来描述幸福,如没有烦恼、无忧无虑、没有压抑等。学生的快乐有不同的来源,这可以从满足需要的不同层次加以区分。比如,初中学生的幸福感已经不限于低层次欲望的满足,因为满足这些欲望的快感很短暂,没有促进成长的意义。他们已认识到“整天玩游戏,总会有玩够玩腻的时候”,他们积极地认识到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带来的幸福是更有意义的。有学生提到,“他们的幸福源自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热爱。这种幸福也会是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和激励”。从情感的哲学本质是人类主体对客观事物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这一角度出发13,可以把学生的正向情感按价值角度分为三类:享乐型(如享受、痛快、爽、过瘾等)、意义型(如成就感、自豪感、充实感等)和中性正向情感(如快乐、开心、轻松、愉快、高兴等)。

(2)认知成分指学生对自己生活状况满意和认可的评价,是学生当前的生活状况与自己幸福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分为对自己总体生活、具体领域(家庭和学校)生活以及自我发展现状的评价三部分。这些认知的共同特点是满意、满足和认可。学生幸福感的形成与学生的需要层次、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密切相关。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反映学生个体对生活意义的理解。调研表明,家庭满意(家庭和睦,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等)、学校满意(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友好等)、自我满意(学业成就、学习负担、个性发展、意志品质、自主性、休闲娱乐、目标实现、成功体验等)等是学生幸福感认知成分的重要内容。

2.中小学生幸福感具有主观性和整体性特点。幸福感的主观性决定了要以学生个体为测评对象才能准确把握他们的幸福感水平,整体性决定了要同时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进行监测。

(1)主观性。幸福感是学生的主观感受,外界环境及客观现实要通过学生的认知加工或直接体验形成他们的幸福感。由于学生对现实的解释方式不同,所以对于同样的客观现实,学生的衡量标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幸福感。也可以说,幸福感的主观性是由其认知成分决定的。

(2)整体性。中小学生幸福感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对生活与自我的认知判断,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的全面反映。不同学生二者比重可能不同,比如有的学生情感上很平静而对生活很满足,因此幸福感较高;而有的学生情绪感受较强烈但对生活的认识很平淡,他的幸福感整体水平同样较高。此外,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之间也有相互影响,比如有学生谈到“因快乐而满足”,有学生谈到“因满足而快乐”。

3.中小学生幸福感是量化可测的,具有个体内的相对稳定性和纵向可比性,以及个体间的人际可比性。

教育测量学中早就有“凡是存在都可以量化、凡能量化都可以测量”的理论,本研究从实证角度出发,借鉴了华裔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黄有光证明“快乐的基数可量性”的方法14。调研结果显示,初中学生在回答单选题“你现在的幸福感与过去相比高出(或低于)”时,分别选择“1%~30%”、“31%~60%”、“61%~100%”和“超过 100%”四个选项的比例之和为69.9%,远大于选择“无法回答”的比例(30.1%),而且仅有1名同学没有作答,这说明在初中学生看来他们的幸福感是纵向可比而且基数可测的。本研究对此方法进行拓展,又设计了“你现在的幸福感高低与多久之前不同”、“你比你同桌的幸福感”、“你比你同桌的幸福感高出(或低于)”等单选题,数据结果都支持标题中的结论。中小学生幸福感的量化可测性为幸福感的测量和评价提供了依据;幸福感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学生在相对较长时期幸福感水平基本不变,而其纵向可比性是指就学生个体来讲比稳定期(一学期或更长)较长时期其幸福感水平可以量化比较,这些特点为定期监测学生幸福感的变化提供了依据;幸福感的人际

可比性是指不同学生间幸福感水平高低量化可比,这为根据学生个体的幸福感状况,汇总群体的幸福感水平,研究不同学生群体幸福感的差异和特点,量化分析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依据。

(四)中小学生的幸福、幸福观和幸福感概念辨析

1.幸福

“幸福”与“幸福感”的意义相近,《辞海》中“幸福”的含义是:1.祈望得福;2.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15可见,如果从满足的“体验”来理解幸福,则“幸福”与“幸福感”意义相同;同时,幸福还包括满足的“状况”,“满足”的前提是现状符合主体需要。所以要认识幸福,首先要理解产生幸福的现实状况。对学生来讲,现状包括自我和外部两方面,而且每个领域在不同学生的幸福感中比重不同,这可以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自我价值空间理论解释。

2.幸福观

幸福观是学生对幸福的看法,反映学生判断自己是否幸福的参照,它包括学生对幸福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以及从哪些方面衡量自己的幸福和评价自己幸福程度的标准。幸福观是学生从自己所处的状态中感受到幸福的认知加工机制,反映学生对生活价值的追求。中小学生的幸福观还不稳定,可以通过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如知识传授,情感、价值观的感染等)、学生自身的反思和判断,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幸福观。分析学生作文发现,学生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对幸福的来源,大多认为幸福来自家里、在校园、在心里、在身边,既有父母亲人的关爱和同学的友情,也有尽情玩耍的幸福,还有学习进步的幸福,等等。分析表明,学生的快乐论与实现论幸福观并非对立而是有相容的部分,即有相当的学生把快乐的来源定位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定位于对美德的感受与追寻,即达成了快乐论与实现论的统一。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认知等手段把学生的幸福感引导到积极的方面。调研发现,从人生追求和价值的角度看,中小学生的幸福观主要有美德幸福观、享乐幸福观、实现论幸福观、平淡幸福观、体验幸福观和过程幸福观等等。

3.幸福感

幸福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的全面反映,前者为理性的情感,后者为感性的情感。“幸福感”一词更多地出现在心理学中,心理学更加重视测量幸福感以及研究其形成机制,侧重分析幸福感不同维度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而教育的追求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幸福成长。幸福感是学生的一种积极情感,其高低水平反映学生对自己价值取向及状态的判断。学生的幸福感既可以通过幸福观对自己所处状态进行认知加工(如分析、比较、评判等)产生;也可以直接从自己所处状态中感受到(如接受、反应等),比如与父母或同学的尽情娱乐、由于克服困难取得比赛的胜利或成功解题等等。往往这时的幸福感是瞬间产生的,还来不及经过认知的加工,但可以经过认知固化为幸福观。所以,幸福感既是价值判断的产物,也是感性的心理反应及对感性反应的反思、学习后的性格化。从理性看,与认知有关的幸福感形成机制中,判断理论和目标理论较为常见。从感性看,与直接产生的幸福感相关的机制中,活动理论较为常见。该理论认为幸福感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时的感受,它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而非活动的结果。

4.概念辨析的意义

(1)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价值观的角度来理解幸福、幸福观和幸福感,有利于改进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幸福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利于通过知识、情感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提升学生幸福感,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不断取得进步,实现自我超越,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

(2)把幸福感作为学生的一项素质来对待,作为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的全面反映,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追求。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各种困难和挫折客观存在,如果学生

没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就无法正视这些困难,就谈不上有幸福感;当一些愉悦的事情发生,一些本该属于学生阶段特有的新奇事物出现,学生却没能有快乐的感受,也谈不上有幸福感。所以,幸福感本身也是一种素质,需要不断体验和提升,它整体反映着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

二、幸福感对中小学生的价值

幸福感对中小学生的积极意义不仅体现在知、情、意、行等多方面,它还对中小学生当下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综合作用。此外,中小学生幸福感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学生幸福感整体及各具体成分的水平,但要回答测量结果对学生到底意味着什么,幸福感的积极意义能为监测与评价结果的解释提供部分基础信息。

1.幸福感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具有积极意义

(1)认知方面,幸福的学生通常能用辨证的、积极的观点看问题,他们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比较满足;他们的思维是开放的、宽阔的、多维的;他们对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更强。

感觉幸福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会拓展自己思考和做事的方式,增强他们认识事物、认识自我的深度和广度,他们会看到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主动敞开心灵。同时,在愉悦的状态下,学生也容易开放自我,表达和接受更多思想,理解新事物,理解和接受自我,这种发散的思维也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这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积极情绪能扩大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能够对更广泛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清晰的意识”16是一致的。幸福学生的视野较开阔,一句“其实幸福很简单”,淳朴地道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有幸福才是真正的美丽”把幸福与善恶美丑联系起来,可见他把对生活的积极认知,上升到对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追求。案例见如下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她的幸福生活来源很广泛,她能较全面地认识自己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有学习目标和课余爱好,有家人的关爱和休闲娱乐,

(2)情感方面,幸福的学生,更善于调节情绪,让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的友谊关系;往往有较强的自尊水平,更加自信,更加善于自我激励;更懂得奉献和感恩。

感觉幸福的学生能更多地感受到快乐,他们的表现更有趣,更愿与人分享快乐,因而也更吸引人,也更容易与其他同学建立起友谊。他们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而且对他人的信任也随之增加。幸福的学生,并不是没有烦恼、苦闷等心境不好的时候。作文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提到虽然有不如意的感受,但他们还是认为自己很幸福。所以幸福感强的学生更能调控自己的情绪,发挥情绪的动力、疏导、调节功能,他们更容易通过自我

调节逐渐走向成熟。他们更加能够转化紧张的情绪,使紧张情绪得以化解,并抵御消极情绪。有研究表明,幸福的人也有心境不好的时候,但他们重新振作的速度相对较快(Diener & Seligman,2002)。17幸福的同学往往有较强的自尊水平,更加自信,如有中学生认为,幸福因“我的理解中变得不平凡了”。幸福感强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更加积极,能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更加善于自我激励。他们做事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而且产生要做到最好的冲动。他们的幸福感能激发出自身更强大的潜能。幸福感强的同学,往往能感受到他人更多的关爱,并满怀感激之情,有做出回报的强烈动机。下面案例中的同学,在妈妈为自己遮风挡雨的瞬间,感到一股强烈的幸福感,并产生要竭力实现妈妈的幸福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幸福使她懂得感恩。案例见某初一学生的作文摘录:

自觉、自制的意志力。

幸福感能够给学生带来力量,克服暂时的困难,使他们奔向目标的行为更加坚韧、持久。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意志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推动作用。这是因为幸福感本身包含对目标价值的认识和自我能力满意、肯定的评估,学生在比较这两者之后产生强烈的实现目标的信心和愿望;其次幸福感使学生能够忍受更多的挫折甚至痛苦,抵御负面情绪的影响,以持久的愉悦感战胜困难;再次,学生能够把为目标付出的努力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所以幸福感能够让他们选择坚持,选择坚强。可见,意志产生于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基础上,同时意志又使认识活动和情感体验更加深入。意志使学生对自己的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的正向行为起到激励作用,而对半途而废、畏难退缩的负面行为起到抑制的作用。所以幸福感通过意志的作用可以为行为提供动力。从下面案例可以看出,该学生对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该目标与自己和母亲的需要是一致的,他因母亲的关爱和无私奉献而感到幸福,幸福感使他感到自己的疲倦与母亲的付出相比微不足道,自己没有任何资格抱怨当前的困难条件,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坚持、努力学习,为自己坚韧、持久的学习行为

有幸福感的学生更加乐于交往,他们更加能够把控局面,积极情感对于他们来讲更易于触发积极的行为倾向,并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产生积极的行为,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美好未来。有幸福感的学生更加乐于把善念付之于善行,更易于收获成功与健康。他们乐于接受挑战,更加乐观开放、乐于克服困难,对挫折和威胁的反应会更弱一些,更可能点燃成就动机,完成艰巨的任务。他们对美好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向往,会积极地感受、寻找、欣赏美好的事物,能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发现其中的美好所在,他们有着较强的感受美、欣赏

美、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对美德的感受力更强,乐于接受美德的感染,并把美德传播给更多人。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幸福就在身边,为了获取幸福,他们她认为自己要努力、要付出,他们不断在为自己加油。某初二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如果一个微笑可以让你感到幸福,那我愿意一直对你微笑;如果一份快乐可以让你感到幸福,那我愿意想尽办法让你感到快乐;如果这份友谊可以使你感到幸福,那我愿意永远保持这份友谊。幸福其实很简单,很单纯,不需要做到刻骨铭心,也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去细细感受”。

2.幸福感具有积极的综合作用

幸福感包括积极的认知和情感,它在学生当前感到愉悦和满足的时候出现,同时,也会增进学生后续的愉悦和满足感。幸福感能促进学生家庭和睦、增进同学友谊,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氛围。幸福感让学生更加珍惜美好时光,积极面对挫折,满怀希望地生活,甚至把幸福作为人生追求。幸福感也是一种面向将来的积极情感。这使得他们当下更能充满活力,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会尽一切努力来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美好未来。

(1)幸福感能促使学生在暂时享乐与目标实现的选择上倾向后者

幸福感会促使学生追求自身潜能的发挥以及目标和价值的实现,有利于积极幸福观的形成。调研结果表明,单纯的享乐和因追求目标实现和成功体验都能带来幸福感。自我实现论认为,每个人都存在着最佳潜能,这是一般人类品质,但是如何将其发展成为个体人类品质,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选择( Selectivity) 决定了潜能发展的方向。18进一步分析学生对幸福来源的反思,发现他们更倾向于把幸福定位在实现目标和价值上,这更有利于他们不断激发自身潜能,并把潜能发挥指向目标的实现上。从幸福感的形成看,由享乐而引起的幸福感比较强烈,但也比较短暂,更多体现的是当前身体上有助于生存的意义;而由追求目标和生命意义带来的幸福感比较平缓,但也较为持久,更多体现的是长远的心理上的有助于发展的意义。调研数据表明,当学生对自己的幸福进行回味时,那些“很幸福”的学生在幸福的原因与带来幸福的事件中,回答来源于理想和目标的实现、潜能的发挥、优势和价值的体现的同学更多些。比如有些学生写到:“有时我也会厌烦。尤其是听到好友们谈论晚上的电视节目时,那电视就如同磁石一样吸引着意志并不坚强的我。想想自己的目标,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我渐渐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生活方式,整天与书本为伴,充实且幸福”、“对于实现目标的举动并没有结束,对于我来说幸福的生活方式还在继续”、“因为有了目标,我锐意进取;因为锐意进取,我获得了知识;因为获得了知识,我感到充实和幸福。……那段日子丰富了我的知识,接近了我与榜样间的距离,同时也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受到了充实、幸福与快乐,充实,有意义或许是我对幸福的定义”。

(2)幸福感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减轻对课业负担的消极感受。

幸福感是学生对各方面生活整体的积极感受,这种整体感受作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其根本原因是幸福的学生更能够对压力的来源和战胜压力的成就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价值判断。学习压力和幸福感具有成分上的相似性,即都包括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可以使学生理性地看待压力,幸福感的情感成分可以抵御因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另外,两者都受特定事件的影响,当某一事件带来幸福感时,学生的压力感会有所减轻。幸福感能让学生在压力中发挥潜能,在经历挑战时实现自我价值。如果没有这种积极心态,他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当在压力中体验到学习的幸福时,学生会更加乐观地对待学习,就会提高学习效果。正如某初二学生在作文中所说“我感觉做出一道难题,就是幸福;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就是幸福;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我们不要一味地消极地去对待这些,要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我们就有幸福感。所以快乐地对待学习,学习成绩就会上升,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要学会发现自己身边的幸福,不论在好的环境中还是逆境”。

研究幸福感对于中小学生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为实现学生的“幸福成长”提供佐证,

因为我们没有理由接受学生在不幸福中长大;更重要的是这些积极意义还为我们提供了把幸福作为过程和途径的视角,它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首先,幸福感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它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以实现理想和价值为导向的幸福观,充分认识生活的美好,并提供了通过提升学生幸福感,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挫折和困难、减轻对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消极感受的途径;其次,幸福感最终以一种美德塑造了学生的积极人格。学生因幸福而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认识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生活,更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更倾向于从快乐体验中增强面对挫折的动力,更加自信、坚强,懂得感恩、乐于奉献。同宽容、乐观、感恩和奉献相比,幸福感本身同样也是学生的一种美德。可以说,幸福感作为美德和人格要素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挑战并积极做出回报。

三、关于中小学生幸福感现状的事实判断与研究的价值取向

幸福感对中小学生有着广泛的积极意义,这对实现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撑。调研表明,大部分中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快乐、幸福,并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对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要关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幸福,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幸福观,侧重分析少量不幸福学生的深层原因让他们幸福起来,让有点儿幸福的学生更幸福。这是中小学生幸福感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使用监测结果提出对策建议的价值取向。

1.中小学生总体上是快乐、幸福的

部分家长和教师的直观感受是,当前中小学生不幸福,原因是学生从小就承受着升学和竞争的压力。但多次调研的结果都表明,约有七到九成中小学生是感到幸福的。参加某次调研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回答“你近一年来总体的感受”的统计结果显示,感到“很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学生比例分别是69.4%和19.3%,8.4%的学生回答“一般”,感到“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分别是1.9%和1.0%。即感到幸福的学生比例为88.7%;此外,感到快乐的学生的比例与该题结果比例的分布没有差异(p=0.159);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的学生比例与该题结果比例的分布也没有差异(p=0.117)。这与心理学中心理平衡理论是一致的,人要对自己有积极的感受以维持个体的生存。该结果可以为评价幸福感监测结果提供总体上的定性标准。

2.有适当压力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幸福

研究中小学生幸福观,离不开探究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调研发现,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的学生也在通过改变认识、调节情绪等潜移默化的途径让自己感到幸福。有调研结果显示,初二学生感到不幸福的比例是4.1%,一般的比例是20.9%,幸福的比例是75.0%;而感到学习负担很重的比例远大于不幸福的比例(比例分布检验,p<0.001),感觉压力大的比例也远大于不幸福的比例(比例分布检验,p<0.001)。还有调研表明,学生能够正视目前的竞争压力,感受到幸福,他们只希望压力别太大,否则他们会因顶不住压力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比如有同学说“不要有太多的压力,压力使人更无力”。有部分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压力,把压力作为对自己的考验,以此磨练意志,并在适应压力中找到快乐和幸福。案例见如下某初二学生的作文。该学生回忆了痛苦和不快经历后还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是幸福感的认知因素在起作用。这也解释了幸福成长不排斥挫折和痛苦,反而这些经历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

3.关注学生的幸福观,让不幸福的学生幸福起来,让有些幸福的学生更幸福。

第一个事实判断有三点启示,一是大部分学生幸福了,那他们到底认为什么是幸福,是单纯的享乐、平平淡淡,还是理想与目标的实现、不断的自我超越?对学生幸福观的分类研究,我们能化解对于幸福是不是教育目标的争论,因为更深层的问题是看学生把幸福定位在哪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幸福观和追求健康向上的幸福生活。二是个别学生到底因为什么不幸福,这可能需要个案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等背景信息,他们应是着重关注的教育对象;三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认知策略和调控情绪的方法,让感觉一般的学生能比较幸福,让比较幸福的学生能很幸福。第二个事实判断的启示是,适当加压是可取的,但别让学生的幸福来得太艰辛。坚持原则也要开放包容,紧要时刻也可以放他们一马。有学生因学习压力大、学习没兴趣而觉得幸福很遥远。他们的青春与快乐已经不能战胜压力,他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色彩,快乐也是势单力薄。所以需要让这些觉得“幸福离我们还很遥远”的感受尽快扭转过来,以不至于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把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幸福观一并纳入幸福感监测内容中。

更多关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学生幸福感的策略详见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2.郑雪、严标宾、邱林等: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3.[美]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010.4重印

4.王卫东,董标:教育与幸福——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

5.苗元江,朱晓红,陈浩彬:从理论到测量——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发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6.高良,郑雪:当代西方幸福感研究的问题与方向[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1)。7.刘国珍,陈惠雄:论幸福感测评的综合化趋势[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3)。8.孟建伟:教育与幸福——关于幸福教育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2010(2)。

9.伍新春、赖丹凤、吴思为:试论学生情感体验的指标体系——对“人民满意的教育”评估指标的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0(4)

10.塞利格曼[美]著、洪兰译:真实的幸福[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0。

11.陶西平:学校幸福指数[J],中小学管理,2011(1)。

12.董奇、林崇德主编: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标准化测验简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①本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青年专项课题“中小学生幸福感评价研究”(负责人:曹飞,编号:CFA10159)的一项基础研究,目的是为界定中小学生幸福感的概念、研制测量工具、进行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② 2011年4月,研究小组以义务教育5~9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采取作文分析法(共分析学生作文466篇)和问卷调查法(共分析学生问卷445份)收集信息并撰写了调研报告。

③苗元江:跨越与发展——主观幸福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5)。

④塞利格曼[美]著、洪兰译:真实的幸福[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7月第1版,P17

⑤曹新美、刘翔平:从习得无助、习得乐观到积极心理学——Seligman 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J] . 心理科学进展 2008,16(4):562-566。

⑥邱林. 情感幸福感的测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5)。

⑦苗元江、胡亚琳、周堃:从快乐到实现:实现幸福感概观[J],广东社会科学,2011(5)。

⑧张兴贵:幸福与人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P4-5。

⑨高良、郑雪、严标宾:当代幸福感研究的反思与整合——幸福感三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5):P130

⑩蒲德祥:幸福感的基础理论、测量及展望,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1期,62-69

11 卢家楣:论青少年情感素质[J],教育研究,2009(10)。

12 James W.Kalat,Michelle N.Shiota著、周仁来等译:情绪[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P5。

13 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14 黄有光:效率、公平与公共政策——扩大公共支出势在必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6,P 27-28。

15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六版彩图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P 2570。

16 刘翔平主编:当代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P54。

17 James W.Kalat,Michelle N.Shiota著、周仁来等译:情绪[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2月,P168。

18 苗元江、胡亚琳、周堃:从快乐到实现:实现幸福感概观[J],广东社会科学,2011(5)。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龙桥小学中小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快基础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和合作能力、运动和健康以及审美与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和引导全体学生不断进步,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中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非统一考试科目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人一种满足感。幸福是永恒的主题,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而在追求精神文明的时代,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依旧追求幸福!下面有XX整理的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 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

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

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在物质条件日益发展的今天,校园在美化,校舍越建越豪华,教学现代化技术越来越先进,教师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里真的感到幸福了吗?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将升学作为教育的目的,对教师、学生的评价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考试成绩,一批批的学生被这种教育压得气喘吁吁,许多教师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职业倦怠产生,教育的幸福更谈不上了。家长、教师们也往往过度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于孩子们其他方面的特长和爱好却不予足够的支持,甚至强烈反对,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升学、评价等竞争压力正逐渐使教育远离应有的幸福。为此,在“幸福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对学校教师进行了幸福感调查。 (一)教师幸福感现状 1.教师总体幸福感现状: 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是当今小学教师群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教师在工作中的情感是积极的,体验到幸福感;小部分被调查教师无法体验到幸福感,态度是消极的;而将近半数的教师则是喜忧参半的。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对教师自身及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危害。国外的研究表明,教师们开始感受他们的职业带来的(诸如金钱和社会性认可等)回报越来越少时,教师会产生消极的心情和态度,这种反映在教师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会表现得很强烈,在生理上表现为性急易怒,在情绪上缺乏热情,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对于教学,也很少投入精力,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学主的纪律问题增多,从而导致教师对教育环境产生污染。正如美国学者德肯沃指出“无论教师的消极态度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 2.工作年限与教师幸福感 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会不会随着年龄的不同发生变化呢?本研究通过调查表明,不同教龄段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这表示“工作年限”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每个教龄段的教师有各自的生活背景、成长感受,比如说年轻教师既有刚从事工作的新鲜感,也有面对适应的考验,中青年教师既有工作的成就感,也有照顾家庭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而年长的教师,既有抱负水平降低,经验的积累,又有面临社会迅速变化和长期工作的厌倦和精力不足的问题。 3.不同级别小学的教师幸福感比较 学校级别是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学校的物质条件和教学质量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 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严于律己. 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刻苦努力, 能独立完成各科作业,学习成绩优秀. 一年来,坚持出满勤,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二 该生能很好地遵守校规校纪,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担任学生干部,能主动协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很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成绩优异, 有理想,上进心强,是个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 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肯钻研,勤思考,学风踏实,时间观念强,能认真地按时,按量,保证质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成绩优异.能吃苦,帮助同学,尊敬师长.有理想抱负,各科发展全面,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四 该生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肯下功夫,成绩稳定上升.是有理想有抱负,基础扎实,心理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

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是一位诚实守信,思想上进,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心助人,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有体育特长, 学习认真,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六 该生能很好地履行中学生行为规范,能始终严守班规校纪,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在学习上肯下功夫,勤学好问,努力钻研,成绩稳定上升.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劳动积极.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且综合素质高的好学生.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七 该生能以校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目的明确,刻苦认真,成绩稳定,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基础扎实,心理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八 该生能遵守校纪班规,尊敬师长,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勤学好问,有较强的独立钻研能力,分析问题比较深入,全面,在某些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能保持前茅,乐于助人,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九 该生能以校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肯下功夫,成绩稳定.生活艰苦朴素,待人热情大方,是个基础扎实,品德兼优的好学生.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陈述报告004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陈述报告004 通过在高一学的知识使我又成长了一步, 转眼时间过去了, 我还恋恋不舍的怀念. 我要感谢老师传授给我知识, 感谢同学给予我的关怀. 让我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茁壮成长,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 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成为班级一员已半年多 了。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 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 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 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 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 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 逝一点一点的成长. 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 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 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 在

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 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 一生产 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 第 是 术 人 。 的废 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 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 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高中时代是学习现代 ,用知识 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 的。 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 间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 ;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 可以真诚相待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分析 一:大学生幸福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 (一)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结果:1.追求幸福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主要目的。 2.总体感觉:大约一半人觉得比较幸福,少量人觉得非常幸福和不幸福。 3.学校和专业满意度:比较满意和比较不满意的人各占三分之一。少部分人抱着无所谓态度。 4. 人际交往环境:超过四分三的人认为比较融洽。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这观点有点片面,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1.就业压力:超过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担心找不到工作,感到前途迷惘。 2.恋爱问题: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谈恋爱不能增加幸福感。 3.心理问题:大部分人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比较满意。 由此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四)建议 从学校教育而言:1. 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 与成功的关系。 3. 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个人和集 体、社会需要的关系。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自己,认识 自己的价值。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2. 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 质。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 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3. 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4. 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 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 总结: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二“就业压力大“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报道分析 1.在幸福指数调查中显示就业压力大、感到学习生活空乏、个人期望值过高、生涯规

小学生幸福感研究

分类号密级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影响小学生幸福感因素的对比研究报告 系别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年级08级 学生姓名龚婷 学号0850920061 指导教师李菁 二○一二年四月

文献综述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近几年,有关现代人的“幸福感”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影响人的幸福感的因素成分也不尽相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时的心理状态势必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在学习中对幸福的体验和评价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反映出考学校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果。也为如何发展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提供了建议。目前,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大学生和中老年人群体,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特别是对比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的成分差异较少。笔者观察到近年来,校外培优教育盛行,许多小学生双休都要参加课外培训。本文将从培优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角度,来对比研究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差异。 二、主题 通过对有关幸福感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得到的总结如下。 1. 普遍认同的有关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关于SWB的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Diener 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①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②相对稳定性,指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情境和情绪状态的影响,但研究证实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并不随时间的流失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③整体性,指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 一、研究的背景 为改变目前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瓶颈现状,完善和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其最大程度发挥它的评价功能和教育功能。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诊断、反馈、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素质评价原则、理念及程序 评价原则: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元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理念: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品行养成相结合、与学生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与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养成相结合、与学生考试和考核科目学业成绩相结合、与学生小考和中考接轨相结合、与学生家校联合教育相结合,致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程序: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方法应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教师评的评价流程,让学生认识自我、让家长了解孩子、让教师肯定学生,形成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公平、公正的评价 四、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设置及特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分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其具体内容由“学生基础信息一览表、学生健康档案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三部分组成。其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又由“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健心、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创新、重视安全、学业成绩和综合评定”十一篇组合而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健心、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创新、重视安全、学业成绩”等十篇均为每一个年级的“A级评价指标”,每一个“A级评价指标”又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

阅读研究报告和回答相关问题 1、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是大学生人际关系是不是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目的是 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生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以及他们构成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探讨个体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 2、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地与他人交往、互动、沟通过 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主观幸福感是“专指 “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性心理指标”,反映主题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涉及到个体在不同生活情境的生活中的情绪体验,情感体验以及社会感知能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认知和对生活的热情等,幸福感是横岭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学者认为,人际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现有的研究对于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相关。2、人际关系困扰不同维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成分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3、研究假设: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中的各个维度对于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人际关系的改善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4、研究方法及设计: (一)访谈法 1.被试:从首都师范大学中选取10人(方便取样,最好曾经接受过我们之前人际关系研究的同学),5男5女,不考虑其它问题。 2.访谈工具:采取开放和半开放访谈。结构根据文献综述,理论研究的具体理论界定,内容进行确定。 3.研究程序:先进行开放式访谈。从10人中随机抽取两男两女,主要是对幸福感和人际关系话题进行访谈。整理后,结合问卷的相关维度,在对剩下的6人进行半结构访谈。在问卷结束之后,根据6人的情况,对部其中的两人(方便抽样)进行跟踪访谈(持续半个学期,最少两次)。 4.数据处理方式:通过对访谈信息进行系统的编码分析处理,归纳人际关系的具体维度对他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随着他人际关系的调整,幸福感是否随着这些因素的提高增加。 (二)问卷调查 1.被试:方便抽样,选取120名被试,仅仅考虑性别,尽量做到但男女相等。 2.工具: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采用赵崇莲等于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

2019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9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9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xx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

提升小学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提升小学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1 (1)课题提出的背景:正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理应享有的学习生活幸福感严重缺失,厌学情绪日渐严重,越来越多的孩子害怕去学校。他们虽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条件空前丰富的年代,但精神却很空虚,心理日趋脆弱,过早地失去了很多应有的幸福感。(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促进小学生幸福感的生成,给小学生提供参与"幸福"活动的机会。通过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力争建立幸福感课程化,把校园建设成为学生的幸福家园。让学生获得学习幸福感。 2 (1)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发展非常缓慢,而且大多 数集中在老年心理学领域。截止目前,关于青少年幸福问题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青少年幸福感测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等领域,尚有许多空白。 (2)本研究以小学生为样本,探索青少年幸福感的现状,探索使青少年增加幸福感的对策,以促进幸福感本土化的研究,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 幸福是个体认识到自身需求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小学生幸福是一种现在与未来相结合的身心统一的幸福。要促进小学生幸福感的生成,需注重早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从归因、目标设置和社会比较等角度培养他们智慧的认知能力,并给

小学生提供参与"幸福"活动的机会。 4 学校依托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深厚校园文化,在日常活动和团队打造中让学生获得学习幸福感。 三 1 提升小学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了解和掌握少年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现实状况和特点,为增强青少年的幸福感,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尚不平衡,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往往面临着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因而容易产生消极情感,进而感到不快乐、不幸福。作为学校,应该把自身建设成为学生的幸福家园。 2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1)明确幸福的概念和原型,让学生在自己的心中有一杆衡量幸福的称。 (2)让学生把自己的幸福感的情况进行陈述,建立自我幸福感图式。(3)通过我们的活动以后,可以补充或改造学生的自我幸福感图式,形成新的图式,从而形成正确的理解。向着“可能的自我”进发。 通过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如何把校园建设成为学生的幸福家园。 3研究内容 (1)认识幸福、思考幸福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因而,对大学生幸福话题的观照应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是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内函。 为了了解我院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人对我院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院大学生在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院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法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年龄、性别、生源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 调查对象:一年级120人,二年级76人,三年级70人。其中男生198人,女生68人。省内人,省外人。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座谈会。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份,有效回收率为 %。开座谈会3场,共人。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幸福生活的理解 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是考察他们幸福观的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对该问题的回答往往决定了幸福观中其它问题的看法。在“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的问卷调查中,被试者通过罗列方式回答问题,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一致性最高的前五个标准是,美满幸福的家庭、事业上成功、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能和自己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有知心朋友,百分数分别为92.86%、75.56%、92.86%、77.1%、82.7%。可见,我院大多数大学生对幸福的认识是积极的、向上的。当然也有少数大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这些学生学校应给予正确引导。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的调查研究 朱街道跨湖完小碧丽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群体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广大教师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是对整个教育最根本的关注。关注这一主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本研究综合使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师;影响因素;职业幸福感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幸福感的定义 幸福感无可非议作为一种具有化价值和意义的主观心理体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有人认为“幸福是人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从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道德情感体验”。说到底,幸福感就是一种个人感觉,它取决于个人对生活、工作和社会的综合满意程度。它虽然是一种模糊的表达,难以给出准确的定义,但却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地掌握它,但每个人都想拥有它。 (二) 研究的意义 近几年来,关于“教师”的悲催新闻不绝于耳,那么是什么让教师在的幸福感缺失呢?精神压力、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家庭压力等

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着教师的幸福感。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是对整个教育最根本的关注。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无法回避教师幸福的问题。原因如下: 1.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如果一名教师本身没有对职业工作的幸福感,他就不能教导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幸福感的感受和获得,也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本人对培养学生这一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 2.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在动力 幸福是人生的目标追求。具有幸福感的教师,认识深刻而全面,情感强烈而奔放,意志坚强而勇敢,行为自我而积极,而这些正是个体成长和完善的基本要素。可是,大量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正面临着工作重负,这种重负不同程度地损耗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令教师缺少成功体验,导致了教师职业倦怠,增加教师离职、旷职及离岗的可能。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二、调查研究过程 教师完整的幸福应该涉及教师的全部生活和生命活动,既有物质幸福、社会幸福,也具有精神幸福。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精神性、生性、关系性、理解性的幸福。笔者从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各个方面入手调查,包括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环境、薪酬待遇、人际关系、社会认可、职业认知度等方面调查收集资料,在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包头市第五十二中学

包头市第五十二中学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一)目的: 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重要手段,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评价依据: 本评价办法的制定,是以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依据;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在思想品德、道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20条具体评定项目。 (三)评定方法: 1、评定基本方法:自评、互评、师评。由班主任组织完成,每学期期末由班主任在学生自、互评的基础上进行评定。18—20个A,其余为B,总评为A。14—18个A,其余为B,总评为B。10—13个A,其余为B、C,总评为C。 2、评定等级:评定分为A、B、C、D四个等级。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 3、有严重违纪行为受学校处分未撤销者,学期总评为D。 4、学校建立思想品德评定组织机构,由主管德育校长全面负责,由政教处组织实施,定期进行检查,审核评定结果。 (四)评价项目:

1.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尊严,尊重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严肃认真地参加升旗仪式。 2.热爱党,热爱中国少年先锋队。了解关于少先队的基本知识,了解队旗,会唱队歌,积极参加少先队活动。 3.热爱学校。主动维护学校秩序,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具有学校荣誉感,用实际行动为学校争光。 4.要求进步。积极参加学校活动。 5.尊敬师长。见面行礼问好,起立回答问话,双手递送物品,虚心听从师长教育,孝敬父母。 6.团结同学。主动热情与同学交往,宽宏大量,不任性,平等待人,互帮互助,不讲哥们义气、不搞小团体。 7.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如希望工程等,在校内外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热心为他人服务,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奉献。 8.诚实正直。是非观念清楚,以诚待人,正直无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错就改,勇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 9.严谨自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喧哗、不打闹。按时认真参加学校和年级的大型活动、认真做课间操。 10.举止文明。行走坐卧讲文明,谈吐文雅大方,待人接物懂礼仪,不说脏话、不打架。 11.仪表端庄。衣着朴素大方、整洁,穿用不追求名牌、不攀比。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 12.讲究卫生。有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不吃零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13.爱护公物。爱护每处公物,节约水电、粮食,不在墙壁、书桌上乱写乱画,不损坏实验室设备,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图书,不损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doc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美德争星少年 读 书 之 星 艺 术 之 星 互 助 之 星 文 明 之 星 书 画 之 星 卫 生 之 星 守 纪 之 星 体 育 之 星 敬 孝 之 星 诚 信 之 星 ☆☆☆☆☆☆☆☆☆☆尊敬的家长: 经过一学期紧张的学习,孩子们即将迎来一个轻松的假期。在这里, 学校全体教师祝愿您和您的孩子假期愉快,同时,也请您为孩子安排 好假期生活,保障他们的安全,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培 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孩子们的假期学习。 有了您的支持我们会更有信心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如果您对学校工作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会非常高兴地接受,并对您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亲爱的同学们: 经过一学期紧张的学习,我们期盼的假期就要到来啦!根据上级放 假通知,我们的假期从月日开始到月日结束,月 日开学上课。有这么长的假期,同学们一定非常开心吧?在这里,老师 们祝愿每位同学都有一个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假期。为了使同学们的 假期过得更有意义,老师还要向同学们提出几点要求,相信每位同学一 定都能做到。 ?安全最重要。假期中请同学们注意防火、防水、防电、防盗以及 防交通事故、防人身意外伤害等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过一 个安全的假期。 ?劳动最快乐。假期中同学们要多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和有意义的社 会活动,在劳动中体会乐趣,学习知识。 ?学习不要忘。假期中同学们也不要忘了学习呦,除了认真完成老 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外还可以多读一些好的课外书籍,根据自己的 爱好和特长参加一些好的学习活动等等。 再次祝愿每位同学假期愉快!

大学生幸福感的分析研究

有关大学生幸福感的分析研究摘要:大学生的幸福感是大学生对自己存在环境和生活满意度的一种心理感受。这次分析的课题主要是从大学生的人格层面、社会层面、价值层面、家庭层面、就业压力等因素是怎样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指数方面分析的,为此,关于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实现自我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提高策略 什么是幸福?我们该怎样界定? 近年来有关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讨论,关注大学生心理变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人们从不同的层面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有关幸福感的理论和观点。 1、有人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上的,而不是观察者的心理判断。所以,在不同的评价者眼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理论,他们的幸福感受是不同的。 2、有人认为,幸福是行为人本身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的叠加,幸福感就是积极乐观的心理体验。应以情绪来界定幸福感。 3、有人认为是依据行为人自己的标准对行为人本身对生活状态的主观整体评价,应由行为人本身来界定。 通过大家对幸福的不同理解,综合来看幸福就是评价者自定的标准对自身生活状况的评价,是综合性的评价。具有主观性、稳定性、整体性的特征。

大学生的独特性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他们中大多属于青年中期。所以,大学生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征。如自我同一性的完善,社会关系的形成,辩证思维的形成等,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例如,依赖与独立并存。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其经济来源大部分还是依赖家庭,与此同时,他们又具有明显的独立倾向,很多学生想自筹收入,通过兼职等途径赚取生活费,有很强的自立意识;稳定与冲突并存,大学生具有青春期的激情,但受到高等教,他们的文化理性意识也很强。愿意与人交往,尊重伦理,热爱公益,追求美,敢于迎接挑战。他们勇敢但又易冲动,时尚但又保守,不乏功利但又愿意付出劳动的一类群体;个性与共性同在,大学生追求个性,希望以不同的美的感受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成为特立独行的人。但由又与周围的同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受到信息性的影响,他们主动与大家保持一致,希望获得大家的认可和赞美。通过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独特性的分析,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大学生这一群体,有助于我们对他们的心里进行分析,更好的研究他们的幸福感。 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现在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情感普遍高于消极情感,但也有10%左右的学生幸福满意度较低,他们对学校,社会,家庭,同伴抱有负面情绪。在幸福指数上,大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普遍高于大三、大四,而大二、大三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没有明显的差距。通过研究性别的不

提高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实验方案

提高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实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而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 但是,现在的小学生普遍缺乏幸福感。他们虽然有充裕的物质条件,但现行教育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年龄与身心特点,造成孩子各方面压力过大,在学习上大多数显得被动,致使孩子的主观幸福感在学习中缺失,甚至导致生活幸福感的缺失。 那么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充实孩子的学习生活,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自己的学习状态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有成就感,从而找回学习生活幸福感。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前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现状: 1、查阅报刊杂志上关于一系列的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问题。 2、问卷调查法调查小学生对学习幸福感的理解。 3、访谈法了解当前小学生学习是否有幸福感。 二、分析以上方法搜集的资料,寻找小学生缺失学习幸福感的原因:

1、学生本身。 2、教师。 3、家庭和社会。 4、教育主管部门。 三、针对以上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帮助孩子重拾学习幸福感,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1、引导孩子怎么做。 2、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 3、家庭和社会该怎么做。 4、教育主管部门的措施。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主要通过文献查询法来了解目前关于一系列的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缺失的问题。 (二)问卷调查法 通过调查法来明确当前小学生是否存在学习幸福感。 (三)观察、访谈法 通过观察和访谈法针对目前关于小学生缺失学习幸福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四、课题研究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及建议

大学生“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几点建议 郑成立(土木工程1014班)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最新的问卷调查,从样本统计出发,进而整理出可靠数据,力图以点带面,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并基于有力的事实,结合严谨的思想指导,提出关于大学生如何培养幸福感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如何培养幸福感 根据本人一项问卷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幸福感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校大学生对幸福感存在零碎的、浅显的、不全面的、参差不齐的理解。还有很多人尽管能切身体会到幸福,但是始终没法系统地针对个人情况,做好自己让大学生活真正幸福的规划。本次调查对象为中南大学全体学生,以本科生为主。调查方式为,通过知名调查网站问卷星设计成问卷,向QQ、校内QQ群、中南贴吧发送链接,引导广大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实际发出120份,有效问卷120份。 一高校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现状 (一)大部分人学习缺乏目标及方法 在受调查人群当中,41.67%的学生认为学习对自己幸福感影响很大,50.83%认为有一定影响,可见学习作为学生的主业,至关重要。然而,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学习过程当中,从中获得乐趣微乎其微,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仅仅5%的学生认为大学的学习自己掌握了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很简单,而大部分人还是得过且过。同时,仅仅 21.67%有明确目标,大部分人相对茫然。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大家基本赞同目标对于自己幸福感影响很大。可见,仅仅知道学习是大学生幸福感的巨大动力还不够,还要从更深层次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导他们在认识到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真正做好学习,让学习成为一件真正能带来幸福感的事。 (二)相当一部分人不敢面对现实 在受调查学生当中,95%以上的人认为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深深影响自己的幸福感,然而,数据表明,仅仅有30%的人勇敢直面现实的一切事情,还有相当一小部分人选择经常逃避的方式。无疑,逃避不能带来任何幸福感。由此可见,勇敢地接受现实当中不能改变的事物,才能够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周围的真实的生活状态。这样,才能让心扉敞开,幸福感才能滚滚而来。 (三)大部分人自制力不够 在样本中,59.17%的人自制力一般,高达25.83%的人自我把控能力很差。而只有15%的人觉得自制力很好。自制力,意味着自我把控能力,支配自己的意志的能力,要求有理性的头脑,深刻认识到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四)有相当一部分人身不由己

关于在校大学生幸福感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幸福感的问卷调查报告一、前言 (一)内容摘要 “幸福昆明第一棒,探究幸福我传递!”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因而,对大学生幸福话题的关注应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是大学生教育的基本内涵,也是我们本次问卷调查的题中之义。 本组成员: 组员分工: (二)关键词 大学生;幸福感;价值观 (三)调查目的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幸福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在经济飞速发展下,幸福感越来越显得重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研究有助于改善与增进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正确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观念。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间力量,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受到我们的高度关注。大学生主观体验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情感、生活和对未来的预期。

幸福并非简单的字眼,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诠释。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的命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未来之路。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幸福的理解,我小组于近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要了解的具体内容是:大学生的幸福观;影响幸福感的因素;现在大学生活状况如何?觉得不幸福的原因? (四)调查状况 这项调查问卷研究的是在校大学生,其中包括昆明理工大学以及一些云南省外高校的大学生。追寻幸福的旅程总是显得那么的短暂,本次问卷在紧张有序的半个月的问卷发放、回收、统计之后完成了其调查任务。本次调查问卷,我们调查小组共进行网络问卷187份,纸质版问卷100份共计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80%。然后,通过分析我们小组本次问卷的结构组成:其中有12人是大一的新同学,占比6.42%;有136人是大二学生,占比72.73%;有27人是大三的学生,占比例1.07%;有10人是大四学生,占比例的5.53%。可以说,我们这次问卷面向大学生的预期已基本实现,符合我们“在校大学生幸福感”调查主题的设计初衷。因此,可以说,我们小组本次调查在质量上和效果上是成功的,这为我们在后续的分析、检验等等相关研究奠定了数据上的基础。 (五)调查内容 (1)性别 (2)年级 (3)专业

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4篇

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4篇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调查报告 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1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器装备,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国民对它的认知度。而决定这种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HI——国民幸福指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我们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抱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着实事求是、不惧艰苦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在暑假做了数量大、区域覆盖广的“大学生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凭借得到的丰富、详细、真实的数据,和之后认真的总结、分析,最终得以窥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

的全貌。 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3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对于其成员——大学生的幸福感,理应给予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我们五人小组从性别、年级以及整体三方面入手,展开了系列调查。并基于调查,提出增强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4一:调查原因: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哈佛夏哈尔教授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什么是幸福?在物质日益丰沛的现代社会,为何人们却难以感受心灵的幸福?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幸福的含义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它不是由外在的物资条件或者所处环境决定的,它更加强调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和满足。幸福的标准既不能用尺来量,又不能用秤来称,它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着的。而我们认为,幸福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由于感受到自身存在价值生活目标与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所持的根本态度和观念体系。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群体可能形成不同的幸福观。在现实中,幸福观主要体现在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