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育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体育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体育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体育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23、最早采用心理测量方法评定锻炼成瘾行为的学者是卡尔马克和马腾

斯,他们设计了一种专心于跑步的量表用于测量锻炼成瘾。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活动中属于体育锻炼的是。( D )

A.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

B.日常生活中偶然进行的身体活动

C.上班时骑自行车

D.有规律的持续一定时间的慢跑。

2.促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 A )

A.由于人们对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B.由于医疗费用上升、余暇时间增多

C.由于都市生活环境的变化

D.工业国家疾病发生率提高

3.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D )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4.突生二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 )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5.灵魂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B )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6.唯物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D )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7.关于心理健康,下列哪种说法错误是。( B )

A.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B.心理健康是一种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C.心理健康是一种在各种行为反应中能积极而适度表现的健全的心理状态

D.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

8.“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情绪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这一假设是。(A )

A.社会认知假说

B.心境状态改善假说;

C.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D.心理控制感假说。

9.身体锻炼成瘾属于。( B )

A.物质成瘾

B.过程成瘾

C.结果成瘾

D.状态成瘾

10.下列关于认知功能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D )

A.认知功能是人类的高级活动功能,它是人体对外界信息的反应能力

B.认知是一组相关的活动,如知觉、记忆、思维、判断、推理、问题求解、

学习、想象、概念形成、语言使用等等

C.人的思维模型类似于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D.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

11.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体现在。( C )

A.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

B.小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

C.不同的锻炼项目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

D.体育锻炼对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不会产生影响

12.“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而不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这个观念是下列哪一种理论的观点。( A )

A.控制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跨理论模型

13.关于体育锻炼对抑郁影响的正确说法是。(D )

A.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的人从体育锻炼中不能获益

B.一次体育锻炼不能降低抑郁

C.体育锻炼对严重的抑郁症不能起任何作用

D.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但这对心理健康不是必需的手段

14.“体育锻炼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由于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触发和增加神经肽

的释放,激活中枢阿片系统(Thoren,1990),从而影响大脑分泌β-内啡肽。”这一假说为。( C )

A.单胺假说

B.心境状态假说

C.神经肽假说

D.心血管健康假说

15.“即使一个人对锻炼有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认识,但是,如果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足够的机会去锻炼,那么他/她的锻炼意图将会变得薄弱。”这一观点符合。( C )

A.社会认知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控制理论

16.“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促进5-羟色胺释放,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这一假说是。( A )

A.单胺假说

B.心境状态假说

C.神经肽假说

D.心血管健康假说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B.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C.体育锻炼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没有影响

D.多数研究发现,与女性相比,体育锻炼对男性的主观幸福感更大

18.体育锻炼能提高自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A )

A.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认知

B.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抵抗抑郁

C.体育锻炼能提高主观幸福感

D.体育锻炼能降低焦虑

19.以下四个研究方向中,目前研究最多的课题是。(A )

A.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

B.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C.对锻炼成瘾的研究

D.体育锻炼对智力的影响

20.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 B )

A.速度

B.心肺耐力

C.力量

D.灵敏性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哪些体验不属于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CD )

A.跑步者高潮

B.流畅体验

C.应激状态

D.战斗状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D )

A.体育锻炼与调节、降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关

B.从降低焦虑的效果来看,短期锻炼比长期锻炼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C.状态焦虑的减轻可能是因为身体活动的效应抵消了日常生活所产生的

压力与困难

D.体育锻炼对感受高度压力的个体具有特殊的效应

3.下述有关体育锻炼对焦虑影响的正确说法有。(BCD )

A.进行体育锻炼均能减轻焦虑,但在10分钟以内的锻炼效果最大

B.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程度与年龄和健康状况无关

C.停止体育锻炼24小时内,焦虑程度会回到锻炼前的水平

D.体育锻炼降低焦虑与体育锻炼降低肌肉紧张度有关

4.下述有关体育锻炼对自尊影响的正确说法有。(AD )

A.体育锻炼能提高自我对身体的认知

B.体育锻炼对不同性别人群的自尊产生影响没有差异

C.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不明显

D.不同锻炼方式对自尊的影响有差异

5.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AB )

A.心肺耐力

B.肌肉力量

C.灵敏性

D.协调性

6.有氧体能的衡量指标是。(AC )

A.最大吸氧量

B.速度

C.身体成分

D.脑电波

7.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应激影响的错误说法是。(CD )

A.有氧体能能抵消有家族高血压史的个体在应激反应中升高的唤醒水平

B.具有很高体能水平个体产生的应激反应比较小

C.有氧体能水平较高的个体与有氧体能水平较低的个体一样能有效地应

对心理应激

D.三个月的有氧锻炼就能有效地降低体能水平高者的应激反应

8.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应激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ABD )

A.体能的增强能够提高个体的自我概念

B.体能还与由长期生活应激导致的较低水平身体疾病相关

C.体能与长期生活应激导致的较低抑郁水平无关

D.体能与心理应激后较低水平的心血管唤醒水平相关

9.培图塞路对焦虑的研究结果表明。(BC )

分钟的锻炼能产生最好的疗效

B.无氧练习不能降低焦虑

C.短期的体育锻炼不可以降低特质焦虑

D.长期锻炼和急性锻炼不能降低状态焦虑

10.根据诺斯等人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D )

A.一次性体育锻炼和长期体育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

B.体育锻炼既可以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以降低状态性抑郁

C.体育锻炼只可以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但不能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

D.有氧锻炼和无氧锻炼均可以降低抑郁

11.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正确说法是。(BCD )

A.体育锻炼可以使心理控制源的外控倾向

B.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境状态

C.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获得积极性身体自我评价

D.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应激反映

12.关于“跑步者高潮”正确的描述是。( AD )

A.这对有规律的锻炼者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

B.当跑步者状态极好时,往往能预知它的来临

C.这种体验只在锻炼进行到接近尾声时才出现

D.这种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通常会突如其来的出现

13.下述关于锻炼心理领域对情绪研究的错误说法是。(BCD )

A.最早的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理论是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和丹麦生理学家朗格提出的

B.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

C.雅各布森提出的理论可以归纳为:刺激情景——身体反应——情绪体

D.体育锻炼行为是人们调节情绪的最重要的选择

14.下述关于健康信念模型的正确描述是。( BC )

A.它是由阿齐赞提出的

B.人们有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

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

C.它所包含的变量过多,因此无法找出主要的锻炼行为预测变量

D.人们会因为对锻炼的喜爱而采取锻炼行为

15.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抑郁影响的错误说法为。(ABD )

A.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与抑郁的降低程度无关

B.与传统抑郁治疗方法相比,体育锻炼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抑郁

C.体育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和心理恢复手段的运用,如果将体

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那么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D.一次性体育锻炼不能有效地抵抗抑郁

16.儿童退出体育锻炼的深层心理动机是。(ABC )

A.胜任动机

B.目标取向

C.压力反应

D.没有时间

17.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ABD )

A.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有着适度的正相关

B.体育锻炼与认知功能关系在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

C.短期的体育锻炼在认知表现上比长期的体育锻炼有更大的效应

D.体育锻炼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

18.积极锻炼成瘾与消极锻炼成瘾的区别体现在。(BCD )

A.前者不产生应激而后者产生应激

B.前者参加体育锻炼后体验到高度积极的情感

C.前者当错过一次锻炼机会后产生高度的抑郁、焦虑和愤怒的情绪体验

D.前者为完成某项锻炼计划倾向于忽视身体的不适、疼痛或伤病(特别

是男性)

19.积极成瘾的标准包括。( BCD )

A.体育锻炼依赖于他人,要和他人一起进行

B.锻炼者相信活动具有价值

C.锻炼者相信坚持活动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提高

D.锻炼后不会带来自我贬低

20.对锻炼成瘾的研究已得到证据支持的有。( AD )

A.不管是跑步者还是参加其他活动的锻炼者,参与锻炼的时间越长,就

越可能成为锻炼成瘾者

B.女性锻炼者比男性锻炼者更有可能成为锻炼成瘾者

C.锻炼成瘾者不容易产生运动损伤

D.锻炼成瘾与饮食紊乱的女性的运动依赖、关注体重、强迫观念与行为

的人格特质之间有显著关系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1、对身心关系的理论及其主要观点的匹配:

唯心论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唯物论大脑控制了精神

灵魂论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现象论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交互论精神控制了大脑

突生二元论只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2、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其代表人物的匹配:

英格里士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

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

为自身带来快乐。

鲍姆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

者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

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

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态,而不

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心理健康是以较高的主客观认知水平、乐观

而稳定的情绪为核心,以具备良好的

心理调适功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与

动力,在各种行为反应中能积极而适

度表现的健全的心理状态。

樊富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

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

态,但它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3、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观点的匹配:

精神分析流派适应和发展才是考察心理健康的立足

点;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

人本主义理论重视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强调自我升华的能力;

4、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的匹配:

普罗查斯卡计划行为理论

阿齐赞健康信念模型

贝克跨理论模型

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

戴西自我决定理论

5、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生理学解释的匹配: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促进单胺

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有效地

增进心理健康。

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当人体处于运动过程时,血液

中氨基酸的改变会影响中枢

递质的变化,而外周氨基酸

的增加是调节中枢神经化

学、生理、认知等改变的重

要调节因素。

脑内神经肽假说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有机体条

件反射性建立适应和对抗应激的

自我保护机制。

心血管健康假说体育锻炼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由

于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以触发

和增加神经肽的释放,激活中枢

阿片系统,从而影响大脑分泌β

-内啡肽。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错)

2.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对)

3.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被看作为是因果关系。(错)

4.体育锻炼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对)

5.一些研究显示,短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认知活动,长期的体育锻炼会缓解由于年老而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但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对认知功能会产生消极影响。(对)

6.由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因而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错)

7.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的心理现象,它包含了情感、认知评价、生理唤起、面部表情以及非理性的思维向行为控制的转化等方面,它对人类的行为有着重大的调节作用。(对)

8.体育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和心理恢复手段的运用,如果将体育锻炼与

心理治疗相结合,那么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对)

9.身体活动能力强的儿童与活动活动能力差的儿童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差异。(错)

10.根据培图塞路的元分析,体育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可能降低特质虑。(对)

11.渐进性放松练习与体育锻炼一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状态焦虑,但渐进性放松比体育锻炼更能降低特质焦虑。(错)

12.体育锻炼对感受高度压力的个体不产生降低焦虑的效应。(错)

13.从降低焦虑的效果来看,长期锻炼比短期锻炼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对)

14.体育锻炼与调节、降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关。(对)

1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者显示了较高的身体自尊。(对)

16.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不明显。(错)

17.增强体能能够使个体的自我概念得到提高。(对)

18.锻炼计划与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心理社会功能的提高无关。(错)

19.有氧体能协调着心理应激和身体疾病之间的关系,在降低应激产生的影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

20.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心理控制源的外控倾向,而有效地帮助个体积极地控制与其健康有关的环境。(错)

21.体育锻炼之所以有助于心理健康,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认知评价所产生的作用。体育锻炼会使锻炼者体验到健康的感觉,而不一定是使其实际的健康程度发生变化。(对)

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涉及人格与运动关系研究的侧重点大多集中在运动员和非运动员人格特征的差异上。(对)

23.根据控制点理论,外部控制是预测锻炼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错)

24.健康信念理论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险时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意图是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错)

25、根据控制点理论,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错)

26.跨理论模型认为,行为的变化是动态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

27.跨理论模型可以适用于所有损害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行为。(对)

28.根据跨理论模型,自我效能感在早期阶段对于行为变化的预测作用是非常大的(错)

29.主张认知干预的学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无论是好是坏、是安全还是危险,都是后天习得的。因此,即使是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控制问题行为的刺激来进行改变。(错)

30.与社会干预相比,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成本太大。(对)

六、简答题

1.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哪一种更能增进心理健康

2.体育锻炼对焦虑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什么样的体育锻炼方式、锻炼频率、锻炼环境更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

4.简述体育锻炼与人格、认知功能的关系。

5.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说体能是社会应激的调节变量

7.比较锻炼成瘾者与非锻炼成瘾者的差异。

8.当有规律的锻炼者中断运动时,可能带来的心理后果是什么

七、论述题

1.列举六种理论对体育锻炼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原因加以解释。

2.试述并比较体育锻炼行为的几种理论。

3.如果你是一位社区体育指导员,你发现有一些中年人从正在进行的体育锻炼中退出了,你将遵循什么原则给他们指导和建议

体育心理学试题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25分)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A. 一种 B. 两种 C.三种 D. 多种 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 体育实践工作 C.体育科学研究 D. 运动训练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 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A. Scripture B. Anshel C.Griffith D. Wann 9.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B. 20世纪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 C. 20世纪90年代前和90年代后 D.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10.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三、匹配题(每项2分,共18分) 发展运动心理学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八章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应激、应对方式、动机、人格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运动员对潜在的应激环境的认知,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应激反应。 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否认、愤怒、许愿、 抑郁、承认。 4.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感知和行为方式。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否认开始,经忧郁而达到解决和接受。 7.Williams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运动员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8.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应对行为、社会支持、处理应激的技能、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应激源、人格、应对策略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 10.调整认知、目标设置、积极性思维、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Williams和Adersen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C )

A 1980年 B 1990年 C 1998年 D 2000年 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D )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A ) A不平衡 B平衡 C放大 D缩小 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 D )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D )A直接 B间接 C没关系 D直接或间接 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 C )A意志 B自尊 C控制点 D成就动机 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 B )A否认 B升华 C投射 D移置 8 .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根据这个模型,运动员对运动环境的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A ) A应激反应 B行为反应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六章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 和___推测_______的认知过程。 2.归因理论是对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归因活动是一种 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生活和工作 的各个领域。 3.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Heider________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一种__理解_________、_预测__________和__控制__________周围环境的需要。 4. 根据Heider的意见,行为的结果可以归因于个人 或 环境的力量,或者同时归因于个人和环境 因素。 5.根据Heider的意见,有效的个人力量是由能力和努力 的因素所构成。环境力量是由任务的难度和运气 所构成。 6.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归因理论包括:___Heider_ _ 理论、 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 Kelly的三度 理论和 Weiner的成功归因理论。 7.所谓“相应推断”是指外显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 在 的__人格特质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 8. 根据Jones等人的观点,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考虑的三个基本社会赞许性、独特性和选择自由 性。 9. Kelley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 物、 行动者和_所处关系或情境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构成一 个协变的立体框架。

10.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___协变性____________。对三度理论的各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的区别性、一贯性和一致性 三个变量。 11.Weiner提出,可以根据内外源、稳定性 和 可控性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12.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一致时, 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 13.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_团体发展法________________、__强化矫正法__________________和__观察学习法_______________。 14.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员把成功或失败归于稳定的原因,还是归于不稳定的原因,与__期望________________和___习得性无助感_______________有关。15.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最初是由____________和他的同事研究行为时提出的。随后,心理学家又证明,这种习得性无助感在 行为中也会出现。 16.有关研究指出,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从内源性归 因为主逐渐地稳定性较为平衡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这是心理成熟 的表现。 17.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 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 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8.Weiner在对归因的研究中区别了两类主要情结果依赖情绪和归因 依赖情绪。前者的情绪反应中没有归因的成分;后者的情绪反应中有归因 的成分。 19.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的心理特征有:成就动机水平低、自我 意识消极、自我效能感低、消极思维和情绪失 调。 20.对男女归因方面的差异,主要有下列不同的解释:自信 心、 期望和成就目标。 21. Vallerand提出的运动情境中的情绪模型涉及到直觉评价和反映性

体育心理学题库

选择题 1.研究表明,动作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 A.3±2组块 B.5±2组块 C.7±2组块 D.9±2 2.对于初学者来说,以下的几种反馈方式中,(B)反馈方式对于学习封闭式动作技能的完善最为重要。 A.运用电视屏幕来反馈; B.内在的动觉反馈; C.附加的同时性反馈。 D.外在的视觉反馈 3.根据马腾斯的理论,与操作活动呈负相关的线形关系的是(A)。 A.认知状态焦虑 B.躯体状态焦虑 C.状态自信心 D.赛前状态焦虑4.场依存者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依赖于(A)参照物的倾向。 A.外部 B.内部 C.内外部结合 D.不确定 5.个体在非正式团体的压力下,自我导向功能削弱、责任感消失,出现一些在单个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之为(D)。 A.社会促进 B.社会顾虑 C.社会从众 D.去个性化行为 6.根据兰得斯的观点,唤醒水平(B)等,运动成绩好。 A.低 B.中 C.高 D.不确定 7.学习(B)的动作技能,以采用整体练习法更为有效。 A.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大 B.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C.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小 D.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大 8.美国社会心理学者卡根等人的研究发现,(C)是焦虑产生的根源。 A.求胜意识过强 B.期望水平太高 C.事情的不确定性 D.消极的社会评价9.人的智力的发展过程,一般是(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不确定 10.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之为(A)效应。 A.罗森塔尔 B.勒温 C.班杜拉 D.特里普利特 1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是练习和。(B) A、归因 B、反馈 C、态度 D、迁移12.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之间呈的关系。(B)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倒U型13.每次表象训练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分钟。(A)A、5 B、10 C、15 D、20 14.团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A、正式团体B、非正式团体C、松散团体D、集体 15.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果有着较大的相关。(D)A、运气B、任务难度C、能力D、努力 16.“球感”属于一种知觉。(B)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上篇试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下篇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着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第12章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一、填空题 1.团体是指在共同规范和目标指引下协同活动的一个______。 【答案】人群结合体 2.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任务凝聚力;社交凝聚力 3.测量团体凝聚力的方法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社会测量法;问卷法 4.Carron等人在1985年编制的______是体育运动领域中最常用于测量团体凝聚力的测试工具。 【答案】团体环境问卷(GEQ) 5.团体规模不断扩大,队员的动机逐渐下降,就会产生______,从而降低活动效率。 【答案】社会性懈怠 6.个人对活动任务和人际关系的______有助于运动队凝聚力的发展。 【答案】满意感

7.Carron在1984年提出了三个凝聚力发展模式: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凝聚力的线性模式;凝聚力的钟摆模式;凝聚力的周期模式 8.环境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团体规模;合约责任;外界的压力;团体成员相处时间的长短 9.______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准则。 【答案】团体规范 10.______是指团体内的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答案】任务凝聚力 11.______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交往的程度。 【答案】社交凝聚力 二、单项选择题 1.团体凝聚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 A.动态过程 B.静态过程 C.成员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 D.结合体

【答案】A 【解析】Carron(1982)认为团体凝聚力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这一观点普遍得到运动心理学家们的认可。体育团体凝聚力是指为了实现目标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体粘合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动态过程。 2.个体成员就团体对其接受程度及社会关系的感知属于()。 A.团体任务吸引力 B.团体社交吸引力 C.团体任务一致性 D.团体社交一致性 【答案】B 【解析】Carron等人提出的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概念模型,包括团体任务吸引力(ATG —T)、团体社交吸引力(ATG—S)、团体任务一致性(G1—T)以及团体社交一致性(G1—S)。团体社交吸引力(ATG—S)是指每一个团体成员就团体对其接受程度及社交关系的感知。 3.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加努力的倾向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心理学上属于()。 A.社会促进 B.社会改造 C.社会影响 D.社会性懈怠

体育心理学试题AB

体育心理学试题A B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体育心理学教案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录相示教 教学目的: 本章对现代心理学及其研究和发展进行一个整体性的介绍,为随后各章建立一个总体框架,并为随后各章中所共同涉及到的一般性专业知识和术语预先做出交待;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说出心理学的界定及其具体研究对象。 2、解释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3、记住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 4、列举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用自己的话说说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6、简要说说心理学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 7、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术语:被试、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组、控制组。 教学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所包含的范畴; 2、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3、实验法。 教学难点: 1、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2、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术语。

第一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心理学 2、个体心理现象 3、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讨论问题设计: 1、你理解的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 2、心理学有哪些作用? 第二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心理学的源流(1课时左右)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1课时左右) 教学方法: 讲授,自学 教学重点: 1、各心理学流派的基本观点 2、实验法的特点

自学内容设计: 1、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2、查阅其他书籍了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3、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及学习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次(2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录相《爱德华大夫》 教学方法: 录相示教 教学目的: 通过观看教学片《爱德华大夫》,掌握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了解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等,引起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第二章行为动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目的: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行为的动力产生、运行的基本规律。因此,本章对个体行为动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不仅介绍了需要与动机的基本含义与分类,而且将有重点地介绍有关需要和动机的各种理论。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了解行为动力在人类行为中的意义。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 人本主义: 反应时: 运动兴趣: 运动动机: 目标定向: 归因: 习得性无助感: 态度: 注意: 锻炼成瘾: 焦虑: 唤醒: 心境状态: 表象训练: 迁移: 运动损伤: 团体凝聚力: 敌意性攻击: 应激: 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C )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 A、华生 B、马斯洛·罗杰斯 C、考夫卡 D、魏特墨 3.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B)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4.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5.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6.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7.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的归因理论。()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8.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9.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D)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D.指向和集中 11.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12.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 B. 系统脱敏训练 C. 肢体发暖训练 D.生物反馈训练 13.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A. 视觉表象 B. 动觉表象 C. 内部表象 D. 外部表象 14.心境状态是一种。()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1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16.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17.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A.行为 B.自我效能C.动机 D.成就感 18.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19.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二、选择 C 1、1979年在()举行的第()届全国心理学术年会上,设立了体育运动专业分组,这是我国体育运 动心理学第一次学术会议。 A天津、二 B上海、三 C、天津、三 D、上海、二 D2、第一世界大战后,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是()。 A、顾拜旦 B、亚里斯多德 C、巴斯 D、科曼.格里菲思 A3、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冯特 B、科曼.格里菲思 C、特里比特 D、汤姆斯 B4、( )年,科曼·格里菲思出版了《训练心理学》一书,这是第一本运动心理学专著。 A.1924 B.1926 C.1925 D.1927 A5、ISSP 是( )的简称。 A.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 B. 心理学会 C. 体育心理学会 D. 中国运动心理学会 C6、1913年在()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召开运动心理专门会议,体育运动心理学进入了科学的行列。 A、萨马兰奇 B、基拉宁 C、顾拜旦 D、尤伯罗斯 A7、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时间为()。 A、1979年 B、1980年 C、1981年 D、1982年 三、判断×√ 1、我国体育心理学50年代处于萌芽阶段,60年代末期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2、体育心理学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形成,60年代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成立,标志现代体育运动心理学的 诞生。() 3、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只包括对生物属性的作用和影响。(×)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名词解释 1、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功能是体育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既包括对其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包括对“心理”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 2、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与体育活动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关系。 4、健康: 五、简答 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两方面? 2、中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那些? 3、体育的本质功能和赋予功能是什么? 4、体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答: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学校代表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学习、体育教学心理、心理技能训练、体育竞赛心理等。二是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探讨体育参与的动机,揭示体育运动中各种心理过程变化规律,研究体育活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一些有关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等。 2、答: 3、答: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 体育的赋予功能包括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要,推动社会的文明建设;激发社会成员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增进国家、民族、政党和社会团体间的联系和交流,创

体育心理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4题,20分) 自我观念:指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不断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即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信仰、情绪以及行为方式等的认识和理解,具有核心性和多维性。 应激:也称“压力”,它是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包括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直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二种主要成分。 心理耗竭:是指由于长期暴露于应激环境、个体无法对其有效应对,从而出现的过度心理疲劳和自身资源损耗的状态。主要症状是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丧失。 心理疲劳:是过度训练(心理生理应激)的反应,是一种运动员难以保持正常训练和成绩的状态,并表现出某种回避应激的倾向。 过度训练:是指对训练压力的一种不适应的反应,是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出现暂时下降的现象。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生物反馈训练:是在电子仪器帮助下,将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放大后的机体电活动信息以视觉(如仪表读数)、听觉(蜂鸣音)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主体得以了解自身的机体状态,并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随意地控制和矫正不正常的生理变化。 凝聚力:反映群体在追求其工具性目标的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形成四个维度:群体任务对个体的吸引,群体社交对个体的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群体社交一致性。 二、选择(5题,10分) 1. A 采用多维度的心理测验方法研究美国某些项目优秀运动员的个性特征。 A.Morgan B.Griffith C.Auwede D.Richelson 2.16PF个性测验量表属于 B 量表。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渐进放松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是____________;第二阶段是 ____________;第三阶段是____________。 2.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首先是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通过对比可更深刻地体验放松一刹那间的肌肉感觉。 3.____________是在催眠术的启发之下,于1890由德国生理学家沃格特年提出、由德国精神病家舒尔茨完成,后来又由舒尔茨的学生加以完善,并使之广为流传于各国的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 4.自生训练主要包括六个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思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气功中的____________是东方静默法的代表。 7.生物反馈训练的基本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系统脱敏,又称为____________,是由沃尔帕首创的。 9.由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帕首创的系统脱敏训练是建立在____________理论基 础上的。它的技术包括三个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模拟训练可分为____________模拟和____________模拟两大类。 11.几种常用的模拟训练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拟训练是针对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 13.在体育心理学领域中,心理学专业人员为避免运动员因运动竞赛情境的干扰而使运动成绩表现陷入恶化,利用一种心理技术,使运动竞赛过程不致受到影响,而保持运动员的成绩表现水准,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 14.模拟训练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创造与比赛实况相似的实际境况,让运动员在这种人为的实况中进行比赛训练的训练方法是__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 试题

上篇试题下篇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 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就是一种活动,也就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与。 10. 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与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12. 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 13.应用运动心理学可进一步分为与。 14.教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与。

体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1.体育心理学定义: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体育运功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3.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4.国际运动心理学会予1965年在罗马成立,每4年召开一次。 5.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由特里普利特于1898年完成。 6.科曼·格里菲斯于1923在伊利诺斯大学开设第一门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1926年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运动心理学教材。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7.苏联“运动心理学之父”是鲁吉克教授。 8.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年会。 9.行为主义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以华生为代表只研究行为,否认意识的旧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刺激)—R(反应)的联结理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10.认知心理学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S—O—R,认为学习者心理结构不尽可以探知,而且是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11.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马斯诺和罗杰斯等。 第二章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 1.目标设置定义:是根据学生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2.体育活动能中有效目标设置原则:(1)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3.目标分解环节,按照SMART原则制定团队目标过程: (1)S即明确性,必须做到清楚、明确、具体。 (2)M即测量性。 (3)A可接受性,目标设置后使团队成员可接受也愿意接受 (4)R实际性,目标现实可行、可操作。 第三章运动兴趣和动机 1.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新奇性与适应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 2.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选择、强化、维持功能。 3.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2)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3)适应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4.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争胜动机-避输动机)(成功可能性×成功的刺激价值)+外部动机即nAch-(Ms-Maf)(Ps×ls)+Mext

体育心理学试题新编

体育心理学试题新编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4.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指向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体育活动的结果,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

体育心理学往年试题整理

填空: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的分类:(1)学习目标定向(2)成绩目标定向 3、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1、个体特征2、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 二、外部因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 4、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选择、维持、强化。 5、倒U形假说: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 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进一步提高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 6、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景安排、积极反馈、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7、1925年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是由格里菲斯创建的 8、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 健康的重要动力 9、运动动机的分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0、韦纳的归因理论提出的三个维度是:内外源维度、可控制的维度、稳定性维度 11、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 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 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人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2、马腾斯(多维焦虑理论)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 简述三个维度与操作成绩的关系 (1)当认知焦虑增加时,操作活动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 (2)自信心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两者也呈线性关系 (3)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操作活动的关心是倒U形的 13、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有:表象训练、认知训练、暗示训练。 14、教练员的影响力分为:强制性影响力、自然性影响力。 名词解释: 1、目标设置:在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 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2、表象训练: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 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3、体育学习策略: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环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 组合与精巧安排 4、冰山剖面图: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POMS分值进行标图,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称为冰山剖面图 5、自然性影响力:通过人自身具备的能力特点和威信来影响别人,从而起到领导的作用 6、状态焦虑: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7、心理技能训练:系统的,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8、交往凝聚力: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的交往的程度。 任务凝聚力: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的努力程度 9、工具性攻击: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10、体育态度: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所特有的认知和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11、目标定向:个体参与某一种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12、认知运动能力:在以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中人的认知活动的表现水平。包括运动知觉、运动表象、运动记忆、运动思维、运动注意等。 简答: a)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1、应激源2、应对资源3、人格4、其他因素 b)什么是高原现象,产生原因? 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做高原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