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怀念恩师

怀念恩师

怀念恩师
怀念恩师

怀念恩师

读书十几年,许多老师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而三十年前读师范时的班主任,印象尤为深刻。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尽善尽美的追求、以及他那高尚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地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想起来,老师那时该有五十岁了吧? 初次见面,觉得老师有些老:腰不是很直,走起路来也不是很精神。记得他从外校调来,而且一来就替换其他的老师当了我们的班主任。

老师对工作非常认真,当时虽已人到中年,但仍有年轻人的激情。清楚地记得,为了让我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那年清明节的时候,老师组织我们全班同学排着队,举着花圈,到烈士陵园去扫墓。但这次活动,我们感到老师并不满意。因为在我们向烈士墓敬献过花圈,班长发令“向革命先烈默哀三分钟”的时候,还不到一分钟,身边就听到了“哧-哧-”地强行咽下的笑声,紧跟着就有笑声似乎要喷涌而出了,班长便立即下令默哀结束,老师精心营造的庄严肃穆的气氛瞬间消失了……返回时,我们默默无语,老师似乎很不高兴。但他没有发作,只是偶尔看我们一眼,目光中充满了失望、关切,但更多的是期待。

上学时,每天清晨上早操是我们的必修课。但在寒冷的冬天,天还没亮就得跑出去,跑回来时,天依然很黑。有些同学懒得起床,老师便到宿舍来催。有时站在门口喊了几遍,室内仍无动静,老师便前来敲门,于是我们每天起床的信号不再是学校的铃声,而是老师那一声又一声的“起床了!起床了!”……为了提高我们的组织能力,锻炼我们的胆量,老师要求:每天早晨出操前,同学们轮流集合队伍,每个人都要独自站在几列横队前喊口令:“稍息!立正!向右看齐!……”这些事情,看似简单,外行人看来也算不得什么,但在我们十八、九岁的时候,要直接近距离地面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目光对视,并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向他们发号施令,那可是需要信心和勇气的。尤其是女同学,有许多时候,往往是前边的两句还能喊出来让人听见,后边的声音不是听不见了,就是紧张颤抖得变了味,同学们只好哄笑着跑向操场……后来次数多了,我们竟然也能将队伍带到操场上。跑步的时候,我们班的队伍很不整齐。因为班内同学年龄相差大(有二十四、五岁的,也有十六、七岁的),个头高矮也不一样。高个的在前面快跑,矮个的在后面猛追,队伍的尾巴拉得很长。在这个时候,老师便一会儿跑到前面喊着“慢些!慢些!”,一会儿又跑到后面催促“快点,快点!”就这样来回奔跑……现在想来,他那时真是不易。

还记得临毕业的时候,老师负责给我们写操行评语。他先把每个学生的评语写好,然后发下来,让每个人仔细修改同意后,再交给他审核,最后再找几个字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填写在正式的表格中。这些事情,对于做

老师的人来说,真是太平常不过了,但老师的这种做法,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他对每一项工作的认真严谨的态度,是他对每个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后来毕业了,同学们各奔东西,联系极少。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涉世之初的新鲜感马上过去了。繁忙的工作,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环境,平添了我许多烦恼,便写信向老师倾诉。原本想老师工作繁忙,听说又升任了副校长,肯定更忙了,写信也不一定有时间看。但没想到的是老师每信必复,而且仔细地针对信中的每一个问题来安慰我,鼓励我:“你好静不好动,这种性格对学习有好处,可以坐下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你的身体素质不是太好,你应该开朗一点,活泼一点”……“年轻同志,多担一点是应该的。就是要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自己。要泼辣一点,活泼一点……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我相信你会努力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老师的来信,至今仍然珍藏着。感受着二十九年前的关怀,心中充满了感激。其实对恩师的感激,并非今日始。上学的时候,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另一位同学到学校外边的苇塘去玩,突然看到水中漂来许多菠菜,一捆一捆的,很是新鲜。我俩便突发奇想:要是拎两捆回去,送给老师喂鸡,老师岂不是可以休息,不用挖菜喂鸡了?想到这里便立即行动,我俩冒着滑入池塘的危险,从水中一人捞了两捆菠菜,拎着向校园走去……到了老师家门口,当我们说明来意后,老师和师母高兴地收下了菠菜,并且邀请我们上家里玩。我们两人手上有水,脚上有泥,没好意思进去,便回宿舍了。后来才知道,那菠菜是不能喂鸡的,由于草酸多易腐烂,鸡吃了会拉稀……老师肯定在我们走后要费事地将菠菜扔到远处去(因为附近没有垃圾箱),还要将那一滩水擦干净……再后来终于想起:以前只是看到老师家院里养鸡,但并未看到过老师挖菜。-

二十九年了,虽然我离家乡越来越远,与老师也没了联系,但家乡的同学们却能经常去看望老师。家乡的县城很小,那里没有特色山水,也无重要名胜古迹,昔日的同学们在毕业二十几年后的某一天,欣然将老师从百里以外的母校所在地接到了家乡小城,他们陪老师游玩了两三天后,又将老师安然送回。听说老师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身体硬朗,精神很好,说话思路清晰,以前教我们时的一切都记得清清楚楚……

“去看看老师!”这是我心底的愿望。好在现在交通便利,五六千里远的距离,朝发暮至也已成为了可能。也许某一天,我会突然站在老师面前,先是规规矩矩地向老师鞠个躬,然后再恭恭敬敬地问一声:“老师,您好吗?”

王会兰2011年3月于河北唐山

深切怀念恩师刘毓谷教授

深切怀念恩师刘毓谷教授 八月十二日,第一场秋雨,送来的竟是恩师刘毓谷教授因病逝世的噩耗!我们所有学生弟子,无不沉浸在震惊,悲哀,痛惜和怀念之中。尽管近日恩师病重的消息不断传来,我们总企盼奇迹,祈望他能闯过此次病痛,重新健康起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恩师七月十九日因不适就医,八月十二日在医院辞世。前后时间不足一月!走得如此匆匆,令我等弟子黯然神伤,痛断肝腸!恨山高路远,世事繁忙。恩师重病时,我们许多人未能前去看望照顾,辞世后,亦无法前往吊唁送行。这真是我们这些弟子们的终生遗憾。 恩师驾鹤乘风去留圆满功德浩浩文章世人敬仰, 学子托云寄哀思忆殷切希望谆谆教诲永生难忘。 刘教授早年就读于同济医学院。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已在同济医学院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六十余年。六十年春夏秋冬,六十年迎来送往。刘教授的学生弟子如今早已遍布天下,成长为医药卫生事业的栋梁之材。刘教授以毕生的精力为同济医学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公共卫生事业种下了一片绿荫。 我们有幸成为刘教授的学生。回想起聆听他的讲课,真是莫大的享受。他那精辟的讲解,渊博的知识,充沛的精力,准确而又生动诙谐的语言,无一不吸引着我们所有的学生。记得第一次上课,刘教授关于毒物的相对概念与剂量的绝对关系的论述,使我们顿时明白了生命科学中的微妙关系。恩师讲课深入浅出,善于从基本概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道理通过他的讲解变得通俗易懂。是他把我们引进了毒理学的殿堂,使我们很多学生争相报读他的研究生,把毒理学研究当成了自己的毕生事业。 刘教授是一名伟大的毒理学家,是我国现代毒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即使在信息缺乏,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刘教授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努力工作。是他积极开展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先后赴德国,瑞士进修,并从美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建立起了国内一流的毒理学研究室。带领研究生们在国内生化毒理,细胞色素P450,及外来化合物代谢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主编了全国第一本《卫生毒理学基础》统编教材,全国高等院校教材《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医学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及其他著作。曾任湖北省人民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预防医学类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国毒理学会顾问。并主持承担过多项省,部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和重点研究课题,与研究生们发表了大量高品质的学术论文。 感谢上苍,有恩师做我们学业上的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恩师直接培养的硕士博士生近六十人。作为他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均得到他的精心指点,特别是从他那里学到了学习和治学的方法。他一再告诉我们,作学问首先要明确目的。搞科学研究,是为了解答人生,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能把作学问当成装饰,更不能当作沽名钓誉的工具。同时,他要求我们讲究学习方法,学会淘沙拣金的本领。他告诫我们要勤奋,要刻

怀念恩师刘宗琴先生

怀念恩师刘宗琴先生 2015年6月3日,我的恩师刘宗琴先生驾鹤西去,离开了她奉献一生的舞台,离开了热爱她也被她深深热爱着的观众。时过一年,亲人们、弟子们、同行们、观众们仍然常常提起她老人家,提起她的艺术、她的生平、她留给我们的那些深切的记忆。 我与恩师结缘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1986年秋,我成为母校“长篇书专业”的首届学生,受聘担任河南坠子大书教师的就是刘宗琴先生,与我同习坠子大书的是李爱红和徐来香,我们三姐妹初见刘老师,那种激动兴奋难以言表,因为刘老师是久负盛名的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我们在家乡时就久仰其大名,对她有着万分崇拜,如今能跟从先生学艺,得其言传身教,真是荣幸之至。 在学校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并以身作则,亲自带领我们练早功、做早课、绕口令、使简板,基础功课从不放松。上课时更是严肃认真,每一句白、每一句唱、每一个气息运用她都会给我们反复的示范,有时候严格得近乎苛刻,所以每次老师说到“会课”,我都要起个大早,跑到学校附近的水上公园练嗓子、背段子、溜嘴皮、练简板,生怕表现不好受到她的批评。也只有在会课令她满意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一个非常亲切和蔼的老师,才敢在她面前暴露孩子的天性。正是因为学艺之初这种严格的要求,所以直到人已中年的今天,我每次演出都不敢麻痹大

意,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严肃、严谨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这是恩师为我打下的基础,我受益匪浅。 在校期间,我学习了老师的大书代表作《杨家将》,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曲艺团成为了一名河南坠子演员,又随老师学习了她的中篇《李逵夺鱼》《李自成》等经典作品。那时候老师身体已大不如前,但是仍然像在学校时一样严肃认真,她教学不应付,我学习更是不敢含糊,那段时期的学习对我的艺术进步是一个极大的提升。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在我的《梅花绽放中原美――陈梅生河南坠子个人专场》专辑中,恩师在重病中接受专访,祝贺我的演出专场成功举办,同时提出了更多的希望,她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令我感动并难以忘怀。 恩师是著名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传承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但是她只自称“河南坠子演员”。在她心中,艺术高于一切,一部《杨家将》她说了一辈子也改了一辈子;《砸御匾》是一折精品段子,讲述了谢金吾夸官路经杨府,砸了杨家的牌坊、扒了杨家的御匾后被杨排风痛打一顿,谢金吾要去告御状。这一段共十二句唱,十六句词,老师用“中路坠子”“乔派坠子”“河洛大鼓”三种不同风格的唱腔巧妙融合而成,把谢金吾“恼、羞、烦、躁、刁、恶、毒”的复杂内心波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好不痛快。 人常说“三分唱,七分说”,老师的说表功力十分惊人,表演时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合情合理、对人物命运的评论有情有义,

四川省新津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四川省新津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6高三上·烟台期中) 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隽(juàn)永万千思绪 B . 给(jǐ)予心无旁骛 C . 身无长(zhǎng)物付账 D . 广厦(shà)千间埋单 2.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西汉时期,我们祖先就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气象观测了,但那时比较简单。 ②要把那些党纪国法,敢于顶风作案的领导干部,交司法部门处理,尤其不能以纪律处分代替法律制裁。 ③刚上任就碰上这样一件棘手的事情,他真不知道该怎样才好。 A . 大约违反处治 B . 大约违犯处置 C . 大概违犯处治 D . 大概违反处置 3. (2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有消息称,马来西亚基纳巴卢山6月5日发生的地震造成16人死亡,2人失踪。此事件令人侧目。 B . 《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歌。该诗将弃妇遭遇的黍离之悲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C . 韩愈《祭十二郎文》追忆往事,叙述二人亲密的关系,抒发自己得到噩耗后震惊、疑惑和万分悲痛的思想情绪。一种骨肉至情充塞全文,让人不忍卒读。

D . 问责制风暴频起,但何以公共安全事故仍然不绝如缕,甚至在一些地方、一些行业,有愈演愈烈之势? 4. (2分)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炼金术士》是一部以事件辅佐人物成长的小说,它讲述的是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埋着一批宝藏,在吉卜赛老妇人和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和抵达梦想。 B . 米兰·昆德拉说过,如果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发现事物的模糊性。这说明小说这个文体,不是要将世界简单化,而是将看似简单平凡的事物复杂化。 C . 我国煤炭生产的宏观调控,不仅有助于我国的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极好的推动作用。 D .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 5. (10分) (2017高一下·九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本报讯(记者于明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_______)》。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文化部共认定了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 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继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15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 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

深切缅怀恩师

深切缅怀恩师-写在恩师“雁翁”病逝百日之际 王志高 由于爱好书画艺术, 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通过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牛卫东先生结识了当代“雁翁”郑克明老先生。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曾经讲过“遇高人不能交臂失之”,我当即向郑老师提出跟他学习画芦雁,没想到老人家随口答应我的请求,不过要看看我的书法功底。在约定的时间带着我的书法“作品”到老师家求教。当来到老师居住的小区门口时,看到老师已远远地在门口迎着我。我内心异常激动。从那时起我每次离开老师家时他老人家都把我送出家门。多好的老人啊!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名人、大师”的架子。老师对我的书作进行了点评后说了一句“行,可以学画”。随即铺纸、调色、调墨、运笔,半个小时的功夫8只姿态各异的芦雁豁然纸上。从此,从调色到运笔、从画雁到构图老师毫无保留的交给了我。这也许就是缘分吧。 值得一叙的是我的拜师过程特别有意思。虽然已经跟老师学习绘画,不能拜在郑老门下一直是我的心病,由于不方便讲的原因老师曾明确表示过:跟他学行,不能拜师。从2006年的“五一”,我几乎每月都到老师家求教。2008年的10月1日在老师家中和老师谈话过程中,老师接了牛老打来的问候电话。电话声音很大,牛老谈起了我拜师之事,没容郑老提出异议,牛老就说了一句“那就定在3号,我带着志高到你那拜师”。当时我心中又是喜悦、激动,又是尴尬,这好像是我和牛老事先商量好的。拜师仪式是在郑老师新发地的家旁边的饭店中举行的。参加拜师仪式的有老师、师母和牛老、著名画家傅世芳夫妇、中国艺术品平台网总经理华友才。当时我想按老理“磕头”行拜师礼,老师无论如何都不答应,最后向老师、师母三鞠躬。就这样自2008年10月3日起成为老师唯一的“入室”弟子。 从那时起,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到老师家求教。老师向我讲授画理、画论、技法。拿师母的话说“你一来,他就铺纸画,他那点积攒了几十年的绝活全交给你了”。我感激不尽,只有刻苦的学习,弄点成绩出来报答师恩。有时老师还给我讲点书画圈内的趣事。 老师攻山水、花鸟、书法,尤以画芦雁著称于当今画坛。1948年起专门攻画芦雁。秉承清代著名花鸟画家边寿民画芦雁之法,加以创新,在画芦雁方面独树一帜,人称“芦雁经”。先生尊重传统,又师造化,所以不管在技法与立意方面都大大前进了一步。199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花鸟技法》第二集专题介绍了郑克明先生的“芦雁技法”。 1994月出版《郑克明书画艺术》画集;1999年12月巨幅作品《回归图》赠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特首何厚铧。2002年5月作品由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作为国礼赠送斯洛文尼亚总理德尔洛夫舍克。同年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主讲《怎样画芦雁》。故里文安县为恩师修建了“郑克明艺术馆。 恩师不仅画技精湛,还热衷于公益事业,家乡的小学、修桥筑路,国家的抗震救灾老人家都积极捐款捐赠画作。 2011年1月15日,老师因患重感冒住进海军总医院,我赶到医院时老人家出现轻微脑梗现象,右手颤抖,说话不利索,但意识清楚。16日早上,我和爱人一同看望老师,老师看到我很高兴,脸上露出微笑。颤颤微微的说“出院后,教你画鹰”。我赶紧说“您别说话,多休息”。当我要离开医院时对老师说“明天再来看您”。老人家说“你们都上班,工作忙,就别来了”。这是老人家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17日16时我拨通了二哥(老师的孩子)的电话,想问问老师的病情,电话里传来哭泣声,二哥说“已经上了呼吸机”。我当即挂断电话,急奔医院。老师已经没有了意识,靠呼吸机维持。21:30老师因肺部大面积感染失去功能病逝。恩师的去世是中国画坛的重大损失。当代著名画家,以画猫著称于世96岁高龄的孙菊生老先生亲自书写表示怀念。

悼念恩师

悼念恩师 肃立、默哀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 “三十功名尘与土,两袖清风不为悔。大山含悲望鹤去,春风呜咽颂师恩”。今天,XX初级中学九九级一班同学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敬爱的张国恩老师。作为您的学生,我们感到无比的荣幸。老师,您不仅用渊博的知识滋润了我们心田,您还给了我们慈父般的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与幸福;老师,您不仅无私地把自己学识传授给我们,还教我们做人之道,谆谆教诲,犹在耳侧。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您总是殷殷鼓励,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在学习上有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您会大加褒奖,让我们深感快乐。 培育桃李三十载,鞠躬尽瘁六十春。老师您的一生是普通而不平凡的一生,是无私献身教育的一生。您热爱事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甘为人梯,您把炽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教育学生的事业上,以您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忠诚教育事业的壮丽诗篇。 杜鹃泣血,百灵哀鸣,晴空一声霹雳,噩耗猛然当头,不料这样一位人民的好老师、一位和蔼可亲的好长辈、一位德高望重、倍受人们尊重的老师带着对亲人的深深歉疚和牵挂,带着对儿女的牵念,带着对学生的不舍,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依恋与热爱,与世长辞。

老师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您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那灿烂的文化光芒,将不断照耀我们前进的路。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牢记您的教导,不断努力,我们会用成功告慰您的英灵!您在天堂里一定会看到的! 如今,我们在各行各业小有所成,这都离不开您的谆谆教诲。师恩难忘啊,老师!您如露润禾,您恩重如山! 老师,尽管您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老师,您永远是我们的好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老师走了,安静的走了,但您没带走什么,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许多…… 老师一路走好 XX初级中学九九级一班全体学生 2016年3月12日 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 礼毕

怀念恩师、师恩难忘—窦寿

感恩的心 湟中县共和镇中心学校萱麻湾小学教师窦寿“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当一首《感恩的心》响彻大江南北之时,也不免会获得心灵的感动,情感的慰藉。是啊,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将会发现许多,珍惜许多。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能展翅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而我感恩老师,因为是他们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因为是他们让我看清了是与非,善与恶;因为是他们让我在困难面前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气…… 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因为有了老师,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混沌之中,才有了指路的明灯;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老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老师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老师也肩负着民族的昌盛与历史的重任。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在老师的关心下健康成长,在老师的凝望中,奔向了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去感恩为我们辛勤付出的老师吗? 没有阳光,就没有万物的生长;没有雨露,就没有百花的芳香;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但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没有我们的前进与成长。所以,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之情去面对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老师们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这种无私,伟大的爱给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到达胜利的彼岸。 “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亮路路通明。”千百年来,多少人把老师比作春蚕,比作蜡烛。他们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使多少祖国的花朵成为华夏的

栋梁之才!谁又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少汗水与心血,也许老师们那丝丝白发,斑斑皱纹就是最好的见证。 但,就算把老师比作绿叶,比作红烛,也颂不尽他们的奉献和成果啊!老师不是绿叶,却在滋养绿叶;不是红烛,却能照彻心灵,因为在我们的眼睛里映出的永远是他们的身影。是老师把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谱成了世界上最美的旋律。我真想取出串串爆竹,燃放声声祝福,用绚丽的焰火为老师唱支世间最美的歌。 懂得感恩的人,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对生命有深刻理解的人。同学们,请记住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师恩吧,让感恩的心在我们心底默默涌动,直到永远……

深切悼念恩师翟老

深切悼念恩师翟老 苗德岁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潜《挽歌》 翟老昨日凌晨走了。作为他的开山弟子,悲痛之余,我有责任写写我心目中的翟老,既是对逝者的追念,也是对自身的反省。 辱教师门 1978年被称为“科学的春天”,而对我本人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一件事即是:那一年是文革后首次恢复招收研究生。那年初,我的母校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刘冠邦老师,从北京出差回到南京后,立即把我找去,兴冲冲地跟我说:“这次去古脊椎所,我向翟老特意推荐了你,听了我的介绍,他对你十分感兴趣,我看你就报考翟老的研究生吧!”刘老师曾在古脊椎所进修过,与翟老相处甚笃。他此前曾向我介绍过所里尤其是古哺乳动物研究室的一些情况,对翟人杰老师的名字我并不陌生。 不久,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张遴信老师打电话给我,让我去他们所一趟,他刚从北京回来,在京时他的老同学翟人杰先生托他捎话给我。我去了,张老师说:小苗同志,我那老同学是个表面木讷但很重感情的人,他听了南大老师们的介绍,一门心思要收你为徒呢!他让我带话给你,离初试日期不远了,让你集中精力在英语和政治科目上花功夫,专业课你应该没什么问题。这样一来,我还真是被从未谋过面的老师的诚意所感动,决计要报考翟老了。 我报名后不久,收到了翟老的一封信(1978. 3. 25) ,他在信中写道:“根据近半年来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到的情况分析比较,我个人认为你应算是1977、1978年度报考我室最好的几名考生之一。目前主要根据考试分数来择优的办法,还存在不少欠缺之处。尤其对选择研究生来说更是如此。好的、有培养前途的科研人材有时不一定能考出好的成绩来。对你有一定了解之后,我又担心你在考试上会不会吃亏。”传统书信的好处,是你能够透过写信人的修改痕迹,窥视其当时的思绪(train of thought)—翟老原来写的是“可能要吃亏”,后来他在“可能要”三个字上划了一道横线,上面添了“会不会”。我明白翟老因我是工农兵大学生而担忧我的实力,因此生怕我考试中会有闪失。后来经过初试(笔试)和复试(笔试和口试)三个回合,我侥幸地非但没有吃亏,而且还沾了点儿便宜—至少是语言和杂乱知识方面的便宜。对此,翟老的喜悦溢于言表,所以,从我一进所,他对我就寄予很大的期望,并积极地从各方面为我创造条件,他在不才身上所倾注的心血,令我终生难忘。

师恩难忘,难忘恩师

师恩难忘,难忘恩师 1、相别日渐长,师恩永难忘。献给敬爱的老师我们搜寻那些美丽的回忆也默默遥远地祝福您永远健康快乐。 2、鲜花、掌声、祝词表达了学生的心愿:老师您辛苦了!学生祝您:天天九.十,永远快乐!先生,您的严厉让我从此坚强! 3、夏日送杯冰红茶,让它带走您的炎热;冬日送杯热露露,让它给您温暖;此时送杯高兴就好,祝福您百事可乐!希望今天是一个艳阳天,明天会更好! 4、希望今天,所有的老师都会从心里微笑;为自己自豪吧,因为你是老师!希望今天,所有的老师都会从心里微笑,为了桃李满天下!只要老师快乐,我们就快乐! 5、无论将来我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为你祝福!!无论风雨,无论坎坷,都有您在默默的支持和指引着我,老师您辛苦了,学生永远祝福您 6、无尽的恩情,永远铭记心中。每个成长的日子里,我都要祝福你,我的老师。我尊敬的老师,我的成功是您给予的支持,千言万语一声谢谢--您是我永远的老师,永远的朋友! 7、我最亲爱的老师,你辛苦了!我只想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8、我只对您说一句话:老师,您辛苦了!我愿是一块轻柔的纱巾,为您擦去汗水和灰尘;我愿是一束夜来香,和星星一起

陪伴在您身旁。 9、我愿是一块轻柔的纱巾,为您擦去汗水和灰尘:我愿是一束夜来香,和星星一起陪伴在您身旁。我永远把你牢记在心上. 10、我虽然不是你最好的学生,但你是我最好的老师。我虽然不是你最好的学生,但你是我最好的老师,祝您事事顺意,每天都有一份好的心情. 11、我说老师啊!那年您骂我是笨蛋,我可还记着的,不过没您那次骂,我还没今天呢!对您说声谢谢!我是月亮,因为你太阳,人类可以目睹我的光彩。老师,你的守护,是我千年的祈盼。 12、我是月亮,因为你--太阳,人类可以目睹我的光彩。老师,你的守护,是我千年的祈盼。我是幼苗,您是雨露,滋润我干枯的心田。我是小草,您是太阳,照耀我成长的路。谢谢您,老师! 13、我是幼苗,你是雨露,滋润我干枯的心田。我是小草,你是太阳,照耀我成长的路。谢谢您,老师!我是幼苗,你是雨露,滋润我干涸的心田.我是小草,你是太阳,照耀我成长的路 14、我若是CEO,您就是CEO的老师。我若是总统,您就是总统的妈妈。不管我将来人生的路将是怎样,我都会永远爱您,老师!我们喜欢您,年轻的老师:您像云杉一般俊秀,想蓝天一样深沉;您有学问,还有一颗和我们通融的心。 15、我们都坐着,老师只有您站着!您站着的时候,我们看

李克民老师追悼会---学生代表悼念恩师悼词

李克民老师追悼会---学生代表悼念恩师悼词 “青岩子的大山含悲,肖家河的溪水鸣咽,龙华寺的天空低垂”。在这天人同悲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敬爱的李老师。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难以述说对你的思念,锦绣华章难以描述的丰功伟绩。能作为李老师你的学生,是我们当学生的荣幸和骄傲。老师,您不仅用渊博的知识滋润了我们心田,您还给了我们慈父般的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与幸福;老师,您不仅无私地把自己学识传授给我们,还教我们做人之道,谆谆教诲,今犹在耳侧。老师,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您总是殷切鼓励,给予我们勇气;老师,当我们在学习上有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您会大加褒奖,让我们深感学习的快乐;老师,你为了学生披肝沥胆,循循善诱,废寝忘食;老师,你用亲切的话语,去教诲学生,用严谨的行为,去感化学生;你用阳光雨露般、公正无私的关爱、照耀滋润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 如今,你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在各行各业小有所成,而我和你一样,也成为群龙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员,这都离不开您的谆谆教诲。往事依稀,泪眼朦胧,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恩师的思念。师恩难忘啊,老师!您对于我们可以说是恩重如山! “想见风范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老师,你安息吧,你的音容笑貌将永远铭刻在学生的心中;你为人师表、自强不息、诲人不倦、甘于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沿着你的未竟事业,努力奋斗;老师,你安息吧,我们将以你为榜样,恪尽职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我们的精力和心血! 老师,你走了,此时此刻,群龙小学全体领导为你送行来了,群龙小学的同事们为你送行来了,你的亲人为你送行来了,你的亲朋好友为你送行来了!长歌当哭,逝者逝亦,生者善之。老师你就安心的去吧,要相信,你的儿子李飞、女儿李梅一定会更坚强,一定会替你照顾好你的妻子、他们的妈妈。老师,你安息吧,愿天堂没有疾病,天堂路太遥远,愿老师一路走好。 学生代表:xxx 2019年1月8日

怀念恩师

怀念恩师 滨州市经济开发区里则办事处张集小学张海霞 从开始上学到初为人师,其间蒙受多位老师的教导,他们有的已忘记,有的已记不太真切,唯有上师范时的班主任——刘新河老师还时时想起,他的一言一行,一笑一语,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记得刚上师范时,初次离开父母的我,时常想念家乡,想念父母,而且内心有一种担忧,害怕不适应新的环境,害怕与同学老师相处不好。第一次见面,刘老师亲切的笑容,和蔼的态度,使我心中的担忧一下就跑到了九霄云外。此后,三年中师生活,刘老师时时刻刻如父母般的关怀和教育,更令人终生难忘。 三年的中师生活,刘老师不仅做到了“学高为师”,更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证实了什么是“身正为范”。 刘老师严禁的工作作风,是令人终生难忘的。平时,刘老师教导我们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他自身也是这样做的。刘老师教我们语文,从一入学,他就让我们从拼音和单个汉字学起,一字一字地纠正我们的发音。现在,我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就得益于刘老师严谨的教诲。记得有一次,刘老师把教案忘在了教室里。我偷偷一看:呀!一页一页,那么密,那么整齐,那么厚,真让我大吃一惊。

刘老师还经常与我们谈心,谈他小时侯,谈将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教导我们怎样做人。 记得有一次流感,我班好几位同学都病了,学校宿舍里滴水成冰,刘老师就把我们几位重病号都叫到了他家里,给我们吃药、做饭,熬姜汤。我那次在半夜里烧到39℃,刘老师半夜三更就把我送进了医院,悉心照顾,直到出院,还给付了医药费。 父母听说后,非常感激,让哥到刘老师家中道谢,刘老师只是热心接待,什么都不肯收。事后,还把哥给他女儿的压岁钱转交给了我。当时,我看到别的老师的做法,觉得刘老师太固执,固执的有点不大通人情。参加工作以后,我才明白,这种固执是多么难能可贵,体现了刘老师做人的原则——只求给予,不求回报。 不知不觉,毕业已十六余载,刘老师的一笑一语,还时常浮现在脑海,总想去拜访一下恩师,可由于种种原因,没去过一次。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毕业至今,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成绩带给刘老师,也就自觉无颜看望他老人家,深感愧疚先生深切的期望吧! 刘老师,您现在还好吗?我将永远坚持您做人的原则,并把它传给我的学生们。

【悼念恩师徐邦达先生】悼念恩师的古诗词

【悼念恩师徐邦达先生】悼念恩师的古诗词恩师徐邦达先生于公元xx年2月23日与世长辞,享年一百零一周岁,可谓长寿。自xx年先生卧病在床已经七年,一般地说,在思想上应当是有所准备的,但噩耗传来,我依然感到万分悲痛。在向先生遗体告别的当天,早上八点多钟,灵堂已经布置完毕,仪式还没有开始,大厅空无一人,先生静卧于鲜花丛中,我在先生家人的陪伴下最后一次拜谒先生。我跪在地上给先生叩头,想到从此要与先生永诀,悲从中来不能自己……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长歌当哭,痛定思痛,想写篇纪念先生的文章,每拿起笔,哀思依旧袭来,一时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思路,不知从哪里说起。因为徐先生不仅仅是我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而且,也是改变我人生命运的恩人。思来想去,还是从我拜识先生说起吧。 我现在的学历还是“中学生”。因“文革”动乱,正在读高中时被迫中断了学业,我便自修文史,这方面曾得到吴玉如先生的指授。后拜李卿云先生为师,研习书法和碑帖赏鉴。1978年全国文物调展,书画碑帖分四期展出,近半年时间,我因经常去看,得以认识徐先生的两位朋友:国辞翰和钱容之先生。当他们了解到我在国学及书画碑帖鉴赏方面都有基本功底时,便提出要帮我找老师,以调换工作去搞专业(我时为铁路工厂的工人)。我当时说,两位老人家都是我的老师,他们说,不,我们要给你找这方面顶天的老师——徐邦达。我当时连声称谢,心里却犯疑:我有这么幸运吗?

1978年国庆节前后,钱容之先生带我到徐先生家。现在回忆三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的先生,同后来人们认识的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望之令人有出尘之感的先生,除头发和听觉略有变化外,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清瘦甚至略显文弱,但精神极好,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虽研究的是常人认为很神秘的书画真伪,却不讲玄虚,也不世故。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没有一点大专家的架子,是那样认真地听我陈述看法,那样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使我浑然忘了这是第一次见大专家大学者。 从对话中我知道,先生对我的自学经历已经有所了解。谈话中先生随手拿起书桌上的几本影印本,怀素《自叙帖》、赵孟頫《九歌书画册》、《与山巨源绝交书》,还有一张先生新发现的怀素《食鱼帖》的照片,让我谈谈看法。虽然先生一再说我们是随便聊天,随便说,但我想,这肯定是先生在考察我了,心里有些紧张。先生态度平和地鼓励我说,你喜欢赵孟頫就先从赵说吧。我便尽当时所知,谈了自己对赵的这两件作品的看法:九歌,画不太懂,似乎不应画得那么程式化,小楷绝对假,风格到不了元。《绝交书》绿绢本是赵书名迹。先生问,那三希堂刻的《绝交书》呢?我说不但假,而且就是此本的临本。先生让说说根据,我说绿绢本是老故宫印的,我也有一本,此帖是赵子昂背书,所以有漏字、衍文,“愿守陋巷教养子孙”下少写了七十一字,三希堂本完全相同,所以说是此本的临本。先生现出满

关于怀念恩师的文章 怀念傅老师

关于怀念恩师的文章怀念傅老师 听说我家老宅漏雨,有倾倒的危险。昨天,我开车回老家。果然,房顶有烂掉的漏洞,然而修缮已无价值,推倒重建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我找大哥商量,他说倒就倒吧,反正也用不着住。我想也是,再往上投些钱也没什么意义。 闲聊一会儿,大哥突然很严肃地告诉我,曾经教过我的傅老师去世了。我有些愕然,傅老师身体一直很好,怎么会突然去世?我随口就问。大哥说他也不知道,反正是去世了,他也去吊唁的,那几天,傅老师唯一的儿子在北京出了点事,没在场,场面很是凄然。 我在临村的一所学校读初中,刚刚步入中学大门,本村的一些读过初一的好事者眉飞色舞地向我描述初一年级各位任课老师的典故。他们曾恶意刻画傅老师,说他如何如何严厉,让我们听了感到有些畏怯。 傅老师也是我们临村的一位老师,那时他30来岁,肩宽体壮,皮肤红润,头发竖着,眼睛炯然有神,穿着很朴素。

记得傅老师讲课的嗓门很大,的确很有威严,眼睛一瞪,大家都不敢出声,但是他很少瞪眼,经常微笑着提问我们,待我们回答不够周全时,他用目光提醒我们,鼓励我们。所以,我感到老师很温和,没有什么惧怕的。第一学期结束了,大家都围在老师身旁看他批改试卷,改到我的应用题时,老师突然很兴奋,当着那些同学的面夸我,思路清晰,考虑周密,计算准确,答案完整,是这次考试做得最好的。当时,大家都认为成绩最高的应该是课代表,没想到我的成绩最高,老师又这么夸我,大家都向我投以赞许的目光,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称赞,让我的心里温暖了一个寒假。后来,我的数学成绩一直是班里最好的。 那时农村很少有自行车,不论刮风下雨,学生都步行去学校,老师也步行,时常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与傅老师同行。老师常常向我们讲述他当年求学的故事,那是他们一代人更加苦难的经历,吃不好,穿不好,忍饥挨饿,步行到几十开外的别的乡镇学习,冬天手和脚都肿得像馒头,又冷又饿,冻得乞乞缩缩。他还特别在意了解我的家庭情况,勉励我虚心学习不要骄傲。

怀念恩师王世强先生 罗里波

怀念恩师王世强先生 罗里波 我195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二年级开始我们有幸得到王先生教我们的高等代数课。原来王先生是1948年毕业,由于他出色的研究工作,清华和北大都表示要聘用他,北大还开出条件,要聘他当讲师。这时师大系主任傅种孙说,我们让他当实习讲师,北大只好作罢。虽然职称是讲师,在我们入校之前他还没有开始教课。他是由于严重的肺结核而病休的。后来他和我们说,他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做研究,那时校址还是在和平门外,按规定学生宿舍晚上11点以后统一熄了灯,他就在走廊的3度电灯下看书,还在床上摸黑躺着歪歪扭扭地写研究结果。第二天一早再整理晚上写的东西。这样过分地透支使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最严重的时候,他曾经写了遗嘱,压在褥子底下。我们52届是他的第一批学生,他给我们讲课期间还要经常去医院在腹腔内打气,使肺部得到休息。 王先生讲课非常认真,板书留下来就可以直接出版。他还循循善诱,增加了有兴趣的内容,我们全班同学特别爱听他的课。于是他在我们班成立了代数研究小组。后来王家銮,陈慕容和王先生还合写了文章。由于他和我们班的关系密切,每到新年,他都要到我们班联欢。他说他要养精蓄锐,做了准备,在会上他引亢高歌“黄河颂”,由于肺气很足,歌声特别洪亮。我们合作的前两篇文章“集合与一一对应”和“用牛顿法求实根界限的精确性”,发表在数学通报,主要是王先生的贡献,真正合写的第一篇文章是“有限结合系与有限群(I)”,前半部分是他写的,后半部分是我写的。由于当时国内的数学论文不多,这篇文章被推荐到第一届全国数学论文宣读会(1956)的数论与代数小组会上报告。小组会由华罗庚先生主持,陈景润,严士健先生也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在大会上我还见到了陈建功,吴文俊以及当时国内几乎全部的有名数学家。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数学进展杂志上。 王先生的研究工作是自己闯出来的,在他之前国内没有人发表过数理逻辑研究前沿的论文。

道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怀念恩师贾题韬

道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怀念恩师贾题韬 道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怀念恩师贾题韬 —云鹤道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这是庄子《逍遥游》的开篇,他要破除你落后的价值观,建立一个属于道的价值观。庄子告诉我们,在人世间不能只“有用”,也不能只“无用”。因为有用要死,无用也要死,所以要我们介于“有用”与“无用”之间,这样在人世间才能像庖丁那样游刃有余。 庄子的思想深邃宏阔、逍遥浪漫、纵横古今,从养生入手,关注我们的生命,关注我们的生命质量,关注我们个体生命的进化和飞跃,他要我们在人世间这个形而下的器皿中不断烹炼,最后上升为形而上的道,他的思想不但是人生的处世经典,而且还指导我们从“心斋”下手顺应自然、无为无我,‘勿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勿听之于心,而听之于

炁’用我们的生命去体验道的存在。像真人那样呼吸以踵,像姑射之山的神人那样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像列御寇那样御风而行,但这些在庄子看来,还有所待,‘待’就是要依赖于某一个客体的到来,如列御寇要御风而行,若没有风呢?他就不能行,所以庄子提出至人的境界,那就是‘至人无待’。至人是无所期待的,可御六气(风、寒、暑、湿、燥、热)之变,驾五行(金、木、水、火、土)而遁,可悠游于天地之间,又可应帝王——既可作领导,又可做领导之师。” 贾老说,“《易经》、《老子》、《庄子》是道家的三玄,要想学道,就必须精读。还要在学习当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记住,太复杂的东西不是道,道是非常简单的!所谓大道至简至易。另外,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说,如果这个真理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话,那么这个真理就不是永恒的真理。如果道不可道呢?那又是什么道呢?(贾老要我去思考这个问题)。” 听完贾老讲解庄子、老子,方才觉得如天籁之声、字字入心、句句销魂、为之震撼。哦,原来这才是我要学的思想。说来也奇怪,过去什么都学,却不入心、不上心,更无归宿之感。贾老是近现代的禅宗顶级大师,按理说,我应该在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