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自测题及分析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自测题及分析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自测题及分析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自测题及分析

第六章自测题及分析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

2、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

3、字母:拼音文字的书写单位,一个字母基本上就代表语言中的一个音素;一种文字体系一般只要数十个字母符号。

4、形声字:形声字是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一部分字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5、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口语规范严谨,是同一种语言不同的风格变体。

二、填空(40分,每空2分)

1、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语言的使用范围。

2、文字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在文字中缺一不可。

3、据考古材料,一般认为文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六千年以上。

4、文字的特点要受(所记录的语言)特点的制约。

5、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事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帮助记忆。

6、从造字方法角度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和(表音)三个阶段。

7、各种不同体系的意音文字都包含(表意字)、(表音字)和(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字)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

8、人类造字的方法主要有(表意)和(表音)两种。

9、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异体字,属于文字的(改进)。

10、(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三、辨别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现代社会,文字使用十分频繁,比有声语言还重要。(×)

分析说明:在任何社会,文字的作用都不可能超过语言。

2、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了人类的文化。(×)

分析说明: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的语言。

3、拼音文字同语音联系紧密,只记录语音。(×)

分析说明:无论是拼音文字还是非拼音文字,记录语言都是既要记录语音,同时又要记录意义。

4、非拼音文字记录意义,不记录语音。(×)

分析说明:非拼音文字同样要记录语音和意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而语言的音义在文字中是统一为一体的。

5、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分析说明:如果汉字不能适应汉语的需要,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6、汉字具有超方言、超时间的特性。(√)

分析说明:汉字是语素文字,与读音联系不紧密,字音可以随方音而异,也不受古今读音变化的影响,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

7、汉字与汉语的音节是对应的,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只用一个汉字记录。(×)

分析说明:汉字虽然是代表音节的,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但不能反过来说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汉字与音节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8、日文是音节文字,汉字也是音节文字。(×)

分析说明:日文是音节文字,假名和音节之间有对应关系,汉字不是音节文字。

9、意音文字中的表音字,其实就是拼音文字。(×)

分析说明:意音文字中的表示字音的符号,不能看作拼音文字,因为这些符号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而且往往都不是表示音素的符号。

10、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要先于口语发展。(×)

分析说明: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由口语决定,所以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落后于口语的。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反对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的理由思路要点:①汉语音节结构简单,词形简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汉字在书面上可以有效地区别同音词,而用拼音文字无法区别,没有字形上的差别,混同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例如“公式-公事-工事-攻势”四个词读音一模一样,用汉字记录,字形上很容易区别开,用拼音就都是一样,无法区别,将给阅读带来很多的麻烦;汉字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实际情况,汉语方言分歧,差别很大,而由于汉字同语音联系不是很紧密,记录汉语,不同方言区的人的人都能看懂,具有特殊的沟通方言的作用,假如不用汉字而用拼音文字,那么各个方言按方音拼写,词形上区别非常大,别的方言区的人根本就看不懂,文字无法起到沟通交际的作用,拼音文字无法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②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正好,比如汉语语素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而汉字也是表示音节的,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这正好同语素的特点相适应;汉语是孤立语,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没有词形变化,而写法上固定的汉字也是适应汉语的这个特点的。③汉民族文化是汉字的根,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除了记录汉语,还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比如书法、篆刻、对联、回文诗等,都同汉字的特点密切相关,保留汉字,就是保留汉文化,就是继承汉民族文化,而将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就将割断汉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其结果是毁灭了汉民族文化。

4、简要说明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互相依存,互相对立,又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共同发展。第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是活的语言,是书面语产生的源泉、存在的前提、发展的动力。没有口语的存在,就没有书面语的产生和发展,书面语是不能离开口语而独立存在的。第二,书面语又不是被动地记录语言,它对口语的发展变化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提炼形式,选词用句十分规范,对人们的语言实践很有指导意义,使得口语也向规范化方面发展;另一方面,统一的书面语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对语言的分化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比如汉语,方言众多,差别很大,统一的汉语书面语对限制方言分化、沟通各地人民之间的交际无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七章自测题及分析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因为地域或社会的语言而发生的语言分化。

2、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因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3、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语言的地方变体。

4、共同语:共同语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的通用语言。

5、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二、填空(30分,每空1分)

1、(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2、(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3、语言的发展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语音)次之,而(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

4、语言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是语言的(分化)和语言的(统一)。

5、社会方言是因社会的分工而出现的语言分化,(行业用语)、(阶级方言)、(科学技术术语)。

6、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7、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

8、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这些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亲属语言),这个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

9、(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10、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

11、语言的统一,主要指(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12、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我国的(普通话)就是这样的一种共同语。

13、语言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

14、(约定俗成)的原则在规范化的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它本身就是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

15、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16、汉语的普通话,根据规范化的要求,确定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辨别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语言的发展都具有渐变性。(√)

分析说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可能发生突变,只能是渐变,所有的语言都不会有例外。

2、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分析说明:语言三要素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词汇发展变化最迅速。

3、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总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

分析说明: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还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别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可能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

4、听得懂、听不懂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分析说明:划分地域方言不能光凭语言本身的差异,还要看使用方言的人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各方言之上是不是还有一个共同语作为各地区人们的交际工具。总之,在确定方言身分时要同时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即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

5、何种方言能够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本方言的条件都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分析说明:何种方言能够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条件。比如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文化的原因,但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伦敦方言成为英语的基础方言则是经济的原因。

6、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分析说明: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7、语言发展也有先于社会发展的情况。(×)

分析说明:语言的发展是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产生的,不可能先于社会发展走到前面。语言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只能与社会同步发展,不可能先于社会发展,那种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8、分布最广的语系是汉藏语系。(×)

分析说明:分布最广的是印欧语系,在世界上六大洲均有。印欧语系诸多语言之所以能分布这样广,主要是在殖民主义时代凭借政治、军事、经济的力量推行的缘故。

9、推广民族共同语的目的是消灭方言。(×)

分析说明:推广民族共同语的目的是消除方言隔阂,便于各个方言区的人相互交际沟通感情需要。

10、普通话语音不等于北京话语音。(√)

分析说明:普通话以北京话语音作为标准音,但不是全盘吸收北京话语音的特点,有些土音、不符合规范的读音就不吸收。

四、问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1、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这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第一,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自然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也愈来愈细致缜密,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第二,社会的分化、统一、互相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这也必然要推动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2、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渐变性特点?请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老是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更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这样才能有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

3、简述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属于一种语言变体,都是语言发展变化的结果,都以共同语作为基础。

不同点:首先,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其次,地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在一般词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差别。最后,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能发展为独立的语言,而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发展变化较慢,语法发展变化最慢;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这样变化,有的地区是那样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第三,社会成员的分工不同,使语言的发展变化出现不平衡性,有的阶层或社团使用这样的词语,有的阶层或社团使用那样的词语,结果形成社会方言。

5、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结构分类各自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同系属的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是不是一定相同?为什么?

语言的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所作出的分类,并按照语言间的亲疏关系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等。

语言的结构分类是根据句子和词的构造以及句子中词语间的关系进行分类的,通常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