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特点、方法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特点、方法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特点、方法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特点、方法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主要观点

广义上的认知心理学包括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构造主义认知心理学,心理主义心理学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它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等研究人的接受、贮存和运用信息的认知过程,包括对知觉、注意、记忆、心象(即表象)、思维和语言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和计算机模拟法。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纽厄尔(Alan Newell,1927)和美国科学家、人工智能开创者之一的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等。他们的主要理论观点有:

1、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他们认为人脑的信息加工系统是由感受器(receptor)、反应器(effector)、记忆(memory)和处理器(或控制系统)(processor)四部分组成。首先,环境向感觉系统即感受器输入信息,感受器对信息进行转换;转换后的信息在进入长时记忆之前,要经过控制系统进行符号重构,辨别和比较;记忆系统贮存着可供提取的符号结构;最后,反应器对外界作出反应。

2、强调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有决定作用认知理论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接受到的制激物的意义的

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来自环境和来自知觉者自身的信息,也就是知识。完整的认知过程是定向——抽取特征——与记忆中的知识相比较等一系列循环过程。知识是通过图式来起作用的。所谓图示(schema)是一种心理结构,用于表示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已经内化了的知识单元。当图示接受到适合于它的外部信息就被激活。被激活的图示使人产生内部知觉期望,用来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搜索特殊形式的信息。

3、强调认知过程的整体性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它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另一方面,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前后关系很重要。它不仅包括人们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关系,客观事物的上下、左右、先后等关系,还包括人脑中原有知识之间、原有知识和当前认知对象之间的关系。

4、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production system)的概念来源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1970年开始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它说明了人们解决问题时的程序。在一个产生式系统中,一个事件系列产生一个活动系列,即条件——活动(C—A)。其中的条件是概括性的,同一个条件可以产生同一类的活动;其次,条件也会涉及到某些内部目的和内部知识。可以说,产生式的条件不仅包括外部刺激还包括记忆中贮存的信息,反映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概括性和内在性。

[1]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相反,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序列加工观越来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挑战。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特点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但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的东西来加以推测。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会聚性证明法,即把不同性质的数据会聚到一起,而得出结论。而现在,认知心理学研究通常要实验、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多方面的证据的共同支持,而这种多方位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青睐。认知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脑本身,想来揭示认知活动的本质过程,而非仅仅推测其过程。最常用的就是研究脑损伤病人的认知与正常人的区别来证明认知加工过程的存在及具体模式。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家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即对从刺激输入到反应这样的全过程进行分解。他们常常使用反应时法。即通过测量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来以此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和与其他过程的关系。假定一个人

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E,如果投射时间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不会看到什么,这说明知觉不是瞬时的;投射时间长一点,比如五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到某种东西,但不知是什么,这说明知觉产生了,但辨别尚未产生;如果投射时间长度足以使人看出这个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E还是F 或K,那么这个人就产生了部分的辨别。由此人们就可以确定完全辨别、部分辨别或刚刚看出有东西所需的的时间。这一切表明,知觉是累积的,它包括几个特定的阶段。反应时研究法也是一种会聚性证明法。认知心理学家使用较多的是选择反应时,而不是简单反应时。因为选择反应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有关内部状态的信息。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是认知心理学家采用的一种特殊方法。要使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计算机的程序就应当符合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即符合某种认知理论或模型。把某种认知理论表现为计算机程序就叫计算机模拟。因此,计算机模拟首先可以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发现其缺陷,从而加以改进。计算机模拟所提供的输出可以与人类行为相比较。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输出就应当类似于人类解决同样课题时所给出的输出;如果程序的输出与人的不一样,那么找出差别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论的依据。计算机模拟还可以预测复杂的行为。虽然我们理解一些概念,并能把它们按步骤变成程序,但是当步骤的系列很长,很复杂,需要大量联系时,我们往往不能预测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模拟有时可得出惊人的结果。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口语记录(出声思考)也是认知心理学家、特别是研究思维的认知心理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与其他客观方法相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结果。

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 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具体的研究对象。这些对象可以是人,是物,也可以是文献记载或其他文字资料等;数量可以是一个、几个,也可以是成千上万个。但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重要的不在于是何种属性或数量多少,而在于通过这些对象特征的研究所获取的研究资料,能够达到科学研究应具有的可能性要求。此外,研究还需考虑现实性和客观性,即实际研究是否可行,是否有对大多数对象进行研究的能力等。不同特点和不同性质的研究课题及不同的研究者,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方式方法上不完全相同。而确定的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研究效率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精确性,所以研究对象的确定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确定对象的方法主要有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其他还有个案研究等。 1.总体研究. 总体一词含有总数、全体的意思,在统计学中指的是规定范围内一切按特定特征所描述的人物或行为反应的集合体。它可以是学生、教师,也可以是学校、家庭等。这是所说的总体研究是指对研究范围中的全体进行的研究,区别于个别研究和抽样研究。我国在1982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就是典型的总体研究。某一地区对所有中小学生实施体检,调查中小学生患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及学校里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的视力普查,也都属于工作性总体研究。 总体研究应根据课题的要求与限定,把总体的范围定出来,即把属于总体的对象和不属于总体对象的界限能清楚地划分。例如,对某市中小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某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是属于总体的对象,与非总体的对象的界限是明确的。但是如果某学校要研究初二年级成绩差的学生,则可以用分数线把研究对象界限划定出来。 总体研究虽然具有许多优点,诸如能获取全面的研究资料;获取资料的精确度高;容易得到研究对象的协助等。但是,相对地说,在教育研究中,总体研究特别是大范围中的总体研究,运用还是不多的。这是因为总体研究在研究对象数量很大时,研究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往往无法达到,获得资料的手段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研究的深度。 事实上,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借助教育统计方法,有许多研究没有必要运用总体研究,而可以进行抽样研究。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特点、方法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主要观点 广义上的认知心理学包括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构造主义认知心理学,心理主义心理学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它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等研究人的接受、贮存和运用信息的认知过程,包括对知觉、注意、记忆、心象(即表象)、思维和语言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和计算机模拟法。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纽厄尔(Alan Newell,1927)和美国科学家、人工智能开创者之一的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等。他们的主要理论观点有: 1、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他们认为人脑的信息加工系统是由感受器(receptor)、反应器(effector)、记忆(memory)和处理器(或控制系统)(processor)四部分组成。首先,环境向感觉系统即感受器输入信息,感受器对信息进行转换;转换后的信息在进入长时记忆之前,要经过控制系统进行符号重构,辨别和比较;记忆系统贮存着可供提取的符号结构;最后,反应器对外界作出反应。 2、强调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有决定作用认知理论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接受到的制激物的意义的

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来自环境和来自知觉者自身的信息,也就是知识。完整的认知过程是定向——抽取特征——与记忆中的知识相比较等一系列循环过程。知识是通过图式来起作用的。所谓图示(schema)是一种心理结构,用于表示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已经内化了的知识单元。当图示接受到适合于它的外部信息就被激活。被激活的图示使人产生内部知觉期望,用来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搜索特殊形式的信息。 3、强调认知过程的整体性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它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另一方面,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前后关系很重要。它不仅包括人们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关系,客观事物的上下、左右、先后等关系,还包括人脑中原有知识之间、原有知识和当前认知对象之间的关系。 4、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production system)的概念来源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1970年开始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它说明了人们解决问题时的程序。在一个产生式系统中,一个事件系列产生一个活动系列,即条件——活动(C—A)。其中的条件是概括性的,同一个条件可以产生同一类的活动;其次,条件也会涉及到某些内部目的和内部知识。可以说,产生式的条件不仅包括外部刺激还包括记忆中贮存的信息,反映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概括性和内在性。 [1]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影响

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Simon(1981)曾经指出,1956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在这一年里发表的几项重要研究展现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例如,Miller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加工的说明,Chomsky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的分析,Bruner、Goodnow和Austin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Newell和Simon发表了模拟人的启发式搜索的问题解决的计算机程序即逻辑理论家。依照Simon的看法,甚至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不晚于1956年。后来Neisser于1867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认知心理学自诞生以来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扩大,在心理学史上是罕见的,过去任何一个心理学思潮或流派都无法与之相比。 1、内部原因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有其心理学内部的和外部的原因。许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行为主义的失败是其重要的心理学内部的原因。这个看法是正确的。心理学自19世纪末叶成为独立的学科以后,曾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将意识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人时期,有近代心理学创始人之称的Wundt的观点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可以热电看作有代表性的观点。Wundt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意识,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验内省法对心理内容或直接经验作元素分析。 认知心理学继承了心理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许多有益的思想,特别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内部心理组织的一些观点。即使对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也从中吸收了一些东西,例如,认知心理学是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但它并不排除对行为的研究;而认知心理学认为存在一定的条件就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这种看法无疑吸收了刺激-反应公式的一些合理的东西。从这种继承性来看,也可以说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内部经历了长期的孕过程。 2、外部因素 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还有心理学以外的原因。这里包括一些邻近学科的影

智慧树知到 《认知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Neisser于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956 B:1967 C:1966 D:1879 正确答案:1967 2、Newell和Simon(1972)认为:信息加工就是操纵的过程。 A:符号 B:表象 C:语言 D:命题 正确答案:符号 3、任何一种心理现象同时也是认知现象或认知活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很多认知活动都是快速的、简单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信息加工取向的认知心理学注重人脑与计算机的类比,能够很好地解释人类对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 1、组块设计的缺点之一是由于刺激不能随机化,可能会引起被试的期待反应。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为___,这些神经元的特点是顶树突较粗且排列整齐,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电位形成开放电场。 A:锥体神经元 B:单极神经元 C:双极神经元 D:星状神经元 正确答案:锥体神经元 3、两个半球结构对称,功能各自独立,不进行沟通联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过记录脑电波并叠加形成的ERP发现,注意的效应在70-150ms就可以产生影响,这是晚期注意存在的证据。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功能性磁共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三章 1、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Bruner B:Biederman C:Gibson D:Gregory 正确答案:Gibson 2、ERP研究发现,与物体相比,对面孔加工比较敏感的成份是N170。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Bruner B:Gregory C:Biederman D:Gibson

《认知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认知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分析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 1、作为认知系统本身,人与计算机没有差别。 答:错。即使是认知系统本身,人与计算机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①人脑操作速度慢②人会发生注意力分散,易受情绪、动机、疲劳等的影响。③人会丢失信息④人可能会错误提取信息⑤人的知识表征模糊,近似粗略⑥人的思维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能及时发现新问题,吸收新知识。 2、认知能量分配理论认为,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水平的加工时,增加分配给它的注意资源,材料就能获得很好的加工。 答:错。认知能量分配理论提出了资源限制加工和材料限制加工。(1)资源限制加工:指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语义分析等,则增加分配给它的注意资源,材料就能获得很好的加工,否则材料加工就要受到影响。(2)材料限制加工: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水平的加工时,如感觉辨别等,则是否增加分配给它的注意资源对材料的加工影响不大。 3、表征是指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答:错。表征的过程就是编码。编码是指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人的各种信息加工系统形式的加工过程。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信息形式称为代码。 4、对项目上下文的加工会影响记忆结果。上下文越丰富,对项目的加工就越精细。 答:正确。记忆结果还依赖于对项目上下文的加工。当项目与上下文加工一致时,会形成整体贮存,因而记忆效果好;上下文越丰富,对项目的加工就越精细。否则即使进行了语义加工,记忆效果也未必提高。 5、乔姆斯基认为言语与思维是相同的。 答:错误。乔姆斯基认为句子有两种结构,一是表层结构,二是深层结构。前者是指句子的形式,后者指我们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就是思维。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论述解释警戒衰退机制的三种理论。 答: (一)唤醒理论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设计第五节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第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整个研究的施工蓝图或实施计划。一个完整的研究设计主要涉及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选择研究对象等环节。研究设计要通盘考虑研究的每一步骤,对研究作出全面规划。本章就如何选择课题、提出假设、决定变量、下操作定义、抽样等作详细的描述。 第五节 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重要一环。 它是在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对象作为被试,这个过程也叫抽样。 一、什么是抽样 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抽样是以概率论的大数定律作为理论基础。抽样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既可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又可使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使研究工作更深入、细致,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抽样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抽样的基本要求是: 1.确定研究总体范围 抽样,首先要明确抽样的总体范围,通常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决定了总提的范围。如,“上海市区6岁儿童识字量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6岁儿童,不包括郊县的6岁儿童,也不包括市区其他年龄的儿童。如果总体范围不很清楚,在抽样前应对总体做出明确规定。否则,会对抽样本和结果推断造成麻烦。 2.抽样的随机化 随机化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不为零。换句话说,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入选的机会均等。抽签、摇奖就是根据抽样的随机化原理设计的。抽样必须是随机的,这样可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或认为因素造成的偏差。 3.样本的代表性 样本的代表性指样本应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样本能在较大程度上代表总体。样本的代表性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影响研究结论的推断程度。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反应时 反应时长短所代表的含义 1、内部心理过程的复杂程度 2、人的先天能力水平&后天经验丰富程度 反应时的类别 1、简单反应时:单一刺激、单一反应、被试预知 2、辨别反应时:多个刺激、选择性单一反应 3、选择反应时:多个刺激、多个反应 应用减法反应时法的前提 1、对实验任务所引起的心理过程已有精确的认识 2、两个实验任务必须有严格的相同或匹配的部分 应用减法反应时法的目的:确定我们感兴趣的某个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 减法反应时的例证: 例证一:句子图画匹配实验 例证二: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实验 例证三:心理旋转实验 应用加法反应时法的前提:信息加工的方式是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 应用加法反应时法的目的:确定我们预测的某个信息加工阶段是否存在 加法反应时的例证: 例证:斯滕伯格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阶段 知觉加工方式 如果觉察形状、颜色、声音、温度等,在我们没有明确赋予其意义的情况下才称为感觉,如果我们明确的说出了是三角形、红色、声音太大了、太烫了等,此时产生的便是知觉。 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指由有关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 Eysenck(1984)指出: 1、在良好的知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加工 2、随着条件的恶化,自上而下加工的参与将逐渐增多 3、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自上而下加工的影响又会降低

生活中的认知心理学

生活中的认知心理学 姓名:郭** 院系:化学学院学号:201111151912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信息加工的心理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 我们都知道,今年开始实行了新交规,其中一条规定: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记2分。专家对此的权威解释是:“驾驶机动车时应当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及时发现和处置路面出现的状况。而接打电话会分散驾驶人的注意力,影响发现和判断、处置能力。”“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心理活动或意识的朝向,集中性是在某一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根据分配性注意与中枢能量理论,个体在完成某项心理操作时,其认知资源或中枢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在个体需要同时完成一种以上的作业时,需要把有限的资源有控制地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中。当人在开车时,需要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驾驶车辆上,否则可能一不小心就出现交通事故。这时,人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指向驾驶,在这一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应该是最高的。如果在开车时打电话,相当于人在有限的认知资源条件下同时完成两项作业,而打电话这项作业占用了人大部分的注意,那么人分配在驾驶上的注意力就少了,这样,当发生意外情况时,人便不能及时发现、判断和处理突发事件,会使交通事故的概率上升。 关于注意的理论还有很多例子。比如在宿舍里,当有人在打电话时,周围人不管用多大的声音跟她说话她都不会注意到,这个时候如果大声叫她的名字,她就会立刻反应过来。根据选择性注意的衰减模型,人的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信息按照衰减的方式被过滤,人对信息的选择取决于刺激的物理性质、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而无意识却监察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与己有关,就能立即引起注意。所以当人在打电话时,其他声音都被过滤掉了,而当听见自己的名字的时候会迅速加工,引起注意。“鸡尾酒效应”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我们的认知心理学课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本人亲笔签名来签到,到后期交作业和考试也要亲笔签名。有的人就会觉得这很简单,找同学模仿自己的笔迹签了名不就得了?殊不知,这里面也隐含着注意的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的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答案: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答案: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答案:A 1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答案:A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 答案:C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D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C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枕皮层 B.额皮层 C.顶皮层 D.颞皮层 答案:D 2

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答案: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答案:A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答案:A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 答案:B 14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问题: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反战而形成的教育试验,相关的教育家除佩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外,还有 A:梅伊曼和拉伊B:桑代克和蒙台梭利 C:蒙台梭利和拉伊D:蒙台梭利和杜威 正确答案D 问题: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A:效度B:信度 C:难度D:区分度 正确答案D 问题:案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 A: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B: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预测调查和测量调查D: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正确答案A 问题: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依据 A:观察内容的结构B: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D:观察的对象 正确答案C 问题: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B:实验室中的观察 C:参与性观察D:结构式观察 正确答案B 问题: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A:搜集史料B:分析,鉴别史料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D:运用是史学理论和方法 正确答案C 问题: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A:最大数量的B: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D:不同性质的 正确答案B 问题: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B:决定研究的内容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正确答案D 问题: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 C:发展性研究D:预测研究 正确答案A 问题: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A:亚里士多德B:弗兰西斯。培根 C:笛卡尔D:康德

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

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 我们在撰写课题申报书或课题开题报告时,通常要确定课题的研究对象,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但是,在理解什么是课题研究对象?什么是课题研究内容时,很多老师无法正确理解,无法区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之间的不同,下面就来详细谈谈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区别。 研究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它社会单位,一般包括社会中具体的个人、家庭、社区、各类专门人群以及各类组织等。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具体的研究对象。这些对象可以是人,是物,也可以是文献记载或其他文字资料等,数量可以是一个、几个,也可以是成千上万个。在教育研究中,研究对象通常是人,如:学生、教师、家长等,有时候也可以是学校、教研组、学科组等各类教育教学组织。 一个课题名称的标准的表述范式应该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也只有在合理选择和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研究开展的可行性。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 科学合理的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与研究目的、内容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关系到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同时它还涉及到整个研究的费用以及应用范围。一般来说,如果研究对象仅仅是个别的或少数人(比如:中小学教师开展的小课题研究),通常不存在抽样问题,因为研究对象的总体差不多就是研究的直接对象。但是一些省级、国家级或较大的规划课题设计的研究对象总体比较大,有时趋于无穷(比如:涉及全国或全省),这时候要将课题规定的所有对象都拿来进行研究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也没有必要,因此需要运用某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选择部分的研究对象,这样的程序和方法,用一个专业术语表示就是“抽样(Sampling)”。抽样(Sampling)就是从一个总体(population)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sample),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填空题 1.消费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另一种是生活消费。 2.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3. 生活消费具有两重性,即具有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性质。 4. 从消费的主要范畴、主要内容来看,更说明消费反映生产关系。 5.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 6. 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但分配、交换、消费也影响生产, 7.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 8. 我们要适当鼓励消费,通过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9.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消费关系。 10.消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费环境三者的结合。 11.我们要从消费领域大量的实际材料出发,分析、综合,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消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12.研究消费经济学,还要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括号里) 1.在各个社会,消费资料都是归(A)所有的。 A. 消费者个人 B.公有 C. 该社会统治者 D.社会 2.人的需要主要是()。 A.生产需要 B.消费需要 C.家庭需要 D.交换需要 3.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第几个环节() A.第一个B.第二个 D.第三个D.第四个 4.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D.实现共产主义 5.要准确地看出与消费相关的各方面的依存关系,就必须() A.坚持定性分析B.坚持定量分析 C.坚持系统分析D.坚持比较分析 6.消费受到生产力、生产关系、自然环境、上层建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研究消费经济必须坚持() A.系统的分析方法B.抽样调查法 C.典型调查法D.比较法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学者是【】A.斯金纳B.皮亚杰C.冯特D.比内 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属于【】A.前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 C.感觉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3.注意的基本特点是【】 A.间接性和概括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起伏性和转移性D.直观性和概括性 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B.反射和抑制C.兴奋和抑制D.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A.对比 B.后像C.分配 D.适应 6.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这种现象是【】 A.似动 B.真动C.诱发运动D.想象运动 7.根据视觉三色学说,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感色装置分别接受【】 A.黄、蓝、紫B.红、绿、蓝C.黑、白、灰D.黄、绿、蓝 8.一种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容量为7±2组块,该种记忆是【】 A.瞬时记忆B.长时记忆C.短时记忆D.感觉登记 9.后学习材料对于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C.正向抑制D.负向抑制 10.把一些不曾关联的事物的属性、部分、特性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该种想象方式是【】A.典型化B.夸张C.拟人化D.粘合 11.瞬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基本条件是【】 A.注意 B.编码C.复述 D.提取 12.在接触感性材料时,不以论证的形式迅速地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选择,这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具体思维 13.提出问题解决的尝试错误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B.苛勒C.西蒙D.赫尔 14.听觉的适宜刺激的频率范围是【】 A.16-20000HZ B.20-5000HZ C.200-20000HZ D.16-20000HZ 15.决定声音音色的是声波的【】 A.频率B.振幅C.波形D.响度 16.智力超常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很快,显著地超过同龄儿童的水平,其智商在【】 A.80以上B.100以上C.120以上D.140以上 17.关于能力结构的二因素论的提出者是【】 A.卡特尔B.艾森克C.斯皮尔曼D.加德纳 18.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的【】 A.外延 B.范围C.内涵 D.广度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一、填空 1.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塞)尔Neisser出版了名为《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2.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认识的本质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自动加工过程和控制加工过程,并提出了信息加工的时序性、认知资源的有限性和心理资源分配的观点。 3.联结主义取向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的是以平行加工(并行)的方式进行的。 4.随着外界物理刺激强度的增加,神经系统内的动作电位的频率也有所增加这种现象叫频率编码。 5.在差别感觉阈限研究中表明,最小可觉差与刺激强度之比在中等刺激强度时是有意义的。 6.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信息加工水平,其最高的加工水平是对这个刺激信息的意义进行精细加工或语义加工,即从刺激信息中抽取出意义的过程。 7.认知心理学把人所从事的某些典型活动,按先后次序所作的有组织的认知称为脚本。 8 .在短时记忆中,输入的刺激信息主要是以听觉代码形式来对信息进行编码的。 9 .认知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心智的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性研究,由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人类学、神经科学和哲学六个领域的学科组成。 10. 在进行自由回忆训练时,几乎所有的单词都是按种类回忆起来而不是按词表中呈现的顺序来回忆,这种现象叫做词汇类聚现象。 11 .内隐联想测验方法是格林沃尔德在1998年最早提出来的。 12 .言语触接是指字或词汇符号必须转换成语音信息,然后借助于语音信息,才能接触到心理词典中该字或词汇的语义信息,它的词形到词义之间存在着语音的媒介作用。 13 .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相当于认识。狭义的认知相当于记忆。 14.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范式有两个一个是信息加工范式,另一个是联结主义范式。 15.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中对刺激信息的加工处理是以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进行的。 16.英国心理学家布劳德本特最早提出了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17.问题解决空间包括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和使问题从一种状态向另

认知心理学笔记第五章注意解读

第五章注意 1、注意的理论模型: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中枢能量及其分配 2、普通心理学: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强调注意在模式识别中的信息选择功能,提出注意的信息加工模型。 3、注意的研究简述: (1)冯特(1908):注意是伴随着心理内容清晰领会的状态;意识与视野一样,是以一定阈限为边界的一个有限领域,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领域,才有被领会的可能。在该领域内有一个范围狭小的中心区域,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中心区域,才会获得最大的清晰性和鲜明性。这个中心区域被称为“注意焦点”。 (2)James(1892):在《心理学教科书》一书中,把注意作为意识的特征之一。(3)近代,谢林顿、埃克尔斯和克里克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其都有所阐述。 4、注意模型 有人也把注意模型看作为模式识别模型: 过滤器模型 衰减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 5、过滤器模型: 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知觉和通讯》(1958),这部专著的出现,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禁锢了多年的注意问题又重新回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 在Broadbent看来,象通讯系统一样,可以将整个神经系统看成信息传播速度有限的单一通道。出于经济考虑,在容量有限的神经系统之前,需要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这种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只准许少量的被选择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所有其他信息则受到阻挡。此外,在选择性过滤器之后,有必要假设一个缓冲器。这种缓冲器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存储,未被选择的信息能够在其中短暂保留。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模型示意图: 实验验证: 1 刺激呈现是双耳分听(dichotic listening task),即同时呈现,每秒2个数字(每对数字到达双耳的时间相同,前后两对数字之间间隔0.5s),如,左耳=734,右耳=215。任务是,被试自由报告。 2 被试的两种再现刺激的方式(大多数被试先左耳后右耳。) 第一种是(报告单个耳朵所听到的数字):左耳=734,右耳=215;正确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信息装置: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通道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符号操作系统范式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符号:就是模式,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联想记忆;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 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联结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其实质是用数学与计算模型的说明人类心智的过程与特点。 通用问题解决程序;由纽韦尔和西蒙设计,采用启发式程序,用“手段一目标分析”方式,把问题的解决程序通过提出一些子目标的办法一步一步地缩小初始状态和最终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后解决问题。 计算机隐喻是指把计算机作为人脑功能的一种心理模型,从中引申出人的认知过程或心理活动是一种“计算”的观念。 抽象分析方法:又称为会聚性证明法,是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并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结合与抽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计算机模拟方法:指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流程图式是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方法。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由于认知心理学把人视为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因此经常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析与概括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一种简明、扼要地说明人的心理上活动过程的具体方法。(图例39)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淄博水利学院大学生6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00人,女生30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采用社会学常规方法,最后经过效度和信度检验,到达本科毕业论文的问卷设计要求,并于****时间在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淄博水利学院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0份,回收率达96.67%;其中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97.41%,有效问卷中男生问卷280份,女生问卷285份。 2.2.2 参与观察法 ****年**月至****年**月期间,利用学生上课的机会,通过听课的方式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现场听讲,观察大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参与程度,共听课50余节,并作了相关的听课记录。 2.2.3 文献资料法 ****年**月—**月期间,分别在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山东理工大学文科书库、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网站学术期刊网,查阅包括体育类核心期刊在内的***篇相关题材的学术资料,并对其中重要的***篇论文资料进行下载并打印备用。(查阅论文的数量要符合实际,不要千篇一律甚至雷同)

2.2.4 访谈法 ****年**月—**月实习期间,对在山东理工大学和淄博职业学院实习的部分学生在宿舍、教学现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年**月**号—**号期间,在宿舍、教室等场所分别抽取在其他实习地实习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教育实习地体育与健康课对大学生生活习惯的影响的基本情况和切身体会。 2.2.5 数理统计法 ****年**月**日,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归纳整理,分别用excel2003及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SPSS软件确实用到了就写上,用不到者一律去掉)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7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Dartmouth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年S.Paert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 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的是并行分布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它不同于对物理符号的模拟计算。 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一组单元。亦称节点、认知单元、处理单元。激活状态。联结模式。节点激活规则。节点输出功能。学习规则。根据以上联结主义理论的假设,可以概括出它所具有的四个明显的特点: 内在并行性、分布式处理、容错性和自适应性。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如前所述,教育研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等(参见第二章)。不同类型的研究不但应用不同的设计模式,而且在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及变量的设计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研究。 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选择研究方法。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很多,如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理论研究法等等,选择恰当有效的研究方法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前提。要使所选择的研究方法相对正确和合理,就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教育研究的各种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秀方法”。哪一种或哪几种研究方法对实现研究目的最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要验证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有效程度,证明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方面优于传统的方法,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要考察几百年来直观性教学原则在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方法上的演变过程,那么就要用历史研究法;要了解当前有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就需要用调查法;要比较美国和中国课程开发模式上的差别,就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二)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的性质确定研究方法 不同性质的课题内容也是确定用什么类型的研究方法的重要依据。如有的内容更适合于用量化的方法,有的内容更适合于用质化的方法。研究学生的成绩与学生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调查和测验的方法。而研究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的看法,就更适合于用质化访谈的方法进行。 (三)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育研究的每类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不能互相替代。这就是所谓各种研究方法的独立性。在注意每种方法的独立性的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课题中,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的互相结合、配合使用,以发挥各自的长处,从多个角度研究问题。例如,在面向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课题中,就既要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演变做回顾、梳理,又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特点进行把握,分析,还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编制的课程、教材进行实证的研究,以检验课程、教材的实施效果,并为课程的修订积累资料。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为了提高教育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更好地探索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过程的发展规律,必须用恰当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如何确定研究对象的问题主要涉及到抽样的方法与技术,这是进行研究设计、制定研究计划的重要一环。善于进行科学的取样,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抽样是从所研究对象的全体中,按照某种规则抽取一部分被试的方法。在进行调查、观察、实验等研究时,研究者总是想使自己的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意义,但往往研究对象的全体数量很大,不可能对全体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只能对其中一部分对象进行研究。这一部分对象如何选择,怎样才能保证对这一部分对象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适用于他们所代表的全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选取研究样本。无论是量化的研究还是质化研究,抽取合理样本都是十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选择题)答案

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是(ABCDE)。 A. 专门性 B. 系统性 C. 客观性 D. 针对性 E. 实证性 F. 相关性 2.社会的基本要素是(BCF)。 A.地理环境 B. 自然环境 C. 人口 D.个人 E.阶层 F. 文化 3.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C)。 A.中国人 B.古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罗马人 4.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调查研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它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是在(C)。A.中国共产党十一大以后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以后 D.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后 5、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ADE)。 A、家庭 B、政府 C、政党 D、村落 E、非正式组织 F、军队 6、二十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A)。 A、美国 B、苏联 C、德国 D、英国 7、美国最着名的民意测验机构是(C)。 A、兰德 B、哈里斯 C、盖洛普 D、赛林格 8、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着名社会学家是(C)。 A、费孝通 B、陈翰笙 C、李景汉 D、陶孟和 9、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B)。 A、人本主义 B、实证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逻辑主义 10、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之中,属于直接调查方法的是(ABC)。 A、访谈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 E、问卷法 F、抽样法 11、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按目的可划分为(AC)。 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 C、解释性研究 D、定性研究 E、定量研究 F、探索性研究 12、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有(BCD)。 A、预测性研究 B、趋势研究,C同期群研究D追踪研究E截面研究F、历时研究 13、按调查对象的范围,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ABE)。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个案调查 F、会议调查 14、个案调查是一种(A)。 A、定性研究方法 B、定量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