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沈阳药科大学医院_预防面瘫的小技巧有哪些

沈阳药科大学医院_预防面瘫的小技巧有哪些

沈阳药科大学医院_预防面瘫的小技巧有哪些

作者:沈阳药科大学医院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随着面肌痉挛的发病率提高,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了。但是该怎样判断怎么才是面肌痉挛,自己应该怎么判断面肌痉挛呢?下面就让专家说说怎么面肌痉挛怎么判断吧。

预防面瘫的小技巧有哪些?下面由沈阳药科大学医院面神经科专家教授周宪章为您讲述:

预防面瘫的小技巧

护眼:

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在面瘫的护理中眼睛的保护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心理护理:

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这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这是重要的面瘫的护理方法。

局部护理:

热敷祛风,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此外,进行面瘫的护理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健康小知识:

●避免长期的受刺激,如辐射,电脑,手机等等。

●注意保暖,减少面部直接受寒风吹面,特别是冬季,夏季也要谨防空调直接

吹面

●生活营养需跟上,具体需要补充什么方面的营养,可依据自身身体素质而定。

●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前提,还需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加体质,抵御疾病侵袭。

●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 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

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4.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面瘫\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 2009-03-04 22:23 面瘫又叫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就是面部肌肉瘫痪。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 面瘫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为双侧一重一轻型面肌瘫痪,表现为不能蹙额与皱眉,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及Bell现象。口角歪向较健侧,鼓腮时从重病侧漏气,漱口时从重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重病侧牙颊之间。单侧型面瘫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双侧一重一轻型相似。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如双侧同等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则面无表情,不会笑,双眼不能闭严,口唇不能闭严,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不清。中医称之为全面瘫,俗称植物瘫、傻瘫。此三种周围性面瘫起病急,多数是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单侧型和双侧一重一轻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轻重程度会相互转换;或原发病侧肌肉已萎缩,较健康一侧开始瘫痪。这就是常见的口角先歪向一侧,后来又歪向另一侧的道理。另外,还有慢性外中风,不属于周围性面瘫,面肌并不瘫痪,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现为头疼、头紧、耳后疼、耳后紧、颈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脚手发凉、背凉、半身凉、半身紧、面凉、面疼、面紧、面麻、面痒、面抽搐、面痉挛、怕凉、怕风等不适感。也属外中风范畴,要比急性面瘫好治的多,但如治疗不当会迁延多年不愈或导致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脑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正在大出汗时突然受凉。 1)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叫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病损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为核上性面神经麻痹。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2)面瘫手术监测效果更佳 人必须具备正常的面神经,才能够拥有各种表达内心感受的丰富表情。而发生面瘫则会令人额纹消失,不能或无力抬眉、闭眼,嘴角歪向一侧,说话不清晰,丧失表现表情的能力。据介绍,一部分面瘫经过药物治疗可以恢复,而另一部分面瘫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面瘫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在进行治疗前先使用面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术后功能进行评估,而通过面肌电图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可以较明确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术,哪些病人需要服药保守治疗,而且在手术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经监测来帮助施行相应的面神经手术。一般来说,如果早期经过正规治疗,几乎所有的面瘫病人均能够痊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 .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脸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2)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4.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3.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6.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7.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8.红外线照射:照射面部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开启红外线后3~5分钟,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照射过程中询问局部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灼伤,治疗结束时,将照射部位的汗液擦干,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异常,于室内休息15分钟后方可外出。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避免对流风,慎避外邪,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热水洗脸,外出佩戴口罩。 2.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遵医嘱予清热解毒类中药汤剂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二)饮食指导 1.风寒袭络证:宜食辛温祛风散寒的食品,如大豆、葱白、生姜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等食品。 2.风热袭络证:宜食疏风清热的食品,如丝瓜、冬瓜、黄瓜、赤小豆等。忌

面瘫的评定及疗效评定标准

面瘫的评定及疗效评定标准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Bell’s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为多见,居各种面瘫的首位。发病率约为15—40/10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50岁多见。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目前有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变态反应3种学说,糖尿病、遗传因素对发病亦有关系。 由于本病发病后瘫痪部位涉及到额、眼、鼻、口唇、耳、颈部多处的障碍,患者进入医院后可能在神经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内科、针灸科、中医科等科室就诊,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均会给部分患者遗留后遗症。对于本病的临床诊断,有经验的医生均会做出正确的判断,然而对于病情轻重程度分级、疗效的评定均没有可资依据的标准。然而,翻阅近二十年的绝大部分临床研究和报道,病情判断和疗效分析均自成体系,自我制定,莫衷一是,不便于比较和总结。只有对面神经麻痹有一个客观的评定,才能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往将面神经麻痹程度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并以其恢复程度“痊愈”、“显效”、“好转”、“无效”作为评定标准,这样主要依据检查者的主观感觉,各个报道之间不能对比,因此可信度不高。我们结合多年的对神经麻痹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使用美国House-Brackman标准的体会,结合国情,制定如下关于面神经麻痹的定位、评定及疗效标准,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测定,认为可以指导临床分级,估计预后及疗效评定。 面瘫的评定及疗效评定标准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 临床诊断: 定位:(1)膝状神经节及以上损害(2)镫骨肌支到膝状神经节 (3)镫骨肌支和鼓索支之间(4)茎乳孔或以下的部分受损 项目(1) (2) (3) (4) 基本体征+ + + + 头痛或头晕泪液分泌丧失 外耳道疱疹+ ——— 乳突处疼痛及压痛+ + —— 听觉过敏+ + —— 舌前2/3味觉减退+ + + — 涎腺分泌功能障碍+ + + — 定位评定结果 评定者 项目正常比健侧减弱消失患者本人康复医师 (10分)(5分)(0分)前| 后前| 后 静止时肌张力 额纹 皱眉 紧闭眼 瞬目 搐鼻 示齿 吹口哨 鼓腮 降下唇 得分 结论(面瘫程度) 治疗效果 注:面肌功能状况分为6级:Ⅰ级为正常(100%),Ⅱ级为轻度功能障碍(99-75),Ⅲ级为中度功能障碍(75-50),Ⅳ级为较严重功能障碍(50-25),Ⅴ级为严重功能障碍(25-1),Ⅵ级为完全麻痹(0分)。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达Ⅰ级。双侧额纹皱纹、鼻唇沟恢复对称,蹙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显效:达Ⅱ级。双侧额皱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好转:由Ⅳ—Ⅵ经治疗后改善为Ⅲ级。无效:经3 个月治疗后仍停留在Ⅳ级以上。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各位护士长: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要求,若科室有收治33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就需执行此方案,请各科室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跟本科室有关的中医护理方案,并按方案执行,每月需汇总一次,跟优质护理服务资料一起上交护理部。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周围性面瘫针药分期分型论治

周围性面瘫针药分期分型论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辨证论治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面部肌肉瘫痪,常发生于一侧。本病临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为多,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而以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本病属中医“口眼喎斜”、“吊线风”、“口僻”范畴。中医针药结合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根据病程和病证的不同,笔者对本病进行分期分型、针药结合论治以疏通面颊部经气。治疗一般分4期,即急性期、平稳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现介绍如下。 1 辨证选穴,分期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营卫失调,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入太阳、少阳、阳明经脉与经筋,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灵枢·岁露》云:“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也深。”《灵枢·经筋》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又云:“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

缓不胜收,故僻。”辨证选穴以局部取穴、临近取穴、循经远端取穴。针刺手法用平补平泻法,或虚补实泻。根据病情采用浅刺、横刺、透穴刺或斜刺、直刺。治疗原则以疏通面颊部经气为主。 1.1 急性期 发病后1~7 d为急性期。此期症状有加重趋势,病情不稳定。因正气亏虚,外受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面部手、足阳明、少阳经脉,邪气亢盛,阻于经脉,导致面部气血瘀滞而发病。《诸病源候论》曰:“风邪入足阳明、手太阴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治法以温经通络、祛邪牵正为主,针刺手法宜浅刺、轻刺激(手法过重有伤正之弊),发病3~5 d内最好不在面部直接针刺。手法以泻法为主,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与少阳经穴为主,而以远部取穴、邻近取穴为辅。如取太阳、下关、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太冲、迎香、风池、阳白、攒竹、足三里等。局部穴可取健侧,如合谷取健侧或双侧,余穴取患侧。辨证取穴:风寒阻络者,面部有拘紧感,患侧耳后发凉或伴疼痛,畏风畏寒,得暖则舒,宜针泻合谷;风热外袭者,伴见面赤、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宜针泻合谷、曲池;肝胆火逆者,伴有患侧耳后痛、侧头痛、口苦、急躁易怒等,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针泻太冲、丘墟;阳明热盛者,面部觉热,或先有轻度疼痛,或见耳下腮部疼痛、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洪数,宜针泻合谷、内庭。 1.2 平稳期 发病后7~20 d为平稳期。此期症状逐渐稳定,为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以疏通面颊部经气为主。取穴以头面部阳明、少阳经局部穴

面瘫

疾病名 称(英文) facial neuritis 拚音MIANSHENJINGYAN 别名贝耳(Bell)麻痹,面神经麻痹,中医:中络,面瘫, 吊线风,口眼歪斜, 西医疾 病分类 代码 周围神经及神经节疾病 中医疾 病分类 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面神经炎指的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由此引起外周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性的,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本病为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释 名中医虽无面神经炎的病名,但本病的临床表现与中医中风中的中络颇为相似,故其临床诊断应为中络,亦有称之为“面瘫”、“吊线风”、“口眼歪斜”的。 西医病 因对于本病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由于部分患者发病前常有局部受风、着凉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因此,通常会被认为局部受风寒后,导致营养

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使局部神经组织出现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或因病毒感染或感染引起的兔疫反应使面神经发生肿胀。风湿性面神经炎则是因为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使面神经受压、肿胀、局部血循环障碍而致面神经麻痹。总之,本病的原因与病毒感染、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或局部神经缺血有关,并因此而致神经发生肿胀,在其穿过面神经管 时受压或缺血所引起的。 中医病 因由于在本病的发生前,多数患者均有劳累和体力下降的情况,据此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因为“正气”相对虚于内,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所致。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所言,“偏风口歪是体虚受风,令口歪僻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引起经络阻滞,气血痹阻于经脉之中,导致筋脉失 养而使本病发生。 季节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地区 人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为常见。男 性较女性为多见。 强度与传播

面瘫,中风,痹症的中医护理学常规

面瘫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至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口眼向健侧歪斜,闭目不能,口角下垂,面部板滞,麻木,松弛,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等。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劳累过度。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调整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因素刺激。 (3)做好心理护理:耐心的劝解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鼓励患者提高自护的能力:指导患者掌握一些自护的常识。如:按摩面部的皮肤、扣齿、鼓腮、皱眉;用湿温毛巾热敷面部;避免面部直接吹风,寒冷天气出门戴眼镜、口罩,避免感冒;对年龄小的患者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5)指导患者自我锻炼,自我按摩 ①表情动作训练:对镜子进行皱眉、闭眼、示齿、鼓腮、吹口哨 等运动,训练时按体操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

每天进行2-3次。 ②自我按摩,可按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由于面部肌肉非常 薄,按摩时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早晚各进行 一次。 ③湿温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液循环,每天可进行2-3次。 【健康教育】 1 急性期后可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2 夏季避免头部位于风口窗隙处睡眠,冬季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 3 指导病人自行对镜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可对镜练习瘫痪肌的各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 4 按摩方法用手掌紧贴瘫肌做环形按摩,也可顺瘫肌收缩的正常方向做按摩,手法适宜轻。

面瘫知识

得了面瘫不能吃什么患者面神经麻痹致咀嚼不便,进食量减少,可造成患者潜在的营养失调,故应加强饮食调护,从少量食物开始,让患者逐渐掌握进食的步骤。指导患者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量多餐,以满足机体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合理调配饮食,根据病情给予半流质或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得了面瘫不能吃什么避免辛辣,酸,干,硬,粗糙食物。进食前后做好口腔护理,如漱口,清洁口腔,防止口腔溃疡的发生。1、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2、平时心情保持愉悦,轻松,劳逸适度,充足睡眠。3、减少外界刺激,如:电视、电脑、紫外线等。4、患者应注意勿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5、适当增加维生素B族的摄入得了面瘫不能吃什么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 根据面瘫的病因,可分为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两种: 1、中枢性面瘫: 病因:是脑干和大脑病变引起的,如脑梗塞、脑出血、脑外伤、脑瘤、脑干炎等。 中枢性面瘫是眼裂以下的瘫痪,无额部的瘫痪,患者可做皱额,蹙眉和闭眼等动作;常伴随言语不清、半身麻木、半身瘫痪等症状。 二、周围性面瘫: 又称面神经炎,它是茎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我们通常所说的面瘫,多是指面神经炎而言。 临床表现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性,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起病急,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眉,眉毛下垂,睑裂扩大,作闭眼动作时,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 面神经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了,可能因与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也有的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也有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 面瘫预防方法: 1、冬季是面瘫的易发季节,应注意保暖,避免冷风吹袭,遇到大风和寒冷的天气,出门时要轻拍、轻按面部、耳后、颈部的一些重要穴位,增加自己的御寒能力;盛夏也要避免因为贪凉而直接对着空调、电扇吹身体。 2、预防感冒:有人认为面瘫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所以平时要多注意感冒的预防。 3、减轻心理压力,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加强体质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4、如出现症状应及早就医:面瘫在发病前是有一些先兆症状可以察觉的,如感觉有一侧脸部肌肉发沉,睁眼费劲,有的患者病前三四天会感觉耳后疼痛等。如果发现能上以上先兆症状,或口角歪斜,不能皱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等症状,要尽快医院诊治,面瘫的最佳诊治时间是24小时内,避免发展成难治性面瘫。

面瘫诊治指南

面瘫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面瘫(Facial paralysis)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发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凉、物理性损伤或病毒入侵所致,面神经的发病之初表现为面神经发炎,此时还未形成明显的面部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眼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典型的症状表现。因此,对于面神经的症状一定要加以了解,便于及时地发现这种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因治疗不及时而使病情加深。 发病原因 ⒈ 感染:约42.5% 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 lyme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 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⒉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约30 .3%,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⒊肿瘤( Tumor):约5.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 ⒋神经源性: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 ⒌创伤性:约8.2%,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⒍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⒎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⒏血管机能不全 ⒐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唾液分泌障碍(Saliva secretion disorder)

面瘫面部操及饮食注意事项

面瘫患者的面部按摩操及饮食禁忌 面部按摩操 第一节:擦面 患者用手掌紧贴患侧的下颌部,由下向上缓慢推擦至前额。此动作应连续做30次。 第二节:抹前额 患者用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紧贴前额中央并用力向两边推擦。此动作应连续做20次。第三节:按揉多个穴位 患者用双手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分别按揉两侧的攒竹穴(即内眼角的上方)、太阳穴(即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后一寸的凹陷处)、风池穴(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的凹陷处)、翳风穴(即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的凹陷处)和患侧的颊车穴(即咬紧牙齿时咬肌的隆起处)、地仓穴(即瞳孔垂直线与嘴角向外的交点)各100次,按压的力度应以按压处出现酸痛感为准。 第四节:点按多个穴位 患者用中指的指端用力点按印堂穴(即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和患侧的阳白穴(即眉毛中点上约2厘米处)、四白穴(即瞳孔垂直线与眼眶的交点)、迎香穴(即鼻翼外缘中点旁约1厘米处)、承浆穴(即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颧髎穴(即外眼角垂直线与咬肌的交点)各100次。 第五节:拿面肌 患者用双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用力捏掐两侧的面肌,一紧一松,松紧分明,拿捏患侧面肌的力度需重一些。应连续拿捏3分钟。 第六节:掐合谷 患者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掐另一只手的合谷穴(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按掐的力度应由轻到重。可连续掐按1分钟。 此套操应每天至少做3次。早期面瘫患者做此套操可阻止某些症状的出现,中晚期面瘫患者做此套操可逐渐缓解各种面部的症状 饮食禁忌 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及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如烟酒、羊肉、狗肉、动物肉、带鱼、辣椒等) 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如豆类)、黄豆制品、大枣、瘦肉等。 其它:用热毛巾敷脸,每晚3-4次,勿用冷水洗脸,遇到寒冷天气时,需要注意头部保暖。平时面瘫患者需要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脑、电视、紫外线等。

面瘫的护理常规

面瘫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本病初期以风邪渐去,痰留瘀滞,正虚显露,则以痰瘀阻络,气血不足为主。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面部表情肌、语言表达、皮肤的感觉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 、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痰阻脉络证、肺热伤津证、湿热浸淫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 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3) 护眼: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的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4)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萎软发生的部位、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等情况。 2)出现呼吸变浅、微弱,甚至呼吸骤停等危象时,立即抢救,再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清淡、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 2)肺热伤津者,多食新鲜水果。 3)脾胃亏虚者,可食益气健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患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2)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经常探视,创造温馨氛围,增强其治病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遵医嘱给予针刺。 2)发生癃闭,或淋证,按有关病症护理常规进行。 7、健康指导 1)饮食有节,调养脾胃,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2)舒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 3)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增强体质、饮食起居有度可减少面瘫发生,适当锻炼,远离风寒。空调、风扇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再有,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阻络证 风热阻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完整版)面瘫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面神经麻痹)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一种突发性的,以颜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为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神经面瘫。 辨证分型 1、风寒袭表型: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睡眠,电风扇对着一侧面部吹风过久等。一般无外感表证,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痰阻络型:一般为肥胖患者,饮酒或食肥厚后汗出受风,舌体胖大,苔白,脉浮滑。3脾虚湿阻型:伴患侧或舌前麻木作胀,平素头身困重,胸闷脘痞,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临证施护 1、眼干涩、流泪: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2、面部麻木: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3、疼痛:微波治疗、闪罐、打刺放血、艾灸,热敷、中药熏蒸、中药涂擦。

4、口腔食物残渣滞留: 饭后要养成漱口的习惯,给予消炎漱口液漱口。给以易于咀嚼的食物。 中医特色护理 1、针刺的护理急性期针刺以少、轻、浅、泻为特点,刺激量小,不宜使用电针,能使面部神经兴奋,进而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水肿消退和炎症的吸收;中后期针刺以深刺为主,刺激量大。 2、艾灸的护理艾灸用于中后期的治疗,是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对病人施灸时要注意:①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能分散精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②体位应舒适、自然,穴位要准确,一般取患侧脸部的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听宫、印堂、人中、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③施灸过程中要随时询问病人对温度的感受,以病人感觉舒适,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和小儿,艾条距离穴位要稍远一些,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施灸完毕30min内,避免外出或迎风受寒而加重病情。 3 、闪罐的护理闪罐用于中后期治疗。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明显,闪罐时应注意:①施罐前与患者沟通,如有不适或过热及时告知。②施罐者要专心、细心。拔罐所用酒精棉球不可过湿,避免酒精滴落烧伤患者。③掌握罐口温度不宜过高。④施罐要快、轻、准,取痛点和常用穴位,避开瘢痕和皮肤破溃部位。

面神经炎病人的护理及相关知识

面神经炎病人的护理及相关知识 郭:今天大家共同学习一下面神经炎的护理及相关知识,请谢小青护士简要汇报一下病史。谢:病情介绍:①、患者陈大炮,男性,46岁;②、以“口角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15小时”为主诉入院;③缘于入院前15小时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口角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饮水时会从口角流出,进食时食物会残留在右颊粘膜外,门诊以“面神经炎”收入我科。 查体: T、36.6 P、92次/分 R、20次/分 BP、155/100mmHg 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 辅助检查:随机血糖:6.8mmol/L。 初步诊断:1、右侧面神经炎;2、高血压病? 诊疗计划:1、给予激素减轻炎性水肿,营养神经,保护胃粘膜,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支持等处理。2、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凉;3、告知家属病情,表示理解。 郭:下请黄旋护士谈谈面神经炎的相关知识。 黄: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水肿,可导致面神经受压。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出现轴索变性。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通常急性发病,于数小时或1~3日内达高峰。病初可有麻痹侧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后疼痛。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增宽,闭合不能或闭合不合。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吹口哨,不能鼓腮等。面神经病变在中耳鼓室段者可出现讲话时回响过度和患侧舌前2/3味觉丧失,影响膝状神经节者,除上述表现外,还出现患侧乳头部疼痛、耳廓与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称Hunt综合征。 郭:下请胡韫华护士讲讲相关的护理诊断。 胡:1、自我形象紊乱与面神经受损而致面肌瘫痪、口角歪斜等有关。 2、疼痛:颌角或乳突部疼痛与面神经病变累及膝状神经节有关。 郭:以下请林燕玉护士讲讲相关护理措施。 林:1、一般护理急性期注意休息,避免风寒,特别是患侧茎乳孔周围加以保护,如出门穿风衣或系围巾等;饮食宜清淡,保证机体营养,严重者给予流质饮食;有味觉障碍的病人,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防止烫伤与冻伤口腔粘膜。 2、对症护理对不能闭眼者,应以眼罩加以保护,局部涂眼膏、滴眼药水,以防角膜感染;瘫痪侧食物残存时应漱口或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尽早加强面肌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可教病人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5~15分钟,并辅以面部肌肉按摩。 3、用药护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感染征象,并及时测量血压。 4、心理护理因病人口角歪斜,尤其是在说话时面神经抽搐加剧,造成心理负担加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身的感受,给予正确指导。鼓励病人尽早治疗,告诉病人疾病的过程、治疗手段及预后,以增强病人的信心。 郭:以下请林凤丹护士讲讲相关的健康教育。 林:告知病人激素冶疗不能突然停药,应遵医嘱逐渐减量;防止受凉、感冒,注意保暖;加

面瘫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本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本病发病,为单纯性的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 【病因病机】发生面瘫主要因素是素体络脉空虚,风寒之邪或风热热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 【护理总则】祛风散寒,疏筋通络或疏散风热,疏筋通络;热毒炽盛者,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辩证分型】风寒,风热,热毒炽盛三型。 【辩证施护】 1.风寒型 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睡眠时受风,电风扇直接对着一侧吹风过久等。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脉络,而致病。除上述一般症状外,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者浮紧。 (1)病室宜整洁,保暖,宜相对偏干爽,日光充足,阴雨及寒冷天气应注意保暖。 (2)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出外宜戴口罩,不可迎风。睡眠时应避免接受风,更不可用电风扇吹风。 (3)中药多以祛风散寒,疏筋通络为主,汤剂宜温服。 (4)治疗疾病期间,少食生冷油腻,寒凉之品。禁烟酒。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5)急性期宜点按颊车、地仓、阳白、太阳、瞳子髎、承浆、完骨等穴位,配合足三里温针灸,缓解期失眠者点按神门,泪流者点按攒竹、头维。

(6)热毛巾在患侧热敷,用开水放热毛巾至皮肤能耐受为度,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日两次。 2.风热型 风热之邪乘虚侵袭机体而致病。往往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有耳内、乳突轻微作痛。除上述一般症状外,还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数。 (1)病室宜整洁、舒适、偏凉,适度通风,忌吹“穿堂风”。 (2)生活起居有常,不可直接于面部吹风。出汗后应及时揩干汗液,以免风寒热邪乘虚侵袭。 (3)散风热,疏筋通络为主,汤剂宜适度凉服。 (4)期间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如葱、姜、蒜等,禁烟酒,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点按颊车、地仓、阳白、太阳、瞳子髎、承浆、完骨等穴位。风热者加曲池。 (5)热毛巾敷患侧,温度不可太烫,宜感受到热度为宜。 3.热毒炽盛型 热毒之邪侵袭机体而致病。多继发于耳后疱疹等。除上述一般症状外,舌红,苔黄,脉数或洪。 (1)病室宜整洁、舒适、偏凉,适度通风,忌吹“穿堂风”。 (2)生活起居有常,不可直接于面部吹风。出汗后应及时揩干汗液,以免风寒热邪乘虚侵袭。 (3)中药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为主,汤剂宜凉服。 (4)治疗疾病期间宜适量食西瓜,喝莲子粥、绿豆汤滋阴降火。 (5)点按颊车、地仓、阳白、太阳、瞳子髎、承浆、完骨等穴位。热毒炽盛者配合点按大椎、曲池穴。 (6)外敷法:取新鲜仙人掌、冰片,捣成糊状敷患处,一日两次连续外敷患处,并观察疱疹及伴随症状是否消失。 【中医健康指导】

面瘫的中医护理查房范本

---------------------------------------------------------------最新资料推荐------------------------------------------------------ 面瘫的中医护理查房范本 面瘫的中医护理查房范本查房时间: 主持人: 护理组组长雷海玲主查人: 张继之护士长参加人员: 本病区全体护理人员及实习学生六人查房形式: 中医护理查房查房题目: 面瘫的中医护理查房的目的与要求: 目的 1. 掌握面瘫病人的中医护理评估内容、技能。 2. 掌握面瘫病人的临床表现、中医治疗方案及中医护理。 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案例,找出患者存在及潜在的主要问题,锻炼临床思考能力。 地点: 针灸干保病区护办室基本资料: 胡建军男性 36 岁于 2010 年 04 月 23 日 09 时 46 分入院住院号中医诊断: 面瘫(风寒入络兼气虚湿阻)西医诊断: 面神经麻痹(右)主持人护理组组长雷海玲: 今天我们准备进行中医护理查房,今天查房的病员 37 床胡建军,他的责任护士是赵悦,提出查房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该患者没有颅脑疾病,面瘫却是好了治治了好反反复复几次,这次来病人很是 1 / 5

灰心不想再治,大家查房群力群策使患者早日摆脱痛苦。 赵悦查房的东西是否准备齐。 赵悦准备齐。 护士长说说张护士长: 同学们认真听讲,查房后面会留作业的,回答不出来,要扣实习分。 开始吧!主持人雷: 胡先生,在护士长带领下我们对你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大家集思广益为你制定一个结合实际情况的护理措施,是你早日康复。 谢谢你的配合!责护赵悦: 患者主诉右侧面部活动欠灵活 6 天。 于 2010 年 04 月23 日 09 时 46 分入院,现病史: 患者于 4 月 10 日不慎寒感冒,一直未愈,患者无头晕头痛,舌强语言障碍,自觉右侧面部活动欠灵活,右侧面部发紧僵硬,右眼流泪,吃饭夹食,饮水漏水,鼓腮露气,抬眉、蹙额、耸鼻困难,饮食一般,小便调,大便正常,睡眠差,入睡困难。 既往史: 既往体健。 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物质过敏史。 查体: T 36. 4℃, P 82 次/分, R 20 次/分, Bp 150/85mmHg 青壮年,发育良好,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可,自动体位,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