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总学时:120学时讲课40学时自学80学时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预修要求:无机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有关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是高等院校化工、生化、环保、轻工、农、林、医、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习有机化学不仅是后续课程之需要也是学生和掌握新的科技知识之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药、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问世及人类的更高需求,有机化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目的与任务

1、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性质,了解重要代表物的用途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明确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从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一些负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生产、科研、设计等工作中加强环保意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化学反应(包括反应条件)及应用。

3、熟悉各类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化,能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

4、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规律。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和课后查资料相结合。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学时120,其中理论课40学时,自学80学时。

大纲正文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和性质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分子轨道理论,掌握杂化轨道理论、键的极性等知识。

本章讲授要点: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重点: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2、子轨道理论

3、杂化轨道理论。

难点:分子轨道理论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价键理论。共用电子对理论。原子轨道交盖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2、分子轨道理论。

3、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键的极性。

§1-4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5 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烷烃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

了解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等基本知识,理解烷烃的结构和各类氢、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烷烃的结构。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和自由基取代历程。

本章讲授要点:烷烃的性质和结构

重点:1、烷烃的结构和各类氢

2、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烷烃的结构

3、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4、烷烃的化学性质和自由基取代历程

难点:取代反应的活性和自由基的稳定性

§2-1 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 烷烃的命名

1、碳原子的类型、氢原子的类型、基的概念

2、命名法:习惯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2-3 烷烃的结构

1、烷烃的结构,SP3杂化,π键及特点。

2、其他烷烃的结构

§2-4 构象

1、乙烷、正丁烷的构象、透视式等

§2-5烷烃的物理性质:状态、沸点、熔点、比重、折光率、溶解度。

§2-6烷烃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卤代反应,卤代反应历程――自由基反应历程。

2、氧化反应:低级烷烃的氧化,高级烷烃的氧化。

3、裂化和裂解。

§2-7烷烃的来源

第三章烯烃学时:6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4学时)了解烯烃的同系列、构造异构,理解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烯烃的结构,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的几何异构及命名、烯烃的化学性质和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本章讲授要点:烯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重点:1、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烯烃的结构

2、烯烃的同分异构的几何异构及命名

3、烯烃的化学性质和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难点: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3-1 烯烃的同系列、构造异构

§3-2 烯烃的命名

§3-3 烯烃的结构

1、乙烯的结构:SP2杂化,π键及特点,成键和反键轨道

2、顺反异构:构型。表示法:顺、反和ZE表示法。

§3-4 烯烃的主要来源及制法。

§3-5 烯烃的物理性质。

§3-6 烯烃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加H

2、加X2(亲电试剂、亲电加成及历程),加HX(加成反应规则),

诱导效应,过氧化物效应,加HOX,加H2SO4,加H2O。

2、氧化反应。

3、臭氧化反应。

4、聚合反应。

§3-7 重要烯烃:乙烯、丙烯、异丁烯。

第四章炔烃、二烯烃、红外光谱学时:10学时(讲课4学时,自学6学时)

了解有机物的红外光谱,理解分子轨道解释共轭效应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掌握炔烃和二烯烃的命名、炔烃和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本章讲授要点:炔烃和二烯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1、分子轨道解释共轭效应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2、炔烃和二烯烃的命名

3、炔烃和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4、有机物的红外光谱

难点:共轭效应

I、炔烃

§4-1 炔烃的命名

§4-2 炔烃的结构:乙炔的结构,SP杂化。

§4-3 炔烃的物理性质。

§4-4 炔烃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加H2,加X2,加HX,加H2O,加HCN,加ROH,乙烯基化反应。

2、聚合反应(两分子聚合)

3、氧化反应

4、活泼氢反应:炔金属的生成,烷基化,炔氢的“酸性”。

§4-5 乙炔的制法及用途

Ⅱ、二烯烃

§4-6 分类和命名

§4-7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1.3-丁二烯的结构。共轭效应。离域键。

§4-8 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1、1.4-加成和1.2-加成。

2、双烯合成。

3、聚合反应。共聚反应

§4-9 1.3-丁二烯。异戊二烯与橡胶。

第五章脂环烃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了解环烷烃通式、分类、命名和异构、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理解环的结构和稳定性,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本章讲授要点:脂环烃的构象和性质

重点:1、环的结构和稳定性

2、烷烃的化学性质

3、环己烷的构象

难点:环的结构和稳定性

§5-1 环烷烃通式、分类、命名和异构。

§5-2 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5-3 环的结构和稳定性(燃烧热,弯曲键)。

§5-4 环己烷的构象船式和椅式。a键和e键。取代环己烷。

§5-5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取代、氧化

§5-6 环己烷。环戊烷。环戊二烯。

第六章单环芳烃学时:10学时(讲课4学时,自学6学时)

了解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苯的结构:分子轨道式,理解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苯环上取代反应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杂化轨道理论,掌握苯的性质。

本章讲授要点:单环芳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重点:1、苯的结构:分子轨道式

2、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3、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4、苯环上取代反应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杂化轨道理论

5、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难点:定位规则

§6-1 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6-2 苯的结构:分子轨道式

§6-3 单环芳烃的来源和制法

§6-4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6-5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苯环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卤化、硝化、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氯甲基化。

2、加成反应:加氢、加氯

3、氧化反应:侧链氧化、苯环氧化

§6-6 苯环上取代反应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则,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6-7 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

第七章稠环芳烃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了解其他稠环芳烃:蒽、菲,理解非苯芳烃。掌握萘的性质

本章讲授要点:稠环芳烃的结构和性质

重点:1、联苯的结构和命名

2、萘的结构和命名

3、非苯芳烃。

难点:非苯芳烃。

§7-1 联苯的结构和命名

§7-2 萘的结构和命名

§7-3 萘的性质

§7-4 其他稠环芳烃:蒽、菲

§7-5 非苯芳烃。

第八章立体化学学时:10学时(讲课4学时,自学6学时)

了解外消旋体折分和手性合成,理解手性及对映体,对称因素和手性关系,掌握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现象。

本章讲授要点:对映异构的命名和表示方式

重点:1、手性及对映体,对称因素和手性关系

2、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现象

3、D、L标记法和R、S标记法

4、手性化合物的合成

难点:对称因素和手性关系

§8-1 手性及对映体

§8-2 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现象

§8-3 具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现象

§8-4 透视式。

§8-5 D、L标记法和R、S标记法

第九章卤代烃学时:15学时(讲课5学时,自学10学时)

了解卤烷的分类和命名、卤烷的物理性质,理解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掌握卤烷的化学性质、卤烷的制法、亲核取代反应(S N1、S N2)历程

本章讲授要点: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和合成

重点:1、卤烷的制法

2、卤烷的化学性质

3、亲核取代反应(S N1、S N2)历程

4、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

难点: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

§9-1 卤烷的分类和命名

§9-2 卤烷的制法:烷烃卤代、烯烃加HX、从醇制备。

§9-3 卤烷的物理性质

§9-4 卤烷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水解、氰解、氨解、醇解、与AgNO3作用,亲核取代反应(S N1、S N2)

历程。

2、消除反应:脱HX,E1和E2反应历程

3、与金属作用:Grignard试剂的合成。

§9-5 卤代烯烃和芳卤

1、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

2、氯乙烯和氯苯。

3、氯丙烯和氯苄

§9-6 多卤代烃:CHCl3、CCl4、CCl2F2,F2C=CF2,聚四氟乙烯。

第十章醇、酚、醚学时:15学时(讲课5学时,自学10学时)

了解饱和一元醇的构造、异构和命名,理解醚的化学性质,掌握饱和一元醇的化学性质和合成和酚化学性质。

本章讲授要点: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和制备

重点:1、饱和一元醇的制法

2、饱和一元醇的化学性质

3、酚的制法

4、酚的化学性质

5、醚的制法

6、醚的化学性质

7、环氧乙烷的性质

难点:饱和一元醇的化学性质和合成

I、醇

§10-1 饱和一元醇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10-2 饱和一元醇的制法:烯烃水合,卤烷水解,醛、酮、羧酸酯的还原和从Grignard 试剂制备。

§10-3 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氢键。

§10-4 饱和一元醇的化学性质:

1、醇金属的生成。

2、卤烃的生成。酸的催化作用。

2、与无机酸的反应。 4、脱水。5、氧化与脱氢

§10-5 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甲醇。

Ⅱ、酚

§10-7 酚的构造和命名

§10-8 酚的制法:异丙苯法,*从芳卤衍生物制备,*从芳磺酸制备

§10-9 酚的物理性质

§10-10 酚的化学性质

1、酚羟基的反应:酸性、成酯和成醚

2、环上的反应:卤代、硝化、磺化,与羰基化合物的缩合,烷基化。

3、与FeCl3显色反应

Ⅲ、醚

§10-12 醚的构造和命名

§10-13 醚的制法:醇脱水,Williamson合成法

§10-14 醚的物理性质

§10-15 醚的化学性质:盐的生成和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生成。

§10-16 乙醚

§10-17 环醚

环氧乙烷的制法和用途

2、环氧乙烷的性质:与H2O作用,与ROH作用,与NH3作用,与Grignard试剂作用。

第十一章醛、酮、醌学时:10学时(讲课4学时,自学6学时)

了解醛、酮的构造和命名,理解亲核加成反应机理、掌握醛、酮的制法、醛、酮的化学性质

本章讲授要点:醛、酮的化学性质和合成

重点:1、醛、酮的制法

2、醛、酮的化学性质

3、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4、核磁共振谱

难点: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和活性

§11-1 醛、酮的构造和命名

§11-2 醛、酮的制法:从ROH制备,羰基合成,同碳二氯化物水解,芳烃氧化,环上甲酰基化。

§11-3 醛、酮的物理性质

§11-4 醛、酮的化学性质

1、羰基的加成反应:加HCN(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加NaHSO3,加ROH,加Grignard

试剂,与NH3衍生物的缩合。

2、氧化与还原:银镜反应,Fehling试剂反应,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11-5 甲醛。乙醛。丙酮。

§11-6 苯甲醛。苯乙酮。

§11-7 醌。苯醌。萘醌。蒽醌。

第十二章羧酸及其衍生物学时:10学时(讲课4学时,自学6学时)

了解羧酸的物理性质、羧酸的构造和命名、油脂、蜡的组成和性质,理解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掌握羧酸的制法、羧酸的化学性质

本章讲授要点:羧酸及其衍生物和性质和合成

重点:1、羧酸的制法

2、羧酸的化学性质

3、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难点: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I、羧酸

§12-1 羧酸的构造和命名

§12-2 羧酸的制法:烃氧化,腈水解,伯醇或醛氧化,Grignard试剂制备

§12-3 羧酸的物理性质

§12-4 羧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2、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3、羧基中羰基的反应(LiALH4的作用)

4、脱羧反应。

5、α-H原子的氯代,诱导效应。

Ⅲ、羧酸衍生物

§12-6 酰氯

构造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乙酰氯。

§12-7 酸矸。

构造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乙酐、顺矸。邻苯二甲酸酐。

§12-8 酯

构造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还原。酯化反应历程。

α-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聚合物。乙酸乙烯酯及其聚合物。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油脂和蜡。

§12-9 酰胺

构造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酸碱性,水解,脱水,Hoffmann降级反应。N,N一二甲基甲酰胺。ε-己内酰胺及其聚合物。

第十三章羟基酸、羰基酸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

了解羟基酸的物理性质、羟基酸命名,掌握羟基酸制法及基本反应

本章讲授要点:羟基酸的性质和应用

重点:1、羟基酸的制法

基酸的化学性质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法

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难点: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I、羟基酸

§13-1 羟基酸的命名

§13-2 羟基酸的制法

§13-3 羟基酸的物理性质

§13-4 羟基酸的化学性质:酸性,脱水,脱羧

第十四章含氮化合物学时:15学时(讲课5学时,自学10学时)

了解重要代表物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理解相转移催化的机理,影响其碱强弱的因素及原因、硝基、氨基对环上取代基的影响,掌握含氮化合物的命名、制法及主要化学性质、胺的碱性次序、掌握氨基的保护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重氮化反应,重

氮盐的反应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本章讲授要点: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重点:1、硝基化合物的制法

2、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胺的分类、命名、结构

4、胺的化学性质

5、重氮盐的制备

6、重氮盐反应及应用

难点:重氮盐反应及应用

I、硝基化合物

§14-1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

§14-2 硝基化合物的制法

§14-3 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4-4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4-5 硝基苯。2,4,6一三硝基甲苯。2,4,6一三硝基苯酚。

Ⅱ、胺

§14-6 胺的分类、命名、结构

§14-7 胺的制法:卤烃胺化,腈、硝基化合物还原,Hoffmann降级反应。

§14-8 胺的物理性质

§14-9 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烃基化,酰基化,与HNO2作用,氨化,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14-10 重要的胺

Ⅲ、芳香族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14-11 重氮盐的制备:重氮化反应。

§14-12 重氮盐反应及应用:

1、失去氮的反应:重氮基被H、-OH,-X,-CN取代。

2、保留氮的反应:还原、偶合。

§14-13 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

Ⅳ、季铵盐和季铵碱

§14-14 季铵盐与相转移催化剂

§14-15 季铵碱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学时:10学时(讲课4学时,自学6学时)

了解杂环的命名与天然生物碱、理解稠杂环化合物的电子分布,掌握常见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掌握五元、六元代表物的主要性质。

本章讲授要点: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重点: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杂环化合物的构造和芳香性

3、五员杂环化合物

4、六员杂环化合物

难点:杂环化合物的构造和芳香性

§15-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5-2 杂环化合物的构造和芳香性

§15-3 五员杂环化合物:呋喃、糠醛、噻吩、吡咯、吲哚。

§15-4 六员杂环化合物:吡啶。

习题:

第十六章碳水化合物学时:8学时(讲课4学时,自学4学时)了解多糖:淀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理解葡萄糖、果糖的结构、掌握单糖、二糖、多糖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本章讲授要点:碳水化合物的性质和氧环结构

重点:1、葡萄糖的结构

2、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3、二糖的结构和性质

4、多糖:淀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难点:二糖的结构推测

§16-1 概述

§16-2 单糖

1、葡萄糖的结构,果糖的结构。

2、化学性质:还原性。

§16-3 二糖

1、结构和性质

2、蔗糖。麦芽。

§16-4 多糖:淀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第十七章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学时:8学时(讲课4学时,自学4学

时)

了解多肽的结构和命名、核酸的组成及结构,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掌握其性质、鉴别方法,掌握α-氨基酸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本章讲授要点: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性质

重点:1、氨基酸分类和命名

2、氨基酸性质

3、蛋白质性质和结构

难点:氨基酸性质

§17-1 氨基酸

分类和命名。性质:两性,等电点,受热后的反应。多肽。

§17-2 蛋白质

本课程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本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各章独立性又强,需要学生在课后做好预复习工作,并逐渐培养自学能力。

考核方式与评分说明:

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要求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教材选用:徐寿昌《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参考书: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华东化工、天津大学编写《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执笔人:朱伟

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及名称:[11C115010]有机化学 学分:3 总学时:50 开课专业:科学教育(专升本)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在化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化学学科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用途以及有机反应原理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等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物系的需要,介绍有关的物质和反应,并兼顾现代有机化学新成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重要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现象和顺、反异构现象。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典型性质。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游离基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3、初步掌握旋光异构现象。了解外消旋化和内消旋化。外消旋化的拆分、构象、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4、掌握糖、油脂、类脂、重要杂环母体的结构、组成利性质。 5、萜类、甾类化合物利维生素只作——般了解。

6、每章每节都留有一定的习题作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些习题课。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1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3 共价键的键参数 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1-4 分子间的力 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 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3学时)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基的概念。 2-3烷烃的结构;SP3杂化轨道、σ一键、键角、键长、键能 2-4烷烃的构象:乙烷、丁烷的构象。 2-5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热裂化、 2-6卤化反应(均裂、异裂、游离反应历程)。天然气和石油。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99057B1 建议课时数:54 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密切相关。《有机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应用及其合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训练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获得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各个岗位工作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一直体现着“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精神。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淡化学科意识强化专业意识,强调“必须、够用”原则。紧紧依附专业,提炼、收集本学科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它们为主线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加强与后续课程的横向联系,内容的选取上着眼于专业需求,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服务于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例如,《有机化学》设置有与药物化学关系密切的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等;在实验技能训练中,遵循“加强基本训练、体现职业特色、建立环保意识”的原则,以药学研究中所需的有机化学基本技术为主线,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回流、蒸馏、

分馏等实验操作练习均为培养学生后期对药物提取、分析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依据我院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该门课程总学时设为54学时。理论:40学时;实验:14学时。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命名。 (2)掌握各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典型性质,熟悉典型有机反应类型和实例。 (3)掌握简单的有机化学结构理论,能通过有机化学的结构特点分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4)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构型、构象等立体化学基本知识。(5)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6)了解与医药有关的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及用途。 (7)能够运用所学有机化学知识对有关化学问题具有进行分析与评价能力。 (8)能够运用所学有机化学知识理解和分析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的理论和相关问题。 技能目标 (1)学会有机化学实训常用仪器的使用,掌握有机化学实训的基本操作技能。 (2)学会蒸馏、回流、分离、萃取等有机化学基本单元操作。 (3)掌握各类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实验报告的书写方式。 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绿色化学理念。 (2)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高二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高二化学选修有机化学 复习提纲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一、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二、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各类衍生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酮羰基能加 成 与H 2 加成为醇,不能被氧化剂 氧化为羧酸 羧酸羧基受羰基影响, O?H能电离出 H+, 受羟基影 响不能被加 成。 1.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时一般断羧基中的 碳氧单键,不能被H 2 加成 3.能与含?NH 2 物质缩去水生成 酰胺(肽键) 酯酯基 HCOOCH3 (Mr:60) 酯基中的碳氧 单键易断裂 1.酸性条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羧酸和醇 2.碱性条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羧酸盐和醇 氨基酸RCH(NH2)COOH 氨基?NH 2 羧基?COOH H2NCH2COOH ?NH 2 能以配位 键结合 H+;?COOH能部 分电离出H+ 两性化合物,能形成肽键 蛋白质结构复杂不 可用通式表 示 肽键 氨基?NH 2 羧基?COOH 酶 多肽链间有四 级结构 1.两性 2.水解 3.盐析 4.变性 5.颜色反应 6.灼烧有特殊气味 糖多数可表示 为通式: C n (H 2 O) m 羟基?OH 醛基?CHO 羰基 CH2OH(CHOH)4CHO 葡萄糖 淀粉(C 6 H 10 O 5 ) n [C6H7O2(OH)3] n 纤维素 多羟基醛或多 羟基酮或它们 的缩合物 1.氧化反应(还原性糖) 2.加氢还原 3.酯化反应 4.多糖水解 5.葡萄糖发酵分解生成乙醇 油脂 酯基 可能有碳碳双键 酯基中的碳氧单键 易断裂;碳碳双键 能加成 1.水解反应(皂化反应) 2. 氢化反应(硬化反应) 三、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 1.取代反应 (1) 酯化反应 (2) 水解反应 C2H5Cl+H2O C2H5OH+HCl CH3COOC2H5+H2O CH3COOH+C2H5OH (3) (4) (5) 2.加成反应 (烯烃与X 2、H 2 O、 HX、H 2 )3.消去反应NaOH ? H+ 浓H2SO 4 170℃乙醇?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代码:ZBB091003-04 适用专业: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96学时/ 6学分 先修要求:无机化学 大纲执笔人:黄国保大纲审核人:杨黄根 教材信息:李景宁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课程概述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的应用为重点,研究有机化学类化合物具有共同特点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有机化学》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具有无机化学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有机化合物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有机化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强,是化学专业本科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由基础到专业的特殊使命。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观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开发学生智能及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学教育、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学教育、医药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化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1)【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立体异构、有机合成等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原则,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强化与实际的联系。 (2)【学科思想方法】 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验教学以基本技能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相关实验理论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3)【学科教学育人】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大纲

《有机化学》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定位化学制药技术 和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的学习领域是应用化工技术、《有机化学》,他的后续学习领域是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他的前修学习领域是《无机化学》专业的《化学品质量检测技术》以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有机合成技术》和《精细《药物合成反应》和《药物制、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药物分析》;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粮油加工技术》和《制药工艺学及反应器》剂技术与设备》、。本学习领域的工作任务以有机物官能团特征为主线按实际工位进《食品发酵技术》行设计,以烃、含卤衍生物、含氧衍生物、含氮衍生物和杂环化合物等为项目载体,项工作任务,使项工作任务。通过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的16设置了六项学习情境,16操作、有机物检测基本能力;设备运行、学生具备制备工艺流程及装 置辅助设计能力;故障处理能力;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化学制药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课程体《有机化学》学习领域在应用化工技术、项工作任务,能够将前 16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完成本学习领域设置的同时为后续学习领 域所培养的各项能力进一步加强和综合,修学习领域《无机化学》、药物合成反应》、《《有机合成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学品质量检测技术》《粮油加工技术》和《食品发酵技《制药工艺学及反应器》、《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术》奠定基础。二、学习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项工作任务的实施,利用多媒16《有机化学》学习领域通过六项学习情境,共使同学们学会有体教学手段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以引导的方式结合具体任务的实施,机物制备、分离、提纯等方法。训练学生具备制备工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力;有机物检测基本能力;设备运行、操作、故障处理能力;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二)专业能力目标多媒体教学辅助校外实训基地、学习领域通过校内两个实训中心、《有机化学》设备等工作设备完成了甲烷的制备、鉴别与应用、任一烯烃的合成、鉴别及应用、乙1 炔的制备、鉴别与应用、对硝基苯甲酸的合成、任一卤代烃的合成、鉴别和应用、十乙分离煤油中的乙醚、二烷基硫酸钠的合成及液体洗涤剂的制备、酚醛树脂的合成、醛的合成、鉴别及应用、板蓝根的提取、肥皂的制备和应用、硝基苯的合成和应用、丁腈橡胶的制备和应用、乙酰苯胺的合成和提纯、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重点总结(各种知识点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重点总结(各种知识点 1、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X2的活性:F2 >Cl2 >Br2 >I2 选择性:F2 < Cl2 < Br2< I2 2、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活性 R2C=CR2 > R2C=CHR> RCH=CHR > RCH=CH2 > CH2=CH2 > CH2=CHX 3、烯烃环氧化反应活性 R2C=CR2 > R2C=CHR> RCH=CHR > RCH=CH2 > CH2=CH2 4、烯烃的催化加氢反应活性:CH2=CH2 > RCH=CH2 >RCH=CHR > R2C=CHR > R2C=CR2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SN1 反应:SN2 反应:成环的SN2反应速率是:v五元环 > v六元环 > v中环,大环 > v三元环 > v四元环定位基定位效应强弱顺序:邻、对位定位基:-O->-N(CH3)2>-NH2>-OH>-OCH3>-NHCOCH3>-R >-OCOCH3>-C6H5>-F>-Cl>-Br >-I间位定位基:-+NH3>-NO2>-CN>-COOH>-SO3H>-CHO>-COCH3>-COOCH3>-CONH2 转]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终极版》找了很久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1烷烃与烯烃,炔烃的鉴别方法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烃的含氧衍生物均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只是快慢不同)2烷烃和芳香烃就不好说了,但芳香烃里,甲苯,二甲苯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苯就不行3另外,醇的话,显中性4酚:常温下酚可以被氧气氧化呈粉红色,而且苯酚还可以和氯化铁反应显紫色5可利用溴水

区分醛糖与酮糖6醚在避光的情况下与氯或溴反应,可生成氯代醚或溴代醚。醚在光助催化下与空气中的氧作用,生成过氧化合物。7醌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具体颜色不同反应类型较多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 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32023 课程英文名称: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的地位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选修。 2.教学目标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卓越工程师发展计划,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本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脂环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芳香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卤代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掌握醇,醚、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合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利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师在讲授时,应联系实验及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观。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门课应在学生修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习题的要求 适量、适当的习题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对下一步的教学组织,改进教学方法具有直接作用。同时,还可督促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建议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学习中应包含2-3次习题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开卷或论文。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适当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提纲.(优选)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提纲 本课程的学习即将结束,现将全书的重点内容按命名、结构理论、基本反应、化合物转化及合成方法、鉴别等几个专题进行总结归纳,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语言”,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有机合物的命名包括俗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等方法,要求能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或构型式。 1、俗名要求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蚁酸、水杨醛、水杨酸、氯仿、草酸、苦味酸、肉桂酸、乙酐、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葡萄糖、果糖等。 2、习惯命名法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 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 3、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1)、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Z、E两种方法。 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顺式,反之为反式。如果双键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都不相同时,不能用顺反表示,只能用Z、E 表示。按照“次序规则”比较两对基团的优先顺序,较优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Z型,反之为E型。必须注意,顺、反和Z、E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有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顺式的不一定是Z型,反式的不一定是E型。例如: CH3-CH2 Br C=C (反式,Z型) H CH2-CH3 CH3-CH2 CH3 C=C (反式,E型) H CH2-CH3 脂环化合物也存在顺反异构体,两个取代基在环平面的同侧为顺式,反之为反式。 (2)、光学异构体的命名光学异构体的构型有两种表示方法D、L和R、S, D 、L标记法以甘油醛为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化合物很难确定它与甘油醛结构的对应关系,因此,更多的是应用R、S标记法,它是根据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顺序标记的。光学异构体一般用投影式表示,要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及构型的判断方法。例如: COOH 根据投影式判断构型,首先要明确, H NH2 在投影式中,横线所连基团向前, CH2-CH3竖线所连基团向后;再根据“次序 规则”排列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基团的优先顺序,在上式中: -NH2>-COOH>-CH2-CH3>-H ;将最小基团氢原子置于横线上,从大到小,顺时针为S,逆时针为R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中文):有机化学课程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工、环境等 (英文):Organic Chemistry 课程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104(其中面授64,实验32)学分:6.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应用化学、化工、及材料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环境、生物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制备合成、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题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答疑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重要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相关的应用信息;对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较好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具体应用。 (2)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和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解析图谱,能根据图谱数据推出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能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

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 (4)在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制备的基础上,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有机合成。 (5)对于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些学科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1、知识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讲解

第二学年(2011级)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0105、070107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 96学时总学分: 6 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高等有 机选论大纲执笔人: HHH 参加人: CCZZ 大纲审核人: SS 修订时间: 2011年9月编写依据: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版(11修订) 授课年级:11级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源 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协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 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念,天然产物,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要求学生掌 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立体化学知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方法、运用化学方法及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初步掌 握有机合成技术,掌握有机结构理论及重要有机反应机理。 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在本学科纵深研究以外,有机化学还与各学科广泛 渗透交叉,如有机化学与生物学交叉产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21世纪随着生命科学 和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有机化学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波谱学及现代测试手段的飞跃 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有机化学的微观历程,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有机立体化学及有机合成 化学的发展。人们能更多、更主动地合成出许多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与生命现象相关的 有机化学命题,为更深层次揭示自然界生命奥秘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大纲范围内的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使 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在学习无机化学 的基础上,再来系统地学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变关系及其内在联系。通

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标准解读与分析

《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标准解读与分析 广东肇庆中学陈岳廷 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种类之多,广泛存在于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及生产、生活、研究的各个领域。化学学科的研究任务决定了有机化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块,当然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模块,加之它涉及实验之多,又是实验内容的极大载体,是实验模块的广泛应用空间。对于经过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学习的学生来说,已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对一个新模块的教学我想首先必须认真思考课程标准的规定性要求和教材如何体现课程标准两个问题,以便在教学中把握好基本的策略。 一、《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标准分析(化学5的作用与功能) 课程理念是课程标准的灵魂。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的课程理念。化学课程标准应该体现课程理念,“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功能和作用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化学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一般说来,课程标准包含着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条件、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原则性规定和说明。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它通过规范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和管理,来保证课程达到预定目标、满足国家对课程的要求。课程标准能帮助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和管理人员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及其结构,明确有关的工作原则。 2、化学课程标准 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化学课程目的应该包括下列方面: ①以化学为重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使学生具有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化学科学知识的初步架构;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和化工技术的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认识它们对社会及其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可能的消极影响;使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怀疑精神、实践精神、创造精神和人本精神,了解化学科学过程和方法,学习用化学科学观念、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来观察、认识自然与社会,并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②提高学生的心理个性素质:使学生热爱化学、尊重科学,有学好化学的兴趣、热情、意志和态度,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全面发展。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用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尊重别人、协作共事等科学伦理道德的观念、体验和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有机化学基础》的功能与作用 “有机化学基础”将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等内容,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形成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框架,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为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可能发展提供梯度性素材。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适用专业:化学与化工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108学时(54?2) 课程学分:6学分(3?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授课方式: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等 大纲制定人:田来进 大纲审定:有机教研室 制定时间:2013-06-26 二、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最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并满足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 (1)每周4学时,共计36周(两学期),108学时 (2)学分:6分 (3)主要教学环节 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结合运用分子模型,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和“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B.课后作业:每周约2小时。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原子、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以及酸碱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四大谱的原理和计算、对称守恒原理,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谱学、物质结构等后续课程完成。

高中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梳理(2010版)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 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无锡卫生高职校专业课课程标准(2014级用)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时数:136(理论学时:100 实践学时:36)学分:8 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根据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有机化学,积极探究有机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有机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出,课程框架和学时分配如下表:

二、课程目标 《有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方法、结构及重要理化性质。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徐寿昌)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60 学分:4.0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了解有机化学烷、烯、炔、脂环烃、醇、酚、醚、醛、酮、醌、卤代烃、芳香烃、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和胺、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结构、来源和制备、物理及化学性质及种类有机化合物的重要代表,以及立体化学、波谱分析等基本内容;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为以后学习食品专业中的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食品化学等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二、本课程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及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反映机理。 2.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各大类有机化合物的来源与制备、物理性质及重要代表物;初步学习阅读课外参考书,逐步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实验技能,为专业实验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表:(总60学时,理论学时)

四、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有机化学》,徐寿昌编。 主要参考书:《有机化学》,天津大学、华东石油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编。 《有机化学》,吉林师大等五所院校编。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编。 《有机化学》,汪小兰编。 实验课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 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化合物种类多,化学反应繁杂,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本课程的重点,教师可通过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首先总结其应有特性,然后逐一讲解化学性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对本课程的难点,可采取多次重复的讲授方法,在绪论中,首先集中介绍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及在C—C、C=C、C≡C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在每章中再重复讲解,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可从化合物所具结构(官能团)入手介绍分析,并进行各类化合物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对烷烃的自由基取代、烯烃的亲电加成、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和醛和酮的亲核加成等几大类主要的反应机理有初步了解和掌握。 六、与有关课程的衔接和分工 有机化学可在学完无机化学课程后学,也可与无机化学并列学习。它以中学化学课程和部分无机化学内容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等专业课程相衔接,与食品工艺、营养与卫生、食品添加剂、仪器分析等课程联系也比较紧密,是多门专业课的基础,尤其是高分子有机化学更是与食品密切相关。因此打好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多门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绪论

最新医用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医用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一、题型 : 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2、完成反应式 3、选择及填空 4、鉴别5、推断6、合成 二、重点 1.多原子分子:键能≠离解能,为同一类的共价键的离解能的平均值 2.体积大、电负性小,键的极化度大 3.烷烃的优势构象 4.常见的烷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叔丁基 5.次序规则: -I>-Br>-Cl>-SO3H>-F>-OCOR>-OR >-OH>-NO2>-NR2>-NHR>-NH2 -CCl3>-CHCl2>COCl>-CH2Cl> -COOR>-COOH>-CONH2>-COR>-CHO>-CR2OH>-CHROH>-CH2OH>-CR3>-C6H5>-CHR2> -CH2R>-CH3>-D>-H 6.Z/E命名法: 优先基团在双键的同侧,Z- 优先基团在双键的异侧,E- 7.顺反异构: (1)分子中存在限制碳原子自由旋转的因素,如双键或环 (2)不能自由旋转的碳原子,各连有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即a≠b 且d≠e 8.共轭二烯烃:键长的平均化 9.顺序规则:HC≡C->CH2=CH->CH3CH2- -COOH >-CHO >- CH2OH 10.某烯炔 11.沸点: 同碳数,直链比异构烷烃的沸点高,支链数增加,沸点减小;同碳数,相同支 链数,对称性增加,沸点略有增加(比直链的低) 12.熔点: 分子对称性高的在晶格中排列比较整齐、紧密,分子间力大,对熔点影响较 大 13. 14.烯烃:能溶于浓硫酸;中性或碱性,冷稀的高锰酸钾溶液,有MnO2沉淀的生成, 一般不用来鉴别,实验室制备邻二醇的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重铬酸钾溶液,C= C断裂氧化成C=O,C上的H氧化成-OH;臭氧氧化,无氢的(= C RR ' )生成酮,含一个氢的(= CHR)生成醛,含二个氢的(= CH2)生成甲醛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陈长应

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有机化学是化学制剂、药学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药物中,极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而且在大量涌现的新药中,也几乎是有机化合物。通常有机药物的结构和性能都较复杂,要正确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配制和药效,以及对新药的创研、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合成药物生产中的工艺改进、药品质量检验、剂型加工以及药品使用保管、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等,都需要有比较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作基础,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从事化学制药生产中的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主线,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选择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紧扣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门课程总计144学时 包含:理论课程(100学时)、实验课程(44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化学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意识、劳动纪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二)化学反应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二)化学反应 1. 取代反应 1.1 烷烃、环烷烃的卤代反应 反应条件:高温或光照反应活性:F2>Cl2>Br2>I2 该反应通常难以停留在一取代阶段,会得到各卤代烃的混合物。可通过控制反应物摩尔比来限制产物种类。 1.2烯烃ɑ-氢原子上的卤代反应 ɑ-氢原子: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原子是ɑ-碳,ɑ-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就是ɑ-氢原子,ɑ-氢原子可以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注意反应条件:500℃,如果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丙烯和卤素优先发生加成反应。 1.3芳香烃的取代反应 1.3.1 卤代 1.3.2甲苯/苯酚的卤代反应注意反应条件不同 1.3.3硝化、磺化反应

烷基苯更容易反应,烷基对苯环有活化作用 1.4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1.4.1水解(卤原子被羟基取代)--- 醇 1.4.2醇解(卤原子被烷氧基取代)---醚 1.4.3氨(胺)解(卤原子被氨基取代)--- 胺 1.4.4氰解(卤原子被氰基取代)—合成中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 1.4.5与硝酸银反应(被硝酸根取代)--- 硝酸酯 1.5 醇的取代反应 1.5.1与卤代烃的反应平衡 1.5.2卢卡斯(Lucas)试剂:无水氯化锌的浓盐酸溶液催化的反应,反应活性:叔醇>仲醇>伯醇 某些醇与氢卤酸反应,也会发生重排,生成与反应物结构不一样的卤代烃。

1.6 羧酸衍生物的取代反应 1.6.1 水解生成羧酸 1.6.2 醇解生成羧酸酯 1.6.3 氨解生成酰胺 2. 加成反应 定义: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与某些试剂作用时,不饱和键中的π键断裂,试剂中的两个原子或基团加到不饱和键两端的不饱和碳原子上,生成饱和化合物,这种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马氏加成规则:当不对称烯烃与HX等极性试剂加成时,得到两种加成产物。其中主要产物是氢原子加到含氢原子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简单来说,就是氢扎堆。 2.1 催化加氢(Pt铂,Pd钯,Ni镍催化剂) 2.1.1 不饱和烃的催化加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