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因工程重组人干扰素概述

基因工程重组人干扰素概述

基因工程重组人干扰素概述
基因工程重组人干扰素概述

根据来源、基因序列和氨基酸组成分类

I 型干扰素: IFNα、IFNβ、IFN τ、IFN ω

来源: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等

功能: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生长

免疫调节(较弱)

其中IFN-α为多基因产物,有23种以上的亚型。

II 型干扰素:干扰素γ(IFN)

来源: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功能:免疫调节

?提高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增强Tc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

?抑制TH2细胞形成,下调体液免疫应答

?趋化作用

?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次要)

2. 根据动物来源确定分类,例如人干扰素(HuIFN),小鼠干扰素(MuIFN)。

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宿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如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

●对巨噬细胞的作用:IFNγ可使巨噬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增加,增强其抗原递呈能力;此外还能增强巨噬细胞表面表达Fc 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抗体包被的病原体和肿瘤

细胞。

●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干扰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较为复杂,可受剂

量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在抗原致敏之前使用

大剂量干扰素或将干扰素与抗原同时投入会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

作用;而低剂量干扰素或在抗原致敏之后加入干扰素则能产生免

疫增强的效果。在适宜的条件下,IFNγ对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促进其增殖。IF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TH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

抑制体液免疫功能。IFNγ不仅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而且抑

制IL-4对B细胞的作用,特别是抑制B细胞生成IgE。

●对其它细胞的作用:IFNγ对其他细胞也有广泛影响:①刺激中性

粒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②活化NK细胞,增强其细胞毒作用;

③使某些正常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某

些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发挥抗原递呈

作用;④使静脉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能力更强,且可分

化为高内皮静脉,吸引循环的淋巴细胞。

二重组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广谱抗病毒活性(rhuIFNα)

慢性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直接抗肿瘤活性(rhuIFNα)

毛细胞和慢性髓样白血病、 Kaposi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调节活性——治疗慢性肉芽肿瘤(rhuIFNγ)

●多发性硬化症 rhuIFNβ

对已知基因序列的干扰素 , 基因文库的调用可以用其序列 3' 端和5' 端部分事先用同位素

标记过的序列作为探针 , 通过杂交的方法进行调用。由于干扰素基因的种属特异性不是很大 ,| 可以用人的干扰素基因为同源探针 , 从鼠基因文库中调出相应的干扰素基因 , 其方法将在下文 1 中提到。 | 对于扰素基因的取用 , 不仅可以使用构建基因文库的方法 , 对已了

解其氨基酸或核昔酸割

成的干扰素也可以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先合成其编码的 DNA 序列 , 再

对其进行表达。化学合 | 成方法包括固相合成法及液相合成法两大类。与利用基因文库的方法相比 , 化学合成法比较 | 复杂 , 由于每加入

一个核昔酸就会有一定比例的错误掺入、基因重叠、基因缺失等情况 , 并且在 l 整个合成过程中这种错误不断积累 , 因此该方法适合比较

短的基因 , 而对长的基因则有目的产 | 物含量低、产物纯化困难的缺点。但它也有优点 , 如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一些氨基酸进行定点 | 突变 , 或根据宿主菌的特性 , 在不改变其氨基酸组成的情况下使用宿

主的偏爱密码子 , 以提高 | 产物的产量。 |

对于不同亚型的干扰素 , 由于同源性较高 , 可以用相同的引物从诱

导的小鼠细胞系中提取

mRNA 混合物进行反转录和扩增 , 然后用亚型特异性探针对 CDNA 混

合物进行 Southern 印迹 , 这样便可将序列上相差较小的同种、不同亚型的干扰素基因进行分离 , 为生产高纯度的单一干扰素提供了方法O

三、表达方法

随着对干扰素研究的深入 , 人们了解到鼠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主要位于氨基酸序列上的

10~40 位、 78~107 位、 123~166 位的 A 、 B 、 C 区 , 尤其是位于 78 和 79 位的氨基酸对抗病毒 | 活性十分重要。而人 IFNt1 的121~136 位对抗病毒活性作用较大 , 人 IFN 子的 N 端 10 个集 |

基酸也是保持其活性所必需的。对干扰素结构的了解为更好地构建基因表达奠定了基础。干 | 扰素最初是用其外源序列进行表达的 , 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嵌合表达的干扰素往往优于单一

干扰素 , 因此出现了较多的嵌合表达形式 ,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IFN- α的表达家蚕作为一种用于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有易于养殖、生产周期短、夕阳基因表达量高的优点 , 同时由于家蚕为真核生物 , 能对表达产物自行进行糖基化修饰 , 产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 , 并且在产物提取的过程中只要将家蚕进行匀浆 , 再进行抽提即可 , 操作上十分方便 , 因此 , 它在基因工程领域内被广泛应用。下面便以人IFN, α的生产为例介绍家蚕表达体系在干扰素生产中的应用。

用家蚕核型多角病毒 BIIINPV 体外感染的家蚕传代细胞株 BM-N 通过噬菌斑法纯化得到 BmNPV 的τ 3 亚型。利用从感染脂肪体 mRNA 制得的 CDNA 为探针 , 对其多角蛋白序列进行检验 , 其中 10.5kb 的EcoR I 片段及 3.9 灿的 HindE 片段可与探针杂交 , 将 10.5 灿的EcoR I 片段克隆到 pBR322 中 , 产生质粒 pBmE360 对其用 HindE 切 , 得到 3.9kb 片段 , 其中 | 含有多角蛋白全部序列 ( 图 123 中为黑色框架 ), 将该片段插入 pUC9 的 HindE 位点 , 产生质 | 粒p9H18 。将 p9H18 用 EcoR I 切后于 50U BAL31 外切核酸酶缓冲液中23 ℃水浴 10min, 更 | 掐锺油油菲如 n 入 07 倍他烈的。气 mnlAd EDTA 终止反应。将截短的 p9H18 片段用 Hind E i切 , 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2.7kb 的 Hind 皿平头末端片段 , 将其插入 pUC9 即

p9B310

的 Hind HI-Sma I 位点 O 另外 , 将 pBmE36 的 3.1 峙的 HindE 片段连接到 pUC8 上 , 得到质粒 p8H225, 用 EcoR I 及 Aat E 切 , 得含有多角蛋白基因下游 3.1kb 基因的 3.5kb 片段 , 将其连接到

p9H18 的 4.7kb 的 EcoR IAat E 片段上 , 产生杂交质粒 p89B310,

它在启动子下游含有多聚接头 (EcoR I 、 BamH ISma I 、 Sal I 、 Pst I 位点 ) 。将从基因文库中用 183bp 探针调出的在 ATG 后含有 Sma I 位点 ( 即有序列 CCCGGGATG) 的IFNm α J 基因片段连接到 p89B310 上 , 便构建成质粒 pIFN2B310 。将 pIFN2B310 与病毒基因组 DNA 便可共转染 BM- N 细胞系或家蚕幼体 , 其具体操作如下 : 向 2.5mL 含有 0.25molACaCl2 、10 μ g BmNPV DNA 及65 μ g pIFN2B310 的溶液中加含 0.28II1014NaCl 、 0.7mmoi/L Na2C03 、 0.7IIIII1014 Na2HP04 、 50mmol/L EfEPE (pH 7.1) 的缓冲液 , 进行沉淀。取 0.45ml 沉淀加至 4.5mi 含3 × 106 个细胞的培养液中 ,12h 后换液一次 , 再培养 4d, 即可得到重组病毒 BmIFN2B310 。用

两个噬菌斑单位的病毒感染3 × 106 个 BM-N 细胞或用50 μ L3 × 105 个噬菌斑单位的病毒溶液注人家蚕幼体 , 培养 24h 后收集培养

液便可得到干扰素。

2.IFN- 目的表达将人 IFN-R 基因 HimdE 片段插人载体 pSV2-dhfr

中 SV40 晚期启动子 PL 下游的 Pvu E 位点。用此重组质粒与带有黄瞟岭磷酸核糖转移酶 (XGPRT) 基因的质粒 pSU--gpt 共转染次黄瞟岭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 基因缺陷小鼠的骨髓瘤 (sp24) 细胞 O 经

过霉盼酸及氨基喋岭培养基筛选 , 便可得到表达人 IFN-R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将含有人 IFN-

p 基因的重组质粒 pBV-92 用 EcoR I 及 Hind E 酶切 , 分别作为探针模板及插入片段 , 同时用 PvuII 切载体 pSVZdhfr 质粒 , 使其线性化后将外源基因插入。将次黄瞟岭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缺陷的 sp2/0

细胞在含有 10% 小牛血清、 10% 青链霉素的 DLfEM 培养基中传 3~4 代后在小空斑瓶中培养 24h, 成半悬浮状 ,400r/ 勺 1in 离心 5min 将细胞沉积加入新鲜培养基 , 再培养 2~4h 。转染液中含目的基因pSVHIF 和标记基因 pSVZgpt( 比值为 10:1), 其中 DNA 浓度为20 μ g/IIIlo 在 2IIIol/L CaCl263 阵、 10mmolATris-HCl (pH 7.1)428 μ L 中缓缓加入2 × HeBs 液 (EEPES50mmol 只 L 、 NaCl280mmolA 、Na2HP040.75mmolA 、 0.75IIlII1014 Na2HP04,pH 7.1) 约500 μ L, 加入 sp2/0 细胞培养物中 , 轻轻摇匀37 ℃孵育 8h 。再更换为含有黄瞟岭250 μ g/mL 、次黄瞟岭15 μ g/mL 、胸昔10 μ g/mL 、氨基蝶岭。 -2 μ g/mL 、霉盼酸 25 问 /mL 的 DhEM 培养基,37 ℃ cq 孵箱中选择性培养。一周后更换为含250 μ g/mL 黄瞟岭的 D; 旧M 培养基 , 继续培养 2 周以上 , 检查 IFN-P 活性。

3.IFN- γ的表达以鼠干扰素 MuIFN- γ为例 ( 图 12-3) 。用含人IFN- γ编码区基因的探针与噬菌体γ MG9 构建的鼠 M600 基因组 DNA 文库在 20% 甲酷胶中进行低严格性的杂交 , 膜用 0.3molANaCl 、

0.03II1014 拧棱酸纳及 0.1%NaEbS04 在室温洗涤两次。将结合的噬

菌体用噬菌斑法纯化 , 提取 DNA 后 , 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切 , 以1% 葡聚糖凝胶电泳纯化后与人 CDNA 探针杂交 , 将γ MG9 中与探针可以杂交的 10.5kb 的 BamH I 片段亚克隆到 pBR322 的 BaIIIH I 位点 , 产生质粒 pMG10.5 。通过电泳分出插入片段大于 6000 坤 , 即含有完整 MuIFN-Y 的质粒 , 用 PvuII 酶切 , 六个切点中有一个位

于 5' 端非编码区 , 取从此切点到第一内元中 Cla I 的 348bp 的片

段以及用 Cla I 及 Bgl H 酶切得的MuIFNm γ 3F 端片段 O 将载体

质粒 p342E 用 EcoR I 及 BamH I 酶切 , 并用聚合酶 I 将 EcoR I 切点补成平头末端 , 与以上制得的两个片段混合 , 一同转化大肠杆菌294, 选出 AIIIP 抗性菌株 , 从中提取质粒即为含有干扰素编码基因

的pSVEII111 γ。用表面活性剂右旋糖所活化 COEL1 细胞 , 将质粒

转入并培养 48h 后离心 , 上清液中便含有干扰素。

4. 嵌合干扰素的表达嵌合干扰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 一种是两

种不同类型或同类型而不同亚型的干扰素间进行嵌合 , 另一种是干扰

素或其部分序列与其他活性物质 , 如抗体、白介素等进行嵌合 , 以便得到新的生物活性产物。下面就这两种情况分别举例介绍。

将从基因文库中调出的编码淋巴细胞干扰素 B 和 D 的 CDNA 连接到

大肠杆菌色氨酸启动子、操纵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及起始密码子 ATG 后面 , 分别构成表达载体 pLYEN-B 和 PLy- IFN-D 。为构建嵌合干扰素 , 可先将亲代干扰素的编码序列在相同位点 S1(Sa113A I ) 、 Pv(PVU E) 、 S2(Sa113A I ) 切断 , 产生含有氨基端 1~60 、 1~92 、 61~92 、93~150 、 93~166 、 151~166 位氨基酸的片段 , 用 6% 的聚丙烯酿

胶凝胶电泳分离 ( 图 124) 。将合适的片段连接 , 得到嵌合

DNA, 将含有嵌合 DNA 的质粒用 HindE 和 Pst I 切后将酶切片段连接到 pBR322 的 HindEm pst I 位点上 , 将得到的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

菌中 , 同时对 DNA 序列进行测定。含有转入质粒的大肠杆菌 HT-2 在M9 培养基中培养到 OD650 为 5~8 时 , 离心得到细胞 , 并用含

100mmoIA

Tris-HC1 、 0.5molANaCl 、 5mmolAEDTA 及 0.1IIIEnol/L PMSF 的 pH 为 8.0 的缓冲液重新溶解之。在0 ℃加入 1mg/ml 溶菌酶 , 细胞在

溶菌液中裂解。离心后将上清用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纯化两次 , 将

纯化后的活性干扰素溶于 PBS 后利用超滤膜 YM10 浓缩至 1~3 时 ,

再将浓度调整到 0.1/

IIIgmlo 利用 SDS 聚丙烯酷胶电泳对于扰素的纯度进行测定。

IFN- γ及 TNF-R 基因已经分别被克隆 , 并用工程菌加以表达。对其序列的研究表明 , IFN-R 在竣基端的 13 个氨基酸以及 TNF- 下在氨

基端的 23 个氨基酸均对它们的生物活性没有影响 , 因此在设计构建IFN- γ与 TNER 嵌合物时可以将其去除 , 利用色氨酸启动子构建的

含有IFNE γ氨基端 134 个氨基酸及 TNF-P 竣基端 148 个氨基酸的表达质粒结构见图 12-50

此外 , 基因工程在抗体技术上的应用使干扰素与抗体能够有机地结

合 , 通过抗体的靶向作

用 , 增强干扰素的定向能力 , 提高干扰素体内作用的效率。

5. 提高干扰素产量的方法干扰素是一种诱生物质 , 必须在一定的诱

生剂如病毒、细菌等作用不才能生成 , 所以在基因工程中 , 常常用一些强启动子如色氨酸启动子 , 将干扰素的表达从条件型变为组成型 , 以提高产量。

酵母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表达宿主 , 但其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必须在缺

少元机磷的条件下才能进行。通过对其酸性磷酸酶酶的阻遏基因及温度敏感型负调控基因进行改造 , 就可以使酵母菌在35 ℃的高温下生长 ,

在25 ℃下诱导表达 , 并且其表达与无机磷的含量无关。实验表明未诱导时产量为6 × 104UA, 而诱导后产量可达到1 × 107UA 。

由于 IFN- α、自、γ性质各异 , 在进行表达时 ,IFN 干的产量往往远不及 IFN- α、 IFN- 日 , 因此就必须进行表达体系的改进。如利用含噬菌体 T5 早期启动子及强核糖体结合位点的高效转录二表达体系 , 可以使 IFN- γ的表达也达到4 × 109U/L 的水平。其方法为用人工合成的 T5P25 强启动手 { 其中含有启动于及核糖体结合位点 ): 取代质粒 pJP1 在 EcoRV 与 HindE 之间的 Tef 启动子 , 形成质粒pJR1R3, 将其用 HindE 线性化后插入 IFNEY 的编码序列 , 便可以得到高效的表达质粒IFN γ -IFNY 。将 IFN 基因置于 Tetr 基因的上游 , 有利于转化质粒的筛选和保持 ( 图 12-6)O

其中合成的启动区序列为 :

E∞R I35 区-10 区

GAAITCAAAAATrrA τTTGCTT τ℃ AGGAAAAATTTTI ℃IGTATAAT

E 丑 nd 皿

AGAI τ℃ ATAAATTTGAAGCTAGGAGGTTTAAGCTT

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

四、提取、纯化及鉴定对干扰素的提纯可分为粗提和进一步纯化 , 以IFN- α为例 , 粗提时将菌液 5000r/min 离心取细胞 , 加入 1/100 体积的 7mol/L 盐酸肌冰浴 2h 裂解细胞后 17000r/min 离心 5min, 取上清液。用 5~10 倍体积的 0.15mol/L 棚酸盐缓冲液稀释后在

1OIIIII1014 的 NH4Ci 中透析 20h, 再 15000r/min 离心 10rIlino

将上清液用 80%(NH4)2S04

沉淀 , 用水溶解后再透析去除 (NH4)2S04, 再用离子交换的方式分离各种蛋白 O 如果要进一步纯化 , 可用单克隆抗体进行亲和层析。将Sepharose4B 与纯化的抗 IFN- α单克隆抗体混合振摇 , 室温放置

4h 后低速离心 , 并用 0.1Enol/L= N 注 fC03(pH8.5) 的缓冲液洗去未结合的抗体 , 加入等体、积的乙醇胶并振荡 4h 以上 , 将残存的活性基团加以封闭 O : 用 pH 4.0 的醋酸盐缓冲液及 pH 8.0 的

Tris-HCl 缓冲液交 i

替洗涤 3 次 , 并用 pH 7.5 的 0.1molATriSEHCi 加以平衡 1 后装柱。用 pH 7.2 的 0.01molJL PBS 洗柱至洗脱液‘ OIh80 到基线 , 将含有 IFN 的混合液上样 , 如一次吸附不完 A 全可用流出液再上柱一次。用 PBS 反复洗柱 , 至流出液的 1 吸收回到基线。用 pH 2.5 的0.1molA Gly-HCl 洗脱并分 4 段收集 , 并对各部分浓度进行测定。最后用 pH 2.5 的 0.1molA Gly-HCl 再生 , 用含 0.01% 间的 PBS 冲洗净,4 ℃保存。同时 , 利用亲和层析技术还可以对只占总蛋白 0.1%~1% 的干扰素进行分离和浓缩。

五、活性检测

1. 对 (3 二 5')oligo(A) 合成酶活性的诱导在含 1% 小牛血清

的 RPMI1640 培养基中培养2 × 105 个 /ml Daudi 细胞 , 并分别加入 1U/m1 、 10U/ml 、 100U/ml 、 1000U/ml IFN 。 24h 后 9000r/ min 离心 2min, 并将沉淀分散于500 μ L 冷的含 20mmoiAEfEP- ES 、5mmol/L MgCl2 、 I20mmol 只 L KCl 、 7mm014 二硫苏糖醇、 10% 甘

氨酸、 05%NP40(pH7.5) 的裂解液中 , 冰浴 2min 后 9OOOr/min 离心8IIlino 取上清与50 μ L poly(rI):poly(rC) 琼脂在30 ℃共浴15min, 离心去除未吸附部分 , 而将结合物与2.5mmolA[ α

-32p]-ATP 及磷酸激酶在30 ℃水浴 20h 。将混合物上30 μ L 酸性矶土柱 , 用 3mllmolA 盐酸肌洗脱 , 将洗脱液与未用 IFN 诱导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便可测出 IFN 的活性。

2. 抗增生活性在含 15% 小牛血清的 RPMI1640 培养基中培养5 × 104 个 /ml Dauda 细胞 ,48h 后加入 IFN, 再培养 72h, 用 2BI 型库尔特计数器对细胞进行计数 , 即可以得到 IFN 的抗增生活性。

3. 细胞病变抑制作用将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 DMEM 培养液中培养的WISH 细胞用 0.03%EDTA 、 0.25% 的膜蛋白酶 1mi 在室温下消化

2~3min 后 , 倒出消化液 , 用 Eagle 液分散细胞 , 然后用含 10% 小牛血清的 DMEM 液配成5 × 105 个 /ml 的细胞悬液 , 用微量板在37 ℃含 5%C 马的培养箱内培养过夜。用不同稀释度的 0.1ml IFN 溶液加入各孔后再培养 7 h 。每孔加入 0.1ml 含 100~1000TcID50 滤过性口腔炎病毒 (VSV) 进行病毒攻击。将病毒对照组与细胞对照组进行比较便可以测得其抗病毒活性。

六、新型干扰素

1. 活性增加的干扰素通过定点突变或干扰素的嵌合可提高干扰素的活性 , 如将重组干

扰素自 17 位的 Cys 改为 Ser, 可提高抗病毒活性 10 倍。新型杂合的 IFN- α D 对 NK 细胞的调节能力比亲本提高了 10~400 倍 , 如将

IFN- α 4 与 IFNtl 进行嵌合 , 得到的 IFN 活性分别是亲代的 4 倍及 20 倍。而用鼠 IFNt1 的 A 段与 IFN- 饨的 B 段进行杂交 , 活性可提高 10~100 倍。此外 , 如上面介绍的将 IFN 与 TNF 结合 , 可以产生不同的活性。

2. 稳定性增加的干扰素仍以上面提到的重组 IFN R 为例 , 亲代干扰素在一70 ℃ 75d 后

大多数丧失抗病毒活性 , 而突变后在同样条件下保存 150d 仍不失活。

3. 改变抗原性的干扰素如将 IFN 仇的 141 位上 Cys 用 Tyr 代替 , 则其抗原性发生改变 , 不与体内自然存在的 IFN 在 1 争夺受体 ,

虽然这种抗原性改变的机率很小 , 但仍不失为一种研究方向。

4. 改变种属特异性的干扰素IFN- α D 在牛细胞株中活性最高 ,IFN- α A 在人细胞系中活

性最高 , 而其嵌合体与两个亲本都不相同 , 在鼠细胞中的活性最高。第三节

应用一、临床治疗方面

干扰素作为较早被研究的用基因工程方法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 , 虽然在基因的调取、构建、表达方面仍有较多的工作在进行中 , 但研究的热点已经转移到了临床应用及临床前的动物实验方面 , 并且在较多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

1. 抗病毒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各类肝炎病毒方面 , 在抗 HIV 、抗 HSV 等方面也有

较多的研究。

2. 提高免疫系统机能在小鼠实验中重组 IFN- γ对 NK 细胞的活性、吞噬细胞的溶解性、丝裂原诱导的母细胞化均有促进作用 , 同时减少外周血及骨髓量。在牛体内的实验表明 , IFN- γ可以增强免疫抑制动物的免疫系统活性。

3. 抗肿瘤通过与糖基化的淋巴细胞毒素嵌合 ,IFN- γ可以提高小鼠对 HT-1080 纤维肉

瘤、 G,361 恶性黑色素瘤、 ZR-75-1 乳腺瘤等肿瘤的抗性。在临床前研究方面 , 重组 IFNek 缸用于扩散性间皮瘤已进入 E 期临床阶段。重组 IFN- γ与重组 TNF- α联合用于肿瘤治疗也已完成 I 期临床工作。

通过调节单核细胞内腺昔酸环化酶的活性 , 重组 IFN-y 可以对特应

性皮炎病人的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通过重组 IFN 吨 C 的抑制增生作用可以防止骨髓异常增生引起的血小板过量溶解。此外 , 抗寄生虫方面的研究表明 ,IFN γ作用于宿主细胞 , 可以增强其对寄生虫的抵抗力 O

二、基础研究方面

利用 PCR 方法可以在干扰素或嵌合干扰素 , 如 IFN- α A 心的氨基端加上一段核昔酸序

列 :AGA AGG GCA AGT GTT,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Arg Arg Ma Ser Val, 可以用于 c 灿 fP 的蛋白激酶识别。在[ γ ,32p]-ATP 存在的情况下 , 干扰素被 32p 标记且不影响其活性。用这种带有放射性的干扰素

可以对干扰素的识别位点及其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

狗的 IFN- γ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嵌合后可以被抗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

所识别 , 并且有如下应用: ①水泡性口炎病毒噬菌斑抑制实验; ②

在狗肾实质细胞中两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基因上游进行调控 ;

③在试管中组织相关性淋巴细胞增生的放大中发挥作用 , 利用这个性

质可以研究器官移植中细胞因子的活动情况 , 并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对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干扰素已经进行了 40 多年的研究 , 并且取得

了较为喜人的成就。 IFN 成为第一个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 , 也是一种人们可以用得起的生物活性药物 , 标志了基因工程从实验室研究进入

医药临床实践 , 因此是生命科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但这并不

表示基因工程方法在干扰素方面的应用已经没有未开发的领域 , 相

反 , 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新的研究方向的确立以及新的应用提供了思路

及条件 , 并为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基因工程方法合成提供了一种有益

的借鉴 , 在此过程中也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 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干扰素会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同时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基因工程重组人干扰素概述(

根据来源、基因序列和氨基酸组成分类 I 型干扰素: IFNα、IFNβ、IFN τ、IFN ω 来源: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等 功能: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生长 免疫调节(较弱) 其中IFN-α为多基因产物,有23种以上的亚型。 II 型干扰素:干扰素γ(IFN ) 来源: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功能:免疫调节 提高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 增强Tc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 抑制TH2细胞形成,下调体液免疫应答 趋化作用 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次要)

2. 根据动物来源确定分类,例如人干扰素(HuIFN),小鼠干扰素(MuIFN)。 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宿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如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 ●对巨噬细胞的作用:IFNγ可使巨噬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增加,增强其抗原递呈能力;此外还能增强巨噬细胞表面表达Fc 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抗体包被的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干扰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较为复杂,可受剂 量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在抗原致敏之前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或将干扰素与抗原同时投入会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而低剂量干扰素或在抗原致敏之后加入干扰素则能产生免疫增强的效果。在适宜的条件下,IFNγ对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促进其增殖。IF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TH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抑制体液免疫功能。IFNγ不仅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而且抑制IL-4对B细胞的作用,特别是抑制B细胞生成IgE。 ●对其它细胞的作用:IFNγ对其他细胞也有广泛影响:①刺激中性 粒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②活化NK细胞,增强其细胞毒作用;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2b说明书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 2b 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警示语:1.对重组人干扰素α 2b 或该制剂的任何成份有过敏史者禁用。2.患有严重心脏疾病者禁用\。3.严重的肝、肾或骨髓功能不正常者禁用。4.癫痫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者禁用。5.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本品者,不宜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 2b 商品名称:利分能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 2b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Chongzu Ren Ganraosu α 2b [成份]主要成份为重组人干扰素α 2b,由高效表达人干扰素α 2b 基因的腐生型假单孢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制成。辅料为人血白蛋白、甘露醇、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性状]应为白色薄壳状疏松体,加入标示量注射用水后应迅速复溶为澄明液体。[适应症]1.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尖锐湿疣。 2.用于治疗某些肿瘤,如毛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喉乳头状瘤、卡波氏肉瘤、卵巢癌、基底细胞癌、表面膀胱癌等。[规格]3×106IU/支,复溶后体积1.0 毫升。[用法用量]本品可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病灶注射。 1.慢性乙型肝炎:皮下或肌肉注射,3—6×106IU/日,连用四周后改为3 次/周,连用16 周以上。2.急慢性丙型肝炎:皮下或肌肉注射,3—6×106IU/日,连用四周后改为 3 次/周,连用16 周以上。 3.丁型肝炎:皮下或肌肉注射,4—5×106IU/日,连用四周后改为3 次/周,连用16 周以上。4.带状疱疹:肌肉注射,1×106IU/日,连用6 天,同时口服无环鸟苷。5.尖锐湿疣:可单独应用,肌肉注射,1—3×106IU/日,连用四周。也可与激光或电灼等合用,一般采用疣体基底部注射,1×106IU/次。6.毛细胞白血病:2—8×106IU/m2/天,连用至少3 个月。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5×106IU/m2/天,肌肉注射。可与化疗药物羟基脲、Ara—c 等合用。8.多发性骨髓瘤:作为诱导或维持治疗,3—5×106IU/m2,肌肉注射,3 次/周,并与VMCP 等化疗方案合用。9.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作为诱导或维持治疗,3—5×106IU/m2,肌肉注射,3 次/周,并与CHVP 等化疗方案合用。10.恶性黑色素瘤:6×106IU,肌肉注射,3 次/周,与化疗药物合用。11.肾细胞癌:6×106IU,肌肉注射,3 次/周,与化疗药物合用。12.喉乳头状瘤:3×106IU/m2,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每周3 次(隔日1 次)。13.卡波氏肉瘤:50×106IU/m2/天,连续5 天,每次静脉滴注30 分钟。至少间隔9 天再进行下一个5 天的治疗期。14.基底细胞癌:5×106IU,瘤灶内注射,3 次/周,3 周。15.卵巢癌:5—8×106IU,肌肉注射,3 次/周,与化疗药物合用。[不良反应]使用本品常见有发烧、头痛、寒战、乏力、肌痛、关节痛等症状,常出现在用药的第一周,不良反应多在注射48 小时后消失。如遇严重不良反应,须修改治疗方案或停止用药。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少数病人还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象异常,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偶见有厌食、恶心、腹泻、呕吐、脱发、高(或低)血压、神经系统紊乱等不良反应。[禁忌]1.对重组人干扰素α 2b 或该制剂的任何成份有过敏史者。2.患有严重心脏疾病者。3.严重的肝、肾或骨髓功能不正常者。4.癫痫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者。5.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本品者,不宜使用。[注意事项]1.本品冻干制剂为白色疏松体,溶解后为无色透明液体,如遇有浑浊、沉淀等异常现象,则不得使用。包装瓶有损坏、过期失效不能使用。2.以注射用水溶解时应沿瓶壁注入,以免产生气泡,溶解后宜于当日用完,不得放置保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用药经验有限,孕期内安全使用本品的方法尚未建立,因此,给孕妇注射,须在病情十分需要,并由临床医生仔细斟酌后确定。[儿童用药]儿童用药经验仍有限,对此类病例应小心权衡利弊后遵医嘱用药。[老年用药]对有心脏病的老年患者,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在接受本剂治疗前及治疗期中都应做心电图检查,遵医嘱做剂量调整或停止用本品。[药物相互作用]干扰素可能会改变某些酶的活性,尤其可减低细胞色素酶P450 的活性,因此西咪替丁、华法令、茶碱、安定、心得安等药物代谢受到影响。在与具有中枢作用的药物合并使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药物过量]尚未有药物过量的报告,但大剂量应用时,

基因工程及其在大肠杆菌生产人干扰素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及其在大肠杆菌生产人干扰素中的应用 一、课程设计目的 了解工业生产中的新型育种技术并比较不同育种技术的优势; 学习理解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及其操作原理; 研究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在人干扰素生产中的创新。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与要求 本文介绍一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介绍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文中重点介绍了基因工程育种的一般步骤,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运用基因工程进行定向育种的主要新技术:基因的定点突变,易错PCR,DAN重排及基因组重排。之后,应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重组大肠杆菌BL21(pBAI)生产人干扰素a2b, 通过优化补料分批培养时葡萄糖的流加策略,提高了hIFNa2b的表达量和表达速率。不同的葡萄糖流加方式有各自的优点,采用恒速流加葡萄糖的方式,hIFNa2b的表达量达到6 540 mg/L,高于目前已知文献中hIFNa2b的最高表达量5 200 mg/L。

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引言 基因工程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技术,其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模式。1972年美国的Berg和Jackson等人将猿猴病毒基因组SV 40DNA、λ噬菌体基因以及大肠杆菌半乳糖操纵子在体外重组获得成功。翌年,美国斯坦佛大学的Cohen和Boyer等人在体外构建出含有四环素和链霉素连个抗性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子,将之导入大肠杆菌后,该重组质粒得以稳定复制,并赋予受体细胞相应的抗生素抗性,由此宣告了基因工程的诞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大批大批成果的出现及应用,基因工程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直接地、有针对性地在DNA分子水平上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通过转入外源基因,微生物和动、植物细胞可以产生出自身原来没有的蛋白质。同样,利用重组DNA技术,也可以使一些原来存在量极低但有重要工业或医学用途的小分子(抗生素)或蛋白质之外的大分子物质得以大量生产。特别是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完善和发展,以基因水平为核心的现代分子定向育种技术越来越受到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家的关注,并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1、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是在基因水平上,运用人为方法将所需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与载体连接,然后导入另一细胞,使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正常复制和表达引,与前几种育种技术相比,基因工程育种技术是人们在分子生物学指导下的一种自觉的、能像工程一样可预先设计和控制的育种新技术,它可实现超远缘杂交,因而是最新最有前途的一种育种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全部过程一般包括目的基因DNA片段的取得、DNA片段与基因载体的体外连接、外源基因转入宿主细胞和目标基因的表达等主要环节。 1.1 基因工程育种的一般步骤是: (1)目的基因的获得:一般通过化学合成法、物理化学法(包括密度梯度离心法、单链酶法、分子杂交法)、鸟枪无性繁殖法、酶促合成法(逆转录法)、Norther

(整理)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F因子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2.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3.溶原菌是指: A.整合了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整合了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C.含有独立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D.含有独立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E.含有独立噬菌体和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4.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5.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同源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6.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 A.位点特异的重组 B.非位点特异的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C.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韵末端 D.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E.以上都不是 8.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称: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DNA酶 9.限制酶的识别顺序通常是: A.聚腺苷酸 B.聚胞苷酸 C.RNA聚合酶附着点 D.回文对称序列 E.甲基化“帽”结构 10.限制酶: A.从噬菌体中提取而得 B.可将单链DNA任意切开 C.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 D.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E.不受DNA甲基化影响. 11.限制酶的作用特性不包括: 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DNA B.同时切开双链DNA C.DNA两链的切点常在同一位点 D.酶切后的DNA片段多具有粘性互补末端 E.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4—6个 12.限制酶的特点不包括: A.只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 B.其识别不受DNA来源的限制

最新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F因子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2.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3.溶原菌是指:

A.整合了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整合了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C.含有独立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D.含有独立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E.含有独立噬菌体和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4.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5.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同源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6.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非位点特异的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C.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韵末端 D.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E.以上都不是 8.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称: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DNA酶 9.限制酶的识别顺序通常是:A.聚腺苷酸 B.聚胞苷酸 C.RNA聚合酶附着点 D.回文对称序列 E.甲基化“帽”结构 10.限制酶: A.从噬菌体中提取而得B.可将单链DNA任意切开 C.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 D.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E.不受DNA甲基化影响.11.限制酶的作用特性不包括:

重组人干扰素α-2b

重组人干扰素α-2b生产工艺设计 (赵杨杨,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4567000) 摘要:重组人干扰素α-2b(rIFN 2b)是一种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干扰素是病毒进入机体后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反应物,它从细胞释放后可促使其他细 胞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素增强免疫功能的机理是:调节机体的免疫监视,防御和稳 定功能,使杀伤(NK)细胞、Tc细胞的细胞毒杀伤作用增强;使吞噬细胞的活力增强; 诱导外周血液中单核细胞活性;增加或诱导细胞表皮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抗原的表达。临床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病,后天免疫缺损症(AIDS)病人所患的卡波济肉瘤、恶性黑 色素瘤、毛状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2b、菌种构建、分离、纯化、检测 1.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菌种的建立 1.1干扰素基因的克隆 从感染新城疫病毒的人血红白细胞中分离干扰素α-2b基因的mRNA,由逆转录酶将Poly(A)RNA反转录形成cRNA第一链。再由DNA聚合酶Ⅰ的Klenow片段催化聚合形成cDNA第二条链。在dCTP存在的条件下,利用末端转移酶给cDNA加Poly(dC)尾,连接到质粒pBR322上。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并用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筛选抗性克隆,获得编码人干扰素α-2b的基因序列。 1.2干扰素表达载体的构建 把干扰素基因与宿主载体pAYC37连接,筛选出序列正确的表达载体pVG。将表达载体导入假单胞杆菌中,筛选得到干扰素工程菌,表达重组人干扰素-α-2b不低于2.0×109IU/L,并具有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链霉素的抗性。 2.重组人干扰素α-2b发酵与纯化 2.1重组人干扰素α-2b工程菌的发酵 取菌种1ml接种于100ml LB培养基(含50μg/ml氨苄青霉素)的锥型瓶中,摇床30℃震荡 培养6~7h,OD值达0.6~0.7h,按1∶20的比例转种于1000ml LB培养基中,摇床30℃震荡培养 7~8h,OD值达1.0~1.2h,接种30L发酵罐中,30℃培养4~5h后,42℃培养4h,离心收集菌体。2.2菌体破碎及包涵体的提取 将菌体加入A液悬浮洗涤3~5次,取洗涤后的菌体加入4倍体积的A液,冰浴条件下超声破碎15次,30s/次,每次间隔30s,离心收集沉淀,加入B液和C液各洗涤3次,离心后收集沉淀物即为包涵体。 2.3包涵体的溶解及复性 包涵体加入5倍体积的D液,冰浴条件下,抽提2h,再将抽提液迅速用E液100倍稀释,4℃放置2h后装透析袋,于20倍体积的F液透析20~24h。 2.4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纯化

大肠杆菌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发酵

大肠杆菌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发酵 作者:丁少云指导老师:江诚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合肥,231000) 摘要:目的: 探索获得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和高效表达分泌型重组人干扰素α-2b 的方法。方法: 通过 小试研究获得大肠杆菌分泌型重组人干扰素α-2b 发酵的基本条件; 通过中试研究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 补加的方式;同时就单独补充碳源、分别补充碳源和氮源的两种不同的发酵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优 化后的发酵条件, 最终菌体的光密度可达A 600 = 70, 分泌型重组人干扰素α-2b 终产品为120 g· L - 1菌体, 平均比活性为2.2×108 IU ·m g- 1蛋白。结论: 获得了较满意的高密度发酵条件和重组人IFN α-2b 的 高表达条件。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2b; 大肠杆菌; 发酵 1.引言 干扰素α-2b (interferonα-2b, IFNα-2b) 是由165 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 理论分子量为19219, 由两对二硫键构成, 有一定空间结构, 其中29-138位的二硫键对于维持活性尤其重要[ 1 ] 。干扰素是最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的蛋白质之一。利用传统的胞内表达方法有一定的缺陷, 如蛋白始终以还原状态存在, 无法形成正确的三级结构。本课题组利用分泌型表达技术构建的IFNα-2b工程菌,使所表达的外源蛋白直接分泌于细菌的细胞间质中, 有利于蛋白质纯化; 同时, 所表达的蛋白同天然IFNα-2b有相同的一、二、三级结构, 因此有100%的生物学活性。本实验研究了大肠杆菌重组人IFNα-2b的发酵工艺,对比单独补充碳源、同时补充碳源和氮源的两种不同方式的发酵方法, 获得了较满意的高密度发酵条件和重组人IFNα-2b的高表达条件。 2.材料与方法 2.1 菌种 工程菌为E .coli JM 101, 基因型F -m crA m crB IN (rrnD -rrnE ) lam da, 来自A T C C ;IFN α-2b cD N A 来自安徽农业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用于构建表达质粒的起始质粒P S T Ⅱ其结构包括碱性磷酸酶启动子(phoAprom oter)、翻译增强子序列、SD序列、S T Ⅱ信号肽序列、A m p 及T et抗性基因、复制起点。 2.2 发酵罐 B .B raun 5 L 发酵罐、A pplican 40 L发酵罐。 2.3 培养基 ①种子培养基: L B 培养基; ②筛选培养基(g· L - 1 ): 葡萄糖2 g、酵母粉1.2 g、蛋白胨15 g、N aC l 1.2 g 、N H 4 C l 0.96 g、M gSO 4· 7H 2 O0.494 g、调pH 至7.5; ③发酵基本培养基(g· 10 L - 1 ) N aH 2 P O 4· 2H 2O 8.5 g、K 2 H P O 4 ·3H 2O 22.3 g、(N H 4 )2 SO 4 42 g、M gSO 4· 7H 2 O12 g 、葡萄糖10 g、酵母粉50 g、蛋白胨36 g、柠檬酸三钠9.65 g, 微量元素5 m L 。其中微量元素混合物成分: F e、C o、M o、Zn 、C u、M n、B 等; ④补料:a. 50% 葡萄糖(105℃灭菌20 m in );b . 蛋白胨45 g,酵母粉14 g, 溶解于1 L 水中; c. 采用单独流加葡萄糖方法, 需在每升发酵基本培养基中另加入蛋白胨4.5 g, 酵母粉1.4 g。使用发酵罐培养时, 不应加入任何抗生素。 2.4 检测方法 通过SDS -P A G E 电泳, 并经V D S扫描仪分析IFNα-2b的表达量; 通过尿糖检测试剂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第十七章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 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 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的末端 C. 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D. 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E. 以上都不是 2. 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酶是 A. 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 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 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 DNA酶 3. 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下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 识别和切割位点通常是4~8个bp长度 B. 大多数酶的识别序列具有回文结构 C. 在识别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 D. 只能识别和切割原核生物DNA分子 E. 只能切割含识别序列的双链DNA分子 4. 在重组DNA技术中催化形成重组DNA分子的酶是 A. 解链酶 B. DNA聚合酶 C. DNA连接酶 D. 内切酶 E. 拓扑酶 5. 对基因工程载体的描述,下列哪个不正确? A. 可以转入宿主细胞 B. 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 C. 可与目的基因相连 D. 是环状DNA分子 E. 有筛选标志 6. 克隆所依赖的DNA载体的最基本性质是 A. 卡那霉素抗性 B. 青霉素抗性 C. 自我复制能力 D. 自我表达能力 E. 自我转录能力 7. 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质粒DNA是 A. 病毒基因组DNA的一部分 B. 细菌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C. 细菌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D. 真核细胞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E.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8. 下列哪种物质一般不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 A. 质粒 B. 噬菌体

C. 哺乳动物的病毒 D. 逆转录病毒DNA E. 大肠杆菌基因组 9. 关于pBR322质粒描述错误的是 A.有一些限制酶的酶切位点B.含有1个ori. C.含有来自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片段D.含个氨卞青霉素抗性基因E.含四环素抗性基因。 10. 以mRNA为模板催化cDNA合成需要下列酶 A. RNA聚合酶 B. DNA聚合酶 C. Klenow片段 D. 逆转录酶 E. DNA酶 11. 催化聚合酶链反应需要下列酶 A. RNA聚合酶 B. DNA聚合酶 C. Taq DNA聚合酶 D. 逆转录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2. 关于PCR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是一种酶促反应 B. 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 C. 扩增产物量大 D.扩增的对象是DNA序列 E.扩增的对象是RNA序列 13. 在基因工程中,DNA重组体是指 A. 不同来源的两段DNA单链的复性 B.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物 C. 不同来源的DNA分子的连接物 D. 原核DNA与真核DNA的连接物 E. 两个不同的结构基因形成的连接物 14. 基因工程操作中转导是指 A. 把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 B. 把DNA重组体导入真核细胞 C. 把DNA重组体导入原核细胞 D. 把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 E. 以噬菌体或病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 15. 重组DNA的筛选与鉴定不包括哪一方法 A. 限制酶酶切图谱鉴定 B. PCR扩增鉴定 C. 显微注射 D. 蓝白筛选 E.抗药筛选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63例疗效对比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63例 疗效对比分析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泡(红色斑丘疹),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节分布区出现。伴有强烈疼痛,多数患者有持续性疼痛,往往在皮疹痊愈后疼痛仍不消失。 本病前期症状为沿神经干周围之疼痛约持续三日,且多合并所属淋巴结肿胀疼痛。皮疹为连续性带状或斑状,沿神经分布出现在一至数个结节,初期为隆起性红斑,迅即形成一群有中心脐窝状大小水疱,渐渐为血疱乃至脓疱,最后覆盖有坏死性痂皮。常侵犯腰胁部,胸部,颈部,脸部及大腿内侧面,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非常少数病情严重,或体力极度差患者偶会越过正中线,形成两侧皆有的现象)。胸部及腹部带状疱疹之分布,明显地终止在中线,绝无蔓延至对侧可能,此点为诊断特征。侵犯至三叉神经、颈部或腰骶部则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困扰。 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病程长,对病人带来的痛苦大,治疗不及时可威胁患者生命。临床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旧法治疗方法有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口服或静滴,或阿糖胞苷静滴。聚肌胞2mg/次,1周2~3次肌肉注射。止痛剂可选用消炎痛、卡马西平(0.1g,1日3次)、甲腈咪胍等。严重的尚可作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维生素B1、B12等亦可酌情应用。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患者顺应性差,治疗效果不明显。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主要成分为干扰素,目前临床上也逐渐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现通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新老二种治疗药物临床疗效的比较,说明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更好治疗带状疱疹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24-65岁,平均43岁。63例均符合《皮肤与性病学》带状疱疹临床诊断标准(局部皮肤初起为不规则的红斑,继则出现数片成群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疹、丘疱疹,迅即变为水疱。损害集群存在,常排列成带状,各簇水疱群之间隔以正常皮肤,数日后水疱内浑浊化脓或部分糜烂,最后干燥结痂)[2]。重型皮损30例,轻型皮损33例,病程均小于7天。15例曾有呼吸道感染史而服用过抗生素及抗感冒药。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32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一日四次。皮损较多者加用抗生素口服,瘙痒者加抗组胺药雷他定片,口服10mg,一日一次。治疗中未用抗病毒药。 对照组31例给予阿昔洛韦凝胶外用,一日六次。皮损较多者加用抗生素口服,瘙痒者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10mg,一日一次。发热者口服或肌内注射退热药。疼痛者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50mg,一日二次。7天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7天后80%皮损干燥结痂,无新皮损出现且疼痛等症状消失;有效:7天后60%—79%皮损干燥结痂,无新皮损出现,疼痛基本消失;无效:7天后少量皮损消退小于60%,疼痛减轻不明显或加重;重型带状疱疹无并发症出现。 2 结果

重组人干扰素副作用

重组人干扰素副作用。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如何?是很多患者朋友都非常想了解的,目前治疗尖锐湿疣要想彻底,就一定要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其他方法在治疗尖锐湿疣的时候并不能彻底治愈疾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关专家对尖锐湿疣的介绍,相信对疾病的认识多了,对于疾病的治疗也会有更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专家对尖锐湿疣的介绍。 尖锐湿疣对患者的身体危害: 1、溃疡和出血:尖锐湿疣患病的部位较为特殊,通常情况下在生殖器官的周围。病变增大、增多后,可引起局部的异物和不适感。由于发病的部位多在包皮内、尿道、阴唇、阴道内、肛周等,这些部位容易受微生物感染,导致病变部位的溃疡、化脓、出血、疼痛和肿胀。 2、影响后代:孕妇要是不幸的患上尖锐湿疣,那么,对后代的健康造成影响的几率是非常之大的。患尖锐湿疣的孕妇,在分娩时,通过产道的婴儿可能被传染,引起婴幼儿感染。 3、癌变:尖锐湿疣病人有一下部分可能会发生癌变,但是不是太多。恶性肿瘤是尖锐湿疣最严重的并发症。HPV16、18型感染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在将来很可能导致阴茎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早期彻底治疗是预防尖锐湿疣癌变的最有效方法。 4、传染:尖锐湿疣是一种可传染性的疾病,要是不注意的话,容易传染给家人或朋友。除此外,孕妇也会患上尖锐湿疣,在分娩的时候,就会传染给婴儿。另外,通过行传播会使得对方患上尖锐湿疣,若是患者的家庭成员不小心接触到了沾有患者分泌物的东西,同样也很有可能被传染。 尖锐湿疣对患者的心理危害:尖锐湿疣患者大多数都会因为这种病而羞耻、恐惧、有些甚至对人生绝望。人们在生活中普遍都会觉得这种病是一种很丢人的病,因此患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患者们都希望早点治好,并且是在所有人都不知道他患过这种病的情况下,以至于很多患者自觉随便的就医用药,耽误病情,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根治,在经济上也有一定的压力,所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北京性病生殖健康专科医院目前已经建成了科学、合理、完善的诊疗康复体系,成为国内具有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高水平医疗机构。除传统的治疗方法外,医院运用双向免疫生物抗体激活疗法为患者的治疗和全面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形成了该院在性病防治领域的专业特色,使得医院在国内乃至国际都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的患者慕名前来。 上文为广大的朋友们详细的介绍了得了尖锐湿疣会造成哪些危害,相信大家都明白尖锐湿疣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患上尖锐湿疣这种病,患者一定要及时的选择正规的治疗,治疗这种病不要天真的相信一些小偏方,如果用药不当,病情就会加重,更难以治疗,治疗尖锐湿疣应该要去正规的医院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彻底的进行医治。

冻干基因工程α1b干扰素使用说明书

冻干基因工程α1b干扰素使用说明书 本品系用健康人白细胞中获得的α1b干扰素基因组建杂交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使之高效表达人α1b干扰素,经高度纯化后冻干制成。本品为微黄色疏松体,每支含α1b干扰素10μg、20μg或30μg,相当于用MDBK/EMC系统测定的效价100万单位,200万单位和300万单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毛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用法 每支用灭菌注射用水1ml溶解,肌内或皮下注射,不得静脉注射,建议晚上给药。剂量及疗程推荐如下: 毛细胞白血病:40~60μg,每天注射一次,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缓解后可改为隔天注射1次。 慢性乙型肝炎:40μg(20~60μg),每天注射一次,或在用药4周后改为每周3次,连续治疗3个月或更长。 副反应 最常见的副反应为发热和疲劳,常在开始用药阶段出现,多数为低热(38℃以下),一般为一过性。其他副反应有头痛、肌痛、关节痛、食欲不振、恶心等。

常见的化验异常是颗粒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可恢复。 如出现上述患者不能忍受的严重副反应,应减少剂量或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 禁忌证 1.已知对干扰素制品过敏者; 2.有心绞痛、心肌梗塞病史以及其他严重心血管病史者; 3.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本品之副反应者; 4.癫痫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 注意事项 1.凡有明显过敏体质,特别是对抗生素有过敏者,本品应慎用,必须使用时应先用本品作皮肤试验(1:100稀释,皮内注射),阴性者方可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 2.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安瓿,如安瓿有裂缝、破损不可使用。在加入灭菌注射用水后稍加振荡,制品应溶解良好,如有不能溶解的块状或絮状物,不可使用。 3.制品溶解后应一次用完,不得分次使用。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 Chongzu Ren Ganraosu α2b Zhusheye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2b Injection 本品系由高效表达人干扰素α2b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制成。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1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制造 2.1工程菌菌种 2.1.1名称及来源 重组人干扰素α2b工程菌株系由带有人干扰素α2b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菌株。 2.1.2种子批的建立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 2.1.3菌种检定 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的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全面检定。 2.1. 3.1划种LB琼脂平板 应呈典型大肠杆菌集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2.1. 3.2染色镜检 应为典型的革兰阴性杆菌。 2.1. 3.3对抗生素的抗性 应与原始菌种相符。 2.1. 3.4电镜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 应为典型大肠杆菌形态,无支原体、病毒样颗粒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2.1. 3.5生化反应 应符合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 2.1. 3.6干扰素表达量 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的表达量。 2.1. 3.7表达的干扰素型别 应用抗α2b型干扰素参考血清做中和试验,证明型别无误。 2.1. 3.8质粒检查 该质粒的酶切图谱应与原始重组质粒相符。 2.1. 3.9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应与批准序列相符。 2.2原液 2.2.1种子液制备 将检定合格的工作种子批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可含适量抗生素)中培养。 2.2.2发酵用培养基 采用适宜的不含任何抗生素的培养基。 2.2.3种子液接种及发酵培养

基因工程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浅谈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是指用现代基因重组高科技对基因进行克隆,通过重组DNA导入大肠杆菌、酵母或动物细胞成功构建工程菌株或细胞株,在工程菌株、细胞中所表达生产的新型药物包括细胞因子、多肽类激素、溶血栓药物、疫苗、抗体、反义RNA及基因治疗药物等等多种难治疾病的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因其疗效好、应用范围广泛、副作用小的特点成为新药研究开发的新宠。也是发展最迅速和最活跃的领域。自1982年美国Lilly公司上市了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人胰岛素以来,至今已有基因工程药物大约140多种上市,尚处于临床试验或申报阶段的基因工程药物有500多种。当传统制药业的增长速度减慢时,基因工程制药正在加速发展,全世界基因工程药物持续6年销售额增长率都在l5%~33%,基因工程制药已成为制药业的一个新亮点[1-2]。 一.目前药物治疗的主要类型 1.胰岛素至今仍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 过去,胰岛素主要从猪等大家畜胰腺中提取。从一头猪的胰腺中只能提取出300单位胰岛素,而一个病人每天就需要40单位胰岛素,因此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基因工程技术一问世,科学家就想到利用该技术来解决胰岛素药源不足的问题。他们首先要找到胰岛素基因,在人的胰岛细胞里有一段特定结构的DNA 分子指挥着胰岛素的合成,然后又找到在人的大肠里存在对人体无害的大肠杆菌。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随着大肠杆菌的繁殖,胰岛素基因也一代代的遗传下去。大肠杆菌繁殖速度相当快,大约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把它放到大型的发酵罐里进行人工培养,就可以大量繁殖,并且生产出大量人的胰岛素。 1981年,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产品正式投入市场,大肠杆菌成了名副其实的生产胰岛素的“活工厂”,胰岛素供不应求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长期以来只能依靠从猪、牛等动物的胰腺中提取,100Kg胰腺只能提取4-5g的胰岛素,其产量之低和价格之高可想而知。将合成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每2000L培养液就能产生100g胰岛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不但解决了这种比黄金还贵的药品产量问题 2.干扰素: 是哺乳动物细胞在诱导下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能够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用于肿瘤和其他病毒病的治疗。基因工程干扰素干扰素治疗病毒感染简直是“万能灵药”!过去从人血中提取,

基因工程和基因重组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内容提要: 细菌的基因转移包括接合作用、转化作用、转导作用等。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这种类型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的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这就是转化作用。由病毒携带将宿主DNA片段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细胞的现象或机制,称为转导作用。在接合、转化、转导或转座过程中,不同DNA分子间发生的共价连接即为重组。 重组DNA技术是在人们对自然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认识基础上创立的新技术。为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从构建的基因组DNA文库或cDNA文库分离、扩增某一感兴趣的基因就是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又称重组DNA技术。一个完整的基因克隆过程应包括:1.分,即目的基因的获取及基因载体的选择。目的基因指科学家感兴趣的外源基因,其来源有几种途径:化学合成、PCR技术、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中获得。载体是目的基因的携带者,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等。2.切,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应用。限制性内切酶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是实现重组DNA技术的重要的工具酶。3.接,即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体(或重组DNA)。4.转,即将重组体导入宿主菌(或细胞),根据采用的载体性质不同,将重组体导入宿主菌的方法有转化、转染及感染。5.筛,即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将重组体导入宿主菌后,通过适当形式的培养板生长即可获得一定的抗药菌落。利用原位杂交,和Southern印迹或免疫学方法对抗药菌落进行筛选,获得含目的基因的转化子菌落,再经扩增、分离重组DNA获得基因克隆。重组DNA 技术在疾病基因的发现,表达有药用价值的蛋白质,DNA诊断及疾病的预防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并促进了当代分子医学的诞生和发展。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DNA序列属于回文结构的是() A.ATGCCG TACGGC B.GAA TTC CTTAAG C.GGCCGG CCGGCC D.TCTGAC AGACTG E.CTAGGG GA TCCC 2.DNA经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后,断端易于首尾相接,自行成环。这是因为存在着() A.钝性末端B.平端C.粘性末端D.5’端E.3’端 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通常识别序列是() A.粘性末端B.聚腺苷酸 C.回文对称序列D.RNA聚合酶附着点E.甲基化“帽”结构 4.pBR322是()

咪喹莫特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咪喹莫特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发表时间:2018-01-15T13:39:39.5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1期作者:王作茂 [导读] 在二氧化碳激光术治疗后应用咪喹莫特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尖锐湿疣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今后推广。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目的:对比重组人干扰素α-2b、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临床效果、安全性。方法:两组尖锐湿疣患者均接受CO2(二氧化碳)激光手术治疗,研究组加用咪喹莫特,对照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结果:研究组疣体清除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研究组随访复发率(2.94%)、不良反应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59%、26.47%),数据对比 P<0.05。结论:在二氧化碳激光术治疗后应用咪喹莫特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尖锐湿疣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尖锐湿疣;重组人干扰素α-2b;咪喹莫特;应用效果;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5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137-02 尖锐湿疣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原因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本文为提高尖锐湿疣临床疗效,特选取我院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共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重组人干扰素α-2b、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临床效果、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68例尖锐湿疣患者就诊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其中男36、女32例,年龄18~52岁、平均(36.21±2.17)岁。经抽签、单双数字法(序号)等方式将入选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分、n=34),研究组、对照组上述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数据对比P>0.05(有可比性、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两组尖锐湿疣患者均接受CO2(二氧化碳)激光手术治疗,利用激光对肉眼可见疣体有效烧灼,深度应达疣体下1~2mm、范围应达疣体周围2~3mm,待烧灼完成后经高锰酸钾(KMnO4)溶液(1:5000~1:8000)泡洗并涂抹百多邦(软膏)[由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10930064)]。待结痂后研究组给予咪喹莫特治疗,咪喹莫特乳膏[由四川明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30128)]每间隔1d涂抹局部1次;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由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S2*******)]每天局部涂抹4次。经结痂后连续8周外用药物治疗后,记录两组尖锐湿疣患者疗效(疣体清除率)、复发率(随访3个月)、安全性(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 Excel 表中(office 2003),经SPSS 19软件实现统计学分析,两组疣体清除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均经n(%)表示(属计数资料、需χ2检验),检验后可知若P<0.05则提示相应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相应综合方案治疗后,研究组疣体清除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研究组随访复发率(2.94%)、不良反应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59%、26.47%),数据对比P<0.05,如表1。 表1 两组尖锐湿疣患者疗效、复发率、安全性对比[n(%)] 注:*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 3.讨论 尖锐湿疣好发于青中年人群,分析原因为此病属于性传播疾病,青中年人群生活作风更为开放且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激光术仍是目前临床首选尖锐湿疣治疗方法,通过高温对疣体灼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术后多选用辅助药物巩固疗效、预防复发。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以往临床常用尖锐湿疣辅助治疗药物,给药后可对局部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对病毒复制过程给予有效阻断[1]。咪喹莫特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使用的新型异环咪唑胺类抗病毒药物(非核苷类),由人工合成获得。研究表明[2],对机体局部使用咪喹莫特后,可对局部巨噬细胞、外周单核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实现有效激活,产生的内源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此外有研究显示,咪喹莫特给药后还可通过对机体天然及获得性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清除病毒目的。有学者提出,咪喹莫特、重组人干扰素α-2b作用途径各不相同,咪喹莫特通过调节内源性系统发挥药效显著优于后者,且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毒副反应几率更小。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经二氧化碳激光术治疗后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后,该组疣体清除率并不理想,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则较高,分别为76.47%、26.47%、20.59%;研究组经二氧化碳激光术治疗后加用咪喹莫特后,该组疣体清除率(94.12%)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则较低(分别为2.94%、8.82%),此结论与马殷浩[3]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二氧化碳激光术治疗后应用咪喹莫特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尖锐湿疣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曲群,樊江波,宗璐.局部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预防尖锐湿疣复540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9):614. [2]鞠梅,陈崑,常宝珠,等. 国产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五年临床回顾[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3):209-210. [3]马殷浩,张庆江,朱宇翔.外用咪喹莫特对尖锐湿疣激光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15(1):27.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1b;儿科;临床应用 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一种采用健康人白细胞来源的干扰素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由于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品低、不易产生中和抗体等优点,近年来已逐渐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本文就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治疗支气管和肺部疾病 1.1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学习[1]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在喘憋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罗音消失及退热天数均有明显缩短(P<0.01),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另外体外试验表明,干扰素作用机制为诱导受其处理的细胞产生抗RSV病毒蛋白,阻断病毒的入侵[2]。 1.2治疗新生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学习[3]将119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和51.85%,干扰素组在鼻塞消失和退热时间均比利巴韦林组缩短(P<0.01),干扰素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提示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治疗新生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且有效的药物。 1.3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体外实验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明显抑制疱疹病毒在细胞培

养皿内的复制,作用机制可能为直接作用于被病毒侵袭的靶细胞,迅速控制疱疹病情的发展[4]。但东红[5]将19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利多卡因联合给药,对照组80例,给予利巴韦林,两组疗程均为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3.6%和35.0%,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7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2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 学习等[6]随机将64例毒性脑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两组治疗14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消失及脑电图、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住院时间缩短可能与干扰素增强免疫力有关。杨华等[7]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滴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照组以包括抗病毒、输液并根据病情应用抗生素及对症和支持疗法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发热、呕吐、抽搐、昏迷和头痛等症状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3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免疫异常性传染病,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体外研究表明,α-干扰素可能通过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及功能活性来调节和改善机体免疫状态[8]。有研究表明,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IM,有效率达97.5%,症状消失时间及出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9-10]。提示重组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