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溶液的沸点和温度差损失

溶液的沸点和温度差损失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 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 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

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 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 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 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 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 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 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溶剂 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1)

附录B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一、第一类有机溶剂: 1、三氯甲烷 2、1,1,2,2,-四氯乙烷 3、四氯化碳 4、1,2二氯乙烯 5、1,2二氯乙烷 6、二硫化碳 7、三氯乙烯 8、苯 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二、第二类有机溶剂: 1、丙酮 2、异戊醇 3、异丁醇 4、异丙醇 5、乙醚 6、乙二醇乙醚 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8、乙二醇丁醚 9、乙二醇甲醚 10、邻—二氯苯 11、二甲苯 12、甲酚 13、氯苯

14、乙酸戊酯 15、乙酸异戊酯 16、乙酸异丁酯 17、乙酸异丙酯 18、乙酸乙酯 19、乙酸丙酯 20、乙酸丁酯 21、乙酸甲酯 22、苯乙烯 23、1,4—二氧杂环己烷 24、四氯乙烯 25、环己醇 26、环己酮 27、1—丁醇 28、2—丁醇 29、甲苯 30、二氯甲烷 31、甲醇 32、甲基异丁基甲酮 33、甲基环己醇 34、甲基环己酮 35、甲丁酮 36、1,1,1—三氯乙烷 37、1,1,2—三氯乙烷 38、丁酮 39、二甲基甲酰胺 40、四氢呋喃

41、正己烷 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三、第三类有机溶剂 1、汽油 2、煤焦油精 3、石油醚 4、石油精 5、轻油精 6、松节油 7、矿油精 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 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 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 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 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 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 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 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 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 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 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二组分溶液沸点-组成图

实验4.5 二组分溶液沸点-组成图的绘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阿贝折光仪及超级恒温槽的使用方法 2.掌握沸点-组成图的绘制方法 3.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组分完全互溶液体系统蒸馏曲线可分为三类: (1)系统中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都不大,在T-x图上溶液的沸点总是介于A、B两纯液体的沸点之间,(如图) (2)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产生较大的负偏差,在p-x图上出现最小值时,在T-x图上将出现最高点,(如图) (3)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产生较大的正偏差,在p-x图上出现最大值时,在T-x图上将出现最低点,(如图) 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称为最高恒沸点和最低恒沸点,对应的组成称为恒沸组成,其相应的混合物称为恒沸混合物。

系统中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都不大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产生较大的负偏差 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产生较大的正偏差

本实验是在某恒定压力下则定乙醇—正己烷二组分系统的沸点与组成平衡数据,并绘制该液体混合物的蒸馏曲线,其类型是系统中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都较大的类型。 三、仪器试剂 超级恒温槽、阿贝折光仪、蒸馏瓶、恒流源、精密数字温度计、量筒、移液管、滴管、 环己烷、无水乙醇、丙酮、重蒸馏水、80%、60%、40%、20%环己烷—-乙醇标准混合液; 各种组成的环己烷—乙醇混合液。 四、实验步骤 1.测定沸点与组成的关系:使用折光率仪测量上述混合溶液相应的折光率。以折射率对浓度作图,即可绘制工作曲线。 2. 一定组成环己烷——乙醇混合液沸点及气液两相折射率的测定。按图装好装置后,加入药品,环己烷/乙醇: 26.21ml/0.45ml、25.44ml/1.23ml、23.41ml/3.25ml、 19.46ml/7.21ml、17.15ml/9.52、11.61ml/15.85ml、 6.4ml/20.23ml、1.41ml/25.26ml,加热回流。 3.待温度读数稳定后,将蒸馏瓶稍稍倾斜,使小槽中的冷凝回流蒸气瓶,发福倾倒三次,待小槽收集满后,记下沸点温度,

沸点升高法测定苯甲酸的摩尔质量

设计实验 沸点升高法测定苯甲酸的摩尔质量 Ⅰ.目的要求 一、了解沸点升高法测定非挥发性溶质摩尔质量的方法和原理; 二、掌握苯甲酸乙醇溶液沸点的测定方法; 三、进一步熟悉沸点仪的使用方法 Ⅱ.基本原理 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根据Raoult 定律,在定温时当溶液中含有不挥发性溶质时,溶液的蒸汽压总是比纯溶剂低,所以溶液的沸点比纯溶剂高。沸点升高是稀溶液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如果已知溶剂的沸点升高常数b k ,并测得此溶液的沸点升高值b T ?,以及溶剂 和溶质的质量m A ,m B ,则溶质的摩尔质量由下式求得: 其中b T T T ?=-溶液乙醇。 Ⅲ.仪器和试剂 沸点测定仪,调压变压器,电热丝,温差计,50.00ml 移液管,压片机,冷凝管,无水乙醇(分析纯),苯甲酸(分析纯)。 Ⅳ.实验步骤 一、安装沸点仪 参照Ⅱ-5-2所示,将已洗净、干燥的沸点仪安装好。检查带有温差计的软木塞是否塞紧。电热丝要靠近烧瓶底部的中心。温差计要泡在液面下,但不要碰到烧瓶和电热丝。 二、沸点的测定 1、乙醇沸点的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无水乙醇50.00ml 加入沸点仪中,根据情况适当调节温差计热电偶和电热丝高度。电热丝和温差计都要泡在液面下。打开冷却水,接通电源。用调压变压器由零开始逐渐加大电压,使溶液缓慢加热。液体沸腾,温差计读数稳定后读数,切断电源,让液体冷却至室温。 2、苯甲酸乙醇溶液沸点的测定 将沸点仪中的乙醇冷却至室温后,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约2.4g 苯甲酸加入(先粗称,压片后再精称),按照乙醇沸点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的沸点。再按照此法分两次加入(每次精确称取约2.4g )苯甲酸,测定溶液沸点。得到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沸点。 Ⅴ.数据记录及处理 50.00ml 溶剂 苯甲酸质量 0 m1 m1+m2 m1+m2+m3 T b /℃ m 苯甲酸/g M/g.mol -1 M A b B b B m T m k M ??=

常用化学溶剂毒性与防护

实验室试剂毒性、注意事项及日常生活防护 ①神经毒性。 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 ②血液毒性。以芳香烃,特别是苯最常见。苯达到一定剂量即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往往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血小板减少,最后红细胞减少,成为全血细胞减少。个别接触苯的敏感者,可发生白血病。 ③肝肾毒性。 多见于氯代烃类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丙烷、二氯乙烷等中毒。 ④皮肤粘膜刺激。 多数有机溶剂均有程度不等的皮肤粘膜刺激作用,但以酮类和酯类为主。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哮喘、接触性和过敏性皮炎、湿疹、结膜炎等。 防治: 1) 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时,要加强密闭和通风,减少有机溶剂的逸散和蒸发。2) 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或防护手套。3) 皮肤粘膜受污染时,应及时冲洗干净。勿用污染的手进食或吸烟。4) 勤洗手、洗澡与更衣。5) 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中毒征象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严密的动态观察。 应的治疗和严密的动态观察。

日常解毒食品: 1. 蜂蜜 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补强身,排毒养颜的佳品。 功效:对润肺止咳,润畅通便,排毒养颜有显著功效,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适合症状: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有好处。 2.胡萝卜 味甘,性良,养血排毒,健脾健胃的有效解毒食物。 功效:与体内的汞离子结合后,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体内的汞离子的排除。白萝卜、红萝卜、小萝卜也具有上述功效。 适合症状:用于铅、汞超标的化妆品或饮食中铅汞引起的黄褐斑、蝴蝶斑等皮肤问题。 3.海带 味咸,性寒,是化痰、消炎、平喘、排毒、通便的理想排毒食物。 功效:海带中的碘能被人体吸收后,促进有害物质,病变物和炎症渗出物的排除,同时海带含有一种叫硫酸多糖,能吸收血管中的胆固醇,并排出体外。 适合症状:甲状腺肿大和碘缺乏而引起的病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药物中毒、浮肿。 4.木耳 味甘,性平,是排毒解毒,消胃涤肠,和血止血的最佳食物。功效:木耳含有一种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再排出体处。 适合症状:从事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特别应多食。 5.黄瓜 味甘,性平,是具有明显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排毒食物。功效:黄瓜所含的黄瓜酸,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排出毒素,所含维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5倍,能美白皮肤,使其保持弹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而且吃黄瓜有助于化解炎症,还能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一、第一类有机溶剂: 1、三氯甲烷 2、1,1,2,2,-四氯乙烷 3、四氯化碳 4、1,2二氯乙烯 5、1,2二氯乙烷 6、二硫化碳 7、三氯乙烯 8、苯 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1、丙酮 2、异戊醇 3、异丁醇 4、异丙醇 5、乙醚 6、乙二醇乙醚 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8、乙二醇丁醚 9、乙二醇甲醚 10、邻—二氯苯 11、二甲苯 12、甲酚 13、氯苯 14、乙酸戊酯

15、乙酸异戊酯 16、乙酸异丁酯 17、乙酸异丙酯 18、乙酸乙酯 19、乙酸丙酯 20、乙酸丁酯 21、乙酸甲酯 22、苯乙烯 23、1,4—二氧杂环己烷 24、四氯乙烯 25、环己醇 26、环己酮 27、1—丁醇 28、2—丁醇 29、甲苯 30、二氯甲烷 31、甲醇 32、甲基异丁基甲酮 33、甲基环己醇 34、甲基环己酮 35、甲丁酮 36、1,1,1—三氯乙烷 37、1,1,2—三氯乙烷 38、丁酮 39、二甲基甲酰胺 40、四氢呋喃 41、正己烷 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三、第三类有机溶剂 1、汽油 2、煤焦油精 3、石油醚 4、石油精 5、轻油精 6、松节油 7、矿油精 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 大类: 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 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 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 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 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 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 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 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 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 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各种溶剂的沸点表

液氨 -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 戊烷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苯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环己烷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各种液体的沸点

液氨 -33.35 ℃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 -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 多数饱和烃不溶 剧毒 甲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 中等毒 性,易燃 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 溶于水、 低级醇、 醚、 低极性溶剂 强 烈刺激性 石油醚

不溶于水, 与丙酮、 乙醚、 乙酸乙酯、 苯、 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 与 低级烷相似 乙醚 34.6 微溶于水 , 易溶与盐酸 . 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 戊烷 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性 二氯甲烷 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麻醉性 强 二硫化碳 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 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 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 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 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 , 1- 二氯乙烷 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 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 中等 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 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

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 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 低毒。麻醉性, 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 71.78 与水 , 乙醇 , 乙醚 , 丙酮 , 苯 , 四氯化碳 , 己烷混溶 , 溶解多种脂肪族 , 芳香族化合物

常用溶剂沸点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常用溶剂对人体危害

、石油醚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急性毒性:LD5040mg/kg(小鼠静脉);LC503400ppm,4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二、正已烷 正己烷虽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机体,但职业中毒仅见于经呼吸道吸收者。正已烷吸收入血有剂量-反应关系。大鼠暴露于浓度1800、3600、10800 和3600Omg/m3,6h后血**已烷半减期为1~2h;人接触360mg/m3,安静下4h血半减期为1.5h;生理负荷3h后,半减期为2h。人按触正已烷313.2~439.2mg/m3及其他溶剂,测定呼出气,平均吸收27.8%±5.3%,呼吸道存留5.6%±5.7%。 2.分布 正已烷在体内分布与器官的脂肪含量有关,主要分布于脂肪含量高的器官,如脑、肾、肝、脾、睾丸等。 3.转化 正已烷的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及细胞色素C直接参与其氧化代谢。代谢产物有2-已醇、3-已醇、2-已酮(甲基正丁基甲酮)、2,5-已二酮等。 【毒性】 正已烷属低毒类,但其毒性较新已烷大,且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蓄积作用。毒作用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作用,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l.急性毒性 正已烷小鼠吸入LC为120~15Og/m3(2h),麻醉浓度为100g/m3 (lh)。大鼠经口LD50为24~29ml/kg。兔涂皮2~5ml/kg(4h),引起共济失调与躁动。人吸入单纯正已烷180Omg/m3,3~5min无刺激;2880mg/m3,l5min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5040~720Omg/m3,lOmin,有恶心、头痛、眼及咽刺激;1800Omg/m3,lOmin,出现眩晕、轻度麻醉。经口中毒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刺激症状及急性支气管炎,摄入50g可致死。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刺激症状。 2.慢性毒性 正已烷慢性毒作用主要为多发性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至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引起肝肾损害。大鼠每日大入2.76g/m3,143天,仅有夜间活动减少,但体重、血象、血清蛋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处死后组织学检查见网状内皮系统有轻度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性,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18000mg/m3,每周16h,共4周,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明显下降,肌力降低。小鼠吸入360mg/m3,每周6天,经1年,未引起神经病;9OOmg/m3,引起轻度神经病; 180Omg/m3,出现步态不稳、肌萎缩。长期职业性低浓度接触正已烷的工人,可发生周围神经病,特点是隐匿性和进展缓慢。轻症者多为远端感觉型周围神经病;较重者出现运动型周围神经病;严重者可发生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正已烷可刺激皮肤,引起潮红、水肿、水疱、皮肤粗糙。正已烷无致癌活性。也未见致畸报告。 1.急性中毒

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钢铁工件进行氧化热处理就是应用沸点升高原理。用每升含550~650 g NaOH和100~150 g NaNO2的处理液,其沸点高达410~420 K。利用凝固点下降原理,将食盐和冰(或雪)混合,可以使温度降低到251 K。氯化钙与冰(或雪)混合,可以使温度降低到218 K。体系温度降低的原因是:当食盐或氯化钙与冰(或雪)接触时,在食盐或氯化钙的表面形成极浓的盐溶液,而这些浓盐溶液的蒸气压比冰(或雪)的蒸气压低得多,冰(或雪)则以升华或熔化的形式进入盐溶液。进行上述过程都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体系的温度降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自制冷冻剂。冬天在室外施工,建筑工人在砂浆中加入食盐或氯化钙;汽车驾驶员在散热水箱中加入乙二醇等等,也是利用这一原理,防止砂浆和散热水箱结冰。 有些晶体能自发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它们的固体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液,它的水蒸气压若是低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压,则平衡向着潮解的方向进行,水分子向物质表面移动。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无水氯化钙、氯化镁和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很容易潮解。有些无水晶体潮解后在表面形成饱和溶液,还变成水合物。如无水氯化钙潮解后变成Ca Cl2?6H2O;有些只在表面形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钠固体。由于化合物饱和溶液的蒸气压低于同温下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分压,因而使该物质不断吸收水分而潮解。溶液的水蒸气压跟溶液的浓度有关(当然还跟电解质的电离度有关),只有饱和溶液的浓度足够大,才能保证它的水蒸气压足够小(小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压),因此,能够发生潮解的都是那些溶解度特别大的物质。纯净的氯化钠晶体不潮解。同时,潮解的发生还与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 容易潮解的物质有CaCl2、MgCl2、FeCl3 、AICl3、NaOH等无机盐、碱。易潮解的物质常用作干燥剂,以吸收液体或气体的水分。易潮解的物质必须在密闭条件下保存;易潮解的药物(特别是原料药)更要在防潮条件下贮存,以防霉烂变质。 潮解是属于物理变化。

常用有机溶剂沸点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溶解性毒性猋??瓌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2埬q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4Z扖趹敍蠁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gi懩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_錣毬悭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腦吨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聮鬿杰廸竐 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员婷疋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抒潣鞦 ?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乽O 琳盬L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採 7麓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適赽K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e?糕€69C' 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uo蓞乑棒 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笒彠M 若烊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q=8v 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狸僪 J>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鎓橌 蠿滗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淥曌瀕檙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圤覇?_H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陻t 5W=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崌鶫駱 皜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刣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眈踂鼀 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秿?-+訑

乙二醇水溶液的冰点和沸点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EG。化学式为(HOCH2)?,是最简单的二元醇。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毒性,人类致死剂量约为1.6 g/kg。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 冰点:-12.6℃ 沸点:197.3℃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155(20℃); 相对密度(空气=1):2.14 与水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由于改变了冷却水的蒸气压,冰点显著降低。 其降低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乙二醇的含量增加而下降。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60%时,冰点可降低至- 48.3℃,超过这个极限时,冰点反而要上升。 乙二醇防冻液在使用中易生成酸性物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乙二醇有毒,但由于其沸点高,不会产生蒸气被人吸入体内而引起中毒。 乙二醇的吸水性强,储存的容器应密封,以防吸水后溢出。 由于水的沸点比乙二醇低,使用中被蒸发的是水,当缺少冷却液时,只要加入净水就行了。 这种防冻液用后能回收(防止混入石油产品),经过沉淀、过滤,加水调整浓度,补加防腐剂,还可继续使用,一般可用3—5年。 但要过滤多遍,以防对机动车造成损伤。 有很多人认为乙二醇的冰点很低,防冻液的冰点是由乙二醇和水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的一个中和冰点,其实不然,混合后由于改变了冷却水的蒸气压,冰点才会显著降低。 其降低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乙二醇的含量增加而下降,但是一旦超过了一定的比例,冰点反而会上升。 40%的乙二醇和60%的软水混合成的防冻液,防冻温度为-25℃;当防冻液中乙二醇和水各占50%时,防冻温度为-35℃。 PX-C8T浓度计是根据乙二醇浓度与折射率的对应关系而设计的光学仪器,该产品不仅可以测量乙二醇的浓度,同时液可以测量乙二醇冰点,以及测量电瓶液比重,在测量时,只要滴几滴乙二醇在折光仪棱镜上,然后向着光观察,就可以快速读出乙二醇的浓度。测量范围:乙二醇浓度:0-100%;乙二醇冰点:0到-60℃;电池液比重:1.10到1.40。 PX-C8T乙二醇浓度计,又称防冻液乙二醇浓度计,乙二醇浓度测试仪,乙二醇浓度测试仪,乙二醇浓度检测仪,乙二醇浓度测量仪,是为测量乙二醇等水溶液的乙二醇浓度的比例而设计的精密的光学仪器。简单易用,且价格优惠。只要滴几滴液体在棱镜上,然后向着光观察,就可以读出溶液的浓度。如果标有T(A TC)的是增加了温度自动补偿系统。 下面是乙二醇水溶液的冰点和沸点与浓度的关系,数据来源ASHRAE手册(2005版)。

实验室常用溶剂毒性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有机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有机溶剂 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 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除上述这三类溶剂外,在药物、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还常用其他溶剂,如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这些溶剂尚无基于每日允许剂量的毒理学资料,如需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溶剂,必须证明其合理性

溶液的蒸气压、凝固点、沸点和渗透压知识讲解

二、溶液的蒸气压、凝固点、沸点和渗透压 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当一种不挥发的溶质溶解于溶 剂后.溶液表面的溶剂分子数目 由于溶质分子的存在而减少,因 此蒸发出的溶剂分子数目比纯 溶剂时少,即溶液的蒸气压比纯 溶剂时的蒸气压的线低。他们的查称为蒸气压下降。 ΔP=P A -P A =X B P A 某些固体物质,如氯化钙、五氧化二磷等,常用作干燥剂。这是由于它们的强吸水性使其在空气中易潮解成饱和水溶液,其蒸气压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力小,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凝结进入“溶液”。浓硫酸也可用作液体干燥剂。 2.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从图可以看出.在零度时水和冰的蒸气压相等(0.61kPa),此时水、劝和水蒸气三相达到平衡,o℃即为水的凝固点。由于水溶液是溶剂水中加入了箔质,它的蒸气压曲线下降,冰的蒸气压曲线没有变化,造成溶液的蒸气压低了:助的蒸气压,冰与溶液不能共存。如果在溶液中放人冰,冰就融化。所以只有在更低的温皮下才能使溶液的蒸气压与冰的蒸气压相等。这就是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Δt 凝=k 凝 m 溶液凝固点下降应用很广。在汽车、坦克的水箱(散热器)中常加人防冻剂乙二酵、酒精、甘油等,其中以乙二醇为优,因为它具有高沸点、高化学稳定性以及从木溶液中结出时形成淤泥状而不是块状冰特点;在水泥砂浆中加入食盐或氯化钙,能防止冬季产生冰冻现象。在制冷过程中,用无机盐水溶液作裁冷剂或用冰—无机盐水溶液(共晶冰)作蓄冷剂.使其更适用于低温制冷装置。 3. 溶液的沸点上升 图中aa’,ac’,bb’线分别表示水、冰和溶液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就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沸点。纯水在100℃时的蒸气压等于101.3kPa(等于外界压力),故水的沸点是100℃。水中加入难挥发的溶质后,由于溶液的蒸气压曲线下降,只有在更高的温度下才能使它的蒸气压达到101.3kPa而汤踢。这就是沸点上升的原因。实验证明,难挥发物质溶液的拂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Δt 沸=k 沸 m 在钢铁发黑处理工艺中所用的氧化液,因含Na0H和NaNO 2 等,所以加热至140一150℃也不致沸腾。 4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是因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产生的压力,以大写的希腊字母厦表示。动植物的细胞膜是天然的半透膜。如将红血球细胞置于纯水中,发现它会逐渐胀成因球,最后崩裂,这是水透过血红细胞壁进入细胞,而细胞内的若干溶质如血红素、

无机化学(上)9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1.2.2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一、沸点和凝固点 蒸发: 表面气化现象称为蒸发。 沸腾: 表面和内部同时气化的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过程中的温度。 只有当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和外界大气的压强相等时,液体的气化才能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这时的温度即是沸点。 凝固点: 液体凝固成固体(严格说是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这个温度称为凝固点。凝固点的实质是,在这个温度下,液体和固体的饱和蒸气压相等。即为: 液体固体平衡 若 P固 > P液,则固体要融化(熔解); P固 < P液,液体要凝固;(和H2O自动向糖水转移是一个道理,都是蒸气压在起作用) 二、饱和蒸气压图 物质的饱和蒸气压 P,对温度 T 做图。左侧是冰,水,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图。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冰,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都升高。 ②在同一温度下,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低于 H2O 的饱和蒸气压。 ③冰的曲线斜率大,随温度变化大。 ④37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强(),故 373K 是 H2O 的沸点。 ⑤如图中 A 点,在该温度下,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小于,溶液未达到沸点。 ⑥只有当温度达到 T1时(T1>373K, A’点),溶液的饱和蒸气压才达到,才沸腾。可见,由于溶液的饱和蒸气压的下降,导致沸点升高。即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水。

⑦冰线和水线的交点(B点)处,冰和水的饱和蒸气压相等。此点的温度为273K,P ≈611Pa,是H2O 的凝固点,即为冰点。在此温度时,溶液饱和蒸气压低于冰的饱和蒸气压,即: P冰>P溶,当两种物质共存时,冰要融化(熔解),或者说,溶液此时尚未达到凝固点。 ⑧只有降温,到T2时,冰线和溶液线相交(B’点),即: P冰 = P溶液,溶液开始结冰,达到凝固点。T2<273K,即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比纯水低。即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导致其冰点下降。 三、公式 1. 沸点升高公式 用T b表示沸点升高值,即: T b = T b- T0b ( T0b是纯溶剂的沸点, T b是溶液的沸点)。 T b是直接受P 影响的,有: T b P,而P = k·m,故T b m。比例系数用 k b表示,则有:T b= k b·m ,k b为沸点升高常数,不同的溶剂,k b值不同,最常见的溶剂是H2O,其k b= 0.513 2. 凝固点下降公式 用T f表示凝固点降低值,即: T f = T0f - T f,T0f是纯溶剂的凝固点,T f是溶液的凝固 点。总之,T f为正值,且T f = k f·m, k f : 凝固点降低常数,H2O的k f = 1.86 3. 公式的成立条件 公式由P = k·m 推出,在推导时,有条件: 溶质不挥发,且 n质 << n剂,即为稀溶液。m(质量摩尔浓度)的大小,要能与溶液表面上不挥发的质点的多少有定量关系,溶质必须是非电解质。若是NaCl,电解产生 Na+ 和 Cl-, m = 1时,质点数可能是 2,且 Na+ 和 Cl- 之间又有吸引,则相当于在 1-2 之间,不好定量。Ba(OH)2体系就更加复杂了。因而,公式成立的条件是: 不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常用溶剂特性毒性表

常用溶剂特性毒性表 液态二氧化硫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 戊烷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 粘度(20℃)/mPa·s; —介电常数 名称沸点密度粘度波长极性E T(30) 介电分子量溶解性水100 1 1 268 10.2 63.1 58.8 18 二甲亚砜189 2.24 268 7.2 45 48.9 78.14 DMSO能与水、醇、醚、丙酮、乙醛、吡啶、乙酸乙酯等混溶,不溶于乙炔以外的脂肪烃化合物 乙二醇197 1.1155 19.9 210 6.9 56.3 26.33 62.07 与水/乙醇/丙酮/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醚等,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 甲醇64.9 0.7914 0.6 210 6.6 55.5 32.6 32.04 溶于水、乙醇、乙醚、苯等 二甲基甲酰胺152.8 0.92 270 6.4 43.8 36.71 73.10 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是高沸点的极性(亲水性)非质子性溶剂,能促进SN2反应机构的进行 苯胺184 4.4 - 6.3 44.3 6.98 乙酸118 1.28 230 6.2 51.9 6.19 乙腈81.1 0.37 210 6.2 46 37.5 41.05 相对密度0.79,与水混溶,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硝基甲烷101 0.67 330 6 46.3 38.6 丙酮56.5 0.32 330 5.4 42.2 20.5 58.08 与水、乙醇、氯仿、乙醚及多种油类混溶吡啶115 0.97 305 5.3 40.2 12.3 二恶烷; 二氧 六环 102 1.04 1.54 220 4.8 36 2.21 88.11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2-丁酮80 0.8054 0.43 330 4.5 72.11 甲基乙基酮能溶于4份水中,但温度升高时溶解度降低,20℃时,水中溶解度26.8%(w),水在2-丁酮中的溶解度11.8%(w)。溶于乙醇和乙醚,可与油混溶。与水形成共沸物,其沸点74.3℃,含丁酮88.7%。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1.97%-10.1%(v) 氯仿61.2 0.57 245 4.4 39.1 4.7 119.39 微溶于水,能与醇、醚、苯等有机溶剂及油类混溶 乙酸乙酯77.0 0.45 260 4.30 38.1 6.03 88.1 能与水、乙醇、乙醚、丙酮及氯仿等混溶 异丙醇82 0.78505 2.37 210 4.3 48.6 18.3 60.07 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与水能形成共沸物。 四氢呋喃66 0.8892 0.55 220 4.2 37.4 7.58 溶于水、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丙酮、苯等有机溶剂 甲基异丁酮119 - 330 4.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